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8:23: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博物馆规划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沿黄半岛景观带是以北环路、太阳路(州风景区园内东西干道)、黄河大堤、州大道、南环路为纽带,串联沿线分布的黄河公园、虢国博物馆、州公园、天鹅湖湿地公园、文体中心、商务中心区、文化公园、百货楼中心商业区等景观节点而形成的城市景观带,长约15公里,穿越上村、向阳、南关等7个村庄,覆盖城区大部分生态区。
二、功能定位
利用便捷的交通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把城市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景观距离拉近、连成一片,充分展示中心城市的优美生态环境、深厚文化底蕴和沿黄湿地景观风貌,彰显“城在水中、园在城中、景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沿黄城市独特魅力,把沿黄半岛景观带打造成为集生态、文化、旅游等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带。
三、建设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建设任务
1.“两路、两园、一馆”建设,即打通北环路、改造提升南环路;新建黄河公园、扩建文化公园;建设虢国博物馆二期工程。
2.改造提升州公园、天鹅湖湿地公园;
3.改造提升沿黄半岛景观带沿线的其它景观。
(二)实施步骤
沿黄半岛景观带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分步实施。
1.年底前,完成沿黄半岛景观带重要景观节点的规划、设计等相关内容以及征地、拆迁等基础工作;启动“两路”(南环路、北环路)建设。
2.年,建成“两路”;完成“两园”(黄河公园、文化公园)主体工程;完成州公园、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和景观带沿线其它景观的改造提升;启动虢国博物馆二期工程。
3.年底前,完成虢国博物馆二期工程及沿黄半岛景观带所有扫尾工程。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以市委书记为政委,市长为指挥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常务副指挥长,分管副市长为副指挥长,市政府有关部门、县和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沿黄半岛景观带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道路和文化公园建设办公室、虢国博物馆二期建设办公室、黄河公园建设办公室等3个办公室,分别负责各自项目建设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
沿黄半岛景观带建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加快项目建设和审批办理进度,共同推进工程建设。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分工如下:
1.市住房城建局负责打通北环路、改造提升南环路和扩建文化公园。
2.市林业园林局负责新建黄河公园,改造提升州公园、天鹅湖湿地公园。
3.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负责虢国博物馆二期工程建设。
4.市发展改革委负责项目审批工作。
5.市财政局负责按时拨付财政支持资金。
6.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办理项目土地审批。
7.市环保局负责办理项目环评审批。
8.市规划城管执法局负责办理项目规划审批。
9.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州大道、迎宾大道及209国道城区段沿线景观的改造提升。
10.市旅游局负责改造提升沿线旅游景点。
11.市黄河河务局负责办理涉及黄河沿岸建设的相关审批手续。
12.县和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辖区内的征地拆迁和维稳工作。
13.其他各成员单位要对照目标任务,积极配合,齐抓共管,推动项目加快实施。
(三)抓好规划设计
1.沿黄半岛景观带规划设计。以彰显特色、提升品位、建设标志性景观、打造城市新形象为目标,邀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单位重点做好沿黄半岛景观带上重要景观节点的规划设计,规划设计要充分结合我市实际,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沿黄山水园林城市的鲜明特色。
2.各个景观节点的规划设计。沿黄半岛景观带建设指挥部各办公室要按照整体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植物造景的理念,综合考虑地貌、车流、人流和基础服务设施等因素,做好各个景观节点工程规划设计工作。
(四)资金保障
1.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资金;
2.市财政安排部分项目启动资金;
3.市城建投资公司对“两路”、“两园”沿线土地采取资源配置、项目平衡等方法融资解决部分建设资金;
博物馆作为进行珍贵自然文物及历史文物典藏、展示及研究的重要场所,还承担着体现城市的发展内涵的重要主题及理念的任务。在博物馆室内设计方案中体现出城市乃至国家的成长史,让参观者可在室内空间的了解中获知城市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这使得博物馆室内设计方案成为较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博物馆室内设计概述
博物馆作为文物及标本的重要典藏展示机构、科学研究及宣传教育等机构,在我国被普遍的划分成历史类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科技类博物馆及综合类博物馆四种。物质文化的不断丰富及精神文明要求的提升,博物馆作为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博物馆施工建设工程发展迅速、建筑数量增加显著、造型规模种类各式,作为博物馆设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的室内设计,以采用新颖独特的设计手段来展现场馆室内的丰富灵活,已成为博物馆室内设计方案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博物馆作为进行人类文明展示的窗口,其中所收藏的也多是人类历史及自然文明的精髓,因此,室内设计应当是历史文化、创意主题、哲学理念、空间艺术及美工技巧的完美融合,以博物馆类建筑独特的艺术设计语言,营造出和展览主题更为和谐的空间氛围,实现历史文化及自然文化精粹的诠释,让参观者在室内空间设计的高雅艺术的享受中体味历史文化的光辉,也就是说,落实博物馆室内设计已成为博物馆生命力及存在价值体现的根本所在。
二、博物馆室内设计方案研究
1.重视博物馆室内的环境设计
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博物馆类建筑建设工程的开展,各式各样的博物馆个性特征及显著差异中,室内设计便是重要的方面。在博物馆室内设计中要重点突出形式与主题上的协调性,面对文物的展览主题选用最佳的展示手法予以呈现,依据所要设计规划和施工建设的博物馆,是以依次排列铺开展品、利用模型重现场景、通过图形并茂重读历史等,选用适宜的设计规划手段,以展示手段的丰富多样化达成博物馆的展览初衷。
空间与流线的趣味性,博物馆的室内设计要严格的执行参观流线顺畅清晰及空间序列科学合理的重要设计标准,彰显出疏密有致、步移景异的展品陈列方式,使步入该空间进行文物观赏的参观者可体验到起承转合所营造出的趣味感,例如吴忠市民俗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中尽量避免迂回及逆行,使身在其中的参观者兴趣盎然。
展现媒体的科技化,博物馆展品的展示手法在传统的声、光、电等普通手段的基础上,综合采用高新技术的设计应用,在室内设计中利用电脑系统、照明系统等实现强弱变化展现展示效果等,使得建成运行的博物馆可利用声音、照明、视频的强弱变化控制突出设计理念。
图1 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内部
室内设计氛围的大众化,展品并非镁光灯下等待参观者膜拜的公主,这就要求室内设计中的空间不可过于拘谨,如2005年设计并于2009年面向公众开放的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便是法国建筑师笔下的彰显大众化的设计典范,参见上图1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设计者以室内空间不规则的形体之间的相互穿插、不同色彩的呼应等,充分的彰显埃尔热风格各异的绘画,使参观者置身于精神的艺术殿堂。
2.强调博物馆室内的元素设计
