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5 09:29: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化学重点概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

篇1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对于较长的概念要浓缩要点,促进学生记忆

对概念进行记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记忆概念之前首先要对概念进行相应地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相关内容了,才能准确记忆。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记忆,可以让学生自己用自己话进行总结和浓缩,提炼化学概念中的要点,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记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例如,学习催化剂这个概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其记忆为“一变二不变”,这样在让学生对一变是什么进行理解,对二不变是什么进行理解,很容易就记忆住了“一变”是指催化剂能够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改变,而“二不变”是指催化剂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进行化学反应的前后是不会变化的。

2.要进行相似概念的比较,避免混淆

初中化学概念比较多,每个化学概念之间都具有一定联系,所以学生们在对概念进行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其中的相似性,并进行比较,避免相似概念的混淆记忆。另外,概念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交叉记忆、对立记忆也可以组合记忆,根据不同的概念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理解和记忆“氧化物”概念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与“含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对比并记忆,通过对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的理解,学生会明白什么是氧化物,其与含氧化物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这样就促进学生进行概念对比,提高记忆效率,并且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知识的理解。

二、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分析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自身所包含的意义,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概念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

1.注重对关键字词的记忆,准确把握概念的内容

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含义的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准确严密地论述概念,并且要对某些用词不当而导致概念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关键词在化学概念中的作用很重要,教师在讲解之处,要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提炼,让学生大致理解某一概念讲述的主要含义,然后再进行细致学习,这样能够促进理解。

例如,在讲解“化合物”和“单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着重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这三个字,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原来化合物和单质都是一种纯净物,在以后学习中,一提到“化合物”和“单质”方面的知识,学生首先就会想到纯净物。然后,教师可以在依据他们元素种类的多少进行化合物和单质的判断,也可以说一些物质,例如石墨、金刚石、氧气组成的气体等让学生区分是单质还是混合物,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

2.对概念进行变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教师在授课中,要从不同角度对概念进行变式讲解,要“活化”概念,让学生对概念的记忆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合理地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记忆能力。

例如,在学习关于“固体溶解度”方面的概念时,可以这样进行概念的“活化”:第一,在N摄氏度的时候,某物质在100g水里面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为Ag;第二,在N摄氏度的时候,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某物质的质量为Ag;第三,在N摄氏度的时候,在100g水里面,要促进某物质的溶液饱和,最少需要某物质的质量为Ag;第四,在N摄氏度的时候,有Ag某物质要将其制成饱和的溶液,需要用100g的水。这样一个概念,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学生进行区别记忆,能够很快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记忆牢固,提高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对概念进行正反列举,促进学生理解

为了避免学生混淆概念,教师可以首先对某一概念进行正面讲解,然后再进行反面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讲解“氧化物”概念的时候,在从正面对氧化物的知识讲解完之后,可以这样反问学生“我们知道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物,但是同学们含氧化物一定是氧化物吗?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这样的反问,让学生从反面对概念进行理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避免了学生对概念的重复记忆和混淆。

三、结束语

概念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概念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讲解,促进学生记忆,同时要对每一个概念的知识点特性进行分析,透彻讲解每一个概念,让学生搞清楚每一个概念与其他的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让概念在化学学习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1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把握概念教学的重点,多管齐下的搞好概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结合高中化学概念教学实践,对概念教学中的一些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一、重概念的形成、认知方式的建构

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往往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在应用概念过程中以偏概全,从而导致错误的发展,也容易因对概念的理解错误而误用方程式而导致错误发生。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概念,在概念学习过程中认知方式不到位,这可能是因为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学生已经习惯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而忽视了对概念的理解。

其实,要引导学生形成概念,就需从实践出发进行引导,毕竟概念是经过抽象化的归纳,是理论的,而这是建立在具体基础上的。如在化学平衡原理的教学中通过对实验、数据等资料的分析讨论,逐步建立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如在《原电池原理》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1. 把一块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测量溶液的温度,分析能量变化情况。

