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09:26: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生企业调研问题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448-01
一、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项目组通过调研32家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1251名大学生、18家市人保局、322家企业,发现对于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起着很重要作用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主要承担教育教学功能。
在32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中,28家主要承担教育教学兼具培训功能,占87.5%;4家主要承担创业孵化功能,占12.5%。教育教学形式主要是一体化教学,不仅仅包括创业技术课程,而且包括创业教育文化课、活动课、拓展课在内的所有类型的分立课程。这14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也都设有创业孵化场地,但是只有牌子,没有实际运营。主要承担创业孵化功能的4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里面就是若干家公司在实际运营,孵化程度比较好的公司已经开始雇佣在校大学生。
2.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包括资金、个人能力、技术、兴趣等。
通过调研,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资金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46.2%;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个人能力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2.3%;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技术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9.7%;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兴趣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2.3%;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其他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9.5%。
3.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创业精神、风险承担倾向、吃苦耐劳、诚信等。
通过调研,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创业精神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45.7%;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风险承担倾向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8.8%;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吃苦耐劳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2.2%;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诚信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9.8%;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其他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3.5%。
4.政府在创业教育实践中作用十分重大,但是也存在支持大学生生创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有效规避创业风险的机制不健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通过调研,认为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4.2%;认为有效规避创业风险的机制不健全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22.9%;认为服务不到位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9.7%;其他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2%。
5.高校响应政府倡导积极参与创业教育实践,但是也存在创业实践经验不足、经费不足、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创业实践环节形式单一等问题。
通过调研,认为高校创业实践经验不足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5.8%;认为高校创业实践经费不足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3.2%;认为高校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1.8%;认为高校创业实践环节形式单一的占;其他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9.2%。
6.企业对于给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资热情不高,但是愿意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组织和评审、在学生模拟创业和企业管理实务等环节提供指导等方面提供帮助。
通过调研,认为企业最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助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58.9%;认为企业最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助是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组织和评审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5.3%;认为企业最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助是在学生模拟创业和企业管理实务等环节提供指导占调研总人数的14.4%;其他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1.4%。
二、对策
1.整合高校创新创业实训资源,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
(1)为创新创业实训提供训练场所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中心所辖的各种校内实训基地,整合资源,直接为创新创业实训提供训练场所。
(2)为创新创业实战提供实战场所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模拟公司实训室、沙盘模拟经营实训室、网上创业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整合资源,通过创造创业活动的仿真环境,学生在其中可经历从企业创办到经营的全部业务操作过程,增加学生的实战机会,使学生在实战中提升创业能力。
(3)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实践场所
在创业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为有创业实践意愿的大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定期举办校园创业大集,校园小推车创业活动,为高职大学生提供校园的实践机会。
2.新建多功能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
(1)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和指导
结合创业导师制度,开展创业咨询服务,聘请行业专家和成功创业者,包括创业成功的校友,对在校的创业团队进行针对性指导,并贯穿创业过程暨企业发展的始终;使创业团队的创业能力和技能得到提高、创业项目不断完善、创业方案付诸实践,创办的企业或实施的项目健康发展。
(2)提供创业教育培训
主要针对创业团队开展创业政策、工商、税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和实践。培训专家由“企业家创业导师团”成员担任。
(3)帮助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开发与对接
随着高校教育模式转型和大学持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凸显的问题。2002~2015 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212 万人上升到749万人,再次刷新了大学生毕业人数纪录,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刚刚落幕,史上更难就业年又接踵而至。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因此,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对家庭困难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发展的战略性需求,同时也是提升贫困学生自身素质和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一、梧州学院扶持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的基本情况与成果调查
2010年10月,梧州学院创建了占地面积为80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中心可同时为1000余名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和成长空间,每年能为3000名以上学生提供发展成长机会。为更加具体的了解我校在通过鼓励贫困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提升起创业能力方面的成效,我们随机对28个大学生微型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的基本情况为:一、随机调研的大学生微型企业中法人代表为贫困大学生的有10个,占36%;二、所有参与调研的大学生微型企业中直接参与创业的贫困大学生约有100人,占38%;三、所有参与调研的大学生微型企业自筹建至今已为在在校贫困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为500多个;在问及创办微型企业对于你的创业能力在哪方面提高较明显时,有57.1%的大学生认为是“决策时的胆识和魄力”,42.9%的大学生认为是“规划人生,确定目标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35.1%的大学生认为“管理制度能力”,26.6%和21.4%的大学生认为是“谈判的能力”和“计划管理的能力”,其他的能力如“管理信息的能力”、“ 目标管理的能力”、“ 学习能力”、“ 心态调节能力”、“ 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均占7.1%,但对于“授权能力”、“ 坚守职业操守的能力”的提高,受访的创业大学生认为没有明显的提高。
通过调研我们也了解到,贫困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对于其个人能力的提高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有近半数的大学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综合能力(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有明显提高,分别占84.6%和61.5%;其他的能力如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比例在38%―46%之间;只有7.7%的大学生认为在心理能力方面有提高。