在博物馆室内设计方案研究中不难发现,较为典型、风格独特、品位非凡的博物馆建筑,多是强调着室内设计元素的杰出作品。首先是色彩的合理选用,色彩带有着感彩可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主题思想的彰显,以直接的影响参观者的心理情绪等,充分发挥出深化主题及突出展品的重要作用。在色彩的选择中,纪念性博物馆要以兴奋的色调为主,参见下图2,民族及民俗类的博物馆室内色调要尊重当地的习俗及传统而以传统的色调为主,自然性的博物馆或陈列区域要以更加接近于自然的色调为主,科技性博物馆或陈列区域要以沉着稳重的色调为主。
图2 历史博物馆一角
室内灯光照明的设计,灯光设计是博物馆室内设计中带有矛盾性的设计内容,多反映出两种差异较大的设计理念,以自然光的充分利用可实现宏大空间的展现,人工光线设计则将参观者的视角汇集于独立的展品,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将自然光线及人工光线进行平衡处理,在特定的部位重点突出人工光线或自然光线,以戏剧性的灯光效果及灯光色温,实现参观人员基础氛围的调节。照明设计要遵从空间定位,提升博物馆室内空间昏暗适宜度的同时,合理降低展区空间内太过直白的照明,让文物在空间中获取价值品味更大的彰显度。
博物馆的展示环境设计。就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展示设计而言,对周边环境的敏感度逐步提升,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将环境的持续扩充与展示进行完美融合,尤其是设计中所使用的材料的可持续性的本质,而这种具有永续性的室内设计在民俗性博物馆中的运用更为突出。民俗性的博物馆在进行展示设计中,充分考量环境因素,从当地群众中进行民间艺术的取材,同时兼顾文化的传承延伸及环境氛围营造,缩短着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283-01
一、创意旅游项目策划的概述
一般说来,旅游策划是在整合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创意思维,实现自然与人文资源及旅游市场的优化拟合,最终实现旅游业市场发展定位的创造过程。旅游策划的基本任务是针对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形成产品形象、基本功能和营运模式,从而形成独特的旅游产品,促使旅游目的地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项目创意是旅游规划的灵魂。旅游规划不但要进行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对旅游景点进行空间组织与开发实施,更为重要的是进行项目创意。项目创意不能就资源谈资源,就景点论景点,而是要把现有的资源和景点,通过新的构思,进行创意,塑造出各具特色的品牌和形象,使游客在游览时油然而生美的感受和心灵上的共鸣。在旅游景区的开发设计中,具有独特创意的景观往往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心理冲击,让游人过目不忘,因此被作为旅游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
二、开发构想与项目创意
(一)创意能将一个地区的“劣”转化成“优”
以临泽沙漠为例: 从旅游开发的的资源导向来看临泽沙漠公园的资源特色主要在于荒漠沙丘戈壁等要素构成的风沙地貌景观属于典型的劣地型旅游地,其“劣性”体现在自然环境条件相对恶劣气候和温差变化大人类活动较少和基本属于人类居住的非适宜区域,这些劣性从一般的角度来看人们似乎避之不及,但从旅游者的行为来分析,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沙漠劣地景观的劣性能激起那些喜欢挑战极限向往原始荒凉和酷爱挑战冒险的自助旅游者和探险旅游者的强烈兴趣,那些既能再现原始自然风貌,又能提供多种个人或团体可以挑战自我或本能的参与性节目的劣地就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临泽沙漠公园的开发创意就是意在体现沙漠劣地的“劣性”,为旅游者提供一个既能再现沙漠地区原始景观沙丘戈壁等特色又能给旅游者提供主动参与的系列活动在景观再现上规划设计了静态的沙漠现状景点和动态的沙漠化。
(二)创新能强调品牌性,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以布莱克博物馆为例:博物馆定位于“让游客认识布莱克的人民与工业”。体验性为主打的旅游项目。主要展示18世纪初期以来的布莱克历史。布莱克区的古建筑经过巧妙的规划,营造出一个真实生动的村庄与工业社区。游客从中能够体验出布莱克区制造工艺的特点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作用。
现代博物馆的核心产品是向人们提供的体验。博物馆采用的解释技术在产品体验的传递中以及最终游客在参观中的收获上起到关键的作用。解释的关键在于“使用一切手段向游客诠释历史”。满足了旅客的需求。
布莱克博物馆还应用了ASEB栅格分析法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说明这种类型景点的市场需求是很强的。布莱克提供的产品具有多重属性。相对其他博物馆拥有较多的游客量。游客喜欢布它的原因是,置身于博物馆之中,对往昔的回忆和留恋油然而生,而且它的布局令人赏心悦目。重点是有其它博物馆没有的项目,正是创意突显之处,例如:采矿与运河旅行一类新颖的设施。博物馆中没有任何“禁止触摸”的警示。一个“活的博物馆”的管理环境能够帮助游客更好地参与和融入景点之中。游客认为村庄及其各种展示都真实地再现了过去。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般都熟知游客最感兴趣的参观项目。这些令游客满意的项目,可能显示了参观项目具备新奇感的重要性。
总体上说,布莱克博物馆在环境营造方面是成功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了娱乐与教育的双重体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向游客提供适合的体验与收获是游客满意以及商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也说明此旅游项目以游客体验为品牌产品进行的开发。独具特色,与以往那种隔着玻璃看展览的传统模式有了区别,体现了创意性。
三、结语
Abstract: Foshan Nanhai Museum Design uphold the gist of diversity, ecology, open subject, in the grasp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 was sublimated, show the spirit of the "urban living room" fully.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museums,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博物馆背景
南海区原博物馆由于2006年8月4日,受台风“派比安”影响,西樵山发生泥石流灾害,南海博物馆所在的西樵山蟠龙洞景区灾情严重。经佛山市地质局勘探,认为该地存在严重地质安全隐患,不适宜在原址重建博物馆。南海区政府根据地质专家意见,作出了南海博物馆的馆址永久封闭,新馆择地重建的决定。经多方调研,实地勘察,专家论证,区政府决定在西樵山南麓选址重建南海博物馆新馆。
二、南海博物馆的规划设计
博物馆新馆址仍然选在西樵山,西樵山是南粤四大名山之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距今五六千年前南海先民创造的“西樵山文化”早已闻名海内外,成为南海文化的代名词,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各个历史时期先民们在西樵山留下的文物古迹不计其数,区博物馆的职责就是保护和利用好祖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南海博物馆建在西樵山,有利于保护和利用好西樵山历史文化遗产。
建筑设计从西樵山最具代表性的石燕岩、滴水岩等古采石遗址中吸取灵感,将建筑体量纵横交错,层叠搭砌,形成了堆砌的石块、层叠的山石意象,隐喻了南海古老的采石文化,引发人们对南海历史的追忆,产生了强烈的本土文化认同感。整个博物馆雕塑般的建筑体量,有如山脚下生长出的岩石,形成山体的自然延续。
南海博物馆设在西樵山,有利于大力发展西樵山旅游事业。要做大做强南海和西樵山的旅游业,无论是今天还是将来都需要南海博物馆作为宣传南海和西樵山灿烂历史文化的窗口和平台,这也是南海区委、区政府将南海博物馆迁建至西樵山南麓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依托历史文化遗址和风景名胜区建园林化博物馆是当今博物馆选址趋势之一。西樵山不仅自然风景优美,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理想的建馆之地。在西樵山南麓建一座具有古朴岭南古建筑风格与优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南海博物馆新馆,将为国家风景名胜区西樵山增色添彩。此外,南海博物馆新馆将能满足游客休闲、娱乐、增长知识的需求,能增大博物馆的观众流量,能更好地履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公众服务的职能。
