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现代化体系建设

现代化体系建设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4 09:35: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现代化体系建设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现代化体系建设

篇1

关键词: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高额比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受地形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煤矿九成以上为地下开采,开采条件艰巨,每年因瓦斯、顶板、煤尘等引发的安全事故屡屡见诸报端,2015年38起特大事故便造成了768人死亡与失踪。近年来,随着生产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安全生产意识的强化,煤炭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从5.8下降到0.157,然而,相比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而言,仍然高出数倍乃至十数倍,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形,和我国煤矿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缺乏密切相关。

1煤矿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安全是煤矿生产中的头等大事,安管管理因而也是煤矿日常管理中的核心环节。现代安全管理体系,以安全管理为目标,以体系健全为特征,突破了传统安全管理中的局限性,能够更好地发挥安全管理的效能。就目前煤矿现代安全管理体系而言,通常包含方针、计划、检查、评价、纠正等五个环节,涵盖煤矿生产中的各个阶段与各个部门,比如生产设备安全、生产作业安全、重点事故防范等。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具有双重意义:首先,现代安全管理体系以全面性、体系性为主要特征,能够弥补以往安全管理中的欠缺与不足,使煤矿安全管理从重点管理转向全面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其次,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强调预防为主,主张管理者事先采取完备的预防机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有助于煤矿安全管理从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2建设煤矿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点

2.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管理主体的欠缺是煤矿安全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主要因素,也是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在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中,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避免推诿扯皮的现象。就煤矿生产的一般情形而言,矿长是主要负责人,因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核心为矿长负责制,矿长对安全事故承担最终责任。与此同时,煤矿还要从管理层、执行层以及作业层三个角度出发做好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工作。首先,就管理层而言,其主要职责为根据国家安全作业的法律法规以及煤矿安监部门的具体要求做好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构建工作,确保安全人员有规可依,有矩可守;其次,就执行层而言,其主要职责即将企业管理层的安全生产要求与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到实处,确保每一个员工都严格恪守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确保制度不至于流于形式;最后,就作业层而言,他们需要根据企业的安全要求开展作业。

2.2强化安全事故预防制度

煤矿事故是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难点,也是导致人员死亡、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其中瓦斯、顶板、水患等又是安全事故中的主要类型。为了更好地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效能,矿企在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中还需要做好重点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强化安全事故预防制度。例如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天敌”,煤矿企业需要针对瓦斯矿难的特征制定完备的预防制度,具体而言,便是“先抽后采、以风定产、超前防范”,也就是说煤矿在原煤开采中要完善瓦斯抽放系统建设,根据矿井通风能力决定开采规模,严厉禁止超限作业。又如水患也是煤矿开采中的主要难点,煤矿需要在明确责任主体,如矿长或其他管理人员的基础上,根据矿井水患的类型以及程度采取针对性的化解措施,如查、堵、疏、排、截等,保证水害防治的扎实有效,安全可靠。煤矿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的特征,煤矿还需构建重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机制。

2.3建立生产安全投入制度

资金投入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效能的核心途径与必要保障,投入不足也是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对此,煤矿还需要从构建安全投入制度的角度出发,完善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就安全投入制度而言,它主要包含以下两点内容:第一,生产设备、技术的更新与维护。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技术是煤矿开采中的主要依靠,精良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率,提升安全性。煤矿需要紧扣国家精神,设立专项的安全生产资金,用于开采装备的更新与检修,避免因装备、技术问题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其次,安全生产的培训与宣传。一线作业员工以及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偏低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煤矿还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将教育费用纳入安全投入资金之中。

2.4推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

煤矿安全生产离不开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又必须辅之以相应的奖惩机制。对此,煤矿首先要做好安全生产作业的考核工作,针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规范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效能等进行精准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录在案。此外,煤矿还要将考核结果应用到煤矿管理之中,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应用到晋升机制以及奖惩机制之中。煤矿在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与任命中,要充分考察期过往的工作经历与工作结构,尤其要突出安全管理在人事考察中的作用,在其他条件相同或近似的情形下,优先选拔安全管理工作效果突出的人员;煤矿需要根据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实际表现给予针对性的奖励与惩处。针对那些安全意识强,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范,多年来保持安全无事故的个人、团队予以精神、物质奖励,而对那些不遵守安全生产规范,工作中粗心大意乃至错误不断的个人、团队给予必要的惩戒。

3结语

现代化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有之义,也是确保煤矿长远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核心内容。因而,煤矿在生产运营中,要从当前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出发,采取好相应的补救措施,尤其要做好安全责任落实、重点事故防范以及安全投入加大等方面的工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增飞,林姗姗.构建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途径探析[J].商业文化,2008,05:149.

