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效栽培技术

高效栽培技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3 09:25: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效栽培技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效栽培技术

篇1

中图分类号 S56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055-02

基于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笔者探索总结出棉花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增强了示范户的科技意识,减少了技术部门对农户的组织、协调环节;从播种、防虫、整枝、施肥、中耕等方面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减轻了繁琐的人力劳动;提高了棉花栽培技术的科技含量,减少了棉农施肥、防虫的盲目性。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深翻改土,轮作倒茬

棉花是主根作物,一般要求耕层至少在30 cm左右。但现实中一些棉农图省工、省事、节省投资,多年对棉田不深翻,旋耕后直接播种,造成犁底层上移,耕层只有15 cm左右,棉花主根难以下扎,棉花根系吸收养分的体积变小。因此,在棉花高产创建活动中应大力提倡“三冬”工作,认真做好冬季深翻、施肥、灌水。在上一年12月进行棉杆还田,吸纳冬季雨雪或冬灌,翌年3月上旬进行春灌溉,等待口墒合适才进行播种。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耕层厚度,改变棉田水、肥、气、热的供应条件。同时做好轮作倒茬,降低病毒、病菌、虫卵、杂草的繁殖机会,为棉花高产稳产提供基础保障[1]。

2 机械化播种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结合近年试验示范结果,选用中棉41提高系、中植棉8号、鑫秋一号为骨干品种,中棉所60为示范推广种,并坚持选用包衣种。在棉花播种前15 d左右进行播前造墒,遵循“墒到不等时,时到不等墒”的原则。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一般播期在5 cm地温5 d稳定通过14 ℃,在4月5—15日,最迟不超过4月20日播种,确保4月苗。盐碱地、下湿地可适当推迟5 d左右播种。提倡机械化足墒播种,其优点是:开沟、播种、覆膜一次性完成,且覆土均匀一致,有利于培育壮苗;同时深开沟,浅覆土,使棉苗出土后离地膜还有一段空间,遇到低温冻害和高温天气时,可减轻或防止其对棉苗的伤害,提高播种质量[2]。

3 合理密植

渭南市各县棉花种植模式以宽窄行为主,为播种、除草、施肥、防虫等机械化操作奠定了基础。根据棉花的品种特征特性和渭南市各县地力水肥条件,确定中等肥力的田块紧凑型品种留苗7.5万株/hm2,水肥条件好的田块留苗6.0万株/hm2,旱地瘠薄地留苗9.0万株/hm2。大株型品种中等肥力的田块留苗6.0万株/hm2,水肥条件好的田块留苗4.5万株/hm2,旱地瘠薄地留苗7.5万株/hm2左右。提倡宽窄行种植,宽行100~110 cm,窄行40~45 cm,合理调节行、株距,增强棉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由于2011年棉花中后期连续降雨,棉田荫蔽,霉烂铃单株达到了10个左右。2012年把宽行由2011年的90 cm扩大到100~110 cm,增加了棉田通透性,减少了霉烂,增加了单株成铃率。近年试验结果表明:在稀植条件下,叶枝对产量的贡献可达1/3~1/2。放宽行距降低密度。行距放宽到90~100 cm,密度降到4.5万株/hm2左右甚至更低,相应地减少了播量、育苗量、移栽量、用药量,可以节约物化投入和劳力1/4~1/3。由于放宽了行距,相对推迟了棉花的封行期,使每行棉株都处于边行相对优越的环境中,棉株个体发育健壮,为多结桃、结优质大桃、少烂桃奠定了基础。

4 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即配方施肥,是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并采用相应的科学施肥技术。按照棉花整个生育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1.0∶0.3∶1.0,平衡施肥的指导思想是:增施有机肥,稳氮磷增钾补微肥(硼、锌)。平衡施肥的原则是做到“4个结合”:一是有机肥与化肥结合;二是氮磷钾肥结合;三是基肥与追肥结合;四是土壤根际施肥与叶面喷肥结合[3]。

基肥施农家肥37.5~75.0 t/hm2(或饼肥3 750~1 500 kg/hm2,或干鸡粪1 500 kg/hm2)、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300~375 kg/hm2、氯化钾或硫酸钾150~225 kg/hm2。追肥种类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方法以开沟施入为好,施尿素300~450 kg/hm2。追肥时间以见花为准,一般正常年份花铃肥应分3次施入,见花和见花后10 d分别施第1次及第2次,均施尿素150 kg/hm2;第3次在7月底至8月初,追施尿素75~105 kg/hm2。过晚或追肥量过大,都容易使棉花贪青晚熟。但对已经出现早衰趋势的棉田可适当增加施肥量,以追施尿素105~150 kg/hm2为宜。遇到干旱年份,7月上中旬干旱少雨,可适当加大施肥量,以实现以肥济水,将第2次追肥量增大到施尿素225 kg/hm2,并强调肥水结合,以水调肥,充分发挥肥效。当遇到多雨年份时,则应适当减少施肥数量,并适当增加施肥次数,实现以肥控水。具体方法是:见花后每隔7~10 d追肥1次,每次追施尿素75~105 kg/hm2,共追肥4~5次。棉花中后期生长所需的氮、磷、钾肥料和微肥都要靠叶面喷肥来补充。一般从7月下旬开始至9月上旬结束,正常的棉田以磷、钾肥为主,可与硼、锌(如0.3%磷酸二氢钾、0.1%硼砂、0.1%硫酸锌水溶液)等微肥结合,每隔7~10 d喷1次,连喷4~5次,喷上述浓度的肥料水溶液750~1 125 kg/hm2。对有早衰趋势的棉田要加1%~3%的尿素,可单喷,也可结合防治病虫喷药(注意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喷)喷肥同时进行。

5 田间管理

合理化控,棉株主茎叶龄8叶时进行第1次化调。目的是控上促下,实现棉花稳长早发,节间紧凑,协调水肥,增强抗旱能力,定向整形,壮蕾早花,搭好丰产架子。用缩节胺4.5~15.0 g/hm2,平年10.5~12.0 g/hm2,对水225 kg进行只喷顶尖的定向喷雾。主茎叶龄12片时进行第2次化调。目的是初花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发展,达到伏桃坠底、塑造株型、优化冠层结构、调节果枝和果节长度的目的。用缩节胺22.5~45.0 g/hm2,对水300~450 kg对主茎顶尖和果枝顶尖喷雾。主茎叶龄16片时进行第3次化调。目的基本同12片叶龄,另外有推迟封行时间和减少赘芽的作用,用缩节胺30~60 g/hm2,对水450~600 kg进行喷雾。主茎叶龄20片时进行第4次化调。目的是促成伏桃满腰,秋桃盖顶,增铃重大,减少蕾铃脱落,抑制赘芽生长,简化整枝,抑制上部果枝和赘芽生长,增结秋桃,防贪青晚熟。用缩节胺45~60 g/hm2,对水600 kg进行喷雾[4]。特别注意按标准剂量用药,不能与喷农药和叶面肥混喷,坚持前轻后重、宁轻勿重、少量多次、喷高不喷低、喷壮不喷瘦的原则。最好在施肥后、灌水前进行,同时要因地、品种和棉株长势长相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使用。调整棉株下部的营养枝,并加强管理,积极促进叶枝茁壮成长,让其萌生出可以利用的果枝,并在果枝上现蕾、开花、结果。