三、博物馆概况
1、新南海博物馆的迁建选址在西樵的南部,黄大仙圣境园以东,登山大道与环山路交汇处。建成后的南海博物馆将成为收藏展示南海历史文物、研究南海历史文化的中心,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也将为西樵山的旅游观光增加一个新的景点。2008年,南海区政府召开“南海博物馆新馆建设工作会议”,决定在西樵山南入口处东侧建设南海区博物馆新馆。新馆占地面积约38879.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609.7平方米。如图:
图1南海博物馆入口透视图
2、博物馆岭南文化的呈现
南海博物馆落成,馆藏文化依旧以展示南海数千年文明历程为己任。“南海博物馆和西樵山都是南海文明的集中展示地。
“西樵山给南海博物馆以历史的厚重,南海博物馆则为西樵山打造岭南文化高地提供了非常理想的载体。一个地区的博物馆和这个地区的文化历史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个浓缩了的历史文明,因此南海博物馆本身注定也是岭南文化的一部分。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三大园林代表之一,建筑体量的纵横交错,相互层叠、搭砌,使得建筑在地面层产生了许多变化丰富的架空庭园,形成了大量室内外交错的灰空间。不同的庭园之间以及庭园与外部自然环境之间通过这些架空空间相互联系、渗透,景观视线若隐若现,营造出生动的庭园深深、别有洞天的中国岭南园林意境,用现代的园林设计手法再现了石燕岩、石祠堂等西樵山古园林景区的空间体验。
岭南庭园与现代建筑空间都是强调这种多空间的体验,通过将多空间构成整体网络,体现出场所意义所在。同时建筑的这种首层架空,也使得大自然的风、水、树、石都穿透建筑得以延续,建筑对自然山地风貌的尊重,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得以充分的体现。
用南海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江爵盛的话来说:“西樵山广府文化厚重,南海博物馆对它来说是绝佳的配套设施,两者是统一和谐的共同体。”他表示,博物馆不一定非要选在城市的政治经济中心,哪里能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哪里就是它最好的选址。
去年,南海区政府立足本土,制定了《“狮舞岭南・龙腾南海”文化发展行动计划》,其中,以西樵山为龙头的西部片区,要打造成“文翰樵山岭南旅游文化高地”。“南海博物馆最终落在西樵山,这是打造西樵山岭南文化高地的神来之笔。如图:
图2南海区博物馆设计效果图
图3 南海博物馆设计效果图
3、建设精神内涵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有“美石为玉”之说,在《说文解字》中注释曰:“玉者,石之美者,”意即:玉是石之精华,石之佼者。在建筑设计中借鉴美玉这一美好的传统文化观念来提升南海区博物馆的精神内涵。将入口大厅设计为一个优美的半透明玻璃体,半悬于空中,有如一块美玉镶嵌在石块中。石代表着南海悠远的历史,而玉则正象征了南海美好的未来,由石到玉的转变、升华,也正昭示着南海人发展奋斗的历程,寄予了对南海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希望。
岳阳市公共文化设施现状及不足
岳阳位于湖南的东北部,在“3+5城市群“中是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座有2500多年的历史名城,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才辈出,集名山、名水、名楼、名文、名人于一体,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岳阳市现有文化馆机构10个,各类文化艺术馆8个,艺术表演团体392个,公共图书馆7个(其中初馆8个,档案馆1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28.42万卷),体育馆9个(楼区5个)。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岳阳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不断得到完善与提高,但也有着明显的问题与不足:
a、数量与质量岳阳市定位在生态宜居城市,而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同城市发展目标尚有较大的差距,其数量相对较少、质量相对较差。不能满足未来城市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变化。岳阳市部分公共文化设施陈旧落后,缺乏维护,文化活动环境较差。运营制度不合理,没有合理的经营。
b、布局与规模现状岳阳市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过于集中,整体发展部均衡。并且建设在事先规定好的文化区或者行政中心之内,往往孤立地矗立在城市环境中,优质设施资源集中在部分地区,核心区与组团、新区与旧城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
c、经营与发展虽然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正在大量进行,但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模式仍然以政府投资、单项开发为主。并且其暴露出了许多不尽人意的社会问题和设计弊端。如相关机制的滞后、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的不同程度的破坏、艺术设计上的本末倒置、公共艺术的相对欠缺等。
岳阳市生态宜居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特点
所谓生态宜居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环境良好,能够提供适宜的居住条件,人人享有住房保障的城市。也就是说,生态宜居城市必须具有良好的居住条件和空间环境、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态与自然环境、清洁高效的生产工作环境。在这样的前提下,岳阳城市公共文化设施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a、宜居性—体现宜居城市的特点,关注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强调满足居民在不同层次上对生活环境的各种需求。
b、动态性—是一个动态的目标,这是相对于其他城市或该城市过去而言的相对标准。
c、层次性—表现出传统公共文化设施在不同空间层次上的布局要求。
d、沿承性—其建设要按照城市及其发展的历史环境,即传统公共文化设施是基础,宜居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是发展。
e、可达性—以高效、便利作为各项文化设施服务规模及半径的设定条件。
f、公平性—更加注重居民平等享用公共服务设施的权利。
岳阳市生态宜居城市公共文
化设施的规划设计策略根据岳阳市公共文化设施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岳阳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目标,在对岳阳市生态宜居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中提出以下构思:土地和空间使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设施建设及配套——保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能够实现的最直接的控制手段;居民使用便捷程度——衡量设施是否宜居;建设开发管理——保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公共文化设施的顺利运行于经营。根据岳阳市生态宜居城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构思的分析以及岳阳市总体规划的布局参考,结合国内外著名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和实践经验,对岳阳市的生态宜居公共文化设施规划设计做出以下策略:
a、设施定量——提高岳阳市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和质量的规划设计策略经济发展水平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岳阳市公共文化设施数量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数量不足和现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应该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有序的增加扩建公共文化设施,同时应该着重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将其使用率开发到最大程度。
