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09:26: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档案管理基础知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的类型
根据《四川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四川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高职院校的基建档案归档类型有:
1.综合类档案
这类档案包含:上级批示的基建工作的文件、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计划、总结、基建工作总体规划以及各种季度性财务报表、预算决算及其批示文件、工程设计总图(总体规划、总平面图)、电气水利管道设计总图、地质勘探报告等。
2.可行性报告档案
该类基建档案包含:基建项目可行性报告及上级审批回函、环境监测、调查报告、计划任务书等。
3.设计类档案
该类档案主要包括各种设计方案以及工程勘测报告等,比如:设计的一稿到终稿的原稿、设计变更说明、技术参数、施工图纸、技术专利文件、技术实验报告、设计评价、鉴定及审批等材料。还有工程的地质、水文、环境勘查设计报告、土地征用说明、地形地貌报告、水文气象报告等。
4.工程管理档案
该类档案是基建项目的主要管理文件,包括:征用土地批文、土地使用协议(包含拆迁补偿协议等)、施工管理文件、产权证书、竣工使用说明书等。
5.施工档案
该类档案包括:土地施工文件、开工竣工报告、设备及管线安装报告、电气仪表施工安装报告等。
二、当前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忽视基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缺乏对档案管理的正确认识。在平常工作中工作没有尽心尽责,延迟资料归档,造成日期、资料管理混乱等问题。二是高职院校对于基建档案的管理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通常是临时抽调别的部门人员来整理档案资料。这些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资料、档案管理经验和技术,也缺少必要的集体荣誉感,基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十分混乱,从而导致利用基建档案十分不便。
2.缺乏完善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完善的基建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档案管理处于“谁办谁管理”的状态,这又进一步加大了档案管理、查阅、审核的难度。并且这种管理方式容易造成档案的遗失、损毁,会给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的利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基建档案的存储、管理纸质化
目前,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的存储、管理,大多数学校仍然以纸质版为主,且没有备份资料,一经损毁,无处可查。
4.基建档案的利用没有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在我省高职院校的基建档案管理中,尚未实现这个目标。各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尚未完全展开。这限制了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的管理措施
1.提高认识,完善制度
加强高职院校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完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前我省的高职院校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在实践中探索适合本校的基建档案管理模式,制定出一整套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2]。比如:《基建档案收集和归档管理制度》、《基建档案利用制度》和《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等。
除此之外,学校的人事和行政部门要加强绩效考核力度,将工作成果与薪酬、奖金挂钩,通过制订相关的考核制度,实行定期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评价,贯彻奖励与惩罚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引入信息技术,构建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网络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自动化办公体系逐渐被引入到办公管理领域。在基建工程中,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电子化办公成为主流趋势,而且我省大部分高职院校均配有大分辨率扫描设备,对于基建档案、图纸等资料的扫描要求可以满足。所以,为了符合今后基建档案收集和管理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体系,以方便电子文档的查询,降低工作成本和工作量[3]。同时,增加电子文档还可以提高学校设备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设备的空置和浪费。
3.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基建档案在高校基本建设中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TM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315-01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作为关键技术的RFID技术已经以极快的速度渗透到许多领域如二代身份证、物流管理、高速公路监管等。医疗行业作为保障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行业,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幸福指数。目前,国外已经开始将RFID技术应用于病历档案管理领域,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改革,私立医院的蓬勃兴起,各医院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医院病历档案的管理需要与时俱进,在变革中谋求新的出路。
一、病历档案及其双轨制管理模式
