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地摊经济的概念

地摊经济的概念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5 09:29: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地摊经济的概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地摊经济的概念

篇1

一、城市经济带的理论渊源

在理论上,城市经济带的内涵界定属于城市群理论范畴之内。城市群理论的研究源于欧美,在国外的文献研究中,从1910年美国学者库恩最初提出都市地区的概念,到1915年英国学者帕特里克·格内斯提出组合城市的定义,以及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弗塞特提出城镇密集区的概念,迄今为止,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也是最先明确提出城市群概念的是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了最初的城市群概念Megalopolis。戈特曼把美国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域用原意为巨大城市邦的希腊语Megalopolis来命名,用以说明这一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由纽约、普罗维登斯,哈特福德、费城、巴尔的摩等一系列大城市组成的功能性地域,在这一地域,城市沿主要交通干线连绵分布,城市之间联系密切,产业高度集聚,形成主轴长600公里,人口3000万的城市密集分布地带。在戈特曼对于城市群概念的表述中运用两个指标来界定Megalopolis,即,较大的总人口规模和高密度的人口分布。首先,戈特曼将城市群的总人口规模下限定为2500万人;第二,戈特曼认为城市群的人口密度至少应达250人/平方公里,核心区密度应更高。此外,戈特曼还指出了城市群应具有高稠密的城镇基础设施和高效率网络流通体系的鲜明特征。他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将会沿着主要交通干道不断延伸。也就是说,城市交通干道越发达,城市会不断演化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经济组合体,而周边的城市群体是一个连续性很强的以内部作用为主、多中心的云状结构,他同时指出“城市核”是比较明显的,“城市带”则在外形上是比较模糊的。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因此,在国内对城市群的理论研究中,基本上是继承了国外对城市群的概念界定,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渐衍生出对“大都市圈”、“经济带”的研究。国内学者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广大都市圈理论的,我国城市地理学家周一星先生对城市群的概念提出得比较早。他认为,将我国沿海地区出现的城市群与西方大都市连绵带和相类似的新型城市群空间组织形式相比较,都可以称之为大都市城市群或都市连绵区(简称MIR)。他认为MIR是“以若干城市为核心,大城市与周围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区域”。此外,我国学者周起业、刘再兴等人在《区域经济学》一书中认为,大都市圈是“按经济中心来组织管理地区经济,即以大城市为依托,有计划地发展中小城镇,在各大城市周围形成若干以中小城市为主的中小型经济中心。通过它们使大城市同中小城镇和农村相联系,大中小城市与其分别联系着的农村相交织,组成了全国的经济网络。经济网络是以大城市为依托,组成大城市经济圈,按大城市经济圈来安排地区生产布局。”高汝熹教授则在“论中国的圈域经济”一文中首先明确了“大都市经济圈”的定义,他认为“大都市经济圈是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通过经济辐射,带动周围城市和农村,以形成统一的生产和流通经济网络”。此后,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在1993年的研究中也提出“大都市圈,也就是某一城市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同它邻区划或外围化的地区形成紧密经济联系的一体化经济区”。国家计委宏观院出版的《长江地区产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书把大都市圈定义为“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并且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同其有经济内在联系和地域相邻的若干周边城镇所覆盖的区域相组成的,其经济吸引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相应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地域范围。”另外,曾坤先生把城市协作区定义为“以一个特大城市或一组密切相关的大城市为核心并联结周围地域所组织起来的经济协作区”,城市经济协作区“更讲求中心城市的主导功能和辐射作用”。沈立人先生也认为“大都市圈是以大都市为核心,超越原来边界而延伸到邻近地区,不断强化相互的经济,最后形成有机结合甚至一体化的大区域,又称大都市地区或大都市连绵区。”除此之外,代合治(1998)、薛东前(2000)、周玲强(2000)、姚士谋(2001)也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城市群的定义和特征,相对而言,姚士谋给出的定义则比较完整,考虑到了城市群的经济职能、地区空间概念和自然要素等,即,城市带(或称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或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近年来,随着国内对城市群以及都市圈经济研究的发展,出于研究问题的立足点和角度不同,逐渐出现了对“城市经济带”如“长江经济带”、“珠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京广经济带”、“环城经济带”“交通经济带”等相关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就“经济带”的确切概念而言,学界尚未给出确切的含义,至今对其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亦未达到广泛的共识。

二、城市经济带的内涵界定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综述及分析,笔者认为,首先对于“城市经济带”概念的理解应该涵盖在城市群的理论范畴之内。我国学者在国际认可的城市群理论基础上,对于“大都市圈”、“城市经济协作区”和“大都市圈内的城市群”的内涵界定是基本一致的,集中体现了城市群或都市圈的非行政区划性、交通空间网络特点、经济社会联系,以及城市核的辐射集聚特点。其次,在以上国内学者给出的定义中,高汝熹教授对于“大都市经济圈”的定义与曾坤先生对“城市经济协作区”的表述则比较接近于“经济带”的概念。特别要指出的,笔者认为,姚士谋(2001)对于“城市群”概念的理解中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对“城市经济带”的解释,他认为“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城市都有与其发展条件相适应的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经过一定时间的开发建设,许多城市最终在一个区域内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群经济。在该经济带内,不同等级、规模、性质的城市构成城市网络。各城市相互嵌套,形成以城市为节点交通线密切联系的地域网络,形成有特色的多层次开放的城市群网络体系”。此外,南京理工大学的朱英明博士(2004)对“城市群经济空间”的界定进一步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传递出“城市经济带”的涵义,即“城市群经济空间”是城市群区域的产业通过功能联系和空间联系所形成的具有密切经济联系的经济空间。此外,张文尝、金凤君等(2002)还侧重从交通网络的角度给出了交通经济带的定义,认为交通经济带是以交通干线或综合运输通道为发展主轴,以轴上或其吸引范围内的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为主体的发达带状经济区域。这个发达的带状经济区是一个由产业、人口、资源、信息、城镇、客货流等集聚而形成的带状空间经济系统;在沿线各区段之间和各个经济部门之间建立了紧密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生产协作。

笔者认为,作为地区竞争的两种经济发展表现形式,城市经济带与都市圈所强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城市经济带”的内涵更强调某交通运输干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经济带的发展依托于交通运输干线并以其为发展轴,以轴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为核心,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带动交通轴两侧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经济发展,由此形成人口密集、产业集聚的狭长带状经济区域。如,我国的京津塘经济带、哈大齐经济带等。而都市圈则更强调以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为核心增长极,由此形成发展程度和特点不同的内、中、外都市经济圈层,如,英国的“伦敦都市圈”和日本的“东京都市圈”等大都市圈。可见,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城市经济带的一般内涵:“城市经济带”是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网络空间连绵分布,以一个或两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为核心,发挥其经济集聚与辐射功能,并联结带动周围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经济发展,彼此形成人口密集、产业集聚、联系密切的生产、流通一体化经济区域。具体来说,“城市经济带”的特征突出表现为其发生、发展的支撑条件是发达的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其主要的动力源是作为城市经济带内核的特大城市或大城市;其景观表现是城市和产业所构成的城市组群和产业集群;其本质联系是城市经济带区域内城市间和产业间存在的经济联系网络。城市经济带作为一种较高发展水平的经济区域,其固有的内在联系是区域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多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城市经济带中的城市是以节点或非节点的方式进行相互作用的聚集体,产业间的经济联系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功能联系和空间联系。