实验2. 把一块铜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实验3. 把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起来插入稀硫酸的烧杯里。

要求同学认真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学生观察后交流,教师设疑“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铜片上的气体是哪里来的?”学生讨论后教师再质疑“怎样通过实验来证明锌片上的电子是否通过导线转移到了铜片上?”由此而得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结论,进而引出原电池的定义,也让学生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了初步认识。

二、重概念对认识物质和反应的作用

概念的构建是为了更好的认识物质,通过概念去认知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但从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学生忽视了概念学习对认识物质和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对概念的认知更多是采用记忆式的方式而掌握,这也就导致了在概念学习过程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不当,解决问题中容易出现错误。

概念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认识物质,在反应中了解物质的结构组成,掌握物质间的区别。如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多个概念,如在氧化反应中,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同样在氧化性的理解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如Cu2++2eCu远比Na++eNa容易,即氧化性Cu2+>Na+,还原性Na>Cu,诸如此类,只有正确认识到概念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

三、重概念过程、方法、目标的引导

对概念的认知是从认识到了解、理解,最后掌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不断的去发现概念的本质,让学生在过程中理解概念的内涵,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应用概念。

如在原子结构理论的教学中,通过对1-18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主要化合价、原子半径、原子量等数据的分析发现元素周期律就是不错的方法。以《原子的结构》教学为例,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将学生分层8个小组对问题“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的呢?是不是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卫星围绕地球那样有自己的轨道呢?”进行讨论,再提出问题“怎样简明、方便地表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呢?”接着用大屏幕直接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意义。在研究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时,教师演示一个小实验:大家看我手中有一个小盒,若干个玻璃球,我装满一层盖上一层装满一层盖上一层,大家看我震荡它,玻璃球就――不晃荡,我们称它为稳定结构,若没装满就震荡,它就――晃荡,我们称它为不稳定结构,如此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实物,更形象,更具体、更直观,概念也就更清晰了。

四、重概念与实际问题解决过程联系

篇3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催化剂的概念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在这里就要跟学生强调是“改变”反应速率,包括加快也包括减缓反应速率两种情况。另外,强调本身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而不是性质不变,因为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种。还可以通过一些事实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中这两个要点。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囟鹊奶跫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四、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无任怎样重视实验都不过分的。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比如,饱和溶液与未饱和溶液,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其含义。同样,溶解度、质量守恒等概念,都可以用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否则,老师空洞的讲解,只能使学生听的枯燥。

篇4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接第96页)工助学岗位数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学校会采取岗位面试招聘、勤工助学双选会等形式根据“择优录用”的原则来确定各岗位的参与学生,这就给广大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上岗”的机会,让他们在校园内就体会就业竞争的压力,进而培养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在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以及工作关系中的压力。需要他们去处理和协调,这对锻炼学生在工作中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有利。

3.有助于培养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感

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时不仅关注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薪水期望值,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感也非常重视。而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大多数职业道德教育都是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上,学生无法获得真实的感受。勤工助学作为一种较规范的校内实践活动,不同的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各岗位的负责人会根据参与学生的工作表现,对他们进行考核。同时,每一个岗位都会根据参与人数情况分成若干个小组,每月对各小组工作进行评比和考核。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真正“工作”的感觉,并在参与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感,为学生日后适应就业岗位提供经验。本次统计数据也证明这一点,85.6%的参与学生认为勤工助学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增强做事的责任心。

理论和实践证明,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高校应该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勤工助学体系,逐步增加勤工助学工作的技术含量,努力拓宽岗位设置的范围,积极保障相关经费的落实,从而确保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的良好开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通知[Z].教材[2007]7号.

[2]张艳萍.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体系构建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2004.7.

