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妇产科质量与安全管理

妇产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5 09:29: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妇产科质量与安全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妇产科质量与安全管理

篇1

相较于医院其他各个科室,妇产科的主要特点包括多急诊、高危险、多夜诊、高病床周转率等,因此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1]。怎样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保证护理管理的安全性,保证护理质量,是妇产科必须重视的问题。该研究主要分析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护理安全的效果,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来源于该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接受治疗的20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36.2±4.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6.5±4.1)岁。另外两组分别选取20名护理人员,观察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7.2±3.1)岁,对照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7.5±3.4)岁。两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仍然按照以往模式进行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安全管理中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具体方法如下。1.2.1建立护理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标准并不断完善在妇产科选调经验丰富、资历较高的护理人员组成质量控制小组,对每名护理人员具体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范围进行确定,保证落实到人,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开展讨论商定规范的护理工作流程以及其他各项制度及规章。保证护理服务能够有序进行,减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提升护理管理的安全性。另外如果出现护理纠纷情况,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明确是否为护理人员工作失误,及时改善错误,避免二次出现。1.2.2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当前患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因此对医院护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患者不断提升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护理技能,保证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科室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相关培训,并且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核;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专业讲座,从各个方面促进护理人员护理知识水平以及护理技能的提升。1.2.3做好产房管理工作制订详细的产房管理相关制度,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发现制度中的不足,给予相应改善。另外要加强急救宣传,使护理人员了解到急救的重要性以及正确配合方法,了解急救中包含的护理流程以及内容。建立产房交接流程,做好实时监督,做好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管理工作。1.2.4做好妇产科急救用品、药品及护理设备的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妇产科各类用品、药品以及设备的管理,确保所有药品、物品以及设备一直处于最佳预备状态。选派专业人员对护理设备进行管理,确保设备运转的正常,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对于用完的急救药品以及物品要及时补充,确保充足,方便随时取用。另外对于使用的各类药品、物品以及设备要做好记录,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够有据可循。1.2.5做好护理记录管理工作护理记录对于护理服务非常重要,通过将护理过程、护理内容详细记录下来,能够方便定期检查,了解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也是医疗纠纷解决的参考依据[2]。做好护理记录管理,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必须依据正确格式做好护理记录,不允许随意涂改或者漏记,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及时解决,选派专人做好护理记录的管理,包括归纳以及存档。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后科室内新生儿中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新生儿临时或长时间的手圈、胸牌脱落情况。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利用该院患者出院反馈表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住院环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工作方法、护理内容几方面,每项得分25分,总分100分,以60分、80分为界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根据该院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标准共有16项护理人员应该做到的检查内容,每项内容得分为5~10分不等,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方法

该文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缺陷发生情况

观察组100名新生儿中发生手圈丢失的1名,胸牌丢失有1名,护理缺陷发生率为2%;对照组100名新生儿中手圈丢失的4名,胸牌丢失有7名,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1%。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39,P=0.0098<0.05)。

2.2护理质量比较

管理后两组评分均有升高,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情况比较[(x±s),分]2.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1%。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488,P<0.00)。见表2。

3讨论

妇产科的护理管理中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①客观方面: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护理技术水平较低,统计发现,大多数护理纠纷及失误都是因为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被认为出现护理失误[3-4]。另外急救药品、物品缺乏,设备落后都可能影响产妇抢救效果,危害母婴健康,甚至可能导致护理安全事故出现。②主观因素:护理人员缺乏较强的法律意识以及风险意识,对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无法进行准确评估,所以护理中出现缺陷的可能性会增加。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较高责任性以及护理主动性,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实施产后护理,监测胎心,因此可能影响产妇分娩。该研究观察组通过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护理缺陷发生率仅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11%;同时实施质量控制后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升高为(97.61±10.6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4.38±10.27)分;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7%,明显高于对照组71%(P<0.05)。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有助于保证护理管理的安全性,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白雅娜 单位:郑州市中医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孟庆云.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安全隐患和防范对策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30):158-159.

篇2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进步,在问医求诊时对于护理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它代表了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是患者衡量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1]。妇产科护士需要长期接触孕产妇,在护理工作中必须根据女性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了解产妇的内心思想和诉求,制定有针对性地护理方案,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1妇产科护理中的潜在问题

1.1护理人员的问题 护理人员的问题共包括两方面。①是其缺乏风险意识和责任心。妇产科的护理人员需要程度非常繁重的护理工作,工作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长期工作,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没有仔细、认真、严谨地进行护理操作。比如,因为疲劳过度,夜间值班的护士没有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或者没有注意到细微的症状,导致产妇最终在病床上直接分娩,家属不满意,造成护患纠纷。同时,部分护理人员并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风险意识不强,所以对于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潜在危险没有提前预估到,没有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使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不断扩大。②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导致妇产科护理中存在质量及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与技术水平没有达到专业水平。部分护理人员没有熟练掌握妇产科中常用的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护理工作中经常引起安全问题或者医疗纠纷。例如,护理人员在监测产妇的血压时操作是无效的,或者对产妇的病症判断不准确,这样很可能导致产妇出现子痫,引起护患纠纷事件[2]。

1.2产妇本身的问题 与其他临床科室相比,妇产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每个管理细节都可能导致严重的意外,比如,部分产妇与其家属不了解妊娠和分娩的有关知识,在日常护理中没有和护理人员积极交流,当出现的实际情况没有达到其期望值时,自然会滋生不满心理与负面情绪,不仅容易引起护患纠纷,还可能由于心理状况不佳而引发安全事故。此外,部分产妇不重视医嘱,自行外出,很可能导致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事故。

1.3医院方面的问题 医院在检查和考核护理质量时大多只是流于形式,无法真正了解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难以做出有效改进。此外,保障顺利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条件就是医院设备,这项条件是必不可少的。设备老化与性能差等问题都会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受到影响。另外,如果护理人员不了解新引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不熟练,很可能发生错误操作的现象,使护理质量受到影响。

