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09:34: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资产运营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运营资金的概念与特点
营运资金也称为营运资本,其在概念方面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方面。在狭义上,可以称作净营运资金,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从广义上讲,它指企业在流动资产上所投放的资金。营运资金主要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短时间内的偿债能力。这个数值越大,则表明它偿债的能力越强,当营运资金成为负数时,则表明该企业可能会随时因为周转不灵而中断正常的运营活动。
营运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最具获利、流动性最强的一部分,而根据其本身经营与发展的实际要求,现有的房地产营运资金管理所存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首先,其资金的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是由银行等机构的贷款来支撑,自有资金比较少;其次,其流动资产的比例较其他企业高,这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业不需要大型的生产设备、厂房等资产;最后,其流动负债在总负债中所占比例也较高,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房地产业可以进行预售,而企业为了尽快的使资金回笼,很大一部分都采用了预售的方式,所得的收入都计入“预收账款”之中。从而使得流动负债比大大的提高了。除此之外,还有一大特点是流动资产的周转率低,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房地产行业中产业链长、资金的循环周期长和资金的回笼速度慢等。
三、房地产企业运营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运营管理中存在着各种问题,阻碍着其稳定发展。
1.房地产运营资金的结构不合理
通常来讲,企业的负债率应保持在50%左右,合适的负债可以增加企业运营资金的数额,节约税金,从而为企业带来财务的杠杆收益。但是若是负债率太高,则企业随时可能资金周转不灵,甚至会有较大的破产风险,而在近几年我国35个大中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了74.8%,比计划高出近25%,如此高的比率非常不利我国从房地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2.房地产运营资金的周转率较低
在现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房地产企业的日常经营变得越来越复杂,需求与产品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由于我国资金控制的技术手段落后,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低,而房地产企业中存货周转虽在不断加快,却也抵不上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的速度,因此企业总资产周转率也不断降低。
3.房地产运营资金的控制不足
由于我国有很多房地产开发商的营运资金控制意识不强,手段也相对落后,缺乏科学性,甚至一些企业连预算概念都没有,对于资金的使用都凭借自己的经验,更加影响管理人员整体把控营运资金的难度,不利于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四、改进房地产资金管理的相关措施
1.提高对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对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房地产企业管理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需要在管理层面加强资金管理理念的融合,还需要将控制成本、降低投入产出比的思想向全体员工进行灌输,将资金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意识在工作的所有环节中贯彻。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提升资金运动与流向的实时动态掌握水平,能够尽早发现资金流动的潜在风险,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资金管理的安全性。
2.改善资金管理的环境
房地产企业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应首先从房地产投资的决策入手。这是房地产营运资金管理的起点。对于其投资项目可行性的研究是整个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除此之外,完善房地产的金融市场,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也是改进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上相关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原本的融资渠道基本都为银行贷款,导致企业一旦周转不灵,就有可能偿还不起银行的本息,使企业陷入巨大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所以,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讲,积极地拓宽融资渠道也是眼下的当务之急。而多渠道的融资可以通过创新的组合形式来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分散风险,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3.加强对于流动资金的管理
在企业内部建立结算中心,能够帮助财会人员很好地了解企业资金的进出状况,也能够对企业的货币资金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有一个很好的把控。当然,通过这个结算中心,企业就能够单独开设账户,而且结算中心也能够相应地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然后再与各个银行的商业情况结合,为企业在各种地域都开设相应的账户,这就给企业的资金进出提供了有力的后盾,帮助更好地管理企业的营运资金。
2.企业按照国家规范管理资金。
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身处在何种行业中,都必须得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准则,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要求,规范相关部门的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态度,争取让所有员工都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从而保证企业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另外,对待企业中的财务人员也要有严格的态度,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赏罚制度,让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的工作中去。
3.加强企业的金融资产的管理。
每个企业要想提高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就必须要加强对金融资产的管理。尤其是在大型企业中,所涉及的金融资产也相应较多,我们应该设立专门的金融资产管理部门,可以有效地规划企业的货币资产,让相关人员依照规定对企业的资产充分利用,例如:可以有效地对资产进行买进、出售等,从而保障资产能够很好地流动,再依据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创造更大的收益。
4.应该周期性地编制企业的资金。
无论在何种企业中,我们都需要对自身的整体资金做一个预算,并且还需要合理地规划资金的分配以及流动状况,要在确保企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定期对资金做合理的编制,并对资金的回收以及支出做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当然,我们在编制的过程中,也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在不影响企业资金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进行,并合理地规划企业的货币资金以及金融性资金,定期做科学合适的编制,以便于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的各项资金,为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二、合理地管理相关账款的支出与收入
