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1 08:24: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篇1

化学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一门学科,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高中化学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又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渗透化学知识,应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所以,新时期国家实行的教育制度改革,对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现状

(一)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教师和学生背负着十分沉重的升学压力,现实压力迫使高中教师不得不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即保持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传统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潜力的开发,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能实现化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法在课堂教学上取得进展。

(二)教学方案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心理

面对近期的升学考试压力和以后的就业压力,许多教师与家长的关注点在考试成绩上。因此,双方都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化学知识。这会造成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学。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很有可能事倍功半,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也不能在学习成绩上取得明显进步,更无法提升高中生的科学素养。

二、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化学教师应该结合课堂上要讲的知识,以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为参考要素,对化学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整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化学教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不断采用引导的办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促进高中化学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二)引导学生进行兴趣学习,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趣味性教学与实用性教学相统一,既可以促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清晰的认识。例如,氢氧燃料电池,具有高能、轻便、无污染等多方面优势,在航天技术上被广泛使用,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中就能找到相应内容。与此同时,要积极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课堂环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联系学习问题,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除此之外,在教学工作当中,化学教师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尽量表扬学生,指出缺点时也要尽量含蓄、委婉。

(三)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成果检验,并适时作出教学调整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检验教学成果,了解学生对教授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实际情况,找到不足之处,不断对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进行合理调整,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环节,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寻找可行性办法帮助学生有效克服学习困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率,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四)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设计,推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篇2

青年教师张老师设计并组织了大班韵律活动《下雪天》,一磨课中,她为活动制定了以下目标:

1、学习参与性歌唱,感受旋律的上行,用模唱的方式学习下行旋律。

2、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乐段

3、学习合作创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身体从头顶开始的全身放松。

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参与性歌唱(10分钟)——结合图谱进行律动音乐欣赏(10分钟)——在老师引导下创编音乐动作(10分钟)——完整表演(3分钟)。仅看教学现状,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参与性歌唱时童声好听、音乐欣赏时图谱形象生动、动作创编时幼儿掌握很快……,但反思活动过程,整个音乐活动更多的是幼儿在老师的高控制下进行的模式化表演,究竟何为韵律活动、在韵律活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样的能力和情感?幼儿的自主性何以体现?……

问题的出现,不由引起我们思考: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涵盖几个版块——歌唱教学、打击乐教学、音乐欣赏和韵律活动等,而很多青年教师在音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对音乐活动的性质不能很好把握,需要帮助其转变音乐教育观,以提高其音乐课堂教学能力。

二、深入理论,解答关键词

针对问题,我园组织了不同能力层次的教师作为团队展开了磨课研讨会,首先抛出问题:如何理解幼儿“韵律活动”?以下为研讨实况:

解答(青年教师):我理解的韵律活动就是通过动作,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比如:音乐的节奏、音乐对情绪的感染……表现出来:(新教师):韵律活动就是让孩子听着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高级教师1):用“有节奏地”做动作来解释“韵律活动”不太准确,韵律活动应该在音乐背景下,有节律的进行动作的表现,这里的“节律”和“节奏”是有区别的,有节奏指必须区分二拍子、四拍子节奏,而“节律”是指配合音乐旋律进行合适的动作表演,是“韵律活动”。(高级教师2):幼儿园的韵律活动面比较宽泛,比如像律动、舞蹈、音乐游戏和歌表演这些内容都属于韵律活动的范畴,他们都是在音乐伴奏下,让幼儿根据音乐性质,以动作姿态和表情来表达音乐形象的。

通过“关键词”答疑,不同梯队的老师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畅谈“韵律活动”,并在思维碰撞、观念更新的基础上提高了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理论认识。所谓韵律活动,是指幼儿在音乐伴随下做相应的动作,也即幼儿用身体动作这种语汇来表达和表现他所听到和理解的音乐。它包含律动、舞蹈、音乐游戏和歌表演。

三、答疑解惑,分析选材

研讨过程中,有教师对此次韵律活动的音乐选材提出疑问:执教老师为韵律活动选择的曲目是《水族馆》,而教学主题是《下雪天》。水族馆作为一首名曲,老师在教学中让幼儿改变了对它音乐原著意义的理解,这样的做法是否可行?

