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社区医疗问卷调查

社区医疗问卷调查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5 09:29: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区医疗问卷调查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社区医疗问卷调查

篇1

1.1一般资料浙江省金华地区各市 县、乡、镇基层社区儿科医疗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1.2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浙江省金华地区各市 县、乡、镇的基层社区儿科医疗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调查。其中问卷的内容,由笔者汇集当前国内儿科医生专家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本市基层社区儿科诊疗的客观情况制定而成,内容涵盖了儿科医疗工作人员的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学历、年龄、培训等内容,总共发放了200份,收回200份,有效问卷200份。参加问卷调查的基层社区儿科工作人员,均为自愿接受调查。

2结果

2.1调查对象情况分析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员,分布于浙江省金华地区各市 县、乡、镇基层社区的儿科医疗单位,其中来自二级医院的人数为20人,所占比例10%;来自一级医院的人数为86人,所占比例为43%;来自街道社区及乡镇的人数为94人,所占比例为47%。这些人员当中,属于高级职称的有2人,所占比例1%;属于中级职称的有55人,所占比例27.5%;属于初级职称的有143人,所占比例71.5%[1]。而学历包括研究生、大学本科、大专和中专,人数分别为2人、62人、86人、50人,年龄有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其中以30~39岁和40~49岁的人数最多,所占比例分别为38%和35%。

2.2综合素质水平高低问卷调查将调查对象综合素质水平分为较高、一般、较差三个层次,经过问卷调查的综合比对分析,确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水平的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人员有28人,所占比率14%;综合素质水平一般的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人员有170人,所占比例为85%[2];综合素质水平较差的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人员有2人,所占比例1%。另外问卷调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现象,即县级医疗以下的卫生机构,专业儿科医疗人员的数量较少,一般都由全科医疗人员负责,而且仅仅根据药品说明书用药。在此,笔者通过医疗人员的用药规范与否和能否有效预防医疗纠纷,全方位提出提高这些医疗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具体方法。

3讨论

此次调查分析,发现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人员的职称和学历较低,亟需通过医疗诊所的规范和培训教育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这些医疗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在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3.1科学交流机制的完善不同城市或者区域的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高低差别性很大,而交流机制的欠缺,大多数医疗人员"闭门造车"。藉此,基层社区的儿科医疗机构之间,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科学交流机制,综合大型医院和普通诊所的会诊资料[3],汇总归纳为一套实效型的会诊办法,促使不同儿科医疗结构的学术交流氛围不断加深,为儿科医疗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提供客观学术环境。

3.2业务培训工作的加强立足于当前基层社区医疗人员的综合素质现状,针对性开展培训项目,特别是重危重诊处置能力的培训。另外,当地政府应该给予这些业务培训工作相应的政策支持,并从大型医院中,选派专业的儿科专家,到基层社区协助开展培训工作,以及到欠缺儿科医疗的基层社区,开展指导和帮扶工作,以此将先进的儿科专业知识和诊断技术,带到基层社区当中,带动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事业的更快发展。

3.3 基层社区儿科建设的投入长期以来,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事业的建设工作,一直处于低投入的状态,使得基层社区儿科事业停滞不前,而在这种低投入的情况下,儿科医疗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自然难以提高。为此,我们应该提高对基层社区儿科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基层社区儿科建设的投入力度,全方位满足这些社区的儿科服务需求,促使这些社区儿科医疗事业的发展,适时才有足够条件,满足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需求。

4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基层社区儿科医疗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包括职称、学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等,都难以支撑这些地区的儿科医疗事业独当一面[4]。为进一步提高这些社区的儿科医疗人员工作水平,我们应该结合当地的儿科医疗事业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科学交流机制,为广大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更加有利的客观条件。

参考文献:

[1]地里努尔,玛尔旦娜.浅谈基层综合性医院儿科医师应具备的素质[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7,(07X):104-105.S

篇2

选取自2012年6月起,我市进行全科医学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共抽取实施全科医学医疗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和乡镇卫生所4个作为全科医学组,同期选取未行全科医学医疗模式的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对照组,每组随机选取30例社区医生及100名就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全科医生问卷调查

选取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社区医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全科医生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社区医生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学历、是否执业医师等;岗位适应情况,包括工作环境适应能力、人际关系沟通协调能力、诊疗技术能力、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能力4项,每项下设定多个条目,被调查者依据自身情况进行填写,并将条目定量化转为得分值,统计同一项下的各个条目得分值,计算各项总评分。

1.2.2就诊居民问卷调查

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就诊居民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如就诊居民的性别、年龄等;卫生需求度调查,如期望接受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疾病咨询、慢性病防治等等;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如服务质量满意度、服务价格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工作技能满意度等等。就诊居民根据自身需求及感受认真填写,后将条目定量化转为得分值,统计同一项下的各个条目得分值,计算总分。

1.2.3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的发放由经培训的专业调查人员于实施全科医学医疗模式6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及时解答被调查者的疑问,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改。两组全科医生问卷分别发放30份,回收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两组就诊居民医生问卷分别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分析全科医学组和对照组社区医生的临床技能及能力素质评分及就诊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及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社区医生临床技能及能力素质评价

通过开展全科医学医疗模式,全科医学组社区医生的临床技能及能力素质各项得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具体见表1。

2.1就诊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及满意度评价比较

全科医学组就诊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及满意度评价得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如表2所示。

3讨论

篇3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19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26-02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服务。本研究对2006级护生100名进行相关社区护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2006级护生100名。其中男性护生10名,女性护生90名,性别比为9:1,年龄介于17-2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8.52±1.85)岁。

1.2 试验方法:按事先制定表格,对2006级护生100名,对她们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问卷调查内包括10个内容(社区护理的对象,社区护理的涵义与特点,社区护理的目标,社区护理的工作地点,社区护理的技术与手段,社区护理的步骤,社区护理的意义,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每个题目按熟悉、了解与不熟悉3个等级给予10、5、0分,项目平均分越低表明对社区护理认知越差。本研究发放问卷100份。再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部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结果

