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09:25: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分析和预算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启动阶段
1.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系统组织结构的形式直接影响项目的实际进程及效率。高水平的项目组织构成是系统实施的基础。它要求IT厂商不但熟悉计算机技术更要理解财务运作流程,并有一定的实施经验。同时,工作人员,特别是参与实施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基层人员(终端用户)至关重要。中高层管理层,作为项目组织的主体,对财务系统的实施起到尤其重要的影响,只有高层领导的充分理解、持续支持、亲自参与才可能成功。基层员工作为财务系统的终端用户,他们所具备的相关方面素质技能水平越高,实施成功的可能性越大。2.测试开发环境软硬件方案。选择合适的系统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基础因素。项目在进行项目选型时,主要考虑实际需求、软件商的实力、硬件条件及价格。
三、实施阶段
(一)总账
1.核算模式。核算模式可以分为核心两级、财务两级。(1)财务系统中,二级使用机构作为主管使用机构部门进行核算和管理。财务系统向核心业务系统进行账务数据合并时,主管使用机构将所有二级使用机构和本级进行数据汇总后,传输到核心系统主管使用机构账簿中;二级使用机构的核算通过在主管使用机构中设置相关科目的部门辅助核算解决。(2)核心业务系统中,统管机构和各主管使用机构设立各自的财务备用金账户,各主管使用机构自行拨付备用金。与此相对应,财务系统中统管机构、各主管使用机构设置拨入备用金科目,在财务系统中核算备用金的拨入和归还。2.备用金管理模式。二级使用机构在核心中没有独立的经费账户,并且在财务系统中按部门核算。则主管使用机构向二级使用机构拨付备用金时,在核心系统中不反映。在财务系统中,设立系统内往来科目,通过此科目反映主管使用机构对二级使用机构的拨付关系。好处在于向核心系统传数据时,主管使用机构所辖使用机构汇总到主管使用机构后,系统内部往来科目借贷方自动相抵。3.辅助核算的管理。按照管理要求,对科目进行辅助核算,每个科目的辅助核算项目待科目表确定后进行细化,一般的原则是费用类科目核算到部门,个别需要核算到人的科目,如差旅费、车船费、内部借款等核算到人。4.往来核销的管理。对应收应付的管理包括记账、核销、查询及账龄分析等。在系统中通过设置往来核销科目对应收应付科目进行管理,自动或者手动核销应收应付款,并提供账龄分析的功能。系统提供查询功能,能够通过不同的条件组合查询打印应收应付的各种报表。如:主管使用机构应收款明细表,汇总应收款明细表,按不同条件汇总的汇总表等。5.日结业务操作模式。在财务系统中,财务系统账务采用日清日结业务操作模式。处理步聚为:各机构在系统中执行关账动作,统管机构在系统中检查是否全部关账,全部关账后,统管机构进行日结操作,生成汇总文件后上传至指定目录下,核心业务系统进行批处理,将汇总文件内的数据在核心系统中记账。6.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是以固定资产卡片为核心来进行的,固定资产卡片样式根据资产类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在房屋建筑类固定资产卡片中增减房屋面积等项目、在运输设备类固定资产中增加车辆排照号等项目。对于各种在建工程,资金的拨付和付款通过报账中心进行处理,反映在项目管理的资金台账上。在工程完工后,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支出进行汇总,一次性转入固定资产,登记卡片账并逐月计提折旧。
(二)报账中心
报账中心处理财务日常业务,并通过费用预算控制和事项审批单控制完成内部的资金进出控制。报账中心的单据或者业务通过审批流方式做到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或者人员实现管理责任的落实。1.应用范围。(1)一般来说,报账中心可以通过单据处理的事项包括支出申请、付款报销、借款、备用金申请。根据项目组对需求的讨论结果,由于主管使用机构统一记账,因此借款直接由主管使用机构财务人员录入会计凭证进行处理;由于与核心的接口采用脱机模式,并且二级使用机构备用金由主管使用机构拨付,因此备用金的拨付、归还直接由主管使用机构财务人员录入会计凭证进行处理。2.应用模式。支出申请和付款报销流程采用手工审批流程同电子审核流程结合的方式。支出申请后付款流程对于主管使用机构需要事前进行支出申请的事项,由主管使用机构负责在报账中心填制电子的支出申请单,超出主管审批权限的,系统将电子的申请单传递到统管机构相关归口管理部分进行审批,审核通过后,电子申请单生效生成相关会计凭证。3.应用范围。报账中心处理的业务范围界定为:(1)各项营业费用的支付;(2)大额支出的事项审批流程以及付款控制;(3)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的购置与支付,固定资产的清理费用支出等。4.系统接口。(1)与费用预算的关系:支出申请时,对单笔审批权限进行控制。付款报销时,在付款报销单填制保存时,系统自动检查相关费用预算指标,如果超支,则提示操作人员首先进行预算指标的调增。(2)与全成本的关系:为了对二期的全成本支持,报账中心的付款报销单预留了全成本页签,专门用来收集与受益部门、产品、客户经理、客户有关的成本属性。在明年初上线时,暂不启用,待全成本系统上线时,此功能放开,提供给主管使用机构财务人员填写。(3)与总账核算的关系:系统通过会计平台,配置付款报销单自动生成会计凭证的规则,通过规则设定,自动将付款报销单上的会计要素传递到会计凭证的相应字段中,自动生成会计凭证。5.系统岗位设置。系统中的电子化付款报销单主要有两个环节,单据填制和审核。凭证处理有三个环节,制单、审核、记账。对于主管使用机构,单据填制与审核应由不同岗位进行处理,凭证制单是系统自动生成,制单人自动引用付款报销单的审核人,凭证审核和记账为同一人。主管使用机构在人员设置上,可有三个不同的人员分别担任单据填制、单据审核和凭证记账三个角色。
物资采购的集中管理主要是指相关的企业对其在生产中所需要的物资进行集中的采购,然后再对所采购的物资进行集中的储备、计划、控制、配送等,使物资能够合理的使用,这一系列工作流程便称为物资采购的集中管理。通过对物资采购的集中管理,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等,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物资采购集中管理中,对需要采购的物资进行严格的财务核算,也是能有效促进企业经济及物资合理管理的关键所在。
一、物资采购的集中管理方式分析
在企业的物资采购中,主要是通过对物资进行集中采购、集中仓储、集中配送以及集中结算四种方式来实现物资的集中管理。(1)物资的集中采购方式。物资的集中采购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分散采购而言,是指相关的企业设立专门的物资采购部门,该采购部门再将企业各分公司或各部门所需要的物资进行集中统计。采购部门通过对企业所需的物资进行统计,然后再制定相关的采购计划,并经过询价、价格与质量比对、确定物资供应商等环节对物资进行集中采购。企业物资的集中采购较分散采购来说,不仅能有效地节省其采购的时间,大批量物资的集中采购还会一定程度的降低物资成本,为企业有效地节省开支。(2)物资的集中仓储方式。物资的集中仓储是指企业成立专门的仓储部门,并由总的仓储部门逐渐地取缔企业中各种部门的零散仓库。集中仓储主要是由物资的验收区、物资的理货区、物资的储存区、物资的配货区、物资的办公管理区等区域所组成。物资验收区主要是负责将所采购的物资运送到企业仓储部门以后进行卸货、清点、分类、入库等工作的区域;物资理货区主要是将所收到的物资按照类型与用途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分类,再通过输送机、分拣系统等相应的理货作业设备,对物资进行高效率的分类;物资储存区主要是用于摆放各类物资的区域,仓储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将分类好的物资根据各区域的划分对其进行合理的置放,其储存区可以按照物资体积的大小、物资出入库频率的高低、物资储存周期的长短等因素进行分类存放;物资配货区是指仓储部门按照企业各部门对于物资的需要进行相应配货的区域;物资办公管理区域主要是针对整个仓储部门物资的一个管理区域,如对物资的退货、物资的换货与物资的补货等工作,均是通过物资办公管理区域来进行实施并完成的。在物资采购中使用集中仓储的模式来代替小规模分散的仓储模式,不仅可以更合理的管理企业所采购的物资,还可以在物资需要使用时,通过储存、分拣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有效的缩短了物资的流通时间,从而也间接地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3)物资的集中配送方式。物资的集中配送主要是指以企业仓储部门为中心,企业的各个物资所需部门为节点,并根据各部门对物资的申请与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进行物资的集中配送。物资的集中配送能有效减少企业各部门滥用物资的现象,通过集中的管理与配送,可为企业有效节约成本。(4)物资的集中结算方式。物资的集中结算主要是指对企业的采购部门及各分部门的物资采购金额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结算,并建立起合理的资金支付保障制度。企业通过对物资集中结算的方式,能有效地避免企业中各部门因人为因素而发生的“吃拿卡要”现象等。
二、物资采购的财务核算流程分析
企业的物资在集中采购管理的模式下,其在采购环节还包括对物资的财务核算流程,其中企业采购部门对物资的申购—询价—供货商的选择—签订合同—验货—收货—物资入库—物资出库—物资合理使用等环节也均离不开企业财务的核算。通过对所采购的物资进行严格的财务核算与监督,可有效地防止企业在采购环节中出现腐败贪污等行为,更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企业物资采购的财务核算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物资采购的财务核算流程简图