解答(执教者):我选用的曲子是圣-桑(Saint-Saens)在《动物狂欢节》中的曲目《水族馆》,一方面,我觉得这首曲子特别能表现出冬天的感觉;另一方面,我查阅了许卓娅老师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它明确指出:在大班阶段,那些具有明显地域、民族个性的异国风格的音乐,以及情绪健康向上、刺激适度的某些成人音乐都可以成为韵律活动的音乐选材对象。

解答(高级教师):韵律活动的音乐选材包括三种类型:①中外民间舞蹈音乐、②中外作曲家以各国民间音乐为基础创作的舞蹈音乐和轻音乐作品的片段、③少儿或成人歌曲[4]。今天选用的音乐就属于第二种类型:中外作曲家创作的音乐片段。从孩子的反映来看,他们在欣赏音乐后,完全沉浸在冬天的想象中,能感受到“很冻、很冷”、“打雪仗”、“溜冰”、“推雪人”……的情景,这个是孩子对音乐的主动感受和理解,我觉得比较适合选用。

对音乐选材的分析,让大家认识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必须遵从音乐作品原著中所表达的讯息和含义;而在韵律活动教学中,只要是适合幼儿接收、表现的曲目我们都可以选用。这是音乐欣赏教学和韵律活动教学之间的一个差别所在。此次活动选用的原曲在音乐表现上流动的、幽冷的感觉也能迁移到冬天下雪的场景中,作为韵律活动让孩子尽情联想,尽情表现。

四、发现问题,重组目标

1、目标太多,太杂。要学习参与性歌唱,又要学习区分乐段,还要合作创编……在仅仅3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落实的目标就太多了,所以首先要精简目标。

2、目标的陈述不明确。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目标陈述分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那么,一磨课的目标在这三大版块的分配不明确,所以要精确陈述目标。

3、重点不突出。我们在讨论后,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把重点定位在“自由创编动作”、“尝试用动作的组合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通过二磨课的实践说明,由于目标定位重点、难点突出,执教老师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课堂教学的组织也显得流畅了很多,孩子的情绪也很高涨,热情很高。

五、优化教法,调整方案

根据修订后的目标,大家围绕课题开始以下几个问题的讨论;

1、教学模式是否恰当?分析(高级教师):从今天的教学模式来看,这个活动不单纯是一个韵律活动,前半段的重心是教孩子们唱歌,后半段又像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前后部分有些割裂,韵律活动的定位并不是很清晰。

分析(青年教师):张老师的教学手段比较丰富,首先用了一首比较好听的歌曲导入,后面还结合图谱让幼儿理解音乐。但我认为,在韵律活动的教学中,应该以孩子的动作表现为主。短短3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取”和“舍”,应该明确整个活动的重点是韵律活动,而不是音乐欣赏,因此后面一部分的环节也值得我们仔细斟酌,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充分地用动作来表现出他们所理解的、所感受到的音乐。

达成共识:在韵律活动的组织上,我们要避免课堂教学中盲目无效活动占据了太多的时间。因此第一个环节歌曲《冬眠的小熊》只需要用作简单的导引,可以作为进场热身活动。而过早出现图谱,恐怕会局限了幼儿的思考空间,在最初让孩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时,不妨插播一段清凉的雪花纷飞的简单画面,有音乐伴随的画面,更能让孩子浸入到对音乐的联想中来。

2、教师支持是否有效?通过活动孩子们获得了什么?分析(高级教师1):张老师用了图谱教学作为支持手段,图谱的设计能比较清晰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段落,感受音乐的变化,但是对后面的韵律活动并没有起到相应的辅助作用。幼儿在进行动作表现时几乎是在老师的高控制下进行,而不是孩子由内而发的表现。其实当孩子们在第一次欣赏音乐后,就说出了“冬天里和妈妈一起堆雪人、去踩雪、打雪仗……”多丰富的联想啊,为什么不让孩子们立刻试着用动作表现出来呢?(高级教师2):韵律活动的选材并不是一个固定模式的成品舞蹈教学,而应该是幼儿自己用动作对外界事物进行模仿、象征性表现的一个律动模仿活动,那么围绕目标,就应该给幼儿更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我们可以让孩子在第一遍音乐欣赏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当孩子充分表述了自己的经验后,就可以立即让孩子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示,为他们配上音乐。而老师的作用就是观察孩子的动作、表现,并帮助他们进行动作提升。(高级教师3):这段音乐从头到尾性质落差不是很大,在动作表现中幼儿会逐渐加深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这时,再适当出现图谱就能帮助幼儿对动作表现做进一步的提升,因为图谱可以帮助幼儿作音乐视觉上的提示,我们可以试试把整首音乐按照段落编成一个小故事,把孩子自己创造的动作都编进故事里,这样就等于把孩子很零散的、随意的动作进行了组合、提升,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配合音乐来进行韵律表演。