2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

2.1加强培训护理人员 为了有效的控制妇产科护理的质量,加强安全管理措施,还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质量的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强化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只有具备很好的专业护理技术,才能够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做得更好。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妇产科护理的质量,并且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方面的因素就注定了妇产科护理人员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护理技术,不断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妇产科应该定期的组织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护理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水平和风险意识。可以为开展培训班与学习班,并且应该加大培训力度,使培训范围更大,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够得到培训,提升护理水平。

2.2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患者自从走进医院并且等候生产时,就已经将自己托付给了医院,并且对医院充满了信任。但是,在等候生产的过程中,患者也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一旦在患者情绪不稳定时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存在问题,就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情绪,对生产产生一定的担忧,同时还会降低患者对医院工作的信心。在这个时候,护理人员就应该耐心的对患者进行产前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适当的降低压力,减少患者的担忧,让患者对医院恢复信心。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不断的鼓励产妇,让产妇能够认可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并且给产妇讲清楚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意外,让患者了解解决的措施,对医院和护理人员充满信心。

2.3构建安全制度,维护更新医疗设备 为了提高妇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就必须构建一个安全护理制度,这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在妇产科中,要想保证孕产妇及其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就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严格的控制,不断的对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为了更好的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可以从改进交接班制度、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和完善护理应急程序等几方面进行。为了确保医护工作者在护理过程中能够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对护理的安全进行保障,就必须构建一个比较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详细的规定医护人员的职责。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医疗设备,及时维护和更新老化设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3]。

3讨论

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产妇及其家属对于医院妇产科的护理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质量要求,该科室护理工作的操作性、实践性和专业性均较强,而且具有一定的风险,产妇完成分娩后,生理与心理方面都会承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还可能发生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护理水平,使护理质量提高,缩短产妇的恢复进程,使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得以消除,降低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由于工作性质与护理操作的独特性,与其他临床科室相比,妇产科中发生的医疗纠纷明显较多,而且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严重损害了医院树立的社会形象。医院必须采用有效途径提升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其风险意识与责任心增强,并且加强考核护理质量,促使护理人员认真、熟练地完成护理工作,重视护理安全,提升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以及妇产科的护理质量。

篇3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生活服务的质量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与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服务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改变,以满足新时期的市场要求。尤其是妇产科方面往往涉及到整个家庭,所以医院需要在立足于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进行医疗服务的改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对其加强控制,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以便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内容见下:

1 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护理人员职业素养不够

妇产科护理任务多,工作量大,整体性和专业性强[1],要求护理人员有全面的护理技能和较高的护理水平,即需要护理人员有相关的专业妇产科护理知识,而医院目前的妇产科护理从业人员的现状是普遍年龄比较大,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在业务上无法提供更为专业有效的护理服务,在工作上无法保证足够的精力完成护理相关的体力劳动。从而造成服务不到位,态度不积极。因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产妇的护理工作认识不深,工作责任心相对缺乏,工作态度消极,倦怠。有时会将消极情绪带到护理工作当中,导致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产妇出现异常情况无法及时发现排除,延误对产妇进行第一时间的抢救,有时因为自身专业水平有限,无法配合医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护措施,造成新生儿和产妇发生医疗事故。

1.2沟通缺乏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妇产科护理不仅仅是对产妇进行病理方面的护理也要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一般产妇在治疗和住院期间都会出现情绪的波动,表现出心情低落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对产妇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产妇家属和产妇本身因为不具备专业知识,对病情缺乏了解,无法正确看待治疗和护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认为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失误或者工作不负责任所导致的结果,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及时的与产妇及产妇家属进行沟通,消除家属的疑虑和不满,在对待家属和病人的询问中态度冷漠,语气生硬[2]等都会进一步激化医患双方的矛盾,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

1.3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院虽然对于妇产科护理工作有质量管理制度,但在具体实施中并没有落实到位。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考核也是停留在表面,只是在年终或者定期检查中点到为止。这使得护理工作无法责任到人,出现问题和事故后,相互推诿。奖罚制度不明确也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在进行护理服务时,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正确的服务态度。医院无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调度和配置,人员的短缺和护理工作分配的不合理造成护理工作无法全面到位,降低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2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2.1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养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并在上岗前进行考核,要提高护理人员对于临床上常见的妇产科危重情况的处理能力,使护理人员对于产后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羊水栓塞,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危急重症的救护流程做到烂熟于心[3],在突况下做到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科学,规范的救治。避免慌乱紧张和业务生疏而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实践表明高水平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缩短产妇生产用时,避免新生儿的死亡,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等情况。

2.2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是市场化竞争下的产物,随着近年来市场化机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往的医患关系过于制度化和冷漠僵硬,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式要求。医院要及时做好角色的转换,将自己放在服务者的位置上,改变以往的行政色彩管理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尊重产妇和家属意愿,在提高专业护理的同时,和产妇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对患者情绪进行关注,多用关心和鼓励性话语,加强护理人员和产妇的感情交流,改善医患关系。对产妇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帮助产妇和家属全面的认识病情,正确的对待面临的治疗问题。以便得到产妇和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2.3建立合理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奖罚分明的考核制度,落实责任到人,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分级管理,具体工作制定相关的执行标准和安全质量标准,根据标准进行一月一次的业务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护理人员的奖金和薪资的调整。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确其工作责任。统一的制度管理也方便了医院管理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度,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利用率,提高护理服务的工作效率。

3 小结

妇产科的护理项目多样,工作量大,护理内容涉及到新生儿的护理,一般护理,手术护理和产妇产褥期的护理等多个方面[4],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高要求,医院只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优质服务的护理能力,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为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要建立完善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实践证明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对加强安全管理有促进作用。加强风险控制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妇产科护理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礼梅,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4):2776-2777.

