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09:09: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理论学习调查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training for undergraduate nurs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learning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Method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employed to survey 342 undergraduate nurses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The survey included four dimensions: teachers, students, organization and results. Results The overall equipartition was 3.37±0.40; the dimension equipartition of teacher was 3.27±0.56; that of students, 3.52±0.51; that of organization, 3.08±0.46; and that of the result of clinical learning on the job, 3.58±0.46.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quipartition for different gender, and different places for training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501-3.161,F=8.071-28.049,q=3.64-4.12,P
[KEY WORDS] clinical; nursing; education; constructivism; data collection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护理教育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临床教育过程中[1]。临床见习是护生接触临床的开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也是护生能够顺利融入职业角色不可缺少的环节。如何更好地组织临床见习、提高见习质量成为护理教育不断研究的课题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高水平的护理人才需求量增加,护理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医疗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病人维权意识提高,对见习的配合度呈下降趋势,给见习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临床带教老师往往同时肩负大量临床工作,时间和精力不足,以上原因使临床见习教学工作受到一定影响。本文调查分析临床见习对本科护生知识构建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见习教学提出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6月, 对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结束临床专业课理论学习和临床见习、尚未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2005级护理本科生342人进行了调查,学生年龄21~25岁,平均23岁;男生15人,女生327人。其见习模式属课间见习;见习医院包括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其他医疗单位;带教老师有护理学院老师、临床护士和医生。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及方法 经参阅有关文献、进行护生访谈和护理教育专家咨询,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自行编制了护理本科生见习现状调查问卷。问卷经过专家教授函询修改后进行预实验,内部一致性系数α=0.902,重测信度r=0.797,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问卷分为4个维度:老师维度(包括老师
272青 岛 大 学 医 学 院 学 报46卷
的引导性与职责性),学生维度(包括学生的主动性与守纪性),组织维度(见习组织状况:见习安排、教学方式、病人配合情况等),效果维度(见习对学生原有知识的理解、累积、深化情况,病情评估技能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职业情感的培养等)。问卷用LIKERT等级评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赋予1、2、3、4、5分。
1.2.2 资料收集与处理 发放调查问卷342份,收回有效问卷310份,有效率90.64%。资料整理将反向题目重新计分并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护生自评见习现状
问卷总体均分(3.37±0.40)分,老师维度均分(3.27±0.56)分,学生维度均分(3.52±0.51)分,组织维度均分(3.08±0.46)分,效果维度均分(3.58±0.46)分。不同性别护生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01~3.161,P
2.2 各维度与效果的相关性
老师、学生、组织3个维度均与效果呈正相关(r=0.649、0.652、0.666,P
2.3 见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影响护生见习效果的老师、学生、组织各维度得分为自变量,见习效果平均得分为应变量,引入回归方程,标准化回归方程Y=8.175+0.342X1+0.392X2+0.344X3,对其进行方差分析显示,F=245.276,P=0.000,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调整R2=0.703。3个维度变量与见习效果存在复相关,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703,即表中3个变量能联合预测见习效果70.3%的变异量。其中以组织层面的预测效果最佳,其调整R2=0.442,解释变异量为44.2%。见表3。
以影响护生见习效果因素各维度中层面得分为自变量,见习效果得分为应变量,引入回归方程,标准化回归方程Y=11.328+0.363X1+0.246X2+0.338X3+0.203X4,对其进行方差分析显示,F=187.514,P=0.000,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调整R2=0.707。4个层面变量与见习效果存在复相关,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707,即表中4个变量能联合预测见习效果70.7%的变异量。其中以老师维度引导性层面的预测力最佳,其调整R2=0.447,解释变异量为44.7%。见表4。表3 护生见习效果维度相关因素回归分析变量βSEBetatP常数表4 护生见习效果层面相关因素回归分析变量βSEBetatP常数
3 讨 论
3.1 护生见习现状表现
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问卷所有条目总体得分(3.37±0.40)分,效果维度得分(3.58±0.46)分,是总问卷维度中得分最高者。说明护生对见习现状和效果基本满意。不同性别、不同见习地点的护生见习现状平均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男护生的见习现状自我评价比女护生好,可能与男女生的性别心理差异有关。曹威麟等[2]的研究指出,女生的自我期望值及对老师的期望值都明显高于男生,而实际履行师生心里契约责任的情况相对于较高期望值反不如男生,即期望值高而积极行为表现低。本文问卷调查结果与其一致。另一方面可能与男女生在自信心方面存在差异有关,大多数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的自我估计分数往往低于男大学生[3]。
本文结果还显示,不同见习地点的老师的职责性、引导性和学生的守纪性得分差异有显著性,老师的职责性、引导性方面附属医院的总体效果优于其他教学医院和机构;学生的守纪性教学医院得分较高。说明不同见习地点的老师的教学准备与发挥状况有所不同,附属医院教学意识强、教学氛围好,老师带教机会多、熟悉带教过程和规律、有较丰富的带教经验。学生的守纪性教学医院优于附属医院,可能与教学医院对学生管理较好有关。
3.2 见习效果影响因素
建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于西方的一种认知理论,它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丰富的学习情境为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最终达到知识的意义构建。见习教学与一般的课堂教学有所不同,见习教学中学生需要到医院与病人进行初步接触,对病房环境进行了解,可以看到病人的实际病况与治疗、护理措施,具有比课堂教学更得天独厚的知识意义构建条件。因为知识的意义构建并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应当以丰富的学习情境为载体[5]。在这种真实的病房环境中学生需要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理解和认识现实中的各种疾病,从而对原有的认识进行改造与重组,顺应认知结构,完成新的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好这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性思维和评估技能有重要意义。
转贴于
3.2.1 见习组织影响见习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组织对见习效果的解释变异量最大,为44.4%,是影响见习效果的首要因素。组织维度是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以外的因素,包括见习课时、人数安排、学习过程与方式、学院老师是否同时参与带教、病人配合情况以及典型案例的准备等。它包括构建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情境因素,提示在当前见习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大环境下,学校和见习医院对见习课的组织安排、质量监控是重要的。在组织维度中有关病人的配合程度的条目均分高于问卷总条目均分,说明虽然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但同时老师在带教准备过程中也更加注重了与病人关系的协调,取得了大多数病人的配合。但病人的配合在身体评估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另外,在组织维度中有81.9%的学生认为“见习课时安排太少,应该增加”, 82.3%的学生认为“见习过程安排松散,效率低”,84.8%的学生认为“学院老师应同时参与见习课带教”,还有50.6%的学生认为“根据课程需要应到相应机构如社区等见习”。以上结果表明,护生倾向于见习课时增加并提高效率。吴京玉等[6]在对护生护理健康教育学见习效果评价的调查分析中指出,有必要增加护理健康教育学课间见习的时间,同时改变课间见习方式及方法。学生倾向于学院老师参与带教,这与王凤英等[7]指出学生喜欢专人带教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张丽莉[8]尝试了新的见习带教方法,采取护士辅助带教老师带教的方法,受到学生好评。
3.2.2 老师的引导性影响见习效果 本文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师维度是影响见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进一步从层面上进行分析,老师的引导性对见习效果的解释量最大,为44.7%,超过组织成为层面分析中影响见习效果的首要因素,而老师的职责性并未进入回归。说明:①在具体的见习教学实施中,老师引导性发挥的作用超过组织的作用。就是说老师良好的引导有可能弥补大环境变化带来的组织上的不足,从而改善见习的效果。②带教老师仅仅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责是不够的,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善于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是最重要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好的老师不是在于教学而是在于能激发学生自己去自主学习;好的老师也并非是把教学内容解释清楚、阐述明白就足够了,老师必须要让学生自己研究知识,独立思考[9]。老师发挥的是引导作用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老师应创设丰富的信息和多重观点”,让学生针对具体情景采用适当策略探索和整合知识,以形成自己对意义的建构[10]。只有老师发挥了引导作用,学生才不会盲目地进行学习,才能使见习指向正确的方向,从而达到见习目的。本次调查显示,有关老师引导性条目的均分为3.41,大于总条目均分3.37,说明老师对于引导学生学习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3.2.3 学生的守纪性与主动性影响见习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学生的主动性是影响见习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老师的引导作用还是学校、医院及老师的科学、严谨的组织安排,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使之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是学生获得知识意义构建的关键环节。
而学生的守纪性则是保证学习主动性的基本要素。在本次调查中,有关学生主动性的条目均分低于总条目均分。如“会向老师提出自己见习要求”得分为(2.84±1.09)分,“从不放弃问诊病人机会”得分为(3.04±0.96)分。说明学生在主动与老师及病人沟通上仍存在问题。部分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实践机会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仍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层面。其原因有可能与学生沟通技巧欠佳,或求知欲低、问诊的兴趣未激发起来等有关。
综上所述,为提高本科护生临床见习效果,应提高见习教学的组织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INFANCE M S. The conflicting roles of nurse and nurse educator[J]. Nursing Outlook, 1986,34(2): 9496.