6 病虫害综合防治

棉花病虫害防治原则是:安全、高效、低毒、环保。在项目区实施了农业措施和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加大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等高效低毒新型农药的示范推广力度。注意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在实行合理轮作倒茬和深翻改土的基础上,大力推行种衣剂包衣技术和杀菌剂、杀虫剂拌种等隐蔽用药技术,达到灭害保益的目的。化学防治:一是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二是根据防治指标进行防治,避免盲目用药;三是采用局部用药和挑治技术,想方设法保护天敌。防治枯黄萎病用苦参碱、棉枯净、腐殖酸钾等。防治棉铃虫可用辛硫磷、甲维盐等生物农药,防治盲蝽象可用马拉硫磷,红蜘蛛、蚜虫进行点片挑治。

7 参考文献

[1] 袁文先,张东勤,郭志华,等.郸城县棉花高产优质关键技术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2006(3):55-56.

篇2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69-02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达到467万hm2,在我国油料作物中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具有生产规模大、种植效益好、产油率高、油脂品质优、国际竞争力强等五大优势,是发展潜力最大的油料作物,也是花生产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烟台市地处中纬度,位于胶东半岛中部,濒临黄海与渤海之间,属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3℃,雨水较充沛,年平均降水量700mm左右,无霜期200d,日照时数2 600h,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大花生生长。烟台市作为山东乃至全国花生重点区和重要出口基地之一,花生已成为本市主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传统的大宗出口创汇农产品,常年种植面积12万hm2左右,总产量40万t以上,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全市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烟台市结合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引进多项花生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筛选、消化、吸收,创新集成适合烟台地区推广应用的花生高效栽培技术,为促进烟台地区花生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现将该栽培模式介绍如下:

1 选地深耕

一般宜选耕作层深厚、疏松、肥力较高的砂壤土种植,以利果针入土、荚果发育和收获。秋末冬初进行深耕翻,耕深25~30cm。冬深耕后要耙平耙细,以防风蚀,并注意早春顶凌耙地保墒。

2 精准施肥

冬耕前铺施肥料,肥料以农家肥为主,每667m2施农家肥2 000~3 000kg。采用控释肥代替普通复合肥料,延缓肥效,可以控制前期旺长,防止后期脱肥早衰,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节肥增效。每667m2可施用N、P、K比例为14∶13∶15的控释肥40kg,配合整地时一次施入。

3 合理选种

选择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抗逆性强的大花生品种,如花育22号、山花7号、花育25号等。

4 种子处理

花生荚果在播前贮藏期间,容易吸湿回潮,影响种子的萌发和出苗。剥壳前晒果,能增强种皮的透水透气性,进一步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率。剥壳前3~4d晒果,将花生荚果摊成约5~6cm的薄层,从上午9∶00晒至下午4∶00,中间翻动2~3次,连晒2~3d,然后剥壳,剥壳后将种子和壳混合存放,播种时再把种子分离出来,有利于保持种子的活力。花生不能晒种仁,以免种皮脱落损失种芽或种子“走油”导致活力下降,影响发芽出苗。选用大而饱满的仁果作种子,播种时每667m2用48%毒死蜱乳油300mL进行拌种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

5 适期晚播

5月8日左右抢墒播种,如墒情不好,则要根据情况无墒造墒、水多晾墒,为花生出苗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适当延后播种期,使花生收获期延后,可有效避开降雨,减少花生发芽、腐烂,降低感染黄曲霉的几率,还可为花生生长后期提供充足的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提高花生产量。

6 精细播种

采用机械起垄覆膜播种,可以做到“平地起垄、足墒浅播、集中施肥、合理密植、均匀喷药、严实覆膜、顺垄压土”等七条规范化栽培技术一次完成。要求一垄双行,垄距85cm,垄面宽60cm,垄上小行距40cm,每667m2播种9 000~10 000穴,每穴2粒,播种深度为3~5cm。

7 精细管理

7.1 适时清棵 幼苗出土后,两片叶展时,要及时进行清棵蹲苗,清除播种孔周围的杂草;把未长出膜的分枝用手扒出以促进第一侧枝生长,使之早开花、早结果。清棵要选择在上午9∶00以前或下午4∶00以后进行。清棵时要注意引苗孔不宜过大,能将花生苗引出即可,且要将花生下侧枝引出。

7.2 合理排灌 苗期要控水炼苗,达到苗壮;花针期大量果针入土时是花生的需水临界期,对水分要求最为敏感,尽量保持正常的水分供应,浇水方式可采用沟灌,有条件的可采用滴灌或喷灌,切忌大水漫灌;结荚期要使土壤处于相对干爽的环境,避免因水分过多,造成茎叶徒长而倒伏,土壤通气不良,甚至烂荚,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在花生封垄前,地表绝大部分在阳光下,土壤失墒严重,在此期间雨后待地表稍干时进行浅中耕,利于保墒。

7.3 促控结合 若盛花期出现徒长,即植株超过35cm,可每667m2喷施20g壮饱安,防止植株郁蔽倒伏,控制植株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花生生长后期有早衰现象的田块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喷施叶面1~2次,以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强光合作用,防止早衰。

7.4 杂草防治 花生田杂草种类较多,危害时间较长,影响花生产量并且滋生病虫害,必须及时防治。防治方法除人工除草外,可用除草剂进行防治。除草剂最好选用“金都尔”在花生播种后出苗前地面喷施,每667m2用药200mL,防治效果较好且安全无药残。

7.5 病害防治 烟台地区花生的主要病害为叶斑病及花生根茎腐病。开花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均匀喷雾1次、下针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10d喷施1次,连喷3次,可有效防治花生叶斑病等叶部病害;防治花生根茎腐病,可在花生苗期,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800~1 000倍液喷雾,或用30%氢氧化铜+70%代森锰锌,按1∶1混匀,配成1 000倍液于花生齐苗后、开花前各喷1次,在发病初期喷药2次,着重喷淋花生植株茎基部。

7.6 虫害防治 花生田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危害花生最严重的害虫为蛴螬。对于蛴螬,除播种期进行拌种防治外,还需要在花生生长过程中进行幼虫防治和成虫防治,可于花生花针期每667m2用15%毒死蜱颗粒0.6~0.7kg或用200mL 48%毒死蜱乳油在花生行间顺垄撒施,随之与中耕除草配套把毒土翻压土中,也可撒施后结合进行浇灌,有效防治蛴螬的幼虫;于7月中下旬蛴螬成虫高发期,在田埂、附近荒坡和非耕地上喷洒2.5%敌百虫粉剂1~2kg/667m2,有效杀灭蛴螬的成虫。