篇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妇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关系到母婴的安全,妇产科护理要求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不安全因素多,因此要加强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1],敦促妇产科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管理者应积极分析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并将风险管理应用与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以有效降低妇产科护理的风险。

1 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1.1护理人员因素 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中,妇产科护理人员因素占较大的比重:①文书不规范:很多妇产科护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护理文书的重要性,片面认为只要治疗、护理及时到位,护理文书规范与否无所谓。有的护理文书字迹潦草,随便涂改[2];有的护理记录书写不正规,缺乏专业词汇,护理陈述不准确,不详细;有的护理人员因忙于治疗而忘记了文书书写,过后又没有及时补充,造成护理文书不完善;护理文书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是护士工作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如果护理文书不合规,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缺乏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成为护理纠纷的把柄,对护理人员也起不到保护作用[3]。②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护理人员看不起自己的工作,认为护理就是打打针、输输液,为婴儿洗澡等,护理人员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4],没有意识到护理工作的责任性,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因消极怠工延误治疗,引发护理事件的发生。③护理技术不佳:现状的护理人员更新换代快,大部分是新生力量,有的甚至是"90后"、家中独女等,这个年龄层次的护理人员因父母过于溺爱,学习不认真,导致护理技术不佳,无菌操作不严格,影响了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导致护理风险[5]。④制度执行不严格:部分妇产科护理人员过于散漫,有章不循,视医院的规章制度如同虚设。⑤法律意识淡漠: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各项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患者也可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但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6],日常治疗操作不到位、护理文书不规范、不及时,一旦发生护理纠纷,缺乏法律保护的凭证。

1.2管理者因素 管理者管理不力也是妇产科护理风险之一。①管理不善:管理者缺乏领导才能,不能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护理人员不能积极主动地护理患者,患者满意度不高,护理风险加大。②排班不合理:管理者在班次、工作时间安排上缺乏认真研究,导致有的班次人手过少,治疗护理缺乏有序性,使护理工作不能及时完成;有的工作时间过长,发生连轴转,护士上了白班上夜班,导致护理人员极度疲劳,为护理事件埋下隐患。③护理人员不足: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进,城镇居民医保的启动,惠民政策推动了参保的人数的增加,同时医院就诊的患者人数猛增,加大了护理人员工作量。公立医院编制的限制[7],使护理人员严重缺乏,护理工作不能按时完成,直接导致了护理风险。

1.3患者因素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孕产妇要求优质护理的愿意以及维权意识也随之增强,这给妇产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难看出,由于妇产科患者病情复杂、危险性高等特点,加上有些患者不能自觉遵守医嘱,甚至有意无意隐瞒病史和孕产史,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8]。如未婚先孕出于保护隐私的要求不按照入院检查,宫外孕患者擅自出院、输液患者随意调节输液速度、服药患者更改服药剂量等等,凡此种种均可直接影响到妇产科管理,从而增强护理风险。

2 护理风险管理

2.1 加强安全管理,提升配套设施 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不仅仅体现在卫生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中,更重要地是医院领导、妇产科安全管理规律制度的构建与落实上,实现时间与节点上的常态化安全管理模式[9]。同时由于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性,医院也应在病房环境上进行升级改造,如病房里呼叫系统、电视机、卫生间等,有条件的医院应专设孕妇学校,配备多媒体宣教工具,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孕妇自我保健的要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高技术医疗设备也大量运用于妇产科中,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充分了解设备性能与操作要求,定期维护保养,第一时间发现解决问题,以确保住院期间孕产妇的安全。

2.2 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与素质教育 护理技术是患者最直观的感受,针对妇产科护理人员暴露出的问题,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妇产科护理人员参加业务技能培训,加强学习,鼓励先进,营造学习氛围。可选派部分优秀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参观考察,学习新技术新方法;聘请外单位资深妇产科护理老师来院亲临指导与授课,使妇产科护理人员接受新理论、新思想;同时组织妇产科内部护理人员之间相互交流与学习,切磋护理技能,取长补短,以促进整个科室护理技能的提高[10]。

"护若如佛,护若如仙" [10],说的就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颗爱心、佛心和仁心,因此必须重视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与道德素养,尤其是道德素质的培养。对患者始终保持一份爱心,真诚地关心每一位患者;保持一颗佛心,有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胸襟,切实体察患者的疾苦,并给予患者及时的帮助和抚慰;保持一颗仁心,将仁爱、仁术贯彻到每一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11]。同时敦促每一位护理人员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把职业素养发挥到较好水平。

2.3 加强团队协作精神,构建和谐工作环境 医疗护理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每一个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必须在整个科室成员的精诚协作下方能完成。因此要培养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强调妇产科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大家庭,护理人员之间加强团结,正确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按照排班要求,分组完成患者的入院、检查、治疗及护理工作,有序而不僵化,当其他班次护理人员手头工作较多时,要主动参与帮助,而不能找借口说不是自己班上的事儿袖手旁观,耽误患者治疗[12];管理者适时组织一些文娱活动,让大家共同参与,让每一位护理人员切实地感受到自己是该团队中的一个成员,同时让正确的价值观在每个成员间传播,提高整个团队的素质。

2.4 加强沟通交流,维系护患关系 护理的宗旨是"预防疾病、维持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13]",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把护理理念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境,要提高妇产科的患者疗效,护理人员还必须和医生加强交流,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探讨治疗护理患者的经验,扬长避短[14];及时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倾听患者的意见,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 展望

妇产科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有妇科患者、产科孕妇、产妇及胎儿和新生儿,护理工作量大,情况复杂,不安全因素较多,护理风险系数大,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要求高。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是必要的,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既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健康,降低妇产科护理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同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护妇产科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15]。因此要加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把妇产科护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分析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未来妇产科风险管理,从研究内容上,将更加关注护士自身特点,在确定护理风险不同维度同时,设计与完善护理风险量表,分析影响护理风险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从而对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完全表述,建立护理风险评价模型及评价体系;从研究目的这个层面,将更加关注护理风险的规律、特点以及高危因素,有效规避妇产科护理风险,实现最低成本上的安全保障机制;从研究方法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定性、定量研究方法,从而及时发现分析护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妇产科护理风险更加深入的发展,定性与定量分析将更加深入,寻求妇产科护理风险发生的特点、规律及高危因素,从而探讨风险隐患存在更加深层次的原因,然后建立更为科学的妇产科护理风险评价体系,从而达成以最低成本保障护理安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学芝.60例妇产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常见问题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7:245-246.

