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09:26: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亮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引导生态和谐
一是建立国土资源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国土资源功能布局。抓紧编制湘西国土资源规划,根据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和湘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统筹各类产业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对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综合部署。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推进国土资源整治,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二是优化城乡国土资源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建设为龙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带动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保障、环境保护一体化建设,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共荣。
三是优化产业用地布局,促进产业发展。依托区域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实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等同步发展,促进基础产业发展;推进各类园区集约、集中、集聚建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优势区建设力度,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工业
一是善用土地资源,做好四篇文章。第一,做好耕地保护这篇文章。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耕地保护责任审计制度,将审计结果作为对县市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该项工作延伸至乡镇,确保耕地保护责任落到实处;第二,做好用地保障这篇文章。加大用地指标争取力度,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盘活存量土地。加大批次用地和统征用地报批力度,增加储备用地报批数量。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工作质量,提高报批通过率、取卷率;第三,做好国有土地储备这篇文章。认真开展国有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重点对全州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建设用地进行调查评价,建成数据库,全面摸清工业园区土地家底。高度重视土地储备,积极筹集储备资金,认真研究储备方法,切实规范储备机制,切实控制和储备新增土地的质和量,拓展工业用地空间;第四,做好集约节约用地这篇文章。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严控“两高一资”和重复建设项目用地。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工业用地全面实行网上挂牌交易。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二是善用矿产资源,实施地质找矿两大工程和矿山管理三大专项行动。第一,实施锰、铅、锌、钒等传统矿种地质找矿工程。加快推进地勘项目实施进度,特别是省厅批复同意的地勘项目,确保按期按要求完成目标任务。积极推进深度找矿,加大锰、铅、锌、钒、磷等重要矿种和湘西-鄂西成矿带湘西段的矿产勘查工作,加强锰矿山边深部接替资源勘查。做好2012年上报已入围的地勘项目跟踪协调工作,积极组织申报国家财政出资地勘项目,优选2―3宗州级勘查项目,夯实我州矿业发展的资源保障;第二,实施新兴矿种页岩气找矿工程。我州龙山、保靖、花垣、永顺四个页岩气勘查开发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未来三年内,中标企业将在我州投入勘查资金24亿元以上。积极争取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督促相关县、部门主动跟进,积极协调,全力服务,为地勘单位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第三,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依法查处违法勘查、非法开采、超深越界采矿行为,并整治到位,科学制订预防和治理办法,建立长效机制;第四,开展采石场专项整治整合行动。按照控制数量和合理布局的原则,对全州采石场进行全面清理,对无证开采等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打击,按“六个不留”标准关停到位。对布局不合理的,逐步进行整治整合,加快小采石场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尽快实现采石场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规范化生产经营;第五,开展县市发证专项清理行动。全面清理各县市发证行为,对超越批准权限违规发证、超越批准矿种违规采矿行为进行整顿和规范。通过开展三个专项行动,进一步巩固整规工作成果,全面规范全州矿业秩序。
推进综合整治,发展生态农业
一是落实占补平衡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加大全州耕地占补平衡统筹管理力度,着力推行占补平衡属地负责原则,责成烟雨凤凰、大兴寨水库等重点项目所在县市负责落实该项目占补平衡任务。严格执行 “先补后占、占一补一”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落实好正在实施的占补平衡项目的管理,实现耕地的动态平衡。抓好补充耕地项目信息网上报备和挂钩工作,着力解决我州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之间的矛盾,确保我州建设用地顺利报批;二是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要求,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土地综合整治紧密结合,做到既有亮点又有规模,确保6.8万亩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服务农业产业化建设;三是加快土地整治四大转变,构建国土资源综合整治新格局。逐步建立由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向集中连片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转变,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数量管控、质量管理、生态管护”三位一体综合管理转变,由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工程为载体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等政策运用转变的国土资源综合整治新格局,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开发和灾毁复垦等各种项目建设任务。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一是“地有证”,全面完成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要高度重视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按照“经费落实、人员到位、工作扎实、质量保证”的要求,确保年内全面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加强管理,依法保障农民宅基地使用权;二是“占有补”,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补偿标准。探索建立征地补偿款预存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住房、用工、留地、社保等多重安置模式和保障措施。严肃征地拆迁纪律,对在征地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中饱私囊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绝不姑息;三是“居有安”,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精神,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预警预报、群测群防和应急处置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险能力。组建州、县两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分队,加快县市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建设,积极应对突发地质灾害。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认真探索州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打造具有湘西特色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各县市地灾治理工程必须做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让人民群众当年受益。严格落实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加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组织实施重大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和矿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工作目标: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综治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综治委的指导下,实现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五无”工作目标,即“无治安刑事案件、无违纪行为、无影响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事件、无重大、无安全事故”。
二、主要工作
(一)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坚持定期排查、定期报告,各国土资源所、分局每周向局室报告一次排查化解情况,局每月向市维稳办、市局等有关部门报告一次排查化解情况;重大政治活动、重要会议期间及特殊敏感时期,实行“日排查、日报告”制度。在排查工作中,要将违法占地、非法取土、宅基地纠纷、权属争议、土地征收征用、土地收储开发等方面的问题作为排点,力争把到市以上集体访苗头和隐患全部纳入排查视野,不断提高集体访访前排查率。对排查出的苗头隐患,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作用,实现“三大调解”联调联动、有机衔接,进行妥善化解。
(二)扎实开展领导下访“金桥行动”活动。扎实开展局领导下访“金桥行动”活动,坚持用群众工作改善和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真诚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认真做好干部下访接访约访、突出问题处理、帮扶结对、依法行政等工作,理顺群众情绪,激发群众热情,调动群众智慧,大力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新一轮平安创建的标准,拓展创建领域、丰富创建内涵、提高创建实效,巩固过去平安创建成果,继续扎实开展实施“平安”建设。要达到以下目标:一是责任明确,制度落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单位相关人员的综治维稳责任。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及内保、调解、帮教等组织,措施落实,保障有力。二是内保保卫措施落实,治安秩序良好。内部防火、防盗、防安全事故设施完善,措施落实。加强对内部人员的安全防范、思想防范和法制宣传教育,内部人员无违法犯罪。重点要害部位治安防范措施到位。三是单位安全稳定。无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灾害、安全生产事故,无重大矛盾纠纷激化,无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无越级集体访,基层平安单位达标率要达到100%。
(四)认真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将地价调整、土地调规、土地征收征用及系统内部建设等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决策全部纳入评估范围,做到“应评尽评”,切实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因素。对社会风险评估实行责任倒查机制,凡是应该评估而没有评估引发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依照有关规定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五)大力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和预警责任制落实。加大对地质灾害多发区和易发区的巡查力度,进一步核查隐患点,建立和完善隐患点档案。对重点地区要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坚持和完善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值班和灾害预报等制度,努力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预报、预警等水平,确保提前发现,及时处理,使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大力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积极做好综治成员单位结对共建工作。根据市综治委《关于组织市综治委成员单位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的通知》的精神,按照“每半年深系点一次、适时召开一次座谈会、共同研究制定一个结对共建方案、帮助解决一个综治平安建设难题、培植一个市级综治平安建设亮点”的“五个一”的要求,认真开展联系点共建活动,并结合自身职能,在综治维稳、处理、平安创建等方面给予大力帮助指导,推进工作开展。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综治平安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调整局综治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责任。局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分管线上的工作,集中精力抓;领导小组其他成员要共同抓,负责抓好辖区内的综治平安建设工作。
