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09:26: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将学生进行阶梯式分类时,愉快、平等、轻松的学习环境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不同阶梯的学生,可以通过一带一的方式进行鼓励;对于在相似阶梯的学生,通过友好公平竞争的方式来取得共同进步。
2.教师的教学过程要阶梯式开展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共同考虑,阶梯式教学模式都是生动的展现了教育的内涵与深意。学生和教师都应注意到学习阶梯式增长是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在遇到每一个瓶颈问题的时候,更应该充满耐心与毅力的对待,才能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此外,阶梯式教学模式应该是贯穿整个授课阶段的。
3.《管理学》课程的阶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验开展阶梯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不仅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需要学生真实、乐观的配合态度,具体可按以下步骤逐次展开教学:
(1)学期开始前,进行摸底测验,根据测验结果或上一学期的成绩及平时表现情况,制定出学生情况表格,可以为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及测验成绩设置不同的权重,汇总一方面或若干方面的成绩,并进行汇总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将学生划入不同阶梯。
根据学生人数与所需阶梯级的数目,为每一阶梯级划分得分区间。例如,X级学生是课堂表现良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Y级学生通常是整体情况略逊色于X级的一部分学生,可能某一方面很突出,但另一方面造成了劣势;Z级学生是学习积极性与成绩相对较落后的一部分学生。教师在参与阶梯互动式教学的过程中,对待不同阶梯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方式,通过合理的沟通与引导,让每一阶梯学生达到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
(2)教师的教案设计方面,需要将不同理解程度与难度的知识进行划分,着重突出重点,既不因为课程设置较简单而影响高阶梯的学生学习兴趣,又要保证其他阶梯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进步空间,增强其信心。小组讨论可以根据座位分组,也可以根据不同阶梯的学生状况进行合理搭配。
(3)课堂提问环节或是课后的作业布置方面,教师不应因为方便批改审阅而布置相同的任务。课堂提问时首先遵照学生的自愿原则,例如提问有难度的问题时,如果X级或Y级的学生同时有回答意愿,可选择Y级学生进行回答,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其自信程度,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开放式的提问,可以常选择让Z级学生进行回答,并进行正面的言语鼓励,当然,对X级学生也要进行鼓励引导,不能让其失去学习劲头。总之,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感受与学习状态。
课后布置练习时,应规定最少完成的任务限度,并在同一联系中涵盖基础题、提升题与加试题等不同层次,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能力限度内的任务,并对更高水平的题目产生一定兴趣与斗志。
(4)课堂表现的评估及成绩的评审方面,教师要规定清晰的平分办法,可以定期进行简单的测验,根据若干次结果的综合来重新划分学生所处阶梯。
1.人才创新方面的需求与专业课程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如今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种专业的地理信息技术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快速更新的学科知识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都为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时代对高等院校提出的要求,就是进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根本目的。培养创新人才首先需要进行创新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不但要与目前的情形相适应,而且要足够完善,同时将课内外结合起来。但是大学中的课程不管是时间安排还是内容方面的局限性都比较大,因为课程的整体时间和数量是有限制的,因此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这些新的知识全部规划课程中,人才需求创新性和专业课程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就是这么产生的。
2.人才需求多样性和建设课程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如今现代学科的发展呈现出了越来越明显的交叉综合特征,例如遥感这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知识,在得到了广泛应用的同时遥感交叉综合也更深入。很多地理信息专业知识都从单一的技术服务发展成为了综合性的技术服务,社会在人才需求方面也从单一的应用型需求变成了高素质复合型,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不相满足。但是教育型的地方高校受到体制限制、经费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建设方面难免有滞后的问题,与社会需求以及学科的发展脱节,学生不能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到最先进的知识,也没有机会去进行实践等,影响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和科研联系不够紧密的现实与培养复合型人才之间的矛盾。很多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够重视培养他们的科研素质,在科研教学方面投入较少,学生既没有较强的科研意识,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能力素质,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同时也不符合经济建设方面的要求。部分教师只进行教学,缺乏课研成果导致讲课没有新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课堂上没有传递足够的信息量,对教学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有课题的教师则会在科研方面投入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没能科研成果转化成为有效的教学内容。这样造成最终的结果就是科研和教学之间严重脱节或者科研超越了教学,科研并没有对教学进行服务,也没有发挥作用促进教学的发展,对高校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这项培养目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建设中教学和科研的相互关系
科研和教学并不是两个独立分离的部分,而是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教学可以传播科研成果、学科前沿知识,而科研又是教学基础所在。高校要持续发展并且保持健康而稳定的状态,就必须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妥善地处理好。
1.树立正确的观念,进一步深化改革课程教学。地方经济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以在培养教育型地方高校人才这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育型地方高校自身来说教学的中心位置不可动摇,同时还需要处理好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所以教学型地方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师应从学校的现状、地方特色和教学内容出发,树立科研育人相关理念,对课程教学进行深化而科学地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有了这种理念的指导,就可以将具体的科研课题和课程建设融为一体,深化改革课程教学,教学开展的背景可以是科学研究,将传统而单一的研究过程变成培养学生能力并且改革课程的综合过程,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并且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将教学和科研的互动作为主线来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转化成果成为目标。首先以大纲的要求为标准,以科研为依据来整合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并且进行优化设计,将与时代不符合的陈旧内容删除;选取国内外其他的教材中对本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帮助的内容融合到主讲教材中,同时例如地理研究、地理学报、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等期刊也可作为参考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教师及时转化科研成果成为教材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的内容。很多科研成果在融入了教学内容中后可以充实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例如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典型绿洲景观动态变化等,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使师生间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机会。