[2]曹威麟,诸葛相丽,郭江平. 两所高校师生心里契约学生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J]. 高校探索, 2009(2):120126.
[3]李晓雯,李成. 论性别角色差异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影响[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3):107108.
[4]徐辉.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M].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6:108.
[5]李剑萍. 大学教学论[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6162.
[6]吴京玉,滕月玲,吴美福,等. 对护生护理健康教育学见习效果评价的调查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02,17(6):455456.
[7]王凤英,陈勇,江露,等. 护理本科生妇产科见习效果分析[J]. 护理研究, 2007,21(2):552554.
[8]张丽莉. 护理本科生神经外科见习带教方法初探[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13(7):970.
一般而言,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含3个维度: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笔者认为关于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应包含以下5个方面: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研究、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研究、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研究、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实践研究。对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个案进行调查研究,可以了解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为进一步研制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一、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吉林省某高校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发放教师问卷328份,回收问卷281份,有效问卷235份。接受调查的教师性别分布:男性124人(占53%),女性111人(占47%);年龄分布:30岁以下的有45人(占19%),31-40岁的有105人(占45%),41-50岁的有50人(占21%),51-60岁的有32人(占14%),60岁以上的有3人(占1%);教龄分布:5年以下的有75人(占32%),6-10年的有51人(占22%),11-15年的有34人(占14%),15年以上的75人(占32%);职称分布:教授56人(占24%),副教授67人(占29%),讲师95人(占40%),助教15人(占6%),没有职称的2人(占1%);学位分布:博士137人(占58%),硕士74人(占31%),学士20人(占9%),无学位4人(占2%);毕业学校分布:师范院校188人(占80%),非师范院校47人(占20%)。被调查者中文科学院84人(占36%),理科类学院119人(占51%),艺术类32人(占13%)a
发放学生问卷3268份,回收问卷2756份,有效问卷2671份,接受调查的学生男生739人(占28%),女生1832人(占72%)。其中,一年级学生769人(占29%),二年级877人(占33%),三年级683人(占25%),四年级342人(占13%)。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自行编制“大学教师教学能力”问卷。问卷包含:指导语、基本信息和教学能力评价三部分内容。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的评价内容相同,包含三个维度: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和反思能力。其中,教学设计能力包含6项评价指标,教学实施能力包含7项评价指标,教学研究和反思能力包含2项评价指标,每项指标分为5个评价等级,要求被试者在相应项目上做单项选择。
(三)数据处理方法
利用SPSS11.5录入与管理数据。研究中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共有巧项指标,每项指标分5个等级,分别赋值:5,4,3,2,1。通过对15项指标得分的累加形成总分(满分75分),并计算平均分。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教师自评结果在年龄、教龄、职称、学位因素上和学生评价结果在年级因素上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教师性别因素、毕业院校因素、学生性别因素、教师和学生的总体评价结果及在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上进行差异性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教师自评结果分析
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自我评价结果见表1。表1显示: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评价在学科因素不同水平之间显现出显著差异:理科与艺术学科、文科与艺术学科之间显现出显著差异,而理科与文科之间都未显现出显著差异。从平均成绩上看,学科因素上自评成绩从低到高依次是:文科、理科、艺术学科。
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评价在年龄因素不同水平之间未显现出显著差异,但通过LSD多重分析结果显示,在31-40岁和41-50岁两组之间显现出显著性差异,31-40岁的自评成绩明显高于41-50岁的自评成绩。从平均成绩上看,不同年龄段教师的自评成绩从低到高依次是:31-40岁、30岁以下、51-60岁、41-50岁。
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评价在不同性别、毕业院校、教龄、职称、学位的不同水平上未显现出显著差异。从平均成绩上看,女性教师的自评成绩略高于男性教师;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略高于非师范毕业的教师;教龄因素上自评成绩从低到高依次是:教龄1-5年、教龄11-15年、教龄巧年以上和教龄6-10年;职称因素上自评成绩从低到高依次是:讲师、副教授、教授、助教;学位因素上自评成绩从低到高依次是博士、学士和硕士。
(二)教师自评与学生评价差异性分析
大学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自评与学生的评价对比结果见表2。表2显示:师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在总体平均分和各项指标的平均分上均显现出显著差异,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评价的各项指标之和的平均成绩和各项指标的平均成绩均明显高于学生。师生在各项指标上的平均成绩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教师自评成绩在1,4,5,6,''''7,8,9,10,11,12,13,14,15项得分基本相近,折线基本平缓,2(明确单元教学目标),3(分析教学内容,必要时进行选择或调整)项得分较其他项得分偏高;学生评价成绩波动较大,其中1(了解学生的有关特征),9(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课堂氛围),12(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13(及时评价学生学习效果),14(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项指标上的得分较其他项偏低;师生在4(根据需要选择教学媒体),6(制作必要的电子教案及其他教学资源),11(熟练操作各种媒体)项的评价分数距离较小,1,8(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9,12,13,14,15(思考改进教学的途径)评价分数距离较大。
(三)讨论
1.影响教师自我评价结果的因素分析
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毕业院校、教龄、职称、学位的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自评均未显现出显著差异,只有年龄因素和学科因素对教师教学能力自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教龄并未对教师教学能力自评造成显著差异,因而年龄因素上的差异很难用教学工作经验积累、以及相应的教学能力评价标准的演变来加以解释。因此推断:教师教学能力自评结果的年龄差异是教师作为一般的社会个体在成长中发生变化而影响其自我评价结果,与教师职业生涯中经验积累相关J性较小。学科因素对教师教学能力自评构成的影响,体现在艺术学科和文科、理科这两个非艺术学科之间,文科和理科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笔者认为:艺术学科与文科、理科相比,教师个人魅力(知识、技能、态度和个人特质)更容易得到充分展现,教师性格方面也较文科和理科教师更加开朗、乐观、活泼,可能导致艺术学科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更强。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职业的从业人员,其专业能力或职业能力总是要经过一个逐步积累、提高、完善的发展过程。尽管从业者并不一定从一开始就能够准确地评价自己的专业能力或职业能力,其自我评价也并不一定和从业时间、能力积累形成直线型的关系,但如果自我评价和从业时间、专业能力或职业能力提升无关,则需要作出解释。笔者认为,对这种情况可以有两种解释:其一,该职业或专业原本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能力,只要是一般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劳动者,都可以胜任该职业的工作,而且时间积累或进修提升等变化都不能使工作绩效发生任何改善;其二,虽然职业本身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但如果从业者不知道从事该职业应具备的能力标准,无法准确判定自身能力与能力标准之间的差异,仅凭借猜测和自信进行自我评价,也会导致能力自评与从业时间等因素无关的情况。显然,教学工作不是机械的不需要专门能力、也不需要逐步积累和改善的简单职业,且本次调查中的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显著低于教师的自评,表明调研的教师并非如自我评价结果显示的那样具备了较好的教学能力,因而只能解释为:由于大学教师职业缺乏相应的能力标准供教师参照,加之教师在工作中未对教学能力给予足够的关注与思考,因而自我评价中未能准确评价自身的教学能力,导致本调查中显现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自评与教龄无关的情况。
2.影响师生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因素分析