篇2

近年来,我区因天气变化,短历时、高强度局部暴雨造成的山洪灾害时有发生,特大暴雨洪灾极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暴露出河道管理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河道治理长期投入不足,堤防工程体系薄弱,防洪标准不达标;非法设障及侵占河道问题严重,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有的河段河道管理不明,事权不清,队伍薄弱,监管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导致河道行洪防洪能力明显下降,洪水流势流态改变,直接威胁河道行洪安全,成为我区防洪减灾体系的隐患。

省、市政府已将河道现代管理体系建设列入对各级政府水利发展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水忧患、水危机意识,坚决客服麻痹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重视水利、关心水利、支持水利,紧紧抓住水利跨越式发展重要机遇,遵循人水和谐的科学发展规律,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构建河道现代管理体系,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以依法治理河道为中心,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建管并重,综合施策,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管理队伍,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河道管理秩序,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尽快建立河道现代管理体系。到20xx年,全区行洪河道内的非法阻水障碍基本得到清除,汇水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管理范围全部划定,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河道管护水平明显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基本达到规定标准。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兴利与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综合发挥河道的行洪、灌溉、供水、生态等功能,保障防洪安全,实现可持续利用。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根据河道管理范围,明确各相关部门事权责任,责权利相统一,强化属地管理,以管为主,建管并重,建立管、护相结合机制。坚持严格保护、占用补偿。正确处理河湖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与监管,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实行“谁占用、谁补偿”。坚持法规支撑、依法治理。加强政策法规和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水行政执法能力,切实解决“没人管、管不住、管不好”的问题。

三、具体任务

(一)健全河道管理机制。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权统一、监管到位的要求,加快建立河道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在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涉河建设项目监管、违法违规案件查处等方面密切配合。依据有关规定,科学划分管理事权,强化属地管理职责。

(二)划定河道管理范围。完成汇水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和竖桩标界工作。区管区级河道,由区水务局会同相关部门划定,报区政府审批,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河道划界方案批准后,由区政府负责向社会公布。河道划界竖桩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外业勘测、防洪淹没线推算、界桩购置、运输、埋设、占地补偿等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区财政局要提供资金保障,确保如期完成划定任务。(牵头单位:区水务局、双峰寺镇政府、大石庙镇政府。责任部门:区财政局、区国土局、区住建局、区农牧局、林业局。完成时限:20xx年年底)

(三)清除河道行洪障碍。按照“谁设障,谁清障”的原则,落实清障责任,组织有关部门力量,采取有力措施,集中采取行动,按时完成清障责任。建立清障工作长效机制,清、建、管有机结合,防止边清除边设障。(牵头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区水务局、公安分局、区国土局、区住建局、区农牧局、区林业局。完成时限:长期)

(四)加强河道采砂监管。全部取缔河道内采砂经营户,对河道实施长期监管,切实加大巡查、检查的频次和力度,坚决取缔无证采砂及乱采、乱挖现象,严厉打击非法采砂,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依法查处失职渎职行为,确保河道内平整整洁,行洪畅通。(牵头单位:区水务局、责任单位:公安分局、区国土局、区安监局、各镇人民政府、完成时限:长期)

(五)加强行洪河道整治。对列入国家规划的中小河流治理和独流入海项目,加大前期工作力度,落实配套资金,加强项目监管,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牵头单位:区水务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有关镇政府。完成时限:按项目要求推进,20xx年底前)

(六)完善水文测报预警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区级防汛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按照省、市要求,尽快实现主要河道重点断面洪水和水库的实时监控和指挥调度。(牵头单位:区水务局。责任单位:有关镇政府。完成时限:20xx年底前)

(七)建立稳定投入机制。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区相关部门要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大河道划界、治理、水利工程建设为修养护的投入。对国家投资的河道治理项目,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完成时限:长期)

按照市、区河道管理权限划分的文件,区水务局要在规定区域内(包括旱河)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专项用于河道工程维护管理,从河道整治开发所取得的土地收益中,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用于河道治理和日常维护管理。(责任单位:区水务局、区财政局、区国土局。各镇政府。完成时限。长期)

(八)加强河道管理队伍建设。健全水行政执法队伍,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提高河道管理。(责任单位:区编办、区财政局、区水务局。完成时限:20xx年底前)

积极推行联合执法,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强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公安分局在重要水利枢纽、堤防、水域和执法较重的区域,可根据任务需要设立警务室,确保安全防范及执法措施落实到实处。(牵头单位:区水务局。责任单位:区国土局、区安监局、区公安分局、有关镇政府。完成时限:20xx年6月底前)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以主管区长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加快河道现代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河道现代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河道现代管理体系建设。

