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09:09: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合同信用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供用电合同管理是电力企业随着市场化进程刚刚开展的新的管理工作,正在和企业的其它管理工作溶为一体,为了保证供用电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自顶向下全面展开进行系统分析,从组织的管理方式、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及数据流程到现合同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
一、系统业务流程
组织和业务功能反映了现系统工作的模式和状态,要进行信息化处理,必须进行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分析,通过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分析出供用电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功能。
供用电合同管理主要的业务是完成合同签订、合同履行跟踪和由此产生的各项事务性管理。
(一)合同文本预生成
依据计划部、客服中心、登记窗口提供的新装用户信息或原有客户已在各部门存入的各种信息和合同模块进行合同文本预生成。
1.计划部、客服中心、登记窗口提供的信息有:用户的用电申请报告或用电申请书、新建项目立项前双方签订的供电意向性协议和供电企业批复的供电方案。
2.由营业部门提供的营业有关信息:用电分类、电力用途、电价类别、收费标准、功率因数执行标准、用电容量、备用容量、保安容量、灯力分算情况、电费收取方式、抄表例日和负控购电协议。
3.由用电检查室提供的用电信息:客户线路的接线情况和客户的联系人、电话等。
4.由计量部门提供的信息: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位置。
5.由负控中心提供的信息:负控装置的型号、台数、控制负荷。
6.由生产部门提供的用电信息:产权分界协议。
7.其他信息:如产生谐波污染用户的测试及相关协议等。
(二)合同会签
供用电合同文本预生成后,相关部门及领导要审查合同文本内容即会签,按照组织层次及用户用电电压大小和重要性,分为供电公司和供电分公司会签,低压供用电合同及一般高压供用电合同由供电分公司会签,高压或较重要高压供用电合同由供电公司会签,特殊重要用户供用电合同上报省公司进行会审。
1.合同签订
(1)供用电合同打印。
(2)由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名盖章。
(3)双方加盖供用电合同专用章或公章。
2.合同管理
(1)供用电合同条款的履行
①供用电合同文本转用电检查室,依据合同条款检查用户履行条款情况。
②供用电合同文本转生产及调度,重要用户停电前由调度通知用户。
③供用电合同文本转用电检查大队,依据合同条款检查用户执行情况。
(2)供用电合同变更及变更协议书
(3)供用电合同纠纷
(4)供用电合同违约
(5)供用电合同废止
(6)供用电合同台帐
(7)供用电合同报表
(三)数据流程
按照信息系统的处理过程,数据流主要有输入、存储和输出。供用电合同管理输入数据主要有高压合同文本、低压合同文本、临时合同文本、受电设备一览表、产权分界示意图和合同会签过程的审查意见,数据来源于相关各部门和现场调查。所需存储是输入的数据,输出数据有供用电合同文本、合同会签表、供用电合同用户台账、合同已签台账和合同统计报表等。
二、系统设计
(一)系统目标
建设以供用电合同管理业务为基础,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使供用电合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在供电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效力。
系统将实现数据迅速传递与信息共享;相关部门实现强化工作过程控制和监督;全面实现新建、归档、变更等业务的程序化,最终和省公司营销现代化信息系统接口。
实现国家电力和省公司对信息系统建设提出的“技术性、实用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的要求。
(二)系统设计思想
1.供用电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以供电分公司为基础,以供电公司为系统核心,数据集中式存储,采用C/S模式;省公司为最高层次,数据分布式存储,采用B/S模式,系统从下至上在供电分公司、供电公司和省公司全面应用。
2.通用的接口平台,利用接口平台与其它多种系统无缝联接,实现营业、生产、计划、调度、计量、财务、法律等部门的资源信息的共享,相关部门通过该系统进行合同会签和查询,使供用电合同的业务处理智能化。
(三)建设以管理为核心的业务处理体系
1.强化供用电合同工作过程及工作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数据处理能力,提供充分可靠的管理信息,实现合同管理业务处理过程的审批、监督与考核。
2.并规范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供用电合同工作业务流程、处理方式与方法,通过严格的制约和控制体系达到加强合同管理的目的。
3.达到“技术性、实用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的要求
⑴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采用省公司、供电公司和供电分公司正在使用的技术先进的局域网和广域网。
⑵设计能够实现业务功能,适应业务变化,具有实用性和满足业务未来发展的可扩展的信息系统。
系统通过操作系统级、数据库级和应用程序级的权限控制,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保证系统的安全。
(四)系统网络设计
系统利用省公司、供电公司和供电分公司现有的交换式快速以太网,具有适应性强、扩展性强和维护方便等特点。
网络协议采用国际通用的TCP/IP协议,IP地址统一分配,供电分公司工作站的网络传输率最少达到10M。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业务集中在供电公司和供电分公司,由于数据集中处理,网络通道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1.系统划分
系统划分为七个子系统,共38个模块。
2.代码设计
3.合同编号
合同编号共12位代码,前7位自动编号,规则是:第一位代表高压的电压等级,如果选择220KV,则合同编号的第一位数字是“1”;如果选择66KV,则合同编号的第一位数字是“2”;如果选择10KV,则合同编号的第一位数字是“3”, “1”、“2”、“3”表示高压合同,如果是220V/380V,合同编号的第一位是数字“4”,代表低压合同。第2至5位代表供电公司的编号,第6至7位代表年份,后5位由合同员自行确定(要求必须是数字形式)。
如“404020300001”表示编码为04供电公司02供电分公司2003年内部编号为00001的一份低压合同。
4.供电公司编码
供电公司编码共4位,前2位为供电公司编码,后2位为供电分公司编码。供电公司后2位编码为“00”。
如“0700”表示供电公司,“0701”表示07供电公司下的01分公司。
5.部门编码
部门编码共4位,前2位为公司级别,后2位为部门编号。其中:01XX表示省公司某部门,02XX表示供电公司某部门,03XX表示供电分公司某部门。
6.操作用户编码
操作用户编码共2位,表示使用供用电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人员。
合同管理员(01):进行系统维护和用户管理的人员。
合同操作员(02):使用该系统的合同工作人员。
合同会签员(03):相关部门需要对合同会签意见的人员。
合同查询员(04):相关部门需要对合同查询的人员。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甲方的需求,并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_______系统)的应用软件工程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适用法律
1.1.本合同适用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有关国家法律法规。
1.2.上述文件时间有不一致时,以日期在后的文件为准。
第二条 合同范围
2.1.乙方负责完成甲方的_______软件系统。涵盖的范围_______系统软件安装、调试和对整个_______系统的技术支持、服务与培训等工作。
2.2.产品内容(价格见附页)
第三条 责任和义务
3.1.双方共同责任
严格根据本协议实施本项目的内容,并协商解决合作中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
3.2.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3.2.1.按本合同的付款条款支付所需款项。
3.2.2.负责项目中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
3.2.3.提供场地、人员、相关设备、必要的文档资料和数据,协助乙方做好_______系统的实施工作,并且甲方运行用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设备环境,应满足软件对运行环境的基本要求。
3.2.4.试运行结束后______天内,组织人员和乙方人员一起组成验收小组,并安排场地和设备,进行_______软件试运行的验收工作。
3.2.5.