师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出现显著差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角度来看:其一,扩招以来,高校教师教学任务负担沉重,他们在努力完成工作之后自然倾向于基于自己一个更为积极的评价,对自己的工作给予较高的认可;其二,部分高校教师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能力方面的欠缺,认为只要把学科知识内容说出来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倾向于给自己一个比较满意的评价;其三,目前高校生师比较高,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内与课外交流,对学生的期望和诉求了解很少,进行自我评价时对学生的感受考虑不够,也是教师自评高于学生评价的一个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其一,扩招以来的高校生源整体在自我监控和管理方面相对降低,部分学生未能及时充分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对大学教师的评价偏低;其二,在学习中学生更关注个人感受和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但由于当前高校往往很难贯彻落实助教制度,加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与学生沟通与交流,这不但使教师不能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而且也使得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指导和情感上的关注,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偏低。这说明,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现状认识不充分,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设计及数据分析
为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参考国内学者黄湘等人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 [1]设计了实用性较强的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学习兴趣调查查问卷,经试测修改后信度、效度都较好;问卷分基础信息和问题两部分,兴趣部分问卷的问题主要涵盖了能力发挥程度、注意力、愉悦感与功用性、无味感与厌倦感、课外活动五个维度,各个维度的得分相加即为该样本的学习兴趣得分,得分越高代表该样本学习兴趣取向越正面,反之越低越负面。我们选取了浙江省6所不同的地方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76份,其中有效问卷963份,样本基本情况详见表1。我们用EXCEL软件将调查数据进行初步统计后,再用IBM SPSS 20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浙江省地方高校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学习兴趣呈多元化取向,且不同群体的学习兴趣差异较大。
表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项目数据 性别 是否独生 政治面貌 籍贯
男 女 是 否 党员 团员 群众 省会城市 地
级市 城镇 农村
人数 474 489 556 407 132 621 210 266 288 347 62
百分比(%) 49.2 50.8 57.7 42.3 13.7 64.5 21.8 27.7 29.9 36 6.4
从性别差异来看,男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差异非常显著,男大学生学习兴趣得分明显高于女大学生;从年级差异来看,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差异也非常显著,大一新生学习兴趣得分最高,其次是大四学生的得分,大二学生得分最低,大三学生介于大四和大二学生之间;从区域分布来看,来自不同区域的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差异也比较显著,来自华北地区的大学生学习兴趣得分最高,来自西北地区的大学生学习兴趣得分最低,华中地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分仅次于华北地区,学习兴趣得分低于华中地区的依次是来自华东、华南、东北、西南地区的大学生;从专业来看,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兴趣差异也比较显著,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兴趣得分最高,其次依次是来自农林、文科、理科、医学、商科、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艺术类的大学生学习兴趣得分最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差异特别明显,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学习兴趣得分最高,其次是来自干部家庭的大学生,得分最低的是来自商人家庭的大学生,得分介于干部家庭大学生和商人家庭大学生的依次是来自知识分子家庭的大学生、来自工作家庭背景的大学生;不同层次高校的大学生其学习兴趣差异也比较明显,一本高校的大学生学习兴趣得分最高,其次是高职院校、三本高校,二本高校的大学生学习兴趣得分最低;非独生和独生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差异显著,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得分;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学习兴趣差异不显著,但党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分明显高于团员大学生和群众大学生;学生干部大学生和非学生干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差异不显著,但学生干部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非学生干部大学生;从学生的户籍来源地来看,来自不同户籍地的大学生学习兴趣差异显著,来自省会城市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分最高,其次依次是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大学生,来自地级市的大学生学习兴趣得分最低。
为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在《军事理论课》学习兴趣方面的性质和特点,为提高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学习兴趣的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依据调出数据对不同学习成绩学生在学习兴趣各维度上的差异进行了对比。从数据分析来看,不同成绩的大学生在《军事理论课》学习兴趣总分上差异显著,在注意力、课外活动、无味感与厌倦感、愉悦感与公用性四个维度上得分差异也都显著,在能力发挥程度维度没有显著差异。简单来说从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度来看,学习兴趣越高,成绩越高,学习兴趣越低,成绩越低。
三、地方高校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
从此次调查的问卷分析来看,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设置较为呆板,很多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不能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课堂教学方式也比较简单,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
二是《军事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过多的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满堂灌,忽略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授课的内容与现实脱节,也缺乏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和沟通,授课机制比较死板,几乎没有实践环节,没有有效利用视频、实战模拟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授课,导致课程缺乏吸引力。
三是《军事理论课》教学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了解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对军事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比授课教师还要多,有些学生对军事知识完全不了解,不同专业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了解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个别高校授课过程中也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过程不符合学生学习要求。
四是《军事理论课》教学场所多局限在校内、室内,没有营造相关的教学氛围,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情感教育,没有充分利用革命纪念馆、军事教学基地、军营等具有直接感官的教学场所进行实地教学。
四、提升地方高校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学习兴趣的对策
一是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结合国内外国际形势和海外的军事冲突的新鲜事例来进行授课,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时效性;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国际热点问题进行课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先关事件的自我分析等形式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37
1 引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作各个领域,是信息管理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其独特的概念和方法、不同于学生们所熟悉的确定性数学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不少初学者都感到这门课程难学,概念定理难于理解,做习题时,常常无法把握是否正确,面对实际问题更不知从何着手,渐渐产生了畏难情绪,学习兴趣日趋淡薄,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习效果自然不尽人意。
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讨,寻找提高学生学习课程兴趣、提高运用“概率与统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题开展时间为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教改实施对象为2011、2012级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本校条件限制,本次教改试验无法设置平行对照学习班,故选定2010级医学信管班作为试验对照班。目前已经完成第一轮教改试验。
2 主要改革措施