篇3

③王沪宁:《行政生态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70页。

④郑言,李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2期,第5~12页。

篇4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正处在改善结构、提升质量、加快发展、拓宽领域的重要阶段。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工作面临新任务、新要求及新形势。

一、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的有效载体,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健全农机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 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有利于实现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构建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技术体系,有利于提高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的稳定发展。

2.加强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对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影响重大,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农产品生产率与旧的人畜力生产相比有着巨大飞跃,农业机械化解放了人畜力,使得农业生产智能化,强化现代化农机化体系建设能够促进农产品市场打开,促进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益。农业机械化使农业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是传统的人畜力生产方式不能达到的,只有统一的机械设备才能够实现标准的生产。由于农业机械化中大量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手段,进行农业生产的经验管理需要较高素质且具有管理经验的劳动力,从而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水平。

3.农业生产机械的操作不是单纯的劳动力操作,而是带有管理和创造形式的操作,这些技术的掌握者常常能够走在新农村建设的最前线,农业机械化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的主要手段,是进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也是农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机组织跨区进行作业、农机服务组织的设定,使农业生产朝着社会化与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农业生产更加有序,贴近产业化,农机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生产效益,使人力资源得到了重新分配,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也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解决了我国现代化农业大规模生产与传统作业方式之间的矛盾,加快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1.要完善农机工业结构调整规划。通过规划引领,逐步缩短我国农机工业在电控技术、发动机排放及后处理、动力换挡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同时给予新能源技术在农机工业领域应用上的资金政策支持。

2.要加大对农机企业在技术及产品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创新驱动,实现有质量增长的发展道路,建议设立农机产业发展创新基金,在信息化应用、高端装备研发、智慧和智能农业等方面提供支持。

3.推广农业集成示范区建设模式,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有效满足农业机械向大型化发展趋势,建议加大对农机企业提供示范区平台、补贴以及政策支持,重点支持农业装备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应用,引导农机、农艺与农业的相互融合,促进形成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引导主要农作物生产向集成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农机化技术水平。

4.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强化机构建设,明确公益性职责,强化主体依法确立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性质,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县、乡镇或区域国家推广机构,确定机构人员编制,按规定的比例设置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强化队伍建设,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落实推广机构人员编制数量和结构比例,健全完善队伍。不断创新完善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创新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度,推进技术服务信息化、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提高推广服务效率,促进先进农业机械化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快速转化应用尽快形成生产力。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农业现代化成功的前提。

参考文献:

篇5

医院作为卫生医疗的诊治执行机构,其角色和身份的多样化也充分体现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上,首先是医院是国家卫生部门领导下的医疗机构,因此,传统的医院往往具备显著的事业单位的性质,其财务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政管理风格,从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财务结算方式、日常财会信息统计到财务审计、缴纳税等等,都是在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督促和管理之下完成的,但是医院又具有鲜明的企业管理特质,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医药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医务人员的劳动所得主要是通过日常医疗服务所得,因此,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中,行政财务、医疗卫生资源、人才管理和患者财务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对于隐性的医药收入其财务管理很难做到有效的管理。

二、现代化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现代化医院面对市场化经营的竞争压力和医疗卫生改制的内在要求,其财务管理效率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营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目前来看,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主要涉及到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投融资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务风险管控等部分,而这些都需要现代化医院对财务工作进行资金集中管理。

(一)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医院的企事业单位的性质要求医院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必须制定周密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结合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医院的经营发展方向。财务预算的首要任务是要对医院的经营业务模式、医疗市场发展动态、医院投资来源和医院资金使用计划等进行严密的调研工作,从医疗卫生行业的经营模式上来看,国家相关的医疗卫生发展指导意见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现代化医院的财务预算工作要紧跟国家相关的卫生政策动向,确定医院在未来一年,甚至数年内的发展方向。基于医院上年度的经营状况和收支明细,确定医院在设备采购、医药储备、人才储备、和劳务支出上的动态变化,基于医院现有的科研项目和当地的就医趋势,针对性的调整医院科研性支出的覆盖范围,确保研发投入产出的性价比;其次是要以科室为单位,综合考核各职能科室在上年度的预算使用情况,酌情进行预算调整,重视医院优势科室的强化发展,打造医院品牌效应,重视优势资金的集中投入;核算各科室的财务成本支出,制定以科室为单位的成本财务管控指标。

