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09:10: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诗歌散文精选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师节咏叹》
是蜡烛?难道不是吗?那耗尽自己而发出的光告诉我;是人梯?难道不是吗?那擎起学生的臂膀告诉我;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难道不是吗?那知识海洋中的高楼大厦告诉我。“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不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那需要烛泪来滋养,需要梯木来构建,更需要铸造灵魂的气力来千锤百炼。所以,我们向您致敬。“传道,授业,解惑”,慷慨六字,迸发出教师为渴望知识的学生们奉献自己的精髓。当你看到他们伏案批改的时候,当你看到他们流汗讲解的时候,当你看到他们飞快地赶往办公室的时候… …你是否为之感动?为那一股真挚的奉献之情感动?为那善良之人无私的光彩感动?感动吧!踏着教师节的旋律,让我们献上一份诚挚的贺礼,用真诚的心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辛苦了》
是谁-- 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 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是谁-- 把调皮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在工作当中,我们真的常常会不自觉的感到没有了梦想,没有了追求,有的只是需要重复的工作……在听演讲的过程中,脑海里又在询问,在教育的路上,应该坚持怎样的梦想,能坚持多久?真的,有梦想,只是我们的追求的第一阶段,有努力、有行动,才可能与之越来越近,然唯有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会使梦想变成现实……
我们常常犹豫,但是,回想起来,品味起来,还真的没有找到一直都在坚持的理想!如今,似乎有了,可是又充满了挫折。是的,人生不可能不遇到挫折,更重要的是要接受挫折,领悟当中给予的不可估量的力量,因此,既然已经坚守了,就请坚持住,不为什么,只为活得更精彩……
今日演讲的老师,在寂寞中坚守,在坚守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在收获中充满力量!
高三誓师大会个人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个春暖花开,万物生辉的时刻,我们齐聚于此,隆重举行宜春一中2021 届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为正在紧张备考的高三学子们摇旗呐喊,加油助威。出席此次大会的除高三年级全体师生外,还有高一高二年级的全体同学、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及部分学生家长代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下面,我们进行大会第一项,请全体起立,奏国歌,升国旗,鸣炮。
请坐下。
大会第二项,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学校校长xx同志为高三学子们激情壮行。
大会第三项,请高三年级教师代表xx老师发言。大家欢迎!
大会第四项,请高三年级学生代表xx同学发言。大家欢迎!
大会第五项,请高三年级学生家长代表xx女士发言。大家欢迎!
大会第六项,请高二年级乐思尧、郑翔友、邓邦辰三位同学代表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同学为学长、学姐呐喊加油。
大会第七项,高三年级全体学生宣誓,领誓人,高三年级主任熊辉。
老师们、同学们:伴随着同学们响亮的誓言,我们的誓师大会就要落下帷幕,但是我们坚不可摧的顽强意志,勇夺胜利的豪情必将写满这剩下的一百个日日夜夜。让我们众志成城,携手并进,让六月的鲜花和美酒庆祝我们的成功,让母校因我们的成功而辉煌!
下面我宣布:宜春一中2021 届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到此结束,请同学们按要求有序离场。
高三誓师大会个人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时光像离弦之箭,随风飞远;岁月如东去之水,永不回还。不知不觉间,高考仅有百日。在这个庄严时刻,我们三中师生齐聚在这里,将用我们的豪情和壮志,用我们的勤奋和进取,放飞我们渴盼已久的共同梦想。
我能够作为高三教师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深感荣幸。我们的誓师大会,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要进一步激励我们高三师生,以火样的激情、必胜的信念、科学的方法和旺盛的斗志,努力拼搏,收获我们今年高考的辉煌。
在这个世界上,成功者的队伍里面,很多人并不见得很聪明,失败者的队伍里面很多人并不见得愚笨。其实,有一样东西比聪明的脑袋更重要,那就是人的心灵和意志,一个人的贫穷很大的程度是心灵的贫穷,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是意志的成功!过去我们做的怎么样并不重要,只要从现在开始,一切都将改变。现在,高考已经近在眼前,最后的决斗开始了,冲锋的号角吹响了。100天的时间,可以收获累累,可以突飞猛进。我们从寒冬走来,更珍惜春天的灿烂,我们向六月奔去,更相信人生的奇迹。我们曾用智慧培养理想,曾用汗水浇灌希望,曾经踏过书山坎坷,也曾渡过学海茫茫,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已经奠定了成功的基石。我们的青春会因努力而精彩,人生会因拼搏而辉煌,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踏上百日的征程!
