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材料科学科研课题

材料科学科研课题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5 09:29: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材料科学科研课题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材料科学科研课题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45-01

材料化学专业是一个在我国多所高校都设立的本科专业,这个专业研究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应用型学科的性质。同时,材料化学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理工科专业,实验教学在此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本专业毕业生的水平。另一方面,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大的方面讲,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因为国家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创新的根本,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为摆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前最紧迫的任务。针对上述观点,为更好的培养我校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结合我校在化学与材料科研方面的特点,经过多年的实验教学探索,我们建立了以前沿科学研究融入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的新型实验的教学方式,以科研骨干力量作为实验指导老师,一方面强化学生的基础动手能力,强调基本功;另一方面带领学生紧跟学科发展方向,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依托科研方向和科研项目的研究式为主的实验教学方式。

1 专业实验的基本构成

我们将专业实验课程分为材料合成、结构及性能测试实验和材料加工与设计实验两大部分,这两部分专业实验贯穿两个主旨,一个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和基本实验素养,学生在学习完成无机化学、结构化学、电化学、物理化学以及其它前导课的理论课及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材料化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及实践知识。这一部分包括的实验有:(1)LaCeCoNiO3钙钛矿超细粉末的制备;(2)电沉积法制备ITO/TiO2/CdS半导体复合薄膜;(3)X射线衍射粉末法物相分析;(4)染料敏化二氧化钛纳米晶薄膜电极的光电流测试;(5)TiO2/CdS半导体膜电极光电性能的测试;(6)采用比表面分析仪测定改性纳米TiO2的比表面积;(7)钙钛矿型汽车尾气三元催化剂性能的测试;(8)以SBA-16为模板电沉积Fe;(9)CVD法制备碳纳米管;(10)气敏传感器件的加工、组装及测试;(11)偶氮苯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计算;(12)金红石相TiO2的晶体结构及相关性质的计算;(13)压力对金红石相TiO2的带系的调控作用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功能材料及纳米材料的制备原理、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使学生能将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功能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来解决材料化学问题,使学生对现代材料化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另一方面,是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实验教师的紧跟时代的科研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包括有:(1)基于纳米结构TiO2光电池的组装及其性能;(2)TiO2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3)功能复合微球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等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并不是唯一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选择其中一个。通过材料化学实验,使学生了解无机化合物功能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系统掌握无机纳米粒子、超微粉体的制备、分离、表征以及性质研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2 专业实验与科研相结合

依托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与能源环境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我院教师在新型石墨烯材料、半导体光电转换电极材料、光催化材料、化学传感器、光存储材料和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同时,承担材料专业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的老师全部承担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且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项目主持人,这些资源为给学生开展优质的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提供了保证。学生根据每一位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设计和执行实验方案。在各科研团队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实验结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得出实验结论。随着科研团队研究方向的发展,实验内容每隔三、四年即会调整更新,让学生始终能跟踪材料科学发展的方向,体会到创新的乐趣,自然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

3 为学生创造条件继续深入科研

对一些学有所长,并且有时间和精力的同学,我们对他们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造条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深入到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探索研究。因为专业实验的老师绝大部分都是科研骨干,所以学生在上专业实验课程的时候,能够了解各个老师的研究方向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在课余时间,学生就可以找到相关的老师,继续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为他们日后打下基础。进几年来,已经有几位本科生在专业实验之后,走进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并凭借其本科阶段的研究经验成功申请到奖学金,到发达国家的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经过这些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之后,学生的上课热情高涨,学习的积极性也极大的提高起来,而且还有一些学生迸发了进一步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这样又倒过来推动了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从总体上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更好的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1.教学理念的转变发展着眼于省情,江西有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一方面,作为江西省教学和科研实力最强的重点大学,培养这方面的技术和研究型人才来服务于江西建设;另一方面,正因为有这种很好资源和产业的外在优势,南昌大学就应该充分的加以利用,在以后的研究和探索中形成自己独有的专业和技术优势。

2.课程设置方面首先,铜、钨生产和加工工艺都比较传统,学生在掌握好专业课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自学;但稀土材料就不同,它涉及内容广泛,又自成一体,同时也是一门新兴学科,知识理论对本科生来讲还是有一定深度。为此,学校应该聘请在相关方面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和教师,开设相关课程,教授学生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其次,学校可以开设相关专题讲座,邀请一些大型企业的工程师或是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技术介绍或给学生授课,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产品的了解,也为将来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消化[3]。再次,学校应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所相关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3.实验设置方面虽然实验课程较多,但就目前的实验安排来看,与本土优势资源相关的较少,实验设置可以向这方面有所侧重。

4.实践教学改进可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的实践教学模式。麻省理工学院(MIT)有一个本科实践机会计划(UPOP),它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安排一周富有挑战性的、集中而全面的学习培训;第二阶段: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在春季学期雇方与学生的双向选择,达成协议后,双方签订协议。后部分为10—12周的夏季实践;第三阶段:参加由助教们安排的讨论会。讨论时学生必须提供一份报告并做答辩,答辩通过后得到3个学分。虽然UPOP实施的社会环境和实施方式与我们的实践教学大不相同,但它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UPOP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或者说是管理队伍负责UPOP协调、学生服务以及与校友联系等管理工作,这就保证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实施,如果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及时得到解决。所以我们的高校也需要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来专门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在实习之前,管理部门要给学生安排一个集中培训,除了专业技能的培训之外,最主要的是训练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学生的实践活动不一定局限于学校的统一安排,可以鼓励学生主动与企业联系,分小组实习肯定会比大批量人员的实习质量更好。无论是哪种实习方式,学生和企业一定要签订协议,以保障学生的安全和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实习结束之后,学生为了得到学分,还必须从本学院找一位教师评阅实习报告和参加答辩,讨论整个实践情况。当然,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除了可以参考以上几个方面,我们还应注意选择大型的正规的企业进行实习,这不仅可以较好的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也可以让学生学到更专业更前沿的知识;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二、国内外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差别及其原因

着眼于世界,我们发现,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科教育水平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这与他们本国的国情、教学理念、文化等因素存在着密切联系。经过此次调查发现,他们的工科实践教学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学生人数少,实践教学资源充足,实验室随时向学生和教师开放,而且学校会举办很多的学术交流活动。2、社会对大学生的实践实习活动非常支持,保证学生有大量的机会去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3、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较弱,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4、重视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培养,从事研究的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素质相对较高。以上几点都是我国大多数高校所不具备的,其原因有多个方面:第一,高等工科教育受国情的制约和影响。虽然我国高校的实验教学资源比较完善,但由于学生人数多,就很难保证实验和教学质量;同时,人数多也不便于学生和实验设备的管理,所以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很难做到随时向学生和老师开放,这种现状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国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普遍不如发达国家的学生。第二,我国高校的实践教学得不到社会的足够支持。一般的中国企业都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在其单位实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现在我们还没有一套比较正规合作协议来保证学校和企业双边利益;二是学生实习必定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工作,可能会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三是企业担心自己的技术专利或科研成果外泄。第三,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灌输式教学,虽然能够使我们的学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同时也使我们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0052-02

【作者简介】薛梦,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江苏张家港,215600),二级教师。

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而合适的实验材料是顺利进行探究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那么,我们教师应如何让实验材料真正成为帮助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取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有力武器”呢?下文,笔者将从实验材料的数字化、趣味化、结构化、精致化、生活化五大方面加以阐述。

一、实验材料数字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版)》指出:科学探究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在探究实验中,数据是对事物、现象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在实际探究过程中,部分实验的数据收集存在一定难度而这会使我们的教学受阻。而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据,因此数字化实验材料能以外显的实验数据收获许多传统材料无法达成的功效。

教学教科版《科学》五上《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课时,由于使用传统的红液温度计进行测量,学生很难做到快速、准确地读出每隔两分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尤其改变照射角度后,温度计读数更加不便。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改进实验器材,采用可以数显的电子温度计,直观的数字大大降低了难度,帮助学生克服了读数的困难。

再如: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一课中对于“声音高低的研究”,每到引导学生描述敲击不同水量水杯声音的高低变化时,学生总会争论不断。对小学生而言,单单依靠听音来辨别音量高低确实有很大难度。一次听课中,笔者看到有教师利用了“新型材料”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于是,教学中笔者加以借鉴,课前在电脑上安装了一个“虚拟显示声波”软件,教学中,随着水杯的敲击,软件页面上即显示收集的声音信息,并通过数字化测量技术转化为数字音频。在直观的数据面前,终于有了强而有力的证据,学生获得了一致的发现。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而信息的数字化也越来越为研究人员所重视。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引入数字化材料,实现数字化测量,无疑可以使我们的实验教学事半功倍。

二、实验材料趣味化

科学总给人一种推理严密、操作严谨的印象。然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需要在严谨、有效的探究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更需要一个充满乐趣的科学课堂。笔者认为,将实验材料趣味化,便可将“趣”与“理”结合。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并了解空气和其他物体一样也需要占据空间。对于刚刚接触科学的三年级学生而言,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认识空气能够占据空间很有难度。教学中,笔者通过“有问题的杯子”这一材料,实现了由浅入深的探究教学。当经历了“海绵宝宝不湿”的探究后,学生初步认识到杯子里有空气,水进不去,空气占据空间。此时教师出示一个“问题杯子”――带孔漏气的杯子,重复操作。学生发现同样的操作,杯底的海绵却湿透了,强烈的对比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自然想到问题出在“杯子”上。此时学生再次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不难发现:杯子入水后有气泡出来,原来是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去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海绵就湿了。“现在杯子里都是水,如何想办法把里面的水排出来呢?”经过讨论,学生用吸管穿过杯孔往杯子里吹气,这样学生便亲眼看到空气占据了空间,并再次把水挤掉了。从杯子不进水,海绵不湿―杯子进水,海绵湿透―排水,学生沉浸在有趣的探究中,步步深入,收获了学习的硕果。

以趣味化的实验材料,在“玩”中做文章,不仅抓住了学生的心,而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中玩、玩中学的科学探究乐趣。因此,实验材料的趣味化是有必要的!