1.确定请购部门的请购物资。企业的各请购部门根据其部门对于物资的实际需要制定出完整的请购计划,并向物资采购部门提出采购申请。采购部门再根据请购部门所提出的物资申请结合物资的计划预算、存量标准、库存等情况,开出详细请购单,并在请购单上注明所要采购物资的品名、规格、数量、物资的需求日期、用途以及注意事项等等。采购部门再将开好的请购单交于部门的领导进行签字认可,在部门领导批准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会签。请购单的会签工作一般是由财务部门与采购部门根据请购物资的资金额度等进行批准权限,并上报企业的高层领导进行审批,确定请购单被批准之后采购部门再进行接下来的采购工作。
2.根据请购单对物资的采购做前期准备工作。采购部门根据所批准的请购单再对物资的采购做前期准备工作,如对物资进行询价,并同物资的供应商进行谈价,再选择合适的供货商,并拟定相应的采购合同。最后将其采购合同报备给企业的法律事务部门及财务部门进行审核以及会签,其中法律事务部门主要是审查物资采购合同中是否存在引起纠纷等法律风险的条款,而财务部门主要是对合同中所采购的物资规定的采购金额与付款的方式等条款进行审核,如在物资采购中有押金或是预付款必须要在合同中标明清楚。通过企业法律事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对物资采购合同进行审查无误,并在会签后加盖合同章,将物资采购合同正本留于法律事务部与供货商各一份存档,其复印本交由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各一份存档。
3.全面核查所采购的物资。企业的采购部门对物资进行采购后,其物资的验收、质检、交接以及入库等环节均由物资采购部门、仓储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合作完成。对所采购物资的质检报告、核对数据、交接单、入库单等均以一式三份的形式由仓储部门的负责人签字后,再交由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各一份,仓储部门自留一份。财务部门再对其收到的采购单据进行检查核实,确保所采购的物资已经实际安全的送到本企业中。
4.物资的领用与盘查环节。企业物资在领用时,相关需要领用的部门应填写一式三份的领料单,并经由部门的领导进行签字批准后才可到仓储部门进行领用。所填写的领料单,物资领用部门自留一份、财务部门留存一份、仓储部门留存一份。财务部门在每月月底需与仓储部门一起将所领用的物资进行核查,确保其数据的准确性。在每月的月底,采购部门与仓储部门应根据物资的实际采购数量与库存数量对物资进行核查与盘点,再将盘查的数据交由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入库单与领料单等单据,和采购、仓储部门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对比,确认无误后再核算采购物资的成本,并与采购部门所统计的物资成本数据进行核对,以求做到账实相符。
5.采购物资的报销入账环节。依据物资采购的合同规定,各类物资的采购资金均应通过采购部门付款给供货商。在物资采购后,供货商应给采购部门开具相应的物资采购发票,由采购部门将物资请购单、物资采购发票、物资入库单等单据进行整理后统一交由财务部进行核算并入账。物资需由采购部门协同仓储部门办理物资的入库手续后才能进行报账,且相关的账务单据都要经过其部门领导的签字才能生效。财务部门在收到采购部门送来的采购单据后,通过仔细的核查,确保其各种单据的齐全度与正规性,确认无误后,再按照合同所规定的付款方式进行付款。
三、物资采购的集中管理和财务核算对企业的重要性
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不被损害,一直是企业长期追求的目标之一,其中在物资采购中只有将集中管理方式与严格的财务核算相结合,才能保证企业的资金周转,降低企业的物资成本,对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降低企业的物资成本。通对对企业的物资采购环节实施集中管理并进行严格的财务核算,使企业运行这一有效的管控方法,达到降低企业物资成本的目的。企业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其资金的使用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用在物资的采购当中,所以合理地节约物资使用量对降低企业的物资成本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企业对物资采购的集中管理与财务核算等途径可以有效的降低其物资成本。(2)有效管控企业的流动资金。企业如能对流动资金的占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管控,便可以很好地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使企业的流动资金能够更加高效与顺畅的使用,以此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在我国企业中,其流动资金主要是由成品资金、生产资金、储备资金等资金所组成的,且企业中的储备资金一般在企业流动资金中占有的比例较大。而企业的储备资金,其中大部分是用在了对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中,因此,若是能合理的压缩储备资金的使用度从而可以有效地管控好企业的流动资金。企业应针对其源头问题对企业的物资采购环节加强管理,并对采购物资所需的资金进行严格的核算。通过对物资采购所需的资金进行有效管控,从而降低企业储备资金的占量,使流动资金能用到更加重要的方面。(3)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相同的企业之间,如在管理方式、经营方式等方面大抵相同的情况下,若是在物资采购的环节中占用了大量的资金,或者所采购的物资出现长久地搁置不用、过度消耗的现象,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甚至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物资采购进行集中的管理与财务核算,将会很大程度地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从而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四、总结
在我国的企业中,关于物资采购方面若是实施集中管理和严格的财务核算,并通过采购部门、仓储部门、法律事务部门、财务部门等各部门之间的鼎力合作,能有效地控制物资采购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曹月华.八钢加强物资采购及财务核算的实践[J].冶金财会.2009,2(2):37~38
[2]李卫斌,陈辅钦.浅谈物资采购的集中管理及财务核算[J].财务与会计.2011,8(8):31
[3]张晓春.关于完善煤炭集团公司物资采购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煤炭.2011,37(1):26~29
1.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近年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主要包括:(1)部门预算。要求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即高校预算也应包括在独立核算的基本建设项目收支预算和后勤预算;(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一个基层预算单位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高校必须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以反映零余额账户的信息;(3)政府集中采购。政府采购制度下相应款项按照预算及采购情况直接拨付供应商,相应业务核算也随之变化;(4)收支两条线。规定高等学校的预算外收入要上缴财政专户,实际上已改变现制度中对预算外资金的处理规定。
2.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筹资方式的改变上世纪9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引起了高校筹资方式的改变。包括:(1)高校办学体制由政府完全控制向高校自主管理倾斜;(2)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启动;(3)全国高校基本完成了招生并轨和学生缴费上学改革,学费收入成为重要经费来源之一;(4)随着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扩张和新校区建设,高校的银行贷款规模也急剧扩大。
(二)高校现行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是改革的内因
1.收付实现制无法准确核算收入和费用(1)高校实际已经承担但尚未支付的隐性负债,在账簿和报表中无法体现,不利于防范高校财务风险;(2)只能确认已经收到的学杂费、住宿费等收入,不能提供应收学费总额和尚未收到学费的信息;(3)跨年度的收入和支出在现金实际收付时确认,无法在不同年度分摊,导致错误处理年终结转事项和事业结余不实;(4)收付实现制下不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提供信息不实(1)现制度中规定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也不提减值。这会造成资产与净资产信息失真、教育成本核算不实、后勤企业使用固定资产补偿困难、无据可依等问题;(2)5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6第五条规定: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作为教育培养成本的一部分,这显然与现制度不符;(3)现制度对于无形资产及摊销虽有规定,但操作性不强。
3.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开核算,形成一个单位两个会计主体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有关规定执行,不执行本制度。这一规定造成高校基建会计独立于高校事业经费核算之外,客观上出现了一所高校内部两个会计主体的滑稽现象。高校基本建设资金涉及的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核算混乱,不利于基建成本和自建固定资产的核算。另外,期末时高校需分别编制两套会计报表,可每一套却都不能独立反映高校资产、负债和收支的全貌。