1)在全市建成一批体现城市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人民群众的净胜文化生活,增强文化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在全市建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较为完善的“15分钟社区文化圈”。
2)提高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生态宜居社会要求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在最大程度上的为广大人民所使用,让更多的人都能从中享受到服务。岳阳市公共文化设施中未向大众开放的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未能全面利用是设施是一批很大的潜在资源,将他们利用起来能节省建设新设施所需的大笔资金。岳阳市有多所学校,如湖南理工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岳阳市江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岳阳市第一中学等。特别是湖南理工学院分为多个校区,包含两个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总量达到177.79万册(件)。这些学校周围分布多个社区,对周围居民来说,路程不远,活动半径合理。所以,开放这些高校的图书馆、体育馆设施可以为周围居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便捷。
3)利用已有城市资源合理改扩建。“改造成公共文化设施,是老建筑最好的命运,也是对历史建筑和城市文化的最有效的保护。”法国的卢浮宫就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改扩建最好的例子。几百年前曾是法王的宫殿,现在却以博物馆而声名渊博,迎来了它枝繁叶茂的“第二春”。
目前,岳阳市是一个拥有诸多历史文化名胜的城市,在发展中也会留下许多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却又能进行新的发展的建筑。如岳阳市旧城的民居,有些没有成片,只是零星分布,这种老房子可以做成小型博物馆、图书馆对公众开放,在怀念历史的同时,又实现其现在的价值。
4)优化公共文化设施设计优秀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是可以作为城市的一件艺术品。形式是它的外在生命,它以什么样的姿态展现在公众面前,是公共文化设施设计的精髓所在。在设计中要明确对象、控制规模、特别是在选址上要慎重考虑。要给之前功能单一的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赋予多元化的功能。
b、规划定性——改善岳阳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与规模的规划设计策略布局与规模是关系到公共文化设施是否切实面向岳阳市民,服务大多数人的根本前提。根据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要求,岳阳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与规模更应当体现出层次性、可达性和公平性。
1)按等级配置岳阳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市大剧院、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社区级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设施。在金凤桥地段、各组团及居住中心建设小型综合性文化设施,改建工人文化馆,青少年文化宫选址木鱼山。人均用地面积达到1㎡。
2)注重岳阳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可达性。随着距离的增加,市民潜在进入文化设施进行文化活动的可能性和人数会不断减少。因为到达目标地的交通费用和时间在不断增加。在规划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之前要确定其服务半径。岳阳市公共文化设施主要集中在岳阳楼区,并且集中在岳阳大道和巴陵路附近,这样辐射范围就会欠缺。
3)优先发展中小型公共文化设施,并结合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耗资巨大,例如国家大剧院。其建设和维护费用过高,脱离实际消费水平,让许多群众望而却步。所以在岳阳市生态宜居建设的背景下要优化强化中小型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其能深入城市,离居住区较近,可达性好,可以广泛的被市民使用;另一方面其环境适宜,消费相对不高。
c、共享互溶——岳阳市公共文化设施经营与发展的规划设计策略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公共文化设施继承了传统邻里中心土地集约利用和功能适度混合的有点,不赞成某一类或一项设施被孤立的使用,而是要与其它类别的设施混合互溶,通过聚集来发挥更大的效用。
1)结合岳阳市地域文化开发传统文化项目。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它是一个城市生存的基础和城市人生活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纽带。岳阳市兼具名城文化、名楼文化和湖文化。这里聚集了历代先贤“上下求索,先忧后乐”的情怀,它概括了中华名族上下几千年的思想精华,融汇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岳阳文化个性。要加强市民的精神文化的建设。在文化设施设计的时候,要突出表现这些岳阳市精神文化具有的特点。
岳阳市具有许多传统的文化项目,如赛龙舟、巴陵戏(图3)、花鼓戏等。这些传统的文化项目极具娱乐性和观赏性。多由群众自发组织进行,多利用城市居民区的宅间空地、广场公园、河岸湖边等非设施性场地。如果能把这些项目和文化馆、艺术馆的日常经营相结合,如在文化馆或艺术馆外提供场地,吸引群众进行这些文化活动,并通过岳阳市政府号召。那么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功效会更大发挥。并且会改善经营,吸引更多的市民来体验。
2)促进岳阳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共享与互溶宜居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可以通过居民相互之间的交叉使用,形成一些非物质关系。这种微妙的关系有助于“和谐邻里”的形成。可以说,宜居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公共文化设施规划的最终目的并非是让居民区使用,而是通过居民之间的公共活动去形成这种微妙的关系。所以,除了某些需要安度占地的文化设施外其他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必须加强用地兼容性,即结合土地使用的不确定强化文化设施的混合使用。例如,在邻里中心附近最好设置一些公益性的文化设施,同时规划规模适度的绿化广场等公共空间,并要有足够的停车空间,促进丰富的公共活动的形成及增强活动的便捷度。
岳阳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保障措施
a、促进科学决策。完善项目储备机制,减少项目实施的盲目与被动,对规划项目提出科学的建设时序及合理化建议,推行项目公示和专家评议制度。
b、科学合理规划。一是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二是要合理布局功能分区中的居民生活设施,三是在城区某些敏感地区,要做“负规划”,即不是规划见什么,而是规划不能建什么。
一、高校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产品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
高校博物馆是我国文博事业的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进行人才培养、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活动的重要平台。据统计,我国高校中1997年建有博物馆57座,2003年发展到100多座,现在已经有200多座。当前,公众对史政、文博知识的需求不断高涨,这种精神文化需求是物质满足进而追求精神满足的必然产物。
它作为非营利性的、公益性公共产品,是历史文化知识,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传播场所。高校博物馆收藏的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保存的是文化之根,弘扬的是文化之魂,它对于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公众对高校博物馆的精神文化需求分析