教师自己进行科研活动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新技术、新理论或者新方法等产生,这些都可以在教学中引用,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和修正。例如在教授地质遥感或者环境灾害相关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期间的遥感影像;在讲解热红外遥感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将利用热红外监测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引入进来,开拓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对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将教学科研资源充分地挖掘出来,丰富教学和互动的方式。如今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学会充分地利用这些技术,例如通过网站获取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相关的图片、资料,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作为科研数据。对于网络上的各种热点事件师生也可以共同关注并进行交流,例如我国发射的“嫦娥二号”等。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不仅能将学生学习课程的空间扩展开来,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手段给学生。
3.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强化科研,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起推动作用。实验教学对于很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验教学中也需要将科研成果引入,对专业实验技能的培养进行不断的强化。学校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可以在综合性和设计性方面更加重视,学生一边完成了学习过程,一边锻炼了自身分析综合问题并且将其解决的能力,对教师的科研方法和科研活动的过程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会更有热情和兴趣进行自主探索。
尽可能实现本科毕业论文和科研课题的结合,真正将科研与教学融为一体。科研课题的研究性很强,一般都是对专业知识领域最近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而毕业论文对于本科生来说非常重要。将毕业论文结合科研课题,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科研项目来完成毕业论文,这相当于为学生创造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还能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样产生的论文也是独一无二的,不用担心抄袭问题。教师可以吸收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或者介绍学生去相应的单位实习,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科研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很多毕业生都是在导师的项目中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这些论文的学术价值也都比较高。
定期邀请相关的专家来学校开设专题科研讲座,鼓励学生进行学术论文的创作和发表,或者是进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申报。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各种相关知识的学科知识大赛,并鼓励学生参加,将科研成果在这些活动中转化成为教学内容,并利用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将被动的学习过程变为主动,让学生拥有足够的自信以及更好的综合能力。例如:安徽省大学生GIS技能大赛以及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GIS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专业兴趣、提升专业技能等。
1 资料与观察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6 年6 月~2007 年6 月共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198 例, 其中男性128 例,女性70 例; 年龄最大70 岁, 最小18岁。治愈出院178 例,由于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2 例,死亡8 例。
1.2临床观察
1.2.1 症状观察
及时了解患者主诉,了解其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
1.2.2 体征观察
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对危重患者应使用心电、血压、呼吸等监护。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2.1.1 护理人员与病人谈心
了解他们的病情及心理感受,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帮他们减轻焦虑的情绪,鼓励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重视基础护理,强化专科护理,用精湛的护理技术服务病人。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以细节的服务、善解人意的沟通、宽容的胸怀、真心的关爱温暖患者的心灵。
2.1.2 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护理人员针对心血管科的工作特点,完善落实护理责任制,加强基础护理工作,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和院内感染控制。
2.2休息与的护理
良好的医疗条件离不开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在早期绝对要保证卧床休息,从而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心力衰竭的患者要尽量保持半坐卧位,可减少回心血量,给心脏减压,继而改善呼吸功能。若出现肺水肿的现象,采取端坐卧位,注意保持患者的舒适度。
2.3饮食护理
对有心血管患者来说,提倡饮食清淡、戒烟、适量饮酒、劳逸适度的生活方式。心血管患者的一天的食盐量,每天不宜超过6g;多食含钙多的食物,如牛奶、乳制品、绿叶蔬菜、鱼类、海产品等食物。维生素D有促进钙质吸收作用,含维 生素D丰富的食物有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等。通过摄入富含低脂、高钙、高钾、高镁、低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使心血管患者的机体达到平衡。
2.4排泄护理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鼓励其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出现便秘则采取相应措施。
2.5急救护理
提高急危重症的救治水平。进一步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和急诊冠脉造影、血栓抽吸及必要时的冠脉支架植入术,提高急性左心室衰竭、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水平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水平等。进一步细化分专业组或科。如冠心病组、心力衰竭组及心律失常、先心病专业组等,进行分工合作,促进心血管内科的发展。
2.6药物疗法护理
重视基础护理,强化专科护理,用精湛的护理技术服务病人。掌握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方法、药物的作用、禁忌、不同年龄针对用药等,按时按量给药。
2.7鼓励病人参加适合的文娱活动
由于疾病本身的特点,心血管内科护士常常会遇见脾气大、焦虑、抑郁的患者。一旦患者对护理工作有意见,护士无论有无责任,都必须主动向患者解释甚至致歉。这对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很有好处。让病人练习书画、种花、养鱼、听轻松音乐,可陶冶情操,缓解病情,这样做对调节冠心病患者的情绪是大有益处的。
3 讨论
坚持预防为主的教育,搞好医学科普教育。目前,心血管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如果能够做到早检查、早治疗,许多悲剧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组织医护人员深入机关、厂矿、农村进行医学科普教育,做到预防为主,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规范化防治,减少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慢性心衰等患者进行规范化防治,从而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寿命。
人性化护理: 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业务水平高、服务态度热情、职业道德高尚,为每一名到该科室就诊的患者提供安静舒心的就医环境、规范合理的治疗方案、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竭力奉献;以患者为中心: 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3)将人性化服务运用于心血管患者的护理中。
参考文献
【关键词】:侯诊分诊引导择医
1{1.1}人群分组