a) 甲方定期做好系统数据备份,并对备份数据进行妥善保管。
b) 甲方在应用过程中发现软件出现异常,应及时与乙方取得联系,并记录当前故障现象,便于乙方作出诊断。
c) 甲方在乙方服务人员服务完成后,配合检查软件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并在现场服务请求单上签字确认。
3.3.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3.3.1.按照本合同所规定的时间完成甲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_______系统软件安装、调试及数据初始化,并与甲方一起组成验收小组进行验收。
3.3.2.对甲方_______进行一年内免费的软件升级、服务、培训、技术支持。
3.3.3.无偿向甲方提供相应的软件使用文档,包括《操作手册》,并保证上述文档的清晰、完整和正确。
3.3.4.乙方对甲方在使用用友软件过程中,因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造成的数据丢失、利润或营业额损失或费用增加,以及因不按正常操作规范使用软件或软件被盗、损失、损毁、误用所造成的损失不负责任。
第四条 版权
4.1.乙方拥有本_______系统软件的版权(即著作权)。
4.2.甲方拥有本_______系统软件在本医院(×××××××医院)内部的使用权。
4.3.甲方应尊重从乙方购置的应用软件的注册版权,遵守国家《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有关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再次转让、租赁该软件,并不得以任何形式或手段解密该软件。
第五条 技术指标
5.1.___________信息管理软件______________。
5.2.本系统基于___________结构。
5.3.乙方向甲方提交的文档应齐全、正确和可读性强。
5.4.应用软件的联机帮助应清晰可读,系统错误信息应清晰明了,界面应友好,并易于操作和维护。
5.5.本系统应充分考虑到今后的扩充和升级,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
5.6.本系统应具有可靠的安全和保密机制,以确保数据完整、安全和不被非法用户登录。
第六条 交付计划
6.1.软件培训-----------------*天
6.2.系统安装-----------------*天
6.3.软件调试-----------------*天
6.4.系统初始化---------------*天
第七条 费用及支付方式
7.1.费用
7.1.1.本合同所述价格均为人民币含税价。
7.1.2.本合同所述用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_______)金额总计为人民币_________元。
7.1.3.乙方免费培训用户方人员,培训地点:甲方所在地。
7.1.4.自应用软件通过验收之日起,一年内乙方免费负责应用软件的升级、系统维护和技术支持。
7.2.支付方式
7.2.1.甲方将以转帐支票或信汇、电汇等银行托收的方式向乙方支付。
7.2.2.合同生效后,由乙方开始_______软件的实施工作,当乙方软件安装、调试完毕后,甲方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前一次性向乙方支付全部软件款, (人民币)______元。
第八条 服务与技术支持
8.1.操作人员培训
8.1.1.培训时间为______天。
8.1.2.培训地点:甲方所在地
8.1.3.培训内容:_______系统软件的使用。
8.2.系统实施
8.2.1._______系统软件安装:指_______系统软件交付甲方后,软件的安装、调试及系统环境的设置等,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设置、网络环境设置、数据库系统环境设置、客户机操作系统设置、网络协议设置、应用程序的安装、调试及参数设置。
8.2.2. _______系统设置:包括应用项目、基础数据的设置(指导)。
8.2.3.初始数据录入:协助并规范甲方人员进行初始数据的录入和转入。
8.3.系统维护
8.3.1.乙方向甲方提供的为保证本系统正常运行的现场系统维护项目包括:
--应用软件在运行中的故障带来的排错工作。
--应用软件与系统软件及数据库系统适配带来的调整工作。
--甲方非正常操作带来的系统及数据的修复工作。
8.4.系统升级
8.4.1.系统升级指由乙方开发技术更新、应用系统升级或原有模块新功能的增加、补充带来的软件版本升级,由乙方免费向甲方提供。
8.4.2.系统如有重大变更由双方具体协商后另行签署协议。
8.5.技术支持及服务
8.5.1.一年免费服务期满后,乙方将向甲方收取服务费,收费标准为每年收取软件合同价的______%,或每次上门服务收取服务费______元人民币,又或甲方向乙方购买服务卡(金卡:______元/______次/______小时响应、银卡:______元/______次/______小时响应、铜卡:______元/______次/______小时响应)。甲方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服务方式。
8.5.2.乙方通过以下方式为甲方提供技术支持及服务:
--热线电话:______、 传真:______
--乙方在internet站点的www、 mail、ftp等服务,提供软件下载、热线响应等先进的网络支持。
8.5.3.乙方的服务承诺:
a) 乙方接到甲方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网上提交等方式提出关于用友_______软件的服务请求后,在24小时内给予响应并提供服务。
b) 乙方提供给甲方的服务,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服务内容进行。
8.5.4.如因乙方原因,单方解除上述条款,使甲方用友_______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应赔偿由此带来的一切损失。
8.5.5.系统升级及费用:若医院需要进行不同版本的系统升级,升级费用按软件合同价的20%收。
第九条 保密原则项目中所涉及的双方的内部资料、数据和其他商业信息,未经有关方许可,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合同之外的目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其他方泄露。任何一方泄密,另一方有权追究泄密方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十条 转让乙方不得将合同转让。
第十一条 违约责任
1) 甲乙双方本着真诚合作、相互信赖的原则,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协商解决在本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约纠纷和违约责任。
2)甲方在规定时间内不配合乙方进行_______系统验收,视同验收通过。
3) 以上应付合同款逾期一个月未付,乙方有权将软件收回。
4) 违约处理:
甲方没有按照合同要求履行甲方应承担的责任,甲方应该承担由此带来的相关结果。
5) 乙方免责条款:
1、乙方对甲方在使用用友软件过程中,因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造成的数据丢失、利润或营业额损失或费用增加,以及因不按正常操作规范使用软件或软件被盗、损失、损毁、误用所造成的损失不负责任。
2、乙方不承担因甲方人员进行非法操作、感染病毒、硬件出现故障导致的数据混乱、丢失责任。
3、乙方有权拒绝甲方提出的合同规定之外的服务请求。
第十二条 争议与仲裁甲乙双方如对合同条款规定的理解有歧义,或者对与合同有关的事项发生争议,双方应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进行协商。协商不能解决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可向国家规定的仲裁机构申请调解或仲裁,任何一方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三条 不可抗力
13.1.不可抗力的内容按我国有关规定条款执行
13.2.不可抗力对合同双方均适用。在合同生效后,如果发生不可抗力而不能履行合同时,则由事故发生一方,取得公证机关的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或延期履行本合同的证明,甲乙双方可凭此证明解除全部或部分相关责任。
第十四条 合同变更、补充及终止
14.1.本合同自双方签定之日起生效,如果双方均未发出书面终止通知,则合同自动延续。
14.2.本合同为双方的最终合同,未经双方书面同意,不得对此作任何修改。如有未尽事宜,经双方书面同意后,可签订书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同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五条 合同效力本合同一式叁份,甲方执贰份,乙方执壹份,每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六条 合同有效期和效用性
1、本合同须双方签字并加盖公章或合同章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合同的有效性不因双方代表的职务变换、工作变更、工作调动等情况而受到任何影响;本合同的有效性不因双方法人的变更而受到任何影响;本合同的有效性不因双方单位名称的
改变而受任何影响。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负责人:_______________ 乙方负责人:_______________
甲方代办人:_______________ 乙方代办人:________________
甲方单位(盖章)___________ 乙方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广播电视部门特别是电台、电视台人员身份非常复杂,存在着大量的编外聘用现象。按编制分,有占编与编外人员之分,而编外聘用又有台聘、部聘和临聘之别。台聘人员参照正式员工管理,购买各类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意外伤害及计划生育保险,一般还购买住房公积金);部聘人员由频率或部门聘用,实为长期合同制员工,薪酬待遇也还不错,但不享受各类保险;临聘人员即所谓的临时工。很显然,占编人员不能按劳动法来调整,属于人事管理的范畴,而其它聘用人员,宜由劳动合同法来管理。以电台为例,一般新闻综合频率多为正式在编人员,其它频率人员多数以各种方式进行聘用,主要是主持人。全国各地电台每年主持人流动极为频繁,究其原因,一方面,各地电台待遇差别很大;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很少与主持人签订规范合同,当事人缺乏稳定感也是重要因素。
根据劳动合同法,按照各地电台管理聘用人员的通行做法,至少以下几方面不合理,甚至有违规之嫌。
一是对编外聘用人员的三类划分不准确。依据劳动合同法,凡建立劳动关系必须订立合同,订立合同则必须含有社会保险款项,只要是聘用人员都必须购买社会保险。所谓台聘享受、部聘不享受于法无据,台聘、部聘、临聘的类别划分法律肯定不予支持。
二是用人合同不规范。有的台是多年一贯不签合同,口头约定为准;有的台虽签合同但极为随意,根本不含保险条款;有的台试用期过长,更有个别台要求试用期一年,一年后才可签合同;有的台对主持人辞职约定高额的违约金,对社会保险或不明确,或只部分购买,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经不起推敲。
三是对聘用人员管理不合理。有的台只以工作量计酬,没有底薪;有的台保证底薪,其它凭广告收入拿提成;有的台正式主持人与聘用人员工作量极不平等,聘用人员工作量远远超标。殊不知没有底薪明显不符合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
