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学教育的现状

中学教育的现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3 09:25:4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学教育的现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学教育的现状

篇1

中学音乐教育工作的基础较为薄弱,本文从领导意识、师资力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围绕教改中的“新标准”,本文对中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改善中学音乐教育的一些对策。

一、现代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育观念落后。现在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支持力度有了大幅提高,不过音乐教育还是很少有孩子能够系统地进行学习。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不具有进行系统性的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不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学生也把音乐课当作可学可不学的“副课”,即使要进音乐教室,也都希望借助音乐松弛一下被文化课作业折磨得筋疲力尽的神经,或者借音乐课宣泄一下长期郁闷的情绪,因此在音乐课尽情“捣乱”,严重扰乱课堂纪律。更多学生是误把音乐课堂当作享受流行歌曲的“快餐店”,自己高兴听什么,就要求教师教什么,完全不愿配合和参与教师正当的教学活动。

2.师资配置不强。主要体现如下:一是专业的音乐教师严重缺乏,大多数中学音乐教师是突击速成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令人担忧;二是专职的音乐教师很少,并且集中于重点中学,兼职音乐教师只是把音乐课当作副课和完成工作量的搭头,教学任务繁重,所带科目繁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研究;三是缺少针对音乐教师的学科性业务提高培训,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考核评价不完善。首先是学校的音乐教学评价管理没有完全到位;其次是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没有完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执行;然后是缺乏可操作性的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

二、中学音乐课堂实施的策略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责任意识。古人尚且知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音乐教育的硬道理,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更没有理由忽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况且,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在科学上的发明,往往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来的。”更何况,国家有关的艺术教育法规中也明确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性质与定位:“(音乐等)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想办法吸引高校音乐毕业生到中小学校工作,拓宽渠道引进高素质的音乐教师。目前有不少的高校设有音乐专业,每年都有不少音乐专业毕业生,如果在中小学校有用武之地,我想他们会在这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长的。要解决中学音乐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师资力量,扩大全国各大音乐院校招生力度,动员广大音乐院校毕业生毕业后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可招聘社会上有音乐专长的人才,经过培训,分配到中学任教。可让专职音乐教师以“走教”的形式开展工作,如一个学校一个专职教师则其工作量不足,可以让他到附近的村的中学兼任音乐教师,这样既能解决音乐学科的教学问题,又能解决音乐教师工作量不足的问题。

3.制定更切实可行的音乐教育策略和方针。从实际情况来考虑,学校方面担心学生操作失误造成乐器损坏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乐器的价格向来都比较贵,要适应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要求,乐器的数量和使用的频率必然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议通过强化基本操作和音乐教学纪律、分批分期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交叉教学和一定阶段上自主学习自担责任的方式来分担风险、降低损失。比如自主学习自担责任,对于中学生,可以落实这种方案。

4.制定合理的激励评价体系。建议每两年进行一次艺术教育工作的专项督导评估,强化农村艺术教育管理,解决如经费投入、硬件建设、师资配备等相关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应责令其遵照有关的政策与评估标准予以改进,坚决杜绝音乐课程教学实施有名无实、各部门“重竞赛轻常规”的现象。要加强对县级教研部门的年度评估,通过在评定优秀教研室、优秀教学研究单位、优秀科研单位中纳入艺术教育为重要指标,来督促各县市区教研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以促进艺术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五年或稍长的时问,要逐步建立起艺术教育发展良性循环的格局。

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改观,新课改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离不开教育者的辛勤劳动和每个社会成员的支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若能从战略的高度对待艺术教育,把它看作是关系到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事来抓,那么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发展和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出现了与社会进度不同程度的偏差。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不足之处有:

(1)学校的德育工作只停留于形式,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学校只注重形式主义,没有实效性,德育教育的空间逐渐缩小,大部分空间都用于其他教育。用于德育教育方面的经费也少得可怜,德育工作缺少相应的量化考核标准。

(2)学生的重视度不高,兴趣偏低。大部分学生认为德育教育课程可有可无,都是在被动地去学习,思想上并没有意识到这门课程对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对学习德育教育的兴趣不浓。

2.中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体系不够完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种新鲜的事物与科技产品出现在中学生的生活之中,伴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势必会影响到中学生的习惯与行为。在面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时候,作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中学生,缺乏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能力与处理能力。学校应当充分发挥教育作用,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受当前社会现象所带来的影响,抛弃陈旧的思想,主动提高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已经是当前中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应通过新的教学方式来应对目前所出现的越来越复杂的问题。教师的行为艺术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以让德育的教育体系显得更为合理。

