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8:23: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学教育数字化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概述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产生于20世纪末,是指学生在每人一件数字化学习设备的环境下,通过网络完成指定任务的学习[2]。“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主要由硬件、软件以及相应的资源构成,硬件环境主要包括学生用笔记本电脑、iPod、掌上电脑(PDA)、智能手机、点读机、复读机、电子词典、电子游戏机等电子设备;软件环境包括各种游戏和学习用软件。[3]这种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环境,表面上是教学环境的变化,实质上会引发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彻底变化,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工具自主展开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今天的课堂学习知识源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以外,网络是一名全能“教师”,扮演虚拟教师的角色,正如焦建利老师所说:“今天的学习是,知之为知之,不知Google知”。总的来说,“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是以移动终端、学习软件为中介,以学生学习为根本出发点,以教师辅助、组合、设计学习活动为策略,有机组合而成的教学相长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供优良的课堂教与学的环境。“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学习资源主要为云服务架构下的网络资源,教育中的“云服务”可以归为两大类[4]:固态“云服务”和常态“云服务”。所谓固态“云服务”是人们直接能意识到的“云服务”项目的总称,如多种网络协作平台;所谓常态“云服务”,是指除协作平台以外的日常使用的“云服务”项目的总称,如腾讯QQ、电子邮箱、博客、微博、贴吧、移动服务等。
三、研究背景
2009年四川省成都市启动“互联创未来”项目,项目实践范围为小学3年级至6年级,鼓励教师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设计、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学习、发现学习与合作学习项目,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创建基于网络的、全球视野下的教育环境,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项目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项目也将为缩小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与实践经验。本研究在12所项目学校中随机抽样2所学校(为遵循研究的伦理问题,特将样本学校和教师隐去真实姓名,统称为A校、B校和教师甲、教师乙),对样本校开展课堂观察、调查问卷、访谈等一系列科学调研,深入分析技术介入课堂带来的教与学的变革效果,总结凝炼“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策略。为保证调研的信度,应用SPSS17.0对研究中所用的两套问卷进行信度检验(见表1),数据显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均有较好的Alpha系数(>0.7)。说明本次研究开发的学生、教师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四、课堂的变化
为互动分类表(FICA)[5],根据课堂实录将整堂课划分为800个行为,每个行为三秒进行分类统计[6]。(一)课堂观察1———古诗复习通过互动分类频次统计表(表3)对FICA分类行为进行归类分析,可以反映出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和接受学习的状况[7]。表3分析数据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行为占57.2%,教师主导的接受学习的行为占33.3%,表明“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促进了小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重大转变。(二)课堂观察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互动分类频次统计表(表4)对FICA分类行为进行归类分析,可以反映出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和接受学习的状况[8]。表4分析数据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占到了55.6%,教师行为占36.3%,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明显上升,表明“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切实促进了小学课堂中教与学的变革。课堂观察发现,平均每节课的提问次数超过了10次,提问男女学生比例均衡,教师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均给予了积极的反馈,提问类型整体而言侧重于陈述性问题和推理性问题;多媒体资源在课堂中应用丰富,媒体类型多为图片和动画。笔记本电脑在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媒体应用整体而言较多的在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操作练习环节。平均每节课的活动组织次数超过了4次,主要类型侧重于利用上网笔记本电脑进行动手实践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平均每次活动的时间在3分钟左右,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均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实践证明,“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促使课堂回归学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五、教师的变化
(一)“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态度的发展)
教师切实感受到了教学改革对于自己教学的促进作用,从而引起了教师教学观念的重大变化。项目学校的教师普遍反映,通过“一对一”教学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学,而不仅仅是教,成都市B校教师甲深有体会地说:“我在以前的授课中有70%考虑的是课的设计,很少考虑针对学生的设计,现在通过‘一对一’教学,我开始更多地考虑如何设计,以便于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在学生访谈中,有学生回忆说:“在一次英语课上,主题是动物,老师让我们在网上查资料,让我们查动物的特征,然后写在电脑上,通过白板呈现,让大家猜猜这个动物是什么?还有语文课中对词的赏析,我们在网上查找资料,自己在家做PPT,上课在电子白板上演示”,反映出教师应用技术变革课堂教学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了日常教学中。
(二)“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落实了教师的教研活动(教师行为的发展)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保证了教师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调查问卷显示,81%的教师认为参与项目有了更多教研组讨论的机会,88%的教师反映能够经常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并能与其他教师共享教学资源,38%的教师能经常通过戴尔教室参加教学研讨活动。上述数据表明,通过“互联创未来”项目的实施确实促进了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通过教学研究反思和改进教学。与基线调研数据[9]相比,明显反映出“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落实了教师的教研活动,表现为[10]:(1)更加注重应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2)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3)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通过“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一些传统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行为已经消失。
(三)“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提高了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能力的发展)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使得教师的创新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调查问卷数据显示,94%的教师认为自己具备了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能力,100%的教师愿意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学生问卷调查中也印证了教师教学改革和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有97%的学生反映教师会经常组织课堂讨论,96%的学生反映教师经常布置课外需要通过网络来完成的作业。