下面让我们以理想的名义对自己提出以下五点要求:
一、紧密配合,加强沟通,不到最后关头切勿轻言成败
高考冲刺紧要关头,我们全体同学都要关爱自己的班级,加强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交流谈心,加强自我心理疏导,为我们最后的复习迎考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氛围和环境。过去的高三两次统考,不管我们的成绩如何,它仅仅代表过去,不能说明将来什么,更不能代表高考,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几步才是最关键最艰难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我们必须要有深刻清醒的认识,谁大意和松懈一下,谁将落后,谁将万劫不复。
二、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最稳健的步伐将理想进行到底
我们全体师生必须一鼓作气、乘势追击,从新的起点出发,向新的目标和制高点冲刺,到达理想的彼岸。
三、投入专注,心无旁骛,摒弃一切诱惑,简单生活
我们各个班级、每个同学必须快速制定并切实落实科学、完善、周详的冲刺复习计划,在这过程中决不能打丝毫的折扣,必须100%地完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日日有所进,周周有提高。
四、抓紧时间,分秒必争,与强者竞争,向自我挑战
一个善于利用时间的人,他总能找到时间,因为他懂得时间的点滴效应,他知道只要自己每天比别人少浪费一分钟,那么一百天他就比别人多出一百分钟来,他就可以比别人准备得更充分一点。所以抓住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便能累积巨大的成功。
五、珍惜考试,调整心态,锻炼技能,形成规范
同学们必须根据自身及学科的特点,对自己的薄弱学科进行持续的自我补差,尤其是对有较大增长空间和潜力的学科给予时间上倾斜和保证,务求实现补有成效、补有提高,补有突破,以求做到灵活运用,增强得分能力
同学们,希望之门已经开启,胜利在招手,理想在召唤。我们渴望着,在百日之后,我们三中的学子们能用你们那聪明的智慧与美丽的心灵书写下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母校、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父老乡亲最耀眼夺目的风采。
同学们,高考其实和人生一样,三分凭运气,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敢拼一定赢。让我们以无可挑剔的成绩和不容争辩的实力来创造自己的未来。让我们真正做到“今天我以三中为荣,明天三中以我为荣”。
同学们,照一照镜子吧!你会发现青春正盛!把一把脉搏吧!你会感觉激情正浓!青春给了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地拥抱生活;青春给了我们力量,我们就要执著地拼搏追求;青春给了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收挑战。青春的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是花就要绽放,是树就要撑出绿荫,是水手就要搏击风浪,是雄鹰就要展翅飞翔。
一、精选
解决这个课题,首先要理清选修课和必修课之间的关系。大多数选修课与必修课都有内在的衔接。选修课是以必修课为基础的学习,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但又明显跳出必修的范围,旨在切实有效地增加阅读量,拓展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接受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发展个性,塑造人格。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门选修课涉及的学科领域不同,具体的教学目标不求一律,各自的教学模式与教科书框架也不尽相同,这种差异性与多样性,给了师生更大的选择空间。
由于选修内容比较庞杂,像必修教材一样精讲不太现实,而且必修与选修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指导性,强调“必”;后者着眼于差异性与多样性,需要“选”。如何才能做好“精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
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课程特点,从不同侧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阅读鉴赏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内容。在选修课教科书中,多数选修课程还是以阅读鉴赏为主,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在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诗歌散文系列,让学生尝试诗歌、散文的写作;有关古典文学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古文化,阅读浅易文言文还可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兴趣和水平。总之,选修课在读写实践中激发学生对语文及中国文化的兴趣,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其次在安排落实选修课时还应考虑现实状况,选修教材的内容同高考的关系。从本质上说开设选修课同提高学生素质适应高考并不矛盾,但面对大量的选修内容,可以结合必修教材中的内容,从选修教材中补充必修课所缺乏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相关内容,加强学生对选修教材的重视。因此选修课不能随意,不能太宽泛。
二、引导
做好不同版本相同或相近选修专题内容之间的比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方法探究选修教材内容的主题设置、内容裁减、学习方法引领、课后阅读拓展等方面的异同,实现学生、教师与选修文本的深层对话交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开阔选修教材视野,全面、深入把握选修教学专题内容,提升选修课的教学效果。
如在引领学生学习《中国小说欣赏》中的《情真意切释猜嫌》时,因为《红楼梦》是江西高考语文指定的“名著导读”篇目之一,我首先回顾了必修教材中的《林黛玉进贾府》,对《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及内容进行再梳理,加强学生对这一名著的理解。小说的阅读欣赏能力同样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在抓住小说鉴赏主要途径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描写、情节、人物性格进行了辨析,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困惑与疑问,进一步引领学生深化了对于我国长篇章回小说艺术成就的认识和理解,调动起学生阅读我国长篇章回小说的积极性、自觉性。再如学生因为知识和阅历的关系,对于有些内容不一定能准确把握,如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涉及到文言知识和时代文化背景,教师要讲解清楚,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内涵。
