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09:10: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风险管理分析案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煤矿是我国安全事故高危行业之一,因其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透水事故、窒息事故、瓦斯爆炸事故等,严重威胁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而煤矿生产中,引发窒息、瓦斯爆炸等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井下通风安全管理没做好。因此,要针对煤矿生产环境及生产环节的特点,对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探究。
1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1.1环境因素
煤矿的生产环境十分复杂,会受到地质结构、气候条件、生产活动的影响[1]。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生产作业面深度不断加深,导致生产环境温度越来越高、氧气含量越来越少。同时,在煤矿生产作业面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周边地质结构和条件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意味着,生产人员要面临高温、缺氧环境的威胁。同时吗,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气体不断释放,如果通风效果不好,也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1.2人为因素
虽然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与每个人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但是很多煤矿企业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都不具备足够的安全管理意识。从企业角度来讲,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愿意在通风及安全管理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导致煤矿作业面通风条件差。从管理者角度来讲,管理人员采用的安全管理机制比较落后,无法及时获取作业面通风条件的数据,不能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导致通风安全管理隐患增加。从生产人员角度来讲,很多人员不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无法及时发现通风安全隐患,也不具备基本的应急处理和自救能力,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且损失严重。
1.3技术因素
目前很多煤矿企业虽然深知通风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针对性配置了通风系统[2]。但是,部分企业通风系统设计水平低、技术含量低,导致在实际运行中无法达到很好的通风效果。尤其是一些煤矿在不断掘进深入的过程中,企业没有针对性对通风系统进行改造优化,也不愿意花费成本引进新的设备和系统,导致生产作业面的通风效果越来越差。
2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
2.1做好通风系统设计和技术升级
煤矿企业应当针对煤矿生产环境,由专业人员对通风系统进行设计。首先,根据煤矿巷道和作业面的位置分布特点,通风系统有中央式、对角式以及混合式等不同结构。像中央式通风系统的进风井和回风井都设置在井田走向的中央位置,而对角式通风系统一般将进风井设置于井田走向的中部位置,然后将回风井设置在边界位置。在设计好通风系统之后,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通风机设备,技术人员应当根据井下巷道及生产作业面的复杂程度,合理选择抽出式、压入式或混合式通风设备[3]。目前,中央式通风系统以工程量少、效果出色的优点,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率较高。
2.2做好安全培训和管理
在设置好煤矿通风系统之后,需要重视所有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培训。首先,通过生产现场宣传、定期培训等方式,让煤矿所有管理、工作人员建立足够好的安全意识。尤其可以通过安全事故案例讲解、安全隐患分析等方式,让所有人员对井下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知。然后,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让所有人员具备通风状况检查、安全隐患排查、应急处理的能力,便于其在工作中能及时发现问题,配合做好安全管理。另外,需要将安全生产权责落到实处,要求所有人员具有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追责。
2.3做好通风及安全管理检查工作
煤矿企业应当经济组建安全管理小组,由其对煤矿各生产位置的通风状况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同时,对通风系统的运转状态进行监测,定期做好通风系统的检修和维护,保证其运行效果。另外,对煤矿生产中的风险行为进行监督,执行安全监督职能。最后,煤矿企业还需要积极引进先进设备,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对井下、生产作业面的通风状况、空气成分进行实时监测,便于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异常和隐患,做出有效应对。另外,通过相关技术收集的大量数据,对井下通风环境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同步展开动态化管理,全面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4]。
所谓的电力营销系统其实就是利用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针对电力营销业务的管理工作进行信息的采集、分析与存储等,并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后续服务,从而形成准确的预测机制,为电力营销决策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也正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营销管理工作在市场与商业中的作用逐渐增多,所以就必须要构建起完善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
一、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中安全风险的表现形式
1.技术类的风险。从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自身来讲,存在许多设计上的问题,这样也就产生了许多的漏洞,严重会造成系统数据的泄露或是丢失。如对于一些电脑黑客来说,可以轻易的入侵到计算机中,或是可以在电费统计的过程中造成重复与遗漏等现象。
2.操作失误类的风险。所谓的操作失误类风险其实就是在系统维护或是工作人员无意识的操作失误而造成的风险。如在修改电价标准的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这样也就造成了电费核算的过程中,出现误算等现象。
3.违规操作类的风险。此类风险主要是在个别系统进行维护与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采取一些隐蔽性的技术手段,更改重要的数据信息,从而造成的风险。如在某地微机员修改了用户的用电计量表标码,这样也就造成的应收电费与实收电费相差九万多元。
4.备份管理类的风险。此类风险主要是指在进行数据备份工作以后,可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数据库中与原数据库资料不符,或是在恢复数据可以前,被改动而带来的风险。
5.被非法入侵而造成的风险。通过将风险进行详细的划分,可以将电力营销管理风险划分为全局风险与局部风险。全局风险主要是造成全局性的危害,如造成系统的瘫痪或是不能进行正常工作等。而局部风险则主要是对系统中部分数据进行篡改而造成的风险,如部分用户的信息被篡改而造成的损失。
二、解决电力营销系统管理系统安全风险的措施
1.增加必要的措施来保证数据的安全。
1.1增加保护功能来避免因突然断电或是突然出现干燥而造成的事故。
1.2增强检验的功能在对需要输入到系统中的信息与数据等进行检验,对于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则不允许通过系统。
1.3增加限制功能来限制一些错误的操作。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2.1建立出用户权限的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在管理中,可以建立出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并实现在网络环境下的岗位责任制度。同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出相应的岗位,并明确岗位的责任与权力。
2.2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对于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来说,要建立出严格的牵制制度,并明确岗位的职责范围,同时还要实现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工作,并做好岗位之间的牵制保障。
2.3建立出操作系统与系统的运行记录。首先要制定出严格的硬件操作流程。其次要制定出规范的操作规程,明确执行程序的先后顺序,以及各个硬件之间的使用与处理要求。同时还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处置标准,做好文件的各项管理工作,以便于进行统一的管理。最后,可以设计出相应的软件功能,并利用系统功能来及时记录用户对系统的操作记录,同时还要定期对系统的主管进行检验,以便于了解用户的使用情况等。
2.4建立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在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中要建立出严格的补救措施与管理制度,如在服务器出现错误的过程中,要及时采用备用的服务器进行工作。此外还要建立出全面的设备管理制度,保证设备的运行环境,避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干扰。
2.5建立出完善的档案管理。首先在电力营销系统正式投入到使用过程中以后,要保管好所有的程序文件以及软件与硬件技术资料,并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同时还要禁止无权与有权用户的不正常接触。在调用档案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有系统的主管以及程序的保管共同批准以后才可以进行调用,同时还要做好调用人的详细记录,以便于日后的核查工作。
2.6增加有效的防病毒软件进行保护。