达成共识:支持、鼓励幼儿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达、表现的同时,要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技能、技巧和表现、创造是和谐统一的,老师在不同类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孩子获得技能与创造两方面的共同提高。

六、方案定稿,有效教研

在整个磨课过程中,全体参研者互动对话,集结智慧,修改教学方案、改良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了我园教师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以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调整方案如下:

幼儿园“磨课”研讨记录表

活动课题:大班音乐韵律活动“下雪天” 时间2010年12月25日

教案初稿:教案修改稿

活动目标:1、学习参与性歌唱,感受旋律的上行,用模唱的方式学习下行旋律。2、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乐段。3、学习合作创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身体从头顶开始的全身放松。

活动准备:CD,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是参与性歌唱

1、老师讲解“冬眠”2、老师演唱歌曲《冬眠的小熊》,请孩子们仔细聆听,听听是谁在冬眠?3、再次演唱,请孩子仔细听内容:小熊在哪里冬眠?小熊冬眠需要多久?小熊冬眠时发出什么声音?4、老师请孩子模唱“呼噜噜噜噜”的旋律部分(下行音阶,老师以手势表示)5、老师和孩子一起进行参与性歌唱,孩子们唱“呼噜噜噜噜”

二是音乐欣赏

1、纯音乐:今天我还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也是讲着冬天里发生的一些事,我们一起来仔细的听听看,听着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冬天里的哪些事?2、你听到音乐好,像是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冬天里的哪些事?3、边听音乐,边画图谱,帮助幼儿分清乐段ABABA'C4、你最喜欢哪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可以用动作来表演吗?

三是创编动作“雪花飘”“堆雪人”“雪人融化”等动作

1、讨论、示范堆雪人的动两人一组合作堆雪人的造型。2、学做雪人是如何融化的。请孩子们站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雪人,并做出一个雪人的造型,保持不动,根据老师的提示语,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做雪人的融化过程。

四是律动《下雪了》

1、A段音乐,孩子们可做堆雪人,也可做下雪。2、B段音乐,雪人开始融化。3、C段音乐,雪人和雪花交流,游戏

活动目标:

1、聆听音乐,能根据音乐想象下雪天的情景并自由创编动作。

2、尝试用动作的组合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CD,简单图标

活动过程:

一是热身活动:歌表演《冬眠的小熊》

二是音乐欣赏并创编动作

1、纯音乐欣赏并展开想象(配合雪景的画面)引导语:“仔细听一听,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下雪天里的哪些事?仿佛看到了什么?”2、幼儿尝试自由的用动作表现音乐。3、幼儿自创动作的交流、分享,老师帮助其进行动作提升。

三是尝试动作组合进行韵律表演

1、欣赏音乐故事并观察图标:(整合幼儿的创编动作)。引导语:“你们会用动作表演音乐,我要把你们表演的事情都编进我的音乐故事里,这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

例——音乐故事《下雪天》:“一天清晨,雪花纷纷扬扬的到处飞舞;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在雪地上玩着踩脚印的游戏;雪花到处飘呀~转呀~,真美呀~;孩子们在雪地里滑雪啦;大家在一起堆着雪人,真高兴呀;太阳出来了,美丽的冰雪世界开始慢慢的~慢慢的融化了~~~~”。

2、欣赏后讨论:故事里说了些什么事情?你们会用动作把故事表现出来吗?

3、配合音乐进行完整动作表演。引导语:“原来,音乐就和故事一样,一直发生着变化,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用动作把下雪天的故事讲述给大家听吧!”

4、根据幼儿的表演帮助幼儿适当提升动作。

篇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设疑问难又是化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应精心设置一些“悬念”,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如在“空气”教学活动中,笔者既考虑了学生知识水平层次的不同,又考虑了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从学生最直观的实验现象进行设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药品用量、装置的设置上进一步设疑,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最后提出终极探究的目标。由浅入深、分层次地设疑问难,可以引领学生进入最佳的探究状态。

课堂设疑应科学、合理,恰到好处。如在氧气的制取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一个模拟场景的设疑,即“假设现在实验室急需一瓶纯度较高的氧气,要求你制取的话,首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问题的抛出一下子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温故旧知并借助于学生的课外知识设疑,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药品以制取氧气的原因。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始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课堂气氛尤为活跃。

