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技和经济的关系

科技和经济的关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2 09:09: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科技和经济的关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科技和经济的关系

篇1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文献综述

CarlotaPerz最早发现了科技创新与投入资金融合发展的模式:风险投资者在较高利润的激励下,会持续投资于高新技术领域,使得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达到高度耦合。Thompson、Chardchales等(1993)对比研究发现获得了风投的高科技公司要比未获得风险投资的高科技公司发展更有利。Berger和Uden(2002)研究显示银企之间不易量化的软信息交换可以相互促进;陈迅等(2009)研究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互相影响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二者耦合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金融风险。曹东勃,秦茗(2009)研究了技术和经济的进化路径,认为金融创新是得到了技术创新创造的利润,而技术创新也获得了金融创新的资金支持,从而扶持技术的发展。刘红忠等(2003)认为促进较好的科技资源可以激活金融资本,同时金融资金也可以产生科技产出;而张憬安(2010)认为在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相互影响关系内,各个部门要协同配合。

二、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耦合机制的内涵及原理分析

物理学的耦合是指多个系统或体系之间互相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联动起来的现象,借助于这一概念,可以对创新经济中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二者既不是包含关系,也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互相影响的,这符合根据美国学者维克的松散耦合理论定义。金融创新的发展哺育促进了科技的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等方面的发展,而反过来科技创新也会通过政策、制度的传递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因此二者是相互推动、彼此影响,耦合发展的。本文利用这个概念对创新型经济的发达省份-江苏省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情况来进行分析。

三、江苏省科技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

截至2015年底,江苏的研发(R&D)费1801.2亿元左右,占江苏GDP的比重约2.55%,比2014年提高了0.05%,2015年授予的专利有25万件,里面有发明类专利约3.6万件。2015年江苏省总共签定各种技术协议2.5万个,各类技术协议的成交金额达700亿元,比14年增长6.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为57 277亿元,江苏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比2014年提高1%。江苏省企业共申请专利27.5万件,新确认的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802项,已经建设部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39个,高科技企业累计达1万家。全省从事科技活动研究人员约120万人,其中研发人员约8万人。全省有经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95家,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近10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3 000个,科技服务平台290个。

2.金融创新情况

各商业银行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如江苏省农行主要根据高科技信贷特点,设计了“担保+创业投资+贷款”模式、除此之外,还有“政府推荐+保证+信贷”方式以及“统贷支持”等推动研发新产品,如“点金石”、“金科通”和“好帮手”三大系列产品,起到了很好效果;江苏银行省行开发了名为“科技之星”小企业贷款业务,这类贷款主要投向那些从事高科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服务业务的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而浦东发展银行根据科技型企业担保资产缺乏的弱点,通过银行保险合作、财政补贴质押、联保联贷等业务,以及探索开发诸如集合票据、中期票据、信托债权基金等业务。交通银行的科技支行采取股权质押方式来授信,设计出“科贷通”、足额纳税企业的“税融通”、“基金宝”、“股权质押”、面向创业期高科技企业的“合同能源管理”、“创业通”、“订单贷”、“债权保险融资”、“应收租金保理”产品等业务品种。

金融创新的发展也促进和带动了江苏省金融的发展,2015年末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 7873亿元,比年初增加11766.8亿元,比2014年末增长11.7个百分点。居民的储蓄存款额相比年初增长2 861.5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这一项比15年初增长3 961.9亿元。年末在苏的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78 866.3亿元,比15年初增加9 290亿元,比2014年末增L了约13个百分点。全省在境内、境外上市公司有276家,通过IPO、增发、可转债、配股、公司债在沪深两个交易所筹集资金约1 200亿元,比上年增加约510亿元。江苏企业境内上市公司总股本2 154亿股,比上年增长35个百分点;市价总值36 720.5亿元,增长87.1%。2015年末全省共有期货公司10家,期货营业部135家;证券营业部683家,证券公司6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2家。

3.江苏省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金融体制不够完善

这里的金融体制指影响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的体制,比如信用体系不完善、担保公司政府支持力度依旧不够、僵硬的金融体制和机制、缺乏政府的大力支持、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物,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金融生态环境等。

(2)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不够深入

江苏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缺乏个性和灵活性,这可能由于受法律制度、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不能满足科技创新的需求,产品创新自主研发能力偏低,并缺乏整体规划,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金融机构对金融产品的开发不够,存在诸如品种有限,金融产品创新缺乏前瞻性等问题。

(3)创设科技支行或相应机构的金融机构数量仍不多

目前江苏省只有部分商业银行如南京银行、农业银行、工行、交行等成立了专门的分支机构,而其他的商业银行对于扶持科技型企业的措施还是比较缺乏、进度比较缓慢或管理依然不够科学,例如邮政储蓄等面向连科技型企业的贷款都很少,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贷款没有专门的管理,分类到中小企业贷款之中,缺乏细致化的服务。

(4)服务科技金融的社会中介机构有待完善

调研显示当前江苏针对无形资产的登记、评价、交易流通市场发展相对缓慢,对创新型、科技型企业的专利权、专有技术、期权、股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交易体系和市场还不健全;缺乏专业的相关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及鉴定方面的组织和机构,缺乏较为发达的无形资产交易市场,这使得各金融机构在开展无形资产抵押担保贷款方面比较审慎。目前专门服务于创新型科技企业的金融担保机构还是比较缺乏,由于风险控制等因素,对高科技企业的担保条件较高,而且还要收取担保费、评审费等,担保成本也较大。

四、促进江苏省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耦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1.依托优势,优化体制,加快科技金融发展

要引进借鉴已有的好的经验与做法,依靠江苏省科技创新企业较多、基础好和毗邻上海金融业相对发达等有利条件和优势,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好现有政策资源,探索把江苏建设成为科技金融发展创新试点省。政府部门还应该在体制建设上下大力气,以适应现代科技创新为出发点来加强金融体系建设。

2.促进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深度融合互助发展

大力创新产品与信贷模式。激励各个金融机构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流程、金融产品和服务等,积极研究和推进科技金融服务。根据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的原则和风险可控前提下,为创新型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开辟畅通通道,围绕“创投+担保+贷款”模式、“政府推荐+担保+贷款”模式以及“统贷支持”等模式积极研发金融新产品,增强向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支持。

3.促进科技型银行或部门、科技类信贷的创设与研发

要积极支持人民银行加快“中小企业信息体系试验区”创建,促进科技企业信用信息的整合和落实,减少金融支持与科技发展的信息不对称。积极推进建设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平台,并加大科技金融财政投入暴涨和机制建设,各级政府应该把科技金融投入作为财政预算保障重点,以保证科技金融的支持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4.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提高科技产权的流动性,积极推进设立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产权交易平台,为高科技和新兴产业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江苏省科学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应该加快与国内其他各个产权所联网,优化流程,提升功能,扩大交易量,形成区域性科学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参考文献:

[1]Gennaioli N,Shleifer A,Vishny R.Neglected risks,financial innovation,and financial fragility[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2,104(3):452―468.

[2]Henderson B J.The dark sid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pricing of a retail financial product[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1,100(2):227-247.

[3]童藤. 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4]李海申,王雪祺,苗绘.河北省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现状及对策[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67-73.

篇2

关键词科技项目经费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靠创新,这对科技型企业尤为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因此针对不同企业科技项目的特点,国家通过项目贷款贴息、奖励、拨付配套资金、税收优惠等各种方式进行扶持,其中以拨付配套经费方式较为为普遍。科技经费的投入提高了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企业的科技研发实力明显增强,在生产领域科技开发的积极性也增强,从而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化,然而企业在科技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种种问题,亟待解决。

一、企业科技经费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现状

(一)企业科技经费财务管理现状

从目前科技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情况看,大部分单位财务制度比较完善,管理比较严格,使用开支比较合理,有独立的科技经费收支台账,对科技经费的拨入款项均能做到单独立账,明细分类清晰合理,经费使用审批手续齐全,财务的相关合同协议等资料完整。但也有不少问题出现,主要表现为:

1.重项目立项,轻项目管理

项目申报企业对立项时的工作非常重视,集中本企业力量,甚至寻求外部机构援助,力争获得国家扶持和享受优惠政策。但由于匆匆上马,导致在批复后的项目实施中出现分工不明确,工作计划变动频繁,造成项目启动迟缓,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

2.经费支出分配不够合理

有些企业在收到匹配扶持资金后,认为经费管理就只是财务部门的事,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不再重视,常常出现支出超使用范畴,列支不规范不合理,甚至出现挤占挪用等问题。

(二)企业会计经费会计核算现状

尽管《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国家拨入专项资金的账务处理都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对科技经费管理办法不了解、不熟悉,会计科目设置混乱,例如有的企业在收到经费时列入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补贴收入、其他收入等科目;有的虽入账正确却没有按项目不同分别核算;有的相关支出无明细科目归集,从而无法从会计资料中获悉经费的实际使用方向和支出情况,有的甚至在项目验收结束时经费专户还分文未动。

