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

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4 09:34: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

篇1

一、带着爱心走入学生学习生活

有了爱,便可教,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更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这其中,“爱”便是关键。只有班主任全身心地去爱学生,时时刻刻想着学生,学生才服你这个老师。

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新生入学的时候,我们都会让学生写一份自我介绍。其中包括个人及家庭的详细信息,自己在学校学习要实现的目标,将来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等信息。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对班级学生有一个初步了解,其中要着重注意一些单亲学生和言辞激进的学生。

其次,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以前我们总认为班主任工作就是在班级里面开个会,传达一下通知,现在发现班主任工作需要到宿舍去做,需要到食堂去做,需要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去做。教师每天早来几分钟,到宿舍检查一下学生宿舍的情况,值班的时候去班级检查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晚自习后去学生宿舍走走,进一步具体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现在学生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了解现在的学生玩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些共同的话题、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更容易进行沟通交流。

最后,最重要的是要走进学生的学习中去。学生来到学校的目的就是要学习一项技能技术,将来找一份合适的工作。知识和技术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一个最大的交结点。在学生入学时,我们在第一个班会上就要介绍本专业的详细情况,本专业有哪些重要的技术,将来可以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学习本专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平时还要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即使不是任课老师,也要去课堂、去机房看一下学生上课、上机的情况,解答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和困惑。

二、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组织

班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班干部的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其二,要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在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要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班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

三、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问题学生”不是坏学生,只是学生还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自我约束力差。班级管理很大一部分是“问题学生”的管理。只要把这部分学生的工作做好了,班级工作也就没有什么难题了。对待“问题学生”,不能只是批评,更多的是要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善待“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所在,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

四、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批评

良好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常看到,如果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很好,学生便爱听他的课,乐于接受他的观点;如果班主任与学生没有正常的交际心理,情感不融洽,班主任整天一副凶面孔,学生整天心情紧张,这样学生也就不愿接受班主任的观点,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班级管理也就没有生气。相反,对后进班级应放宽标准,搞活班级气氛,师生之间要互相信任。班主任不要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是要让学生感到犯了错误内心有愧。即使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也要和风细雨地指出其错误的危害性,使之心悦诚服,愉快地接受批评,在笑声中思想觉悟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篇2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班主任的角色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是一个多重角色的混合体。班主任不光是学校的教育者、班级建设的管理者,还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心理医生、各方面工作的协调者。班主任应正确、深刻而又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和职责,树立“多角色意识”,加强自身修养与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工作的成败。

俗语说:沟通从“心”开始。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之人,不仅要有爱心、耐心,还要有宽容之心。首先,班主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全面、出色地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班主任不仅是爱的使者,更是爱的传播者。只有老师首先关爱每个学生,学生才会爱戴老师。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又远离家人和朋友,刚开始独立生活,难免有一些不适应,这时班主任以真诚、平等的姿态与他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需要、情感和个性,在生活上或心理上帮助他们、安慰他们,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心中有自己;课间与学生一起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一起做游戏,甚至公开一点自己的小秘密,透露一点学生感兴趣的“我”,或耐心地倾听学生讲述自己内心的苦恼,这种朋友似的、全无班主任架子的交流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自然深得学生的喜欢。

其次,《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法国作家雨果曾有一句名言:“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对班主任而言,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和短处,作为班主任不能老是拿着放大镜去看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东西,哪怕那只是一件像课间擦黑板这样的小事。如果我们用爱的策略并发扬光大学生身上闪光点的手段,也许今天的缺点会成为学生明天成长的基石。所以,学生的成长是需要引导,他们的错误需要其父母、老师的宽容对待。班主任能够以宽容之心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心胸更加宽阔,情操更加高尚,教育方法更加艺术,对学生的触动也会更大。

二、提升自我,做有才识的班主任

班主任除了必备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等基本修养之外,还应该具有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因为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生,对班级、对学生的了解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这就是一种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在学科教学或者在专业技能上吸引和征服学生,因为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会有意无意地模仿班主任,以班主任为榜样。如果一个班主任善于探究,那他的学生也会爱思考;如果这个班主任能歌善舞,那她的班级在文艺方面也会比较突出。班主任在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时,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学习意识。中国有句俗语:若想给别人一杯水,那么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如果一个班主任能以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工作能力来管理班级,那势必会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所谓创新意识,就是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念,强化“学生发展”意识,要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其次,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管理理念,强化“管理育人”意识。管理只是一种手段,学生在其中自觉接受教育才是目的。其实,从班集体的建立到各种班级活动的策划都是一种创新的过程。作为班主任,在已取得的各种成绩和荣誉面前,要善于捕捉新的目标、新的热点问题,创新思维,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新环境,使班集体和学生保持活力。

所谓竞争意识,即在学校开展的各项班级工作评比中要有一种争当先进的意识,这是对班级工作开展的效果的一个综合评价,也是考核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竞争的环境中学会调整、学会创新、学会谦让、学会合作、学会取长补短、学会纵览全局。班主任将竞争的意识通过班级学习和活动的形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健全他们的人格。

三、班主任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1.良好开端是打造优秀班集体的基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创建以及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班主任在接过任务之后应努力做好两件事。

(1)熟悉并了解学生,初步建立班委会

班主任一接手班级工作,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概况。可以通过自我介绍、个别谈话、军训、学前教育、思想汇报等形式从正面收集关于学生的能力、性格、兴趣爱好、要求等信息,为下一步确定班委打下基础。其次要了解班集体的基本概况,包括班级的基本构成情况及其他方面,如学生生活社区环境、学生家庭条件、学生在校外的表现等。班主任是一项有强度的社会工作,是在打磨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在社会上取得成功。每天和性格各异的学生打交道,有时会让人感到身心疲惫。因此,班主任要学会识别哪些学生能赋予你能量,哪些学生会夺走你能量。利用那些能量赋予者使你的工作变得更顺畅、更快乐。在开始两周内,班主任要及时指定几名有能力、乐于参与班级事务的学生暂时负责班级工作。

(2)开好第一次班会,明确班级奋斗目标

书法大师启功先生曾说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切不可放松思想,也不能放松职责,更不可误导学生。因此,班主任要做到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因为这是在班里树立威信的基础,是搞好班级事务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开第一次班会时,班主任不但要作自我介绍,而且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带好本班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宣讲《学生学籍管理条例和规定》,使学生对学校生活和学籍规定有所了解,懂得学校的考核要求。接下来班主任要强调班级要形成一个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班集体,对学生提出课堂学习要求和纪律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在第一次班会中班主任可给学生提供两个奋斗目标:短期的目标是课程考试达标,班级没有人掉队;中长期的目标是在学习期间获得各种奖励,拿到一些等级证书,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争取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2.搞好班级建设,塑造良好班风、学风