2.7加强对黑客的防御工作。首先可以设置好防火墙,并及时安装相应的检测软件,在黑客想要入侵到系统中时,可以立刻检测出来,并将黑客拒绝到网络以外。其次要做好主机的管理工作。在系统的安全管理中,用户名与密码永远是极为重要的管理环节之一。且在实际中,网络的任何攻击都需要合法的用户名以及密码。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大部分管理人员来说,都过于重视对特权用户的管理工作,这样也就忽视了对普通用户的管理。其主要体现在了在设置用户时存在方便的心理,没有严格按照设置的要求来设置用户权限,常常是随便设置用户的权限与组别等,这样也就给黑客的入侵留下了空隙。
3.界定了工作的方向。对于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来说,是电力企业保证自己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竞争力的基础,因此就必须要建立出科学的结构体系,制定出严谨的工作流程,此外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设计工作,提高管理的水平。另外还要建立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想要提高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效果,就必须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永德.魏利.浅谈施工企业在水电工程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后的工程变更管理[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1,(08):78-79.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7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14-02
加强药品管理,减少药品用药风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是医院药剂科工作的重要环节[1]。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而药品质量的优劣,是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保障。医院作为药品使用的一个重要环节,药品先进入药库,然后进入药房流入到患者手中的这个过程有很多的安全风险因素。因此,要加强药品安全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本文对我院药品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药品安全管理的风险因素,为防范药品安全风险提出了解决方案。现将报告如下:
1药品安全的风险因素
1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药剂工作也发生了变化药品销售最大的市场是在医院,因此医院药剂科受到了各个药厂或商业公司的大力关注。医药代表等营销人员如潮水般涌入医院,一方面增加了药品采购选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各个药品生产厂家生产的药品质量层次不齐,医院缺乏药品质量检验设施,导致价高甚至有质量问题的药品购入,如毒胶囊事件。这样做的一个后果,无形中损害了病患的利益。
12库存药品在存储过程中也极易出现问题药品生产厂家或商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常常都采用集中运输,药品互相累积叠加,导致运输过程中药品之间发生碰撞,造成松盖,包装破损,导致药品污染[2]。药品的有效期的质量与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有关。部分药品对温度的要求很严格,如疫苗等生物制品要求在2-8℃条件下。如果将药品存放在不具备储存条件的药库和药房,即使在有效期范围内,也会大大缩短,造成药品效价降低或有效期内变质失效,如果还继续使用的话,就有可能导致患者病症加剧,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13医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医院用药安全与医院人员的工作密切相关。医师缺乏对药物知识的深入了解及临床用药选择不当。药师发药时对患者的用药方法方式解释不足,护士没有给予足够的医嘱,有些药物如抗菌药物大多需要冷藏保存,即20°C以下保存,药库有阴凉库保存没啥问题,可是药房只靠冷藏冰箱保存,空间有限,只能存放少部分抗菌药物,而临床抗菌药物使用量较大,从库房领回来的药品不能全部按照冷藏储存,当这些药品被调配到临床科室时,由于护士工作繁忙,缺乏监督机制,有时就会随手将药品在室温保存。这就会使抗菌药物的效能降低,比如我院曾经出现过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由于储存不当而使其溶解度变小,稀释液颜色发黄的现象。另外,对于需要避光保存和静滴的药品,未能严格按照规定去实施,都会给患者用药安全带来隐患。
2降低医院药品安全风险的对策
21加强药品监管医院应重视对药品的监管管理工作。加快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出现药品安全隐患,及时的采取措施排除,甚至还要联合相关的部门,对影响药品安全的风险因素绝不姑息纵容。做到从源头上保证药品安全。
211建立完善的药品安全性监测体系和药品安全应急事件处置体系近年来,药品突发性群发事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要尽快建立完善的药品安全性监测体系和药品安全应急事件处置体系,尽最大可能的及早发现药品安全风险,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将药品风险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地减少药害事件造成的损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担负着本院药品安全性监测的责任。可是由于大多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还没有足够的和正确的认识,使得我院收集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质量比较低,大多有意义的不良反应不能收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因为在药品研发过程中受诸多客观因素限制,致使上市药品存在某种潜在缺陷而导致的结果,这些缺陷包括药理作用的选择性不强、制剂设计不科学、使用方法不合理等。
医院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场所。药师不但要通过追踪本院所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引起不良反应的机理或其他原因,从而反馈给临床。以达到安全用药,减少或避免相同不良反应在本院的重复发生的目的。药师还要及时予以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宣教,消除其因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出现的恐惧及不满,增加其用药的依从性。最终是药师与医师及护士建成一个通力合作的团队,切实做到保障安全用药。
212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制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高危药品包括具体品种数;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红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及其医护人员注意;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证时才能使用;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加强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3]。
213加强合理用药的咨询管理WHO统计显示,世界范围内30%以上的死亡病例与不合理用药有关[4]。目前,不合理用药现象很多与对药品的了解不足有关,因此广泛开展药品咨询服务应尽快提上日程。在用药咨询服务中应注意决不能流于形式,要根据医院的临床患者数量和药师人员结构等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咨询方式,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将合理用药咨询工作认真落到实处[5]。所以开发利用医院HIS信息系统,凭借合理用药系统,处方点评系统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系统的优势,成分调动和发挥医院药剂人员的潜力,提高药剂科的整体素质,为更好地开展药物咨询奠定基础。
22药品的购进与验收作为使用药品的一个主要场所,医院在药品风险管理中承担着最后的把关重任[6]。采购合格药品保证药品安全的前提。在药品的采购和供应环节中,要以国家颁布的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我们应从正规渠道购入,使用招标药品,并要求供货公司提供加盖单位印章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每年定期进行资格审查,签署质量保障协议。药品验收时,应逐一检查,双人验收,核对生产日期、批号、数量等。
23严格控制药品质量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庞大,一些药厂生产水平低下,流通环节过多,使得医药行业竞争极其激烈。部分药品企业为为了寻求利润的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从而降低了药品的质量。还有部分人员利益熏心,置国家法律于不顾,故意生产假药劣药品。这些都导致了药品质量的降低,致使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如2006年的“欣弗注射液事件[7]”,2009年的“清开灵注射液事件[8]”,2012年的重金属铬含量超标的“皮革胶囊事件[9]”等。
24重视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一些医务人员对风险的认知度较低,常常出现一些不规范用药的现象。如未考虑适用人员、适用环境、对药物的配伍使用不了解、给药间隔不合理甚至过度用药。这些都与一些医生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熟悉。还有一些医生因收受医药销售人员回扣、利差有关,在利益的驱使下,置病患实际情况不顾,盲目给患者开一些价高、质差的处方。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医生的法律法规的学习,还有专业技能及业务水平的培训,也需要定期的对医疗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丰富医疗人员知识水平。
3小结
医院药品是药品流通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而影响药品安全的风险因素很多。通过加强对药品的监管、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加强全院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与上报工作的开展,重视对药学的工作及对药品法律法规的修订这些举措可以强化药品的安全风险意识,降低药品的用药风险,避免医疗纠纷,为患者提供合格的药品,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药剂科的作用将被重新定义。我们应将“以人为本”和“安全”放在最核心的位置,通过以上措施对药品质量进行有效管理,才能保证药品的有效及安全[10]。
参考文献
[1]王利红浅谈医院药房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73-74