[2]钟华荪.建立医疗中心促进整体护理深入开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20(7):80.

[3]荣芬.妇产科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8):568-569.

[4]骆宏.中国首份护士职业倦怠报告出炉62.38%的护士有职业倦怠[N].健康报2006-6-20.

[5]图雅.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调查及防范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138-139.

[6]郭睿.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3,07:101.

[7]孙勤,种慧梅,董亚丽.人力资源重组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6:625-626.

[8]孙晋凤.妇产科护理风险及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61-262.

[9]林静.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1):159.

[10]宋秀云.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48-49.

[11]熊青青.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措施探讨[J].医学信息,2013,26(20):58-59.

[12]黄河清.产科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J].吉林医学,2012,33(16):3515-3516.

篇5

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64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年龄为20~39岁,平均年龄为(30±5.8)岁;患者病程为0.6~2年。将所有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年龄以及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模式,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并实施一系列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积极改善服务态度。具体做到:态度和蔼、举止文雅、语言规范,时刻保持最佳的状态为患者提供所需服务。(2)积极转变服务观念。护理人员应时刻将“服务病人”作为自己的行为宗旨,最大程度满足病人的一切合理要求,并能随时站在患者的角度,充分理解和尊重患者,帮助其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3)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各项护理工作中的重点,而良好的沟通是保证优质心理护理的关键,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努力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增强患者对其的信任感,进而帮助其消除心中的恐惧感,增强与疾病对抗的信心。(4)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因为通常良好的护理环境能使患者心情更加放松,也更容易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进而促进其早日康复。

1.3疗效判定:

参照相关疗效标准对本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患者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及各项体征完全消失,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为治疗显效;患者治疗后相关的临床症状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基本得到改善,生活和工作也不太受影响,为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及各项体征安全没有任何变化,更甚者有加重的趋势,且正常工作无法进行,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为治疗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各项指标采用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效果比较,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质量的好坏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高低产生直接影响。但近年来,临床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和产生的护患纠纷仍一直有增无减,给医院病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努力加强临床妇产科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和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以实现妇产科护理整体质量的提升,已成为广大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除了对患者实施一系列的“人性化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外,医护人员努力加强对妇产科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也对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护患关系以及促进医院妇产科护理的发展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医护人员加强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1)加强医患沟通,给以患者一定的人文关怀。即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充分重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的实施,在护理前做好良好的医患沟通工作,并积极开展相关产前宣教;在产房内,护理人员除了做好相应的助产工作外,还要提升自身的整体护理水平,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2)努力提升全体护理人员的整体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使其服更具专业化和人性化。同时,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各项培训,提高其自身工作技能水准,并在护理工作中认真规范地执行每项操作,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完成。(3)认真落实首诊责任制,细化各项护理工作,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努力强化护理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和相关法律意识,提高其整体医疗质量。(4)不断强化对各护理人员各项工作的监管力度,严把质量关,并认真做好产房改造及新生儿安全管理等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篇6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在本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患者205例,其中应用完善的质量控制及细致、安全的安全管理措施的105例作为观察组,应用传统管理模式的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护理人员年龄23~48岁,平均(30.24±8.36)岁,其中研究生学历14人,本科学历36人,专科学历45人,中专学历10人。对照组中护理人员年龄22~46岁,平均(29.37±8.12)岁,其中研究生学历11人,本科学历35人,专科学历44人,中专学历10人。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

1.2.1护理人员方面

1.2.1.1 本身专业技术水平欠缺 目前看来,大多数安全隐患出现都是由于护理人员技术不到位造成的,特别是妇产科[2]。由于妇产科工作的专业性强,因此对护理人员对技术掌握熟练程度要求也非常高。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医学知识掌握局限或者不熟练,导致许多护理上的医护纠纷以及差错事故。例如,当值护理人员如果对血压的监测不到位,或者对孕妇的病症判断不到位,便极容易引起产妇子痫的发生。医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不熟练,临床工作经验欠缺易导致主次不分,在患者出现重大病情需要抢救的关键时刻,不能准确且快速的配合当值医师进行抢救,便会为护理安全埋下隐患。

1.2.1.2 缺乏责任心及相关服务意识 妇产科是一个工作任务繁重的科室,极易导致护理人员工作超负荷,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护理人员缺乏同情心、爱心以及责任心,玩忽职守并且对患者病情忽略。例如,有的护理人员夜班期间由于疲惫及劳累极易对产妇产程观察不细致,导致一些细节问题忽略,严重时会导致产妇直接分娩婴儿于病床上甚至厕所内,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3]。另外,助产师在给娩出的新生儿进行清洗时,动作若是粗糙便极易导致婴儿擦伤,同样会引起医患纠纷。

1.2.1.3 欠缺风险意识 部分护理人员对医疗卫生行业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相关了解,在护理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因素及潜在的危险估计不足,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缺乏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4]。

1.2.1.4 护理记录不规范 妇产科由于工作繁忙,造成许多在急诊分娩或者经抢救过的新生儿未能及时的记录其分娩或者抢救时间,医疗记录往往是人为回顾性,或多或少带有主观臆断,导致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及完整性受到破坏,从而导致与医疗记录不一致[5]。