花生叶部虫害主要有蚜虫、棉铃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要选用高效无公害农药喷施防治。当田间蚜量达防治指标时,用10%吡虫啉3 000~4 000倍液或用20%阿维・辛乳油2 500倍液田间喷雾,可兼治棉铃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食叶害虫。

篇3

目前邹城市种植的山药品种主要有济宁米山药、河南淮山药和日本“大和芋”山药等。其中,日本山药品种适应性强、品质好、抗逆性强、产量高,与当地品种相比具有植株长势中等但产量高的优势,目前已占到该地区山药种植面积的70%以上。

2 选地、开沟、整畦

山药忌重茬,应选择向阳、地势平坦、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砂壤土种植,低洼积水地块不宜种植。选好地块后,于秋后将土壤翻深60 cm,结合耕翻每667 m2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3 000 kg、高钾复合肥(氮、磷、钾含量的比例为15∶5∶20)40~60 kg、有机无机复混肥150 kg,然后再翻耕1次,使土壤疏松匀细。栽前整成高垄,以南北方向为宜,可采用双行种植或单行种植模式。双行种植时,大行距1.7~1.8 m,小行距(沟内两趟山药的行距)40 cm,株距20~25 cm,沟深85~100 cm,沟宽70 cm;单行种植时,行距80~100 cm,株距20~25 cm,沟宽30 cm,沟深90~100 cm。两边开好排水沟。

3 适期播种

邹城市栽培山药一般在清明前后开始种植,要求5 cm处地温稳定通过10 ℃。播种前将山药种进行晾晒,可以起到活化种薯、杀灭细菌、提高出芽率的作用,山药栽子作种约晾晒25 d,山药段作种需晾晒25~30 d。若用山药茎块切断作种,应在切口处及时蘸取石灰粉进行消毒,然后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2%百菌清1 000倍液浸种3~5 min,晾干后即可播种。

4 田间管理

4.1 追肥

如果基肥施用较多,则可少追肥或者不追肥。为确保山药高产,一般追施2~3次,在地上部植株长到1 m左右时追施1次复合肥,间隔10 d后可再追施1次。山药膨大期以磷钾含量较高的多元素复合肥为主(山药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是1.5∶2∶5),每667 m2追施20 kg,最好采用冲施法。生长后期可向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0.5%尿素溶液,防止植株早衰。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山药的吸收根系分布浅、发生早,且呈水平方向伸展,因此施肥时应施入浅土层,以利吸收。

4.2 搭架

山药播种后覆土6~10 cm,浇水后用山药田专用除草剂150 g对水100 kg均匀喷洒,然后再覆盖地膜。苗高30 cm时及时搭架,架高2 m左右,正面呈“人”字型,侧面斜向交叉,隔7~8 m用粗竹竿或木棒加固,以防歪倒。

4.3 浇水

山药怕涝,但也不宜太旱,特别是在块茎膨大期,如果缺水会严重影响山药膨大,生长期过干或过湿都易造成根分叉,因此雨季要注意排水,高温旱季要注意适时浇水,以早晚浇水为好,浇水深度不宜超过根生长的深度,保持土壤不干裂。

5 病虫害防治

山药病虫害在重茬地块上发生较重,生茬地块发生较轻,一般在山药蔓上架后开始喷药预防。

5.1 炭疽病

主要为害茎叶,受害茎叶产生褐色下陷小斑,有不规则轮纹,上生小黑点,高温雨季发生严重。防治方法为:栽前用1∶1∶150倍的波尔多液浸种10 min;发病期间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7 d喷1次,连续2~3次;合理轮作。

5.2 褐斑病

篇4

选用生长势强、耐热、抗病、适应性强、果实商品性好、耐贮运、优质高产的品种。目前,永嘉县选用的品种有都椒1号、东方神剑1号、杭椒1号、海丰7号、海丰8号、采丰1号等。

2播种育苗

应推广应用营养土块、塑料营养钵及穴盘育苗的方法,确保苗齐、全、壮。高山辣椒上市期主要在7~10月。根据永嘉高山地区9月下旬后气温下降快的气候特点,播种期宜安排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2~3年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制作成深沟高畦。大田辣椒需种子量300~450g/hm2。采用温汤浸种法,操作方便,杀菌效果好。先把种子放在太阳下晒1~2d,再把种子放入55~60℃的热水中,不断搅拌,保持恒温15min,然后让水温自然冷却到25℃左右再浸种6~8h。苗床浇足底水(水透至土面以下8~10cm为度),按每1m2种子6~8g的用量,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上,覆盖1cm左右厚的焦泥灰,随即覆盖稻草和地膜,架起小拱棚或中棚保湿、保温,以促快速出苗。当70%的苗出土后要及时揭去稻草和地膜,让苗见光,防止徒长。当辣椒苗长到2叶1心时,选择晴天分苗到营养钵中。辣椒幼苗出土后,要视天气情况,在塑料小拱棚畦两头或畦中间卷膜通风与降温,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5~20℃。在分苗前2~3d要增强通风时间降温炼苗。在分苗后要闷棚5~6d,提高温度,促进早缓苗。在缓苗后,白天要增强通风,降低苗床内温度与湿度,防止高温伤苗,在下雨天,要进行小拱棚薄膜覆盖,防止雨淋与寒害。在定植前7d开始,要逐渐降温炼苗,并在定植前2~3d,晚上可不进行塑料小拱棚覆盖。肥水管理要注意不宜勤浇水,防止苗床内土壤水分过多,引发病害,当营养钵或苗床表土见白时,才可浇水。当秧苗缺肥时,可结合浇水,追施复合肥或腐熟的稀人粪尿或喷施叶面肥等。

3定植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保肥保水力好,排水良好,2~3年未种过茄科作物,海拔高度在600~800m的旱地或水田。因辣椒生长期长,根系发达,需肥量大,要求施足基肥。施农家有机肥37.5~45.0t/hm2,复合肥和钙镁磷肥各450~600kg/hm2,石灰1050~2250kg/hm2。有机肥需在畦中间开沟深施,化肥和石灰撒施于畦面,再与土拌匀。再做成1.4~1.5m宽(含沟)的种植畦,沟深在20~30cm。定植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起苗前3~5d,辣椒苗宜喷1次药,施1次肥,选择晴天做到带肥、带药、带土块移植。移植后随即浇施稀薄粪尿水或0.1%~0.2%的尿素水。每畦种2行,株距35cm,栽苗3.9万株/hm2左右。

4田间管理

定植后10~15d,选择晴天进行第1次较深中耕除草和培土,在植株搭架前,进行第2次浅中耕除草。植株搭架的同时,用青草覆盖畦面。铺草覆盖畦面,具有降低地温、保水保肥和保持土壤疏松、防止草害的作用。选择晴天及时剪除门椒以下的各叶节侧技,每株辣椒用长50cm左右的小竹竿或小木棍,以“∞”型把植株主干绑在支架上。定植后至第1个果膨大时,结合中耕追肥2~3次,每次施20%~30%腐熟人粪尿12~15t/hm2或复合肥150~180kg/hm2。结果期每隔10~15d追肥1次,施复合肥150~225kg/hm2;同时,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加0.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保墒是水分管理重要内容,除了畦面铺草外,可在田边地头挖掘坑穴,干旱时可及时浇水,但雨后要及时排水。