[2]王超亚浅论医院药品安全和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263-264
[3]徐立新杨丽琼基层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5):156-157
[4]刘乃光药剂科处方调剂岗位药士管理面临的问题[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1):224-225
[5]高芹凤规范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690-691
[6]赵喜荣,杨立宇,安爱军,等我院药品风险管理及防范举措[J]医药杂志,2011,23(3):51-53
[7]王巨鑫,葛建浅谈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J]商情,2012(51):171
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关系着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所以电力工作从业者,应结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从影响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及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方面入手,切实做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
一、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是指以国家法律规定和技术标准为依据,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对企业整体或某项工作任务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可能构成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企业发生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控制和解决这些隐患和风险,防止事故的发生。
国外有关安全管理的理论相对国内出现得更早、体系更系统全面。目前,国际上电力企业广泛采用的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有南非NOSA“安全五星”管理系统,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安全、环境、健康管理体系(HSE),美国万全管理体系等,这些管理体系均是为有效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形成、发展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而采取的各种风险管理,已被多个国家的电力公司所采用。
二、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2.1电力企业内部的一些影响因素
①安全思想意识模糊,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对实际工作中的安全措施宣讲不全面不具体。②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习惯性违章。③管理工作不到位,设备的检修记录,设备档案等记录,不及时,保管不认真。
2.2高速发展的电力需求对安全生产构成巨大压力
①电力供需形势转换迅速,把握工作重点的难度增加。由于电源不足所掩盖的电网供应能力与结构缺陷逐渐浮出水面。而另一方面,社会对供电可靠性的期望又要进一步提高,使得确保电网安全的责任更大、任务更艰巨。②电网的建设与改造规模空前,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基建质量监控、现场安全管理、施工器械维护到设备试验投运验收、系统方式调整、启动投运等方面都长时间处于高强度运转,稍有不慎,就会留下事故隐患。
2.3电力体制改革的不确定性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①不能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不稳定因素增多。②基建市场逐步开放,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规范未能及时修正,安全管理控制的难度加大。③电力企业体制和机构改革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新问题,在短期内也可能产生一些管控盲点,企业的安全风险增大。
三、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电力企业应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扎实有效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3.1加强现代化安全风险管理理论的教育和培训
企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是实现公司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安全生产活动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人既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又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客体,所有的安全生产都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因此,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员工安全生产素质和安全技能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重要基础,是安全生产管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的重要实践。
①分层分专业培训,全面开展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每年集中组织对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和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重点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现代安全管理知识,提高员工安全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控制和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和水平;定期对安监人员进行培训,对各级安全监督人员要重点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程规定等。②建立员工教育培训效果的考核与评估制度。推进培训、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机制实施,完善对教育培训中心的绩效考核管理,发挥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加强对基层教育培训工作的督促指导,加强对主要专业(工种)的调考,通过以赛促培、以考代培。定期对基层单位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督促基层单位有针对性的开展以安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技术问答、事故预想、标准化作业等培训。③认真扎实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要在日常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落实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工作实施以控制风险为核心的管理;有效开展风险评估和处理,降低企业风险度。
3.2优化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
安质部、运维部、基建部、调控中心,是电力企业电网运行风险的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领域风险分析及控制工作,在电网运行风险分析管理层面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应采用由调度牵头组织、协调电网运行风险分析和辨识工作,电网运行层面的风险分析结果,相关部门共同做好运行风险控制和成效评估工作。
3.3建立安全风险事故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
电力安全风险预警管理,是指通过辨识与分析可能导致电网事故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或化解,实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科学管理办法。
①设置应急管理体系或组织机构。建立自上而下的应急领导体系,全面领导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在有关规定中明确各专业根据分工,各自负责管理范围内的应急工作。要坚持法治原则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突发事件的新特点、新规律,制定风险事件管理与应对的政策规划和应急预案。②开展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准备应急物资。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是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发生、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重要措施。制订相应的调度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各级人员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使各级人员尤其是岗位运行人员熟悉和掌握应急处置方案、应急启动条件、应急执行程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③完善技术管理,提高设备的维护保养能力。如当有异常故障时,可使设备停运转变为有计划的检修,从而降低人身事故发生的概率。电力企业要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针对电力设施易受外力破坏的特点,电力企业应加强对输电线路、变电站等电力设施安全防护,防止发生外力破坏事件。
四、结束语
随着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电网会向特高压智能化发展,电网安全管理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新的潜在的问题又可能给国家、人民、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如何有效解决、避免这些问题是电力公司安全工作的首要内容。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电力企业必须制定和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安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寻找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防范和降低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风险;风险管理;风险应对