(二)财务绩效考核机制

现代化医院的市场化经营就要求,医院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要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的经济效益,因此,财务管理体系中财务绩效考核是统计医院经营现状、约束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策略。财务绩效考核的关键是要制定针对性极强的绩效考核指标,从专业技能考核、服务品质考核、业务能力考核、营收创造考核等方面对医院各科室和个人进行阶段性考核,以财务绩效考核作为业务推行和预算调整的基本依据,并结合医院内部的薪酬管理体系,采用研发激励、服务激励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以末位淘汰制的绩效方式促进医院内部的良性竞争。同时在科室之间,通过绩效考核有效的掌控现代化医院经营成本的动态变化,能够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医院的财务预算支出效果。

(三)财务监督审核机制

篇6

中图分类号 S2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248-02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根据这个总体要求,必须坚定不移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把发展农业机械化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和谐发展。笔者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根据多年工作的切身体会和深入思考,认为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和谐发展,应当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1 构建和谐的农机推广体系

建立全面覆盖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体系,必须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农机推广工作,建立适合地方特点、容易为当地群众所接受的农机推广体系。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围绕主导产业生产需要,抓好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充分发挥市场引导、政府扶持、项目带动的有效作用,积极争取政府、农民、企业多元化投入,整合有关农业机械化资金、项目,集中力量,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展农业机械化综合技术试验示范,促进各类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配套运用,探索适用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发挥农机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优化人员结构,构建多方协作、适应市场需求、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要充分调动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农机能手、企业的积极性,参与示范园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示范园建设标准,扩大示范带动效应,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构建和谐的农机应用体系

加强农机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效益,是发展和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根本目的,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建立和谐的农机应用体系,不能局限于传统种植业领域,还要立足于大农业,即在农、林、牧、副、渔等农业生产全领域实现全方面发展,不能局限于农业生产的上游环节,还要紧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向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中下游环节延伸。同时,引导农民科学购置农机,既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又要结合未来一段时期内农业机械所要承担的农业生产任务;既要避免购买了农机缺乏实用价值,又要防止能力过剩、机械闲置、资源浪费等现象;积极组建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等合作组织,降低农机购买风险,提高农机利用率,扩大农机作业范围,增加农机应用收益。

3 构建和谐的农机服务体系

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建立和谐的农机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政策服务、技术服务和扶持服务。农机工作涉及到的相关主管和服务部门要制订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加强效能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农机用户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农机使用对象主要是农民,他们普遍缺乏专业知识,遇到技术上的难题往往束手无策,农机专业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好技术服务工作,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是深化改革,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乡镇站的工作关系和管理关系,规范乡镇农机站建设,要着力抓好“五有”建设: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必备的办公设施和设备、专业队伍、工作经费、规章制度。二是加强功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高度重视县级农机服务机构建设,通过加大投入、增添设施、整合资源,逐步把县级农机服务机构建成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综合服务能力强、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服务型机构。三是培育服务组织,开拓服务领域。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其他扶持农机的政策,大力发展实体型农机服务组织;鼓励发展农机合作社、中介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协会和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搞活农机服务市场,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多方位、系列化服务;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做好信息采集、处理和工作。四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利用阳光培训工程、农机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的实施,结合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加大对农机手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4 构建和谐的农机安全体系

农业机械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农机安全生产涉及到千家万户。因此,加强农机安全管理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管理机制,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解决农村农机安全生产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一是强化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建设。县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是国家在基层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组织,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农业机械化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农机安全管理措施;负责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包括农机安全技术检验、年检、核发牌证;负责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年审、核发证照以及对其违章行为进行纠正处理;负责道路外农机事故的勘察处理以及农机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表工作;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加强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建设。在稳定乡(镇)农机站机构的同时,还必须建立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高、精通农机业务的乡(镇)农机化工作队伍。三是构建农机安全村,聘任农机安全管理员。利用村委会和农机安全管理员熟识基层农机安全生产情况,实行有针对性的农机安全生产治理,对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缓解农村农机安全监管压力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建立农机安全村和落实村农机安全管理员,使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以加强源头管理,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5 构建和谐的农机质量体系

篇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为新时期加快广西贵港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小型图书馆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每名公民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文化知识权力。而当前广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正为广大中小型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广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时代性

广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特征就是其时代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在全区内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公民,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健康、创造性的公共文化和谐氛围。

二是政府职能发生转变,更加重视政府公共意识的培育,向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变,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更加充分的调动全区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1]。

三是区内民众文化的需求正日益多元化,对富有时代精神的文化产品需求尤为迫切,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意愿不断强烈,更加追求优秀的文化产品。

四是有助于提升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特别是能够有效提高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内在动力,适应广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发展和新变化。

五是以科技创新为源泉,推动科技和文化相结合,实现了对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综合运用。