(1)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班级管理机制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较多接触社会、政治、个人前途等问题的敏感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行为和形态有着明显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已不可能完全服从班主任老师的安排,在面对一些矛盾、冲突、困难和问题时,他们的思想、情绪又往往容易发生变化。班主任要牢记“以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开学后可让学生制定出适合本班行为规范的班规。此外,班主任要坚持班干部轮流记录班级日志,便于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班级活动的开展情况。班主任不仅要掌握第一手材料,还要做好工作记录,思考工作对策,对每一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出正确的评价。为了保障班级管理和教学秩序井然有序,班主任需要对学生“宽”、“严”结合。“宽”指的是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敬学生,对于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和获得的荣誉要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严”指的是凡事以班规、校纪为准,使学生懂得尊重规则、遵守规则,正确处理纪律与自由的关系。班主任要抓课堂纪律,做好事先预防,严格控制学生的出勤率,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违纪学生要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加强说服教育,促进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

(2)定期召开班会,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主题班会是进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同时也能增进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要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集体主义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民主法制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班主任还要对学生进行主流文化教育,准确把握当前社会的思想动态,把脉主流价值观,把学生及时引导到主流思想上来,使他们的思想符合时代的需要,顺应时展。班里可开展“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主题讨论或召开如“雷锋精神”这样的主题团日活动。从对某班学生所写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希望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积极进取、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所作为的人。

(3)抓好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良好的学风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是高质量教育的保证,也是实现优良班风的重要途径。我国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把学习分为四种类型: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熟练的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美国心理学家D.P.Ausubel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依据学习内容的性质及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而青年学生的学习从内容上来说有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方向性较强的特点。从学习方法上来说有自学方式日益重要,学习独立性、批判性、自觉性不断增强,以及校内外学习相结合的特点。况且,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很复杂的:有的学生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想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有的因自尊心、进取心和不甘落后而学习;还有的学生希望达到学校教学要求并顺利毕业。根据不同的层次和目标,班主任要对本班学生进行小组分类,如数学小组、英语小组、计算机小组等。通过合作学习,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智力结构、不同知识特长、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共同协作,可以取长补短,融集体的智慧去完成个人智慧无法完成的任务。而小组各成员之间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和认同他人的观念、态度、行为,形成一种心理上的默契和情感上的相容,得到一种新的观念、态度或行为。各成员之间要学会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营造出和谐的班级学习气氛。

3.培养班级管理干部,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青年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应采用自主管理的方式,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班干部的选拔通过召开班会,制定出选拔标准,先由学生自荐,然后由全班民主投票的方式推选,形成一个有责任心、组织能力强、乐于为同学服务、甘于奉献的班委。班主任要对班委会进行监督,在工作中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工作习惯,树立团队意识,把管理方法教给他们,鼓励他们勤思考、大胆创新,并勇于去实践。要定期召开班委会,由班干部汇报近期的工作情况,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同时规定每年班委会实行轮岗或调整,这一方面使学生能力得到拓展,另一方面使他们学会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团结一致。对于一个班级而言,好的成绩源于好的学风,好的学风源于好的班风,好的班风又源于有一个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此外,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要动员学生发挥各自特长,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课堂。班主任要注意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从中领会团结的力量,体会友爱和奉献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带领学生参加运动会、校庆、奥运会等活动,使班主任懂得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组织班会和与学生接触,及时沟通班内事物,使班主任感到工作的繁杂,不断提醒自己工作要做得更细心些、更耐心些。

4.多与学生交流,协调各方面关系

记得有个班主任曾说过: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感悟,就没有情感。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仍然是新时期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校园生活中,学生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作为班主任,若能多一点关怀,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引导,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谈话,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对于学生在学习、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班主任要帮助他们理清思路,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对于入党推荐、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评选、推优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班主任要按照学校文件规定,严格把关,做到公平公正。另外,学生的成长是各教育者集体劳动的结晶,班主任要注重和各任课老师的交流,及时做好学生与任课教师间的沟通工作,同时还要和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使各教育者相互配合、协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班主任的工作是常规性的,是跟学校的学生管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班主任要紧密配合学校学生工作的部署,对学生的思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加以引导,关心并帮助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这些工作的落实,充盈着班主任工作的全部,体现在开班会、宿舍走访、跟学生聊天等这些日常工作行为当中,从而与学生共同成长,也使班主任体会到做学生工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美]克里斯顿·纳尔森,吉姆·贝利.教师职业的9个角色.刘坤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2] 李小红,徐玉双.情感管理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中国电力教育,2009(21).

篇3

何为教育,《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这样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白了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班主任就是学生成长的助手,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同时班主任还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在班级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打造出一个优秀的班级是每一个班主任的工作目标。那么做为班主任就应该明白,班主任的工作不是警察抓小偷,而是给与学生最切实的帮助。怎样才能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把这份工作做到无憾呢?通过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的体会到班主任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使自己得到了成长。我认为打造一个优秀的班级体,以下几方面班级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1以德育为班级管理的核心

我们倡导做一个“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学生,一个“品”“德”字当头,这无疑说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工作是以德育为核心,一所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必须有出色的德育工作做保证,同样一个先进的班集,德育也必将占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德育工作者。文明的素养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健康的心理创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努力培养一批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行为规范、成绩优秀的中学生。

2以“爱”为班级管理的基石

当班主任最大的一个挑战是如何当好孩子们喜欢的班主任,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要做到以“爱”为基础,从心理上体贴、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情感投资。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是把学生当做朋友,主动和他们交心。学生感受到的爱才叫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的控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所以在“爱的同时还要“严格要求,严加督促,重点在于督促引导”。”一个班级只有赢得同学的“心”,才能真正赢得同学的信任,才能把班级工作做好。

3以榜样为班级管理的向导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作为一名班主任就要率先垂范,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班主任的行动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十分注重多动手,以自己的行为去带动学生。教室里出现纸屑,就要弯腰捡起;窗帘脏了,就亲自清洗;桌椅坏了,就自己修理。见此情景学生会主动参与。班主任的手勤,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自然成了班级的主人。使班级的工作变得得心应手了。