4.会计科目不能满足需要现制度会计科目设置过于简单:(1)不设反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摊销、减值相关科目,无法反映资产真实价值;不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无法核算出售、报废、损毁固定资产业务;(2)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背景下,涉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会计科目在实务中已经应用,但现制度却没有具体规定;(3)只设借入款项科目,混淆了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难以准确评价高校偿债能力;(4)大量基建工程因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不能列入学校资产。
5.财务报表体系复杂,但提供信息过于简单(1)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高校报送的各类主表、附表、补充报表多达2张,其中有7张表涉及收入支出情况,内容互相重复;(2)资产负债表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五要素组成,混淆时期指标、时点指标的区别;(3)报表体系庞大却缺乏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情况信息,更无法反映债务的使用和还本付息情况;(4)历史原因造成高校财务报表仅需要满足政府对信息的需求,没有建立公开披露制度;(5)现制度并没有规定高校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无法提供高校和独立核算校办产业的综合财务信息。
二、我国高校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结合的模式选择
现阶段,国内关于会计核算模式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实务界主要赞同通过修补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来提供两套信息;理论界主要赞同新设统一的高校预算会计制度和高校财务会计制度。笔者认为,应当围绕适度分离和整合的原则,重构高校预算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通过相关的协调机制和信息系统,实现这两种制度的结合模式:即制度上分离,核算上融合,报告上分离。
1.制度分离。在高校会计制度设计上分别构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套制度;在会计核算基础上预算会计仍采用现金制,财务会计则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以提供成本、绩效等信息。
2.核算融合。在日常会计核算时,通过设计一整套包括预算会计科目和财务会计科目的科目体系,当两者的会计处理是相同的业务时,则按照财务会计的规定进行日常会计核算,月末汇总后结转至预算会计体系下的账簿体系;当两者的会计处理是不同的业务时,分别按照财务会计体系的规定与预算会计体系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月末,根据汇总结转的和单独确认的预算会计账簿体系编制预算会计报表。
3.报告分离。在报告环节分别提供预算会计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分别满足内外报表使用者的不同信息需求。高校预算会计和高校财务会计的有机结合,必须通过信息的协同,实现功能的协同。两者协调的取向包括会计基础的协调、会计要素的协调、会计科目的协调和会计报告的协调等。
三、我国高校财会计与预算会计结合的路径分析
预算会计体系应按照财政管理的现行规定进行设置。由于高校的日常会计核算以财务会计体系为基础,预算会计体系下不需要设置完整的会计账簿,只需要按照收付实现制反映高等学校的收入和支出。为此,预算会计体系只需要设置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累计净结余四个总账科目。
1.预算收入科目核算的内容该科目反映高校按收付实现制确认的全部收入。为了简化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预算收入的确认口径应尽量与财务会计的收入确认口径相一致。前已说明,财务会计体系中财政性资金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的确认采用收付实现制,与预算会计体系中财政性资金收入的确认一致,不存在差异。而两者收入确认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为非财政性资金收入的确认,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确认、长期债权投资收益的确认等。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和长期债权投资收益在高校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且为非财政性资金,按照重要性原则,预算会计体系的收入可以按照财务会计体系的收入直接确认,不再调整。高校确认的预算收入,应借记预算结余科目,贷记预算收入科目。
2.预算支出科目核算的内容财务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在支出确认中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的支出确认方面。财务会计体系中,这些方面的支出不确认为费用,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方式确认为费用;相反在预算会计体系中,这些方面的支出确认为支出,而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则不再确认为支出。高等学校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应在实际支付租赁费时确认预算支出。高校取得无形资产,用于事业活动的无形资产价值一次摊销和经营活动的无形资产价值分期摊销。而在制度改革后,应统一会计政策,实行与购置固定资产相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将取得无形资产发生的支出,在预算会计体系中,确认为预算支出。高等学校确认的预算支出,应借记预算支出科目,贷记预算结余科目。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编制预算会计报表,还应在上述预算收入、预算支出总账科目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中的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设置二级科目。
目前我国仍未颁发实行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机制,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得参差不齐,正因如此财务会计核算风险成为了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之一,关系着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多少以及影响其在市场中的地位。本文作者积极的对核算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1],同时提出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工作力度是有效降低财务会计核算风险负面影响的有效对策之一这一建议。
一、浅谈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其实质上就是指在财务活动进程中,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最终导致财务收益没有达到期待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这一风险的产生会使企业蒙受巨额的经济损失。而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主要的表现形式为财务资源是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的,并且在使用上缺乏合理性,风险的产生最终会影响企业事业发展的进程。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客观性、善变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
二、分析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在对成本以及固定资产核算之时极易产生风险
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事业在发展运行的过程中成本核算以及固定资产核算的数量是庞大的,如果财务会计人员对企业资产折旧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不能有深入的了解,此时企业净资产的核算结果就缺乏真实度,此时的核算工作不能将该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反映出来,固定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与市场账面价值不匹配那么就增加了核算风险产生的几率。
(二)投资与核算方面产生风险
在我国企业盲目跟风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导致资金浪费的后果,例如在对固定资产进行采购设置以及更新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对投资项目效益的分析与评估工作,此时回收的成本就可想而知了,短期或者长期的财政危机就出现了,企业遭受了风险的打击。