二、中小型图书馆对广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中小型图书馆的发展是广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确保工作更接地气、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更具成效的有力抓手。

1.为开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场地支持

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图书馆遍布于自治区的城乡和基层,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是各种公益性、老百姓特别需要的文化服务,接待的是不同层次和特点的读者。同时,还担负着保护自治区传统文化历史遗产、弘扬民族民俗优势、提供社会教育和智力资源服务、开展信息查询等基础职能。为人民群众从事文化休闲、研究治学等提供了知识上的保证和资源上的支持,更为广西开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必要充足的场地支持。

2.为开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智力支持

中小型图书馆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发展遗产,馆藏了大量珍贵的书籍资源。这些书籍资源既包括了丰富的古代典籍、历史著作,也包含了现代化数字化信息资源,是广西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利用星罗棋布的中小型图书馆,保护了自治区丰富的民俗资源、宝贵的历史信息、灿烂的文化遗产,特别是保护了散落于民间丰富的传统信息资源。为文化知识的传播、传授和传承、文艺作品创作、文化理论研究、农村和民族文化发展等事业,都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智力支持。

3.为开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人力支持

图书馆本身在专业性、知识性上就拥有着先天优势,特别是当今时代信息化的发展,各种信息资源呈爆炸式增长,广大读者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特点。无论是海量的传统纸质文献,还是浩如烟海的网上信息,图书馆都可以帮助读者将目标信息挖掘出来,实现信息查找的准确快速定位,从而获得更佳的信息服务效果。广大的中小型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知识积累中,对群众的阅读服务需求理解更加准确,专业性经验更为丰富,获取知识信息更为容易[3]。这种人力上能够给予的支持,可以更有效的促进全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三、广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中小型图书馆的新要求

广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神圣事业,对全区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1.发扬“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过去,图书馆服务只从自身为出发点,在开放时间、借阅制度、读者年龄、服务人群、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的限制,使读者基本的阅读需要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有限的资源也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而在新时期,中小型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切实改变自身的服务理念,以便于读者查询、发挥资源价值为遵循,树立起“读者至上”的现代图书馆价值追求。应从图书馆所辐射的当地人群作息制度为参考,在时间和程度上提高开放的灵活性[4]。如同民众上班时间适当错开,尽量使群众在业务时间可以到馆阅读。简化借阅的程序步骤,不对读者群做过多的限制,使尽量多的群众可以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注重在细节上营造人性化氛围,更加体现出人文关怀。

2.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

贵港市要重视加强对全市中小型图书馆硬件条件的建设完善,以现代化图书馆建设标准为目标,营造出更加舒适的阅读体验环境,使读者用的舒心、读的开心、借的顺心,从而夯实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基础条件。特别是高度重视分布在贵港边远乡镇、基层一线的老旧图书馆,要划拨专项的建设资金,积极引入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图书馆改扩建工作中,改变其设备缺失、经费欠缺、馆舍简陋、资源不足的窘境,使图书馆真正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管理查询系统,完成已有馆藏文献的信息化录入,方便更多的读者可以实现网络在线查询;新建改建图书室,提高图书存放条件;建立扩大阅读室,保障读者充足的阅读空间;增加馆藏图书数量、重视电子图书购置,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

3.提高对读者的服务能力

在立足完善传统图书馆借阅模式的基础上,贵港应对全市各中小型图书馆进行资源上的整合,实现资源上的优势互补。对服务氛围有交叉、服务人群有重叠、建设改建意义不大的图书馆,应坚决进行兼并重组,使图书馆形成局部地域上的服务优势[5]。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网上数字化图书馆,使图书资源真正获得“解放”,更加便捷读者的阅读查阅,使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定期开展同兄弟县市图书馆的资源交流互换,实现资源上的优势互补,降低资源重复购置率。展开同辖区内院校、社区、工厂、政府等单位图书室的合作,积极对其建设给予有力的支持,扩大公益性图书馆的带动辐射面积,提高对读者的服务能力。

4.扩大服务的覆盖面积

贵港市各中小型图书馆必须始终牢记自身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将服务目标聚焦于广大乡镇农村、深入到群众基层一线、进入到大专院校,坚持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扩大服务的覆盖面积。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中小型图书馆更应勇挑重担,扎扎实实做好基层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服务工作。各县乡镇图书馆应会同社区(村)文化站和文化工作者,对基层群众的实际阅读需求进行认真的调研,从而针对性的改进自身的服务水平。中小型图书馆应积极发挥资源上的专业性优势,将图书资源送至基层、送至乡镇、送至群众手中,定期举行读书见面会、书籍下乡、读书联谊、沙龙讲座等活动,面对面的对群众进行业务和技术上的直接指导,帮助其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出图书馆的优势和长处。