社区护理的对象平均10分,社区护理的涵义与特点平均9.5分,社区护理的目标平均8.5分,社区护理的工作地点平均8.6分,社区护理的技术与手段平均9.2分,社区护理的步骤平均8.0分,社区护理的意义平均9.6分,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平均7.5分,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平均6.6分。结果(见表1)。

表1 100名护生调查后的统计结果(分)

项目平均分值

社区护理的对象10分

社区护理的涵义与特点9.5分

社区护理的目标8.5分

社区护理的工作地点8.6分

社区护理的技术与手段9.2分

社区护理的步骤8.0分

社区护理的意义9.6分

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7.5分

社区护理的重要性6.6分

注:两组比较,P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以及近年来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医疗费用的增长,健康保健已面临着新的挑战,仅靠现有的医疗机构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治病就医的需求,因此,开展社区护理已成为中国卫生保健的发展趋势。社区护士职责主要有社区护士只有在工作中切实落实好三级预防,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社区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护士在社区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包括:(1)保健指导通过健康教育,社区护士为老年提供各种保健指导,使其能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并避免危险因素的损害,从而达到初级预防的目的。(2)筛检通过对社区内老年人进行筛检,及时发现有异常的个案,从而实施二级预防,主要检查其血压、血糖或尿糖水平等,及时了解其心理卫生、居住环境等。(3)转介及追踪一旦发现检查有异常的个案,应及时转介就医并追踪就医情况,同时通过转介,护士可向有关机构或医师反映个案的情况,通过追踪又及时获知个案的进一步情况,从而保证个案获得连续的、高质量的医疗与护理。(4)个案管理即由一名护士负责一个病人的全面护理,可使患者获得连续的、整体的护理。在个案管理中,护士应在病人每次来访或探视病人时,评估其病情,了解就医、服药情况,同时对于接受个案管理的患者应有专门记录,记录形式与表格可根据病种及当地情况而定。

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不少国家对于社区护士教育有相当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1]。本研究对我院2006级护生100名进行相关社区护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大多数社区护理知识熟悉,但少部较差。

我们应该从如下几点进行加强[2]:政府重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立健全社区护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构;逐步加大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快社区护理教材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加强社会宣教,建立社区护理中心和网络通过多种媒介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的重要性。

篇4

近年来,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有上升趋势,CKD具有患病率高、后期医疗费用巨大、易合并心血管疾病而导致病死率、致残率高等特点,CKD的发生给社会、医疗资源和家庭都带来很大的负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在CKD防治中承担着“第一线防卫(the first line of defense)”的工作,具有对CKD进行早期诊断和掌握治疗的最佳时机(the best opportunity to catch CKD in its earlier stages in patients)[1-2]。本文中上海市长宁区部分社区卫生中心医生对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进行调查与推广,以探索提高早期防治CKD的途径和减轻疾病对健康的危害,降低医疗费用,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长宁区周家侨、华阳、新华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0名全科医生,对其进行慢性肾脏病的培训并予以先后两次问卷调查,年龄29~59岁;工作年限2~31年,最低学历水平为大专,最高学历为本科,职称为全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

1.2 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长宁区的周家侨、华阳、新华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0名医生,对其进行第1次问卷调查,然后以多种形式(上课、查房、咨询等)到长宁区各社区进行慢性肾脏病相关知识推广和培训,1年后予以进行第2次问卷调查,收回问卷时采取单独匿名问卷方法。要求调查对象单独完成所有问卷项目。

1.3 调查项目 社区医生对慢性肾脏病的知晓情况以问卷形式,并采用百分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推广前后社区医生对慢性肾脏病知晓情况的比较 推广前

2.2 推广前后社区医生对疑似肾损害患者的处置措施比较 接受调查的90名社区医生中对疑似肾损害患者会予以不同处置措施:尿检、肾功能检查、建议专科就诊、其他。推广后社区医生给予尿检、肾功能检查、建议专科就诊、其他等处置措施的人数均明显多于推广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推广前后社区医生评估肾功能最常用指标选择的比较 接受调查的90名社区医生中评估肾功能的最常用指标的选择:血肌酐、尿素、内生肌酐清除情况、估计肾小球滤过问题。推广后社区医生选择血肌酐、尿素、内生肌酐清除情况、估计肾小球滤过问题等评估指标的人数均明显多于推广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已经广泛开展CKD流行病学研究工作,为防治CKD提供了有效的治疗基础[3-6]。目前的调查研究多集中在CKD发病率及公众对CKD知晓情况等方面,对社区医生的CKD知识推广调查报道较少[7-8]。一般认为,社区是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战场[9]。目前在社区代谢综合征等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10]。那么如何提高社区卫生中心医师对CKD的认知能力,笔者根据慢性肾脏病的诊断要点,对上海长宁区区域范围内三家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进行推广前后的调查。

本调查显示,在推广前对慢性肾脏病知识能达到90分者0名,而

本调查显示,在推广前社区医生中对于疑似肾损害的患者有5.56%医生的医生既未予查肾功能,也未建议该患者至肾科就诊,仅仅患者门诊随访,很可能导致患者的漏诊,但推广后提出予以尿检的医生明显增多,并且目前在长宁区社区医院已开展微量蛋白尿的检查项目。通过此次推广,有很多医生表示对于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今后在监测血压、血糖将重视尿检和肾功能的随访,必要时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转专科就诊。

2010年朱有福[11]对中山市古镇镇麒麟社区成年人群调查中发现,患者本身对肾脏损害的认知率为肾功能损害最高,CKD最低。而社区医院医生缺乏CKD早期诊断知识、对CKD相关知识了解不够、肾脏病科医生对普及CKD知识投入不够、肾脏病科医生与社区医院及缺乏交流是造成我国非肾脏病科临床医生CKD低知晓率、低早期诊断率、低治疗率的重要原因。在此次调查中,笔者还发现有极少数的医生采用尿素来评估肾功能,推广后发现大多的医生(66.67%)仍习惯用血肌酐作为评估肾功能的最常用的指标,而且评估肾功能的方法选择推广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李道婷等[12]对杭州长庆潮鸣社区参加体检的15 662名成人进行慢性肾脏病问卷调查中得出知晓率30.84%,较以往多次调查有所提高,可能与近年来包括“世界肾脏日”等活动的宣传、科普工作有关。笔者也通过此次研究促进了与社区医生互相交流学习。通过先后两次调查问卷,引起了社区医生对肾功能状态估计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给予相关知识更新的渠道,加强交流。只有使社区医生充分了解CKD相关知识,才能提高CKD知晓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患者及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王欣.世界肾脏日:重视慢性肾脏病的危害性[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2):63-64.