篇5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的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下面就来谈谈我在概念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概念中的关键字词要讲清、讲透彻

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表述时用词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物质的结构”时,讲到物质既可以由元素组成,又可以由微粒构成。这时就一定要讲清楚“组成”和“构成”的不同。必须要强调用元素描述时用组成,用微粒(如分子、原子)描述时用构成。组成是从宏观角度来讲,而微粒是从微观角度来讲。不能笼统地说成是组成或构成。又比如讲“饱和溶液”时,一定要强调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讲清某种溶液能否再溶解自身溶液中的溶质,而不是其它溶质。否则还会产生某温度下氯化钠的溶液中能不能溶解氯化钾的错误。

二、概念中的关键语句要加以剖析

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容易死记硬背,往往概念记住了但做不了题。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对一些比较深刻,内容有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讲“溶解度”这个概念时,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比较多,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这一概念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不一样了。

第一要强调是在一定温度下。

第二要强调容积的量为100克。

第三要强调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

第四要强调在满足前面三个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数量。

在教学中若将每一个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能抓住特征,使每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

三、概念中的疑点要从不同角度讲,加深理解

有些概念在讲解时会遇到很多的疑点,单纯从一个角度讲,很难讲清楚。这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讲,多给学生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多问、多想。可以使学生准确的把握概念的内涵,不至混淆。

比如讲酸、碱、盐时,有些概念就容易混淆,碳酸钠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碱,那么它是不是就是化学中所说的碱?为什么?再比如讲酸时,我们知道酸一定能电离出大量的氢离子,而能电离出大量氢离子的就一定是酸吗?酸式盐如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大量的氢离子,它是酸吗?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把概念融入到习题中去讲

在讲述概念时,不能一味地只讲概念本身,反复强调概念原话。而应该是边做练习边讲概念,根据概念在习题中的运用,帮学生分析、理解概念。这样不光是能记住概念还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学生在写作业或者在考试中,就能利用概念完成老师布置的或者是考试的任务。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字、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篇6

一、初高中化学的差异

1.1 教学目标上的差异

初中化学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对基本化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并让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和计算方法,而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则属于较深层次的要求了。而高中化学则是在初中化学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现代技术学科的基础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对化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深化和发散,通过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1.2 学习方式上的差异

由于初中化学侧重于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因此,学生学习化学以记忆和模仿为主,而高中化学侧重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高中化学相较于初中化学更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1.3知识系统上的差异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是在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出发,通过一系列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学习基础的化学知识,其知识系统主要为:感性认识归纳总结理性认识。而高中化学则以化学实验为基础,侧重于对学生化学知识系统的构建,让学生在学习基础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此同时,高中化学相比于初中化学,更侧重于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其知识系统主要为:观察生活现象开展化学实验学习化学基本原理学习化学探究方法摸索和总结化学规律。

二、初高中化学主要内容的过渡和衔接方法

2.1 化学反应规律知识点的衔接

初中化学主要学习两种化学反应:①置换反应规律;②复分解反应规律,学习盲点在于:单支、氧化物和酸碱盐相互关系及其反应规律。高中化学在学习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规律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以下化学反应:①氧化还原反应规律;②离子的放电顺序规律;③强制弱规律;④相似溶解规律;⑤等效平衡规律;⑥燃烧规律;⑦有机反应规律。

例1、运用复分解反应规律判断下列化学反应式是否成立?

①Ag2SO4+2NaCl=2AgCl+Na2SO4 ;

②2NaCl+H2SO4(浓) Na2SO4+2HCl;

③HCl+CH3COONa=NaCl+CH3COOH ;

④NaOH+NH4Cl=NaCl+NH3H2O ;

2.2 化学实验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实验方法如下: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常见仪器的认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称量和物质的分量等;②物质性质实验,包括氢气的性质实验、燃烧条件的性质实验等;③物质制备实验,包括氢气的提取、氧气的提取等。高中化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以下方法: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试纸的使用、物质的保存方法和物质的分离提纯等;②物质性质实验,包括主族元素单质、氧化物等的性质实验;③物质制备实验,包括CH3COOC2H5;④定量实验,包括酸碱中和滴定、燃烧物的滴定等。