二、企业加强科技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建议

1.财务管理应加入到立项前的论证,完善经费管理的制度体系

编制项目申报材料的同时编制项目概算,财务人员也参与其中,对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各项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以从财务角度结合本企业财务情况为项目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2.创新预算编制方法

科技活动具有创造性和不确定性,科研的需求也是复杂的,而且不同领域、同一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课题,其经费预算需求都会不同,因此除明确管理费的提取比例外,其他预算科目不作固定数值或比例的限定,而是根据课题的性质灵活分配。

3.建立经费支出自查监督机制,提高全员管理意识及经费使用透明度

经费的支出与各个部门都密切联系,科技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应全员参与。既要结合政府项目管理中心的跟踪监督工作建立自查机制,贯彻合理支出、分工明确、控制进度及相关资料要完备的思想意识,又要充分利用媒体和互联网的作用,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科技经费财务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防止挤占挪用等科技失信行为的发生。

三、规范企业科技经费会计核算的建议

根据规定,企业收到国家拨入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对于符合《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确认条件的则通过“递延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科目核算。具体会计核算方法总结如下:

(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

1.企业收到科研项目各级财政科技拨款时的核算

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项目―××市、县配套

2.企业发生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时的核算

(1)购置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或购置科研所需无形资产时的核算

借:固定资产―××项目

无形资产―××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借:专项应付款―××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项目―××市、县配套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项目

(2)其他研发费用核算

发生其他研发费用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并按实际发生额核算。

借:专项应付款―××项目―省科技厅拨款―××费

专项应付款―××项目―××市、县配套―××费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3.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故终止、撤消或项目未通过验收而收回部分或全部各级财政科技拨款的情形

借:专项应付款―××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项目―××市、县配套

资本公积―拨款转入―××项目

管理费用―研发支出―××项目―××费

贷:银行存款

4.项目完成验收后结余资金的处理

(1) 经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留单位继续使用的情形

借:专项应付款―××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项目―××市、县配套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项目

(2)按规定上交部分的核算

借:专项应付款―××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项目―××市、县配套

贷:银行存款

5.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期间出售、转让用财政科技拨款经费购置的设备、无形资产,应报省科技和财政管理部门批准,处理所得资金按规定上交

借:资本公积―拨款转入―××项目

贷:银行存款

(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核算

企业在收到政府非货币性资产或货币性资产且符合《准则》中的政府补助的确认原则时,分别按以下情况核算:

1.企业收到科研项目各级财政科技拨款时的核算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2.企业发生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时

(1)购置、摊销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或科研所需无形资产的核算

借:固定资产―××项目

无形资产―××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

借:研发支出―××项目

贷: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年末或项目完成时按照折旧或摊销额转销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贷:营业外收入

(2)发生其他研发费用核算

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并按实际发生额核算。

借:研发支出―××项目―××费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针对研发项目是否形成无形资产,分别结转。

未形成无形资产:

借:管理费用―研发支出―××项目

贷:研发支出―××项目―××费

年末或项目完成时按照折旧或摊销额转销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贷:营业外收入―××项目

形成无形资产会计处理:

借:无形资产―××资产

贷:研发支出―××项目―××费

形成无形资产后摊销的会计处理比照固定资产折旧。

3.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故终止、撤消或项目未通过验收,收回部分或全部各级财政科技拨款的情形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营业外收入

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银行存款

4.项目完成验收后结余资金的处理

(1)经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留单位继续使用的核算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贷:营业外收入―××项目

(2)按规定上交部分的核算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贷:银行存款

5.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期间出售、转让用财政科技经费购置的设备、无形资产的核算

对于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期间出售、转让用财政科技经费购置的设备、无形资产,应报省科技和财政管理部门批准,处理所得资金按规定上交

(1)处理所得资金大于资产净值的核算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贷:银行存款

(2)处理所得资金小于资产净值的核算

借:递延收益―××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项目―××市、县配套

贷: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支出)

其他业务支出

6.用于补偿企业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营业外收入-××项目―××市、县配套

企业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及会计核算是国家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经费管理制度,规范经费使用中的会计核算,做到专款专用,使扶持资金与本企业配套资金统一口径和标准,可避免科技经费投入的重复统计现象,维护科技项目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既能够控制资金投向,又减少了投资风险,从而发挥科技经费的最大经济效益和政策引导效应。

参考文献:

[1]张纯.关于加强我国科技经费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中国市场.2011年第39期(总第650期).

[2]雷晴霞.浅谈企业科技经费的使用管理现状和会计核算.大众科技.2008年第12期(总第112期).

篇3

一、引言

党的十的召开,强调要有全球的眼光又创新的意识,在新时期我们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只有加强科技创新国际化,才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间的科技合作不断加强,需要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科技问题不断增加,对于重大科研项目,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实在不行。并且者已经成为促进重大项目发展的的重要环节。

当前,随着国际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加,各国都开始重视在科研项目中对经费的监管,一方面国家对科研项目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对资金使用的管理也提上日程,管好用好科技研究经费,使之能够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世界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并寻求的一种管理方法。如何有效利用科技经费,推动科技项目顺利开展及科技进步,如何有效实施科技经费的监管,实现经济效用最大化原则,不仅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出发,本文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若干问题展开思考。

二、国际合作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一)在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的组织模式中组织模式不够合理

国际合作科研项目采取预算管理,但是预算编制的方法不太科学,项目负责人并不是采取科学合理的计算而是基本凭借个人的经验判断,因此没有科学合理的计算依据,这样编制的预算随意性强不太科学。再者就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项目的分析不仔细,对需要的经费的估计不合理,编制的预算并不是按照实际情况,因此,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造成效益低下。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同时受各合作国的法律限制,预算执行缓慢,科研人员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认识。随意改变经费用途、与财务人员缺乏交流、财务人员对预算执行没有做定期分析等使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得不到及时处理,直接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建立经费监控与跟踪调整机制更是无从谈起。此外,如果项目经费超过了预算那么超过的部分由研究所自己承担,科研算得经济压力不断增加,对经费的预算不能执行下去,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在项目后期会收到罚款或调减经费的影响,甚至在最后可能不能完成科研任务,对研究所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1)项目申请人对费预算方案进行评估,但是评估的合理性受到质疑。科技经费事前控制的关键环节有三个分别是经费预算的编制、评估与评审。在立项是进行评审,各领域专家形成讨论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对申报项目的未来预期成果,即项目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特色和创新点、研究基础和人员构成等进行客观、公平地评价,而对经费预算方案,在审核其合理性时不够重视,也没有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进行定量的计算更。

(2)在对科技项目进行预算管理是,管理并不严格。在经费支出方面,开支所占比重较大的并不是实验室支出而是招待费、管理费、劳务费、办公用品、电话费等。很明显结构不够合理。

(3)在项目经费预算绩效方面,审计工作还没有开展。当前,由项目申请人所在单位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并且监督财务。对项目管理单位的财务实行再监督的是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和其他经费提供者,这些监督主要是进行事后审计。但绩效审计仍然处于初期,审计还是主要以会计报表审计、合规性审计为目的。

(二)外汇资金管理受相关国家制度和自身运营结构的限制

我国是外汇资金管理相当严格的国家,经常性项目外汇结算账户实行限额管理,国际合作外汇资金使用和管理可谓困难重重,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家政策的限制, 目前在具体管理上,是多头管理(国税局、地税局、国家外汇管理局、银行), 而且管理的内容也重叠, 审批的程序相对比较复杂, 时效性也差。另一个就是单位内部财务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达不到跨国监管的要求,无法使外汇资金管理达到最优状态。

(三)海外研发基地管理缺乏相配套的制度

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是科研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应该积极呼吁国家出台相应政策,支持海外研究基地的建设。例如:是否可以用财政资金以研究所的名义租用或者购买海外研发基地的土地;是否可以在研发基地做基本建设;租用国外实验室能否对其进行改造维修;建成之后,科研资金汇入海外研究基地如何使用管理;长期驻守海外基地人员的补助如何解决;同时还要规范其技术研发和技术交易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确保研发成果顺利地交易、转化及应用,维护研发服务基地有秩序、高效地运行等等。

(四)科研活动形成固定资产缺乏相应管理制度

为保障国际科技合作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科研项目组根据科研项目的需求,通常在野外设置有各类观测站点,购置有各种设备仪器,建设有房屋等,由此形成了一定的固定资产也需按国内固定资产管理。但在我国对科研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反映在这类固定资产每年需要做资产清查,在国外无法实现;资产毁损不可能运回国,资产残值无法收回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随着国际合作项目的增多已日益凸显。

三、国际合作项目科研经费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独立的管理机构,使财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目前对于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多国共同投资的合作项目, 其组织管理越来越倾向公司化的管理, 强调专业化的管理,而且极其注重财务控制上的作用, 把财务控制作为最主要的控制手段。