1.2.1.5 护理人员短缺 研究发现,病房床位与护理人员比例在1/0.4左右,并且妇产科大多都是母婴同床,这就间接加大了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6]。在节假日、午晚班工作及抢救治疗后,超负荷工作对妇产科护理人员很容易产生疲惫感,导致护理工作疏忽,引起安全事故发生。

1.2.2 医疗设备因素 医疗设备是保证护理人员圆满完成护理工作必不可少的设施。医疗设备的缺乏、老化或者性能问题都会导致护理人员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另外,护理人员对新引进的设备操作方法及性能不熟悉,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而对设备维护方法不了解则极容易会损坏设备或者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1.2.3 患者因素 由于妇产科患者具有特殊性,任何自身的细小粗心都会引起很大的变故。比如一些孕妇不遵守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不配合医生的劝导,私自外出容易导致意外造成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现象[7]。此外,许多患者家属对妇产知识不甚了解,并且与医护人员缺乏沟通,出现现实情况与期望值不符导致患者不满情绪,同样也会导致安全隐患发生[8]。

1.2.4 监管部门因素 执行监管的部门只仅仅应付上级领导的指示,未切实按照章程办事,监管力度不够或者讲人情是造成安全隐患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1.2.5 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隐患 因为护理人员在执行工作时较其他职业更容易接触到各类生物化学制剂以及各类污染物,因此更容易受到安全威胁。尤其妇产科护理人员,因为常接触产妇的血液、阴道分泌物以及羊水,导致易患病毒性肝炎等医院感染。此外,X线、化学消毒剂、紫外线、医疗垃圾以及嘈杂的病房环境等都会对护理人员造成身体以及心理上的损伤[9]。

1.3 解决妇产科护理隐患的对策

1.3.1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水平 注重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及再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素质,鼓励护理人员进行继续学历教育并积极为需要进行高学历教育的护理人员创造条件。定期开展各类知识讲座,鼓励年长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以讲座或者讨论的形式分享传授经验,从而能够有效拓宽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知识及技能考核,所取得的成绩以学分制纳入评级标准中,强制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对产妇进行24 h轮流值班制,参与护理人员应当选择技术水平高超的助产师进行。对于刚分配来的护理人员,必须由高资格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包括孕妇产程培训,产妇大出血急救、新生儿窒息复苏等等,并进行考核,合格人员才能进入科室工作,而对于不合格者则责其重新进行学习,直至考核合格为止。

1.3.2 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 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服务意识能够有效减少医院纠纷[10]。对每一个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给予一定的尊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耐心的帮助与指导,定时对病房进行巡视,发现问题主动进行有效地解决,对待产妇则要主动进行语言上的安慰与鼓励,以增加其安全感,减少产前焦虑发生。对新生儿进行护理要小心谨慎,避免因为粗心导致新生儿磕碰。对母亲传授正确的喂养方法及新生儿照顾方法等等。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建立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的服务意识。

1.3.3 严格妇产科管理制度 制定 及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避免安全隐患的基本保证,很多隐患都是无相应法规或者因为护理人员违反规章制度人为造成的。因此,必须对妇产科工作进行规范化、制度化[11]。主要包括:(1)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将妇产科所有高风险的环节整理归类,并强制护理人员掌握。(2)建立安全警示标语,在药物收纳盒或者药物抢救车上存放药物的位置贴上警示语句,如药物控制滴速,注意使用剂量等等,在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段贴上小心地滑、注意脚下等等,时刻提醒护理人员以及患者[12]。(3)强化告知制度,在容易出现医患纠纷的各类环节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告知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并嘱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4)建立护理风险备忘录,对妇产科发生的每一次纠纷或者可能引起纠纷的隐患进行记录并且提出相应解决办法。记录内容要切实、简洁,不可伪造、涂改及撕毁,并强制每周拿出时间来对所记录进行回顾及讨论,避免此事件再一次出现。(5)监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保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监督、有检查、有整改、有追踪,及时堵塞漏洞,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且有效的改进。

1.3.4 加强对护理记录文书的管理 对护理文书的书写要真实、及时、客观、准确及完整,不能随意涂改,并且要与医生医疗文书保持一致。这样,对当事人风险的承担可以起到客观公正的作用,也会加强护理人员证据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相关部门也要采取不定时抽查的方式来对护理文书进行检查,并进行评分考核,以保障文书的质量[13]。

1.3.5 加强对药物及设备的管理、检查与维护 要完善药品及设备的管理,做到药品和器材随时可用,并且要安排专人进行清点管理,避免在抢救过程中出现无药可用的现象。要确保科室的设备性能完好,落实设备器材管理责任制,指定专业人士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及维修,并随时抽检,对设备老化、性能不良却未及时上报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

1.3.6 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法律意识 目前,大多数护理人员对自己职业所涉及的风险范围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对一些纠纷不懂怎样运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因此,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的风险防范教育,并且制定相关预防的管理法规,建立有效的防范体系。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同时建立相关责任部门,对发生的医疗纠纷及时进行干预及阻止,避免纠纷事件的进一步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妇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患者大多为产妇,因此对护理要求较高,护理工作开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部门的满意及配合程度,故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发生。本研究发现,在对护理人员进行一系列措施包括业务培训及加强其工作态度等等以及对医疗设备和环境进行一系列管理维护后,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传统护理理念的病例。可见,通过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以加强护理质量及改善安全管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孝容.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护理与临床,2011,15(5):306-308.

[2]赵依芳,张丽红,张红菊.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9):2371.

[3]魏晓芳.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266-267.

[4]王琼.妇产科护理安全风险及防范对策[J].医药前沿,2012,2(12):243.

[5]朱金娣,方能秀.产房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0):93-94.

[6]郑明.护理安全管理及事故防范对策[J].天津护理,2010,18(3):60-61.

[7]黄孝容.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4):267.

