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公司营运管理

公司营运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2 09:10: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公司营运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公司营运管理

篇1

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减少损耗等。利于规模化生产的形成。有利于企业的整体扩张。

2.对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管理水平、管理方式、管理艺术要求较高。制度化管理、质量效率管理、满工作量管理、工时考核管理、任务承包管理、责任承包管理、工作时间管理、信仰精神管理、“突击队式”管理等各种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应运而生。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及时性将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开展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好人的趋同性和依赖性,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树立企业精神和信仰,也会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和积极的影响。(金钱不是唯一的有效手段,崇拜和信仰、信任和依赖才是最高境界)

3.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生产调度调整反应较快,人员调整、调动相对较容易。(不需要合同,一张文书,一纸调令,甚至一个电话就可解决问题)即由需求的产生,到转化为生产过程(操作),到产生成品(结果)的效率相对较高。

4.有利于内部形成小型的高质量的专业化的团体(组),以及最优化的团体组合。有利于产生生产精英,即生产能手、业务骨干、标兵、劳模。这些对生产过程、生产质量、生产效率都将非常有利。这些对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高质量、规模化的持续有效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人、一个团队决定一个企业、集团的发展和命运的事例在世界范围内屡见不鲜。

5.多数成员对外界的市场变化不敏感,仅仅关心自身利益和身边环境变化。

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中的竞争能力往往把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的思想、能力、工作热情和方法等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即关键部门对个人能力的依赖性较强,是应对能力相对集中的节点,有一定的脆弱性。权利相对集中,容易造成重大的管理和决策失误。合理有效的监督方法和机制,重大决策的科学审定等是所有现代规模化企业的重要课题。

6.个体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能导致个体的灵活性不强,竞争性不强,主动性不强,容易造成人浮于事。自主创新的动力不强,容易满足现状。责任心不强,容易造成事不关己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形成往往与人性的固有弱点有关)。如果管理引导不利,将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因而需要较强的宏观调控、指导和监督(即行政干预和制度约束)经济(金钱)调控不能成为唯一的有效手段,企业精神、文化、信仰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运营模式的内容

企业运营管理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职能是财务会计、技术、生产运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是这五大职能有机联系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的经营目的,必须对上述五大职能进行统筹管理,这种管理就是运营。

运营管理的对象是运营过程和运营系统。运营过程是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是一个劳动过程或价值增值的过程,它是运营的第一大对象,运营必须考虑如何对这样的生产运营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和控制。运营系统是指上述变换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

现代运营管理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现代运营的范围已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扩大到非制造业。其研究内容也已不局限于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而是扩大到包括运营战略的制定、运营系统设计以及运营系统运行等多个层次的内容。把运营战略、新产品开发、产品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配送直至售后服务看作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对其进行集成管理。

另外,有两个运营名词值得注意:一是“首席运营官(coo)”,二是“资本运营”。例如:中寰创世营销策划公司-王智辉,首席运营官(coo)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公司的日常营运管理,辅助ceo的工作。一般来讲,coo负责公司职能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并代表ceo处理企业的日常职能事务。如果公司未设有总裁职务,则coo还要承担整体业务管理的职能,主管企业营销与综合业务拓展,负责建立公司整个的销售策略与政策,组织生产经营,协助ceo制定公司的业务发展计划,并对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考核。

所谓资本运营,就是对集团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把企业的资本运营分为资本扩张与资本收缩两种运营模式。

 

运营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相关文章:

1.运营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2.企业运营管理模式

3.浅谈企业运营管理精选3篇

篇2

台北捷运公司就是我们俗称的地铁公司,负责为台北出行人员提供乘车服务。提供安全、可靠、舒适、便捷的运输服务是台北捷运的使命和宗旨。它的运营管理特色突出。

1 创新营业项目

以运输本业为主体,包括附属事业经营(广告、停车场、商品馆、地下街、贩卖店、移动联通)、受委托事业(受台北市政府委托经营管理,如台北小巨蛋、猫空缆车)、转投资事业(悠游卡投资控股公司、捷邦管理顾问公司)、咨询顾问业务(大众捷运系统营运管理之咨询顾问)。获得政府委托经营项目,为捷运创造新的利基点。

2 行控中心指挥高度集中,统一处理异常事件

2.1 “一呼百应系统” 发生紧急事件后及时录音,并同时上传至各部门主管领导手机(含公关部,能够与外界媒体有效沟通和交流),比常用的报告程序迅捷、真实可靠。紧急事件需要保持高度时效性和客观性,该系统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2.2 “紧急资讯传送系统” 该系统是学习香港地铁公司经验,各车站一旦出现捷运运营的异常情况,必须根据事件原因统一报告行控中心。由主任控制员统一发出紧急资讯,打出后,在各驻点的电脑上会出现像发电报式的声音,维修人员据此判断是否前去增援,本部也会即时收到,公关部也能够适时与媒体协调对接以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2.3 开行转运列车和护航车 所谓转运列车时在当日列车编组不变的前提下开出的末班车。末班车开出约五分钟后护航车发车。它通常用在出现大故障或因信息播报问题引起旅客误下车等情况中。护航列车虽然极少用到,但却是体现捷运服务安全可靠的一个重要方面。

3 车站营运管理特色

3.1 温馨贴心的车站服务 开放哺集乳室;提供电动轮椅旅客续航动力;在钢构墩柱上进行彩绘,丰富乘客出行体验,愉悦心情,宣传当地特色文化。充分考虑旅客的需求,体现人性化服务。

3.2 构建高规格的安全保障 增设高运量车站安全门;建置“月台区轨道侵入侦测预警系统”,属于自行开发,全世界首创。设置三道安全屏障,为乘客进入月台产生的突发事件处理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3.3 启用捷运逃生体验营 鉴于莫斯科、大邱、香港、马德里、伦敦地铁因人为因素造成人员严重伤亡,建置捷运系统专属逃生体验设备,供公众及捷运员工学习捷运防灾教育及实地操作各项逃生设施设备。规划18处主题,提供乘坐捷运应对危机事件的演练场,更大程度保障市民权益。

3.4 成立自主研发中心 1996年01月公司成立研发小组,破解中运量系统电子电路板。累积历年检修经验研发部门可进行电路板之故障暨预防检修、检修工法改善、检修治具开发、自动测试设备开发及仪器校检。公司自行成立科技研发小组,既节约后期维修成本,更能有效实现“安全、可靠、舒适、便捷”的运输服务,同时又历练和培养自主创新团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5 票种多样化,悠游卡整合能力强 整合捷运、公车、火车、出租车、缆车、停车场、医院、动物园及图书馆等,扩及小额消费市场。一是为倡导绿色环保交通,方便市民出行,允许携带自行车乘坐捷运;二是秉承立体交通概念,整合交通资源和与市民日常生活关联度高的机构,建立一卡通服务体系,方便消费及悠游卡的售卖。

3.6 站台单行候车区使候车秩序井然 在站台屏蔽门开启处规划“八”字形、仅供一人站立候车区域,比只有上车箭头而言,一条画出的窄道从结构上规范乘客候车习惯,让文明成为一种常识。

3.7 旅客信息系统的标识生动、形象、人文 PIS系统是和旅客直接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方式,人性化、通俗易懂是基本的标准,诸如上面的标识系统就符合要求。

3.8 大客流组织中组织旅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捷运的尖峰时刻别突出的遇到跨年倒计时活动,人潮涌动,拥挤不堪,此时,捷运公司派出大批人力增援关键车站,同时为缓解人们等待的焦虑情绪,适时开展互动活动,体现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郑明远.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整合规划方法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4).

[2]仲成春,臧广宇,虞冬青,孟力,张丽恒.地铁让城市更美好――2011天津地铁年展望[J].天津经济,2011(1).

[3]杜艳.西安轨道交通导识系统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3).

篇3

1988年,我国建立了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公路,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对我国社会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且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负责运营,其中相当部分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是由事业性质的高管局改造而来,在财务管理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对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

一、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特点

根据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特点,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有如下特点:

1、在高速公路的收费管理方面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尤其是国有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多采用以路段为单位设置路段管理处,尤其是在广东、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路段管理处主要经营收费管理,而将保卫、道路保洁、勤杂等工作对外发包,因此,人员配置较少,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这种收费管理方式,路段管理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级管理单位。

2、在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方面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根据辖区内高速公路的具体情况,有计量式养护模式和绩效式养护模式。计量式养护模式是指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与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合同内容明确规定,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工作量支付最终的养护工程款项,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养护模式都是根据这种模式进行工程款项的支付。绩效式养护模式是近年来广深高速采用的方式,广深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与施工单位签订养护承包合同,对养护内容、费用和考核做出明确规定,通过这种模式,广深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大大降低了养护费用,且提高了养护质量。

3、在高速公路的辅业经营管理方面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主要有广告经营权和服务设施经营权。随着高速公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服务区的业务和广告业务尤其是服务区经营已经成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广东省高速公路的服务区经营目前已经采用了“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的服务方式,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的网络资源,建立新的物流配送网络,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货,从而降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空间。

二、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因为高速公路的投资大、投资回收周期长、维护费用高,在财务管理方面,如果要保证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利润目标,必须进行企业的各项收入支出情况尤其是养护费用管理及专项工程费用做出明确规划,因此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尤其是国营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多采用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同时,通过对资金流、物资流与信息流的同步控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整个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纽带与动态监控作用。

