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09:25: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研究背景
中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中职学生对人际关系开始有更多理智的思考,但不可否认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受家庭软环境影响,包括家庭环境的情况和父母的教养方式。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家庭中不正常关系,是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肥沃的土壤。”部分家庭对子女不教育、不会教育的现象令人忧虑。在一个家庭中,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以爱为基础的。爱实质上由“被爱”和“施爱”两部分组成。凡是真诚的爱,都是双向互助的,是在体验中产生在交流中发展的。[1]但现实仍存在以下的问题导致学生出现不良人际关系的现象,其中包括:
1、父母忙于赚钱,对子女只愿出钱不愿花时间精力,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学校,和子女的感情沟通越来越少,感情也越来越淡漠。这可能使子女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关爱,迁移到与同学之间也难以有真正的关爱。在家里,没有“被爱”,当然也不会去“施爱”,这使少数学生对他人关心的程度大大降低,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对人“冷漠”的现象。
2、有的家庭对孩子只是“给予”,不讲“回报”,不去指导孩子“施爱”,这种单向的半堵塞的爱,造成了孩子的情感畸形,只知叫父母关心自己,不知自己还应关心父母,更不知道关心别人。
3、有的家庭父母是绝对权威,孩子根本没有发言权,这样家庭的孩子大多比较内向,不愿和人交往。
4、有些父母有深深的生存危机,于是教育孩子,只有学习好,学个好专业,才能找个好饭碗,才能不像自己活得那么累,学习第一重要,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学生看到家里的实际情况,觉得父母讲的也对,所以对家庭之外的人关心程度低,造成亲子关系良好而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淡漠,愿意和学习好的交往,缺乏广泛交往、博取众家之长的精神。[2]
二、研究结果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亲疏远近距离。人际关系的好坏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极为重要,他们渴望能受到同伴的喜欢和拥戴,而这一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十分受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体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从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对这些学生的成长环境两个方面对中职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随机抽桂林林业学校的几个班级,学生共120名,有效问卷是86份。
(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学生根据统一指导语和程序填写。
①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该量表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C.Perlis等人编写,我国岳冬梅等人翻译与修订。在使用中删除了父因子Ⅳ和母因子(偏爱被试)这一项目,用以评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问卷有66个项目,分为6个特征,分别是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及过度保护。
②家庭成长环境评定。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家庭环境量表是Moss等于1981年编制的。本量表分为十个分量表,分别评价10个不同的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这十个特征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以及控制性。
③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评定。采用郑口昌教授主编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定量表》。以班为单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学生说明调查的意义,然后由学生自行填写量表,并现场收回。该量表共28个条目,对每个条目均划分为“是”和“否”2个等级,分别评为1和0分。
(3)资料统计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讨论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家庭成长的环境对中职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非常重要。
1、中职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家庭成长环境之间的关系
和谐、民主、温暖的家庭环境利于中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或者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其中父母对子女更多的关注,给予一定情感表达,而且要保持亲密程度,适度的控制,建议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才能促进中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真正跨越式的发展。
2、中职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父母的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看,积极的教养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孩子友好地与人相处、关心理解他人;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如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易使孩子不相信他人、对人态度粗暴,甚至出现逆反心理;而过干涉、过保护又易使孩子缺少主见、盲从,经不起挫折的考验。因此,应倡导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能在感受父母关爱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在与他人交往中客观地对待他人、关心帮助他人,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应对的策略
1、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
马克思说:人“的发展取决于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它一切人的发展。”因为学生在学校不只是要学知识、学思想,还要学做人,所以学校每时每刻都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把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在课程体系里,并融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有机渗透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注重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全面了解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行为到心理,使学生愿意亲老师和领导,以诚相见,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交往的主动性,并促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尊重别人,展现自己。[3]
另一个方面就是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校在重视对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的同时,更应该对家长开设有关相应的辅导。辅导的内容包括家庭教育的观念、态度、作风和与子女沟通的技巧。因为建立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是改善人际交往现象进行良好沟通的重要条件。我们完全可以像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为了使父母更好地教育子女,首先加强对父母的教育,普及有关教育孩子的知识,成立各种家庭教育研究会、咨询辅导点。[4]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孟母择邻”、“岳母刺字”等故事,这是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因为教育子女是个不断要协商的过程,而且不时要重新调整与孩子发扬家庭民主,尊重子女人格,还学生一个和谐的大环境。
2、家庭方面营造民主、祥和的气氛