Key words: risk;risk management;risk response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116-01
0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程项目的建设高峰期,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全面开放,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加快,工程项目的竞争日趋激烈,更由于受经济危机等不可预料因素的影响,项目开发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风险。由于任何合同形式的工程项目,其合同双方的行为本质都是商业行为,最终目标都表现为经济利益,工程本身具有的复杂性、长期性独特性等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存在各种风险。然而我国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在我国不但年轻而且更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风险管理方法及手段与市场经济并不完全相适应,同时相关政策措施也相对落后。随着我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项目资本金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等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建设项目由拨款改为贷款,投资主体也日趋多元化,风险管理显得必要且及时。
1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工程项目风险程序: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通过计划、识别、估计和评价、应对和监控等,从而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的过程[1]。风险分析阶段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的计划与识别两大内容,而风险管理阶段则主要做好风险评价和应对及风险监控两方而工作内容[2]。
2武汉生物基地项目简介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项目,是构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高新大道以南、京广高速铁路以东、二妃山以北、光谷三路以西的九峰乡三星村。规划占用土地面积80公顷,合1200亩,其中一期建设占用土地面积36公顷,合540亩。
2.1 建设规模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80000万元,建筑面积约23.9万平方米。
2.2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武汉国家生物产业(九峰创新)基地项目总投资8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7164.46万元,主要包括土建及公共设施投资73799.46万元,建设期利息3365万元;流动资金2835.54万元。
3生物基地项目风险管理
3.1 风险识别本项目风险识别采取专家会议法,邀请行业内在建设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方面具有工作经验的项目负责人、评审人等对本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罗列和讨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分析[3]:①新增竞争性项目出现的风险;②销售量波动风险;③技术风险;④资金风险;⑤社会风险;⑥外部协作条件风险。
影响本项目财务收益的主要风险因素为销售量和项目投资规模。
3.2 风险评估本项目风险评估采取基于专家咨询的概率树分析。具体操作过程如下:①通过多轮专家咨询,确定销售量的变化程度、投资规模变化程度及其概率分布情况;②拟定项目财务净现值(FNPV)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为财务风险评价指标;③构造概率树分布,将各风险影响因素组合带入财务计算,得到不同风险因素组合条件下的FNPV和FIRR及其各自的概率;④计算FN PV≤0和FIRR<基准财务收益率的累计概率,从而对财务风险做出评估。
3.2.1 风险因素分布咨询结果。根据对专家咨询意见进行汇总,得到销售额变化、投资规模波动的概率分布,见表1和表2。
3.2.2 期望值计算。将各风险影响因素组合代入财务计算,得到在20年运营期的情况下,不同风险因素组合条件下推荐方案的FNPV和FIRR及其各自的概率和期望值。
3.2.3 风险评估。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对FNPV和FIRR进行累积概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FNPV大于零、FIRR大于财务基准收益率的累计概率为85%。
风险评估结论:按20年运营期计算,本项目的财务抗风险良好,但项目的盈利能力波动较大。
3.3 风险对策通过对本项目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指标分析,在经营期为20年的情况下,本项目财务抗风险能力良好。鉴于未来发展环境存在的不可预见性,为更加充分的进行风险防范,有必要对项目所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防范对策:①适当延长项目营运期限,提高项目财务抗风险能力;②充分考虑、谨慎预测项目所在地购买材料的可行性以及价格变化趋势,削减市场变化带来的投资规模波动风险;③参加工程投保。④加大招商宣传力度,政府提供较明显的优惠政策,从而提高基地的销售收入。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含义和作用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是指在事故发生前,通过辨识监测、监控和危险源判别风险等级,削弱和消除危险源,从而杜绝煤矿事故的发生。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过程中对危险源的识别可帮助煤矿企业更加明确地掌握自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源,从而明确危险源的相关信息,及时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预防性的管理方式,具有前瞻性,有利于煤矿企业完善风险管理的应急预案等,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煤矿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
2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公司各单位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情况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
2.1未予以充分重视,培训力度小
煤矿领导及中层管理人员对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认识不足,未全面推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导该体系仍处于基础阶段;该体系正式运行后,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足,导致管理人员未充分掌握该体系的作用,未了解该体系的建设目的和意义。此外,部分领导干部对该体系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导致当前该体系的运行管理工作停留在形式上;矿体组队、管理人员对该体系运行的基本知识掌握不足,工作开展缺乏思路,未抓住重点,仅将安全隐患条数录入作为首要任务,未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且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指导性;矿级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的培训工作不到位,未制订全面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和内容单一,导致领导、管理人员和职工不清楚管理体系如何运行。
2.2考核体系不完善
部分煤矿未按照各矿体系办下发的《体系运行管理办法》制订本单位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考核和奖惩机制,进而无法调动职工对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工作的积极性;考核管理办法具有不平衡性,存在区域差异,且考核标准的选择分值有分歧。
2.3信息系统使用不规范
信息系统的信息录入质量不高、安全隐患描述不明确,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且部分录入的安全隐患不具有真实性。此外,不安全行为的录入不规范,部分录入的问题非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项;责任人定为队组负责人,无法落实具有不安全行为人员的考核和教育情况;安全隐患录入滞后,为了完成指标任务,采用了月底集中录入的方式,每月只录入固定的条数,且部分部室、区队管理人员的安全隐患录入工作由专管员代替完成。
3改进措施
3.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各煤矿单位应认识到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是提高煤矿管理水平的必要途径,是规范安全行为、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因此,各单位要积极了解、借鉴、学习兄弟单位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方法和经验,认识本单位体系建设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全体干部、员工对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责任感。
3.2完善基础管理
矿体系办要深入区队、部室开展体系运行调研工作,制订保安工作的运行方案,从而使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信息系统与保安工作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危险源辨识卡的作用,通过班前会提问、检查人员现场提问、考试等方式,并采取“不合格不上岗”的强制手段约束人员行为,从而提高员工对岗位危险源的认知水平和对安全风险的防控能力;定期修订和完善危险源辨识卡的内容,使危险源辨识卡准确涵盖岗位主要内容。
3.3提高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
应用数据要按照系统表单或格式要求完整填写,填写的信息应真实、及时、规范、准确;上级单位、集团公司、五人小组、煤矿领导、煤矿动态检查结果、煤矿部室专项检查结果、队组三级隐患台账内容等信息应完整录入信息系统,实现闭环管理;安全隐患和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描述要具体,对应标准及危险源应准确,录入工作应在检查后2d内完成;当现场的安全隐患无对应的考核标准和危险源时,应及时反馈至本单位体系办,体系办应及时补充。