心血管病甲组20人。对心血管病甲组20人分别进行的五次心血管病的讲坐及予防。及饮食起居健康教育。病情各阶段性护理着重点。
心血管病乙组20人仅仅顺序排队。
经过半年12次就诊观察到。心血管病甲组的20人叙述病情条理性。主动有重点的及相关症状的描叙帮助医生作出正确诊断并能配合医生按时服药及观察药物疗效心血管病乙组20人仅仅顺序排队。叙述病情往往较混乱。医生开的药并未按时服用。梢有好转自行停药。造成疾病反复或加重。这是对心血管病认识不足。
2侯诊病人诊前引导方法
{2.1}前来就诊病人顺序排队。安静休息20分钟。讲解心血管病一般症状及并发症。不同类药物各个特点。及平时调节情绪的重要性。
{2.2}同时观察到病人的择医心理。为他们推荐各相适合的医生。关键是了解他们个体病情的医生。首先也要丢掉思想包袱和悲观情绪。通过对病人在求医过程中的行为规律的研究,引导病人进行观察指导卫生部门合理制订卫生规划,同时也提醒医因势利导地开展卫生服务,使医患双方达到尽可能高水平的相互配合
{2.3}增加医院的透明度以求病人对医生的信任。配合以取得最佳健康效果。
3侯诊病人诊前 健康教育
分析以上调查资料和门诊患者特点,根据门诊患者流动性大和随意性强的特性,制订系列健康教育计划,重点围绕非药物干预(优化生活方式)为主的教育。
{3.1 }设立心血管专科候诊区在门诊候诊大厅设立心血管候诊区,引导患心血管疾病的病友集中到该区域候诊,病友互相交流。高血压专科候诊区根据其专科的特点,需做适当的环境布置,如放置相关优化生活方式的保健资料与挂图,开辟护患交换栏与咨询栏、经验交流栏等,并定期更换内容,力求达到新鲜感,有吸引力,使相关的病友在短暂的候诊时间内身心得益,逐步形成良好的候诊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变门诊候诊区环境喧杂的现象,为系列讲座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候诊区安排专科护士心血管专科候诊区内安排一名有经验的专科护士,主要负责对患者进行个体健康知识教育和咨询,登记患者联系资料和收集有关信息,定期更换专科候诊区的栏目,及时掌握患者的需求并帮助满足如联系专科医生,对涉及多专科的疑难杂症帮助联系会诊,定期电话询问和上门随诊,分诊护士要对候诊室病人的数量,危急、重症,高龄(>70岁)病人进行巡视及病情评估,做到心中有数,若有病情变化,随时给予相应处理。
{3.3 }开展心血管病的自我保健知识系列讲座资料分析:该群体对防治心血管病的非药物干预知识缺乏,随之依赖药物,自我保健常识欠缺。在候诊大厅有组织的开展防病的日常自我保健技能讲座,主要内容有:了解基本常识营养素的关系、日常生活指导、化验检查指标、并发症的家庭救护等,每周一讲,每讲30~60min,讲课人员均为门诊护士为提高讲课的效果,在形式上给予多样化,如考虑到候诊区环境欠安静,患者注意力不易集中,将讲课的内容制成薄膜,用投影仪放映,同时配备了便携式的音响话筒,使患者能听能看能记,对耳背患者尤其实用。另外根据上课的内容,附挂彩图,放置实物,,现场进行体重测试及热量计算,另外再出示一些控制钠盐的量具等,实用性、针对性强,使患者有兴趣接受。
{3.4} 组织心血管病人患者联谊会患者之间往往会产生一种同病相怜相惜相助相治的情感,组织病友互相交请自我保健工作做的比较好的病友介绍防病治病的经验;表扬坚持听系列讲座的学员;出一些自我保健知识的问答题,促使病友自觉接受健康教育活动;组织资深护士咨询,如化验单数据指标值、饮食指导、控制体重指导、运动方式指导、让患者自备血压计自测血压,予以纠正不正确的操作等。护士要学习心理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等边缘学科的知识。因为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不但病原体可以致病,不良的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同样也可以致病。因此具备了这些知识,才可以在分诊工作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行为护理。
4讨论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 , 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这就对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有优良的服务态度,还要具备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调查人群心血管病的知晓率是直接反映健康教育所取得效果的有效指标 患者对心血管病非药物干预知识缺乏,知晓率均
参考文献
[1] 赵景国,侯英兰.浅谈门衣分诊护士与患者的沟通[J].郴州医学高等专 科学 校学报,2003,5(1):7475
[2]叶晓琴 王亚萍 孙敏敏.做好门诊分诊护士工作的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170.
[3]吴萍.正确分诊构建 医院 门诊质量平台[J].西南国防医药,2005,1(15):8687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559-01
心血管内科集危、急、重症病人于一体,病人病情复杂多变,病区所使用的仪器品种繁多,多为高、精、尖、新的现代化设备,药品以血管活性、高危药品居多,所以在临床带教工作中要求心血管内科护士不仅要具备一般护士的基本素质、学识和能力,同时还要熟悉心血管内科专业知识,能够独立适应科室工作环境和运用各种现代化监测设备的技能,这对心内科护生的临床带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为确保护生能够在心血管内科顺利完成教学计划内容,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生实习的综合素质,我们针对心血管内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思考与探讨。
1 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1.1 科室方面:
1.1.1 心血管内科使用仪器多、高危药品多,管道多,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泵、心电图机、主动脉球囊反搏器等仪器的使用都是作为心血管内科护士应熟练掌握的,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由于护生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有限,使得她们在熟练掌握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心血管内科病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微量泵注入高危药品多,在给病人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对于护生来说,她们还意识不到高危药品的危险性;心血管内科药物的特殊性,病人多使用浅静脉和深静脉置管,而护生在理论学习阶段有关这方面的教育很少,有些甚至尚未接触,因此管道的护理也成为护生在实习过程中掌握的一个难点。
1.1. 2心血管内科因病种的特殊性,使得老年病人、急危重病人较多,给临床带教带来一定难度,很多实习生也觉得担心,老年病人生活护理、静脉穿刺都很困难,造成护生的心理压力大。
1.2 老师方面
1.2.1 带教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对教学工作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一些老师只根据工作实际进行教学,而忽略了有效运用教学目标,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1.2.2 由于护理工作忙碌、琐碎且繁重,心血管内科病人收容量大,临床护理人员编制相对较少,而护生实习的时间又很短,由此疏忽临床带教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肩负护生的临床带教工作时有力不从心。
1.2.3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风险较大,个别带教老师惧怕担风险,任何护理操作都要亲历亲为,使护生得到锻炼机会减少。
1. 3 护生方面
1.3.1 职业素质:实习护生中含中护、高护、本科各层次。护生最初接触的临床工作以基础护理为主,护生无法认知到护理工作的意义,甚至对护理工作产生不屑态度,例如不注重个人形象,缺乏积极主动性,衣帽不整,头发过长,未按医院要求着装上班。还有大多数护生都是独生子女,以为实习了,脱离了学校的约束,可以放松了,故而心里涌现出了懒散情绪和惰性[2],无法从工作中体会到护理工作的道德责任及职业情操。
1.3.2 自信心缺乏:病房科室对护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心血管内科是一个相当高尖端的科室,病人病情重,使用仪器多、管道多、高危药品多,护理工作风险性高,护理人员承受的思想压力大,面对这样的场面让初涉临床的护生有一种恐惧和胆怯心理,给护生心理设下了一道无形的障碍。
1.3.3 急救知识缺乏:心血管疾病瞬息即变,多以急症出现,需要及时处理甚至抢救,而护生遇到急救病人时易紧张、害怕,不知所措,甚至不敢接近病人,从而失去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1.3.4 法律意识浅薄:目前我国护生培养课程设置中缺乏有关于医疗安全方面的教学内容,而当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法制观念的更新,病人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护理纠纷日趋增多,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护生的医疗安全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2对策
2.1 带教老师的筛选:按照医院临床教学管理制度,严格筛选师资:选择专业思想牢固,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护士担任带教,中护带教老师须具有护理专科毕业,三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经考核合格者;高护带教老师须具有护理专科毕业,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者,护师职称并经考核合格者;本科护生带教老师须具有护理本科毕业,主管护师职称经考核合格者;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同时生活上主动关心、帮助她们,使她们在步人社会的初始阶段就得到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熏陶。做好有针对性的临床带教计划,采取传、帮、带方式,加强专科理论、护理技术操作、急危重症抢救,结合护生实习教学内容和科室专科特点制定详细的临床带教计划。