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对学生形成良好人际交往品质的必要条件,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知识、经验、思想、品格、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和特殊才能的形成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作为家长,一方面要认识到自己养育子女的责任,既要“养”更要“育”,注意加强与子女的心灵沟通,如倾听孩子的见解,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发言权,选好合适的时间,充满慈爱和尊重,避免讲伤心的话,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作为家长应及时地了解孩子的最新心理动向,并增进了父子感情。另一方面要注意优化养育孩子的方式,注重培养孩子好的交往观念。在孩子:“被爱”即享受父母之爱时,就要教会孩子“施爱”即以同样的爱回报父母,形成健康、完整、流动的爱。爱,只有流动起来,方能使孩子的爱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促使孩子在父母之爱的熏陶下,由感激父母、牵挂父母到想到为父母做事,回爱父母,这样才能形成健康、热情、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使爱的境界不断升华,由爱父母到爱老师爱同学爱其他人,形成良好的人格,成为孝敬父母、尊敬他人、善于同情的热心人。[5]
3、加强对学生自身的教育
加强学生的自身修养是关键,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正确的学校教育、合理的家庭教育,这些都只为学生形成、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关键还在于他们自己要愿意加强自我修养。愿意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教育,愿意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积累经验,向既定的目标前进。让学生之间领悟到人际关系好关键是靠自己真诚地付出,如懂得尊重、关心别人,对亲人、朋友要坦诚想见,言而有信等,用真诚来换取友情。其次要学会主动地关心,帮助他人。特别是别人有困难时,应主动伸出热忱之手,以热情培养友情。再次对朋友之间的一些不同意见或小摩擦,不要斤斤计较,要学会谅解,以宽容来维护友情。
参考文献
[1]郑雪,主编・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129―141
[2]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51―15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67
阅读是人们在学习与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为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对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着重要意义,是学生追求成功、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大学生学习与成才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与其所在的家庭环境有着重要关系,因为阅读习惯及行为的养成是从学生们幼儿时期就应该打下坚实基础,而家庭是学生们能够接触书籍、了解阅读的起点,因而家庭教育是学生们阅读行为养成的第一重要因素,它的重要性是学校、朋友以及老师都不能代替的。中央教育研究所的一项教育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以及帮助学生们养成阅读习惯都有意义重大,尤其是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更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促进因素。
而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江苏省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其所在家庭环境的调查分析来进一步探究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相关影响,以期能够帮助大学生的父母更好的确立家庭在大学生教育成长中的重要位置,积极参与到大学何时能们的阅读教学之中,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与氛围,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为其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
1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社会,随着教育体制的日益完善,家长们都会更愿意将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完全托付给学校,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去单纯的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物质基础,这就造成了家庭与学生们学习生活的脱节。但是实际上,家庭才是学生们学习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相处的时间最长,而且耳濡目染都是家庭环境的细节和行为表现,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们阅读习惯的养成。因为阅读是需要环境作为支撑的,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真正激发大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养成较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因此研究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意义重大。
2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江苏省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具体影响情况,主要研究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调查了解江苏省大学生阅读习惯以及行为的具体现状;
(2)调查了解大学生所处家庭环境对于其阅读行为养成的主要影响方式;
(3)通过研究分析,认识到家庭环境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大学生家庭阅读环境的合理性建议。
3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为江苏省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所以本文主要采用分层随机抽取的方法选取300名江苏省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初步了解大学生阅读的行为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300名学生的家庭环境进行问卷调查与实际访谈,主要从认识态度、指导方法、支持以及参与程度四个方面去具体研究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养成的影响。
3.2研究方法
本研究用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是在深入了解大学生阅读行为以及家庭环境相关概念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有效的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来对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
4研究结果分析
4.1大学生阅读行为现状分析
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江苏省大学生中仅有2265%的大学生具有相对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提升自我的思想意识、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而42.52%的大学生整体阅读行为表现一般,并不具备主动的阅读习惯,只是被动的完成学校要求的阅读作业,对于阅读并没有形成足够的兴趣,也没有展现出足够的热情。其中还有32.83%的大学生阅读行为表现较差,没有丝毫自主阅读的能力及习惯,甚至可以说极度讨厌阅读,不仅不会自发的通过阅读提升自我修养,而且学校所要求的阅读任务和阅读要求也很少有完成的时候,整体阅读状态较差。从这一调查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江苏省大学生整体的阅读行为表现并不理想,没有体现出大学生应有的高度和状态。
4.2对大学生家庭环境的调查研究
基于江苏省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实际现状,我们进一步对大学生家庭环境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依据Williamson(2007)关于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成长影响的研究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家庭环境对于孩子们学习与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认识态度、指导方法、支持以及参与程度。因而本次研究也主要恼馑母龇矫嬲箍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研究。
