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5 09:29: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

篇1

低年级的小学生认知发展仍处于运营阶段,对性质的学习依赖于具体经验,由于年龄小,自身的知识积累也相当有限,这就造成了接受知识的局限性,学习上比较依赖于家长和教师。

1.年龄小,依赖性比较强

对老师有特殊的依赖和尊敬,对于老师的指导几乎全盘信任不质疑,老师说的都是对的。

2.小学生约束力、自制力差

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很容易不集中,易分散,一般注意力在20~30分钟。

3.表现欲,模仿力比较强

上课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说完,就急于回答,欠缺思考。

4.爱说、爱动,比较自我,管理起来难度大

二、结合心理特征,携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冰心曾经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要心中有爱,平易近人,与学生建立爱的沟通桥梁,通过交流,言行感化,真正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与学生做到相互启发、相互理解,进而让学生乐学、爱学、好学。

1.明确学生需求,用爱感染学生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与学生相处时,多接触、多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学生不仅需要我们的鼓励和信任,关心和爱护,而且还要教师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甚至,更深层次地从外在表现,去发现他们的内在需求,尽可能多地接触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家庭背景,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低年级学生对安全感的需要特别强烈,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敞开心扉用爱去鼓励温暖他们。比如,在课间自由活动期间,不小心滑倒,或是遇到困难的事情,难过而伤心的时候,我们要用爱的行动表达出来,走到他们中间去,去搀扶、去鼓励,多与学生沟通,拉进师生关系,准确洞察学生的心理世界,因势利导,在授课中有的放矢地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懂得欣赏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一般在20~30分钟,注意力较易分散,这也造就了他们的纯真宽容和富有爱心。可以回想我们的学生,当上课时偶尔走神换来老师一个严厉的眼神,害怕的立马认真听课,课下见面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仍然对我们主动问好;课下打闹争得面红耳赤,课上还是互帮互助,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宽容和纯真,教师应该带着欣赏的眼光和心态去关注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这些优良品行闪光点,为我们的教学增添色彩。

3.注重言行,引导学生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比较强,爱说爱动而且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表现在学生的眼里记在他们的心里。记得有次上课前,我来到教室,发现讲台处有垃圾,顺便就捡起放垃圾桶里,没留意的一个小动作,竟然让后排的一名学生看到,没想到,他也看看周边的卫生,把桌子底下的纸碎片捡起,放到自己的课桌里,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也必须首先做到。

三、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进行教学

1.诱发学习兴趣,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授课讲授法

低年级的学生,对信息的整合还不完善。授课方式宜采用直观授课讲授法。鲜明的多媒体画面、新颖的图片、卡片等教信息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教具,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紧跟教师教学思路,对教师讲解中提出的问题要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应对。针对认真听课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相反,对于没有认真听课或急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做出正确及时的纠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1)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鲜明的动画,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抓住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授课,同时注意恰当的提问,让学生参与教学,学生从“说”“动”中轻松获取知识,进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讲授“角的初步认识”时,可采用小火车拉货动画结合图形声音,每一节车厢装载一个图形,有三角形、梯形、正方形、菱形等不同的图形,火车通过后暂停播放。然后让学生参与课堂,数一数共多少个车厢,每个车厢都有什么图形,老师汇总然后将这些图形遮盖藏起,只暴露出一小部分,猜猜是什么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引出角的概念。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播放,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声音与动画的结合充分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身心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授课学生听,一堂课下来,教师特别累,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由于注意力时间短暂,一会儿就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老师再拉回来,课堂气氛比较热闹,往往复复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点掌握得不太牢固,教师边授课讲解、边引导学生忙得不可开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挖掘培养。老师可针对这一学生的特点,备课时多准备一些感兴趣的教案。比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讲解时间、语音语调节奏、学生自由练习时间等的控制。还要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爱动、注意力等心理特点设计安排小组学习竞赛。把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看一看班上哪一组的学生最快、最好、最准确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小组间的合作关系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儿童游戏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思考,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欢乐的学习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2.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贯穿课堂