在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中,要想使财务管理职能发挥得更好,必须有组织体系作保障, 对于各成员国的关系,也可以通过这个组织体系进行协调,在项目中的财务内部管理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多国共同合作的科研项目中一般都设有独立、专业的项目管理机构, 如CERN就是欧洲一系列原子能项目的管理机构。因为是很多国家共同合作的项目,所以对于这些项目管理机构,他们都具有国际组织性质, 并享有国际豁免权, 在科研项目实施所在国以独立法人组织的身份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项目投资主体与管理主体相分离。控制实施项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财务管理,它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重要作用。

(一)设计完善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对于国际合作科技项目的投资者和项目的管理机构来说,对项目的财务管理都很重视,设计完善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势在必行,在职能分工和运行机制上将组织体系和项目的其他管理机构紧密结合,为其职能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在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的整个管理过程中, 项目管理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由理事会总干事(海外办事处主任)全面负责, 理事会总干事是项目管理机构的最高决策机构并且也是财务事项的最终决策者,而且理事会下,为了支持财务决策经常设立独立的财务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 并且指导管理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国际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结构及职能设置有效地保证项目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成员国大会的职责与股份公司的股东大会的职责极其相似, 而理事会与董事会相似, DG 的职能类似于总经理, 财务管理委员会的职责类似于与财务总监。通过这种治理结构,在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财务管理的只能都能很好的发挥。

(二)加强对海外项目管理中心的管理与监控

为了降低项目资金风险,必须有效地控制项目资金的回收和使用情况,使项目有充分、流畅的资金作保障。加快建立海外项目银行账户与国内研究所账联动反应,时刻记录资金变动情况的资金管理模式,使得科研所集中管理以达到降低资金风险的目的。这种资金管理模式必须要有电子银行系统的支持,否则无法实现。需要使逐笔办理的业务变成集约化的业务和流程,从而实现资金统一运营和集中管理。在财务管理上,预算管理来对项目的实施更受注重,对项目的营运管理层形成有效的制约。

(三)完善海外项目资金监控与管理

针对国际合作项目的实际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制定法律法规,明确经费的支出范围、组织管理。借鉴国外先进的海外资金管理的经验,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制定海外资金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海外资金的管理。

项目负责人不仅要加强资金的宏观监控还要加强资金的微观控制。加强对项目资金计划的编制、项目资金使用的监控。在境外设立账户时应该符合国内法律法规,尽量避免风险的发生,国内研究院要加强对海外账户的监控。国外资金要实行统一结算以便国内研究院管理。在设置固定资产时要考虑资产使用寿命以及海外项目的年限。对于重大事项要坚持报告制度,比如大笔资金的使用等。

参考文献:

[1]钟荣丙.科研经费的监管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

[2]李新荣.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44

[3]石燕.国外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比较及其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5(10);51

[4]郑朝晖.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7(4);118-119

[5]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课题组.跨国公司资金统筹管理模式与外汇收支影响[J].中国外汇管理,2001,(7).

[6]王卫东.双货币资金管理――一个与未来收支相匹配的资金管理方案[J].中国外汇管理,2001,(3).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3-0046-02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以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为目标。懂经济、会管理、识法律是对经管类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经济法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其考核方式承担着对教师授课水平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功能,而传统的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互动、重分数轻能力,存在着诸多弊端,亟待建立一种更为科学、合理、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一、传统经济法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传统的经济法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考核方式仅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过于单一。目前,一些高校在考试改革中探索了论文考核的形式。这种形式虽然可以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但经管类学生法学理论基础薄弱,撰写专业法学论文难度较大。这种形式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抄袭,结果就是既未达到考核知识,又未达到考核能力的目标。

(二)重理论考试轻实践操作

从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经济法的教学应注重应用能力和实务能力的培养。由于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往往采用合班上课的方式,人数众多。理论考试由于不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而在学生成绩评定中占据绝对比例。相反,实践操作考核或无或少,不会对学生成绩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重笔试轻口试

笔试对知识考核的覆盖面广,考核的信度和效度都较高,因此是传统经济法考核所惯常采用的方式。但笔试侧重考查的是学生的背功,题目多是对于知识的再现。这种考核方式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核,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口试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而且有利于锻炼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

长期以来,传统考核只注重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教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局面。卷面成绩忽略了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能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评价结果难免有失公正。在经济法课程的考试改革中,可以尝试加大形成性评价力度,建立一套动态、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兼顾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评价与反馈的多重功能。

二、经济法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指标内容

(一)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 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其中,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其概念最早由斯克里文提出,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我国对这一概念有所扩展,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1]。这种评价方式既是一种评价体系,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二)经济法课程考核评价指标

形成性考核指标体系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察和评价,并将其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的科学理论体系[2]。经济法课程考核指标体系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类指标,每一大类下又有若干项具体指标。各项相加总成绩为100分,将每位同学的各项考核评分进行累加,即得出该同学本学期终结性考核成绩。

1.理论考核指标。理论学习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方面(30分)包括出勤、课堂笔记、按时完成作业等;学习能力方面(20分)包括识记能力(课堂提问)、研究及分析能力(学期论文)等。

2.实践考核指标。实践操作的评价指标包括:分析能力(案例分析);交流能力(讨论或辩论);思辨能力(论文答辩);问题解决能力(模拟情境);组织能力(模拟法庭)。以上各项分值计10分,满分为50分。

(三)考核的基本形式及考核内容

与上述评价指标相对应,考核内容也可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部分。其中,理论考核与传统考核方式无异,本文着重论述实践考核的形式。

1.案例分析考核。由任课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配给学生,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分配一个案例。案例的选择根据专业的不同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每组同学在课前对分配的案例收集资料并进行讨论分析。教师于每次上课前安排一组同学将其案例分析过程和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并接受同学的询问。时间不可过长,以5―7分钟为宜。分析后教师要有点评,并根据该组同学的表现评定分数。

2.小组辩论(讨论)会。由任课教师选取经济法领域中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学生在课前必须收集相应的资料,作充分的准备,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形成一致的意见,再与其他观点不同的小组进行辩论。每场辩论(讨论)由两组同学完成,教师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评定分数并点评。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

3.论文答辩。经济法课程主要分为六部分,即总论、市场主体法、市场行为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师每讲完一部分,选取该部分的一个前沿问题作为论题,安排全班1/6的学生以此论题撰写论文。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内容提出1―2个问题,由学生进行答辩,并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评定分数并点评。每位同学以2分钟为宜。

4.情景模拟。经济法课程的某些章节可以尝试进行模拟教学,由教师设计特定的场景、事件,让学生进入相关的角色,以经济法律规定为参照系,进行演练。例如,在给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讲《公司法》这一章时,可组织学生模拟组建公司。每组每位同学都有具体分工,包括公司住所的确定、验资、拟定公司章程、办理营业执照、召开股东会、董事会等[3]。任课教师以流程是否合法,法律文书撰写正确与否,有无团队精神为标准评定分数并点评。每学期可组织情景模拟三次左右,每次以不超过1学时为宜。

5.模拟法庭。在讲授“经济仲裁与诉讼”一章时,适宜采取模拟法庭教学法。运用此法时,由于学时的限制,不能过于注重案件的实体审理,而是侧重于使学生熟悉法庭审判流程。建议将前述每组同学负责的案例作为模拟法庭开庭的案例,这样可以使实体与程序兼顾。每学期安排模拟法庭若干场,每场庭审安排10人参加,时间以不超过25分钟为宜。任课教师根据庭审程序是否正确,准备是否充分为标准评定分数并点评。

三、本评价体系的实施条件

(一)人数不宜过多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授课的最大困难在于上课人数过多,各校往往采取合班上课的方式,人数在100至120人左右。本评价体系的实施要求人数以80至90人为宜,并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6至7人左右。

(二)各专业教学内容的适当选择

经济法课程涵盖了所有与市场经济运行及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涉及多个部门法。本评价体系的实施,要求实践教学部分占总学时的1/3左右,这就需要压缩理论教学时间。教师在讲授时不可面面俱到,而应该根据学生专业有所侧重。

(三)以多种教学法的使用为前提

本评价体系是为配合多种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而制订。因此,必须以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为前提。

(四)学生的全面参与

本评价体系在设计上即兼顾了理论与实践,同时对于经济法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章节均有考核,覆盖面较广。因此,在实施时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参与上述所涉各项,不能漏项。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的目的。

(五)学时保障

同是经管类专业,在经济法的课时安排上各学校差异较大:有的学校为68学时,有的学校为34学时,甚至还有同一学校不同专业学时不同的情况。由于本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学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安排在50学时以下很难满足教学要求,应以51至60学时为宜。

(六)教师的综合素质保障

在有限的学时内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单纯具备法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高校经管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经济法教师应具备与所教学生共同的专业背景。比如,国际贸易专业的经济法教师应熟悉国际经济法、金融法等;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熟悉旅游法规等。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情景考核与案例分析考核时,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4]。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衡量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不在于传输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了学生多少能力,考核方式是否合理,不在于教师是否机械地“给分”,而在于能否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性考核方式可以随时考核,随时评价,随时改进。同时,将学生的各项考核结果累加作为终结性考核成绩,可以防止“一考定成败”的片面性,最终实现取消形式化的经济法课程期末考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频,彭六生,郭瑶.高职教育模拟法庭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5).