(四)“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反思和交流沟通的能力(教师能力的发展)
“互联创未来”项目的实施促使教师开始教学反思,并提高了教师的交流沟通能力,教师意识到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并逐步开展课堂中学习者的分层设计。正如成都市B校英语教师乙所说:“一对一教学使教师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如英语单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学”;数学教师丙说:“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开始课后反思在普通教室(非数字化环境)中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因为不是每节课都在戴尔教室,我们开始思考普通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查问卷数据显示,69%的教师认为通过项目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有所提高;94%的教师认为通过参与项目自己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有所提高,75%的教师能够经常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成都市A校教师甲说:“以往我们备课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接受知识,通过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中的‘一对一’教学改革的实施我开始更多地考虑学生如何自学……”
(五)“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提高了教师资源开发应用能力(教师能力的发展)
“互联创未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教师资源开发的应用能力,调查问卷数据显示,31%的教师认为几乎每节课备课过程中都会使用网络下载教学资料,69%的教师反映时常会使用网络下载教学资源,56%的教师几乎每节课在课堂中都会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88%的教师认为项目提供的优秀案例可以辅助自己的教学,有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44%的教师认为项目平台中提供的资源包可以有效地辅助自己的教学,44%的教师经常在“互联创未来”网站上下载资源和共享资源,44%的教师认为“互联创未来”网站提供的资源有助于帮助自己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在学生问卷中有98%的学生反映,授课教师经常会运用学具或挂图进行教学,印证了教师会开发多种资源应用于教学。
六、学生的变化
“互联创未来”项目实施的目标之一,在于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发展学生适应21世纪的能力。①因此,对于学生发展的分析,主要围绕态度维度、行为维度和能力维度展开。
(一)“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态度维度)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使得学生学习态度更加积极。成都市A校的教师乙说:“数字化‘一对一’教学特别适宜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学生带着耳机训练语音,避免了传统语音教学中的干扰,关注了学生语言学习中的差异,可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开展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可以自己设计学习过程,教学中产生了多种不可预测的生成性资源,适合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学生问卷调查中反映出92%的学生能够上网搜索学习资料;83%的学生表示经常会到“互联创未来”平台上参与讨论;95%的学生表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会经常与老师、同学交流。
(二)“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维度)
90%的学生认为参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兴趣,这与教师问卷数据反映出的学生变化相一致,100%的教师认为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比以前更爱提问题了。成都市A校教师丙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传统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被动地听,而戴尔项目的授课方式每人一台计算机,比如一趟英语课‘WhereisMyHouse?’中我设计了一个街道,让学生自己在白板上画出路线,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也在对话中动口,学生的自主性更大,兴趣更加浓厚,戴尔项目创建的学习平台体现了多样性和趣味性,学生都想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自己的路线图。”
(三)“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行为维度)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促进了学生变革学习方式,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数据显示有88%的学生会到“互联创未来”平台上参与作品评比活动,86.9%的学生会到“互联创未来”平台上下载资源,89.2%的学生能够在“互联创未来”平台上共享资源,82.6%的学生学会在“互联创未来”平台上参与讨论和发帖。
(四)“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参与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维度)
参与项目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的能力以及信息化学习设计的能力。从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通过参与项目中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得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有所提高。具体而言,有99%的学生表示自己可以进行电脑的基本操作,其中77%的学生为熟练操作;67%的学生表示自己可以熟练地进行网络检索;100%的学生表示自己可以熟练地进行打字等文字处理;100%的学生能够使用QQ等交流工具与他人沟通交流(其中76%的学生能够熟练应用),100%的学生会运用计算机软件(WORD、POWERPOINT、EXCEL)等制作电子报、PPT展示、儿童绘画等作品(其中73%的学生为熟练应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以经验和主观判断为主体来设计的,缺少对学生起点的精确把握。加上班级人数众多,教师如果想要进行细致的学情分析,往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课堂效率也会因此而打折扣。利用“赢在每一天”平台,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前测,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真实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生个性化的学”的教学理念。
例如,在讲授《2、5的倍数特征》一课时,笔者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并设计了5道练习题进行检测。由于这一部分知识较简单,根据检测情况分析可知,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已经基本掌握了2、5的倍数特征。笔者打破教材提供的思路,以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重新设计课堂教学,减少新授课的时间,增加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增加讲题的人数,重点关注几名没有掌握知识点的学生,进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由于有了有目标的“前测”工作,教师既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了清晰认识,又准确地把握住了本班薄弱学生及薄弱点,为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关注学生个体提供了便利。
利用“人机交互”,关注探究
所谓“人机交互”就是一种发展性的主客互动。“机”就是教学客体,即网络平台,“人”就是教学主体,即教师与学生。在这两个主体中重要的是教师要促进学生与多媒体设备的互动。同时,“互动”要动在“过程思维”中,动在“探索活动”中,这样才能挖掘学生的潜力,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1.化静为动,感受探究的过程
传统教学中,学生虽然经过了积极探索,但汇报时往往只能呈现探究的结果,而探究的过程却很难展示。如果采用人机交互,利用软件中“屏幕广播”的功能,把学生的讨论结果调出,展示到每个学生的计算机屏幕上,就能很好地实现学生边展示探究过程边汇报探究结果。例如,在教授《质数与合数》一课时,笔者在Word文档中设计了百数表,让学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汇报前先全部撤销,回到原先的百数表,然后边讲边按恢复键,汇报时就很好地动态展现了一番。现摘录其中一名学生的汇报。
片段呈现:
生:先把1删去,因为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生:把2的倍数删去,2除外,可以整列整列删。
生:把5的倍数删去,5除外,也可以整列删。
生:把3的倍数删去,3除外。
生:把7的倍数删去,7除外,剩下的就都是质数了。
一般课堂上,学生只能汇报探究后的结果,而这个过程很难展示,因为已经把2、3、5、7的倍数划去了,往往讲的人很难讲清楚划倍数的过程,听的人也很模糊。本次探究通过人机交互,使原本很难讲清楚的探究过程,通过“撤销”和“恢复”两个按钮轻松搞定,实现了动态展示,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富于变化的学习环境,化不可见为可见,大大降低学生想象的难度,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了知识。
2.化繁为简,体验探究的方便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能根据需要,调用多款软件参与。例如,在讲授《年月日》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调用Excel表格进行探究,采用人机交互进行反馈。现摘录其中一组的汇报。
片段呈现:
师:你们组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组发现公历年份除以4是整数的是闰年,是小数的是平年。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们从2010年起连续选择10年来研究,用这些年份除以4算出结果。然后找出闰年,涂上颜色,发现闰年计算的结果都不是小数,平年都是小数。于是,我们又从万年历上找了几个闰年和平年来试,结果都是这样。
三年级的学生,刚学完一位数除法,计算四位数除以一位数,显然速度会比较慢,而且正确率也较低,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探究。通过Excel表格的求商功能,只需几秒钟,就能轻松求出这些商。去掉了繁琐的计算,变复杂为简明扼要,促进学生对信息的有效加工,并将之最优化,大大节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使重点得以突破,难点得以化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利用网络练习,捕捉错题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的有效手段,更是对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反馈,它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教师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师利用Eclass平台的自动批改分析功能,能迅速而精确地了解到全班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捕捉到学生的错误。通过数据分析,帮助教师及时、有效、合理地加以利用。例如,我在教授《四则运算》一课时,学生利用此平台练习,在直接写出的得数中,笔者发现问题3错误率很高,正确率只有53%(如图1)。马上打开这道题,发现居然有18人算成3(如图2),于是有了下面的交流。
片段呈现:
师:这道题有18位同学算出来是3,你们想想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生:他们一定是3×6和2×3同时算,最后算除,18÷6=3。
师:那他们为什么会先算3×6和2×3呢?
生:因为前面两道题都是乘法或除法同时计算,最后算中间一步减法,所以他们也把两边的乘法先算了。
师:那这道题为什么不能同时先算乘法?
生:因为这道题只有乘除,我们应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2数字化办公对学生的作用
采用数字化教学,使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真实情况的情景,运用数字化资源来导入课程,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采用数字化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可以提供形式活泼,内容生动,信息量丰富的,具有交互作用的信息资源。随着近几年多媒体功能的强化,远程网络教育的兴盛,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而且,随着数字化教学的兴盛,能够学习到的学生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学到的知识的容量也在快速的扩大。数字化教学,给了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不仅仅局限于板书的内容的限制,数字化教学所采用的资源是可以移动的,方便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讨论。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领如门径,给了学生一个确定的学习主题,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自由,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资源,而不仅仅局限于老师所教的内容。培养了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字化教学中学生是开放式资源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经验体会和学习成果应成为资源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参与资源建设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生通过对资源的筛选、鉴别、利用、重组,创新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了个性,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全面教育的目的,所以应该重视学生在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参与我们还可以了解他们对教学资源的真正需求,使我们的资源更加贴进学生,更多的体现多样化、个性化。作为教育专家在资源建设中主要承担理论上的指导,如对学生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年龄特征等方面的指导交流,使我们的网络资源充分满足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要,又可避免学生对于网络的沉溺,从而促使我们的网络资源建设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其他关心教育的人员处在社会各行各业,对资源建设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也应吸收其中有益成分应用到我们的开发中。开发人员主要是从技术角度来实现以上人员对资源的设想。他们每个人之间本身也存在着互相交流、反馈。数字化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给了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容易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进而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的素质水平,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数字化办公对教师的作用
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定位和看法也将有所改变。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单向式的教学方式。由于数字化的出现,资源的共享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和权威地位,掌握着主要的话语力。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一的,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都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战。随着数字化教学的到来,教师可以不仅仅采用板书的形式传播知识,可以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方式,教学设计变得较为的灵活,可以形象鲜明的帮助学生学习。随着教师的角色和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教师和学生是共同成长和进步的。数字化的教学出现之后,网络媒体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教学资源放在网络上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可以传播给更多的人,大家可以针对教学方式和资源的使用各抒己见,共同讨论和进步。数字化办公并不是让老师放弃传统的板书形式,多媒体、网络和板书相结合,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将教学效果发挥出它最大的优势。数字化教学增大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老师更能明白学生的需求是什么,也有助于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数字化教学平台支持下的科技英语或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EST)翻译教学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发展趋势,融会贯通线上线下EST翻译教学和学习过程,进一步强化了教学中学生的中心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现代互联网科技和数字化信息系统构建了更加先进、实用、高效的教学网络体系。数字化教学平台中的网络教学软件方便教师在课堂内外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教师利用平台中的自主学习系统布置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的翻译作业,并设置自动批改功能,智能批阅和分析学生翻译作业,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和锻炼翻译技能,同时,教师利用丰富的EST翻译语料库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利用语料库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专业视野,了解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数字化教学平台与EST翻译课程的有机结合符合教育部所提倡的信息化教学转型,构建了一个移动、开放、便捷、灵活、交互式的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发展。