二、中学德育教育的对策探究

1.美化学校育人环境

学校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除了家庭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的认知、意志的磨练、情感的陶冶及行为的塑造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学校环境中获得与体现。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美化校园环境建设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好的学校环境可使构成具体环境的物质形态与学校主流意识形态有机结合起来,对教育中学生能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干净、美丽、整洁的校园环境可让学生的心灵得以美化,给学生美的向往、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形态,使学生心灵上得到升华。

2.提高师德修养,抓好德育工作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为人师表,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科学的育人能力。学校要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与德育教育工作水平,通过培训与学习,选择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充实到德育教育队伍中。特别是对班主任和辅导员更应加强培训工作。教师要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认真、积极的探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学校要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开展德育教育理论学习与研究讨活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全面提高师生的道德意识。

3.开展各类德育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篇3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 素质教育现状

当今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为学校美、体、劳等教育带来了佳音。但由于一部分人对素质教育并未真正理解和认识,或者说,还无法走出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因此,美术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也并未得到好转,在社会和家庭中也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支持。相反,这种对美术偏见的心态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势力,从而没有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

在中学美术教材上不难看出,有大量的内容是模型制作,回忆情景故事等内容。这样一来美术课就成了一味的去让学生体验与美有关的趣味性而降低了课程抟授知识技能的要求。在教材内容深度上也不够,重在鼓励所有学生的参与,不断降低标准,真正用于创作的过程简单,趣味性不强。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特殊技法、抽象作品,衡量的标准模糊,含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作品成功的偶然性因素很多,这些内容在中学美术教材中我认为要少。这种教材使学生无法系统掌握美术课重点内容绘画语言,实践就更谈不上了。所以根本就没有起到为高校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作用。作为美术科,在学校教育中应与其他学科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学科的重点就应当是传授知识技能,兼顾趣味性。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因此,我认为美术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学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应该是一种素质教育。但是,当前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与真正的素质教育存在着诸多偏差。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陪衬和摆设。 学校缺乏专职的美术教师和充足的美术设备,美术课起着点缀的作用,可有可无,存在着被其它文化课兼并的危机。美术教育根本没有它的地位,不能实现它的价值。二、学校美术教育集中对于培养少数计划参加升学考的美术尖子,名义上是兴趣小组或美术特色班,走的却是应试教学的路子。 第二种情况更为普遍。它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以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尽管有时也带着素质教育的幌子,但它忽略了美术教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不能发挥中学美术教育的真正功能。

美术课是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但是,目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处于旧式的绘画性为目的的模式上,追求更多的技法训练,应付检查。为了追求升学率,强制性的把成年人的教学模式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对着范本临摹而度过一堂课。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违反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导致了学生个性扭曲。这种现状不符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求的直观性、系统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碍于创造想象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碍于创造想象和视觉记忆发展及中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缺乏对对象本质特征的分析和审美概念的表达,是一种被动刻板的教学模式,结果是仅有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收获甚微。

就目前美术教育的现状而言,美术学科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在传递美术文化与育人的统一社会实践活动。美术教育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学生能够树立健康的审美思想和审美习惯,能够使人格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辨明真假,美丑、善恶等道德教化功能,美术教育同时还具有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观察力、创新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个人潜能得到发挥的作用。美术教育还有着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提高情商,有效提高学生交往和合作能力和培养其自信、大胆、大气与勇于承担责任的个性品质。

对此,我们在了解了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后,我们应正确认识美术科目的重要性,提高美术科目的课堂魅力。

一、增大投入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需要观摩和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可是这些资料和展示的仪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由于美术不是主课,得不到重视,因此学校对美术科目的软、硬件投资比重较轻,对美术教师的工作也不是很支持,这样既挫伤了美术教师的积极性,也使得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变得苍白无味,大大降低了美术课的吸引力,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努力上好美术课

有部分美术教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这种做法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长久下去,学生对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我认为任何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都会意识到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应有选择的利用教材在坚持大纲的原则下,有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甚至我们还可以编写自己的本土教材,不断地优化和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营造艺术氛围,不断地交流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美术课。

我们应当突破以往偏重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训练的藩篱,在行动上和教学方法上有新的突破。给美术教师和中学美术教育应有的尊重和与其教育本身应有的地位,而不能失之偏允。而作为美术教师本身则应当正视中学美术教育,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完善个人品格和提高个人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使学生喜欢上并要求上美术课。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总之,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把人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同时我们也呼唤中学美术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篇4