1.新时期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特点。高校博物馆除了满足学校的教学、科研、科普教育,更重要的是更大范围地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其藏品专业性特点决定了它需要具有一定知识层次、文化素质的公众来了解它,进而使它的社会服务功能得以发挥。
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因人而异,因人的教育程度、文化修养、知识结构、人生经历、艺术趣味、年龄、职业、个性、偏好等之不同而大相径庭。社会公众对精神文化需求通过一定的形式来体现,比如参加文娱活动、看书等等。其中外出旅游,已成为新时期公众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2.高校博物馆特殊性需要较高文化素质的公众。高校博物馆大体上可分为人文科学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和综合博物馆三大类型。人文科学类博物馆以历史考古、民族民俗和文化艺术博物馆占主导。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主要包括地质、生物、医药、交通、纺织等类别。在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和地质博物馆所占比例最大。综合博物馆,将不同学科、专业的小型博物馆组合在一起而建立。
高校博物馆以学科、专业建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层次根本无法了解。藏品多以学校的主干学科或重点教学方向为主导,大多来源于科研标本、科研成品和成果,或者来源于国内外同行专家、兄弟院校的馈赠,所以展出内容的起点高,专业性极强。这种藏品较专业性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博物馆的参观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并具有对展品的极大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熏陶。
三、发挥高校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
1.推进政府对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引导。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政府对公众的引导可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政府引导可通过举办大型高校博物馆展览会、文博知识普及、文艺演出等活动,引导公众关心、关注高校博物馆,进而引起公众兴趣,达到文化熏染的目的;二是政府通过把高校博物馆与文化古迹、自然景观旅游点结合起来,制订特色旅游路线,扩大高校博物馆的服务面;三是通过政府网站来进行必要的高校文物知识宣传,作专题片介绍高校博物馆,让公众足不出户了解高校博物馆,满足文化需求的兴趣。
2.政府将高校博物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管理和机制,努力实现公共文化设施效益最大化。
高校博物馆虽然地处高校,但它独具特色的馆藏是政府其他公共服务无法替代的,它是对公众进行文化传统教育的重要窗口,它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要的有益补充,将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助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完善化、国家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公众精神文化满足的丰富性。同时政府要健全公共文化资金投入机制,给高校博物馆一定的资金投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原则,整合资金资源,增强公共文化建设资金保障能力,以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分享高校文化盛宴。
3.政府应以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合理规划高校博物馆。
新时期,公众渴望自然、积极亲近大自然,青睐在大自然中放松心情,这已成为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趋势。高校博物馆要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就必须借助政府的规划,将公众喜爱自然的需求心理与高校博物馆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进行服务创新。
政府要做好对高校博物馆服务创新的主导。一是组织有关博物馆方面的专家、高校博物馆方面的学者,研究、探讨、规划设计与自然景观结合的可行性方案;二是对已经建立的高校博物馆增添自然景观内容,借助现代化的科技创意,将静态的藏品变成与自然融合的模式;对拟建的高校博物馆,将其建设在自然景观之中,借此来吸引更多的公众,以满足公众对历史文化知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孟娟.浅论当代雕塑的特征——城市化、生态化、公众化[J].魅力中国,2010(1).
[2]朱玉杰等.新时期我国高校博物馆教育的功能及其发挥[J].教育探索,2011(8).
[3]陈楠楠.试论我国高校博物馆的特点与作用[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8(2).
[4]舒开.浅论高校博物馆的特殊作用[J].文教资料,2009(15).
[5]杨秋.博物馆展示功能解读[J].科技创新导刊,2011(12).
[6]龚良.扩展视野 坚持博物馆的社会功能[J].东南文化,2011(2).
在形态设计中,我们摒弃“非建筑”的语言和浮华的装饰及所谓的符号,采用最纯粹的方形与圆形来构成建筑的形体,用简练的手法,朴实的外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形态各异的建筑群中彰显不凡的气质,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大连现代博物馆的外形采用虚实对比的手法,以方形为母题,列柱围廊式的构成,纯白纯黑的无彩色系,高达22.70m的通天柱廊,使人联想到古代的巨大石阵,蕴含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设计中对每处细部的比例与尺度做了反复推敲,对中心34.45m高的穹顶做了360°的视线分析,以达到理想的观看角度。
建筑本身有其特有的内涵,建筑思潮又千差万别,本文仅是对本工程在设计中的理念和手法做以如实的记录,希望从中探索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作者单位:大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收稿日期:2001年11月
外景
1891年1月,悲剧发生后的后六个月,相随梵高一生的弟弟提奥在悲痛中过世,年仅33岁。此后,梵高留下的堆积如山的油画和素描,以及他写给提奥的信件被梵高的弟媳乔安娜收藏于家中。1914年,经过乔安娜的多年整理,阿姆斯特丹出版了三卷凡高书信集,这些书信让梵高的名字开始为世人所知晓。
1930年,美术史学家约翰・鲁瓦德与梵高的侄子,长大后的小文森特见面,他曾描述:“文森特一点架子都没有,根本看不出是有钱人,他的习惯与生活形态简朴至极,但是家中到处堆满伯父的油画与素描,要是把他所拥有的全部作品堆在家中,恐怕也没办法容纳得下。” 文森特将大部分作品以长期签约借出方式,在阿姆斯特丹的市立现代美术馆展览多年,供世人观赏。直至1973年6月2日,梵高美术馆正式开放。文森特以博物馆奠基人和创始人的身份目睹了美术馆的设计和落成。
1999年,文森特的孙子威廉・梵高加入梵高博物馆。威廉・梵高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律师,他最初负责博物馆商店的工作,在加入梵高博物馆的第十年,威廉・梵高担任梵高博物馆董事会顾问。目前,作为梵高博物馆的大使,威廉的主要工作是增强博物馆社交网络的宣传。有时他也会带领一些代表团在博物馆参观,对于博物馆的梵高迷来说,在梵高后代的讲解中瞻仰梵高真迹,是人生中可遇不可求的难忘体验。
梵高的一生创作了850幅油画作品和1500幅素描作品,其中,作为世界上梵高藏品数目最多的博物馆,梵高博物馆收藏了超过200幅油画作品,580余幅素描,7个速写本以及大约750封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书信,这里收藏的油画占梵高所有油画作品的1/4。
《盛开的杏树》是梵高博物馆中最受访客喜爱的作品之一。在威廉・梵高的心中,这幅梵高送给祖父的画作也承载着浓厚的家族亲情。威廉的家族成员分布在不同行业,其中不乏工程师、律师,威廉说,他算是梵高家族中惟一与艺术沾边的成员。
“梵高去世不久,他的作品马上就获得了大家的关注,这其中他的弟妹付出了很大的贡献,当时‘营销’这个词还不存在,但是当时她为梵高做了很多营销。”梵高博物馆执行馆长阿德里安・多兹尔曼说,“梵高和弟弟弟妹一家的亲情故事,一直延伸到梵高博物馆的建成。”