1、预算管理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预算管理是针对企业日常发生的各种活动进行的预算,分为预算编制、执行及考核三个方面。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因为组织结构复杂,预算的编制一般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编制方法。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是成本管理的基础,首先由母公司根据战略目标、过去的经营情况,按照企业组织架构制定企业成本预算目标,各下属公司的财务部门根据上级下达的预算目标及实际情况预算次年的成本费用开支情况,母公司汇总各部门的数据后,结合次年的经营状况、历年的经验数据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调整后制定一套完善的预算方案。同时,预算方案根据公司年度经营计划的变动进行动态调整,使之始终能处于科学可行的状态。

预算的执行是成本管理的重要一步,实施效果直接关系着预算管理作用的大小,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编制的预算进行,将预算与日常业务结合起来,且积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为保障预算方案的准确性及保障预算方案得以实施,完善合理的预算制度应该包括预算编制流程的规定、预算执行情况汇报和分析的规定、奖惩措施的规定等。

2、征费收入的管理

车辆通行费收入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收费管理是一项繁琐但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如何做到合法合规收费,如何保证通行车辆主动按章交费、杜绝或减少漏收的情况,这些工作相对繁琐,但是对于企业的经营却至关重要。因此,征费收入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可具体细化为以下几方面:

(1)进行详细的年度收入预测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年度收入预测主要是财务人员根据年度车流情况、车流增长比率预测、收费标准等因素,进行下一年度的收入预测。收入预测要尽可能详细,能够细致到每个月、每个收费站的情况,尽可能体现不同种类车辆的通行情况。

(2)注重现金管理,保证现金和票据之间的互验证性

现金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收入命脉,直接反映了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和经营成果。因此做好现金管理、保证现金安全至关重要。现金管理的目的,是在保证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按期还本付息的现金需求的基础上,尽量节约现金用量,降低现金成本,提高现金使用效率。同时,积极做好票据管理,保证现金和票据之间的对等性。

另外,现金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利用某些模型或方法估计出理想的现金余额,并在实际余额与理想余额不一致时,采取短期融资策略或采取归还借款。由于高速公路现金流入量特别大,可利用富余现金投资于有价证券等策略,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3、营运成本的管理

成本费用管理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直接体现了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跟企业的利润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不少企业在资金方面都出现了不少问题,做好企业的成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实际情况,一般营运成本主要包括日常管理费用和维修养护费用。

(1)日常管理费用的管理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要实现对日常管理费用的有效控制,一方面需要严格执行人员的定岗定编,尽量精简机构和人员,不随意进行人员增编,即使要进行人员增编,必须经过严格的实际论证、多方讨论、审核方可通过。另一方面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重点支出项目及临时性的特殊支出、大额支出实行重点管理,对于审批手续进行科学完善,财务部门要及时准确地统计、分析水电费、车辆费、通讯费和办公费等各项开支,制定完善的日常行政管理制度,厉行节约。

(2)维修养护成本的控制

随着高速公路运营时间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用于路面养护和设备维修的成本逐年增加,成本的核算、归集对企业经营策略、盈利情况的影响特别重要,如果成本核算不正确、不完整、提供的成本资料就不能如实反映工程成本的实际水平;成本核算不及时,就不能为经济管理及时提供信息。财务管理部门需要采用合理的费用分配标准和科学的成本计算办法,及时归集和分配施工费用,正确计算出各项工程的实际成本,为企业提供完整、及时、准确的成本核算。

三、结语

综合来说,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不仅仅是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会计核算、审计等具体内容,而是已经初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比较健全、符合实际的制度体系,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内容精细、管理精细。

这种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一方面,预算实行全额收支预算,将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各个下属企业、收费站点业务范围内的收支分门别类统一纳入预算管理,所有收支活动纳入经费集中支付的轨道,针对各自收费站点滞留现金,资金零星分散的情况,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在公司内部建立统一管理、集中调度的资金使用权限管理制度,将现金支出的批准权高度集中,实现了资金的统一调度,减少了资金沉淀。

另一方面,通过对征费收入和营运成本的细化、分解和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在进行日常费用管理时,对每一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公司的各个生产经营领域,通过行使财务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为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发挥杠杆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文锦.高速公路企业财务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篇4

所谓资本运营,是指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殖为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进行综合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资本运营实施的实质是在产权界定清晰的基础上,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出发,强调企业可以支配的一切资源按资本化运作方式进行重组和优化配置,使有限的资本取得最大的效益。

经过初期的摸索阶段,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工作进入了逐步规范、稳步发展的时期,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国情的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仅2001年,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已超过1200亿元,达1245亿元,回收现金逾256亿元,较好地实现了资产回收最大化的运营目标,表明了我国处置不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可以说,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400亿元的有限资本去拉动近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的回收和变现,基本实现了资本价值的增殖,提高了资本积累的效率。

一般说来,资产管理公司是为了分离银行不良资产、化解我国金融风险、促进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而设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共接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1.4万亿元,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因此而平均下降超过9%,使国有银行减轻包袱,轻装上阵,为其入世后的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对我国1000多家产品有市场,技术先进,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债转股,涉及金额4000多亿元,使这些企业负债率大幅下降50%以下,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更有利于中国金融业、国有企业等面临中国入世的严峻挑战、竞争和发展。

资产管理公司在近两年的资本运营中,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日益创新、日益完善,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以债务重组、资产置换、诉讼追偿、债转股、租赁、外包、转让、投资银行等10多种形式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和处置,加快了处置速度,提高了处置效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01年,华融公司海外演艺之后,又在上海实行捆绑式的打包处置,实现回收现金128亿元,实现了规模效益;长城公司则选择和采取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为基点,以依法、风险为手段,以“公允价值”为依据的政策组合;东方公司全年处置帐面资产182.91亿元,回收资产85.13亿元,资产回收率达46.5%。由此不难看出,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不良资产的资本运营中逐步形成了良性资金融通体系,使死资财变成了活资财,实现了不良资产的国民经济再增殖。

二.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中的与弊端

因为资产管理公司才刚刚运营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不多、还不严重。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把资产管理公司纳入到国有企业改革、民间和私营经济的培育、金融组织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建设等统筹考虑之中,从资本运营的角度考虑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作,则当今状态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营仍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潜在着许多弊端。

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经济气候环境不理想,给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带来了很多困难,各资本运营的正常运作造成了诸多障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必须建立符合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资本运营机制,依托发育良好的资本市场,才能有效的实施资本运营。而我国经济市场则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资产管理公司不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幸运儿,而是由我国政府主导的金融制度创新,是中国转轨经济的特殊产物,这种特殊性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资产管理机构所没有的,更与资本运营所需的市场条件造成了直接矛盾。因此,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在与市场接轨上还不成熟,不完善,其资本运营的必要市场条件将受许多市场不良因素如世界金融市场冲击、国家货币政策、入世后的汇率风险等诸多因素的,在不完善的经济气候条件下,将致使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资本盘活、变现等难度增大,不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营和发展。

〈一〉国有企业改革任重而道远。众所周知,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国有企业经营不善的反映,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盲目的投资、有国家政府出面变相贷款的不良产物。因此,要彻底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只有率先让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和经营观念,走出大多数国有企业亏损破产的窘破之境。但是,国有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总体业绩持续下降,并且随中国入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经济范围自9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净亏损,沦为“亏损经济”或“补贴经济”。例如,1998年7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5.4%,净亏损92.8亿元,成本费用利润为-0.7%,在14923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6042家亏损,亏损面达40.5%,到1999年6月末,亏损面进一步扩大到55.1%(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1999)。因此,在10年之内,国有企业又将产生一些不良贷款,其来源包括:一是一批现在业绩较差的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继续恶化,即资产管理公司的老成员不能退出;二是一些现在看起来经营良好的国有企业由于不适应入世后更为激烈的竞争而陷入困境,即资产管理公司的新成员又要进来。可以说,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市场机制的运作直接左右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程度,左右着我国经济体制状况的大气侯,在这种市场经济体制的现状下,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不良资产的投资处置银行要完全严格走市场化道路,将受当今市场化条件不足的极大限制,将受国家政策风险、国家产业导向等多方面市场因素的限制,将导致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营不能完全按市场化导向运作,不良资产的呆坏账系数变大,致使资产部分流失。

〈二〉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狭小。首先,我国的资本市场狭小。在2000年底,虽然我国证券市场股票总市值首次达到4.8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总值的5%,但是,不能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仍占多数,流通总市值为8200亿元,相当于GDP的17%,而截止到2001年底,资产管理公司从商业银行收购的不良资产已高达1.4万亿元,远远超过市场流通总值。而且,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是由政府推动的,这就致使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道路上受到政策的限制而不是市场的限制,导致不良资产的处置难度增大。其次,我国的股票市场非常脆弱,政策性明显,在货币政策都难以启动的情况下,试图想用之于不良资产的处置,更是难上加难。再次,不良资产对外资开放,由于受其他政策和市场体制问题的影响,还不能大规模展开。这就使外商对我国不良资产的投资产生顾虑:收购我国不良资产是否存在依据;作为一个债权人,他们的权利能否执行;人民币没有完全放开,对他们的投资将产生极大影响。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又不同于美国储金会的房地产等抵押贷款,再加上国有保护等因素,感兴趣的对象可能不多,除非大比例折价。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能走市场化道路,将会给市场体制改革带来压力,给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的市场体制等运营条件带来冲击。,我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一直是政府介入最深的行业之一,政企不分,计划经营日久,规模庞大,地位显要,由此而造成企业制度的建立、股份制改造与上市的难度加大。在其市场化的经营没有确立之前,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续银行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策性业务,以及对贷款对象的所有制偏向,还会产生新的不良资产。所以,只有国有银行彻底摆脱行政性干扰等因素,完全进行市场化运营之后,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种体制性的国有企业不良贷款的普遍发生,而改变当前的状况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二.权属、关系、程序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问题是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四大难题。