课堂设疑提问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设疑问难应体现层次性,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教师应对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活跃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可以先从学生的直观感受(如实验现象)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温故设疑,然后逐步引向最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若干分层次的子问题的设疑,经汇总即为最终解决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涉及一些化学原理的问题,如为什么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样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对于这类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二是设疑问难要注意手法的多样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都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涉及过量运算的问题,可以故意将过量物质的质量全部代入计算,从而造成与实际不符的矛盾设疑,就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实验导入,点燃探究热情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借助实验情境可以激发求知欲,促进学生思考。如在“空气”教学活动中,笔者一改貌似探究、实则验证性实验的模式,以气体的种类提出问题,然后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合理的范畴内引导学生进行较完整的猜想。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接下来引导学生由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激活。而后续的实施实验、现象的观察、结论的得出等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导入了新课。

对于以探究物质结构、性质为主要内容的章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相应的实验导入。当然,在以探究实验导入新课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探究”不等于“动手操作”,切忌用验证性实验替代探究实验,不能把探究实验简单地理解为安排一个演示实验,或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其实很多时候,同样的实验内容经过一定的整合与安排,把握探究的精髓,完全可以实现从验证性向探究性的转变。二是合理把握导入的探究实验与新课之间的关系,控制好探究的难易程度。教师应该选择那些既切合课堂教学内容,便于实验操作与观察,同时又能有效控制其时间的探究实验以导入新课。三是教师要拓宽自己的思维,有跳出书本的勇气。如教学中会涉及不少物质鉴别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堂知识,在家庭中利用生活中的物质进行类似的鉴别探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四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尤其是学生在假设和现象分析这两个阶段,真正使探究的问题进入每位学生的大脑中进行加工、提炼,而不是停留在“蜻蜓点水”这一肤浅层面。

篇4

数学课堂是数学教育的主阵地,它是一个生态系统,必须保持生态平衡。课堂教学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命运动,其学习内容和各种信息都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处理和深化。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听到有人叹息初中数学难教难学。其原因有两方面:客观上是数学科的特点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初中生处于智力的发展阶段,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主观因素上是现今的数学课堂大多要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从主观因素寻找解决的办法。下面,笔者联系一些成功的教学实践,从分层教学法、多媒体的利用、栏目设置、开展教学活动等方面探究优化课堂的策略,希望能为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一、分层教学优化课堂策略

笔者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师生间全面互动的过程。优质的数学课堂表现在学生能尽情投入,教师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进步与收获。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外,还应该顾及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如何才能做到这个效果呢?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分层教学及学生间互批的课堂最有效。

在学生间互批及帮教的同时,教师随堂点拨辅导,调动学生多改,从反复的互改中取长补短、加深认识。最后是课堂反馈和小结,教师应在小结中鼓励学生平时能自觉训练,互批互学。这样做既能全面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述方法既充分体现了老师因材施教,又调动了学生互帮互学。应用这种方式优化了数学课堂,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的教学成绩之所以能在同类学校中屡获前茅,归功于上述教学模式的娴熟运用。

二、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策略

在数学课堂实践中,通过设计教学课件将多媒体用于数学教学,更易达到满意的效果。课堂上,笔者喜欢将多种解题方法的演练呈现在幻灯上,再发放训练题给学生训练,最后在幻灯片上演练训练题,训练与演练相结合。

这样在熟悉教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提供教学便利,重复往返,熟知解题方法,不仅省时高效,而且加深学生的记忆。这种先进的教学工具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在传递信息、激发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显示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一)多媒体数学课堂优势尽显

1 从数学科的特点看,多媒体对数学教学优势明显。利用多媒体的重要原因是计算机使得功能强大的图形表示成为可能,它能使抽象的数学符号、复杂而零散的数学数据得到直观表示,而且还可以对数学对象直接进行操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在一种直观、动态的情境中观察数学对象和关系的变化,这会帮助学生意识到这些关系的存在,并为理解这些本质奠定坚实基础,从而达到优化效果。

2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如在传授《圆周角》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熟悉的“足球射门”的幻灯片,创设问题情境,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出“圆周角”概念。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利用多媒体实现数学课堂优化

1 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呈现动态直观的模拟数学形象。例如在探讨旋转的性质时,利用多媒体制作Flas演示旋转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旋转的性质,使教学重难点轻松突破。这样的教学,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学生丰富的感知、表象,化难为易;更重要的是数学教学内容有机的整合及主干尽早的突出,使学生掌握得较扎实,让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2 运用多媒体,突出数学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如在传授《圆周角》时,利用《几何画板》的拖动功能,直观形象地演示圆心角和圆周角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感受圆心角和圆周角的位置关系。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使学生从运动的观点理解知识,更直观通晓教学意图,在探索、观察图形变换活动中,发展几何直觉,突出数学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3 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教师选择媒体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的需要,适应教学过程、数学知识特征、学生心理结构特点等,并要求教师要理清形象生动与抽象运算、实验归纳与演绎推理、人机交互与情感交流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多媒体与数学教学完美结合,达到多媒体课堂的最大优化。