因应劳动合同法,依法改善对主持人等聘用人员的管理,应该对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有所了解。较之以前的劳动法,新劳动合同法主要新意有:对劳动者一方进行适度倾斜保护;加大了用人单位的违法用工成本;将事业单位第三类人员纳入劳动合同法;扩大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规范了过去的模糊劳动关系。最大的新意是劳动合同法明确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这是一个纲领性问题。
当然,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还处于改革过程中,而且事业单位在经费来源、编制管理、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都与企业不同,这使得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上与企业有很大的差别。有鉴于此,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特别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这对事业单位适用劳动合同法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根据以上条款,电台对聘用人员的管理应该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依法加强对聘用人员的管理。许多电台对聘用人员管理的随意现象必须纠正,劳动合同法应该是首先遵守的权威的规范性文件。确定聘用关系,应订立书面合同,合同应满足法律规定的具体条款并依法确定试用期。试用期的长短、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险的配套必须依法执行到位。这既是为了稳定人心,也是为了单位稳定,更是为了社会和谐。
二、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现在有些台对聘用人员仍存在着重工作、轻学习,重管理、轻教育,重考核、轻关心的现象,短时间内能发挥聘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却可能扼杀他们的潜力与创造力。只注重遵章守纪,不注重谈心和理论学习,等到出现矛盾才来处理,既贻害工作又损害单位的形象。绝不能单纯强调来去自由,双向选择,人为造成紧张和压抑的气氛,更不能将正式员工与聘用人员从人格上进行划分,造成当事人低人一等的感觉。身份可有区别,地位应该平等。单位要立足创造气氛和谐、轻松明畅的软环境,既解决思想问题,也要提高经济待遇,加强单位的团结和整体实力。遗憾的是目前不少台在这方面有所欠缺,有些台员工辞职后,对单位仍有负面评价。
三、依法合理保护单位利益。新劳动合同法从立法上有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倾向,但对于一些恶意违规的聘用人员,用人单位也应当采取相应对策,以维护自身利益,对聘用人员有所约束。比如,一个优秀主持人的离开,可能是一档名牌节目的停播,一类收听人群的流失。2008年5月8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重点对用人单位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规定了具体的情形,客观上为用人单位在适当情况下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提供了灵活性与可操作性。尤其是在与当事人不能协商一致,除违纪违规者外,不能胜任工作的,必要时应该考虑解除合同。对态度尚可业绩平平者,第二次签订合同时需持审慎态度。
目前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已较为普及,新闻单位应该重视和严格执行,既依法加强管理,保持队伍稳定,又能实现新陈代谢,关心员工的利益,确保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最佳方案是在实验室内部遴选,最佳人选是临床实验室主任,因为项目负责人应在医院中具有相当的地位,能与管理层、临床科室以及其他项目负责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该负责人应熟悉临床实验室操作流程,并具备设计与改进检验流程的绝对权威,甚至能推动某些操作习惯的改变。无论从责、权、利任一个何角度来看,检验科主任都是责无旁贷的第一责任人。
1.2合适的团队
这个团队应当配备各方面人员包括实验室服务的使用者、实验室完成服务的人员、计算机中心、信息中心与医院管理层。在建立LIS可能影响标本采集过程或习惯时,护理部的支持与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认真对待合作团队中的相反意见,这些意见能让团队中的其他成员正视规划中的局限性和可靠性。
1.3以现有系统为基础制定初步方案
构建LIS应以实验室现有的人工系统与构思中的LIS方案为基础,对现行的检验流程进行自查发现当前实验室好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对好的一面和本实验的某些特点总结并最终确定安装这个信息系统构架的合理性。
2LIS对标本流程控制的作用
检验流程是以“标本流程”为主线而形成,从医嘱信息、采集信息,检测到报告结果以及标本存放涉及医院多个部门,其中标本源头的管理(即分析前质量控制)已经引起高度重视。本院采取大夫开据医嘱后根据日期及医嘱号生成条码,护士打印条码并粘贴于采血管上在采血后(或留取标本后)护士确认医嘱生成标本采集时间,待标本转运人员将标本运送至检验科后扫描条码生成签收时间,检验科标本分类及运送人员将标本转送至各个专业组,各专业组接收标本后检查标本是否合格并再一次扫描条码生成标本核收时间,标本上机检测后通过必要的复查和审核打印出报告,同时患者检测结果发送至医生工作站,此时间确定为报告时间。通过4个时间节点的控制能较全面的反映标本周转的时间(TAT),对TAT的改进提供依据同时发现那些周转时间超出检测规定时间的不合格标本,对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质量、工作效率及提高临床满意度有极大的好处。
3LIS在危急值管理中的作用
临床上所指危机值是指那些检验结果高度异常,患者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必须进行临床干预或有效治疗,使患者生命得以挽救或杜绝患者突然出现生命危机状态所制定的检测上线或下线。本院使用的LIS系统能够根据电脑预设值来检出危机值,并自动弹出危机值对话框,通过复查和审核结果后,检验人员可将危机值发送至医生工作站。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危机值不能分科、分病种进行设置,造成某些科室(如血液科等)危机值频率较高,其次危机值不能主动在大夫或护士工作站屏幕弹出大夫查看时才能发现,大夫何时查看、是否采取临床干预或治疗不能反映在整个系统中。目前所有危机值还需要电话通知并记录责任大夫,以督促大夫查看危机值并采取必要措施。此模块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目前也有医院通过移动短信平台危机值,短信息一经主管医师查看即自动返回短消息接受回执。
4LIS对分析后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4.1用LIS获取临床资料分析检验结果应用LIS自动获取的临床诊断信息来分析检验结果,例某患者测定血液分析结果中白细胞为1.6×109/L,从LIS获取的临床诊断为“白细胞减少”,验结果也与临床诊断符合,可进一步验证仪器运转正常,结果准确。
4.2应用LIS自动感应获取以前的实验结果LIS系统的运用使所有检验结果都存入了数据库,可用“自动感应历史数据”功能查找当日检测患者以往检验测定结果,例如:某门诊患者在当天测定血液分析时血小板只有56×109/L,历史感应以往测定数据(排除同名同姓的情况)发现前几次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分别为64×109/L,50×109/L,可排除采血后标本细微凝块或混合不充分引起的血小板测定数量减少。
5LIS的功能拓展
(1)试剂出入库管理:通过条码技术对试剂使用进行监控,避免库存过多或试剂用空情况的发生。
(2)检验结果数据处理:可根据科研需要,按年龄、性别、病种等信息分析和统计数据。
(3)临床实验室管理的各种文件、统计报表和工作登记表的信息化管理使文件更易于检索,输入。
(4)临床意义查询功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临床意义查询与解释,有助于检验结果的使用效率和疾病的诊断。
(5)温控技术:采用有线或无线信号收发技术对温箱、培养箱、水浴箱及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全方位实时监控和记录。
(6)将LIS系统按照ISO15189标准进行合理改造,进一步完善LIS系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7)将每个项目的相关采集要点与项目挂钩,护士点击项目并将其与采集管(条码号)对应时,即可实时显示该项目的采集要求提示或提醒护士按要求进行患者准备,标本容器准备,合适的时间以及其他要求,有效保障分析前质量要求。
(8)实现门诊患者检验报告单的自助查询和打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能实现网络查询,必须在医院自助终端查询打印;门诊危急值不能及时通知到患者。
作者简介:牟宝柱(1979-),男,辽宁大连人,大连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助理工程师。(辽宁大连116100)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125-01
一、供用电合同的法律地位及其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电营业规则》都对供用电合同做了明确和具体的阐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电力供应与使用双方应当根据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按照国务院制定的电力供应与使用办法签订供用电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三十二条至三十五条对供用电合同签订的时间、应具备的条款、双方应履行的权利义务做了明确规定。《供电营业规则》第九十条至九十四条对签订供用电合同做了明确规定。在《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和《供电营业规则》中都明确指出了供电企业和用户应当在正式供电前根据用户需要和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签订供用电合同。因此,供用电合同是以书面形式签订的供用电双方在电力供应和使用上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明确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书。
供用电合同的内容在《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中有明确的规定,“供用电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供电方式、供用电质量和供电时间;用电容量和用电地址、用电性质;计量方式和电价、电费结算方式;供电设施维护责任的划分;合同的有效期限;违约责任;双方共同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条款。”《供电营业规则》第九十三条规定:“供用电合同书面形式可分为标准格式和非标准格式两类。标准格式合同适用于供电方式简单,一般用电需求的用户;非标准格式合同适用于供电方式特殊的用户。”“省电力经营企业可根据用电类别、用电容量、电压等级不同,分类制定出适应不同类型用户需要的标准格式的供用电合同。”