小学生的表现欲望是比较强烈的,有时候问题往往还没有表达完,小手已经举得高高的,针对这样高昂积极的学生,也是特别“高兴”的,因为这样的学生会起表率带头作用。针对这种负面的“积极配合”,我作为教师是引导,提问问题前,首先,要求学生把手“藏起来”,也就是全部手背后;其次,控制问题的语言提出速度,提醒学生仔细听问题;最后,问题讲述完毕,知道的学生可以“该出手时就出手”,对于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爱打岔的学生,可强调“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手在哪里?”等词语进行提醒。让学生充分都参与到课堂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要注意正确答案的引导,纠正错误,学生小小的进步也要发自内心的鼓励表扬,幼小的心灵对于老师给予的肯定、表扬和支持就会特别喜悦,使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进而达到高效优质的课堂效果。

3.规范课堂常规,形成课堂气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气氛是由老师主导,学生做主体,比如:开始上课时,学生要起立向教师问好,教师要还礼;教师提问,学生应先举手,不抢答;别的孩子回答问题时要学会倾听,倾听包括师生间、生生间的倾听,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倾听;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不准擅自离开座位;计数器、卡片等一些数学教具要管理得当,每次使用完的教具都应该要求学生放到指定位置,否则,它们就成了造成课堂不安定因素的“罪魁祸首”。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体态语言的优势,与学生之间达成一种默契,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些课堂中的常规,就可以将孩子们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并为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情境教学奠定基础。

四、运用课堂练习,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要对本次的教学活动或内容进行适当总结、归纳,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回顾和归纳,加深课程学习的印象,对于重难点要再次重申和强调,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

1.设计个性化的课堂练习

每一节课程都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教材的教学情感目标,突出重难点,结合实际情况,集中性练习。对简单的问题,简而言之带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可针对课堂的拓展训练进行详细讲解,把教材的重难点再度强调,进行专项练习。

2.及时反馈结果,当场诊断

课堂练习结束后,很多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这时可带领学生进一步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巩固,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能当场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正确的方法第一时间留在大脑中,当然当场巩固消化吸收,印象深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应用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更好地运用服务于生活,也能促进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形成。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作为小学教师,要积极发现学生的心理特点,打造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并且善于因势利导,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把数学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从小培养他们获取知识、思考知识的能力,更为进入高年级奠定良好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梁靖.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04).

篇2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一)学习经验化

平易近人是处世方式,放下数学的“架子”是教学良方。因此,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有感而发,从生活经验设计课件,创造温馨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两者唇齿相依,不感觉到学习孤单、无味。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一些建议,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系统化。有了生活方面的经验,学生学习起来就得心应手,印象深刻,否则的话就容易让学习成为空中楼阁。生活中的经验能逐步地帮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活动的过程。例如,在“认识钟表”一课里,我就找来好多颜色各异、大小不同的钟表,每一个钟表不同的闹铃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对钟表非常好奇,所以,集中了注意力,在课堂上根本感觉不到学习的疲劳,学生们很会认识了钟表的知识,都作了详细的记录。然后,我又讲了两个与钟表知识相关的故事,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一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他们都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二)联系生活,激发动手操作

生活浩如烟海,汲取生活的点滴,让数学与生活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兴味盎然。

例如,教学“克和千克”时,我问:“小食品大家喜欢不喜欢?”学生异口同声说喜欢。我问:“你回忆一下,你经常买的小食品有多重?”我接着取出几袋小食品发给学生,并问:“你能估计小食品有多少克吗?”接着,学生知道了小食品的重量是20克,里面有20颗软糖,那么每颗正好重1克。然后,我又让学生联想1000克有多重……这样的学习,见微知著,有本有末,洞幽察微,乐趣无穷。

(三)发挥教材的优势

教材的编者用意颇深,细心编绘。因此,教师要利用教材的生动内容,五彩斑斓的丰富图画,引人注意的情节,让数学生机勃勃,焕发出灵动的光彩。这样,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与符号,学生打开图文并茂的课本,眼明心亮,能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进入学习角色,感受真实,体验丰富,其乐无穷。

通过课本启发,我创设生活数学教学法:每一课都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例如,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的简便计算之时,我设计购物法:有的学生扮作销售人员,有的学生扮作学校的采买人员,为学校购买各种器物。语言要求文明,计算要求准确,开具“发票”需规范,整钱找零要明了,这样“多减少加”的法则顺理成章地印在脑海,何用死记硬背?学生理解了新知,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对生活增加了热爱。

二、用现代教育新思想带动学生的情趣,使之乐学不疲

篇3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点更为重要。用眼睛听,用手说话是聋哑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激发学生兴趣,以此来达到有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