篇5

作者简介:陆秋娥(1975-),女,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讲师,广西高新科技产业投融资研究中心、广西投资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投融资、保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9.5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9-139-03

产学研合作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一方面是指我国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它是以加强学生素质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培养专业的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是指产学研合作的科学研究,它是以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由此看来,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是尤为重要的。产学研合作引起了我国教学界的高度重视,如何推进我国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深入发展,是我国教学界所致力研究的热点课题。

一、广西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别重视产学研合作工作,以广西市场为重要的导向,并以各大企业为主体来促进广西的现代化建设。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产学研合作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将产学研合作推进向前,并且将经济发展与科技研究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广西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保证广西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广西地区的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与各个企业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地区内部的各大企业与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有了进一步的深化。通过对广西地区经济的最新统计可以看出,广西地区各本科院校试验以及研究发展的经费支出明显增多,本科院校所发表的科学技术性质的论文也明显增加,其中有许多经管方面的学术性论文申请并且获得了国家专利。由于产学研合作取得了如此大的进展,广西地区的本科院校对产学研合作逐渐加大了重视程度,并且对产学研合作的环境进行了优化及创新。

二、广西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产学研合作的思想不够开阔

在普遍认为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培养应用型的本科人才必要性的同时,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对其客观性及其内涵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致,突出表现为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等同于常规的生产实习,只是单纯的把产学研合作限定在技术这一狭小的范围内,把其作为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模式上的突破还没有达成共识。在经济时代,对于地方学校来讲,深化教育改革就是要求培养出具备扎实基础、知识面较广、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人才,所以,加强产学研合作并不只是单纯的技术上的加强。但是有些高校在实施产学研合作时,因为思想不够开阔,只是片面的强调专业对口,单纯的重视某一岗位的技能操作,没有真正地把培育学生能力和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忽视了教学计划的目标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使得学生对于本专业所需要掌握的技能、价值观严重的受到限制。

2.产学研教育运行模式缺乏相应的针对性

当前,普遍认为较为典型的发达国家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是由企业与学校进行签订协议,双方共同来培养对路的学生;第二是“X+Y”教学模式,前几年在学校组织下进行教学,主要是以完成理论为基础,后几年是在企业进行,以实习为主,参加各种活动,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的课题,并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共同来完成设计;第三是“学工交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几个阶段,由基础到专业循序渐进,使得课堂教学与企业的工程实践进行交替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在确定产学研教育模式下,因为受到行政力量的影响较大,很容易忽视本校的实际情况,盲目的去模仿国外的成功模式,使得选择运行模式失去了存活的土壤。

3.缺乏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产学研合作对本科院校、地方企业、科学研究部门、政府部门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涉足,每一方都置身于不同的工作系统当中,并且都具备着自身的管理机构。这些管理机构不仅希望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且还希望促进各方的产学研合作,但是往往这两个方面会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比如知识产权的问题以及成果所有权的问题等,产学研合作当中对知识流动产生较大影响的就是各方的知识产权的矛盾。本科院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根本就在于利益,本科院校对产学研合作投入的主要是知识,因此,地方企业和各所本科院校都想控制知识产权,产学研合作当中,对于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一般都是通过学校与企业所签订的合约来安排的,这就必然会影响到产学研合作双方关系的和谐。

4.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体系不够健全

广西地方本科院校不断的致力于推进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但是仍然缺乏健全的协调及领导体系。各所本科院校所颁布的相关政策绝大多数都是根据国家有关科技条例所制定的,没有确切的贯彻落实其中,针对性和具体性的政策太少,而相关性以及概括性的政策过多,并且大部分政策并没有推进产学研合作,仅仅是流于形式,这就导致了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不能有效的发挥指导思想的具体作用。此外,广西地区各本科院校没有对自身进行正确的认识,造成了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方向与经济领域所迫切需要的技术不一致,最终导致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达不到良好的结合效果。

5.本科院校与企业资源不协调

广西地区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过程当中,本科院校和企业资源缺乏协调。本科院校的资源主要有教学资源、教师资源以及科学研究条件等,资源优势就是对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人才的培训;企业的优势资源主要是具有精湛技术的工人、先进的技术以及先进的工作设施,以及应对市场变动、技术人才需求、经济发展的能力。本科院校的资源与企业的资源是互相补充的,但是严重的缺乏协调。近几年来,由于本科院校没有足够的科学研究资金和设备,而且缺乏积极投身于产学研合作的主动性,导致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偏低,不能有效的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较低,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无法完成企业所分配的生产任务以及工作任务。

6.企业缺乏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就必须要以企业为重要的依托,促进企业参与到本科院校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计划的实施以及学生就业分配的整个过程当中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但是在实际当中,许多企业并没有积极的参与到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与企业结合的管理部门也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而且由于产学研合作是由国家政府部门提出的,并非企业本身所决定的,这就导致企业缺乏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三、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有力措施

1.转变思想,坚持“全人教育”观念

当代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目的及其人才的培养标准已经发生改变,不再是将合作教育限制在应用技术学科这一狭小的范围内,未来的趋势应该是“全人教育”。所以,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转变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思想,充分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开展各种技术、知识、人才、信息、资产、管理的合作教育模式。需要确定“全人教育”的思想,培养能够积极面对各种复杂变化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学生各种机会和环境,多个领域和部门,而不仅仅是完成理论指导,或者最多只给予一个方面的实践教育。同时,应该注意宣传合作教育在发展学生爱好、兴趣、能力、专长和人格方面的价值,及其在学习期间人的工作经历对人的一生发展的影响,逐步建立起适应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竞争力。

2.加强对产学研合作的调节以及组织

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广西政府部门的调节和组织作用,加强对产学研合作基础设施的改造,创建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条件,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本科院校以及科学研究部门积极投入到产学研合作的工作中。另一方面,借助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的作用,积极营造广西地区的产学研合作氛围。还有就是要促进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并将中介服务机构的运转规范化,将产学研合作的交流沟通的平台不断的拓宽并且不断的完善。加强企业生产力来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促进中介服务的建设发展;将广西政府部门的一些社会服务作用与中介服务相统一,通过一系列这样的方法来促进广西地区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3.创建本科院校内部组织管理机构

广西地区本科院校应该切实把产学研合作放在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当中,必须在本科院校的内部创建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来加强学校与外界企业的联系。组织管理机构应积极的为本科院校寻找能够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并参与到产学研合作的整个过程当中,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确保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本科院校还应该建立能够推进产学研合作的体系,并制定出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全面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4.多方面多渠道的筹集资金

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保证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本科院校及企业应该借鉴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的经验,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多方面、多渠道的筹集资金。政府部门对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发展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主导性,政府部门不仅是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资金规划的决策方,而且也是产学研合作规章制度的制定方,在产学研合作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的迅速发展,广西地区各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了企业与高校教育合作的重要性,主动的开始寻找与本科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机会,并为本科院校提供先进的设备以及大量的资金,协助本科院校培养人才。本科院校也为所合作的企业单位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专业人才,企业与本科院校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在筹集的资金当中,社会团体为高等院校所提供的资金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资金在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5.本科院校应提高自身的实力

本科院校本着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理念,将产学研合作策略切实的贯彻实施,只有在实质上为企业服务,才能加强本科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若想打响专业的名号,就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实力,利用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机会,锻炼专业学生的能力,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自信心。此外,本科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培养出企业所缺乏的专业人才,而且推进了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最重要的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本科院校拥有了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找到了强大的后盾。

四、结束语

广西地区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应该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在产学研合作中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从根本上去发挥学生的潜力,为广西地区经济的发展服务,并且为国家各个工作领域培养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邵传芳.面向市场经济的产学研合作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05).

[2] 刘须群、陈星.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2,(12).