(三)企业信息系统内部监控不完善也是导致核算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研究资料证实,企业信息系统监管的效率直接作用于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在信息化时代的引领下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完成了对大批量数据信息的采集、整合与管理工作,缓解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技术发展得并不完善,如果企业信息系统内部监控体制没有建立健全,此时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以及数据的保密工作就存在缺陷,有极大的可能造成财务会计核算数据信息的丢失或者是外泄,此时核算工作处于危机的环境中,风险由此形成。
三、对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引导财务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核算风险意识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人员作为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的主导人物,其素质与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风险管理的工作质量,进而影响企业整体事业发展的面貌。因此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应用有效的对策协助财务会计人员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意识理念,在激励制度的辅助下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为了使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可供采取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例如有针对性的、定期的开展财务风险培训工作,帮助财务人员及时的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新的法规与技能;当然企业还可以组织重点、专题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借此去强化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其对风险的辨别与管理能力,为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重点完善企业资金管理体制
在《预算法》引导下,参照其拟定、实行、审批与监督等具体内容,以促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流程落实规范化的目标,此时企业资金管理体制便得以完善,财务人员参照合理性预算执行比例指标,以提高对指标评价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优化了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总之,年度资金预算报表、月度资金执行表科学性与完整度的提高使企业资金管理体系得以健全,避免了资金分配不足或者是资金闲置现象的发生,当然资金占用、挪用的现象发生的几率也大幅度的降低,此时企业的财政实力显著的增强,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发挥出来。
(三)设置合理化的风险管理目标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三大目标为:实际工作性目标、财务信息性目标、合规合法性目标。实际工作性目标的确立使使资金核算、财务团队组建等财务活动环境更具有序性;而财务信息化目标的设立使财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核算信息更具透明度,借此提高了财务核算信息的时效性与可靠性,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有所保障;合规合法性目标的设置使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立足实际,分析企业生产、营销以及管理等环节的实际状况,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借此提高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就会有规律的运行。总之在目标的正确导向下,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苗头就会被扼杀在萌芽之中,达到对风险有效管理的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样化的,而为了落实对核算风险管理的工作任务,可选择的途径也是多元化的[2],除了本文提及的几点以外,做好财务会计核算风险预警体制的建设工作也是极为可行的,这是因为管理工作是建立在风险预测工作基础之上的;当然通过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所达到的管理效果也是大快人心的,此时企业将会是在合理性监管秩序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基本建设投资规模H益扩大,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社会物质财富显著增加,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总体而言,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管理的内容极为丰富,但无论什么投资项目始终都离不开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作为基建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性支撑条件,基建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及管理将在提高项目效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强化基建项目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基建项目在企业、单位的工程建设中属于工期较长、投资综合性强的建设行为,在整体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基建项目中开展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将能够及时、有效的明晰企业资金的整体运作状况,详细了解资金的流动状况,从而显著提高企业资金在基建项目中的利用效率。最终使得企业的资金投入通过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之后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同时,通过采用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等方式还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基建项目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将企业项目建设运作过程中存在的腐败、舞弊现象予以剔除。
从当前大部分企业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状况来看,还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问题,诸如核算项目部明晰、资金运作过程中缺乏预算、工程支付随意性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不能有效的解决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给企业正常的财务管理秩序带来影响。
二、基建项目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过程中资金支出及收益不明确
基建项目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将生产经营支出在建设成本当中列支,将项目建设成本与利润虚列,使得项目经营管理者的业绩得到虚假提高。同时,有的为了逃避所得税,将应该在建设成本中列支的费用列入生产经营当中,并且通过形成账外资产的方式进行资金支出。同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正确划分资本的资本性与收益性支出,造成了工程项目成本的混乱。
2.财务支出没有纳入到财务预算体系中
基建项目中的资金活动因为缺乏对应的财务资金预算,很多财务支出完全没有纳入到财务预算体系当中,从而造成了项目活动中容易出现财务资金超出项目预算的问题。
3.工程款项支付随意性较大
工程建设合同是基建项目款项支出的重要根据及资料,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部分基建会计处理过程中对合同的概念较为淡薄、模糊。例如,部分经济性业务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订立合同,而是根据对方单位的工作联系或者材料报价单、发票等办理相关的结算支付。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不采取根据付款通知书、收款收据预付备料款、不按照合同约定从工程进度款中抵扣预付备料款,造成了工程款冒付的问题。
三、提高基建项目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策略
1.优化会计科目设置
由于基建项目种类繁多,在会计科目设置过程中必须考虑全面,在通常的在建工程中需要设置的科目包括:土建费、机器设备采购费用、安装费用、弱电工程、土地费用、室外工程费用、环境工程保护费用、预付工程款项、工程管理费用、设计咨询费用、规划费用、建立费用等。
