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酒店管理工作前景

酒店管理工作前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1 08:23: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酒店管理工作前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酒店管理工作前景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4-0087-03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更为明显。作为旨在培养酒店高级管理人才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理应在这一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研究表明,酒店管理本科生在本行业就业率却相当低,一般在10%-20%[1];已在酒店行业就业的本科生对酒店的喜爱程度日益下滑,从事酒店工作的信心降低[2]。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却是本专业毕业生在酒店行业就业状况不佳。这种矛盾成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在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及相关酒店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供需之间的错位,并依此提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若干建议。

一、调查数据分析

本文基础数据来源主要是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调查对象选择湖南省长沙市4所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方向)在校三、四年级学生,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183份,回收率90.1%,有效问卷175份,占95.6%。访谈对象主要选择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教务管理人员和10家三星级以上(包括三星级)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获得学校和行业对本科层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期望。然后使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样本的人口统计因素如下:女性占68.3%,男性占31.7%;学生平均年龄21.4岁;先前有类似工作经验(指在酒店的实习、见习经历)的学生占88.6%,其余为没有工作经验者。

1.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总体就业率不高截止2011年6月,调查对象中的应届毕业生之中,27%已经落实工作,13%仍在实习,21%考取研究生准备读研,39%正在求职,就业状况一般。

(2)学生对专业的就业前景不看好在涉及就业竞争力、专业对口等就业意愿方面,87.5%的学生认为在酒店行业就业缺乏竞争力,54.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与专科生竞争时优势不明显;在问到“工作是否专业对口(现实状况或将来的工作意向)”时,25%的学生选择专业对口工作,75%的学生选择转行;对专业就业前景的看法方面,61.65%的学生认为就业前景一般,9.03%的学生认为就业容易,29.32%的学生认为就业困难。可见,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普遍对就业前景不太看好。

(3)学生从事酒店工作的意愿偏低调查表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酒店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酒店工作起点低,看不到酒店职业发展的前景,有56%的学生为此感到迷茫。而酒店工作口碑不好、学校所学与企业所需不匹配、酒店工作太辛苦等原因,也占了较大比重,分别为31%、29%和17%。因此,到酒店行业就业的意愿普遍不强。

2 酒店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

(1)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缺乏酒店行业中,餐饮、客房、前厅等层次较低的一线部门员工来源较充足,管理、营运及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则相对缺乏,尤其是部门经理以上的具有管理决策能力的人才更是稀缺。据统计,2009年,中国星级酒店人才缺口超过10万,酒店管理岗位满足率不到40%[3]。调查反映,酒店迫切需要具有扎实语言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完备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但大多数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只是具备某些方面良好的理论知识和文化素质,而缺乏较多的实践锻炼,很难胜任酒店管理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

(2)酒店对管理者的要求重素养轻学历1)学历不是酒店选择管理人员最重要的因素。调查发现,酒店在选择管理人员最必须具有的因素时,选择“良好工作态度”的占40.1%,“一定沟通能力”的占34.7%,“艰苦创业精神”的占11.6%,“良好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占8.2%,只有5.4%的酒店选择“学历”。2)不同的酒店对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方面有不同的要求。调查显示,在要求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素质时,28.3%的酒店选择“团队协作精神”,25.6%的酒店选择“开拓精神”,18.7%的酒店要求“善于协调”,15.1%的酒店要求“善于沟通”,12.3%的酒店则选择“勤勉敬业”。

从酒店的这些要求可以看出,在这个特殊行业里,最重要的素质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发自内心的热爱”,酒店管理本科生不愿意选择这种“伺候人”的行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对职业没有认同感。

二、学生职业向往度低的原因分析

1 专业认可度低

篇2

1前言

对时下的酒店管理工作展开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为了保证整个酒店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保持较高的经济效益,相关的专业人士对专业礼仪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实际工作展开过程中,礼仪能够体现酒店的企业文化和整个酒店服务工作的整体精神面貌,这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该酒店在工作的过程中是否专业和人性化。但是时下大多数酒店管理礼仪工作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对礼仪工作不能给予高度的重视、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工作问题。

2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的必要性浅析

礼仪在一个集体中能够起到体现集体精神面貌和展现集体服务态度的重要作用,对个体而言,礼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和受教育的水平,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够保持较为优良的礼仪传统的话,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个人的精神面貌,而日常生活中也会给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好处。酒店作为服务性产业,酒店礼仪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酒店正常经营的过程中,礼仪能够体现出这个酒店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相应的服务水平,如果一家酒店的礼仪工作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专业水准的话,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该酒店的口碑,在无形中增加酒店的经济效益,所以时下的旅游工作,作为酒店管理工作的一个软实力,应当引起酒店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而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实际的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1]。

3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工作在进展过程中问题

3.1在酒店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

酒店管理礼仪工作对促进酒店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酒店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礼仪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较大,但是针对时下的专业礼仪教育工作展开深入调查就可以发现,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教育工作展开过程中,人们更加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针对礼仪教育工作的认同程度相对较低,而且在相关教育工作展开的过程中,并不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以及相应的职业尊重,同时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工作在展开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较大的工作阻力。

3.2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对酒店管理专业礼仪工作展开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工作在实际展开过程中,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实践性要求很高,但是为了保证相关的礼仪工作、在进展过程中能够保持一个较高的工作质量,还需要学生掌握较为精准的专业知识,针对时下的酒店礼仪工作展开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究,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尤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相关教育工作展开的过程中,各大高校并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教学方案和礼仪教材,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展开过程中,各大高校存在严重的村教育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2]。

4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工作问题的应对方案

4.1提升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工作的社会认同感

针对这方面的工作问题,相关的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工作人员,一定要在思想层次上提升对相关专业内容的认识,并在相关工作展开过程中加强宣传工作,提升人们对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认同,进而改变人们传统的思想认识,以此来促进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工作的社会认同感[3]。