学习兴趣是指对所学材料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其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缺乏直接学习兴趣,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没有间接的学习兴趣,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毅力。两种学习兴趣有机结合,是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对课程的兴趣,能使学生产生钻研的动力。而在学习过程中对每一问题的解决,都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与喜悦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对课程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敢于寻求挑战,面对失败、障碍,能“不畏惧、不放弃”,继续努力,直至达到目的,从而提高运用“概率思想”、“统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期科洛(Schraw,2001)等人认为,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文本特征、分配任务时使用的指导语、先前知识。
结合对信管专业的部分学生及教师访谈的分析,我们认为对于本课程来说,影响我校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有:第一,课程教学内容是否有趣、生动;第二,学生是否意识到课程对自己后续专业课学习、今后工作与发展有非常重要帮助;第三,本课程各部分理论知识联系紧密,学生能否及时消化理解掌握每次课学习内容,直接影响后续课程学习效果及学习兴趣。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对课程实施了以下改革:
第一,首先取得学校的支持,调整《数学实验》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同一学期开课,并对两门课程优化整合,在教学中引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验,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抽象概念、定理。
第二,多种教学法优化组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法,如在学习统计推断等内容时引进案例教学法。我们选择与专业及实际工作生活密切联系的案例,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的讨论,从而达到掌握概率统计的思想与法则并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切实体会到课程对自己今后工作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第三,建立网络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同时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变终结考核模式为形成性评价体系,把学生平时的预习、复习、作业及小组学习状态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中,从而达到督促学生学习、及时消化、复习所学内容的目的,克服因前面内容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并由此产生的消极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深入理解及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思想与方法的目的。
3 教改前后学生学习兴趣水平调查及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教改是否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兴趣。
3.1 问卷构成
3.1.1 问卷编制
如前所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学习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较高的兴趣水平能使得学生对本课程重要性及学习意义有积极的认识;能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面对困难障碍能坚持不懈,并能主动调整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有所悟、有所获而体验到有所成就的愉悦感。
因此问卷从三方面分析学生学习本课程兴趣水平:其为学生对学习本课程意义的认识、注意力的保持与学习情绪、学习策略与学习态度三个方面(并将它们分别命名为课程认识、注意力与情绪、学习策略因子)。问卷具体构成如下表所示:
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兴趣问卷构成(题)
[[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兴趣问卷构成(题)\&课程认识\&注意力与情绪\&学习策略\&3\&4\&11\&]]
3.1.2 问卷形式
问卷为封闭型问卷,均采用5点记分制,单选题形式,对每个问题的回答采用1=完全不符合、2=基本不符合、3=一般、4=基本符合、5=完全符合的赋值方式,分数越高,评价越高。该调查问卷中“注意与情绪”的4题为反向陈述问题,其分值做相应的转换。
3.2 调查对象与时间
2012年12月向医学信息管理专业2010级学生放发放问卷调查(此时该届学生已于前一个学期完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学习,并刚刚结束《数学实验》课程学习);2013年7月向医学信息管理专业2011级学生放发问卷调查(此时该届学生刚刚完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数学实验》课程学习)。
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012年12月发放43份,回收43份;2013年7月发放48份,回收48份。回收率均为100%。所有问卷均有效。
3.4 问卷分析
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录入,运用统计学方法整理、分析,并采用相关软件进行相关计算。
第一,2010级、2011级兴趣调查问卷Cronbach’s α信度系数分别为0.93及0.95,问卷信度可接受。
第二,采用Lilliefor检验,对2010级、2011级兴趣调查问卷得分及各因子得分进行正态检验。其中问卷得分、注意力与情绪因子得分、学习策略因子得分均服从正态分布,课程认识因子得分不服从正态分布(显著水平为0.05)。
第三,两组兴趣调查问卷得分、注意力与情绪、学习策略因子平均得分差异性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课程认识因子得分分布差异性采用秩和检验,P=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5 结果
第一,经过教学改革,2011级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兴趣水平有所提高,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学习兴趣平均得分
[[组别\&人数\&问卷得分 x±s\&2010级信本\&43\&48.74±11.51\&2011级信本\&48\&55.63±11.43\&P\&\&0.005\&]]
第二,学习兴趣各因子得分及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2。数据表明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学习课程过程中“注意力与情绪因子”、“学习策略”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表2 兴趣问卷表各项因子平均得分比较表
[[组别\&人数\&课程认识
得分Md(P25,P75) \&注意力与情绪
因子得分x±S2\&学习策略
因子得分x±S3\&2010级信本\&43\&10 (9,11)\&8.77±2.28\&30.37±8.49\&2011级信本\&48\&10 (8,12)\&10.44±2.65\&35.13±8.92\&P\&\&0.60\&0.001\&0.005\&]]
对“注意力与情绪”因子的各项得分的分析,我们注意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念、定理太抽象了很难理解,真不想学了”、“课后习题难,解决实际问题更难,常常不知从何下手,很郁闷”这些畏难情绪在2011级学生中也有所缓解。而对课程兴趣与学生对课程的畏难程度呈负相关,学习情绪与注意力的改善说明了教改对学生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分析兴趣问卷中“学习策略”因子各项选择情况:“我总能课前预习”、“我总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会查阅资料寻找解决方法”、“如果一个阶段后,学习效果不佳,我会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或策略”这几项选择基本符合与完全符合的学生人数,2011级较2010级有所增加,数据如表3所示。学习策略的改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由此又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表3 预习、完成作业等4个项目调查数据(人数,%)
[[组别\&人数\&基本能
课前预习\&基本独立
完成作业\&遇到问题基本能
查找资料\&学习效果不佳
基本能改变方法\&2010级信本\&43\&9(20.93)\&5(11.63)\&7(16.28)\&9(20.93)\&2011级信本\&48\&20(41.67)\&20(41.67)\&19(39.58)\&19(39.58)\&]
]
4 讨论
我们注意到,兴趣调查问卷满分为90分,2011级医学信管专业学生的平均兴趣得分为55.33,仅为总分的61.31%。而“课程认识”、“注意与情绪”及“学习策略因子”满分分别为15,20,55,各因子平均得分分别为10.12,10.18,35.02,分别为各因子总分的64%,51%,67%,可见各兴趣因子得分率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教改对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有所提高,但是课程学习兴趣整体水平还是较低。
下一阶段教学改革,我们将从下面几个方面改进课程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与思想对将来学习与工作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第二,进一步探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验课教学模式,如何开展实验设计,如何更好与专业结合,突出理论于实践的应用,使其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充分发挥实验辅助理论课程学习的作用。
第三,进一步探讨各种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如何根据课程内容多种教学法有机组合,优势互补。特别探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与规律,发挥案例教学法在锻炼培养学生理论运用于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铁.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A].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20-21.