[2] Snyder S,Pendergraph B.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J].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05,72(9):1723-1732.

[3] Garg A X,Kiberd B A,Clark W F,et al.Albuminuria and renal insufficiency prevalence guides population screening:results from the NHANES Ⅲ[J].Kidney Int,2002,61(6):2165-2175.

[4] Amato D,Alvarez-Aguilar C,Casta?eda-Limones R,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an urban Mexican population[J].Kidney International,2005,68(97):S11-S17.

[5]张路霞,左力,徐国宾,等.北京市石景山地区中老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2):67-71.

[6]刘东伟,刘章锁,胡晓舟,等.郑州市城区成年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8,24(9):603-608.

[7]黄燕萍,王伟铭,裴道灵,等.上海城市社区成年人群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8,24(12):872-877.

[8] Coresh J,Byrd-Holt D,Astor B C,et al.Chronic kidney disease awareness,prevalence,and trends among US adults,1999 to 2000[J].J Am Soc Nephrol,2005,16(1):180-188.

[9] Wang H,Zhang L,Lv J.Prevention of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practice in China[J].Kidney International,2005,67(94):S63-S67.

[10]梁星汉.健康管理对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32-133.

篇5

社区护理是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集中体现。社区护理也方便社区居民在熟悉的环境就医,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控制能力和自我支持能力,易于密切护患关系,增进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加强护士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和素质。社区护理的开展利于医学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增加健康知识,更利于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诊断、早期治疗和收获良好的疗效[1]。但我国各地区社区护理发展程度尚不平衡,还存在很大差距,如何真正使社区护理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节省医疗经费,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目前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

1 研究资料

选取本社区4个居委会随机抽取3个,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60户,共抽180户,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居民对社区护理质量的评价、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进行调查。接受问卷调查居民年龄在24~80岁之间,中老年人比例偏高。家庭平均常住人口3人。受访居民12户为单身户家庭,占6.7%,其它为非单身户家庭,占93.3%;三代同堂的家庭为59户,占32.8%,与成年子女分居的老年家庭为45户,占25.0%;单亲家庭为7户,占3.9%;目前无孩子年轻夫妇家庭有8户,占4.4%。居民受教育程度多为高中、中专和大专及以上,社区居民职业分布广泛,但以工人为最多,其次是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由于样本总体年龄偏高,其中离退休人员、普通工人和打散工人员比例非常高。

2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自制,其中社区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是否进行常见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以及护理人员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2,3]。社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包括常见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180户研究对象自愿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回收164份。回收调查问卷后整理、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调查结果

3.1 社区护理质量问卷调查结果 对社区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评价超过50%的社区护理中护理人员“经常做”的服务有5项,疾病护理方面的老年慢性护理(56.1% )、上门基础护理(53.1% )、护理咨询(59.2% ),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54.3% ),健康促进方面的环境卫生宣教(51.2%)。对护理人员评价“熟练”的服务有3项,疾病护理方面的上门基础护理(57.3% )、护理咨询(53.0% ),健康促进方面的环境卫生宣教(53.7%)。

3.2 社区护理需求问卷调查

对社区护理需求调查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在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三方面所开展的各项服务中,前五位项目为:疾病护理方面的传染病消毒隔离指导(92.1% )、老年慢性病护理(88.4% )、上门基础护理(84.8%),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90.2%)和儿童常见病预防宣教(85.3%)。

3 讨论

与国外社区护理相比,我国社区护理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处于摸索和初步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模式单一,规模小,社区护士紧缺,学历偏低,培训不足,缺乏全科护理的理念等,这些制约了社区护理的发展。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应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明确居民需求,可以更多便利的社区护理服务。从对社区护理质量和护理需求调查结果来看,社区护理质量尚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社区护士还未拥有足够的相应护理知识和经验。可以看到社区卫生服务深受广大老年患者的欢迎,特别是老年慢性病护理,护理咨询,上门基础护理。但也能看到一些社区居民的观念跟不上,认为社区医院应提供无偿服务,对社区护理缺乏热情和理解。为了更好的发展社区护理,建议社区护理人员树立强烈的责任心,社区也尽可能为护理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培养全方位、多层次、高起点的复合型护理人员,以适应社区卫生工作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赵秋利.社区卫生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25.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5(b)-0106-0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project in rural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ANG Yujie CHEN Lijun WANG Shiyua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35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more about application statu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nursing service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rural areas. Methods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the status and requirements of TCM nursing in rural communitie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141 nurses and 585 residents in 79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in rural areas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survey included fundamental situation of nursing staff, carrying situation of TCM nursing treatments and the residents' demand for the TCM nursing. Results Nurses had low education level in rural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tations, secondary education or below accounted for 70.21%; only 24.82% of nurses could understand or grasp the technique of TCM nursing. Most health centers only carried out 3 to 4 kinds of simple TCM nursing treatments. TCM nursing awareness of residents was low, only 14.19% of the residents' first choice was TCM nursing, but had a high expectations. Conclus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CM nursing personnel in rural community, meet the demand of rural residents of different ages and promote its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Rural community; Status of TCM nursing; Demand; Questionnaire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加大了对新型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但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农民就医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2010年中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10](1)号)》中强调巩固发展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推动中医药服务进乡村、进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目前医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关键[1],将中医护理个人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形成以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责任式护理[2]。中医护理以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独特的理论融入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将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医护理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3]。在农村开展中医护理,不仅符合农村卫生保健成本低、覆盖广的要求,而且能够极大地丰富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但现阶段中医护理服务项目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与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中医护理人才的匮乏、医护人员对中医护理知识的掌握与技能水平较低、社区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为进一步了解山东省农村社区中医护理的开展状况,本研究于2012年12月~2013年3月对山东省79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山东省79所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进行调查。①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人员: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有效回收率为94.00%。②社区村民:对每一个抽样社区随机抽取8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共计632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585份,有效回收率为92.56%。③对79家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进行质性访谈。