2.2 进入科室第一天,由护士长先做岗前培训、入科介绍:内容包括病区环境,工作纪律,仪容仪表,电话礼仪,特别是监护室,急救车,急救物品一一介绍。治疗室物品的放置及治疗后物品的处置方法,告知本科室的实习考核内容,让学生入科室就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任务。以便在实习过程中力争完成学习的内容,达到了解,熟悉,掌握。
2.3 心内科疾病护理知识专题讲座:每周一次轮流挑选科内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专科护理知识讲座: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的评估,常见护理问题,护那措施,效果评价,出院指导。心内科常用药物的用法及用药注意事项等给予统筹指导。
2.4 心内科常用操作技术示教:每批护生实习的第l―2周,轮流挑选科内操作技能好,沟通能力强的护士逐一对心内科常用操作技术进行演示讲解。主要包括:氧气吸入疗法、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法(着重指导常见异常心律的辨认)、徒手心肺复苏法、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法、心脏电复律术等。再让护生在模型人上反复练习直到掌握,然后在实习期间逐渐熟练。护生出科最后l周抽考2项。考核合格方能签实习手册出科,不及格者重考,直到合格。
2.5 理论结合实践的临床教学:在常规带教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观察病情,报告,做分析,判断处理能力。由带教组长分派带教老师,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方式,在晨会交接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护理操作时多看,多学、多练、多向老师请教,从而自觉获得知识;带教老师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启发性地将护理的重点,难点及本科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进展传授给护生,随时提问和检查,放手不放眼,尽快让护生熟悉本科各种疾病的护理常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技能,从而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灵活贯穿于实习过程中,并用通俗、准确、清晰的语言和病人有效的沟通,既提高护生的沟通交流水平,又给予病人更多关爱,取得病人信任,提高病人对护生的满意度。
2.6 心血管疾病病人病情变化快,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的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变能力传授给学员,要求护生重视病人的主诉,密切注意病情的瞬间变化,及时监测生命体征,多动手,多观察,多询问,带教老师多给护生讲解以前临床案例,引导她们对临床工作的预知性,提高临床病情观察能力,这样不但提高了护生的急救意识,也锻炼了她们的判断力,应变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7 增强法律意识:组织护生学习护士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在实习过程中同时提高法律意识和爱岗敬业的道德观念,带教老师需要对护生集中进行医疗、护理安全教育,列举一些事例及身边的一些纠纷,让她们展开讨论,从中吸取教训,让护生懂得保护病人在院期间的安全是每个医疗卫生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而为她们将来走向社会安全行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小结
通过我们在临床护理带教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持续改进,不但让护生能较好地将理论联系实践,掌握更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提高她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她们养成了较强的适应力和心里承受力,使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对带教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在临床护理中充分发挥她们的才干,促进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带教水平,提高了整体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立的一个临床科室,它诊治的疾病有心肌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1]。这种病情的发展变化迅速,而预见性较差,因而病死率颇高,多伴随着突发性事宜以及抢救过程,且各个患者的体质不同,导致对于疾病的耐受性也各不相同,由此心血管内科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本领、临床经验、反应能力和职业素养等素质要求甚高。因此,认识心血管内科的护理风险,采用合理有效的防范办法来减少护理风险,就显得尤其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11月心血管内科发生的14例护理风险案例,其中,安全性事件3例(跌倒1例、坠床2例);差错性事件4 例(摆错药1 例、换错液体1 例、样本送检不对2 例);其余7例则属沟通问题。见表1。
2 心血内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分析
通过深入分析选取的案例情形以及护理过程,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2.1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当心血管性疾病起病快,病情善变,普遍存在潜在危险性,容易发生猝死等不测,而且大多数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为老年人,他们大多身体健康条件差,常常伴随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等其他疾病,这些病情带来不确定性因素,增添了护理风险的产生[2]。如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当,一旦患者发生意外,家属就会认为是治疗失误,从而引发纠纷。
2.2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忙于护理行为而疏于解释与告知工作,忽视了潜在的安全问题,再者部分护士对工作和业务学习热情度不高,缺乏主动性,导致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2.3专科知识缺乏药物与医疗器械成为构成护理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有药物及医疗器械本身的安全性问题,另一方面还有对于药物及医疗器械的非正确使用问题。伴随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兴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使用都有着特殊要求,对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熟悉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低年资、经验不足的护士便成了潜在的护理风险。
2.4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件不仅是病患在住院期间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的诊疗记录,还是日后纠纷中最有力的证据。部分护士不重视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存在护理病情记录与医生病程记录不一致的情况,存在较大风险。
2.5缺乏风险控制机制由于某些领导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认识不足,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存在着监管不严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减了护理风险的监督和防御功能[3],使临床护理暴露出极大的漏洞,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风险。
3 心血内科护理风险的应对对策
3.1人员配备及专业培训实行弹性安排班次,减少护理人员高负荷的工作,在夜晚、节假日以及有危重患者的特殊时期,由技术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直接提供护理服务,充分利用和调动护士的专长及积极性,做到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制定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和健康教育资料,制定奖罚制度,防止发生护理差错。
3.2控制药物和器械风险药物和器械属于外在因素,控制风险的关键在于避免失控情况的发生。例如把抢救的药物和设备给专人管理,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在交接班次时,能随时待于备用状态。普通药物要和高浓度药物分开存放,并用红色笔标注出明显标记。
3.3加强护患沟通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是整体护理的基础行为,它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是减少或避免护理纠纷的基础,如说话态度和蔼,采用礼貌用语,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倾听患者诉说,这些都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能降低护理风险。
3.4严格管理护理记录针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进行管理也是预防护理风险的重要媒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医嘱经过转抄后,需双方核实签名后才能执行,在交接班过程中,如有特殊情况,务必要有清楚的交接记录[4]。如在每日晨交班时,通过夜班护士的陈述,医药治疗班护士应该了解夜班病患静脉注射了哪些药物,白班时应该静脉注射哪些药物。