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必须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而且对我国社会未来社会面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作用。现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他们思想积极健康向上,关注国内外的时事大事;时刻关注自身的发展;不断增强自强、自立、自信意识;具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地位越来越弱,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部分青少年动辄离家出走,动辄打架斗殴,动辄跳楼自杀,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上述种种现象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艰巨任务。

一、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德育观

不同的德育观念,会产生不同的德育手段,造成不同的德育效果。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首先就要树立现代德育观念,其核心就是形成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德育思想,以便不断吸纳全人类的优秀文化充实我们的德育实践,使德育不仅有中国特色,而且能够走向世界,既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又能使人得到心灵的净化。

(1)树立开放性的德育观。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也是其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期间学生既受到来自学校内部的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的教育,也受到来自学校外部的各种社会活动的教育;而且,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既有理论教育,也有实践教育。可以说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所有的美好事物均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树立开放性的德育观念,才能使德育立足当代,着眼未来,才能不断地以优秀的、丰富的德育信息充实德育内容,快速培养现代人才。

(2)树立培养青少年人文精神的现代德育观。从一定程度上讲,德育是通过塑造人的精神来展现社会风貌的。因此,德育必须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教育使青少年具有与现代化建设相一致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具备现代人应有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理解、尊重青少年,重视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尤其要提高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树立分层次教育的系统性现代德育观。青少年的思想觉悟有层次之分是一个客观现实。这是由现阶段的经济、文化状况所决定的。它要求德育必须要区别层次,因材施教,使处于不同思想层次上的青少年都有所提高,以缩短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水平与德育要求的差距,增强德育亲切感、真实感,突出德育的系统性、科学性、真理性,增加德育的现代色彩。

二、构建德育目标体系

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现代德育,它同样要促进人的品德充分地、自由地、独创地全面发展。因此,现代德育就应该用科学的方法论,去开启人的智慧,不断地挖掘高品位的人脑资源,并将知识内化为人自身的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健康的情感等,诸如理想、道德和责任感、同情心等,促进和保持人的心理健康、平衡,乃是现代德育的重要目标:品德认识、品德实践能力和自我品德修养能力的培养也应成为学校德育目标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三、调整、充实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内容系统化

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高瞻远瞩,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德育工作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德育工作要“依纲靠本”,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1)要抓好德育的“双基”教育。《学生守则》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必须作为重点。只有抓好品德养成教育,才能把如何做人的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2)充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必须改革,要使学生认识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统一,社会发展与个人奋斗的统一,教育学生在努力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创造精神财富。德育内容必须体现出重视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平等竞争意识和艰苦创业精神,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3)坚持优良传统教育。进行国情教育,不能只讲地大物博的一面。必须使学生明白,由于我们人口太多,人均占有资源不多,因而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还要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学生知难而进,开拓进取,反对不顾条件的高消费。同时,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缅怀老一辈革命家艰难创业的事迹,学习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贡献毕生精力的崇高精神。

篇5

在新课程改革中素质教育一直都被人们所提倡,但是,在升学的压力下,无论是学校、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会与升学有关的学科极度重视,为了对升学必试的学科进行攻关,绝大多数的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对音乐、美术、体育等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学科完全忽视。甚至在一些地方的学校,这些科目仅相当于“摆设”,用来应对上级检查的。可以说,在应试升学压力下,中学的美术教育已经被弱化到可有可无的境地当中了。为了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我们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并采取一些措施对在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加以探讨和解决。

一、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合理调配中学美术教师的资源

当前中学的美术教师资源在分配上是不均衡的,因此,对美术教师资源的合理调配是解决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师资分配不均衡的必由之路。对于城市美术教师资源冗余,乡镇美术教师资源缺乏的现象,就应当加强乡镇中学的美术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合理地引入机制和优越的薪资机制来吸引更多的美术教师到乡镇工作,从而缩小城乡美术教师资源的差距,使相互之间的配比达到相对的均衡。

除了要合理调配教师资源外,还应该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中学美术教师队伍,这也是有效实现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保障。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多多参与各种培训活动,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进修等方式来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并丰富实践活动。

二、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传统文化意识

在中学的美术教育职能中,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传统文化意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在中学的美术教育中要将弘扬和传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美术教育的内容。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通过传统文化来更好地发现民族文化的优秀之处。

三、合理增加美术教育的投入

合理地增加美术教育的投入可以改善美术教学的环境,从而使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得到保障。美术学科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特别是对于一些绘画课和手工课来讲,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实现教学的目的,因此,设置专门的绘画教室就成为美术教育顺利实现的前提。

篇6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今尤显高下。但现实中,由于受到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大多数农村中学领导者与教育者观念尚未真正转变,仍把文化课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最主要标准,认为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就此,在深化教改新时期,很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改观。

一、对现状的认知与反思

1、音乐课程多年被旁落,造成不少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低,教学条件差。师资多为幼师毕业或学的其他专业,基本上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培训机会,在自主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显得低下。音乐教育的投入也一直不足,缺少相关设施。大部分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有的甚至连琴都没有,音乐课在自己教室唱唱歌就算上完一节课。这样的音乐课何谈效果?