5.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服务力度

篇8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43-1

1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现代农业正在不断调整,其生产方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同时,由于农村建设及教育事业的推进,许多农村青年走向城镇,不满足于在农村种地干活,而留守在农村内的中老年村民由于身体健康、知识水平等因素影响,无法从事大规模粮食种植,许多农村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因此,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各不相同。同时,随着近几年来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被推广到了更多的农村地区,其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随之而来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现代农业越来越偏向高效优质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对农机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将难以迅速发展,进而制约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2农机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统一规划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而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以及建设经验,大部分地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没有形成服务网络,缺乏统一的组织以及技术服务,导致农机服务体系无法满足为农民提供完善服务的基础功能,其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同时,由于缺乏系统规范,对于农机服务的收费问题以及服务问题缺乏标准,导致收费标准各不相同,作业质量高低不一,影响了农机服务体系的发展。

2.2产业化及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农机服务组织数量不多,规模不大,覆盖面极为有限,同时由于其产业化程度低,缺乏为农民全方位服务的能力,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往往只能从事简单的粮食收获等作业服务。此外,农机服务体系的组织化的程度低,其管理模式简单,竞争机制不完善,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3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我国的农机服务体系的工作人员多为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同时缺乏系统培训,对农业生产和农机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从业人员的水平不高,无法为农民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工作,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机服务体系的从业人员要求。

3农机社会化服务问题的对策

3.1建设信息网络体系

针对农机服务组织缺乏系统规划而没有形成服务网络的问题,农机管理部门应提供资金帮助,使农机组织有一定的资金用来采购电子信息设备,并及时通过互联网将各地区散乱的农机服务组织联系起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在网站上有效的技术、市场等信息,为农民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

3.2完善现代化服务体系

通过各地区农机服务组织的上下联动,从最基础的村级开始向市级、省级跨越,及时建立起完善的联动机制,由市级或省级单位协调,为县级农机服务组织提供管理、信息、农机产品及其维修等多种服务,而县级组织则为基础地区提品以及专业的技术服务,逐步完善促进农机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同时利用市级或省级服务组织的资源以及资金较为丰富的特点,可以及时协调各基础组织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科学知识的教导等内容,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

3.3加强市场监管

市场环境是制约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县级或市级农机服务单位可以设置举报投诉电话,或是举报邮箱,让农民能够及时反馈或投诉或举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同时加强单位内部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使得农机市场能够健康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各部门的支持以及国家资金的投入和政策帮助,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及时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达到解放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调范,舒云飞,等.加强农村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农机科技推广,2008,(11):28-29.

篇9

基础设施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瓶颈。突出表示在三个方面: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乡村基础设施滞后;农业产业化基础条件差。因为这些瓶颈因素的巨大制约,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地理位置偏远的山区。多年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要素流动不畅,增长动力缺乏,经济社会虽然也在稳步发展,但是与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效果相比,差别却在进一步拉大,因此,全州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必需鼓足干劲,抓住“十二五”黄金机遇期,打基础,破瓶颈,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我科学发展夯实基础。

破瓶颈,打基础。交通要先行。便当的交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第一位的硬件条件。当前,建6条高速公路,随着铁路、铁路州内段扩能改造、机场扩建、沅江千吨级深水码头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完全改变交通落后的面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优先领域之一,要积极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努力向国家、省争取更多交通建设政策、资金、项目上的支持,加大投入;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职责,抓好工作落实,加快交通建设;要加大宣传力度,落实相关政策,营造社会各界支持交通建设的良好氛围。

改善乡村的生产经营和民众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乡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平台。积聚乡村人气,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肯定要求。乡村化程度低,州府吉首以及7个县城现代物流、工业园区建设、信息传达平台等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滞后,乡村建设管理水平、乡村环境品质有待提高,对资金、技术、人才的吸纳能力缺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必需把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摆上重要的位置。要抓住“十二五”机遇期,把改善州府吉首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力度推进州市共建共管,力争5年时间让州府吉首的基础设施条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充分发挥好州府的聚集和辐射功能。要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和现代物流平台的建设,力求在工业园区能源保证项目、乡村物流中心项目上有新突破,增强经济承载容量;把打造友好的乡村人居环境作为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根本方向,以上佳的乡村生活品质吸纳人流、物流、资金流,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必需下大力气改善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条件。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柑橘、烟叶、茶叶、反季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规模逐年扩大,但是农业产业化基础条件差,农村水利、农村电网、农村路网、农业机械化等临时处于落后状态,农业生产效率并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农产品量的增长因为没有生产效率的支撑,造成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不高。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和加工,推进农村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道绕不过的课题。要整合国土、水利、农业等各方资源,以项目为抓手,成块连片改善农产品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要把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当成民生事业,思想上重视,措施上得力,加快推进,让我农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逐步提高我农业现代化水平。