“我曾经在土耳其看过《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与之不同的是,我们的展览更关注的梵高的人生和他的作品。”阿德里安说。“2016年的‘邂逅文森特・梵高――全球首演中国巡回展’将以电子影像的方式呈现梵高复制作品、书信,真实还原梵高创作的环境及生活的时代。”
在欣赏梵高的作品、创作手稿及日常信件的同时,观众还将对话梵高的家人:弟弟提奥和他的妻子乔安娜,以及其他一些对他影响至深的人,以这种方式走入梵高的精神世界。
路上地标:梵高博物馆
SOM基金会授予两名SOM建筑旅行奖学金得主各一万美金奖学金,旨在甄选及培养中国正规院校在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学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丰厚的学术研究及旅行资助。2007 年SOM 建筑旅行奖学金得主为东南大学的朱昊昊,2008 年旅行奖学金得主为北京大学建筑学院的王宝珍。
“鸟巢”入选《时代》百大最具影响力设计
美国《时代》周刊4月公布了其在全世界选出的100个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北京奥运场馆“鸟巢”夺得建筑类最具影响力设计的桂冠。此外“连卡佛”北京店、中国工艺茶也分别入选最具影响力设计。
《时代》周刊评论:有影响力的设计应走进人们的生活,设计师应该懂得如何将自己的灵感变成人们需要的产品。
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投标 “指南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用以指导设计招标、投标、评标、定标等环节的具体工作。该《办法》自5月1日起施行。
《办法》强调,建筑工程方案设计采用国际招标的,不应人为设置条件排斥境内投标人;投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内容和深度提交投标文件;境内外设计企业在我国境内参加建筑工程设计招标的设计收费,应按照同等国民待遇原则,严格执行我国的设计收费标准。
对于国有投资或国家融资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标志性建筑的设计招投标,《办法》指出,招标人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代表列席,接受社会监督。各级组织不得违法干预正常的招投标活动和否决依法按规定程序评出的中标方案。《办法》规定,国家制定的设计收费标准上下浮动20%是签订建筑工程设计合同的依据。招标人不得以压低设计费、增加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等作为发出中标通知书的条件,也不得与中标人再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对于达到设计招标文件要求但未中标的设计方案,招标人应给予不同程度的补偿;投标人拥有设计方案的著作权(版权),未经投标人书面同意,招标人不得将交付的设计方案向第三方转让或用于本招标范围以外的其他建设项目。
南京:“火灾防烟空气幕”
南京工业大学专家研制的“防烟空气幕”具有隔烟、人员自由出入隔烟场所等功能,隔烟有效率达到98%以上,攻克了城市地铁与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易造成人员窒息伤亡的难题。该成果日前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安部将其列入“十一五”消防科技发展规划。
美籍华人建筑师计划建造3200m高的塔楼
美籍华裔建筑大师崔悦君(Eugene Tsui)计划在旧金山市建造一座全球最高、楼高500层的圆锥形“终极塔楼”,楼底直径达1829m,总建筑面积为163km2,能容纳100万人居住,而且能源食水全自给自足,绝对环保。
地铁规划设计应重视人性化
日前,弘达交通顾问有限公司(香港MVA)董事陈文匡先生认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良方,而轨道交通则是公共交通的骨干,应依靠提高公共交通的舒适度、可靠性、便捷性与覆盖率,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出行比率,同时,在规划设计时更加重视人性化是关键。
人性化是指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如何为使用者提供便捷与舒适的环境,从而为使用者在感官上带来舒适的享受。香港地铁主要通过实现无缝接驳解决类似问题,即地铁之间、地铁与公交的换乘都是在建筑内部或者封闭的空间内完成,不会因为天气问题造成换乘不适。香港地铁在规划时,就考虑到换乘方便以及与周围建筑的结合,从地铁站通过地下走廊或其他天桥行人系统,就可以直接进入站场附近的大型商业建筑;地铁规划会考虑周边地区未来的发展,预留接口,可与大型建筑物连接。同时,香港地铁还会安装国内机场换乘常会使用的步行电梯,以提高换乘效率。针对大型的换乘枢纽,香港地铁通过自动扶梯、步行电梯与直梯,在大型建筑的不同楼层之间实现垂直换乘,连接物业内不同业态、各轨道线路以及枢纽内部其它的交通换乘点,而不是简单的在一个平面上实现换乘。此外,很多城市还比较重视利用电子信息系统为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提供方便,如电子站牌可以预报车辆目前的位置等。
台湾“远东建筑奖”首度跨越两岸
作为台湾建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评选活动之一,“远东建筑奖”今年首度跨越海峡两岸。3月29日第六届“远东建筑奖”在上海颁奖,刘家琨等建筑师及其作品分别获得大陆和台湾地区杰出奖及佳作奖。
大陆和台湾地区各有5件作品入围今年的“远东建筑奖”。刘家琨及其设计的“上海青浦新城建设管理中心”、缪朴及其设计的“上海闵行生态园接待中心”分别获得大陆地区杰出奖和佳作奖。邱文杰、庄学能及其设计的“921地震教育园区”、邱仁喜及其设计的“台湾高铁新竹站”分别获得台湾地区杰出奖和佳作奖。
“鸟巢”获得英国设计博物馆建筑设计奖
北京国家体育场的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近日获得英国设计博物馆评选的建筑设计奖。设计博物馆是世界上专门以当代设计为主题的博物馆。设计博物馆馆长苏吉奇说:“评委在评选各类别优胜者时已经煞费苦心,而最终的优胜作品将注定是过去一年中国际创新设计中的精华。”同时获奖的还有其他六类,即时装、家具、图形、互动、产品和交通工具设计奖。
一、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在不断变化提高,也越来越在意生活环境和生活的品质,这也对当代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既可以从传承发展的角度出发,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去寻求创新发展,也可以借鉴西方景观设计手法来结合自身的特色创造发展,同样也可从山水画艺术中去寻找现代景观设计的契合点,相互作用,创造出具有符合时展而又具有自身民族文化气质的现代景观。园林景观设计是与居民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所见最多的为住宅区景观设计。规划设计什么样的景观,传递什么样的文化价值思想,满足什么样的人群需求,都是我们景观设计者的工作任务和价值体现,要做到真正以人为本任重道远。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受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影响比较重,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大多有别于中国传统的景观设计手法,设计作品多数偏西方设计手法。在内容和形式上依托现代建筑的形式,追求对称几何式的景观设计形式。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装饰材料比较过去而言发生了重要的改变,由传统的土木结构发展为钢筋混凝土、玻璃幕墙结构。在小区建筑中不管是中式或欧式建筑,也与传统的设计方法完全不同。从传统园林建筑中去寻找可用的设计元素作用于今天的设计中,是一种传承的创新。
二、我国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一)可持续性和生态发展
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哲学观,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活动中,设计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要素,因地制宜,也是对自然的尊重。充分去挖掘利用当地的景观元素,发挥出新的实用价值和审美功能。结合自然的景观设计应该按生态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以顺应自然的发展而不至于去破坏生态环境。它以就地取材为原则,运用本土植物和乡土材料把景观设计成一个有机体,充分利用自然水和适度依靠人工水结合,以最少的人工成本可持续地运转及生长,创造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二)景观设计逐渐走向社区化