3.5制定管理风险程序①提高一线护士特别是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待遇,因为它不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高,而且工作强度大、突发状况多,这样能有效地减少有着丰富护理经验人员的流失。②近一步加强对重点风险的管理能力,依据心血管内科的特点,对待频发事件,如抢救、重大疾病等进行分析,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护理预案,并严格按照预案执行,避免人为风险。③增加专门的护理风险管理机构,用来对护理过程的监管、风险的识别以及事件的处理等。
4 结论
心血管内科的疾病具备起病快,病情复杂多变,风险性大,猝死率高等特点,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要求很高,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其护理人员要善于察觉问题,协助患者解决问题,合理满足病人的需求,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5]。我院在加强管理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以来,成效显著。随着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安全防范措施逐步的加强以及护理人员孜孜不倦的努力,心血管内科必然会为每位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小平,谭建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4:89-90
[2]王萍.内科护理风险因素调查及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02:165-166.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正不断增多,其并发症日趋严重,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存在加重了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被称为双重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与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危险性是前者的2倍,而在同时存在高血压的病人中则增加至4倍,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因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与合并症的问题不容忽视,医院护士对这一疾病的工作要求也尤为重要。
1 对于糖尿病知识的缺乏
当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后,由于对于糖尿病有关知识的认识不足而导致忧心忡忡,焦虏不安甚至悲观失望。对于以上的相关因素我们做出以下护理措施:(1)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有关糖尿病知识和治疗方法。(2)教会病人及其家属根据体重、食物的热量来计算饮食的摄入量,教会患者合理安排膳食结构。(3)向糖尿病患者讲述使用胰岛素的指征及意义。(4)指导患者监测血糖,尿糖及怎样预防和处理低血糖。
2 潜在并发症
2.1 感染感染会导致各个系统感染,如呼吸系统会合并肺结核,肺炎等。泌尿系统会导致肾盂肾炎。及其皮肤感染,口腔感染等,对此设定以下护理措施:(1)合理地控制饮食,防止过高血糖是关键,因为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另外适当地锻炼能够防止感染机会的增加。(2)严格遵循抗菌技术操作。(3)指导病人皮肤保健,足部保健。①用中性无刺激肥皂及温水洗澡。②糖尿病病人皮肤干燥切勿抓伤导致感染不易愈合。③足部每日温水洗脚。由于糖尿病病人末梢血液循环差,禁用过烫的水,以免烫伤。④穿清洁、棉线袜子,鞋袜宽松为佳[1]。
2.2 酮症酸中毒(1)由于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断或用量不适而导致疲乏,四肢无力,极度口渴,多饮。多尿。(2)过肌或过饱饮食不当可出现酮体,恶心、呕吐等。(3)感染以及如创伤、分娩等应激情况导致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出现呼吸深大,烂苹果味,意识模糊以至昏迷[2]。对于上述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应做出以下护理计划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无误地监测血糖、尿糖、血钾等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数值。“三多一少”症状是否加重,病人呼吸频率及深度。(2)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3)控利病倩稳定后,指导病人合理安排饮食摄入量,避免饮食不节所造成酮症酸中毒。(4)防感染。
3 护理程序切入时机
3.1 适时切入健康教育通过大专以上学历或主管护师担任整护,接待新入院患者时,介绍入院环境及制度时,详细介绍糖尿病发病原因、需要注意的饮食习惯,要求配合治疗护理的内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并通过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怀疑、恐惧、悲哀的不良因素。患者接受糖尿病住院健康指导与患者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有直接积极意义,受并发症悲观心理影响,接受健康指导有抵触情绪,侧重进一步加强心理、并发症对症治疗护理及生活护理。首次适时切入健康教育旨在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合理改善饮食习惯,积极心态配合治疗护理,预防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3.2 护理程序切入的关键护理人员熟练掌握降糖药的类型、用法、剂量、不良反应和疗效观察,并做好解释。护理人员熟练做好胰岛素皮下注射类别、部位、方法、疗效观察,并做好解释。熟练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毛细血管血糖仪临床监测血糖的意义,并做好解释,病情观察及低血糖的应急处理。不厌其烦宣教合理饮食、运动降糖的重要性,督促并检查。加强生活护理与专科护理程序插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科护理;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糖尿病肾病专科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皮肤专科护理;糖尿病合并其他病变护理等。通过护理程序关键的切入:患者都能积极主动保持良好心态,认真配合服药、胰岛素皮下注射、检测血糖、留取标本、合理饮食、遵守糖尿病运动守则,完美体现了整体护理的有效性。
3.3 切入护理程序健康指导,健康心态,注意的饮食习惯,运动的重要性,定期复查。对于护理程序切入效果不好及血糖高、胰岛素代谢异常患者可发动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宣教,病友互相交流等方式尽力落实接受护理程序切入。
4 讨 论
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还可导致肝功能异常,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骨质疏松,极易感染结核、肺部感染、肺癌,合并外伤时创面不易愈合,通过我院积极治疗334例患者的资料显示:有效治疗,适时护理程序切入配合治疗控制血糖,调节血脂、血压,改善微循环,改善心功能,护肝、护肾,营养神经,合理膳食、运动增强抵抗力,是延、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整体护理在专科护理的特有体现。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由于受到目前新形势如临床分层次护理的改革、护生层次及来源学校较多、临床带教老师年轻化等因素的影响,给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培养适应全新护理模式综合能力型护理人才,必须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心血管内科病人较多,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临床护理工作繁重,对于心血管科护生的带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对传统的带教方法进行了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来我科实习护生(护理大专)68人,均为女生,随机分为对照组(34人)和观察组(34人)。由表1可知两组分组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即人科时由护士长安排“一对一”跟班带教。观察组采用新的带教模式,采用目标教学法结合一对一带教法。
1.2.1 制定带教目标
(1)素质目标:培养护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高度的责任感、主动性和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品质,引导护生进行角色换位,让护生明白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心血管科护士应有的态度、责任和素质。
(2)知识目标:了解心血管专科病种的特点,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一般护理,熟悉相关的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知识,常用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的意义,了解心血管科常用药的药名、剂量、方法、作用、注意事项,特殊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有关的健康教育知识。
