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09:29: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语文重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采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层层深入重点
课文的重点往往与作者的写作目的紧密相连,它在文中占有大量的段落,也难以理解。教师在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时,需要设置好台阶,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再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说说小女孩一共擦了多少次火柴,每次均幻想到哪些东西?”学生听到纷纷举手回答:“小女孩一共擦了五次火柴,她在微弱的火柴光中看见暖烘烘的火炉、香喷喷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还有疼爱她的奶奶。”“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令小女孩产生这些幻想的呢?从这些幻想中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作者写这些又是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学生听后,议论纷纷,积极举手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抓住文章重点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更加认真地阅读课文,以更好地回答问题。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让学生深刻地感悟到课文中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二、创设情境,加强感受
文章通常是作者仔细观察、体验生活而写成的。所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依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并使学生获得充分的体验,就有益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在讲授课文中的重点段时,也可以千方百计地创设课文情境,加强学生的感受。如此,可以使学生一直在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中学习,获得体验,不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恰当补充,增强理解
显而易见,课文中的重点通常亦是理解的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则需要教师挖空心思地充实内容,为学生的理解做好铺垫。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选取一部分和课文重点段有关的内容当作补充材料,综合课文展开阅读。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海底鱼类内容,我指导学生读《海底的冷灯》这篇文章。如此不但让学生丰富了海洋鱼类方面的知识,而且让学生明白了海底鱼类发光的秘密。这样恰当地补充一些材料,有益于发挥学生的思维,有益于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段的理解。
四、启发想象,丰富体验
在讲授课文的重点段时,依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加深学生的体会,对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十分有益。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时,我采用生动的语言引领学生到院子里看星星、看月亮,再运用音乐启迪学生想象飞向月亮,有的学生说自己身子好像变轻了,有的学生说自己的腿好像变长了,还有的学生说自己好像坐上月亮了。然后,我把学生所说的画在黑板上画好的月亮里,再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如果自己飞上蓝天后坐在月亮的小船上会看到些什么景象?这一连串的想象活动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幅优美的画面,进而让学生深刻领悟课文的丰富美感。
综上所述,课文中重点段落的教学是影响教学成功的最大原因。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重视重点段的教学,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注重扩展延伸,方法上应注重指引与点拨,理解时应重视感受体验,进而更好地完成课文重点段的教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正确阅读方式,使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就能进行广泛的文字阅读,从而积累大量文字阅读经验。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以后的教育经历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小学生语文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国家教育局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要求各地区的小学教育应该基于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本地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本文主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现实的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从现今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很少,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自顾自”的照本宣科,学生则机械性地在下面听。虽然新课标已经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是很多教师依旧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难以进行转变,不仅如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积极性不高,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不愿意或者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回答,使很多教师无法知晓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这样让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认识不足
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缺乏足够透彻的理解和投入,大多数教师单纯凭借自身多年的经验来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及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对于课本和新课标的研读不重视,对教材课文的理解不透彻,对课文深层次的情感挖掘不充足,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不懂得完美运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以及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进行基础性广泛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则在于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全面熟悉课本大纲,抓住课本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教好一门课的前提是必须要熟悉透彻的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并对教学大纲进行详细和全面的解读。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在课本下足够功夫,分析课本阅读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形成详细的教学方案,通过实践中有趣的教学途径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语文阅读的技巧。