4以班干部管理为班级管理的桥梁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又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级管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依靠班干部和学生来试试班级管理。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

5以班集体奋斗目标为班级管理的动力

有目标才有动力,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部实际情况,拟定远近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实际,起到激励作用。目标太高会使学生丧失信心,目标太低就会缺乏前行的动力,有效的目标是要让学生跑一跑就能跨过“山羊”。 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目标的实现,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是努力的快乐和幸福,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6以班级管理方案为班级管理的舵手

在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方案必不可少,这是我们进行班级管理的依据。班级管理遵循的原则是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做到谁的事谁做,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班主任在使素质不同的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的同时,更要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造能力,培养他们成为班上各方面的顶梁柱。

7以关注学生的习惯为班级管理的突破口

第一、关注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要坚持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班主任要起到监管作用,而不是眼保健操时间做题、补课,更不是让体育、音乐、美术等课成为课表上的摆设,成绩不是在这些时间提上来的,这只会使学生过走上厌学之路。

第二、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为专心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常规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中心环节,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风气,这样才能是班集体蓬勃向上。

第三、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最佳机遇。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客观要求。

8以合作为班级管理质量的帮手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复杂,任务繁重,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打造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这就需要与各任课教师合作,班主任要协助任课教师处理教学中出想的问题,要与任课教师保持一致,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与任课教师及班干部一起协商,寻求最佳的班级管理方案。

9以不断总结为班级管理的保障

任何工作都是在不断地实践、积累、总结中得到提升,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及时的总结,不断的总结。要认识不足,吸取经验,这样才能使今后的工作更加完善,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

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潜能,我们要有一颗慧眼,善于发现,帮助每一位孩子寻找人生的目标,一分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

教育是一门精深的艺术,他在召示着我们去不断的创新。其中班主任的成功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只要我们坚持对自己的事业有激情,对自己的学生有爱心,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循循善诱,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并形成特色,只要真心想做好,真正要做好,抱以滴水穿石的态度,定能水到渠成。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5-127 -02

一、PM模式的相关介绍

PM模式的应用背景:PM模式,即参与式管理模式(Participative Management Model),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让下级和员工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研究和讨论组织中的重大问题,他们可以感受到上级主管的信任,参与管理的员工因为能够参与商讨与自己有关的问题而受到激励。参与式管理既对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PM模式最早在西方企业产生,是在 “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上提出并被广泛运用于企业员工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美国著名的参与式管理研究之父马洛博士(Alfred・J・Marrow)在Harvard服装厂担任CEO时,通过研究发现,当管理者允许员工参与管理工作,并对他们自己的工作进行有意义的决断时,生产率会持续提升,甚至能上升1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参与式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生产效率,而且有持续的实效。

PM模式应用到班级管理中,一方面可以为班级成员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民主治班,提升班级凝聚力,造就自我管理团队,提高管理效率。

二、PM模式下班级管理团队的组建案例与效果分析

(一)案例班级背景介绍

选取SZ技师学院2013级市场营销专业G5班同学作为PM模式的运行对象。该班学生总人数40人(包含转学生2人),属于初中起点层次,班级学生入学年龄最大16岁,最小14岁。笔者为该班班主任,同时兼任专业任课教师。

自接手该班级以来,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引入PM模式,采取以班级管理团队为主要班级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二)组建班级管理团队具体工作分析

1.摸清班情,培养参与意识,

PM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要班级全员参与管理,为了创造一个全员参与管理班级的氛围,班主任首先要能清楚掌握班级情况,才能减少参与式管理的盲目性,使班级管理团队组建具有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开展调查、观察、访问等工作来摸清班情,具体形式有:跟学生谈话、走访寝室、关注学生微博或微信朋友圈动态等。除此之外,运用PM模式组建班级管理团队,还需要班级成员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班主任要向学生灌输“全员参与管理”的思想,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学生对参与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的积极性。

2.班主任授权

PM模式下,需要管理者把一定的权利授予员工,允许他们运用自身知识和技能快速地解决问题,使其在工作中付出最大努力,员工的自我成就感也会大大提升。在组建班级管理团队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根据学校管理的要求适当对班级管理者进行授权,使其拥有对班级管理进行决策的权力,当然班主任的授权并不意味着班主任不参加管理,而是在管理方式上从原来的直接管理班级转变为指导和监督班级管理者管理班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还提高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

3.选拔团队核心管理者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PM模式关键是要选拔核心的管理者来组建班级管理团队。选拔核心管理者的操作要点:(1)实行民主竞选制,通过民主竞选来选拔,选出能力强又得到同学认可的同学成为班级核心管理者。一方面给班级成员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对竞选成功的同学也产生激励效用。(2)由民主竞选制产生的班级核心管理者主要是班长和团支书。

4.核心管理者选择其他团队成员

确定了团队的核心管理者(班长和团支书)之后,由班长和团支书共同讨论选择其他班级管理人员,包括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由他们共同组成班级管理团队。由于班长和团支书来自于班级内部,了解班级同学情况,可以选择配合度高的成员共同开展工作,能使班级管理团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班级管理团队结构如下图所示:

5.激励管理团队

在学校管理中有对班级和对学生个人的激励,但却缺乏对班级中管理团队的激励。而对班级管理团队的激励是衡量团队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班主任应结合学校相关奖励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管理团队的激励措施,如下表所示:

6.考核管理团队

对班级管理团队的工作要不定期地进行总结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请假人数、上课迟到人数、旷课人数)、寝室文化建设(不归/晚归情况、宿舍卫生、寝室建设情况)、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宣传报质量、教室卫生)、学习成绩、参与活动情况、获奖情况等。根据这些考核内容制定合理的加减分项,尽量采取量化考核。

(三)案例班级运行成果展示

1.班级荣誉

采用PM模式组建班级管理团队并运行一年后,13级市场营销G5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班级成员在班级管理者的带领下,在学校、系组织的活动中屡创佳绩,同时班级凝聚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班级成果如下所示:

(1)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获得系“文明班级”称号;

(2)2014-2015学年连续五次获得系“五星级班级”称号;

(3)2015年3月、4月和5月分别获得系黑板报评比第三名(主题:青春)、第一名(主题:环保)和第二名(主题:健康饮食);

(4)2014年11月在系“达人秀”活动中获得三等奖;

(5)2015年1月校元旦晚会上集体节目《成长》获得二等奖;