景观将作为城市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更加开放与多元化。无论是江南水乡小镇,老北京城的胡同,上海弄堂,还者是意大利中世纪小城,繁华都市巴黎、伦敦、洛杉矶,好的城市景观都是由不同空间交织而成的有机整合,而不是孤立的、隔绝的自我封闭空间。因此,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是把城市化、社区化的发展,突破住宅小区围墙的范围,建设开发的公共空间环境,突破壁垒。它所追求的是在尊重自然环境条件下创造城市和谐建设发展,实现社区与城市的融合,工作生活与商业发展的融合。从单一的花园式景观发展成社区化加上花园式的环境,倡导人的社会,在自然生活环境组建社交平台,为广大居民提供真实、开放的生活空间,使人们自觉参与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之中。
(三)景观设计的复杂化
由于地域文化差异性明显,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人的审美和追求差异明显。园林景观设计在寻求产品的精品化、个性化的同时,还需面临不同人的需求与不同行业间的协作,不断拓宽设计的深度与广度。在满足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基本设计思路下,也要避免因工业化而导致特色消失、设计雷同,应发掘出特色地域文化,提炼出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形成特色景观元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观设计所面对的群体越来越广,曾经只为少数富贵阶层服务的景观变为了社会化的商品,成为普通人的生活必需品。由于行业竞争和审美提高的压力,也促使设计师不断去追求设计质量,进行大胆的创新,运用各种相关的新技术不断尝试推陈出新。使用工业化时代所创造发明的新材料与新技术,结合各种不同元素和设计风格,因地制宜,创造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景观。
(四)发掘民族文化资源
倡导地域性和多元化的文化包容精神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的原则,寻找特色文化,保持差异化设计建设,不能抹杀掉地域文化精神。现在城市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对于不同的城市没有新鲜感,到处都是一个模子刻画的,对于游人来说可能只有品尝当地的小吃才能感受下地域文化的差异了。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应该坚守地域民族文化精神,就应当承认地域文化差异,倡导个性化的发展。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对外交流、对内传承文化最好最为直观的载体,对外交流而言要能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新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形式;就自身景观设计发展来说要担负传承优秀文化、展示民族特色形象和气质;针对地方发展要展示出地域环境、人文精神、名族文化。这要求我们的设计要去研究民族化东西,更好的发展乡土化、个性化的当代景观。
三、苏州博物馆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启示
(一)在继承中创新的原则
苏州博物馆设计的“中而新”的理念,即有古典园林的传统元素,也有现代设计的元素与方法。中国古典园林在历史发展中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经济、文化艺术、审美意趣的全部精华,可以说是实物陈列的历史。其传承多年的造园手法在现代设计中依然值得借鉴使用。苏州博物馆中,借拙政园白墙面,结合叠山理水的手法,创造了一幅写意水墨山水画卷,运用到了中国山水画表现手法以及园林意境营造手法,而传达出的又是充满现代意境的园林形式。苏州博物馆一方面在造园设计上注重现代人的行为需求习惯、审美情趣,在继承发扬古典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创造符合现代人生活的园林景观形式。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园林景观设计技术,新手法、新材料丰富了景观设计的手段,结合现代设计手法是园林发展的必然。
(二)发展具有自身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
西方的园林景观设计追求几何对称的规则,而中国园林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这是和地理环境、文化价值、民族传统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差别。今天的中国园林要想在在世界园林上保持自身的特色,必须在运用现代技术的条件下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差异化特色,不能模式化发展。苏州博物馆就是用现代的技术手段重新诠释了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特色景观,结合山水画艺术表现手法,继承并发扬中国特色园林文化。结合地域环境因地制宜,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元素,才能避免千城一面的出现,营造出具有中国自己民族风格的现代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绿色低碳生活正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节能环保逐渐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国民愈加认可节约水电、少开空调、少开车等绿色低碳的节能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设计需体现和融入环保节能理念,避免房屋建筑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切实解决房屋建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1博物馆建筑设计中运用节能环保理念的必要性
在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进程中,博物馆建筑设计普遍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情况,人们对建筑外观存在强烈的求美心理,不够重视设计格局的整体性,忽略了环保与节能等方面的设计要求,盲目追求内部环境的舒适与外形的精美,引发生态环境问题。此外,有些建筑建设者、使用者、设计者自身不具备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设计构思不缜密,导致建筑的节能环保之路愈加坎坷,在此形势下亟待采取有效策略融入节能环保理念,改变建筑工程资源浪费现状[1]。
2博物馆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理念的具体体现
(1)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上的体现。材料是一座建筑是否具有节能环保设计优势的最直观体现,其选择与应用情况直接决定着建筑质量和使用效果。从现阶段来看,大部分博物馆建筑还存在尚未普及应用节能环保型材料的问题,需提高节能环保型材料的设计与实践运用率,发挥其具有的经济优势、降耗优势。现在建筑材料市场中的环保型建筑材料愈加多样化,可将其作为常规施工材料的替代品,在设计阶段综合分析材料运用全过程,避免材料运输、贮存、使用等环节发生不必要损耗,尽可能将塑料材料回收品有效运用到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中[2]。(2)在清洁型能源上的体现。虽然风能与太阳能这两种清洁性能源近年来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已经渗透到房屋建筑设计中,然而要想提高清洁性能源利用率,还需要加强对清洁型能源的多方开发与综合利用,使其充分体现在博物馆建筑工程中,使建筑附近太阳能发电系统更加完善,有效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电力储存能力,为博物馆晚间用电提供更优质的服务[3]。(3)在初始设计中的体现。建筑工程中的初始设计十分重要,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将节能环保理念体现在初始设计中能够从建筑现场气候、地质、水资源的考察入手,了解自然情况,做好设计规划,防止发生建筑重建现象。设计人员需要分析能否将附近自然资源融入博物馆建筑建设中,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合理开发和利用周边清洁型能源,加强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有效保护,最大限度地避免环境污染,切实降低建筑建设所产生的资源压力[4]。(4)在施工过程中的体现。博物馆建筑施工作业以节能环保理念为指导思想,将其视为基本施工原则,采取符合环保型材料使用需求的施工工艺,选择环境友好型的施工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及时清扫建筑垃圾,制定可体现出节能环保理念的施工方法,综合工程成本低、耗能少的施工目标,给社会建设出满意的低碳博物馆。