三、城市群、城市带、经济带与产业带的概念辨析

如前所述,笔者基于国内外“城市群”理论的演进对“城市经济带”的内涵给出了界定,鉴于“城市经济带”的理论研究是建立在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基础之上的,因此,这里有必要对城市群、城市带、经济带、产业带等常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以辨析,以进一步明确对“城市经济带”的解释。

篇2

所谓低碳经济,则必须基础的满足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的加工条件,在低碳化工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能源技术的创新,不断的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的改革清洁能源的结构,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经济发展的碳排放,对生态环境有着基本的保护,同样也能够间接的降低社会经济成本,是近代资源利用方式的主流经济方式。而针对于高碳加工的焦化行业来说,在低碳经济的发展影响下,必须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路线,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交换过程中以及分配过程和消费等过程中,必须实现低排放的工作需求。

一、低碳经济下焦化产业的发展指标

走低碳经济的发展路线,则必须扩大资源的供给,不断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要从工作流程中出发,做到节能减排等优秀工艺,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产品的质量也要做到基本的保障。

(一)焦化产业发展的目标

要达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首先从焦炉的清洁生产出发,在进行焦炉生产的过程中焦炭需保持最基本的清洁生产,其次要从资源的利用方面出发,在进行生产加工过程中,一定要在资源的循环利用方面做出相应的成绩。在当前时期,炼焦的低碳运行目标也做出了以下几点要求:1.吨焦耗水不得超过每吨1千克水,生产能耗不得超过每吨90千克油当量,污染物的排放最基本要降低百分之十五,吨焦减排起码达到50千克油当量。2.从炼焦煤的资源下手,可以将高挥发分弱粘煤比例调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也要力图研发非炼焦煤的利用科学技术。3.从焦炭质量的评价体系上出发,按照不同高炉级别的焦炭质量相应的制定新的质量评级体系。

(二)焦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随着我国焦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焦化行业的地位得到了最基本的确立,出现了各种性质、各种规模、各种装备以及各类管理水平的焦化企业,但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下,新生产技术和新工艺流程的要求,及节能减排、低污染控制等方面上,出现了共同一致的发展目标,所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要从企业的政策以及企业的生产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

首先要从政策出发,严格的执行国家给予焦化企业的相关政策,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的执行力度,使焦化行业能够得到稳定、科学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在进行政策的推行中,加大企业的发展监控手段,使得企业生产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以及长效化。其次要从企业的生产技术下手,对焦化技术中的低能耗、低污染、高利用方面做出相应的成绩,当然也要对炼焦煤的资源利用、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炼焦生产的节能新技术等方面做出新的突破。

(三)焦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导向

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开发节约能约、实行低污染、实行低能耗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技术是当今世界焦化产业发展的中心趋势,在此世界各国也相应的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德国为首的欧洲焦化产业研发出了巨型炼焦反应器,日本焦化产业研发了高效率、低污染的炼焦新工艺。同样在我国,针对于我国焦化产业的基本情况,我国应该从捣固炼焦出发,从炼焦新能源出发,从焦化清洁生产出发,研发出新型的焦化工艺流程、工艺技术。

二、低碳经济下焦化产业的调整方向

(一)大容积焦炉的开发利用

在进行焦化过程中,如果焦炉碳化室的容积能够增大,吨焦能耗、水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量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减少,所以说大容积焦炉的开发利用是低碳经济下焦化产业的一大亮点。我国的6米焦炉的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63米的焦炉在太钢、马钢、首钢等地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此我们还是要加大对大型、特大型焦炉的配煤结构、使用寿命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争取做到低成本、低能耗的生产要求。

(二)产品与产业结构的合理规范调整

在对焦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上,我们也不能够忽略焦化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的效益研究,在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相应的调整:1.致力于大型高炉冶炼与焦炭质量相关关系的研究,按照焦炭的产品质量相应的制定合理的要求。2.致力于捣固配煤基本原则的研究,使得捣固焦应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3.致力于焦化产业规范化以及产业集群化方向的研究,加大产业的竞争力。

(三)煤气流程再造的研究利用

随着我国区域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焦化生产工程中的影响,煤气流程再造的研究利用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事宜。煤气流程再造首先可以对我国一些独立的焦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放散的富余焦炉煤气进行回收利用,其次可以对我国的煤气回收、脱硫、脱氮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再造,第三可以加大对焦炉中优质碳、氢等资源的有效利用,第四可以促进焦化多联产技术等的开发利用,第五可以促进我国焦化煤洁净、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焦化生产等,所以说,煤气流程再造的研究迫在眉睫。

(四)焦化管理的规范合理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在促进技术创新的同时,对管理创新也有着促进的作用,焦化管理的合理规范对焦化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笔者在此对焦化产业的管理层面有着以下几点建议:1.从焦化生产的工序关系下手,对设备进行高效的利用,降低工序能耗,提高经济效益。2.致力与粉、渣、水等副产物的循环利用,真确做到资源的百分百利用,得到最高的经济受益。3.大力支持企业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研究新能源,同时也要大力的研究弱粘煤的合理利用等,提高企业的发展动力。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成为当前焦化产业的主流发展核心,希望焦化企业在此能够致力于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不断的研发出新的技术,使我国的焦化生产达到低碳经济的最高水平。

篇3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等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开始重视对气候环境变化的控制。人类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活动产生的过量二氧化碳对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于是便提出了低碳的概念。2003年英国政府在政府能源白皮书中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的“巴厘岛路线图”,2009年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及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向全世界作出了明确承诺。低碳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城市建设、景观设计中生态低碳型景观设计成为一种趋势。

二、低碳与城市园林景观的关系

低碳包括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等等。其中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其核心内容。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生活,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低碳城市的主要思路包括减排和碳汇(既收集和固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而城市绿色园林景观系统作为城市中最主要的碳汇必然成为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色园林景观具有固碳释氧、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美化环境等作用,同时又可作为为重要的低碳教育与展示基地。如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发低碳效应,是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从目前现状来看,城市建设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认识性正逐步深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景观和可观赏性的城市发展思路也已经得到方方面面的确认和肯定,低碳园林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设计师对项目的设计及材料运用也非常重视,而城市市民也在不断追求物质生活条件以外的绿色生态感观。改善城市绿色生态环境,打造城市绿色生态名片,建设宜居的生态低碳城市是当前景观设计师的一项艰巨任务。

三、低碳概念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

1、城市雨洪管理

我国城市的雨洪管理技术相对落后,雨水多直排入排水管网,这对城市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造成较大的压力,许多城市一下大雨便是泽国一片。现在人们还没有意识到雨水资源的流失所造成的损失。在缺水的城市,大量的雨水通过市政管网排出,而雨水过后又会出现城市大量缺水的情况。城市中的园林景观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达到较好的排水、储水、净水和补充地下水源的作用。例如城市园林中的绿地系统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调蓄和净化,并使之通过自然渗透补充地下水源。这样不仅可缓解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的巨大压力,减少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同时还可以丰富城市景观,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