病历档案是医院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客观真实地反映每个患者病情变化以及就诊全过程的以备查询的原始记录。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医院管理工作开始逐渐引入计算机设备,电子病历档案也应运而生。但是由于电子病历档案没有得到我国法律的认可以及安全、技术等其他原因,所以即使现在医院管理工作使用电子病历,但仍然会将电子病历打印成纸质病历档案进行保存。这种管理方法即双轨制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临床医务人员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录入病历的各项内容,然后打印成纸质病历档案,人工签名后由病案室回收归档保存,同时电子病历通过HIS传输至病案室归档。[1]但是上述双轨制管理模式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没有解决传统纸质档案保管的问题,比如库房压力、档案由于环境或人为原因遭受损坏等。二是医院的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只存有在医院引入计算机设备以后患者就医形成的病历档案,也就是说医院的计算机系统里不存在某位患者在此医院就诊的全部电子病历档案。
二、RFID技术及其在病历档案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
(一)RFID概念及其工作原理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中文名称是无线射频身份识别。RFID技术是利用无线射频信号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者电磁场),实现无接触式的对标签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和传输的技术。工业界经常将RFID系统分为:RFID标签、阅读器reader、天线三大组件。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阅读器发出射频信号,当RFID标签进入阅读器的扫描场以后,会产生感应电流进而获得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电子编码(被动式标签)或者RFID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主动式标签),阅读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读取和解码,最后送到中央信息系统进行下一步的数据处理。
(二)RFID技术在病历档案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
传统纸质病历档案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病案室所存储的病历档案数量庞大,查找某一病历档案费时费力。(2)档案管理人员在将病历档案归还放置时,很容易因为某些不确定的人为原因导致病历档案错放的情况。遇到这类情况,档案管理人员只能凭借工作经验去判断可能错放的位置。(3)传统纸质病历档案的统计工作通常只能根据档案借阅登记表进行分析。但是由于档案借阅登记表可能存在好几本,所以统计起来很繁琐。这种统计方式不利于开展病历档案利用的统计工作,进而也不利于医学研究的顺利开展。
RFID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以上所有问题。将病历档案首页的基本信息录入到RFID标签内部,并将RFID标签贴于病历档案的固定位置。当查询某一编号的档案信息时,系统查询到该病历档案的位置,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档案架上的指示灯的提示迅速找到所需档案。归还档案时,置于档案架上的阅读器会对所归还的档案的RFID标签进行扫描,从而确定此档案是否于此处保存。若不是,系统会自动提示,从而避免了档案错放的产生。由于阅读器在读取病历档案标签的同时也会将信息传送到后台应用软件,因此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当前病历档案的利用情况,比如病历档案借出数量,借阅次数最多的病历档案等,帮助档案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病历档案的使用情况,并为下一步病历档案的调整提供支持。
三、RFID技术应用于病历档案管理的可行性
(一)从成本角度分析
RFID标签相对于普通二维码标签来说,价格稍显昂贵。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RFID标签的价格呈下降趋势。2000年,每个RFID标签价格为1美元。2005年每个RFID标签的价格为12美分左右,超高频率的RFID标签价格为10美分左右。2016年,淘宝网上出售的RFID标签按照销量从高到低排序,排名第一的RFID标签价格为0.8元。若医院想对全部纸质病历档案贴上RFID标签,可以专门联系RFID标签的生产商,进行直接订货。这样大批量的购买,使得RFID标签的价格会更低,这样一来,成本也就更低。
(二)从管理效率角度分析
RFID技术应用到病历档案管理当中可以明显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比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利用RFID标签快速调出患者信息,估计降低50%的医疗事故。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化疗科自2011年使用有源高频RIFD标签及读写器以来,医院比以前多治疗20%病人,等待时间减少8%,56%的病人等待时间少于30分钟。[2]
(三)从其他领域的应用效果分析
RFID技术在图书管理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我国很多图书馆都已经开始引入此技术,比如:深圳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等。这种高科技手段解决了图书馆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图书馆的业务效率、同时满足了读者的服务需求。众所周知的是图书和档案作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相似性,RFID技术在图书管理领域的成功应用可以为此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应用带来很多启示和铺垫。同时RFID技术在医院的某些业务工作领域已经得到利用,比如新生儿管理领域、精神病患者管理领域、某些设备的清领域等。
结语
医院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管理数量浩大的纸质病历档案,所以将传统纸质病历档案数字化必将成为日后病历档案管理的趋势。纸质病历档案数字化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本文只是论述的其中一种:RFID技术。虽然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在我国还未得到认可,但是我们不能坐等到法律承认的那天。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大胆尝试开展电子病历档案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注重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的开发,以迎接电子病历档案的时代的到来。结合以上的分析,本人相信RFID技术在医院病历档案管理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农永英.双轨制管理模式在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12):176-177.