是全国第一个在民族学校使用本民族语言授课的自治区。建国以后,民族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全区37所普通高校中有17所开设了101个蒙语授课专业,在读学生24968人,有25所开设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班和民族班,在读学生4600人。蒙语授课大学生主要是从小接受蒙古语言教学的蒙古族学生,也有少数的达斡尔、鄂温克族学生。他们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学生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蒙语授课班学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宗旨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这对蒙语授课大学生的成长来讲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大多数蒙语授课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仍有少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反应冷淡,学习态度消极被动。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蒙语授课学生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牧区的蒙古族学生。他们受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与汉族学生不同。经过长期的实际考察和相关测试,都证明了蒙语授课学生的认识、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与一般的汉语授课学生相比没有显示出悬殊的差异。可是,与汉语授课生的学业成绩比较却存在一定的差距。蒙语授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求知欲望方面远不如同等层次汉族学生。似乎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派生于、从属于“外在”的动机。而这种外在动机的结果——目的一旦难以实现时,作为其简单谋生手段的准备——学习,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最近几年,就业压力和就业形势的不乐观,严重影响了蒙语授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人数也在逐年下降。
引导蒙语授课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内蒙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蒙语授课班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笔者对呼和浩特市的5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问卷总计发放1700份,回收问卷1653份,其中内蒙古师范大学610份、内蒙古大学244份、内蒙古农业大学180份、呼和浩特市民族学院356份、内蒙古医学院263份,回收率为97%。问卷调查既考虑到了不同级别的高校,又兼顾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大一学生707人,占总人数的 42.7%,大二542人,占总人数的32.7%,大三396人,占总人数的23.9%,大四11人,占总人数的0.7%。调查问卷是2010年10月至12月,笔者及课题组成员到以上几所学校,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记名的形式由被调查者自主填写完成,因此,问卷具备很强的代表性及说服力。
二、蒙语授课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可度
蒙语授课大学生是自治区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生长在农村、牧区,从小受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和民族心理影响较深。进入大学环境后,接触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思想信息,在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对于那些来自边远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表现的尤为突出。蒙语授课大学生以上的特征也充分地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和接受过程当中。调查显示,在回答你觉得有必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吗?这一问题时,21%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有必要;6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13%的同学选择了一般。根据以上数据,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很有意义,但由于农村牧区相对落后的环境造成蒙语授课大学生从农村牧区来到城市后,面对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个别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
在回答你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态度?这一问题时,回答很努力学习的占44%、为考试学习的占51%、不理会的占5%。以上数据说明,大多数蒙语授课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行为比较自觉,但也有部分学生持考试而学习的态度,认为60分万岁,多一份浪费。在对思想政治课的出勤情况的调查中,从没旷课的占57%、偶尔旷课的占39%、经常旷课的占4%。由于蒙语授课学生人数少、竞争力相对小,没有学习的紧迫感,再加之从小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较低,因此,虽然一半以上的学生坚持上课,但总体旷课率比汉语授课学生高,课堂旷课现象时有发生。
(三)对老师授课方式以及教材的态度
在回答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怎么样?这一问题时,回答内容丰富 的学生只占37%;而31%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脱离实践内容空洞;32%学生则认为教师授课方式呆板枯燥,应该加强实践性和趣味性。另外,蒙语教材的陈旧、滞后也是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思想政治课的教材表示满意的占27%,回答一般的占66%,表示不满意的占7%;在回答有辅助教材吗?这一问题时,回答有的占42%,回答没有的占58%。蒙语课程的开设不能与教材同步,学生们不能及时拿到教材,往往借助于汉文教科书,这对汉语相对差的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困难。
三、改变蒙语授课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年以来,我们的教学观念落后,忽视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忽略对学生能 力的培养,把育人活动简单地等同于“教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的不同,它主要的目的不是知识传授和一般能力培养,而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它不是像某些人所讲的,是一种政治说教。在当今的中国,国门的打开,造成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导致不少人的价值取向移位,道德失范,文化心态失衡。在这种社会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坚持什么样的文化价值取向,既关系到他们自己的前途,也决定了中国21世纪的社会走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解决这些重大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民族地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人为本”,更多地是体现在注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性格和思维特征,结合本民族语言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把外在的思想政治理论吸收、消化成内在的思想政治素质。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快了利益多元化的进程,并且形成了利益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诉求。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蒙语授课学生同样面对多种多样的道德观念和行为选择。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最终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二)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
在教学内容上,本着“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来编写课堂讲义,重在阐述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怎样运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认识客观事物,改造世界。着力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教条化的“”不是真正的。我们要解除对的歪曲和错误附加的内容,真正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从旧教条中解放出来,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去重新整合我们的教学内容。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课堂讲授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课堂讨论、课堂提问、主题讲演、观看影片等多种方式来增强教学效果。调查显示,对于老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授课方式,25%的学生选择了照本宣科或ppt授课,49%的学生选择了应用多媒体资源,24%的学生选择了结合时事,注意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2%的学生认为课后探讨没有作用。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多媒体教学方式得到多数蒙语授课学生的欢迎。通过图文并茂的影视资料,与实际相结合的课件内容,学生不仅可以更直观、更具体的吸收其中蕴含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但是,由于蒙文多媒体技术还不够成熟,以及蒙文网站的稀少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内蒙古地区各类高校的蒙语授课班的多媒体使用率不够乐观。纯粹的课堂理论讲授枯燥乏味,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理论术语,因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只有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并采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才能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注重教材出版、立项,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没有合适的教材就好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蒙语教材是民族地区高等学校组织蒙语、双语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为加强蒙文教材的建设,内蒙古高校专门成立了蒙文教材编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及组织实施蒙文教材的编写、编译计划,审定编写、编译教材的质量,组织教材出版印刷等各项工作。虽然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各高校都作出了不少努力,但现已经出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及辅助教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仍存在不少问题。