为了让企业有更大的影响力,也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我们一定会接触到许多的账款支出与收入,例如:企业的生产、销售、资源应用等都是企业支出或收入的相关账款,从资产负债表项目来分析,这部分资金也是企业的流动资金,我们能够将其直接、快捷地转变为企业的现金,并且这部分资金关系着整个企业的收益,所以,我们需要严格管理企业的这部分款项。
1.从资产负债表项目预计账款的收入。
企业的财务部门每个月的月底都会对企业的整体资产做相应的分析总结,而且也会有下月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从这个表中,对应分析企业的合作单位以及相关客户的信用度等,制定出相对应的账款收入政策,并且需要严格计算整理其中的赊欠情况等,从而给企业下个月的资金运用做出合理的规划,让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管理其营运资金。
2.依据企业的资金状况规划资金的支出。
作为财务人员,我们必须对企业的资金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且依照企业的营业总额、销售总量、生产总量等规划企业接下来的资金支出状况,而且也要对资金进行合理地分配,例如:将企业的部分资费投入到生产设备的改进、员工技术的改进等方面,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我们也需要对员工的薪酬进行认真地比对,依据资产负债表的信息做好相应的记录,从而促进企业各个环节的和谐发展,也给了企业运营提供相应的保障。
3.建立严格的账款收支制度,降低风险。
企业的资金运转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我们一定要建立严格的账款收支制度,从资产负债表中分析各种各样的资金数据,并且按照所制定的账款收支制度将拖欠企业的帐款收回,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资金的风险,才能给企业的资金运营强有力的保障。
三、企业的借款管理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大地扩展企业,也为了增加企业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客户,我们也可能会出现短期的借款情况,也可能出现从银行中贷款的情况,这就会让企业短期地处于负债的状态。而且,在现在各类企业都风起云涌的情况下,对于借款我们必须谨慎处理,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在借款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企业的资金现状以及企业的财务所能承受的限额。其次,我们企业的还债能力也是重中之重的,企业的借款必须要保证在企业资金所能偿还的能力范围内。再者,我们也要结合所借债款的支出方式,千万不能用在长期没有经济效益的项目上,这样,企业的资金运营就会降低发生财务危机的几率。所以,企业的借款要合理地运用,合理的分配,才能确保营运资金的正常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运营资金是企业流动资金中最活跃的部分,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运营资金和流动资金的概念是等同的,在数值上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一般情况下,运营资金特别侧重于流动性最强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占用流动资金的主要是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燃料等)、往来款项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企业一方面进行规模化扩张,依靠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占领市场,增加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纷纷加强内部管理,依靠改造流程降低成本、保证品质、强化服务来提高竞争力。而企业的扩张与竞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极其重要。企业的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必须从理念和实务上采取措施来应对。
二、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对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认识还不够。
当前,一些企业对现金的管理重视不够,没有树立现金与利润同样重要的观念,对于现金流入流出的动态管理与控制管理落后,没有意识到现金也是有成本的,持有适当的经营需要的现金,对于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很少。由于生产型企业的运营资金及其占用其价值链较长,分散于多个部门和岗位,周转周期相对较长,涉及到的岗位也较多,故在资金管理观念方面的缺失更为突出。一些工作人员把资金管理、资金结算与清算就当作是一类普通的财务工作,没有意识到强化运营资金管理也是提高企业资金效益的重要工作。某些岗位如材料、生产线、销售线的员工甚至根本没有认识到存货对于运营资金的占用问题。
(二)运营资金周转率低,使用效率不高。
由于生产型企业的运营资金流转价值链贯穿于企业的材料、原料、燃料购入,生产过程到销售过程,其周期较长,客观上使运营资金项目的使用效率下降。而由于市场竞争,导致生产型企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的往来款项、其他货币资金也客观存在。长期存在的往来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没有及时清算的资金也会占用企业大量资源。如果企业没有制定合理的标准生产周期,企业对于营销部门的销售周期也没有合理的调研,导致有意无意地延长了资金周转时间。
(三)资金存量较大与相对分散并存。
企业运营必须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支持。生产型企业一般都属于资金密集型或重资产型行业,对于资金占用是较大的。而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金过度分散的问题。就生产型企业资金而言,由于工序、环节较多,客观上存在着若干分散的资金余额没有得到统筹安排与利用。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单位还无法在资金结算中心开立内部账户,巨额资金以体外循环的模式进行流转,这既导致了资金积存额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也可能给资金监管带来不利,如企业对于各车间、部门、分支机构的资金调剂或安排没有相对清楚准确的了解。
(四)整体资金结构不合理影响运营资金效率。
企业配置长短期资金的结构一般有保守型、稳健型、激进型三类,而一些生产型企业,由于企业扩张(如生产线建设、厂区扩建等)等原因,往往对于资金结构没有进行合理的配置,如较多的生产型企业采用了激进型的资金配置模式,即将短期的运营资金占用投入了长期性的资金需求。这样可能导致运营资金短缺,或支付较大的融资费用,增加资金管理成本,以至于严重到影响正常的企业生产经营;也有的生产型企业采用了保守型的资金配置模式,即用长期资金来源解决短期的资金需求,而对于较高投资回报率的项目投资不足,这样造成资金浪费。
三、企业改进运营资金管理对策
(一)强化生产型运营资金管理的认识。
企业管理层应强化企业对运营资金管理的认识,并且要把这样的理念贯穿到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中去。通过平时的宣传与岗位培训,强化各部门、各车间、各岗位的运营资金管理意识,例如欧美企业中不光注重自己的管理,还注重重要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财务状况,以保证自己的原材料的供应和实现供应商对存货的管理,使企业生产无后顾之忧,存货占用资金最小化。充分发挥资金导向,成本先行的管理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在做好日常结算、资金清算基本工作的基础上,由点到面,由外及时,逐步总结出适合本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并针对一些共性的资金管理问题提出系统性的防范意见。当然,这个过程是随着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人员素质提高逐步实现的。
(二)改革资金管理模式,促进集约化管理的实现。
要注重全流程全价值链的运营资金管理,深入细化关键点。首先,从资金账户设立就要严格管理。虽然较多的单位目前对于账户开立、注销都有相关的规定,但是目前账户管理相对混乱仍然是不争的事实。在账户管理方面,首先就必须坚持现有的开立账户相关规定,坚持审慎开立的原则,控制账户的管理成本,下属单位不得擅自以任何理由未经正常的审批流程就进行开户行为,尽量减小资金分散的可能性。其次,资金结算所要与协议银行完善《账户监管协议》等类似文件,确保资金及下属相关单位的资金集中管理规范、合法,要求银行确保各单位的资金安全性,同时结算所根据不同性质需要具有相关的权限,根据资金用途、额度的有效监控。最后,企业财务(资金部)要明确资金管理的权限与职责,充分发挥起在企业内部的资金监控、管理的作用,对于资金异常流动有预防性控制和检查性控制,占用资金过多且回报率较低的投资项目、高于保险储备量的存货等占用的流动资金,要及时提出管理建议,并由内部审计部参与负责督促消化。
(三)做好资金规模与配置的协调。