5病虫害防治

篇5

黄皮属芸香科黄皮属,为我国南方特产的常绿果树,其果肉嫩滑,酸甜可口,香味浓郁,又有祛暑、消食、化气、健脾等功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黄皮树植株较矮小,喜在阴凉湿润、排水良好和较肥沃的土壤生长[1,2]。要实现黄皮果优质高产、连年丰产,必须适当密植,科学肥水管理,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形成一定规模生产,以提高其商品率和经济效益[3,4]。现将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生态建园

选择在海拔450m以下、坡度不超过15°、土层厚度不少于60cm、水源充足、无冻害的地方建园,挖穴直径100cm、深80~100cm,用表土回填,施足基肥。在相对缺水的地方要配置75m3/hm2以上的蓄水池,用作抗旱和配药。在地势低洼处或水田建园,要注重排水系统的建设,确保80cm厚的表土层不积水,田间道路合理布局,以利果园的日常管理。

2育苗定植

选用无核鸡心黄皮和兴宁市水果技术推广中心选育成的本地生黄皮,这些品种具有果大味甜、果肉嫩滑、市场价值好、适于兴宁地区种植和发展的优点。苗木是黄皮树体的基础,培育植株健壮、根系发达、叶片浓绿、高15~20cm、有分枝、无病虫的优良壮苗。兴宁地区种植黄皮果时间为2月底至3月初,或9~10月。为达到依期栽植,必须完成备耕开穴埋肥、回土等工作,做到细致种植。定植要在土温高于15℃时进行,定植时做到种苗根系舒展,分层覆土压实,深浅适度,根颈部位与地表齐平,淋足定根水,保持土壤湿润,植后加盖稻草覆盖,确保移栽后成活率高。黄皮植株较矮小,适当密植既能充分利用光照条件,提高光合效能,又能增强树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园内局部自然小气候,提早结果。种植密度平地株行距3m×4m,植1~2株/穴,约栽1 500株/hm2;山地开梯田种植,株行距2.5m×4.0m,植1 800株/hm2左右。密植园种植2周年开始投产,第3 年进入丰产期,比常规种植1 株/穴的果园提早1年进入丰产期。

3肥水管理

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最好是腐熟花生麸肥,其他单元素肥料主要是氮、磷、钾肥,按比例补充,如果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症,应及时补施矫治。施肥量依树龄而定,树龄小应勤施薄施,树龄大应定时施,做到及时施肥,促进生长发育。黄皮树施肥应在根系活动期间进行,以利于根系吸收。广东兴宁地区冬季较冷,11月至翌年2月根系处于休眠状况,此时期不宜施肥,应深翻改土,增施腐熟有机肥为主,3~10月为根系最活跃时期,此期应适时追肥。幼树一般每月施肥1次,施氮肥尿素100g/株或复合肥250g/株,成年树可每年施肥3~4次,施尿素150g/株或复合肥500g/株、豆麸500g/株,挂果树需肥量大,应适当增加施肥量。有机肥以深施为主,其他肥料穴施或土表撒施,施后覆土。黄皮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土壤0~30cm,一般化肥养分速效、易流失,可采取地面撒施,然后进行浅中耕与土壤混合,轻培土。如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淋水,促进肥料分解,有利养分吸收。

4整形修剪

果树具有自我调节生长的能力,让其地上部的树叶和地下部的根系自主平衡生长。枝、叶、根都是吸收和制造养分的重要器官,尽可能保护其不受损伤,才能最大限度地生长和结果,特别是幼树的枝叶数量有限,切忌随意剪除,否则会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及其产物,延缓树体的生长和迅速扩大,从而延迟结果和降低早期产量。幼苗定植成活后,距地面30~40cm处摘心,选留3~4条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枝条培养为主枝,以后每次侧枝老熟后进行摘心、抽梢后选留2~3个分枝角度好的壮枝。结果树修剪主要在采果后进行,结果母枝采果时不带叶剪,只剪全部果穗部分,短截落花落果枝,剪除病虫枝、枯枝和影响光合作用的交叉枝,避免过度修剪,导致树体早衰和生产能力的丧失。

5花果管理

黄皮易成花、花量多,消耗树体大量营养,易造成大小年结果现象。因此,抽生花穗时,应先疏除主干上的无叶枝和衰弱花枝,以减少养分消耗;开花时,疏除花穗基部1~2个发育不良的侧穗,保留中间2~3个侧穗并短截,使花穗大小适中,着果均匀。疏果一般在果实黄豆大小时进行,每穗保留大小一致的果实15~20个,并喷1次药防治病虫害,然后套袋。用牛皮纸套袋的效果最好,其果实着色均匀,成熟期较一致,裂果少,商品果率比对照提高30%以上,并达到无公害鲜黄皮果实的食用安全标准要求。

6生草栽培

黄皮树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地表层,采用行内化学清耕、行间生草的方法,保护吸收根不因机械除草而受到损伤,同时防止水土流失,创造良好的根际生长环境和降低劳力成本。行内化学清耕多采用对黄皮根系和动物无毒害、广谱性、分解快的草甘膦类除草剂,1年只需喷2次即可有效控制杂草,枯死的杂草还可以肥土,增加土壤有机质。

7病虫害防治

一般情况下,黄皮果病虫害较少,可以不用药防治,但对连片种植密植园较易发生病虫为害。提倡无病虫栽培,强调监测及局部防治,尽可能保护天敌以及采用生物农药,加强病虫情的的监测。一旦发生病虫害,尽可能先行点治,将其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内,一般不全园喷药,所用农药必须经过注册登记且允许用于果树,对黄皮低毒、低残留和安全。防治黄皮炭疽病可用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或波尔多液300~500倍液;防治蚜虫可用2.5%鱼酮藤乳油75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防治潜叶蛾有特效。此外,还可适时修剪,通风透光,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

8参考文献

[1] 周碧容,易干军,曾继吾,等.黄皮早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9(5):182-183.