坚持有保有压,保障了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发挥计划对建设用地总量和方向的调控作用,及时将国家下达我省的18万亩农用地转用计划分解下达各地。其中省控独立选址计划6.7万亩,优先保证了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用地,全年共安排6批、144个独立选址建设项目用地。提高计划使用效益,对57个投资1亿美元左右的外资项目及重大民资项目,实行建设用地由省点供,涉及总投资55亿美元、312亿人民币。点供项目遍布苏南、苏中和苏北,其中投资额超过3亿美元和20亿人民币的项目比去年增加69%。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各项政策,积极参与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开展全省新开工项目用地清理工作,合理制定违规用地的处理措施。主动为南水北调、“六路一桥”等省内重点急需建设项目做好用地服务工作。*年,土地供应基本满足了全省经济发展合理的用地需求,重要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用地得到了有力保障。
节约集约用地,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始终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解难题、保发展的工作着力点,加快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从规划选址、用地标准、投资强度等方面,严把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关。*年,省级建设用地项目预审233个,核减项目用地3000多亩。强化用地批后监管,开展全省存量建设用地专项检查,大大提高了供地率。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省以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工作,并通报排名结果。全省有40家开发区达到了省定投资强度的要求,主要集中在苏州、无锡、南通等地。南京、常州、镇江、淮安、江阴、东台等地,积极引导新上项目优先使用存量和闲置土地。无锡市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机制,对节约集约用地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扬州、宿迁、昆山等地大力推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既节约了用地,又降低了企业成本。*年,全省使用存量土地占到了供地总量的四分之一。
发挥部门优势,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省是全国首批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试点省份。全省第一批75个、1.51万亩挂钩试点项目区的挂钩周转指标,已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使用。第二批71个挂钩试点项目区1.77万亩指标和方案,也已通过国家审查。推进易地开垦耕地直接挂钩,全省通过直接挂钩方式易地开垦耕地19.05万亩,苏南向苏北注入资金13.47亿元,实现苏南、苏北之间资金、资源的优势互补。发挥土地开发整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组织实施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一年来,全省投入资金32.8亿元,实施各类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589个,开发整理土地139.8万亩。其中,全省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完成新增耕地33万亩,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
(二)强化监管,保护资源获得新进展。一年来,我们综合运用了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积极建章立制,强化监督管理,资源保护的基本国策得到有效落实。
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省政府下发了《江苏省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明确各省辖市市长是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第一责任人。南京、南通、泰州等市制定出台了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提高占用耕地成本,省政府调整了耕地开垦费标准,苏北、苏中、苏南分别提高到每平方米9元、11元、13元。坚持以建设促保护,启动了国家和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金坛、兴化、睢宁、大丰、东海等5个县(市)被确定为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初步确定宜兴、新沂、赣榆、洪泽等7个县(市)为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继续开展基本农田保护“争先达标”活动,全省县级达标率实现60%以上,南京、无锡、苏州、南通、盐城已全面达标。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制度建设,重点抓好项目库和省以上投资项目的实施验收,确保全省耕地占补平衡。连云港、盐城等地加大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的投入。扬州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土地复垦整理专项资金和项目实施全程监察机制。
土地审批和供应管理进一步规范。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13个省辖市前期研究工作全面完成。编制并实施了《江苏省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严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关口,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建立建设用地网上全程实时跟踪监管体系,完善地价动态分析和信息制度。全省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进一步规范。进一步探索工业项目用地的公开竞价出让办法,无锡、扬州、昆山、江阴等地成功举行工业用地挂牌、拍卖出让,其中扬州市所有县(市、区)都试行了工业用地公开出让,为在全省全面实行提供了经验。
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阶段性任务顺利完成。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集中开展了第一阶段的整顿工作,国家九部委检查验收组对我省整顿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全省查处无证开采268起、越界开采64起,限期整改213家,关闭非法和整改不合格矿山201家,对重点矿区进行了集中整治。徐州市加大矿山整合力度,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化进一步提高。省政府批准了11个省辖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全省首轮省市县三级矿产资源规划圆满完成。全年颁发采矿许可证1184个、勘查许可证101个、地质调查证10个。完成重要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68个。全省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入库突破1亿元。全年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采矿权875宗、成交价款8589万元,出让转让探矿权11宗、价款2219万元,矿业权评估项目29宗、评估价值1.67亿元。地质勘查工作得到加强,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全年获得批准项目44个,财政投入经费5707万元,比上年增长87.7%。11个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2个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争取到中央财政资金1.3亿元。全省在建的11个地热钻井中,有5个成功出水。
开展新一轮限制开山采石工作。全省调整划定开山采石禁采区88个、禁采带62条,禁采区面积1.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11%。探索露采矿山开采现场监督管理模式,制定出台了暂行办法,苏州、南京、镇江等市进行了监理试点。以露采废弃矿山为重点,大力开展“百矿环境整治”工程。全省实施治理矿山项目130个,投入资金2亿多元,其中年度国家财政投入3150万元、省财政投入2152万元,为历年最多。实现山体整治与复绿面积194万平方米、废弃地整治1.71万亩。沪宁高速南京段沿线等热点区域的采石宕口,基本完成生态环境恢复。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争取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10个、资金3150万元。
(三)严格执法,维护权益实现新突破。从维护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出发,我们认真履行行政执法职能,加大力度,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切实维护了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资源权益。
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有效遏制乱占滥用耕地。开发区清理整顿全面完成,开发区规划面积和四至范围得到落实。全省共保留开发区136个,其中国家级27个、省级109个,规划面积847.86平方公里,我省开发区的数量和规划面积均列全国第二位,其中国家级开发区列全国第一。经过整顿,新增省级开发区34个。对违法用地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省级巡查和立案查处力度,先后对13个省辖市、40个县(市、区)、43个开发区和165个乡镇开展土地执法巡回检查。利用卫片对部分市县的新增建设用地进行监测检查。会同省监察厅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省厅公开查处12起违法用地典型案件,目前基本处理到位,起到了较大的震慑作用。预防为主的机制逐步健全,大丰市局建立“全员执法、全面覆盖、全程管理”的执法监察制度,昆山、江宁局实行“110”土地联合执法机制,有效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完善被征地农民保障体系,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扶持,省政府规定在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每个被征地农民就业扶持费1000-*0元。泰州市认真实施“两公告一登记”和听证制度,保证被征地农民知情权、监督权。太仓市实施被征地农民接轨城镇社保、医保、就业政策,被征地农民就业率80%,纳入“城保”覆盖率87%。加强土地权属登记发证和土地权属争议调处。至*年底,全省累计发放土地证书2333万本,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初始登记覆盖率,分别为85.2%、66.8%、81.8%。全年共受理各类土地权属纠纷692件,妥善解决争议659件,促进了社会稳定。
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政府批准实施了《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突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全省汛期共发生滑坡、崩塌等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20起,成功预报灾害11起,避免了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镇江、徐州、连云港、常州、扬州、无锡等地,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检查指导。由于各地防治措施到位,全省未发生一例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加大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治理力度,全年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7个、投入资金910万元。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备案727个。开展仪征、丹徒、新沂等7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开展苏中地区网络建设,完善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四)创新管理,服务社会树立新形象。*年是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管理创新年”,各级部门坚持行政为民,推进管理创新,改进方式,提高质量,展示了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推进依法行政,政务信息实现全面、实时公开。推进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制定了厅重大事项会办会审规定。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的运作,扩大网上审批范围。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编制政务信息公开目录,建立了政务信息网上实时、公开机制。年内政务信息2346条,其中国土资源审批结果1856条。我厅政务公开的做法,得到了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肯定和推广。宿迁、淮安等6个市局编制了政务公开目录,南京市局对所有行政许可项目、行政执法事项实行全程网上审批。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全年受理行政复议案23件。开展了《土地管理法》和《矿产资源法》颁布实施20周年纪念活动。省厅及南通、昆山、金坛、东台市局等被国土资源部表彰为“四五”普法先进集体。