1 构建信息化、交互式教学模式
EST是一种用英语表达描述科学技术领域中的理论知识、生产技术、实验数据等的英语语体。科技英语具有科学性、专业性、逻辑性、客观性、严密性等语言特点,同时,它专业术语多,句式长难、复杂多变,因此,科技英语的翻译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译者兼具高水平的英汉语言技能和完备的相关专业知识。高等教育中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和学术英语的应用能力,其中,专业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该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而学生熟练掌握EST翻译技能有助于他们进行学术研究、提升未来职业素养和增加就业机会。没有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EST翻译教学往往是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欲望,不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翻译知识和技能。
在数字化教学平台辅助下的EST翻译教学模式中,教师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言堂”,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教学系统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师为引导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将课堂集中引导学习与课后个性化自主学习相结合起来,重点强调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和能力的培养。在这种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进入数字化教学平台并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和展示教学课件,输入EST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分析典型实例,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翻译训练,输出学习成果。同时,教师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分配学习任务和练习,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实践、总结,再实践和再认知的模仿学习模式完成翻译实践的过程,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提高学习策略和完成独立自主学习为主要目标。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展示教学内容、协助学生掌握EST翻译知识和技巧、纠正EST翻译问题等,帮助学生有效获取EST翻译知识和应用技能。课堂外,学生通过登录数字化教学平台进入自主学习系统,设定学习计划,按照教学进度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师布置的EST翻译作业,教师则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实时启发、引导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生建立实时、灵活、高效的互动交流方式,注意启发学生协作学习模式,解决学生在完成语言转换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追踪、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到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中,形成学生学习过程中全面测评的信息化档案,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EST翻译课程教师应该通过自我学习、实践锻炼和专业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EST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和教学技能培训活动,及时了解、学习和掌握前沿的相关翻译理论知识、相关专业科技发展动态和先进的数字化教学手段,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用最新、最全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武装自己、完善自己。
2 翻译教学软件的应用
EST翻译课程可以在安装数字化教学平台的网络交互式语言实验室进行,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中翻译教学软件进行实践教学。网络交互式语言实验室利用互联网和教学平台实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学生的完全互动,授课方式更加直观、生动、灵活、高效,授课内容更加专业、实用、有针对性,教师直接介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随时能够和学生进行通畅的互动交流,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全面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教师可以利用翻译教学软件中同声传译功能,模拟职场或学术会议情景,指导学生进行EST翻译实战训练,培养和锻炼学生的EST口译能力。在网络交互式语言实验室进行EST翻译教学不仅涉及师生之间互动和学生之间交互学习,也涉及人机互动,学生输入翻译过程和结果,计算机系统处理输出评阅结果,多元化的交互教学和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3 EST翻译语料库使用和建设
数字化教学平台为EST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系统、全面、专业的翻译语料库资源,有效促进教师对学生进行翻译实践训练。EST语料库包括科技术语和专业词汇库、在科技英语词典、EST翻译知识与技巧、EST例句库、英汉论文摘要库、双语科技文章,科技文章翻译实例库和EST翻译训练题库等。EST翻译教师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中语料库的信息资源,选取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进行教学输入,并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有针对性的翻译实践,帮助学生有效提高EST翻译能力。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EST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中的语料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借助在线科技英语词典和科技术语库独立完成翻译作业或分工协作完成长篇科技文章的翻译实践任务。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中的网络无纸化考试功能,从语料库中选取试题,组卷测试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
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推广,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全球化等特点,数字化技术对艺术设计领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数字化技术逐渐的应用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通过我国教学改革的进行,许多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实践证明,这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数字化技术教学是这些新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其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优势,对提高艺术设计水平有重大的意义。
一、数字化技术教学概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设备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人们正式的进入数字化时代。教育行业在数字化环境下也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发展,高校的硬件、软件设施都以具有一定的规模。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多,对高校教育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不仅能够学好专业知识,还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大学艺术设计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传统的艺术设计与丰富的数字化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更加的直观的感受到艺术设计的本质,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整合相关的知识点,设计出更多更富有艺术的作品。这样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充分的发挥出大学生自身的潜力。