1.2 调查问卷设计

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等方法,自行拟定山东省农村社区卫生中心中医护理现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开展的中医护理服务项目、居民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度及需求等。

1.3 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为主,调查员由经过统一问卷调查技能培训的、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志愿者担任。调查员除发放、收集调查问卷外,还应向所调查的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居民讲解问卷的填写方法以及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

1.4 数据处理方法

整理问卷,将收集到的有效问卷,进行仔细审理核对后,利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利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农村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社区卫生中心负责人的访谈可知,在农村社区卫生中心专业护理人才严重匮乏是目前农村卫生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由调查可知,社区护理人员总体年龄偏大,在学历上,护士的学历水平较低,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在所调查的社区护士中,具有中医护理操作能力的护理人员仅占24.82%;持护士资格证上岗率只有72.34%,部分护理人员未按有关规定持证上岗;部分社区(占24.1%)并没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而护理工作由诊所医生承担。

2.2 农村社区中医护理项目开展状况

在农村能正规开展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不多见,大多数卫生中心仅能开展3~4项中医护理项目。在调查的79所农村社区中开展较多的项目是耳针(63所)、拔罐(63所)、中药熏洗(63所)、穴位按摩(48所),这些操作项目简单易学,所需仪器易取。开展较少的项目为生活起居护理(35所)、情志护理(21所)、饮食调护(19所)。

2.3 农村社区居民首选医护方式及对中医护理的认知状况

对585名村民进行患病时首先选择的医护方式调查,只有14.19%的居民首先选择中医,远远低于首选西医的人数(78.46%),这可能与对中医及中医护理的认识度较低有关系,调查显示,48.72%的居民对中医护理的认识度为不清楚,只有51.28%的人员熟悉或了解中医护理。见表2。

表2 农村社区居民首选医护方式及对中医护理认知状况调查(n = 585)

2.4 农村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的需求状况

对居民进行13种中医护理服务项目需求的调查,根据服务项目被选频次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老年病护理(387人次)、慢性病护理(371人次)、中医情志护理(369人次)、养生保健(354人次)、中医康复护理(331人次)、传染病预防控制(271人次)、生活起居护理(198人次)、饮食调护(173人次)、中医用药护理(134人次)、孕产妇护理(109人次)、妇科疾病护理(147人次)、家庭健康访问(95人次)、急危重症护理(19人次)。

3 讨论

3.1 农村社区专业护理人员缺乏,学历水平低

本研究发现,农村社区护理人员缺乏且结构不合理,已有研究与本次调查结果相符。赫[4]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天津市东丽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护理人员在数量上不足、结构上不合理,社区护士的年龄偏大,学历水平偏低,综合能力不足,并提出护理专业人员的最佳结构应该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或“纺锤型”。

3.2 居民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度低、首选就医率低

根据调查可知,农村社区居民在就医时只有14.19%的居民首先选择中医,说明其对于中医护理的认知度及信任度较低。李明今等[5]综述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术认知、应用及需求调查研究现状,指出社区由于中医药人力资源缺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入及宣传不足等各种原因,从而影响了中医药知识与技术融入社区护理服务体系的进程。在疾病发生时,居民首次选择的就医方式多为西医,这主要是由于西医见效快的原因造成。张晓玲等[6]研究发现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及信任度都较低,不难看出,这也就造成了社区卫生机构中中医药资源的利用度低,两者又互为因果。

3.3 农村中医护理服务项目开展率低,但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有较高的需求

调查显示,目前农村中医护理开展项目简单、数量少,而居民对于中医护理的需求又比较高,两者之间缺乏平衡,居民缺乏了解中医护理的现实途径,也可能是制约中医护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3.4 对策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近几年中医护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农村中医护理的开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中医护理人才稀缺、农村社区对中医护理的重视及宣传力度不够等。基于本次调查的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3.4.1 规范中医护理在农村的推广

在三级医疗预防的基础上,实现中医护理与上级主管医疗单位一体化管理。镇村卫生机构管理一体化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7],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在推广中医护理走进农村时,规范中医护理操作规程。根据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编写的《中医护理常规护理操作规程》,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中医护理技能培训,规范中医护理操作流程。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保障中医护理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有效地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8]。

3.4.2 加强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中医护理技能

作为社区卫生保健的主力军,农村中医护理人才的匮乏是阻碍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发挥的重要原因[9]。目前开展的多项中医护理操作大都由诊所中医师担任,社区护士接受过中医护理知识教育培训的人员更加稀缺。对于中医护理人才匮乏的现状,人才的转岗培训可以补充这一短缺[10],但人才的转入必须满足准入标准。除中医药高等院校要加强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外,现有护理人员可以进行中医护理知识培训,可选择有针对性、简单、实用性强的中医护理项目进行在岗培训。通过人性化的培训制度,提高低水平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可切实提高护理质量[11]。郭继成等[12]提出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其进行在职教育,包括带薪学习、报销部分学费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执业医护人员的中医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冯怡等[13]指出对护理人员系统的中医护理培训有利于中医护理临证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系统培训学习使社区护士掌握中医护理技能,才能在农村社区真正开展中医护理服务项目,同时促进中医护理技术更好的推向广大社区居民。

3.4.3 加强中医“治未病”特色护理宣传教育

《黄帝内经》中提出“治未病”防病养生谋略,是我国卫生界所要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14]。中医护理在“治未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整体观、辩证观理论的指导下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15]。中医护理在慢性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情志调摄、膳食指导以及四季起居方面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其防病保健的优势更适合在农村社区发展。可通过广播、板报、墙报、宣传手册、讲堂等形式,宣传中医护理“治未病”的护理特色,向社区居民讲解中医在保健、防病治病上的特色优势。