加快信息化建设,为社会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编制实施了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基本建成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13个市及所辖县(市、区)局的局域网全部建成,广域网全部连通。完善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在金坛、大丰、兴化等7个地区开展建设用地远程报批试点,初步实现了报件网上传输。完善省厅门户网站建设,在省级机关网站测评中名列第八。组织开展了全省系统网站测评活动,增强网站的社会服务能力。南通市局将土地登记发证从1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徐州市局开通了网上直接申请办证业务。金坛市局建立基层国土资源所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了“让数据在网上跑,不让百姓到处跑”。南京地质博物馆改造后重新对外开馆,强化了对社会地质科普宣传的功能。
坚持科技创新,基础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完善“以图管地、以证管地”的地籍管理机制,组织开展“515”大比例尺的城乡地籍一体化工程。*年,全省城市市区地籍调查完成94.3%、建制镇完成82.8%、农村居民点完成50%。有40%县(市)开展了1:1000、1:5000比例尺的土地更新调查。全省1:1万基础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全部建成。“515”现代地籍成果,在城市建设等公共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加强对综合统计资料整理和分析,深入开展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强化地质资料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全年汇交成果地质资料78种,完成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存储1016档。编撰出版了省地质资料馆馆藏地质资料开发利用指南,实现了资料信息的社会共享。
(五)完善体制,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为适应新形势、履行新职能、完成新任务,一年多来,我们在全省系统深入推进“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队伍管理体制理顺,运行机制健全,队伍素质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强化制度建设,结合实际,出台了系统领导班子建设规定、省厅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办法、省厅干部教育培训规定,规范了干部人事工作。强化市局领导班子建设。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拓展干部使用空间,积极进行县(市、区)局主要领导职级高配、市局非领导职务选配工作,先后对11个市局、38名干部进行了考察任用,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国土资源系统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上级部署,抓重点、抓难点、抓亮点,较好履行了保资源、保发展、维权益、促民生的工作职能,土地、矿产、测绘各项事业实现了新的提升。
(一)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放松,坚守底线红线,切实保护了国土资源。土地资源方面,圆满完成2013年度耕地保护目标任务,顺利通过省政府2006-2013年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投入资金9735万元,增加耕地4317亩,惠及90个村、24000多户农民。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目前我市2个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的规划设计与预算已在全省首批通过批复,进入组织实施阶段,项目整治总规模10.8万亩,预计可新增耕地10877亩。以土地矿产卫片执法为主线,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国土违法行为,今年发现并制止土地违法行为350起,避免经济损失1060万元,全市违法占用耕地比例降至3.15%,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督导检查。矿产资源方面,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认真落实矿山安全监管责任,实现了矿产资源开发安全生产“零”责任事故的目标。加大市区周边采石场关停力度,目前市区范围内需关停的35家采石场、2家砂场的关停工作已全面完成。认真履行矿产资源巡查保护职责,今年发现并制止矿产违法行为74起,依法扣押非法采矿设备47台(套),捣毁、填埋矿井8座,拆除非法输送地热水管道500多米。
(二)坚持保障发展与节约集约不偏废,拓宽发展空间,有效促进了土地利用方式的良性转变。保障发展方面,合理安排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要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以及高新技术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用地,全年分解下达计划内指标5200余亩,同时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目前共为我市“四新一海”项目、民生项目争取计划外指标7790亩。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已完成增减挂钩项目30个,总拆旧面积2253亩,复耕、节余指标2149亩。严格规范土地出让招拍挂工作,目前全市共招拍挂出让工业用地252宗,面积10388亩,总成交金额17.98亿元,实现政府纯收益10.93亿元;出让经营性用地345宗,面积19253亩,总成交金额157.5亿元,实现政府纯收益75.6亿元,其中市直11宗,面积715.7亩,总成交金额23.6亿元,实现政府纯收益22亿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积极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截至11月底,全市2007-2009年三年平均供地率达到84.47%,三市供地率接近100%,2013年已批土地供地率达到67.21%。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低于2000万元的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引导企业通过租赁厂房解决用地;除行业特殊要求外,不准建1层厂房,纺织、服装等项目,必须建造3层以上厂房;倡导建设高层楼宇,发展楼宇经济,促进产业升级。
(三)坚持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不动摇,积极关注民生,有力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应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多方面地进行了安排部署,在用地供应计划安排上,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目前,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率达100%,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5710套,使用土地面积688亩,开发房屋建筑总面积达到41万多平方米。同时,严格执行新拆迁条例,及时发放补偿款项,做到补偿标准公开、补偿程序规范、补偿方式合法,实现和谐拆迁。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完善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举行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推演,成功应对今年强台风“梅花”等多次极端恶劣天气,全市未发生一起地质灾害事故。民生工程方面,全力推进山丘区勘查找水工作,切实解决山区群众用水难题,目前全市60个乡镇、253个村庄的物探定井工作已全部完成。高标准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开发建成了数字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并得到广泛应用,“数字”全国第10家、全省第2家通过国家验收,我市被授予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为民服务方面,进一步深化“让服务对象受到有尊严服务”的理念,与审批中心签订了窗口服务承诺书,对纳入审批中心的32项审批事项,优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每个报件的审批时间缩短一半。今年以来,共接待、答复服务对象3300余人次,受理各类报件2098件,其中土地登记1610件,集中受理率100%,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四)坚持强化内业管理不懈怠,夯实国土基础,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部门的服务保障能力。地籍管理方面,全面推进地籍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建设,土地登记实现一体化网上审批模式;建立健全地籍数据库动态更新机制,地籍资源信息实现全市共享。依法行政方面,在全系统开展了“依法行政年”活动,制定下发了《市国土资源局依法行政年活动实施方案》,对包括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共计122项行政执法事项进行了清理,对不能适应形势政策需要的9件规范性文件提出了废止建议,1件提出了修改建议。测绘管理方面,完成半岛蓝色经济区基础测绘规划,《市“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通过省级验收;《市地图集》、《市国土资源图集》编绘工作全面启动,将填补我市没有地图集的空白。
以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为契机,抓好节约集约模范区创建工作,力争创建成为全国新一周期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一是广泛宣传。创新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广泛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氛围,着力提升各级领导、全社会公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识。二是规划管控。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调整完善,做到与全域规划、城镇规划、旅游规划、园区规划及产业规划无缝对接,实现“多规合一”。三是制度约束。从产业政策、用地规模、规划用地指标、投入产出强制等方面严格控制,提高各类项目用地门槛,对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无环境污染的项目予以倾斜。四是挖潜存量。依法清理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及闲置低效土地,完善闲置低效用地的依法处置程序,坚持“一地一策”制定处置方案,跟踪管理、动态更新,降低闲置土地比例,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二、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一是继续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扎实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面完成小溪塔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对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考核,将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土地整治项目安排挂钩,调动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形成保护的共同责任;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制作完善村级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及界桩,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图上和地块,责任落实到村组和农户,确保全区4195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二是完善耕地“占一补一”措施,在建设项目选址中提前介入、从严把关,做到避优占劣。开展区级“占一补一”土地整理项目,补充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三是严格规范推进土地整治工程。完成8万亩土地整治项目验收,高质量推进5.5万亩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申报1.6万亩项目立项,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落实已建成土地整治项目区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的规定。四是完成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