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优化课堂结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延伸了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的综合表现,让学生感受到新奇的、强烈的刺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述“空间与图形”时,可利用分、合、转、并、移、截、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另外,还可以事先制作出各种效果的漫画画面或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图片,通过适当的按钮进行超级链接,适时播放后再点击,又回到原来的画面继续教学。这样就给课堂教学创设出轻松愉快的环境,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学起来也轻松愉快,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式

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在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我采用以下方法,教会他们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1.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诱导,就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2.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引导,就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取“真知”,变“死学”为“活学”。

3.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疏导,就是指学生思维受阻或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指点迷津,拨开疑云,疏通障碍,使学生疑难顿解、思维顿开,变“难学”为“易学”,并在化难为易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指导,应包括学法的指导和认知策略的指导两方面。学法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策略的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三、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认真备好课,上好课。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残疾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作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篇4

语文课早已在各级各类学校普及。语言文学作为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在生活中、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更加可以张显它的无穷魅力。同志在第三届全教会上也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离不开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课堂为阵地,以新课标为指导,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操练厂。

一、激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及语言文化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乐此不疲。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如在教学内容“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时,课题的设计我利用了美术知识将课题设计成“爱”的字形,赋予儿童趣味,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运用音乐学科特点制作了幻灯片课件,播放了一小段音乐,如“烛光里的妈妈”还有“感恩的心”等等,这样的这样的情境使抽象、费解、空洞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浅显易懂,既使课堂学习气氛变得轻松,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继续引导学生,“你能说说爸爸妈妈爱你的事吗?”这时同学们通过情境的熏陶,滔滔不绝的说着自己的故事。不需要给学生限定什么样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素材,配上孩子们喜欢的音乐,让学生在想象、兴趣中培养创新能力。最后,整堂课的效果令人难以想象,学生的表达能力等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在表达时赋有创新性。

二、营造民主宽松氛围,树求新、求异观点,提供创新的土壤。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创新就是要求异,不要雷同。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积极和谐、探索创造的课堂气氛,让所有学生都能愉悦、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意识,敢于参与,敢于提出,就是成功。在教学中不要难倒他们,更不要吓倒他们,我们不能只讲系统的理论课程,只讲“怎么做”而不讲“为什么”。我们要为他们扫清创新活动中所有的障碍,让他们没有任何压力,全身心投入创造活动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而要保护学生的创造勇气和创新精神,着力引导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提出大胆的设想和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另辟蹊径,在不断的探索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三、设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篇5

一、提问的情景化

把问题以模拟生活情境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与接受数学知识。与语文等学科相比较,数学具有明显的抽象性,但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习惯采用具体形象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对生活问题的研究与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联系到一起,进而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情景化。

二、提问的思考性

研究证实,有效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因此,小学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特别重视问题的思考性,即问题难易程度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及年龄特征,同时设计出的问题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与思考的空间。此外,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尤其重视知识点的中心性与基础性,以及知识点变式运用的灵活性,即实时改变已有问题的表述形式,如此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的情境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对激发学生多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三、提问的针对性

考虑到每位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即根据学生的特点具体设计所提的问题,如此个别化与针对性的提问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就小学数学课堂而言,提问是一门学问,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实时变化课堂情境。此外,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有效提问的作用与价值,坚持做到努力优化与精心设计,进而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三大特点展开论述,即从提问的情景化、提问的思考性、提问的针对性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做了简要论述,以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是学生数学思维及多种数学能力的启蒙课程,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要教好小学数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对数学课堂进行精心设计,有效把握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应当如何把握,才能做好数学课堂设计工作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特点出发,着手设计课堂教学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设计往往是在教师备课的时候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以数学教材为研究蓝本,以书本、自身及课堂为课堂设计的中心内容,忽略学生的特点,未能有效从学生实际出发着手设计课堂。这种设计理念主导下的课堂,往往表现为:教师利用书本教材进行规范的教学,学生在教师设定好的流程下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此模式下的课堂设计俨然已经无法与之相适应,小学数学课堂设计急需改革。新形势下,数学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各环节的设计与完善。教师在设计课堂时,要尽量摆脱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的束缚,从教材的框架中跳脱出来,以学生的特点为设计出发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及实践等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并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内化成为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设计应充分抓住重点与难点

之所以要进行课堂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做课堂设计工作时,要以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抓住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只有通过对数学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因为数学教学目标制约着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实施。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先明确数学课堂设计的重难点,也就是清晰地定位教学总体目标及做好目标细分工作,在实践时做到具体且精确。除了在关注教师的“教”方面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在教师实施“教”之前,能够做些什么;在教师实施“教”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对于这些课堂设计中的重难点内容,都需要教师以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为依据,从而制定出准确的教学目标,再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实施更全面、系统的课堂设计。