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包括档案管理工作,它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和开展各项活动的直接记录。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要素包括档案的收集、管理及创新。不断发展创新才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持续化。档案工作中需要终身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陈旧,意识薄弱。许多高校的领导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非常重视,而对档案管理工作关注意识薄弱。对档案管理工作投入极少的经费,而对于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对于一些硬件,不能及时更新;而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缺少利用档案资源服务社会的意识,认为收集全档案、保管好档案就已经完成本职工作了。
(二)管理落后,方法繁琐。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组卷、编制目录、保管和提供利用等一系列工作是传统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因为档案管理工作量大、任务重的特点,大多数高校的操作是以手工为主,对归档材料不能及时整理、分类;电脑管理的操作也只是运用基本信息及简单检索查询事务,无纸化电子档案和图像、声音、文字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档案不能及时有效地建立,档案利用率低、信息涵盖不全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三)体制滞后,制度缺失。缺乏创新,没有活力,是现在大多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建立完善的机构设置、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奖励制度等,与劳动报酬、晋职没有挂钩,没有工作创新的氛围,这些都是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朝着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四)人才缺乏,素质偏低。据调查,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兼职或者是半路出家,没有培训和学习系统的专业技能知识。对于不但懂得信息化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缺失,是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受到制约的根源。
二、更新观念实现管理现代化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量成倍增加,致使全社会自觉参与学习的动力来自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档案工作者的学习原则,最新的档案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熟练地掌握,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一)优化知识结构,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科学性和学术性的工作。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时代,档案工作者通过优化知识结构,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是现在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来,凸型知识结构是比较流行的知识结构,也可以叫“金字塔”模式。这个模式将人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在最低层,相关知识占据中间的位置,专业知识占领最高层。身为现代的档案工作人员,应该让自己处在知识的“金字塔”的最底层,也就是基础知识,尽可能地广博、深厚、牢固;塔尖,也就是专业知识,尽可能地高耸、精深,达到最优化,使其功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只是文化基础知识丰厚,精深的专业知识非常匮乏,就会出现“钻劲”缺乏的现象,专业不可能出现优秀的成绩;另外,如果只是对专业知识非常精通,对相关知识缺乏,创造潜力就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专业工作本身的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只有对两者同时注重,才能达到专业上获得佳绩的成就。
(二)善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作为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者,对现代化的科学知识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最主要的任务是将其运用到档案管理的工作当中去,使其成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使档案工作适应时展特点。
(三)选拔人才,加强队伍。较强的政治性、专业性和技术性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具备的特点,简单的归档和保存已经不能满足对其的概述和理解。管理人员需要同时具备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所以,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第一,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对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要定期学习,保密意识得到强化,在整个的档案管理过程中要涵盖政治观念、政策法规意识。第二,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是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建立一支业务水平过硬、工作热情高亢的专业队伍,需要长期坚持学习和培训专业科学技术,一定会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三、结语
高校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将档案的收集、整理等方面的工作不断创新,最终提高综合管理能力。而且,我们在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的同时,需要做到主动提供服务,充分体现档案的价值,完成高校综合档案馆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保存和开发利用,都要靠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形成者及其管理人员实施。没有形成者及其管理人员,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培养一支合格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队伍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电子档案管理的特殊性
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这就造成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管理的特殊性。
⒈信息内容数码化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转换为数码或符号,进行存储、传输。纸质档案是由文字、图形、图像等直接显示其信息。这样,管理人员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所记录的信息不能直接阅读,要靠通过相应的软硬技术还原后才能知晓。管理人员如不懂相应的软硬件技术和相关设备,就无法管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
⒉文档处理一体化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和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相关设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离开了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相关设备,就没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可言。纸质档案在归档前的文件阶段,档案人员无须过问或参于管理,无须知道文件产生背景及其印刷等有关技术。待到文件阶段的后期,对那些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由文书人员进行收集、整理、归档。而电子文件归档必须要了解形成电子文件的相应软件和设备。在电子文件设计形成阶段,档案人员就要进行指导,使生产的电子文件能按归档要求归档,并能进行统一管理和长期保存;同时还要了解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产生背景、数据格式、以及相应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电子文件形成后,在使用过程中,档案人员要参于对其管理,熟知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并进行积累。要及时按档案整理、鉴定的有关要求,对电子文件进行收集、整理、鉴定、归档。否则长时期不过问,相关技术发生了变化,设备陈旧或更新,原来的电子文件,在新的条件下必然读不出来,真实记录就可能遭受损失。从管理方面看,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之间很难划分出明显的界限。电子文件的形成者,电子档案的管理者,要通力协作,才能保证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可存取性、可用性、可理解性。因此,在电子文件时代,文档一体化管理,势在必行。
⒊保管保存技术化
电子档案的保存要比纸质档案保存复杂的多,纸质档案只要符合保管、保护条件,就能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而电子档案长期保存就不那么简单。首先要考虑电子档案可存取性、可用性、可理解性等,这就要求不仅保存电子档案所表述的信息,而且还要保存相应的软硬件技术及背景信息等。电子档案所依赖的电子计算机发展很快,设备不断更新,软件技术日新月异,其存储载体性能也不甚耐久,磁性存储载体常有退磁、粘连等现象,光盘也有矫变和保护膜遭受划伤等现象。这些都是影响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不利因素,需要电子档案的管理人员认真对待,并且要有一套整的对策、技术和措施。
⒋利用形式多样化