三、千方百计保障发展用地需求
及时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紧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工业发展、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等重点项目布局,积极参与、主动服务,重点保障太平溪一港一城一路、江北翻坝高速、五龙一级路以及宜黄一级路周边地块、南蔡下片区、丁家坝片区、文仙洞片区旅游开发农旅结合节点区和“六区一园”等项目用地需求;对纳入建设用地计划的重点项目提前介入,加强用地指导,做好规划调整,提高报件质量,提升报批效率。
四、扎实推进绿色共享示范磷矿区建设
一是科学编制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做到布局合理,矿业权投放有序。按照“边生产、边整治、边恢复、边转型”的思路,引导采石企业从分散、小型向集中、规模经营转变,力争2年内采石企业数量和产能下降30%。二是扎实推进绿色共享磷矿示范区建设。做好绿色共享示范区创建工作顶层设计,拓展绿色共享内涵,通过加强体制创新、调整优化矿业结构、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等措施推进绿色共享示范区建设;每个乡镇要创建绿色矿山示范点,有目标方案,有检查总结;将绿色共享示范区创建纳入矿山企业开工复工及年检条件,实现开工复工规范化、标准化。三是深入推进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全面实施“边采边复、立面挂网、平面植绿、应绿尽绿”的工作思路,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做到年初有方案、年中有督查、年末有验收。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一是巩固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成果,做实做细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科学划定避险区、普及应急常识、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全区326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零死亡、零事故。二是加强面上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对存在危害的隐患点,分类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地灾治理项目库,力争申报实施1至2个项目;抓好莲沱左岸危岩治理工程、黄陵庙——南沱塌岸防护工程等库区后续规划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将项目建成亮点,体现示范效应。三是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推进三峡地质公园两枚金钉子及三个园区保护性开发工作,完成樟村坪国家矿山公园一期建设,启动二期建设。
六、不断夯实国土资源基础工作
一是高效高质完成“两权”确权工作。年底全面完成全区约15万户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约851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外业调查,同步开展登记发证工作;加强权属调查质量抽核,加大日常督导检查,对工作进度和质量采用约谈机制,制定奖惩措施。二是扎实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依法依规、便民高效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各部门之间职责边界和衔接方案,明确职能职责,优化流程、健全制度,做好基础平台建设,初步完成现有土地、房产登记数据整合库工作,确保运行顺畅、办事便捷。三是抓好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执法监察、综合事务管理等已建成的系统上线运行,对网上收发文等已运行系统进行优化完善;做好网上办公业务办理状态信息工作;加强已建成数据库的利用,统筹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设和融合。
七、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019-02
国土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而生态文明建设又是国土资源中的重点,需要相关部门提高认知度,结合我国基本情况建构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深度贯彻落实十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1 研究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意义
1.1 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国土资源保护为基础
国土资源是我国居民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自然资源的基本保证。生态文明的进步是工业文明的发展,也是超越工业文明的阶段性新型文明。在生态文明发展进程中,需要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反思,建立健全完整的思维框架,以确保社会形态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十报告中,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改革的政策,要求人们在工业行为建立的过程中,健全生态结构的合理化应用体系,从而保证整体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进一步推进,实现国土资源的有效维护[1]。
1.2 国土资源维护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生态文明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国土资源的维护是项目的核心思想,以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提高发展结构的升级,真正实现国土综合开发整治,确保社会发展进程和国土资源结构之间形成统筹和谐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人们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框架满足国土资源维护以及统筹管控效果,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土资源框架的完整度,科学利用以及保护,能从根本上实现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2 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生态文明建设中土地利用缺乏集约型机制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效率较低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我国每年的建筑用地需求量在不断增大,且整体缺口也在延伸,但是,用地管理系统粗放、浪费都是非常明显的问题。另外,在国土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新城区低密度和分散化也是较为突出的特征。除此之外,由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较为有限,加之耕地面积锐减,导致我国农产品供给也逼近危险边缘[2]。
2.2 生态文明建设中矿产资源缺乏管控机制
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结构较为特殊,多分布在生态脆弱地区,主要的能源就是煤矿,而且较为优质的化学能源非常稀缺,整体资源分布和发展结构并不能适应社会的消费需求。另外,矿产资源结构的发展和气候变化之间存在者很严重的矛盾。加之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较为单一,一些地方反复开采和大矿小开问题严重,矿产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亟待加强。
2.3 生态文明建设中自然地质灾害缺乏预警机制
正是基于我国地质条件的多样性,自然灾害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国对于地质灾害项目的防治工作缺乏全面且稳定的管控手段,部分地区的地质灾害监测体制较为落后,整体工作处于停滞状态。面对水资源供需关系和地下水开采不规范等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必要重视。
2.4 生态文明建设中海洋资源开发缺乏科学规划
近几年,海洋资源的开发项目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只有提升开发力度,才能在保证生态系统健全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措施。然而,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海洋生态系统退化以及海洋生物数量锐减,都是导致海洋生态灾害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在2013年,我国海水为劣4类近岸海域的面积约为6.8平方公里[3]。
3 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的对策分析
3.1 强化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性
在国土资源保护的过程中,要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角度M行宏观调控,其一,要统筹管控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建立协调发展的基本框架。其二,要统筹管控各个区域的项目资源发展,在资源承载力范围内建立健全完整的发展规划。其三,要统筹各个产业之间的资源配置,确保行业能深度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城镇化、信息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统一。
3.2 强化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监测力度
要强化管控措施的同时,提升管理项目的实效性,根据实际情况健全生态文明保护机制。相关管理部门要建立更加完整的环境调研报告,针对各类问题进行集中的管控,确保监测项目具有规划性[4]。只有针对地下水以及土壤环境进行集中的维护和项目分析,才能确保对各行业提供更加完整的地质信息,从而在提升监测力度的同时,保证国土资源的有效维护。
3.3 强化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节约控制力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进程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合理化的控制和项目维护,健全布局结构,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土地资源管控的过程中,要强化土地整治项目的合理性,提高农田维护以及质量管理的效力,切实维护耕地综合生产的项目发展目标。在资源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中,只有秉持节约和长远发展的态度,才能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文明的社会需求,建立更加绿色的发展路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双赢[5]。
3.4 强化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循环利用性
循环利用策略主要应用于煤矿资源的管理项目中,要求相关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实现高效利用、高效采选、高效循环处理等,实现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以及综合利用率的整合,提升矿产资源项目的管理效率,依托先进技术进行整体管控体制的升级,从而实现资源开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3.5 优化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能源结构安排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较为复杂,要实现统筹管理,就要从宏观的角度对各项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建立健全合理化管控措施,提升管理项目的实效性价值,确保资源应用效果贴合市场需求的同时,贴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也要引导社会大众树立更加环保的消费观念,从思想意识层面和主观行为方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6]。
4 结语
总之,在国土资源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充分践行可持续发展路径,提高管理措施和管理效果的同时,建构更加完善的发展路径,从而保证整体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获得长足发展。只有积极转变思想意识和管理行为,才能真正落实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萌.国土资源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J].当代经济,2013,18(22):8-10.