与此相对比,现在音乐教材内容却较深,与中学教学现状不符。教师自身音乐水平有限,就更难免造成学生疏远,音乐课缺少灵活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2、大部分初中学生不喜欢课本上的歌曲。多年来,我一直担任初中音乐课教学,也体味到很多音乐教师经历的同样问题:初中音乐课不好上。主要是学生不喜欢教材中的歌曲和乐曲,而喜欢流行的通俗歌曲。如果和一些学生谈及偶像和其演唱的歌曲,他们说得头头是道,而高雅的音乐却遭冷落;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能全盘否定,只能逐渐改变。教师要多动脑筋,不断想办法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对高雅音乐的兴趣,并加以引导,使他们不致误入歧途,影响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3、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匮乏,影响音乐课的效果。当笔者想从自己做起,改变初中音乐课的现状,发现七年级新生很多人在小学根本没上过音乐课。更谈不上五线谱、音符等常用的乐理知识了。

这种种现状说明,农村中学音乐教学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与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求相差太大。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音乐教育要尽快地改变落后状态,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音乐教育正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要切实重视,同时上级教育部门也要尽早解决师资等方面的问题,积极补充专业院校毕业生,从课程安排到教学设施加以完善。并加强对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从而使音乐课正常开设,真安排、上好课。

二、音乐教学探索之我见

音乐课程是中学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提高全民素质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我在教学中坚持用心实践、形成见地。

1、讲究教学方法,科学安排听、唱、论、评。

“听”就是聆听音乐,进入音乐的意境去享受音乐。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听出音乐中的旋律、音色、乐器等,并把这些要素连接起来进行分析。有选择地听,可以划分段落;采取比较的方法听,能分辨主题,熟记并随唱主题,从简单到复杂;掌握一种在其它学科中感受不到的方式,也是一种表达的方式。

“唱”则是让学生注意音乐,熟悉旋律。可采取演唱、简单演奏等方式参与进来,选择演唱主题,把握整个作品的中心,在欣赏过程中展开想象,也可编配歌词演唱,让它与乐曲融为一体。

“论”为讨论感知音乐,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放想,分析作品的基本要素,如节拍、节奏、调性、音程等知识,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课堂讨论,逐步形成正确而又具有自身个性的美学观。

“评”就是对学生的音乐鉴赏学习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它某一方面好与不好的理由是什么?运用知识去解释音乐作品和表演,带问题欣赏,创造性地感受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拓展思维空间。

2、重视互动教学,注意学以致用。音乐课中,如果都是教师在讲,即便表现再精彩,学生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对发展不利。注重音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因材施教很重要。比如欣赏《我和你》,用师生互动表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音乐知识及内涵,教师也从中吸取了改进教学的元素。我所在学校就每年举办文艺展演,面向全体学生,鼓励踊跃参与,编排的节目有多个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趣味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教W形象性强,信息容量大,资源非常丰富,给我们的音乐课提供了鲜明的感知形象。如在欣赏民歌《龙船调》时,那优美的曲调、浓郁的地方音色等,只凭听是不能深刻理解到它的意境。在教学中结合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则会使学生在音乐课中欣赏美、感受美。无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没有兴趣作基础,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难以完成。在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重视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学正能量,会卓有成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强化实施。

篇7

《世界卫生组织》开明宗义的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略显滞后,农村人口与城市人群文化素质存在差异,在接受健康教育形式上两者有所不同,农村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因此,推进学校健康教育,探索适应农村中小学卫生健康教育的策略,提高学校健康教育效果,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话题。农村中学生卫生健康策略研究:加大政府职能部门的干预力度,抓住学校主阵地,积极开展学生卫生健康教育

1.农村中学生卫生健康的现状

1.1 留守儿童比例增大,大部分是隔代管理,小部分是由亲戚朋友代管理。在寄宿制学校,且大多数留守儿童周一到周五都在学校,远离家长的关怀。

1.2 多数家庭多数学生卫生健康意识淡薄。据对我校初二年级一个拥有52名学生的班进行统计,在出生一年内按卫生部要求注射乙肝疫苗(97年前要求自费)的仅10人,不到20%。更不用说家庭对孩子良好卫生健康习惯的培养了。