4.2.1认识态度
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家庭中能够认识到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养成重要性的比例仅为35.01%,其中22.45%的家庭认为家庭环境是学生启蒙教育的第一站,是孩子们阅读智力萌芽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作用相对显著;而12.56%的家庭表示大学生从孩童到成才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受到影响最深的就是家庭环境,因而大学生是否会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与家庭的重视程度和文化氛围密不可分,至关重要。但是具有这一意识的家庭从整体来看,还是较小的一部分比例,其中有9.64%的家庭认为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养成与家庭环境关系一般,并没有显著影响。而其中认为家庭环境并不重要的家庭一共占比5535%,这部分家庭认为学生们阅读行为的养成和良好学习习惯都是来自自身的努力和学校督导,家庭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这也是大多数家庭在对于学生们教育方面存在的误区。
4.2.2指导方法
如图3所示,通过对学生家庭的调查研究以及对于学生本人的实际访谈我们了解到,能够持续的对子女进行阅读指导,并为子女提供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行为引导的家庭在所有被调查家庭中仅占到1652%;而其中有33.67%的家庭父母只是偶尔会辅导子女学习,纠正子女错误的阅读行为,督促并帮助孩子们养成正确的阅读与学习习惯,但是并不经常,这部分家庭父母的重心还是以自己的工作为主,投入到孩子们阅读学习中的精力毕竟有限;49.81%的家庭其父母对于子女从来没有阅读方面的教育辅导和方法指导,父母都是依赖于学校的教学来完成学生们的阅读学习任务,而没有为学生们提供浓厚的家庭阅读文化氛围,更没有对孩子们的阅读习惯进行督导和帮助。
4.2.3外支持
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江苏省大学生各自的家庭对于其孩子阅读的支持表现是不同的,其中大多数的家庭都是以最简单的方式为孩子们提供阅读支持,即为孩子们提供大量的阅读与学习书籍,这部分家庭占比3252%,这也是为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学习土壤;而经常带孩子们参加读书文化活动的家庭占比22.36%,这也是培养孩子们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但是能够经常给予孩子们阅读与学习上鼓励和支持的家庭只占比16.75%;通过自己的阅读行为为孩子们做出阅读表率的家庭占比9.85%,所占比例都相对不高;甚至还有45.62%的家庭并没有具体的行动来体现对于孩子们支持,这样缺乏了家庭环境支持的大学生在其学习与成长的道路上就会更加困难,对于其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极为不利的。
4.2.4参与程度
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江苏省大学生家庭对于学生们阅读的实际参与程度整体较低,只有25.65%的大学生家庭对于学生们阅读行为有着较高的参与度;3203%的家庭参与程度一般;而其中42.32%的家庭都没有显著参与。而缺少了家庭的实际行动支持和阅读参与,大学生的阅读肯定会缺少方向和帮助,从而不
可能形成较好的行为习惯。
5结论
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确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尤其是认识态度、指导方法、支持以及参与程度四个
方面都影响着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认识态度能够
帮助家庭正视对于子女阅读的教学培养,形成家庭阅读教育浓厚的氛围;家庭正确的指导方法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而家庭环境中的支持更能帮助大学生从小就培养阅读的兴趣,积极参与阅读文化活动,这对于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都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家庭的参与程度更是实现
父母与孩子情感交流以及阅读提升的重要渠道。所以应该尤其重视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意义,从而更为有效的利用家庭环境去帮助大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叶升蔚.大学生“微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16.
[2]师衍辉.大学生社会化阅读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
家庭环境若过于严肃、专制,会给孩子的发展空间造成压力,使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伤害,禁锢其智力发育。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相互尊重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家长不应板起面孔,用以上管下的旧教条来作为孩子的行动准则,而应放低姿态,倾听心声,以便随时激发孩子各种积极向上的因素。当孩子出现新奇的念头和别出心裁的游戏玩法时,从尊重他们的角度出发,给予支持和鼓励,带给孩子创造的勇气和信心,使他乐于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实践,从而培养其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具有知识性
智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要靠环境的熏陶、思维的锻炼、以及孩子自身力量的发展而获得。一个充满知识性的家庭环境,会促使孩子多思多想,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寻求各种正确的解决途径。如何营造知识性的家庭环境呢?可以从提高家长自身的知识修养、设置家庭学习(或阅读)传统、常和孩子玩一些有助于智力开发的亲子游戏等方面入手,以此增进孩子的智力。
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
幼儿期的孩子虽然在感知觉,运动、数理逻辑、人际交往等方面需要发展,但最基本的还是语言能力的发展,它能调动、促进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相应增强。因此,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成长环境,应重点从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入手,具体做法有多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自我表达、使用普通话等。语言能力是需要在互动教学中培养成长的,家长只有多给孩子正确的示范和锻炼的机会,其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最优、最快的发展。
富有趣味性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普及卫生、教育、环保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发挥广大妇女和家庭在实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提高“卫生文明健康家庭”创建活动的水平,为我镇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主题
倡导健康文明 营建和谐家庭
三、时间
20__年7月——20__年8月
四、创卫工作内容
20__年3月起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镇妇联向全镇家庭发出“创建卫生镇,从家庭做起”倡议书;
举办家庭卫生知识讲座,引导群众注意家居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编制印发«家居环境与健康»宣传资料;
制定 «复州城镇“卫生健康文明家庭”和“创卫先进个人”评比活动»方案,编制印发复州城镇“卫生健康文明家庭”和“创卫先进个人”推荐表,每季度评比一次。
五、组织领导
成立家庭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家庭环境整治工作决策和实施。
组长:__x
__x
成员:__x
__x __x
六、创建目标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镇的对外形象,打造复州宜居城镇,提高每个家庭生活质量,让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深入家庭,搞好宣传和发动工作,组织广大家庭积极参与到创建卫生镇工作中来。在镇内,室外环境卫生,室内清洁,窗明几净,绿化美化阳台;在农村,室外环境及院落整洁卫生,房前屋后植树种花,人居室于畜禽圈栏分开,无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现象。
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创建卫生镇除四害活动以及消除白色污染等环保活动,使用自来水和卫生厕所。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环境育人 高职学生 影响