篇6

1 品种选择

草莓品种选择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栽培地区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选择品质优良、性状稳定、抗病能力强,以及市场商品性好的品种。不同地区,气候不同,不同的设施栽培条件,应选择不同的品种类型。在华北地区可选用明宝、静宝等品种,华南地区可选择早中熟半冬性品种如日本1号、丰香、宝交、冬花和女峰等品种,华东地区可选择选择对低温要求不严格(即低温需求量少)的品种,如丰香、新屯1号等品种,东北地区可选用幸香、枥乙女、章姬等品种。

2 栽培技术

2.1 整地施肥

温室草莓结果时间长,为防止脱肥早衰,应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pH值为5.5~6.5[1]的壤土做育苗田。一般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鸡粪最佳),过磷酸钙50kg,饼肥100~150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kg,均匀撒施后,土壤深翻30cm,灌水,待地面稍干后整地,整细耙平,然后起垄,温室内栽培做成南北走向的高垄,沟与垄面总宽度100cm,即沟宽40cm,垄面宽60cm[2]。

2.2 定植技术

日光温室草莓定植时间一般在9月上旬~10月上旬,下午定植成活率高。栽植时要选择植株健壮,无病虫害,苗体大小均一,有4~5片以上展开的健壮叶,叶色正常,叶柄较短粗,根茎粗度在1cm以上,根系发达并伸展良好,须根多的健壮苗为宜。栽植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根”为宜。定植时应把弓背向外,将来花序抽向畦两侧,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果实着色,也便于采摘。栽苗后立即浇透水并做好遮荫工作。

2.3 田间管理

2.3.1 适时扣棚与控温控湿。当外界最低温度达到15℃左右时,扣棚为好。北方地区一般在10月下旬,南方地区在11月中旬左右。及时覆膜使温室内白天升温、夜间保温,促进草莓生长,防止进入休眠。当夜间温室内温度下降至12℃左右时,进行外层覆盖。

草莓果实发育的适温为18~25℃,必要时可以在室内扣中棚套小棚加地膜,使棚温白天达到25~28℃,夜间5℃以上,最低温度0℃以上。如出现32℃以上高温时,要及时通风降温。土壤湿度以保持70%~80%为宜,花芽分化期适当控水,防止徒长。果实膨大期土壤湿度要稍大。整个生育期,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50%左右为宜。

2.3.2 浇水追肥。温室草莓需要小水勤浇,冬季5~7 d需浇1次水,春季3~5 d浇1次。温室内空气湿度应控制在65%以下,尤其是开花期应控制在45%左右。每批次花后和每批次果实采收后都应及时追肥。追肥最好为有机肥配合化肥使用。每次每棚追肥用尿素2.5 kg、复合肥5 kg。此外,也可根据苗木长势适时适量追施叶面肥。

2.3.3 植株管理。植株管理主要是疏花、疏果、摘除匍匐茎、枯叶、弱芽以及垫果。适时适量地摘除老叶,及时摘除病叶、残叶,带出园外销毁或深埋。适度疏蕾有利于增加单果重,提高果实产量,果个大小均匀,成熟期提早,采收期集中,采收次数减少,从而增产增值。草莓以先开放的低级次花结果好,故应在花蕾分离至一级或二级花序开放时,根据限定的留果量疏花,促使单果重增加。垫果最好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也可以在现蕾后铺上切碎的稻草或麦秸垫果。

2.3.4 花期辅助授粉。设施内由于高温高湿、风量小、昆虫少等多种原因不利草莓授粉和受精。通过辅助授粉可增大果实体积,提高产量,使果形整齐一致。辅助授粉可以采取两种方式:①温室内放蜂由昆虫授粉,具有节省人工和授粉均匀的特点。一般每667m2温室放蜂2箱即可。在草莓开花前3~4天把蜂箱放入温室,放在离地面15cm高处,蜂箱出口应朝向阳光射入的方向。放蜂期内加强温室内通风换气,严禁施用杀虫农药。②人工辅助授粉:草莓开花期间,于每天上午12时左右用软毛笔蘸上授粉品种的花粉在开放的花中心轻轻进行涂抹,或用细毛掸子在花序上面轻轻掉拂,但要注意不要操作过重碰伤柱头。

3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尽量减少药剂防治,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首先,应选用抗病虫品种,使用脱毒种苗,及时清除并烧毁病株、病叶、病果;深耕后利用阳光照射进行土壤消毒;合理轮作和间作;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避免高湿。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黄板、银灰色地膜防虫网等工具诱驱害虫;药剂防治应避开花期,以免影响授粉;采果期尽量少用药,必须用药时应选择低毒农药,并且严格执行在采收间隔期后才能采收的规定。

4 适时采收

采收时间根据气温变化及运输距离远近而定,一天之中选择比较凉爽的时段为好。采摘时注意轻摘轻放,不要带梗,以免在运输过程中破损。按照大小和成熟度分级包装,亦可现采现卖。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147-01

最近几年,安波镇镇政府积极动员农村群众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产业。当地的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查看马铃薯生长情况、当地政府部门要求农技部门要精心指导农户及时查苗补苗、间苗定苗、除草培土、肥水管理等田间管理,确保技术指导到位。上茬作物种植马铃薯,下茬作物种植油葵,实现了对地区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解决长期以来地区两茬作物不足,一茬作物有余的难题,从而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

1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1.1 科学整地

马铃薯对土地要求较高,因此要选择土壤层深厚,土壤层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种植地。前茬作物不要种植过茄科类作物。在马铃薯播种前需要需要科学整地工作,精细整地,整地深度维持在25cm左右,确保土壤层细碎,无明显土块。结合整地还要做好科学施肥工作。一般情况下,每亩地施入完全腐熟的农家肥3000~350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硫酸钾15公斤。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由于对肥料的需求量大,同时又采用覆膜栽培,因此,一定要施入充足底肥。

1.2 科学选择马铃薯品种

因为采用薯葵复种栽培,因此,马铃薯品种应该选择早熟的优良脱种。如荷兰7号、津引8号和荷兰806号等品种。品种选择好后要做好种薯处理工作。在播种前20天左右,将种薯放置于太阳光下暴晒2~3天,及时将病虫害种薯和腐烂种薯去除,等到马铃薯芽生长到3cm左右后进行切块处理,保证每个薯块上存在2~3个健壮芽眼。将切好的种薯用200倍液40%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消毒,将其堆放闷种2~3小时。然后使用50%的扑海因悬浮剂50ml和60%的高巧悬浮种衣剂20ml兑水10000ml混合均匀后喷施100公斤,预防地下害虫和病害。

1.3 科学播种

定植密度结合土壤肥力条件,定植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进行,每亩定植5000株左右,采用大垄双行栽植,垄宽1m,两行之间行距为25cm,株距维持在25~30cm之间。播种时将顶芽薯块和侧芽薯块分开播种,确保马铃薯出苗一致生长均匀。播种完毕后将垄面整平,使用相应的除草剂进行地面封闭除草,然后及时覆膜。覆膜时保证地面和垄面紧密贴合,将两侧地面压严,避免大风将地膜掀起。

1.4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幼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将幼苗从地膜中放出,并用细土将放苗孔密封,为出全苗和壮苗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还要做好补苗工作,针对断垄的区域,使用催芽过的种薯播种到相应位置,并做好覆土工作。在马铃薯整个生长周期内病病虫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蚜虫、瓢虫等病虫害。针对这些病虫害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还要做好药物防治。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早疫病和晚疫病。使用10%呲虫啉可湿性粉剂40~50克兑水进行喷雾,或用杀灭菊酯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使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瓢虫。

2 油葵复种高产栽培技g

2.1 整地施肥

6月下旬,马铃薯植株枯黄之后,选择晴朗天气收获,并及时整地起垄,利用马铃薯田间墒情及时抢种,预防雨季对油葵播种产生影响。起垄过程中每亩施入磷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油葵品种要结合地区的种植制度、气候环境和田间生产能力选择高产稳产、抗病性能优异优良杂交品种,如DY777、美国矮大头品种等,禁止使用杂交后代种子,避免造成减产。