3.4强化培训,提高能力
落实三级培训,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矿体系办应制订培训计划方案,根据矿级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分层次编制不同的培训教材,分批进行体系知识培训,从而使其掌握各自层次的体系知识,提升员工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认知水平,使培训常态化、制度化。
3.5优化考核体系
管理人员应扩大考核范围和加大考核管理的执行力度,从而解决安全隐患未全部录入系统、录入不规范、月底突击集中录入等阻碍管理体系顺利推进的问题,有效推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持续改进。在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奖励与处罚应并存。通过增加激励机制,可提高职工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此外,应明确划分井下责任区域,并按实际情况变更。
医院档案资料是随着各项工作与活动的开展而渐渐形成的,对医院本身和病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很多医院的档案管理制度并不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一)档案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相比于其他行业的档案管理,医院档案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上级档案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档案工作业务,而工作关系又受到本单位的领导。诸如针对医院档案发展方向、档案工作人员薪资考核以及档案管理结构的制定上,业务主管部门与单位领导常因意见不同而发生争执,甚至产生矛盾,档案管理人员也因此无所适从。显而易见,这种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实工作的要求。
(二)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较为薄弱,对档案资源的利用并不充分。医疗服务管理往往是医院领导较为重视的,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档案意识很淡薄,有没有档案都无所谓,档案管理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与作用并没有被充分认识。也正因为如此,医院并没有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也就导致了极低的档案利用效率,档案管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没有真正实现。
(三)档案管理水平深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影响。虽然医院从不缺乏医疗专业技术人才,但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相对匮乏。而目前的这些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当中,在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与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不相适应,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如何积极引进人才,规范培训体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
(四)投入预算不足,规划不到位,档案管理标准化与正规化受到了严重的制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向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现代医院档案工作的建设,要求必须有稳定长期的投入。但是,目前很多医院的近期与长期规划中,很少会考虑档案管理与档案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导致档案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于医疗业务的发展水平,并最终影响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没有明确界定档案管理的内容与范围。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内容与范围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制度与标准。虽然各级医院都已自身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了相对健全的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但是却很少甚至完全没有涉及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检查考核措施,从而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和管理手段的落后,极大的制约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
二、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改善的建议分析
(一)推进档案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完善,实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档案的是真实性、完整性与有效性的集中体现,其工作非常严肃且有很强的条理性。推进档案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完善,能够使档案管理的随意性得以减少,促进其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各级医院应从单位工作实际出发,推进档案统一管理的逐步实现。建立以档案管理人员为主,其他科室兼职档案人员为辅的档案管理机制,使档案管理的凭证与利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加强领导与宣传,促进档案意识的增强。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视,是加强档案制度建设的前提。要在医院的规划发展当中,重点来抓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业务建设一同规划发展。同时,要对档案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展示给医院领导、管理者和全体职工,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使其增强档案意识,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更多更好的支持。
(三)积极开展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得以提升。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培训,随着深入推进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具体措施有:1.招聘档案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是档案服务层次得以提升;2.积极开展系统化培训,使现职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管理能力得以提升;3.引入考核机制,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觉学习并提升其业务能力。
(四)硬件投入必须加大,推进现代化管理的实现。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必须加大,使档案管理环境得以改善。一方面,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增强保管措施,诸如专门档案库房的设置以及库房干燥、空调与灭火设备等。另一方面,计算机管理的引进与应用,使档案管理中计算机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引入档案管理系统专用软件,替代传统的手工存储与检索,使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
1 机械安全风险管理的评估
安全风险一般会对机械的各种构成结构、各种零部件等在一定的时间内观察和检测其使用寿命和功能的利用度,来进行一定范围的风险评估。主要的评估方
法的表达式如下,可由 上式来表述式中 R(t)――风险评估可靠度。系统在t时间内不出现故障的概率,可以用以时间t为随机参数变量的一般风险故障分布函数R(t)来进行表示,或直接专业称其为故障密度函数;f――故障的密度数据分布函数;F――随后t段时间内会发生故障的风险,也可以称为故障率或故障密度率。
对机械的锻压安全进行风险的正常估量,然而所估量的指标是其可靠度。由安全状态等需要对可靠度进行详细的计算和估量分析。另外还需要做好产品设计策划书。例如开发式压力机的生产设计,必须需要严格的机身刚度分析计算、气动平衡稳定装置的分析计算、齿轮的定量弯曲折叠强度的分析计算、齿轮旋转接触强度的分析计算以及气动阀门的保护装置的分析设计等。由此表明,企业的生产和再生产必须依托一个强有力安全风险评估机制,这就要求要与科学技术相联系,利用科学的进步进一步规避风险,以达到在预期内发现和降低风险。
2. 对机械安全风险的计算
G B17120《机械锻压条件》和GB5226.1《机械电气安全及其电气设备 第1部分安全准则》是指对器械的基本规格进行全面和权威的估算,也包含产品的设计方案和生产工艺在使用过程中的损失进行折算。根据标准的规格要求,机械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原则判定和方法评定两方面。根据故障的损害程度可分为4类:致命故障损害、严重故障损害、一般故障损害和轻微故障。每一类的故障损害系数按照一定的公式进行计算然后在进行故障标准分类。
式子中rij―试验期内出现j类故障的次数
ej―试验期内第j类故障的当量数
rdj―积累的当量系数
上式中体现了故障分类标准的计算方式。通过可靠性的评价指标标准进行了特征量指标的标准试验,得到了以下结果,可以用公式表示。
平均修复的时间MTTR,按下面的式子计算:
trj--实验期内发生的总故障数,其中包含维修整理和实施的过程中产生的故障
ri--停机的故障数目在实验周期内。
固有可用度A值,按下式表示。
假如在测试期内出现了关联故障,我们则可以利用关联计算公式计算产品正常工作情况下无故障的时间来推算出概率,也可以测试出置信下限值MTBF。如果在测试期内没有出现关联故障,则可以按照正常的计算方法,评定机器可靠度为合格。测试过程中如果发生致命故障则应立即终止关联测试,然而机器的评定表现为不合格。还能够建立企业平台,扩大与客户的沟通交流,让客户参与产品的风险规避中来,客户不仅是使用者而且还是生产者。我们仍然可以以开发式压力机来为例子,可以进行定向的有机架刚度测试检测和离合器半制动器旋转测试试验及全方位的安全装置测试试验等。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数据和相关联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产品的可靠度和合格率就很清晰的展现在纸上了。
3 规避风险安全管理的措施