(6)2014年10月获得系女子篮球赛第二名;

(7)2015年4月在系“奔跑吧,国商”活动中获得第一名。

2.个人荣誉

13级营销G5班的很多同学在班级管理团队的号召和带领下,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活动,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我能力。下面是部分同学所获得的荣誉情况:

(1)郑翠芹同学(班长)荣获2015~2015年度“周大福企业奖学金”。

(2)廖文燕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系演讲比赛第二名;

(3)蔡漫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校英语演讲比赛第三名;

(4)吴淑敏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校书法大赛第三名;

(5)杨东盛和郑肇辉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系形象与礼仪大赛第二名;

(6)曾嘉丽和黄少钦同学获得2015年市“21世纪杯”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第二名;

(7)李晓敏等三名同学获得2015年校“微软杯”PPT创作与设计大赛三等奖;

(8)第十二届技能节班级个人参加大赛获奖情况汇总如下:

(四)案例总结

PM模式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可以为班级成员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提升班级凝聚力,造就自我管理团队。但在实际运用中也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虽然PM模式要求全员参与班级管理,但班级管理中所需要的管理成员的数量是有限的,为了让更多的班级成员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可以采用轮岗制控制班级管理团队的任期。例如,在13级营销G5班班级管理中,轮岗制的时间以一个学期为限,下学期初通过竞选大会重新选择班级主要管理者,并且在班级成员少的班级中,担任核心管理者时所搭配的班级管理团队成员最好不同,这样可以锻炼与不同人相处的能力。

2.班主任需要对班级工作进行积极监督和有效引导。班级每位同学的想法和成长环境不同,当他们成为班级管理者的时候想法和做法也会不同,有的有亲和力,有的吃苦耐劳,有的踏实肯干,有的愿意合作,这样的同学在班级管理中就能做得很好;有些同学主观意识强,遇到问题考虑独断不周全,又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这样的同学在班级管理中肯定会出现问题。所以班主任授权班级管理团队,但并不代表着放手不管,而是要正面积极引导学生,监督班级管理团队的工作,才能保障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Pojidaef f(1995),“The Core Priciples Of Participative Management”from Journal FOR Quality& Participation,Dec.95,Vol.18,Issue7,44.

[2]刘贤.中小学参与式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篇5

管理定位是关键,定位准确,班级管理工作则事半功倍。民主式、放任式、粗暴式、铁血式,用哪一种管理方式将决定于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及班级的基本情况。班主任要融入班级集体中,必须找准班级情感支点,使班主任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更顺利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产生爱,热爱自己的班级,热爱自己的学生;没有管不好的班级,只有忽视班级管理的教师。班主任情感支点、学生情感支点、班级情感支点成三点一线,就会产生一个优秀的班级。师爱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促使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及一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心理发展。 

2. 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使班级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班级是个共性,但也是由学生个性组成的。抓准班级情感支点,必须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效果。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就比较容易掌握学生的情感支点,全面了解班级学生个性心理,深入解剖经常性违纪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其优点和缺点,夸张性的发挥其优点,针对其缺点开展教育工作,动之与情,让班主任情感和学生情感交流融合,产生心理共鸣,以达到良好些的教育目的。

3. 了解班级整体特点,采取与之匹配的管理方式

要想管理好班级,必须对班级有深入的了解,再逐渐的引导;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必须有良好教育效果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如果了解清楚班级的整体特点,就能树立良好的班风新形象,学生就容易产生新动力,那么,要达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就水到渠成了。

班级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只有班级凝聚力才能师生同心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只有学生产生荣誉感,才能促使学生为这个团队而努力,在努力过程中完成自身的提高。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中的一员,都是班集体的主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集体的形象。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要使学生参与到班集规划中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律、自强,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促进了学生的个人社会化。

4. 全员参与班级管理,更好的实现自我管理,让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 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高低。提高学生自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合作精神,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感,并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了保障。运用多样的形式,给学生搭建一个舞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

篇6

新课改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全新探索,使每一位教师在这次变革中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班主任作为学校基本组织单位的管理者必然是首当其冲的。从一定角度上来说,班主任有连接和协调各科的作用,其班级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新课改下一个班集体的成效。下面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几点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一、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其需要和认识也是不同的,只有知其心才能知其人,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此,需要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从而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发展,是一个从儿童期向青春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人发展过程的重要转变期,是一个人人生发展最关键的阶段。此时期学生身心的急剧变化一方面给他们带来了不安和惶恐;另一方面让他们产生了想要摆脱家长、老师管束的独立意识,导致他们的情感强烈而不稳定,情绪多变且难以自控,而且他们的意志力还相对较弱。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确立的萌芽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很容易出现问题,如心理问题(逆反心理、缺乏合作意识等)、品德不良行为、过错行为(旷课、课上做小动作等)。因此,在初中阶段班主任除了要继续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外,还要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防止学生出现过错行为。如果学生出现过错行为,要对其进行及时矫正,以避免其发展成为不良的品德行为。基于此,班主任应深入到学生中,多观察学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观旅游、兴趣小组等,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一方面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二、抓住主要矛盾,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班主任只有抓住班级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才能切实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而班级管理的主要矛盾就是形成集体的核心,只有形成核心,并发挥核心的作用,才能成为有活动能力的集体。选拔和培养班干部是形成核心的主要方面。因为优秀的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更是教师的左膀右臂,班干部能否团结一致,充分发挥出核心骨干的作用,将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的成效。因此,班主任应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抓住班级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提高管理质量。

1.选拔

如何选择任用班干部,往往关系到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成败,班干部是否选得好、选得准,对班级管理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选择班干部要把握一定的标准,一般认为应选择一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此外还应具备以下一些条件:①有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和热情;②有较强工作能力和某一方面特长;③有较强的责任心、处处以身作则;④是非界限比较明确。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完全符合以上标准的学生并不多,所以班主任应从实际出发,从比较中加以取舍,不能求全责备,关键还在于日后的教育和培养。此外,班主任还应按照教育的目的要求,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轮换部分班干部,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班干部相对稳定,又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让学生都能受到教育。