三、利用栏目设置内容优化课堂策略

我们中学的数学教材设置了许多的栏目,数学课堂栏目的设置打破了数学教材仅仅作为知识载体的观念,不仅体现了数学教材本身的系统性、开放性,贯彻了新课程理念,而且使数学教材真正成为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工具。

篇5

一、善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

"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地设错,让学生集中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悬念"1/4+2/5=?"给后面教学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内容做好铺垫、诱发乐学,诱导学生课后去研究、去寻找解题的方法,,使同学们渴盼着下一节的到来,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导是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鼓励学生"于无疑处有疑问"不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喜爱数学的良好招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身为师者,只有诱导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认为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致使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二、善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于"教",而忽略了"导"。新课程标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显而易见,教师的引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的引导不是让教师牵着走,也不是教师预设学生思维过程让学生顺着走。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引导他们加以思考,寻求解题策略。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教师与学生可以做这样一个互动环节,首先让学生说数,教师立即判断该数是否能被3整除。接着教师引导指出:能被3整除的这些数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然后组织各个学习小组分组进行探讨,去发现规律,亲自参与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惟有教师恰到好处的扮演着一个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引导者角色,才能在课堂中建立起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三、善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

反思一下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侧重于讲述,着力于引导,而又忽视了疏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新知识进行疏通整理、触类旁通、加深理解,在学生探究中出现错误时加以疏通,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加以疏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疏导,好比交警在十字路口疏通道路,指挥交通,使混乱的交通秩序变为井然有序。如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时,同学们往往漏掉"0"不写。计算"3015÷15=?"时,大部分同学就算出商为21。此时,教师进行疏导,让学生进行验算,加以讨论,并指出错误的原因,学生才能掌握好这方面的计算。在学分数式题时,学生普遍认为"5比4多1/4,则4比5少1/4。"他们是受"5比4多1,4比5少1"的迁移影响,造成思维误入歧途,教师必须从找单位"1"开始疏导,区分量与分率的不同。在教学中,只有教师善以疏导,才能突破难点,学生才不至以背着"学习数学好比上刀山、下火海"的沉重思想包袱,最终使学生化难为易,消除学生心底深处怕学数学的警戒心理。

四、善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加以指导,也就是常人言: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对以"2/3与3/4"的比较,教师可组织各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发散各自思维,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①化成小数比较;②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③画线段图比较;④与相同数"1"比较。再鼓励学生各自选出最适合自己,自己认为最简便的方法加以训练。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圆柱体转化成已学过的几何形体。"一语激醒梦中人",学生很快会把圆柱体和长方体、正方体联系起来,并让学生亲手操作,使他们发现圆柱的底面积就是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高就是长方体的高。在愉悦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掌握好了"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多多地指导,使他们掌握好学习的方法。

篇6

一、优化课堂教学的情绪,促进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1.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心扇敞开,思维活跃,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2.加强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横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1)要善于把握、挖掘教材本身所蕴的情感因素。(2)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3)要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4)要善于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教师可配合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某种教学情境,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境,理解数学意义和实际应用。

3.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传统教学十分重现“知识与技能”,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区分,实际上是以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优劣来衡量的。而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有各自的情感优势与缺憾,因此,我们必须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离不开数学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种思维品质的培养。

(1)通过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重在理解,重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满足对概念定义的机械背诵。

(2)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弄清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条件结论的逻辑联系,能独立作出证明,明确定理,公式与其它知识之间联系,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逐步把握知识的逻辑结构。

(3)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和解决,而不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解题以后能够总结规律和方法,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应用于解决其他问题。

(4)培养学生思维不囿于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换向,灵活调整思路以克服思维定势。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5)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善于联想,长于发散,培养灵活思考进退自如的思维习惯。

(6)强化数学语言教学,注意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加强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的互译训练。

(7)在数学语言的教学上应把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有机结合,相互印证,便于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通过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8)善于选择信息,善于运用直觉思维,善于把问题转换化归,注意思维的合理性,避免走弯路,出奇制胜。

篇7

教学策略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等。教学的最优化就是要求以最少的时间付出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策略能够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进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实现“低耗高效”。那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呢?