三、自主探究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尊重和突出学生的学习愿望与学习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这也是选修课程开设的初衷之一,自然也就成为教师开展选修课教学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选修课教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不同的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而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的人才。选修课教科书,既区别于讲义式的大学教科书,又不同于坊间知识性训练型的课外读物,而是建立了学生学习系统的“学本”。它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很自然,个性化是选修课的核心特色之一。在内容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某一选修模块,也可以在同一选修模块内依据兴趣、能力等选择不同的方向。
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以幼儿最近发展情况为依据,为孩子学习提供支持的教学策略系统,能敏感地捕捉并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及身心特点,使其广泛运用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经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被证明为最有效的教学干预方式[1]。在幼儿园语言活动教育中,幼儿文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每首儿歌、每个故事都体现了丰富的语言信息。在幼儿文学作品教学中,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教师通常会运用“图谱支架”[2]。比如通过生动有趣、惟妙惟肖的图片制作,将文学作品中的关键情节与人物进行形象的展示,使幼儿的想象力、思考力得到激发,并引发幼儿大胆表达,继而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近年来,笔者与研究团队为使“图谱支架”在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中运用得更自如,对“图谱支架”做了进一步优化。
一、“图谱支架”可运用于幼儿欣赏文学作品,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教师在制作图片过程中应将幼儿年龄、文学作品的特点等因素纳入考量,并根据文学作品内容进行排序,将之运用到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环节。教师在朗读作品的同时翻开图谱,通过视与听两个途径,帮助幼儿熟悉并理解文学作品;或通过情境设定,让幼儿先翻阅图谱,再猜作品内容,最后通过文学作品欣赏加以验证;还可结合幼儿的操作,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动手操作,有些教师还将边倾听文学作品边翻阅图片的环节加入图谱法中。
例如在教学《变色房子》一文时,笔者给幼儿示范朗读前,将图谱反面依次贴在黑板上,并提出任务:“根据散文诗,说出听到的内容,老师会翻开说对的相应图片。”在活动中,幼儿饶有兴致地认真倾听老师的朗读,并积极回答自己听到的内容,满怀期望地看着老师翻的图片是否符合自己的描述。在所有图片都被翻开时,幼儿会一遍一遍要求老师朗读直至翻开所有图片。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因好奇心的驱使,从而使兴趣得到激发,如此也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二、“图谱支架”可运用于幼儿朗读作品,帮助幼儿记忆作品内容
幼儿的语言能力要得到发展,必须通过交流与运用的过程培养。为培养幼儿语言能力,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非常重要。多鼓励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在与幼儿进行语言交流的同时,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复述故事,声情并茂的儿歌朗读、散文对孩子语言发展产生的作用亦不容忽视。通过复述与朗读,孩子们对文学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更熟练,让孩子体验到语言表达的快乐,借此增强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与表达能力。笔者在多次观摩幼儿园文学教学活动后发现,幼儿的朗读与讲述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另外,一些幼儿对朗读并不感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正确运用教学策略,使复述与朗读的趣味性得到增强。“图谱”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教具材料,利用此点,在活动中增加图谱操作,借此引起孩子兴趣。教师作为帮助孩子找到新知识的协助者,应总结自己已有经验用于教学过程中,“图谱”作为教师精选的材料,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发展,契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与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边朗读边指图谱的方式理解作品内容,或以边排序边朗读的方式验证朗读内容。“图谱支架”以游戏的方式应用到幼儿教学中,不仅能帮助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帮助记忆,还能调动幼儿朗读与讲述的积极性。许多孩子在课后仍抱着图谱不撒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三、“图谱支架”可运用于幼儿仿编诗歌散文活动,帮助幼儿调动生活经验
在幼儿接触文学的过程中,“文学创作与运用经验”是其需要掌握的核心,诗歌、散文的仿编对幼儿获得文学创作与运用经验有很好的助益。在仿编活动中,对原本的文学作品能有多深的理解决定了仿编作品的结构。老师的重点应放在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挥幼儿想象力之上。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诗歌散文仿编中加入“图谱支架”的运用,不仅能使幼儿对作品结构有更好的理解,还能利用图片将幼儿的生活经验调动起来,让幼儿在活动中无话不说。
例如大班诗歌《假如我有翅膀》教学中,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小图片,选择小图片依照“如果我有翅膀,我要飞到哪,做什么事”进行仿编。
四、结语
在整个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幼儿的文学教育水平,可以充分利用“图谱支架”,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品内容,并引导幼儿从口头语言表达向书面语言表达的过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幼儿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选修;新诗;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255-01
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改理念,高中语文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系列。最见精彩处就是选修课本涉及到古代原典、写作学、古代文化及按照戏剧、散文、诗歌、小说、电影等体裁精选的古代和现当代的优秀作品等诸多内容。这些内容丰富厚重而又系统性的给出了一个文化传承的简略线路图。因为教学时间的有限和受高考指挥棒的拘囿,加之教师对此的教学探索还远远不够,选修课的璀璨星空被大大地压缩了,所以,在这里我借助于新诗教学再谈一下选修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一、新诗的历史