[2]余振国.珍惜地球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25(4):22-27.
[3]李烈干,莫国金,廖世锋,等.构筑国土资源生态安全屏障――广西梧州市土地整治亮点频现[J].南方国土资源,2013,15(12):56-58.
二、整合专项资金,开辟整村扶贫新渠道。以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为抓手,把分散式的扶贫变为集中开发、把单项工作变为全面推进、把“单兵突击”变为“打好组合拳”。按照分级负责、有序推进的原则,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较差的29个扶贫重点村启动整村帮扶工程。多渠道策划、包装、捆绑帮扶项目,积极协调财政、交通、农业、水利、电力、国土、城建、教育等涉农项目资金,加快贫困村环境整治、地质灾害防治、电网改造升级、通信网络等项目建设,不断强化发展机体,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
与这三大突出问题紧密相关的是,目前三峡库区人才工作存在“三难”。一是区域劣势明显,引进人才难。因库区县多为贫困县,区位优势不明显,名校、名企缺乏,使人才集聚缺乏良好的承载体。二是经济待遇低,留住人才难。库区经济实力较弱,虽然大多数单位都有求才的欲望,但因没有经济实力,对一些人才提出的要求和待遇无法解决,留不住人才。三是政策不配套,用好人才难。目前,库区的人才政策不优不活,对库区人才政治、经济待遇和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没有优惠和倾斜。最突出的两大问题是:人员编制控制太死,想进的人才没有编制指标;准入门槛太高,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称。
破解三峡库区人才工作存在的这些难题,笔者有四点建议――
出台优惠政策,为库区人才引进和使用提供制度保证。经济贫困,政策不能贫困,市里的人才政策对库区要有针对性地实行优惠。比如,适当扩充引进人才的编制限额,增大库区选调生名额,适度扩大招收村(城市社区)优秀实职干部充实公务员队伍的指标,对到库区工作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高级人员给予特殊待遇等。
充实“蓄水池”,最大限度地缩小人才落差。建议市里将库区人才培养作为支持库区发展的重点工程,将培训资源输入库区,将人才工作项目、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多投放到库区,将库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吸纳到高校、科研单位进行强化培训。同时建议组建支持三峡库区建设专家小组,实行人才与资金、项目、技术、培训一体化结对帮扶制度,并对支援情况强化考核。
突发事件的直播第一核心要素就是快。新闻主播是突发事件演播室直播中除导播之外的另一个指挥官。灾害发生之时,也是新闻资源较缺乏的一个时段。此时,主播第一时间的心理素质和对现场的控制驾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的直播节目正在进行中,导播通过耳机告诉主持人,前方记者有很重要的信息要,马上连线。就是三、四秒的时间,电视画面从播放的新闻消息马上切回到演播室。前方记者及时通报了前方救灾指挥部刚刚召开的新闻会的情况。由于传输效果不佳,当说到最新的受灾统计数据时,信号完全中断。正准备插播其他新闻时,信号又再次接通。主持人及时地调整思路,简单向观众做了介绍后,又就几分钟之前的最新结果这个问题重新提问,前方记者感受到了演播室的这种要求,在第二次的回答中,语言清楚清晰、铿锵有力。
由于现场直播是同步传送,所有发生在现场的新闻事件都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传递给观众,主持人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后方演播室都必须跟随新闻事件的发展,所有的报道都要一气呵成,没有任何修改或再加工的余地,这就要求直播主持人要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以较佳状态完成。与此同时,在现场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一旦前方新闻事件的发展偏离了前期准备工作和直播计划,那么主持人就要发挥自己的现场控制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调整好,在了解新闻事件之后及时作出恰当准确的报道。主持人的应付自如,镇定、敏捷的反应,处变不惊的应变能力都是成功的现场直播节目的必要保证。
具备对整个直播节目内容的全方位把握能力
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作为直播报道直接面对观众的最后一个环节,主持人显得尤为重要,所有报道意图都要通过主持人的主持来实现。主持人一旦出现失误,不仅影响整个报道,而且最终影响现场直播的传播效果。因此,主持人作为现场直播的门面和中流砥柱,不仅要熟悉整个直播的程序和环节,还要对所要报道的事件有全方位的了解,对直播节目的主旨和内容有全方位的把握。还是以2010年8月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灾害为例。
8月8日,抢险救援第一天,当天的直播从早上10时整开始,第一时段延续到中午1时。接着第二时段的直播从晚上7时30分开始,一切紧张有序。当晚直播亮点应该是对地质专家的采访。当晚8时30分左右,演播室请进了地质专家、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所长王得楷。王所长准备很充分,专门带来一张舟曲县地质情况分区图,工作人员将地图张贴在王所长的身后。在访谈中,王所长介绍了舟曲县城的地质地理环境,分析了这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以及应对的措施。演播室内,主播和摄像将注意力集中在专家身后的地图上。专家的手顺着地图,分区分颜色进行讲解,让大家对舟曲县城以及全县的地质灾害分布范围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而且看图解说也让专家的点评更加深入、更加细致,观众更易接受。
现场直播的新闻事件都是正在发生的,对于它的大致发展方向,它的来龙去脉,相关的背景资料等,主持人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以保证在主持中能够把握好主持的分寸,从而使主持的基调、风格、节奏都与报道的新闻事件合拍,使整个报道浑然一体。同时,对整体节目的全方位把握也有助于主持人增强自信,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报道整个新闻事件的发展。
具备流畅的表达能力和较好的沟通能力
对于直播而言,主持人的首要语言能力就是现场描述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看图说话”。但话怎么说才会有味道、怎么说才会有吸引力?单纯的有一说一当然不能满足目前受众的资讯诉求。理想状态是,主持人的描述具有感染力、语言富有个性、点评得体到位。良好的表达能力是主持人的必备素质,在直播中,对主持人表达能力的要求更高。在现场直播主持中,主持人话一出口就直接到了观众的耳中,不可能重新来过,是一次成型。尽管主持人在直播前做过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彩排,但在现场高度紧张的直播主持中,没有任何重新来过的机会,只能一次通过。所以,只有极佳的表达能力才能承担现场直播的重任。
比如:1996年5月,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组织“心连心”艺术团下乡,在江西革命老区遂川做首场慰问演出的那天,场面非常热闹。正值关牧村演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落下了阵阵雨点,顿时场面开始骚动不安。歌声一停,赵忠祥快步走到台前,对乡亲们说:“关牧村的动情歌声,把她自己的眼睛唱湿润了,也把老区人民的眼睛唱湿润了,连老天爷的眼睛也唱湿润了。乡亲们,我们演员都商量好了,如果雨下大了,只要大家不走,我们演员就绝不会走。”赵忠祥的话让现场的观众为之动容,他们用热情的掌声向全体工作人员致意,慰问演出在感人的气氛中继续进行。
天有不测风云。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让演出继续进行,把可能出现的对演出气氛的破坏降到最低。赵忠祥展现的非凡的沟通能力,把演员、观众的情绪和自然现象的变幻巧妙地融为一体,把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看作是老天爷被动情的歌声所感动,于是演出效果被升华了,一个偶然因素转化成为一个带有必然色彩的有利因素。同时,他所用的排比句带给人的听觉以强烈的刺激,出色的表达能力加强了传播效果。
具备理性与情感并重的能力
正确的事件报道应该成为主持人或事件和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和渠道,它除了告知观众发生了什么,还要体现主持人对事件的正确看法,使观众在事件报道中,看到事件本身,看到自身意志与情感的体现。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要求报道者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在观众与事件中的人物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让观众从中找到情感共鸣。