2、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绿地减小,建筑和硬地增加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气温的升高会使城市的耗电量加大,从而导致更多的碳排放。园林绿地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和遮荫可以降低城市的地面和空气温度,形成明显的城市“冷岛”。通过合理的布局,使园林的“冷岛”穿插于城市“热岛”之间,可有效地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大量减少城市耗能,并为居民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空间。

3、生产性景观的应用

生产性景观通常既可以起到可以提供能源,又能起到装饰性景观的效果,如风能、太阳能发电场、家庭园艺园、生态农业观光园等。这些景观多是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既显人工之美又显自然之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厂通常可以看做一个大地景观的作品,其设备优雅的外形和有序列的排列可以成为城市中富有标志性的景观。同时它们提供的可再生、可持续的能源也可提供城市能源的消耗,减少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城市农业景观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参与、体验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也有一定的产出功能,提供满足部分城市农产品的需求,减小产品的运输成本、运输路程,从而减少碳排放。

四、城市风景园林的低碳措施

下文在微观层面列举几个具体的低碳措施。

1、森林城市建设

碳排放量和吸收量,与当地的自然地貌、自然资源和生态效应息息相关。因此,城市森林不单只停留在美化城市的功能,城市森林的碳汇功能在打造低碳城市过程中,显现出它的作用。陆地生态系统中储存了2.48万亿的二氧化碳,其中1.15万亿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当中,所以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此外,森林城市在降低城市温度和热岛效应方面效果明显,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

2、城市景观照明系统

随着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完善,相应的景观照明耗电量也激增。LED灯以“低碳、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景观照明灯,适合一些功率较低的景观灯。此外,广泛应用于发达城市的太阳能景观照明也是很好的低碳措施。

3、鼓励公共交通

相关部门应该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让轨道交通和公交交通成为市民乐意实用的出行工具。此外,自行车的公用化,将是实现低碳城市重要的推动力。如果能推广到城市范围,能够极大的降低私人机动车的使用率,从而降低碳的排放量。

4、清洁能源与风景园林

低碳城市将逐步摆脱对与石油的依赖,革新城市的能源供应系统。风能、太阳能和水里发电将被广泛使用。相关能源收集设施,如风车和太阳能将可以与结合景观设施造景,风车和太阳能板的放置场地既可以作为发电场地,也可以作为绿地,供人游玩和观赏。

5、生态措施与水

雨水收集、污水处理和沙漠化防治都与景观息息相关。屋顶花园将加大雨水收集的绿地;生态湿地将净化工业和生活产生的污水;沙漠化的防治与风沙抵御将依赖更多的防护绿地。

五、低碳概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践初探

在对园林景观的低碳设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之后,并总结实际项目操作,得出以下几点低碳设计原则:

1、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认真全面的考察项目环境,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及民俗民情。不同地域都保持着各自的民族文化与居住习惯,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就要充分的了解他们,并结合项目所在具体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研究,不能盲目的设计规划。

2、遵循项目所在地块本身的生态特性,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并对其加以保护

例如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公布了年度专业奖项,2010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获本年度最高设计奖――杰出奖。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是上海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倡导生态之美、丰产与健康的作物与野草之美,生动地注解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3、生态景观、低碳设计

有专家表示,明年中国经济关注的焦点之一极有可能是中国能否走上一条低碳的转型之路。而景观设计中的节能环保型材料应用和设计理念的加入必将受到市场的青睐。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可持续发展前景才是我们未来完美生活的追求目标。

4、合理控制成本,合理低碳化。

合理控制项目成本,不要为了低碳而低碳。因此,景观设计师必须有景观成本控制概念。

六、现状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被打上了低碳城市的标签,但是真正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并不是短期内可以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而艰巨的实践,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的投入,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07-02

近几年,高职高专院校乃至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在招生、教学、就业各个方面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使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产生兴趣,国内许多高校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但效果不甚理想,其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学生缺乏实践能力,难以适应企业工作的要求。本文将CDIO教育理念应用于《静态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一、CDIO教学理念

CDIO的教学理念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著名大学,从2000年起,组成的跨国研究组合,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后,提出的一套国际工程教育模式。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该模式注重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是近几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

二、基于CDIO理念的《静态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1.教学改革思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尤其是专科层次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不明确专科特色,参照本科院校授课方式,强调个人能力培养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培养而轻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易产生“厌学”心理;同时没有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企业的能力差。《静态网页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①以CDIO和PBL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和计算机相关企业面临着一样尴尬的境地,“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在《静态网页设计》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CDIO教学理念,学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对教师所提出的网站类型进行前期策划,搭建网站结构,设计主页,选择最合理的方法构建网站,最后进行测试和。②将学习过程融入到工作环境。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与企业真正合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效仿软件公司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提前体会职场。将学生分组,每组有一名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小组内的协调。在整个网站建设过程中教师提出网站类型和建站要求,具体实施细则都由组长进行组织全组同学策划方案。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讲解辅导。作品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答辩,答辩的内容包括网站的构思、设计,网站的创新点以及网站的运行方法等,不符合要求的小组需要重新进行网站的制作。整个网站的制作过程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③将被动的“坐下学”转变为“做中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都是被动地坐在教室,由教师“填鸭式”的灌输理论,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培养,教学效果较差。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功能性网站为核心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将所有的知识点融入网站建设的过程,使学生主动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挖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④将注重“理论”转变为“工学”结合。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向导,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尤其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课程结束后,推出两周集中实训。学生毕业前,在相关专业的企业公司进行一学期的集中实习,进一步对毕业生能力进行加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在项目(案例)的引导,团队合作的情境下,使学生个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2.教学实施。近几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训教学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课程组经过调研讨论,将《静态网页设计》归纳为以下几个典型工作任务:前期策划、制作网页效果图、制作网页主页细节、制作子页面、网页最终和后期维护,根据工作任务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来设置课程,逐步进行改革。①课堂教学。通过充分的研究市场对网页设计人才的需求,动态调整静态网页设计课程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在《静态网页设计》课程中加入了最新的DIV+CSS技术。在课程结构上,做到理论教学与项目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学完课本内容后,同时要完成一个网站的设计,真正起到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本着“理论够用,强化实践”的原则,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我们选用目前比较流行的网页设计软件Fireworks、Flash、Dreamweaver等作为教学重点。Fireworks软件作为学生设计网页版面的基本软件,通过本软件的学习,让学生对网站主页的布局、整体性和艺术性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制作出界面美观、功能全面的网页版面;通过Flas软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网页动画及广告等的制作方法;有了版面设计及各种动画素材,要制作一个完美的网站还需要学生进一步掌握Dreamweaver软件的使用,Dreamweaver是目前最为成熟和功能最为强大的一款网页编辑软件。通过学习Dreamweaver,让学生制作独具个性、技术全面的网页。②实验教学。由于CDIO的教育理念是以产品的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的,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严格将网页的制作过程与产品的开发生命周期相结合:第一“构思”对应网站的前期策划,该环节教师分配各小组不同类型的网站,要求每组学生进行主题的选择和策划,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思考,挖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第二“设计”对应绘制网页效果图,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设计出主页和二级页面的效果图,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即培养学生宏观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实现”对应编排网页基础结构及主页,在此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制作网页,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第四“运作”对应网页最终和后期维护。经过四个环节的试验训练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在《静态网页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CDIO教育理念和PBL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产品的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以核心案例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方式学习。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柳,等.面向CDIO的“操作系统”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4(14):24-26.