职业素养是指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规范。高职院校尤其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重点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劳动技术素质教育和身心健康素质教育的有机整体教育。素质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要发展和促进素质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多手段地进行教育。
如何通过环境影响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职业人才的重点,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风貌。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无不受到优美健康的环境熏陶。因此努力创设各种良好的环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陶冶性情,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环境育人就是指利用环境影响塑造人、培养人。
一、学校环境的效果
校园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是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优美的校容校貌环境能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耳濡目染、养性怡情的作用,置身于花园般美丽的校园之中,学生自然会滋长留恋校园、乐于学习生活的缕缕情丝,乐在其中又必然会学在其中。因此合理的校园布局、高雅的校园环境就会像一位沉默不言而有风范和约束力的老师一样,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化作用。如笔者学校就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努力创设赏心悦目的环境,强化读书的浓郁气氛。
二、家庭环境的效果
在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充分认识了家庭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我国古代就有“孟母择邻”“岳母刺字”等故事。孩子成长在家庭,其个性特征、行为习惯、学习状态、兴趣爱好都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学生进入学校后,仍有很多时间在家庭环境中生活,家庭是学生最亲密的社会生活群体。家长的素质、人格、教养、言谈、举止、生活方式、教育态度都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子女。自私无理的父母往往培养出心理有缺陷的子女。所以家长有责任营造出和谐民主的环境,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
家庭环境所起的效果比在学校的内容要广泛得多,只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社会环境的效果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更让人增长见识。在信息时代,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竞争的日益激烈也促使学生学好知识练好技能,将来可以施展身手;另一方面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也严重影响着高职学生的灵魂,许多游戏房、网吧等娱乐场所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侵蚀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个别意志薄弱的学生心灵被扭曲,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对这样的社会环境学校家庭都极为担忧。学校有责任呼吁社会来共同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正确引导学生在社会学校中接受教育,辨别是非,通过读好书、做好事、了解法律来提高自己的觉悟,参与社会上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接受社会环境的洗礼。
四、小结
学校、家庭、社会这三者是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几乎占据了学生生活的全部,任何一个环境教育的薄弱或失当都会给那些不健康思想的渗入提供可乘之机,因此三者方向一致,才能真正培养合格素质的接班人。学校环境的效果有赖于家庭的配合,家庭环境的气氛有助于社会环境的改善,而社会环境的净化又促进学校环境的建设,因此注重营造优良的环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黄坚.注重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J].职业,2013(24).
[2]王鑫明.高职院校环境隐性育人功能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18).
[3]马怡宁.浅论职业学校环境育人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1(77).
我们常说“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儿童健康成长日益受到多方关注。《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明:“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命运。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从儿童抓起。”通过学习、广泛阅读资料,笔者发现,现如今,研究儿童健康成长以及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的论述很多,大多都是从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物质条件或是从儿童的性格差异上加以论述。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多年的学习研究,想从如下几方面谈谈家庭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影响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以及各自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着儿童健康成长。在这当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首先,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的第一个场所,也就成为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即启蒙之师。在这所谓的早期教育阶段,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是主要的。其次,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特殊的血缘关系、情感关系、抚养关系等天然性和密切性联系,造就了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父母对子女的权威性,这些都更加确定了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二、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硬环境和家庭软环境,它们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第一温床,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前提,在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般来说,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硬环境的影响和家庭软环境的影响。其中,家庭硬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物质条件环境,家庭软环境是指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父母教育观念及教养方式以及情感关系等。
1.家庭硬环境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础
家庭硬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物质条件及环境。研究发现,生活在物质条件好的家庭的儿童,自卑、害羞、不自信等不健康的心理会少一些,积极、主动、乐观的健康心理会多一些。当然,这些孩子也会因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傲慢、自私、依赖性等不良心理现象会比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差一点的家庭中的孩子严重。
2.家庭软环境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前提,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决定性因素
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父母教育观念及教养方式以及特殊的亲子、情感关系等,是所谓的家庭软环境。
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的离异,首先受到伤害的就是儿童。儿童内心的归属感、安全感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骤然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失去亲人的痛苦,幼小的心灵从此会出现不该有的不良心理问题。