同时,还要对会计内容进行核算。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包括这样三个阶段:筹备期、建设期、竣工期。其中,筹备期的费用主要包括长期的待摊费用,前期的拆迁费用、勘探设计费用、日照赔偿费用等。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将长期的待摊费用结转至在建工程当中。而在建设期间,对应费用通过在建工程子项目的科目核算,尤其要对预付工程款及管理费用两个特殊科目予以关注。
2.建立完善的基建台账
当前大部分财务软件都能够满足基建财务人员的相关核算要求,但是基建财务管理的内容相对较多,而且核算要求较为详细。大部分的财务软件应用都不能做到完全面面俱到,所以在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采用登记台账的方法。
设备类台账,其中的设备主要是基建过程中没有形成固定资产的设备。该类型台账根据固定资产目录进行分类,以便于竣工决算的编制,在编制过程中主要根据设备入库、出库记录进行等级。在基建过程中,领用设备时必须由工程部门对设备的隶属部门予以明确,以便于固定资产的分类,该设备台账通常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工作参数、数量、价格等内容。
单据类台账,主要是用来强化货币资金相关单据的管理工作,同时对多种单据的购买、保管、领用、注销等相关环节、职责等予以明确,并设置对应的台账记录。在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开发票金额与实际付款金额不符、没有施工即开发票等问题,这时就需要建立发票台账。其中,台账需要包含合同编号、具体施工单位、项目名称、付款周期、付款金额、发票金额等相关信息,避免出现财务风险。
3.完善资产交割使用手续
在竣工财务的决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项目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互相配合做好对应资产的盘点与核实工作,最后编制资产的验收清单,将资产的具体名称、类型、数量以及存储位置等标注清楚,同时交由相关部门对上述资产信息予以明确。当涉及到房屋等不动资产时,必须督促资产管理部门及时至房产管理机构办理相关的备案,根据规定提交对应的产权申请资料等证明。项目财务管理部门则根据所办理的交割手续交割使用资产,做好在建工程的资产财务处理,为后续固定资产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区别 联系
一、前言
对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而言,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都会将二者混为一谈。但是从二者的定义和实际工作的侧重点来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从定义来看,财务管理侧重于从价值角度进行管理,而会计核算侧重于从资金角度的核算与管理。所以,二者在侧重点方面存在不同。但是出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工作实际,二者在管理过程中又存在着交叉和联系,只有做好这两方面工作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需要。为此,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定义
通过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进行深入了解后发现,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定义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其内容主要分为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三个方面。
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出了对价值的尊重,在财务管理的内容中主要体现了对价值的管理。其内容虽然分为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但是其侧重点在于对价值的管理。所以,财务管理归根到底是价值管理,与价值有着紧密的联系,对财务管理的研究也应该从价值管理入手,保证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全面的反映和监督,以加强经济管理的一种专门工作。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会计核算更多的体现出货币和资金的衡量,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是对货币和资金进行全面有效管理,以此来满足会计工作需要。所以,对于会计核算而言,货币是主要的量度手段,会计核算工作在推进的同时,也是对货币进行量度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对会计核算的本质有所了解。
三、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
虽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都是以价值运动为对象,但是财务活动抽象来看就是价值运动,财务管理也即是协调企业内外的各种经济关系的管理活动。
而会计具有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反映与监督。会计所反映的是价值,是价值的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会计监督的是价值的量,它促使商品生产者加强经济管理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
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定义来看,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首先,财务管理突出了价值运动和价值管理,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管理原则和管理规律,也是以价值管理为主。其次,财务管理相对宏观一些,主要管理对象是若干管理过程,不具体。
从会计的职能来看,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这两项职能,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具体的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并达到提高资金管理效果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资金管理是主要内容,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成为了会计核算的主要原则。所以,会计核算更侧重于对资金的管控,管理对象比较明确,与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区别。
四、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
虽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由于二者同属财务范畴,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必然的联系,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实际开展来看,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必须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和企业内外部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在财务管理中,要想取得实效,就要以会计核算为主要手段,积极利用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和内外部信息,丰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所以,财务管理过程需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
2.财务管理必须根据会计核算的记录反映,运用必要的经济手段,通过调节资金比例取得最佳管理效果。财务管理除了需要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以外,还要根据会计核算的记录来作为调节资金的依据,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的效果与会计核算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财务管理的实行与会计核算具有必然联系。
3.会计核算必须以财务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为依据进行,管好、用好资金。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就要根据财务管理的规定执行,保证会计核算能够实现资金管理的积极效果。由此可见,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也存在紧密联系。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过程中,只有对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够保证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取得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定义和实际应用出发,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魏迎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财经界(学术版).2011.01.