2.2 适时播种

播种前要要将种子晾晒2~3天,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杀死种子表面的致病菌,晒种要结合精选种子,将病虫害粒、瘪粒和机械损伤粒及时去除。6月下旬马铃薯收获后及时播种,最晚不能超过7月上旬,确保油葵开花季节能够错开地区高温多雨时期,提高油葵产量。每穴播种2~3粒种子,株距维持在33~36cm之间,每亩定植3000株。播种过程中要求播种深度一直,做好覆土工作,为出全苗奠定坚实基础。

2.3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做好间苗和定苗工作,要求留苗均匀,留壮苗,去除孱弱苗。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工作,结合定苗将植株周围的杂草去除。油葵生长到现蕾期前后,每株追施尿素5~10公斤,进入开花期之后有条件的种植户可以采用蜜蜂授粉或者人工授粉,提高油葵的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2.4 实施收获

当油葵花盘背面呈现金黄色,茎干开始枯萎变黄,中上部叶子退绿之后,说明油葵已经成熟,此时就需要及时进行人工收割,避免因为收割较晚导致籽粒脱落和鸟害发生。油葵收获回来后及时晾晒,避免发霉变质,然后使用机械脱粒,贮藏或者等待销售。

参考文献

[1] 杨芸,侯宇,闫洁. 蓝田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思考[J]. 农业科技通讯. 2016(07)

[2] 屈玉玲,侯宇. 蓝田县马铃薯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机遇探讨[J]. 农技服务. 2015(11)

篇8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176-01

一、安徽阜南县水稻栽培现状

由于安徽省阜南县地区的阳光充足且水量丰富,因此水稻的种植范围比很广,种植面积大,水稻种植技术全国知名,我县的水稻规模也将逐年扩大。在产量上也是相当可观的。据统计水稻种植产量占全国产量的很大的一个比重,安徽省水稻种植的总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17%,由此可见,水稻种植将会成为安徽省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从目前安徽省水稻种植情况来看,由于其栽培技术存在一定的难题,所以寻求水稻高效栽培的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二、限制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

1.秧苗质量差

水稻的幼苗要进行脱毒培养,才能培育出健康耐生存的品种。但是由于阜南县地区保留旧的栽培模式,没有专业的人员对种植水稻的农民进行指导。以致选取了不健康不抗毒的幼苗,种植后容易死亡。再加上当地的农民为了实现高产,不顾播种的合理性,于是加大对秧苗的播种密度。这种较为激进的栽培方式,使得在播种时许多秧苗受到较大程度上的伤害,导致水稻秧苗的死亡。秧苗质量没有保证,产量自然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农民的效益也会大打折扣。

2.水稻移栽密度较小

目前水稻栽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动插秧,但是由于劳动强度过大,并且愿意从事手动插秧的劳动力又相当紧缺。于是在高强度下的手动插秧,其栽培密度达不到应该有的标准。秧苗的密度不够,为了提高水稻的穗数,水稻种植户只能通过加大施肥从而保证穗数。二是机器代替手工插秧,但是操作机器的农民为了加快速度,将机器插秧的行距调节的过大,这样插出来的秧苗密度也会过小。水稻移栽密度不够一直是我县水稻种植的一个常见问题,想要提高水稻的产量,首先就是要解决好水稻栽培密度过小的问题。

3.氮肥使用量过大

对水稻的施肥工作也是田间管理的一部分,水稻种植户为了获得高产量的水稻,就出现了施肥不科学的现象。尤其是氮肥的使用率过大,其主要是受到产量目标定的过高的影响。我县地区所用的施肥量是按照丰产田的标准制定的,但是实际水稻田的产量并不能够达到丰产田的标准。所以这就导致了水稻氮肥使用比例过大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做好氮肥的使用显得至关重要。

4.大水漫灌或断水过早

由于水稻生长期对水的需求是很大的,所以很多种植户在种植水稻时,为了减少灌溉的次数,采取了大水漫灌的方式,将水稻田里灌满了水。而这种漫灌水稻的方式,不仅没能够帮助水稻吸收到足够的水分,还极有可能对水稻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大水漫灌将土壤里的许多养分和肥料,随着大水的冲刷而减少,这也是十分不利于水稻的生长的。在水稻的生育后期,大多种植户就对水稻田断水处理,断水过早会导致水稻的产量降低。

三、实现水稻高效栽培的技术

1.培育壮秧

为了解决水稻秧苗质量较差的问题,我县采取了培育壮秧的手段,大大改善了水稻秧苗的质量,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要想培育出产量较高的水稻秧苗,首先就要加大对水稻种子的处理,主要处理方法:为用稀释了一百倍的多菌灵进行浸种,时间为一到两天。之后要进行催芽工作,在将浸种后的水稻种子进行处理,将其放入清水中10个小时左右并且将种子洗干净,避免残留在水稻种上的多菌灵对催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水稻种子催芽一般是在温度为27~38摄氏度下进行的。以这种方式培育出来的秧苗,其抗性和耐性都会比一般的秧苗要强。

2.合理使用肥料

前面提到水稻在氮肥的使用上缺乏节制,导致水稻的产量不高,并且造成了氮肥的浪费。可见,合理的使用氮肥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水稻种类,其在氮肥的使用上和配比上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按照科学的配比进行氮肥的施用。一般来说是采用人或牲畜的粪便、饼肥、草塘泥混合后作为底肥。辅以有机肥,应该注意的是有机肥要在充分腐熟之后再施用。同时要采用尿素、硫酸铵或是人粪尿作为面肥。这种肥料相结合方法给水稻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3.轻干湿交替灌溉

在灌溉问题上,水稻在7月25号之前都要生活在水中,对于水温的要求,一般来说18摄氏度左右最佳。过早或过晚的灌溉都会对水稻的产量有影响,所以在灌溉上要慎重。目前我县在水稻灌溉的方式中采取的是轻干湿交替灌溉,通过这种灌溉方式可以增加测量土壤水分含量的精确性,而且受到土壤类型的影响较小。通过张力计监测土壤水势,在水稻的各个生育期内按照水势的指标和要求来进行灌溉。

4.在适当的时期进行收获

水稻的收获时期需要按照水稻的种类和当地的种植经验来判定,但一般来说,水稻的收获为每年的9月下旬和10月下旬,这段期间收获最佳。种植户应加大对水稻收获的重视,水稻的收割时间决定了水稻的精米率和产量。在水稻出穗后50天进行水稻的收割工作,因为这个时期段可以提高水稻是整米率。在下枯霜之前就要完成对水稻的收割,避免对水稻的产量产生危害。

四、总结

通过对阜南县种植水稻的情况作了一番了解和介绍后,我们从中了解到水稻种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提高当地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一直是种植户思考的问题,文章针对水稻种植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剖析,并给出了解决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我县水稻种植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和改进。若要实现水稻高效栽培,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努力,其他水稻种植地区也要不断改进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因地适宜地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努力实现水稻的高产。