进行风险安全的推广管理是每个生产厂家的必修课,风险安全的规避管理能够体现出一个企业的上层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不能重视风险的规避管理,就不能在产品的销售竞争中取得良好的业绩额。重视风险的规避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形象,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保证。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诚信,为企业的再生产铺平了道路。企业内部通过建立一系列的长效管理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在吸纳社会中具有资质条件的第三方机构积极共同参与企业产品认证工作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建立企业平台,扩大与客户的沟通交流,让客户参与产品的风险规避中来,客户不仅是使用者而且还是生产者。这样就能够实现产品的优质服务和再生产。评价锻压机械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机械作业组和管理的水平怎么样,换言之机械组在所要求的时间段内所达到的产能。 其计算的单位:田间的作业数亩,运输作业所用公里,加工的作业用千克或者吨,推土、提水作业的用立方米来计算。为了方便对比和统计,能够把单位不同的折合为标准亩数。机组的生产率高低通常与动力的机械功率高低直接相关。机组配套的使用率是否是合理的,能够采用额定的生产率去衡量,就是单位的时间内每度电平均完成功率的作业量。在考虑保证质量前提下,通过提高机组的生产率来加速作业的进度,不违农时,减少作业的成本。
4锻压机械正规的做法
众所周知,机械加工行业是一个规定特别严格的行业,尤其机械锻压作业时,对作业员的要求十分高。笔者有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作业的工序和作业要求有深入得研究,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工作手法。锻压机主要由固定扳手,加紧螺帽扳手,毛刷,下料斗,砂轮,钢丝刷等组成。运用机械设备产生的机械作用力对钢件进行去毛刺,所用机械设备称为锻压机。当试样(钢件)由料斗流入碾入机床上,由于压铊的内压力和机械力的推动,使钢件挤压在机床上,经过自相磨擦,以及钢件与砂轮之间的互相擦离之后,即能迅速去掉钢件的皮层,在调节确定的时间内达到成钢所测的等级精度。下面就由锻压机制造专家常州武进环球机械设备来给大家讲讲锻压机的正确操作方法吧。不过首行得先了解下锻压机的工作原理:当试样(钢件)由料斗流入碾入机床上,由于压铊的内压力和机械力的推动,使钢件挤压在机床上,经过自相磨擦,以及钢件与砂轮之间的互相擦离之后,即能迅速去掉钢件的皮层,在调节确定的时间内达到成钢所测的等级精度。
5 结语
通过对一系列材料的检测和试验,能够了解到机械的锻造方法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风险。
通过对热处理等方面知识的详细了解和具体分析,很容易就可以知道曲轴表面的磁痕是由于材料在金属机体内运动造成缺陷形成的。这种缺陷分布在机体内特定的部位,并在以后的运转过程中伴随着物体表面的纹理展现出来。然而这种磁痕的纹理大小形态各异,并且分布的范围十分广泛,要想很清楚的了解磁痕的位置及产生状况,则需要合理的把握金属机体的机构形成。我们要想控制磁痕,必须要对钢材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控制,以提高金属钢材的物理纯净度。实际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磁痕除了会出现在特定的位置外,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有出现的可能,只不过在相对情况下,金属钢材内部的磁痕较多。另外磁痕的大小形态还会受到金属加工方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正新.机械智能控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
安全事故的出现会给建筑工程的开展造成较大的冲击,进而在其他诸多方面体现出影响。在实际工程中需要针对安全事故进行调查,明确这些事故产生的原因所在,并据此制定对应的风险管理办法,将其运用到以后的建筑工程,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打下安全基础。
1建筑工程的基本特点
(1)规模大。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已经成为各个地方展现经济实力的一种具体表现手段,由于建筑工程的规模扩大,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所增加。(2)周期长。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建筑工程已经不是以往单一的一栋建筑,而是多栋建筑所组成的建筑群。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也会分为一期、二期、三期等分期进行,如此长的工程周期,就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了更多的机会[1]。(3)流动性。流动性主要是指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在目前各地的建筑工程中,转包分包的现象一直存在,尤其是较大的建筑工程,往往会有多个施工队伍参与其中。而各个施工队的施工人员都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其可能同时参与到几个建筑工程中,经常在不同的工地之间来回奔波,这就使施工人员无暇顾及安全问题,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进而发生安全事故。
2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2.1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产生原因的基础理论
(1)综合因素影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往往会有多个因素参与其中综合起来产生作用。所以,在分析安全事故原因的时候,需要将导致安全事故的相关因素全部罗列出来,并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然后按照主次进行排序,如此就可以显而易见的得出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了。在该理论下要控制安全事故,就需要对主要原因进行控制。(2)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是一个直接的必然要素导致的,而该必然要素又是其他相关要素所引发的。(3)人为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建筑工程中的材料、设备等都属于静物,不会自己出现安全事故,而在建筑工程中产生安全事故是因为施工人员在使用这些材料设备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操作,从而导致安全事故产生。因此,建筑工程中的安全事故都可以归结于参与建筑工程的各个人员[2]。
2.2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产生的常见原因
(1)安全管理不到位,建筑工程单位在安全管理上不够重视,投入不够,既没有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也缺乏详实的安全工作方案,导致在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2)建筑工程的参与者由于流动性较大,因此难以形成一支稳定的工程队伍。这就导致工程队伍的整体安全意识一直难以实现质的提升,各环节都存在安全意识低下的人员,成为安全事故发生的诱发原因。(3)建筑工程的周期长,多米诺骨牌效应更加明显,构成安全事故链的相关因素众多,各个因素之间具有复杂的联系,即使切断一个事故链,依然可能从其他事故链产生安全事故。不仅如此,由于规模大的特点,也使相关因素更多,其综合影响也就更加明显。(4)建筑工程中的参与要素较多,这就给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各种可能的条件。众多的要素难以在监理工作中得到有效把控,从而造成安全事故出现。
3建筑安全事故风险管理办法
3.1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警处置机制
目前对于建筑工程工程安全事故已经有了比较多的完善的相关理论,根据这些理论,可以实现构建安全风险预警处置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建筑工程的安全潜在风险,及时对其解决。(1)基于综合因素影响理论,可以构建动态可视化的安全模型,这需要利用到BIM信息模型技术,依据建筑工程的相关资料数据,构建初步的安全模型。然后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录入实际的工程数据,由此推演安全模型的未来变化,提前发现容易出现安全风险的节点,对其进行事先控制。(2)基于多米诺骨牌理论,可以采取切断事故链的方式,构建安全风险预警处置机制。在建筑工程中,导致同一安全事故的事故链并非只有一条,所以要阻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对多条事故链都实现有效阻断。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不同的事故链中,具有一些重合的节点,这些节点就是防范安全风险的关键,合理控制这些节点,就可以实现多条事故链的同时切断。
3.2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调节控制
(1)依据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应该针对建筑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责任归属的划分,避免出现安全问题时相互推诿。(2)利用经济杠杆对安全事故进行调节,通过经济利益加强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分包班组三方之间的关系协调,使其达成利益协同。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都应该强制性办理保险,投保率也需依照市场行情确定。同时,将安全保费的缴纳情况和企业的信誉、业绩实现关联,强化经济调控作用。如此,就可以迫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对安全问题加强重视[3]。
3.3巩固建筑安全风险防控的基础
(1)对建筑工程的所有参与者进行安全教育,使其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形成过程和具体原因,从自身出发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展开工作,避免造成安全风险。(2)制定安全量化指标,对建筑工程各环节的安全程度展开精细量化,以此衡量安全风险的程度等级,从而提早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处置。(3)完善风险应对机制,即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提前制定好解决措施,确保在出现安全事故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响应,快速解决问题,避免其扩大化形成,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4)通过承包、保险、担保转嫁风险。由于建筑行业市场存在一定不透明的情况,使得部分风险难以避免。因此,可以通过承包、保险或是担保的形式,将这部分发生概率较大的风险转嫁其他建设单位、保险公司或是担保公司,由此避免对本单位造成影响。
3.4完善安全量化考核标准