根据电力供应与使用的实际需要,供电企业与各类电力用户签供用电合同文本最常见的有六种:高压供用电合同(供电企业与10千伏及以上的电力用户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低压供用电合同(供电企业与10千伏以下的电力用户签订的供用电合同);趸购电合同(供电企业与农电系统签订的供用电合同);转供用电合同(供电企业与转供电和被转供电三方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临时供用电合同(供电企业与基建工地等短期、临时用电用户签订的合同)。以上五种合同为标准格式文本。第六种是居民用电须知(供电企业告之居民用户有关供用电相互责任义务的背书式合同)。
此外,还有用户自备电厂并网电量购销合同、非供电企业所属电厂供用电合同(与电力系统外的地方小水电、小火电厂签订的合同)、《电费交纳协议》及《调度管理协议》等。
二、金州供电分公司供用电合同签订情况
十几年前,即20世纪最后两年,金州供电分公司在营销科设立了专职供用电合同管理员,负责分公司供用电合同管理工作,分公司用电检查人员负责供用电合同的签订工作。这些年来,金州供电分公司供用电合同工作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难到易,供用电合同签订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10千伏及以上用户的供用电合同签订率为 99.82%;380伏10千伏及以上低压用户的供用电合同签订率为90.6%。2005年以来新建用户供用电合同签订率100%,2006年以来临时用电用户供用电合同签订率为100%。这些供用电合同的签订,使分公司与占用电容量80%以上的大中用户签订了供用电合同,双方依法经营,用法律规范电力市场,为安全可靠供用电提供了法律保证。
三、重点保证重要用户安全供电
电力用户按照负荷性质可划分为三类,保证一、二类用户的供电安全是供电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09年对重要用户加强管理的基础上,2010年对重要用户的管理又有新的突破。首先从签订供用电合同时就对重要用户的重要性加以约定,在双方谈合同条款时,对于用电方放弃重要用户条款的,我们在供用电合同中没有约定重要用户,但在管理上一样按照重要用户对待。除此之外,金州供电分公司建立了重要用户档案,实行跟踪管理,用电检查员在巡视过程中也能做到重点巡视,重点管理。在重要用户供用电合同中双方约定了保证安全供电的技术措施:双回路或多回路供电;专线供电;用电方自备发电机或自备发电机组;用电方自备非电措施。除此之外还约定:必须自备紧急保安电源。全面履行供用电合同给供用电双方在安全供用电上都提出了约束条款,分公司为更好地保证重要用户供电方式与供用电合同相符做出了很大努力,到目前为止可以保证所有重要用户的供电电源和供电回路。
通过几年来对供用电合同工作的宣传、培训及召开重要用户供用电合同会签会,使生产、计划、调度运行多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了解了分公司有多少个重要用户,对双方在安全供电上都有什么样的保证措施,供电企业如何履行供用电合同条款有明确规定,做好重要用户供电安全。
四、走访建材、冶金行业,对其安全隐患提出整改要求
大连金州区有建材、冶金等生产企业110户,66千伏用户3户;另外还有其他行业的小企业107户。
3户66千伏建材、冶金生产企业在签订供用电合同时约定的是一类重要用户,107户小企业虽算不上重要用户,保证安全供电也是十分重要的,为此近年来分公司领导和有关人员每年都要对这3家66千伏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和走访,另外安排有关部门对其他行业的107户小企业进行调查了解。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分别采取措施。
3户66千伏企业在受电电源上存在着没有保安电源,受电线路自维,并有一塔双回线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起草了一份文件,直接送达到3户企业。另外签订供用电合同时发现分公司存在双回线同母线供电的情况,及时向分公司领导汇报,在分公司领导的安排下调度室和继电室采取技术措施,实现不同母线的双电源供电。
107户小企业中10千伏供电的88户,供电总容量6944千伏安。其中100千伏安及以上的21户;100千伏安以下的67户,380V供电的19户,设备总容量307千伏安。10千伏供电的88户小企业中有66户签订了供用电合同,2户未签订供用电合同是因长期停产无人。19户380伏供电的小企业全部签订了供用电合同。我们在供用电合同中都约定了由用户自备发电机,保证在系统突然停电时解决井下供电问题。同时对调查了解到的安全隐患向局领导汇报,分公司做出了对一些线路保证供电安全的措施。同时将88户小企业的用电情况报区政府有关部门。
五、针对不同行业提出特别约定,保证安全供电
金州区几家大的医院在签订供用电合同时,提出医用CT在电网系统事故重合闸时,造成设备烧损,修复费用昂贵。而系统事故重合成功是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不能因为几家医院就改变继电保护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供用电合同特别约定中,要求用电方对医用CT加装失电压延时装置,如不采用失电压延时装置,造成的后果由用户方负责。这样在经济上维护了供电企业的利益,在安全上保证了对其他企业的连续供电。
高次谐波、冲击电流、非对称负荷对电力系统的危害十分严重,我们称之为谐波污染。近年来轧钢、铸钢企业用电猛增,这些企业向系统输送高次谐波的机率极大。针对这个问题及时与省、市公司主管部门沟通,在供用合同第九条违约责任条款中增加了“用电方的谐波电流、冲击负荷、非对称负荷对供电质量有影响或对安全运行构成干扰和妨碍时,用电方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如不采取措施或采取措施不力,达不到国家标准时,供电企业可中止对其供电”的内容。
六、把住新装签订关安全供电有保障
供用电合同签订工作,除对原有用户的合同进行补签工作以外,新装用户供用电合同签订工作,是做好供用电合同工作的关键。为了把住新装用户供用电合同签订关,我们制定了新装用户《供用电合同签订通知单》。
对经过报装接电窗口办理用电手续的新装用户,在办理手续前签订供用电合同,否则不予办理用电手续,这样有90%的新装用户都在送电前签订了供用电合同。在送电前签订供用电合同后,使一些安全隐患在送电前得到有效的避免。
二. 聘用期限: 自200 年 月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三. 担保方式:风险抵押金。乙方须于每年的 月 日前向甲方交付当年度聘用经营风险保证金人民币______元,作为乙方全面履行本合同的担保。
四. 权利义务
(一)、甲方由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1、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2、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3、 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4、 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决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5、监督乙方的工作
(二)、乙方:
1、对甲方的生产经营管理负全面责任,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接受甲方董事会的监督。保证甲方正常经营,长效管理,公司资产保值增值。
2、遵守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3、不得改变甲方的法定代表人、名称和经营范围,如确实需要改动,应经董事会同意;
4、对甲方的财产无处分权,包括但不限于转让、转移、抵押、质押、出租、赠与等;
5、聘用期间,若以甲方的名义贷款,须经甲方董事会同意;
6、不得以甲方名义对外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也不得以甲方财产为其他个人或公司提供担保;
7、应于每月___日前据实向甲方董事会报送甲方的财务报表;
8、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
9、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五. 费用指标:乙方个人每月可列支经营管理等费用人民币____万元;如超出,则从乙方个人的月收入中扣除。经营管理等费用具体支出项目为:
六. 工资福利:聘用期间每年基本报酬为人民币____万元(含社会保险、福利等),每月平均预支 元,次月10日发放,年终统一结算。若在聘用期间甲方会计年度利润达 万元以上时,超过该利润部分 %作为甲方支付乙方的奖励,年终统一结算。
七. 合同解除:
在聘用期内,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经甲方指出后十日内不纠正的,或者甲方董事会认为乙方不能胜任总经理工作而决议不再聘用乙方的,甲方有权解除乙方总经理职务,甲方有权重新为乙方指定新的工作岗位,自甲方被解除职务后10内双方就甲方为乙方指定的新岗位及由此引发的合同新内容签订新的劳动合同,若乙方拒绝接受甲方为其指定的工作岗位及与此相关的合同内容,则甲方对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八手续移交
合同到期或者提前解除后,甲方有权对于乙方经营管理期间的甲方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清产核资由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证;双方办理移交手续,移交程序为:
九. 违约责任
任何一方均不得单方擅自终止本合同。任何一方在合同期内单方擅自终止合同,应向对方偿付违约金人民币__万元。乙方不全面履行本合同致使合同被甲方解除的,乙方应向甲方偿付违约金__万元。乙方违反本合同给甲方造成损失的,还应当赔偿甲方全部损失。
关键词
GIS;云计算;物联网;矿井;三维;管理系统
东滩煤矿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网络三维管理系统以当前东滩煤矿矿井综合信息化建设情况为基础,结合今后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矿山的发展方向,结合最近几年发展成熟起来的物联网、云计算和三维可视化技术而进行建设。系统的实施建设有利于打破专业壁垒,使复杂且专业的二维图形和符号转换为简单直观、清晰易懂、三维形象的立体模型,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救援、设备维护管理和人员技术培训等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快捷的手段,对于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提高应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矿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系统建设目标