首先,要明确运营资金的规模。企业财务(资金)部要根据企业的日常经营情况、企业本年度销售情况,配置合理的运营资金规模,并同时受企业编制的年度资金预算约束。运营资金占用额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关键是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营销、扩展规划综合掌握确定。一般来说,流动负债的成本是低于长期负债的,如果企业合理控制运营资金规模,则可以将部分流动负债投入长期性的资金需求中,这样也可以适当控制整体资金成本。如对于传统型或竞争激烈的企业,由应优先采用稳健型或保守型的资金配置。对于高新技术或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或者急需升级改造的企业,则可以在充分考虑风险的前提下采用激进型的资金配置。
(四)提高运营资金效率,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首先,要加快资金周转速度。要做到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之间的差额额与销售规模配比,企业的资金管理才真正的发挥了作用。同时,资金结算部门要动态关注各子单位,整体资金的周转速度(周转率),根据历史数据与考核指标来明确科学合理的周转指标。其次,要认识到资金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实现资金管理带动企业整体管理,以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当前,我国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模式偏向于企业内部自身的管理,强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保证资金安全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同时,通过对企业流程的改造,技术的更新等等来降低资金的占用量,加速资金的周转。再次,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要有机结合起来。资金与成本是一对相辅相成的要素,成本的发生最终都需要资金或资金的等价物去支付。因此,做好资金管理的前提就是对成本管理进行科学的管控。具体来说,首先要考虑量入为出,在确保资金平衡的情况下,才选择有利的投资项目,或者充分考虑“以销定产”,尽量避免产品或库存的积压;最后,在资金的支付方面,要基于严格的成本核算、计量,然后严格按进度或相关约定支付款项。例如海尔就是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物流,加速企业的资金流的增速与增值,以零营运资金管理模式,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使企业在 20 多年的时间,从亏损一百多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在 2004 年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 100 个品牌》报告中,海尔作为唯一的中国品牌入选。
四、结论
运营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要对企业各方面、全流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对现行资金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升级,并适时开发出新的体系,努力争取做到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同步,以信息流与物流的加速来实现资金流的加速,减少资金的占用成本,增加企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灵活选择资金结算方式和运作流程式,实现全企业资金流转的畅通和及时,减少资金在各环节滞留的时间,实现信息共享,并且高度透明,用有限的资产创造出最大的收益。
(作者单位: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辽宁分所)
参考文献: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从利润表项目回归到资产负债表项目,促使企业从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应该抛弃传统的利润考核概念,着眼于企业长期财务战略,改善资产和负债质量,优化资产和资本结构,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在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虽然财务活动大致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但是后两项关系到企业生存,必须由企业最高当局集体决策。会计师们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经常考虑的是经营活动方面即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会计师们每天就采购、生产、销售等方面的资金收支作出财务决策。企业的某一时期资产负债表也就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静态反映。
营运资金是企业维持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它具有投资回收期短,流动性强,波动性大的特点。企业进行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加速营运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实际工作中既要防止营运资金超过经营规模实际需要的资金水平出现过度资本化,又要防止营运资金主要靠流动负债支撑其流动资产需求而出现过度交易化。
从资产负债表看,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就是资产负债项目的流动项目管理,实质上营运资金管理就是要求会计师们如何安排流动项目各会计项目的数额以及他们的结构。因为资产负债表左右上半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就是营运资金,即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在深入分析可以看到,营运资金=股东权益+长期负债-长期资产=长期资本-长期资产,可见营运资金管理同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都有联系。在实际工作中,正常的企业大多数采取的是稳健的营运资金政策,长期资产项目资金由股东权益增加和长期负债解决,企业加强资产负债表上流动项目管理,合理配置资金,从而做好营运资金管理。
企业流动资产项目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流动负债项目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虽然表面看营运资金涉及上述方方面面,但是企业具体的日常营运资金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第二是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管理,第三是以库存材料和产成品为主的存货管理,第四是短期借款管理。
一、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
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的股票、债券、基金和从事短期获利活动的可辨认的金融工具。他们属于企业营运资金的流动性、变现性、支付性最强的流动资产,企业持有他们适当的数额,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目的,企业通常在权衡持有成本、交易成本和短缺成本后确定最佳持有量。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
1、建立企业内部结算中心,内部单位在结算中心开立账户,结算中心根据同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和企业的供应销售的客户情况,分别在同一地域不同银行和不同地域的相关银行开立账户,主要目标是建立企业通畅的结算渠道和融资平台,是企业的资金能够进的快,出的稳。
2、严格按照国家的货币资金控制的规范要求,建立内部的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资金收支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3、加强企业的金融资产的管理,金融资产较多的企业应在财务部门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根据企业当局指定的政策进行资产的购进、出售交易,确保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
4、企业应当按月或按周编制资金的预算计划,包括资金的回收计划和资金支出计划,及时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合理分配资金,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二、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管理