除去以上措施之外,还需要通过量化的安全考核指标,对工程风险进行评价和管理,做好安全风险的防控。比如,可以根据企业以往的安全记录,制定一套安全量化指标,对事故伤害率、时间损失率、劳工索赔率等详细界定,为安全问题的处置提供可靠依据。4结束语综上所述,建筑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较多,也有一些相关的理论对其进行阐述说明。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结合实际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提前制定相应的处置对策,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将安全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沙军 单位:江苏标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风险因素
虽然我国国土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较大,加之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屈指可数,为了解决这一现状,高层房屋建筑受到了更多开发商与民众的青睐和普遍的欢迎,然而,和一般的建筑工程相比,高层房屋建筑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技术繁琐的特点,加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高层房屋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一方面不利于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另一方面也对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地威胁。所以,规避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不仅是极其有必要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
1解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
对于任何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其施工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诸多的风险要素,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也不例外,而且高层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的更多更明显的风险,风险的形式有很多,而且一部分风险难以把握、难以预测,所以,为了保证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顺利实施,更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进行风险管理。众所周知,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是存在着很多风险因素的,这些风险因素不仅形式多样且彼此之间错综交叉,严重的威胁到了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
1.1高空坠落和一般的建筑相比,高层房屋建筑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高度非同寻常,因此,高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更多的高空作业,那么什么是高空作业?所谓的高空作业就是指施工作业在超过基准面两米的高度范围内开展。一般来说,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同时高空作业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强,这种作业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加之施工会运用到较多的施工设备,各种工序会交叉开展,所以加剧了高空坠落风险的出现。
1.2高空坠物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大部分都是在高空中开展,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就必须同时将施工材料、机械设备以及人员运输到较高的部位,但是由于操作不当、工作人员疏忽以及其他突发性情况的发生,导致人或物从高空发生坠落,轻则延误工程施工进度,重则导致人员的伤亡,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高空坠物又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木块、砖瓦、器械等发生高空坠落,砸到在地面作业的施工人员,致其受伤甚至是死亡。(2)利用起重器、塔塔吊等设备运输施工材料或其他物件的时候由于设备操作人员的失误对建筑物下部的施工人员造成砸伤或致死。(3)施工的时候没有淘汰老化的施工设备,而是继续使用已经丧失基本性能的设备,加之缺乏必要的维护与维修,导致设备在作业的过程中发生零部件脱落的现象,砸伤施工人员。(4)在高空进行作业的人员不加注意对材料或设备进行随意的丢弃,导致设备或者部件从高空发生坠落,导致人员的伤亡。
2针对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提出的有效策略
既然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上述突出和明显的安全风险,我们就不应该坐视不管,而是要对症下药,予以合理有效的解决。
2.1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和专项技能人是施工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因为无论是设备还是材料都在人的操控之下,因此,要想保证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首先要增强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也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1)首先是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安全培训和教育,这项工作应该在正式施工之前开展,并且交由具有专业知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教授负责,以期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确保施工安全。(2)做好新老员工的分配,让具备丰厚高空作业施工经验的人员带领着新入门的施工人员,以期丰富新入门的施工人员的施工经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3)高层建筑施工和一般的工程项目具备本质的不同,对施工人员有着极为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从业资格证书,所以,在正式的施工之前要对每一位施工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具备或者证书是否过期。(4)要定期检查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防止具有心理疾病的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突发疾病,例如恐高症、心脏病等,从根本上杜绝高空作业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2.2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离不开一定数量的机械设备,由于机械设备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大量存在,因此,应该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1)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常见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没有严格按照机械设备自身要求的装卸标准进行装卸作业的操作,重点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脚手板和搭设脚手架的工作时,是必须要明确按照施工设计方案中具体施工条件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搭建。当对这些施工辅助工具进行拆除的工作时,也应该做好全面的保护工作。不仅要注意使用之中的安全可靠,还要避免搭设及拆除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2)机械运输在高空建筑施工项目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在使用机械设备之前以及正式施工之前要仔细的检查运输机械的安全性,只有其安全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才能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应该确保所有的设备具备安全出厂合格证书,通过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来降低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的出现。(3)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由于垂直运输、塔吊等机械设备始终处于持续的作业之中,因此它们很容易出现由发热、磨损等故障,甚至会影响到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所以,对机械设备开展定期的保养与维护是极具必要性的,这样做可以保证机械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处于正常的状态之下,使得其安全性能得到保证,最终使得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得到保证,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3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高层房屋建筑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但是每年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并且屡禁不止,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而笔者就在文中对常见的安全风险进行了阐述,同时探究了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只有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予以彻底有效的解决并遵循细节决定成败的原则,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促进施工的顺利实施,保证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希望通过文章的简短叙述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夏世龙.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J].管理观察,2014(5).