三、课堂设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强调,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合作等活动。课堂设计是教师实施课堂的纲领,因此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师应当把握“以生为本”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

(一)融“和谐师生关系”于课堂设计中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的各环节时,应当有意识地将师生关系融入其中,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笔者在设计数学提问环节时,就在设计中明确自己在提问过程中,无论学生回答与否,答对与否,都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用温和的态度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思考与答题。试想,如果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能有效地管控自己的情绪,对学生加以训斥,那么结果非但教师不能解气,反而使得学生更疏离课堂、疏离老师。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热情,并致使他们丧失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当然,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时,最应当坚持的是“学生主体性”原则,在课堂设计中体现“以生为本”,并对照此实施“生本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组织者,在课堂设计中尽量设计一些紧扣数学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较简单、方便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更有效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抓住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比如在设计提问环节时,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对于学生回答不上的问题,要启发他们有效思考,切勿在此过程中包办代替,同时慎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代替他回答。由此可见,只有有效启发学生充分思考的课堂设计,才有可能点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设计时,应当着眼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实际的成长特点,赋予其鲜明的时代感,并且突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实效性及针对性,有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从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居士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1-08.

篇7

前 言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 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疑惑中得到解答,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 另外,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方便针对问题来做出更加有效的应对. 为此,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于启发学生思维,帮助老师发现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必须从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误区出发,根据目前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目前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课堂提问误区主要包括:问题过多导致学生厌倦;提问缺乏针对性,目标不明确;对学生的提问轻易否定.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二、有效课堂提问的特点

有效课堂提问的特点主要包括:情境化和动态化,科学性及针对性,启发性以及进行有效评价.

(一)有效的提问应该具有情境化和动态化的特点

要想让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时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必须要保障提问课堂的情境化和动态化. 通过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有效的提问应该科学并具有针对性

在课堂上提问的问题必须做到科学、深入,所提问的问题必须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必须保证其有针对性,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

(三)有效的提问应该对学生具有启发性

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利的思维训练.

(四)有效的提问应该具有有效的评价

有效的评价也是保障课堂提问效果的关键. 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提问的问题以及课堂通过提问得到的结果,必须进行有效的评价,通过评价让老师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帮助学生开拓思维.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主要包括:对于提问时机的把握一定要准确;对于提问对象的选择一定要合理;各种提问技巧要灵活运用.

(一)对于提问时机的把握一定要准确

提问时机的把握对于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具有非常好的帮助. 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课堂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进行选择课堂提问的时机.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在讲到一些理论知识时,课堂略显沉闷的时候,学生容易走神,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提问,此时的提问不但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课堂显得更加充实. 另外,在提问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尽量给出完整的答案,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对于提问对象的选择一定要合理

提问对象的选择对于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学问. 通过课堂提问尽量做到让绝大部分同学掌握所学知识. 在老师打算提问的时候,要根据课堂情况,随机性的进行选择,同时也要根据课堂情况,选择合适的学生进行提问. 比如,在老师提问一个问题时,懂得如何回答的学生往往会向老师传递信号,比如抬高头看着老师等. 而不想回答的学生往往都会埋头在桌上. 所以,老师要合理地进行提问对象的选择.

(三)各种提问技巧要灵活运用

提问技巧的灵活运用对于提问的顺利进行是非常关键的. 提问技巧主要包括:首先,提问形式要多样,比如布悬设问,导趣设问,梯度设问,巧变设问,等等. 通过不同的提问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提问要准确. 比如在学法时,30 ÷ 15,老师提问30是什么数,那有的学生就会回答两位数,偶数等等,其实老师想得到的答案是除数. 这就是提问不准确导致的. 如果老师问“30在这个除法算式中,被称作什么数?”这样学生就容易得出答案了. 另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态度要自然亲切,并要做到有效处理提问结果.

总 结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需要老师根据课堂环境的变化,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并有效实施,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这就需要小学数学老师掌握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高效的进行课堂提问,以便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杜静.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策略的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4.

[2]杨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调查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3]何裙裙.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0.