4.2在教学工作中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以上所提到的这个问题,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教学理念以及相应的教学教材方面入手,从源头上提升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学工作的实际教学质量,在实习教学工作展开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工作实践能力,做好从理论走向实践这一关键性工作[4]。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首先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展开了深入的探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文章重点针对现代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根据相关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后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工作,能够为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篇3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025-02

2012年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开展“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一年后跟踪调研”,对我院2011届毕业生情况进行了调查。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为学院专门提供了2010届与2011届毕业生2012年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为了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健康发展,我从学生就业、工作能力、满足度、主要职业、职业环境等方面对数据进行了动态的关联分析。

一、调查样本说明

(一)调查方式

向毕业一年后的2011届高职毕业生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帐户,答卷人回答问卷,答题时间约15到30分钟。

(二)调查对象

毕业一年后的2011届高职毕业生。大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也能够评估自己在工作中能力和知识的重要性和要求水平。

(三)调查规模及覆盖面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提供2011届毕业生邮箱总数 4714个,有效邮箱数4298个,被调查邮箱数4222个。麦可思共回收问卷2483份,学校的总答题率为58.8%(总答题率=回收问卷数/被调查邮箱数),共覆盖了58个高职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78人,有效邮箱76个,被调查邮箱74个,回收问卷46份。

二、调查资料情况

(一)高考时选择酒店管理专业的理由

(二)酒店管理专业就业竞争力

2012年度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酒店管理专业在全院各专业的就业竞争力排名由第24位上升至11位,月收入由2010元增长至2728元,工作相关度由75%上升至79%,毕业半年内的求职率与往届持平。其中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由51%降至50%,就业率则为96%。(见表2)

(三)酒店管理专业最重要的能力及满足度

(见表3)

(四)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

(见表4)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分析

1.专业定位

酒店管理专业面向高星级酒店、餐饮企业,培养具有现代酒店业经营管理理念,具备牢固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能从事酒店餐饮、前厅、客房、康乐等一线接待服务与相应的中基层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开拓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并系统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饭店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宴会设计、酒店市场营销学、酒店财务管理等专业实训环节的技能训练和对现代化办公机具的熟练操作与使用能力,熟悉酒店政策与法规,面向星级酒店第一线从事酒店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高考时选择本专业的理由调查对比中可以发现,学生在选择本专业时,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了解不够,对整个大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景不熟悉,相对于其他我院5个特色专业70%以上的就业前景期望,本专业对就业前景看好的只有31%。而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本专业的学生竟然达到49%,这也说明有一半的同学是对本专业感兴趣的,这也间接说明了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更喜欢从事本行业的工作。同时我们也发现,本专业的生源没有其他5个特色专业好,有17%的学生是从其它专业调剂过来。

2.在酒店管理专业最重要的能力及满足度调查中我们发现,本专业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前三项工作基本能力分别是“说服他人”、“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生”能力。这些能力相对于工科专业来讲,体现了文科专业的特点,更体现服务行业的职业要求。但酒店管理专业在这三项最基本能力的满足度方面不是很理想。“说服他人”能力的满足度为66%、“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的满足度为75%和“积极学生”能力的满足度为77%,相对于其他专业80%左右的满足度,本专业对学生最基本能力的培养上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3.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2011届、2010届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上看,麦可思调查的学生从事的主要职业是“旅馆服务台职员”,“在酒店、公寓或办公楼为顾客提供个人服务;记录信息、安排交通工具、商务服务或娱乐;了解顾客对于房间服务和维修的要求”。这个调查结果,和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不符,更不符合学生们的就业现状。根据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酒店管理专业面向高星级酒店、餐饮企业,培养具有现代酒店业经营管理理念,具备牢固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能从事酒店餐饮、前厅、客房、康乐等一线接待服务与相应的中基层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开拓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根据我们老师的调查,我们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第一年从事一线服务员工作,一年后基本上都能提升到领班、部门经理的岗位,成为基层或中层管理人员。

四、结论与建议

(一)学院层面

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中国酒店业人才的缺口较大,同时薪酬待遇和职业环境也不错。自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开办后为社会和行业输送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他们中的一部分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人员,为我院社会形象的塑造起了一定作用,许多企业纷纷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前去实习并就业。酒店行业的人才缺口也随着酒店数量的增加而逐年递增,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应进行方向细分,例如行政助理方向。虽然人力资源专业和文秘专业都在培养行政助理,但是由于酒店行业本身的特点,很多助理无法适应行业环境,所以需要进行细分,建议学院开拓酒店管理专业方向,设立酒店行政助理方向。

(二)系部层面

重点是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与管理。

1.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

对原有的校内实训室进行改造,实现与酒店行业发展同步,建设真正能够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校内实训室,实现教学设施一流化,教学过程现场化。现在我系已经建成建设承担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对外经营四大功能的实训基地――上善快捷酒店。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是实验室建设的新突破,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校内实训与酒店实际脱钩的现状,更好地达到实践教学目标。建议我系还要尽快按照此类模式建设中餐、西餐实训室。

2.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室的管理制度

国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非常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在实验室的建设上考虑了总体性和实用性,实验室所配备的设备应追踪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前沿;学生实验教学所使用的设备均是同行业较先进的设备,与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加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应通过营造一个与酒店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并充分体现规范性和实效性。从酒店设备、服务流程、人员配置等方面模拟并接近职业环境,借鉴现代酒店的管理运作模式,注意形成自身的文化氛围。

3.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利用率

时间是影响实验室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实验室最大可用时间等于学年总开放时间减去实验室准备和设备维护时间,而其中关键因素是实验室的学年总开放时间。因此全面开放校内实训室则是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最有效途径。

4.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室师资队伍与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能否发挥其教学效用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建设一支科学合理、经验丰富、高素质的实训师资与管理人员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担任专业实验课教学与管理,结合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效果。