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是由计划经济体制的不合理而造成的,这些巨额不良资产的债权、其权属等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干预过重。因此,对债权类资产,其权属问题集中在购买时购买人对他所购买的债权究竟有什么样的处置权利。根据现行的《担保法》,在债权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不能直接以抵押物抵债,而是必须与债权人协商或经法院裁定后,以拍卖、变卖、折价方式所得价款抵债,这是资产管理公司手中债权的一个较大难题,会使购买价格与拍卖、变卖后的价款产生差距,致使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在资本运营中流失。纵观国际上处置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许多国家都在这一点上授予资产管理公司特别的权利,即债务人不能按期清偿债务的,资产管理公司就可直接有权处置抵押物。对产权类资产,其权属问题集中在究竟能否正常过户?更何况资本运营是建立在产权界定清晰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只有解决了权属问题,才能解决债权人与买方之间的交易关系,使得交易成功。至于程序,资产管理公司一般可根据不同的债权的分类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而确定不同的处置程序。这就使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资本运营中的权利得到充分发挥,对国有资产评估、分化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的工作势在必行。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属于国有独资,管理人员多采用行政任命而不是聘任制,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督和管理属于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而人力资源经营是资本运营的核心。企业通过实施人力资本经营,可以有效增强技术的开发能力、创新能力和扩张能力,以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实现资本价值的迅速增殖。因此,资产管理公司产权机构单一,其机构性质与业务功能搭配不当将使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问题不明,不利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根据2000年底颁布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理》,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的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由此决定资产管理公司是一个由政府扶持和运作的金融机构,不以追求利益为目的,因此,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主要是事业性的,而非企业性的。但其从事的不良资产的处置业务又非常明显的属于竞争性企业领域的范围。以事业性单位从事企业性业务,是现今资产管理公司定位上的一大误区。在这种矛盾之下,资产管理公司的治理机构和激励体制难以建立,势必影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正常运营。

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一个事业性的单位,国家必将赋予其特殊权利,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特殊权利去行使企业事务,将过于介入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市场,改变当今市场基本是公平竞争的格局,影响我国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原因在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债转股企业中的特殊地位,如果企业能够上市,则资产管理公司理所当然的是其上市的推荐人和承销商,其他证券公司则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如果其以后还能从事非债转股企业的投资银行业务,则它就是享受政府特殊待遇的金融机构,而金融业是一个竞争性行业,政府机构的过度介入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形成我国推进市场化改革的一重大阻力。

三.法律环境不完善,将不利于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中的资本运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量加大。

商业银行在经营和管理中不对资产作法律评价,导致资产的法律损耗不能作为决策的重要参数出现,从而影响了决策的合理性,对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质量构成潜在威胁。突出问题表现为:一是已超过时效和期限的债权数量惊人,银行信贷有效资本的抵押物的法律约定环境不健全,只能在一些即定法律的基础上作资本保全的工作。二是尚未建立起合法合规性的检查系统,使公司资本确定、“揭开法人面纱”等法律制度受企业改制行为的冲击,无法起到防止债务人减少信用资产的作用。三是破产制度不完善,债权人的利益被忽视,破产成为逃债手段。四是不良资产的评估法律不健全,中介评估处理漏洞过大,廉政环境建设不足将导致资产管理公司的部分资本运营失败。五是公司治理机构的不完善使关联公司之间权责不明,以致借助关联交易来逃债的行为大量发生。六是司法是保护债权的最终手段,但一方面,证明规则的机械化使债权人处于举证劣势,证明不了逃债;另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人为的道德风险的作祟又使司法有时候反而为逃债所借用,如假保全、假执行等。

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是一个政府主导的金融创新机构,而且其级别特别高,机构庞大复杂,所以政府、企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人事关系较复杂,并且官方机构惯用行政思维,办事效率低,给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资本正常运营作了一个无形的茧。在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不良资产的企业,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可能多方贿赂资产管理公司的执行人员,并且资产管理公司再处置不良资产中缺乏公开透明度,带来了极大的道德风险。去年3月份,湖北宜昌的猴王集团突然破产,致使华融等三家资产管理公司蒙受了巨额损失这一事实就反映了这一问题。资本运营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保证,所以,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适当的运用法律手段是化解和处置不良资产的最终凭借,只有依赖于金融法制,才能确保不良资产化解过程的平稳进行。故而,我国金融法律体制的改革是当今金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的的首要任务,势在必行。

三.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的新思路及其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上金融机构的演变呈现“集团化、全能化、国际化”的特征,在一些发达国家,一流的金融机构都采用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集团化模式,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等。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逐步展开,届时,国外的这些全能化、巨型化的金融集团将与我国金融机构展开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出一条化企业管理、形成良性资金融通体系的发展之路。

一.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营与不良资产的处置要借助良好的市场运营机制。

资产管理公司不是一般的商业,处置不良资产也不是普通的商业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他关系到稳定、稳定和财政收支平衡。银行不良资产只有在市场化的条件下才是显性化的,更需要借助市场机制来解决。因此,完善市场机制,强化市场约束,在不良资产的处置、变现等资本运营依托于良性市场的资本运营机制,使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将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理进程。

〈一〉加快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化进程,走“官办民营”的新途径。资产管理公司在进行资产处置时,保持资产管理公司对资产的所有权及决策权,而将经营权承包给现有的或潜在的投资银行、私营企业主、外资银行等其他中介机构,可以化解当今资产管理公司的巨额不良资产,分散资产管理公司集中经营的巨大风险,有助于最大限度的保全资产,减少资产流失。

1.建立一套以招标为基础的标准程序。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时应加强市场营销的宣传和市场营销的力度,使不良资产大众化,民间化。对此,资产管理公司应形成一套招标的标准程序。具体步骤如下:第一,资产管理公司根据预定的程序会对资产作一个初步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决定处置方案;第二,资产管理公司准备一套详尽的资料来介绍要出售的资产,并说明资产管理公司所要求的底价等条件;第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单设在某地组成常设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将待出售的资产拿到市场上统一招标,统一处置;最后,资产管理公司在各投标中作选择,以谋求资本运营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2.与专业的投资公司成立合体经营。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特殊性,可以与多家投资公司达成协议,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和进程,其基本设计为:第一,双方共同合营体注资。第二,合营体还可以通过举债进一步融资,然后用注入的资金和举债所得向资产管理公司购买不良资产。第三,投资专业公司负责合营体的日常运作以及资产的管理与处置,资产管理公司不作干预。第四,合营体出售资产所得收入首先用于还债,剩余的则在资产管理公司和专业投资公司之间按预先约定的比例分配。

这样的合营方式一方面考虑到政府机构的局限性,使资产管理公司摆脱了资产管理和处置上的细节操作,另一方面引入了专业公司来负责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既可以解决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资金短缺的现状,又可通过适当比例分利来调动其积极性,有助于最大限度的保全资产,减少损失。

3.采用多种手段吸引外资。鉴于我国的不良资产数目庞大,而国内又缺乏市场,为此,资产管理公司应运用多种手段来引进外资,使得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的市场供需有导向,使市场国际化,以无形的市场准绳来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国际化进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去实现:其一,资产分离。因为不良资产在定价时未知量很多,随机性很大,导致购买不良资产的风险很大。因此,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灵活的处置不良资产,将定价太难的一部分资产划出,以后再做处理,还须通过种种市场运营机制与外商共同分担资产,实现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增殖。这样可以使外商比较放心的闯入不良资产的处置市场,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新的竞争机会,加速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更有利于我们建立企业管理体制,使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作向良性化的资本运营市场循环体系,以提高资产管理公司的竞争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官办民营”、分解资产管理公司的许多具体业务,可以节约其组建和运营成本,而且能把不良资产从银行的资产负债中剥离,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上市,同时还能培养这些承担不良资产处置的国内外投资公司、私营企业、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的资本运营创新能力,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竞争力的提高。

〈二〉资产管理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上市,采用集团控股公司的模式经营。

,资产管理公司属于国有独资金融机构。众所周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是由于国有独资这种产权安排的体制性弊端,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面临资金不足、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而,资产管理公司应以商业银行为前车之鉴,提前做好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准备工作。

资产管理公司股份制改造上市可以弥补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资金来源的不足,使资产管理公司由一个由政府主导的金融创新机构彻底转换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集团。第一,在公司性质方面,资产管理公司由国有独资、官办官营转向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相应的,由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转变成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第二,在产权结构上,改造初期,国有资本的比重比较大,但随着民间资本、投资公司、外资等的不断进入,而国有资本的数目保持不变,日而久之,国有股由控股逐渐失去控股地位,乃至论为小股东,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股权出售等方式撤出国有股。

现在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的是总公司、分支机构为一体的资本运营管理体制,而不是多个法人组成的集团制。由于资产处置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而且各个地方的情况千差万别,在实践中基于严格授权基础上的决策机制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决策程序复杂,费时费力。因而,可以考虑将资产管理公司办成集团公司的模式,将各办事处改为子公司。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克服了种种不利的弊端,各子公司可以拥有自,易于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集团制是资产管理公司股份制改造与上市适应的形式;三.资产管理公司采用集团制是顺应经济组织体系的需要;四.有利于与世界经济国际化的接轨进程。

〈三〉与人民银行完美结合,充当中国金融稽查的角色,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监管。

由于国有独资的资产管理公司是由我国政府主导和扶持的金融创新机构,不同与国外资产管理公司是市场的产物,而且我国先行基本情况决定了资产管理公司的长期运营(不局限于10年),我们不妨利用其特殊性,充分发挥其特殊的性质特征,与中国人民银行完美结合,行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职能,作中国金融稽查机构,实现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便可以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并在市场化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健全制度,完善法律环境。