篇5

世博会的展馆建设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上海世博会的展馆建设如何体现低碳环保?其为国内会展场馆建设提供了怎样的借鉴?

走近博场馆,各种千姿百态的创意展示,时时>中击着参观者的视觉与感官。而渗透于场馆内外的低碳创意理念,则给人带来智慧的碰撞和精神的享受。西班牙馆用藤条做外墙,瑞士馆的外墙利用大豆纤维制成,这层红色幕帷能天然降解……

穆桦,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师,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中国馆顾问;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题演绎顾问,这是中国展览业唯一一个展览工程专家担任世博会的主题演绎顾问职位,称他是“老世博人2应该毫不为过。

而这届上海世博会上,他所在的北京优逸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分别参与了世博会天津馆的设计和施工,世博会黑龙江馆的总设计,参与世博会福建馆和吉林馆的设计,山东馆和湖北馆的设计顾问等等。

世博会的展馆建设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上海世博会的展馆建设如何体现低碳环保?其为国内会展场馆建设提供了怎样的借鉴?本刊记者为此专访了这位国内知名的策展人和设计专家。

中国对外贸易:从1988年您担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师,到1992年担任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再到2008年担任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中国馆顾问,直到现如今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题演绎顾问,您认为从展馆低碳设计的角度,比如材料的使用、材料的可回收率等方面,世博会的展馆设计经历了怎样的一个演变过程?

穆桦:世博会以前场馆的搭建材料以一次性材料为主,现在多使用集成材料。世博会规定,展馆在结束后都需要拆除,而现在的做法是考虑拆掉后再利用。比如这次上海世博会的天津馆在世博会结束后将移回天津,改装成博物馆,这包括天津馆的主体结构和主题演绎厅等。世博场馆在结束后的平移再利用,这在以往的世博会上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场馆在会后的平移再利用,很多是作为历史的见证,这也符合当今社会的潮流。这也是我们在对天津馆设计和施工的招投标时就已经提出的想法。

从设计角度,每一届世博会场馆建设都是新材料集中展示的舞台。比如这次上海世博会天津馆使用了陶土作为建筑外壳,窗户采用木制窗户,在材料的使用上,对不可降解材料的使用非常少,比如一些复合材料等,而是增加了可降解和可回收材料的使用。

场馆建设材料是否易燃也是一个考虑因素,比如这次黑龙江馆在展馆内第一次使用了聚碳酸酯PC,这种材料就达到B级防火要求,这是广东一家公司专门为展馆建设研制的材料。

中国对外贸易:低碳设计对会展设计师的专业素质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个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设计,包括了设计师对展览理念的深层次理解。作为国内知名的策展人和设计专家,您认为展馆建设如何体现低碳的理念?

穆桦:我认为展示工程的低碳理念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可重复利用,即可循环利用:第二是可回收利用,即使用的材料可再生:第三是可降解,即使用的材料不造成环境压力。比如现在提倡使用铝合金材料、织物材料、木质材料等等,这样做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从而减少支出。

我记得1992年的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上,日本馆的设计采用了全木质材料,展会结束后,日本馆当时全部拆掉并运回国内。几年后,这些材料经过再加工成为当年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的搭建材料,更令,人惊讶的是,2005年的日本爱知世博会,仍然使用的是这些材料。

现在提倡低碳是个比较新的概念,低碳正在成为一个标准,或者是环保的标准。它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达到了减少煤炭石油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都是国际流行的趋势。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发展和节约就成了一对矛盾。如何能够使发展和节约共赢,成为我们耍探讨的问题。

我认为钢架的结构在设计中的深度使用,对整个搭建材料的多次使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提高木结构的二次使用频率,这样既做到低碳环保又能节省成本。我认为对照明材料的更新,也是会展行业实现低碳搭建的关键。LED产品的应用正吸引着人们的目光,LED的深度推广也将为行业的节能环保作出重要的贡献。

中国对外贸易:从低碳会展的角度,您对这次上海世博会的体会是什么?

穆桦:这次上海世博会我印象比较深的包括德国馆,在使用材料上,德国馆使用了织物材料,它所采用的特殊织物既通风保温,而且还很薄很轻,对结构的依赖性很小。另外这屑世博会在对能源的控制使用上也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很多场馆能使用日光的都尽量使用日光照明。记得1992年世博会时的日本馆就大量采用日光照明,节约了能源,这次世博会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世博会是新材料,新技术的展示平台,从展馆搭建上,这届世博会的设计更加务实,也正朝着简约和系统化考量的方向迈进。

篇6

一、现状。辉煌历史遭遇尴尬处境,现实机遇面临严竣挑战,旅游商品该何去何从。

旅游产业是由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组成的综合性产业,其中旅游购物不仅是消费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旅游国家和地区创汇、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旅游购物已占到旅游总花费的40%—60%,我国旅游购物的消费已达到了旅游总消费的20%,而我县却因旅游商品匮乏,旅游购物消费不足旅游总消费的3%,造成游客大饱眼福却两手空空的尴尬局面。

我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县,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旅游商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许多具有传统工艺的商品久负盛名,曾经远销海外;洞塘凉席清道光年间就已畅销东南亚,*风猪清朝时期就已成为皇室贡品,以及布依族土花布、瑶族蜡染、苗族刺绣、水族马尾绣、银饰、剪纸等,都是民间工艺的精品,也曾是我县传统旅游商品的代表,近几年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县旅游商品的发展却非常缓慢,甚至衰退,原有的民间工艺厂,银饰厂纷纷倒闭,部分民间工艺甚至面临失传的威胁(如洞塘凉席的编织工艺、*风猪的配方等),现有的旅游商品企业也是举步为艰、前途渺茫。

纵观我县旅游商品市场,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种类单一,没有文化内涵。目前市面商品基本上停留在干笋、香菇、苦丁茶、土花布等品种,没有很强的纪念性,实用性,更没有收藏性;2、缺乏精品设计和精美包装,产品附加值低。多数产品仍采用低档的普通塑料袋包装,很多商品甚至没有任何包装,属于粗放型的商品;3、缺乏旅游商品的专业开发和市场调研,没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多数商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没有经过全面的市场调研,导致商品销量打不开;4、缺乏专业设计力量,设计、生产、销售严重脱节。目前没有一支专业的旅游商品设计队伍,商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缺乏配合,导致设计不上档次、生产不上规模、销售没有市场的现象;5、缺乏行业指导和市场培育,不能规范化和规模化经营。目前多数商品仍保持地摊式经营方式,没有固定的市场和销售网络,导致商家找不到客户,游客找不到商品。在省委、省政府实施旅游精战略的今天,“两赛一会”已搭建了旅游商品经济的基础平台;世界遗产的申报成功,*机场的建成通航和第二届旅发大会的成功召开,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为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现状却让人堪忧,如果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及时解决旅游商品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问题,将会影响我县旅游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县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定位。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艺术品味还是经济实用、市场定位是发展前提。