档案的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者重要任务之一。我们保存档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对于纸质档案的开发利用,我国已有一整套的方针政策和方法。对于电子档案的开发利用,将会出现一系列新问题,如怎样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存取性、可用性、可理解性?又如电子档案利用场所,是允许上网利用?还是只限于在档案馆(室)的借阅系统?还有电子档案的保密问题等等。这些都要根据电子档案的特性,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方法,不能照搬纸质档案开发利用的政策和方法,而且还要有足够的软硬件技术保证才能开发利用好电子档案。
(二)电子档案管理的困难性
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极其困难而艰巨的任务。这绝不是仅仅懂得纸质档案一套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管理人员所能胜任的。也不是仅仅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数据通信技术的人员所能胜任的。前者不懂电子文件形成、存储、传输、检索、利用等技术,就无法对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进行管理,更无法达到长期保存和开发利用电子档案的目的。后者不懂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原则和管理环节,无法理解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必要性和严重性,无法实施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整理、鉴定、归档,也就不可能采取一切必要的技术和措施,长期保存电子档案。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认为凡是从事纸质档案管理的人员,都能管理电子档案室;也不能机械地认为凡是懂得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或数字通信技术的人员,都可以管理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管理是由于电子文件的出现而出现的新的事物。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电子时代,电子档案的实质是技术工程;电子档案管理,实质是一项档案技术工程的管理,是一门新型的档案管理学科。电子档案的管理,要求管理人员既具备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要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它必须将这两门学科溶于一休,否则就无法对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进行有效管理,这就大大地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技能
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的知识的技能,才能适应其岗位职责的要求。
(一)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⒈了解档案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明确档案的基本含义、本质属性和档案种类的划分。
⒉掌握档案利用的需求和提供利用的原则、方式和方法,掌握档案管理和利用中有关信息反馈技术和方法。
⒊掌握影响字迹材料耐久的因素;掌握一般声像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和保护条件;掌握档案库房内外温湿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掌握微生物、鼠类危害档案的防治措施、技术和方法。
⒋了解文件的概念,明确文件及公务文件特点、功能及其表现,划分公文立卷范围和编制立卷类目等。
(二)电子计算机应用知识
⒈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机器。认真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目的是了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懂得电子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及外部设备等,牢固地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工作原理。
⒉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电子计算机软件是指为了完成电子计算机本身的管理或针对不同的信息处理任务而编制的程序及文档。电子计算机是靠人们把事先编好的程序装进机内之后才能工作,而程序是由程序人员编写和调试。程序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提出问题,然后确定计算方法,构造数据模型,写出流程图,选择适用的语言,编写出程序并上机反复调试,直到满足实际需要为止。认真学习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就是要了解熟悉电子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和其它数制的转换关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等,掌握程序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⒊现代通信及电子计算机网格技术。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所需的各种信息都是依靠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通信设备来处理、存储和传输的。认真学习现代通信技术,就是要了解现代通信的工作原理及所需设备的作用、性能及发展趋势,掌握信息存储、传输的方法和技术,为管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打好技术基础。
⒋办公自动化(OA)及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电子计算机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部门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办公自动化和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并产生着大量的电子文件。我们掌握了办公自动化、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基本知识,就掌握了电子文件从产生到动作的过程及规律,便于从电子档案管理角度提出电子文件形成和归档的技术要求。
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档案部门应用知识。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正在两个方面迅速地展开:一是为提高纸质等载体档案的管理效率,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而大量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二是电子文件归档及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也离不开电子计算机。学习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应用知识,就是要了解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掌握各种应用的典型范例,熟悉其相应的应用程序等。更深入地拓宽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范围。
⒍设备维护知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涉及很多设备,如电子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数字通信的一系列设备、电源设备、调控设备等。了解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对这些设备进行保养、维修是极其重要的。这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我们对这些知识必须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掌握一些保养、维修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
⒎标准化知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离不开标准化。它涉及到标准制定、贯彻、修订等知识和方法;涉及到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管理、电子文件生成到电子档案管理的工艺流程、保存条件等多方面的标准内容。了解并制定、完善这些标准,才可能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
1 当下我国办公室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的现代企业都没有重视起自身企业的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片面的将其当成与合同文件管理相似的管理工作,使得企办公室档案管理只是工作人员的附属工作[1]。其中除了管理合同文件和人事档案等之外,却没有有效的管理和重视起其余相关资料信息。此外,由于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完善,致使很多客户信息和业务资料大都是交由普通工作人员管理,而一旦出现人员流动现象的时候,就会极易流失一些重要资料信息,从而让企业生产业务遭受到严重损失。
1.2 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当下我国虽然已经有一部分的企业开始重视起档案管理工作,但是却依旧没能让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发挥出应有价值,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2]。这在档案不合理的分类结构和档案管理素质存在严重缺失上有着显著体现。一方面,档案如果发生不合理的分类结构,就会直接造成无法有效的利用到档案信息,促使资料信息获取时间被严重浪费,从而让档案管理的在现代企业中的真正价值很难得以体现。另一方面,很多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都缺乏相应的档案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因此也就致使相关管理人员没能正确的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也就其工作态度存在严重问题,对档案管理动作造成了直接影响。
1.3 办公室档案管理缺少安全保障