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开始,口耳相传,诗的血脉流淌至今。古典诗歌和散文成了文学史上的两座奇俊的高峰。由于历史的悠长,长达两千余年的古典诗歌几乎成了诗歌的代名词,而发轫于1917年《新青年》上的新诗就有点相形见绌了。新诗主要的贡献一是以白话代替了文言,一是以形式的自由代替了格律。新诗从诞生之日起,国家正临多事之秋,新诗的发展在贵族化与平民化的夹缝中,在纯诗话与大众化的罅隙里,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三大诗潮的纠葛和斗争下艰难前行。历史虽短,而命运多舛,经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月诗人和《现代》诗人的拓展,四十年代九叶诗人的伸延和七八十年代《今天》诗人对现代主义诗歌的接续,新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简单地说新诗传统的关键词就是现代、自我、情绪和自由。
但到了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诗歌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原因有很多:在物质化的社会中,人们倍感压力,自是远离了文学,小说由于其特有的故事性受到一定的钟爱,相对而言,新诗就疏离的多了。还有,除了专门的研究者和高校中文系的学生,能说清楚新诗的历史和独有艺术特征的读者数目寥寥。更何况新诗使用的诸如悖谬、并置、反讽、转喻等写作技巧让很多读者不明所以,并由此带来了对新诗的误读和误解。此外,诗歌的自身问题如身体修辞等也遭致了大众新诗低俗化的讥评。回顾历史正是为了面对现在。在高中阶段,能借助于一本《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给新诗一个历史性的回顾,并通过其中精选的诗篇给学生以诗美的感悟和启示,善莫大焉。这本选修课本中,编者以社会、亲情、爱情、土地和苦难为主题将新诗分为五个单元,这主要是从教育的角度考量的,也因为这些是中学生所经常接触的题材类别,不至于造成隔膜,容易被他们所接受。所选诗歌皆为精品,易于朗诵和记忆。每个单元后面附有一些基础的诗歌知识,如新诗的表达、新诗的意象、新诗的语言特征等,使中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知。
应该说,这本教材的编排和架构有深意存焉。它不以新诗历史的简括为目的,而借对新诗的阅读和鉴赏感受新诗独特的美学特征。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才是教育的至高境界。
二、新诗的意义
说起新诗的美学意义,需从诗歌说起,方能正本清源。诗是什么?里尔克说诗是一种经验,郭沫若在《论诗三札》里给出了这样一个公式: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还有人说诗是一种发现,诗是一种情绪。古今中外,对诗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而是众说纷纭。其实,诗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读诗。
1、诗是情感的隐秘表达 从《诗经》开始,诗歌就有了“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潜在要求,忌讳情绪的直接宣泄和无节制表达,古诗多讲究情绪的含蓄蕴藉、婉转曲致并以此为其美学特征之一。新诗坛虽有郭沫若等人《女神》式的狂飙突进和殷夫等人为无产阶级诗歌所作的大声疾呼,但从新诗的艺术性上来看,诗歌的主潮是现代主义思潮。现代主义诗歌重视的是暗示和象征,这需要读者能破解这种语言的遮蔽,达到与诗人情感的高度相契。
现代主义诗歌由于暗示与象征的运用,读者对诗歌的阅读就需要一定诗歌知识的积累,否者就云山雾罩,无从着手。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解诗、赏诗的过程。这也正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读诗就变成了一个美的寻找旅程。
2、诗是一种对时代生活的敏锐发言 诗歌被认为是时代的灵魂。在西方,诗人被认为是通灵者,是上帝的代言人。诗歌的地位较散文、小说、戏剧为高,自有它的道理。因为诗歌承担着对这个时代的敏锐感受和表达,而诗歌的篇幅又不很长,在有限的容量里做一深刻的思考,殊为不易。诗歌为这个时言,这个发言并不一定是直接的。诗人的感受是敏锐的,他们往往受着内心情感与理智的交战,但伟大的诗人都是内心情感的忠实记录者。他记录着自己对这个时代的反映和真实思考,拒绝伪饰,不与历史合谋。
写作30余年,张抗抗有意从多年的文章中精选出50篇“随笔”编成一集,是想把“散文”和“随笔”区别开来。
“有韵为诗,无韵为笔。”散文历来笼罩四野,除韵文之外,天下文章尽收囊中。上个世纪,20至30年代,鲁迅独举一旗,鞠躬尽瘁,让“杂文”从“散文”中独立出来,自成一家,风标高举,推向极致,成为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峰峦。90年代,随笔崛起,“随笔热”成了新的文学现象。作为思想者文体的随笔,以独立的思考,敏锐的胆识,自由的抒写为主要特征,回应了社会的剧变和人心的激荡,进入高雅的纯文学序列。新的世纪,随笔作为“散文”营垒中突起的异军,更有新的突起。
张抗抗在获奖感言中说:
“人生无常,世事艰险,生活中总会遇到那么一些事情,自己苦苦琢磨,好像是明白了一些,便想要与别人分享;还有那么一些事情,终是不得其解,只好说出来,请别人帮忙;还有一些事情,或是感慨、感悟或被感动,或是值得记述,或是心存忧思,为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现象、一本书……文中的每一笔,都是不能也不需要虚构的。这些非虚构也非纪实的文字,游走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之间那个无限大的空间的文字,就成为可随意书写又不可随意的随笔。看似随意,简言闲笔信手拈来,不拘一格有感而发,随笔的文体自由,纵横驰骋信马由缰,但笔下论言之人之事,必得言之有物。切入点更应如刻刀般准确,不说力透纸背,每笔也都有沉重厚实的分量。”
就文体而论,散文既是非虚构性的文体,又是“个性化”鲜明的文体。和一般意义的“散文”相比,自由是随笔的灵魂,随笔闪烁的是思想锋芒,蕴涵的是独立思考。张抗抗的“随笔”和一般意义的“散文”有何区别?而她的“随笔”又如何显示个人新的思想特质和新的文化意义。
张抗抗把“感受生活”作为领头的第一辑并不随意,这里的“生活”不再是文学教科书上的那种和作者相对而言的客体化的“深入生活”,既不是“直面人生”的冷眼旁观,也不是“应命而行”的热情参与,而是自我的生存状态。她的感受生活是渗透了强烈的个人情感,联系世道人心的升降浮沉,从感受――感情,文化――哲理,把经过自己苦苦琢磨的“忧思”上升到终极关怀的感悟,对人生无常、世事艰险的一种感悟。
生命从何处来?人生往何处去?从自己的生日引发生命的询问,张抗抗以女性作家的敏感把《我的节日》放在开篇。《我的节日》以优美的文体与语言“传递出女人深切柔情的社会关怀、人文关怀和人类关怀”,和那些浅吟低唱、自我安慰、自我抚摸的“小女人散文” ,虚飘玄远、平和中庸、冗繁庞杂的“大文化散文”划清了界线,应该是张抗抗随笔中的一块“里程碑”。
远近人生,一脉传承,偶然的生命诞生却有必然的命运联系,读完《张抗抗随笔》,你才知道她为何这样看重自己的生日,为什么有那么浓烈的“恋母情结”,这是一种穿越世纪的生命信息,一份浸透烈士鲜血的历史重托。
《赤彤丹朱》是迄今为止张抗抗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最好的长篇,与之相应的随笔《故事以外的故事》《红色变奏曲》《雾天目》也是她最有分量的随笔,只能是张抗抗才能写出的作品。以母亲的身世为主线,以烈士贾起的鲜血为底色,以父亲的浮沉为波澜,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赤彤丹朱》由于一位读者偶然的阅读,牵动亲人的寻找,让失踪多年的青年革命者贾起“50年以后,终于在干涸的血泊中,重新站了起来”,小说复活了真实的历史,引出了“故事以外的故事”。用张抗抗母亲的话说,没有贾起的牺牲,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张抗抗,而贾起的英灵一直在冥冥中引领张抗抗“用笔来写下他们以鲜血奉献的真诚与抗争”,这是她与生俱来的精神资源。张抗抗的彻悟来得不是太晚,她的随笔只能随着社会开放的进程,文明的进程求索。“赤”、“彤”、“丹”、“朱”,碰撞冲突,奏响了“红色变奏曲”:“亮的暗下去,暗的亮起来;红极而发紫,红透而生疑,红衰而变黑,红退而无色,在那块似红非红的底板上,留下的是辨不清颜色的血迹与泪痕。”她对红色的重访、还原、剥离和解构,将自己与母亲合为一体,也和时代的命运合为一体。