篇8

对于小学数学来讲课堂是主要的教学阵地,要想提高教学实效性,就要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从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入手,在教学手段上进行全面创新,以满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来看,课堂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从教师的业务知识能力、课堂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兴趣几个方面出发,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能够更上一层楼。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应努力提高老师自身的业务知识能力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增长知识,改变观念,小学数学教师还应注重自己知识水平的提高,应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种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书籍,还应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新的教学方法。同事之间也应经常探讨教学方法,并珍惜出去学习的好机会,使老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扮演着课堂主导角色,老师的水平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具体而深刻的影响。基于这一考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能力,使老师能够胜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并使老师能够在数学上有一定的造诣,实现对学生全面有效的指导。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努力提高老师自身的业务知识能力。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应适应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现在提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由于以前的教学方法有些陈旧,要想按现在的要求去上课,首先应做到备课与课堂教学的实用性。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力争上好每一课,在教学中老师应注重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指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指导,学生看懂后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学。

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用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才能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达到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及时表扬先进,鼓励进步;常给每个学生设置一些力所能及的“成功案例”,采取争五星、讲故事、比一比等方法,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充分发挥小学生特有的表现欲望和比拼精神等。

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鼓励式教育往往能够取得积极效果。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时期,老师的鼓励能够让小学生形成较强的自信,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学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质量是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提高老师自身的业务知识能力、适应课堂教学新理念以及学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等方面入手,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侯广标.几节校内研讨课引发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11).

篇9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187-01

引言

近年来,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在逐渐地兴起,在全国的初等教育阶段,教师开始不断地重视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掌握每一个知识难点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有效性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对课堂教育成果进行经常性反思等手段来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小学是学生步入学校进行学习的初级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也是向初中教育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小学生是一群刚刚进入学校门槛且心智能力尚幼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通常开阔但尚未成形,就如同一张白纸一般,他们对于各学科的学习通常以兴趣为优先考虑因素。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包括传统的数学能力和新型的思维要求。前者包括运算、逻辑思维、空间几何能力,后者包括思维方面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等[1]。

目前,大多数数学教师们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手段采取的是公式讲解、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被动接受方式,学生的主动参与情况欠佳,对于数学学科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然而,由于数学本身存在抽象空泛等局限性,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也十分高,在传统的教学任务中本身就是教学的难点,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教师的职责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总结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育方案,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师们通过改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在。

1、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变化

现代小学生接受数学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开始,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门槛,通常对周边事物抱有即好奇又抵触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渴望融入新的环境,一方面又讨厌失去自由被学校教育所束缚。此外,小学生的思维大多活跃,但认知方面具有局限性,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不高,认为数学是一门实用性不强的学科,对数学的学习也通常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思维、情绪以及行为的变化,摆正学生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平均接受能力来决定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来对学生进行课业知识的传授,然而现代的教育理念对这种传统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其观点是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双方占有同等地位进行交流与反馈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分析来决定教学的进程和速度,学生们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以及对老师教学方式的适应来吸取数学知识。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双方都处于一个主动参与的状态,不断根据对方传达出的反馈信息来进行自我调整。

3、注重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于小学生今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以及其他理科学科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学生培养其对数学的逻辑思维十分必要。在数学课堂教育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对教材上规定内容的教学,应透过传授的内容重视其背后所蕴含的数学逻辑和思想,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不能只是会解题和运算,还要懂得运用。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上课将要讲述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将小学数学的所有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对每一个知识点在这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考虑清楚,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加以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该知识点,并能养成习惯性的数学逻辑思维,对类似的题型案例能够举一反三。

4、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以老师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通常会对所学内容感到枯燥难懂,并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教师可以将情景教学、图文并茂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的教育手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课堂教育的现行方法的研究,结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和特点的分析,并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促使小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不断提升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以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实效性。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90-01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就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功效,立足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目前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优质课堂的特征进行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一、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特征的研究意义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所以首先我们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在课堂这块教学领域,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实施。目前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是普遍受人们关注的一件大事情,只有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各种手段提升教学品质,才能让素质教育实施受到实质性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需要有优质的课堂教学作为支撑。优质教学的本质就是基于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实践的过程。其次,优质课堂教学所具有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对小学数学课堂的认识和理解,能帮助他们理清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从而更好的学习数学文化知识。再次,研究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有助于推进目前教学领域的教学改革进程。小学数学教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一代又一代教学工作者的努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每一个年代都有其自身的教学特征,其中也不乏优质的教学课堂案例,这也说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因此,教育改革才显得尤为重。其改革的本质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不断的教育改革,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优质。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虽然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普遍表现为教学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教师传授知识的形式过于古板。在优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对等的,就是说在教学中,两者都都很重要,而且应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平衡。但是就目前的教学形势看,这种关系显然还没有形成。我们往往看到是,教师在教学中地位比较高,这是片面强调其作用的结果。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应为课堂上只有教师在讲,而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相互之间的有效互动,当然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②过于注重传授知识这种形式,而没有体现教学本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一味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比如在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上册)时,老师可能只重视对概念的讲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着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重视后面结合实际生活的有趣的习题:“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行或垂直的例子。”这种这种只重结论不中过程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③教师不注重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往往根据已经编制好的教案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这无可厚非,但是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完成教案上的教学任务,而是培养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不应该只停留在刻板的教案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改进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教案,否则,只会培养出缺乏创造力的学生。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始注重教学方法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很多利于帮助学生学习的实践活动,比如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特征解析