由于当下很到现代企业都没有有效的重视起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这也就造成办公室档案管理中各个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一方面,由于相关档案管理人员没能重视起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致使在存储档案的过程中,很有可能造成信息丢失和档案损坏现象的发生。而另一方面,企业没有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的保密性工作就更加存在严重忽视,此外又因为相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较低,这就非常容易造成档案中信息流失现象的发生,从而也就造成企业经济遭受到严重损失[3]。另外,很多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网络安全意识,这就造成计算机档案管理中,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
1.4 办公室档案管理缺乏相应的信息化办公手段
虽然当下很多企业管理制度都开始对传统的纸张办公方法进行了转变,信息化办公手段逐渐的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企业在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上,却依旧还处在以往陈旧的纸张办公形式上,这就造成很多企业档案都没有实现信息化,对企业中各个部门的运用和查询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企业的工作效率被降低了很多。
2 提升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相应对策
2.1 加强对办公室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如果想要让办公室档案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需要对办公室档案管理机制进行及时建立和完善。不过在对办公室档案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之前,最为重要的还是应该让企业内部人员对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得到提升[4]。首先,要让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程度得到加强,定期组织培训,向相关档案管理人员传输相应的档案管理知识的同时,重点讲解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其次,要将奖惩制度及时的建立起来,通过这种制度来约束相关大管理人员,使其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认真的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从上至下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档案管理认识,从而促使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加的完善。
2.2 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进行提升
首先,企业应该重视起对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的举行相关的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工作,针对不同程度的人员要有针对性的实施培训,对在职的老员工,应该以转化其传统档案管理基础知识为主,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如:教导这些管理人员如何使用电脑来进行信息化管理等[5]。其次,针对一些较年轻的或刚刚入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则应该以档案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为主,重点传授他们专业性的知识,可以实施老带新的政策,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实施一对一的培训,促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应的管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中所有的档案管理人员都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始终迎合当下市场经济化需求,为企业发展带来有效推动作用。
2.3 增强办公室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办公室档案管理对现代企业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只有保证了办公室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才能让其价值得到真正体现。首先将相应的保密制度建立起来,以此来对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约束,一经发现泄密者,要严格查办,促使办公室档案管理能够得到有效管理,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6]。其次,企业应该积极额普及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安全知识,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认识到网络安全隐患带来的后果,增强IT部门对档案管理的网络安全工作的安全管理力度。
2.4 运用集成化信息管理体系
政治素质是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能力等。政治素质指档案管理人员坚持用正确的理念、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在档案管理中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它是个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技能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的高低是档案管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保持先进的党性,培养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为档案管理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是指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档案管理内的特殊道德要求,即整个社会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是做好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条件。
档案管理人员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否认同和追求自己所在岗位所带来的社会价值,是职业道德观念的核心内容。如果一个档案管理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没有任何认同感,不珍惜自己的岗位,就不会有热爱和忠实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敬业精神,而认同的方面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敬业态度。当档案管理人员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它的伟大历史作用,产生工作的自豪感、光荣感、责任感的时候,他才能以其忘我的敬业与奉献精神,尽善尽美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职业规则的信奉和档案职业规范的遵守是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态度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规则包括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管理的、枝术的,也包括道德等方面的行为规定,通常表现为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必需遵行的道德规范。档案管理人员能否充分的理解,正确执行这些规则,不仅表明他是否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也直接反映出他的职业道德水平。一个具备着积极职业道德态度的档案管理人员,应表现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热爱,对档案管理中的应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充分理解和认真遵守,才是具有积极职业道德态度的表现。
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就是全心全意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优质服务,提代高质量,高效率的人事工作服务,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工作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工作要积极主动、态度要诚恳热情、言谈举止文明,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三、过硬的专业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丰富的档案专业知识。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企业档案管理的规定》、《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办法》和各种门类、载体档案相关规范、标准等内容。将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学习并重,增强档案意识、法制意识,加深对档案工作、档案的了解,明确档案工作的职责、任务,突出归档协调配合的重要性;要掌握文件材料收集齐全的要领,制成材料的注意事项,归档的范围、时间、要求等等。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档案专业知识,才能把档案工作做好,促进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与档案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档案管理人员除了掌握档案学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掌握与档案管理工作相近的其他专业知识,例如: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古汉语知识和与档案内容有关的其他专业知识或与业务工作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尤其应该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知识,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领导学、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知识,只有掌握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四、培养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素质的途径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主要目标,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档案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档案管理能力,为档案用户提供有效服务。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来看,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就其改进方向提出了建议。