(3)技能目标: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新入院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能有效地与病人进行沟通。熟悉护理病历书写的规范,各治疗单、医嘱单、服药单的使用方法,各标本的采集方法,特殊检查的准备。要求每项操作过关,熟悉和掌握本科常用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程序、常见的基础护理技术和操作,能独立完成各项特殊检查、治疗前后的准备及护理。
1.2.2 实施:护生进入科室后,每人发放一份心血管科护生培训表,由科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进行入科教育,一对一带教,分4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由总带教老师对本阶段带教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护士长不定时抽查。对于完不成阶段目标的护生要查找原因,及时更进。
(1)初期阶段(第一周),带教老师帮助学生熟悉病区环境、各班职责,本专科常见病种的理论知识,由带教老师讲授及护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安排1~2次小讲课,完成常见基础护理技术及急救仪器操作的示范工作;完成护生的素质目标培养。要求护生能够叙述常见病种的健康宣教,了解常用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的意义,了解心血管科常用药的药名、剂量、方法、作用、注意事项,特殊药物的使用方法。
(2)提高阶段(第2周)内容为危重病人抢救程序与监护,计算机操作方法,病区内的安全管理与药品管理,护患交流技巧,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程序,以及导尿、静脉采血、吸痰、吸氧、静脉输液、口腔护理等基础护理操作。每位护生分管3-5位责任病人,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护理程序为责任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书写一份护理计划,规范地完成护理病历书写,对病人全面负责。要求护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完成已示教过的基础护理操作。(3)巩固阶段(第3周)安排1次教学护理查房,由一名学生主讲,全体学生参加,带教老师或护长主持。安排一次小讲课,内容为专科病种。每周末由一名带教老师安排1-2小时进行教学目标评估,就本周实习情况进行师生交流。(4)出科考试阶段(第4周)实习第四周的星期三下午对学生进行出科综合考核。采取抽签方式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由护长和一名带教老师参与监考及阅卷评分,记录成绩。检查护生的心血管科护生培训表,查看完成情况,然后就存在的共性问题给予重点讲解,指导练习至全面掌握。征求各带教老师的意见,对学生的工作表现、服务态度、知识掌握程度、考勤等进行评定,给予实习鉴定。周五下午发生实习护生满意度调查表,
1.2.3 考核评估:护生出科前按院内自行制定的基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及操作示范、护理教学查房、临床辅导小课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以百分制计算。出科前对护生进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护生对带教老师和护士长的满意度、护生对带教质量的满意度等。评分指标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共五级,凡是评分为非常满意、满意者视为满意。实验组共发放问卷6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1.2.4 观察指标:两组护生出科满意度调查及出科考核成绩。
1.2.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护生的实习成绩。应用X2。检验比较两组护生对教学中带教老师以及带教质量等2个方面的满意度。
2 结果
2.1 教学满意度比较(见表2),P
2.2 出科前理论与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3),P
3 讨论
3.1 传统带教模式
3.1.1 实习护生入科后即跟一代一老师,对病区的环境不了解,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另外,心血管科病人病情重,护理工作繁忙,遇到危重病人抢救时,带教老师只是单独去处理或指挥学生去做,当时来不及给学生讲解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等处理工作告一段落后,没给学生进行回顾性讲解。老师只讲授实习期间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没有讲授一些护生在实习期间没有遇到过的病种的抢救处理方法,学生对专科理论知识难以全面掌握,护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少。
3.1.2 传统的带教模式带教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太,带教老师缺乏主动指导的积极性,护生缺乏学习主动,往往应付了事,造成出科考核成绩的不理想。对带教老师及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均不如新的教学模式高。
3.2 新的带教模式:
3.2.1 护生专科知识得到提高,由表3可见,不论是学生的理论方面还是技能方面,从出科考试中就得以证明,理论及技能成绩明显高于以往传统的带教,第二周提高阶段的带教,增加了护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减少了护生工作的被动性,增强了护生的动手能力,心血管科目标教学法使护生通过学、做、教的训练过程,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操作技能的熟练,实习工作中抢救病人配合时做到了准、稳、轻、快,配合默契。激发了护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她们的积极性,提高了临床动手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经学生反映在心血管实习虽紧张,但学到的东西却很多,教师也特别亲切。由表2可见,新的教学模式护生对的带教老师及教学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
3.2.2 有助于师生共同准确把握实习目标实施目标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学的随意性,有助于师生共同准确把握实习目标,目标具有准确性、可行性、可测性3个特征,使师生双方在教学开始时均有方向感,在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帮助教师主导教学活动,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各个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护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内容上,消除盲目性与被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3.2.3 有利于护生能力的培养:实施目标教学,可对能力的培养设置明确的层次标准,并为护生提供运用、练习各种能力的机会、克服以往死记硬背的不良倾向。
3.2.4 形成了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紧张状态时会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认知和智力下降或信心丧失,采用模拟情景教学法给护生提供了训练的空间,护生可在反复训练中树立自信心,90%的抢救配合时表现出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反应迅速,遇到危急情况不惊慌,沉着应变的良好职业心理素质。
1 教学方法
科室教学组长负责全面安排护生的带教工作,护生具体带教老师是由科室优选工作经验丰富、带教能力较强的老师担任。根据实习前中后期制定不同的带教目标及计划,具体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两部分。科室每周固定安排讲课或查房,每周二、五为学生晨间提问时间。每日交班后由教学组长组织带教老师及实习同学强化当日危重病人的护理重点。护生实习6周内召开2次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教学和老师意见与建议,反馈老师对学生的意见,必要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组长负责护生出科时的理论操作考试。及征求护生意见,并向护理部汇报教学情况。
2 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2.1 护生存在的问题:(1)心理应对能力缺乏:心血管内科工作繁忙、紧张、节奏快、仪器多、突发事件多、抢救病人多、死亡病人多、应急性强,专科知识强,再加上轮换到新的科室,接触陌生的环境,护生又缺乏社会经验和病人沟通的技巧,这一系列原因让刚到科室的护生对心血管内科感到恐惧、束手无策。同时,带教老师忙于日常繁忙的工作,护生帮不上忙,导致护生心理脆弱。(2)缺乏上进心及积极性:心血管内科专科性强,知识较难理解,特别是心电图护生看不懂,有的护生不愿刻苦钻研、不愿多学多问从而放弃学习。本科老年病人多,问题也较多,很多问题护生回答有困难,从而失去病人的信任,导致对护生临床实习采取不配合甚至拒绝的态度,这使护生操作机会少,操作技术难以提高,影响实习的积极性。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上进心,操作屡次失败后积极性受到打击,导致操作不熟练,动手能力差。(3)缺乏敬业精神:在老年人及危重病人为主的心血管内科中存在大量的生活护理,护生不愿意为病人进行如:翻身、拍背、床上洗头、擦裕、倒大小便等琐碎的生活护理,护生没意识到护理工作的真正社会价值。没有吃苦耐劳奉献思想。
2.2 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临床上带教老师对学生关心、尊重不够,带教模式缺乏个体化。仍限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方法,即三步法:学生看,老师做;老师学生一起做;学生做老师看。在整个带教过程中,老师讲的少,没有很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利于培养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指导实践能力差,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3 对策