我县由于长期处于旅游商品匮乏状态,少数商家为了弥补市场空缺从外地引进一些制作低劣的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除干笋、香菇外,全是安顺蜡染、云南小工艺、黔东南刺绣等,于是形成了高档产品曲高和寡,低端产品又毫无特色、滥竽充数的局面。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一条不足300米的街上,卖着各种各样的“小尿人”旅游纪念品,单是这一商品,它一年的销售收入就达7000万欧元,而在我省,最具民族特色的民族旅游商品安顺蜡染却象卖蔬菜一样的满布地摊而无人问津。旅游市场需要的到底是“阳春白雪”式的高档商品,还是“下里巴人”式的大众消费呢?关键是找准市场定位和产品特色,特色就是出路,没有特色的产品是很难有市场空间的。我县旅游商品基础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可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开发和突破。

1、注入文化内涵,提高商品档次。加大对布依族土花布、鞋垫、扎(蜡)染,水族马尾绣、银饰品、牛角雕、剪纸,苗族刺绣,瑶族花腰带、背牌等民间工艺品的文化内涵注入和精包装设计开发,提高其商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让生活用品变成工艺品,工艺品变成艺术品,艺术品变成收藏品,使其欣赏价值超过实用价值、工艺价值超过欣赏价值,收藏价值超过工艺价值。

2、加大以布依族土花布、蜡染(扎染)为原材料的日用品及装饰品设计,以水族水书、马尾绣、剪纸为基础素材的装饰品设计,以家庭用品,装饰品,壁挂艺术品等为突破口,丰富商品类型。

3、加大对香菇、干笋、茶叶、青梅系列食品,甲良辣椒,阳凤香米、*风猪、瑶山鸡、樟江蜜柚、*血桃、九阡李等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力度,提高商品包装档次,使特色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型。

4、在以上产品逐步形成市场的基础上,拓展对独山竹编工艺、平塘牙洲陶瓷,以及本土竹木土陶等特色工艺品的设计开发力度,逐步丰富旅游商品种类,扩大市场辐射范围,满足各类市场需求,带动周边经济同步发展。三、产品。加大力度扶持地方企业,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本土产品支撑基础市场。

几年来,我县为了鼓励和扶持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但由于市场等诸多因素,许多优惠政策与帮扶措施无法落到实处,建设用地、税收、贷款资金等问题一直困扰企业发展,导致本地企业无法做大做强,外来企业无法筑巢安家。旅游商品经济是一项涉及面广、覆盖面宽的链条状产业,包含设计、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形成规模与市场需要一定的周期。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对本地及外来投资企业给予资金、用地、税收、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做大做强本地企业,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设备和技术,本地产品形成规模后才会形成市场,形成市场后才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市场。农户加工配合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支撑规模经营,培育市场完善产业链条。

如今,旅游商品的概念已不同于以往,旅游商品的概念已涵盖到旅行生活中的必需品,旅行者购买的一切商品包括具有当地特色,能够唤起旅游者美好回忆的旅游纪念品等。如何利用旅游商品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实现多种经济相互促进的目的。

1、农户粗加工为企业供应产品雏形,企业深加工精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企业按市场需求为农户提品生产导向。

篇7

旅居河南的这段时间,麻汇源没事就去博物馆参观,在上古人制作的陶器、彩陶面前他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在与器物相对的时候,不觉时间悄然流逝,古人的灵巧和对自然的敬仰,让他深深折服。用心体会,安静的对话,借由陶器和文物,他了解到器物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以及中原的英雄、圣贤、汉字、民俗、绘画、陶艺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大量营养元素的汲取为他日后的陶艺创作提供了依据和感悟。之后,他辗转来到中国的瓷都――江西景德镇,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四年的大学修习,麻汇源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的陶瓷领域,他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在丰富的陶艺学识里,尽己所能汲取水分。

高度的艺术敏锐感和良好的美学视角,使得他的作品很受欢迎。大学一年级时,他用“大缸泥”创作的一个茶杯,在摆地摊时被人买走。几个月后,茶杯出现在了《瑞丽》杂志上。后来他才知道,买走自己作品的是北京后海一家艺术品商店的老板。大二大三的两年时间里,在老校区附近摆地摊接单的收入已经足以满足他的学费和生活费,然而经济的回报并没有让麻汇源停止对陶瓷艺术更高的追求。

在此期间,麻汇源经历了家庭的变故,父亲的重病让他不得不暂停学业和钟爱的陶艺创作。在那段孤独的时间里,麻汇源做得最多的便是安静地思考,于是一种新型独特的“瓷板画”在那段沉重、纠结的时期,开始了新的构想。在新课题创作时,麻汇源发现在陶艺领域里,传统艺术和现代创作发生了冲突。目前,中国的陶瓷艺术家面临两个问题。一方面是传统的艺术家坚持循规蹈矩不敢创新,始终无法跳出传统的模式,固定的绘画方式,比如梅、兰、竹、菊等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艺术需求。另一面是现代艺术者对传统工艺、技法欠缺了解,由于功底不深,创作概念只能随波逐流跟风行事,作品本身不具备长久的收藏价值。

新一代的青年艺术者,更是出现了只追求形式创新,不注重传统绘画功底,以极端的画面内容,对主流价值观进行解构的现象。陶瓷新彩在麻汇源看来,艺术作品应该被赋予鲜活的生命灵魂。

《影・战》之七

《影・战》之十六

《影・战》之八十三

《影・战》之七十九

创作过程中,麻汇源发现在陶瓷材质的画板上作画和在传统陶瓷罐子上画花鸟鱼虫人物迥然不同,麻汇源动其所思,将传统的国画、水墨的写意手法,搭配现念和画风,成就自己独特的艺术作品。

经历了一段艰辛的创作时期,麻汇源完成了两大陶瓷绘画系列,分别是《影・战》系列与《景・瓷》系列。《影・战》系列是他系列作品贯穿的主题,内核思想是借喻视觉影像动态的变迁来切入战争的题材,表达当下青年艺术家对时代的焦虑与感望。在这个陶瓷系列绘画中,麻汇源大胆地把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从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赤壁》、《英雄》等中国古代战争情节中,把观者一下子拉到历史的纵深处,你可以置身其中感受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大气与悲凉;亦可以置身其外抛开战事,纯粹地欣赏艺术笔画的细腻和优雅。当你静心面对这些画面时,时间和空间的错落感足以震撼内心。

篇8

 

追溯人类文明,我们可以发现,会展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是伴随着人类物质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而产生发展的。封建社会的农耕文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重农抑商的国家政策的约束下,以商品交换的会展活动形式发展非常缓慢。但是,任何先进的文明形式都会逐渐占据其应有的历史地位,正如原始社会早期简单的物物交换,逐渐被社会大分工产生的集市所取代一样,这种传统形式的会展形式,促进了商品数量的丰富和货币经济的产生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社会分工引发的会展萌芽