三、实验材料结构化

科学教学要以科学概念的建构为主线,结构化的活动则是概念构建的载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展开思维过程,理解科学的方法与原则,形成更上位、更抽象的科学思想与观念。当然,结构化的活动有赖于结构化的实验材料。

教学教科版《科学》五下《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时,教师首先出示3杯液体,引导学生观察同一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并让学生进行推测。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调制多种液体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探究。最后,学生尝试将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再次探究马铃薯的沉浮。“多种液体”,不仅使学生的推测更为丰富,而且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样改变物体沉浮的核心概念就构建起来了。不仅如此,在教学中,除了马铃薯,笔者还准备了小石子、番茄等物体,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将这些物体放入能使马铃薯由沉到浮的液体中,它们的沉浮又会怎样?“多种物体”的出现,促使学生自觉运用分析、综合、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解释,他们尝试着把物体在各种液体中的沉浮与液体的浓度、物体和液体的重量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这就是他们科学概念形成、转化的具体表现。

结构化的材料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构化,科学课堂也因结构化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相信长此以往,学生定能够通过探究建构核心概念,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将不断提升!

四、实验材料精致化

许多时候,我们难免因实验材料的不精致而出现异样的结果,最终妨碍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所以说,我们需要依托精致化的实验材料,实现精巧、细密的实验教学。

傅科摆实验是证明地球自转的著名实验,学生对此实验的兴趣极高,然而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随着底盘的不断转动,摆要么容易打在铁架上,要么就跟随底盘偏转,通过实验无法直接证明地球在自转。要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必须从改进实验材料入手。于是,笔者自制教具,用滚轴原理将大小不同的两个圆盘进行组合,使其能平稳灵活地转动,同时将上层的小圆盘进行360份的等分,并做好标记。其次,笔者还用不锈钢条焊接了一个三角铁架置于圆盘之上,高度适中。最后,在三脚架上安装单摆。这样一来,傅科摆实验操作平稳,学生便可以直观地找到地球自转的证据了。在教学教科版《科学》五下“地球的运动”单元时,抽象的天文知识也往往需要借助精致的模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五、实验材料生活化

篇4

近年来,带领党委一班人在转型发展、创新机制、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科学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党委科学决策的程序日趋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则进一步健全,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活,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工作重点不断优化。紧紧围绕县十五届党代会和乡第十六届人代会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深入落实“十字”思路,奋力推动发展转型,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工作部署,确立了以建设小康砚峡、和谐砚峡为己任,以率先建成新农村示范乡为统揽,以破解资源型乡镇的转型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发展新思路,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乡、商贸活乡、产业富民的路子,创新机制,延伸工业,反哺农业,经营三产,保障民生,积极探索“退二进一,退二进三”的新路子,连续两年组织实施了“131”工作计划(即实现1个目标,走好3条路子,办成10件实事),统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着力加快小康砚峡建设进程,初步走出了一条比较符合砚峡经济社会实际的科学展之路。

2、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活。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把“两个加快”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着力点,放在突出的战略高度,在转型发展上,提出了坚定信心,坚持走好三条路子的思路,做大做强华砚工贸公司,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工业强乡的路子;兴建便民市场,组建华砚物业管理公司,靠城多元化发展商贸活乡的路子;壮大核桃接续产业,做强兴旺公司和千头种猪繁育中心替代产业,发展草畜、药材、劳务经济等特色产业;积极稳妥地实施华砚宾馆委托经营改制工作,实现扭亏增收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全力推动乡域经济社会在科学的发展轨道上持续前进。两年来,全乡有15个单位和个人获得县级以上荣誉20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了两位数的高位增长。2007年全乡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675万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2万元,同比增长1.2%;乡属企业上缴税金1460万元,同比增长2%;农民现金收入达到3898元,同比增长8%,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3、科学决策的机制逐步形成。机制就是生产力。好的机制,可以发挥人才的作用,焕发组织的生机和活力。相反,如果没有先进的机制,组织就犹如一潭死水,黯然失色。时代的飞速发展,谁抢先创新机制,谁就赢得发展主动权。结合砚峡实际,统筹考虑全乡综合发展问题,确立了“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均衡发展战略,尝试以强带弱机制,这是我们的创新之举。在机关大胆推行包村干部带项目带资金的工作机制,解决村级党支部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的问题;优化组合了“六队一室”和“双包一联”工作运行机制,分工协作,条块结合,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建立了班子成员定农户包产业、定村社包项目、定企业包效益、定典型包培育、定指标包完成的“五定五包”工作责任制,全面执行村干部万元年薪制,完善了工作实绩与干部考核相对应的激励机制,这些机制成为助推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要保证,也是砚峡乡人民群众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4、社会事业的得到不断加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近两年先后投入哺农资金4600万元,努力为民措办实事,实施道路交通、塌陷治理、旧村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先后启动实施了砚峡新村、麻池安置区、靳家湾安置、韩河村朱家庄社搬迁和东沟旧村改造5处小康住宅建设工程,启动实施了土桥、曹家沟村的“八个一”美在农家创建活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行,覆盖面逐年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村干部养老、医疗保险、城乡低保等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居住难、上学难、行路难、看病难、养老难、增收难等“五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切实把砚峡新农村示范带培育成了全县以工哺农的典型,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使之成为华亭新农村建设的缩影。

5、党的建设创新推进。建立健全了党委工作制度,完善了《砚峡乡重大事项决策议事规则》、廉政建设规定、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和重大事项党委会议决策制度。推行机关干部竞聘上岗,村干部坐班制或村干部工作日制度,修订村干部管理办法、养老保险办法,村集体经济管理办法,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围绕“人怎么选、事怎么定、钱怎么花”三大主题,扎实推行“三制三化”,深入加强村级、企业民主管理,解决了村级组织在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过程中运行程序、操作规程、基本规则和方法步骤缺失的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与甘肃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联合办起了“生命科学技术”专业本科班砚峡教学点,开创了高校与乡镇联合办班对干部进行学历教育的先例,干部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扎实开展“双百”培训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优化组合“六队一室”工作运行机制,对16名班子成员全部进行细化分工,并实行班子成员包村、包典型工作和联系企业的“双包一联”工作推行机制,推行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工作机制,把后山四个弱村交由砚峡、东沟社区管理,乡上制定帮建工作实施办法,并与两个党总支签订新农村建设专项责任书,专项兑现奖罚,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近几年,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乡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解放思想是“总开关”、推动转型是“金钥匙”。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值得一提:

一是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战胜自我。必须要有一种战胜自我的精神,首先表现为理念上的创新。我们要敢于与习惯思维挑战,与传统观念决裂,坚持与时俱进,用转型的理念指导发展,用“亲商”、“崇商”、“双赢”的理念营造环境、发展自已。战胜自我,关键要有敢闯敢冒的胆识。敢于突破自己,也敢于突破前人,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办事情是“水路不通走旱路,条条大路通北京”,独辟蹊径,把事情干成。可以说,只要有利于发展,只要能够发展,就没有不敢想的事,没有不敢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就是“跳起来构想,跑起来实践”,“在没有空子的地方找空子,在没有机遇的地方找机遇。”战胜自我,还表现为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深刻反思,我们还普遍存在着惟书惟上、思维传统、理念陈旧、创新不够、容易满足、行动迟缓等问题。我们必须冲破陈规陋习,以敢想敢干的勇气,只争朝夕、顽强拼搏的劲头,积极寻求加快发展的新办法,闯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在制定砚峡发展目标上,要突出产业转型,突出新农村建设,实现多元化发展,必须自我加压,不留余地,追求最大最高和宏伟的发展目标。这是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难得机遇,也是对组织的交代,更是对这篇热土上人民群众的交代。