1.3 多数学校未按规定设立医务室或配备校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比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满600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而我们农村中小学多数学校对卫生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当部分学校重视教学基础设施、仪器设备投入,认为学校食品、饮用水卫生、传染病管理工作无足轻重,未按规定设立医务室或配备校医,不愿对卫生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致使学生晨检、缺课学生随访、健康教育、传染病管理等学校卫生工作走形式 ,根本无法正常开展。

1.4 食品卫生状况让人忧心忡忡。部分学校食堂及其小卖部证件不齐全,违法经营现象比较突出,持证率低于78%。部分食堂基本卫生设施不齐,如无食品粗加工区、备餐专间,操作间无防蝇、防鼠设施,无专用洗菜池、洗肉池,或与洗碗消毒池混用,无食品冷藏设施,使用固体燃料的未设置隔墙灶。半数以上的学校就餐场所设施简陋,有的学校甚至违规向学生出售凉菜,有个别学校出售质量无保证的食品。以上问题的存在,给实施学校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1.5 学生宿舍卫生状况极差,拥挤不堪。按照《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寄宿学校学生宿舍人均居住面积应达到2.7,从检查情况看,很多学校没有达到上述标准,还是说我们农村学校吧: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加大,要求住宿的学生越来越多,而宿舍的改善程度并不乐观。一米左右的下铺,居然要容下两名初中学生,一间不到12的学生寝室要住12名学生,人均面积不到1,宿舍内通风设施不怎样。如果学校爆发呼吸道传染等疾病,那将很容易诱发集体感染。

1.6 对健康教育课重视不够。在农村中学,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老师,主要由体育教师兼任。发到学生手上的《健康教育》教材,也没引起师生的重视,学生对传染病防治和食品、生活饮用水等卫生知识知之甚少,就连饭前洗手的习惯都有待养成。

2.农村中学生卫生健康策略研究

对学生进行卫生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老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做好中学生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2.1 加大政府职能部门的干预力度。

2.1.1 加大培训力度。职能政府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把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列入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健康教育的水平。中小学健康教育师资以现有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体育教师为基础,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开展知识传播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工作。

中小学校严格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配置校医和设立医务室,切实承担起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立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比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满600人的学校,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编办给各级学校按比例核定专职卫生技术人员编制,财政对专职卫生技术人员经费予以保障,以确保学校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

2.1.2 加大教学资源开发的力度。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发,积极开发健康教育的教学课件、教学图文资料、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增强健康教育实施效果。

2.1.3 加大对卫生健康教育的评价和督导力度。政府职能部门和学校应将卫生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与健实施效果作为评价重点。评价的重点包括学生健康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卫生习惯、健康行为的形成,以及学校对健康教育课程(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学校实施健康教育情况列入学校督导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2 抓住学校主阵地,积极开展学生卫生健康教育。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学校管理者应以大健康观为指导,全面、统筹思考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应将学生的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整个健康环境创设、健康服务提供有机结合,为学生践行健康行为提供支持,以实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

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规。按照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的工作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在全体师生中深入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强化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良好卫生习惯

2.2.1 培养全民健康意识。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教师自身的健康是优化学校健康环境的前提。学校各学科的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要重点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2.2.2 创设有利健康发展的教育氛围。我们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晨会、等各种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常规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养成卫生习惯,人人争做文明学生。要求学生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破坏绿化及设施,不损坏公物 ”等。结合季节特点、传染流行和食物中毒发生特点,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等各种阵地,做好卫生健康、预防疾病、膳食营养、心理健康、环保教育等宣传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防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专项宣传教育。学校要通过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卫生健康教育。秋冬季为感冒、水痘、猩红热等疾病的好发季节,我校除了向学生宣传有关健康知识外,积极做好了各项预防工作。做到了一旦发现传染病,立即进行消毒、隔离治疗,并对其他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突击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及时消除校园内可能导致传染病流行和各种危险因素。

2.3 家庭、学校、社会协调一致,深入开展卫生健康教育。

2.3.1 指导家庭对学生进行卫生健康教育。农村一部分家长文化层次低、观念陈旧,只单纯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不关心成绩之外的东西,更不明确卫生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重要性。对此,学校应设法为家长创造条件,进行不定期的理论辅导和专题讲座,还可以举行家长会、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讨论会,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改善家庭育人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而家长要学会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子女,为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2.3.2 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共识。良好的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协调统一。健康教育是一项面向全体的系统工程,离不开三者的有效配合,必须建构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立体网络。