2.培养

对班干部既要用,又要对他们进行培养,指导和提高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一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①帮助班干部树立服务意识,教育他们谦虚谨慎,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②培养帮干部独立工作的能力。定期组织一些培训,鼓励学生干部写出体会和总结经验,定期组织干部交流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等。③严格要求,一视同仁。对待班干部的态度问题是初中生比较敏感的问题之一,而这往往是班集体核心能否形成的关键因素。因此班主任不论是对待普通学生还是班级干部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④做好评价工作。这是对班干部学习、工作、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检查和督促,评价可以不断地提高班级干部工作的自觉性,激发班干部工作的热情。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因此,班主任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参与能力。没有教育活动的开展,就不能产生教育影响,也无所谓教育效果。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就要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达到这一“彼岸”。

开展各种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又能满足青春期初中生的心理需求。班级活动的主题的选择可以是:①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确定主题;②根据节令、纪念日确定主题;③根据时事确定主题。所选的主题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深刻的教育性,还要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抓住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产生共鸣,促进学生成长。

篇7

前言: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输出地,其核心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而班主任恰恰在学校教育中承担着管理学生的重要职责。也正因如此班主任工作对高中生的学习与成长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顺应教育发展潮流,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从事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就班主任重点管理工作、管理模式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1.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

在各项班级活动过程中,班主任不仅是班级活动的管理者,更是班级活动的协调者、组织者,因此,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往往占据着主导作用。也正因如此,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班主任也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常来讲,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强制型班级管理模式。目前绝大多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多采用强制型班级管理模式。这是因为在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具备着绝对的权威性,学生需要绝对服从于班主任的管理,也就更容易在班集体表面上构建起较强的组织纪律,也就更容易达到学校内部管理的根本目的。然而实际上这种管理模式的长期应用势必会严重压制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抹杀学生们的个性,可以说这是一种失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是现如今传统素质教育所存在的最大弊端。

第二,温和型班级管理模式。采用温和型班级管理模式的班主任往往与学生们之间的关系都相处的较为融洽。这是因为温和型班级管理模式与强制型班级管理模式的作用结果恰恰相反,侧重于学生们的自主发展,给每一名学生都预留下了充足的自由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个性,也就更容易获得学生们的好感。然而,温和型管理模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由于班主任的长期放手会使得学生们的服务性较差,不利于各项班级活动的开展。

第三,折中型班级管理模式。所谓的折中型班级管理模式就是强制型班级管理模式与温和型班级管理模式的结合,这种管理模式即继承了上述两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又弥补了上述两种管理模式的不足。所以采取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们受到班主任的严要求。因此,折中型班级管理模式也是现如今班主任管理中实践运用最有成效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2.班主任重点管理工作

班主任管理工作也分轻重缓急,而班主任的重点管理工作就是做好对学生们的德育工作,可以f这也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所在,是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这是因为无论是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之上,都格外看中一个人的品行道德。对一个国家而言,德育就是立国之基本;对一个民族而言,德育就是信仰;对个人而言,德育是承认才能的重要前提所在。即便是现如今的教育和古代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变化,但是德育教育最为核心教育的地位始终未变,而恰恰是德育教育的牢固地位,也进一步显示出德育工作在班主任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管理重点。

然而,根据目前各校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绝大多数的班主任所具备的心理诊断和辅导能力水平较低,也就使得许多班主任往往忽略对学生们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对后进生不够关心,也就使得班主任所开展的管理工作严重缺乏针对性。

3.做好班主任重点管理工作的对策

德育教育作为班主任的重点管理工作,其是一项非常复杂且又细致的管理工程,需要班主任将校内德育与校外公德培养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够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第一,将礼仪当作是立校的根本。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各学校应该始终坚持成才必先成人的德育理念,在传统教学计划规定以外,还应该为学生开设额外的礼仪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文明素养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积极推动以文明、文雅、文化为目标的文化班级的创建,努力将学生培养成言语文明、举止端庄、行为得体的文明人。

第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班级管理规范。各学校在德育教育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着目标引领、过程调控、制度约束、奖惩激励等原则,强化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针对性、时效性与主动性,通过合理的制度,规范学生们的行为举止,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同时,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该不断反思自身的管理手段,完善并改进班级管理模式,做好班级管理水平的日常考核,从而最大程度的推动班级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

第三,多开展志愿者行为。在做好校内德育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抓好校外德育教育建设工作,做好校内德育教育与校外德育教育之间的融合,注重对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引导,大力推行志愿者行为。班主任可利用学生们的课余休息时间,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上街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志愿者活动,努力实践并传承志愿者精神,让学生在帮助别人,奉献社会的活动中快乐自我,提升自己,积极弘扬时代新风尚。

结束语:

正是因为班主任管理工作是各学校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内容所在,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所以,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各学校应该给予班主任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不断的创新班主任管理工作,完善班主任管理体系,做好班主任重点管理工作,将现代教育理念切实贯彻到班主任管理工作之中,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现代化建设人才,为高等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国峰.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和总结[J].求知导刊.2015(03)

[2]麻亭斌.浅析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

[3]郝丽霞.范、细、爱、通――我做班主任工作的四字箴言[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5)

篇8

班级管理工作既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又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还是教师提升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它直接影响着班风、校风、学风和学生人格的形成及发展,同时班级管理的效果也关系到老师的幸福感。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要想实现“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以及“中小学生人生导师”的目标;①要想摆脱“痛并累着”的魔咒;要想收获到成功的喜悦;班主任只有认识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不断解放思想,注重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转变思维方式,善于把握育人契机,才能不断提升班级治理能力的水平。

一、班干部――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

班委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班主任的主要参谋和助手,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领导者和服务者,是班级舆论的风向标,是同学关系的协调者和剂。可以说,班委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班级的灵魂。

二、家长――班级管理的隐藏能量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②

为此,班主任既可以采用家长会、座谈会、家访等传统的形式组织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也可以让家长组织策划班级活动、入班听课指导、读书交流、家长志愿者服务等新形式参与班级管理,还可以经常邀请家长到班上来,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主题,请家长为学生作各种报告。内容可以涉及家庭教育、法律常识、成才道路、心理健康、生活小常识等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或者借助家长的力量,经常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由家长指导,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J识社会,完善自我。③

三、课任教师――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同盟

现行的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体制,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以班主任核心的堡垒作用的同时,也极易产生班主任孤军奋战的局面,弱化了其他课任教师的“育人”作用。这一点在引起我们班主任高度警惕之余,也让我们捕捉到了一丝发现积极因素的契机。

班主任应该如何发挥“同盟”的积极因素呢?