2.3 化学计算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计算主要侧重于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包括:规范计算步骤和掌握利用比例关系计算的方法。而高中化学主要侧重于进行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主要包括:①求化学式和分子式的计算;②多步反应式的计算;③混合物的计算和反应热的计算。主要的计算方法有:①差量法;②守恒法;③比例式关系计算法;④特值法。

三、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过渡和衔接

由于初中化学主要以化学知识的记忆为主,因而学生学习化学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高中化学则侧重于对知识点的概括和运用,因而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应在记忆的基础上运用类比法、归纳法和实验法。

3.1类比学习法

高中化学阶段涉及的知识点远比初中化学多,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很多性质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些新物质的时候,应该采用类比法,从已学物质的性质和结探讨新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例2、在初中化学中,我们知道Na2O+CO2=Na2CO3反应能够发生,如果Na2O和Na2S、CS2与CO2的性质和结构相似,则Na2S+CS2的化学反应式是什么?

3.2归纳学习法

高中化学相较于初中化学更侧重于归纳法的学习和运用。很多初中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在高中化学中仍需进一步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的时候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中同时出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是初中和高中化学中的相同知识点,但是运用归纳法可以总结出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在此知识点学习上的侧重点不同:①初中化学,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理解相关概念;②高中化学,从化合价升降或电子得失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理解相关概念,侧重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3.3 实验法

初中化学中的实验属于基础性实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均处于初级阶段。学习高中化学时,学生在学习教材上的实验的基础上,应加强课外实验的探索,并加强自身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知识结构、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初中和高中化学均存在较大差异。为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过渡和衔接,教师应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使学生运用归纳法、总结法和实验法等方法,尽快进入高中化学学习的节奏,以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240-02

在大部分学校中,化学课程都在初三年级开设。在这一年级中,学生除了要学会化学知识之外,还需要对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以更好的应对中考。中考化学成绩不但关乎着学生能否选择一个好高中,而且也关乎着教师未来工作的前景,故而初中化学的复习就成为了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焦点之一。该文旨在对初中化学的复习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对当前初中化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提出有效的初中化学复习策略。

1 初中化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初中化学复习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复习思路不够明确。复习思路不够明确这一现象表现主体既有教师也有学生。从教师方面来说,就是教师不能制定明确有效的复习,复习计划制定时不用心,每次复习没有重点,教师复习出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偷懒心理的驱使;另一方面则是教师知识面掌握不够全,不能对自己所教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学生方面来说,就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思路不清晰,不能按照一定的线索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学生出现这种学习误区的现状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当前,我们的学习模式仍旧以教师讲解为主,尤其在复习课上教师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更是独领。这种复习模式就使得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心理和习惯,不善于表现自己,不善于依靠自己并针对自己学习特点去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除了存在这个问题之外,不善于总结复习规律、训练方式不当、一味追求题海战术等都是初中化学复习中常见的问题。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将初中化学的复习有效化、策略化,最终必定能提升初中化学的复习效率,实现学生成绩的提升。

2 初中化学复习漏洞解决之道

初中化学的复习是学生迎接中考的重要环节,关乎到学生初中化学最终成绩,并且对学生的中考成绩造成重大的影响。面对这种现象,开展行之有效的化学复习策略,成功解决学生在复习初中化学时存在的误区是众多学生和教师的关注重点。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初中化学复习的有效策略。