一、激发创作兴趣,给力美术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如是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强烈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体验、去实践、去求索,并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获得心理满足。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忽视对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不能与《美术课程标准》的原则要求背道而驰,否则将扼制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笔者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始终把培养学生兴趣贯穿于美术教学和实践活动之中。兴趣是学习的助推动,可以给力美术课堂。学生只有对美术课兴趣盎然,在课堂上都会思维活跃,大胆地展现自我,自主地去汲取美术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地投入美术技能训练。譬如,在执教《美丽的蜗牛》这一课,为了激发学生对蜗牛的兴趣,笔者首先用一则谜语引出课题:“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当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答案时,我则趁热打铁,乘兴引导:“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美丽的画笔把这背着房子闯天下的蜗牛画出来呢?”同学们的回答当然是异口同声:“想!”于是,笔者又用多媒体映示蜗牛图片,出示自己的范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蜗牛的形状、颜色、活动特点等,尔后现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构思。结果,有的学生大胆地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蜗牛,有的利用特殊技法,把蜗牛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平日的教学中,笔者总喜欢寓教于乐,常常采用脑筋急转弯、猜谜语、贴五官等游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没有了条条框框的约束,学生自然能够心情舒畅地地投入到美术创作之中,潜力得以挖掘,个性得以张扬。

实践证明,激发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创造思维和创新欲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开启幻想之门,放飞想象翅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这一精辟论述又指出了培养想象力的重要。童年是涂满幻想色彩的时代,儿童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与幻想。弯弯的月亮悬挂在碧蓝的夜空,小孩子可以在月亮上挂上绳子,愉快地荡秋千;缤纷的彩蝶飞扑到孩子身上,说明孩子比花儿更美更艳、更具吸引力……这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在成人看来似乎是荒诞不经、不可思议的,然而却发自儿童纯洁、天真的心灵。所以,要指导儿童作画,首先要尊重儿童富于幻想的个性,理解儿童的心理,解放儿童的手脚,帮助儿童开启幻想之门,放飞想象翅膀。笔者曾指导学生们创作一幅想象画——《救救大熊猫》,其中一位学生在画面上画了一只大熊猫在伤心地哭泣,一群小朋友围拢过来,有的递上苹果,有的送来香蕉,有的还送热情地上了巧克力;另一位学生更是异想天开,画了一个大大的“储蓄罐”,上面写着“亲爱的大熊猫(收)”,还贴上了邮票。天真、纯朴的构思中跳动着学生纯真的爱心,也让成人心存感动。

事实证明,给予孩子们一方想象的天空,尊重孩子们神奇的幻想,他们就能尽情施展潜在的本领,发挥天真奇妙的想象力,作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三、实施合作学习,培养交往技能

篇8

一、前言

新课程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生的特点

只有了解了初中生的独有的特点后,初中数学教师才能够根据初中生的特点上好数学课。初中生的特点主要包括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两大部分:

(一)初中生的生理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的关键性阶段,骨骼骨化尚未形成,骨骼组织含水分较多,含钙盐成分较少,这一特点使得初中生的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既有弹性又易变形。而初中生的肌肉发育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不适宜长时间连续的运动。所以,在初中数学课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走、坐、书写等姿势,防止骨骼变形。

(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从思维方式来看,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转变,但是由于知识、能力以及社会经验的不足而导致他们的思维还是以感性经验为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初中学生更容易理解。从性格、意志等方面来看,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初中学生已经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初中学生往往都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对待一件事情有很大的热情,但是往往自制力不够,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较差,所以打造生动的数学课堂,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课的导入要富有趣味,激发学生兴趣

课程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一个起始环节,优秀的导入过程,会给课程的开始奠定一个良好的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那么这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非常好。老师可以采用游戏、寓言故事、笑话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环境,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以一个有趣的“开场白”更容易形成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容易形成一种最佳课堂氛围,而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感知数学基本概念和逻辑,使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课程的学习过程要“一波多折”

平静的学习过程会让学生迅速产生枯燥感,烦躁感,学生的注意力会慢慢转移,学习效率也会降低。因此,教学的老师要不断采用各种方法,激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平静的课堂“热闹”起来。

首先,提及旧知识,使学生产生回想。把前面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新的数学知识进行连接,找准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把这些数学知识形成一个网络图,形象生动的网络图必然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展开新知识时,学习必然迫不及待,渴望知道要学习的新知识与之前的联系。