一、当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偏离,无法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虽然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将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促使学生熟悉、掌握档案管理基本理论,并提升其胜任档案管理工作的能力”,但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却多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主要依靠理论教学,即纯粹的课堂讲授,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乏味的事务会导致厌烦感,长久累积下去,会造成学生的心理疲劳,甚至激生恶劣情绪,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导致对此门课程的强烈抵触感。
3.教学条件落后,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档案管理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如果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当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初次面对成堆需要整理的文件时,会备感茫然,无从下手。
4.师资素质欠缺,无法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当前,从事档案管理教学工作的教师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高校档案专业毕业生,二是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前者一般经历过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系统学习,已经全面掌握了档案学专业课程知识,理论基础较为扎实,却缺少档案管理的实践能力;与之相反,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少有档案专业出身的,他们较少接受过系统的档案知识学习,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又缺少对档案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系统阐述的能力。因此,这两种人员均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
5.考核方式死板,无法形成学生的档案知识。目前,档案管理课程考核方式多为书面的闭卷方式,题目80%为书本上的知识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要将档案理论熟背于心即可。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从心理上卸下了心防,大大放松了对本门课程的重视,从而导致整门课程结束,学生的档案知识并没有明显提升的不良后果。
二、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改进的方向
1.理顺教学目标,把握人才培养方向。高职院校培养的不是理论研究型的人才,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档案理论基础知识,应该更注重档案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主线,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使学生掌握档案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侧重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力争合格地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2.改变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档案素养。改变传统教师“重教”的课堂教学观念,转移到学生“重学”的轨道上来,按照“理论――参观――模拟――实践”的“四步教学法”,逐步加深学生对档案知识的吸收与消化能力,才能加强人才培养的效果。
第一步,课堂教学法。基础知识的讲授是前提,这是学生了解档案知识的入门课。教师应该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什么是档案、档案的发展史、档案的类型、档案的整理原则等内容,辅以身边的真实案例,将扎实的理论寓教于乐,变成学生乐于接受且感觉趣味无穷的新知识。
第二步,参观教学法。任何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档案室(馆),为了加强学生对档案的直观性认识,教学系部或任课教师可以与学校档案室(馆)联系,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将学生引领到档案(室)馆进行实地参观,使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对应了解什么是档案,什么是档案盒、档案柜、保密柜、消毒柜、温湿度计,让学生观看档案借阅登记表、移交登记表、馆藏统计表等直观性较强的实体。这样,经过“眼见为实”,学生自然加深了对档案与档案工作的了解,对于档案知识的消化吸收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第三步,模拟教学法。仅有参观的经验远远不够,因为无法满足学生动手的需求。鉴于此,模拟教学法显得极为重要。可选择档案管理的某些工作环节,如档案的查找过程,事先准备一些文件材料,借助学校的计算机机房,让学生现场模拟根据规定的著录条目对这些档案进行著录,然后根据多种检索途径演练查找档案的方法。学生有了切身体会,不仅深化了对档案基础知识的了解,而且初步具备了整理档案的能力。
第四步,实践教学法。在学生经过模拟阶段的操作后,可通过对其工作质量进行评判,针对其不合格的地方进行修正,使学生真正掌握档案管理的扎实本领。此时,要让其真正走上档案管理工作的舞台,在权限允许范围内,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到档案的提供利用,全程参与档案室(馆)的工作,为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实践基础。
3.改善教学条件,强化课程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要为档案实训实践环节的开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如建立档案实训室,购置必要的物品如打孔装订机、装订锥子,制作修裱档案浆糊所用的面粉等等,供学生模拟操作使用;安排学校机房让学生练习档案的计算机化管理;协调学校档案室(馆)安排学生参观学习;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顶岗实习的机会等等。
4.注重师资配备,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高职院校要注重档案管理课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课程,必须对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行考量。对于新引进的教师,应要求是档案专业出身,且最好亲自参加过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并具有一定的业务经验和动手能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衔接起来并传递给学生。同时,要实施继续教育制度,不定期地邀请档案理论水平较高的校外专家或档案工作能力较强的高级人员来校对教师在教学、实践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培训,并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5.调整考核方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要改变以往僵硬的理论知识闭卷考试方式,采取“理论+实践”的灵活考查方法,既注重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水平的考核,也要对其实际的动手能力进行现场测试。最可行的办法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进行结构化提问,对操作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多面考核,这样就可以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效果,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为满足社会对档案管理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这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创新,高职院校应引起足够重视,锐意进取, 突破传统理念与方法的束缚,以期实现档案管理课程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荣珍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档案课程的教学教法研究.语文学刊,2011年,第12期,153、163页。
[2]常悦 试论高职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第20卷,第3期,68―71页。
一、建筑设计单位档案管理的特点
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也可简单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档案种类繁多,如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人事档案、照片档案、录音录像档案、印章档案等。而对于一些专业性、业务性较强的还可建立专门档案,如:税务档案、工商档案、诉讼档案、公证档案、海关档案等等。