[2]殷丽娜.Excel在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企业家天地.2010.04.
[3]李恩柱.安全会计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10.
关键词 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 创新管理
一、前言
从开始的生产技术财务的综合计划、责任成本预算到全面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在我国走过了30个年头。我国企业立足自身的发展状况,结合西方的成功经验,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进行的适当的改良和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创新企业管理手段,实现财务预算管理在新时期的发展,是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1.财务预算管理的概念
作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财务预算管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成功实现了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的结合,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管理体系。财务预算管理依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转、投放以及经营成果进行合理的分配,实现企业资金的优化配置。另外,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是建立在企业业务预算和企业资本预算的基础之上,按年度编制,坚持效益优先和权责对等原则,切实做好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1】。
2.财务预算管理的特征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具有目标性、全面性、战略性、系统性特征。首先企业财务预算要以企业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以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现实发展为依据,开展切实可行的内部财务预算管理;其次财务预算管理的全面性体现在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性上,财务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鼓励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其中,实现企业筹资预算、资本预算、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全方位管理;再次财务管理的战略性与企业发展的战略性具有一致性,现代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风险的规避,从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最后财务预算管理的系统性主要通过横向系统和纵向系统表现出来,横向系统强调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纵向系统重视企业全面管理的体系构建。
三、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创新
1.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体现
现代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是实现企业新发展的前提条件。财务预算管理是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产物,计划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已经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充分考虑自身经营状况的情况下,我国各企业在总结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新型管理道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统领下,开展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切实提升企业的经意效益【2】。
2.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创新下的必然选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都呼唤改革和创新,企业发展的各项制度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革,其中产权制度变革为企业施行财务预算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导致了企业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分离,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对企业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规划,实现了企业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共赢。此外,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对企业资金开展有效的管理,是企业资本经营机制运行的必然需要。
四、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通过财务预算管理清晰的掌握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科学分析和考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与支出状况,从每一个环提升经济效益,节入手切实做好财务风险的规避工作,保证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2.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是企业施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体现。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战略目标的统领下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统一、协调,企业各职能部门通过财务预算明确了自身的奋斗目标,共同致力于预算目标的实现,加快了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一体化的进程【3】。此外,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对每一个企业员工的工作进行量化和细化,有利于绩效考核的科学开展,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创新管理理念,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实现财务预算的全面管理,是现代企业在新时期求生存、求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二、汽车销售4S店的产生
汽车销售4S店是一种特殊的汽车经营模式,其主要负责汽车销售、售后维修、零配件等工作内容。汽车销售4S店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不同区域客户的维修,提高了汽车的售后服务水平。
三、汽车4s店财务核算与管理常见问题
汽车销售4S店在内部管理过程中,其财务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第一,企业财务管理意识薄弱,汽车销售4S店在发展过程中,其财务管理审计缺失,并没有将财务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忽视了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此外,汽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内部管理机制不科学,会计内部管理与财务预算控制两者分工不明确。
第二,汽车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汽车销售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过于重视企业的销售额与车辆维修数量,忽视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理论知识水平稍低,在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使得会计账目设置随意,甚至出现缺漏的现象,无法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支持。
第三,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财务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严谨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水平低。此外,一些财务人员由于客观或主管原因的影响,其会计信息可能会出现失真的现象,这样就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实效性。
四、改善汽车销售4S店财务核算与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企业财务部门的协调管理,严格审批报销流程
汽车销售4S店要想全面提升财务核算与管理水平,就需要不断加强企业财务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力度,通过与销售部门及采购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确定科学地的采购计划;通过与库存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合理预估存货量,降低库存成本。通过与汽车供应商的联系与沟通,对优惠促销所产生的成本进行合理转嫁。此外,财务人员需要严格审批报销流程,对报销费用进行分类把控,避免超出预算,降低企业预算管理水平。
(二)做好汽车折让核算工作
在汽车4S店财务核算管理过程中,核算人员要做好汽车销售折让核算管理,即对于一些有瑕疵的汽车,进行销售折让核算,以此来冲减收入。但是,在折让核算过程中,要注意之所以进行销售折让是因为库存商品没有退回,为了保证汽车营销而进行的。因此,其成本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当汽车4S店出现销售折让时,要注意成本核算及折让记录的真实性,在保证汽车销售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抵消汽车折让给汽车企业带来的成本影响。
五、加强汽车4S店财务管理的意义
加强汽车4S店的财务管理力度,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首先,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受世界经济的影响,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处于缓慢增长的趋势,汽车4S店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给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难题。另外,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品质的生活,做好4S店的服务工作十分重要,这就需要企业财务部门的支持,通过强有力的财务支撑,使企业发展没有后顾之忧。[1]
其次,能够提高汽车4S店的经济效益,做好汽车销售4S店的财务核算工作,能够保证企业的资金链的正常流动。通过企业财务核算工作,我们也可以及时发现企业财务超支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尽可能地将预算控制在计划内,以此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再次,通过财务管理也可以全面地掌握汽车零配件的存货信息,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精确的数据。如:企业定期对库存的管理,对零配件数量的盘查等等,都可以为企业的采购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最后,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我们可以清晰明了地了解企业近期的收益情况,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对盈利情况的具体分析,然后制定符合汽车市场发展需求的企业战略,以此来保证汽车的盈利情况。
中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基础,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在财务管理核算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其现状来看,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限制着其应有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随着中小学基础教育地位的日益提高,对其财务管理核算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对中小学财务管理核算的现状与发展策略进行探讨分析,对于保障中小学教育长足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财务管理核算现状中所表现出的一些问题