篇6

作为重要的的事业单位,市政工程管理单位必须要加强财政管理,将每分钱都花到刀刃上,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其管理水平,才能发挥其在推动市政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粗放型经济发展思想的制约,市政工程管理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理念比较落后,造成财务管理方式之后,严重影响了市政工程管理单位良好社会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采用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一、科学化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及对事业单位的意义

1、科学化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

为了全面促进会计改革,我国出台了关于会计改革与进一步发展的《规划纲要》,在该纲要中,分析了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并指出了各企事业单位应该进行会计改革,应该从科学化精细化的角度入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该纲要还特别指出事业单位要在进行会计改革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会计标准的体系。这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有利于促进其改革的进行。特别是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深入,事业单位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开始暴露出诸多弊端,无法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指的是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构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财务管理体系,要充分考虑本单位的特点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现有体系的不妥当之处进行改革,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走上科学化道路。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指的是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要树立精益求精的管理思想,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实施精确、精细的财务管理。这种财务管理方式是与粗放管理相对的,能够有效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2、科学化和精细化财务管理对事业单位发展的意义

首先,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是建立高效市政工程管理单位的保证。当前,市政工程管理单位等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办事效率低,日常办公浪费严重的情况,为了实现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转,必须要加强日常财务管理,注重依法理财,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率。其次,市政工程管理单位等事业单位主要靠国家财政支持,如果不注重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将会造成固定资产的损失和浪费,将会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而很多市政工程管理单位在财务管理上预算执行率较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较为混乱,采用科学化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再次,采用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能够提高市政工程管理单位等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事业单位要发展,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而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事业单位实施科学化、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策略

1、转变粗放管理观念,让科学化和精细化理念深入人心

行为要转变,意识要先行,对市政工程管理单位等事业单位来说,要想实现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必须要转变过去粗放型的财务管理观念,必须要渗透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理念,要实现具体的转变,就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领导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学习相关要求。上文提到我国出台了关于事业单位实施精细化和科学化财务管理的纲要。因此,市政工程管理单位应该组织相关领导学习科学化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要求。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科学化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才能明确在实现科学化和精细化财务管理上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只有领导主动带头学习,才能对其他部门员工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2)要在市政工程管理单位内部加强科学化和精细化财务管理宣传。在市政工程管理单位传统的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往往是由财务部门进行的,其他部门员工对财务管理的具体事项往往是不闻不问,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市政工程管理单位必须要加强内部宣传,要通过内部宣传平台,诸如单位内部网站、单位宣传栏等,对科学化、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进行详细的介绍,或者通过内部广播平台进行长期宣传,让单位员工都知道何为科学化、精细化财务管理,如何配合财务部门进行精细化、科学化财务管理。这样才能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3)财务管理部门要做到工作日清。要让财务管理人员树立精细化和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意识,将财务管理部门员工的工作责任划分清楚,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并要求他们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将各项工作做到位,做到工作的日清日结。

2、制定科学的定额制度,构建精细的预算编制

在市政工程管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编制是第一位的工作,也是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注意的关键活动,其编制也是较为复杂的。为了避免事业单位单位在传统预算编制中,人员经费过度挤占其他公用经费的问题,在编制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当前事业单位对人员经费标准定为过低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制定科学的定额制度,除了要完善基本指出定额管理外,还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并合理分配经费比例,保证定额制度的科学性。此外,为了让预算编制更加精细化,可以考虑预算编制与该单位资产管理的结合。要充分考虑该单位发展的需求及特点,充分利用该单位的资产报告,然后重新确定资产配置和各项实物费用的定额制度。并加大对资产处置和出租收入的管理力度,将其纳入预算中,将二者有效结合。

3、加强成本核算,实现各项费用支出的精细化管理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成本核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如果不注重成本核算,会增加事业单位的经济消耗。因此,必须要通过成本核算的精细化来达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将各项项目成本纳入核算范围。市政工程单位的成本核算是非常复杂的,在其日常运行中,会产生诸如人员费用、办公费用、劳务费用和各种通讯费用及水电费用等消耗,要想实现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必须要将各项费用核算进去。要保证各项实际发生的费用都纳入到成本核算中,避免成本核算太过粗糙。

(2)对成本核算进行科学调整。有的时候,市政工程管理单位的成本核算会存在不够全面的情况,因此,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对前一段时间的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调整成本费用的核算,从而实现科学的成本核算,充分调动市政工程管理单位员工的工作热情。此外,应该将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市政工程管理单位的精细化支出管理。

4、注重固定资产折旧管理,推动其科学化和精细化

对市政工程管理单位来说,在日常运行必然会产生固定资产的消耗,特别是当一些固定资产折旧后,其消耗不容忽视。因此,市政工程管理单位应该积极引入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制度,这样一来就能避免长期一来事业单位在账面资产上的虚化问题。特别是当事业单位的一些资产在已接近报废或者已经报废的状态下,如果仍未进行资产价值的确认,那么将会虚增资产,会造成资产信息的不真实。因此,必须要细化资产管理,要秉承有人用有人管的原则,完善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并让其与预算管理结合,实现折旧预算,最终实现资产管理的精细化。

5、上级单位要加强批复,实现批复精细化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在制定出来以后,是要进行审批之后才能执行的。因此,必须要加强预算批复的管理。上级部门在批复时,要严格遵守遵守我国最新出台的人事工资政策,来确定职工薪酬,避免部分事业单位为了占用工资额而其他其他经费,导致实际工资总额出现不符现象。此外,在三公经费的审批上,也要精细化。例如,对公务接待费的批复不能仅仅把事业单位上报的相关预算作为依据,还要利用绝对额来进行批复控制。在批复时,还要充分考虑各地市政工程管理单位所在地的物价水平等,以便做到科学批复

参考文献:

篇7

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的教学普遍采取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授课模式容易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能力降低。在《宏观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期望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主动参与到师生共同构建的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宏观经济学》课程一般采用大班制授课,教师采用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已经很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处在一个比课堂更小的集体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关注度。

 

2.符合经济类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目前的大学生大多属于95后,他们主体意识强,思维活跃且参与意识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体,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增加了自我表现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需要学会交流、协作,和睦相处地开展研究学习,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特别是在目前大班授课、客观经济状况更新快,极大地丰富经济理论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将课堂内外教学结合起来,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宏观经济学》中的教学环节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考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1.科学的划分学习小组。通过研究我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编排原则。在小组编排上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合理划分小组,然后根据未来职业方向进行角色定位。目前《宏观经济学》课程除了个别课堂由1个自然班,五六十人组成外,一般由两个自然班组成,大多为八十人左右的大课堂,在划分小组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以自然班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每组7-9人。一方面方便教师对小组活动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避免有些学生的“搭便车”行为。另外小组成员的男女性别比例大致相等。一般情况下,尽可能地使不同小组之间男女生人数相等或相近。

 

第二,就业为导向,对小组成员的角色进行定位,明确组员责任和分工。如“总经理”负责掌握小组活动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进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监管员”负责监督组内每个组员合作学习的结果;“记录员”认真及时记录每个组员发表的意见和内容及讨论结果;“策略员”能够激发其他组员讨论的积极性,鼓励不爱发言的组员说出他们的想法等等。

 

2.确定小组学习内容的。 确定小组学习的内容,首先,要重构教学内容。为了使小组学习行之有效,需要明确哪些内容是需要教师直接在课内精讲的,哪些内容是可以交给学习小组独立完成的。其次,结合客观经济状况。要搞好课堂教学,需要明白学生关注的问题,或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热点,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每堂课的教学引导计划。

 

3.小组合作学习的考评。考评方式与考评要求对学生学习来说,是一根重要的指挥棒。考评过程中在关注学生团队展示效果的同时,兼顾每个学生在团队中的奉献精神与工作强度,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采用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评价的准确度。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分析

 

每学期开学三周内,完成学习小组的划分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便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宏观经济学》课程的班级有国贸1301、1302、1303和1304班。根据实验要求,将国贸1301和1302班设定为实验组,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国贸1303和1304班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课程内容,选择将“利率的决定”“失业和通货膨胀”等章节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各组制作出PPT,自第6周开始,每双周课程安排2个小组讲解,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讲授进行有机结合,避免了课堂的单调性。在讲解阶段,其他小组成员作为评委,对讲解组的讲解情况进行打分;各组满分为10分,计入小组平时成绩。学期结束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1.一份试卷理想的难度系数是0.2左右。其计算公式为:L=1-X/W其中:L为难度系数,X为分析组平均得分,W为试卷总分(一般为100分)。计算可得实验组的难度系数是0.23,对照组的难度系数是0.26,两者相差并不大,均处于理想的难度系数区域。

 

2.区分度是区分应试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标。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其基本计算公式:D=2(XH—XL)/W,其中:D为区分度,XH为前27%的高分学生的组平均分,XL为后27%的低分学生的组平均分,W为试卷总分(一般为100分)。计算可得实验组的难度系数是0.5,对照组的难度系数是0.46,两者相差不大,均达到理想的区分度。

 

3.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组,标准差系数低于对照组,因此实验组平均分的代表性更好。

 

4.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优秀率在呈上升趋势,实验组中优秀的学生比重为9.86%远远大于对照组的 1.45%;60分以下的同学所占的比重8.45%远远小于对照组中的14.49%,二者在其他区域的比重相差不大。究其原因是就业导向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从而真正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

 

四、结语

 

篇8

Abstract: The people's love of water as if born to. With the city level, and people are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the city waterfront landscape become more and more natural, more stri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end of modern city landscape,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ints of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city river; landscape design; scientific