其次,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例如在教“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用细线拴住一支铅笔在草稿纸上画圆,让学生亲身经历圆的产生过程,引发他们探究圆的周长的奥秘[2]。在这种情境中,他们会开发自己的思维,认真思考,开动脑筋,由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再次,自主探索,分组讨论。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数学题目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做这些题目后,一般都会得出不同的解答,如果老师随便的给出答案,做错的学生难免心中郁闷,也不会认清自己到底哪里出现了错误。这时,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相互辩解,分析分析题目,分析自己的答案,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的辩解,往往会使学生有种求真的目的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心。知识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他们的脑海,想忘都难。当老师讲述正确的思路时又能帮助错误的学生纠正他们的思维误区,认清自己错误的地方,这样在以后的考试和实际问题时,他们就能运用正确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最后,举一反三,深化总结。学生学习到一些知识或者解决了一道难题后,他会迫不及待的想要自己独立的解决同样的问题。这时候老师顺应他们的这种心理,举出一些同样类型的问题给他们解决,学生们不仅不会反感,反而很高兴,想要第一个得出答案。这样的训练方式,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出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而且开拓了他们的知识面。把所学的知识和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思维清晰,解题思路正确。

(三)留给学生一定的“质疑问难”时间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6-0061-01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m当的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 课堂因争执而精彩

数学课程很枯燥,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例如,教师为了引出千克和克的这两个质量单位,叫了两个男同学上讲台,一个较瘦,一个较胖,教师让这两个学生互相背一下,较瘦的学生说:“他太胖了,我背不动。”教师就问较胖的学生,你能说出你有多重吗?学生说:“我有40千克。”这时就有学生大声说:“不应该是千克,而应该是克。”此时班级里一部分学生说用千克,一部分学生说用克,争执不下。教师要求学生保持安静,同时告诉学生因为他们的争执,教师也不清楚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等一会再来解决。教师就在这位学生的后面板书40克,就把这个问题放在这里。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东西,并查出上面的质量标记,报出物品的质量,如一个热狗40克、一瓶饮料500克等。学生通过比较,从中发现了问题,纷纷告诉教师:刚才那个同学的体重应该是40千克,而不是40克。教师又追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学生的质量不可能和一个热狗一样重。学生们自己找到了正确答案,也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容。这个课前的争执使学生们的学习情绪特别高涨,他们还总结出了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

二、对学困生在课后进行情感教育

新课改向一线教师,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农村小学一线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教材难教,班级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这是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的难题。而其中怎样使学困生“脱困”,是教师们目前最想解决的问题。教师本人在教学中就遇到这样一位学困生,下面就谈谈这位学困生是如何转变的。二年级刚开学,从农场转入班级四名学生,教师让这四名学生做自我介绍。当小H自我介绍时,其他三名同学说他从来不写作业,他是我们班最差的学生,小H满不在乎地咧嘴一笑。教师心里想,刚上一年学就这么不在乎,一定很难对付,看来以后一定要严格对待。一上课,教师就领教了小H的不在乎。教师不看着他,他绝不写作业。教师也使用了各种严厉的办法,如叫到办公室、在全班写检查、批评受罚等。小H对待教师的各种严厉的办法还是满不在乎地咧嘴一笑,就这样对峙了半学期。正当教师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件事情使他改变了学习态度。有一天早晨,他因病在班上吐了一地,教师就和学生一起打扫干净,并给他的母亲打了电话,让他母亲来领他去医院看病。当时小H在住校,可教师下课到班里以后,发现他还坐在班里,就对他说:“小H,你生病了怎么不跟妈妈回家?”他说:“如果回家了,我就上不成课了。”听了这话,教师又好气、又好笑,心想他天天在这里也不学,生病了却怕上不成课。教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小H真勇敢,生病了还能坚持上课,我们大家要向他学习。”这时小H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从这天起,教师总是给他倒水提醒他吃药,小H也喜欢围在教师身边,一会儿问字,一会儿问题,忙个不停,学习变得主动多了,上课也不再是眼睛东看西看,一问三不知了。教师也给了他一些表现的机会,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他开始慢慢地听一些课了,在复习中几个单元连续考八十分左右,虽然在班里还是最后,但是进步了很多。教师在给学习好的学生发奖时,跟全班同学说:“小H最近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家说该不该给他发个进步奖?”学生们说:“应该。”教师说:“小H来领奖。”等了一会儿,不见小H上台,教师又说了一遍,这时小H的同桌说:“他说他不敢。”话音一落,全班同学给予他热烈的掌声,教师也给了他鼓励的眼神……终于,小H带着羞涩的微笑走上了讲台。从这以后,小H上课注意听讲了,不再是眼睛到处乱看,在兵团联考中数学打了98分。从小H身上,教师看到了所有学困生的影子,对于批评、处罚,他们都满不在乎,但对表扬和关心,反而使他们不安。教师对学困生经常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常以严厉代替慈爱,但实际上学困生却往往比其他学生更需要表扬和关爱。学困生认真学习,往往不是对这门课有了多大的兴趣,而是他从内心里喜欢这位老师。因此,教师只有用各种办法去爱这些学困生,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径。当前,学生的主观意识、行为能力还很稚嫩,需要成人的约束和指导。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创新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篇10