原始社会的诸多因素,如资源分布的不均匀、人口或是部落的差异、生产技术的低下都导致交换的必然产生,人们需要获取自身无法得到的生活物资,开始寻找可行性的方法。论文参考网。于是,部落的边界上,简单的物物交换的弊端制约了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因为这种边界上的临时的、非固定的交换给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换带来了很多麻烦,于是集市应运而生了。

尽管早期的集市相当于现在我们见到的小地摊,而且商品种类十分有限,但是这种简单集市的出现,已经证明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道扬镳。当人们学会了青铜器的铸造时,青铜工具(主要是农具、狩猎工具和手工业中的简单工具)被大量生产并搬到集市上进行交换,会展的雏形产生了,因为有的青铜器并不是用来交换的,而是作为纯粹的陈列品摆放出来给人们看,这相当于我们现在会展上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展览或是试用阶段,并不用来进行订单的签订和生意的成交。

二、集市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的出现

集市,作为展会的早期雏形,最早出现于两千多年前,但是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高度发达时期,后来流行的庙会和墟场也是这种交换形式的不同形态。论文参考网。直到现在,我国的许多农村还流行着赶集的传统,即使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集市仍然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存空间。

古代的城池中,集市一般被称为“市”,而农村则称之为“草市”。南宋陆游的诗句“草市寒沽酒”,苏轼的诗句“春江围草市”形象地描绘了作为交换市场的“市”的繁荣景象。值得一提的是,市的发展促进了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又因为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将自身的地位提到一个更加醒目的位置。宋朝的时候,政府逐渐放宽了对民间市的控制,市的规模越来越大,最后在城市的繁华地段形成了商业区,商业区中从事零售和批发的店铺也逐渐有了固定的场所,但是流动的摊贩仍然大量存在,使得市的概念进一步丰满。

说到“市”不得不说道集,商周时期就出现的“集”,在唐朝后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对于市,集的主要构成人群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不是纯粹意义的商人,他们既是商品的生产者,又是商品的流通者,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集更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会展。

再说庙会。庙会与集和市的区别在于它是定期举行的,城乡都有,流行于唐朝,盛行于明清的庙会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基础。这种形式的商品集会因宗教而生,当初宗教的节日吸引了贩卖香火和供品的商贩来到庙会场所,后来这种形式的集会被扩大化,逐渐形成百货云集的大市场。庙会的商品种类更加丰富,规模更大,它以宗教和寺庙为依托,也促进了宗教文化的发展,因为庙会产生的年代是宗教盛行的时期,它将城乡的许多民众吸引过来,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对于“集”、“市”、“庙会”,后来人们组织的展览活动也曾经出现在我国历史上。比如说:隋炀帝曾举办西域各国的“万国博览会”,唐代陕郡太守韦坚广集各地特产供皇帝观看,元代人们纪念黄道婆而汇集其生前用过的各种纺织器械,这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博物馆。

三、近代中国开放眼界参加世界博览会所收获的成就

2010年是我国骄傲的一年,上海世博会让世界再一次聚焦中国。然而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末期,人们对世界博览会的渴望则是被动的,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我们的国门,国人被迫睁开眼睛看世界,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这都是因为我国技不如人,必须向西方学习,而世博会成为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最好窗口。从1840年到1926年,我们国家分别以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身份参加过多次世博会,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在世界博览会上多次夺魁,而铜器、漆器、银器等也非常受欢迎。1878年和1900年,清政府代表着中国参加了两次巴黎世博会,将万里长城、孔庙、北京城等中国著名的建筑展现给了世界。1915年,这是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我国共获得1218个奖项,特别是国酒茅台和张裕酒厂的可雅白兰地为中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世界开始慢慢注意中国这个神秘古老的国度。

四、会展活动作为一种文化所体现的历史价值

2005年7月10日,在郑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中第一次提出了“会展文化”这一概念。人们开始深入思考会展这个命题,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讨论,纵观我国早期会展的发展历史,我们一直将其置于经济的范畴内进行思考,新的概念赋予了会展活动新的生命力和内涵。

我国早期的会展活动,不断受到政治和经济文化的各种变迁带来的深刻影响,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意义,它是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体。我们今天常说的世界博览会,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贸易盛会,不仅仅是商品的集合展览地,而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现象,深深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

总结我国早期会展活动的历史价值我们可以归纳为几点:

早期的会展活动是具有物质实体的事物,它构成了创造文化的基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通过会展来认知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程度,它深刻的反映了每一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并给文化的传承赋予了可延续的物质实体,引导人们的精神生产活动。

人们通过早期的会展活动,逐渐形成具有民风民俗的各种会展文化形式。无论是集市还是庙会,它们无一不深刻揭示着经济与人文精神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人们在早期会展活动这样的平台上展示民风民俗,并彰显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这给现代会展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早期会展还深刻影响了人们构建各种规范和制度的方法和准则。论文参考网。无论是大型的庙会还是近代的展会,每一个会展都需要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每一个进入到会展体系中的个体,都必须遵循相同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同时,每一个会展中都凝结着合作和互惠互赢的精神财富。

结论

会展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它涵盖着物质、精神和制度等多种文化内容,并影响着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准则、竞争意识,良好的会展文化环境,是会展活动生命力延伸的条件,在当今我国倡导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早期会展活动将被挖掘出更深刻的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泽炎.会展文化概念辨析[J].中国会展,2005

[2]赵春霞.会展概论[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篇9

现如今,创意不再是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诉求,而是充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些酷爱DIY的同学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独具价值的创意作品,如果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物质价值,无疑是对自己能力的最佳肯定。基于这种现状,创意市集在我国各大城市应运而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提高,建立完善的交流渠道。

1 创意市集的兴起与发展

创意市集,指的是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将艺术创作进行交易和展示的场所,其英文的表达方式为i-market。一方面表达的是“idea market”(“点子市场”的含义);另一方面表达的是“I am art”(“我是艺术家”的含义)。“创意市集”的一般形式往往是提供给年轻人展示和交流自己创意作品的市集摊位,年轻人通过非常低的价格租用或者是免费使用摊位,摆卖自己的创意产品。与此同时,在活动中还可以融入一些讲座、小型音乐表演、街头文化表演、创意比赛等。在国外,许多国际大都市都有自己的“创意市集”,如纽约、巴黎、首尔等。这类创意市集成为那些有热情和激情的年轻艺术家们铺展事业的起点,并且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推动起着日益明显作用。

在我国,“创意市集”概念的提出与台湾女设计师王怡颖密不可分,因其在所著的《创意市集――16位设计师、访谈录》一书中首次提出,从而流传开来被大众所熟知。该书讲述了伦敦一些年轻设计师在斯皮塔佛德市集摆摊的故事。斯皮塔佛德市集是一个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市集,这里以传统集市的交易形式,展示着各种颇具特色、个性的手工饰品、服装鞋帽、明信片、古董、鲜花、二手旧货等。这些年轻人活得比较具有童话色彩,设计的东西也多数带一点开玩笑的味道,以嬉戏的姿态对待时尚,就像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一样。当作者通过和16位设计师、艺术家进行访谈后,将这种理念通过著作传播开来,使我国也掀起了创意市集的风潮。