1、学习氛围轻松活泼

课堂教学氛围很重要,一般在学生的内心深处都对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有较深的渴望。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从某种程度上讲,课堂上的教学氛围直接影响着其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经常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并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挖掘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点。比如在进行小学三年级下册“制作年历”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在讲解制作步骤后,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制作,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的特点,用实践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实际动手作业中,带着问题进行探索,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用轻松使得语调向学生讲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例如在上到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这一课时,向他们讲诉古代人是如何用身体测量的等等。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和讲故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对学习感兴趣后,其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2、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

小学数学优质课的建立,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认清自己数学学习上的不足,然后帮助他们不断改进,最终实现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全面提高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教师需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都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学。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建立同学生之间的友好感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钻研更深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为他们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特征的解析:①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与发展数学逻辑思维能力;②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③给学生布置合理的家庭作业;④课堂上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课堂气氛活跃;⑤教师面向全体,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进行个别指导等。只有充分了解了小学数学优质课的特征,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为全面发展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11

能否发挥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关系着小学生是否可以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育还得从娃娃抓起,要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小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探究学习,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教师要多给小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机会,作为辅助作用帮助学生进行学术的沟通和探究,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才是数学学习主体,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导演。所以,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好每一位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能够对症下药,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定式,把数学活学活用。当然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对小学生多关心,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在课堂之上也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要以身作则,展现好榜样的魅力,俗话说,身教大于言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引导其走向正确的道路,为以后的数学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

(一)浅析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现阶段的教学现状

我们知道,教学是两个方面的内容,"教"表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上,老师对于学生知识的传授;"学"代表学生对于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知识的融化理解,最终变为自己的知识。[1]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也是由这两个方向组成,经过笔者的走访调查,发现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现象:

1.1小学生数学学习状况

第一对于小学生数学的学习状况,表现为小学生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对于老师的讲课内容提不起兴趣,不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很少主动回答问题,即使有学生心中有疑问也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二小学生极度的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对于数学问题创新度不高,有很多学生做题只是读了题目就去看参考答案,根本不会依靠自己的能力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数学是一门发散性学科,学习的知识越多,那么解题的办法就越多,但是学生都已被思维限制,习惯直接用老师灌输的知识,不去进行发散思考。[2]

1.2小学课堂教师的教学现状

课堂就是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只有这两个当事人主体,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老师教学目标定位比较笼统,"大锅式"教学,对每个学生讲一样的内容,不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无法因材施教;授课内容过于单一、枯燥,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同时,得不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课堂角色分配不合理,教师教学是为了学生能够学到知识,所以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在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之上,老师仍然主导课堂的进行,学生得不到自由发挥的机会,创造能力就无从培养。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针对上文提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几点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可以对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有所帮助。

2.1提高小学生主观能动性,开拓其创新新思维

关于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关键在于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生还是心智很不成熟的,玩心很大,对社会的感悟还处于低层状态,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要适时的把握小学生的这一特点,[3]比如在教授应用题的过程中,要把问题情景多放在小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并感兴趣的事物上,像小孩子爱玩的玩具、爱吃的小吃、爱看的动画片等,要充分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与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是相通的,那么就会首先攻下小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孩子从内心喜欢数学,兴趣是学习之母,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2.2教师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途径,第一步是否走好关系着今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多数学家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数学兴趣,这其中又有很多得益于他们的启蒙老师。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任重而道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多观察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分好组,进行分组教学,比如:对于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要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而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就要掌握老师教的学习方法即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注意因材施教。[4]

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重视程度,创新教学、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因材施教,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艳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