(三)专业层面

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准确,学生对酒店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掌握较好,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专业技能要求,今后应坚持继续开办该专业,继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2011届毕业生主要对实习和实践环节有意见,我们会认真研究专业课程体系,减少或删除与专业相关度较小的课程,增加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实践课程,比如“酒店英语”应用技能,增加酒店管理的沟通交流实训课时,保障学生岗位核心技能和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打破设置传统,根据酒店用人需要,围绕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结合安排课程。基本素质包括:优良的思想品德素质;强烈的事业心、职业道德;牢固的服务意识、组织意识和吃苦意识;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积极的创新意识以及优雅得体的气质风度等。专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现代酒店前厅接待与管理能力、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酒吧服务与管理能力、营销活动与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等。课程设置中,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兼顾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兼顾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突出外语、微机和专业课教学。

定期进行全专业的技能比武和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在竞赛和考核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要求每届学生必须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英语证书,鼓励学生考取调酒师证书、中级餐饮服务员和客房服务员资格证书。

篇4

酒店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及是否遵守纪律和讲究诚实守信对酒店建设和酒店形象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而大多数酒店都比较看重职工职业道德素质。然而目前,很多毕业生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守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还比较薄弱,酒店中违约不讲诚信,或者眼高手低不踏实工作的的人员还时可见到。

2.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比较薄弱。

在一定的条件下,学历和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是员工进入酒店的敲门砖,很多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会比较重视毕业生的通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具备敬业、实干、肯干的人才十分难能可贵且非常看重当前,然而当前很多毕业生对酒店管理工作都不能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地从基层做起。

3.通用能力。

大部分酒店都非常重视学生通用能力,尤其是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表达能力和交往和联系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这主要是因为酒店行业作为服务业更强调的是动手操作性。然而目前,有部分毕业生还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眼高手低,不能放下架子,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所以很多中小规模酒店跳槽情况普遍。

二、当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现状与酒店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方面,酒店难以在人才市场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酒店管理效率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当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知识教学不符合酒店实际需要。

当前,酒店管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理论轻实践。课堂教学以书本为主,以理论讲解为重点。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导致现行酒店管理课程的体系结构变化和理论内容变化难以跟上急剧变化的市场发展,经常会出现所授知识与市场需要脱节的情况,学生所学的并不是酒店工作中实际能够用上的,最终造成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酒店工作需要。

2.校外实践工作与实际酒店工作存在差异。

当前,有部分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安排专业学生实习方面存在走过场、过于简单的问题。通常是在学生在校最后一年或半年将学生送往酒店进行实习。对酒店而言,实习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廉价劳动力,他们经常被安排在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岗位上开展工作。这种实习方式无法培养合格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学生校内实习情况也不容乐观,导致很多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并没有得到相关经验。

3.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当前,很多酒店管理课程越来越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的培养,但是在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学生诸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酒店管理业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这就决定了酒店管理人才应该是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也需要有较高的沟通、合作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基于市场导向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要改变以往酒店管理教学模式,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就需要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培养途径、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强协调整合。

1.确立以市场为需求的教学目标。

酒店管理是一门交叉性学科,理论和实践不可偏废其一。酒店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一定时间的基层工作经验、具备较强的实际技能操作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才能真正做好酒店管理工作。因此,酒店管理教学也应该确立以市场为需求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素养,职业道德和管理素质为主要任务,培养理论和经验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2.确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适应社会需要的重点,学校应该在专业设置方面更加体现自己的特色,增强在专业方向方面的针对性和职业定向性。首先,学校应该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意识,采取整合、交叉渗透等形式,提升和改造传统专业,注意在进行专业调整的保持专业的相对稳定性。同时,还要通过设置复合型专业,解决好专业口径过窄的问题,使学生的就业适应面得到拓展。最后,在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内涵建设和特色营造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专业前景,随时对专业进行提升和改造,最终实现专业的与时具进。

3.建立科学的学科体系。

课程体系决定着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酒店管理专业要立足特色,教出效果,办出生机与活力,就应该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研究市场。作为极具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专业,应该积极打破传统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分离的状况,根据酒店管理用人的需要,围绕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重新设置课程。在课程设置中过程中,应该立足当前,兼顾长远,考虑到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同时,还要突出外语、计算机和专业课教学。充分了解企业对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需求,根据这些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4.做好实践教学工作。

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评价人才素质高低的关键。酒店管理专业应该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做好实践教学工作。首先,应该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增加和配备新的设备设施。同时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尽可能与多家星级酒店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开辟新的实习基地,真正实行教、学、做三者结合的教学。其次,要多开展项目教学,将酒店管理实训项目设为完整的训练单元,有目的地逐步推动项目实施,如客房做床、中餐摆台等,让学生有机会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工作中。

5.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应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确定职业技能的评价内容,并以此作为考试标准与考试内容,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形成理论考试与实践结合,课程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结合,笔试与口试职业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结合的开放式!多元化评价体系。其次,要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将课程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及实训学习中的表现,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评价。

篇5

酒店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及是否遵守纪律和讲究诚实守信对酒店建设和酒店形象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而大多数酒店都比较看重职工职业道德素质。然而目前,很多毕业生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守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还比较薄弱,酒店中违约不讲诚信,或者眼高手低不踏实工作的的人员还时可见到。

2.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比较薄弱。

在一定的条件下,学历和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是员工进入酒店的敲门砖,很多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会比较重视毕业生的通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具备敬业、实干、肯干的人才十分难能可贵且非常看重当前,然而当前很多毕业生对酒店管理工作都不能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地从基层做起。

3.通用能力。

大部分酒店都非常重视学生通用能力,尤其是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表达能力和交往和联系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这主要是因为酒店行业作为服务业更强调的是动手操作性。然而目前,有部分毕业生还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眼高手低,不能放下架子,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所以很多中小规模酒店跳槽情况普遍。

二、当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现状与酒店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方面,酒店难以在人才市场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酒店管理效率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当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知识教学不符合酒店实际需要。

当前,酒店管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理论轻实践。课堂教学以书本为主,以理论讲解为重点。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导致现行酒店管理课程的体系结构变化和理论内容变化难以跟上急剧变化的市场发展,经常会出现所授知识与市场需要脱节的情况,学生所学的并不是酒店工作中实际能够用上的,最终造成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酒店工作需要。