建筑设计单位是典型的智力、知识密集型单位,其档案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业务性,除日常的文书档案、人事档案外,图纸档案、合同档案也是其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不同的档案类型一般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如文书档案一般由办公室管理,负责各类行政文书、行业文件、内部普发文件等的收集和归档;人事档案则归人事处或人力资源部管理,包括人事信息、劳动合同等;生产合同档案一般由生产经营处负责,是记录建筑设计单位项目承揽数量、合同额、设计面积等的重要信息来源,是确保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运行的保障;图纸档案则由技术处下属的图档室管理,是直接体现建筑设计单位技术水平和业绩的重要资料。
二、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对于建筑设计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将档案归类整理好,不出差错,更重要的是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指档案工作者在岗位上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各种基本素养等的总称。档案管理水平与质量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确规定:“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这是从法律的高度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的要求。
(一)良好的政治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各类专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遵纪守法。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更强的政治素质。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坚定,严守机密。
(二)精湛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指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从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保管、鉴定、检索、统计到提供利用、进行编研等各项业务环节都有一整套的理论和工作方法,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学习和掌握这些理论和方法,才能保证档案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熟悉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熟悉针对本行业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业务规定,按照这些规章制度和业务规定进行档案管理。
(3)全面、扎实的实践能力。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将档案的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都灵活地应用于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实际中,从而高效率地完成好本职工作。
(4)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及时掌握和熟练应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建筑设计行业是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较早的行业,目前,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始推行“白图替代蓝图”“电子归档”等,随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要求档案工作者还必须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档案现代化设备的使用。
(三)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
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实事求是,坚持据实立档,据实用档,尊重历史,忠于职守。遵守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一要热爱档案事业;二要有珍档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三要有甘于寂寞、甘于清贫的品质。
(四)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整体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在思想和业务上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打破常规,勇于探索新的档案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档案管理水平。
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具备较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管理知识。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途径
(1)端正工作态度。通过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来端正职业道德素质,首先要让工作人员认识到做好档案工作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次鼓励工作人员具有奉献精神,能够在平凡岗位上做出卓越成绩;最后增强责任心,培养档案管理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
(2)加强岗位培训。岗位培训通过对进行业务知识集中学习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仅能补充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还要对各种档案及其基础理论、工作任务、要求、程序、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同时在岗位培训过程中需要在时间和内容上进行科学的设置,将培训内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采用实际操作与理论考核并行的考核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
(3)鼓励开展业务自学。作为已在职的工作人员,培训学习毕竟只能作为学习的辅助手段,还需工作人员针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自学,以提高工作能力,在单位中可以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技术、外语能力以及档案管理方面的课程学习,通过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鼓励档案管理人员考取技能等级,进行鼓励之余,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到实际的档案管理之中。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参加培训,不断地增强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档案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其次,档案人员需具备丰富的文字知识、写作知识等与档案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备开展档案记编工作。
四、小结
1 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
(1)缺乏档案管理意识。首先,档案管理认识不深。一些企业并没有将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的基础工作进行对待,也没有将其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对档案和业务进行了分离,两者没有联系,对其联系认识不清,不知道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和方法。其次,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比较忽略。部分企业因为无法认识到档案管理在信息化时代下的重要作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停留于材料文件的收集整理,认为投入后得不到产出,无法提高业绩,是一项没有报酬的活动,因此对其忽略。最后,缺乏主观能动性。对档案管理只停留于形式上,应付上级的检查考核,并没有对档案给予重视,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负责。
(2)档案管理力量薄弱。首先,档案管理队伍水平不高,基层企业中,档案管理人员一般都是兼职,来自于勤杂人员,变动比较大,缺乏专业性,一般都是现学现做,因此档案管理比较散乱,没有规范。其次,档案管理质量低下。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基础知识,也只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归档规程中屡屡出错,导致档案的类别、案卷号等混乱,使用的时候,很难根据索引来进行档案查找,特别是年代久远的档案,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最后,认识不深刻。缺乏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无法提升档案管理质量。
(3)档案管理观念陈旧。第一,档案管理模式比较老。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停留于手工的进行档案收集、整理、编目、检索等工作,现代化管理模式缺乏,因此档案管理速度不快,质量不高,利用率差。第二,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基层企业因为经费紧张,就减少档案管理的投入,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开展。
(4)管理和服务联系不紧密。第一,档案门类简单。部分企业对档案文书和户籍进行收集,却没有对声像、事物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档案缺乏完整性。第二,档案资料流失。因为各类因素导致档案的断层,某个年代的档案丢失,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自己保管,认为工作起来可以方便一些,导致档案损坏和丢失。第三,重管理轻利用。基层企业将档案收集起来进行管理,却没有对其进行使用,仅停留于保存层面上,档案得不到利用,无法发挥价值,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导致档案信息资源的浪费。