(一)核算会计人员缺乏对业务真实性的有效监督
中小学核算会计更多是对记账和审核责任的履行,这就使得只能以单据是否合法合规来对业务真实性进行判断。就单据来看,虽然履行了相关的签字手续,但造假现象的存在使得单据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如相关规定要求,对于超过采购起点外的支出需实施政府采购的形式,但一些学校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采用拆分方法来采购应由政府采购的相符,并进行分批次的报销。而对于一些未达到采购起点支出的学校,则会采用真单据、加业务的方法,虚列支出从而套取现金。这一情况的存在使得核算会计人员对于业务真实性的控制存在很大难度,造成了事前监督缺乏的问题。
(二)缺乏对财务管理核算的认识
对中小学财务管理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财会人员和领导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行使职责区分不明,认为财务管理核算工作无非就是记帐、算帐、发工资、报销处理等,是一项比较简单的工作,会计人员的只要管好钱、记好帐就可以了。同时,存在个别学校“轻管理、重业务”、“轻自身管理,重国家投入”、“轻物的管理,重钱的管理”的现象,认为财务管理核算是会计人员及总务处的事情,自己只要做好教育工作,来实现高的升学率就可以了,从而忽视了对财务工作的相关管理。
(三)账目存在“暗箱操作”现象
学校账务的核算管理,分别有会计和出纳人员的设置。在账务处理、单据审核的过程中,所依据的标准是一样的,均应将“秉公处理”作为其职责履行的重要基点。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学校报账员同核算会计人员间的某种默契逐渐形成,关系帐、人情帐也随即出现。因核算会计在待人处事、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故极易导致学校间的攀比和不平,这对于安定财务环境构建是极为不利的。
(四)人员匹配未依据学校规模作出有效调整
中小学校的大小,规模不一样,工作量与工作任务不一样,但不管规模如何,通常都只设两个会计岗位。规模大的学校,会计人员成天忙于业务工作,缺少时间去学习理论、深化业务,更无精力分析研究学校的资金使用及核算。规模小的学校财会人员又不固定,会计工作常常把一些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教学人员兼任,导致业务生疏,对每年的财务报表敷衍了事,对资金的管理、资产的购入、领用、报废等手续往往出具不全,容易造成学校自身财务管理混乱。
二、中小学财务管理核算的进一步发展策略分析
(一)强化对财务人员的相关培训,实行定期的轮岗
强化对财务管理核算会计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组织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来增强报账员的业务水平,从而为会计工作规范化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实行核算会计的定期轮岗,这种轮岗包括两方面的含义,既包括会计岗位轮换,又包括管理学校轮换。把握好两种轮换方式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使得轮换不仅是一种形式,而应成为一种强化财务管理核算的有效手段,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因不严内部控制所导致混乱管理现象的出现。
(二)妥善处理资金所有权和管理权间的关系,促进核算运转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中小学财务管理核算的功能在于管理与核算,而学校财务的负责人则属于学校。因此,中小财务管理核算中心应当尝试将学校资金使用权对学校实施下放。针对一些学校支出项目,学校应当依据相关要求将手续准备好,核算会计人员则应及时地进行受理、报账,从而避免手续的重复提供和业务拖滞。对于一些设备购置、校舍修复的付款,学校可直接同供货方结算,由学校向核算中心提供相关付款手续后实施付款,而非由核算中心在完成付款手续的收集后,让校长进行签字。这就要求应该重点在学校资金制度的健全方面下功夫,从而依靠制度来对学校财务进行管理。
(三)教育部门应强化对学校的财务监督,有效填补核算中心的功能缺陷
因受工作性质和职能的影响,核算中心会计的监督职能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应当由相关教育机构来就监督职能加以执行。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中小学财务管理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依靠相关的实地检查,如校舍改造维修进度、资产运转管理现状、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等,来就一些学校业务的真实性实施有效监督与核实,从而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财务管理核算工作。
三、结语
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学需要通过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完备财务管理核算工作。从各种费用开支进行严格的规范与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财务开支,从而实现财政资金的有效节约,促进办学成本的降低和办校效率的提升。新时期,优化中小学财务管理核算是学校管理的客观要求,明确中小学财务管理核算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上述的发展策略,来有效规范中小学财务管理核算工作,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虹.浅析当前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2009(12)
[2]孔凡霞.浅谈中小学财务管理核算中心现状与发展[J].商业会计.2011(23)
目前我国仍未颁发实行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机制,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得参差不齐,正因如此财务会计核算风险成为了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之一,关系着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多少以及影响其在市场中的地位。本文作者积极的对核算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1],同时提出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工作力度是有效降低财务会计核算风险负面影响的有效对策之一这一建议。
一、浅谈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其实质上就是指在财务活动进程中,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最终导致财务收益没有达到期待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这一风险的产生会使企业蒙受巨额的经济损失。而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主要的表现形式为财务资源是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的,并且在使用上缺乏合理性,风险的产生最终会影响企业事业发展的进程。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客观性、善变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
二、分析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在对成本以及固定资产核算之时极易产生风险
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事业在发展运行的过程中成本核算以及固定资产核算的数量是庞大的,如果财务会计人员对企业资产折旧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不能有深入的了解,此时企业净资产的核算结果就缺乏真实度,此时的核算工作不能将该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反映出来,固定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与市场账面价值不匹配那么就增加了核算风险产生的几率。
(二)投资与核算方面产生风险
在我国企业盲目跟风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导致资金浪费的后果,例如在对固定资产进行采购设置以及更新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对投资项目效益的分析与评估工作,此时回收的成本就可想而知了,短期或者长期的财政危机就出现了,企业遭受了风险的打击。
(三)企业信息系统内部监控不完善也是导致核算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研究资料证实,企业信息系统监管的效率直接作用于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在信息化时代的引领下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完成了对大批量数据信息的采集、整合与管理工作,缓解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技术发展得并不完善,如果企业信息系统内部监控体制没有建立健全,此时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以及数据的保密工作就存在缺陷,有极大的可能造成财务会计核算数据信息的丢失或者是外泄,此时核算工作处于危机的环境中,风险由此形成。
三、对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引导财务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核算风险意识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人员作为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的主导人物,其素质与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风险管理的工作质量,进而影响企业整体事业发展的面貌。因此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应用有效的对策协助财务会计人员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意识理念,在激励制度的辅助下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为了使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可供采取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例如有针对性的、定期的开展财务风险培训工作,帮助财务人员及时的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新的法规与技能;当然企业还可以组织重点、专题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借此去强化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其对风险的辨别与管理能力,为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重点完善企业资金管理体制
在《预算法》引导下,参照其拟定、实行、审批与监督等具体内容,以促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流程落实规范化的目标,此时企业资金管理体制便得以完善,财务人员参照合理性预算执行比例指标,以提高对指标评价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优化了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总之,年度资金预算报表、月度资金执行表科学性与完整度的提高使企业资金管理体系得以健全,避免了资金分配不足或者是资金闲置现象的发生,当然资金占用、挪用的现象发生的几率也大幅度的降低,此时企业的财政实力显著的增强,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发挥出来。