提出了全力推进优势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民生事业建设“五大建设”发展战略,州委九届七次全会立足我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作出了推进湘西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州,要“坚持基础先行”科学论断。全州广大干部群众要高度统一思想,积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新的5年里,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证能力,为我科学发展插上翅膀。

篇10

2建设现代化电网运营管理体系的策略分析

电网管理主要可分为:管础和电网建设方面的管理、电网调度和安全方面的管理,以及物资方面的管理等,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网的运行勤快。由此可见,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按照电力企业的具体要求落实工作,进而达到全员参与、绩效导向,以及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可在闭环方面的管理下实行系统设计,使得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可不短的提高。电网的运营管理体系,与基础管理有直接的管理。所谓的基础管理为整个电网管理体系的主要部分,基本的部分可分为:电力企业的体系、同业对标内容,以及班组建设内容的设定。其次为绩效考核体系方面的完善工作,应对工作的目标实行量化,并深化产权方面的管理体系。合理的设置电网运行的责任制,将管理的指标和工作落实到个人或班组,以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2.1电网调度部分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2.1.1电网调控中心的管理策略。调控一体化管理电力系统,以及一体化管理的时候,即为融合电网方面的调度和变电、配电方面的监控等,进而集成一体设置。而变电站方面的运行实行维护方面的操作站分散布点的过程,配网方面的运行、检修集中等均需要通过电网调控中心进行管理,并联合运维操作站实行管理。而这类型的管理模式,对调度通信中心组织结构方面同样会造成直接的影响。使得原有直线职能制方面的管理不断完善,然后再次实行调控班组的调控工作,并规范电网调度工作、变电站监控方面的工作等,以保证绩效考核的标准统一,并使得考核的周期适宜、合理。

2.1.2变电站的管理策略。国内以往变电站的管理模式,工作量非常大,110kV的变电站一般通过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而工作量非常少,220kV的变电站通常使用有人值守的模式进行管理,导致人力和物资方面的工作效率都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与此同时,因为变电站的间距离一般很远,这给值班的工作人员和抢修的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随着调控一体化的试行,变电站管理体系也在改变。逐渐涌现了监控中心的管理、运维操作站的管理,以及调控中心的管理和运维操作站方面的管理。所有变电站,应结合实际的企业状况,改善电网运营管理的体系和管理的方法。

2.1.3强化设备方面的管理和检修的水平。变电站监控系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线检测装置,以及很多新型的技术,而这也在一定程度降低了设备运维方的工作人员的负担和压力。电网设备能够有效的运行是确保电网效率的重点部分。所以,企业人员需根据国家制定的规定,对设备方面实行维护工作,并严格的进行检测,进而大力推广生产信息方面的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变电运行方面的管理力度和管理的水平。输电线路方面的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带点作业人员定期的培训和学习,并合理的设置作业的时间,确保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持证上岗。此外,引入直升机开展巡检,可提高输电线路方面的管理和控制。电力设备实行检修,对于电网的运营管理同样非常重要。因此,定期实行状态检修工作也极其关键,其能够确保故障检修、周期检修,不断转化为状态检修。同时,需要总结状态方面的检修经验和不足,从根本上加强检修方面的水平和质量。

2.2电网电力交易方面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能源和资源紧张,为现当今国内电力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实现节能的发展能够改善电力企业的建设水平。电网企业应做到电能调度方面的执行人员,同时对广大用户的需求、节电方面的潜力进行了解和分析,从而更好的开展电力需求方面的侧管理工作。保障调度顺利运行的基础上,更好地分配机组部分的启动和停止工作,以实现节能的目的。所以,必要的时候电网方面的运营管理体系,可提高电力方面的需求,进而更好地开展侧管理方面的工作。而企业方面能够推行节电方面的转移工作,通过负荷新技术编制用电的计划,达到错峰和避峰负荷的效果,从而实现负荷在线检测的目的,并配合差别电价的有效策略,确保高负荷的利用率。