(二)结合新课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改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一,重视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三,加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合作交流。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现状,根据新课标改革后的具体明确要求,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式,牢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有步骤和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在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班级的语文阅读学习状况,采取适合高效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在教学手段上应该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合理的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使课堂内容不再单一,使小学语文内容重点和难点变得更加鲜明,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
(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对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有积极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不应该是教师,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地位,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非常有必要,这样不仅使学生有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积极性,而且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换位思考,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状态,了解课文中哪些地方容易理解,哪些地方不容易理解,从而具体改进教学内容、方式和教学侧重点,这样对于教学的改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和重点内容。如何结合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熟悉掌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重点和难点,是决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出,教师首先要全面透彻地分析教材,结合新课改要求,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海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J]. 求知导刊,2014(12).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并不关注学生的识字量,其往往会在阅读中开展识字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质量越来越低,小学生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少,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象,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型教学理念,重视识字教学。
一、先教独体字,后教合体字
依据汉字字形的结构,可以将汉字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独体字;第二类,合体字。所谓独体字,是指由笔画组成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如我们常见的人、大等。在汉字中,独体字所占的比例并不大。由于独体字简单、便于小学生记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看图识字法来教低年级学生认识独体字。当低年级学生掌握了独体字之后,教师可以开始教授学生合体字。合体字的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在记忆起来、书写起来都比较困难,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形声、会意的方法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些汉字。
二、完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仅仅将识字教学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在讲解新的课文之前,教师往往会让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的生字,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生字,并且为生字组词、造句,在此之后教师就会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这些生字、生字的笔画等,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生字比较枯燥无味,有时候他们还会产生厌烦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不断完善识字教学法,如:卡片教学法、找朋友教学法等,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汉字,真正达到增加学生识字量的目的。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识字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如果学生不认识字,那么后续的阅读、写作都是无法顺利开展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识字教学作为日常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以此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为他们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2000年9月,我走上了小学教育教学的工作岗位。记得刚参加工作,专业能力、管理经验为零,什么也不懂,更谈不上什么教育技巧。教学工作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教学成绩原地踏步。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我参加工作第一年带四年级,有名学生叫马小虎,他上课爱玩,我批评他,他却一边笑一边在教室里跟我玩藏猫猫,其他同学也偷着笑,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管理不当是这一段时期同事对我的评价,教学成绩一点起色也没有。同事说:“管不住学生,教学成绩无从谈起,严师出高徒。”我也随波逐流,看重成绩,布置繁重的作业,跟同事学习管理方法。但我对学生要求不是很严格,我比较照顾后进生,大概因为小时候作为后进生的我被忽视,自尊心受到过伤害。我坚信每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于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但徒有这些观点,没有切实的方法行动,毫无意义。
直到2008年,我接了全校公认的差班,我是从三年级第二学期接上的,带了两年,学生成绩改善不大,直到五年级第二学期,我想到了以最差学生为标准的教学方法,从最基础抓起。具体操作办法是每篇课文勾画以最差学生识字程度为标准的词语,先把词语都会,再把课文都会。我知道学生没有认识字,其他的教学活动无从开展,但为时已晚,只有一年半时间,那年统考,学生成绩还是不理想。唯一的欣慰是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
2011年9月,我从一年级带起,注重识字量及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习轻松,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我终于有精力思考成绩以外的东西了。我明显地意识到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负的责任,我对当前的教育现状甚为担忧,学生刚入学时,浑身上下透着灵气,好动、爱玩、爱说爱笑、自信。到六年级毕业时,却一个个成了木偶,学生不会玩,不懂得感恩、学习被动、缺乏创新能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确实应改头换面,身心应得到洗礼。为此,我主张:
一、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童才是健康儿童
玩是儿童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2005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对全国孩子的祝福是: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快乐生活。玩是孩子的权利,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权利就是剥夺儿童的健康权利。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曾打过这样形象的比方:玩对小孩子和对小动物同样重要。所有小动物都没有上过学,但它们的本领是怎么学来的呢?是从玩中学来的。玩能锻炼它们许多技能,而正是这些技能关系到它们日后的生存。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玩得不亦乐乎。可是有一天,当它遇到了围捕时,必须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跳过去是生,跳不过去就是死。那你说这玩中学到的技能重不重要?玩是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
二、学生的感恩教育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而在目前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感恩教育。作为教师,要唤醒青少年的感恩情怀,要让他们知足惜福,学会感恩,懂得爱与被爱。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由被动接受知识转而积极主动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采用激励方式及新颖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兴趣。要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的情感体验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学内容含有丰富的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逐渐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满意的微笑让每一个孩子分享。
1、创设情境。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今天,李想小朋友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她说''她要买好多东西'',请小朋友们看仔细了,她买了哪些商品?”接着,我就开始放录像。录像一放完,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九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录像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自选商场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选商场。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下面我还是以《自选商场》为例,在学生们认识了九种商品名称以后,但要让学生学会分类,且了解自选商场购物的方便,我又创设了情境:老师成了“快乐自选商场的总经理”,并告诉同学,今天却不快乐了,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所以现在想聘请三位优秀的售货员,重新将商品摆放整齐。接着就请三位同学当售货员来给黑板上的九种商品分类。并说出理由。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很快明白自选商场的东西是分类摆放及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无需教师分析,就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引导探究
1、小组合作。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三只白鹤》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还是以《三只白鹤》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太阳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任何一种语言,只有它发挥交际功能,满足人们越来越复杂的交际需要时,这种语言才有存在的价值,它的生命力才能越来越旺盛,反过来,如果一种语言不再充当这个社会的交际工具了,那它的生命力也就必然会失去,它就会消失。语言时时处处都被人们用来交际、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以达到互相了解,协调一个人或一群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共同行动,它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一视同仁地为社会服务。
想让小学语文老师明白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学习目的,就得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来慢慢地让教师转变观念,明白这个道理。这样才能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打好基础。
二、改变小学语文教学观念
要教好语文,首先要把语文课堂教得活一些、生动一些,让学生乐意接受一些,这就需要我们构建一种我们认为理想的课堂。通过建构 理想课堂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办法。我想,建构 理想课堂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做法应该是:
1.确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破除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观。 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发展转变,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开发个体潜能,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身心发展。如果我们还像以前一样,只让学生会写字、会背解词,但是学生不会用词说话、写话,更不会在写作文的时候带上感情写作文,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那么就只能说,学生掌握了知识,但没有提高能力。
2.确立“动态知识观”,破除课本知识观。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选择、创造的过程,也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过程,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教师“不能只为学生的一阵子着想,而要为学生的一辈子着想”,要在教和学的方式上,由单向输导向多向交流转变。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更要求多向交流、交往、互动。师与生、生与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想必然会相互磨擦、碰撞、共振。同时在这种互动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确立综合课程观,破除单科主课观。随着分科课程局限性的逐渐暴露和人类活动领域中综合性的问题的不断出现,以及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与方式的日趋多样化,时代不只是需要专精尖人才,而更多地则需要复合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学校教育不能偏科,更需要高层次的综合课程,以此为基础造就、培养一批批具有一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让学生不只学会听、说、读、写,还要学会计算、测量、把知识用在别的地方,还会把别的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在语文学习上,成为全面的人才。不要让学生从心底把语文、数学看成是主课,其他课看成是副课。