我国处置不良资产时由于受到各种外界不良因素的,使得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资本运营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因素而致使对不良资产处置的困难加大,没有良好的法律环境作依托,导致债权人无法按法律程序对债务人进行债务追偿的工作,扩大了金融风险、道德风险等的存在因素,导致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缓慢,国有资产部分流失。因此,进行金融法制改革,完善中国金融法律环境迫在眉睫。

〈一〉统一金融法律事务的管理与运作,为建立完善的合法合规性检查机制奠定基础。面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在资产评估、资产重组、资产拍卖等资本运营中出现的一系列因缺乏法律依据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我们应该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应的《资产评估法》、《资产重组法》、《拍卖法》等相关法律,组建级别较高的法律部,使法律审查和诉讼事务统一运作、保证处置不良资产的法律环境。

〈二〉为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模式提供法律支持。资产证券模式在处置不良资产的国际实践中广为使用,但在特殊目的的公司经营地位、证券发行许可、破产隔离与其他债权人利益保护、信用增级的法律模式等方面,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是没有完全的信心的。其他诸如发行可转换债券、建立不良资产投资基金等模式无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灰色区域,尽快做出法律规范十分迫切。

〈三〉建立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捷径。根据现有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回收资产时,应享受债权转让、诉讼时效中断、减交诉讼费等方面的法律优待。不良资产出售和重组过程中的审批、过户手续和税收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应减让对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管制。

〈四〉坚持实际操作中严密法律程序,实行审慎原则。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时,程序比较繁琐,因此,要加快加大法院等部门的审核处置力度,防止在执行过程中因时间的拖延而引起的人为道德风险;加快不良资产的清收工作,严格责任人制度,严惩处置不良资产不利的人员。

三.加入WTO对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冲击与挑战。

中国入世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同时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国入世的大好契机之下,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想在中国入世的激烈竞争条件下求发展,必须从自我的角度想方设法走上市场化的企业发展之路。

入世后国外资产管理公司对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冲击。中国入世后,中国经济逐步向市场化迈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市场为准绳的现代企业竞争制度将逐渐成熟,而大批的国外资产管理公司也将入驻国内,届时,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将受到以下冲击:一是抵抗不住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的强劲之势,被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兼并,这样会导致我国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二是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凭借东道主的优势同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公平竞争,在竞争中站稳脚步,继续发展,则会使我国国有资产部分流失;三是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与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共担风险,共同发展,此时将更有利于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走向完美的市场化道路。

因此,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应充分利用中国入世之初的大好契机,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的成功先进经验,努力完善自我,“摸着石头过河”,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拿出切实可行的东西与外国公司进行对抗,以超强的实力减少中国国有资产的流失。只要我们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与国外公司既有合作,又有实力去竞争,定能达到一种“有合有分,既分既合”的绝高之境,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演绎一个跨的里程碑。

1.《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与发展》。中国经济问题2001。5上海财经大学张志柏

2.《不良资产的法律成因和盘活对策》金融时报2002.2.7中国建设银行法律部侯太领

3.《我国处置不良资产能力增强》金融时报2002.2.7梅志翔

4.《资本作用的再认识》经济学动态2001.10赵学增

5.《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国际比较》何仕彬著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出版.

篇5

所谓资本运营,是指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殖为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进行综合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资本运营实施的实质是在产权界定清晰的基础上,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出发,强调企业可以支配的一切资源按资本化运作方式进行重组和优化配置,使有限的资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经过初期的摸索阶段,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工作进入了逐步规范、稳步发展的时期,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仅2001年,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已超过1200亿元,达1245亿元,回收现金逾256亿元,较好地实现了资产回收最大化的运营目标,表明了我国处置不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可以说,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400亿元的有限资本去拉动近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的回收和变现,基本实现了资本价值的增殖,提高了资本积累的效率。

一般说来,资产管理公司是为了分离银行不良资产、化解我国金融风险、促进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而设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共接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1.4万亿元,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因此而平均下降超过9%,使国有银行减轻包袱,轻装上阵,为其入世后的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对我国1000多家产品有市场,技术先进,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债转股,涉及金额4000多亿元,使这些企业负债率大幅下降50%以下,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更有利于中国金融业、国有企业等面临中国入世的严峻挑战、竞争和发展。

资产管理公司在近两年的资本运营中,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日益创新、日益完善,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以债务重组、资产置换、诉讼追偿、债转股、租赁、外包、转让、投资银行等10多种形式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和处置,加快了处置速度,提高了处置效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01年,华融公司海外演艺之后,又在上海实行捆绑式的打包处置,实现回收现金128亿元,实现了规模效益;长城公司则选择和采取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为基点,以依法、风险为手段,以“公允价值”为依据的政策组合;东方公司全年处置帐面资产182.91亿元,回收资产85.13亿元,资产回收率达46.5%。由此不难看出,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不良资产的资本运营中逐步形成了良性资金融通体系,使死资财变成了活资财,实现了不良资产的国民经济再增殖。

二.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中的问题与弊端

因为资产管理公司才刚刚运营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不多、还不严重。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把资产管理公司纳入到国有企业改革、民间和私营经济的培育、金融组织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建设等统筹考虑之中,从资本运营的角度考虑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作,则当今状态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营仍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潜在着许多弊端。

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经济气候环境不理想,给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带来了很多困难,各资本运营的正常运作造成了诸多障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必须建立符合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资本运营机制,依托发育良好的资本市场,才能有效的实施资本运营。而我国经济市场则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资产管理公司不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幸运儿,而是由我国政府主导的金融制度创新,是中国转轨经济的特殊产物,这种特殊性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资产管理机构所没有的,更与资本运营所需的市场条件造成了直接矛盾。因此,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在与市场接轨上还不成熟,不完善,其资本运营的必要市场条件将受许多市场不良因素如世界金融市场冲击、国家货币政策、入世后的汇率风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不完善的经济气候条件下,将致使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资本盘活、变现等难度增大,不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营和发展。

〈一〉国有企业改革任重而道远。众所周知,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国有企业经营不善的反映,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盲目的投资、有国家政府出面变相贷款的不良产物。因此,要彻底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只有率先让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和经营观念,走出大多数国有企业亏损破产的窘破之境。但是,国有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总体业绩持续下降,并且随中国入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经济范围自9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净亏损,沦为“亏损经济”或“补贴经济”。例如,1998年7月末,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5.4%,净亏损92.8亿元,成本费用利润为-0.7%,在14923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6042家亏损,亏损面达40.5%,到1999年6月末,亏损面进一步扩大到55.1%(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1999)。因此,在10年之内,国有企业又将产生一些不良贷款,其来源包括:一是一批现在业绩较差的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继续恶化,即资产管理公司的老成员不能退出;二是一些现在看起来经营良好的国有企业由于不适应入世后更为激烈的竞争而陷入困境,即资产管理公司的新成员又要进来。可以说,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市场机制的运作直接左右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程度,左右着我国经济体制状况的大气侯,在这种市场经济体制的现状下,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不良资产的投资处置银行要完全严格走市场化道路,将受当今市场化条件不足的极大限制,将受国家政策风险、国家产业导向等多方面市场因素的限制,将导致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营不能完全按市场化导向运作,不良资产的呆坏账系数变大,致使资产部分流失。

〈二〉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狭小。首先,我国的资本市场狭小。在2000年底,虽然我国证券市场股票总市值首次达到4.8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总值的5%,但是,不能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仍占多数,流通总市值为8200亿元,相当于GDP的17%,而截止到2001年底,资产管理公司从商业银行收购的不良资产已高达1.4万亿元,远远超过市场流通总值。而且,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是由政府推动的,这就致使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道路上受到政策的限制而不是市场的限制,导致不良资产的处置难度增大。其次,我国的股票市场非常脆弱,政策性明显,在货币政策都难以启动的情况下,试图想用之于不良资产的处置,更是难上加难。再次,不良资产对外资开放,由于受其他政策和市场体制问题的影响,还不能大规模展开。这就使外商对我国不良资产的投资产生顾虑:收购我国不良资产是否存在法律依据;作为一个债权人,他们的权利能否执行;人民币没有完全放开,对他们的投资将产生极大影响。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又不同于美国储金会的房地产等抵押贷款,再加上国有保护等因素,感兴趣的对象可能不多,除非大比例折价。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能走市场化道路,将会给市场体制改革带来压力,给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的市场体制等运营条件带来冲击。目前,我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一直是政府介入最深的行业之一,政企不分,计划经营日久,规模庞大,地位显要,由此而造成企业制度的建立、股份制改造与上市的难度加大。在其市场化的经营没有确立之前,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续银行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策性业务,以及对贷款对象的所有制偏向,还会产生新的不良资产。所以,只有国有银行彻底摆脱行政性干扰等因素,完全进行市场化运营之后,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种体制性的国有企业不良贷款的普遍发生,而改变当前的状况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二.权属、关系、程序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问题是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四大难题。