2.3完善电网运营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分布式电源并网和管理国内现已全面的掌握能够再生的能源,以及发电方面的技术,其包括:水力和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以及光热发电几个类型。水电和风电、光伏发电能够实行大规模的发电。因为风电和光伏发电,可实现间歇的效果。所以,以这类电源并网的过程,能够制定有效的策略,进而减少出力不准确方面影响,防止风电机组产生拖网的情况。现阶段,电网方面实现运营管理,应对可再生的能源方面的风险下降,进而制定可行的能够调度的计划。客观来讲,应通过更多的时间进行运营联合,以实现模型和可靠性报价的完善,以及发电权交易模式的管理,即可确保再生能源的发电不足的时候,由发电权交易寻取替代机组,进而使得电网运营风险降低。

篇11

一、我国机电产品物流发展现状概述

1.我国物流总体状况。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约为7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国内物流业增加值达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2007年我国物流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我国物流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将更为激烈,中国物流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显示,物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由2006年的2.8,提高到2007年的3.2,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需求继续增大的趋势。

根据商务部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8年春季)》,预计今年全年出口将增长10%。根据报告,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5704亿美元,增长24.6%,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3个百分点。

2.我国机电产品外贸与物流现状。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延续了较快的增长态势。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3.1%,高于总体出口增速1.7个百分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还将稳定增长,在我国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机电产品出口将成为未来我国出口增长的带动力。

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继续稳定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12004.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8%,净增加2232.8亿美元,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5.2%。2007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70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占当年出口总值的57.6%,比2006年提高0.9个百分点。从机电产品贸易省区市分布来看,出口方面东、中、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为95.8%、2.3%和1.9%,进口方面东、中、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为94.8%、3.1%和2.1%。从具体省区市看,广东、江苏和上海分列前三位,三者出口总计占比70.3%,广东出口额最大,出口2532.6亿美元,增长23.8%;江苏增长较快,出口1414.7亿美元,增长26.9%;上海增长最快,出口985.2亿美元,增长30.7%。三者进口总计占比70.8%,其中广东进口1671.6亿美元,增长18.8%;江苏进口980.6亿美元,增长13.4%;上海进口873.8亿美元,增长19.8%。

机电产品外贸活动的快速增长,必将带动机电行业整体发展以及机电产品物流的快速前行。机电物流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总体上来说,我国经济增长付出的物流成本较高,机电物流仍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规模化、科学化程度不够。一些机电企业产品在贸易运输中事故时有发生,因此研究和探讨机电产品物流的现代化是必要的。

二、建设现代化高效机电物流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机电物流业发展也极为迅速。机电产品的交易与其他的消费品有所不同,其交易活动大多集中在机电交易市场或机电交易一条街进行。在运输环节上,机电生产企业习惯自己利用运输车队进行短距离的机电产品供应业务,对长距离的运输则一般选择外部运输企业。因此机电企业对采购物流、厂区物流活动可以很好的控制,但对于销售物流活动控制力很差。这就导致了机电物流很难进行一体化的链接。因此,建立高效的现代化的机电产品物流保障体系显得尤其重要。根据机电产品自身及其贸易特点,其物流体系的建设主要应注意如何选择物流最佳模式。最理想的物流方式是要投资成本低、性能好、物料损耗小、传输速度快、资源利用率高。笔者认为,无论是小型机电企业还是大型机电企业,其产品物流必须加强协作,开展联合合作服务物流。具体合作形式及基本特点如下:

1.机电企业之间的合作物流。合作方:机电企业与机电企业之间合作。合作形式:免费,共享物流资源。

2.机电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物流。合作方:机电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合作。合作形式:付费委托。

3.机电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销售企业合作物流。合作方:机电企业、物流企业与销售企业之间合作。合作形式:共享物流资源,费用协议分配和承担。

通过以上3种合作方式的拓展实施,可以高效率高利用率地利用机电企业、物流企业与销售企业的物流资源,促进三方企业的资源支持、互利互用,形成良性发展循环的模式,从而达到节约物流成本的目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是专业的技术水平高的专门企业,对于要求较高的机电产品物流的委托运输是具有相对更多的安全保障的。第三方物流是一种新型业态,对委托机电产品物流的双方来说是共同受益的运作方式,对货运两方和第三方都会产生增值。

另外,机电产品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应进一步受到企业重视。许多企业在信息化方面都不惜投入,不断对企业信息化设施进行改造,企业的网络系统、电子单证管理、货物跟踪,以及客户查询系统的能力显著提高。但总体上依然还是比较薄弱,我国机电产品物流保障体系尚待进一步加强。

三、结论

社会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我国在一定程度上进入电气化时代,机电产品需求急剧攀升,机电物流市场也急剧膨胀。影响机电产品运输安全的因素,涉及到司驾、车船、货物、制度、环境等多方面,这要求我们基于健康、安全和环保的理念和规则,对其进行科学的规范,持续推进我国机电产品物流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姬志刚: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社会.科技咨询导报,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