在艺术设计领域,随着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应该面向媒体,逐渐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使学生在设计理念、艺术审美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软件被应用,虽然其能够达到手工无法达到的效果,但在时间、工作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手工与先进技术的有效结合,才是艺术设计的方向。
二、数字化技术教学在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一)在大学艺术设计教学中加快软件的融入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设备与软件应用到大学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但由于大学艺术设计的特殊性,需要表现不同的艺术形式与空间,这就要求教学使用的软件能具备多样性。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这些软件功能以及使用方式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并熟练的应用。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中,有一种或几种艺术设计软件,不能满足艺术设计的各项要求,缺乏多样性,这就需要大学艺术教学不能将重点放于一款软件上,要根据专业的具体安排,多层系、多角度的引入各类应用软件,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先关软件的能力。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艺术设计,计算机效果图是艺术设计中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课程,效果图的每一个参数以及命令都是效果图的集中表现,衡量效果图制图者的水平,一般以参数的搭配以及调整参数的灵活性作为标准。这就需要的大学艺术设计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内容,加强对学生自主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大学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对软件的操作进行逐一讲解,学生根据老师的步骤完成相关的操作,缺乏自主操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进行艺术设计也受到老师思想的束缚,只是不断的模仿。所以必须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艺术设计项目中,提倡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工作。
(三)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加大艺术设计创新教育
在数字化技术的大环境下,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开拓创新。首先要从大学艺术设计课堂做起,坚持学生为课堂主体的中心思想,教师复杂指导与引导,注重教学内容、方式上的变化,积极开展课堂讨论、辩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其次需要从校园文化做起,积极的开展校园文艺表演、美术展览、学术讲座等活动,为学生艺术创造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各项社会调查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充分的认识社会,丰富自身的艺术才干,避免艺术设计推理了实际,产生违和感。
三、总结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是我们的文化形象得到了改变,艺术设计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设备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技术工具,并且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创造了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实现了艺术信息的交流及共享。在数字化时代,艺术教育只有加强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使艺术设计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充分的掌握现代艺术的潮流,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逸而功倍”,这是《学记》的主张。“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同样的道理,“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劳而功半”。“逸而功倍”,数字化语文就能达到这种境界。
一、什么是“数字化语文”
“数字化语文”是以电脑技术和信息数字化为依托,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语文教学资源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得到充分优化的一种电脑软件系统。
1.完备的数字化语文课本
武进区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的开发实现了语文课本的数字化,而且数字化课本不但有文本内容,包括教材,背景资料,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等等,而且具有超文本性。超文本性:配上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内容。许多课文甚至有了专题学习网站。学生在这样的一个专题网站上获得的信息,要比在教科书上获得的信息多得多。在学习之余,让学生去这些地方“游览”一番,开阔视野,丰富积累,那将是多么愉快。
2.系统的数字化素材库
“数字化语文”还应有一套为教师服务的数字化素材库,也就是“数字化备课系统”。数字化备课系统应有以下内容:(1)课本和《教师用书》的全部文本;(2)主要经典著作的电子版和查阅系统;(3)主要字词典、语文工具书的电子版;(4)各课相关研究资料;(5)各课课件素材库(或称积件库)。素材库应包括图片、视频、动画、音频音效、网页网站等。“数字化备课系统”中的各课课件素材库必须是经过精选的、能以一当十的“各课相关素材”;(6)课件库和微课件库。课件库中的课件可以是征集来的优秀课件,也可以是各级比赛的获奖作品。“微课件”指的是课件中可以相对独立的单元。
有了这样一套数字化备课系统,教语文就再不会是苦差事。目前已经有了许多这样的专题性网站,如“老百晓在线”、“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素材库”等都是信息、资料等相对集中并且运用价值较高的网站。
3.人机互动的数字化语文学习系统
这套系统也可以和“数字化课本”合在一起。它与“数字化授课系统”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内容。授课系统不一定要双向互动。但是,学生的“自学系统”必须是双向互动的,必须有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这表现在:同学间的相互讨论;作业练习与反馈;模拟自测与反馈;学生质疑与教师辅导答疑;测试(单元的、期中期末的)与反馈。这些双向互动的内容,最好利用互连网或局域网,形成一个联系各地各类学校各个学生的大课堂。这套系统还可以比“数字化授课系统”有更多的图片、动画、音效等,以更具趣味性。
二、数字化语文教学的模式
数字化语文教学模式追求的是: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及其它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其基本教学模式可以下图来表现:
三、数字化语文教学将以其绝对的优势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独占熬头
1.解决了学生不爱学语文的问题。传统语文传授给学生的信息多是单一的语言文字,枯燥无味。学生总面对白纸黑字,当然提不起兴趣。按照心理学规律,越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越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也越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与学习兴趣。现在,数字化语文的课本、自学系统中大多数都有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多感官的内容,知识信息变得直观、新奇、生动、形象,达到身临其境、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并茂的效果,当然大大提高学习趣味性,易于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2.增加了学习的容量。数字化语文使学习中的知识、思想呈现出博大、密集与丰厚的境界,同时学生的积累也变得丰厚。《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节中,要求我们树立这样的理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节则说: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数字化语文正是出于这种“强烈的资源意识”。