总之,要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的同心协作、互相支持和共同进步。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育人环境,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实现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其优点已经很明显了,但它的缺点也逐渐地暴露出来了。作为一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笔者通过近十年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这些年里,对体育教学进行了客观的研究与评价。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

1.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对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必须做具体分析,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因为学校体育的目标管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

2.学生体质令人担忧。根据一项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的学生身体素质和心里品质比现在的学生强的多。现在的中学生身体素质差、意志品质低、怕吃苦、心里承受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爱打闹、爱说话,课前常要花5到10分钟来整顿纪律。由此可见,现在的中学体育出现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

3.体育教学被淡化。课改实施过程中体育课从传统教学转向新课标,出现了过度强调学生兴趣的现象。虽然满足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但运动量很小,心肺功能没有得到较好的锻炼,更不用说意志品质的培养了。相比之下,初中升学体育考试也已成为一种摆设。体育教学被淡化,对学生体质方面要求也过于放松。新课程标准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很自由,多数学校只注重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和球类项目,而对于有一定技术难度的项目和耐力项目却几乎没有开展。

4.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学科的教育教学特点是: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个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和家长,认为体育就是蹦蹦跳跳,文化课成绩才是学校教育质量的生命线,却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有的学校有场地、器材,却明令规定除了体育课与体育比赛,其它时间则严禁学生出入。

5.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学、小学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村里的学校,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要求处于目标模糊和放养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改革

1.以体育促德育

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有的人片面地认为体育是只要带着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身体锻炼,把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了,少生病,就可以说是进行好了体育教育教学,这是一种严重错误的观点。我们要做好体育教育教学,不但是要使学生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思想和意志品质,发展智力和能力,完善人格等。由此看出,教育中德育是根本,智育是中心,体育是载体。我们在抓好这一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前提下,加强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他们学好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多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里过程。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不管是学习技术动作,还是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等都是有目的有意识并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意志行为。而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娇惯,意志力差。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把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行为品质的教育融入其中,结合课堂常规、教学内容、不同的组织教法及对体育健将、明星成长故事的讲述等向学生进行好德育教育。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把意志品质的培养安排到体育教育教学中,形成体育教育教学与意志培养相辅相成。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理论课方面: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体育保健、运动生物力学、营养学等方面,让学生从体质健康方面掌握相关的知识,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实验中,结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实验,同时加强讨论、交流和知识竞赛方式方法进行教学,灵活运用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比过去大为提高。实践课方面:主要有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健美操和舞蹈、游泳、野外活动,增加了一些游戏性内容和野外活动的内容,使实践课丰富多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采用多媒体技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3.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经费投入

改善学校体育的基础设施条件。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贯彻灵活多样的方针,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应继续鼓励与提倡农村地区学校自制一般教具与器材,如自制毽子、跳绳、沙包等,保证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基本需要。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有乡土和民族传统项目的特色体育。不能完全照搬城镇学校体育发展的模式,应立足本地,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开展花钱少、场地器材要求低的乡土体育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真正使农村地区学生“人人享有体育卫生”教育。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充实数量,解决教师缺乏问题。动员和安排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充实体育教师队伍。其次通过函授、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脱产进修、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师的思想素质及业务水平。可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派一部分教师到体育院系进行短期培训,也可组织教师在职学习进修,还可以报考上级学校继续深造等等;在体育教研组间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学习和研究活动,相互学习、交流新得体会,共同提高。

总之,促进农村地区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不是一天两天短期内就能改变的事,它需要我们各个方面的努力和配合。首先要提高各级体育管理干部对搞好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转变在现有条件农村学校体育无所作为的观念。其次,要提倡艰苦奋斗、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精神。第三,要帮助农村中学体育教育事业,需要各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充实到农村中学,发展农村体育教育事业。第四,要围绕国家体育教育总目标,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充分发挥各级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创造多种多样的地区性、乡土性体育活动。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它需要我们各方的齐心协力。

参考文献:

[1]赵学功.中小学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教学与管理,2007.

[2]唐毅,陈昌荣.浅谈如何进行山区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各界(科技与教育),2008,(01).