[8]闫华,孙丽莉,刘玫玫.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淮海医药,2011,29(2):176-177.

[9]罗敏.加强护理安全意识提高护理安全水平[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7:22-23.

[10]蔡海娣.浅谈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8):351-352.

篇7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

近年来, 病人的投诉, 新闻媒体的曝光, 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困扰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党的十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要求我们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队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医学护理队伍和高水平的护理专业学术创新的团队,乃是决定临床实践中妇产科护理创新能力的关键。

1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

1.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观念转变缓慢,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忽视危机因素和潜在的隐患,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患者权益尊重,引发护患之间冲突和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

1.2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常规不严。在护理诊疗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不严谨,药品管理混乱,违反护理操作常规和不严于职守,观察病情不周到、不细致,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拒收危重病人等而引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

1.3职能部门对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不力。医院领导检查流于形式,执行部门监管疲软,只是应付主管部门的指示,这是隐藏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缺陷。

1.4专业技术素质及其影响。许多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源于护理技术上的分歧,或者说是病人及其家属认为的护理治疗技术上的失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从而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同时,更要重视的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影响。

2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手段

篇8

安全隐患细节分析

护理核心制度、技术操作流程执行不到位:个别护理人员有章不循、粗心大意,在各实际操作中,容易造成症状、体征不观察仔细,如未认真听胎心音,滴注催产素未按规范调节滴速及观察产程,异常情况发现报告处理不及时,护理文书记录不详细、有出入以及出现用药错误或婴儿滑落、沐浴烫伤等。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很多基层医院妇产科未分科,工作较繁琐,有时产妇多时超负荷工作,使少数医务人员身心疲惫,有时会出现厌烦心理,上班时偶会无端发脾气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等,以致影响工作安全。有时在实际工作中普遍缺乏与产妇家属的沟通能力,应急抢救及特殊事件的处理能力不强,使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甚至影响抢救的工作质量。

责任心缺乏,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制度,在各种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会造成观察病情不细致、病情记录不详细、母婴出现异常先兆或产程停滞等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若助产士产程观察不到位,就会造成急产或婴儿分娩于待产床中,甚至有造成母婴产伤的可能;若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程、制度,可能导致阴道填塞纱布遗忘而引发产褥感染;用药或用药剂量出现错误如对卡介苗预防接种不规范,注射过深造成婴儿反应大,穿刺部位脓肿大等,婴儿滑落、跌伤及婴儿沐浴水温过热导致烫伤等,甚至危害母婴生命而影响两代人的身心健康。

技术不熟练、临床工作经验不足直接影响到母婴的安全,妇产科工作的专科性强,其技术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助产士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母婴的安全。如产前估计胎儿大小、产程进展及难产的判断、接产技术、产后产妇的观察、新生儿的处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新生儿窒息、母婴产伤及产后出血等意外发生。

缺乏与孕产妇和家属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部分人员缺乏与孕产妇和家属的沟通技巧,对孕产妇在分娩过程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未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和人文关怀,使其不满而遭投诉。

防范细节管理

加强细节教育,牢记“风险源自细节”:责任心是良好素质的根本,增强责任心是防范差错事故和进行安全护理的有效方法[3,4],落实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妇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性,所以,安全警钟长鸣,细节管理常抓不懈,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

强化安全服务意识: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训护理人员素质对临床护理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应该重视对护士慎独意识的培养,使其更好的完成各项操作。要严格准入制度,对新上岗或新入科的护士,指定专门的带教老师,有计划地做好传帮带,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后,才能独立上岗。并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根据不同时段的工作量变化,合理安排护士人数,实行弹性排班,注意新与老、强与弱护理人员的搭配,并设置二线值班制度,确保各个时段待产妇,有突发事件时,待值班人员马上到场应急。同时,平时注重护士的心理调节,缓解她们的心理压力,使护士有愉快的身心投入工作。

严格护理文件管理:重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文件书写必须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应准确、及时、完整、客观、动态记录,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每天抽空检查较重患者的现病历,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或留言在病历质控本,指导护士及时完善。每个月进行护理病历总结和点评,对书写质量好的大家共同学习,从而不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规范设备和药品的管理:对抢救用药盒、新生儿抢救用药、新生儿窒息复苏仪器等要规范管理。各班护理人员接班后,要检查物品是否齐全,仪器性能是否完好,及时补充基数,保证急救药品设备完整无缺,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做好产后观察和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应专人监测,适时做好相关指导提供个性化护理。产妇进入产程后,要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监测胎心音,分析动态变化,做好各种意外情况的应急救治准备。要关心体贴产妇,讲解分娩过程和配合要点,解除其思想顾虑。第二产程及时助产,及时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当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产妇注射催产素。第三产程要注意出血情况,胎盘胎膜娩出后,应检查是否完整,产后护士应严密观察宫缩、阴道出血及产妇自觉症状,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同时还要注意第1次排尿情况,防起床后晕厥、尿潴留。

重视消毒隔离工作,避免院内感染:树立严格的消毒隔离观念,接触新生儿前,必须用快速手消毒液洗手。重视产房、治疗室、洗婴室及爱婴病房的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及紫外线强度检测。规范病区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尤其是传染病产妇物品及器械的处置。同时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组织学习锐器损伤的预防及应急处理、报告程序。有研究表明,只要采取适当措施,针刺伤的发生率可以大大减少。在皮肤黏膜破损时,应戴手套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如感染性疾病的产妇接生时,要穿隔离衣,必要时带防护眼镜,进行自我防护

加强护患交流,消除纠纷隐患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和支持。若产妇对分娩缺乏正确认识,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心理障碍,导致人为的护理不安全或产科并发症等。针对此安全隐患加强管理,对一些家属有特别要求或一些隐患苗头的做好交班,满足其合理要求,尽量把隐患控制在萌芽之中。规范产前、产时宣教,要求护士及助产士在熟练掌握业务技术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和交流能力。

妇产科护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孕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要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其安全管理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关系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其变化快,风险大,技术性强,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多。所以,护理管理者应针对常见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有前瞻性管理的意识,有效地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早发现、早疏导、早预见,防患于未然,以确保孕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从而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49.