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必然发生应收账款。应收款项的回收周转情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营运资金的安排使用,从资产负债表上分析,应收账款属于重要的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其应收账款管理政策一方面涉及到企业的销售、生产、采购、供应等重要经营活动,一方面涉及到企业的营运资金的筹集持有政策管理。企业在日常财务管理中,综合权衡成本和收益,结合自身的营运资金能力,制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从而建立严格的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企业财务部门每月月底根据下月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利润表,考虑营运资金能力,计算出企业能承受的最大的应收账款额,对照不同客户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分别计算出相应的赊欠额度,从而要求销售部门计算出下月的销售量。
2、生产部门根据企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和销售量,安排出企业的生产计划,确定企业的材料采购计划和企业的商品库存计划和工资开支计划。采购部门按照材料的采购计划计算出下月的资金计划,包括应付账款的还款计划及材料开支的资金量。
3、财务部门汇总企业各部门的资金需要量,根据企业销售回收的资金以及企业可动用的金融资产自动详细的资金开支计划,反馈给企业的相关部门执行,从而保证正常的资金周转。
4、企业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必须重视和建立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每月分析资产负债表及应收账款明细账的财务数据,考核客户的履约付款情况,对超过信用期限拖欠或拒付的,企业立即启动相应的收账机制,最大限度的收回拖欠款项,从而保证企业的营运资金正常周转。
三、存货管理
存货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项目,一般情况需要占用企业相当大部分的营运资金。存货管理历来是企业最重要的流动资产管理,存货周转率一方面关系到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一方面关系到企业营运资金效率。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周转材料、自制半成品等项目。传统的存货控制方法是ABC分类法、经济进货批量法和及时生产存货系统。企业在实际管理中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根据生产销售计划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每个环节科学管理,在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四、短期借款管理
企业为了解决生产经营中短期流动资金的不足,主要从商业银行筹集短期贷款。短期借款是企业流动负债项目,它的特点是筹资弹性大、容易取得、手续相对简单但资金成本高、借款周期短。目前商业银行为规避经营风险,对中小企业的短期贷款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不仅要求极高,而且有要求经营效益好企业担保或企业自有资产抵押,从银行取得短期资金已经相当困难。在实际中企业短期负债融资主要有三条渠道:一是企业之间资金拆借,一是内部职工集资,一是从财务公司借款。企业在运用短期负债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短期借款的资金成本,应考虑企业的财务承受能力。
2、短期借款的筹资规模,应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
(一)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的五年是地勘队伍发展以来经济质量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各项经济指标也达到了史上最高峰,各项综合竞争实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且一直保持着这种良好的态势继续发展。地质勘查产业帮助一系列矿产资源产地,这些产地对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勘察施工产业还完成了一系列大型的岩土工程项目,这些项目都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一系列新型的矿业公司被国有或民营企业以及矿业开发产业组建了起来,进一步对发展勘查开发一体化夯实了基础。
(二)职工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地勘单位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通过本人和单位的努力实现了再就业。并且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相比于2005年,全国属地化地勘队伍下岗职工数量于2010年出现了50%以上的减少率。除此之外,事业单位人员录用流程的逐年规范,也促使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公开透明的招聘途径进入了地勘队伍。这些因素都对地勘队伍的整体素质起到了增强作用,包括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岗位结构以及学历结构等等,进而提高了地勘队伍对企业化的适应能力。
(三)地勘单位资产问题现状
当企业缺乏一定量的净资产和总资产,企业是无法正常运转的,考虑到地勘单位是以建筑施工业为主体产业,且主要任务为承揽基础施工任务这一实际问题。职工人员净资产与预期值相差较大,且生产经营性的净资产就更少了。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市场上最常出现的情况就是垫支,就是工程预付款不仅难以及时拿到,而且还必须缴纳大额的质量保证金。往往要等到工程完工后的一年左右时间才能获得工程余款,也就是决算资金到位周期较长。在东部沿海省份,由于经济基础环境好,因此发展速度交款,而在中西部省份,发展的时间就被大大拉长了。
二、地勘队伍企业化中资产营运分析
(一)保障企业化实施,提高资产定额
进入事业单位改革过程后,地勘队伍将会完全失去地勘事业费的支撑,必须和其他企业一样在变幻莫测的地勘市场中摸爬滚打。因此,地勘企业化必须从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上,对地质勘查的劳务定额进行合理地制定。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不仅要对常规成本例如设备、房产、企业人员等进行核算,还必须结合地质勘查的季节性特点,将一些没有业务的时间考虑进去,扣除基本支出,计算出地勘队伍企业化发展的最大利润空间。
(二)统一标准,明确成本
毋庸置疑,地勘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改革也需要成本的投入,对于这一块投入的成本,不管投入方式如何都必须被明确,而不能任由地勘队伍不明不白地消化掉。我国地勘队伍的经济发展尽管近几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在具体改革的操作过程中,还必须做到对弱势的维护和关爱。各个地区地勘队伍的发展状况不平衡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在职工个人权益的政策上一定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这样能够稳定后续提升地勘队伍改革的成本。
(三)加大资本注入,配置矿业权
注重地勘队伍资本的注入,不仅仅能够满足地勘队伍企业化的需要,更能满足培育地区地勘行业骨干企业的需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现实的方法就是为地勘队伍定量配置探矿权,具体需要按照以下两条规定进行,一是根据地勘单位的申报,对地勘单位给予一次性定量的配置探矿权;二是依据地勘队伍以往取得的探矿权成果,在实施勘察开发一体化或是探矿权转让时,将国家资本金全部转增。
(四)改革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包括施工单位、测绘、物探以及测绘等单位在内的经营实体都面临逐步转制为企业的问题,需要初步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做法为,积极推进局属工程勘察单位的改制工作,加快对施工单位的改制步伐,尽快完成对效益较差或者规模较小的经营单位的民营化改造。严格按照“抓大放小”原则,从那些缺乏竞争力、长期微利或亏损的经营实体职工撤出国有资产,坚定不移地对其实施民营化改造。民营化改造过程中,应当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实现逐步推进,一旦改制完成就立刻抓紧注册。
(五)搞好资产重组、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研究背景