好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不好的家庭气氛易造就儿童不良的心理问题。好的家庭气氛主要是指家庭关系和谐民主,亲自关系融洽和睦,生活空间舒畅宽松。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事方式民主,孩子感受到的是被尊重、被关心,以及其他温暖的感觉,易形成儿童积极向上、乐观、自尊、自强的心理素质。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中,儿童就容易情绪紧张,长期生活在这样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就会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的品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和睦的亲子关系、良好的情感沟通、融洽的家庭生活会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和睦的亲子关系就是指,父母要平等地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爱好,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和自,关于孩子的事情要征求孩子的意见,能和孩子玩到一起、学到一起。父母多以鼓励、理解、尊重的方式与孩子谈心,少些指责和唠叨,多些宽容和沟通。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对生活充满热爱,个性品质积极向上,思想情感热情丰富,活动空间自由活跃,那么,就会造就孩子良好的个性发展,孩子心理健康也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现在的家长,绝大多数都很忙,而现在的儿童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得安排时间,自己因为爱孩子,对孩子有着满腔的爱,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所以替孩子安排时间、安排活动,管理约束孩子的活动空间,只是一味地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以换取孩子对自己的亲近感,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和自己亲近,就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了。其实,这是一种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的亲子关系。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助长孩子不良的心理问题。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合理应用教育方式,让儿童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便是家庭环境,受到的最早的教育便是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是对生命的传承,是对生命质量的负责,是社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家庭中的每位成员,在家庭教育中都充当着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在这个家庭中施与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家风,以及家庭的环境氛围的好坏等等,都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并对其产生终身的影响。
相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质,因为家庭教育中,由于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具有血缘关系,是一种至亲关系,对孩子的教育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家庭的使命感所本能驱动的,因此,家长这个教育者在对自身的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更能强烈地,直接地、满足孩子各个方面的需求,全方位地对孩子进行耐心指导,从而达到一个更好的目标。同时,家庭教育较幼儿园教育来说,没有固定的教学时间和地点,教育模式和内容也具有广泛性。即就是说:家庭教育贯穿了幼儿的整个生活环境,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由此可见,一个孩子从其身心到言行都深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可见:在幼儿的成长教育中,家庭教育扮演着学校所不能取代的地位,其教育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与幼儿园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二、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知道孩子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的影响极其深刻,因此,孩子的家庭教育模式的正确性则至关重要,对此,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应该探索出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能够在接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能受到优良的家庭教育的熏陶从而健康成长。对此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育科学的教育观。
(一)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切不可进行“超前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一些家长在幼儿时期,就过分注重对幼儿的文化知识教育。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例如要求四五岁的孩子学习拼音,要求五六岁的孩子学会做l00以内的加减法、学英文单词、背古诗等。事实上,这种“超前教育”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在进行这些学习过程时,即使能写几个汉字、会做几个算术题,也仅仅是孩子的机械的记忆,根本不能从真正的理解上的角度去消化这些知识,进而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知识;除此之外,孩子在被强加灌输这些对她们而言非常困难的知识技能时,可能会让孩子经常品尝到失败的滋味,体验到太多的无能感和挫败感,这样的体验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笨、自己不能干。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孩子的自我评价产生偏差,其自信心也会逐渐消退,从而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孩子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适当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尊重孩子的天性,为孩子提供无忧无虑的成长和学习空间。
(二)家长应提升自我素养,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幼儿的成长环境包括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种。其中家庭环境是幼儿接触最为频繁的环境,而且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智力的生成、身体的发育、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也产生着全方位的影响。就幼儿来说,在其成长阶段,由于年幼对事物的好坏根本无法辨别,而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甚至成为孩子辨别事物的标准。因此,如果家长在平时生活中不注重自身的一些道德和行为素养,那么极有可能成为孩子的学习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耳濡目染,在家长的影响下继承家长的一些行为陋习。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道德、文化素养,言传身教,切实为孩子做好榜样。
(三)应纠正“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大于一切”的错误观念