天目山的弥天大雾暂时稀释了烈士的血迹,天目山的冲天大树永远存留了烈士的精神。陪同父母到天目山凭吊57年前牺牲的烈士贾起,张抗抗的思考有了新的超越:“世迁,惟有西天目的森林,是永远的。为着他们那一代人关于自由平等的理想,半个世纪之后我们依旧对他深怀敬意。然而,无数生命和太多的鲜血,使理想的代价变得过于昂贵,缥缈的雾中我们甚至看不见理想的内容。抚摸着西天目的老树。我想也许只有这些大树,才真正拥有自由的空气和丰沛的雨露。”
如果说母亲给予张抗抗的是柔情、博大和宽厚,父亲给予张抗抗的则是阳刚、深邃和冷峻。不读她的小说无法理解她的随笔,而她的随笔又从新的视角,新的场景延展了她小说的意义。张抗抗小说题材的广泛,随笔的视野也同样宽阔。“游走”是解读张抗抗随笔的关键词。她的随笔不仅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中那个无限大的空间游走,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文体有了更多的自由,话语也随之丰富;而且在历史的天空与现实的大地游走,或倾听京都“莺声地板”的弦外之音,或在心里和西施姑娘说些女人的悄悄话;在情感的波涛和理性的深潭中游走,拒绝平庸,拒绝流俗,让写作成为自由精神呼吸的通道。她的随笔记录着探索者奋然前行的足迹和思想者背负青天的遥望,并非虚构也非纪实,看似随意却多艰辛,记一人,述一事,读一书,观一物,下笔分量自然沉重,有感而发,因发而动,上下求索,在波澜不惊中时有天风海雨袭来。
作为“知青”营垒中出来的作家,张抗抗对“上山下乡”的严格拷问,对“知识青年”的无情解剖,1998年发表的《无法抚慰的岁月》至今重读依然振聋发聩。揭示“知识青年”并未真正拥有知识导致的“无知无畏”,归结“老三届情结”为缺少个性的集体精神,是深留体制印记的文化心理,直陈“老三届们”无可奈何的艰难命运,这些近似“残酷”的“实话实说”,更多的是作家的社会责任和道义良知。
91年结业于吉林省作家进修学校,发表诗歌二百多首。获年青的梦征文三等
奖,全国短诗精选拔粹奖;93年入选全国新诗人二百家,《假如》一诗选入
陈韶华主篇诗集。96年辍笔经商,在商海沉浮中,创下亿万财富。
L市位于长江南岸,是一座拥有400多万人口的地级城市,座落于江南鱼米之乡。下可达
京津,上可通沪杭,交通中转之地,经济发展得天独厚,在此经商交通发达,在此做官升
迁及快,L市是官,商云集之地,也是政府官员升迁的镀金之市。
入冬的L市有着江南初冬特有的气息,空气清新而夹杂着一丝丝凉意,有着晚秋的成熟,也
有着冬的寒意;与春相比少了诱惑与冲动,多了一份坚强与奋进。暮霭沉沉,那远处的山峦
隐隐约约,仿佛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的青纱,那排排林立的高楼,亮起的灯火,像天上的繁星
一样俏丽,像升起一簇簇永不熄灭的礼花。
缀芳园茶楼,在开阔的马路旁,张灯结彩,挂着一排排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宫灯:赛马灯,
灯,龙灯,孔雀开瓶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那高高在上的顶灯闪烁着,如远天升
起了一颗红色的星星。
缀芳园茶楼是L市的像征建筑,是商人生意商谈的地方;也是政府官员升迁中介的地方,更是
官商切磋的地方。。。。
刘志伟就在这霓虹灯下,向缀芳园茶楼走去,一边走一边给李大富打电话。李大富是L市的
一位成功人士,他的东林集团不仅拥有全市数一数二的房地产公司,还有贸易公司,物业公
司,酒店,度假村,农庄等已经有几十个亿的身价了。
虽然李大富是一建筑工人,干包工头出身,但为人低调,不抽烟不喝酒,偏爱诗歌散文,时
有诗歌获国内各种各样的奖项,是L市有名的儒商。
认识境界有高有低,世幻,风云莫测,缘起缘灭,众生在洪流中渐行渐远,一路鲜花烂漫
鸟语虫鸣也仍旧不能湮没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的无常,承担与放下并非易事,都需要勇气与魄
力,而做到收放自如,淡然处之,更非常人所能做到,李大富就是这样一个人。
刘志伟是建设局办公室主任,与李大富是中学同学,中学毕业后各奔东西,从没联络过,在
二十多年后,李大富的一份报建材料从刘志伟手中经过,对李大富的名字很有印象。后来打电
话联系才知道是中学同学,如今各有成就,于是惺惺相惜,从此俩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李大富来到缀芳园茶楼,刘志伟已经在龙井包房等他了。
李大富一进门就问:“老同学今天有什么好事。”
刘志伟起身与李大富握手:“今天沾沾你李总的光,我已经叫好了十年的普洱,老规矩一千
六百八还是你埋单。”
李大富说:“只要你刘主任有时间,我随时都作陪”正说着成可明在茶楼服务生的带引下推
门而入并说:“两位领导都在。”
成可明是刘志伟的战友,十年前从部队转业分配在物价局上班,现在是物价局某科室的一个
副科长,但为人开朗,喜欢拿刘志伟与李大富开涮:“你们两如果从中学到现在一直保持联系,
一直在一起,我敢肯定,你们谁都没有出头之日,他也成不了企业家,你也进不了建委,如果
六年前相见,李大富还是大老板,你刘志伟顶多也是李总手下一副总。”
刘志伟大声说:“你小子不说人话,这是命中注定的事,人生既然路过,就会让你享受着沿
途的风景。”
成可明看了一眼李大富说:"刘主任,你往回看,六年前从部队转业,你是不是走投无路,是
不是闲了半年,如果那时你先遇见李老板,你是不是会去做李老板的跟班了,后来你小子居然
走了狗屎运,进了建设局,还当了建设局办公室副主任,两年不到就扶正了。”
刘志伟一脸的不屑:“世上从来没有命中注定的不幸,命里有时终须有,我是正营级转业,你
小子还是转业前提的正连,已经转业了十来年,现在还不是物价局的一个小科长吗?“
李大富看他俩争的面红耳赤就提声问:“老同学,不是有重要的事情吗?”
刘志伟盯了成可明一眼说:“你小子多事差点把正事都忘了,现在汽车站要拆除,规划成南站和
北站,交通局要在现在汽车站的位置,建为单位的集资房,因现在土地必须拍,招,挂才能变为
商业用地,只有具备开发资质的房地产公司才能开发,那里有一百八十多亩地,位置集中三面临
街,商业价值十分可观,听说分管的副局长姓易,是那小子的亲戚”说完望着成可明。
成可明得意的说:“我们刘主任不办正事居然查起了别人的户口,那副局长是我弟嫂的行叔,
姓易名灿。”
刘志伟笑着说:“我可是带过侦察兵的,不像你小子碌碌无为。”
李大富说:“那可是大手笔,我想见见易局长,还得辛苦两位帮忙。”
刘志伟说:“这个事人多了不好说,还是辛苦我们的成科长算了。”
成可明笑笑点了点头说了声:“OK。。”
三人走出缀芳园茶楼,成可明从包里拿出一盒钻石芙蓉王,自己点燃一支,发一支给刘志伟说:
“李总你也来一支吧!”
李大富笑了笑,从车上拿出两条和天下放在了成可明的车上。同时对刘伟说:“老同学你也拿两
条去抽。”
刘志伟说:“我还没那么奢侈”
成可明笑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04-01
为了深入研究运用网络开展教学工作的质量,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从结果看,网络教学成效比较明显。但是在内容系统性、形式灵活性和指导科学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在整合内容、改进形式、拓展深化上进一步进行研究,把网络教学工作进行的更加富有成效。
一、紧贴需求系统规范,把网络教学内容整合好
网络信息海量、内容庞杂,在为教学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使学员选择难度加大,特别是必备急需的理论知识还不够系统全面。因此,必须搞好内容的规范整合,使学员上网就受教育、点击就有收获。一要把知识点向基本理论解读链接。分门别类收理论原文原著、理论读本、教育教材以及相关辅导资料,让学员在系统学习中把握精髓要义。务必保证学员不懂就能查、一看就明白。二要把关注点向热点难点透析聚焦。将教材和相关辅导录像上到传局域网,为学员提供思想困惑的权威解答。及时收集教学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安排教员“在线答疑”。三要把兴奋点向先进文化熏陶引导。着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收集文学名著、中外名曲、红等经典作品,精选喜闻乐见的电子杂志,供学员品读欣赏。鼓励学员将原创的书法绘画、撰写的诗歌散文、摄制的影视短片、创作的动漫作品等上网,组织展评展播,在相互交流欣赏中提升精神品味、陶冶思想情操。让学员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不断熏陶和升华。