二是小干不行,必须大干。作为一个山区乡镇,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实施转型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只有大干快上,才能迎头赶上,逐步缩小同外面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去年随同全县党政考察团,学习考察了山西晋城市和河南焦作市的部分县区,这些地方大多都是煤炭资源型城市,与我乡有许多相似之处,学习他们的经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学习考察,我深深感到,这些地方转型发展的步伐很快,成效也很明显,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那种抓发展的拼劲、干大事的狠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无论过去基础好的还是实力差的,现在的成就都是干出来的。他们上下一股劲,不畏难、不怕苦、不嫌累,拼搏大干,埋头实干,最终干出了实力、干出了速度、干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干出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大干实现了大步跨越、科学发展。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力度小、节奏慢、效率低,特别是表现在项目建设上,有时遇事总是慢半拍,坐失良机。学习他们的经验,我们必须以超常规的举措,谋求超常规的发展。如果不重新审视自我,切实认清形势,就会与他们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会跌入发展的“低谷”。

三是认准的事,必须一抓到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凡认准的事情,不管风险多大,压力多大,都要千方百计去办;凡定下的事情,不管困难多大,阻力多大,都要百折不挠去干,干好了对全乡整体工作就是一个带动,对群众的思想观念就是一次更新,对群众的精神状态就是一次振奋。对经过实践检验符合实际的成功路子不改变、不动摇,义无反顾,持之以恒,凡是正确的路子我们就要坚持到底,凡是认准的事就要一抓到底,只有这样,发展目标才能圆满实现,各项事业才能不断推进。实践证明,凡认准的事,就要善于决策,敢于决策。在别人看不清、吃不准的时候,做到站得高,看得远,认得准,有胆有识,敢于决断。对决策了的事、认准的事,就要有食不甘寝、夜不能寐的责任感,要有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要有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不惜一切代价,“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抓到底,认准的事就能成功。实践证明我们乡上提出的三条路子转型战略和率先建成新农村示范乡的宏伟目标是正确的,符合砚峡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全乡老百姓的愿望,是引领全乡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全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总纲。

二、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根源分析

进入分析检查阶段后,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对个人存在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理论学习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全面系统。虽说平时比较注重学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都能积极参加,并且认真记录、认真思考,但平时拘于日常工作,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特别是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不够透辙,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好。在学习上侧重于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缺乏全面系统的知识升华。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的少,思想政治素质还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作风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深入细致。工作缺乏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在知人、知事、知情上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不够细致。虽然自己能够经常深入到企业和各村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但整天忙于事务,真正铺下身子,带着问题到基层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取得第一手资料少。二是对同志关心不够。在工作中,安排工作多,压任务、压担子多,与同志们思想交流少,坐下来谈心少,思想工作做得不够,体贴关心不够。有时到基层,也多是检查、督促工作,没能经常、定期地到基层去关心一线工作的同志,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

3、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方法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统筹兼顾。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对干部缺乏广泛的了解。对乡党委班子成员了解多,对乡机关干部了解少,难以很好的知人善任。二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投放的精力不够。把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压给分管领导和各村,基层组织工作创新不够,一些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强。三是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在整体工作的安排布置上,都能尽量做到周密细致,有布置、有检查,但有时受一些阶段性工作的影响,不能很好的统筹兼顾,尤其是对村、社区和企业干部管理上,考虑基层同志工作具体、难度大,干事不容易的成分多,缺乏硬手段和铁手腕;在对待领导班子内部和个别同志的差错问题上,侧重于讲团结、讲和谐和泛泛地指导,轻轻地纠错,没铁面无私、果断纠错的胆量和勇气;在推行和推动工作、抓落实方面,注重稳中求进,忽视了时效要求,注重了充分准备,忽视了猛扑猛干,注重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正面影响,忽视了方面作用。

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工作方略上的,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1、重事务,轻学习。认为自己身处基层主要是抓好工作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存有“工作第一,学习第二”的错误想法,造成自身理论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没能很好地把学习理论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2、重指导,轻实践。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有时过于相信和依赖各位分管领导,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领导去抓,自己出出主意、点点题,多督促检查几次就可以了,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研究。

3、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全县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即使有个别单位的工作完成不太好,也多是考虑他们的困难因素,自己主观上替他们解脱,人为地降低了工作标准。

三、关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决心抓住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好机会,加强学习,拓宽思路,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用科学发展的正确理念引导和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要在提高学习能力上下功夫,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自觉克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做法,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要在提高决策能力上下功夫,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三要在提高落实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明确抓落实的标准、重点和程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本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全乡工作,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转型发展,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一要以生产发展和产业转型为先导和主旋律,把接续产业培育和新型农民培养放在全乡工作的首位,把五个方面的先进示范乡建设工程作为品牌,把多元化发展作为进城居民的永久性出路,进一步优化思路,突出重点,采取得力措施,尽心尽力抓落实、求实效。二要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改善乡村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主要以改善道路、解决饮水、农村住宅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扶持完成韩河村、土桥村、曹家沟村三个旧村改造项目和朱家庄移民新村,土(桥)砚(峡)路拓建工程,麻池新村、土桥村、曹家沟村人畜饮水工程,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三要以着力改善民生为重点,从解决贫困农户就医、上学、行路、吃水、增收等方面的困难入手,抓住国家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项目”的机遇,整合全乡教育教学资金,撤并韩河、土桥、曹家沟小学,建成麻池寄宿制小学。结合旧村改造,在韩河、土桥、曹家沟、麻池4村中心村各建设1间医疗室,1间文化室,1处文化广场,彻底解决“五难”问题。四要以农业科技和劳务技能培训为重点,努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积极创新培训载体,寻找有效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双百”培训,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

篇5

1、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工作重点不断优化。紧紧围绕县十五届党代会和乡第十六届人代会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深入落实“十字”思路,奋力推动发展转型,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工作部署,确立了以建设小康砚峡、和谐砚峡为己任,以率先建成新农村示范乡为统揽,以破解资源型乡镇的转型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发展新思路,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乡、商贸活乡、产业富民的路子,创新机制,延伸工业,反哺农业,经营三产,保障民生,积极探索“退二进一,退二进三”的新路子,连续两年组织实施了“131”工作计划(即实现1个目标,走好3条路子,办成10件实事),统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着力加快小康砚峡建设进程,初步走出了一条比较符合砚峡经济社会实际的科学展之路。

2、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活。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把“两个加快”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着力点,放在突出的战略高度,在转型发展上,提出了坚定信心,坚持走好三条路子的思路,做大做强华砚工贸公司,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工业强乡的路子;兴建便民市场,组建华砚物业管理公司,靠城多元化发展商贸活乡的路子;壮大核桃接续产业,做强兴旺公司和千头种猪繁育中心替代产业,发展草畜、药材、劳务经济等特色产业;积极稳妥地实施华砚宾馆委托经营改制工作,实现扭亏增收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全力推动乡域经济社会在科学的发展轨道上持续前进。两年来,全乡有15个单位和个人获得县级以上荣誉20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了两位数的高位增长。2007年全乡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675万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2万元,同比增长1.2%;乡属企业上缴税金1460万元,同比增长2%;农民现金收入达到3898元,同比增长8%,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3、科学决策的机制逐步形成。机制就是生产力。好的机制,可以发挥人才的作用,焕发组织的生机和活力。相反,如果没有先进的机制,组织就犹如一潭死水,黯然失色。时代的飞速发展,谁抢先创新机制,谁就赢得发展主动权。结合砚峡实际,统筹考虑全乡综合发展问题,确立了“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均衡发展战略,尝试以强带弱机制,这是我们的创新之举。在机关大胆推行包村干部带项目带资金的工作机制,解决村级党支部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的问题;优化组合了“六队一室”和“双包一联”工作运行机制,分工协作,条块结合,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建立了班子成员定农户包产业、定村社包项目、定企业包效益、定典型包培育、定指标包完成的“五定五包”工作责任制,全面执行村干部万元年薪制,完善了工作实绩与干部考核相对应的激励机制,这些机制成为助推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要保证,也是砚峡乡人民群众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4、社会事业的得到不断加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近两年先后投入哺农资金4600万元,努力为民措办实事,实施道路交通、塌陷治理、旧村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先后启动实施了砚峡新村、麻池安置区、靳家湾安置、韩河村朱家庄社搬迁和东沟旧村改造5处小康住宅建设工程,启动实施了土桥、曹家沟村的“八个一”美在农家创建活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行,覆盖面逐年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村干部养老、医疗保险、城乡低保等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居住难、上学难、行路难、看病难、养老难、增收难等“五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切实把砚峡新农村示范带培育成了全县以工哺农的典型,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使之成为华亭新农村建设的缩影。

5、党的建设创新推进。建立健全了党委工作制度,完善了《砚峡乡重大事项决策议事规则》、廉政建设规定、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和重大事项党委会议决策制度。推行机关干部竞聘上岗,村干部坐班制或村干部工作日制度,修订村干部管理办法、养老保险办法,村集体经济管理办法,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围绕“人怎么选、事怎么定、钱怎么花”三大主题,扎实推行“三制三化”,深入加强村级、企业**管理,解决了村级组织在推进村级**管理过程中运行程序、操作规程、基本规则和方法步骤缺失的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与甘肃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联合办起了“生命科学技术”专业本科班砚峡教学点,开创了高校与乡镇联合办班对干部进行学历教育的先例,干部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扎实开展“双百”培训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优化组合“六队一室”工作运行机制,对16名班子成员全部进行细化分工,并实行班子成员包村、包典型工作和联系企业的“双包一联”工作推行机制,推行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工作机制,把后山四个弱村交由砚峡、东沟社区管理,乡上制定帮建工作实施办法,并与两个党总支签订新农村建设专项责任书,专项兑现奖罚,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近几年,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乡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解放思想是“总开关”、推动转型是“金钥匙”。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值得一提:

一是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战胜自我。必须要有一种战胜自我的精神,首先表现为理念上的创新。我们要敢于与习惯思维挑战,与传统观念决裂,坚持与时俱进,用转型的理念指导发展,用“亲商”、“崇商”、“双赢”的理念营造环境、发展自已。战胜自我,关键要有敢闯敢冒的胆识。敢于突破自己,也敢于突破前人,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办事情是“水路不通走旱路,条条大路通北京”,独辟蹊径,把事情干成。可以说,只要有利于发展,只要能够发展,就没有不敢想的事,没有不敢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就是“跳起来构想,跑起来实践”,“在没有空子的地方找空子,在没有机遇的地方找机遇。”战胜自我,还表现为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深刻反思,我们还普遍存在着惟书惟上、思维传统、理念陈旧、创新不够、容易满足、行动迟缓等问题。我们必须冲破陈规陋习,以敢想敢干的勇气,只争朝夕、顽强拼搏的劲头,积极寻求加快发展的新办法,闯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在制定砚峡发展目标上,要突出产业转型,突出新农村建设,实现多元化发展,必须自我加压,不留余地,追求最大最高和宏伟的发展目标。这是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难得机遇,也是对组织的交代,更是对这篇热土上人民群众的交代。二是小干不行,必须大干。作为一个山区乡镇,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实施转型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只有大干快上,才能迎头赶上,逐步缩小同外面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去年随同全县党政考察团,学习考察了山西晋城市和河南焦作市的部分县区,这些地方大多都是煤炭资源型城市,与我乡有许多相似之处,学习他们的经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学习考察,我深深感到,这些地方转型发展的步伐很快,成效也很明显,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那种抓发展的拼劲、干大事的狠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无论过去基础好的还是实力差的,现在的成就都是干出来的。他们上下一股劲,不畏难、不怕苦、不嫌累,拼搏大干,埋头实干,最终干出了实力、干出了速度、干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干出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大干实现了大步跨越、科学发展。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力度小、节奏慢、效率低,特别是表现在项目建设上,有时遇事总是慢半拍,坐失良机。学习他们的经验,我们必须以超常规的举措,谋求超常规的发展。如果不重新审视自我,切实认清形势,就会与他们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会跌入发展的“低谷”。

三是认准的事,必须一抓到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凡认准的事情,不管风险多大,压力多大,都要千方百计去办;凡定下的事情,不管困难多大,阻力多大,都要百折不挠去干,干好了对全乡整体工作就是一个带动,对群众的思想观念就是一次更新,对群众的精神状态就是一次振奋。对经过实践检验符合实际的成功路子不改变、不动摇,义无反顾,持之以恒,凡是正确的路子我们就要坚持到底,凡是认准的事就要一抓到底,只有这样,发展目标才能圆满实现,各项事业才能不断推进。实践证明,凡认准的事,就要善于决策,敢于决策。在别人看不清、吃不准的时候,做到站得高,看得远,认得准,有胆有识,敢于决断。对决策了的事、认准的事,就要有食不甘寝、夜不能寐的责任感,要有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要有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不惜一切代价,“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抓到底,认准的事就能成功。实践证明我们乡上提出的三条路子转型战略和率先建成新农村示范乡的宏伟目标是正确的,符合砚峡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全乡老百姓的愿望,是引领全乡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全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总纲。

二、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根源分析

进入分析检查阶段后,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对个人存在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理论学习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全面系统。虽说平时比较注重学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都能积极参加,并且认真记录、认真思考,但平时拘于日常工作,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特别是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不够透辙,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好。在学习上侧重于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缺乏全面系统的知识升华。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的少,思想政治素质还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作风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深入细致。工作缺乏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在知人、知事、知情上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不够细致。虽然自己能够经常深入到企业和各村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但整天忙于事务,真正铺下身子,带着问题到基层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取得第一手资料少。二是对同志关心不够。在工作中,安排工作多,压任务、压担子多,与同志们思想交流少,坐下来谈心少,思想工作做得不够,体贴关心不够。有时到基层,也多是检查、督促工作,没能经常、定期地到基层去关心一线工作的同志,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

3、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方法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统筹兼顾。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对干部缺乏广泛的了解。对乡党委班子成员了解多,对乡机关干部了解少,难以很好的知人善任。二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投放的精力不够。把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压给分管领导和各村,基层组织工作创新不够,一些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强。三是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在整体工作的安排布置上,都能尽量做到周密细致,有布置、有检查,但有时受一些阶段性工作的影响,不能很好的统筹兼顾,尤其是对村、社区和企业干部管理上,考虑基层同志工作具体、难度大,干事不容易的成分多,缺乏硬手段和铁手腕;在对待领导班子内部和个别同志的差错问题上,侧重于讲团结、讲和谐和泛泛地指导,轻轻地纠错,没铁面无私、果断纠错的胆量和勇气;在推行和推动工作、抓落实方面,注重稳中求进,忽视了时效要求,注重了充分准备,忽视了猛扑猛干,注重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正面影响,忽视了方面作用。

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工作方略上的,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1、重事务,轻学习。认为自己身处基层主要是抓好工作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存有“工作第一,学习第二”的错误想法,造成自身理论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没能很好地把学习理论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2、重指导,轻实践。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有时过于相信和依赖各位分管领导,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领导去抓,自己出出主意、点点题,多督促检查几次就可以了,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研究。

3、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全县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即使有个别单位的工作完成不太好,也多是考虑他们的困难因素,自己主观上替他们解脱,人为地降低了工作标准。二是小干不行,必须大干。作为一个山区乡镇,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实施转型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只有大干快上,才能迎头赶上,逐步缩小同外面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去年随同全县党政考察团,学习考察了山西晋城市和河南焦作市的部分县区,这些地方大多都是煤炭资源型城市,与我乡有许多相似之处,学习他们的经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学习考察,我深深感到,这些地方转型发展的步伐很快,成效也很明显,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那种抓发展的拼劲、干大事的狠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无论过去基础好的还是实力差的,现在的成就都是干出来的。他们上下一股劲,不畏难、不怕苦、不嫌累,拼搏大干,埋头实干,最终干出了实力、干出了速度、干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干出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大干实现了大步跨越、科学发展。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力度小、节奏慢、效率低,特别是表现在项目建设上,有时遇事总是慢半拍,坐失良机。学习他们的经验,我们必须以超常规的举措,谋求超常规的发展。如果不重新审视自我,切实认清形势,就会与他们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会跌入发展的“低谷”。

三是认准的事,必须一抓到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凡认准的事情,不管风险多大,压力多大,都要千方百计去办;凡定下的事情,不管困难多大,阻力多大,都要百折不挠去干,干好了对全乡整体工作就是一个带动,对群众的思想观念就是一次更新,对群众的精神状态就是一次振奋。对经过实践检验符合实际的成功路子不改变、不动摇,义无反顾,持之以恒,凡是正确的路子我们就要坚持到底,凡是认准的事就要一抓到底,只有这样,发展目标才能圆满实现,各项事业才能不断推进。实践证明,凡认准的事,就要善于决策,敢于决策。在别人看不清、吃不准的时候,做到站得高,看得远,认得准,有胆有识,敢于决断。对决策了的事、认准的事,就要有食不甘寝、夜不能寐的责任感,要有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要有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不惜一切代价,“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抓到底,认准的事就能成功。实践证明我们乡上提出的三条路子转型战略和率先建成新农村示范乡的宏伟目标是正确的,符合砚峡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全乡老百姓的愿望,是引领全乡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全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总纲。

二、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根源分析

进入分析检查阶段后,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对个人存在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理论学习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全面系统。虽说平时比较注重学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都能积极参加,并且认真记录、认真思考,但平时拘于日常工作,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特别是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不够透辙,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好。在学习上侧重于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缺乏全面系统的知识升华。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的少,思想政治素质还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作风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深入细致。工作缺乏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在知人、知事、知情上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不够细致。虽然自己能够经常深入到企业和各村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但整天忙于事务,真正铺下身子,带着问题到基层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取得第一手资料少。二是对同志关心不够。在工作中,安排工作多,压任务、压担子多,与同志们思想交流少,坐下来谈心少,思想工作做得不够,体贴关心不够。有时到基层,也多是检查、督促工作,没能经常、定期地到基层去关心一线工作的同志,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