以发生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时主持人的表现为例。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的四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立即中断原先的播出安排,转变成全天24小时直播方式。CCTV在报道灾区现场时,记者鄂文松讲述一所学校的孩子遇难情形,泣不成声;海霞在播报震区灾情时,泪水盈盈;赵普在介绍前方近况时,强忍悲痛,声音哽咽。四川电视台的主持人宁远在介绍灾情时语音低沉,悲恸不已;亲历现场的记者张倩在讲述见闻时,泪如雨下。还有央视的康辉、文静、张泉灵、张羽等在播报新闻时都情感鲜明,与平时的镇定、冷静大不相同。即使是老牌主持人敬一丹、白岩松等也声音哽咽,眼圈发红。这么多主持人在荧屏上反常态的表现,是中国电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观众对新闻主持人有了新的认识,新闻研究者和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对此也引起了更多的思考,即新闻主持人能不能像娱乐节目主持人那样流露自己的情感。
从理论上而言,新闻工作者应置身事实之外,冷静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本身。其理由很简单,因为新闻是客观地陈述事实,而不是推介记者或媒体的观点;记者和编辑在从事新闻活动时不是自由表达个人观点和立场的普通公民,而是从属于大众媒介的媒体职业工作者。认知产生情绪,情绪体现在报道情感中,有情感因素的报道能够使观众产生感动,激发起观赏情绪。新闻主持人不可能没有情绪和个人情感,这并不是说他可以无所顾忌地任凭情感流淌,更不是说他能恣情放纵。中国传媒大学的叶子教授在《现代电视新闻学》一书中说:“好的新闻报道,在传播过程中,情绪情感的作用大致是沿着以下轨道进行的:事实——记者感知——创作激情——报道情感——观众情感——观众观赏情绪——社会效果。”我们从新闻主持人的角度可以对这句话作两层理解,一是说新闻主持人需要有“报道情感”,二是说新闻主持人的情感流露要有分寸,需要控制,必须充分注意到“观众情感”和“社会效果”。因此,主持人情感流露是必要的,但应该学会情感的掌控与把握。
电视新闻播音是形象化的信息传播过程,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是它的传播优势,充分发挥各种电视手段,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艺术元素,利用新闻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和情感营造、创设情绪感染力,以强化新闻的信息与内涵,已成为新闻播音的重要表现手段。新闻主播不仅要有独特的内涵,同时要有丰富、微妙、多样、多面、理性的情感魅力。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参考书目:
1.蔡长虹著:主持人的个性化语言,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陈 振,杨 浩著: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2003。
3.李 丰,宋丽萍著: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2003。
一、关于上半年工作[文秘站网文章-文秘站网帮您找文章]
今年以来,全局上下紧紧围绕市、县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年初签订的各项目标责任要求,经各分管领导认真负责、狠抓落实,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积极工作,上半年绝大部分工作已按期完成,部分工作成效显著,为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25”宣传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眉户剧《三战万能嘴》、音乐快板《土地颂》、配乐诗朗诵《我爱我的国土》将保护耕地与当前新农村建设有机相结合,主题突出,创作新颖,时代感召力强,《中国国土资源报---综合新闻》发表了图文报道,在全市“6·25”宣传中树立了亮点。
——机关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定了机关接待及陪餐、小车保养及维修、固定资产管理、职工灶管理等日常管理制度,完善了《基层国土资源所财务管理制度》,并更新了党风廉政、精神文明、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及政务公开栏,建立了地籍股、耕保股、测绘办、国土资源勘测规划室岗位职责。
——国土资源所建设规范有序,工作成效显著。岗位配置健全,人员分工明确,硬件建设到位,制度建设规范,山河、宫河、湫头、永和4所已建成使用,榆林子所已动工建设。各所办公设施配置齐全,制度、职责建立上墙,基本实现了“机构设置规范化、设施配置标准化、管理工作制度化、人员素质优良化”的目标。
——违法案件查处及工作力度加大。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县局、各所土地动态巡查分片包干负责制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所宣传形式灵活多样,收效良好。工作力度加大,措施到位,土地纠纷调处率、案件办结率有所提高,土地违法问题较上年同期明显减少。
——项目建设、土地储备工作成绩显著。国家投资土地复垦示范项目永正南住、榆林子马家、宫河东山头3个项目片土地平整基本完成,道路、林网、水利等配套建设已开始,周家项目片拆迁工作正在进行;省级投资耕地补充项目土地平整、宫河雷村道路绿化任务已全面完成;国家投资正宁县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被国土资源部正式列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入国家项目库。同时,配合市局积极筹备了全市国土资源项目资金管理暨招投标现场会。土地收购储备工作有新突破,统征包干政策落实到位,保障了用地需求。
——基础业务工作稳步拓展。积极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配合省厅测绘局地图院完成了县城区独立坐标系统改造扩建前期基础工作,申报了项目文本和图件;按期完成并上报了全县统一年产值测算工作,加强了建设用地申报及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了地质遗迹保护和地下水监测工作,完成了砖瓦企业采矿权登记年检工作,正南煤田详查和石油勘探开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年各项工作全面保质保量完成。一是在宣传教育方面,工作还不到位,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还不够,受教育的范围只局限于部分干部群众,这要求全局上下特别是各所要切实负起工作责任,进一步扩大宣传,坚定不移地把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及市政府“两令”精神贯彻落实好;二是在执法监察方面,我县土地市场还不够规范,乡镇企业、公益事业、各类工业园区违法用地较多,案件查处难度大,市上把我县作为督点县之一要求限期整改落实,执法队和监察股要切实拿到手上,加大工作力度,彻底扭转我县土地市场混乱的局面;三是在农宅清理方面,各所重视不够,工作进展慢,大部分所仅清理2个村,突出反映在清查、处理、发证率低,时间过半,任务欠帐大,希望所里会后要高度重视,深思细
纠,研究对策,务必完成年初确定的任务;四是在基础业务方面,个别工作只停留在安排上,调查研究不够,工作方法不活,没有实质性进展,影响了整体工作完成;五是在作风建设方面,个别同志工作作风欠扎实,创新不够,缺乏勤政敬业精神,工作效率低,纪律观念不强,自律能力较差;六是在协作配合方面,有些同志组织观念淡薄,上下配合不到位,缺乏主观能动性,致使政令不畅。这些问题,希望有关责任部门、同志们认真克服,下决心解决,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入工作,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二、关于下半年工作
1、宣传教育工作。在上半年工作基础上,下半年宣传教育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1)认真搞好区域网建设,尽快与市局互联互通,实现网上办公;(2)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办好国土资源简报,力争年内在省、市级报刊上刊登宣传报道2篇;(3)根据国家、省、市要求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年内举办地质业务知识培训班一期,1/3干部职工外出学习,接受教育;12月底,以业务知识和办案程序为重点,组织基层所开展集中培训一次。
2、耕地保护工作。(1)积极衔接,认真报批城镇、乡村及农民建宅用地手续,力争城镇、乡镇企业用地报批手续8月底完成,农民建宅用地报批手续年底完成。摸清全县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根据市政府2号令精神,搞好用地报批工作;(2)继续清理已审批的建设用地,重点清理邮电、通讯和金融用地情况;(3)配合能源企业搞好用地工作,特别是搞好正南煤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工作;(4)与中心配合继续搞好国家建设用地统征包干工作,并严格执行用地跟踪管理;(5)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按市局要求科学开展修编。