首先,要心胸坦荡,摈弃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一亩三分地”的错误认识,敢于并善于让任课教师“插手”班级事务;其次,要利用一切机会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尤其是教师的第一节课前、带病坚持工作等契机,教育学生理解、尊重、感恩每位任课教师;再者,要勤于和任课教师交流、沟通,听取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把握学情;最后,加强同任课教师的情感交流,做好情感交流工作,是班主任协调任课老师的重要内容。情感融洽了,老师们之间的配合就默契了,辛苦的工作变得轻松愉快了。

四、集体活动――班级管理的精神纽带

实践中,有个别班主任不理解、害怕、抗拒学生集体活动,认为是瞎折腾、担心安全问题、怕麻烦等。其实,没有活动就没有集体,集体是在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活动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是班级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④优秀的班主任总是善于抓住集体活动这个契机,利用其积极一面,调动各方面因素,教育引导学生。

总结起来,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①丰富和活跃了学生的集体生活,促进学生聪明才智和个性的发展。班主任如果只是就学习抓学习最终只能是适得其反。②有助于形成积极的思想感情、合适的道德观念、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民主、合作、竞争意识。③有助于陶冶情操,磨练意志;④有助于在自我管理中培养责任心、诚实、勤奋感、坚毅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⑤恰当的、有针对性的集体活动还能起到巩固知识,开发智力,提升才干的作用。⑥及时、正确的引导还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增强集体的凝聚力。⑦有助于增强体质,强健体魄。

五、“非正式团体”――班级管理中的双刃剑

班主任经常会发现,班级里除了班委、学习小组、劳动小组等一些代表班级的各类组织的正式群体之外,学生中总还有一些人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就近的地理位置、某一偶发事件的撮合等等,而自发地组合在一起,时间一长就固定为三五一群,行动一致,彼此之间保持着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关系,且常常游离于集体之外。这些被称为班级里的非正式小团体,隐蔽性强,破坏力大,给班级管理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令班主任老师防不胜防,十分头疼。

可见,班主任只有树立整体的、全面的教育观,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主动性,转变思路,班级管理就不再是包袱或负担,反而会收获喜悦和幸福。

注释:

①育部颁发《中小学班主任规定》第二条.

篇9

1 班主任的“力不从心”。

经过访谈了解,我校甲班主任说:“工作很难干,学生太不好管理,对班级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感觉真的是束手无策,只能应付了事,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真是太累了。”造成班主任“力不从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班主任普遍缺乏管理班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二是班额较大;三是班主任评价方式不当;四是班主任待遇偏低,有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做班主任工作。现任班主任中有些老班主任敬业精神强,经验丰富,但观念守旧,与学生代沟较深;有些中年班主任能力偏低,责任心不强;有些青年班主任责任心较强,积极性较高,但经验不够,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2 科任教师的“事不关己”。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班级管理都应负有责任。只不过班主任是管理班级的核心,而科任教师具有辅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任务。事实上,现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忽视甚至排斥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可能性与积极性。同时,又缺乏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可操作性的实施原则。因而,科任教师大多抱有班级管理与自己无关的心态也就不足为奇了。

3 学生的“个性泯灭”。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在于克服应试教育对学生人格所造成的扭曲,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新课改”纲要也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天赋及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了解、熟悉、乃至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前提。虽然就我校而言,面对庞大的学生集体和偶然组合在一起的不同个性和生活背景的学生,班主任往往只能顾两头,从而对大多数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班主任没有尽到管理的责任,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我校现行班级管理事实上忽视压制排斥甚至于扼杀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我们应该承认,学生丰富多样的个性里,蕴藏着各种发展的可能性,其实,挖掘并尽可能的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自由发挥才是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4 师生关系的“形同陌路”。

造成师生关系“形同陌路”的原因很多,既有班主任教师自身的权威地位的负面影响等原因,也有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等方面的因素。但我认为学校班级管理模式是造成师生关系“形同陌路”的根源所在。因为,就“形同陌路”的本质而言,他是指师生缺乏情感与心灵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一方面,班主任的“力不从心”造成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不当,难以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等弊端,另一方面科任教师与学生沟通及交流的欠缺,缺失了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的师生只能在教师权威地位的负面影响下日渐疏远。

因此,打破与改进现有的班级管理模式,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调动起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努力探索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现代班级管理模式已成了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学实践工作者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班主任队伍。

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班主任队伍,班主任要不断加强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观念才能更新,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才会提高。我这里谈到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层面上的学习,还包括实践性学习,学校不但要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还要定时组织班主任到外地参加学习,进行实地考察,获取感性材料,提升专业素质。

2 提高班主任待遇,同时加强对班主任的考核评价。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基层最艰苦的工作,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如何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效,班主任工作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因此,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激发班主任工作的热情至关重要,提高班主任的待遇无疑是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措施。虽然我们多年来都在倡导无私奉献,反对金钱至上,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尤其是在班主任的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调的现实背景下,适当地提高班主任的待遇,对于稳定班主任的队伍,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有重要意义。

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评价,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是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对班主任的考核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多年来以教学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班主任工作的传统做法,应从学生的思想素质、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及学业成绩、班风、学风、学生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生活态度等诸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使对班主任的考核内容更全面、具体、也更趋合理。

3 调动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样,班级管理也离不开科任教师的参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班主任拥有与科任教师相同的教学任务,有的甚至在教学上担任比其他科任教师更繁重的任务,因为从现实情况看,我校担任班主任工作的都是主要学科教师,如语文、数学、英语。有的骨干教师经常承担一些市区的教学任务,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很大,如果仅靠班主任的力量管理班级,势必会造成班主任身心的严重透支,导致管理的疏漏,因此学校应为每位班主任配备一名得力的科任教师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并作为一项对科任教师考核的制度,纳入到教师考核细则中,这样既加强了班级管理力度,也为科任教师成为准班主任提供一个平台。

4 合理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减轻班主任负担。

过多的教育教学活动,会牵扯班主任很多精力,影响班主任全身心地投入班级管理。比如,我校每学年度要搞一次艺术节,一次体育节,每个节都要开展一系列活动,从时间上都要持续一个月之久。由于涉及到评比,班主任都要投入很多精力,学生为了在活动中更好地表现自己,为班级争荣誉,也不分时间、场合训练,造成班级纪律涣散,管理松懈。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还要从头收拾旧山河,无形之中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因此,学校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要适中。

5 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1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44-01