首先,理清复习思路是开展有效复习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初中化学的复习多采用四轮复习方法,第一轮的复习是最基础最详细的复习,按照初中化学课本内容一章一章一节一节的开展复习,目的是为了夯实学生的初中化学基础,据本人对近三年的中考理综真题进行研究,本人发现化学中考题中75%以上是基础知识。第二轮复习分为专题进行复习,将初三化学课本按照其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即物质构成的奥秘、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其中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包括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多样性及其变化、化学用语及计算、溶液和溶液的计算。身边的化学物质包括地球周围的空气、自然界中的水、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化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则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气体的制取和物质的检验、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等。在近些年的中考理综中,化学知识的考试不再是模式单一的,而是以专题的形式逐渐出现。第三轮复习应将复习的重点放在习题训练之上,增强学生做题能力。最后一轮复习则应当重返教材,以教材知识重点为主。制定好复习计划、理清复习思路,为学生接下来的复习提供指导。

其次,夯实基础,以教材为主。众所周知,《化学课程标准》是专家们在化学中考命题时最主要的研究材料,是命题的依据。因此,在开始初中化学复习之前教师制定化学复习计划应当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准绳,明确中考的范围、重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不可盲目的拓展、超标。中考试题中相当大一部分内容是教材上基础知识的展现,教材上的实验、例题、图片、表格、习题等都可以被作为考试的材料出现,因此,熟读教材、读通课本是抓住中考基础化学试题的关键所在。课本知识的熟悉,并不是说学生学会死记硬背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学生学会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对知识规律进行归纳、知识体系能够拓展联系等。例如:在学生学习复习初中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时,除了学生要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需要学生能够知道这些概念和原理反映的是哪一现象或者事物的本质,能够将其与相近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等。抓紧教材,对教材知识予以充分理解,将琐碎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内化所需,找出知识点内在的规律性,形成有机的知识框架,何愁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无法掌握全面。

再次,关注热点、联系实际生活。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不再只是简单的应付升学考试,而是为生活服务,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当前的初中化学学习和考试中,化学知识和现实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再加上,当今社会由于发展不当,出现了一系列的热点问题,例如:污染问题,水污染、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酸雨、臭氧层出现空洞、白色污染等等;开发新能源问题,包括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防毒、防火等安全教育、微量元素等等也都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将这些内容用在考试中,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实用性,同时也突破了长期以来化学考试的单调刻板模式,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大有裨益。因此,在学生的平日复习时,学生应当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将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联系。同时也应当对社会热点事件多投入一份关心,抓紧热点事件。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辅导时,也应当把自己的关注重心投一份到社会热点事件上,为学生长远发展做准备。

最后,适当训练、实战模拟。对于任何学科的复习来说,必不可少的环节都是做练习。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经过大大小小的考试,但是中考这种带有严格意义上的考试他们经历的很少,因此训练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调整心态,将在中考视为平常的考试就需要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和引导,让学生熟悉考试。坚持不懈的做练习题可以让学生做题的这种感觉一直保持下去,时时刻刻保持着提感,但是这个练习并不是就让学生开展“题海战术”、和难题偏题作斗争,而是让学生在复习了一些内容之后,对这些内容进行补充和巩固。做练习题还可以查漏补缺,学生可以准备一个订错本,将自己在做练习中所犯的错误进行订正,以求能够将这个问题弄懂会做。通过大量的做题之后,学生就很容易在做不同题目时找到和这道题的相似之处,找出做题规律,提升自己的能力。

3 结语

初中化学的复习过程就是一个化繁为简、化零碎为完整的过程。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学过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和加工,最终使得零碎的化学知识变得有规律、从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中考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乔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 杨超杰.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 李斐.“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 温云富.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 高汪军.作业批改方式对初三学生化学成绩影响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 王小艳.基于学生视角的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 刘文斌.初中化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篇8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提问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如果提问没有质量,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就不会高效。现在,很多教师在初中化学课的教学中,往往存在设计课堂提问随意化的现象,并不能够基于化学教学的重点和初中生学习化学的特点进行提问的有效设计,这样,就导致了课堂上出现了“一问一答”式的现象,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效率肯定是低下的,因为初中生的化学学习缺乏了自主探索的空间,缺乏了自主思考的时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实验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思考性的课堂提问,从而引导初中生在课堂上开展有意义的化学学习活动。