随着近年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我国房地产行业迎来了“春天”,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仅早就了现如今的大好形势,同样也催生了大量房地产企业的非理性的财务行为。总所周知,营运资金是一个企业维持正常生产运营的关键所在,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是增加企业收入、壮大资产的重要基础。房地产行业特有的普遍垫资、资金周转缓慢等特点决定了其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相较于一般行业,其营运资金管理的主要重点和难点集中在短期借款增长、货币资金周转和应收账款质量下降等问题。虽然非理性财务行为在显示经济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如果其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那么就会进而影响房地产企业的正常运作,乃至整个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本文在房地产开发热潮的形式下,探讨非理性的财务行为如何作用于房地产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
二、研究思路
在传统的经济财务学科的研究中,理性人假设是基础假设之一,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理性经济人比较不符合实际,可以说是难以立足的假设。因此,为了弥补该假设在结合实际的研究中的缺陷,我们将非理性财务行为引入企业投资研究范畴。为了进行有代表性的说明,本文将引入代表性原则偏误、心理账户和羊群效应这三类非理性财务行为的代表来进行探讨。
垫资现象普遍、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慢、履约保证金期限长是房地产企业都具有的典型特征,而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财务上的营运资金,尤其是以短期借款、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项目为主。所以本文重点将它们与非理性财务行为匹配,构建合理的分析框架。
三、主要非理性的财务行为对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
(一)代表性原则偏误与房地产企业短期借款管理
1.代表性原则偏误定义。代表性原则偏误是指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受到记忆中类似事件的影响而非考虑事件的真实概率。个人会倾向于利用过去的印象或经验法则来判断未来的情势发展,亦即人们在评估某事件可能发生的可能性时,常会因为过度依赖自己过去的看法来作出判断,而不是根据现有的真实客观情况作为判断的依据。
2.代表性原则偏误影响房地产企业短期借款。房地产开发前期会耗费巨大的资金,光靠企业本身的资金是难以支持的,二借款是我国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而房地产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因此一般房地产企业会选择银行借款作为流动负债的主要来源。在房地产企业需求投资资金时,主要借助银行贷款作为融资方式这一经验法则就形成代表性原则偏误,促使房地产企业倾向于选择银行短期贷款。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代表性原则在房地产企业投资行为中影响营运资金是通过增加短期借款来实现的。
(二)心理账户效应与房地产企业货币资金管理
1.心理账户效应定义。最初心理账户概念的提出是用于解释个体在消费决策时为什么会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实际上就是对多种选择结果进行估价的过程,究竟如何估价,最简单也最基本的估价方式就是把选择结果进行获益与损失的评价。在作经济决策时,这种心理账户系统常常遵循一种与经济学的运算规律相矛盾的潜在心理运算规则,因此经常以非预期的方式影响着决策,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理性经济法则。
2.心理账户效应影响房地产企业货币资金。与个体不同的是,在企业的心理账户系统除受社会文化特征影响之外,还往往受企业本身文化的影响,因此使得其心理账户更加复杂。在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由于对于不同收支项目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心理账户可能对货币资金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三)羊群效应与房地产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笔者看来,羊群效应影响房地产企业应收账款。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存在信息不对称的行业,且市场常常处于失衡状态。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极易产生市场中的“羊群行为”,因此,房地产行业的羊群效应十分显著。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各地方政府都担负着发展地区经济的重任,地区GDP的增长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筑行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在GDP中占有很大的分量,房地产建设前期投资的缺口大多需要通过垫资来弥补,加之建设工期长,无疑更进一步推动了应收账款质量的下降。所以,房地产企业投资的羊群效应越严重则应收账款质量越低。
四、结论和建议
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中处于重要地位,对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房地产市场竞争的加剧,非理性的财务行为对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更加不容小觑。房地产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减轻非理性财务行为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影响:(一)企业应该完善决策制度,提升决策者的决策能力,根据现有客观环境制定决策方案,并且增强决策的民主性,从而降低代表性原则偏误程度,确保短期借款决策的合理适当;(二)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科学配置企业的资金、资源,从而降低心理账户效应,提升货币资金管理的效果;(三)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做好相关可行性研究,尽量减少脱离实际看问题的情况,从而降低羊群效应,提高应收账款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尽管铁路系统近几年在生产力布局和生产组织方面做了调整和改革,实行了路局直管站段,使得站段的生产组织、劳动组织、作业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铁路运输企业已逐步走向市场化,但由于铁路系统职工在思想观念上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的滞后,铁路系统自身体制的制约以及铁路系统生产管理制度上不够完善等原因,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实际应用到铁路运输企业生产当中。
1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于铁路运输生产中的意义
铁路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命脉,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在铁路运输企业生产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目前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配置不科学、结构不合理、缺乏战略规划等问题。只有解决了铁路运输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营效益。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因
2.1企业文化方面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凝聚人心、展现企业风采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在解决企业外在适应性与内部整合问题以及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加强,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在精神文化层面激励员工,使得员工的个人价值取向趋同于企业价值观,以此来增强企业凝聚力。
2.2安全生产方面
在铁路大提速、管理体制改革、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的背景下,铁路运输安全的形势和要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由于铁路运输具有高度集中、“大联动机”的特征,因此要做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必须从人、机、环境、管理等方面着手。其中,运输任务的完成涉及大量的人员,对运输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借助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实现铁路职工之间和睦共处、协调共事,能更好地、安全准确地完成运输任务。