现在有的家长,因为工作等其它方面的原因,整天忙于其它事情,对孩子无暇顾及,更别说特意腾出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这些家长总是错误的认为:自己在外打拼事业,为的就是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经济物质条件,只有满足了孩子所需的物质条件,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健康快乐成长。每逢节假日总是给孩子买很多的玩具,而自己却不花时间和思想关心和陪伴孩子,还片面地认为孩子有哪些玩偶的陪伴就足够了;或者在孩子要求家长一起玩耍时,就用几块钱来打发孩子的要求。固然,物质条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相比于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长对自己心灵上的慰藉,是精神层面上的关怀。而且过度注重对孩子进行物质上的满足,还会影响孩子的金钱观,扭曲孩子的人生价值观。纵观当今社会,很多的犯罪少年或者罹患自闭症的儿童,归结其主要原因不外乎就是因为在平时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亲人和朋友的关怀,而导致性格的极端化,或者是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而步入歧途。因此,只有家长多花时间陪孩子,多关注孩子精神上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更有效的慰藉孩子孤独的内心,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进而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学校教育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幼儿的家庭教育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幼儿教师的引导教育,然而在大部分时间,幼儿都是在接受着家庭环境教育。要想让幼儿更好的健康成长,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必须充分认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把这两种教育理念有机地融合起来,并贯穿到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那么定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也会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幼教教师应对孩子定期进行家访调查
幼儿教师除了在幼儿园对孩子进行传授文化教育知识外,还应该定期对所在班级的孩子进行家访调查,特别是对于班上性格孤僻、成绩中下、顽皮、或者特殊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应进行更加频繁的家访。及时与这群特殊的孩子的家长沟通,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要对那些在对孩子教育中不负责任的家长进行思想教育,让家长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家长的教育积极性。在进行家访过程中,要充满耐心,对于有些不配合家访的家长要积极耐心地疏导他们的思想,不能跟他们发生口角上的冲突;除此之外,教师也应树立好良好的教师形象,规范自己的言行,切不可在家访中利用职务的便利谋取私利,更不能在家长面前妄自尊大。作为幼儿教师而言,还应跟学生家长建立通讯联络,随时保持与孩子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反馈,掌握孩子的情况,及时地对孩子的反常行为进行纠正。
(二)幼儿园应向家长敞开大门,形成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的一体教育
我们都知道,幼儿教育不单纯只是幼儿园的教育,家长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幼儿园在幼儿教育的主导地位中,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利用好幼儿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
1、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及时告知家长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当今社会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镇,都普遍存在一个现象,一些不明事理的家长,在遇到缴纳新增学费或者自己孩子在园受到欺负时,在没有搞清原由的情况下,就冒然跑到幼儿园进行大吵大闹。这不仅会给孩子在今后入园学习中留下阴影,也会影响到幼儿园的自身形象。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家长对幼儿园的一些规章制度缺乏了解,因而极易在双方之间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就此而言,我们可以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前和学期结束时,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孩子家长走进校园,全面了解幼儿园,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各项收费制度;让家长深入到孩子所在班级,及时了解教师的规范化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从而解除家长的忧虑。由此取得孩子家长的信任和对幼儿教育的支持。
2、邀请家长参加孩子的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交流
幼儿园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到这些活动中,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例如:在六一儿童节,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孩子们的文体活动项目中,不仅仅只是让家长充当观众的角色,而是要让更多的家长亲自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可以让家长在比赛项目中担任裁判或者与孩子一起参与亲子表演项目。这样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孩子与家长的互动也能更好的促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交流,升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除此之外,家长的参与,也能激发孩子的表演欲望以及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升孩子的智力发展。从而更快地达到幼儿园教育的教学目的。
总之,无论是通过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还是邀请家长参与孩子的教学活动,对于孩子、家长和学校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下,既增进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也更好地培育了幼儿。而且教师在引导家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从家长处获得了有关教育物质资源方面的支持,也使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教育来说这将是一种很大的支持。
对此,我们应该在对幼儿的培育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协调好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来带动幼儿园教育的教学开展,进而更好地做好祖国花朵的培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及和谐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首次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全书三十三章,分别阐述了人生、教育目的和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批判旧教育,建立新学校的原理、教育教学基本原理、各学科教学方法、学校纪律、制定统一的学校纪律及各级学校的方案、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应具备的条件等内容。而在其著作中,和谐教育思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他力求通过教育来救赎人类、改造社会,实现全人类自由、平等、和谐,其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乃至于世界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仍有独特意义。夸美纽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和谐教育思想进行了论述。夸美纽斯认为个人和社会是相互依赖的,个人成长和需要的满足不能脱离社会,而社会的发展进步又依赖于许许多多个人的力量而实现,最终,他将一个和谐社会的构建归功于和谐的教育。
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在《大教学论》 的开篇卷首,夸美纽斯已明确指出:我们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他要通过改良学校,培养更多的和谐的人从而改造社会的目的可见一斑。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贯穿于教育理论的始终,是和谐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这一原则包含了两方面含义,其一,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性。他认为大自然有着自己的规律和法则,就如花儿的开放和凋谢一样,有着自己的规则。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有着自然的天性,对其进行教育也不能破坏这一规律。其二,教育要遵循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如前所述,人作为自然的产物,有着大自然与生俱来的成长规律,他将个人成长划分为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四个阶段,要求在每一个阶段要按学生的年龄及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因此,他根据人身心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划分了人受教育的年龄阶段, 建立了统一的学制,对我们后世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现状