一、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初中生的化学而言,课堂提问就是他们的“风向标”。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提问,这样,才能引导初中生在课堂上对重点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才能让他们的化学学习更具有高效化。

例如,“燃烧和灭火”这一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是对“燃烧”的概念进行理解,对于“燃烧”初中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但是,对“燃烧”的化学概念认知并不是完整的,因此,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觉得哪一些物质可以燃烧,哪一些物质不可以燃烧?物质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燃烧?这两个提问就有效地引导初中生对“燃烧”这一概念进行深入化学习,就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联系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进行提炼,从而形成科学的化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化学学习才是高效化的,才是具有自主性的,他们才能在课堂上根据提问对学习重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探究学习。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基于教学重点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提问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提问才能引导学生对重点化学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体现“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才能让初中生的化学学习更高效。

二、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提问

初中生的化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是在已有的化学认知基础之上进行其他化学知识的W习的。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在编排上也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初中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课堂提问,这样,才能引导初中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化学学习与化学探究。

例如,我在给学生“氧气”一课时,在组织学生进行了制取氧实验以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提出这样一组问题:问题一,我们在制取氧气实验中,如果不用固加热型装置可以吗?问题二,假如在实验的过程中用固液常温型装置,你觉得要用什么药品进行化学实验?问题三,我们在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把试管口朝下,如果朝上可以不可以?通过这一组问题,有效地引导初中生对自己刚才的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他们加深了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从而有效地进行了深入化的化学学习。

可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初中生对化学内容进行一步一步地探索,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切实提高他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三、根据实验特点设计具有思考性的提问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显得尤为重要,很多知识学生都是通过做实验获得的。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有些化学反应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还有的化学反应用肉眼观察不明显,这时用多媒体将实验过程演示出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验特点设计具有思考性的提问,这样,才能引导初中生进行具有思考性的化学学习。

例如,“碳还原二氧化碳”这一实验过程就比较长,一节课的时间绝对看不到碳还原二氧化碳的过程的。对于这样的内容,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缩短整个过程,将关键的几个环节展示出来,学生一般也就能清楚地了解碳还原二氧化碳。这样通过多媒体,将比较长的实验进行压缩,使学生感同身受,从而达到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化学知识本质的目的。在给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多媒体演示之后,我提问:碳还原二氧化碳要经历怎么样的过程?如果让你进行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什么?通过这个提问就能够有效地拓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时空,让学生经历传统教学媒体下无法感受到的实验现象,从而让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可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实验教学的特点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才能引导初中生对化学实验现象及过程进行深入反思,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构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设计高效课堂教学才能高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提问、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提问、根据实验特点设计具有思考性的提问课堂提问,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倪芳英. 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设计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2.

篇9

一、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1.备课

初中化学教师在备课时还是完全按照大纲和教材的内容进行备课,毫无新意,因此化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实际生活展开灵活的备课。重点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习题讲解等方面进行改进,课堂不一定是要严肃的,可以鼓励引导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

2.教学形式

初中化学课程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课程,学习很多知识前都要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遇到实验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观察现象,自己分析数据,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敢于表达,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从而督促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化学。

二、通过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化学中有许多需要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究和思考的内容,但是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教师往往把这些思考布置给学生进行课后反思。但是学生往往不重视这样的思考,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要求把思考的问题以作业的形式上交,或者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要做到,咬文嚼字,抓住关键知识点,通过分析、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整理出清晰的知识网络,理清知识间的联系。要对初中化学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理解到位,并且分类掌握。教师要对初中化学课程进行充分的资源整合和利用,从实验、思考、作业等多个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通过资源整合来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篇10

一、激发兴趣学习法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兴趣。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 第二外语” 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达的手段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达的手段。从历史教学实践考察,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有讲述法、谈话法、角色扮演法和现场教学法等。教师富有魅力的讲述,能勾画人类社会发展的绚丽画面,能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嘉言懿行。它不仅能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产生共鸣、得到升华,还能化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如: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学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优国忧民的崇高情怀;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公而忘私精神;祖逖“不扫清中原,誓不回江东”的千金一诺――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