东滩煤矿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网络三维管理系统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三维仿真、RFID、嵌入式、数据库、网络及多媒体等技术,建立三维立体数据平台,为东滩煤矿的生产过程和设备运行提供智能的监控及管理服务。系统建设目标如下。(1)矿区基本三维模型建设:包括地面厂房建筑、地下煤层、岩层、断层、井下巷道、硐室、工作面、钻孔、管道以及生产安全相关的重点设备设施内外部结构等地下要素的动态建模。(2)实现从现有数据库中读取数据自动转换为三维模型:制定针对生成三维模型的地测数据采集标准、制作规范,能够利用软件使数据库中的地测数据自动生成三维地下煤层、岩层、断层、井下巷道模型,实现对井下三维地质结构的任意剖切,一方面以强有力的三维仿真技术辅助井下巷道规划及设计,另一方面使二、三维数据能够同步动态更新。(3)建设地上—井下一体化三维仿真展示系统:实现动态交互的东滩煤矿地上、井下的三维浏览,实现对重点设备内部结构、运行状态、温度、震动和数据等的查询和实时监测。同时实现人员安全培训三维仿真展示,能够逼真的模拟井下工作环境,使人员在地面最大限度熟悉井下的巷道、硐室、工作面及相关设备位置情况;实现工艺流程三维仿真模拟,能够模拟采掘--运输--洗选煤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可以在三维场景中动态直观地表现物料途经的所有装置。(4)建设三维井下人员、三条生命线(压风管路、供水管路、通讯联络线路)安全管理及应急指挥系统:在三维场景中直观地显示人员分布、数量、下井时间、行进路线、停留位置等情况,使地面人员全方位掌握井下人员的实时情况。并实时对压风管路、供水管路、通讯联络线路这三条生命线的路由、节点、阀、终端等的位置及管路口径变化情况、通信线路容量变化情况进行直观查询,当险情发生时,可以提供救灾物资以及避灾线路的查询与浏览等功能,为各类应急事件提供辅助决策支撑。(5)运维支撑平台:实现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用户权限分配管理、登录访问、日志查询、共享服务配置、监控和报警,保证整个平台能够稳定运行。
2系统建设思路
2.1对现有数据进行整合
对东滩矿区地面、井下的多种数据要素的属性及空间信息进行整合,为地形元素、交通设施、植被、建筑、煤层、钻孔、巷道、管道以及生产、安全相关设备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提供基础。利用三维仿真技术实现现实世界数字化,将矿区所有的空间信息和业务相关信息都装入计算机,为快速、科学决策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2.2建立数据标准,自动生成三维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地测图制作规范,实现矿区地测图自动生成三维巷道模型,从而保证二、三维数据同步更新,进一步减少煤矿在数据维护方面的投入。
2.3煤矿三维数据建模,为三维可视化提供基础
建设东滩矿区现状的地形、地质、工程模型,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这是煤矿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利用三维仿真技术将地面建筑、设备、煤层、岩层、断层、钻孔、巷道、管道这些对象表达出来,可以为采矿、测量、检测、分析等工作提供基础。
2.4地面—井下一体化管理
利用三维仿真技术,实现地面--井下一体化三维管理,所见即所得,打破专业与非专业的限制。可使相关领导、不同专业专家和业务人员更加高效、准确的了解现场情况,提高决策速度和质量。
2.5三维显示管理系统
在三维数据中直观地显示人员分布、数量、下井时间、行进路线、停留位置等情况,在地面全方位掌握井下人员实时情况。能够对井下三条生命线(压风管路、供水管路、通讯联络线路)路由、节点、阀、终端的位置进行查询、管路口径变化情况及通信线路容量变化情况进行直观查询。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及应急处理预案,为领导处理矿井突发事件时提供快速、直观的辅助决策。
2.6建立重点设备库,并集成监测数据
将三维设备模型与设备台账进行关联,实现重点设备的内部结构查看,运行、停止状态的监测。并将最新的监测、监控数据实时加入三维系统中,动态而且直观的反映现场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如:皮带机和地面通风机主要部件的温度、振动、信息进行监测,从而为安全应急事件与设备日常维护及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撑。
3总体框架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坚持数据、管理、服务、应用相分离的架构思想,在保持灵活性和扩展性的前提下,整个系统采用了以VRMap为基础的三维仿真网络应用解决方案为总体框架,综合应用物联网、云计算、三维仿真、RFID、嵌入式、数据库、网络及多媒体等技术,以计算机网络和硬件平台为依托,以国家政策、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为保障,建设三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系统的建设。数据层利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管理三维空间数据,作为上层应用的数据基础。服务层采用云计算技术通过三维数据共享服务接口提供三维空间数据服务,实现各类三维数据的网络。应用层整合服务层提供的三维数据服务,在网络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具体业务需要,划分阶段逐步实现各个方面的业务需求,实现井下数据自动建模系统、三维仿真展示系统、三维井下人员、三条生命线安全管理及应急指挥系统、重点设备管理系统等。
4系统建设内容
项目研究建设的内容主要是基于东滩综合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利用现有地测、人员定位、矿井综合信息化相关等系统提供的数据、接口进行集成,并将二维数据转换为三维信息进行可视化集成展示。
4.1业务应用系统
(1)灵图三维地图平台软件。(2)巷道三维数据建模。制定针对生成三维模型的地测数据采集标准、制作规范,将井下相关二维数据自动生成三维井下巷道、钻孔、管道等模型、建立拓扑关系,使二、三维数据同步更新。(3)三维地测自动建模系统。将龙软地测数据库中井下巷道、硐室、工作面二维数据自动生成三维数据,建立井下巷道、硐室、工作面三维模型。对井下重要场所(井底车场、副井下口等)、工作岗点(运搬调车室、变电所、皮带控制硐室、给煤机岗点、主井装载硐室等)、巷道等有内部虚拟展示。(4)三维虚拟展示及模拟培训系统。系统能展示矿井生产实时工况,对主副井、煤流系统皮带、采煤工作面三机及综掘迎头掘进机等运行情况应和井下生产实际工况一致,并能接入现有工作点实时视频。(5)三维井下人员定位、安全监测、三条生命线安全管理及调度应急指挥系统。(6)三维井下人员定位。集成现有KJ251人员定位系统数据,在三维系统中直观地显示人员分布、数量、上下井时间、行进路线、停留位置等情况。系统调用现有人员定位系统中的人员信息数据,并与人员定位数据保持一致,自动更新,避免了重复性维护。(7)三维安全信息综合监测。系统应能与安全生产实时监测系统实现无缝连接,实时读取该系统的监测数据,系统不得影响安全生产实时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准确性。在本系统中应实现对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速、风压、风门、主要设备开停状态实时监测,使显示结果更加直观和便捷,并能对监测点及监测项目进行模糊查询及快速定位。(8)三维三条生命线。建立压风管路、供水管路、通讯联络线路的三维模型,对井下三条生命线进行直观查询,主要包括:能够对相关管路、线缆路由、节点、阀门、终端设备进行定位及相关属性进行信息查询;能够结合通讯联络系统的数据信息,对通信线路容量情况进行查询。
4.2运维支撑系统
实现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用户权限分配管理、登录访问、日志查询、共享服务配置、监控和报警,保证整个平台能够稳定运行。
4.3数据维护管理系统
基于平台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对东滩煤矿三维空间基础信息数据进行更新、维护及日常管理,为空间信息应用接口提供数据支持与保障,其数据维护管理权限由运维管理系统统一分配。
4.4地面三维数据建模
采场地上60km2建模,包括厂房建筑、地面建筑、地面管线、道路等的全角度拍照、电子纹理的处理加工及三维模型制作。
5创新点
系统的技术研发是以真实的矿井为原型,结合具有精确坐标和空间信息的交互式人机环境,对矿井生产设计及安全监测监控,进行数字化再现、统一表达分析与辅助决策的综合平台系统。该系统有利于在处理矿井复杂系统问题时帮助人们更好地建立直观感和全局观念,形成群策群力的协同调度机制。同时搭建了设计与生产,安全与决策,安全与人之间的桥梁;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矿井数据的潜能和作用,并贯穿于煤矿规划、安全管理与生产模拟的全过程,对保障东滩煤矿的科学发展与现代管理具有积极意义。系统成果在东滩煤矿得到了应用,并实现了以下创新。(1)该项目的设计和研发创造性地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的优点,采用空间融合技术,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特殊性的专业化要求,成功解决了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仅停留在二维信息的层面,以及决策与信息不对称,数据信息共享性差等难题。做到了对复杂系统关键数据的“精确”表达。(2)在平台开发的基础上,深化了设计与分析的功能应用,如:二、三维地质数据自动更新、巷道延伸与采空区积水区关联报警、场景定位、任意空间点测距等分析工具,为矿井安全生产的管理及灾害预警与防控提供更科学的手段和有力的辅助决策支持。与传统的二维方式相比,对灾变救援和应急指挥的信息支持更强大。(3)在技术方面,通过可视化图形技术、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创造了直观表达、灵活互动、有效沟通的信息呈现方式。在矿井生产及安全管理信息共享与高效协同层面,提供了在设计论证、整合调度与分析决策上的支持。
6同类技术对比情况
与传统的二维制图软件CAD等软件相比,三维虚拟展示系统有其独特的优势。三维虚拟展示系统因更接近于人的视觉习惯而更加真实,同时三维能提供更多信息,能表现更多的空间关系。目前的三维GIS基础软件功能还不够完善,因此本系统采用二维GIS平台(龙软地测空间管理系统)和三维可视化软件(灵图VRMap)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应用系统,推进三维GIS技术在东滩煤矿的应用深度。通过整合龙软二维地测系统的数据实现在数据模型、数据结构上的一致,实现二、三维地测数据的动态实时更新,即同样的数据在两套软件中均可管理更新,但只需更新一次,不仅减少了数据冗余,而且减少了二、三维数据更新维护的代价。通过集成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生产工况实时监测系统、安全生产实时监测系统等生产系统,实现对井上下视频、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速、风压、风门、主要设备开停状态实时监测,使显示结果更加直观和便捷,并能对监测点及监测项目进行模糊查询及快速定位。方便快速定位。
7结束语
与传统的二维制图软件CAD等软件相比,三维虚拟展示系统有其独特的优势。三维虚拟展示系统因更接近于人的视觉习惯而更加真实,同时三维能提供更多信息,能表现更多的空间关系,更加便于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掌握矿井生产和经营情况。同时提高了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化管理与现代化管理,极大的减少了东滩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费用。