3.挑战了教师也解放了教师。从教师方面说,数字化语文能使教学资料的搜集、检索和处理变得轻而易举,备课也变得容易。把数字化语文光盘放进电脑,或进入校园网的OEM版的这个系统,鼠标点几下,资料就出来了。更为“逸而功倍”的是可以实现“无备课上课”(当然我们不提倡),实现“名师替你教语文”。
但真正驾御数字化语文系统的必须是掌握数字化的教师,它要求语文教师具有现念、前瞻眼光和复合型技能。为此,构建数字化语文,还须从培养掌握数字化技能的语文教师队伍入手。培训内容也并不复杂:(1)掌握电脑基本的操作技能;(2)掌握网络技术;(3)学会诸如“PowerPoint”、“Front page”等一般的课件制作软件;(4)少数教师学习掌握“Authorware”、“Flash”等难度较大的软件技术,以及必要的图片处理、音频视频编辑技术,能制作比较精美的、高档的课件。
数字化语文的建成将大幅度提高一个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解决已经建成“数字化校园”的学校存在的“有高速公路没有汽车、有汽车没有司机、有司机没有货源”的问题,更能解决缺名教师的问题。如果一个学校拥有一套数字化语文系统,就等于请到一批名师,实现“名师教语文”的梦想。所以,数字化语文是未来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646(2015)11-0110-02
1电子技术与工艺训练课程概述
电子技术与工艺训练课程是面向高校理工科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必修课程,是工程实践的重要训练模块之一,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主要环节。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所具备的初步设计能力、制造能力以及相应技能距离一名合格的工程师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迫切地需要从教学内容、过程、模式和载体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变革,从而适应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2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层次
2.1能够体现现代电子工艺技术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设计
在原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电子技术与工艺训练课程,由组装直插电子元件作品过渡到组装直插电子元件与贴片电子元件混合的作品阶段。相应地增加贴片电子元件以及表面组装技术(SMT)的介绍,重点讲授表面组装技术使用的波峰焊、回流焊等设备的工作过程。同时针对电类专业学生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印刷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的部分,力求使整个课程内容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现代电子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
2.2个性化教学内容的设置
根据电类、非电类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于电类专业的学生,在原有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添加计算机EDA绘图软件的使用,加入印刷电路板制作、回流焊设备的使用、产品工艺卡编写等教学内容,使学生以工程师的身份完整地体验电子产品从设计、制作到调试的过程。对于非电类专业学生,增加贴片元器件、表面组装技术的介绍,并且升级训练载体。
2.3面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拓展
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等方面为目标,所以应该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让学生设计诸如单片机等更丰富的教学载体,并且使其含有更多先进的电子元器件,增加单片机系列作品的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3.1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设计能力提升的教学环节
将整个教学环节分为理论和实践2个部分。理论环节,教师根据训练产品所涉及的知识进行集中讲授。实践环节,第1阶段,学生根据所学的电子产品焊接方法及电装要求,完成电子产品制作、安装和调试。第2阶段,要求学生自选题目,综合运用所学的内容,合理地设计制作印刷电路板,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编写完整的产品工艺卡,最终完成焊接及调试的全部工作。
3.2优化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程序
目前由于实验室环境和条件所限,在教学程序的安排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应当在实践操作中采用多媒体教具穿插的讲解方法,或是调整集中授课时间,从而使教学互动更顺利地完成。另外,将对选作单片机系列作品的同学进行集中辅导。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深入讲解单片机开发板的制作,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单片机知识。
3.3个性化教学过程的设置
根据电类和非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非电类专业实习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穿行,贯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做学结合、以做为主”的教学理念,最终完成小型电子产品的装配和调试。电子工艺技能训练为目标的第1阶段,使学生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掌握电子产品的手工焊接、装配和调试技术,了解表面组装技术和其他新技术、新工艺等。以电子工艺设计训练为目标的第2阶段,需要学生完成电子线路的原理图设计、电路板的设计制作、电子产品的焊接制作、安装调试和产品工艺卡编写等训练。使其以工程师的身份体验产品设计制造过程。
4丰富教学载体,拓展课程内涵
设计、研发同时含有贴片元件和直插元件的教学载体,使之与当前的教学内容相适应,满足教学环节自选课题的设计要求,我们将开发供学生实践环节第2阶段选作的训练载体,需要完成电路原理图、电路原理说明、印刷电路板、电子元件测试工艺、装配工艺、调试工艺以及调试记录等工作。每个载体都能够使学生根据完整的电路原理图、电路原理说明,通过电子线路EDA软件,独立完成电路原理图、印刷电路板的设计,自己编写电子元件测试工艺、装配工艺、调试工艺,完成印刷电路板制作,并完成电子元件测试、装配和调试作品。
5结论
通过对电子技术与工艺训练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载体的设计与研发,增加了整个课程知识量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现代电子装配工艺技术,掌握更多类型的电子产品的设计及制作方法,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工程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实现我校工程素质教育的优质、高效起到最大的支承作用。
参考文献:
在传统的学生考核机制中,采用的是百分制,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对于一些理论学习要求强的学科来说这样评估方式是可取的。但是,电子技术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单一的考评模式无法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教材理论性过强
电子技术这门学科涉及许多专业名词,比如“有源逆变电力”和“无源逆变电路”,学生看到这些名词很头疼,如果再加上单一的授课模式,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就会产生厌恶情绪,若没有了兴趣,后期的学习只会变得越来越难。
3.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配套
理论课和实践课因为任课老师的不同,在教学中授课内容、授课进度以及授课的重点不完全统一。有时在进行实践课教学的时候,理论学习还没有讲到,因此许多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没有深刻了解,许多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操作步骤重新做了一遍。即使学生要实践的理论课已经学过,但是时间过得比较久,学生已经遗忘了学习内容,这样的实践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一体化教学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的一体化教学,就是改变传统以老师为主角的静态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采取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既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得到及时巩固,又不会出现重复学习知识点的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这门课的兴趣。关于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1.编排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