二、扶持贫困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提升创业能力的对策
1.加大贫困大学生微型企业扶持力度
(1)加大创业资金的扶持力度,设立贫困大学生创业基金。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积极鼓励贫困大学生创业,设立贫困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最大限度地满足众多贫困大学生创业需求,使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创业者受益。
(2)降低贷款门槛,增加银行贷款额度。针对贫困大学生创业的现状,银行需要适当地降低贷款门槛,为贫困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服务,在小额担保贷款基金中,设立贫困大学生创业基金,并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全额贴息政策,为贫困大学生创业贷款提供方便。
2.深化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1)树立创业教育的战略理念。高校要更新教学理念,把创业教育提高到学校的人才质量培养的战略高度来考虑,把创业教育贯穿高校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切实通过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
(2)完善创业教育的课程、模拟和实训体系的建设。通过开设、开全创业教育课程,采用导师制专门向学生传授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在专业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中,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内容的管理机制。同时,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创业模拟活动和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模拟和实训的平台。把创业教育列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其中一个内容。
(3)成立贫困大学生创业协会。贫困大学生创业协会的成立为贫困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交流互动平台。协会定期开展各种培训和活动,请专门的教师进行创业指导,并为创业贫困生联系合作伙伴、资金支持等。成立贫困大学生创业网站与创业论坛,增进贫困大学生在创业新问题上的思想交流,通过交流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从而大大增强贫困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3.完善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创业政策
(1)完备创业促进政策。首先是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简化贫困大学生创业行政手续,缩减创业公司注册申报程序,降低创业准入门槛,为贫困大学生创业制造宽松、自由政策,减少创业的政策风险,促进贫困大学生创业的顺利实施。其次出台鼓励支持贫困大学生创业政策。在创业资金、创业培训、业务开展、信息收集、市场调查等方面给以政策支持,建立多层面、多方位、多渠道的立体式贫困大学生创业支持服务体系,为贫困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服务的平台。最后,建立贫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大学生提供全程跟踪指导,帮助贫困大学生规避创业风险,顺利渡过生长和发展初期,以此促进贫困大学生创业活动。
(2)完善创业保障机制。首先构建创业文化保障机制。其次构建创业指导保障机制。最后构建信息保障机制。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有能力懂创新的大学毕业生。但是,当代大学生却为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而苦恼。目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希望可以获得高职位,高薪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很多大学生包括985、211、2011工程类的在校大学生都在努力的充实自己,完善自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严峻的问题。 而当代大学毕业生对于社会需求而言,人才不是太多,反而是太少,大部分企业都为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人才而感到无奈。很明显,这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一、目前非985、211、2011工程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面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通过自己对沈阳市各个大学的大概了解,我们选取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和我校展开了调查和研究,前后收回了大部分问卷,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并根据收回的问卷做出了详细的数据总结分析,以此确定了沈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调研成果包括:对于非三类院校来说,对工作环境有要求的占28%,没有要求的占72%;不自信的占44%,有自信的占56%;有目标的占24%,没有目标的占76%。对于三类院校来说, 对工作环境有要求的占81.5%,没有要求的占18.5%;不自信的占70.4%,有自信的占29.6%;有目标的占77.8%,没有目标的占22.2%。
因此,对于非985、211、2011工程类院校的学生来说,制定好详细的规划和周密的计划是战胜三类院校学生的“秘密武器”。另外,数据还表明非三类院校的学生自信与不自信各占一半,而三类院校的学生有明显不自信的趋向。经过实地调研与分析,得出这是由于三类院校的高材生相对比较多,竞争比非三类院校激烈,所以难免会有点畏首畏尾,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而非三类院校的学生虽然起点比较低,但都自信满满,希望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自己美好的未来。还有部分学生选择考研,给自己树立了信心。
二、非985、211、2011工程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观原因分析
1、就业观偏差
就业观上的误区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不切实际、就业期望值理想化,错误的自身定位、突出自我,缺乏就业准备,消极等待等就业观上的偏差。很多大学毕业生一味蜂拥沿海、沪京津地区,导致就业人数集中竞争大。东部沿海的岗位往往让应聘者趋之若鹜,而西北地区有些条件优厚的工作却无人问津。一方面,东部惊呼人才过剩,大学生预期薪酬屡屡跌破底线,甚至有人主动提出零薪上岗;另一方面,西部大开发急缺人才,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也引不来金凤凰。[1]
2、心理因素
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心理、自卑、自负心理、盲从心理、依赖心理等等。我们通过实际调研,通过对沈阳市各大高校的90后大学生的心理调查,探索导致大学生缺乏自信的因素。因为90后大学生年龄较小,在大学期间,面对经历过高考的转折后的另一个新的转折期,正确的认识自我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是大学生未来能够更好的就业的前提。只有首先很好的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但是目前由于大部分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都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在这种情况下就使现在的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认知的时候存在偏差,影响其对职业的选择和理解。
3、理想的缺失
对2010、2011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这些大学生中,具有社会理想的占14.28%,具有道德理想的占7.56%,具有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均占100%。对2010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具有社会理想,道德理想的人数依然很少,分别占24.83%、8.48%;具有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的人数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分别占26.87%、5.78%。更值得关注的是,明确表示无理想、正在寻找理想、写不出或不愿写自己理想的学生占9.52%。将新世纪的大学生与上世纪大学生相比,其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呈现出明显的质的差异;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中具有社会理想的高达94.12%,高于2007~2011级大学生72.33个百分点;具有道德理想的高达83.75%,高于2007~2011级大学生75.28个百分点。【2】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理想的缺失。大学生都处在盲目期,不能很好的了解自己,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任何的经验,高不成,低不就,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必然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激情,缺乏上进心和责任心。
三、如何解决非985、211、2011工程类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学好专业知识来丰富自己,多看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面的书,这样可以比较容易的另谋它业。其次,要向高年级的学生询问就业情况,使自己先有所了解,明确以后的就业方向。再次,提高交际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尽量去找一家企业实习,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欠缺工作经验的人,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规划,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另外,除了自身的问题之外,各企业也应调整好自己的应聘体制,建立起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只有两种方案相辅相成,才能有效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以上是对于研究题目“沈阳市非985、211、2011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形势调研分析”的总结,此次调研紧跟时代热点,反应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心理、理想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就业观、心理、理想这三个方面紧密联系,能充分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真实情况,并为各大高校建立良好的参照平台以供各高校很好的解决大学生这些方面的问题。希望此次调研结果能为当代大学生敲响警钟,为各大企业挑选人才提供良好的依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208-03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许多高校和学生越来越多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中外合作办学这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中,随着内涵与规模不断扩大和深化,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度的增强,加强该学生群体的研究,对做好中外合作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课题组精心准备,充分讨论,进行了此次调研与总结。