二、突出主体科学设计,让网络教学形式活起来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学xxx度进行掌握,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学进度,安排一个好的教学工作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高一两个班的语文任课教师。一个理科班,一个文科班,从上课状态来说,理科x班男生多,课堂气氛较好,但大部分学生并未真正跟着老师的学习步伐。文科x班课堂气氛较差,学生思维不活跃,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总体来说,两个班的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习惯仍未完全养成,有些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仍不会或不愿预习,课堂上听、记不能协调,不会主动记笔记;大多数学生虽能大致掌握教材内容,但整合、梳理能力欠缺,迁移能力不够。另外,较少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依然停留在全盘接受教师灌输的观念上,在认识和方法上只注重死记硬背,很少深入理解分析。
二、教材分析
必修三和必修四兼顾了文体和人为内涵。每册由四个单元组成,学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必修三分别是:小说、唐诗、古代议论文、说明文,形象性、思辨性和应用性兼顾。必修四分别是戏曲、宋词、杂文、古代人物传记。小说和戏曲单元不仅要让学生体会感悟中外名家的精妙之处,,还要让学生把握这类文体额三要素——人物、情节、坏境,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唐诗和宋词要求学生除了要加强背诵,更要学会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古代一文论和杂文结合本学期的作文训练——议论文,应用文主要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人物传记单元是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句式。
另外,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极好方法。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课外自读的指导和平时的积累。通过课内外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
三、教学措施
1、重视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从周末的“七行本”作业中让学生积累议论文的论据素材。
2、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结合,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语言学习的成效主要还是从能否准确、流畅地运用母语来抒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观点。
3、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4、转变作业检查和辅导的重点,周末主要以积累作业为主,每周一检查并评价。平时兼以练笔和背诵默写为主。平时的练习册的作业以简单的预习和课内的加强和巩固为主,课外阅读和语言表达的拓展题主要在晚自习完成并当堂讲解,提高作业的质量。
5、课堂上鼓励学生思考,运用多媒体、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积累的好习惯。
6、每周坚持给学生印发一些与本周教学紧密相联的课外拓展资料。
高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现代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构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确实存在基础普遍不够扎实的问题,阅读本事、分析鉴赏本事及对文章整体感知本事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善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本事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本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必修1“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4个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资料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口语交际”专题为《朗诵》。“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介绍了《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
四、教育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感受其思想,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经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我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本事,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引导学生能围绕教学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我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构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具体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经过对语文知识、本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资料和思想倾向,提出自我的看法。
五、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本事培养的不一样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资料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异常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本事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六、具体措施
(一)进取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资料,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资料、操作程序、教学方法。
(二)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忙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进取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资料外,充分利用《语文读本》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本事。进取开展周末阅读活动,每周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现当代美文和文言短文,供给给学生阅读,,努力经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本事。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上的资源,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要求做好摘记,写读后感、随笔等,这样,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资料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我找资料,既到达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好书等介绍。