3.4.4 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康复、情志调护的特色优势

3.4.4.1 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治疗作为社区医护工作的重点,中医保健能明显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6]。生活起居、饮食调护、情志调摄、保健运动等养生保健项目深受老年人欢迎。社区护理人员可组织本社区的老年人参与太极拳、太极剑等养生保健运动;指导老年人尤其是留守、空巢老人情志调护的干预方法;将常见的中医护理养生保健知识制订成册分发给村民等。

3.4.4.2 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在农村情志问题导致的亚健康问题也逐渐显露。中医认为人的情志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都有很大的影响,不良的情志因素会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过度的情志刺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在适宜条件下,心理疏导调护结合针灸、气功等辅助康复手段有助于疾病后期的痊愈[17]。情志调护是指通过护理人员的自身行为包括语言、气质态度等影响和调节患者的情绪,解除困惑和烦恼和消除引起不良情绪的行为,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从而达到气机畅调,促进疾病的康复[18]。在农村开展社区中医护理咨询门诊,通过倾听主诉排解来访者的精神压力,调节机体的内外环境,解除潜在治病因素,气机调畅,达到“阴平阳秘”。

3.5 小结

不难看出,中医护理在农村社区真正推广虽然举步维艰,但是中医护理走进农村前景广,可操作性强,是顺应形势需要和群众需求,也是符合卫生改革总体目标精神和要求。应加大对农村中医护理的政策、人才、资金支持力度,使中医护理在农村社区更好的服务于居民,真正造福广大的农民群众。

[参考文献]

[1]蔡正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现状及政策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2):113-115.

[2]顾菁,丛晶.中医理念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2):2098-2100.

[3]韩丽沙,郝玉芳.中医护理学内涵与外延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7,26(5):73-75,78.

[4]赫.天津市东丽区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和对策[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3,41(1):95-97,103.

[5]李明今,冯应强.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术认知、应用及需求调查研究现状[J].亚太传统医药,2010,6(2):94-96.

[6]张晓玲,童蒙应,钱慧琳.杭州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现状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7):499-500.

[7]赵炜磊,周建新.稳步推进镇村一体化和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153-154.

[8]李晓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给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护理管理杂志,2008,8(6):1-2,16.

[9]柏亚妹,王秋琴,宋玉磊,等.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展望[J].护理研究,2013,27(32):3590-3592.

[10]胡凌娟,陈占禄,赵慧卿,等.探索中医预防保健人才的培养路径[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7):87-88.

[11]龚放,唐万珍,王孝碧,等.低年资护士垂直管理方法及成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139-141.

[12]郭继成,陈国钧,彭志行,等.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290-294.

[13]冯怡,郭巧英,张国娣.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知识与操作的认知与态度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 30(10):1028-1030.

[14]皋忠岚.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全科护理,2013, 11(24):2275-2276.

[15]张晓黎,郭迎树.中医护理在治未病中的优势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09,6(8):72,75.

[16]李文娟,宋长平.中医保健干预对提升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5953-5954.

[17]韩晨霞,李峰,宋月晗,等.中医情志内伤病症的机理研究与治疗研究评析[J].环球中医药,2013,6(7):526-528.

[18]杨玉红,王春花.情志护理与疾病康复[J].中国医药导报,2009,6(4):81,84.

(收稿日期:2014-02-26本文编辑:程铭)

篇7

1.1制定培训方案

查阅文献,针对在校中医学本科生的实际情况,以卫生部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教材为蓝本,进行修改、筛选和补充,制定在校中医学本科生中医类别全科医学培训方案。

1.2培训对象

在广西中医药大学2009级中医学本科生中医专业、对外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和传统中医专业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制定的中医全科医学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另随机抽取60名未接受中医全科医学培训的学生,作为对照组。

1.3培训方法、目标及内容

(1)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临床实践与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2)总体目标。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熟练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3)培训内容。①理论授课:由具有丰富临床及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授《中医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等相关课程。②临床实践:主要掌握内、外、妇、儿各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原则及基本用药,熟悉相关的养生保健、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掌握各科相关的基本技能操作等,将制定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临床实践手册,在学生大学五年级进行临床实习同时进行,由相关老师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③社区实践:大学五年级实习期间,安排培训对象到我校附属医院相关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行实习,由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老师带教,要求掌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熟悉社区常见病中医社区康复的基本疗法,熟悉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的应用等。

1.4问卷调查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度(包括学习必要性认识和授课形式选择调查等项目)、择业意愿和全科医学基本知识的调查。培训对象分别在培训开始和结束时填写相同内容的调查问卷。

2调查结果

2.1调查表发放收回结果

观察组于培训前发放问卷调查表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8份;对照组发放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9份。观察组培训结束发放问卷调查表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60份;对照组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8份。

2.2统计学方法

采用Update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调研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学生培训前后对全科医学认知度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组间比较及组内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两组学生培训前后择业意愿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选择医院、选择社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项内容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两组学生培训前后全科医学基本知识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基本达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

按本课题设计的中医全科医学培训方案,由调查结果得知,经培训后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全科医学的概念,基本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将基本的中医药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中医预防、养生保健、健康教育等领域,并熟悉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基本达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此外,很多学生表明,经培训后,自我的中医知识更加全面、扎实与稳固,心理素质有所提高,能融洽地与患者沟通交流,说、教、诊、治等临床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为今后的择业、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8

【关键词】合理用药 医务人员 认知度

合理用药是国家药物政策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医疗机构用药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提高用药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社区医疗机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对合理用药研究的深入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完善,很多药品的不良反应逐渐被发现,医务人员是否能够合理使用药品直接影响医疗质量的高低[ ]。要保障病人用药安全,提高用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就必须对医务人员的知识状况作深入的了解,为此我们进行了调研。

1 资料和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合理用药基本概念、处方知识、合理用药知识与行为和文化程度等。对8个社区医疗机构84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上26人(31%)、大专38人(45%)、高中以下20人(24%)。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收回有效调查问卷84份,答卷有效率为100%。