一、调研工作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河南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校本科生为总体,对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抽样调查 ,并对部分抽样调查的学生进行访谈调查。本次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包括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 重要性的认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情况、职业生涯 规划课程的开设等,共32道题。调查实际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47,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17%。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
在本次调查中,在选择现在专业的依据问题方面,23.2%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30.8%的学生选择“好就业”,20.8%的学生选择“听别人说好”,15.2%的学生选择“估计还可以”;在你了解自己适合往哪些职业方向去发展问题方面调研结果如图1。
图1 大学生了解自己适合往哪些职业方向去发展调研分布图
在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自己的问题方面,41.4%的学生选择“自己的体会”,36.2%学生选择“别人的评价”,13.6%的学生选择“专业机构提供的测评”,8.8%的学生选择“免费的简单的测试;在您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明确的目标问题方面, 29.8%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36.2%的学生表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24.2%的学生表示“目标模糊”, 9.8%的学生表示“没有目标”;在你了解自己学校本学院与其他学院相同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区别问题方面,36.0%的学生表示“了解”,39.0%的学生表示“不了解”,25.0%的学生表示“没有考虑”。
从这些数据看,相当大一部分大学对自我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自我独立性较差,缺乏自我成长与自我管理意识。
(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
1.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
在调查中,对你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这个问题方面,16.2%的学生选择“了解”,38.4%的学生选择“不太了解”,23.4%的学生选择“不了解”,22.0%的学生选择“没有考虑”;在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需求程度的问题方面调研结果如图2。
图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需求程度分布图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盲区,这也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导致不少毕业生过度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很难进入职业稳定期。但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
2.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调查中,你有无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的问题方面,调研结果如图3。
图3 大学生有无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的调研分布图
从调查数据看出,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只有一点规划或者没有规划,这表明,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任重道远。结合学生对职业生涯重要性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新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多数学生已越来越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但这种认识还比较模糊,还没有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和实践,同时也表明我们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别是对外合作办学学生的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任重道远。
(三)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确立途径的认识
调查中,在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关键的依据问题方面,有24.1%的学生选择“兴趣爱好”,25.2%的学生选择“特长”,30.2%的学生选择“所学专业”,13.7%的学生选择“社会热门职业”,6.8%的学生选择“其他”;在你愿意参加有关的职业咨询或相关活动的问题方面,52.4%的学生表示“愿意”,24.0%的学生表示“可以考虑”,17.4%的学生表示“不太愿意”,6.2%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在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以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的问题方面,46.4%的学生选择“开设职业规划课程”,29.4%的学生选择“举办职业规划讲座”,14.8%的学生选择“学校网站开通职业规划测评系统”,9.4%的学生选择“其他”;在更喜欢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方面,调研结果如图4。
图4 大学生喜欢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比例图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这一问题上选择所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体现出职业生涯规划的理性;在参加相关咨询活动方面,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更希望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这对高校的教育教育安排和课程建设提出了要求;最喜欢的咨询方式是面对面咨询,这对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配套服务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反映出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的自身要求已严重不适应。
(四)大学生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中,在职业指导的期望收获方面,学生选择依次是“求职、面试技巧、说话艺术的指导”、“从专业知识方面择业”、“职场中为人处世原则”和“职业礼仪、形象指导 ”;在自主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选择中,28.0%的学生选择“资金”, 16.0%的学生选择“政策”, 20.0%的学生选择“技术”,16.0%的学生选择“机遇”,14.0%的学生选择“创意”,6.0%的学生选择“其它”;在面临就业时的信心问题方面,28.0%的学生“相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35.0%的学生选择“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做些临时性的工作勉强维持生活”, 25.0%的学生选择“虽然找到的工作不一定很喜欢,但是就业应该没问题”,12.0%的学生“一点信心都没有”;在出国的学习计划问题中,24.0%的学生选择“完成本科学业”,42.0%的学生选择“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14.0%的学生选择“不清楚”。
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以毕业找工作为目的,不是长远的规划;在自主创业的因素中,学生没有明显的倾向,这一方面反映当下自主创业的综合要较高,也体现了学生对创业的难度的情形认识;在就业的信心方面,大家普遍反映出较高的信心,这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出我国整体的经济形势较好,就业的压力并不是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在出国问题上,大部分学生出国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学历和更前沿的知识与技能,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出国的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五)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
调查中,在第一份工作的选择问题中,37.1%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26.8%的学生选择“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36.1%的学生选择“经过考虑和挑选才最终确定的”;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中,26.9%的学生认为“兴趣爱好”最重要,28.1%的学生认为“薪水高低”最重要,26.4%的学生认为“发展空间”最重要,13.6%的学生认为“工作的稳定性”最重要,5.0%的学生选择“其他”;对毕业后直接就业单位的选择问题上,20.1%的学生选择了“国营企业”,30.6%的学生选择了“政府机关”,23.7%的学生选择了“外资(合资)企业”,17.7%的学生选择了“私营企业”,7.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在认为就业时认为企业最看中的方面时,24.3%的学生选择了“专业”,22.7%的学生选择了“学校的知名度”,34.6%的学生选择了“个人能力”, 15.7%的学生选择了“学历”,2.7%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数据表明,大部分对第一份工作的要求和期望值随意性较大,这与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才的快速流动的大环境有关;在就业岗位上,学生的兴趣爱好、薪水、发展空间三要素之间基本持平,反映学生对岗位要求的全面性;就业单位的选择上,政府机关稍高于外企、国企和私企,这一方面折射出大学生热衷于报考公务员的愿望,也看出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在就业的个人素质方面,普遍认为个人能力是最主要的,专业和学校紧随其后,体现当前企业招聘人才的特点。
三、调研结果得到的启示