篇9

二、当前中学生养成教育现状

高中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接受了较好的养成教育,如懂礼貌、爱学习、讲卫生、守纪律等,应该说形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但是由于社会实情、家长急功近利、人们思想认识和学校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学生养成教育的状况并不乐观。

第一,目前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这就决定了他们是家长望子成龙的“唯一期望”。于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方面非常重视,甚至不惜花上几乎所有收入去投入,而且不少家长为教育孩子还辞去了工作,租房陪读已司空见惯。这些做法导致学生过分依赖家长,一方面生活生存能力得不到锻炼;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再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意志品质根本得不到锻炼。这也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肯吃苦的主要原因。

第二,学校的教育体制也决定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实际上处于第二位甚至更低。虽然“新课改”正如火如荼,但我们所看到听到的,一方面只是“新课改”的宣传高调进行中,另一方面,不少教育人士和几乎所有家长都在变相抵制“新课改”,希望学校抓得越紧越好。

第三,学校养成教育的方法策略存在一定的失当。长期以来,学校往往都是用“纪律”、“行为规范”来约束学生,养成教育也过分依赖空洞的说教。

综合以上因素,现在高中生出现违纪、厌学、早恋、不讲卫生、严重叛逆等现象就可以理解了。为落实新课标,规范学生的言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探索对学生进行持久的养成教育的策略意义重大。

三、养成教育的策略

养成教育须坚持三个原则:

正面教育原则。从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入手,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注意引导疏通,以正面教育为主。

区别对待原则。针对不同性格、不同情况的学生,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养成教育是非常复杂的教育,不但涉及到每个学生个体,还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注重实践的原则。养成教育要注重实践。高中生正处于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还要引导建设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而且要重在导行,从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注意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养成教育的方法策略:

教育工作者概括了“养成教育十法”,值得借鉴。有训练法、身教法、境教法、榜样法、层次目标法、家校合作法、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赞扬鼓励法、疏导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方法,只要我们综合、灵活地加以运用,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几点:

一是言传身教相辅相成。无疑,养成教育方法中,身教是最有说服力的。试想,当教师教育学生要怎么做,下课却看到老师三个一群五个一党的海阔天空,教师的“言传”还有效果吗?

二是时时刻刻都要严格要求。平时,每个行为动作,如穿衣扣扣、穿鞋系带、礼仪问题等,只有平时严格到每个细节,学生的养成教育才能高效到位。

三是要持之以恒。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言行规范与否会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但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纠正他们的不良言行,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四是多树榜样,常用表扬。榜样的作用是无限的,所以在养成教育中,需要特别注意树立正面榜样,让学生有一个看齐的目标。

总之,高中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我们重视养成教育,针对实际情况探索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培养合乎社会要求,具有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未来建设人才,将使学生受益一生,也将使国民素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而网络的盛行,也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综合素质带来巨大影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关注,而法制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学校作为法制教育的前沿阵地,要通过科学而系统的教育,让学生守法、懂法以及知法,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以法律为导向规范自身行为,进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一、当前我国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一)法律意识

当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承担着沉重的高考压力,而由于法制教育不在考试范围内,家长和学校都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法制教学课经常被英语、语文以及数学等学科霸占,对法制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导致学生法制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失。由于学生缺乏法律意识,致使学校暴力、斗殴打架事件频繁发生,甚至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关键阵地,但是受到价值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学校没有认识到法制教育的关键性,首先,缺乏科学而系统的教学体系,我国尚没有针对中学生特点的法制教材,而在教学既不系统也不全面,谈不上科学性和教育性;其次,我国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对于法制教育之类的非考试科目没有给予正确的评价;最后,由于学校教师的对法制教育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不科学,教学乏味而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三)社会环境

当前,一些负面思想在我国社会中蔓延,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学生的不良嗜好增加 第二,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第三,拜金主义在中学生群体中盛行;第四,出现诚信危机。

二、提高中学生法制教育质量的相关措施

(一)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

我国学校要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在法制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虽然其教育体系与我国基本国情不符合,但是可以通过借鉴进行改良,进而提高我国中学生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例如美国,其具有十分成熟的法律体系,在法制教育方面也比较成功,美国并不是采用灌输式或者填鸭式教学,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将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渗透到教育中。同时,美国的中学也积极与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参观监狱、审判、做义工等,并且邀请法律人士举办讲座,以更加主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法律的威篮土α俊

我国学校要从美国的法制教育中吸取经验,采取趣味教育、实践教育等形式,摒弃以往的灌注式教学,将社会与教育充分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旁听审判、做义工、参观监狱、举办案例辩论赛以及知识竞赛等活动,将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学校要起到主导作用

学校是开展法制教育的关键阵地,因此,一定要起到主导作用,首先,学校要给予法制教育充分的重视,将其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并且开展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进而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其次,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运用科学的、符合时展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开展法制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思维;再次,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校纪校规,对一些违纪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进而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最后,学校要注重协调家庭与社会的关系,积极构建家庭、社会、学校的三位一体教学体系。