2.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子女早期的品德行为养成教育离不开家庭。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因为拥有亲情的重要成分而具有特殊的性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对孩子做人做事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获得真正的成功,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是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是一个人形成早期社会意识和行为的摇篮,并将伴随其一生。即个体的社会化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环境将影响到一个孩子将来与人相处、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等行为的表现。社会的高度文明不能抛开家庭的作用,因此,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应该重视家庭的“教育”功能。
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终身性的。比如,在一个家庭氛围比较和谐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比较开朗,生活态度积极,较易相处。因此,家庭教育的好与坏,不仅影响到孩子的早期成长,而且关系到孩子步入社会后在性格、意志、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趋向。
2.2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由此引发出一系列新的社会和家庭问题。家庭环境的不良、家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目标不切实际、教育方式不科学等等则是造成一系列问题的根源。由此可见,我国家庭教育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首要因素。一些家庭中,由于父母的感情不和而经常发生争吵,孩子会感觉缺乏安全感,变得心事重重,从而无力顾及功课和学习。
家庭教育观念决定了父母的教育目标及教育方法的得当与否。然而当今家长存在的一些教育观念,在无形中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从而阻碍了孩子的成长。一些家长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愿望与追求,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过早将孩子的人生划入了自己精心设计的蓝图内。一些家长因为忙于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放弃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他们大多给予孩子以更多的物质补偿来弥补心中的缺憾。更有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归咎于学校,视自己的责任于不顾,这种做法实在令人堪忧。
3 夸美纽斯和谐教育思想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3.1 主动创造和谐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发生作用,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一个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会给孩子的成长提供正能量,孩子大都具有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而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则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孩子则表现出胆怯或暴力等极端,性格孤僻且缺乏自信。因此,家庭环境是万万不可小视的。
3.2 重新明确家庭教育目标
家长应将教育观念从“望子成龙”转向“望子成才”。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了解孩子的愿望,才能保持童心,跟孩子筑起沟通的桥梁。家长不应该教导孩子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每一种职业,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一种职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个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影响各不相同,不同条件的孩子孩子将会适合不同的工作和职位,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为他设计一个切实可靠可行的未来。
3.3 积极构架家校沟通桥梁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固有的局限性使其无法单独承担培养教育孩子全面发展的任务,因此,家校合作将是最好的选择。家长要彻底转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主动与学校和老师取得联系,共同承担起培养教育孩子的任务。同时,家长只有在与学校的长期沟通中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与教师交流,获取更多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66-02
心理学家的创始人阿德勒既强调人格的整体性,认为人格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又强调人格的独特性,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一种独特的组合。我们所说的健康的人格表现为活泼开朗、做事有自信心、有坚持性、积极参与活动、愿意与同伴交往、富有同情心等等。儿童的这种开朗乐观、机智豁达的良好性格需要从小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以及习惯。当然了这主要是与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现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谈论。
一、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我们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父母之间形成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将来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间的争吵、隔阂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不利的影响。
1.为了使孩子能茁壮成长,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孩,良好的居住环境是必须的。家庭环境首先应该是安静的,旁边不要有熙熙攘攘的车站码头,人声鼎沸的菜场闹市,也不要有机器轰鸣的工厂作坊。耳听目晓的“孟母三迁”这故事说明了古人深深懂得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如今大中城市高校区的房价高也就是这个原因,说明了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2.在家庭环境中应给孩子设计一方独立的空间,有自己的一个小天地,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责任意识和独立自主意识。如果孩子老是和父母睡在一起,自己连一个相对固定的地方都没有,会使孩子形成一种严重的依赖性,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自己是父母的附属品的心理,这对孩子以后的心理发展和人格的塑造都是不利的。国外的家长们在即将做父母时就会给孩子布置好自己的房间,出生后就让他们独立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
3.在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建立平等宽松的人际关系,有事大家商量,有矛盾放到桌面上来解决。关系到孩子的事,也要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有些事不妨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做决定。霸道而专制的家庭会让孩子生活在紧张而惧怕的气氛中,这不但会扼杀孩子的童真和天性,也会极大的扼杀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个家庭中父母之间相亲相爱,兄弟姐妹之间互敬互爱,与邻里之间相处得很融洽,往往易使儿童形成善良、懂礼貌、态度诚恳、积极乐观、大方等良好的人格特征。
4.父母的兴趣爱好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还可能影响孩子的终生。比如,父母爱好摄影,孩子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很可能也喜欢玩相机、照相;父亲喜欢下棋,孩子也大多爱棋;母亲喜欢打扮,孩子往往爱漂亮。但是如果家长兴趣低下,喜欢打麻将、玩扑克、赌博这些不良的爱好,那么他们的孩子在这样的兴趣爱好熏陶下,还能有良好的人格吗?父母的兴趣影响孩子兴趣的名人事例很多,像“孔子爱礼乐,教孔鲤学诗习礼”;“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由于父亲赵奢是赵国名将,赵括从小也熟读兵书,但不晓活用等。很多“书香门第”“医学世家”都是在父母的熏陶下浸染成的。