3、执法监察工作。(1)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精神和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明法纪坚决制止土地违法的紧急通知》及省、市要求,继续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加大乡镇企业、公共设施违法用地处理力度,特别是对市上挂牌督办的用地案件务必于8月中旬全部处理完毕;(2)积极开展省级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创建工作,力争一次创建达标,年内通过省级验收;(3)进一步加大砖瓦企业、预制厂用地处理工作力度,年内全面完成,处理率达到90以上;(4)配合县上“清税”工作组完成土地市场交易中土地出让金征收工作。
4、地籍管理工作。(1)配合省测绘局搞好县城独立坐标系改造扩建工作;(2)做好县域地图编制及出版工作;(3)按市局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日常地籍变更调查工作;(4)完成省级地籍管理规范化达标工作;(5)与房管局协调,做好拓宽城镇住房用地分割登记工作,登记发证不低于200本;(6)积极与省规划院联系,搞好地籍数据库交接及培训工作,(7)向省测绘局申报由省级颁发的国土资源勘测规划室丙级测绘资质。
5、地质矿产工作。(1)搞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配合搞好正南煤田地质灾害评估工作;(3)配合能源勘探企业搞好协调服务工作;(4)开展砂石企业采矿权清理工作,全力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相关费用。
6、项目工作。(1)全面搞好20__年省级补充耕地项目建设扫尾补救工作,力争年底通过省市验收;(2)积极协调力争国家投资土地复垦示范项目第二批资金7月底到位,及时开展周家项目片土地平整工程招投标工作。搞好永正南住、榆林子马家、宫河东山头项目片水、路、林、电配套建设,并做好平整土地水毁、塌陷等完善工作;(3)做好20__年基本农田整理项目860公顷、2983万元呈报工作,力争年底立项;(4)积极衔接争取山河后庄子地质灾害项目立项批复。
7、土地收购储备工作。(1)加强储备土地的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土地储备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2)搞好征地统征包干工作,完成国有土地改变用途征收土地出让金30万元任务。
8、标准化建设。(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榆林子所建设,搞好职工家属楼工程建设和机关文化活动室建设;(2)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市局要求,规范建立学习、会议、业务等“”登记簿,进一步完善基层所标准化建设;(3)加强财务管理及后勤管理,严格财经纪律,坚持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强资金和票据管理,强化收入、严控支出,搞好接待工作。
9、基层所工作。(1)继续搞好农宅清理登记发证工作,要注意做好五点:一要做到全面处理,提高登记率。二要与乡镇搞好协作配合。三要对典型违法案件要立案查处。四要想方设法提高规费收入额度。五要搞好档案资料整理;(2)坚持土地动态巡查工作,重点转入乡村企业、公共设施违法用地跟踪管理;(3)加大国土宣传力度,要保证年初确定的固定性标语刷写数量,并且要规范;(4)强化制度建设,力争年内基层所标准化建设达标;(5)加强机关事务管理,特别是要严控水、电、煤开支,严格请销假制度;(6)配合县局搞好其他各项工作。
三、关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民主推荐后备干部,是选贤任能、重在识人,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环节。关于建立后备干部队伍的问题,我再强调两方面:
一是对被推荐人选的条件要求。要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全面准确、客观公正、认真负责地衡量推荐后备干部人选,具体是:
在德的方面,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原则和政治觉悟(即党性要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团结同志,品行端正,公道正派;
在能的方面,要具有胜任工作应当具备的组织领导能力。包括政策理论水平,综合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心理素质等;
在勤的方面,要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绩的方面,要工作实绩突出,独立工作能力强,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廉的方面,要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自爱、自省、自重,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总之,按照省市选拔后备干部的要求,要选用那些“能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人。同时,根据我局干部队伍现状,要适当放宽对工作阅历长、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老同志的选拔任用,充实到基层工作领导岗位。本次推荐后备干部人选,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在干部中推荐产生。对于成绩突出、工作能力强、品学兼优的工人,县局将积极与市局衔接争取名额,不断优化用人环境,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是对参加推荐人员要求。在座的参加民主推荐的同志,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在推荐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看人要全面地看,不要片面的看。要看主流,看本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优点突出的人,缺点也就突出。要看他的缺点是否足以影响他的任职,不能说凡有缺点的人都不能任职。
一、关于上半年工作
今年以来,全局上下紧紧围绕市、县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年初签订的各项目标责任要求,经各分管领导认真负责、狠抓落实,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积极工作,上半年绝大部分工作已按期完成,部分工作成效显著,为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25”宣传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眉户剧《三战万能嘴》、音乐快板《土地颂》、配乐诗朗诵《我爱我的国土》将保护耕地与当前新农村建设有机相结合,主题突出,创作新颖,时代感召力强,《中国国土资源报---综合新闻》发表了图文报道,在全市“6·25”宣传中树立了亮点。
——机关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定了机关接待及陪餐、小车保养及维修、固定资产管理、职工灶管理等日常管理制度,完善了《基层国土资源所财务管理制度》,并更新了党风廉政、精神文明、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及政务公开栏,建立了地籍股、耕保股、测绘办、国土资源勘测规划室岗位职责。
——国土资源所建设规范有序,工作成效显著。岗位配置健全,人员分工明确,硬件建设到位,制度建设规范,山河、宫河、湫头、永和4所已建成使用,榆林子所已动工建设。各所办公设施配置齐全,制度、职责建立上墙,,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基本实现了“机构设置规范化、设施配置标准化、管理工作制度化、人员素质优良化”的目标。
——违法案件查处及工作力度加大。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县局、各所土地动态巡查分片包干负责制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所宣传形式灵活多样,收效良好。工作力度加大,措施到位,土地纠纷调处率、案件办结率有所提高,土地违法问题较上年同期明显减少。
——项目建设、土地储备工作成绩显著。国家投资土地复垦示范项目永正南住、榆林子马家、宫河东山头3个项目片土地平整基本完成,道路、林网、水利等配套建设已开始,周家项目片拆迁工作正在进行;省级投资耕地补充项目土地平整、宫河雷村道路绿化任务已全面完成;国家投资正宁县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被国土资源部正式列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入国家项目库。同时,配合市局积极筹备了全市国土资源项目资金管理暨招投标现场会。土地收购储备工作有新突破,统征包干政策落实到位,保障了用地需求。