创意市集,不仅是为挽救“地摊”这个“消退变异的平民创意舞台”孕育而生,更是对创意生活示范性的演练,其成了为周围年轻创作人提供展现原创的平台。

2 创意市集与原创校园文化的碰撞

随着创意市集的发展与传播,创意市集也逐渐进入校园,与校园文化紧密融合。特别是在一些具有艺术专业的院校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大高校以自己的校园文化为主题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创意市集实践项目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结合专业特长,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创意市集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了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与市场经济的认识,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和实现自我的平台。校园创意市集中的作品虽然都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普通物品,如公仔、笔记本、书桌、台灯、环保袋、中国结等,但经过学生的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认真制作,一针一线,一笔一画,每件物品都像被赋予了新的灵魂和与众不同的生命力,都有其出彩之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独一无二,凸显出创意产品独特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创意市集现象在大学校园中迅速崛起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在校大学生更趋向于将创作题材多元化、创作手段丰富化,这样一来就导致艺术作品数量多、种类丰富,我们没有办法根据传统的艺术类型对它们加以区分,所以我们只能用“市集”这一概念来进行概括描述;其二是这些还在象牙塔内享受校园时光的年轻群体希望有一个面对面沟通分享的渠道,通过这个渠道使自己的艺术作品可以获得中肯的评价,得到大众的喜爱。他们用作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感知,以及自己对创意、时尚独特的理解。他们用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他们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出自身对艺术的认知,用艺术来点缀生活。本课题组也是秉承这样的理念和热情策划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创意市集活动。

3 大学生创意市集项目实践

2013年6月21日,本“大学生创新创意课题小组”第一期创意市集的实践活动在沈阳理工大学学生生活区举行。此次活动主要召集我校艺术设计学院各个专业的学生在校园内把他们的作业作品(手工制品,工艺品等)通过创意市集的形式展示售卖,目的是尝试性地建立一个具有周期性的交流、交换及售卖的平台,进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在校互惠互利的交易场所。在这次活动中,首先倡议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主题的作品,并邀请专业老师进行点评筛选;然后利用微信、微博、海报等各种媒介进行宣传;等到活动举办时,创意者在创意市集空间中介绍自己作品的灵感来源、设计的寓意、作品的艺术价值,运用适当的销售技巧,将自己的作品销售出去。在本次的实践过程中,对作品市场的定位不够准确,宣传方面的针对性和力度较弱,销售经验和销售能力欠佳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随后在进行第二期和第三期创意市集实践活动时,学生们吸取第一期创意市集实践活动的不足,确立了自身作品的市场定位,结合市集需求,充分融合自身价值,利用微信、微博等先进的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不再局限于海报等纸媒宣传。在与买家的沟通过程中,注重销售技巧的运用,找准产品自身的优势所在,因此作品销售量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前三次的创意市集的成功实施,结合相关经验,又在2015年我校艺术设计学院本科毕业展中结合展览开展了第四次创意市集,以专业学习的角度与市场价值相结合。

经历了多次的创意市集活动,本课题小组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市场营销经验和一些精神层面的认知。一方面,对创意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有了针对性的认识,通过市集中的种种交易流通提高了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与此同时,很好地提高了自身的创作素养;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参与的学生更熟悉市场的各种经营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市场经营意识,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理论上的市场规律,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实践,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篇10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1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的概念是基于一般道路养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一种新型的道路养护理念,相比传统的修补性道路养护而言,预防性养护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道路质量出现病害之前对其进行主动性的养护。所谓预防性养护也就是城市道路养护部门在道路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有计划的对道路进行养护,从而维持道路工程的承载力,避免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质量病害,保证路面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度,确保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预防性养护强调的是对病害的预防。通过我们对预防性养护的概念进行分析发现,预防性养护与修补性养护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过去,人们在对市政道路养护的过程中,一般都只是对路面已损坏的部分进行修补与养护,这一方式相对比较被动;而如今,我们采用的预防性养护则是变被动为主动,有计划地、合理地对市政道路进行养护,这样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从而确保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预防性养护具有经济性与实用性特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想确保预防性养护工作做到位,那么就必须要把握养护实际,坚持科学合理的预防性养护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护技术,并由高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养护,另外,养护人员还可以适当采用新设备或者新材料,在提高市政道路养护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其养护成本,达到理想的养护效果。

2、预防性养护的特点及其常见养护方式

2.1 预防性养护的特点

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以主动型为特点,在道路运行未出现整体结构上的破坏或破坏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对路面进行预防性的维护保养,提高道路质量,延长其服务期限,降低道路在使用年限范围内的综合养护费用,进而现实良好的经济效益。

2.2 预防性养护常见养护方式

(1)就地热修护。采用就地热修护法不仅能在进行局部缝隙修补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将裂缝周边的沥青回收再次利用。(2)灌缝。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温度变化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道路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一旦路面开裂,路表积水就容易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进而破坏路基,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可以有效阻止裂缝扩张而带来的危害。(3)沥青混凝土罩面。采用此法可以解决路面平整度、强度不够等问题。(4)稀浆封层。此封层技术可以有效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防水、防磨及平整度,改善路表状况,尤其适用于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稀浆封层是将乳化沥青、级配骨料、水、填料及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搅拌成稀浆混合料,均匀地摊铺在待处理的路面上,经过蒸发和固化后,与原路面牢固结合在一起,形成密实、坚固、耐磨的路面封层,起到防水、防滑、耐磨的作用,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已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稀浆封层,具有优良的抗老化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使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得到较大提高,使用寿命延长。稀浆封层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在常温下施工,简便快捷,不需要加热和冷却,也不需要碾压层型,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适合尽早恢复正常交通的路段。但由于稀浆封层厚度较薄,一般在3cm以下,不能起到承重作用,仅作为保护层和磨耗层,提高路面使用质量。高速公路路面稀浆封层对材料要求较为严格,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带有棱角,耐磨的天然矿料,砂应选择干燥无杂质、无风化、洁净的天然砂,应选择优质的乳化沥青和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以增加沥青和砂料之间的黏结度,拌合后和拌合中不能产生离析,对矿料裹附性好,处于良好的流动状态,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摊铺速度稳定,摊铺后平整密实,外观颜色均匀一致,接头处平整。(5)路面再生密封。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可以补充沥青组成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增强路面性能。

3、预防性养护在市政道路管理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3 . 1 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市政道路工程的养护成本

传统的道路养护方式大多以修补性养护为主,是一种被动的、滞后的养护方式,而预防性养护则是以预防为主,能够更好的保障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养护费用。一般说来,在市政道路管理工作当中,道路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成本由建设时投入的费用和道路后期维护保养投入的费用俩大部分构成。实际道路管理工作中若采用预防性养护,养护部门就可以在投入最低养护成本的基础之上来确保道路的质量,令市政道路处于良好运行状态。通过预防性养护工作,能够及时的发现市政道路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隐患,使相关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很好的避免了重大质量问题的出现,保证市政道路畅通无阻,相比之下,预防性养护在市政道路后期维护保养上的费用明显低于传统养护方式。据相关统计调查表明,在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中,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而在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50%。因此,采用预防性养护可以大大降低市政道路管理成本。