二、儿童的社会化环境的启蒙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陶行知说,“处处是教育”。孩子们除了家庭和学校外,还与所置身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社会是一本百科全书,整个社会环境对孩子个性发展的影响是无形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个体心理发展必须依赖的外部条件,幼儿的发展方向是走向社会,在社会化教育中,要让幼儿学到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是社会化教育的主要目的。
1.现在的孩子对外界的新鲜事物特别的敏感,成熟的特别的早。大家都在感叹,以前那些让人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越来越少,很多孩子口中哼着流行歌曲,说着不知从那里听到的流行术语,认为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很糟糕。但我不这样认为。我个人认为,今天的社会环境对孩子个性发展是好的,我们现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幼儿年龄小,情绪容易激动,易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变化,所以我们要重视激发幼儿的情感。比如:带孩子外出旅游时,可以进行随机教育,让他们要爱护公物、不随地吐痰、保护环境。多带孩子参加志愿者活动,比如:捡拾垃圾时,让幼儿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引导他们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单纯的就自理能力而言,就是自己为自己服务,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照顾好自己,这作为一项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一个人从幼儿时期开始学习成长,并且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对于家庭环境下的幼儿,所谓的自理能力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其中主要为自己穿衣服、收拾物品以及整体自己的床铺等为自己服务的能力。
一、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不仅仅是一种生活能力,同时也对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幼儿自身的学习、认知能力。在日常生活起居的小事中,幼儿可以自我主动地去动手操作,提高了手眼之间的协调能力,进而可以帮助幼儿在学习其他知识时更好地融会贯通。在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生活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的自理能力,对于其自信心以及责任心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二、家庭环境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现状
我国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方面具有自己的问题,由于我国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中作为家人呵护保护的对象,往往存在溺爱的现象,很多孩子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的自理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因此,由于我国很多家庭存在类似的问题,要有效的提高我国幼儿的自理能力,就要充分认识了解当前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策略。
1.缺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
由于我国很多家庭存在的传统认识,认为作为孩子就要不断地学习,从而提高孩子的智力,为了学习而学习,忽略了学习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过程,不仅仅需要学习书本的文化知识,同样需要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技能,而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掌握的生活技能,从幼儿时期对其进行培养,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自理能力培养的时效性和重要性,抓住幼儿时期孩子乐于学习的机会,是有效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阶段。
2.缺乏恰当的方法
对于父母而言,不仅仅需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更要在家庭环境中做好生活导师的角色。在孩子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不要盲目的将所有的问题承担解决掉,而是要通过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有效正确的解决问题。在幼儿平时的生活起居中,在自理的过程中或许会遇到很多小问题,需要父母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支持,给予孩子足够学习和改正的机会,从而提高自身的自理能力。
3.缺乏足够的耐心
对于孩子而言,很多事情都是新鲜的,都需要从陌生到熟悉,一步一步慢慢学习,由于孩子自身的身体发育不完善,缺乏较强的自控能力,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往往出现问题,比如在吃饭以及洗手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弄湿衣服或者将饭弄得到处都是。在遇到这种问题时,很多家长都存在不耐心的情况,没有及时有效的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一般情况下都是为了节约时间,将所有的问题都自己处理,剥夺了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孩子自理独立的能力,就要家长多多辅导教育,帮助孩子培养自理能力以及提高独立性。
三、家庭环境下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1.转变传统的家庭观念,有效提高孩子的自理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应该作为问题承担者,而是要作为教育指导者对孩子进行辅导。幼儿时期的孩子需要在家长的陪同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自理能力,给予孩子充分自理学习的机会,耐心的对其进行指导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自信心以及成功的喜悦感,对其今后的学习以及动手起到积极的鼓励作用。
2.加强自理技巧的指导教育
要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就要将自理技巧教给他们,并且可以采用趣味性指导学习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此外,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运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对其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孩子学习动手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通过搜寻适合孩子的方法进行培养,比如关于自理的歌曲等等。在孩子努力学习并且学会自理以后,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3.加强自理能力培养的耐心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在这期间会出现很多问题,即使学会一项技能,仍离不开以后的巩固练习。因此,家长要给予幼儿犯错的机会,循序渐进,耐心指导,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总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需要家长具有耐心的对其进行指导,并且掌握必要的技巧,才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独立
我们在开展关于家庭环境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研究课题调查问卷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学龄前大班阶段的孩子中,和父母分开房间生活的孩子的比例不是很高,不到20%,但是这个占少数的孩子却都是表现比较优秀的孩子,无论在家庭里、幼儿园里,大都可以表现出良好的独立性,其他方面的游戏、学习、沟通、遵守规则能力都相对明显突出,而四五岁以上还黏着父母一起睡觉的孩子,这方面就表现得差了很多,所以,我们不仅要注重整体家庭环境的影响,更要尽早地让孩子单独在一个房间生活,这样就可以早一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勇敢品质,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