三、运用多种办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⒈图片链接法。先让学生观察彩照或图片,以渲染气氛,增强学习兴趣。如教学《北京》一课时,先出示"天安门"彩照,再逐一出示"故宫、天坛、北海公园、首都机场、中华世纪坛、立交桥、电视大楼"等图片,边出示边清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学生陶醉于动听的歌声与美丽的风景中,自然会对北京产生憧憬和热爱。这样以情激情,以情促知,更会收到以情育人的效果。图片链接要注意采用成组的彩照或图片,能构成一个故事或较为广阔的场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如果能配套使用幻灯机、录音机,收效会更大。
想要上好阅读指导课,首先要想方设法地诱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进入阅读的大门。在阅读中,许多学生常常走神分心,不能坚持阅读,这样就大大影响了阅读的质量。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尽量减少或避免分心,我们可以运用“四到”的方法,即眼到、心到、口到、手到。也就是说,在训练学生阅读能力时遵循从出声读到无声读,这样一个不断内化的阅读能力发展规律,用出声的朗读克服“眼睛串行,心神涣散”的情况。具体方法是能读完一段或一页就暂时停下来,问这段说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等,这种阅读方法之初阅读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便可养成聚精会神、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并能通过问题问答锻炼其记忆能力。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采用逐段阅读或逐页阅读相结合的方法较适宜;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则可采用逐页阅读,这样让学生眼到、心到,从而保证无声阅读的效率。多数学生是喜欢读一些课外读物的,教师在没有培养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时,一定不能硬性规定必须读哪一类读物,这样做就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要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读物进行阅读,逐步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或是阅读能力提升了,再给学生推荐或规定一些对学生学习有益的读物,这样做更人性化一些,也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要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应做到“手到”
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活动而言,有外在动作辅助效果会很好,教会学生用嘴,用手配合眼睛、大脑去读,也就是在阅读中注意边读边在材料上圈点勾画,从而突出重点,加深理解和记忆。运用这种方法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几种符号,如需要一般性注意可在行下划“~”,较为重要的可在行下划“”,非常重要的可用方框圈,有疑问的可在一旁画一个“?”。圈画时也可用彩笔,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但种类不宜过多,两种左右即可,否则满篇花绿,反而会影响阅读质量。但要提醒学生不要随意圈点勾画,要突出重点,以免失去阅读的意义。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时动手是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年龄特点,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时会用手或尺子之类的东西在阅读的文字下方指点标记自己读到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能力逐步提高了,这个阶段也就度过了。另外,符号或笔记都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良好习惯的培养,长期坚持,不能半途而废,这个能力是学生时代甚至是整个人生来说,对其成长都是有所帮助的。“手到”除了“画圈”以外,还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做好摘录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摘录笔记,可以帮助小学生积累大量词汇、句子等语言素材,于小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都极为重要。为了实施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精美而便于携带的笔记本,把阅读材料中重要的话摘录下来,贯穿成一个简要提纲,便于今后重读;或摘抄文中优美精辟的词句或段落,便于以后反复欣赏体会。当学生面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就会对摘录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找重点,教师找重点更是关键所在
中图分类号:G4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是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语文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也是使学生语文能力再提高的过程。进行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应首先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全面把握复习的内容,以教材为凭借,突出复习重点,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从而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丰富积累、提高能力的目的。
为此对小学语文复习课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有计划
复习计划就是复习过程中的明灯。它能帮助教师和学生认清复习方向,同时便于教师进行全局调控。在短暂的复习时间里,充分利用好时间是关键,教师要熟悉总复习的内容,把握好复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缺口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建议这样给复习划分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收集、全面疏导。信息收集:包括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建议、成绩数据统计、学生已有的积累、需要掌握的知识等。
全面疏导:对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复习,如字词、句子、短文阅读、写作等,它是复习过程中的重心,用的时间最长,起着全面巩固知识的作用。
第二阶段:针对性复习:第一阶段的复习中,学生仍然还有部分的知识不够牢固,那么在第二阶段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进一步收窄学生的知识缺口。
第三阶段:模拟测试:完成前两阶段的复习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测试,通过结果分析,给复习作最后的调整。
要注意的是三个复习阶段教师都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全盘只演示解释,而忘掉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有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实。对字词句篇、标点等各种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的标准要清楚,在复习训练中要严格落实“课标”中的要求。复习的过程要踏踏实实,严格指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能走过场。要讲求实效。复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每一个复习环节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