3.1 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帮助学生尽快熟悉环境,消除心理压力,由教学组长进行人科介绍,包括环境、科室人员、主要班次、工作内容以及科室规章制度,主要疾病收治范围以及仪器设备的介绍,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自我介绍,使学生感到亲切,能尽快融入其中。鼓励护生多与病人交流沟通,并要求老师以身作则,传授沟通的技巧。如:亲切的称谓及专业性的皮肤接触等,培养沟通能力,增强护生自信心。
3.2 由浅入深,兴趣强化教学:护生人科由教学组长组织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进行相互交流,一方面能了解护生的知识水平,及护生的实习心态,另一方面护生也能基本了解带教老师的性格,消除陌生感。第一周以熟悉基本工作程序为主,从第二周开始,每周进行讲课、查房、示教。提高护生对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讲课方式采取以查房形式为主,如讲心肌梗死的护理,组织护生在介人中心观摩,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支架置人术并由介入护士讲解全过程。再以介入治疗后的护理全面讲解心肌梗死的护理。护生有直观印象后,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记忆。每次查房、讲课、示教后第二天由教学组长提问前1天的教学内容,解答护生课后疑问。带教老师根据病区病人情况,每天给护生提问,并要求看书,第二天回答。经过反复强化教学,护生基本掌握专科知识及专科操作,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观察能力。第六周为考核阶段,出科考试有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组成,护生并对教学安排及带教老师评价,护理部每轮护生实习完后会分别调发,双向评估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26-01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1]。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为介入治疗,心脏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较高,安全性较强以及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已在临床推广应用[2]。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给予心血管介入治疗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确定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正确护理方式,从而提高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给予心血管介入治疗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为8例,年龄在33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1.9岁。2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具体病情分布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例,下壁心肌梗死4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5例。介入治疗方式为经股动脉穿刺9例,冠状动脉造影9例,经皮冠心病介入与支架植入结合治疗3例。
1.2 方法:给予22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常规护理与干预护理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模式。综合护理内容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康复指导。术前护理的内容有术前心理护理与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包括生命体征观察、静脉输液护理、排尿护理、抗凝护理;康复指导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以及出院指导。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进行上述围术期综合护理后观察患者康复情况,得出结论。
2 结果
22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上述综合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证明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 讨论
3. 1 术前护理
3. 1. 1 术前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时,由于对介入治疗方法以及对将要进行的治疗内容并不了解,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并指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帮助与鼓励,同时可适当给予患者自信心,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达到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及预后[3-4]。
3. 1. 2 术前准备: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以及禁忌,进行常规备皮,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后屏气和床上大小便练习以便患者在手术中更好的进行配合。术前患者应进少量清淡易消化饮食,并给予静脉补液,检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心电图、血尿常规以及胸透等。
3. 2 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手术进行时应与患者不断交谈,从而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同时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若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3. 3 术后护理
3.3.1 生命体征观察:指导患者术后二十四小时需绝对卧床,且身体保持平直,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情况,并进行常规急救物品的准备工作。为防止患者手术切口渗血,应在术后给予六小时加压沙袋,若患者切口仍有渗血现象,则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3.2 静脉输液:对患者给予及时的补液措施,以便防止患者出现血容量不足等情况,并及时调节补液速度,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3.3.3 排尿护理:术后应指导患者多饮水,以便尽早排出尿液,促进造影剂排出。若患者在术前进行卧床大小便练习后仍不适应,则可给予置留尿管措施。
3.3.4 抗凝护理:心血管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手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下出血、穿刺点出血以及牙龈出血等,并对患者尿液以及呕吐物进行观察,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及早处理[5]。
3. 4 健康指导
3.4.1 饮食指导: 患者在进行手术后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应以易于消化,少食多餐,营养丰富为原则,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从而促进患者恢复体力。食用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以避免便秘情况发生,必要时可给与导便措施。
3.4.2 运动指导: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在术后若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则应指导其在术后二十四小时可下床进行适当活动,术后第三天可进行室外活动,活动量均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手术切口撕裂等并发症。
3.4.3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出院指导,如合理饮食、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内容,并遵医嘱进行合理用药后续治疗,定期进行复查,并对心血管疾病的自救知识进行宣传,加强患者的自救能力,为临床抢救赢得宝贵时间,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6]。
参考文献
[1] 赵冬. 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现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1(13): 5
[2] 贺娟.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14): 3382-3383