我们目前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教材结构严谨、理论性强,但样式和表述相对传统,有的没有配套的学习指导与题解资料,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多样性需求。蒙语授课学生应向普通学生看齐,但也有自身的特点。将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内容中,有利于培养民族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特别是民族观教育,需要有机结合民族院校实际的教材和相关课程来保证。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蒙语教学与实践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思路,结合民族地区的特色和学生特点,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为民族地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图雅、斯钦,,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探析---内蒙古高校为例,高教探索,2010年06期。
[作者简介]李茶(1984-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吉林 长春 130118)
[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性别角色与英语学习策略、风格、焦虑、水平的关系――面向吉林省大学生和中学生的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吉教科文合字[2011]16号)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183-02
一、引言
随着心理学及教育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者都不得不承认,学习者的自身因素是教学过程中难以忽视的一环,甚至是对教学效果最具影响力和预测力的一环。性别、年龄、认知风格、学习策略、个性特征等一系列学习者因素引起了广泛关注,不论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都充分体现出学习者因素的重要性。
作为学习者因素中的一部分,性别因素与学习策略、认知风格、不同科目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男生通常被认为是较成功的数理化学习者,而女生则更具语言天赋。但生理性别只是性别因素中的一部分,心理性别角色与生理性别未必一致,前人研究中却很少重视心理性别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容易导致教学中的性别思维定式。“性别角色”不同于生理性别,它指的是心理性别角色。以Bem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把性别角色分为四种类型: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性别角色研究。他们综合国外相关文献和研究方法,结合中国文化特点,设计出了适合中国大学生的性别角色量表(CSRI),并对我国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讨论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关系。也有少数研究开始关注性别角色与成就目标、学业成绩、焦虑水平、动机、学习策略等学习因素的关系。
复杂理论是对还原论的挑战,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并在近两年受到了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的密切关注。在学习者因素的研究中,如果我们采用复杂动态视角去看待各个因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那么“心理性别角色”比“生理性别”更加符合这个新视角。本文将 “性别角色”看成学习者因素中的一部分,对性别角色与学习风格和学习焦虑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旨在说明心理性别角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希望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以减少教与学过程中性别思维定式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此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是来自于某省重点高校四个专业的188名大二学生,其中女生109人,男生79人;其中英语水平较高组41人,中等组99人,较低组48人(分组原则按照该学校的英语分级考试成绩划分为三个等级)。
2.研究工具调查问卷由四部分构成:基本信息项、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学习风格调查问卷(SAS)、外语焦虑量表(FLCAS)。CSRI是由钱铭怡等人设计的五级自评量表(-2表示非常不符合,2表示非常符合),用来测量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信度和效度都非常高。SAS是最常用的学习风格测量工具之一,信度和效度较高。问卷由110个问题构成,共代表学生学习风格的五大维度。FLCAS中文版是由Horwitz等人编制,王才康译制的五级量表(1表示非常不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问卷收集完毕,将数据转写并输入excel表格,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及相关分析。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1.大学生性别角色分布情况。首先采用CSRI中性别角色的划分方式,去除不真实问卷(男性负性量表和女性负性量表中得分低于平均数1.65个标准差的个体),剩下172份真实问卷,然后根据172名被试在男性正性量表和女性正性量表中的得分,将他们划分为四种类型。女性被试103人,男性化比例28.2%,女性化30.1%,双性化23.3%,未分化18.4%;男性被试69人,男性化占30.4%,女性化20.3%,双性化26.1%,未分化23.2%。总体被试中男性化比例为29.1%,女性化为26.2%,双性化24.4%,未分化20.3%。
从数据可以看出,总体上,四种性别角色分布较为均匀,所占比例都在20%以上,其中男性化学习者比例最大,未分化学习者比例最小,女性化和双性化居中。值得关注的是,在女学生中,男性化比例仅微弱小于女性化,说明在大学生中,女生男性化趋势较为明显。CSRI的调查结果说明,在当今大学生群体中,心理性别角色与生理性别不相符的现象极为普遍,如果教师还固守传统的性别角色观,没有意识到个体学习者心理性别角色的重要性,势必会造成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偏差。
2.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学习风格的关系。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个体在接受信息和信息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自然习惯的偏爱方式。本研究对学生在男性正性量表和女性正性量表中的得分与学习风格量表中五个维度11种风格的得分进行了相关分析,旨在探索心理性别角色与学习风格之间的关系(由于篇幅所限,数据分析表格略,可与作者联系获得)。
结果表明,男性正性特质与听觉型、动手型、外向型、直觉型、封闭型和整体型呈显著正相关,与内向型呈显著负相关;而女性正性特质与内向型、序列型、封闭型和分析型呈显著正相关,与开放型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性别角色与学习风格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而双性化学习者同时具备男性和女性正性特质,可能会兼具多种风格,有一定的优势。此次调查中,女生中有28.2%男性化学习者,而男生中有20.3%女性化学习者。
3.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外语课堂焦虑水平的关系。外语焦虑量表主要测试以下四个方面:对外语学体上的担心;紧张不安、害怕上英语课;害怕说英语;害怕课堂提问。学生得分越高,就说明焦虑水平越高,通常认为焦虑水平与成绩呈反比,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情感因素。有调查显示,男大学生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但国外研究结果却是女性焦虑高于男性或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将运用描述分析和多重比较来对比不同性别角色学习者的焦虑程度是否有显著差异。
描述分析为我们显示了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学生的焦虑水平,在四种焦虑中,害怕课堂提问的焦虑程度最大,害怕说英语其次,这说明大学生的口语焦虑比较严重。可以发现,在四种焦虑及总体焦虑水平上,双性化学习者的焦虑程度都是最低的,女性化在害怕课堂提问部分焦虑最高,其他方面都是未分化焦虑水平最高。以上结果说明,双性化和男性化学习者的焦虑水平较低,而女性化和未分化则焦虑较高。
经过多重比较发现,在总体焦虑水平上,双性化与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对英语学习的担心方面,各类学习者并无显著差异;在害怕上英语课方面,双性化与其他三种类型学习者都存在显著差异;在害怕说英语方面,双性化与女性化和未分化存在显著差异;在害怕课堂提问方面,男性化与女性化存在显著差异,双性化与女性化差异显著。简单说来,双性化是四种类型中焦虑水平最低的,并与其他几种类型差异显著。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复杂理论视角出发,将性别角色纳入到学习者因素系统,调查了性别角色与学习风格和外语学习焦虑水平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大学生性别角色分布比较均匀,以男性化居多,而且女性男性化趋势明显,应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第二,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学习风格关系密切,男性心理特质和女性心理特质分别与不同的学习风格相关。第三,大学生外语焦虑水平存在性别角色差异,双性化学习者焦虑水平最低,与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学习者均有显著差异,女性化和未分化学习者的焦虑水平偏高。
以上结论和前人研究都表明,心理性别角色对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学习者的性别角色差异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性别角色观。需要指出的是,四类性别角色并无好坏优劣之分,每种类型的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教师和学生都应对心理性别有所了解,不应仅仅从生理性别的角度看待问题,要避免性别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茶.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性别角色与英语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22&recid=&filename=2008065095.nh&dbname=CMFD2008&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SdnQ1WG1uZkplOGVFNFF0Q1Z4anBsemhUdStvcjlIZ0NsY0lEeWRLVisxOGpBZUlyZVkwPQ==&v=MDUwNzWfYedmFiDnVL3KV127FrO%2BG9,2008-04-30.
[2]卢勤,苏彦捷.对Bem性别角色量表的考察与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8).
[3]卢勤,苏彦捷.性别角色与基本人格维度的相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4]庆海涛.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焦虑水平和性别角色观的关系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8&CurRec=10&recid=&filename=2005135900.nh&dbname=CMFD2006&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SdnQ1WG1uZkplOGVFNFF0Q1Z4anBsemhUdStvcjlIZ0NsY0lEeWRLVisxOGpBZUlyZVkwPQ==&v=Mjg2MTdVus5XXbsbsrsb2MyvkRs8hHx5fUu7FhLsOHVPepOtYzUWsJREuZ9h52YWIOA=,2005-
04-01.
[5]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0(1).
[6]王才康.外语焦虑量表(FLCAS)在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J].心理科学,2003(2).
[7]王中会,张建新.性别、性别角色和性别观念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3).
[8]张小妮.基于性别角色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成绩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24&CurRec=104&recid=&filename=2008076344.nh&dbname=CMFD2008&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SdnQ1WG1uZkplOGVFNFF0Q1Z4anBsemhUdStvcjlIZ0NsY0lEeWRLVisxOGpBZUlyZVkwPQ==&v=MTk4NjbsOHVPepOtYzUWsJREuZ9h52YWIOFQvM5XXbsWs78Y0sirkRs8hHx5fUu7FhI=,2008-04-01.