3、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方法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统筹兼顾。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对干部缺乏广泛的了解。对乡党委班子成员了解多,对乡机关干部了解少,难以很好的知人善任。二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投放的精力不够。把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压给分管领导和各村,基层组织工作创新不够,一些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强。三是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在整体工作的安排布置上,都能尽量做到周密细致,有布置、有检查,但有时受一些阶段性工作的影响,不能很好的统筹兼顾,尤其是对村、社区和企业干部管理上,考虑基层同志工作具体、难度大,干事不容易的成分多,缺乏硬手段和铁手腕;在对待领导班子内部和个别同志的差错问题上,侧重于讲团结、讲和谐和泛泛地指导,轻轻地纠错,没铁面无私、果断纠错的胆量和勇气;在推行和推动工作、抓落实方面,注重稳中求进,忽视了时效要求,注重了充分准备,忽视了猛扑猛干,注重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正面影响,忽视了方面作用。

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工作方略上的,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篇6

近年来,带领党委一班人在转型发展、创新机制、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科学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党委科学决策的程序日趋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则进一步健全,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活,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工作重点不断优化。紧紧围绕县十五届党代会和乡第十六届人代会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深入落实“十字”思路,奋力推动发展转型,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工作部署,确立了以建设小康砚峡、和谐砚峡为己任,以率先建成新农村示范乡为统揽,以破解资源型乡镇的转型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发展新思路,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乡、商贸活乡、产业富民的路子,创新机制,延伸工业,反哺农业,经营三产,保障民生,积极探索“退二进一,退二进三”的新路子,连续两年组织实施了“131”工作计划(即实现1个目标,走好3条路子,办成10件实事),统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着力加快小康砚峡建设进程,初步走出了一条比较符合砚峡经济社会实际的科学展之路。

2、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活。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把“两个加快”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着力点,放在突出的战略高度,在转型发展上,提出了坚定信心,坚持走好三条路子的思路,做大做强华砚工贸公司,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工业强乡的路子;兴建便民市场,组建华砚物业管理公司,靠城多元化发展商贸活乡的路子;壮大核桃接续产业,做强兴旺公司和千头种猪繁育中心替代产业,发展草畜、药材、劳务经济等特色产业;积极稳妥地实施华砚宾馆委托经营改制工作,实现扭亏增收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全力推动乡域经济社会在科学的发展轨道上持续前进。两年来,全乡有15个单位和个人获得县级以上荣誉20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了两位数的高位增长。2007年全乡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675万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2万元,同比增长1.2%;乡属企业上缴税金1460万元,同比增长2%;农民现金收入达到3898元,同比增长8%,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3、科学决策的机制逐步形成。机制就是生产力。好的机制,可以发挥人才的作用,焕发组织的生机和活力。相反,如果没有先进的机制,组织就犹如一潭死水,黯然失色。时代的飞速发展,谁抢先创新机制,谁就赢得发展主动权。结合砚峡实际,统筹考虑全乡综合发展问题,确立了“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均衡发展战略,尝试以强带弱机制,这是我们的创新之举。在机关大胆推行包村干部带项目带资金的工作机制,解决村级党支部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的问题;优化组合了“六队一室”和“双包一联”工作运行机制,分工协作,条块结合,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建立了班子成员定农户包产业、定村社包项目、定企业包效益、定典型包培育、定指标包完成的“五定五包”工作责任制,全面执行村干部万元年薪制,完善了工作实绩与干部考核相对应的激励机制,这些机制成为助推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要保证,也是砚峡乡人民群众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4、社会事业的得到不断加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近两年先后投入哺农资金4600万元,努力为民措办实事,实施道路交通、塌陷治理、旧村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先后启动实施了砚峡新村、麻池安置区、靳家湾安置、韩河村朱家庄社搬迁和东沟旧村改造5处小康住宅建设工程,启动实施了土桥、曹家沟村的“八个一”美在农家创建活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行,覆盖面逐年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村干部养老、医疗保险、城乡低保等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居住难、上学难、行路难、看病难、养老难、增收难等“五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切实把砚峡新农村示范带培育成了全县以工哺农的典型,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使之成为华亭新农村建设的缩影。

5、党的建设创新推进。建立健全了党委工作制度,完善了《砚峡乡重大事项决策议事规则》、廉政建设规定、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和重大事项党委会议决策制度。推行机关干部竞聘上岗,村干部坐班制或村干部工作日制度,修订村干部管理办法、养老保险办法,村集体经济管理办法,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围绕“人怎么选、事怎么定、钱怎么花”三大主题,扎实推行“三制三化”,深入加强村级、企业民主管理,解决了村级组织在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过程中运行程序、操作规程、基本规则和方法步骤缺失的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与甘肃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联合办起了“生命科学技术”专业本科班砚峡教学点,开创了高校与乡镇联合办班对干部进行学历教育的先例,干部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扎实开展“双百”培训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优化组合“六队一室”工作运行机制,对16名班子成员全部进行细化分工,并实行班子成员包村、包典型工作和联系企业的“双包一联”工作推行机制,推行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工作机制,把后山四个弱村交由砚峡、东沟社区管理,乡上制定帮建工作实施办法,并与两个党总支签订新农村建设专项责任书,专项兑现奖罚,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近几年,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乡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解放思想是“总开关”、推动转型是“金钥匙”。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值得一提:

一是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战胜自我。必须要有一种战胜自我的精神,首先表现为理念上的创新。我们要敢于与习惯思维挑战,与传统观念决裂,坚持与时俱进,用转型的理念指导发展,用“亲商”、“崇商”、“双赢”的理念营造环境、发展自已。战胜自我,关键要有敢闯敢冒的胆识。敢于突破自己,也敢于突破前人,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办事情是“水路不通走旱路,条条大路通北京”,独辟蹊径,把事情干成。可以说,只要有利于发展,只要能够发展,就没有不敢想的事,没有不敢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就是“跳起来构想,跑起来实践”,“在没有空子的地方找空子,在没有机遇的地方找机遇。”战胜自我,还表现为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深刻反思,我们还普遍存在着惟书惟上、思维传统、理念陈旧、创新不够、容易满足、行动迟缓等问题。我们必须冲破陈规陋习,以敢想敢干的勇气,只争朝夕、顽强拼搏的劲头,积极寻求加快发展的新办法,闯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在制定砚峡发展目标上,要突出产业转型,突出新农村建设,实现多元化发展,必须自我加压,不留余地,追求最大最高和宏伟的发展目标。这是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难得机遇,也是对组织的交代,更是对这篇热土上人民群众的交代。

二是小干不行,必须大干。作为一个山区乡镇,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实施转型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只有大干快上,才能迎头赶上,逐步缩小同外面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去年随同全县党政考察团,学习考察了山西晋城市和河南焦作市的部分县区,这些地方大多都是煤炭资源型城市,与我乡有许多相似之处,学习他们的经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学习考察,我深深感到,这些地方转型发展的步伐很快,成效也很明显,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那种抓发展的拼劲、干大事的狠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无论过去基础好的还是实力差的,现在的成就都是干出来的。他们上下一股劲,不畏难、不怕苦、不嫌累,拼搏大干,埋头实干,最终干出了实力、干出了速度、干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干出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大干实现了大步跨越、科学发展。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力度小、节奏慢、效率低,特别是表现在项目建设上,有时遇事总是慢半拍,坐失良机。学习他们的经验,我们必须以超常规的举措,谋求超常规的发展。如果不重新审视自我,切实认清形势,就会与他们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会跌入发展的“低谷”。

三是认准的事,必须一抓到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凡认准的事情,不管风险多大,压力多大,都要千方百计去办;凡定下的事情,不管困难多大,阻力多大,都要百折不挠去干,干好了对全乡整体工作就是一个带动,对群众的思想观念就是一次更新,对群众的精神状态就是一次振奋。对经过实践检验符合实际的成功路子不改变、不动摇,义无反顾,持之以恒,凡是正确的路子我们就要坚持到底,凡是认准的事就要一抓到底,只有这样,发展目标才能圆满实现,各项事业才能不断推进。实践证明,凡认准的事,就要善于决策,敢于决策。在别人看不清、吃不准的时候,做到站得高,看得远,认得准,有胆有识,敢于决断。对决策了的事、认准的事,就要有食不甘寝、夜不能寐的责任感,要有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要有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不惜一切代价,“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抓到底,认准的事就能成功。实践证明我们乡上提出的三条路子转型战略和率先建成新农村示范乡的宏伟目标是正确的,符合砚峡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全乡老百姓的愿望,是引领全乡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全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总纲。

二、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根源分析

进入分析检查阶段后,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对个人存在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理论学习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全面系统。虽说平时比较注重学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都能积极参加,并且认真记录、认真思考,但平时拘于日常工作,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特别是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不够透辙,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好。在学习上侧重于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缺乏全面系统的知识升华。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的少,思想政治素质还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作风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深入细致。工作缺乏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在知人、知事、知情上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不够细致。虽然自己能够经常深入到企业和各村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但整天忙于事务,真正铺下身子,带着问题到基层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取得第一手资料少。二是对同志关心不够。在工作中,安排工作多,压任务、压担子多,与同志们思想交流少,坐下来谈心少,思想工作做得不够,体贴关心不够。有时到基层,也多是检查、督促工作,没能经常、定期地到基层去关心一线工作的同志,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