2.校外实践工作与实际酒店工作存在差异。

当前,有部分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安排专业学生实习方面存在走过场、过于简单的问题。通常是在学生在校最后一年或半年将学生送往酒店进行实习。对酒店而言,实习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廉价劳动力,他们经常被安排在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岗位上开展工作。这种实习方式无法培养合格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学生校内实习情况也不容乐观,导致很多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并没有得到相关经验。

3.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当前,很多酒店管理课程越来越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的培养,但是在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学生诸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酒店管理业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这就决定了酒店管理人才应该是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也需要有较高的沟通、合作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基于市场导向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要改变以往酒店管理教学模式,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就需要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培养途径、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强协调整合。

1.确立以市场为需求的教学目标。

酒店管理是一门交叉性学科,理论和实践不可偏废其一。酒店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一定时间的基层工作经验、具备较强的实际技能操作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才能真正做好酒店管理工作。因此,酒店管理教学也应该确立以市场为需求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素养,职业道德和管理素质为主要任务,培养理论和经验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2.确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适应社会需要的重点,学校应该在专业设置方面更加体现自己的特色,增强在专业方向方面的针对性和职业定向性。首先,学校应该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意识,采取整合、交叉渗透等形式,提升和改造传统专业,注意在进行专业调整的保持专业的相对稳定性。同时,还要通过设置复合型专业,解决好专业口径过窄的问题,使学生的就业适应面得到拓展。最后,在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内涵建设和特色营造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专业前景,随时对专业进行提升和改造,最终实现专业的与时具进。

3.建立科学的学科体系。

课程体系决定着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酒店管理专业要立足特色,教出效果,办出生机与活力,就应该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研究市场。作为极具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专业,应该积极打破传统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分离的状况,根据酒店管理用人的需要,围绕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重新设置课程。在课程设置中过程中,应该立足当前,兼顾长远,考虑到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同时,还要突出外语、计算机和专业课教学。充分了解企业对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需求,根据这些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4.做好实践教学工作。

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评价人才素质高低的关键。酒店管理专业应该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做好实践教学工作。首先,应该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增加和配备新的设备设施。同时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尽可能与多家星级酒店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开辟新的实习基地,真正实行教、学、做三者结合的教学。其次,要多开展项目教学,将酒店管理实训项目设为完整的训练单元,有目的地逐步推动项目实施,如客房做床、中餐摆台等,让学生有机会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工作中。

5.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应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确定职业技能的评价内容,并以此作为考试标准与考试内容,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形成理论考试与实践结合,课程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结合,笔试与口试职业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结合的开放式!多元化评价体系。其次,要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将课程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及实训学习中的表现,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评价。

篇6

学校的教育和培养方向有偏差。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凸显“管理”人才的培养,基本将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管理层、职业经理人,并且在日常的职业教育中也灌输该思想,导致学生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管理人员,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直接去酒店做管理工作。而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后,所从事的是看似毫无技术含量的机械性基础劳动,与管理没有任何联系,使学生在实习期对该行业失去原有的热情,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在现实与理想差距太大的情况下,使学生对职业满意度下降。

提高学生对酒店管理职业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要消除以上学生对酒店管理职业满意度下降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职业教育贯穿始终。实习前、中、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塑性很大,各阶段把握得好坏对学生树立牢固的酒店管理职业认知影响较大。因此,在实习前,学校应通过职业生涯课程、各种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可通过对相应酒店提前参观、考察等形式,或者邀请已在酒店就职的学长、学姐介绍成长历程、技术形成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使在校理论和酒店实践更紧密的结合,做好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为进入实习和今后的择业、工作打下深厚的思想基础。同时,要慎重选择实习基地,不仅注重知名度高、管理规范等,还要看实习基地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实习期间与实习后,教师应及时跟踪和掌握学生在各方面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对部分问题学生做好心理疏导,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的思想波动。并要制定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和实习成绩考核制度,保证学生实习高效有序完成。

篇7

学生入学第一学期采用“宽基幢模式,以宽厚的文化基础和管理理论课作为发展的基础,具体内容包括外语、计算机、礼仪礼宾、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等基础学科;第二学期则要分层次,在文化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课的开设中,采用“倒三角型”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加强技能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安排前厅、客房及餐饮等部门的专业技能实习。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旅游酒店管理学科上的通才,并具备一定的技能,使学生在今后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以适应动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我们的课程体系大致为二种。

1、以管理为主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经营管理的能力,尤其注重餐饮管理能力培养。酒店管理的主干学科是管理学,但又区别于普通管理类专业,更加突出对技能的考察。因此,开设旅游学概论、饭店管理概论、餐饮、客房及前厅管理、旅游地理学等课程,使专业管理与管理学科有机地结合,熟悉酒店各部门、各环节管理方法模式,既培养了学生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旅游管理概论:主要是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论述以及对有关分析方法的介绍。旅游地理学:主要学习中国地理及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世界各主要旅游国经济地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主要学习餐饮组织、菜单计划、食品原料的采购供应等理论知识,使学生在餐饮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上有所提高。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主要讲授前台登记、前台服务、价格管理、客房服务管理、客房经营效益等理论问题及管理方法,使学生掌握前厅与客房较先进的管理方法,并能填制各种前厅报表。

篇8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高校的发展重点从盲目扩张到对专业和资源的整合,以保证其培养学生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自1998年我国首批高职专业的建立以来,其人才培养目标一直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伴随着旅游业和酒店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酒店行业输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服务技能的专业人才。从酒店行业人才需求量来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可以说一片大好,但是从实际的调研情况来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到酒店就业比例较低,即使有些学生毕业时选择了酒店行业,工作时间也不是很长,转入其他行业的比例也很高。因此,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上要以“就业为导向”,既要了解酒店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要充分了解学生就业意愿,分析哪些因素影响学生选择酒店就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职业意识教育,提高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可度。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1.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1.1专业对口就业率低,工作稳定性差