2.3经济方面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比增加或更新铁路在线路、信号、机车、车辆等硬件设施所获得的效益更为明显。虽然现在铁路运输企业已经有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但是所投入的人力、财力远远不及在硬件设备上的投入。
3人力资源管理在铁路运输企业生产中应用的措施
3.1树立创新理念,建立企业文化
营造融洽和谐的文化氛围,通过促进企业员工生产效率提升来提高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引导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作为铁路运输企业,我们应当充分发扬高铁精神,在规范化、高速化、信息化的高铁时代,建立起铁路企业的核心文化。
3.2建立合理的制度保障体系
3.2.1完善人力资源配置、预测制度
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是一个企业长久生存、富有竞争力的有力保证。通过有效的市场配置把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源,配置到最合理、最能创造价值、最有效率的地方,使得生产要素配置始终处于最佳状态[2]。
3.2.2加强人才培训、培养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培训、培养机制,不仅给铁路职工提供不断学习与提高的机会,使得他们在劳动技能、设备操作、管理方式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也使得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激发职工的工作激情和创新热情,为铁路企业稳定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3.2.3实行绩效管理,健全考评制度
企业员工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薪酬问题,因此解决好薪酬、奖励等问题,建立起合理的绩效薪酬制度,无疑是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一项重要的举措。通过改革绩效管理,健全考评制度,业绩与效益挂钩,让铁路员工具有忧患意识,将目标由“不违章违规”转变为“提高业绩效率”,让企业员工在企业内部有满足感,提高工作热情,积极投身于铁路运输工作。
4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让安全生产观念深入人心
安全生产是铁路运输工作的关键,这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也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变少数人管理为全员管理。在员工上岗培训及培养发展的全过程,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观念意识,强调以人为本,全面提升铁路员工的综合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一、研究的必要性、目的及意义
近十几年来,房地产业是国家经济的主力军,不少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因国家政策调整而面临一定的风险,营运资金管理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是起到非常关键的资金链的作用。对于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来说如何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的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成本支出都非常重要。费用高的ERP财务软件和高薪聘请高素质会计人员不现实。对营运资金的专门管理已经成为中小型房地产公司投资管理人员必须关注并且及时决策处理的问题。
营运资金中最主要的货币资金、存货和应收账款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若企业逐年或逐月计算其相关的成本和收益,并且逐年研究其变化幅度,则可能浪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若每年从市场获取专业机构的服务,则可能带来高成本,导致企业整体收益降低。若能报表生成的在第一时间能对营运资金的数据进行选择、汇总、计算、分析,就能得到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管理,特别是在存在一定政策变动的年份,营运资金的变化信息对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
所以,设计一种适合于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块软件在这个阶段就显得尤其重要。以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为背景,运用统计学专业软件SPSS和通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Excel模块、VFP编程软件的相关功能为决策支持服务,制作适合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块,生成营运资金原始数据汇总、检索、处理和分析的系统管理软件。
该模块考虑以广泛使用的数据表处理软件微软Excel为基础软件,用该软件对各类中小房地产企业历年(至少3年)营运资金数据进行汇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统计学专用的SPSS软件,实现营运资金的成本收益分析,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相关指标数据的历年变动幅度,形成一个全方位支持投资管理人员进行营运资金管理和分析的支持软件。
本模块的设计初步考虑以Excel和SPSS、VFP作为开发手段可有效降低开发成本,同时可保证模块的系统稳定和后续扩展其应用功能,实现与其他财务软件的对接。
二、项目的背景、主要内容、技术水平及应用范围
营运资金运动是任何一个企业关注的核心,更是现阶段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繁多的数据和处理流程让投资管理人员应接不暇。对于中小型规模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政策的变化使之不能在仅仅局限于报表数据表面,处理和分析相关信息的需求方面的要求越来越。而较之大型房产企业的资金实力而言,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想要聘请高素质的财务人才或聘请足够多的投资管理人员又显得力不从心。只有以最小的投入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才能生存并获得发展的机会。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信息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大量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由于经费有限,也无法进行或者不愿意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为此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如何更高效率管理营运资金变成问题的核心。开发一种易用的、强大的、廉价的成本管理软件成为一种中小企业的一种迫切的需要。基于Excel 、SPSS的中小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模块的开发,能满足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对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需要。
以中小型企业为背景,以提高中小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和服务中小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为目的,以Excel SPSS为系统开发平台,制作一个的中小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分析系统且兼具可扩展性。除非用户要求,初始开发的营运资金处理分析模块只拥有简单的功能,但这些功能都是最基本的,而且是经常用到的。
首先要选取典型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汇总常规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报表数据,明确营运资金管理处理系统的具体信息要求,收集、整理必要的资料。为营运资金管理分析模块开发的提供资料和数据支持。
其次,运用SPSS软件对营运资金管理分析模块中的历年的数据变动幅度进行计算与分析,反映出营运资金管理指标数据的变动幅度。
再次,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和变动幅度的大小,归纳出其基本特征,找出其基本规律,对营运资金的内部结构和(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分析,运用EXCEL进行中小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分析模块的初步设计。