3、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方法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统筹兼顾。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对干部缺乏广泛的了解。对乡党委班子成员了解多,对乡机关干部了解少,难以很好的知人善任。二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投放的精力不够。把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压给分管领导和各村,基层组织工作创新不够,一些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强。三是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在整体工作的安排布置上,都能尽量做到周密细致,有布置、有检查,但有时受一些阶段性工作的影响,不能很好的统筹兼顾,尤其是对村、社区和企业干部管理上,考虑基层同志工作具体、难度大,干事不容易的成分多,缺乏硬手段和铁手腕;在对待领导班子内部和个别同志的差错问题上,侧重于讲团结、讲和谐和泛泛地指导,轻轻地纠错,没铁面无私、果断纠错的胆量和勇气;在推行和推动工作、抓落实方面,注重稳中求进,忽视了时效要求,注重了充分准备,忽视了猛扑猛干,注重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正面影响,忽视了方面作用。

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工作方略上的,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1、重事务,轻学习。认为自己身处基层主要是抓好工作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存有“工作第一,学习第二”的错误想法,造成自身理论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没能很好地把学习理论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2、重指导,轻实践。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有时过于相信和依赖各位分管领导,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领导去抓,自己出出主意、点点题,多督促检查几次就可以了,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研究。

3、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全县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即使有个别单位的工作完成不太好,也多是考虑他们的困难因素,自己主观上替他们解脱,人为地降低了工作标准。

三、关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决心抓住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好机会,加强学习,拓宽思路,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用科学发展的正确理念引导和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要在提高学习能力上下功夫,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自觉克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做法,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要在提高决策能力上下功夫,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三要在提高落实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明确抓落实的标准、重点和程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本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全乡工作,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转型发展,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一要以生产发展和产业转型为先导和主旋律,把接续产业培育和新型农民培养放在全乡工作的首位,把五个方面的先进示范乡建设工程作为品牌,把多元化发展作为进城居民的永久性出路,进一步优化思路,突出重点,采取得力措施,尽心尽力抓落实、求实效。二要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改善乡村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主要以改善道路、解决饮水、农村住宅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扶持完成韩河村、土桥村、曹家沟村三个旧村改造项目和朱家庄移民新村,土(桥)砚(峡)路拓建工程,麻池新村、土桥村、曹家沟村人畜饮水工程,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三要以着力改善民生为重点,从解决贫困农户就医、上学、行路、吃水、增收等方面的困难入手,抓住国家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项目”的机遇,整合全乡教育教学资金,撤并韩河、土桥、曹家沟小学,建成麻池寄宿制小学。结合旧村改造,在韩河、土桥、曹家沟、麻池4村中心村各建设1间医疗室,1间文化室,1处文化广场,彻底解决“五难”问题。四要以农业科技和劳务技能培训为重点,努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积极创新培训载体,寻找有效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双百”培训,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

篇7

TB30-4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性质、使用性能、制备与加工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以及对材料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材料科学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呈现出与工程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作为基础学科,单纯的注重培养专业素质明显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的逐步实行和迅速发展,高等院校的相关材料专业也从课程教育体系、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该体系应树立新型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案,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从而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改革。

本文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院校改革的相关经验,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课程体系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应符合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树立以素质为前提,知识为载体,能力是关键的新型人才观。还要把各类材料和相关的合成技术以及分析测试技术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真正形成“大学科”,才能满足社会和时展的要求。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社会科学基础课程体系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体系,占总学分的45%。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工具性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获取知识的能力。

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包括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等课程,占总学分的6%。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应用能力和工程技术知识。

专业核心课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点组成部分,密切围绕学科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松柚茫即可以突出学科专业的共同特点又可以体现不同院校的办学特色。专业核心课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科学研究方法、材料设计与制备、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七大课程,占总学分的14%。充分体现了“大材料”学科的共同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更有效的掌握专业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的科学素质、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3.专业选修课。按照二级学科设置专业选修课,占总学分的13%。主要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干课程,和金属材料的主干课程。学生通过选修这类课程,可以在掌握“大材料”学科共同知识的基础上,对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结构体系也能有一定的了解。此外,还开设了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材料成型加工工艺与设备和一些特色选修课,使核心课程得到深化,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包括各种素质类课程和任选课程,占总学分的8%。这类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学生的人文主义和经济管理等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及实习等。实验设计是理论教学知识的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主要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材料性能实验室、材料设计与制备综合实验室、毕业实习等。占总学分的14%。

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材料和工程专业的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他们应掌握材料现代测试技术与研究方法,并且要具备从事各种材料合成制备、性能与结构分析研究、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的能力。以深化课程基础实验教学、加强综合实验能力训练、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基本知识-专业综合-设计创新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课程基本知识实验教学体系服务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是独立于专业理论课程平台的实验教学,包括课程设计、材料设计与制备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设计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是为学生自主设计创新服务的平台实验教学。[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实验室下设材料制备实验室、材料成分测试实验室、材料组织结构分析实验室、材料物理性能表征实验室、材料计算机模拟实验室,形成了即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实验教学体系。这种实验教学体系不但能够满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需要,也为材料综合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创造了条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安排了专门的时间来进行材料设计与制备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能够熟练掌握材料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对材料设计与制备、成分与结构分析、性能表征等也有了全面的了解,有助于理解材料的设计思路与研究方法。学生还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实验题目,为了获得性能达标的各种材料,设计出较合理的制备工艺制度,利用平台实验室进行材料制备,从而了解材料制备方法、工艺、设备性能与操作方法。利用材料成分测试实验室、材料组织结构分析实验室、材料物理性能表征实验室对所制备的材料成品各种无力性能进行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实验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

篇8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94-02

一、科研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近年来,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通过科研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开发大学生本身具有无限的研究与创新潜力。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通过参与科研实践活动, 可以转变学生在传统教学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通过主角转变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以探索、研究、发现为基础的主动学习,达到实践过程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进而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材料化学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专业,因其专业特殊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较好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实验能力,材料化学专业在2008版的教学计划中专门设置了材料化学科研实践这门课程。该课程与灌输性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不同,教师给定科研课题、学生在限定课时内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内容包括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用品、样品制备、样品的测试与数据处理、撰写科技小论文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行查阅文献及设计实验方案,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自信心,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把握学习重点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校材料化学专业科研实践教学如何开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本研究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根据专业特点,我们提出两种教学模式:一是教师指定研究课题、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任务的教学模式;二是学生自行选题并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任务的教学模式。

(一)教师指定研究课题、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任务的教学模式

在现有实验条件能够满足的前提下,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研究领域内给出部分具有研究意义的小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在给定题目中选择自己比较擅长或有能力完成的课题进行研究。这种实施模式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学以致用,增长知识与才干。学生通过参加教师子课题的研究,能全面了解一项完整的科研课题的全过程:涉及如何进行选题,如何确定试验指标,如何进行试验设计,如何进行试验前的各种准备,如何控制试验条件,如何对试验对象进行科学的管理并解决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收集所需的数据资料,最后又如何分析整理资料、如何写成论文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观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而且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就为学生今后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缩短学生就业后对科研、生产的适应时间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自行选题并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任务的教学模式

结合材料化学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大量的文献阅读,立足于现有实验条件,学生可以自行选题、设计并独立完成实验和论文撰写,这可以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独立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存在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在独立完成课外科研实践,必然要解决从选题到完成论文的一系列实际问题,这就使学生很快发现并想办法弥补自身的不足,他们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不断充实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既巩固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又能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素质,激发了创新思维,实现了从不懂到懂再到比较熟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提高了独立工作能力。

三、科研实践教学的成绩评价指标与方法

科研实践教学具有专业特色的实施模式决定了其考核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考核。根据教学安排,学生成绩由出勤率、实验预习、实验操作、报告等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成为本课程总成绩。根据以往实验课程的教学经验、体会、学生反馈的信息,初步制定了表1中所示的学生成绩考核指标体系。2011年上半年,专业相关人员对该教学指标体系又作了进一步调研、专家咨询、学生意见征询活动,对该方案进行合理修订,形成一个全面有效、便于实施、能真正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精神的指标体系,并于2011年度下半年在课程教学中正式实施。

表1的考核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出勤:分值5分,无故旷课一次扣一分;请假2次扣一分。主要促使学生能够及时听课和参与课程讨论等。

预习报告:分值15分,对所选科研实践内容的了解程度;实验方案设计是否合理;在现有实验条件下能否设计出最简单的合成方案。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课外学习、自主分析和钻研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实验技能:分值30分,其中动手操作能力分值15分,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过程的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分值15分,在实验中遇到不可预知的实验现象能够做出合理解释,遇到问题时能否积极的应对并加以解决。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独立动手、积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锻炼学生的专业理解和表达能力。

报告:本课程研究型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指学生完成研究课题报告、课程内容学习与总结报告、上台进行专业问题讲解等方面,通过该项考核反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的深度、课外学习的效果和主动性、查阅和阅读文献资料的数量和质量等,分值50分。

四、实践教学经验总结

(一)培养学生自行查阅文献资料的习惯,教会学生阅读文献的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根据不同文献对比,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文献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充足的科研理论知识,为实验动手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深入理解实验过程做好铺垫。这样可以大大促进实践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收,并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角色转变,使教师变身为导演、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二)大胆探索,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兴趣。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其思路才更开阔,对问题的认识才会有一定深度。

(三)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科研实践的兴趣

在科研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激励的评价语言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科研实践活动的浓厚兴趣。对学生科研实践过程的评价要注重鼓励、引导、点拨、开窍。

实践证明, 让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具有很多好处, 但受到专业实验条件的限制,本次课外科研实践课程所提供的科研小课题数量有限,无法吸纳太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实践中。当参与科研实验的学生较多时,部分实验仪器及设备就要轮流使用,造成科研小课题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今后, 我们会加快实验室条件的完善,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空间,与此同时,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到科研实践活动中,使科研实践内容更加丰富、有意义。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或独立完成教师科研子课题, 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论文写作等能力的目的,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 黄钧.引导学生参与课余科研、生产活动的探讨和体会[J].广西农业大学学报(增刊),1998,(17).