篇9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妇产科护理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在医院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专业形象、护理对象生命质量以及护理工作是否有成效。重视程度越高就越容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妇产科的医疗护理工作进行发展的非常完善,但是依然存在众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妇产科护理常见问题

1、工作责任心不强

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工作繁忙和外人的干扰造成护理工作出错的外在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护理人员自身工作情绪、责任心不强和不遵守制度而造成护理工作出错的内在原因。内因决定外因,因此在排除外部原因的同时,解决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自身原因才是根本。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重复性比较强,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医务人员容易形成惯性思维,造成采取定式判断和处理问题。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有错发药品、医嘱核对错误、错打针,药液错注、漏注。这些问题的发生都源于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2、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强

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工作人员拥有极强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技术水平,本着以服务为目的的基本要求挺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是每一位妇产科护理工作者所必备的。目前,有很多医疗差错都源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强,技术不过硬所造成的。在护理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病人投诉护理人员的技术和素质欠佳,给医院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同时也对病人和家属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

3、由于工作年限原因造成护理工作出差错

妇产科护理工作专科性比较强,对于新参加工作或者由其他科室调配过来的新人来说,专科知识不扎实,临床经验少,是护理工作出错的原因之一。此外,10 年以上工龄护理人员多数是非正规护理专业学校毕业,虽然工作多年,但从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和临床实习。其中还有一部分自认为工作年限长,满足现状,缺乏进取心,思想不稳定,对工作不热爱甚至出现厌倦心理,造成护理工作存在隐患。

4、妇产科医院制度管理不严谨

妇产科护理工作是十分神圣的职业,它迎接着无数新生命的诞生,承担着每一对父母对其的寄托,因此作为护理工作者一定要严格职守,认真对待每一对父母,细心呵护每一个问世的新生儿,但是在目前来看,有很多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医嘱和查对制度,管理药品不按规定,疏于职守,违规操作,对病人病情观察时不仔细,结果造成了很多医疗事故的发生。

5、妇产科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思想观念陈旧,没有危机意识

妇产科护理人员在端正态度,严格职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及技术的同时,也得提高其法律意识,将陈旧的观念抛开,培养自身的危机意识,对于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危机情况能过准确的把握,及时快速的采取应对措施,并对潜在的隐患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但是目前很多护理人员只能做好最基本的护理工作,并没有将思路打开,将忧患意识放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内容中,甚至有一些护理工作者无法准确判断哪些危机应该是由自身可以快速解决的,遇到危机事情该如何妥善处理等。久而久之造成了护理人员的被动情绪,影响妇产科以及医院的想象。

二、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 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作为一个妇产科护理人员,应该拥有比其他人更强的责任心及耐心,对待新生儿的诞生及每一位产妇都应该细心呵护,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他们,另外,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素养,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这些都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医院应该加强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敬业精神教育,工作中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护理工作操作流程,认真做好护理工作。

2、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护工作者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因此,需要护理工作者拥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对待突发事件能过妥善解决,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岗位上的护理人员,结合他们的工作职能,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活动,应用专题讲座,技术研究,心理辅导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其专业水平,同时提高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3、 加强妇产科医院的制度管理体系

妇产科人员的护理工作中之所以会出现很多问题,是因为护理工作制度的不完善,要想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就要首先加强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的实施,切实将每一项制度应用到护理工作中,使得每一个工作人员在操作任何护理行为的同时都能有章可循。另外,我们要位护理人员开展奖惩分明的制度,针对优秀的护理工作者,我们要给予奖赏,对于工作上尚有欠缺的护理人员,我们要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及考核。

4、 强化妇产科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

医院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地对妇产科医护人员进行法制教育,逐渐培养妇产科的护理人员了解法律知识,更好地利用法律手段维护生育女性与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法制教育,能让他们自觉地知法、懂法、守法,切实有效地按照医院妇产科相关护理流程操作进行工作,充分地做到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是依法行医。同时,医院的相关部门也要成立检查小组,主要负责对相关科室的检查,这包括妇产科在内的全院各科室的日常工作,设立月查制度、周查制度等措施。

结语

近几年随着医务护理水平的发展,人们对于医务护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妇产科护理在众多的医务护理工作中最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这关系到两代人的生命安全问题。针对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医院和护理人员应该做出合理的调整,培养专业素质,增强服务意识。相信随着妇产科护理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会带动整个医务护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为提高服务质量,本院引入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Y料 以我院妇产科的3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年龄26~35岁,平均(29.14±2.28)岁;职称:高级护师、初级护师、护士分别为8名、10名、12名;学历:本科、大专、中专分别为6名、15名、9名。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30名护理人员均未出现变动。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12.1.1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提升业务素质,掌握护理学知识,同时熟知心理学、社会学知识。指导其日常工作,规范工作流程,根据医院规定对护理人员实施适当奖励或惩罚。

1.2.1.2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典型病例讨论,配合抢救重症患者;定期进行业务考核,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监督护理人员学习。

1.2.2研究组 采用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1.2.2.1医疗安全管理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健全医疗纠纷制度,分析原因,避免类似事故发生。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学习,熟悉我国各类法规,正确评估护理风险,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加强药品管理,按照药品用途、性质等进行分类摆放,对于急救药物定时清点。对于设备做到规范使用同时消毒,使其处于备用状态。加强对新生儿及产妇管理,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班次交接时应仔细进行核对,防止出现错误。

1.2.2.2工作职责管理 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个人,规范工作流程,并将专业化、系统化贯穿其中,根据患者需求实施个性化设计,完善工作中细节问题。