近些年,随着酒店业的发展,酒店对专业人才的缺口非常大。从国家旅游局统计的数据发现,我国酒店业从业人员470万,并且以平均每年20万人的速度增长,其人才缺口至少100万人。面对这样大好的就业形势,学生对此并不买帐,酒店专业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仅有20-30%。从数据不难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并未从事酒店相关行业工作,这也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的知识并未充分的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表明了酒店专业的教育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也是酒店管理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调查还发现,学生不仅在一家酒店的工作时间短,离职时甚至会选择直接退出酒店行业,很多学生在酒店工作一段时间后纷纷选择了其他行业,即便是酒店行业人才严重短缺,仍然不愿意留在酒店行业继续寻求发展。并且虽然有部分学生继续留在酒店工作,但是对目前的工作现状其实并不满意。

1.1.2英语的应用能力薄弱,导致学生职业上升空间有限

伴随着酒店业发展的国际化,酒店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酒店对工作人员的语言沟通能力,特别是英语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高星级酒店中,英语的应用无处不在,不光是与外国客人进行沟通和服务,包括与上司和同志的沟通也可能需要英语,所以英语应用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在酒店未来的发展前途。学生虽然在学校内已学习了一定的日常用语和酒店行业术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还不能够灵活运用,而且由于听说能力的薄弱,在工作中与客人的沟通也不顺畅。由于英语的应用能力薄弱,对其服务质量和标准的提高有很大影响,同时对学生在酒店长期的职业发展也非常不利,这就使得学生感到在酒店的职业上升空间有限。

1.1.3对在酒店行业的未来发展信心不足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对在酒店行业的未来发展信心不足,所以工作满意度普遍不高,尤其是在高星级品牌酒店,这一特点表现的更为明显。在高星级品牌酒店中,高职学生会认为在与本科或是更高学历的同事竞争中,不论是学历还是工作能力都不如他人,再加之品牌高星级酒店的工作要求高,会使学生感到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获得晋升机会渺茫。根据调查发现学生在最初工作的几年中,在基层工作岗位上往往对未来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很容易陷入悲观、缺失目标的状态中,会对自己的工作现状极为不满意,认为前途一片渺茫。所以即便是对现状比较满意的学生,对在酒店行业的职业前景表示担忧,认为上升空间极为有限。

1.2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存在的就业问题分析

1.2.1关于社会与酒店方面分析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存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的社会观念,所以很多人认为孩子既然读大学了就不应该做基层的服务行业,甚至把酒店行业误解为是服侍人的低级工作。有很多学生家长之所以让孩子选择酒店专业也是出于种种无奈,学习酒店专业也就是想取得一个大学文凭,但是毕业并不想让孩子在酒店工作。所以家长和社会的这种认识误区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生的选择方向。同时由于酒店行业的特殊性,学生在酒店工作之初,一般都需要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服务技能,所以都要从基层工作做起。然而很多酒店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之初不愿意做基层工作,认为大学毕业生就应该从事管理工作,这会使学生心理产生很大的落差,从而对职业前景失去信心。从酒店行业本身而言,酒店行业虽然工作量较大,但是其薪资水平较其他很多服务行业如房地产、电子商务金融等行业相比要低很多。同时,由于酒店行业的服务性质决定了往往在节假日会比平日工作量大,因此酒店从业人员无法享受国家公休,无法与家人和朋友的假日同步。另外由于酒店服务讲究严苛的标准化服务,所以工作压力较大。并且酒店在各项规章制度及服务流程的执行中往往是伴有一定的奖励和惩罚制度,甚至是有些酒店只制定惩罚制度,所以员工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酒店制度,工作中稍有差池就会受到惩罚,所以这对刚刚参加工作的酒店行业的学生有很大压力,这也是酒店高离职率的一个原因。

1.2.2关于学校培养模式方面分析

首先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培养中的就业定位不清晰。现在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就业定位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具体的培养方式大都是学习本科的理论和掌握中专的技能。但是高职酒店专业与许多文科专业一样,专业技能性不强,在学校中无法像一些理工科专业那样,可以通过在实训室的单一的、反复的训练来熟练技能,所以在技能上欠缺优势,理论掌握方面又逊于于本科学生,所以失去了高职专业本身应有的特色,学生就业欠缺优势。其次,高职酒店专业往往只强调职业技能,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这种培养方式使得高职酒店专业学生在酒店工作以后会出现种种问题,如不善沟通、处理不好和顾客的关系、容易与团队其他成员发生矛盾等问题。同时由于学校对学生的职业心理辅导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学生就业时对酒店行业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没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去做工作强度较大的基层工作,这就导致了学生就业时心理状态欠佳,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再次,学校顶岗实习时间安排不灵活、不合理。高职院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就是顶岗实习,也是高职院校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多酒店需要大批学生前来顶岗实习。学校与酒店都希望进行长期、深度合作,这样既为酒店培养了大批预备员工,也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一般高职酒店专业的实习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这样学生在实习完毕后就可以直接在酒店上岗工作。但是这种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的弊端就是学生缺少了一个由实践到理论再升华的过程。

2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2.1加强酒店企业自身的吸引力。

首先,制定合理、公正、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制度来增强酒店吸引人才的能力。在薪酬方面,酒店要对员工制定公正合理的考核制度,根据员工对酒店的贡献确定收入。在福利方面,酒店要留住员工需要将合理的薪酬体系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员工在得到合理的收入之后会更加注重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只有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才是企业留住人才的根本。其次,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酒店增加自身吸引力的有力武器。酒店的企业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酒店中的每一个人,是一股无形的力量将员工凝聚在一起。同时优秀的酒店企业文化可以获得酒店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酒店向心力,从而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和减少人才的流失。尤其是酒店的实习生,他们从事的是酒店的基层工作,但并不是酒店的廉价劳动力,酒店要对这些员工给与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晋升空间。

2.2学校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教育和指导

首先,学校应该增强学生对酒店行业的职业意识教育。由于酒店行业服务性的特点,目前社会很多人对酒店行业的工作的认识存在偏见,甚至很多学生和其家长认为酒店管理工作就是服务员。另外由于酒店行业的工作普遍强度较大,许多学生工作过一段时间后觉得太累就更换了工作。所以,校学需要对于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使学生对酒店行业产生兴趣、充满热情。学校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组织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信仰、有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和勇于挑战的精神。其次,学校要强化职业指导、培养职业素养。学校要丰富就业教育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择业技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同时,酒店管理专业的每位教师都应引导学生重视社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进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白利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2).