[3] 王晶, 于泽红. 心血管疾病伴发心理障碍患者的护理[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1(11): 127-128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与循环系统有关的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又可按照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大多数都与动脉硬化有关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梗等。因为心血管疾病存在种类多、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所以使其成为医院的高风险专科,护理的内容也因此变得繁重、风险增大。[1]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入院后,除了给予患者所需必要的医学治疗和护理之外,还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精神上、情感上的服务和关怀。这对在院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定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48岁。高血压23例,低血压11例,心力衰竭16例。
1.2方法: 以问卷的方式对选取的50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科护理,针对性的做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的疾病知识、合理用药、饮食习惯的建立、规律运动等)以及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 结果 通过内科护理干预以及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患者的各种医疗保健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了明显的认识,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同时,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3.1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我们通过问卷,了解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运动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情绪的变化。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前都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伴随着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的引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气候的变化。问卷中显示,当气候发生较大变化时,老年人的户外运动以及血液循环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③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积累可以看出,胆固醇升高是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饱和脂肪酸的增加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
3.2预防 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治疗复杂,对患者身体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一旦发生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等往往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最好治疗就是在疾病的发生前进行有效地预防。Yusuf的研究发现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加强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降低80%[3]。
3.3生活习惯 近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高,每日早起晚睡的生活严重影响到大家机体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加之很多人忙于工作而无时间做适量的有氧运动导致机体得不到适度的锻炼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4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心理,忧虑心理会使患者每天唉声叹气,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绝望心理会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产生恐惧和抵触;猜疑心理和拮抗心理会由于各种不信任而加大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应激心理会引起平衡的失调和自身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导致病情发展加重[4]。
3.5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肥胖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的人、经常抽烟喝酒的应酬者以及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者等人群都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对象,需要定期的去医院体检以检查血脂、血压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对于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的体检,以上人群至少保持每年一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的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
4 护理
4.1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本组研究的对象中,23例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头晕、眼花、心悸、记忆力衰退、易烦躁、手脚麻木等症状,大多数是因高级神经失调所致。到了后期,除血压较高外,还会有心、脑、肾等器官受损现象,轻则造成功能障碍,重则产生衰竭。这就要求在护理上干预和监督患者的生活方式: ①注意休息,患者休息要规律,保证睡眠质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②在饮食上,杜绝高盐高脂类食物,患者每天摄入的盐应少于 3 g,脂肪不超过 30 g,还要戒烟、戒酒。③适当的运动,每天坚持打太极、慢跑等运动 1 h,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170 次 / min以下,或身体稍微出汗,避免疲劳,每个星期至少运动 5 d,长期坚持不懈。④严格按照医嘱吃药,不随意停用或者私自调整药量、改用其他药方等,密切观察并记录血压的变化。⑤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变化过大,心平气和,不冲动、少生气。
4.2 对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11例低血压患者中,有 5 例性低血压,5 例为症状性低血压,4 例属于无症状性低血压。护理时要求患者: 选择头高脚低的睡眠方式,增加血液循环和释放肾素; 避免长卧,时常转换,动作轻柔缓慢; 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沐浴不用过热的水,防止滑倒; 若有晕厥等症状,就地躺下,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4.3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属于心力衰竭的16例心血管疾病,早期症状有乏力、烦躁、失眠的特点[5]。这类患者夜间睡觉常因脑供血不足存在失眠、气喘或者憋醒、心跳加快、尿多等现象。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叮嘱患者或者家属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大多时间应卧床或半卧休息,情控制稳定后,可下床适当散步,避免体力衰退、肺部感染和下肢栓塞等现象。病情严重的,应长期卧床休息,减少心脏的负担。②对呼吸明显过急的患者,给予氧气袋辅助呼吸。不能咯出痰时,适当使用侧体引流。③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3 g,低盐、易消化的饮食方式能减少心脏的负担。④禁止吸烟喝酒,不能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控制好水分,避免体内水分浮肿增加心脏负担。⑤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与心率的变化,若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应及时测量心率。发现病情有不寻常的变化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出院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交代专属用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注意按时复查随访。嘱患者在饮食及生活等方面要保持良好习惯[6]。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
[2] 陈梅仙 .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27.
[3] 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al.Effec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the INTERHE ART study):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4,364(9438):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