2.2 调查内容及各文化程度答题正确率(%),见表1

合理用药基本概念方面,有20%的医务人员表示用药前没阅读药品说明书;44%的医务人员不知道ADR的含义,混淆了RUD与ADR的概念;仍有23%的医务人员认为中草药没有不良反应。处方知识方面,56%的医务人员大致了解急诊处方的用量;有27%的医务人员不知道杜冷丁不能使用普通处方开具;半数人不知道一张处方能开几种药品。合理用药方面,55%的医务人员错误地认为老年人使用地塞米松不易引起高血压;约44%的医务人员不知道阿司匹林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2.3 医务人员文化程度与合理用药认知度关系(表2):

由表2可见答题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本科以上、大专、高中以下。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约有一半医务人员不清楚ADR的定义,混淆了RUD与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临床药学的概念,个别医务人员对最基本的用药知识掌握还不是很熟练,表明社区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有20%的医务人员用药前没有阅读药品说明书,23%医务人员不清楚中草药也有ADR,24%的医务人员不清楚新上市的药品是否ADR较少,说明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和如何合理用药缺乏足够的重视,今后,我们应该注意医务人员这个方面的培养[ ];有半数调查对象不能很好地掌握处方知识,可见不少医务人员对处方基本知识还有待提高,应加强学习;55%的医务人员错误地认为老年人使用地塞米松不易引起高血压;约44%的医务人员不知道阿司匹林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52%的医务人员认为可以把乳糖红霉素直接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表明基层医务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的合理性以及用药的正确方法重视不足,对药源性疾病的了解不深入,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关系到基层医疗机构能否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需求。而合理用药基本知识、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处方知识是医疗知识和技能中重要的一环,从以上调查得知基层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认知有较大欠缺,对药品的合理用法不熟悉,对处方规定不熟悉,应加强对RUD知识的学习[ ]。从表2可以看出文化程度较高的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认知较好,文化程度较高的医务人员对医疗知识和技能掌握较高,提示我们高学历应成为基层医务人员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唐镜波,陈香谱,谭军 等.合理用药调研的国际指标[J].中国药房,1995

篇9

我国老龄化的程度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因此,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数量极大,且各种外界因素,如医疗条件不佳、病情延续时间长,长期需要药物维持;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如老年人因丧偶感觉孤独、性格内向等,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相对较差。许多人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认为心理问题只是少数性格特意或心理素质不佳的人才会存在的问题,但是越来越多的文献资料表明,在基层医疗结构中进行治疗的许多慢性病患者都存在精神紊乱的情况,改善该情况的措施是需要做好基层社区的医疗服务,但我国现在社区的基础医疗设备及服务均没有完善,造成了大量的老年人长期处于该抑郁情绪之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的是时间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文山振华、北桥、梁子的三个社区门诊内对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先对500例慢性病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数量为459份,问卷回收率为91.8%,经分析排除不合要求及无效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437份,问卷的有效率为87.4%。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后,得到患者基本资料,该437例患者的年龄均超过65岁,其中男性患者256例,年龄为65岁-79岁,平均年龄上为71.3岁;女性患者181例,年龄为67岁-82岁,平均年龄为75.8岁。该437例患者,均排除了老年急性疾病、智力障碍及年龄不合要求的情况,主要病症为:糖尿病45例,高血压220例,脑血管疾病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7例,肿瘤14例,其他疾病87例,两种或两种以上病症同时存在的患者91例。

1.2调查方法在进行该调查前,先组织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作为调查人员,并对该人员做专门的培训,使之充分了解此次调查的意义及调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类事项,并进行保密工作说明。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进行,发放的调查问卷是《老年抑郁量表》,其是老年人专用的抑郁筛查及评估表,评估标准以计分的形式进行判断,即计分0-10分的患者判定为正常,计分为11-20分的患者判定为轻度抑郁,计分21-30分的患者判定为中重度抑郁。

1.3统计学处理我们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各种因素对老年慢性患者抑郁情况的影响差距,采用X2进行检测,当P值小于0.05是,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调查患者中,存在抑郁情况为:45例糖尿病患者中28例抑郁患者,占比为62.22%;220例高血压患者中127例,占比为57.73%,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35例,占比为52.24%,具体结果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社区护理不仅要重视对慢性疾病老年患者的身体护理,还需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在做好身体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双管齐下,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3.1对患者进行及时、全面的准确评估社区人员应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各方面的问题,例如自理能力、不适应症、经济条件、心理状态等,通过掌握到的信息分析患者的情绪与思想的变化情况,对老年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给予患者合适的护理,以保证社区干预的有效性。

3.2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不少慢性疾病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影响,导致生活自理能力逐渐退化,社交活动也相应减少,种种因素易导致老年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因此,社区护理人员与老年患者进行交流是,应给予老年患者更多的耐心,关心、爱护老年患者。在沟通交流时,以温柔亲切的态度,解答老年患者的疑问,指导老年患者正确看待慢性疾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帮助其树立抵抗疾病的信心。同时,鼓励老年患者对于社会接触,进行适当的社交活动,通过实际行动调节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

3.3对患者与家属的家庭关系适当调节家人、朋友的鼓励与支持是支撑老年患者接受治疗的坚强后盾,是间接影响老年患者情绪的重要因素,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亲人与朋友对患者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因此,社区工作人员应鼓励患者的亲友多与患者进行交流,给予患者支持与爱护,积极开导安慰患者,以提高对治疗工作的配合度。

3.4指导患者进行心理调适,增强自理能力社区人员应常指导老年患者学习知足常乐、幽默、情绪宣泄等自我调节方法,使患者通过自我调节,常保持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摆脱压抑、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此外,给予患者相应的康复指导,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详细的康复保健方案,鼓励患者主动接受治疗[3]。