3 . 2 预防性养护大大提高了市政道路的使用年限

长期以来,我国在市政道路养护方面的经济投入都比较大,然而即便是这样,市政道路养护效果却并不理想,许多新建或改建的市政道路由于缺乏有效的路面养护,服务年限大打折扣。市政道路下方或周边往往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布置有各种给排水、通信等管道,道路下方结构复杂,而路面又面临城市人口密集,车辆众多等一系列压力,这些客观因素都要求对市政道路进行强有力的养护管理,保障市政道路的通行质量。

3 . 3 预防性养护有利于促进城市交通事业及经济的发展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行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市政道路养护模式俨然不能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需要,比如当市政道路遭受严重损坏影响正常通车时,再采取措施对道路进行修补,不仅施工期间占据路面阻碍车辆通行,而且这样修补后的路面还不能立马通车,否则又将影响修补质量,如此一来,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交通运输。市政道路交通具有车流量大,人居道路面积小等特点,路面在破坏后才进行维修,不仅需要更高的维护成本,而且需要更长的修复时间,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使得城市更加拥挤。然而,预防性养护的施工主要是针对一些细小的,发现及时的问题,在道路通行质量出现明显下降之前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修复,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道路的通行能力,因此,预防性养护施工过程相对快捷,对道路正常通车影响较小,能够更高水准的保证市政道路交通运输的畅通,促进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更好的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在市政道路养护中采取预防性养护顺应了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逐渐受到市政道路养护部门的重视。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的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养护时机,这要求道路养护部门必须搞清道路的修建时间和进行养护时间,制定具体的养护计划,在道路功能性能恶化之前进行预防性养护,在减少维修时间的同时节约养护成本,从而保证道路始终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篇11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无形资产逐渐在企业生存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当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国家经济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都是无形资产,个别发达国家的无形资产占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70%以上。

 

另外,无形资产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成功的重要资产。很多品牌企业的商标价值等无形资产为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部分高新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总公司50%以上。根据国际贸易发展的数据详述,无形商品贸易销量远远高于有形商品的销售量。大型的高新企业每年定额的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无形资产和智力资源等方面。

 

总之,无形资产在国家、企业、贸易中的比重额逐年增大,并逐渐成为国家、企业、贸易的主流趋势和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但是无形资产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使会计审计工作实务遇到新的挑战和冲击,主要体现在无形资产的使用范围、无形资产会计的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从而形成不可避免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审计问题。

 

二、无形资产会计审计中的问题

 

(一)无形资产会计审计的确认

 

1、无形资产会计审计概念的准确问题。在无形资产新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以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这个概念体现了无形资产的可辨认、非货币等特点。因此,无形资产在会计审计的过程中,无形资产概念的准确问题影响着企业正确的辨认无形资产,特别要将无法辨认的自创商誉等分离出来。在无形资产的确认过程中,企业容易分不清无形资产的概念,从而造成了无形资产的划分错误等问题。

 

2、无形资产会计审计的适用范围的准确问题。无形资产按照使用范围划分,有以使用寿命确定无形资产的和不以使用寿命确定无形资产。但是在企业进行无形资产审计的过程中,无形资产的适用范围执行这一新规定的问题还没有确定,并且会计审计工作在经济内容的划分的问题也还未确定。

 

(二)无形资产会计审计的计量。无形资产审计计量客观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无形资产审计的摊销基础、摊销方法和摊销范围的规范性问题。无形资产的摊销基础既是使用寿命,又是使用寿命的工作量,企业能否按照新准则进行执行,能否将无法预见的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并不对其价值进行摊销等问题。

 

另外,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是企业通过利用余额递减的方法、直线法、工作量法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企业的审计工作选择摊销方法的准确性问题影响着企业无形资产审计工作。

 

企业的无形资产的摊销范围的准确问题,能否按照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的新准则规定进行确定、能否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的合理地摊销等问题;其次是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和摊销方法恰当问题,企业会计审计按照新准则的规定需要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摊销方法每年进行审查,主要存在企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摊销方法与当前的经济状况和之前的估计状况的相适应问题,以及能否客观的反应无形资产的会计审计账目问题;最后是无形资产的审计复查的报废的客观问题,无形资产的报废是指无形资产的预期资产不能实现,即企业得不到无形资产的经济利益,这就存在着无形资产报废是否要执行规定的会计处理,进行集体的累积摊销问题。

 

(三)无形资产会计审计的披露完整性问题。无形资产的会计审计披露主要是对无形资产的账面金额、使用寿命、使用寿命的估计情况、摊销方法、当期损益等信息。但是无形资产会计审计披露存在着完整性的问题,并影响着企业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判定,进而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无形资产会计审计的措施

 

(一)加强无形资产的会计审计的确认

 

1、明确无形资产在会计审计中的概念。在无形资产的会计审计工作中,企业需要明确无形资产的概念,并从两个角度进行辨认:其一是看其是否能够从企业各项工作进行分离,并单独存在;其二是通过合同规定的法定权利进行明确,并将企业的自创商誉排除在外。

 

另外,无形资产在审计工作中还应注意,在对企业的各项无形资产进行辨认时,在确定企业的无形资产经济效益的流入性之后,应当及时的对无形资产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估。无形资产评估结果的经济效益流入性达到一半以上时,企业才可以将其明确为无形资产。

 

2、明确无形资产会计审计的适用范围。无形资产在会计审计中,应当明确会计审计的适用范围,明确企业自创商誉、企业名下的矿区、土地使用权等的无形资产问题,主要通过对企业资产经济利益流入评估和当期损益来进行辨认。

 

(二)加强无形资产会计审计的计量工作。在无形资产会计审计工作中,严格按照新规则规定进行执行实施,并结合企业的具体状况进行改进。首先要将无形资产审计工作的摊销基础、摊销方法、摊销的范围进行规范化处理,严格的规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的会计处理,并且注意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会计处理中的不确定规定,发现并及时的进行处理。

 

将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相结合来实现合理摊销方式,并通过对无形资产的经济利益具体情况及其实现方式进行选择,无形资产会计审计实施时,应当注意对无形资产的摊销进行单独设置,并准确的反应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情况。无形资产的摊销范围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的确定,并采取无形资产能够使用的当月开始,并在无形资产规定使用的年限内对无形资产进行平均的摊销方法。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按此方法进行摊销;其次,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摊销方法的审计要及时的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查,并对复查结果同当前的经济状况额之前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不同时应当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进行改变;最后,针对无形资产报废审计客观性问题,企业应当对无形资产的报废进行转销,并将无形资产的价值作为当期的损益。

 

(三)加强无形资产会计审计的披露完整性。企业在对无形资产会计审计的披露中,应当严格按照新准则规定的要求,对无形资产的信息进行准确完整的披露。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