[2]卢爱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饭店就业观的塑造[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篇9

目前,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构层次不够鲜明,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情况,酒店作为服务行业更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再加上酒店招聘要求相对较低,从事酒店行业的工作人员整体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学历普遍较低,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这就直接影响了酒店管理总人力资源结构的分布很不合理,层次结构并不突出;其次,很多酒店的管理人员都是从服务顾客做起来的,虽然有很多极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解决很多相关实际问题,但是与此同时,对于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性不强,缺乏实质的管理创新能力,视野思路需要很大的提高,这也影响了酒店管理的专业结构的层次;最后我们更要认识到目前酒店管理存在的能力结构分布问题,一定要做到管理者职位与其自身能力相互匹配,才能够真正建立一个强大的管理系统,否则则会直接浪费人才或者职位的职能关系,严重影响酒店的经营和发展前景。

二、如何加强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合理制定员工职业规划,积极完善绩效考核激励体制。一套完善有效的绩效管理体制不但能够激发酒店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健康的竞争氛围和员工的系统职业规划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改善目前酒店行业所面临的人力资源需求缺口问题。酒店员工的频繁离职、跳槽,高素质员工的巨大缺口,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因为一般酒店对员工的职业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员工在酒店从业看清自己未来发展的希望。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现在很多外资餐饮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比如说顶新集团旗下的餐饮企业,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馆。该公司定期会给所有员工进行岗位知识和绩效考核,所涉及员工从普通员工直至公司管理层。实习员工通过考核晋升为正式员工,服务人员通过考核可以晋升为管理人员,一级一级向上,以此类推。同时,员工的工资待遇也随着职位的晋升而增加。当然,如果几次考核都不合格的话,也会受到公司的严厉惩罚,因此被开除也是有可能的。这样的一套赏罚分明的员工考核管理体系,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更加深了员工对本企业文化的理解,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了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外人才的吸引力。酒店企业与餐饮企业都属于服务行业,上述的这种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完全可以参考借鉴,并结合自己的企业文化加以调整,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酒店考核竞聘上岗制度,根据酒店的各个部门的不同情况,进行激励机制的应用,要在制度安排上做到合理,所有的工作人员的机会均等,奖罚分明,所有的员工在同一起跑线,具有相同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通过合理的奖罚机制来调动酒店员工的积极性,报酬薪水与个人能力的高低、工作认真态度和对酒店的贡献程度成正比例,这不仅是激励机制的合理分配问题,更代表着酒店对于员工的认可和肯定。所以说公平合理的人员考核晋升奖励机制对于酒店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中既包含了绩效考核,又有奖励机制,还为员工指明了职业发展方向,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在未来酒店管理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对于酒店的人力资源进行相关培训工作。酒店应该积极正确的认识到工作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作用,开展培训工作最主要的是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我们的员工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酒店的营业利润,进而能够提高员工自身的工作收益,增加员工的工作归属感和认同感;我们要明白培训不是简单的形式主义,完成任务。我们要能够多角度,多层次的丰富整个培训内容,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针对管理人员,普通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训练。对于酒店员工的培训意味着人力资本的投资,更是提高员工技能的重要手段,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的技能需求,更能够积极开发工作人员的潜能。通过对员工的进行知识、能力以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工作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有效地改善酒店人力资源结构分布问题。

篇10

2调查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酒店管理职业满意度呈下降趋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前后对酒店管理职业满意度也呈下降趋势。

3对酒店管理职业满意度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笔者通过座谈与个别沟通的形式与部分学生对酒店管理职业满意度下降的原因进行了互动讨论,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影响因素。

3.1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素质不稳定。当前,高职学生基础文化素质较弱,独立自主性较差,心理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心态及抗耐压情况较不稳定,这就影响他们建立稳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波动。而在酒店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体验着各种矛盾和冲突,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存在很多诸如发展空间太小、工作太累、工资和待遇不好等等这些不可规避的问题。再则,在受到行业整体环境的冲击下,本身在自我目标初定位时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实习前后产生较大的期望值落差,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职业满意度的下降。

3.2酒店的实习管理和安排欠科学。首先,酒店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需要大量各种各样操作型和服务型员工,这也导致入行的门槛比较低,如初高中文凭都可竞聘上岗。而且,许多酒店为了节省成本,又基本采用大量实习生为主的方式,将实习生视为廉价劳动力来分配,只关注工作完成情况,对实习生的心理、生活、学习等并不重视。如果在校的学习是为了学生奠定理论基础,那么实习期间酒店的实践则是引领学生进入酒店实战的奠基石。因此,酒店对实习生的实习前培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旨在向学生介绍酒店的规章制度、文化建设及酒店的业务等等,可以让学生掌握工作所需要的服务理念、方法和程序,了解酒店的价值观和发展前景等。可是,大部分酒店仍因为了节省时间、节约人力成本,缺少详尽的实习前培训。另外,对于实习岗位的安排,就更加缺少灵活性,只满足于酒店自身的方便,实习生在实习半年到一年期间里,基本固定在以餐饮和客房服务员为主,没有或甚少有机会轮岗和参与到管理层的实践锻炼。造成大部分学生对酒店工作感觉较为苦累与枯燥乏味,使他们原有的系统学习和掌握酒店服务流程、技巧的想法化为泡影,感受不到对工作的挑战性和成就感。

3.3学校的教育和培养方向有偏差。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凸显“管理”人才的培养,基本将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管理层、职业经理人,并且在日常的职业教育中也灌输该思想,导致学生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管理人员,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直接去酒店做管理工作。而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后,所从事的是看似毫无技术含量的机械性基础劳动,与管理没有任何联系,使学生在实习期对该行业失去原有的热情,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在现实与理想差距太大的情况下,使学生对职业满意度下降。