(四)加强备课组合作交流,学和复xxx度、统一练习等。加强备课组内听课评课活动。为完成教学目标,在团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应对新教材、新资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备课资料资源共享,备课方式各施所长。同时,经过相互听课、评课,相互促进,提高自我的教学本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五)注重初高中知识衔接,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课上,引导学生动起来,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师生一齐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课外,经过少而精的作业,积累知识,激发兴趣,培养本事。课堂内外,都要让学生意识到:自我才是学习的主人!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产生的,是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因此,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政治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教师要让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极大的兴趣投身学习、参与教学。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体会。
1.课前布置学生查资料,寻找与本节相链接的内容,并用讲故事或人物介绍、诗歌散文等形式表现出来,还特别强调要学生自己编写。要留给一周的准备、思考时间,同时指派几个政治成绩较好、有责任心的学生帮助指导,初稿可以交给老师审阅。令我吃惊的是两天后居然有两位学生要演小品,我表示大力支持,并且帮助他们找资料、做策划,学生热情高涨。编故事的、写诗歌的忙得不亦乐乎,而且质量相当高,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2.课堂上,我只扮演导演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编好他们上台的次序,比如,在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通过收集资料—讨论—形成书面材料—集中展示,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3.课后,让学生针对活动的内容写感想或者小论文,还可以用学生自己出的习题考学生的办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消化、吸收。
二、启发指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是培养政治思维能力的基础。首先,要了解本教材分单元、课题、框体、目题四个层次;其次,要知道本教材的正文与辅助文的不同要求;最后,要注意每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课,这是帮助我们体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
2.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隐藏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及时诱导。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问题,当有学生提出“饭店用餐后吃剩的要打包,很没面子”时,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征求其他同学的看法,让他们进行讨论,结合热点“光盘行动”。因此,通过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既调动了积极性,又形成了竞争机制,给了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避免了老师的“一言堂”。同时还应把学生思维带到老师设计好的思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政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1.课堂讨论。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政治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境,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可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对过度消费、适度消费、过分勤俭节约进行讨论,形成理论知识,并运用在自己日常的消费中。通过讨论,学生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还掌握了从多层次、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一)《考试说明》分析
这部分内容与2009年《考试说明》相同,没有变化。“论述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分工明显,考查点表述界限分明。其考查主要包括“理解和分析综合”两部分内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侧重于对文段做浅层次阅读和理解,以读懂内容为出发点,注重基本阅读能力的检验,一般不涉及深层意蕴。从《考试说明》中的示例看,“论述类文本阅读”应以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主,第二轮复习备考应把这类文章的阅读作为训练重点。
(二)备考建议
“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二轮复习要指导学生养成“三读”“四注意”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三读”:初读,整体感知明思路;再读,题文对照找区域;三读,认真分析排干扰。“四注意”:注意找准题干中的关键词;注意结合文本中观点性的内容勾画重要信息;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信息整合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考试说明》分析
2010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与2009年相比只有一点微小的变化,就是关于“探究”能力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将原来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思想内涵的发掘与探究更加具体明确。探究能力的考查,彰显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培养。
其他要求与2009年相同,具体表现为:
1.从试卷结构看,“文学类文本阅读”继续安排在第一卷;2.从分值看,保持在25分左右;3.从选文体裁看,侧重考查散文和小说两种文体;4.从考查目标定位看,更加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备考建议:
1.带领学生回归课本,掌握小说与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结合《考试说明》和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学会从语言、形象、情思三个层面整体把握文本。