(一)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在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鲜有涉猎。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需求性较高,对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作为高校,应积极捕捉时展的需求信号,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努力打造学科团队,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借鉴成功的经验,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切实保障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
(二)积极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2.042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系统推进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各地高校也都开设了关于创新创业的课程,并在校内搭建了大学生创业平台以及举办各类的创业策划竞赛,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大众创业”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了分析蚌埠市大学生创业延续性的影响因素,对蚌埠市高校进行了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文调查研究的对象是蚌埠市高校学生,样本选取了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蚌埠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五所大学的高校学生。样本包含各个层次的高校,共涉及经、管、法、文、理、工等40多个专业。从样本的学校、年级、性别、专业来看,都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因此可以用来分析蚌埠市高校创业延续性的基本情况。本文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调研。调研的内容是:蚌埠市大学生创业现状,蚌埠市高校的创业教育状况,以及蚌埠市的创业环境状况等三方面的内容。将回收的问卷应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本次的调研问卷共发放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963份,有效率为98.15%。样本分布如下:本科1506人,占比76.72%,专科457人,占比23.28%;女生1031人,占比52.52%,男生932人,占比47.48%;大一学生456人,占比23.23%,大二学生503人,占比25.62%,大三学生498人,占比25.37%,大四学生506人,占比25.78%。
本次调研还对蚌埠市高校部分自主创业大学生及指导老师进行访谈,对蚌埠市大学生创业延续性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作为本次调研的补充。
2 调研结果分析
2.1 蚌埠市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
2.1.1 创业意愿
通过对蚌埠市高校的调研显示,有高达73.1%的学生有创业的意愿,有23.6%的学生没有考虑过创业,但是仅有3.3%的学生将意愿转化为行动。这就说明在现行的高校学生创业的大环境下,超过七成的高校学生都有创业的想法,但是由于对市场需求的掌控不足,缺少资金及管理实践经验等各方面的原因,实际进行创业的高校学生仅有3.3%。可见从创业意愿到创业实践的转化率严重不足,创业的延续性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2.1.2 创业项目类型
在创业项目类型方面,批发零售类占32.36%,电子商务类占28.47%,快速消费品类占17.19%,现代服务类占15.21%。大学生创业所涉及的项目类型,基本是投入资金少,创业规模小、低风险、低技术的项目类别。品牌意识不强,不能形成自己的特有优势,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大学生本是处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前沿,但是高校学生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软件网络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比例仅仅只有6.77%。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极大限制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延续性。
2.1.3 创业团队
调查表明,有87.26%的创业者是以团队形式进行创业。这些创业团队大多是通过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朋友组建的。由人际关系组建的团队,成员之前相互了解也比^多,但是这类的创业团队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公司运作流程和惩奖制度也因为人际关系而流于形式,造成团队的执行力不足。而且这类创业团队大多出自同一专业,在专业和技术上的互补性较弱,使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不足。
2.2 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2.2.1 第一课堂创业教育
通过对蚌埠市高校学生的调研,发现有41.33%的学生对学校现阶段开展的创业教育教学不满意。主要表现在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方面发展不成体系。一方面,高校在创业教育上课程上的投入不够,只有少量课程供学生选择;另一方面,在教育内容上,各高校所教授的知识仅仅是一般性的理论,没有结合本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经济水平、政策优惠等特有的优势为学生进行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教育。没有结合各个专业的高校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课程教育。
2.2.2 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现状
调查表明,有56.37%的高校学生参与过学校关于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其中有43.58%的学生对高校的创业实践教育不满意。主要表现在创业实践教育的规模较小,频次较低,高校学生的参与度较小。在相关创业实践软件的操作上没有专业系统的培训,只是简单的了解,对学生创业技能的提升不明显。在创业策划类比赛中,偏向于理论可行性,往往忽略实际的可操作性。当前,蚌埠市高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力度有待加强。
2.3 对创业环境的分析
2.3.1 创业资金扶持度低
进行创业实践,资金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据调研表明,高达87.52%的高校创业者认为资金问题是创业中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扶持政策,但是审批金额的额度较低,不能解决高校创业者的资金缺口。另外,大学生融资渠道不畅通,加剧了资金短缺的状况。地方政府对高校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措施也只是在政策层面上,并没有解决资金问题。这样容易使高校创业者资金链断裂,限制大学生创业的延续性。
2.3.2 创业政策宣传不到位
近几年我国出台的创业政策有利于高校学生的自主创业,但是对于政策的宣传仅仅停留在官方媒体上,没有进行深入的宣传推广。高达93.27%的高校学生都知道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但是仅有极少的学生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
2.3.3 政策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
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可以协调政府各部门,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保障和支持。出台的政策措施呈现出碎片化和零星化,而且政策的针对性不强。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问题,政府的扶持政策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侧重。现阶段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却忽视了这一方面,对不同企业没有较强的针对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延续。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以蚌埠市高校为例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创业延续性的多种因素。其中国家的政策环境、高校的创业教育以及创业者的团队等多种因素都制约着大学生创业的延续性。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延续性,提出以下建议。
3.1 促进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效用
3.1.1 增加扶持资金,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可以在年度预算中增设关于高校学生自主创业的经费预算,用于支持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国家资金运作的同时,鼓励地方设置区域性的专项资金,为区域内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另外,应当通过市场化的运作,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到大学生创业中来。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大学生创业提供融资支持。对发展前景较好的行业和企业,提供中长期的资金支持和信贷服务。
3.1.2 建立政策监督和评估制度
政府制定的创业扶持和优惠政策,为高校学生的自主创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明确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有助于学生自主创业的延续性。地方政府可以在中央制定的创业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特色进行创新和细化,要让解读创业政策常态化。同时建立政策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在优惠政策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立体式监督,可以最大限度的评估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帮助以及不足,为后续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3.1.3 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对高校学生创业政策制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通过建立统一管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组织机构,由其制定政策和实施方案,并进行部门之间的协调。坚持市场化运作,简化申请工商执照等证件的行政审批手续和流程。形成各司其职、科学配置的高效政府。根据大学生创业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为高校学生创业者提供特色化和差异化服务。
3.2 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3.2.1 建立科学的高校创业教学模式