——基础业务工作稳步拓展。积极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配合省厅测绘局地图院完成了县城区独立坐标系统改造扩建前期基础工作,申报了项目文本和图件;按期完成并上报了全县统一年产值测算工作,加强了建设用地申报及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了地质遗迹保护和地下水监测工作,完成了砖瓦企业采矿权登记年检工作,正南煤田详查和石油勘探开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年各项工作全面保质保量完成。一是在宣传教育方面,工作还不到位,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还不够,受教育的范围只局限于部分干部群众,这要求全局上下特别是各所要切实负起工作责任,进一步扩大宣传,坚定不移地把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及市政府“两令”精神贯彻落实好;二是在执法监察方面,我县土地市场还不够规范,乡镇企业、公益事业、各类工业园区违法用地较多,案件查处难度大,市上把我县作为督点县之一要求限期整改落实,执法队和监察股要切实拿到手上,加大工作力度,彻底扭转我县土地市场混乱的局面;三是在农宅清理方面,各所重视不够,工作进展慢,大部分所仅清理2个村,突出反映在清查、处理、发证率低,时间过半,任务欠帐大,希望所里会后要高度重视,深思细纠,研究对策,务必完成年初确定的任务;四是在基础业务方面,个别工作只停留在安排上,调查研究不够,工作方法不活,没有实质性进展,影响了整体工作完成;五是在作风建设方面,个别同志工作作风欠扎实,创新不够,缺乏勤政敬业精神,工作效率低,纪律观念不强,自律能力较差;六是在协作配合方面,有些同志组织观念淡薄,上下配合不到位,缺乏主观能动性,致使政令不畅。这些问题,希望有关责任部门、同志们认真克服,下决心解决,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入工作,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二、关于下半年工作
1、宣传教育工作。在上半年工作基础上,下半年宣传教育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1)认真搞好区域网建设,尽快与市局互联互通,实现网上办公;(2)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办好国土资源简报,力争年内在省、市级报刊上刊登宣传报道2篇;(3)根据国家、省、市要求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年内举办地质业务知识培训班一期,1/3干部职工外出学习,接受教育;12月底,以业务知识和办案程序为重点,组织基层所开展集中培训一次。
2、耕地保护工作。(1)积极衔接,认真报批城镇、乡村及农民建宅用地手续,力争城镇、乡镇企业用地报批手续8月底完成,农民建宅用地报批手续年底完成。摸清全县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根据市政府2号令精神,搞好用地报批工作;(2)继续清理已审批的建设用地,重点清理邮电、通讯和金融用地情况;(3)配合能源企业搞好用地工作,特别是搞好正南煤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工作;(4)与中心配合继续搞好国家建设用地统征包干工作,并严格执行用地跟踪管理;(5)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按市局要求科学开展修编。
3、执法监察工作。(1)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精神和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明法纪坚决制止土地违法的紧急通知》及省、市要求,继续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加大乡镇企业、公共设施违法用地处理力度,特别是对市上挂牌督办的用地案件务必于8月中旬全部处理完毕;(2)积极开展省级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创建工作,力争一次创建达标,年内通过省级验收;(3)进一步加大砖瓦企业、预制厂用地处理工作力度,年内全面完成,处理率达到90%以上;(4)配合县上“清税”工作组完成土地市场交易中土地出让金征收工作。
4、地籍管理工作。(1)配合省测绘局搞好县城独立坐标系改造扩建工作;(2)做好县域地图编制及出版工作;(3)按市局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日常地籍变更调查工作;(4)完成省级地籍管理规范化达标工作;(5)与房管局协调,做好拓宽城镇住房用地分割登记工作,登记发证不低于200本;(6)积极与省规划院联系,搞好地籍数据库交接及培训工作,(7)向省测绘局申报由省级颁发的国土资源勘测规划室丙级测绘资质。
5、地质矿产工作。(1)搞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配合搞好正南煤田地质灾害评估工作;(3)配合能源勘探企业搞好协调服务工作;(4)开展砂石企业采矿权清理工作,全力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相关费用。
6、项目工作。(1)全面搞好2003年省级补充耕地项目建设扫尾补救工作,力争年底通过省市验收;(2)积极协调力争国家投资土地复垦示范项目第二批资金7月底到位,及时开展周家项目片土地平整工程招投标工作。搞好永正南住、榆林子马家、宫河东山头项目片水、路、林、电配套建设,并做好平整土地水毁、塌陷等完善工作;(3)做好2006年基本农田整理项目860公顷、2983万元呈报工作,力争年底立项;(4)积极衔接争取山河后庄子地质灾害项目立项批复。
7、土地收购储备工作。(1)加强储备土地的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土地储备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2)搞好征地统征包干工作,完成国有土地改变用途征收土地出让金30万元任务。
8、标准化建设。(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榆林子所建设,搞好职工家属楼工程建设和机关文化活动室建设;(2)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市局要求,规范建立学习、会议、业务等“”登记簿,进一步完善基层所标准化建设;(3)加强财务管理及后勤管理,严格财经纪律,坚持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强资金和票据管理,强化收入、严控支出,搞好接待工作。
9、基层所工作。(1)继续搞好农宅清理登记发证工作,要注意做好五点:一要做到全面处理,提高登记率。二要与乡镇搞好协作配合。三要对典型违法案件要立案查处。四要想方设法提高规费收入额度。五要搞好档案资料整理;(2)坚持土地动态巡查工作,重点转入乡村企业、公共设施违法用地跟踪管理;(3)加大国土宣传力度,要保证年初确定的固定性标语刷写数量,并且要规范;(4)强化制度建设,力争年内基层所标准化建设达标;(5)加强机关事务管理,特别是要严控水、电、煤开支,严格请销假制度;(6)配合县局搞好其他各项工作。
三、关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民主推荐后备干部,是选贤任能、重在识人,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环节。关于建立后备干部队伍的问题,我再强调两方面:
一是对被推荐人选的条件要求。要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全面准确、客观公正、认真负责地衡量推荐后备干部人选,具体是:
在德的方面,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原则和政治觉悟(即党性要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团结同志,品行端正,公道正派;
在能的方面,要具有胜任工作应当具备的组织领导能力。包括政策理论水平,综合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心理素质等;
在勤的方面,要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绩的方面,要工作实绩突出,独立工作能力强,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廉的方面,要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自爱、自省、自重,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总之,按照省市选拔后备干部的要求,要选用那些“能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人。同时,根据我局干部队伍现状,要适当放宽对工作阅历长、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老同志的选拔任用,充实到基层工作领导岗位。本次推荐后备干部人选,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在干部中推荐产生。对于成绩突出、工作能力强、品学兼优的工人,县局将积极与市局衔接争取名额,不断优化用人环境,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是对参加推荐人员要求。在座的参加民主推荐的同志,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在推荐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看人要全面地看,不要片面的看。要看主流,看本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优点突出的人,缺点也就突出。要看他的缺点是否足以影响他的任职,不能说凡有缺点的人都不能任职。,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