3.要特别重视培养感受和体悟文学作品语言美、形象美、情思美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和运用由语言而想象而情思的循序渐进的鉴赏习惯和方法。
4.认真审读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和题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利用文中词句组织答案。
5.注意分点作答,表述要力求准确、通畅、有条理。
三、古诗文阅读
(一)《考试说明》分析
2010年的《考试说明》继续将“名句名篇默写”归入古诗文阅读这一版块。文言诗文阅读的考试内容还是2009年高考的三个方面,即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名句名篇默写。
1.文言文阅读要求的表述出现了变化。今年《考试说明》文言文阅读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将原来“利用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如题目、注释、出处等)作出综合分析和准确判断”一句中的括号部分删除了,这一“提示”其实在古诗鉴赏时也同样要特别留意,此次删除应该不是淡化。这点值得备考师生注意。
2.调整了“名句名篇默写”的考试范围。2009年的《考试说明》将“名句名篇默写”的考试范围明确规定为“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范围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的优秀诗文篇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诵读的篇目,以及我省应届高中毕业生所使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必修)》要求背诵的部分篇目”。与2009年比较,2010年《考试说明》“附录二”的“古代诗文篇目”中对“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范围”作了一些调整,主要体现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推荐背诵的篇目。这样,使教师指导复习更有针对性。
(二)备考建议
1.文言文阅读。
⑴注意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现象,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语境进行推断的能力。
⑵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现象,提高学生根据上下文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要精选语段让学生动手做完整的翻译训练。
⑶注意文中人、事、理的关系,分析文章内容。
⑷通过形象特点把握文旨,通过选材的详略把握文旨,通过章法结构技巧把握文旨。
2.古诗鉴赏。
⑴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中有《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吟咏诗韵以声求气》三篇指导学生自主欣赏古诗词的文章,对学生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很有帮助。建议指导学生认真阅读。
⑵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诗歌题目、诗句内容、诗人生平、时代背景、诗后注释里的有效信息。
⑶帮助学生提高通过抽换和比较的方法品味诗歌关键词和关键句的能力。
⑷同一题材的诗词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情感因素,复习中应注意归类。
⑸“名句名篇默写”。名句名篇不能满足于会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尤其要注意平时容易写错的字。
四、语言文字运用
(一)《考试说明》分析
与2009年相比,“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中,将原来的“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较好地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中“较好地”这一限制词删去了。另外,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要求更简明。原来是“从应用的角度看,标点符号的考查具有综合性,如写作中就包含着对标点符号使用的考查。高考语文一般不单独设题考查标点符号”,现在简述为“标点符号的考查具有综合性,一般不单独命题”。这一变化更好地呼应了作文中对标点的要求――“文章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考生应在自己的写作中对这一“基础等级”严加关注。
其余考点要求与2009年相同,没有变化。
(二)备考建议
1.指导学生对以往试卷中“语言运用”方面的试题进行整理并归类,建立“错题集”,强化记忆。
2.要让每位学生掌握《考试说明》中列举的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做到能分析,能运用。
3.“仿写”或“根据要求写语段”,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弄清命题意图,立好意、选好材,组织好句子”的做题习惯。
五、写作
(一)《考试说明》分析
这部分,出现了两处变化:一是对错别字的要求更加明确严格。去年要求“(评卷时,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今年将括号去掉,明确要求“书写错误的,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考生应特别注意这一写作中的致命隐患。二是在作文的“发展等级”中的“有创新”方面,原来要求“‘见解新颖’指文章对生活有独到的感悟和深刻的见解”,2010年将其中的“深刻的”删去了。
其余部分都与2009年《考试说明》要求相同。
1.概述部分。2010年“写作”要求继续表述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2.基础等级。延续了2009年对“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的表述。
3.发展等级。继续从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方面提出十六个点,明确指出阅卷时采用一点评分法。
(二)备考建议
1.文体意识要强化。
近几年的高考阅卷对“文体”提出了越来越明确的要求。高考作文命题由以前的话题作文一统天下到今天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鼎足而立,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因此,复习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各种文体的特征,避免考场上写出四不像的作文。
2.选材、立意要出新。
二轮复习时可在选材立意和积累素材上下功夫。选材新颖,富有时代气息,立意高远,都可在短期内得到强化。作文选材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主流文化导向”。要注意新鲜素材的积累,特别是新近发生的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国内外新闻事件,为“表达”做充分的素材储备。
3.关键主题要重视。
比如“科学与创新”“和谐与发展”“危机与机遇”“责任”“开放”“信心”等。建议围绕上述几个主题准备一些写作素材,并在平时的训练中指导学生学会“架桥”,从而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灵活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