教材是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根本依据,因此对于教材的选用和编排是很重要的。以往的教材过多注重理论,新编的教材就要在理论之间穿插一些实际的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如讲到任务三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时,一方面我们可以提供实物和图片,另一方面给学生展示使用晶闸管的一些成品电路如电风扇的调速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另外,对于教材的选用也要与时俱进,不能选定一本教材之后不再改变,电子技术的发展是很快的,教学要和最新技术相结合,不能让学生毕业后发现所学早已经过时,出现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脱节的现象。
2.培养能够同时担任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师
针对目前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和实践课是由不同老师授课的现象,培养能够同时教授理论课和实践课的一体化教师。对于这些老师的培养,一是可以从企业直接引入技能型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二是对原有的骨干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原有的教师对教学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培养,就能让他们对教授的课程有更深的理解;学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不要将专业课老师分成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师。一体化课程必须安排一体化老师来上,如果电子技术、电子技能与实训还是分开上,或者分教师上,这样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又将回到传统模式。
3.教学地点选在电子实训室
在电子实训室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课本上提到的抽象的名词以实物指给学生看,学生会对所学产生兴趣,对于所学有直观的感受,也能增加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对“电流控制型开关稳压电源的调整与测试”这个任务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将任务中相关设备摆出来,让学生自主探索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而督促学生仔细研读教材,学生从“要我学”逐步向“我要学”转变。
4.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机制
鉴于电子技术教学的实践性,对于它的考评要集中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比如操作水平、展示水平、报告书写水平以及出勤率等方面的考查。
一、建设数字化学习网络,向教师提供“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技术支持
按照数字化广州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广州数字教育城”的应用框架下,构建教师数字化学习网络,形成互联网、教科网、校园网、电信宽带和移动网络等多网结合的教师数字化学习网络,建设集培训、管理、资源、评价、互动于一体,促进教育资源高度共享,通过高清互动的视频系统、包括电子白板在内的即时通信系统和作业编辑系统等技术手段,为远程培训、网上教研、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等多种教学组织提供技术支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终身学习提供数字化环境和支持服务,为满足“学在我身边”的“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提供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和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
二、建立开放的课程超市,满足教师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第一,我们将以满足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四个类别为总框架,按照教师职称系列、学科门类和教师岗位设置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学习指引,分层、分类、分岗编制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课程指南和课程标准,建立涵盖中小学所有学段、所有学科的课程体系,构建满足教师多样化学习需要的“课程超市”。第二,采取项目招标、引进使用、共建共享等多种形式,形成高校、中小学校、社会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参与课程开发的开放的课程建设模式,满足“课程超市”的海量课程资源需要。第三,把我市自主研发的教师同步教学资源包纳入“课程超市”,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课程资源。第四,建立有效机制,使我市公务员、科技和卫生等系统以及其他地区的培训课程资源成为我市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有益补充。第五,建立提供课程与提供辅导教师相结合的制度,形成开放多元的培训者队伍建设机制。第六,教师培训资源面向社会开放,接受社会人员学习教师培训课程,为学习型城市建设作出贡献。
三、建立学分银行,形成适合教师专业成长和终身学习的学分互认机制
按照每五年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要求,建立由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各占一定学分比例的学分体系,完善规范管理与教师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学分管理制度,建立教师培训的“学分银行”。完善教师培训学分的积累和转换政策,支持鼓励包括学历与非学历、社会培训与教育培训等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完善个人申报、学校审核、培训机构复验的教师培训学分认定程序,调动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实现教师培训网络平台与人事部门的人事管理平台相衔接,使教师培训结果通过信息化手段纳入教师的人事管理系统,将教师完成培训学分和考核结果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考核、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
四、完善“三头并举”的培训模式,构建分层分类分岗的教师培训工作格局
继续完善“全员培训以远程培训为主,骨干培训以面授培训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的三头并举的培训模式,按照分层、分类、分岗的要求,实现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有机结合。
第一,把以高校为龙头的市级教师培训机构和以教师进修学校为龙头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成为教师的学习中心和资源中心,为教师网下辅导与研修提供物理空间和资源,使网上学习与网下集中辅导或个人研修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全员培训以远程培训为主”的培训模式,更好地满足面向全体教师的大规模培训需求。
所以,教学法一方面要把科学作为依据,一方面又要以艺术作为方式。数字化资源为课堂的艺术化提供了广阔丰富的内涵。
数字化资源提供大量的文字、图像、视频、音频信息辅助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一、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数字化资源由于其具有界面丰富、形象逼真等特点,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网上搜集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学生在网上搜集、筛选、整合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高中语文新教材内容知识全面,其中有一部分是自然科学的说明文,语文教师和学生对这类知识了解甚少,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的由教师讲授,学生很难产生兴趣,教学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借助数字化资源,完成教学任务。
如《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师让学生自主搜集中国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学生整理完资料以后,在惊叹古人聪明才智的同时,也会对这些建筑之间风格的差异,结构的不同,布局的设置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时,教师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拿出自己搜集整理充分的资料,积极主动地发言。一方面,课堂借助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产生了生成资源;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主搜集资料、共享资料,进行了自主学习、合作性学习。最重要的是:学生根据文本,通过自身实践,完成了自我知识的建构。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类似的篇目还有《宇宙的边疆》、《动物游戏之谜》等篇目,教师都可以由学生借助数字化资源研习课文。
二、实现课堂教学的“大语文教育观”
“大语文教育观”实际上是把师生从微观教学中解放出来,致力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完善人格的教育。