4提高学生对酒店管理职业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要消除以上学生对酒店管理职业满意度下降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4.1职业教育贯穿始终。实习前、中、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塑性很大,各阶段把握得好坏对学生树立牢固的酒店管理职业认知影响较大。因此,在实习前,学校应通过职业生涯课程、各种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可通过对相应酒店提前参观、考察等形式,或者邀请已在酒店就职的学长、学姐介绍成长历程、技术形成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使在校理论和酒店实践更紧密的结合,做好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为进入实习和今后的择业、工作打下深厚的思想基础。同时,要慎重选择实习基地,不仅注重知名度高、管理规范等,还要看实习基地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实习期间与实习后,教师应及时跟踪和掌握学生在各方面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对部分问题学生做好心理疏导,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的思想波动。并要制定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和实习成绩考核制度,保证学生实习高效有序完成。

篇11

1当前我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酒店行业最初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普通大众是没有意识住酒店的,因为当时的酒店基本就是用来招待一些政府部门人员和国外来宾的场所。由于当时酒店顾客群体的限制,决定了酒店管理也带有计划经济的性质,由政府来接管,实施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酒店管理服务意识比较差,管理模式也很僵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酒店管理开始了新的探索,不仅仅是服务人群的变化,在服务种类、服务质量和服务内涵上都有了相当大的调整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国有出行需要的人群越来越多,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酒店也逐渐成长起来,酒店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前景一片广阔[1]。这是一个酒店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酒店管理面临转型和创新的新时期。从整体来看,我国酒店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酒店管理的质量没有得到充分的提高。笔者认为,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酒店管理的模式将决定行业的发展速度以及部分酒店的发展与存亡。当前,改进酒店管理的不足之处,加快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才能巩固核心竞争力,为顾客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2]。

2新形势下对酒店管理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2.1对外营销和内部管理在酒店服务中需要创新。从顾客的具体需求来讲,酒店分属于服务行业,所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酒店的服务要跟上客户的需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升设备的水准,加快硬件设施的建设。除此之外,营销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酒店优质形象,让顾客有入住的消费欲望。加快酒店管理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也要考虑一定的营销手段,比如针对外出旅游的顾客,酒店要了解他们特殊的出行需求,提供一些旅游必备信息,比如天气信息,景区最新通知等等,顾客可以从中感受到酒店提供的贴心服务,从而建立对酒店品牌和服务的认可[3]。2.2提升入住率和消费率需要创新。面对行业之内的激烈竞争,酒店想要获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保证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就是要保证顾客的入住率以及消费率。提升入住率和消费率是促进酒店业务核心竞争力培养的重要途径[4]。要具体提升核心竞争力就要对酒店管理的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融合创新的手段,从酒店的硬件设施到软都给予全面的调整和指导。从本质上来说,酒店管理的创新就是要从管理层面上对酒店进行改革,细化服务类型。提高入住率和消费率是酒店实现快速发展的硬指标,所以创新酒店管理模式对于酒店发展和创新发挥重要的作用[5]。