(三)有关部门要给予重视

法制教育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积极协助学校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组织相关教育团队,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有效教育,例如举办法律讲座以及讲堂等,通过宣传栏、展板或者微信等渠道,将法律案件展示给学生,配置专门的教育人员,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生活中遇见的各种法律问题。

(四)改善社会风气

法制教育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一些西方思潮不断涌入,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一些腐朽思想在社会中蔓延,面对不良而复杂的社会风气,有关部门和公众一定要采取科学措施,不断改善和优化社会风气,为法制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彻底铲除社会中弥漫的赌博风气,通过志愿者、民警以及社区的宣传,组织赌博受害者现身说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赌博的危害,进而改善社会中的赌博风气;其次,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馆、道德观以及价值观,教师要起到模范作用,在教育中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最后,合理利用网络,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虽然网络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但是其中一些负面元素也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学生一定要加强对网络的教育和管理力度,严谨学生在上课期间去网吧聊天、打游戏,对计算机教室进行严格管理、设置防火墙,并且与文化部门开展积极合作,对学校附近网吧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整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阶段开展法制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与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因此,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要给予法制教育以充分的重视,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开设专业课、改善社会风气等方式,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具有较强法制观念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吴O泽.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其措施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5(08):242-243.

[2]杨璐.中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6(28):246-247.

篇11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1/03-0013-02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在随之发生变化。无论是在获取信息方面,还是在工作学习当中,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它们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增加了人们对于知识的获取效率。因此,在中学教育方面,学生知识面的扩充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仅要靠教师在授课内容上的引导和创新,还要靠教学思路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革新。电化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法,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中学电教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因此,不断提高电化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与时俱进,充分配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及中学学生的发展特点,是信息化时代下的必然要求。

从当前中学电教的发展现状来看,电化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着实为提高中学教育的发展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运行与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不良因素也影响着中学电教工作的长远发展。

二、当前中学电教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1.满足现状,缺乏创新观念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中学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导,轻视甚至忽视电化教育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一些中学教师也认为只要把书本知识讲熟、讲透,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此外,他们对于电化教育的理解也存在偏差。一些教师认为电化教育始终是以音像媒体为主,对于目前的计算机仿真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远程教育以及多媒体教学都缺乏认识和了解。学校对于教师关于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讲解和培训,直接阻碍了学校电化教育的有效发展。

2.专业性不强,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在从事教学时所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从目前中学电化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教师在进行电化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教师更是如此,他们通常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培训,而且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他们对于计算机等新的教学设备的认识也存在偏差,对于幻灯片制作、教学课件的制作也存在很大的困难。一些较为年轻的教师虽然可以熟练操作计算机,精通网络,但是却缺乏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融合,优势无从发挥,直接影响到了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设备更新不及时,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在日常的教学中,对软件资料的升级和相关教学内容资料的更新是保证学生获取信息和资料,提高电化教育水平的重要一步。但是,在目前中学的电化教学中,一些学校由于缺乏计算机维护和操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以,导致了计算机缺乏有效的管理。无论是软件的维护和硬件的日常保养,都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这样直接影响到了学校教学的发展水平,浪费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三、促进中学电化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1.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要加强对于中学主管领导和教师对于电化教育相关知识的普及,加深他们对于电化教育的认识。在大力倡导新课标和新课改的今天,电化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载体,应当充分广泛运用到现代教学当中。中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电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学习电化教育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电教方案,适时合理利用学校的电教资源,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使学生们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的学习。

2.普及电教知识,促进教师计算机水平的提高

电教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提高中学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电化教育是以信息技术平台为载体,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为了促进电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教师在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培训工作。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周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方面的培训,如加强对计算机硬件构成、计算机软件使用、教学课件的制作方法以及网络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工作,促进电教工作有效落实。此外,学校领导也可以积极借鉴其他学校电教工作的发展经验,从而积极有效地促进自身电教工作的高效进行。

3.重视资源整合,强化科学管理

在新课改实施的现实要求下,学校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结合自身的情况规划电教室的使用,正确合理配备电教设备。充分利用学校的条件向师生开放电教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共享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对于电教工作的开展是有益处的。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网络丰富授课的内容,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活跃思考问题的思路,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此外,学校也应该聘用电化教育或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以便合理维护学校的电子设备,及时更新计算机软件,并对学校电教室实施有效管理,建立对学校电教工作的规划总结、使用记录以及相关资料的档案制度,科学管理,促进学校电化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育新.新形势下网络教育的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22).

[2]刘静.网络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成才之路,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