基础知识的复习是最繁琐的,内容多,量大。复习时如何避免机械重复,而又行之有效呢?此时可以采用两步制,将知识分层次复习。简单的要学生在家里完成复习,教师抽查。如字.词的复习。每天要求学生安排五分钟的默写时间,教师通过告诉学生第二天抽查的内容,掌握学生每天的复习量,并要求学生结成复习小组,互相督促,当天的复习任务必须当天完成,形成生生互动的良好风尚。词语的理解可以放到课文复习中去,并要求学生上学必须带字典,不懂,不能先问,要自己查,小组商议,讨论,直至弄懂,不能留尾巴。在此同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语,让学生分析理解,这样既能增长学生的能力,又能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活。所谓“活”,就是要在复习中,引导学生通过“变式、变序、综合”的方法,把知识活学活用。在“活”中求得扎扎实实的复习效果,在“活”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活”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基础知识中比较复杂的语法知识。小学不要求教师明确地讲授各种语法知识,只要求学生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如:关联词语的使用,比喻、排比、拟人、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都是很笼统地描述。如果单纯靠老师讲,学生死记术语,学生就不易正确理解、灵活运用,会出现较多问题。可以采用课堂上将课本上的相关例句引导学生分析,掌握方法;课下要学生分组,利用手头的复习资料查找相关的题目,并进行分类。课堂上,变老师问为学生问,而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以及学生的质疑,采用抓重点难点的方法复习,讲解。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布置相应的练习。
(三)抓联系,找规律。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注意发现知识之间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抓住联系。在联系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联系中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阅读理解和写作都是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考察,因此可以把阅读理解部分的复习与作文练习相结合。
阅读理解部分的复习包含课文的理解,段篇章的分析。对于课文的理解,应首先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再一次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求学生必须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抓有特色课文的进一步学习,理解,品词析句,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语言的运用。复习实际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课本中的许多文章在讲授时,总觉得意犹未尽,在复习中可以再一次去回味,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一层,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同样,在课外阅读练习时,可以将阅读训练和作文练习同时进行。在阅读训练中,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己准备文章,然后小组讨论,根据文章类型、内容出题,并给出正确答案。再经由教师审核,组与组之间交流,这样一个班如果有十个学习小组,十套题就出来了,这样可以节省复习的时间,增加复习的容量,提高复习的效率,可谓“三赢”。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应该以复习旧知,温故知新,培养能力为主要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丰富程度提高,其所包含的各方面知识也越来越广泛,因此,语文教师需要相应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并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地向学生表达。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内容多以诗歌、散文、小故事等体裁为主,且大部分教学体裁都存在一定难度,故学生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语言特点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注意的一个方面,其在授课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并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2.语言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1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即是以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为总目标,向其传达准确、科学的语言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对当堂将要教授的词语的原始含义、引申含义、情感色彩等进行准确把握,当堂授课时应将掌握的词语信息通过精准、科学的语言表达出来,并通过举例等方法对词语所传递的语言信息进行深层次分析,以提高小学生词汇运用的准确性。例如,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曼谷的小象》一文时,教师应先指导学生学习小象的出生地即曼谷这一地名,由于曼谷中的“谷”字,学生容易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某一处山谷,这时教师应对曼谷是一个城市进行讲解,以免学生产生歧义。另外,教师在授课时应突出该文的重点为小象,故在介绍其出生地曼谷后,需相应的讲解小象的特征等其他要素,从而加深学生对该文的理解,并丰富知识存储量。
2.2可接纳性
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弱等特性,为让其可以自愿接纳语文教师的讲解,并对语文课堂上吸收的知识有所掌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选用学生易于接受且难易程度适中的说话方式,且应将课堂内容如词汇等尽量与其实际生活相贴近。同时,小学阶段分为一至六年级,一至三年级(低年级)学生具有联想力丰富等特点,故教师应尽可能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采用讲故事等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并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四至六年级(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理解力,因此教师应在表达时选用严谨、规范的语言,以增强学生准确表达自身意思的能力。例如,讲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在课前准备若干庐山三叠泉瀑布的图片和多媒体影像,授课时将准备的图片及影像展示在小学生面前,以调动其学习该诗的积极性,从而使其能够加深对该诗的理解和对该诗作者李白当时作诗时意境的领会。再如,讲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时,教师应选用严谨的形容词描写月光曲展现出的美丽月光,并引导学生以发散思维对贝多芬笔下的月光曲进行联想,以提升对该文的整体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60-01
一、充分认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同时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也是语文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识字教学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提高孩子们识字质量,激发和培养孩子识字兴趣与能力,教给孩子好的识字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众所周知,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提高小学生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生的年龄比较低,让他们在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有兴趣,还要有爱好,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调动他们对识字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中学习,再逐步发展到由主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为今后小学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如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识字的教学的过程中,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识字教学上也要有创新。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 培养创新能力,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教学,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年龄特征,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在游戏的享受快乐同时,寓教于乐。