(三)设置合理化的风险管理目标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三大目标为:实际工作性目标、财务信息性目标、合规合法性目标。实际工作性目标的确立使使资金核算、财务团队组建等财务活动环境更具有序性;而财务信息化目标的设立使财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核算信息更具透明度,借此提高了财务核算信息的时效性与可靠性,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有所保障;合规合法性目标的设置使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立足实际,分析企业生产、营销以及管理等环节的实际状况,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借此提高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就会有规律的运行。总之在目标的正确导向下,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苗头就会被扼杀在萌芽之中,达到对风险有效管理的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样化的,而为了落实对核算风险管理的工作任务,可选择的途径也是多元化的[2],除了本文提及的几点以外,做好财务会计核算风险预警体制的建设工作也是极为可行的,这是因为管理工作是建立在风险预测工作基础之上的;当然通过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所达到的管理效果也是大快人心的,此时企业将会是在合理性监管秩序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一)会计核算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会计的本职工作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监督与核算,这也说明了,会计核算在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环节包括,对已经发生或者是已经发生过去的经济活动进行严密性、规范性的监督以及核算,并着重的强调需要监督核算的经济内容必须是正在发生或者是已经发生过去的[1]。而在会计管理工作中,要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的严格要求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体现出会计核算工作的时效性[2]。在高校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极为复杂,其中囊括着学校日常工作中收付的各类款项,学校工作环节中的有价证券,学校设备的采购以及使用的实际情况,学校财务的增加和收况,学校所有债务债权,学校国定资产的增减,学校的成本投入以及学校阶段性财务管理成果等等方面进行着详细、科学的计算和处理,使得学校的财务管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3]。
(二)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同样是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未来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时期内发生的财务管理进行有计划的预算,反映的是该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会发生的财务情况以及各项相关指标。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下,我国高校日常工作中的财务预算工作,涵盖着多方多面,其中主要集中在学校现金流的财务预算,学校相关利润表的财务预算,学校资产负债表的财务预算。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强化高等院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财务预算工作,可以使得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相关决策的制定更加的科学化和具体化,使得学校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对推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协调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财政管理改革对会计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的需求
经过对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深入研究,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新的会计制度将政府的收支分类以及部门预算、集中支付等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有效的融合到了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中[4]。新高校会计制度将以前分类不清的会计核算科目进行了科学的细化,并依照了相关的功能科目做出了更加科学的明细核算科目,使得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到了一起,对会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满足了会计核算工作与预算管理工作的内在需求
在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将一系列的收支类科目依照相关的会计功能分类科目要求进行了科学的设置,并且区分和细化了财政拨款与非财政拨款的区别,同时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间的明细进行了相关明确,提高了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5]。三、新高校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在协调性方面出现的困境
(一)未设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为突显的是财务预算管理机制的构建出现了极大的漏洞,导致在实际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低下,远远的落后于各行业领域中其他企业内部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际的开展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高校在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方面,忽视了财务预算管理机制的建立,使得高校对自身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预算管理力度较弱,造成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水平较低,财务管理的效果无法真正的体现。
(二)经费投入的力度较差
在高校会计工作的过程中,有多数的高校在日常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里管理经费的投入力度不够,使得绝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风险极大,对高校的日常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很多的高校存在着极为严重的负债,高额的负债资金使得高校日常的财务管理任务艰巨,对高校正常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以及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
(三)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工作的联系度较低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很多高校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对财务预算工作并没有依据会计核算的相关标准,对一些具体的项目支出内容进行有效的划分,同时也没有系统的控制管理质量[6]。再加上会计核算的工作过程中,预算项目是由不同的两个财务部门进行指定的,使得会计核算的明细不够明确清楚,导致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科目设置与财务预算支出中的相关核算工作出现了互相脱节的现象,这就容易造成一些会计工作人员随意的扩大、修改会计明细内容。
(四)没有构建系统化的监督管理制度
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没有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学校的财务管理失误现象频繁发生。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的财务预算管理科目较多,复杂繁重的财务预算管理项目,使得财务预算管理项目与会计核算相关明细科目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高校的财务预算项目众多,比如一些个人款的缴纳收支,在高校特殊的管理环境中,很容易使得简单细小的工作变得极为的繁琐和复杂,这就需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的对这些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及监督,但是有一部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在单一的账务环节中,对财务进行及时的处理,使得单一的个体账务不断的累积,逐渐形成了庞大的财务工作,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又消极对待工作,依靠极为模糊的记忆,对这些财务进行预算工作,制定出相关的预算表,并提交给会计核算工作部门。会计核算工作部门面对积压的预算表,缺乏工作耐心,从而导致核算的工作效率降低,使得学校在资金使用情况上面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五)错误的财务管理理念
在我国会计制度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高校在会计工作的开展环节里,财务管理的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偏差,导致这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不高。一些高校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视度极为的不均衡,导致高校重视会计核算工作,而忽视了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一些高校并没有设立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而是由其他的财务部门身兼两职的担负着财务预算工作,并没有配置专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人才,使得财务预算工作质量不高,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起到极为消极的影响。
四、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加强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协调性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内容
正如本文前面所述,新高校会计制度在制定推出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加了一些新的管理内容,使得会计制度更加的完善。而高校在新会计制度下,如何使得自身的财务预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就需要高校对现有的财务预算管理内容进行改革创新。高校要创新资金的筹集渠道,要将传统的单一式资金筹集渠道向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发展,使得高校的筹集资金来源更加的宽泛。
(二)加强高校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在新高校会计制度开展的过程中,高校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监督力度,要将日常工作中的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公开化、透明化,并同时要保障新高校会计制度开展的质量。并且高校在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监督力度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从而使得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相关工作时,能够有据可循、有理可查。另外,高校要不断的优化自身的资金配置方式,从而将高校的资金利用率有效的提升起来。
(三)实现高校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各行业领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极为的广泛,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各行业领域的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水平。因此在高校的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逐步的对会计核算工作以及财务预算工作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将会计核算明细类科目与财务预算目级科目进行统一化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将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以及更新做到时效性,便于两者之间的管理标准逐步的达成一致,能够快速的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四)加强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