中图分类号: TU986

1 前言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城市的河道整治不仅是简单的行洪排涝,而是通过流域的综合治理与管理,充分地发挥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等功能,使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都得到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内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城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也十分重视河网水系的规划和河岸的整治与美化,例如:成都市府南河的整治集防洪、排水、交通、绿化、生态、文化于一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环保效益,提供了具有借鉴价值的城市建设模式。笔者参照国内外有关城市河道生态整治的经验和方法,从景观设计的科学性方面对城市河道治理的进展作一概述。

2景观设计构成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是对河道进行生态整治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对河道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研究,做到提高城市水系防洪和供水标准与城市河道景观相结合,河道水工建筑物的改建与周边环境相结合,河道整治与保护沿河文物相结合,河道清淤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其设计的思路是,城市河、湖的治理要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相结合,尽量使城市河道景观接近自然景观[1]。

2.1河道平面设计

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一般认为拓宽断面、裁弯取直、两岸修筑高堤就能解决防洪问题,但事实上,从流域范围看,对防洪补益不大,相反却大大损害了河道景观的美学价值。对于河道的平面布局,应该综合考虑,形成有机系统,从而实现多目标的统一。在解除河道瓶颈的基础上,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使河道断面收放有致,不必强求平行等宽;尽可能多安排一些蓄水湖池,这种“袋囊状”的结构不仅有益于防洪,且对景观和生态系统都具有重大意义;使城市水系形成网络,有益于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框架[2]。

2.2河道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设计的新思路,就是要把河道水系作为一个系统看待,一是全面考虑河道的防洪排水及生态景观的功能,不断优化断面设计,以合理的投入形成良性的生态河道体系。二是综合考虑水系流域

范围内的河、湖、洼、淀,绿地、岸坡、堤路等系统,构筑一个全面的防洪、滞洪和行洪的生态系统,由河道承担防洪任务,为水系流域全面承担防洪任务。河道断面处理的关键,是要设计一个能够常年保证有水的水道及能应对不同水位、水景的河床,这一点对于北方的河道景观尤为重要。河道横断面既要满足防洪、防冻、防渗、供水的要求,也要兼顾通航的要求。

1) 矩形断面。平原河网水位一般变幅不大,可采用矩形断面。设计河道断面时,正常水位以下可采用矩形干砌石断面,正常水位以上采用毛石堆砌成斜坡,以增加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削减航行波等对河道的冲刷,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若河岸绿化带充足,可采用缓于1∶4的边坡,以确保人类活动的安全。矩形断面一般适用于城镇乡村人居密集地周边的河道。对于水流湍急处的河道,为保证河道断面的抗冲刷能力,可在河道两侧设置重力式干砌块石挡墙。

2) 梯形断面。梯形断面相对占地面积较少,是人口密集的城镇河道中常采用的断面形式。规则的梯形断面结构简单实用,有助于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有利于污水的排放。梯形断面河道常采用浆砌块石护坡,既可增强景观效果,又可保护水生态环境。护坡上设置亲水平台,平台上布置草坪,间以树木、灌木、花草种植,创造层次感,提高美感。梯形断面在绿化河岸与设置道路时,若能合理布置,可充分体现河道安全、休闲和亲水的功能,营造人水和谐的人居环境。上海新江湾城的生态河道断面主要采用了梯形断面[3],并在河岸设置了亲水平台和步道,实现了河道防洪排涝与生态景观的和谐统一。复式断面。复式断面占地面积较大,适用于河滩开阔的山溪性河道。枯水期时,河道流量小,河水在主河槽中流过,洪水期时,河道流量大,此时允许洪水漫滩。因为复式断面的过水断面面积大,洪水水位低,故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由于复式断面能够常年保证河道对应不同的水位、水景,故被广泛应用。北京市昆玉段、长河的横断面设计采用的是双复式断面,此类断面在发生校核洪水时,能保证河道两岸人民的安全,不发生校核洪水时,能保证河道内有相当规模的绿化河坡。深圳市大沙河三期整治工程、济南市小清河的河道断面均采用了下部矩形、上部梯形、中间退台的复式断面形状,河道开敞,河道水面、河岸绿化、河岸景观浑为一体。

双层断面。双层断面通常适用于城镇区域内河,其上面一层为明河,控制20cm左右的较浅水位,水质较好,具有安全、休闲、观赏、亲水等功能,河内放养各种鱼类,河旁建造戏水池、喷水池、戏水凉亭等休闲配套设施;下面一层为暗河,具有防洪排涝功能,可以过流水质不良的流水。双层断面将排放污水和生态景观功能有效地结合起来,是一种较好的生态景观型河道断面。日本北海道旭川市内河道整治就采用了双层河道断面,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

2.3河道堤防设计

河道堤防是满足河道防洪功能的重要保证,在不降低城市防洪标准的同时,可将堤防分为2部分:内堤(小堤)和外堤(大堤) ,中间建设或恢复滩地。内堤可以是子槽上的女儿墙,为保护滩地而设,内堤的安全超高标准可适当降低,从而使滨河景观建设成为可能。外堤为保护城镇而设,其高度应根据设计或校核洪水水位来定,但坡度可以放缓。堤岸位置必须富于变化,2堤间不需要等距,材料也不需要划一,但材料要考究,做法要仔细。可以优先采用级堤,超级堤的堤宽一般不小于堤高的30倍,因而只可能发生漫溢,而不可能发生溃堤。

2.4滩地景观设计

采用复式断面后,河道中的滩地既可扩大行洪断面,又可为鸟类、两栖动物的生存提供生存空间,为人类的休闲、游憩提供条件。在河滩地种植草皮、树木等植被,既可以使河滩免水流冲刷,又可以美化河道,另一方面,将休闲地、绿地设置于河滩地上,还可增强休闲时的亲水性,扩大视觉空间;因此,在河滩地,防洪、生态、景观三者可以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在满足3~5年一遇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滩地高程,以加大行洪断面,增强亲水性。滩地布置应以平地或缓坡为主,便于游人散步、放风筝等游憩活动。在滩地宽度足够时,可以设置露天球场等活动场所。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河滩地应设计成草坪、草地等开敞空间,适当布置树丛和灌木,可以根据需要布置一些亲水的平台和台阶,不宜布置假山、雕塑、亭台等阻水的园林建筑。国内外多个河道的滩地建设成为休闲平台、社区舞厅、健身场、停车场等不同场地,均达到了景观与使用的有机结合。

2.5滨水设施建设

人性化的设施是滨水区景观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设施的选择应注重地方文脉的延续、场所精神的提炼与延展,独具地方特色的符号往往赋予景观更多的内涵。另外,人类渴望与水亲近的感情,也要求滨水风光带上建设更多的亲水设施,以满足人们赏水、嬉水的双重需要。滨水景观设施包括水上舞台、卵石步道、临水长廊、嬉水乐园、灯光喷泉、亲水台阶等。为满足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品质的高层次心理需求,近些年,国内外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滨水设施的建设。澳大利亚荷伯特市政府,大力改进了滨水区的城市空间品质以及建设了必要的公用设施,其中包括庭院公园、停车场、交通设施和基础服务设施,通过这些空间环境载体来容纳本地区的社会文化商业活动和继承城市文脉。

我国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武南河建造了流线型的木挑台,形成富有韵律感的休闲平台,在滨河绿带内布置花坛、座凳和景观矮墙、情景雕塑等景观小品,还建有各类休息设施和各类卫生设施及景观灯具等,如儿童活动设施、老年活动设施以及其他健身设施、垃圾箱、景观灯具,形成了秀美宜人的滨河风光

3结语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小型河道不仅在行洪、排涝水土保持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景观和生态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河道治理中,要充分认识当前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河道过水要求以及城市功能要求进行断面设计,对河道护坡进行生态治理,重视河道内生物多样性,对河道内水质进行相应的净化,实现河道治理的生态化,为恢复河道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4参考文献

[1] [日]河川治理中心. 护岸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9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 A

压力钢管是水电工程中输水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着较大的内水压力以及自身的重量和水重。压力钢管的正常运行对整个电站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压力钢管在电力、石油、化工、航天、船舶、铁路工业等领域中经常使用,维护选材运行不当也是一种易于发生事故的设备,在自身破裂的同时,还会导致水淹厂房和人身死亡重大的恶性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工程概况

红山嘴电厂座落在新疆玛纳斯河东岸阶地上,是玛纳斯河红山嘴一级电站、二级电站、三级电站、四级电站、五级电站的五座梯级电站全称,装机总容量约11万KW。压力管道均为明管,三级电站于1980年建成发电,已运行30余年,压力钢管有锈蚀穿孔迹象。电站采用三条钢管分别向三台机组供水方式布置。管道采用分段加工制作,每段6米,现场组对焊接安装,管材采用16MnR钢。压力管道全长432.0m,其中单管长144.0m,内径2.3m,管壁厚度16~18mm。