篇9

中图分类号 S6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198-01

结香(E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l.),别名山(三)桠、黄瑞香,是瑞香科结香属落叶小灌木,不仅是重要的经济树种,而且是名优花卉,可供观花或观叶栽培,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1-2]。浙江省遂昌县高坪乡是结香主产区,全乡总面积4 574 hm2,人口仅0.59万人,现有结香栽培面积约1 100 hm2,已成为浙江省结香干皮、干花集散中心。其中干花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5%,成为当地一大特色产业。多年来遂昌县通过苗木无性系繁殖、采用平衡施肥、合理砍伐利用等措施,取得了丰产高效的栽培经验,可为结香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1 培育种苗

1.1 萌蘖分株繁殖

结香萌蘖力极强,母株周围萌蘖常成丛状,数量多,是分株繁殖的有利条件。分株宜在春季萌动之前进行,方法是:选择生长健壮、萌蘖条多的母株,在其选取高30 cm以上粗壮的萌蘖枝条,截断与母株相连的根即可,注意新分出的植株上都要带少量根系,一般选择一年生的萌蘖条移植为最佳,二年生的也可移植。取出后栽于事先做好的苗床上,栽植株行距为10 cm×20 cm。也可直接用于造林。

1.2 扦插育苗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微酸至酸性的土地制作扦插苗床。将土块均匀耕耙打成细碎,做成宽度1.0~1.2 m的苗床,长度视田块而定,苗床间开设25 cm宽的步道,用于作业及排水灌溉等。苗床应于扦插前准备好。扦插一般在2—3月进行,在结香母株上选取健壮的枝条,剪成长度为10~15 cm的段,上部剪平,下部用利刀削成马耳形,扦插时先用竹签引洞,然后将插穗长的1/2左右插入土中,压实、浇透水、遮荫并保持土壤湿润。扦插的株行距为5 cm×15 cm,40~50 d即可发根,成活率达90%以上,产苗量可达75万~90万株/hm2。翌年可用于移植或造林。

1.3 压条繁殖

精选粗壮的萌蘖丛枝条,将其中下部下压的正面进行半环状剥皮,深度达木质部,埋入土中让枝梢露出土面,并保持湿润,待翌年再截断母枝,让其分离,另行培育。

2 苗木栽植

为促进结香高产,山地造林时应选择土层厚度30 cm以上,土壤较疏松肥沃、坡度较平缓、排水良好的山坡中下部,尤以海拔600~1 000 m,空气湿度较大、较阴凉的山坡为佳。结香在土壤过于黏重、瘠薄的红黄壤中会生长不良,不适于成片造林。对规划造林的山片,秋、冬季进行全面劈山,伐除林地内的树木,劈除灌木、杂草,并将树木枝干、灌木等清理出林地。林地内的石块、树根等也要进行适当的清理,于造林前进行。坡度小于15°的平缓山地,在山顶、山腰、山脚等处做好环保措施后,可进行全面整地;坡度大于15°的山地,进行小块状或带状整地,深度为20 cm。之后进行挖穴,规格为50 cm×50 cm×40 cm(长×宽×深),呈“品”字形分布。挖穴时将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回穴时先将表土放入穴底。种植前施入基肥,在交通方便、条件许可的地方每穴施农家肥25 kg。结香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但以冬末、春季枝叶萌发前种植最佳。将表土、心土回穴至略高于地面后进行种植。采用一至二年生、高50 cm以上健壮的苗木造林,株行距1 m×1 m,每穴种植2~3株,栽植密度为1.80万~3.15万株/hm2。适当加大造林密度,可限制萌芽条萌发,提高单株主枝条的产量和质量。最大栽植密度可达4.5万~7.5万株/hm2 [3]。

3 林分管理

结香抗旱能力较弱,定植后,如遇连续天晴干旱,应每隔3~4 d浇1次水。并在植株四周地面上铺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多雨季节,注意排水。

在4—5月、8—9月进行松土、施肥、除草,三者相结合。春季以复合肥、秋后以施磷钾肥为主,施肥量可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酌情掌握,一般为300~375 kg/hm2。施肥方法是结合松土除草时,在幼树周围开沟施入,并覆土。铲除的杂草覆盖于幼树周围,以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和湿润度[4]。

4 采收

结香花蕾于10月左右开始形成,常40~50朵聚成下垂的假头状花序。花被筒长瓶状,花萼筒状,外被绢状长柔毛。之后逐渐膨大,至11月左右几乎停止生长,此时可采收花蕾。也可结合采割茎皮的同时进行采收花蕾。因结香以扦插、分株繁殖为主,在不作观赏花卉及不留果的情况下,可将花蕾全部摘除,以提高经济效益。采收的花蕾采用摊晒、烘焙等方法制成干花,一般2~3 kg的新鲜花蕾可制成干花1 kg。干花产量可达600~900 kg/hm2。

5 参考文献

[1] 华文礼.优良经济植物结香的栽培和效益分析[J].经济林研究,2000(18):45-46.

篇10

1育苗

1.1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应先行处理,即在20℃-30℃的温水中浸泡2-3天,每天早晚各换一次水,然后将多菌灵、种子、水按1:1000:2500的比例进行泡种消毒24小时,再捞出催芽,当种子有10%露白时即可播种。

1.2播种

选土壤肥沃,排灌条件好的壤土整平,开3-4cm深的小沟,行距30cm,粒距5cm,覆土2cm,轻轻踏实,浇次透水,此后干燥需浇水时,一般可在早、晚采用洒水或小水渗透,直至出苗。

2栽植

一般春、夏、秋三个季节均可定植。方法是:选土层深厚肥沃,浇灌方便的砂质壤土,每亩施农家肥3000-5000公斤,然后深翻耙耱,整碎、整平,按180-200cm的宽度定点划线确定栽植行位,沿定植行间挖宽50-60cm,深40-50cm的定植沟,回填表土20cm厚,浇水渗实,然后在沟行上开深15cm的小沟,将芦笋按30cm或25cm的株距分放于沟内,扶直幼苗,使根系舒展,让地下茎着生鳞芽群的一侧与行向平行,然后复土7-10cm,踏实,立即浇水,当苗成活并长出新芽时,再复土与地面相平。

3栽后管理

3.1定植当年的笋田管理

由于刚定植的芦笋苗子低小,应及地中耕除草,松土保墒,当笋茎枝叶展开后,为防止茎株倒伏,应在茎根培土5-7cm,确保茎株健壮生长,干旱浇水时要隔行沟灌,切不可大水漫灌;6-8月份应分批分期施入钾肥、氮肥及复合肥。新茎伸出地面15cm到叶展开期间,每周喷一次杀菌剂,7-9月份注意喷洒敌敌畏等药剂以防治叶甲、蝽象等的危害。