最后,根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工作的具体信息要求(获取基本需求定义),利用VFP开发工具生成应用系统,建立一个营运资金管理分析模块的最初版本,并将其提交企业试用、评价,根据企业的提出的意见修改、补充,直到生成一个企业满意的营运资金管理应用系统。
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分析模块的开发拟采用进化型原型法,根据用户需求,利用VFP编程开发工具,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最终实现用户需求的营运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发项目是运用通用Office软件Excel模块和SPSS软件的相关功能为中小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工作服务,制作适合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模块,借助VFP语言,生成中小型房地产营运资金管理应用系统。由于该项目涉及财务工作和软件开发,需要项目开发者既熟悉企业财务工作的基本方法,会熟练操作Excel和SPSS,又有软件开发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对项目开发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
关键词
地下综合管廊;ppp模式;运营管理;资本
1.前言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我国已经有较多城市展开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作,地下综合管廊的大面积建设,对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ppp模式的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机制分析
2.1企业的运营财务制度。一般来说,可供企业选择的财务制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运营管理公司根据管廊维护结算的单位面积定额,对其进行结算。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运营管理者将所收取的物业管理费和使用等交由地下管廊所有者,地下管廊所有者需要给运营公司支付相应的管理费,同时还需要负担地下管廊的所有费用支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第一种是制度下运营管理公司需要自负盈亏,有助于提高其积极性。第二种财务制度主要由地下管廊所有者承担运营风险,缺乏对运营管理公司的激励,不利于调动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2运营管理企业职责以及管理组织结构。为了保障地下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行,使其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通常会由运营管理企业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运营管理。(1)从运营管理企业的职责来看,应以维护地下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行为主要目的,监督管廊内的施工安全、保持管廊的通风和清洁、对管廊共用设备和结构进行维护、参与管廊险情的排查和抢救以及其他应尽义务等。(2)从运营管理企业的组织结构来看,应做到责任明确,精简结构,设立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总经理等,并在总经理下设人事部、财务部、技术部、资产管理部以及运营管理部等部门,使各部门的设立能够尽量满足公司的运营需要。
3.ppp模式的地下综合管廊财务运营
3.1地下综合管廊的费用构成。管廊的费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管廊空间使用费,是管线单位占用管廊内部空间所需支付的费用,目前使用的计费方法主要为按所占体积权重收取建设成本或按直埋条件收取直埋费,前者对于管廊使用者而言,投入成本相对较大,很容易造成使用者不愿进入管廊[1]。后者在使用时,使用者需要缴纳土方直埋费和开挖费,不增加单位成本,使用者比较容易接受,但是投资者需要一次性投入较多资金,投资风险较大。二是管廊的物业管理费,该费用主要包括:(1)日常运营费用。(2)管廊内公共设施正常维护、运营、检修费用。(3)紧急情况或突发事故造成管廊受损的费用。(4)其他相关费用。
3.2地下综合管廊收益研究。收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直接和间接收益,因为地下综合管廊是公共设施,所以在计算其收益时应将投资收益除去。直接收益包括管廊物业管理费和使用租费等,补偿运营成本和部分固定资产折旧,通产情况下,这部分收益不足以补偿全部的运营成本和折旧。间接收益主要是指社会收益,即管廊修建带来的土地资产增值、社会成本降低等,该收益很难准确估算,通常根据经验或其他城市的数据推算。该部分收益对应的运营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
4.ppp模式的地下综合管廊费用收取原则
浮动定价机制原则:在市场条件下,各管线单位的商品受市场波动影响,价格会在不断变化中,所以在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定价时,应采用可变的机制,增加管廊费用制定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价格波动。平等互利原则:由于在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定价时,会涉及到使用者、投资者以及社会大众等多方面的利益,所以应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利益,通过协商制定合理价格,保障各方利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2]。不损害大众利益原则:地下综合管廊内的商品主要通过政府定价,这些商品通常都与群众的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在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定价时,应对各管线单位的成本而进行考虑,避免管线单位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大众,影响社会大众的利益。
5.结语
在ppp模式下,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主要由政府和民间资本出资,所以对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需要委托专业的运营管理公司,由运营管理公司自负盈亏,减少政府运行机制造成的弊端,降低运营风险,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收益。
作者:樊国正 单位:石家庄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 F4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2)10-0089-05
知识产权运营是在当代知识产权制度环境下,随着知识产权作为企业资源重要性的提升而提出并适用的企业经营的新课题。知识产权运营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其中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是知识产权运营的基础和保障,知识产权运营则是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最终目的。企业知识产权运营也是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的基本形式,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是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基于知识产权运营的重要性,《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创建工作方案》明确指出要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全面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工作,推进知识产权商品化、产业化,不断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加强已有专利技术的实施、转化、转让工作,实现专利价值最大化。要深入研究知识产权制度,充分运用知识产权规则,把知识产权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从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的一般原理出发,着重对企业知识产权许可,企业知识产权转让,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资入股、证券化、信托等为表现形式的资本运营等进行深入探讨。①
一、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概述