1 幼儿园“三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幼儿园班级属于基础教育的最基层组织,毫无疑问,它肩负着实现基础教育目标的任务。幼儿园班级管理比中小学班级管理而言有其特殊性,既平凡琐碎、服务性强,又具有十分严密的教育性和科学性、导向性和生活性。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应是以尊重引导为主, 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而不是管顺幼儿和要求顺从而已。

幼儿、家长、学校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三大主体,只有平衡了三者的关系,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现代的幼儿园想跟随时展脚步和办有独具特色的精品幼儿园,实施“三位一体”新型班级管理十分有必要,即以幼儿的发展为本 、 以教师的成长为本 、 以服务家长和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为本,实现幼儿、家长、教师三方面共同成长。

2 幼儿园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

基于幼儿园班级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自律与合作,而不是为了知识的教育。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三位一体”新型管理模式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2.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同样也应该被实践在幼儿园班级管理过程中。“三位一体”管理追求的是幼儿、家长、学校之间的和谐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下,“三位一体”的新型班级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诊,尊重幼儿的差异性,以学生为本位,实现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

2.2整体协调的原则

“三位一体”的新型班级管理是由多个部分组成,因此,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始终需要把握整体协调原则,保证班级的平衡发展。这里的整体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对班级整体的管理,既要保证班级集体整体水平的达标,保证班级体内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而不是某一些学生的快速发展,某一些学生身心发展有所落后。另一个方面则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而不是只注重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的发展。

2.3保教结合的原则

“保”指的是对幼儿的健康保护,这里的健康不仅包含有身体健康,同时也包含了幼儿的心理发展健康。“教”指的是对幼儿的知识传输,对于幼儿的学习任务来讲,主要学习内容涵盖很广,并不单纯指书本知识,更多的是指一些生活自律、性格培养的内容。保教结合是幼儿园开展新型“三位一体”新型班级管理必须要遵从的原则之一,这也是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3 “三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探讨

3.1常规管理为基本

“三位一体”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追求的是家长、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成长,常规管理主要注重的是幼儿的成长。

常规管理对于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来说在熟悉不过了,从幼儿进入园区的第一天起,教师无时无刻不对幼儿采取常规教育。常规教育的“常”体现在频率的经常上,幼儿年纪较小,甚至有些幼儿连自理能力都不太强,更别提自律。因此,教师只能通过加强教育的频率去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思维,并获取到学习的信息,继而逐步成为能基本自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律的学生。除此之外,常规管理还体现在“规”上,离开了家庭,幼儿在园区学习生活必须要遵守一定的规定,在某些行为上受到约束和激励,例如在家里,家长会帮助幼儿自理、喂饭、穿衣穿袜、随意走动、随意破坏等,这些在幼儿园都是不被允许的,并且需要严格规定的。

3.2精细化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精细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在班级管理中融入“精心的准备、精细的过程、精品的结果”这一核心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班级管理的各个不同层次管理目标的精细化制定上,幼儿园教育管理过程中,事无巨细,只要事关于幼儿成长的,都是大事。精细化管理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上产生的。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用心感受学生的需求,用爱和知识感化和教育学生,真诚为学生服务。教师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要对学生采取精细化管理,需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行为习惯,不仅要从生活习惯上去塑造学生,还需要从学生的坏习惯出发,制定一个逐步改善的过程,让学生在极其精细的教育目标、极为精准的教育方式中改善自身的坏毛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倘若说“常规管理”是基础,那么“精细化管理”则是核心,它主要代表教师的成长,在实现“精细化班级管理”过程,教师必须保证秉持着一颗“让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更习惯从细节上去实施教育,以自身做榜样,让学生逐渐养成对待每一件小事都认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3.3家庭教育是班级管理的有效辅助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港湾,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起点站,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三位一体”新型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于班级管理的辅助是必不可少的。许多学生在学校一切行为都是比较文明的,能与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但回到了家庭,由于父母长辈的溺爱,许多学生在家庭生活里仍旧不能够做到生活中自理,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要想实现家园相互结合与互补,从家庭教育所处在的相对被动状态的改变开始着手, 家庭教育应为幼儿园教育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对幼儿园教育进行延伸和补充,确保在家里与学校的行为差异不大。二是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注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建立亲子感情,多组织亲子游戏,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并配合幼儿园教育才能更好的形成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大环境。

4 结语

“三位一体”的新型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平衡幼儿、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联系,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一所幼儿园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1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管理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说依赖于班级管理是否到位。因此,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为基本职能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本文拟以六维管理理论为指导,结合工作实践,构建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六维模式,推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班主任工作效能的有效提升。

一、传统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班级管理以知识、计划、策略为核心,以班主任为权力中心,班主任根据学生能力大小指定班团干部。这种传统模式虽能稳定班级,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一是易使班主任权威发生错位。部分班主任认为“管理即管理者之事”,在管理过程中凌驾于学生之上,我行我素,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淡化师生的平等权利。二是易使班主任管理带有主观性。部分班主任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主观的自我期望去要求和塑造学生,管理方法简单,内容片面,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多元需求。三是易使班主任管理方式落后。部分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的关键在于苦心寻求到能“治住”学生的秘方,而非循循善诱,教育引导。四是易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这种管理模式在班级中容易产生学生“贵族”,出现“班主任指手划脚当导演,几个班团干部忙忙碌碌当主角,绝大部分学生互不关心当观众”的局面。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民主意识受到压抑;班级管理长期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收效甚微。因此,学生日益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教育需求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班级管理模式。

二、六维管理理论及其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六维管理理论是北京大学王建国教授于2006年提出的一个管理学新框架。它融合中西方的管理理念,克服了传统管理中的重战略轻文化的不良倾向,给现代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涵括文化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艺术管理、权变管理和执行管理六个方面,是现代组织管理的基本内涵所在。在六维管理中,文化是统帅,信息是前提,知识、艺术和权变是手段,执行力是结果。班级作为一个现代学校组织,其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集中体现在过分重视或局限于“人”的因素上的管理。班级管理不仅应该最大限度地寻求“人”因素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应该最大限度地寻求到“非人”因素的支撑性,因为管理文化、管理制度、管理环境等这些“非人”因素的存在往往能左右班级管理效能提升的程度。六维管理理论强调“非人”因素的重要性,为现代班级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的架构

学生班级作为一个现代学校组织,其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将六维管理理论运用于班级管理,可建构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六维模式。