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是由计划经济体制的不合理而造成的,这些巨额不良资产的债权、其权属等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干预过重。因此,对债权类资产,其权属问题集中在购买时购买人对他所购买的债权究竟有什么样的处置权利。根据现行的《担保法》,在债权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不能直接以抵押物抵债,而是必须与债权人协商或经法院裁定后,以拍卖、变卖、折价方式所得价款抵债,这是资产管理公司手中债权的一个较大难题,会使购买价格与拍卖、变卖后的价款产生差距,致使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在资本运营中流失。纵观国际上处置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许多国家都在这一点上授予资产管理公司特别的权利,即债务人不能按期清偿债务的,资产管理公司就可直接有权处置抵押物。对产权类资产,其权属问题集中在究竟能否正常过户?更何况资本运营是建立在产权界定清晰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只有解决了权属问题,才能解决债权人与买方之间的交易关系,使得交易成功。至于程序,资产管理公司一般可根据不同的债权的分类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而确定不同的处置程序。这就使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资本运营中的权利得到充分发挥,对国有资产评估、分化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的工作势在必行。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属于国有独资,管理人员多采用行政任命而不是聘任制,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督和管理属于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而人力资源经营是资本运营理论的核心。企业通过实施人力资本经营,可以有效增强技术的开发能力、创新能力和扩张能力,以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实现资本价值的迅速增殖。因此,资产管理公司产权机构单一,其机构性质与业务功能搭配不当将使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问题不明,不利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根据2000年底颁布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理》,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的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由此决定资产管理公司是一个由政府扶持和运作的金融机构,不以追求利益为目的,因此,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主要是事业性的,而非企业性的。但其从事的不良资产的处置业务又非常明显的属于竞争性企业领域的范围。以事业性单位从事企业性业务,是现今资产管理公司定位上的一大误区。在这种矛盾之下,资产管理公司的治理机构和激励体制难以建立,势必影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正常运营。

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一个事业性的单位,国家必将赋予其特殊权利,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特殊权利去行使企业事务,将过于介入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市场,改变当今市场基本是公平竞争的格局,影响我国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原因在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债转股企业中的特殊地位,如果企业能够上市,则资产管理公司理所当然的是其上市的推荐人和承销商,其他证券公司则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如果其以后还能从事非债转股企业的投资银行业务,则它就是享受政府特殊待遇的金融机构,而金融业是一个竞争性行业,政府机构的过度介入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形成我国推进市场化改革的一重大阻力。

三.法律环境不完善,将不利于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中的资本运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量加大。

商业银行在经营和管理中不对资产作法律评价,导致资产的法律损耗不能作为决策的重要参数出现,从而影响了决策的合理性,对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质量构成潜在威胁。突出问题表现为:一是已超过时效和期限的债权数量惊人,银行信贷有效资本的抵押物的法律约定环境不健全,只能在一些即定法律的基础上作资本保全的工作。二是尚未建立起合法合规性的检查系统,使公司资本确定、“揭开法人面纱”等法律制度受企业改制行为的冲击,无法起到防止债务人减少信用资产的作用。三是破产制度不完善,债权人的利益被忽视,破产成为逃债手段。四是不良资产的评估法律不健全,中介评估处理漏洞过大,廉政环境建设不足将导致资产管理公司的部分资本运营失败。五是公司治理机构的不完善使关联公司之间权责不明,以致借助关联交易来逃债的行为大量发生。六是司法是保护债权的最终手段,但一方面,证明规则的机械化使债权人处于举证劣势,证明不了逃债;另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人为的道德风险的作祟又使司法有时候反而为逃债所借用,如假保全、假执行等。

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是一个政府主导的金融创新机构,而且其级别特别高,机构网络庞大复杂,所以政府、企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人事关系较复杂,并且官方机构惯用行政思维,办事效率低,给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资本正常运营作了一个无形的茧。在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不良资产的企业,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可能多方贿赂资产管理公司的执行人员,并且资产管理公司再处置不良资产中缺乏公开透明度,带来了极大的道德风险。去年3月份,湖北宜昌的猴王集团突然破产,致使华融等三家资产管理公司蒙受了巨额损失这一事实就反映了这一问题。资本运营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保证,所以,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适当的运用法律手段是化解和处置不良资产的最终凭借,只有依赖于金融法制,才能确保不良资产化解过程的平稳进行。故而,我国金融法律体制的改革是当今金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的的首要任务,势在必行。

三.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的新思路及其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上金融机构的演变呈现“集团化、全能化、国际化”的特征,在一些发达国家,一流的金融机构都采用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集团化模式,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等。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逐步展开,届时,国外的这些全能化、巨型化的金融集团将与我国金融机构展开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出一条现代化企业管理、形成良性资金融通体系的发展之路。一.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营与不良资产的处置要借助良好的市场运营机制。

资产管理公司不是一般的商业企业,处置不良资产也不是普通的商业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他关系到金融稳定、社会稳定和财政收支平衡。银行不良资产只有在市场化的经济条件下才是显性化的问题,更需要借助市场机制来解决。因此,完善市场机制,强化市场约束,在不良资产的处置、变现等资本运营依托于良性市场的资本运营机制,使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将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理进程。

〈一〉加快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化进程,走“官办民营”的新途径。资产管理公司在进行资产处置时,保持资产管理公司对资产的所有权及决策权,而将经营权承包给现有的或潜在的投资银行、私营企业主、外资银行等其他中介机构,可以化解当今资产管理公司的巨额不良资产,分散资产管理公司集中经营的巨大风险,有助于最大限度的保全资产,减少资产流失。

1.建立一套以招标为基础的标准程序。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时应加强市场营销的宣传和市场营销的力度,使不良资产大众化,民间化。对此,资产管理公司应形成一套招标的标准程序。具体步骤如下:第一,资产管理公司根据预定的程序会对资产作一个初步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决定处置方案;第二,资产管理公司准备一套详尽的资料来介绍要出售的资产,并说明资产管理公司所要求的底价等条件;第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单设在某地组成常设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将待出售的资产拿到市场上统一招标,统一处置;最后,资产管理公司在各投标中作选择,以谋求资本运营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2.与专业的投资公司成立合体经营。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特殊性,可以与多家投资公司达成协议,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和进程,其基本设计为:第一,双方共同合营体注资。第二,合营体还可以通过举债进一步融资,然后用注入的资金和举债所得向资产管理公司购买不良资产。第三,投资专业公司负责合营体的日常运作以及资产的管理与处置,资产管理公司不作干预。第四,合营体出售资产所得收入首先用于还债,剩余的则在资产管理公司和专业投资公司之间按预先约定的比例分配。

这样的合营方式一方面考虑到政府机构的局限性,使资产管理公司摆脱了资产管理和处置上的细节操作,另一方面引入了专业公司来负责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既可以解决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资金短缺的现状,又可通过适当比例分利来调动其积极性,有助于最大限度的保全资产,减少损失。

3.采用多种手段吸引外资。鉴于我国的不良资产数目庞大,而国内又缺乏市场,为此,资产管理公司应运用多种手段来引进外资,使得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的市场供需有导向,使市场国际化,以无形的市场准绳来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国际化进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去实现:其一,资产分离。因为不良资产在定价时未知量很多,随机性很大,导致购买不良资产的风险很大。因此,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灵活的处置不良资产,将定价太难的一部分资产划出,以后再做处理,还须通过种种市场运营机制与外商共同分担资产,实现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增殖。这样可以使外商比较放心的闯入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市场,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新的竞争机会,加速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更有利于我们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使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作向良性化的资本运营市场循环体系,以提高资产管理公司的竞争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官办民营”、分解资产管理公司的许多具体业务,可以节约其组建和运营成本,而且能把不良资产从银行的资产负债中剥离,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上市,同时还能培养这些承担不良资产处置的国内外投资公司、私营企业、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的资本运营创新能力,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竞争力的提高。

〈二〉资产管理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上市,采用集团控股公司的模式经营。

目前,资产管理公司属于国有独资金融机构。众所周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是由于国有独资这种产权安排的体制性弊端,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面临资金不足、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而,资产管理公司应以商业银行为前车之鉴,提前做好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准备工作。

资产管理公司股份制改造上市可以弥补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资金来源的不足,使资产管理公司由一个由政府主导的金融创新机构彻底转换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集团。第一,在公司性质方面,资产管理公司由国有独资、官办官营转向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相应的,由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转变成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第二,在产权结构上,改造初期,国有资本的比重比较大,但随着民间资本、投资公司、外资等的不断进入,而国有资本的数目保持不变,日而久之,国有股由控股逐渐失去控股地位,乃至论为小股东,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股权出售等方式撤出国有股。

现在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的是总公司、分支机构为一体的资本运营管理体制,而不是多个法人组成的集团制。由于资产处置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而且各个地方的情况千差万别,在实践中基于严格授权基础上的决策机制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决策程序复杂,费时费力。因而,可以考虑将资产管理公司办成集团公司的模式,将各办事处改为子公司。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克服了种种不利的弊端,各子公司可以拥有自,易于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集团制是资产管理公司股份制改造与上市适应的形式;三.资产管理公司采用集团制是顺应经济组织体系的需要;四.有利于与世界经济国际化的接轨进程。

〈三〉与人民银行完美结合,充当中国金融稽查的角色,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监管。

由于国有独资的资产管理公司是由我国政府主导和扶持的金融创新机构,不同与国外资产管理公司是市场发展的产物,而且我国先行基本情况决定了资产管理公司的长期运营(不局限于10年),我们不妨利用其特殊性,充分发挥其特殊的性质特征,与中国人民银行完美结合,行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职能,作中国金融稽查机构,实现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便可以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并在市场化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健全法律制度,完善法律环境。

我国处置不良资产时由于受到各种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资本运营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因素而致使对不良资产处置的困难加大,没有良好的法律环境作依托,导致债权人无法按法律程序对债务人进行债务追偿的工作,扩大了金融风险、道德风险等的存在因素,导致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缓慢,国有资产部分流失。因此,进行金融法制改革,完善中国金融法律环境迫在眉睫。