3.5通过不同措施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社区人员在给老年患者选择诊疗方案时,应结合老年患者的经济情况与病情,以保证疗效为大前提,选择优惠的诊疗方式,以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此外,采用不同的路径进行健康宣教工作,从而增强老年患者按时服药与接受治疗的服从性。最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断完善,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帮助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减轻医疗费用,按时到社区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篇10

第一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查找与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相关的期刊、论文以及多种文件等作为调查的参考资料.还需要调查人员从唐山市各个学校的书馆借阅与内容相关的书籍.并且需要明确我国对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规定和要求.调查人员经过对上述书籍和论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后给出调查结果。    

第二.调查法。调查法又分为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其中专家访谈法主要是:调查人员对唐山各个市区内体育组织管理机构、社区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解.并且与唐山市体育项目主要负责人和社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策划组织人员进行见面或者电话访谈.了解大体情况.之后进人社区内部对老年人进行访谈.充分了解老年体育活动的开设及取得的成效。    

第三.问卷调查法.以上述社区的老年人为主要调查对象.设置一些调查内容用AA纸打印出来.内容可以涉及到开展体育运动的项目、参加人数以及效果等.问卷填写完成后.调查人员进行统计和分析。

第三.数理统计法.将调查所得数据用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相应结果。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此次调查主要使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一共下发调查问卷200份.调查人员回收问卷1756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有1682份.下面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唐山市社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老年人性别和年龄分布比例。各个社区内老年人的分布情况都不相同.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调查人员经过对问卷的阅读.对社区参加活动老年人的性别比例给出了调查结果.通过表1可以看出参加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女性居多。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其中年龄在>60岁的人仅占老年人总数的8.18.年龄在61-65岁的人占老年人总数37.7.年龄在66-7。岁的人占老年人总数36.6;i.年龄在71-7;>岁的人占老年人总数11.27%.年龄在75岁以上的人占6.2.通过结果可知参加社区体育健身活动。60-67岁的老人居多。其次.唐山市社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项目的调查结果。各个社区因为经济实力存在一定差异.开设的健身项目不同.通过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结果.结果见表z.通过表z可知.参加健步走和一些球类运动比较受老年人的欢迎。最后.社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取得的效果。调查人员通过对问卷的阅读和深人研究.对各个社区开展的健身活动项目取得成效有了一定了解.并且给出了相关的结果。在唐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堡开发区、丰南区几个社区举办的社区健身活动能取得较好成效.有效的防止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之所以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原因是:几个区域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能够购买种类齐全的健身材料和设备.并且组织人员对活动定时进行更换和创新.使健身活动比较多样有新意.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健身项目.达到老年人强身健体的目标。但是其他几个区域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是:经济供应不足.不能置办完善的设备.并且设置的健身项目缺乏创新性。三唐山市社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存在的问题    

第一多数社区开展健身活动的资金不足。由于社区内的管理人员对人口老龄化认识程度不够.忽略了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其他项目中.对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投人的资金相对较少.这样的情况使健身使用的设备和材料不全.开设的健身项目少.不能吸引更多的老年人来参加.使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并且不能改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第二.没有专业的教练进行指导教学。由于很多老年人对现在的健身活动没有足够了解.并且不知道主要技巧和用法.不能更好的进行使用.基于这样的情况.唐山市应该请一些专业人员对老年人进行指导.让其掌握正确的技巧和使用方法.但是由于各个社区经济实力有限.没有投人较多资金去请教练.即使有的社区有健身教练.由于其专业素质不够高.也不能对老年人做出正确的指导。    

爱好。第三.缺少体育健身活动场地。许多社区由于有限的场地.将多个健身项目放在同一个场地内.使场地变得非常拥挤.使每个健身项目都不能发挥较好的效果.有的甚至因为场地不够取消了一些健身项目.无法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兴趣和四提高社区体育健身项目效果的措施    

篇11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066

全科医疗属基层医疗,是一种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为社区中的全体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最佳途径,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基础。[1]全科医疗也是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撑体系或基本框架,全科医疗的大力发展,可以增强基层医疗单位的自我生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2]全科医疗的发展有利于防治结合的实现,也是整合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内容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及实证分析法,对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疗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加以分析,并且对全科医疗在该社区中的落实与发展情况以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该社区全科医疗提出发展意见与策略。

1研究对象及调查方法

本文以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居民、医护人员、社区服务站主任、街道主任为研究对象。运用以下两种调查方法。

11问卷调查

全体15名医护人员发放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及相关医护人员的基本状况(年龄、职称、学历等),全科团队人员岗位技能现状与培训需求,全科服务提供内容,全科服务提供量等。

居民问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新华社区居民进行社区卫生服务需求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以此为依据收集居民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状况、医疗服务需求和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和评价等方面的数据。

12实证分析

管理者访谈:从全科团队的构建运行、六位一体的全科服务功能和对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与道里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进行六次累计八小时的个人深入访谈。

个人访谈:根据道里区新华街道居委会负责人对新华社区开展全科医疗服务的了解情况,从居民的角度分析在社区进一步开展全科医疗服务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进行大约40分钟访谈。

统计数据:对收回的198份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找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

2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现状

21基本状况

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共有3个全科诊室,其中1个中医全科诊室,全科医生3人、护士6人、预防保健人员3人、其他人员5人。基本形成2个全科团队。其中3名本科学历、5名大专学历、其他为中专学历。其覆盖辖区总户数3678户,其中低保户32户,总人口10000人,其中妇女4411人、育龄妇女1787、儿童143人、高血压等慢病患者共1712人。

该社区开展了六位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并且通过走访等多种方式建立了居民档案并配有专人进行档案的管理和维护。

另外在访谈中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站领导基本上对全科团队服务模式改革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实行团队服务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动力增强,全科医生责任增加,服务站员工的创优意识与风险意识也逐渐加强,工作所得的收入较之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使服务站的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多数患者对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一直有良好的印象,尤其在全科团队服务新模式改革后,他们认为中心更注意在这方面加强改进,开展社区卫生保健、上门服务等工作。