作者:刘增宝 边红星 孟德茂 潘泽栋 单位: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滩煤矿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亿辆,在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道路交通安全也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问题。因此作为一支集生产与交通管理于一体的复合型管理队伍,更要认真探索安全管理的新模式,通过安全意识培养细节化、安全教育经常化、车辆检查制度化、新人培养常态化、人员交流贴心化的日常“五化”管理法,提高队伍的管理水平。
一、安全意识培养细节化
班子成员严格管理是基础,班组情感管理是保障,驾驶员自我管理是关键,要通过强化教育、管理、监督、考核等管理措施,提升驾驶员的综合素质,减少和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前提,年初,车队干部与所承包班组签订了《安全生产承包书》,完善了《车辆及驾驶员管理档案》,切实掌握了每台车的状况和每个人的特点。为此管理人员从每天车辆出车前的检查和车辆回队后的交流及每周的班组安全会三方面强化了细节培养。
坚持每天早上车管干部和一名队干部认真执行晨检制度,在出门处检查车辆状况和安全带佩戴情况,在和驾驶员及上井人员进行简短交流的同时,观察驾驶员和上井人员的状况,交代行驶路线中的危险隐患点,提醒驾驶员按章行驶,控制好车速,通过风险共担制度要求乘车人员在过集镇、十字路口等复杂路段时,帮助司机观察了望,随时提醒司机安全行驶。
车辆回队后主管干部与出车司机及上井职工交流,在增进感情的同时,了解司机的思想动态和在路上的行驶情况及路况,讨论危险点及如何进行这一路段的安全行驶,加强驾驶员对行驶路线中危害因素的辨识能力,对隐患路段做到心中有数,把不安全因素尽量降到最低,同时提高司机及乘车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的参与到交通安全工作中来。
二、杜绝安全隐患,检查制度化
检查是实现过程监控中消除安全隐患的主要和重要手段之一。要通过一整套完备的检查制度,使检查有据可依,落到实处。认真做好出车前的检查和叮嘱,我们做到了“三个检查”,即驾驶员“一日三检”、班组周检、中心月检,及时消除设备隐患,对于疑难问题及时开展QC攻关,保证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对试井车等大型车辆要做到重点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进行修理,切实做到车有问题不上路。 转贴于 车队认真开展了“五个教育”,即出车前一分钟安全提示教育、周一安全警示教育、周二班组提醒教育、长途车叮嘱教育、每月一次换位和典型引导教育,使驾驶员明确了安全重点,工作中切实落实了防范措施,降低了行车的风险度。
三、提高安全意识与技能,教育培训经常化和多样化
驾驶员“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要科学管理“人”的问题。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驾驶员思想动态分析,包括精神状态、思想状况、身体情况等,在行车中时刻关注驾驶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开疲劳车,不开故障车,不酒后驾驶,严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在思想上去掉特权意识,通过教培方式的经常化和多样化提高教培效果。
四、驾驶新人培养常态化
对初学驾驶的人来说,驾驶技术从无到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上车前对车辆的安全检查、正确的驾驶姿势、各操纵装置的正确操作、规范操作程序等训练十分重要,新驾驶人员到队后,首先要接受的就是规范化操作再学习,使他们在上车前具备一个良好的“动作定势”,将安全意识教育寓于驾驶操作教学中。为了提高新驾驶员的学习兴趣,我们采用了多种学习模式,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使新驾驶员逐步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
五、与司驾人员交流贴心化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390-01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电力事业也不断发展,在与之相适应的情况下还扩大了电力事业在通信网络中的规模,与此同时,各行各业对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提高通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以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为目的,进而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动,进一步精简管理操作系统,为实现综合网管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发展和应用而努力。
1 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而言,随着电力通信设备系统的逐步扩大和网络全球化,许多同步系统网络出现了诸多因素,使得在运行中维护人员难以对多个网络进行数据恢复和管理。然而,又因为网上设备种类繁多和数量不断增加,导致整个网络系统日趋繁杂,很多开发商利用其自身的网络技术设备进行研制和应用,从而给网络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如互不兼容、管理信息不相同、管理内容多而杂、操作界面呈多样性又缺乏网络综合管理等问题,使得整个网络系统不安全、不可靠。同时还常常出现厂商不提供数据和接口不开放等问题,以至于整个应用系统在进行开发时出现设备缺乏、接口不标准和不规范等现象,进而给网络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发展障碍。
2 电力通信网络的资源共享管理平台
电力通信的资源管理系统是通信网络管理的关键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力通信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并不完善。因此,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资源管理体系。其中,这个体系的管理范畴应具两大方面:一方面要涵盖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各种功能模板,使其对通信网络在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中的高效管理和维护;另一方面为电力通信网络提供设备查询、报表和应用分析等各种通信系统,再根据对电力通信网和通信资源的组合进一步分析用户对资源的需求,进而为通信系统的生产、运行、维护和业务提供管理和服务。有效地对空间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如机房、连接设备、线路网络、资源收发点、管道、杆路等。管理系统中的管理,具有用户权限、数据分发、备份和恢复的功能,它能对所有网络资源进行维护和管理并在关键时刻发挥积极作用,也能对其进行修复和处理。
3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平台的应用及发展
3.1 综合网管系统平台的具体情况
现代社会的综合网管系统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政府、石油、煤炭、电力、通信、交通及天然气等领域。因此,在整个设计系统中我们要以客户为主体,利用计算机的操作优势对其整个网络中的各项设备进行监督和控制,为综合网管系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电力通信平台,以便于若出现故障时能得到有效合理的处理和修复。
3.2 综合网络功能的分析和系统中的优势
在综合网络中,我们可以采取多协议的网元管理,这样能够准确、灵活地对综合网络进行管理和协调,并以此通过集中式或分布式的管理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运用,还可以将综合管理系统中的网元层、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及一些业务管理层统一起来,通过综合有效的管理进行准确及时的故障处理,从而实现历史数据查询和警告监测等功能的恢复和运用。
3.3 综合网管系统发展
3.3.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综合网管系统应用与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故障管理过程中,为有效实现对计算机网络故障的全程监控与预警,对多层次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需引入专家系统技术。实践中可以看到,该技术可准确诊断和处理复杂事故,并且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在综合网管应用系统尤其是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在网管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内容,建议将其纳入到流程工作范畴之中,比如故障处理、作业计划以及数据交换核对等流程之中。在此过程中,还有其他相关技术作为支撑和基础,比如分布计算以及软件粘合剂等技术,从而为大量异构软、硬件系统的集成、应用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同时,组建式开发技术应用也非常的关键,比如COM技术,其应用为集成异构系统的分布式计算管理模式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再如Web以及XM技术,又在更广阔的网络空间内有效地实现了系统的高度集成,这些都为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保障。
3.3.2 结构标准化为电力通常网管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现有的网管技术已基本成熟,并逐渐成为热门技术,很多组织、论坛都对其进行了研究,而且还制定出一些标准和要求。比如,TMN基础上的公布式管理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国内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应用与发展的主流方向。该技术提供了组织性网络管理模式,可以满足不同操作系统、电信设备以及操作系统之间的联系,而且该原则已经日渐被人们所接受。
3.3.3 电力通信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与推广。随着电力通信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综合网管系统的应用与发展空间将变得更加的广阔,同时电力通信也随通信网络的发展建立起专门的网管系统,基本上实现了各专业网络间的集中管控与监管。这为确保网络系统的有效运行、综合网管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和保证。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离不开纵向上的综合管控。事实上,综合网管系统的应用、发展,主要是为了确保全网层次上的通信资源有效共享,同时通过综合网管众多网管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实践,进一步实现全网资源故障问题的有效管理,对其安全性、计费等工作加强管控,从而实现综合网管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可持续发展。