三.重视初中化学概念的导入和形成过程

在使用新教材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化学概念成了许多初中化学教师关注的热点之一。新课标一方面强调“化学概念的教学不要过分强调定义的严密性”,另一方面新课标中减了一些具体定义性的概念,降低了对概念定义的记忆要求,那么化学概念的定义到底怎样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才不过分,化学概念教学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才能算符合要求,我拟就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弱化概念的定要求,降低建立概念的门槛。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课程,在组织化学概念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和原有概念教学的定势。如元素、化合价等概念的定义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进行元素概念的教学时,应注意按照的要求和教材的呈现顺序逐步进行深化,切忌一步到位。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先引导“元素”此时的“元素”反作为名词,用来说明物质的组成,也就是只要求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知道“元素以”是世间万物的基本组成要素,有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更多的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然后再通过氧气,水等具体物质的学习以及对物质微观构成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元素。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寻求建立概念的切人点。初中化学新课程突出化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身边的现象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都是概念教学的重要切人点。如,新课程关于酸碱概念的教学,是在引导学生回忆和联想El常生活中熟悉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基础切入的,然后再通过常见物质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以及溶液PH的测定等实验,扩大学生对物质酸碱性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酸碱的概念。这与传统的酸碱概念教学具有很大差异。一方面,由于新课标中已删除了电离的概念,因此教学中也就不能再沿用老教材的思路和方法,从电离的角度引入酸碱概念了;另一方面,由于新课标只要求学生从性质上了解酸碱概念的内涵,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身边及生活中常见酸和碱的实例,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中加深对酸碱性质的了解,强化对概念内涵的认识,总之,对酸碱概念的教学,既没有必要给出严格的定义,也不需要做过多的扩展和演绎。

结语:

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一门最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

和基础阶段,它与工业、农业、国防建设业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通过演示实验法和探究式教学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313-01

初中化学教学,既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难点科目,也是重点科目。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合理的搞好实验部分的教学,善于利用课外实践来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进步,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教学见解: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夫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愿望,并逐渐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水平,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的抓好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热爱化学,使其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以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上的重重困难,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此,教学中,我们应如实的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许多,比如,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教师不必急于对学生讲授新课,相反可以演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会走的颜色”“烧不坏的手帕”等,利用这些有趣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乐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注重概念教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概念多是初中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形成正确实验技能和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不注重学生基本概念的教学,很多教师都是向着学生的考试出发,不断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做题,教学生如何去考试,忽视概念教学,都认为掌握概念就是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很多学生都是在不明白概念的情况下开始练习,造成概念混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严重的制约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学习。其实,化学中有好多的公式和规律,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要想有效的深入学习,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出发的把握好这些基本概念、公式、理论。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从学生的基础入手,注重化学概念教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保障。为此,教学中,我们多方面结合,善于从实际出发,善于抓住关键字词,讲清概念含义,解剖概念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好基本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更利于学生学习。

三、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化学发展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基础自然科学过程中,化学科学上的任何一项重大突破,无一例外地都要经过化学实验这个环节。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提高他们对事物的科学认识,还能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是学生有效学习化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基本的概念、理论、公式教学是基础,那么,实验教学就是提高、升华。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极其注重化学实验的教学,积极的通过实验,去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巩固和验证知识,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从事科学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四、开展课外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课外实践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求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合作、去学习,这样,不但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好化学,巩固基础知识,强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实践能力,让学生明白学有所用的道理,也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真正的使初中化学落在了实处。例如,在教学相关知识后,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这几年来水有什么变化?”这样,通过学生们的相互配合,积极展开调查、分析并总结,他们会对生活周边的变化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的同时,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总结:搞好初中化学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长期坚持,并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实践创新教学方式,如实的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搞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