(一)实施文化管理,确立价值目标

所谓文化管理,是指人格化的企业组织的管理方法要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入手,培养企业组织的共同情感、共同价值,形成组织自身的文化。班主任实施文化管理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塑造高雅的班级文化为出发点,以完善健全学生人格为落脚点,注重价值目标、和谐班团以及综合实践的文化构建。第一,价值目标的文化构建。价值目标是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激励学生向上的动力;它的构建要以学生的全面、主体发展为指向,注重针对性和层次性,形成目标价值体系。第二,和谐班风的文化构建。班主任应有良好的教风和作风,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平等、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选准突破口,精心培养典型,树立榜样,充分运用舆论力量等来培育良好班风、学风。第三,综合实践的文化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而且要在实践中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文化管理需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创新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磨炼,从而将价值理念浸润于学生内心。

(二)实施信息管理,广开沟通渠道

信息管理是指各行各业各部门搜集、整理、存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班级信息管理核心是获得班级管理的适用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班级管理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管理,这就要求建立健全机动、高效的班级信息管理机制。第一,信息的收集。班主任可通过自己观察、向家长了解、与学生攀谈、查阅档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信息,并保证信息的来源渠道畅通。第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班主任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做好班级日记、备忘录等工作,为班级的有效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第三,信息反馈。信息加工处理后,区别不同信息,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作为教育学生、因材施教的依据。

(三)实施知识管理,探索科学手段

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与创新能力的管理活动。科学的知识管理手段就是要努力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第一,设置适当管理目标。班级管理首先要根据班级实际状况,引导学生制订出恰当的班级目标。班级目标的设置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体现层次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第二,倡导民主管理观念。班主任要相信学生,发扬民主,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个性在平等、宽容的环境中得到发展。第三,建立科学管理制度。要搞好班级管理,教师必然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制度的制订,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这样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从而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意识。

(四)实施艺术管理,挖掘和谐路径

艺术管理是艺术组织或个人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是以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取得最有效的管理效益的一种管理行为,其核心是如何用艺术而非科学的方法激励和领导不同的个人或团队,以追求特效和美感。挖掘和谐的艺术管理路径就是班主任能否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有效激励学生共同努力,实现班级目标。第一,批评教育艺术。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翰·麦克劳德上小学时,一天他偷偷把校长的宠物狗杀了。校长决定“惩罚”他。怎么罚?罚他画一幅骨骼图和一张血液循环图。事后,约翰·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所打动,发奋学习,终于成为科学巨匠。假如当时校长采用粗暴的惩罚手段,这位未来的科学家很可能便从此“夭折”。批评处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对违规违纪的学生必须有适当的处罚,但运用处罚手段应注意适度、及时、公正。第二,模糊管理艺术。班级管理大可不必面面俱到,事事问津,时时“认真”,大事要清楚,小事可模糊。这样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自由的发展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刚”“柔”相济管理艺术。“刚性管理”要求做到一个“严”字;“柔性管理”要求做好一个“疏”字。要取得好的效果,班主任必须将“刚”与“柔”有机结合,做到刚有据,柔有理,刚柔相济。

(五)实施权变管理,力求与时俱进

班级权变管理的核心是班级管理不存在一种普遍的原则和方法,只能权衡环境的变化,变通管理方法,以达到管理的动态满意。权变管理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班主任应根据变化的环境和对象变更管理方法。一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育人环境。随着时代的进步,班主任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整合校内外的各种因素,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二是坚持因地制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班主任应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校内条件,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制度等,更新工作方法,重视细节管理。三是坚持因人制宜,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应坚持随机应变,不断解决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同时,班主任还要因材施“管”,因人而异,给学习困难学生信心以达标,给优秀学生压力以攀高,引导学生参与竞争。

(六)实施执行力管理,注重协调落实

执行力管理就是通过对文化、信息、知识、艺术和权变五种执行力的协调管理以达到整体执行力的最大化。班级执行力管理要求班主任协调文化、信息、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以更好实现班级目标。这五种单维执行力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木桶效用,其中任何一种执行力的缺失都可能导致班级执行力管理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没有文化执行力,意味着知识有害,可能进行错误的班级管理;没有信息执行力,意味着知识为零,班级管理缺乏确定性,决策失去信息依据;没有知识执行力,意味着班级管理缺乏科学方法,其他执行力就失去效率基础;没有艺术执行力,意味着知识丑陋,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励和领导学生参与班级建设;没有权变执行力,意味着班级管理僵化不能变通,它会大大提高其他执行力失败的几率。因此,班主任实施执行力管理,就要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协调各方,全面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四、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中关系的协调

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中,六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信息管理是前提,文化管理是关键,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是手段、方式和方法,执行力管理是保障,这六维统一于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班级管理目标。虽说六维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其他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班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六维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班主任要协调好它们在班级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

第一,引导:班主任直接管理。班级建立初期,班级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信息管理和文化管理。班主任应及时把校纪班规等信息灌输给学生,广泛收集学生信息,有针对性地引导、规范学生行为。实施信息管理是为班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确保管理的确定性、风险度和真实可靠性。此阶段,班主任还应特别注意在学生中的威望和影响,大力推行文化管理。班主任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不同时期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引导班级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班级“个性”,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

第二,认同:师生共同管理。班级凝聚力基本形成后,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应逐渐向班委会转移。这时,班级管理的重点是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这个阶段,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和选拔好学生干部,班里出现问题时,应先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再进行分析、比较学生意见,采纳合理建议,提出解决办法。班主任还应不断更新班级管理的手段,加强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有效地激发学生干部的积极主动性和全体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创造出师生共同管理班级的良好氛围,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第三,内化:学生自我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的前提是文化管理取得成效,即班级价值取向正确。健康舆论已在班级中成为主导。这时,班主任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执行力管理,指导班团干部开展好工作,让学生轮流值日,实行值日班长负责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实现班级管理“群众化”。实行执行力管理,一要保证思想认识落实,二要保证管理协调到位、措施落实。班主任要抓好各项管理措施的检查、协调、落实,既要严格执行管理方案,把每一项具体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具体行动上,同时还要注意各项管理措施的协调,从整体上把握管理目标的实现,多管齐下,追求班级管理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刘雪苏,李伟,班级管理的效能之路叫,班主任,2006(6): 10—11

[2]王建国,领导者的五维执行力与六维管理啪,北大商业评论,2006(4):106-109

[3]应焕红,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式[J],学术季刊,1999(1):lOO—109

[4]陈文辉,班集体“精神家园”的文化构建[J],中国农村教育, 2006(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