〈一〉统一金融法律事务的管理与运作,为建立完善的合法合规性检查机制奠定基础。面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在资产评估、资产重组、资产拍卖等资本运营中出现的一系列因缺乏法律依据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我们应该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应的《资产评估法》、《资产重组法》、《拍卖法》等相关法律,组建级别较高的法律部,使法律审查和诉讼事务统一运作、保证处置不良资产的法律环境。

〈二〉为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模式提供法律支持。资产证券模式在处置不良资产的国际实践中广为使用,但在特殊目的的公司经营地位、证券发行许可、破产隔离与其他债权人利益保护、信用增级的法律模式等方面,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是没有完全的信心的。其他诸如发行可转换债券、建立不良资产投资基金等模式无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灰色区域,尽快做出法律规范十分迫切。

〈三〉建立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捷径。根据现有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回收资产时,应享受债权转让、诉讼时效中断、减交诉讼费等方面的法律优待。不良资产出售和重组过程中的审批、过户手续和税收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应减让对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管制。

〈四〉坚持实际操作中严密法律程序,实行审慎原则。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时,程序比较繁琐,因此,要加快加大法院等部门的审核处置力度,防止在执行过程中因时间的拖延而引起的人为道德风险;加快不良资产的清收工作,严格责任人制度,严惩处置不良资产不利的人员。

三.加入WTO对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冲击与挑战。

中国入世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同时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国入世的大好契机之下,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想在中国入世的激烈竞争条件下求发展,必须从自我的角度想方设法走上市场化的企业发展之路。

入世后国外资产管理公司对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冲击。中国入世后,中国经济逐步向市场化迈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市场为准绳的现代企业竞争制度将逐渐成熟,而大批的国外资产管理公司也将入驻国内,届时,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将受到以下冲击:一是抵抗不住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的强劲之势,被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兼并,这样会导致我国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二是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凭借东道主的优势同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公平竞争,在竞争中站稳脚步,继续发展,则会使我国国有资产部分流失;三是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与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共担风险,共同发展,此时将更有利于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走向完美的市场化道路。

因此,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应充分利用中国入世之初的大好契机,学习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的成功先进经验,努力完善自我,“摸着石头过河”,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拿出切实可行的东西与外国公司进行对抗,以超强的实力减少中国国有资产的流失。只要我们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与国外公司既有合作,又有实力去竞争,定能达到一种“有合有分,既分既合”的绝高之境,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演绎一个跨时代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与发展》。中国经济问题2001。5上海财经大学张志柏

2.《不良资产的法律成因和盘活对策》金融时报2002.2.7中国建设银行法律部侯太领

3.《我国处置不良资产能力增强》金融时报2002.2.7梅志翔

4.《资本作用的再认识》经济学动态2001.10赵学增

5.《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国际比较》何仕彬著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出版.

篇6

2、对公营车队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确保安全生产。

3、负责公营车队安全机务工作的处理,召开安全例会和出车会,认真分析公营车队安全形势,及时解决安全机务中存在的问题。

4、严格车辆和驾驶员管理,建立健全车辆技术档案和驾驶员档案,及时掌握驾驶员相关动态。

5、严守财经纪律,对于非法的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坚决不得报销入帐,安全完整地保存有关会计、统计资料信息。

6、负责做好营运资金回笼工作,做好现金、票据及其他有价证券的管理,确保财务、统计的真实性、安全性。

7、按时完成领导及职能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公营车队专职副队长岗位职责

1、在分公司的领导下,主持公营车队管理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公营车队日常安全工作的处理,具体落实党和国家及上级有关部门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行使安全一票否决权。

2、主持召开日常工作会议,及时研究处理经营管理和安全生产中的各种问题,编制年度公营车队行车安全目标管理计划,召开安全例会和出车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安全生产。

3、加强运输生产全面管理,确保运输生产有序、高效、优质和向社会承诺服务的兑现,负责公营车队牌、证管理工作。加强车辆管理,狠抓爱车的例保,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协调处理运输生产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

4、负责日常劳动管理的事务性工作,做好工作岗位的轮休调班工作。

5、加强财务管理、增收节支、加强考核,确保客观公正。

6、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市场动态,确保公营车队运输生产稳步发展。

7、按时完成领导及职能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公营车队机务员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企业规章制度,落实机务技术考核指标,敦促驾驶员努力提高操作技能和服务质量。

2、负责建立健全车辆技术档案、油、胎、料消耗台帐、卡片等原始资料。

3、办理有关运营必需证件,负责编制车辆维护、修理计划和技术鉴定工作,按规定每月对车辆进行日常维护检查。

4、指导、督促司机做好车辆日常维护作业,掌握和分析处理车辆油、胎、料消耗情况,推广“三节”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

5、加强回场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报修,确保车辆不带病行驶。

6、协助副队长搞好公营车辆的安全检查工作,抓好安全生产,杜绝机损事故的发生。

7、协助车队做好轮休工作及完成上级领导及职能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公营车队统计兼调度工作岗位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运输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性运输计划,合理调剂、安排运输生产任务。

2、编制公营车队运行作业计划,使公营管理办公室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能围绕运行作业计划,事先作出合理安排,协调一致,挖掘运输潜力。

3、掌握执行运行作业计划,调度命令,对车辆运行不间断的组织指挥和监督,随时登记和掌握运输生产进步,保证全面完成运输计划。

4、掌握客源量变化,了解道路、天气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作业计划。

5、掌握车辆的技术性能,合理调度车辆,并作好登记,办理一切行车手续。

6、贯彻执行“计划保养,按需修理”制度,按时调车进行送修,保持车辆技术状况完好。

7、加强现场管理,掌握车辆动态,随时收集运行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有关部门给予处理,并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薄弱环节,避免运行中断。

8、采取科学调度、统计方法,分析研究存在问题,总结交流经验,加以改进,不断提高统计调度工作。

公营车队核算兼记帐工作岗位职责

1、负责车队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做好车队各种会议记录和各类文件、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工作。

2、熟悉劳资业务,具体负责对驾乘人员的管理与考核,办理调资、员工解聘及填报劳资报表等工作。

篇7

1.传统核算型财务会计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的总体发展布局和改革不断深入,高速公路的建设采取多种模式,如政府投资、BOT、PPP等模式,相关管理单位也逐渐从政府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经营模式。随之而来的,是新旧会计准则、知识体系之间的更替。在这一阶段,基础工作规范化、核算标准化以及对于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成为企业会计工作重心,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是该阶段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2.成本效益导向管理会计发展阶段。在新建高速公路通车运营后,相关运营企业的财务管控对会计核算和财务预算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一阶段,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发展方向转变为降低成本,追求效益,预算控制、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分析以及业绩考核也成为该阶段会计工作服务企业的重心。3.战略价值导向管理会计发展阶段。根据国家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各企业须全面建设管理会计体系。其重要意义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激发管理活力,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推进企业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推动会计人才上水平、会计工作上层次、会计事业上台阶的重要方向。这也预示着战略价值导向管理会计成为当前阶段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影响我国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因素

总体说来,由于“管理会计”这一概念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所以其在我国企业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中的应用还不普遍。现阶段,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要进一步应用管理会计并实施信息化建设,必然会受到来自行业及企业内外部环境多重影响;在管理会计与企业运营相适应的阶段,企业也必然会受到各类信息化系统的差异性和兼容性的制约。具体而言,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外部环境影响。近年来,我国理论与实务界已对“管理会计研究要走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之路”达成共识。但由于管理会计本身在我国起步就较晚,在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运用的起步更晚,所以存在有管理会计方法运用程度太低等实际情况。另外,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程度与其目前所处行业与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国家经济政治形势、管理会计整体进展情况及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等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内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正在经历一系列重要变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与这些变化相适应的管理会计机制还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这就造成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及行业管理会计水平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起点偏低等局面的出现。2.内部因素影响。管理会计的主要作用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进行规划、提供决策,包括全面预算与绩效评价等,最终达到帮助企业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由于管理会计实施的具体对象是企业自身,所以行业和企业的内部环境对其实施过程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培养企业领导层管理会计意识,促使领导层懂得管理会计相关知识,这对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开展管理会计及其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遗憾的是,一些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运用重视不够,尤其是当前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对会计培训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而且很多企业对专业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知识培训也存在认知不足的情况,培训和应用都不到位,导致企业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管理会计人才储备和引进工作滞后,管理会计应用缓慢等局面的出现。此外,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近些年也出现了进展缓慢等情况,尽管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相关内部控制文件已经实施,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依然没能得到实质性进展,在组织架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内部控制评价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3.信息化系统影响。近些年,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出现了诸如微支付、信用支付等多种收费站付费方式,信息化基础设备设施的配套起点相对较高。但由于企业现有信息化系统分类较多,各系统之间的差异性和不兼容程度也比较高,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节点建设不能完全融入到信息化建设当中,加之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工作至今未能得到有效展开,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三、我国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会计优化策略