3我国酒店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3.1酒店管理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现在各领域开展人才战略,酒店管理普遍缺乏专业性管理人才体系的建设。很多酒店的管理人员不具备充分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在对酒店的管理策略进行制定时,没有科学理论依据的支撑,也缺乏先进理念的指引,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法都比较陈旧。其中一部分酒店聘用了专业管理人员,但是这些人员缺乏实践经验,掌握的核心管理知识不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严重影响酒店管理的质量。另外,在对于酒店管理人员的应聘制度上也存在漏洞,只招收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组成的人才队伍同质化和知识重复化现象严重,对于扩大酒店的服务业务,更全面的了解顾客需求有一定的阻碍作用[6]。除此之外,酒店本身缺乏对员工素质的培养意识。尤其是一些基础管理人才,酒店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培训就让其开始工作,员工专业性不强。其次,就是对于一些具有相当资历的老员工,企业认为这些老员工经验丰富,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培训,片面忽略了员工的成长需求,无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服务行业内部人员流动性较大,企业就更有理由忽略对员工的培养,这样只能造成员工不断出走、人才流失不断加剧的恶性循环。笔者通过研究还发现我国部分酒店对于员工的薪酬待遇十分不合理,其用人机制也比较落后。很多酒店使用的都是单纯的绩效制度,使得大部分的员工都看中工作的数量还忽略了服务的质量,顾客的感受却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水平,进而导致酒店的品牌形象变差,对酒店的长期发展不利[7]。3.2在酒店管理中缺乏成熟的酒店管理模式。众所周知,无论是什么管理工作,都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酒店管理如果缺乏整体成熟的管理模式,就难以达到较高的管理水平。从实践成果来说,我国酒店在管理方面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经验,但是管理方式缺乏系统的指导。单纯吸引其他酒店的成功模式很容易失去自己的特色。任何管理模式都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而制定。所以当前酒店管理体系的建设仅靠管理人员的经验无法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8]。回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酒店管理的历史,虽然已经有了不少丰硕成果,但是在酒店管理模式上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探索。其他酒店的成功经验的确可贵,但是如果没有进行详细的考查就擅自引用,很容易引起管理“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所以,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一定要结合实际才能使用。另外,近几年部分酒店管理模式开启了新的探索,从提供多元化服务,增加餐饮和娱乐方式等等,短时间内为酒店赢得了更多的收益。但是这种管理模式的重心往往会偏向于部门的管理调整,不同部门之间为了业绩而失去了通力合作的动力,各自发展导致的结果将是管理系统的混乱,酒店的整体服务质量下降,顾客的好感度和信任度降低,那么这些新的探索就显得毫无意义了[9]。3.3在酒店管理中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企业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对于酒店管理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同样也是重要版块。酒店文化的建设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生存与发展。但是从目前我国酒店管理工作现状来看,我国多数酒店缺乏对于企业文化及其意义的正确认识。国际上,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酒店,已经越来越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重点的发展内容。国内的酒店管理在文化建设上还处于茫然的状态,一味将发力点放在如何快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吸引更多的顾客上。但是笔者认为,酒店文化的建设能够帮助酒店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员工根据企业文化的精神,提升对自身的要求,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对于酒店的管理和员工的提升都有重要作用,新形势下,管理人员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挖掘和深化[10]。3.4缺乏品牌创新。要想加快酒店管理工作的建设,就必须将品牌的概念重视起来。我国酒店缺乏品牌的创新,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当前的酒店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酒店品牌创新的重要性,单纯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第一奋斗目标,忽略了对自身特色的建设。其次,酒店行业趋向同质化的特征还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事实上,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我国大部分的酒店缺乏特色,与其他酒店没有明显的区别,在服务和设施上也缺乏一定的创新。长此以往,酒店很难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酒店品牌创新是当前消费者需求变化导致的,所以如果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酒店品牌创新的重要性,其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加强品牌的理念,利用品牌为酒店发展谋取更多的机会。利用品牌的影响力能够树立当前酒店在行业中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4新形势下酒店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面对酒店行业竞争趋向白热化,酒店为了能够稳定自己的消费群体,一定要加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是第一驱动力,只有创新才能吸引到更多的顾客,帮助顾客认识到酒店的品牌形象,从而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下面笔者将分别从几个角度对新形势下酒店管理的创新策略进行适当的分析。4.1制定科学的薪酬制度,建设相关用人机制。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现代企业要考虑的第一任务。在人竞争时代的今天,酒店管理想要实现创新,首先就要加快酒店人才队伍的相关建设。具体工作中,就是要落实员工的薪酬制度,现在大部分酒店的薪酬制度不甚合理,导致员工工作热情不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针对此种现象,酒店应该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为第一目标,在提高整体待遇的基础上,对于表现良好或者是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方面的奖励,可以是奖金、免费餐饮券的形式,也可以是证书、表彰等形式,目的就是要激发员工的热情与积极性。在提高相关待遇的同时,合理改进当前的用人机制,对员工的生活与工作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选派合适的人员做合适的工作,才能让他的能力发挥到极致。笔者认为,对于员工的岗位培训也是建设人才队伍的有效措施之一。酒店管理领域每年都会根据新情况和新实验推出最新理论知识的成果研究,学习当前最新的酒店管理理念,培养高效的工作能力,才能进一步扩大酒店的发展空间。酒店内部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培训小组,聘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管理经验的导师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指导。主要是一些基础的酒店管理知识和服务技巧等等,构建员工对于酒店工作的知识框架,实现个人水准的提高。导师可以在与员工的互动学习中,了解员工的特点和长处,为他们分配合适的岗位,进而完善酒店的用人机制。4.2完善酒店硬件设施。当顾客走进酒店的时候,首先给顾客留下第一印象的就是酒店的硬件设施。完善、先进的,并且具有一定品质追求的硬件设施会吸引到很多追求住宿感受的顾客群体。笔者认为,完善酒店硬件设施的第一步就是要着重提高相关设施的舒适度。以顾客的感受为第一要义的观念应当是现代服务业的追求,在酒店管理领域,就是要求酒店重视消费者的入住需求。现代酒店想要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不仅仅是因为顾客群体对于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是酒店已经不仅仅是单纯提供住宿的一种场所,更是顾客放松身心,享受生活,体现生活品质的一种休闲方式。所以提高酒店硬件设施的舒适度问题,可以作为当前酒店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比如,有些顾客因为身体素质和偏好的需求,倾向于睡硬板床铺,而酒店大部分提供的都是软床。这个时候,酒店可以设置根据顾客的需求,添置一定数量的硬板床铺,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4.3在酒店管理中重视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所谓的人文主义,就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重视员工的需求和心态状态,对员工给予人文主义的关怀。工作中有的员工犯了一点小错,比如弄坏了酒店的小设施,有些管理者会大发雷霆,甚至要求员工索赔。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容易挫伤员工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以员工的视角看待问题,管理人员与员工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员工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认真思考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从未塑造富有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氛围。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要维护员工的心理需求,还要进一步激发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笔者建议,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团建活动,在促进员工交流的基础上,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才华展示的舞台。管理者可以从活动中发觉员工隐藏的特质,并加以培养和利用,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企业文化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我国酒店行业一定要重视起来。4.4健全酒店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率。面对我国部分酒店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管理者必须结合酒店的实际情况,着力建设酒店的管理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起科学的服务管理的体系,科学的服务管理体系能够帮助员工规范自己的服务行为,强化现代服务的理念,提升酒店整体的服务水准。另外,建立高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也是方法之一。建立高效的员工激励机制可以帮助酒店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4.5构建个性化的服务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顾客已经不满足于酒店服务全面化和舒适化的追求,而是逐渐开始转向个性化的需要。近几年,各地出现的“民宿”就充分证明了个性化服务模式的重要性。民宿获得成功的重点就在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酒店受制度和业内规范的制约,想要发展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就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展。比如对于旅游型的酒店来说,可以将酒店房间的内景装饰成得富有地方特色,在服务方面也尽量贴近当地的风土人情,以此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比如葡萄酒庄园旅游风格的酒店,以高脚杯和葡萄架等为主题元素,打造个性化的酒店设施与酒店服务,提供二十四小时红酒上门服务,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

5结语

酒店管理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新时期新形势下,酒店行业和顾客群体都对酒店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必须正视这些需求的存在,以创新酒店管理为重要突破口,加快我国当前酒店管理水平的提升,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更加贴心的服务。

作者:陈梦颖 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凌鸿.我国酒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品牌,2015,(9):237-239.

[2]李群芳.酒店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9):71-71.

[3]李杨.经济型酒店管理创新策略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9):75-78.

[4]王田.电子商务模式下我国酒店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0x):227-227.

[5]马永佳.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J].中国商贸,2011,(10x):45-46.

[6]冷艳.大数据与智慧酒店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8):23-28.

[7]黄琦玲.谈酒店管理的基本方法及酒店管理创新之路[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2):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