企业知识产权运营反映了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资产与实现企业价值的内在关联性。国外有学者提出了“潜藏价值”概念,论证了企业可以从知识产权资产中获取价值以及知识产权资产与企业增值的关系。不过,知识产权资产价值的实现却离不开有效的运营。“现代企业运营已由原先的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外延到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管理范畴,囊括从运营战略制定、运营系统设计、运营系统运行等多个层次,企业运营对象也由传统的劳动力、原材料等物质要素向知识、服务等非物质要素转变,使得知识及知识产权资源经营的重要性日益增强”。[1]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其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确定的战略方针是“激励创新、有效运用、科学管理、依法保护”。其中,依法保护是手段,科学管理是基础,激励创新是源泉,而有效运用则是最重要的归属和目的。正如知识产权法专家陶鑫良教授指出:上述方针的灵魂是有效运用,激励创新应落实到有效运用,依法保护也要落实到有效运用,科学管理更应在有效运用,国家与企业知识产权之战略与策略,有效运用是目标,运用有效是关键。[2]知识产权法专家郑成思教授在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解读时也道出了知识产权战略中知识产权战略运营的意旨。他在《关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与思考》文章中指出,知识产权制度包含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的成果和将该成果“产业化(即进入市场)”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将其结合起来可以看成是我们的知识产权战略。这三个方面实际上涉及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其中运用是创造与保护的延续,是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根本所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对集团企业的资金筹措、投资和价值创造能力方面,具体而言就是企业集团在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经济业务活动所涉及的资金运动管理,并且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等有关财务报表上面恰当反映。企业集团在产品的调研、生产经营、销售等价值利润创造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资金的筹集、优化配置和对外投资,通过合理化的资金结构安排、自有资金的盘活存量使用、外来资金的优化配置,共同实现企业资金的自我价值的升级再创造,提升其资金运营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
一、企业资金运营的主要方式
(一)跨国公司资金运营的主要方式
跨国企业资金运营管理存在于母子公司之间安排合理有效的资金流动,其运营管理的目的在于保持最优化的流动资产持有量水平,有效控制流动资产的余额量,最终实现其全球化发展战略目标。跨国公司的资金运营方式主要包括:集中管理、净额结算管理以及全球范围内资金配置。
(二)上市公司资金运营的主要方式
上市公司的资金运营主要体现在资金结构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上市公司呈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体现投资者的权益行使需要共同承担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合理安排债券、股票增发和股份配送等不同筹资方式之间的协同作用。
二、企业集团资金运营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企业需要具备有效的经营管理能力,其中关键环节是运营资金的合理优化配置能力,影响着企业集团未来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地位,当前情况下企业集团在资金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组织体系不完善
集团企业资金运营的有效前提是组织管理者认真全面贯彻资金管理制度,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具体而言:第一,公司各部门的分工合作有待完善,财务部门资金主导管理能力较为分散,有些缺少资金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以实现对其统一调配,从而影响资金运营的效率水平;第二,财务人员的设置没有严格按照相互监管制度进行,财务与会计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融,使会计信息的预测功能受损影响公司投资决策判断的精准度;第三,资金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有时互相之间存在一些交叉使执行人员不知如何进行标准的选择工作,有时还会出现制度设定修改不能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更新,难以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资金管理流程有待进一步约束
集团企业一般具备程序化的资金调度流程文件,而与业务密切相关的资金使用和调度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首先,资金管理程序规范但业务执行随意性,使资金的管理使用呈现模糊不清和随意性特点;其次,“重业务、轻财务”现象普遍存在,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准确定位,高度关注生产而怠慢经济效益和财务管理,难以充分发挥企业资金的最大效用;第三,预算管理的作用发挥没有完全体现,资金使用的计划性、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和利润水平并没有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得以很好地体现,预算管理形式大于实质大大削弱其在资金运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企业资金筹集综合使用效率不理想
企业集团部分管理者认为企业的融资能力越强,闲余资金的剩余量就越多,由此给企业带来很好地发展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故企业就选择使用不同渠道进行资金的筹集,忽略其整体负债能力以及投资收益是否与负债相匹配,这样一来企业资金出现大量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提升。
三、增强企业集团资金运营管理能力的对策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能力的强弱,影响着企业的社会竞争地位的高低,有必要综合参考总结先进经验已制定出有利于增强企业集团资金运营管理能力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资金管理的各项制度建设
企业集团资金运营有效的重要前提是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保证其管理有据可依和管理效果的高水平,包括预算管理制度、营运资金管理制度、负债管理制度、融资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对外投资制度等。预算管理是前提和基本保障,合理有效的预算安排才能保证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开展;营运资金管理制度是为在满足流动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实现投资水平的精准和利润率的提升;负债管理可降低因负债带来的经营风险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融资管理可有效降低盲目融资的可能性保持合理的负债水平。
(二)开展资金池模式,重视资金头寸的预测作用
网络信息化时代,企业集团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完善的金融体系来强化资金运营管理能力。跨国公司可选择与国际银行合作共同开发资金池资金管理模式,有效实现企业经济业务和资金结算控制流程的融合,满足公司资金的全球化调拨,可以借助优秀的财务专家和大量的信息情报,根据各国利率、汇率的变化和各子公司的需要,对流动资金进行有效的统一调度和使用。
(三)预算管理工作的完善,资金管理机构的健全
建立健全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完善资金预算,确保各种预算信息的准确性,以便为公司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地信息,提高公司投资决策的效率。一般而言,公司的预算编制应该要包括经营预算的编制、投资预算地编制、筹资预算地编制、资金预算地编制等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达到加强资金管理的目的。最后,资金管理机构需要具有完备特征,既要包括财务管理预算机构还需要财务审计监督管理机构,以保证资金运营整个过程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