相邻镇墩间直线管段长度超过150m时需在中部加设镇墩,考虑压力管单管长144米,为留有溢度,压力管道主管在上下弯管转弯处和中部设置镇墩,镇墩共计3个,采用C20砼现场浇注,表层布置温度钢筋。压力管道相邻镇墩间宜布置支墩,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情况,每隔5.0m布置一个支墩,支墩共计28个,采用C20砼现场浇注。镇、支墩基础置于基岩层上。

为了减小温度应力等对压力钢管的不利影响,钢管相邻镇墩间宜设置伸缩节,伸缩节靠镇墩下游侧布置,共计3个。

压力前池出口镇墩内接压力管道明管段,压力管道钢管伸入内4.0m,嵌套对接焊缝,同时进行接触灌浆处理,出口明管段后以水平管接入主厂房,与引水机构连接。在导水机构前布置一检修进人孔,方便检修时使用,该处有泄空及检修管路及阀门。

2压力管道管材选用

应用于水电站的长压力管道,管径一般为1~4m,这种管径的管道在市政输水管道中应用较多,水电站设计中可以参照选用。市场上常见的市政输水管材有螺旋钢管、玻璃钢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铸铁管和钢筋混凝土管。其中铸铁管力学性能差,特别容易锈蚀,不宜用作水电站的压力管道;钢筋混凝土管以前在电站中应用较多,但其可靠性差。因此,可供水电站长压力管道选择的管材大致为螺旋钢管、玻璃钢管,以及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管)。这3种材质的管道一般来说均可以作为电站的压力管道,各有优劣。

2.1 螺旋钢管

螺旋钢管是钢管,属常规管材。它最大的优点是力学性能较其它两种管材要好,特别适用于大于1.6MPa的高压力管道,同时抗磨损能力较强,常用于石化行业,在西气东输中大量采用了螺旋钢管。工厂制作的螺旋钢管一般为12m一节,焊缝检测技术十分成熟,安全有保障。螺旋钢管重量较轻,吊装方便,但需要焊接,比较费时。另外,较其它两种管材而言还需进行防腐,还要考虑管道伸缩的问题。

2.2 玻璃钢管

用于输水的玻璃钢管一般指的是夹砂玻璃钢管,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完全不需要考虑防腐问题,同时内壁光滑,糙率小,可以减少电站的水头损失。可用于电站的玻璃钢管一般规格为6m、8m、12m、16m一节,管与管之间采用承插方式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本身允许管道有一定的伸缩量,而一般埋于地下的管道所处的地下环境温差小,所以采用玻璃钢管作为电站的地下埋管时,管道的伸缩可以不用考虑。玻璃钢管本身重量轻,安装极其方便,吊装好直接进行对口后承插,非常快捷。玻璃钢管容易被碰伤,同时玻璃钢管承受内压的能力强,承受外压的能力弱,不过也可以通过提高管道内壁树脂层的厚度来提高其承受外压的能力,同时,玻璃钢管磨损问题也存在争议。

2.3 PCCP管

PCCP管是一种综合了混凝土管和钢管优点的管道。一般为6m一节,它采用和玻璃钢管一样的承插方式进行连接。由于PCCP和玻璃钢管采用一样的连接方式,所以也不用考虑管道伸缩的问题。PCCP管较玻璃钢管而言,更能承受外压,也更能承受施工和运行中的碰撞。一般情况下PCCP也不用考虑防腐,但地下环境若有腐蚀性也得考虑防腐措施。

PCCP管本身较其它两种管材而言,十分笨重,大坡度(大于1∶5)的电站压力管道一般不宜采用,这主要是因为吊装复杂。同时PCCP管本身无法制成特殊管件(弯头及岔管等)只能通过钢管代替,PCCP管在运行时还会出现轻微的

磨损问题。

总体来说,这3种管材在经过合理的设计后,都可以用作小水电的地埋长压力管,也都有应用成功的实例,选用管材时应根据效益最大化原则进行.

3更新改造的必要性

在压力钢管运行可靠性研究工作中,先后对1~3号机组压力钢管明管段的纵缝进行“XO”射线探伤,对1号机组压力钢管环缝全长的6%进行超声波探伤。探伤结果表明,各台机压力钢管明管段焊缝的缺陷与埋入混凝土部分钢管焊缝的缺陷基本相同。主要表现在:泥沙磨损减薄,电化学腐蚀,汽蚀造成的金属层剥落,焊缝未焊透、边缘未熔合、密集气孔成群、断续夹渣遍布整个焊缝。

对原2号机组压力钢管材料进行了断裂力学研究。取样部位在2#机组压力钢管,母材和纵缝取自压力钢管的东下和西下部,环缝取自压力钢管东下部钢管直径为2.3m、壁厚为10mm处。试验中分别对纵向焊缝、母材进行了机械性能试验、COD试验、疲劳裂纹扩展率试验等。试验结果表明:

1)焊缝抗拉强度均低于母材,其硬度值很不均匀。

2)母材断裂韧性值很低,焊缝断裂韧性值最低。它们都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

3)焊缝裂纹扩展速率的门坎值Kth略低于母材,但焊缝一旦开裂就立即产生快速裂纹扩展或者脆断。

4)从加工试样表面来看,纵向焊缝内部及表面有明显缺陷,未焊透。拉伸时为脆断,断口在焊缝金属和母材交界处;环缝缺陷更为严重,其焊口的裂纹非常明显,夹渣未焊透,有的焊缝中焊缝金属掺入直径10mm圆钢,试样加工后其焊缝金属完全脱落,环缝基本上失去了承载能力。

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水电站压力钢管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对1号老水压钢管(计划2#3#压力钢管在机组检修安装中更新钢管)进行彻底更换是十分必要的。

4更新改造方案的确定

对老压力钢管的安全可靠性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工作,对压力钢管进行过材质成份测试、断裂力学实验,焊缝探伤、应力测试与有限元计算、安全可靠性评价等较全面的研究工作。鉴于压力钢管明管段及埋设管段安全裕度小,考虑到机组满负荷运行时突然甩负荷等异常情况的发生,除加强维护、提高机组运行操作水平等措施外,供选择的压力钢管加固与改造方案有以下几种:

1)更换明管段;

2)外套钢管加固明管段;

3)纵向焊缝铲开重焊;

4)外包钢筋混凝土等加固措施。

更换明管段(方案1)。虽能彻底解决明管段材质和焊缝质量差的问题,使压力钢管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但位于水机层段压力钢管不更换,其抗冲击强度的安全裕度较小,钢管仍存在重大不安全隐患。

外套钢管加固明管段(方案2)。明管段原加固筋板的清除工作量大,进人孔与检修旁通管处加固效果差,套管的管体、进人孔、旁通管、末端伸缩节处的加固工艺复杂,而水机层段钢管的不安全隐患仍未解决。

钢管焊缝铲开重焊(方案3)与方案1相比虽钢管加固工程费用少、节省材料,但焊缝铲开后重新焊接,不仅技术难度大、焊接工艺复杂,而且焊缝质量不易保证,即使焊接技术问题能解决,也只解决了焊缝问题,而没有解决A3钢母材冲击韧性低、止裂性能差、低温脆断可能性大等问题。

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方案4)对支撑条件和管道末端、进人孔及旁通管等处的加固工艺比较复杂,现场施工难度大。

为了寻求老压力钢管改造的最佳方案,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到,国外曾采用在老钢管内安装新钢管的方法(管工法)加固水压钢管效果较好。考虑到老水压钢管加固后因钢管内径减少而引起钢管水头损失增大等问题,进行了电站压力钢管改造前后水头损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因管径变小引起压力钢管局部水头损失增加约20mm~60mm,考虑到机组增容后水轮机流量增大,其水头损失增加最大也不会超过90mm,仅占总水头损失的2.2%。

在综合以上老压力钢管加固改造方案的基础上,考虑到电站老压力钢管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现场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提出了采用“内衬管法”加固上下埋设管段与更换明管段相结合的改造加固方案,经组织专家会审查,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方法切实可行,能够彻底解决压力钢管长期存在的不安全隐患。

5经济效益分析

(1)恢复因报废减少的容量:经过更新改造,恢复了因报废减少的容量和发电量。

(2)扩大装机容量:老电站的装机容量普遍偏小,有扩容的空间,如果再结合工程措施提高已有电站的调节性能,平均可增加10%的装机容量。

(3)维持现有发电能力:对于已列入更新改造计划的老电站,如果不及时更新改造,这部分电站的容量和发电量也难以维持,为了维持现有发电能力,必须投入更高的材料费和修理费。经过更新改造后,维持现有发电能力,并且可减少材料费和修理费支出40元/年.kW 。