3博物馆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理念的融入路径
3.1在照明系统中的融入路径
博物馆建设中照明系统设计必不可少,照明对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照明系统,可引入BAS照明设计方案,合理运用照明装置,为建筑使用提供更舒适的照明体验,让室内场景得以与照明系统协调统一[6-7]。
3.2在门窗设计中的融入路径
门窗虽然在博物馆建筑整个工程中的比重不大,但门窗的作用和影响不能忽视。设计人员将环保节能理念融入门窗设计,可通过扩大门窗开阔建筑使用者的视野,强化采光效果,打造明亮宽敞的房屋[8]。为了避免由于扩大门窗给房屋保温效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应严格控制门窗扩大的面积,同时选择具有保温节能优势的新型门窗材料,保证门窗的密封性,增强门窗保温性能。
3.3在屋面设计中的融入路径
进行博物馆屋面设计时,选择吸水率低、强度高、导热系数小且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屋面绝缘材料,在屋顶瓦片和防水层内放置这些材料。使用聚苯乙烯和轻质混凝土板材时,保证水泥黏合剂与散装材料应用过程科学合理,注意材料防潮与不透水问题,严格控制材料混合比例,获取最佳隔热效果[9]。
3.4在绿化的融入路径
纵观我国城市化建设现状不难发现,高层博物馆建筑逐渐增多。由于底层与高层存在明显的温度差异,高层容易在炎热夏季出现房屋内部温度过高的情况,影响使用者舒适感与身体健康,甚至存在晒伤使用者的风险隐患。对此,可将环保节能理念融入博物馆建筑绿化设计中,应用爬山虎等植物对房屋内部温度起到灵活调节的作用,既能达到保护的效果,又能改善室内条件,建筑整体环境得到了美观美化,人们在使用建筑时也减少了粉尘、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吸入,空气净化率明显提高,这是行之有效的建筑节能环保设计措施[10-11]。
4博物馆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理念的体现与融入现状
整体来看,国内博物馆建筑设计效率和水平不断提高,引入了越来越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为节能环保理念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与融入创造了便利条件,促进了低碳型博物馆建筑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不断增大。但是,不可否认现阶段博物馆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理念的体现与融入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4.1环保设计水平较低
尽管近年来节能环保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潮流,各领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节能环保意识,但博物馆建筑工程设计与节能环保之间的结合还不够密切,实践起来面临诸多难题,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国内博物馆建筑工程节能环保设计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无法真正体现节能环保理念的应用意义。
4.2进展速度慢
节能环保理念在我国建筑领域设计工作中的引入时间较晚,很多人对此认知不足,难以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设计博物馆建筑时盲目重视短期经济效益,缺少环境保护的自觉性、责任心,限制了节能环保政策在博物馆建筑领域的实施推广。
4.3协调发展困难
很多博物馆建筑节能环保设计流于形式,施工中在落实节能环保措施时没有把控整体,难以协调发展,导致建筑只在某一工程上表现出极高的节能环保强度,其他工程施工中则基本没有体现。
4.4人才匮乏
人才是研究博物馆建筑节能环保设计工作并将其推广应用到实际项目的实践者,而当前国内此方面人才明显不足,许多博物馆建筑设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难以顺应时代进步趋势、掌握节能环保设计手段,工作中设计理念滞后、设计方法单一、设计模式固定,严重影响了博物馆建筑节能环保设计整体水平的提升。
5博物馆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理念的体现与融入建议
首先,加强法律约束。法治社会以法律依据为规范标准,博物馆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也不例外。为了规范节能环保设计,保证建筑具备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应通过节能建筑材料标准化立法等工作,为建筑绿色能源进程提供最大助力,壮大博物馆建筑节能环保产业,全面发展。其次,加大宣传力度。政府有关单位及博物馆建筑项目负责人应加大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的宣传力度,将门窗节能、屋面节能等设计内容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广播、电视、宣传册等宣传到位,让更多人关注博物馆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促进该项工作的飞跃式发展。地方政府应响应国家号召,出台超低能耗建筑的扶持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与公共建筑中率先推广超低能耗建筑,为低能耗保温材料、门窗建筑设计方案提供一次性资金补贴或贷款资金等扶持政策,加大宣传影响性,促使更多博物馆建筑项目主动参与到低能耗建筑体系中。最后,重视人才培养。高校与博物馆建筑设计院应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出符合低能耗建筑建设需求和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节能环保设计人才。
6结束语
总之,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可以最大程度上节材、节水、节地、节能,避免污染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给人们创造高效、舒适、健康的博物馆使用空间,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博物馆建筑。在建筑设计中要坚持建筑、人、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避免破坏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刘鹏,张群,魏友漫.高大空间类建筑节能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学报,2020(S1):12-16.
[2]施勇.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问题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8):196-197.
[3]魏大生.环境保护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推广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2020,38(9):281.
[4]李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建筑设计分析[J].工业建筑,2021,51(6):236.
[5]司秉卉.建筑节能优化设计中优化算法的效能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9.
[6]李怀,徐伟,于震,等.某超低能耗办公建筑照明能耗分析[J].建筑科学,2017,33(12):51-56.
[7]任红.绿色照明与建筑照明节能设计[J].电气应用,2009,28(7):22-25.
[8]臧胜,张小朋.论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要点[J].东南文化,2018(4):112-116.
[9]石彦明.光伏技术在公共建筑屋面中的实践与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20,47(7):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