【关键词】

中职数学 课堂教学 策略优化 探讨分析

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得到大力提倡,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入,尤其是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不断地优化其教学策略,在提高中职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在培养学生推理、分析、归纳能力方面依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我国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的现状

随着我国职教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中职数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中职数学教学。中职数学教学作为中职教学中的一门基础的教学课程,不仅有助于中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概括、总结归纳能力,因此对于中职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不断地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在缩小中职学校与普通高校教学质量差距、发挥中职教学优势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但是我国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问题重重,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中职教学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我国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优化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中职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

在我国,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问题,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这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数学教学水平的高低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要知道数学教学比较抽象,逻辑推理性强,因此对于学生的基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常来讲,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因此学习数学较吃力,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严重的打击,这就严重影响了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进一步优化和其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教学策略的目标不够明确

据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很多中职学校没有明确教学策略的目标,没有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侧重于理论教学部分,使得教学内容与实践课程严重脱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职数学教学依然以应试教学模式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影响了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进一步优化。

3.课堂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的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依然以教师为主角,书本为主要教材,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要知道在当今这个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社会,脱离了网络的教学是极其不明智的。但是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多数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而且互动与课外活动很少,这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材料编订的不够科学

我国中职数学教材编订不够科学,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较差,因此在教学编订的时候应该根据特殊情况进行编订,但是新课标的推广并没有估计到学生的基础。同时目前数学教材的编订并没有与时俱进,教材很难与视频教程结合,或者不利于使用视频教程进行讲授,这样不利于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进一步优化我国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具体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

我国中职学校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同时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并与时俱进,进一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丰富教学方式

我国中职学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丰富教学方式,通过采用网络技术,大力倡导网络视频教学,这样有利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同时还要注重增加互动环节和课下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处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3.科学编订教材

我国应该科学合理的编订教材,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进行编订,避免教材内容过难或者过易。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在编订教材时注意与网络视频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教学部分进一步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四、总结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在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方面也取得显著地成就。但是不能否认,我国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途径中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我国必须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的教学理念,并结合我国中职数学教学的特点不断地发展创新,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安川.中职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实践探究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10)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87-01

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不断的改革教学方式,精心导入新课,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全方面的去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个人对优化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几点认识。

一、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和进一步深入,我们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深入人心,虽然新课程改革强调要转变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走不出传统教学理念的阴影。在初中政治教学的课堂上,还有不少教师是以学生懂得政治知识的多少来判断学生是否优秀的,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判断学生好与差的标准,课堂教学离不开这个标准,落后的教学理念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止步不前。现代教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注意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从观念的转变入手,积极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转变老师自身的角色意识以及学生观、教学过程观,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政治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正确进行自身角色定位。积极的通过政治教学,加强与学生的思想、知识与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导入环节,优化课堂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艺术的导入是密不可分的。精彩的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不但要注重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更要注重课堂导入环节的优化。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在导入新课前,应充分的做好准备,积极备课,充分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导入,积极的实施一些趣味性的导入方式,降低政治学科本身的枯燥性,将课堂活动与课堂导入结合起来,将政治知识与趣味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优化课堂教学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前提,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如果学生对一门课有抵触心理,那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的优化,我们还应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实根据学生的习惯、爱好等各方面特点,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我们教师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科学思维方法与人生发展能力”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那个人解释说“我本来想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痛了,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5000美元。”“没问题”,发型师说。然后他很快将自己剃了个光头。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帮助我们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调动,兴趣得到激发,利于教师顺利的开展教学和实施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四、转变教学方式、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它不仅仅局限于受教育者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也就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转变教学的方式,优选教学方法、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为推行新课程思想理念,初中政治教学中应实现教学方法的更新,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注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认知性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等诸多教学方法要做到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对于教学手段方面的优化来说,首先教师要运用好自身的示范作用。其次,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悟出真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优化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做好长期优化的打算,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并积极的去探究新的教学途径和模式,让我们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不断的向有效甚至高效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