如何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呢?其实方法很简单,比如:在讲形声字时,让学生首先猜一猜是什么字,同学之间再互相讨论一下,可能有的几种结果,做一下对比,并把对比结果写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通过读生字表或字典检查自己回答是否正确。再比如对于难写难记的字,学生与老师一起探讨一下,怎么样才能把它记忆下来,看谁的方法好,方法快,让大学一起采用这种快速记忆的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有些生字,可以根据文中的内容,让学生猜,想等通过多种办法找到答案。在组词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分小组一起讨论,看看哪组同学组的快,组的多,组的准确,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爱好。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作到寓教于乐。有些传统的识字游戏如:“找找朋友”、“叫字排队”、“词语接龙”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一定度上起来了积极的作用。
在识字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复习与巩固,学过的内容也需要经常的复习巩固,只有通过不断的复习来巩固自己的知识,才能真正做到消化与吸收。对于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复习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牢固和掌握所学生字,要充分用早读时间听写前一天所学生字,在读生字音时要特别强调前后鼻音,这样长期坚持下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听音与听写能力,而且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写字速度,学生不仅能正确书写并运用生字、词,而且书写速度也明显快了很多,字体也端正了许多。
三、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流传最广的识字教学优秀教材。其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内容不但容易朗诵,也符合儿童的阅读兴趣,读起来琅琅上口,篇幅虽然短小,但内容生动有趣,还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学生在此还可以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以及独特的思想价值。把目前在小学生识字教学中非常流行的《高占祥“新三字经”》作为识字教材用引用到课堂上,教师一起带领学生诵读认字,也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如在文章中提到的: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倡和谐,民所望,兴道德,国运昌。人之春,在少年,光阴迫,惜时间。 生有涯,知无限,苦攻读,莫偷安。求学路,曲弯弯,路是弓,人是箭。头不回,弦不断,志不渝,永向前。让学生能背诵下来,能记得住,能默写下来,还能理解真正的含义。
通过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现状的研究不难发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很多教师没有正确理解经典诵读的含义
随着经典诵读工程的不断推进,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经典诵读教学实施的意义,但却没有真正理清经典诵读教学和普通阅读教学之间的区别。就目前的情况看,的确很难界定普通阅读和经典诵读的分界线,还应加强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此外,很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经典诵读的性质。有些教师认为经典诵读是一种学习方法,属于学生的个人行为,应由学生自己完成,而有些教师则认为经典诵读是一种教学方法,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对经典诵读性质的理解存在较大偏差,说明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经典诵读的性质。
2.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通过调查显示,教师大多认为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文章,因此教师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先讲解经典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诵读。由此可见,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仍采用的是常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3.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评价方式不合理
一方面,有些学校很少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根本不重视经典诵读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些学校虽然对经典诵读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但评价的方式却存在较大的问题。评价方式不够灵活,难以对经典诵读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
评价。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施的对策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施的效果,必须要采取合理的对策。
1.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其真正理解经典诵读的含义,理解经典诵读实施的目的
一方面,必须要让教师真正认识到经典诵读的重要性,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真对待经典诵读教学。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使其掌握经典诵读教学实施的方法。
2.应加强学校人文环境建设,为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人文环境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经典诵读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视。例如,学校可以在教学楼的走廊里粘贴和经典诵读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但在布置走廊时应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因为,同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在同一层次,那么在这一层的走廊里就应粘贴该年级需要诵读的经典古文、诗词。如果所在楼层的学生是四年级学生,则应在走廊中粘贴《别董大》《四时田园杂兴》《前出塞》等古诗,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也可以看到这些古诗词。
3.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经典诵读教学的效果
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的确应先让学生理解经典古文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但加强学生对经典古文理解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解《峨眉山月歌》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峨眉山和三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身历其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