4 软件技术的成熟对综合网管发展的促进作用
目前软件技术已逐步发展成熟,其对综合网管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包括下列方面:
4.1 分布计算技术与软件粘合剂技术的发展是实现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高度集成的基础,其中网络空间内SERCICES、XML、Web技术对各系统的有效集成发挥着有效的粘合作用,此外NET、J2EE技术对应对分布式跨平台意义重大。总体而言,上述技术对专业网络管理及线性异构网络等问题的处理可有效引导综合网络系统的健康发展。
4.2基于规则判断的专家系统技术能够有效应对故障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由此实现全网警告的端到端与多层次性。由此可见,基于规则判断的专家系统技术为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开辟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4.3 工作流技术是实现综合网系统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工作流是指同一工作群的人以平行工作或循序工作的形式共同实现某一目的。国内工作流技术的研究已初见成效,且相关产品已研发成功。总体而言,工作流技术对综合网络管理的交换数据核对流程、作业计划管理流程及设备警告处理流程的自动化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5 结语
总而言之,通信网络在管理系统中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也很复杂,但是,整体发展却是全面的。因此,我们可得知,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为电力系统行业在通信网络中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先进网管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带来了社会性的经济效益,进而使得网络管理接口及结构体系的标准化在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中不断发展并逐步完善。
本刊得到日本央行金融机构局的许可,翻译并节选了该报告的主要内容,本刊分两期刊载。
关键词:内部评级法 违约率 违约损失率
中图分类号: F830.4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1770(2006)10-003-04
一、违约数据匮乏造成的违约率(PD)评估困难
1. 存在问题
金融机构持有的具有较低或者零违约风险的(资产)组合,称为低违约组合(Low Default Portfolio, LDP)。低违约组合包括对信用评级较高的大企业、国家和金融机构的贷款,也包括较新开发的贷款,如日本的无追索权抵押贷款(non-recourse mortgage loans)。违约率较低可能有如下原因或者是这些原因的组合:首先,某一组合中的贷款质量很高;第二,某一组合中的贷款数目很少;第三,某一组合的交易历史较短,这是由于市场本身较新或者金融机构是市场的新进入者。
由于缺少违约数据,对低违约组合的评估存在差错扩大的趋势,违约率低估的可能性也因此增加。而且,在实践中很难使用外部数据、将违约率与外部评级映射(mapping)以及其他评估和检验风险参数的方法来弥补数据的缺乏。
2. 参与者观点
以下四种方法可以解决低违约组合的问题。到目前为止,针对低违约组合的风险参数评估方法尚未建立,未来需要对此发展很多技术(techniques)。(见表1)
上述四种方法对评估和检验风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对风险因素的评估困难同样也出现在对其检验的困难。但是,评估和检验质量的提高还是有可能的,例如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评估结果,或者确认内部和外部评级标准的相似性。
金融机构应该将评估和检验的流程作为信用政策的一部分,并且将内部讨论和检查记录在案,以保证透明性和可持续性。目前针对各种低违约组合的方法非常有限。因此不适宜限制评估和检验技术或规定某一种操作规则,这将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低违约组合的评估风险应该直接或者作为参考指标反映在贷款定价中。金融机构由此能保证风险评估和贷款操作之间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
二、商业周期对违约率评估的影响
1. 存在问题
商业周期会影响信贷资产的质量和引起资本充足率的变化。因此,必须了解商业周期的影响(它是如何影响评级变化和违约率)并做好充分的缓冲准备以保持金融机构管理的稳定性。了解商业周期的影响有助于检验违约率和内部评级模型。
但是,欲真正把握商业周期的影响还存在很多技术性问题,包括:(1)得到长期数据;(2)详细列出周期因素;(3)评价资产组合管理的方法,资产组合管理可能顺经济周期也可能逆经济周期。
2. 参与者观点
识别商业周期影响的步骤(见表2)。
PIT和TTC概念(见表2注释)尚未完全植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流程。而且,由于缺少长期数据,要检验商业周期对信用等级变化和违约率周期变化的影响还非常困难。
无论金融机构是否使用了PIT或TTC概念,了解商业周期如何影响信用等级变化和违约率(正如方法C所提及)还是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评估商业周期的影响程度和内部评级系统的功能。即使银行难以严格采用定量方法,仍应运用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在其风险管理过程中明确考虑商业周期的影响。例如,通过长期关注违约率和信用等级变化的顺序(order)和稳定性来检验经济影响,同时,对信用等级变化和违约率也可用压力测试的方法来了解商业周期如何影响投资组合。
三、与“违约”概念相关的问题
1. 存在问题
在新监管资本框架下,对“违约”的概念可以定义为需要“特别关注"的借款者或者是在自我评估(self-assessment)体系中那些处于较低等级的企业。这个定义较日本金融机构内部普遍使用的定义更为严格,也将鼓励银行对问题借款者加快行动,并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定性。
但是,针对监管要求的违约率概念和日本金融机构内部运营所使用的概念之间的差异,对保持两者在改善风险管理方面的一致性提出了挑战。
2. 参与者观点
各金融机构之间对需要“特别关注”企业的定义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这是由于金融机构遵循自我评估指引以及政府通过审查和其他方法厘清了分类标准。但是,银行仍要持续努力,以保持违约概念的透明度和一致性,并传达给包括主管机构在内的第三方这样的信息,即银行并没有出于减少必需资本的目的,而任意改动违约概念。
关于金融机构和监管者由于违约概念差异所产生的问题,各相关方都需要予以充分认识到,并在寻求正确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继续努力解决差异。
我们认为新的违约概念不会使违约率和低违约组合集中于某个范围。由于商业策略、地理区域和其他风险因素的差异,风险因素的评估结果将发生变化。关键在于金融机构能够提供客观解释(如使用外部评级作为基准),以证明违约率和低违约组合的水平并不是主观评估。
在同一机构内,违约率在不同的资产之间也会有差别(例如,国内和国外资产,零售银行的不同产品)。只要金融机构有能力对差别背后的因素给出合理解释(如商业策略、与地区和国家相关的特殊因素),那么这些差别就未必否认了违约概念的一致性。
内部运营所使用的违约概念(或者是基于该定义的风险因素),比如风险管理和信用扩展(extension of credit),未必需要和监管资本要求一致。但是,无论采用何种定义,金融机构需要明确这些风险因素基于一致的理念(如使用同样的数据或评估方法)而且相互之间保持一致。
四、 大型借款者的信用集中度问题
1.存在问题
大型借款者的信用集中度问题会影响整体投资组合的风险程度。由于大型和小型借款者在商业周期的不同阶段所表现的评级差异,使该类型的信用集中度还将导致风险因素评估时发生异常(irregularities)。比如,这种风险集中度将导致用损失数额做权重计算出的平均违约率高于以违约次数做权重计算的平均违约率。
如果没有因为借款者的规模较大而适时调整借款者评级,少数大型借款者的信用集中度问题将导致根据损失数额和根据违约债务人数计算的违约率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情况如果是这样,就需要对违约率的评估进行一定调整。但是,过去这些年日本的违约数据似乎除了反映周期性要素也反映了宏观经济环境的结构调整。关于如何识别这些因素的影响,还没有达成共识。
2.参与者观点
关于确认信用集中度影响的一个有效办法是比较基于损失数额和基于损失次数的违约率,然后观察两者的差异程度及其存在的时间。不言而喻,只有在借款者评级不受其规模影响的情况下,这种比较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如果可以将外部评级和其他方法作为基准,它们应该用于检验大型借款者的违约水平。
即使(违约率)差异持续存在,这也并不意味着应该改变内部评级和违约率评估方法。为了解决大型借款者的信用集中度引起的差异,金融机构可采取措施调整违约损失率(LGD)和风险敞口(EAD)或者使用压力测试类工具准备风险的落实。
五、 内部评级系统和模型
1.存在问题
内部评级系统和模型的方法各不相同。因此,同样的风险组合可能有不同的量化结果。(见表3)
2.参与者观点
由于金融机构业务模式的差别,内部评级系统和内部评级模型也存在着差异。这就是为什么不同金融机构对同一借款者会有不同的评级结果。
因此,金融机构应该建立适合自己业务模式的内部评级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他们采取何种业务模型,应该关注以下几点。首先,如果对不同的资产组合采用不同的评级系统,分类时应该准确把握整体和单个评级的资产风险结构。第二,不应为了降低所需资本而改变评级系统。金融机构对评级系统应采用统一的政策并在经营中保持一致性。
例如,当选择单一或者复合评级系统时,每种选择都会有一些优点和可能的缺点。关键是金融机构必须能够解释他们是如何评价这些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某种评级系统。(见表4)
通常,需要对评级结构进行检验以确认:(1)在某个评级中,不存在借款人或机构的过分集中(除非有明显理由);(2)每个信用等级内,信用跨度(range)和借款者数量之间的平衡适合充分评估风险因素。某些情况下,如果借款人的信用跨度极小,借款人就可能集中于某个特别的信用评级。
在建立内部评级模型时,银行可能仅关注违约结果和违约借款人的数据,而不关心因果结构以提高模型表现。但是,这样的模型可能在以下方面遇到困难:(1)解决模型表现不断恶化的问题;(2)根据业务条线解释评级原因。如果违约率的评估模型没有使用真实长期平均违约数据,那么评估结果和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异就需要得到合理解释。
一、统计工作的含义
利用统计信息, 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 既可横向对比, 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其作用如下:
( 一) 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 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 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 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和负债等各方面情况; 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 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和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 还可预测未来趋势。