2 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深化认识,强化责任感。第一,提升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将档案工作作为基础工作、日常工作来开展,定期进行研究讨论,加强检查。第二,增加责任感。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进行工作汇报,对工作中的难题进行上报,上级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重视,增加投入,解决难题,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性。
(2)强化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一要选准用好档案管理人员。将较细心勤快、热爱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选配到档案管理员的岗位,企业及上级部门要从政治上爱护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鼓励他们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和热情。在岗位调整时,要考虑到保持档案管理员队伍稳定的重要性,尽量少调整档案管理人员,确保该队伍的专业性。二要强化档案业务培训。积极选送档案干部参加档案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鼓励他们自学档案管理知识,并从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保障,提高档案干部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业务指导能力。要根据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适时举办企业档案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培养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发展要求的人才。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7-0100-1.5
为了增强数据存储能力,方便科研人员查阅、借阅有关地质和科研成果资料,我单位引进了侏罗纪公司研发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掌握地质及勘探开发成果情况的浏览平台,使大批量的资料信息一次入库成为现实,对科学决策和快速指挥,解决科研和生产上的问题,降低档案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在30万份资料中找到自己需要的1份资料,以前需1个多小时才能找到,而今自己用鼠标点击几下就可轻松完成;之前必须到库房现场的借阅工作现在转变为在办公室的一台电脑前操作几步即可完成。
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等,对地质成果数据勘探开发科研报告进行全面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产生有利于科研开发的资料档案信息,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二、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现状
在网络建设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档案资料电子文档保存作为工作的重点,收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单机数据光盘,并对电子档案进行处理转输上传服务器,实现网络应用的目的,其基本功能如下:1.网上应用板块:在研究院主页信息管理栏“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登陆,可查询研究院已归档资料目录;在线填写档案资料借阅申请;下载档案资料专用浏览器在线阅读;实现了在线查询、借阅和浏览的功能,达到资源共享。2.数据管理板块:对各类档案进行著录、转输、形成电子归档章和电子卷脊,打印之后贴在档案上即可。同时还可以对所著资料目录进行维护,提高资料录入的适时性、准确性。3.数据上传板块:在著录完成的第一时间将电子数据上传,使数据可以及时存入服务器,既避免了单机数据存储过多、电子光盘损坏等现象的发生,又方便了科研人员及时查阅资料的需求。4.借阅办理板块:在线办理借阅审批手续,查看登记的在借用户、待借用户和催还用户的信息,及时了解资料借阅和出库情况。5.查询统计板块:可以进行档案库统计、借阅库统计、销毁库统计的工作,具体细化为工作量、馆藏量、借阅量、归还量及销毁记录的统计功能。6.系统管理板块:包括档案管理系统维护、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数据访问规则管理、主题词管理、模版库管理。各板块的应用使资料保密安全工作有了保障。
三、档案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单位的档案管理系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现有应用系统进行分析。
档案管理软件缺乏通用性。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管理软件系统,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的进程,不能实现数据有效共享,从而重复归档,浪费人力物力;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电子档案的准确性、可靠性有多少?不确定;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单位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统计报表功能还不能完全满足档案工作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信息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熟悉档案和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四、解决档案管理的对策方法
制订统一的地质成果、科研成果等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切实有效地维护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保证电子档案内容齐全、数据结构一致,确保电子档案得到科学保管和高效利用。要保证电子档案的顺利采集、整理和保管,还必须制定电子档案整理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文件处置表等规范;档案部门必须制订归档原数据、移交原数据、日志文件数据、内容留痕数据、留真信息数据、存储和利用格式等多项细致的标准。这些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必须体现技术的前瞻性、包容性和可操作性,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充分考虑档案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确立有效的电子档案管理运行机制,必须实现档案管理的流程再造,形成新的档案信息管理运行机制。在新机制中,电子档案的管理不仅仅是档案资料部门的事情,更需要整个企业明确相关责任者的职责。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及保密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是中华全会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政治方向必须坚定,政治思想素质必须过硬。自觉用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自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档案管理工作理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明辨是非、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断改正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才能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人生价值。
二、专业知识要丰富
要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彻底改变以往知识面窄、理解深度不够的弊端;必须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古汉语知识以及与档案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熟悉和掌握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科技档案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必须大量吸收和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档案管理理论素养,形成精、细、广、深的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专业知识与理论素养相互融合、相贯通的“复合”型人才。要重点熟悉和掌握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等环节,熟练每个环节工作流程,培养自己的档案管理信息编研、开发利用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档案管理、信息开发工作的多面手。
三、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熟练
数字化管理已成为当今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目标。要提高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充分利用计算机手段,开展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奠定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存储保管、统计、利用等工作,逐步向自动化发展,这对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许多单位正在强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熟练利用扫描仪、摄像机等设备,对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加工、压缩成JPG、TIF、PDF等格式,进行信息化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才能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