1.引入创新作业成本法。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与运营发展势头良好,以往建、管、养分离模式下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得到了完全或者部分解决,而在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我国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也开始试点实施新的成本管理方法。目前,对高速公路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已经得到广大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一致认同,引入战略价值导向管理会计工作机制,增加高速公路实用性,降低遗留工程缺陷,控制工程变更,优化全寿命周期费用成本成为促进我国高速公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而在企业战略价值导向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创新作业成本和目标成本可以有效优化施工建设成本,对于高速公路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推进实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大力推广应用。2.引入综合平衡计分卡。综合平衡计分卡是将战略置于中心地位的一种管理会计应用方法,其主要是通过财务与非财务考核手段之间的相互补充来完成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完成企业的战略实施任务。与其他市场性质企业相比,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客户指标相对单一,公路的运营和维护是企业财管工作全部内容。在此背景下,相关企业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尝试,比如,通过引用司乘人员满意率、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以及事故处理及时率等指标引入平衡计分卡,加强企业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应用,推动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体而言,就司乘人员满意率这一指标,我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随机抽查司乘人员进行获取;对于企业人资工作有效性的界定,我们可以参考行业平均水平制定收费员离职率指标,并通过这一指标评价企业人资工作;而为了提高事故处理及时率,相关企业必须要提前制定排障机制或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要做到及时处理,保障高速公路交通的畅通性和安全系数。3.加强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权责明晰、内部牵制和内部稽核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点。针对各地区实际,在对整段公路进行大规模改革前,相关企业可以提前、随机选择某一段路进行改革试点,试点结束后对该咙a href=//fanwen.7139.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范文诳胤缦毡ǜ峁腥娣治霾慰迹诠姹懿槐匾缦盏那榭鱿略谌范畏段Ы杏宵a href=//jihua.7139.com/881/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计划的推动。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为了全面铺开资金管理、合同履约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相关机制,企业需要做到以点带面,在收费及票证管理、路产管理、养护工程管理及员工管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创新、不断细化和完善企业防控体系,全方位控制企业运营风险,促进企业管理会计内控体系的不断完善。4.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全方位、全过程以及全员参与是企业建立预算管理体系的必要条件,其中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经营业务预算、费用预算、财务预算等,具体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明确责任,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战略目标,高速公路运营企业需要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责任明确;二是数据分析,经过长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已经积累到了雄厚的历史数据,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并得出相关结论,企业预算标准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细化;三是优化运营管理,要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工具,加大力度投入预防性养护费用,同时结合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战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后评价工作体系。5.落实责任会计体系。责任会计体系的实质其实是一种责任指标,该指标是相关企业在严格划分各责任单位责、权、利的同时,层层签订责任合同加以明确的。在推行责任管理时,企业要以各路段为责任单位,并通过细化的责任收入指标、责任成本指标以及责任利润指标对责任单位进行考核评价。具体到企业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就是要求企业要严格按照路段责任利润指标对各路段进行核算、控制、监督和考核,嘉奖节余,严惩超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奖罚制度,可以将责任单位各项支出与员工自身利益进行反向连接,促使员工不断探索新工艺,拓展新方法,最终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公司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过程中,为了稳定销售渠道、扩大销路、减少存货,不得不向客户提供一定的信用服务,形成赊销,即财务提到的应收账款问题。应收账款的出现,无形中增加了公司运营风险,造成资金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增加,而这个现象几乎在所有公司都存在。如何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成为现代公司运营的“必修课”。

一、应收账款的成本分析管理

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主要来自于管理成本、资金成本、坏账损失等三方面。管理成本指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在制定信用政策、客户信用状况分析调查方面及应收账款催收等方面带来的费用问题;资金成本的产生则是由于应收账款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需要支付利息而形成的资金成本;坏账损失则是由于应收账款长久累积或欠款客户无法偿还而成为“坏账”,使公司蒙受不可避免的成本支出,如果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越大,则坏账的损失就可能越大,因此建立良好的应收账款客户管理制度在公司运营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应收账款客户管理制度

客户是公司利润的来源,也是公司运营的风险来源,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应收账款的产生,如何加强应收账款客户的管理,强化信任制度,建立健全客户资信管理制度,成为公司解决应收账款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应收账款管理本质上就是一种信用管理,是公司对信用客户的一种信任状态,建立对客户的资信制度有利于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资信质量主要包括客服的信用期限、标准、违约风险、收账政策与程序等。信用期限即公司允许客户购货到付款的时间期限,公司需要在根据客户的情况确定客户的最大信用期,建立客户资信制度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信用品质管理。即针对不同的客户资金往来情况,给予不同的信任程度,这主要是通过了解客户的过往履约情况及与客户过往资金往来状况而定;其次,根据客户在支付能力,确定其资信程度,支付能力主要取决于客户流动资产的数理与质量,及其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主要反映条件来自于客户的财务报表;再次是客户的资本情况,这是考察客户财务状况的关键;抵押品指客户可提供的用作资信安全证明的资产,抵押物需要具有较高的变现能力;最后就是客户所处的经济环境及应对不利经济环境下,客户的偿付能力。

以上几点是建立客户资信证明的依据,其中主要的材料信息来自于客户的财务报告、银行证明及企业与之资金往来的情况说明等。建立良好的客户资信管理有利于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坏账问题出现。

三、公司内部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措施

由于应收账款严重占用公司生产经营资金,降低了资金的周转速度,增加现金流出量,最终制约公司的发展,增加运营风险。

(一)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记录和分析工作

对应收账款进行随时记录,随时掌握客户情况,分析交易与结算结果,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及时收回应收账款。

(二)提高公司领导者素质,加大应收账款管理

公司领导者、财务工作者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真正懂得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积极预防金融风险,把公司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放在工作的首位,降低应收账款。

(三)各部门分工明确,协同合作

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与销售部门、经营管理等部门密切相关,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掌控。

公司可制定应收账款内控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与监控职能部门,按财务管理的内部牵制原则加强管理;分别针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和程序以示区别;设立专门的收账机构及相关负责人,完善应收账款处理问题,加强资金的回笼;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与财务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加强公司内部监控制度,针对应收账款催收的每一环节,努力形成一套规范化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程序,规范应收账款的防范与回收工作。

(四)利用绩效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

绩效考核制度一般用于人事管理,旨在加强员工工作责任落实情况。将应收账款的防范与回收融入到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当中,并将其与各业务部门的奖惩制度相挂钩,使公司各部门责任人对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指标作为一项业绩考核目标,分解财务部门应收账款压力。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部门与个人,应适当予以警告,并接受员工监督,如果是由于业务人员个人原因造成货款的回收困难,不仅要追究其责任,严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按照内部管理制度,定期将资金回笼情况的完成率对所有人员进行业绩测量,并在奖金中兑现;反之,如果没有完成当期资金回笼计划的部门与责任人,应按内部管理制度扣减其奖金。但是,在操作这一方法的时候要注意,应收账款的绩效考核指标应按各部门具体业务情况而定,不可过高或过低。过高则使各部门工作人员形成过强压力,反而降低工作热情;过低则不痛不痒难以达到目的。

四、结语

总之,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应收账款的出现,降低应收账款的资金占有率、加强应收财款的管理与回收工作,不仅体现在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更应体现在其他相关部门及责任人身上。同时,公司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应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制度,力求将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确保资金运转顺畅,降低资本风险。

参考文献:

篇9

近些年来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电力行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电力公司也随之增多了起来,电力公司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为了方便电力公司管理工作的进行,电力公司开始应用了网络信息技术,具体的应用方式为建立运维管理系统,并且涉及到了电力公司的供电分配和生产经营等多个方面。

一、供电公司运维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供电公司运维管理系统存在不合理性

供电公司中的运维管理系统一般都是由供电公司项目管理人员与项目管理工作一起进行的,在这样的管理任务分配中,很容易出现偏重项目管理工作忽视运维管理系统工作的现象,另外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员工具有一定的注重技术性,因此在运维管理系统工作中容易忽略其运行的系统性。

(二)运维管理系统缺乏条理性

供电公司的运维管理系统大多数是在电力公司已经运营一段时间后才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管理方式与管理系统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缺乏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在运维管理系统工作中缺乏管理力度,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导致很多常见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式,提高了运维体系管理的难度。

二、运维管理系统建设的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在建设电力公司运维管理系统的时候,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安全性,这样可以降低供电运维系统被攻击的可能性,另外还要避免出现个人利用供电公司运维系统维护私利的现象,更要杜绝运维系统中非法经营的现象。

(二)可管理性原则

运维系统作为供电公司中的主要管理体系要具有可管理性,为公司的运行提供管理支持,为相关的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这就要求公司运行的数据是集中的,管理方式也是集中的,这种集中不单指的是物理上的集中,更是指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的集中,这样才能在供电公司建设的过程中为其提供有效的管理方式,并且保证相关员工在查找资料时能够快速查找到所需资料,进而提高运维管理系统运行的效率。

(三)可扩展性原则

一个供电公司的发展是在不断进步的,那么相关的建设和管理体系就要做出相应的变化,但是又不可能完全的发生变化,因此为了m应高速变化的供电市场,增加供电公司与时代接轨的程度,运维管理系统需要具有可扩展性,这样在供电行业出现变化时,运维管理系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扩展应用内容及应用范围。

三、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方式

(一)在拓扑管理中的应用

在供电公司的运维管理系统中最为核心的一项管理系统就是拓扑管理,也是构成管理条件的核心要素之一,明确的拓扑图能够让管理者明确管理系统中的网络规模、应用设备分布、故障定位等,让管理者能够直接找出管理系统中的问题,并且能够根据运维系统及时的发现其中的错误原因,然后再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具有其他管理角度所不能达到的管理效果。另外拓扑图能够反应各项网络传输中的真实情况,有着提高网络监管效率的作用,能够让管理者一目了然的了解公司运营的情况,并掌握各个阶段的管理监控情况。通过对运维管理系统的监控来提高对供电公司管理的程度。

(二)在网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供电公司的运维管理系统能够涉及到的网络设备有路由器、网络交换机、防火墙设施等,并且这些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都能在拓扑图中有所展示,通过对网络设备产时间运行过程的显示,工作人员可以了解到整个网络设备运行体系甚至是整个供电体系运行的情况,这样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对网络设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检查,并采取解决措施另外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运维管理系统显示的人信息对各个网络设备的端口及服务器开关进行检查,确保每一项网络服务器的运行状态是符合供电公司发展的要求的。其中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网络拓扑管理、设备运行状态管理、运行信息管理、运行结果分析管理、系统配置管理、历史数据显示管理、设备检查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不正常运行管理上。