3.2芦笋初产年的管理

芦笋在初产年,由于丛株小,地下茎少,根系不发达,同时又要进行采收,消耗大量养分,所以,加强这一时期的水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春季采收前,应事先浇足底水,施足催芽肥,在采笋的中后期,应根据土壤墒情,隔行浇水1-2次,并每亩施入10-15公斤复合肥,采笋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25-30天。同时,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措施,注意防治各个生育时期的病虫害。

3.3成龄笋田的管理

成龄笋田管理基本与初产田相同,此时期,芦笋正处于旺盛生育周期,此时期应注意科学施肥,合理采收。根据芦笋年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全年应进行三次施肥。第一次催芽肥,在培土起垄之后和采笋中进行,N:P:K比例为5:3:5;第二次复壮肥,在采笋结束与撤垄之前进行,N:P:K比例为5:4:4;第三次秋发肥,即在立秋前后进行,N:P:K比例为5:6:5,此期间,应结合中耕除草,打疏枯株,并采取综合措施及时防治病虫害。

4芦笋的采收

采笋季节一般在春、夏两季,若采用不留母茎采收法,时间一般从4月上旬开始,到6月下旬结束;若采用留母茎采收法,可以一直采收到7月下旬,采收白芦笋时,应以垄面出现“龟裂”、“顶瓦”现象为准,先轻轻抓开土面,使嫩茎露出5cm左右,然后用刀切断并取出嫩茎,然后将坑取土填平拍实;采收绿芦笋一般比白芦笋早7-10天,一般每天采收两次,早上宜在8-10时采收,下午宜在4时以后进行。

参考文献

[1]河南农业科学,2004,33(2):33~45

篇11

关键词小麦;烟叶;红薯;栽培技术

小麦—烟叶—红薯高效栽培技术,是豫东农民通过长期生产实践探索出来的一种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能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及土地资源,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可产小麦6 000kg/hm2、红薯22.5t/hm2、烟叶2 250 kg/hm2,其中上等好烟占1 500kg/hm2,经济效益达9万元/hm2。现将该模式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1规格配置及套种方式

小麦—烟叶—红薯栽培模式带宽1.3m,4行小麦占地70cm,包括中间红薯预留空档30cm。烟叶空档占地60cm。小麦10月上中旬播种,烟叶3月底育苗,5月上旬移入大田,栽植2.25万株/hm2,红薯5月下旬栽入预留行,栽植3.00万株/hm2。

2小麦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优质、低秆品种,如“矮抗58”、“豫麦18”等。

2.2合理施肥

小麦播种前,施尿素60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硫酸钾600kg/hm2,由于烟叶为忌氯作物,不能用氯化钾作底肥。

2.3田间管理

小麦整个生育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冬季(从出苗到越冬)、春季(从返青到抽穗)、后期(从扬花到成熟),根据每一阶段生育特点制定管理方法。依据“冬前促,返青控,拔节以后攻穗重”的原则,冬前管理主要措施为:追好分蘖肥,为防止小麦旺长,追肥时间应选在大雪前后,追施尿素150~225kg/hm2,追后浇水(日平均温度3℃以上),浇后中耕,此期群体在750万个/hm2以上的麦田应深中耕10~13cm,可抑制分蘖过多,防止消耗地力,也可避免麦田郁闭,造成后期倒伏。小麦返青后,进行中耕除草,消除板结,控制水肥,抑制小蘖滋生,促大蘖增长。在小麦抽穗后,叶面喷施2%~4%过磷酸钙浸出液或3kg/hm2磷酸二氢钾溶液对水1 125kg/hm2喷雾1次,防止早衰,增加粒重,提高产量[1]。

2.4病虫害防治

纹枯病、锈病和白粉病是造成小麦减产的重要病害。防治纹枯病,可在小麦返青期用12.5%禾果利225~300g/hm2对水450kg/hm2,或5%井冈霉素1 500~2 250mL/hm2对水1 500~2 250kg/hm2对小麦基部喷雾。防止锈病、白粉病可在发病初期用12.5%禾果利225~300g/hm2或15%三锉铜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水450~600kg/hm2均匀喷雾。蚜虫、红蜘蛛是小麦生产的重要虫害。防治蚜虫可用25%辉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用40%氧化乐果乳油2 000倍液喷雾,也可用40%乐果乳油1 125g/hm2加300kg/hm2细土混拌后撒入田间[2]。

3烟叶栽培技术

3.1品种选择

选用早熟、优质的品种,如“NC89”、“K326”等。

3.2田间管理

在烟叶移栽大田后,要及时浇水保证全苗成活。烟叶伸根到团棵期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应根据烟田长相确定是否追肥,如果烟叶从上到下整株颜色发黄,则应适量追施氮肥,施碳酸氢铵150~225kg/hm2或0.5%~1.0%尿素对水750~900kg/hm2叶面喷施。如果发现叶片浓绿发黑有“黑暴”迹象,则应深锄断根,每隔10d左右浇1次透水,促使氮素下沉,烟株“伸劲”。从团棵到现蕾为烟叶旺长期,应根据天气情况酌情浇水,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地面见干见湿。成熟期管理,烟叶在烟株长到13片叶时打顶,打顶宜小不宜大。打顶后养分迅速向叶芽转移,应及时抹去叶芽,促使叶片生长。

3.3病虫害防治

烟叶的主要病害有黑径病、赤星病、普通花叶病。黑径病、赤星病均为真菌性病害,可用80%多菌灵750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g/hm2,或70%甲基托布津750~1 050g/hm2对水900kg/hm2喷雾。普通花叶病属病毒性病害,自苗期至大田期可连续发生,感病越早对烟叶产量影响越大。育苗时,用磷酸三钠溶液浸种,发病初期用克毒宝500倍液或菌毒杀星2 000倍液进行喷雾均能有效防治。烟叶虫害主要有蚜虫、烟青虫。防治蚜虫能减少烟叶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或四季红150~300g/hm2对水750~900kg/hm2喷雾。防治烟青虫可用25%辉丰菊酯2 000倍液喷雾[3]。

4红薯栽培技术

4.1品种选择

选择短蔓、高产品种,如“苏薯8号”、“豫薯13”等。

4.2田间管理

红薯栽培后与小麦、烟叶有一段共生期,在小麦收割后应立即进行查苗补种,以防缺苗断垄。由于烟叶为高杆作物,红薯为低杆作物,加之二者共生期长,因此要及时清理和采摘烟叶下部叶片,避免二者互相遮挡,影响生长。红薯前期生长阶段,要进行中耕除草,破除土壤板结。烟叶采收阶段,恰是红薯营养生长旺盛阶段,人为践踏可以防止红薯旺长,也可人工摘芯,减少营养消耗。烟叶采收结束,红薯生长进入薯块膨大期,可用7 500g/hm2磷酸二氢钾溶液对水1 125kg/hm2叶面喷雾1次,以提高产量。

4.3病虫害防治

红薯生长阶段基本没有大的病害,主要是黑斑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害虫有甘薯天蛾、烟青虫等,可用25%辉丰菊酯2 000倍液喷雾[4]。

5参考文献

[1] 王振兴.皖北地区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