首先要将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加以完善,使之体系化。然后通过对教学方式的革新来激发学生对于创业课程的兴趣,由“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改变为案例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业教育拥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双重特性,不能将创业教育独立于专业教育体系之外。因此要将创业教育深入结合当地的特性以及不同的专业进行个性化教育。
3.2.2 加强创业实践教育平台的建设
高校应当积极引进创业教育实训O备,通过实训设备,学生可以更加真实的模拟运营企业。其次要举办系列创业类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不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并寻找以后创业的商机。高校还应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完善创业申请制度,让高校学生的企业在良好的创业环境下成长。
3.3 加强创业团队建设
3.3.1 建设学习型的创业团队
团队成立初期,各成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互补性较差。对于公司今后的发展也没有明确的计划,因此通过建设学习型团队,可以增强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互补性。企业的发展也要求团队成员不断学习。
3.3.2 建立健全团队内部的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办事按照规章制度和流程,能够让企业更高效的运作。在管理制度中还要建立内部的激励制度和惩奖制度,通过激励制度能够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惩奖制度可以约束团队成员的行为,从而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延续性。
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与创新的新引擎。通过改善外部的政策因素,加强高校的创业教育以及团队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延续性,进而增加创业成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杨爱国.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
大学生总是走在一个时代最前沿的一群人。他们掌握着这个时代的新技术、新思想,对事情有着独到的见解。与大学生之间交流总能反映出一些这个社会最敏锐的问题,了解他们对这些问题独特的看法与建议。因此为了了解三大运营商宽带网络改革政策是否走进校园?大学生对电信运营商提出的一系列“提速降费”措施是否满意?以及大学生们对“提速降费”政策落实有哪些好的想法与建议?我们首先对西安市各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也和大学生们进行了课题交流与讨论。我们团队先后分别去了位于西安市不同地段、各个层次的大学,其中有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第二炮兵工程大学、西安财经学院以及西安欧亚学院。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分别发放调查问卷,总共发放了300份问卷,收回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7份。通过对各高校大学生的调研结果分析,我们总结了大学生对宽带网络政策改革的了解情况,归纳了大学生对三大运营商落实政策的看法与建议,了解了企业在校园对宽带网络政策的实施情况。
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识码:A
一、“零首付”企业基本情况
自2009年2月推出大学毕业生创业“零首付”政策起,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企业总共1,882户,其中已注销企业121户。在现存的1,761户企业中,注册资本总额 56,462.7万元(平均每户32.06万元),实收资本10,935万元(平均每户6.21万元)。
1、企业新设情况。2009年全市共设立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企业1,273户,月均设立116户。2010年全市共设立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企业488户,月均设立 41户。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企业的设立一般集中在每年的3~6月份,这一时间段正是研究生和大学生毕业时间,在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后,一毕业立即创业。而进入下半年后,新设数量明显下降,最低点出现在10月份左右,此时正是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可见,大学生申请注册企业有其规律性和周期性。
2、实收资本缴付情况。截至2010年12月31日,在现存的1,761户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企业中,已有10.3%的企业(182户)足额缴纳了全部的注册资本,2.8%的企业(50户)在法定最长缴付期限内缴纳了部分注册资本,86.9%的企业(1,529户)至今仍未缴付出资。
3、各区县分布情况。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企业在各区县之间分布并不平衡,嘉定、杨浦、闵行、浦东和松江五个区最多,共有1,066户,占设立企业总数的 60.5%,其中嘉定、杨浦最高,均达到了15%。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企业集中在大学校区较为集中区域(上述五个区均有大学校区)。主要原因是大学校园集中区创业者较为集中,创业机会多,创业政策的扶持及宣传力度也较大。
4、注销企业情况。从对已注销的121户企业情况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看,已注销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平均寿命约为1年(331天)。注销企业中,从事贸易类企业共计59户(占49%)(其中7户为电子商务),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业17户(占14%),文化及娱乐业18户(占15%),计算机和软件业1户(占0.8%),商务服务类22户(占18%,其中咨询类17户,翻译服务1户,服装等设计类4户),其他类型共4类(包括建筑、工业设计2户,地暖工程类1户)。贸易行业的准入门槛低,往往会成为创业者的首选,但是这一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流动资金要求高,对于人脉和资金不多的“零首付”大学生而言,创业难度较大,同时因准入成本低而导致大学生放弃创业成本也较低,因此在注销的企业中从事贸易的就占了接近一半的数量。
二、“零首付”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营成本高。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企业经营成本高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税费成本高。不只一户企业称其于两年前在媒体上看到大学生创业有税收减免,但是至今尚无一家享受到减免政策。还有企业提出,虽然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但对于初创的企业而言,每月向大企业一样缴纳残疾人保障、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税费,会对经营带来较大压力。用工成本高。由于上海市“三金”缴纳标准较高,创业企业雇佣员工需要支出高额费用。社保部门虽有社保金补贴,但是对于雇工的户籍有要求,不少企业无法享受,因此只有通过兼职或劳务派遣的方式降低成本。场地成本高。尽管“集中登记地”政策可以大幅降低创业之初的经营场地成本,有些区县也有租金低廉的创业基地,但是当企业需要扩大经营时,租赁市区的商业用房的成本往往让企业难以为继。
二是融资渠道少、难度大。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资金的缺乏基本上是创业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初期需要启动资金,中期需要扩大经营的资金,资金问题可以说是贯穿于创业始终。从事新兴行业的企业尚可以希望于风险投资,融资困境对于从事贸易等传统行业的企业尤为明显。由于利息较高,小额贷款公司基本无法适应大学生创业者的需求。创业企业多数属于轻资产企业,本身资产不多,能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也是凤毛麟角。目前,上海市提供无息创业贷款的只有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但由于其对创业项目和创业者本身有一定的要求,能够享受到基金贷款的企业不多,而且基金贷款还存在周期长、数额不高的不足。
三是市场竞争力不强。大学生创业者受过的高等教育并不能带来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在调研中发现缺乏以下三个平台使得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显得竞争力不足:(1)缺乏交流平台。不少创业者反映在两年的创业中往往是埋头创业,很少能有与同样创业人交流的机会,没有他人经验的借鉴,有时会走不少弯路。(2)缺乏推广平台。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经历较少、关系网较窄,最初创业时往往凭着一腔热情,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市场拓展的瓶颈。对此,现有的行业协会对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关注不够,当前也没有专门为大学生创业者组成的社会团体或协会来从事相关的组织推广活动。(3)缺乏培训平台。大学生创业者团队都是学校同学组成,多数学习的是同一专业,特别是一些从事技术开发的团队,在法律、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公司运行必不可少的知识上存在盲区。
四是部分“零首付”企业在两年内难以完成实缴。根据“零首付”的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企业的注册资本应当在2年内缴足,但从调研的情况看,2011年6月底前应当完成注册资本实缴的企业中尚有86.8%的企业(668户)没有完成全部实缴。在没有完成实缴的企业中除了由于资金缺乏、企业盈利不足无法缴足的企业外,还有部分“零首付”企业虽然经营状况良好,但由于财务、工商知识的缺乏,没有将企业经营中的资金通过验资计入注册资本,现在如果在短期缴足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流动资金压力。从调研反馈的情况看,在未实缴的企业中拟在到期前完成实缴的占26.4%,拟转让给他人经营的有1.4%,拟减少注册资本的占4.5%,拟注销并停止创业的占14.2%,希望能够延长出资期限的占12.3%。其中不少创业者希望能延期2年,甚至有人建议延长3年。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在本次的调研中与267户企业未能取得联系,其中多数为实收资本未缴纳的企业,期限到期后可能涉及注销或吊销。
三、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与工商企业登记
2010年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通过走访和调研,进一步完善了创业资助服务模式,即包含了“雏鹰计划”与“雄鹰计划”的“双鹰模式”。
1、“雄鹰计划”与工商登记免产权交易。所谓“雄鹰计划”,是一种股权型的资助模式。对于部分成长潜力较大,并已经初步具备雏形的企业,继续沿用现有的公益股权投资模式,关注项目质量,筛选有成长前景的优秀企业;在孵化及服务资源上对该类项目予以重点倾斜。雄鹰计划资助对象主要为依托高校科技成果和行业经验,具有高成长潜力的早期项目,鼓励有行业和管理经验的青年人加入创业团队。资助对象范围放宽到全国毕业五年内的青年群体(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和归国留学生),公司注册在上海即可,申请人不再受户籍地和生源的限制。对这类项目,基金可给予3万元以内的股权投资,资助期延长为三年(原为两年)。与此同时,分基金会将联合社会资源,重点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条件。企业在资助期内退出基金时,在双方意愿一致的前提下,企业可原价回购大部分股权,由分基金保留小部分股权。具体操作方法是:企业1年内完成退出,分会可最多保留因其资助所形成股权的20%;企业2年内完成退出,分会可最多保留因其资助所形成股权的30%;企业3年内完成退出,分会可最多保留因其资助所形成股权的40%。