( 二) 从规模上, 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从结构上, 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在速度方面, 可以反映生产产值、产量的发展和增长情况; 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 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 三) 在数量方面, 包括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 在质量方面, 则主要是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既可以反映本企业的情况, 又可以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
二、统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 一) 客观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与结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由人、财、物、产、供、销各个方面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运动组成的,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整体。为了达到有效管理, 就必须全面、深入、系统地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情况, 使企业领导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和结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以便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客观评价, 肯定成绩, 找出差距, 总结经验, 从而进一步改进管理, 提高效益。企业的管理是不断决策、不断执行的过程。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正确与否, 企业生产经营计划是否可行, 都要经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广泛地调查和缜密地综合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对企业的内部情况和外部条件一清二楚。企业统计正是取得这些基础资料的主要来源,统计部门掌握着大量、系统的资料,无论是生产方面的资料, 供应、销售方面的资料, 还是职工情况方面的资料, 企业财力、资金方面的资料, 物质保证方面的资料都很齐全、系统, 并且相互并联, 组成了科学严谨的统计指标体系。通过这一指标体系可以反映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状况和结果, 让企业各层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都清楚直观地掌握企业目前的状况, 做到“心中有数”。所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有效地利用统计信息、运用统计方法为企业管理提供优质服务,进而使企业科学决策,有效管理,提高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 二) 评价和监测企业对生产要素的组织管理与利用效率。现代企业的生产要素包括: 资本、劳动力、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企业要正常运转, 必须根据企业经营目标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 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利用, 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通过统计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反映,进一步分析、评价企业对生产要素的组织管理和利用情况; 检查、监督各类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企业对国家方针政策、内部规章制度的遵守执行情况; 比先进找差距, 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最终达到发展生产、实现经营目标。
( 三) 预测企业经济发展动态趋势, 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和实施经营战略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 处于核心地位, 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从总体上看, 包括战略思想的形成、战略环境的分析、战略方案的决策和战略的实施与调整四个过程。其中, 对战略环境进行认真的考察、分析、研究和预测是企业制定战略的依据。统计作为贯穿整个企业战略环境的信息系统, 无论是宏观环境、行业环境还是企业自身实力, 都拥有独特的信息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统计信息资源, 可以将企业产品和市场领域、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和协同效应等经营战略要素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合力, 确定并形成企业的共同经营主线、模式和目标。
三、如何发挥统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 一) 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高效的统计专业人才。统计作为一门科学, 在长期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探索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严谨的统计原理、统计制度和统计法规体系。要求统计从业人员不仅要不断加强统计理论学习, 要精通统计与会计专业核算知识与方法, 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相关理论、本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管理模式以及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而且要关注和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动向, 时刻把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与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同时, 企业要关心和重视统计工作, 加强统计从业人员的理论培训和业务考评, 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工作氛围。
( 二) 健全企业内部统计规章制度, 构建科学完整的企业统计信息指标体系。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统计工作制度,一是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二是统计台帐管理制度,三是统计报表管理制度,四是统计数字管理制度,五是统计资料管理制度,六是统计工作考评制度,七是统计法规检查制度。企业内部统计按专业分类一般有: 生产统计、销售统计、财务状况统计、科技活动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物资统计、能源统计和劳动情况统计等, 他们各自承担本专业的统计任务, 向企业内外提供专业统计。企业内部在建立健全统计规章制度、明确各专业统计职责的同时, 应强化综合统计的专业指导、协调、监督、考评等统计综合管理职责。不能以是否按时、按质完成上级布置的各类报表为唯一的工作标准, 而是要全方位地体现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工作职能与职责。企业统计还必须立足于企业管理的需要, 加强内部统计信息资源的整合。统计的内容应在兼顾上级和国家统计部门搜集资料的要求上, 补充设计对本企业管理有用的指标, 不断充实和完善企业统计信息指标体系。
( 三) 加强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 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准确的数据是统计的生命。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和决策的正确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统计数据来源多样化的情况下, 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更为重要。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 是对调查、整理完毕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以便了解它的误差大小, 便于正确使用, 并在必要时进行再调整。企业统计部门在掌握各类数据的来龙去脉、把有关情况搞清楚的同时, 还应建立日常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价制度, 利用现场抽样评价、内部一致性和外部一致性评价、逻辑关系评价、应用结果评价等方法, 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树立统计数据的权威性。
( 四) 加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统计中的应用, 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21 世纪,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互联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 企业经营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信息化已成为构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统计信息作为企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充分融入到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中。借助现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搭建连接企业内外的统计信息平台, 提高企业收集、传递、处理和利用统计信息的能力, 为企业各级领导进行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