[2]梁青槐,贾俊峰.基于工程保险的土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6).
中图分类号:U2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020-02
现在,中国铁路已经历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铁路建设也因此开始全面展开。所以,铁路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且要求越来越高。铁路行车存在风险,不管是自然状况的恶劣,还是人员素质的不高,总之,人们还在不断为出行安全问题担忧。甚至是近年来,重大铁路事故频发,使得铁路部门不得不更加严肃的对待铁路行车安全问题。以下是几点铁路安全行车的管理手段和措施:
1高科技技术在列车行车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在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管理者们利用各种各样的科技手段来更好地保障铁路在行车中的安全。
1.1铁路监控系统控制
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务系统已广泛应用于铁路的调度指挥、铁路机车检查、机车作业监控、检测的数据采集等。目前的车载系统已发展的非常丰富,包括机车牵引、刹车制动、辅助系统、机车控制、司机监控显示器、电器监测控制等。这些高科技手段可以通过对机车的实时监视、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运行中的行车状态是否良好、发现机车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作出处理,保障行车安全。
1.2预防防范报警系统
2009年年底,铁路红外线轴温探测智能系统已经全面建立,并且发展建设了多个探测站,用以全面的配套智能定位跟踪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捕捉到列车的车次、车号、故障问题和管理人员,通过这种配套的跟踪系统,实现了全路的联网运行,有效预防热轴事故的发生,保障列车行车安全。
当然,还有很多高科技手段正在投入应用,他们正在努力用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保护乘客的安全。
2铁路行车中存在的风险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是针对列车行车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进行有效的过滤,找到问题的根源和原因,识别他们的破坏力,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避免出现重大事故,保证列车安全运行,保障旅客的安全。在铁路行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旅客非法携带物品造成的恐慌;机械事故造成的列车失灵等。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风险的存在与防治铁路行车的风险问题:
2.1怎样识别风险
想要有效防治,就要认识风险。因此,通过之前对有关列车风险报告的分析,我们可知道,风险出现的前兆以及通过这些预兆预见将会发生怎样的风险。另外,一旦出现了这一系列的风险问题,就要通过以往的经验和数据分析,有原则性的按照风险的严重程度、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影响的面积范围大小分先后、有层次的逐一处理,使铁路作业井然有序地进行。
2.2对风险的监控
一切计划并实施过后并不是结束,我们要提高警惕,时时监控风险,不让风险发生。记录其结果,观察解决后是否还会有类似的状况发生。长期预防,并且做好记录,为将来铁路安全问题提供有用的资料。
2.3铁路行车中对风险的处理办法
2.3.1收集资料
铁路部门在铁路安全行车中会有相关的数据或者报告,这些资料中记载的都是以往事故的总结和分析,能帮我们找到类似状况发生时处理的方法,在遇到相似事故时可以避免慌张。这些事故有许多仍正在发生或将会发生,为了避免不犯重复错误,管理者应当对这些报告加以客观和正确的分析,找到并整理相关类型事故发生的特征,统计其发生的概率。
2.3.2按照列车行车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将其分类,从大风险到小风险
按照其影响范围的大小、发生时间的突发性状况、产生的后果严重程度以及补救措施的难易程度分类处理。及时处理大风险,将问题不大,容许事后处理的事故搁置。将必须马上处理,否则将会引起非常严重后果的事故第一时间进行控制和改善,将这些风险的严重后果降到最低,避免延误整治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一般来讲,所谓的大风险,是指能够造成人员伤亡、运营受阻、损失财产的风险。小风险,则是指在日常管理和运输中发生的一些不太严重的疏忽,经过纠正就能解决的风险,通常这些小风险并不会妨碍正常的铁路运行。但是,尽管小风险暂时不会带来严重影响,但也一定要避免,及时纠正。因为暂时的疏忽也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日积月累的伤害必然会给整个铁路带来灾难,甚至导致重大的事故发生。而且,正是这些琐碎的小疏忽最容易让管理人员搁置然后忽略。对于整个铁路来说,对于一个管理人员来说,对小风险更要严防死守,连续监控,保证实时查处,及时纠正。
2.3.3制定整改方案
无论是大风险还是小风险,管理者都要将发现的事故和现存事实状态记录在案。然后,在风险管理者对发生的风险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制定对应的处理方案,如大的风险要以拯救人的生命财产为最高要求,首先强调救出受困人员,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小风险要在未能造成进一步伤害之前整改。管理者首先要选择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实情实施计划内容,争取达到明显的效果。力图化风险为有利条件,转变成为铁路进
步的机会,将其负面效果放到最低,甚至达到更好的效果,按照制定的计划,逐步实现事故排除,直到彻底决绝。
3结束语
从上述可看出铁路中存在的风险,但是应用现在的科技手段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治理。只要合理制定有效的整治计划,可以有效地控制并降低这种风险,更有可能达到有利于铁路安全的一面。通过有效的分析记录,我们的管理者能够让列车更好、更快、更舒适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最期望看到的结果,也是我们对铁道部门寄予的希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