“雄鹰计划”是对基金会通过股权投资形式资助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作为主要发起人来创办企业这一传统方式的延续,并扩大了适用范围、延长了资助时间。考虑到这些投资金额不高(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金额一般不高于30万元)、公益性强(基金在其资助企业中所占股权不参与分红,退出时可以原价退出)的特点,我局定期向全市登记窗口大学生创业基金公益性资助企业名单,并规定在工商登记时对大学生创业基金公益性投资的退出免收产权交易证明,为基金会和创业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共计办理了57户创业企业变更登记,涉及资金882.73万元。今后,工商部门对于“雄鹰计划”公益资助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将继续实施这一免收产权交易证明的政策。
2、“雏鹰计划”与“零首付”企业对接。所谓“雏鹰计划”,是一种债权型的资助模式。其资助项目的特点为所需金额较小,能快速实现收益并偿还贷款。其资助原则为“申请简便快捷、评审公正透明、偿还严格规范”。资助对象为全国毕业两年内的青年群体(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和归国留学生),公司注册在上海即可,申请人不受户籍地和生源的限制。具体操作上,“贷款模式”采取委托银行发放“小额贷款”模式,由银行向经基金会审核的创业项目提供免抵押小额贷款。创业企业的首次贷款为免息贷款,额度最高为 10万元(创业者个人信用贷款5万元,如有亲戚担保可再放贷5万元),贷款期限为两年。若企业正常还款,可继续申请股权资助模式并获得优先支持。资助期满,若创业企业难以还款,考虑到创业企业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创业企业可与分基金会签署展期协议。若在协议约定时间内,仍无法按照协议内规定的期限还款,该笔不良记录将记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
“雏鹰计划”是基金会2010年9月推出的新的小额贷款式的资助模式,支持所需启动资金较少、在资助期内能偿还贷款的创业者。“雏鹰计划”不要求创业者投入大于资助金额的自筹资金,比较适合缺乏启动资金的创业者。由于其资助的群体与工商“零首付”政策受众相同,因此有着政策衔接的空间。将来对于运行较好的“零首付”企业(工商注册一年内),在申请基金会资助时可予以加分支持,同时通过基金的资助,促进“零首付”企业尽快补足注册资本(基金资助时要求创业者投入一定资金进行配套)。
(作者单位: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教育研究部)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008-03
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的电子商务产业在现代服务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1年到2011年十年间,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更是令世人瞩目。淘宝网作为电子商务企业的领导者,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生活,利用淘宝网创业的人群也日益增多。根据2010年的《中国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报告》显示,高职、大专层次的学生因就业困难,所以比较热衷于网络创业,占学校学生的62.23%;本科院校学生占31.48%,研究生仅占1.45%。大学生网络创业多为经济学、管理学、电子商务等经管专业,占人数的71.57%,理工类和文史类专业学生分别占11.22%和2.24%。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较低,70.75%的大学生网络创业启动资金在1000元以内,月均销售额在1000元以内的占71.35%,同时净收入为1000元得占79.74%,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创业者对当前收入不满意。此外,大学生网络创业群体中,仅有17.10%的大学生有过创业教育培训经历,有网络创业培训经历的比例仅为16.14%。随着毕业人数成倍增加,就业形势也愈发严峻,社会各界、政府和高校都积极出台有利政策,支持大学生网络创业,经过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培训,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大学生淘宝创业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淘宝网创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便采取积极措施更为有效的指导学生创业,山东交通学院财 经学院于2013年3月对09级-12级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58份,回收1250份,回收率99.36%。问卷发放范围涵盖了学院电子商务、金融学、财务管理、审计学4个专业学生,笔者还就相关问题对淘宝网创业学生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淘宝创业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问卷调查中部分问题的统计数据
二、大学生淘宝创业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从调研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影响大学生淘宝创业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总体上可以分为政府、高校、电子商务相关企业和学生自身认知这四个方面(如图一):
图一:大学生淘宝创业影响因素模型
1.政府层面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关于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积极鼓励和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但是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特别是利用淘宝网创业的政策支持微乎其微。据调研显示,在全部受访学生中,仅有9.1%的学生利用政府创业扶持基金创业,3.1%的学生利用商业银行贷款进行自主创业。而且,国家关于学生创业政策,一般只起到指引性作用,操作性差,各地方政府制定细则不能较好的起到贯彻国家政策的作用。如学生网上创业需融通资金,但银行作为自营企业必须考虑到所承担的放贷风险,政府也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风险完全留给银行。并且,大学生网络创业优惠幅度很小,大学生创业政策减免收费大多是程序中的一些手续费、证件费,并不能有效的缓解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资金负担问题。
2.学校层面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但真正进行创业的学生很少,即使有学生有创业动机,但大多只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据调研显示,有45% 的学生对淘宝网开店这种创业形式不是十分了解,有13.5%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创业教育或创业培训很少。根据和部分已开淘宝店的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到,学生在淘宝网开店需要提前买入一定数量的货物,但学生宿舍空间狭小,根本容纳不了货源,但学校后勤相关部门又不容许学生把货物存放在宿舍楼闲置空间。淘宝创业场地问题是部分创业同学的一大顾虑。此外,已开淘宝店的同学白天若想参加淘宝网的一些活动,必然会影响到上课时间和课堂出勤率,有个别学生因为白天翘课去做淘宝生意而受到通报批评。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政策对在校创业学生进行日常管理。
3.电子商务企业方面
就淘宝本身而言,淘宝从2012年年底到2013年年初,在淘宝网站“淘宝大学”模块上建立了大学生创业论坛。该论坛为创业学生提供了互相交流沟通的平台,而且,根据淘宝网淘宝大学负责人丁引先生介绍,淘宝网近期也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大学生利用淘宝网进行创业。据调研显示,有个别会利用淘宝网上的分销平台寻找网络供应商,因为网络供应商解决了大学生淘宝创业的进货资金、囤货成本和发货物流问题。有个别学生考虑到使用网络供应商会有一定的风险,他们倾向于选择线下供应商,而且目前许多大型的服装、鞋帽类供应商,给大学生进货或加盟提供了很多优惠条件。比如说,学生自营淘宝店店铺等级只需达到1颗星就能免费加盟一些知名供应商。
4.学生自身条件方面
淘宝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创业模式,青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都想跃跃欲试。据调研显示,有21.4%的学生有过想开淘宝网的冲动。据艾瑞咨询和淘宝网联合的《2008年度网购市场发展报告》调研显示,淘宝网上大学生比例占到了12%。淘宝网上创业其实是电子商务的一种形式,计算机技能是一项硬件条件,而现在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是过硬的,每位学生都必须要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大学生对淘宝网的计算机操作部分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而且,对于有经济、管理类专业背景的同学来说,他们可以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灵活的用到淘宝日常经营上来,所以和其他商户相比更具有竞争力。但是,通过和受访大学生沟通发现,大学生淘宝创业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大学生创业观念肤浅淡薄。一些学生认为淘宝创业风险低,就盲目跟风开店,等店铺真正开起来之后,又怠于经营。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创业就是赚钱,缺乏对淘宝创业的全面的、专业性的了解,缺乏调研规划。其二,缺乏资金。资金问题是制约大学生淘宝创业的一大瓶颈,网店运营需要资金支持,但绝大多数学生的资金仅限来源于生活费、零用钱甚至是奖学金。其三,商业信用欠缺。大学生初次开店,如何实现交易记录“零”的突破是关键问题,由于交易记录少,信用状况低,买家基本不会选择购买这样的商品。其四,管理问题。大学生淘宝开店基本上采取的都是自营的方式,即使有的同学采取几个同学合作的方式,也经常会因分工不明确造成谁有时间谁做和执行度不高的局面,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网店的正常运转。
三、结论与对策思考
1.从政府层面来讲应积极营造一个好的学生创业宏观环境
从政府的角度来讲,要想扶持大学生网上创业,要健全网络经营相关法律体系,使网上经营者遭受风险的概率降为零。工商、税务、劳动部门相互支持配合,给大学生创业开辟“绿色通道”。还可以成立大学生网上创业专项扶持基金,完善创业融资政策,支持金融机构给大学生网络创业者提供适当额度免担保贷款、低息贷款,鼓励保险机构为大学生网上创业提供适度的保险服务。
2.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体系建设
高校鼓励大学生网上创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给大学生在校园创业提供便利。高校可以对已经开始淘宝创业并且网店运行良好、发展势头好的店铺进行重点扶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场地和资金支持。加强大学生网络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可以在学校组建创业班,可以通过高年级同学带低年级同学创业的方式,把好的创业经验传承下去。第二,加快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创业教育要发挥教学主渠道――课堂教学的作用,要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可以以必修课或是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创业学、网络创业营销学等课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开设的相关课程就高达17门之多,内容涉及创业的战略、环境、财务和产学合作、产业网络等。高校还可开设创业学分,比如说淘宝店铺信用达到一颗钻就可冲抵两个学分等,激发创业同学热情。第三,打造一支能够指导学生网络创业的师资队伍。学生网络创业教师最好选择有电子商务、经管类相关背景,有过创业经历或培训的教师。现今高校辅导员队伍日益高素质化,完全可以从青年辅导员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学生创业活动指导教师。