(三)在设备报警管理中的应用

在供电设备上安装报警管理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报警系统的管理也是供电公司运维管理系统应用的一个表现,主要是在报警信息系统中应用信息集中、信息判断、信息传递等功能,确保在问题以及隐患出现的时刻,能够及时的将信息记以及系统和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的传递到管理人员的监控器中。报警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报警级别的管理,在管理报警级别的时候可以运用不同的功能接受端口,或者是对不同等级的报警系统采用不同的颜色为和标志。另外不同的级别的报警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报警声音,如邮件省、短信提醒声、网络消息接受声等,这样管理人员在听到不同的报警声音时可以带好不同繁荣整修工具,这样能够一次性的完成对问题设备的检修工作,提高了检修的效率。

篇10

近些年来,中国的高速公路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速公路运行管理的模式也由之前的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由先前的随意、粗放到如今的规范、精细。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导致偷工减料、资料造假等问题。为了提高高速公路运行管理水平,应彻底的贯彻实施四化管理,全面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

一、高速公路四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高速公路四化管理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着,但它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标准化的管理是作为四化管理的前提条件而存在的,规范化的管理体现了管理的程序流程,集约化体现了管理中统一高效的手段,而人本化则是高速公路运行管理的核心,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的目的。

1.关于标准化管理的内容

标准化管理也就是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实践中,为了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和维持最佳的管理秩序,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标准,从而达到统一和规范的最终目的。标准化的管理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管理体系,它主要就是设计、组织,然后建立一套标准的体系,它可以划分为工作的标准、服务的标准、技术的标准、以及管理的标准。在标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高速公路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年度计划,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标准,以及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准则等,要制定出一套标准化的管理方针,把每个管理制度细化,优化。制定管理标准,要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解决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中实质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围绕着高速公路的服务区的管理、收费站的管理、文明创建、公路的安全和质量等各方面来制定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2.关于集约化管理的内容

集约化管理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以和谐、高效、集中作为价值取向,优化资源的配置和相关的要素,以单位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来获得更大的管理效益。集约化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高速公路运行管理在集约化管理的有效运用下,实现高速公路行业的集中管理和高效一致的管理。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加强高速公路管理内部的协调和配合。管理内部应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工作中不合理不到位的问题,落实好各部门的职能,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协调和配合,加强部门和机构的整合,做到责权统一。二是要适当的优化工作的流程。对一些不必要的或者繁琐的工作环节进行优化,减少一些影响整个工作质量和绩效的工作流程,有效的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的工作效率。三是要合理的优化高速公路资源的配置。在高速公路运行管理中,要有效地对资产和信息资源以及高速公路人力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统筹好各个环节,加快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形成集约效益。

3.关于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规范化管理是按照应有的职责和程序,根据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实际的工作需要,合理的制定一系列的基本制度和各类管理事项的流程,从而形成一套稳定的、统一的管理体系。它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的规范。动态的规范主要是在管理过程中进行的一些控制,在相关的会议、决策、学习交流、财务、上传下达等过程中实施的一些和规范化的管理措施。

4.关于人本化管理的内容

人本化管理,顾名思义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以满足人们的正当需求为中心内容,使管理目标和服务方式更加人性化。它的中心就是以人为本,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对于高速公路职工人员中也应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提高公众的满意度。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不断激励高速公路职工,制定有效的绩效制度,不断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物质文化和精神的需求,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工作动力和对工作的责任感,更好的文高速公路的发展服务。二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注重解决一切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强化路政服务加强高速公路运行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二、将四化管理有效的运用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

1.要认清各部门在实施四化管理中的职能

四化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使四化管理更好的进行下去。在高速公路运行管理中,每个部门每个工作者都应全面理解四化管理的内容,并将自己的职责和四化管理有效结合起来。各个部门之间也可以开展一些交流活动,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把每个部门的主体思想和管理制度进行交流和互相借鉴,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运行管理水平。将高速公路整体的理念分解到每个部门,使每个部门都认清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和工作职责。在实行四化管理的过程中,高速公路的各个部门都做好积极的配合,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职能,为高速公路运营贡献一份力量。

2.制定四化管理制度后要全面审视它的可行性

在制定好四化管理的制度后,要从管理者和职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分析理解整个管理机制,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制定四化制度就要和单位管理发展的理念一致,判断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否适用于高速公路运行管理的模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和问题发生。从职工的角度来看,四化管理的运用是为了让职工更好的去理解并落实公路管理发展的理念,通过四化管理的应用去不断地挖掘职工的潜力,不断的培养职工的工作责任感,从而更快的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目标。

3.确定四化管理制度后要使其有效的落实和实施

制定相关的四化管理制度后,要确保它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要从不同的方面来加强四化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行管理中的有效实行。一是要建立有效的考评制度。为了有效地实施四化管理,应建立相关的四化考评小组,定期对高速公路各个基层进行检查和考评,鼓励一些努力先进的工作人员,并提出不足之处,以此激励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更好的主动的去落实四化管理的每项制度。二是要加强保障机制,保证四化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高速公路的相关部门应该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加大公路方面的经费的投入,以便协助四化管理更好的开展,还要加强人员的保障,加强对四化管理的指导工作,不断完善四化管理的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强四化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行管理中的运用。三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要使各部门之间有效地配合和协调,使四化管理深入落实到各个阶层的组织中去。使相关部门配合好领导的工作,在四化管理制度制定之后,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深刻的理解并全面认识四化管理。

三、结束语

总之,要加快把四化管理有效的运用到高速公路运行管理中的步伐,注重每一个建设环节,高速公路方面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交流会和观摩会等活动,互相借鉴四化管理方面的经验,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以互相提高四化管理的水平。加强标准化的管理,实施集约化的管理,推行规范化的管理,突出人本化的管理,以这四方面为主,把四化管理渗透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来,努力实现高速公路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DF411.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74-02

1 公允价值概述

1.1 公允价值概念: 1970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其会计原则委员会报告收第四集,将公允价值理解为:当在包含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包含的货币金额,以及在不包含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的交换价格的近似值。这可能是对公允价值的最早定义。

现行国际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2。

1.2 公允价值的发展: 全面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用的混合计量模式以及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三种计量模式清楚的划分了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全面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阶段;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用的混合计量模式阶段;衍生金融工具的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阶段。

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用的混合计量模式阶段,该阶段的计量模式突出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性,但是对金融资产和负债按企业持有的目的和意图进行分类,使得企业管理当局有了通过选择不同的分类来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同时这种分类在实务中也很难操作。尽管混合计量模式仍有种种弊端,但是现实中金融市场还欠发达,并且衍生金融工具在创新中组合和融全以及计价技术的发展还没有使估计的可靠性达到不会影响财务报表公允表述的程度,这就是说全面公允价值计量还没有出实基础,因此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用的混合计量模式是必然的选择。

2盈余管理概述

2.1盈余管理概念:

会计学界对盈余管理有不同的定义。有褒义的,有贬义的,也有中立的。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出于某种动机,利用法规政策的空白或灵活性,通过各种手段对企业的盈余进行调节的行为。从本质上讲,盈余管理显然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但利润操纵是通过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人为地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而盈余管理则是在在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以寻求有利于自己的财务结果。该定义既有贬义又有中立性。

2.2盈余管理采用的主要手段

(1)虚假确认收入。(2)虚假确认费用。(3)利用资产减值准备。(4)虚拟资产。

总之,盈余管理采用的主要手段主要表现在资产取得,资产减值,收入确认上。

2.3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关系

公允价值存在一些缺陷,从信息的观点来看,会计数据向投资者传递信息,信息作用的结果改变了投资者的预期,进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和市场定价。

而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利用了公允价值上缺陷,来进行利润操纵,进行盈余管理。

3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影响

3.1资产计量

3.1.1资产取得: 企业在取得固定资产过程中及交付使用前发生的相关费用,都要作为原价入账。这种确定方法只适用于新固定资产,而将取得旧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运杂费、包装费、安装调试费及成本再加入原价入账则不合理。因为取得旧固定资产只是所有权单位之间的变更,其价值及使用价值不会因转让而增加,其价值也不应因此而增加。如果将接受转让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增加、实际价值和账面价值相背离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会随着固定资产转让次数的增加而越来越严重,从而造成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的价值虚增,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3.1.2资产减值: 在现行准则的基础上,新的资产减值准则有很多变化,这些新的变化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产生抑制。

从总体上来看,新准则扩大了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

从细节上看来, 新准则在计提基础、确认标准、计量标准和操作步骤方面较现行准则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3)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不能转回。这是对现行准则的一个较大调整。

3.2收益计量: 旧会计准则,企业可以利用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变更盈余管理。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去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不同的计价方法计算出来的销售成本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其具体表现在:期未存货计价过低,当期利润因此而相应减少;期未存货计价过高,当期利润因此而相应增加;期初存货计价过低,当期利润因此而相应增加;期初存货计价过高,当期利润因此而相应减少。因此,旧会计准则有关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在规定为上市公司提供了盈余管理的空间。

4 公允价值计量启示与展望

4.1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的必然趋势: 引入公允价值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必然趋势,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产生,人们日益关注对企业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由于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使得现行财务报告过度关注历史、成本和利润,忽视未来、现金流量和价值。公允价值会计因其潜在的高度相关性,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其运用已经从金融工具扩展到传统领域。2007年1月1日,我国已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再次推行,按照新的准则,债务重组、非货币易、投资性房地产、非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具体准则都用到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被大量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