[2] 黄钧,程光平,李文红,等.通过课外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1, (20).

[3] 魏桂英. 关于实践教学的思考[J]. 琼州大学学报, 2002, 9(6).

[4] 张金红,刘方,白艳玲,等.构建实践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7).

篇9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031-02

材料力学是工科高等院校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涉及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石油工程等许多专业。该课程的本质是探寻不同类型材料对于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以及内部变化,从而进一步分析各种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因此,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它非常强调与之对应的各种材料力学性能实验。良好的实验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和创新能力。

一、材料力学实验课程现状分析

当前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总体而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学模式单一。目前,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均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之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最后填写统一的实验报告,获取实验成绩。2.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由于缺乏对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学生普遍存在不重视实验的问题。由于材料力学实验均为分组实验,每组成员2~8人不等,因此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全依赖同组其他同学,有些对于实验原理都不甚了解。3.缺乏质疑能力和创新意识。当前,高校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惰性,一味地接受书本和教师传授的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会对实验的原理或者方法展开自己独立的思考或者提出疑问,更不会在现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创新。

二、材料力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就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提出以下改革思路。

(一)从被动“填鸭”式向学生主体式转变

当前,课程教学改革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质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样,对于材料实验课程,也需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具体实施办法为:充分发挥学生在材料力学实验课程中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自行分析材料力学实验原理、参照大纲制定实验方案、分配实验任务、操作仪器设备、获取试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等。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的身份要由从前的“讲师”转变为“导师”,即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以参与者的身份负责答疑解惑。同时,为督促和提高每一位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实验完成后,教师针对每一小组各随机选取一名成员作为汇报人,对实验原理、方法和结果等以前完全由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讲解,该名成员汇报的得分,将成为本小组最终的实验成绩。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学习,而且能够很好地避免部分学生的惰性和依赖性。

(二)从表格式的实验报告向小论文的转变

传统的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形式单一,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只需将实验结果逐一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即可。这样的实验报告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而且非常容易出现相互抄袭的现象。为此,若能将格式固定的表格式实验报告转变为小论文的形式,将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材料力学实验小论文中,学生需要简述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制定实验方案的依据、人员组织、具体实施情况、实验结果以及本次实验所存在问题等。教师对小论文的评分也应从单纯地重视实验结果,变成对以上各方面内容的综合评判。对于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学生,若能在小论文中正确地分析其原因,并且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同样能够获得较好的实验成绩。

(三)基础实验与开放实验相结合

在当前高等院校大力倡导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大环境下,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应进一步向基础实验与开放实验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创新以及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开放实验的题目,可通过三种渠道获取。1.学生自拟。通常由3~5名学生形成实验小组,根据材料力学课堂理论教学和基础实验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拟定相应的开放实验题目。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实验条件和相关理论指导,使其实验内容能够顺利实施。2.教师提供。以学生未来的职业和专业为导向,教师为学生提供2~3个开放实验题目供学生进行选择。例如,材料力学中的直梁弯曲正应力实验,其原理是直梁弯曲时,其表面粘贴的应变片产生电阻变化,由应变仪将信号放大并显示其应变情况。虽然学生在实验仪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大都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亲自动手粘贴应变片或者搭接电桥线路。因此,教师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开放实验题目,给学生提供深入学习和实践的机会。3.研究生科研项目带动。工科高校研究生在完成科研项目时,通常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例如,研究生利用力学实验室材料试验机进行PDC复合片压缩实验。在其实验过程中,可带领1~2名本科生开展相关实验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应用及创新的能力,而且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或者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三、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改革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以上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需要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具体而言包括以下方面。

(一)实验教师能力的提升

新的材料力学实验课程组织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会为实验教师带来更多的挑战。实验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力学课程改革的效果。传统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师只需根实验大纲和指导书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进行相应实验。然而改革后,实验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导师”的角色,参与学生的实验,为其提供指导和帮助。这样,势必要求实验教师具有更深更广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辅导各类型实验的综合能力。为此,对于现有材料力学实验教师而言,应当不断充实自己。对于学校来说,应当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优秀人才从事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工作,并且提供有利的条件,加强其与其他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让实验教师“走出去”,把好的思路和想法“引进来”。

(二)实验设备条件的保障

加强现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仪器、设备的投入。目前一些学校的材料力学实验设备,如静态应变仪、扭转试验机的年代都相对比较久远,已无法完全满足新的材料力学实验课程的需要。因此,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购置一批先进的实验设备,以保证课程改革的需求。同时,在新的材料力学课程组织模式下,应把基础实验与开放实验相结合,各类型实验设备和实验室之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协调与配合,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

(三)给予学生创新实践学分激励

在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改革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着新的实验课程的实施程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材料力学的实验教学水平。然而,当前大学生学习具有很强的惰性,只要与学分无关的事情就不愿意去做。作为学校,恰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创新实践学分激励的办法,对于材料力学基础实验后,成功完成相应开放实验的学生,给予额外的学分奖励,由此推动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打破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启发式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关键。同时,需要从实验教师、实验O备等方面为改革的实施提供保障。本文所提出的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改革方法,也能为其他相关实验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和思路。

[ 参 考 文 献 ]

[1] 周沙溆.工程教育认证体制下《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趋势探讨[J].时代教育,2015(3):57-58.

[2] 裴立宅,刘翠娟,樊传刚.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的教改思路[J].中国轻工教育,2010(3):64-66.

[3] 段军,班宇鑫,谭金兰,肖明葵.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材料力学课程改革研究与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4):195-196.

篇10

材料力学作为工科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有其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完善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有将力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为了培养应用型创业人才,本校力学教研室对《材料力学》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作为验证学生能力的考试测评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必将与时俱进成为《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的重头戏。如何把能力培养、能力考核融入考试测评这一教学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素质、巩固教学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是教学工作者对考试测评体系进行改革创新的目的和动力所在。

1 革新考试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需要

1.1 期末一次性终结测评方法的弊端。长期以来,很多高校教师根据一份期末考试答卷、一份实验报告来确定学生的《材料力学》学业成绩。这种传统考试方式有利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却无法针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准确考核。对于平时认真学习、探讨问题较深的学生来说期末考试试题太容易,感觉到在考试中还没有展示出自己的才华;而那些平时学习不努力、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临时抱佛脚顺利过关的人也不少;对于平时不学习的学生,考前押题针对性地学习、考试时左顾右盼也有侥幸过关的。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传统考试模式,难免存在着不合理、不科学、不公平等因素。

1.2 轻视实验考核测评的弊端。每学期都会出现轻视实验的现象:理论成绩考九十多分的学生,实验成绩才得六、七十分;甚至有的同学根本就不参加材料力学实验操作、不写实验报告。显然,这种现象背离了开设实验课的初衷,并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开拓创新的能力的作用。

2 材料力学实验成绩测评体系研究

目前本校开设了“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测定”、“组合梁弯曲正应力实验”、“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实验”等十个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材料力学实验验。学生可以根据本专业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做实验,每个试验在试验总成绩中具有相同的权重,试验前预习、试验操作、试验报告、创新实验是实验成绩的评定依据。

2.1 加大实验考核权重或独立开设实验课。过去,材料力学实验成绩在学业成绩里占的比例较少,引不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为此,本教研室加大了材料力学实验成绩的权重,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了材料力学理论成绩、实验成绩的关系。

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大纲中实验课时不少于八学时的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管理、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等偏土木专业,材料力学实验独立设课,在教学计划中有独立的教学地位,其成绩和学分直接计入学生学籍档案。

而实验课少于八个学时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材料成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等偏机械专业,材料力学部分只有六个或四个学时的实验课,实验教学不独立设课而隶属于理论课程。为了加大实验成绩的权重,先将实验学时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计算实验成绩在学业成绩中所占的比例。