3.提高自身能力,打造高素质创业团队
高校大学生要提高网络创业的成功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做好知识储备。大学生淘宝创业想要做出成绩,做得与众不同,必须有完善的知识储备,例如管理营销学知识、网络知识、知识产权等知识。把这些知识和创业实践相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大学生创业应培养独立性、坚持性、适应性、合作性等心理品质,这样才不至于在业绩好时骄傲,也不会因创业失败而一蹶不振。平时创业大学生可以多参加大学里面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可以参加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素质拓展活动,磨练自身的意志品质。第三,组建创业团队。大学生淘宝创业如果采取个体经营的方式,势必势单力薄,难以和强大的对手竞争。如果组建团队,发挥团队力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势必会更易成功,同时也降低学生创业所承担的风险。
参考文献:
高校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载体之一,是学生参与学校活动,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重要方式。参与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以及锻炼交往能力的重要活动。实践证明,学生社团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促进学生就业也有很大的作用。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更是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方面大有帮助。该类社团受到学生的“热捧”,社团在招新时录取率约为10%。但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在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从学生竞赛和科研调查的角度,提出指导和发展该类社团的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在高校发展迅速,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管理制度不规范,社团活动表面化和断续化,社团组织整体稳定性不足,专业教师指导缺失,经费与活动场所等难以保障,社团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制约着社团的发展。
1.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专业指导和资金来源
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由学生自发成立的兴趣社团或协会,主管部门为校团委,指导教师为团委或由社团聘请的辅导教师。以这种方式成立的社团,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高,有很强的探索意识和尝试精神,但是普遍存在教师指导不足和学校重视不够的情况,造成社团发展缺乏外部环境或资源支持,活动开展中碰到不少的困难及社团发展方向迷失等问题。另一种是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议成立。以这种方式成立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较多,虽然也属于团委管辖,但实际挂靠在就业指导部门,也有专职指导教师。这类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在经费支持、企业人脉、活动开展的外部环境中会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社团合理的管理制度(运转机制)还没有形成,在一些管理上也存在诸多不足,如筛选社团的指导教师,是由团委还是就业指导部门聘任,指导教师是否应该选定有心理学、教育学或者有企业背景的教师担任。在实际中,社团的指导教师多是兼职的指导教师,更替也较为频繁,未能有延续性的教师指导,导致社团管理与发展不能有效延续;如何把企业资源人士纳入到社团运作中也是一大困惑。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因挂靠在就业指导部门,是高校内与企业接触较多的社团,具有较强的对外性。但实际运作中,社团缺乏有效揉合企业、学校、毕业生的途径,社团往往只是举办一些讲座、论坛、兼职实习等“表层次”的活动,没有把企业的相关活动与社团的发展有效耦合。制度上的不完善、“双重身份”、企业资源整合不足使得社团在发展中处于尴尬的位置,很多活动流于表面,影响了社团活动开展的效果。
2.注重社团的服务功能,忽视成员个体成长
作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的新载体——社团,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为高校推进就业指导与服务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实践了学生社团“自我服务,自我成长”的理念。目前,由于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人员紧缺,高校在开展校园招聘、招聘信息、毕业生派遣咨询、毕业生鉴定、档案咨询、校友论坛、模拟面试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繁多就业事务中,都开始借助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的帮助。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成立的目标就蜕变为就业指导部门日常工作的“外转移”,社团成员每天都在做反反复复的就业服务工作,而不是身在一个职业生涯探索的兴趣团队。目前,很多高校都忽视了此类社团的核心性质,仅把其当做一般的学生社团看待,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就业指导部门交予的“工作任务”,把社团只当作“老师延长的手臂”
或“学生业余爱好组织”,学生只是了解就业指导表层的事情而没有进行内化吸收,如此必然导致了社团为其他学生提供的就业服务不专业、不深入。另外,因为缺少实际锻炼,在就业竞争力方面和其他学生相差无几,从而使整个社团失去了吸引力。当前,面对逐年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和繁多的工作安排,不少高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都疲于应对就业指导部门交办的就业事务,大大限制了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的发展,也忽视了社团个体成长。据笔者了解,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成员的流失率很高,而问题的根源是很多成员认为社团的活动只是完成就业指导部门事务性工作,留在社团收获不大所致。
3.社团特色不鲜明,“职业规划”味不足
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大多简称SCDA(英文全称Student Career Development Association),较早成立该类社团的都为国内知名高校,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立团的宗旨是:连接单位、学校与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成才的平台。社团关注的重点是职业规划理念的了解、传播与内化。目前,各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虽然发展迅猛,但普遍存在特色不强等问题,这类社团工作还局限于组织与就业、职业相关的活动或者协助学校就业部门处理常规的就业事务。社团成员自身在就业和职业方面的能力蓄成不够,多数学生还不能在就业指引与服务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为其他学生进行就业指引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的初始定位已经异化。实际上,社团只是完成具体的业务,而没有把具体业务与职业规划、职业能力素养教育、创业创新意识教育等有机的结合。社团成员只是完成具体任务,而没有把具体工作中涉及到职业规划的因素(如企业对人才需求、人职匹配、政策需求、职业定位、职业路线制定、职业环境了解)学习内化,导致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很多所谓“品牌活动”,如招聘会、模拟面试大赛、职业规划大赛、大型兼职对接等活动,社团成员虽然参与其中,却未能融入其中。
二、基于学生竞赛和科研调查角度的社团指导建议
1.理顺管理体制,通过学生竞赛和科研调查,增加支持资源
优化职业发展类社团建设,首先,要理顺社团管理,高校应该固定相应职能部门负责社团指导,以便落实指导责任。基于该类社团的性质和服务功能,该类社团应归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管理较为合适,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归管部门为就业指导部门,具体活动安排和具体经费都由就业指导部门负责,社团只是参与到团委的日常社团考核中。由此社团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利用好就业指导部门的相关企业资源。其次,就业指导部门的教师很多都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育背景或者接受过相关的就业指导培训(现阶段高校和高校的行政主管部门较为注重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人员业务培训较为完善)。最后,稳定的指导教师能通过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和科研调查增加学生社团的经费。笔者担任指导教师期间,指导社团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加了广东省职业规划大赛、港珠澳青年创业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简历制作大赛、别克汽车训练营等竞赛,还参加了企业的饭堂满意度调查、劳动政策知悉度调查、职业类高校的招生宣传等调研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增加了社团的经费收入,提高了社团开展活动的自由度和效度。
2.加强指导与培训,让个体融入到学生竞赛和科研调查中,促进个体成长
现阶段,高校中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发展迅猛,但普遍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活动还多局限于组织一些与就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社团成员在就业和职业指导方面的能力不够,加强对社团成员的培训显得尤为必要。如何把完成具体事务与学生个人发展相结合,成为指导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事项能诱发学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操能力、环境适应力等重要职业素质,其中学生竞赛和科研调查就是很好的途径。五邑大学就有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模拟面试大赛、求职简历制作大赛、电子商务大赛、港珠澳青年创业大赛、商业大赛等竞赛项目,而这些项目多由就业指导部门与相关院系合办。另外,开展科研调查也是良好的锻炼途径,在校内可开展企业需求、毕业生就业能力状况、毕业生创业状况等相关就业、职业方向的调研;在校外,可以参与企业的市场调研、企业员工情况调查等,通过实践类的科研调查既让学生接触实际、接触社会,了解职业上的实际需求,也促进了不同专业学生的交流,积累了实践经验和社会关系,锻炼了创新和合作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就业综合能力。竞赛与调研相对于枯燥的书本教育来说,形式更多样化、更贴近实践,学生对这类活动的内化吸收更多。这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指导、优化和促进社团成员成长的一个新途径。指导教师要多积累和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同时要善于组合各类资源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便利。