现行的教材虽然都是名家作品,但不能反映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全貌,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领悟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范畴扩大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
张考武生生说过:“将书中间接的生活与生活中直接的生活结合起来,书就活了;把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书就读出韵味了、读出深度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字化资源,以教材为“生发点”,让学生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
如《故都的秋》,教师课后给学生留下任务:完成一个作品,要求:1.搜索你心中最美的关于秋天的图片。2.配上自己喜欢的背景音乐。3.在图右下角附上自己的一句话。
学生们借助数字化资源,结合自己对文本的感悟,每位同学都能找出自己心中的那个北国之秋,并配上自己喜欢的歌曲,最后,写出抒发内心感情的文字。有位同学的作品非常普通,却非常精彩。他选择了两张图片:一片玉米地和一个农家校园。配以蟋蟀鸣叫的声音,附在图下的两句话:秋天就是在自家土地里闻到玉米成熟的味道;秋天就是在自家院子里听到梧桐叶拥抱大地的声音。当他自己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念出这两句话之后,引起了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教师抓住教学契机,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提问:这两句感悟好在哪里?学生有的回答用了对偶的修辞,有的回答用了通感的修辞。有的回答不仅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写出了自己心中的秋天。
课堂反思:一方面,通过图片和音乐的共享,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另一方面,捕捉并利用了课堂生成资源和学生习作的反馈资源。还有一点:将生活引入课堂教学,引发了学生的共鸣。教材经过学生的感悟才能灵动,只有学生与教材进行交流对话,教材才能生发出它的活力。而这两者之间的桥梁,就是学生的生活体验。
现在的教学应该有新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是让学生做题,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主了,把时间真正还给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是辅助学生学习,只有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愿意学了,想学了,主动学了才能真正学好。网络环境下“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能够帮助我们,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
近几年,学校网络班的开设,使课堂更加精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如何让“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课堂更加精彩?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网络媒体、平台与课程整合方面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就在于通过课程把网络媒体、平台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网络媒体、平台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网络、平台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工具和手段,学生人手一机,教师和课程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能通过网络媒体学到课外的一些知识,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善了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所谓“通过课程把网络媒体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教师与学生借助“网络媒体、平台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教学方式,而不是完全依赖网络媒体、平台。所以在做课件的时候,教师应该有个先后顺序:对于这一节课,教师应该先从心理上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用语言讲不通的时候,板书不方便的情况下,考虑用多媒体,而多媒体设计也不能直接拿来就用,应该思考哪些能够真正突破这个重点或难点。如果只是一味地为了用媒体、平台而设计课件的话就是再精美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下面以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一对一”数字化教学。
1.从三维目标看网络、媒体、平台
比如,初中历史第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这节课有三个目标,了解一战的原因、过程、结果,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让学生体会战争解决不了问题,现在我们要树立远离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一种意识。这里教师使用了ECLAS数字化校园综合平台给学生展示出来,学生根据教师在这个平台中出示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和提示,一步一步地进行自学,并且用这个平台进行展示发帖交流。如此一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展示合作交流的能力。
2.从教学重难点看网络、媒体、平台
从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来看,多媒体播放视频《电视新闻法德休战日报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本节课难点的时候,教师使用媒体直观地展示材料,帮助学生分析一战的原因,要比讲来讲去学生还不明白更高效。
一战的过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很难用语言讲明白三个国家的关系,如果使用“两大军事集团”的历史地图和“一战的过程”趣味过程图,并让学生白板上填写,不仅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很容易暴露自己不会写的字,其他学生不用教师说也能看明白,同时可以直观地暴露学生不会的地方,方便教师进行订正讲解,这样就很好地将平台、媒体和课程结合起来。
3.“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最大的优势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给学生推荐比较好的网站,方便“吃饱”和“没吃饱”的学生,如果上课教师讲没有学会,可以通过媒体再听专家老师的讲课;如果上课都听明白了,还想学点和这节课有关的其他书上没有的东西,通过媒体也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网站推荐环节很好地将媒体和课程进行了整合,方便学生能够在课后对一战有更多的理解,教师给学生推荐下面的网站,如“人物ABC、西方的风云人物”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更多地了解一战的知识,为后面学生动手写出自己的感想打下基础,只有看到了,知道了才有话可写。下面使用“三人行”平台,学生在上面发帖交流自己的感悟。“三人行”这个平台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总的来说就像博客一样,我发帖子,学生在帖子下面进行自己的研讨和交流学生回答问题。或是我发一个帖子学生在后面进行跟帖。比较好用的地方是专门按照班级建立的,里面有每个班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账号和密码,他们可以登录进行研讨。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一种能力。
所以,如果合理地运用网络平台,一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进行了自主学习,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的“一对一”数字教学应该和传统的手写相结合
通过一段时间网络班的教学,我发现很多学生知识记忆得很好,但是让他们写出来不是字不会写就是错别字,所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更新,既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经验,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所以我们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科基本素养的培养。如何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也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培养出人才。但是只凭教师讲,学生的知识面还是会很狭窄的,所以当然我们平时也要注意积累,好的媒体可以让我们更加方便地高效地解决用语言无法解决的问题。
同时网络媒体和平台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触动学生的“神经”。让他们能够像玩“偷菜”“保卫萝卜”“植物大战僵尸”这些游戏一样对课堂更加眷恋,更加有魔力。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有趣。如果将网络平台、媒体和课程进行整合并结合在一起使用,一定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更加有魔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