2.2 材料力学实验主要对实验能力形成过程进行考核。

2.2.1 试验前预习(10%)。实验前要求学生要搞清试验目的、原理、步骤,熟悉试验用仪器设备,准确处理理论数据,并能正确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2.2.2 试验操作(30%) 。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应该遵守实验室学生守则、试验设备操作规程;要求学生做到试验操作正确、规范、试验数据准确无误,或合理采用创新手段。

2.2.3 完整、简练、准确完成试验报告(50%)。实验报告是材料力学实验成绩的主要评定依据,要求学生“完整、简练、准确”完成实验报告,做到完整地描述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以及言简意赅地回答思考题、准确完成作图及数据处理。

2.2.4 独立完成创新实验(10%)。鼓励学生设计创新实验,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设计、理论计算、误差分析,并撰写总结或科研创新小论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3 理论教学成绩考试测评体系研究

学生能力形成有一个过程,灵活采用多种可行的定量或定性测评方法,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他评方式,将学生的学业测评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评的同时,利用期末终结性理论考试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升华,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施创新的导向性。

3.1 跟踪教学过程的形成性测评考核模式(20%)。跟踪材料力学教学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考核,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研究在备课、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和测验等各个教学环节上成功的经验和值得吸取的教训;另一方面,学生及时收到考核、测评的反馈信息,从而使学生认真总结得失、差错,吸取经验教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3.1.1 作业5% ,每次课后即时布置作业,对本堂课及以前的知识进行练习,夯实所学内容。以完成课后习题质量优劣,定性给出A+、A、A-、B+、B、B-等级,期末再量化为分数。

3.1.2 口试5%:口头回答或在黑板上解答,解答完后再请另一位同学为其讲评,最后根据答题和讲评情况定量给出成绩。通过学生课堂发言,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点是否熟练掌握。

3.1.3 阶段性平时测验10%:在四种基本变形、应力状态、组合变形教学内容完成后及时进行三次平时测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深化。

3.2 能力水平测试模式(20%)。针对工科材料力学具有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的特点,能力水平测试侧重于材料力学研究方法手段、知识的灵活运用应用。

3.2.1 大作业或力学竞赛:侧重于将工程实际问题转换成力学模型、建立数学方程的能力考查,以及具有考研水平难度的理论推导题,着眼于考核学生掌握对知识的积累、理解、深化、逻辑思维、学科手段、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10%)

3.2.2 撰写学习经验总结或力学研究小论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学习作风,考核学生自我评估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10%)

3.3 期末终结性理论考试(60%)。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技巧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的基础,也是各种考证定级、注册师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内容。因此,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对材料力学进行测评是十分必要的。

终结性理论考试学生答题时间一般为两个小时,是对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知识的全面考查。命题要强调材料力学的基本内容、分析方法的综合性、计算的准确性,注意“点”与“面”的结合、知识面的宽度和广度。考试内容在教学大纲范围内突出重点、适当涉及难点、尽量覆盖所学课程的内容,试题应该有一定的难度,避免一些过于肤浅、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关注一些有关键性的、有重要实际意义的内容。题型要多样化,可采用填空、选择、作图、分析、计算等题型。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这三基类内容分值应该占卷面总分的65%左右、一般综合类占20%左右、综合类占15%左右。试卷应该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本届期末A、B考卷与前后四年该专业材料力学A、B考卷不应该有雷同的题,使考试更为公正、公平、合理。

4 应用讨论

在传统考试方式测评学生成绩的同时,结合学生能力水平测试模式,“多层次、全过程” 跟踪实验教学、理论教学的考试测评体系的应用,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学习目的,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经过本校三年的实践,学生考核成绩呈正态分布,基本上客观、公正、全面地反应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动手能力。

该考试测评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完整性,适应范围广,可以推广应用到含有实验课程的理论力学、工程力学、建筑力学、大学物理、电子技术等学科。

参考文献

[1] 王国超,基础力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探讨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31(2), 315~316

[2] 张能武,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44(10), 40~41

[3] 闫振林, 高校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12(3) , 32~33

篇11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如何创造更好的教学和实验环境以利于研究生的培养,进而提高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学校管理层和研究生导师越来越关注的现实问题。

一、培养优秀的材料学硕士研究生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1.必要的材料科学科研实验平台和项目经费支持

作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生,所参与的课题研究绝大部分工作要在实验室完成,这就需要其所在学校或学院必须有基本的实验设备平台。例如许多高校的知名材料学院往往是建设有该科学研究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例如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就是研究生开展探索实验的综合资源平台,这样的科研创新平台综合性好、交叉性好,集成创新能力高。对于年轻导师,他们的科研经费较少,在实验室启动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而且平时的耗材投入较大,这些现实的问题都摆在面前。因此,作为年轻导师的研究生们更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综合实验平台来开展自己的工作。

2.导师的辛勤培育和前沿指导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对研究生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首先要用自己的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实验条件,其次要承担研究生的日常补助,但最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学业全面负责,这包括课程选择,开题以及毕业答辩,每个环节都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导师会成立以导师为组长的科研小组,研究生入学后就以科研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科研。研究生导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是培养研究生的主体,也是科研小组的负责人。导师在小组中逐渐建立浓厚的科研的氛围,其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也是研究生学习的榜样,并能正确引导研究生尽快进入学科前沿,开展科研攻关产出创新性科研成果。

3.学生的刻苦钻研和勇于创新

很多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上不断改革,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逐步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例如材料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中提出发表中文核心论文的硬性要求。既然要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那么学生在平时的科学实验工作中就必须刻苦钻研,精心设计研究试验方案,并按部就班地完成每项实验步骤,逐条记录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规律。除此以外,根据研究生学位条例的要求,材料学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要在本科学领域做出有一定创造性的结果,这些都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刻苦学习和发奋努力。

二、材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环境的不足之处

1.研究生生源及录取方式

现在很多省属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普遍面临一些生源问题,其一是本校的优秀本科生不愿意免推,而且大部分学生选择211或985高校;其二是很多二本或三本的学生虽然报考了研究生,但自身专业成绩考试不理想。这些问题导致生源质量有所下降,而最终使得大量学生只能通过调剂来获得录取资格。

2.研究生课程体系及学习态度和科研态度

研究生实行的是学分制,但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对研究生所开的课程及讲授的学时不足。对于材料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公共课所占学分比偏大,专业课学时少,大多还是沿袭本科教学的灌输模式,陈旧的多前沿的少。课堂教学集体自由讨论的机会较少,更谈不上有实践机会。课程考核一般还是小论文和试卷考试的模式,比较单一,成绩评判标准也不够规范,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严格把好质量关,其严谨治学的态度对研究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研究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压力而不能忽视每一个环节,从而端正学习态度乐于进取。对于科研态度,也是在导师的教诲和平时的学习中养成的,如何在科研过程中一丝不苟,是每个研究生的必修课。当然,现实中也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存在部分老师只为吸收科研助手而招研究生,对学生疏于管理。

三、提高材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想法

根据全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近年来研究生就业发展形势不尽人意,这与学历越高越容易找工作的观念大相径庭。反思来看,是毕业研究生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普遍出现下滑。因此,下面就如何提高材料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谈下几点想法。

1.必须保证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源质量稳中有升

现在普遍的现象是二本三本报考一本,普通一本报考985或211高校,而且本校的优质本科生往往放弃保研机会,希望通过考研进入到大城市如北京和上海,或者是优秀的学生被大公司或大型国企高薪聘用。所以,对于省属高校研究生招生必须面对的是优质生源难找。例如,某大学材料学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出现全面回落,该学院及时通过考研宣讲会和招生咨询服务等措施,加强了对应届毕业生的宣传动员工作,这样才稳定本校报考生源。

2.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导师队伍建设中出现了诸多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以材料学专业为例,需要按学科发展方向设置导师岗位,现在各学院大多是通过合并后组成的大学院,学科研究方向不仅多而且难以归总,因此在新导师遴选时应该尽量完善选拔制度,按需设置岗位,实现导师队伍结构的合理化。而且,必须考虑材料学科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行业需求。为全面提高导师队伍素质,应该通过高校教育合作来资助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以促进高层次合作培养工作。

3.增加激励机制,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联合的《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教育开始全面收费而不再有公费生,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各高校完善了奖助制度,对于大部分研究生提供了基本奖助金,使得研究生所获资助总体上超过其应缴纳的学费,不会增加新的经济负担。但是,要想获得高额奖助金必须发表高水平论文。对于材料学方面的学生来说,如果在国外顶级期刊上发表了高档次的论文,应该给予重奖,即增加现行激励机制的奖励额度,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再则,学校可通过设立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并且创建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给予优秀的研究生团队一定的经费支持。

4.激发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部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首先,必须培养其求真务实尊重实验科学的精神,让研究生能够独立地在严谨求实的前提下,经过精细合理的实验方案去尝试,再经过严格的实验步骤和缜密的理论公式去推导和验证,最终获得科学的规律和结果。只有学生自身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在尊重科学精神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激发科研创新能力。其次,导师要善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鼓励研究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已逐渐向综合化和多元化发展,鼓励把科学问题放到不同的学科去探讨。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综合利用学科实验大平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研究;校级教改项目:2014X047

?枸 H ? ? ? ? `? 化教学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