1.2.2.3专业护理知识管理 定期对护理人员实施专业知识和素养培训。初级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制定合理培训内容及制度,并实施轮训计划,由专业导师进行面对面教学,讲解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对骨盆外测量、脐部护理技术、接种卡介苗、胎心听诊技术等进行专科操作,掌握技术要领,完成独立操作,并学习导师最新经验。对于专科急症,系统性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鼓励护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钻研新技术,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于经验丰富护理人员,重视提高职业素养,根据其业务水平及特长,提供合理发展平台。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1.2.2.4实施弹性排班制度 根据医院工作情况,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可实施"三班倒"或轮休制度,对不同年龄段护理人员实施合理分工,发挥资深护理人员帮带作用,同时可保证护理人员休息充足。

1.2.2.5制定合理奖惩制度 每月评估护理人员工作情况,包括工作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技能、专业水平等,给予优秀人员奖赏,对工作中出现失误人员予以适当惩罚,给予正确思想引导,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1.2.2.6医疗服务管理 贯彻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和态度,重视人文情怀。树立职业目标,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

1.3观察指标 ①职业认同感:分别于实施前、实施后对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进行评价:内容包括职业目标、职业价值观、职业自我概念、职业态度,每项1~5分,分值越高,表示职业认同感越强;②护理质量:分别于实施前、实施后各选取45例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健康教育、专科护理、服务质量、基础护理,每项2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x±s)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实施前后职业认同感比较 实施后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

2.2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后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

3 讨论

妇产科服务对象为产妇和新生儿,具有复杂性、高风险、繁琐性等特点,对护理人员工作要求极高[1]。从事妇产科服务工作多为女性,心理压力大,工作强度高,易造成服务质量下降。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在妇产科中较为常用,但没有根据护理人员能力、学历给予不同工作安排,造成护理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

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妇产科,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医疗安全教育,促使其正确评估护理风险,加强对急救药品管理,并严格规范和使用设备,按时消毒,同时加强对产妇及新生儿管理,有助于护理质量[2]。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资深护理人员帮带经验较少护理人员,可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3]。弹性化排班制度可使护理人员休息得到保障,在工作时保持良好精神。合理奖罚制度可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保障护理质量。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以正确的思想和态度进行护理工作,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实施前,提示该管理模式可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采用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新芬. 谈"以人为本"护理模式在妇产科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75-276.

篇1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12-01

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是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点工作,为了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必须加强基层医院的妇产科工作。妇产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之一,妇产科的护理人员责任重大,必须加强妇产科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服务质量,改善对患者的服务态度,切实做好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态度,尽可能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1 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 业务技术水平低

由于基层医院的医疗条件和人员配备不足,许多单位把医院的妇科和产科合为妇产科。妇产科的大多数护士并不是妇幼、助产专业毕业的而是普通的护理专业,这就造成了护理人员缺乏专科理论知识,临床经验不足,产程观察不熟悉,不能对产妇或者新生儿的异常问题及时发现、处理,对保护会阴的技巧、会阴侧切的角度、会阴缝合技术等助产技术操作不当,对产妇不能给予很好的护理。

1.2 安全管理制度不当

基层医院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在安全地段对孕妇没有安全警示标志,对孕产妇的请假离开没有严格的管理,造成孕妇离开医院分娩的危险和胎儿不安全隐患。个别护理人员粗心大意,在操作过程中麻痹大意,不按照规章操作,对患者体征观察不细,不能及时发现异常和及时处理,对患者情况记录不细或错用药物等情况时有发生。

1.3 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欠缺

由于基层医院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产科没有严格的隔离产房,病房没有先进的消毒设施和完备的新生儿清洁洗浴设施。基层医院很少设立医院内感染控制机构,一般由护理部或医务科替代,从事感染控制的人员多半是护士,控制管理力度不够。产科消毒管理执行不严,出现产房空气、氧气湿化瓶、浸泡器械的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等等细菌指数超标,在实施助产等操作过程中被针、剪刺伤或羊水溅到眼、脸、嘴部位,大多数采取自行处理,容易引发感染。

1.4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基层医院受医疗条件的限制,护理人员严重缺乏,为了增加护理人员,有些护士没有职业资格证就执行上岗,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就会面临没有职业资格的事实,医院和个人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护理人员不足,医护比例失调,长期值班、超负荷工作,造成护理人员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脾气粗暴,直接影响工作安全。

2 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2.1 加强培训业务,为了提高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要加强产科护士和助产士的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培训学习产科理论知识和产科的药物药理机制及使用方法。强化训练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护理以及对孕产妇的胎心监护、阴道检查等操作能力,鼓励护理人员自学产科知识,积累保健知识和临床经验,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和技巧等。

2.2 加强管理,提高基层医院产科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做好医院制度管理,明确医院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技术规范和流程。对医院的药品和物品管理责任到人,定点、定量放置。对于仪器设备定期检修、保养,保证性能达到100%。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成立以院长为首的组织领导小组,落实医院内的感染控制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和防控技术,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产科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2.3 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增加基层医院的人员配置,严格医护人员上岗制度是基层医院改善的重点。对于新进入医院的助产护士,必须安排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采取一对一的实施带教,保证新员工尽快上手,并且确保上岗期间的安全性。根据不同时间的工作量,对护理人员实行弹性值班管理,尽量避免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2.4 产科护士的法律意识, 避免护患纠纷发生,部分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在加强医院管理过程中,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宣传教育是一项必须的内容,提醒护士在工作期间接受的投诉纠纷中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医院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强化和巩固产科内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纠纷意识,从根本上掌握法律法规,时时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

3 总结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产科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加强产科管理、提高产科医疗质量是基层医院的关键任务。通加加强制度管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及法律意识,可以有效的控制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梁梅英. 对妇产科门诊护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0).

[2] 郑凤香. 妇产科人性化护理实践与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0).

[3] 刘兰珍. 以人为本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