(4)提高机组发电效率:一般情况下,经过技术改造后,机组的能量转换效率平均能提高10%-20%左右。

(5)减少电站的故障率:大部分老电站机组已超期服役,电气设备老化严重,绝缘性差,绝大部分器件已属淘汰产品,备品备件解决困难,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事故。加上这些年来各地对老电站维护投入不足,导致整个机组跑、冒、渗、漏现象严重,机组整体故障率高,发电能力大大下降。有的电站地处偏远山区,一旦出现故障停机,零件采购和修复时间较长,来水只好白白流走。更新改造后,平均可减少损失3%以上的电量。

参考文献

篇10

一、科研管理人员的现状分析

(一)知识结构不完整

科研管理主要是对科研和开发活动的管理,包括科研计划、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管理。它是基于“知识”的管理活动,这就决定了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管理技能。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拥有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

但是,目前科研管理人员普遍具有专但不广、管理知识欠缺、管理手段落后等方面的问题。科研管理人员大都是大学学历以上程度的教育,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他们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特别是存在工、理、文分家的现象。然而,科研管理工作本身是涉及各种科学、各种门类知识的复杂的工作,知识结构单一将严重阻碍科研管理工作。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应对各学科专业的广泛了解外,更主要的是应具有相应的管理知识,科研管理实质是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方向,但是科研管理人员大多从其他专业改行而来,普遍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手段。

(二)知识老化,缺乏创新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新技术、新成果迅速增长,新知识也急剧增长。这就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科研管理工作做一些上级部门下达的事务性的工作,不需要什么相关的知识,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完全可以应付,因此,他们中有的不思进取,不去研究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更不能正视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对自己的挑战,更有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或者年龄偏大,不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当然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也就显得陈旧和老化。

(三)法律知识欠缺

科研管理涉及各种复杂的社会利益主体,科研管理人员应熟悉各种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但是根据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科研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知识急待加强。科研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法律问题,科研管理人员应对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并掌握,以指导自己的科研管理工作实践。事实上,多数科研管理人员缺乏对科研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的系统的掌握,多数科研管理单位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工作。

(四)职业道德素质参差不齐

良好的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素质是21世纪科研管理人员应首先具备的,也是作好科研管理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目前,科研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如一些国家科研管理机构在进行科研项目、审批过程中多次出现各种不正常现象。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的占用、挪用现象也层出不穷等。

二、科研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一)完善知识结构

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是决定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人员出成果的重要因素。现代科学学科交叉,内容丰富。科研管理人员要搞好组织、协调和管理,还必须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科学管理知识和和一些交叉学科方面的知识。科研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包含理工农医、林、文、史、哲等各个学科的内容。科研管理人员要对不同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管理,必须具备有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必须熟练和掌握国家有关科技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

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科研成果的大小,甚至有效的管理能够使条件较差的科研活动取得较好的成果,因此,拥有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科研管理队伍,是有效组织和领导科研工作的重要条件。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科研人员科研方向的正确性、合理性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研管理是一项业务非常强的管理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因此,要从管理科学的角度认识科研管理对科研人员的重要性,而管理科学又是一门具有艺术成分的综合性科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综合。

(二)加强相关法律知识

科研管理人员除具备必要的管理学知识,还应具有知识经济、知识产权、基础法律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教育法”、“科技进步法”、“促进成果转化法”、“专利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一是有效的保护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二是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科研管理中,提高自己的科研管理能力。这些知识的补充和更新都需要科研管理人员不停的学习来获得。

(三)培养创新能力

作为科研管理人员直接服务的对象就是进行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管理的创新。管理是需要不断创新的,管理本身也是创新,墨守成规不可行,要不断地探索新的力、法、新的方式、管理上要解放思想。科研管理人员创新素质主要指管理创新理念的确立和创新管理手段的掌握运用,创新管理理念主要包括知识管理理念、市场管理理念和服务创新管理理念这几方面创新管理手段主要指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需要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的教育。

三、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由于科研管理人员的部门工作性质、服务对象不尽相同,而且科研管理人员的学识、学历、技能、工作年限各有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开展继续教育的同时,就必须将科研管理人员纳入不同的教育层次,实施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当然,科研管理人员在继续教育中还要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

(一)高层次的正规管理教育

许多成功的管理者经历证明,一个管理者要获得管理上的成功,接受正规的管理教育极为重要。随着管理学专业的不断发展,科研管理人员应不定期的回到学校,集中精力学习熟悉关于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各种不同的管理理论。从而进一步开拓眼界,丰富知识,使科研管理水平和能力有一显著的提高。尤其是青年科研管理人员接受高层次的正规教育,对于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队伍梯队,造就大批的后备科研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展短期的培训教育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287-03

引述

自然—社会环境中充满着生活的机会、生活的资源。人们在这里生活着、演绎着生命的延续与生命的光彩。历史的进步、文明的传承,改进、改善着生活的环境、生活的条件,形成着生活的能力、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生活的机会、生活的资源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人们也正是在这种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实现着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自己的生活,建设自己的家园。货币作为生活的机会、生活的资源的符号被人们引入。

一、银行利息与单利、复利计算模式

1.利息的生成背景及其生成形式

银行是国家资金流动与管理的部门,它是国家资金及其对应生活机会维持、维护工作人员。资金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途径和条件资源。存入银行的资金之所以能产生利息,是因为银行内流动的资金是社会生产、生活途径和条件,或者说与社会生产、生活途径和条件一致。在这生活条件下,人民银行对存入银行的资金实行生产、生活性计息。银行利息来自于人民的生产劳动积累、国家财力、物力和国家政策。国家政策、人民的生产劳动组织方式、生产劳动结果与积累影响着、决定着银行生成利息,决定着银行利息的生成模式。

单利是以本金计息,而利息在此计息方案中不计息的计息方式。它重点在本金是一个单位,满足和反映着社会生活、生产环节的某一具体行为方案的需要与特征;它重点在所计利息将另做他用。

复利是计息当期的本金是上一个计算周期期末的本利和。从生产、生活需要的背景和物理特征来说,它存在的重点在每一期计息的本金都应该为一完整单位;它存在的重点在每一期本金的属性都满足计息方案的社会生产、生活的要求,都在于利息与本金性质的一致与融合的可能。

社会生活、生产具有需要满足其物理属性、物理特征的要求,相应的社会行为及相应的、拟定的方案都应与社会生活常识、客观规律、自然规律联系起来,理清门径、归途,改造自然。

2.单利、复利计息计算的课例

银行或社会上公司之间 的资金流动,要考虑各笔流动的资金挂靠,即各笔资金在生产、生活中的流通的途径;要考虑各笔流动的资金能否形成某种状态,即各笔资金能否完整地表现某种物理属性、对应某种社会生产、生活行为。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各笔资金及其对应社会行为的归宿、途径、门路问题,它包括资金数量、年利率大小等,它们都应与国家政策、社会生产、生活对应,与客观生活规律、自然规律对应。

例1:某公司从银行贷款87万元,年利率为12%。问到第10年末该公司应归还银行共计多少元?

例2:某公司因业务需要,年初从其他单位挪用了一笔款,总额为35万元,年利率为12%。按单利计算。问到第二年末共计应归还多少元?

3.课例解答与分析

例1 解:87×(1+12%)10=87×3.1058=270.2046万元

例2 解:35×(1+2×12%)=43.4万元

分析:例1强调这笔资金运行方案的反复,且十年为一体;例2强调这笔借贷资金为一单位,且是以此单位进行计息及对应的社会生产活动。

二、资金的时间价值

1.资金的时间价值及其来源

资金在社会生活(即涉及质量—寿命、时间—空间的生活)中,只有达到时间属性资源层次、在社会生活环节中实现时间属性资源,才可能带来社会生活、才可能被人们所接受,人们才可能谈生存。

资金进入社会生产流通环节后,需要维持资金的原来源途径属性、资金数量、资金的流动,同时还应带来社会生产、生活。生活基础、资金流通、社会生产生活行为构筑着经济生活。在第三部分、第四部分中,各案例之间表达着前述案例中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所形成的社会,为后续案例中方案的收入变化额度、即后续方案社会生产的收益来源,体现着社会生活、生产的更真实、更深层次的面貌。

生活基础为社会基础,它包括社会影响与作用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资金流动来源于人民银行资金的流动的维持,来源于国家的政策、方针;社会生产、生活行为应社会生产力水平要求,表现出相关联的行业,行业体维系国家生产建设;行业的完善、行业的发展支撑着、维系着经济生活。

行业内各企业之间互相依靠、互为条件,行业之间相互依存,货币流通(即资金的流动)是关键。货币流通表现着社会生活特征、生产特征。

2.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课例

例3:某行业某单位生产计划的现金流量图(如图1所示)(其年净收益存入银行,有如例1所示的借贷方式成立),基准收益率为12%。求终值。

例4:以例3生产计划的实施为基础的系统内某单位制订生产计划时,考虑到本行业系统内的某单位的生产行为将为某种社会生活群体的生活基础,考虑到技术人员培训、技术改造的需要,它的现金流量图(如图2所示)。基准收益率为12%。求该计划的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