课 学生主体性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022-03
一、研究背景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对于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言,学生是作为受教育的客体身份。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教育者所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活动时,学生是作为教育的主体身份。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时包括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习的有效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最终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程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要的前提是了解有效的教育对象应该具备的条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基本观念是使学生有接受教养的可能”。加涅将这种“接受可能”概括为学生“先前学习的必备能力”。有效性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包括三个要素:明确的主体意识、接受学习的知识准备和接受力。
明确的主体意识是指教育对象对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扮演角色、对自己的接受行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进行和完成所具有的深刻而清晰的认识,它同时还包括作为接受主体的教育对象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以及自主地选择、评判、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自觉意识。主体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对象接受和转化教育信息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明确的主体意识和学习意愿,同时构成形式学习和接受行为的动力系统。
接受学习的知识准备是指教育对象接受、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必备的知识条件,即需要教育对象有多方面知识的支撑,才能达到理解的高度,才能真正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理性和感染力,才有可能践行思想道德准则。接受力是指教育对象对于教育活动的意义,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选择、评价和内化等方面的能力。接受学习的知识准备和接受力共同构成教育对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基础。
本研究通过调查高职学生学习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主体意识、接受学习的知识准备和接受力的现状,为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自编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情况问卷调查,问卷共有1个项目,关于测评对象的信息有3项,分别是性别、政治面貌和所学专业;关于学生学习意愿方面有2项,分别是开设这门课的必要性、是否感兴趣;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有3项,分别是课堂表现、逃课的原因和是否了解该门课程;关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7项,分别是这门课的思想教育性、学习目的、对今后的发展是否有帮助、教学效果的总体印象、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缺乏课堂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和提高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问题。问卷的内部可靠性系数平均为0.724。
(二)抽样调查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取方便取样的方式,被试来自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的部分学生,有效人数为551人,男、女人数与自然分布成一定比例,被试的政治面貌以党、团员占绝大多数,所学专业理工类占到2/3左右,文科类占到1/3左右。
2011年3月,本课题组对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632份,收回问卷594份,有效问卷551份,废卷81份,有效回收率为87%。收到学生对教学的建议308条。
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调查情况
1.主体意识。调查对“概论”课的兴趣,52.5%的人选择“非常感兴趣”或“感兴趣”,其他选择“不太感兴趣”或“反感”。调查“概论”课对今后发展是否有帮助,69.1%的学生选择“非常有帮助”或“有帮助”。调查“上课的目的”,53%的学生选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调查“逃课的原因”,56%的人选择了“不感兴趣”。
2.知识准备。调查“课堂表现”选项,只有43%的学生选择“认真听讲做笔记”。调查“逃课的原因”,18%的学生选择“与专业学习无关”。调查对“教学效果的总体印象”,49%的人选择“满意”和“非常满意”。调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了解程度”,58%的学生选择“不太了解”或“不了解”。
3.接受力。调查“概论”课开设的必要性,80%的人选择“非常必要”或“有必要”。调查“概论”课进行思想教育的可行性,74%的学生选择“可行”或“非常可行”。调查“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41%的学生选择“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问题,还有28%的学生选择“社会环境问题”。调查“缺乏吸引力的原因”,60%的学生选择“教学方式单调”,还有19%的学生选择“课堂气氛沉闷”。
(二)学生的背景变量对于学习主体性的影响
1.学生的性别变量对于学习主体性的影响。关于性别与教育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分布,在数据统计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主体意识方面,女生的“学习兴趣”稍高于男生;知识准备方面,男生的表现优于女生;接受力方面,男生优于女生。
2.学生的政治面貌变量对于学习主体性的影响。关于政治面貌与主体意识之间的关系分布,在数据统计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主体意识方面,团员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党员学生。知识准备和接受力方面,党员学生的表现优于团员和其他学生。
3.学生的专业变量对于学习主体性的影响。关于所学专业与教育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分布,在数据统计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各项维度的测评情况理科专业的学生表现较好。
(三)主体意识、知识准备和接受力之间的相关分析
从表1可以得知,主体意识的3个维度、知识准备的2个维度和接受力的3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即在主体意识、知识准备和接受力三者之中任何两项之间都存在正比关系,如果一个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明确的主体意识,同时也可以说明这个学生对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准备较好,接受力较强,学习的有效性比较明显。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不同性别、政治面貌和专业分类的被试在对“概论”课的主体意识、知识准备和接受力上数据显示不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学生的背景变量对于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
2.学生对“概论”课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太明确。接近一半的被试表示对这门课不感兴趣,接近1/3的被试认为“概论”课的学习对于今后的发展帮助不大,有一半的被试意识到学习“概论”课的目的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3.学生对“概论”课学习的知识准备不够充分。接近一半的被试对“概论”课的教学效果不太满意,接近2/3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了解。这一点说明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于教师所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没有刺激到他们的兴趣点,或者说由于相关的背景知识太少,他们头脑中没有建立起相关的兴趣点。
4.学生对“概论”课学习的接受力表现存在两个极端。对于“概论课”的学习意义,超过3/4的被试认为开设“概论”课的必要性很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也很有可行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评价方面,41%的被试认为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问题,60%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的原因是”教学方式单调“。这些结果至少说明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认可的。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确实存在着教学内容抽象化和教学方法单调的问题。三是由于学生的兴趣点较低和知识准备不足,对于老师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不能够较好地吸收和内化,致使学生对于这门课由知识目标转化为能力目标再转化为情感或价值目标的难度增加。
5.学生学习“概论”课的主体意识、知识准备和接受力的相关性分析得知,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和基础课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不知”和“会不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信不信”的问题。要想最终确立的科学信仰,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还是必须回归到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本,只有学生认同并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且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将这些信息内化为自己的意志和信念时,才能够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是有效的。
(二)建议
“概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方面进行有效性研究。
1.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有效性研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为基本准则,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为中心思想,研究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教学体系向学生素质能力体系的有效转化,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契合的目的。(下转第36页)
(上接第23页)
2.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乃至整个教学系统的有效性的实现,必须依赖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索符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规律和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比如有效的课堂教授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和学习体验法等。
3.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境的有效性研究。创设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对话情境,促进学生道德养成的认知情境,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运用于有效的教学情境中。
4.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性研究。教师是有效性教学系统的践行者,他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教学科研能力等,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要素的效能和教学系统的整体效能。
5.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特征的有效性研究。如何全面了解和正确掌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学习能力实际,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版,2001
[2]黄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J].文教资料,2009(30)
[3]李辉.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创设:现状与基本思路[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5]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学:上册[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但成人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动机、需求及文化层次、认知能力等多元化,使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本课题对成人护理学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作出了相关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本课题调查的对象:中南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南华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不同年级的护理专业成教在校专、本科学生。