22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

221居民对单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

在对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部分居民的医疗保健意识还没有跟上,利用率较高的还是医疗服务,他们觉得不得病就好。预防的利用率还不高,多数居民选择得病后才去卫生站或医院治疗,对全科医疗预防的作用不了解。居民利用较少的是计划生育,这与需要计划生育服务的居民被分流以及国家新出台的“二胎政策”有关。而康复服务利用较少,则主要与个人的实际健康状况和需求有关。产生了疾病,留下了后遗症,才有强烈要求康复的需要,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见表1。

222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利用率

在调查的居民中,利用过一项、二项和三项社区服务的居民分别占217%、58%、187%;利用过四项、五项和六项以上社区服务的居民总共占20%,而从未利用过社区服务的居民则占了05%,可见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服务的综合利用程度还不高,见表2。

231首诊情况

根据表3分析,社区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原因主要是离居住地近、医疗费用相对低廉低、医生熟悉居民健康状况并且服务态度亲切,选择率分别为616%、52%、479%、57%。表明社区居民和患者仍旧关注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大部分患者就医是会首先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而社区居民不选择社区首诊的原因主要是对其医疗水平不能完全放心、设备仪器不全、医疗环境简陋,许多居民还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不能完全信赖。而且目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确实并未体现出质优价廉的特色,见表3。

表3社区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原因

原因人数选择率(%)就近方便122616医疗费用低103520医生熟悉居民健康状况95479续表原因人数选择率(%)服务态度好113570病人相对少,等待时间短86434医保报销比例合适33167其他9455注:表1、表2、表3数据分析均来自随机发放的198份有效问卷。

232转诊情况

病人选择转诊主要是因为社区没有条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诊治,其次是病人的家属提出转诊要求、担心在社区诊治的医疗风险等。一些社区医生能掌握病人转院后的病情信息,信息反馈的来源主要是病人自己,这表明医院与社区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达并不十分畅通和完善。

全科医生对双向转诊的看法:双向转诊可以说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通过我们的访谈不难发现,双向转诊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病人走出社区医院却不再回来的单向转诊。双向转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还在全力执行,但是难度很大,除了个别慢性病患者自身要求下的双向转诊外,其他大部分我们向上转,向下转到社区的病人就很少,基本上就成了单向转诊。

3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全科医疗存在的问题31卫生服务站规模小,设备投入不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共有3个全科医疗诊室和1个中医全科诊室,医务人员及医疗资源有限。药品种类多数为治疗基本疾病的基本药物,有些居民反映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看过病之后还是要到大医院开药,除此之外,卫生服务站的医疗设备配备情况也堪忧,配备设备只有常规的消毒、血压计、心电图、B超机等简单诊疗检查设备,若居民要进行较复杂较大型的检查或手术,必须去大医院。

32部分居民的就医观念尚未转变

据调查与访谈显示,社会和居民对全科服务的认识和理解不足,认为全科医生是万金油医生,水平不高,群众不能信任;并且对于自身的健康认识局限,认为自己有病自然会找医生,没病的时候不用医生上门。只注重看病,而忽视日常的保健,导致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还不高。

33全科医疗团队素质有待提高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还不够高,由于目前的培训模式还是专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科教育。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学历包括本科、大专、中专,但整体上素质偏低。社区内医疗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思维方式、专业知识构架、服务意识和技能等综合素质难以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相匹配,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务人才,部分全科医生的培训时间短,不能完全改变固有的医疗习惯和服务理念,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以至于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34双向转诊效果不佳,渠道不通畅

“看病难、看病贵”是现阶段我国医疗服务中不能忽视的问题,而合理的双向转诊是解决此种局面的重要途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最主要职能是常见病的诊治以及社区预防保健。“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这两类卫生服务机构职能分工的基本描述,有效的转诊制度,对于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意义重大。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及时转往上级医院,而处于康复期和重于保健的病人向下转入社区,是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重要举措。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双向转诊”的真正意义认识不够,“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规范。我们所见的现状是双向转诊在运行的过程中,多数是向上转诊,向下转诊的病人并不多。转诊呈现出“被动转诊”和“无序转诊”的特征。

4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疗发展对策

41完善健康档案,实施信息共享

社区服务站应继续加强该社区居民的档案建立和维护工作,掌握更加全面的居民信息,方便开展全科医疗工作。同时,应继续开展惠民便民举措多做公益性活动,为社区居民带去更多实惠,加强居民的信任,形成居民与服务站之间的良性互动。

42强化“人才兴站”策略,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

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通过市、区政府的政策帮助和资源倾斜建立一个人才培养与管理的长效机制。长期以来,该站全科医生的人才素质是制约新华卫生站卫生服务和全科团队发展的瓶颈,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人力资源的供给和优化也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应加强全科团的培训,使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其次,增强卫生服务站对外部优秀全科医疗人才的吸引力。政府也应发挥其作用,建立一整套包括全科医生教育、培训、实习、晋升在内的人才培养与输送机制,吸引更多医学人才加入全科医疗的行业。

43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

开展适宜技术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医引入社区是其重要手段。中医其独特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在社区居民日常预防、保健、康复阶段可发挥重大作用。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可以培养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与此同时保健功能的发挥也间接节省了医疗花费和医疗卫生资源。

44完善“六位一体”功能,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率

社区卫生服务的出发点是满足人民的医疗卫生需求,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是融合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生育六项功能为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3]要不断加强宣传工作,让居民了解卫生站的各项服务,使医疗服务的对象从简单个体转向整个社区群体,医疗服务的内容扩大化,使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充分发挥,真正做到防治结合。医疗服务的方式也陆续从之前的接待进院病人过渡到积极主动的进入社区。“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职能应该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互补的、真正有利于社区居民的,这样才能在源头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卫生资源的无端浪费。

45发挥医联体在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中的作用

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的一个医疗联合体,建立和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和格局。[4]医联体能够推进建立二、三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使医疗、康复、护理进行有序的衔接,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建立起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以医联体为纽带,大医院应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利用,做到机构间合作,以此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郭红瑛开展社区全科医疗的优势及问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393

[2]袁冰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政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12-13

[3]杨静,鲍勇上海市全科医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10):1364-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