3.通过学生竞赛与科研调查,塑造社团品牌,增加社团凝聚力
通过实习了解电脑的相关知识及营销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把所学的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首先来认识一下营销调研实习吧,营销调研实习是通过实践环节对所学营销调研与预测课程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化理解。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低成本、准确和适时的市场营销决策对企业至关重要,营销调研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市场营销的信息,成为企业进行决策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营销调研实习是依据大纲的要求及教学计划安排,在完成营销调研与预测课程学习后展开的。通过实习欲使我们正确认识营销调研的价值,灵活掌握营销调研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设计、组织常规性的市场调研项目,有效运用市场调研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解决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进一步培养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和驾御实际营销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
这两个星期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了第一次实习——市场调查实习。我们由老师分配结组,需要先找到调查对象,针对其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她想要了解的市场信息做一份调查问卷,然后再对目标市场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报告。
1.确立调研主题
在实习阶段我主要负责前期的调研准备,利用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收集相关信息。我们组经过讨论决定对电脑市场进行调查。调查题目:对连云港市新浦区电脑市场调研,主要是针对大学生使用电脑的调查。调查动机:调查有关计算机行业的各种信息看看大学生在计算机行业是否有发展机会,并为大学生提供有关在高新科技产业领域内投资的具体方向和进入策略调查要点:笔记本价格的持续下降将不断激发个人用户的购买欲,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学生购买电脑的品牌主要有1、Acer2、八亿时空3、长城4、戴尔5、方正6、方佳7、海尔8、海信9、惠普10、金翔云11、蓝星12、浪潮13、联想lenovo14、联想ThinkCentre15、明基16、苹果17、七喜18、清华同方19、清华紫光20、TCL21、神舟22、新蓝等,要求售后服务要好,服务态度好。他们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广告等方式来购买电脑。他们所满意的价格主要集中在5000元左右,讲求经济实惠。学生购买电脑的目的除了学习外,大部分是用来玩游戏或看电影什么的。对电查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写成报告。
2.制定调研计划书
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市场营销整体策划应包括如下基本内容:(1)市场营销调研策划(2)市场分析(3)市场营销战略策划(4)产品导向的市场营销战术性策划(5)顾客导向的市场营销战术性策划(6)竞争导向的市场营销战术性策划
一般来说,整体策划对企业自有资源评估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1)企业的人力资源分析(2)企业的财力资源分析(3)企业的物资资源分析(4)企业的技术资源分析
策划书大体内容如下:
市场分析
一,营销环境分析
二,消费者分析
三,产品分析
四,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竞争状况分析
五,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广告分析
广告策划书第二部分广告策略
3.进行文案调研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进行文案调研,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有关研究课题资料数据的收集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二手资料和数据,了解所要研究的课题,并形成个人文案报告。对于我们来说资料的主演来源就是网络,迅速准确的从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的有用资料也应该是我们要熟练掌握的技能。在进行完文案调研之后我对整个调研主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4.展开实地调研
(1)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实地观察,搜集一手资料。我们来到长春各大超市进行观察,记录那里的客流量,自有品牌商品种类,消费者购买自有品牌商品的情况,跟踪顾客记录其消费过程等。这些事情说起来不困难,但是要落实到实践上,真的是有些麻烦。一方面要分心记录数据,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不能引起超市有关人员的注意,在跟踪顾客是更是很容易就会跟踪丢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进出超市,装作若无其事似的进行数据的收集。最后我们还需要经这些数据整理出来形成观察报告,并进行相关的简单分析。
(2)询问法:
询问法是结合问卷设计的一般技巧,进行相关主题的问卷设计,要求设计出结构合理,紧扣主题的问卷。进行询问法调查时我们先要进行相关主题的问卷设计,再到各大超市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是要注意样本的选择和问卷填答的完整性等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完成了问卷的设计并进行了是调查,在进行最后的修改过后将问卷打印好并分到每个组员手中。在接下来的两天内我们分别去了重庆路的沃尔玛购物广场、家乐福超市,恒客隆超市、欧亚地下超市进行问卷调查。做问卷其间我们遭遇了很多的拒绝和冷漠,但同样有很多的好心人帮助我们填答问卷,这两天虽然很累,也有很多的委屈,但当我们拿到填好的问卷时我们都很高兴。
5.每日写调研日记,对资料进行整理。
每天我们都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要写调研日记记录每一天的都要过程,以便在撰写报告是可以有资料作为参照。
6.撰写实习与调研报告
(一)社会实践教育模式更新颖。
高等学校与社会沟通,建立了具有不同特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并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高校将针对学生专业联系企业,建立科研、实习基地,使教学与实习相结合、实习与生产相结合,生产与研究相结合,让学生在基地学习中实践专业知识,了解社会生产的主流发展方向和企业现状。同时,高等学校与政府部门、社区、社会爱心团体积极联系,组织大学生走入空巢老人家庭、农民工子弟学校等需要志愿服务的场所,将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帮助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二)社会实践仍存在很多问题。
从当代大学生角度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的思想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范围相对较低。当今社会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总体上社会存在的机遇大于挑战,如何能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深刻的意义,社会实践是重要途径。但是许多大学生把社会实践当作一种“休闲娱乐”或者是具有较强的抵触情绪,随意应付,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非主动地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把握时代脉搏。从高校角度来看,主要问题表现在部分院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高校由于资金不足,不能够提供支持和保障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所需的资金。部分高校组织社会实践内容单一乏味,缺乏与社会的联系,难以调动大学生兴趣;部分高校开展社会实践对象只针对少数优秀学生,而非全员社会实践。同时,对社会实践的考核机制缺乏合理研究。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主要问题表现在部分企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投入和支持力度不足,基于对企业利益的考虑,部分企业甚至拒绝接受大学生到企业内部进行社会实践。对企业而言,高校安排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内容及结果难以满足其需求,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完善存在困难。
二、社会实践的作用分析
(一)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形成的。同时思想道德规范也是在社会上具体化和个性化的重要体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感知社会、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能够近距离的体验社会的最好方式。社会实践活动也为大学生走出校门搭建了更加良好的桥梁。在参与社会实践中,让当今的大学生了解到中国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等,在目前中国一些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使他们更加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并通过正确的理论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他们明白什么是自立、自强和艰苦奋斗,体会劳动带来的愉悦,从而真正的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
(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各高校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还是以学校安排的日常教学和学生自主进行实践相结合,大学生在实践中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实施。在实践中,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提升和改变,如在团队的合作中,原本独来独往的同学学会了团结写作完成共同的项目;在遇到新问题新困难的时候,学生更加意识到了从他人那里获取协助,并组织协调完成,形成了一种自我完善、自我调整、合作进步的精神。进而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等。通过这些能力进而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型期,大大的缩短了适应社会的适应期。从而为大学生就业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