(2)调查的方式。本课题采取的调查方式是发放问卷。《成人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所存在的主观问题问卷调查》是由本课题的主要成员设计,同时征求了其他几位历年担任成人护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指导老师意见后完成。主要调查成人护理学专业学生对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观问题。
(3)问卷的回收及统计。本课题共向中南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南华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不同年级的护理专业成教在校专、本科学生发放问卷95份,收回有效问卷91份,有效率95.8%。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临床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其中许多学员由于缺乏平时训练,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无从下笔。此次调查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兴趣不高,重视度不够。学生意识不到毕业设计(论文)对其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做毕业设计(论文)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能交差就可以了,写得好坏对自己没有多大影响,所以对毕业设计(论文)兴趣不高,只有31.9%的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
(2)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有畏惧心理。此次调查56%的学生,是第一次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在学生眼里是不可企及的东西。还没开始写作,心里就已经紧张得难以下笔。
(3)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主要困难。为了了解学生在写作中的主要困难,本次调查设计了一个由五个选项组成的选择题,答案可以多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写作中的主要问题是:25.3%不知怎么选题;45%不知道查阅文献;30%不会收集资料;10%不知道怎么下笔;58%难以将临床中的实践经验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并总结出来。
(4)学生渴望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学方式。从对于老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方面,体现出学生还是渴望得到老师尽心尽力指导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只有15%的学生选择主动和老师交流、讨论,有60%的学生希望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都能获得老师的指导。说明成人学生还是有提高自己毕业设计(论文)水平的愿望,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怕暴露自己的不足,因此,希望得到老师的全程指导。
(5)实际的成人护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状况。由于课时的限制,成人护理专业学生没有安排系统的论文写作课。只有36.3%的学生了解怎样书写论文,说明成人护理专业学生很少得到论文写作方面的系统指导。
三、结论
此次调查显示急需为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通过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建立和运用,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把理论中心组学习的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的重要前提,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是用制度来规范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活动中,我们做到合理布置,统筹安排,始终坚持年有计划,季有安排,有学习内容和学习专题,定期检查、定期总结的工作制度。我们结合农业改革和发展实际,根据当前理论学习的重点和干部职工的关注点,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机关作风能力建设,与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全国、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推进依法行政结合起来,制定了年度学习计划,对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地点、主讲人都作了明确规定,做到了“四定”。二是坚持理论学习领导责任制。首先落实党组书记对理论中心组学习负总责的制度,把理论学习情况纳入了各级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责任书之中进行考核。其次我们在坚持多年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了一整套学习制度的同时,针对理论学习的长期性、重要性和紧迫性,重新修定了《****湖北省农业厅中心组学习制度》,对中心组学习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学习方式、考勤制度、自学报告制度、小组成员应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形成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党办主任为秘书的组织机制。每次中心组学习,组长亲自审定方案,签署具体意见。两年来,中心组集中学习达16次。
1、从思想上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缺乏足够认识,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全面,有时受工作影响而忽视抓理论学习,导致思想素质、政治理论不高。
2、责任意识不强,没有真正树立公仆意识,模范作用发挥不好。主要表现在对群众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不到位。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深入镇街走访解决实质问题比较少。对干部管理工作指导的不够、要求的不严,导致工作作风涣散。
对于以上问题,我的整改措施有:
综合各种情况,我们发现,当前领导干部的理论需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和健康的。但无论是需求内容和需求方式,还是需求环境和需求取向,都发生了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
一、理论需求内容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为适应这种转变,思想理论教育必须突出主导性,兼顾多样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必然影响着理论的形成和人们对理论的需求,因而使领导干部理论需求的内容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
一是由对政治理论的单一需求逐渐转向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各种理论的综合需求。据调查统计,领导干部中只有10%的人对自己接受的理论培训内容表示满意,表示基本满意的占64.5%,表示不太满意的占21.5%,还有近3%的表示很不满意。多数人已由先前的对政治理论的单一需求转向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理论等方面的复合需求。
二是从计划型的理论需求转向市场型的理论需求。调查中我们发现有接近50%的领导干部对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感到不太满意甚至很不满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少数领导干部对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知之甚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
三是对重大理论中的新观点还存在困惑和疑虑。调查中发现,领导干部对当前理论宣传的内容表示满意的只占受访者的8%,基本满意的占60%,不太满意的占27%,很不满意的占4.8%。而最感困惑的问题主要有:如何正确处理执政党与社会公共权力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政府职能问题上原则到位而实践不到位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现代化与社会就业的矛盾?如何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症结?如何认识和解决腐败问题?如何认识和对待国际关系中一超独霸与多极化趋势等。
这些疑虑和困惑的存在,向理论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必须突出主导性,兼顾多样性。
二、理论需求方式由从属性向自主性转变,为适应这种转变,思想理论教育必须坚持导向性,尊重自主性
总体上看,广大领导干部在理论学习方面都有比较强的自觉性。据调查统计,61.18%的领导干部平均一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大约是1—2小时,74.68%的干部每三年能到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学习一次,65.82%的干部感到通过党校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广大干部的理论需求方式也正在逐步实现由从属性向自主性的转变。
一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调查中发现,6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增强,21%的受访者认为跟以前差不多,也有5%的受访者认为不如以前。当问到对理论感兴趣的程度时有10.55%回答很有兴趣,72.57%的比较有兴趣,这说明对理论比较感兴趣是当前干部队伍的主流。
二是由接受灌输到自我教育的转变。他们对书上写的,领导强调的,授课者讲的不像以前那样深信不疑,对那种居高临下的劝诫,“我讲你听”的灌输等生硬呆板的方式大多认为效果不佳,甚至认为容易引起反感。调查中,58%的领导干部倾向于把自学作为理论学习的主要方式。85%的受访者对近几年来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有利于领导干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广泛参与的研讨式、对话式、模拟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颇感兴趣。
三是由统一组织到自主安排的转变。当调查到如果有机会学习的第一选择时,37.97%选择到党校;4.22%的选择去其他干校;46.84%选择到高校;有6.75%选择其他形式学习。近年来,广大领导干部利用业余时间自主选择各种课程进修班、提高班、讲习班学习,有34%的受访者参加过国内普通高校举办的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由从属性向自主性的转变,是领导干部理论需求方式转变中积极向上的趋势,必须保护和引导。因此,思想理论教育必须坚持导向性,尊重自主性。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努力改变领导干部理论教育中长期形成的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一刀切”、“一锅煮”、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的问题。
三、理论需求环境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为适应这种转变,思想理论教育必须坚持开放性,保持警惕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理论需求的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是理论信息来源的单一性向多维性转变。调查显示,65.11%的领导干部理论信息的来源是阅读理论专著和文章,47.68%的领导干部通过广播电视获得理论知识,42.07%的领导从网上获取理论信息。这说明领导干部理论信息的来源正在由单一性向多维性转变。
二是理论信息获取的迟缓性向快捷性转变。在“你对理论信息的时效性的满意程度”的问题中,86.23%的受访者表示能迅速获得所需要的理论信息,认为不能及时获得所需的理论信息的只占受访者的11.2%。当问及“利用电脑查询理论信息资料的熟练程度”时,63.22%的受访者能熟练地使用电脑。
三是理论信息质量的陈旧性向鲜活性转变。63.23%的受访者认为理论信息的形式及时、鲜活,53.45%的受访者认为理论信息真实可靠,只有9.6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理论信息陈旧过时。
领导干部理论需求环境的变化,既为领导干部迅速、及时有效地获取理论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又为敌对势力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客观上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思想理论教育既要坚持开放性,又要保持警惕性,筑牢思想理论防线。
四、理论需求取向由单一务虚性向务虚性与务实性并存转变,思想理论教育必须兼顾务虚性,强化实效性
调查发现,当前领导干部理论需求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新变化。据调查统计,受调查的干部中,18.57%的受访者认为理论不精不管用,45.57%的受访者认为理论不能联系实际,67.89%的受访者认为因学习培训与使用不能结合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在如何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上,70.46%的受访者首选理论本身要精,要管用;73.84%的受访者提出培训要与使用结合起来。
一是从政治需要向提高综合素质转变。调查发现,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呈现出多元性的特征,发生了积极可喜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生活复杂多样性的要求。但当问到领导干部应重点学习哪些知识时,72%同志选择了经济理论、法学理论、行政管理、领导科学和社会心理学,有的同志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不高,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的主动性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