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副产品贸易

农副产品贸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6 09:26: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副产品贸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副产品贸易

篇1

中图分类号:F7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3-0168-03

一、动物福利的起源与动物福利法

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是1976年休斯(Hughes)提出的,它是指饲养农场中的动物与其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现在其含义扩展为人类在考虑动物感受痛苦能力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对其造成伤害,反对和防止对动物的虐待。但实际上早在1789年,英国人边沁(J.Benthan)就提出了“保护动物权利”的理念。他在其所著的《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中提出“动物具有免遭无端折磨的权利”,并要求结束对动物的残酷行为。在此后的100年中,动物保护运动在西方不断壮大。19世纪20年代,动物保护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过动物保护运动者的不懈努力,1822年由爱尔兰政治家马丁说服英国议会通过了人类历史上首部以保护动物权利为目的的《禁止虐待家畜法案》,即《马丁法案》。根据该法案,在全国范围内残酷对待动物的行为都将被视为犯罪行为而受到惩罚。“马丁法案”虽然只适用于大型家畜,但这是在动物保护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动物保护运动浪潮在西方全面兴起,并波及到世界其他地区,有关思想已深入人心,其保护的内容也不断丰富[1]。①

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社会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动物福利法都有类似的主旨:尊重动物权利,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合理保护利用动物资源,发展经济。动物福利的提出是基于保护动物的尊严及其内在价值的考虑,笔者认为,这种内在价值首先表现为自然界和谐发展意义上与人同等重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分子,而且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即是维护人类自身的道德观念,体现了人类的情感,是人类进步的表现。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动物福利的关注本身就体现了和谐这一思想;同时,它也是基于人类健康的考虑。②当然,在国际贸易中也明显体现出基于本国贸易利益的考虑。

所以,自马丁法案后,欧美大部分国家陆续基本完成了防止虐待动物法的立法,③而且这些国家对动物福利的立法随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的补充和改进中,并逐渐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可,于是还出现了一些国际性动物保护公约,要求各国的法规必须与国际公约相匹配。国际上各种动物保护协会也十分活跃。这些组织通过扶持世界各地的本土成员组织在世界范围内改善动物福利的状况,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制定动物福利的统一标准[2]。④

总之,笔者认为,“动物福利”理念的起源,是建立在环境和谐才能造就人类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对动物本身也具有的情感与行为的一种关注。国外动物福利的发展也越来越表现出法制化、高标准化、贸易的壁垒趋势等特点。从国家发达程度以及立法的角度审视和关注动物福利的起源和发展,对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应该大有帮助。

二、动物福利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后关税的大幅削减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如配额、进口许可证的逐渐拆除,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很小,于是各种新的贸易壁垒应运而生。西方国家认为以动物福利为理由来限制国际贸易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他们不断向国际社会施加影响,要求把动物福利问题纳入到现行的国际贸易体制中。他们在进体动物时,利用已有的动物福利的优势,将动物福利作为进口标准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此判断是否准予进口。他们不但在动物饲养、运输和屠宰过程中,要求执行动物福利标准,而且对于进口的动物产品也要求符合动物福利法规方面的技术指标。欧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活跃。①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动物福利已经影响着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2003年2月,WTO农业委员会提出的《农业谈判关于未来承诺模式的草案》,已吸收了某些国家的意见,将“动物福利支付”列入“绿箱政策”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已承认动物福利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作为WTO成员,这必将对我国农产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受动物疫病“技术壁垒”及部分国家对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和禽类产品禁运的影响,“十五”期间我国畜产品出口整体不如市场预期,出口增速低于园艺产品和水产品增长。畜产品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16.5%下降到2005年的13.1%,下降3.4个百分点。尽管在贸易壁垒有增无减、检测标准越发苛刻的情况下,国家对促进农产品出口推出了相关政策措施使得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在2005年达到55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7%,但畜产品贸易逆差却从2000年的6 814万美元增加到了2005年的62 555万美元。②

究其原因,在当今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中,明显看出不同国家之间因动物福利引发的矛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企业也毫无例外。2002年,某欧盟国家的一家进口贸易商准备从我国一个饲养5 000万只肉鸡的公司购买大量的活体肉鸡,但是由于进口商认为鸡舍“不够宽敞舒适”,未达到欧盟规定的一些动物福利标准而取消了交易。欧盟是我国传统的禽肉产品出口市场,由于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对我国禽肉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已经封关多年。近几年来,为了使我国禽肉产品重返欧盟市场,我国曾多次邀请欧盟来我国进行检查。每次检查都对肉鸡屠宰、运输的动物福利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

1997年7月欧盟曾禁止进口我国养殖扇贝(当时我国产量占世界产量80%);我国鳗鱼因恶喹酸事件遭日本进口商拒绝;2001年9月,欧盟因氯霉素残留问题将我国的冻虾产品纳入快速预警机制;2002年1月,欧盟正式通过决议,全面暂停从我国进口水产品(包括动物源性产品);由于我国水产品的氯霉素含量超标,2003年,在食人鲳事件中,国际动物福利组织发表了一份言辞激烈的声明:如不尽可能退运食人鲳,就应对食人鲳进行安乐死,否则将呼吁各国抵制中国的水产品贸易;2005年,来自国际上的一系列有关于“中国虐杀动物取皮”、“中国没有动物福利”的指责,以及“封杀中国皮衣”的呼声,正在将这个行业卷入一场风暴中心[3]。

动物福利问题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动物福利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动物和动物产品出口,日益明显地成为动物源性食品国际贸易的一个新的壁垒。我国是农产品贸易大国,动物源性产品出口一旦受阻,不但损失会十分巨大,其他与动物密切相关的产业,如医药业、服装业、食品加工业等等也很难置身度外,其带来的损失将无法估计。而且更应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影响涉及在发达国家看来都值得补贴的农业,在开放经济和贸易主体日益多元化条件下,它也影响着我国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农民利益的获取。

三、未来我国应对动物福利问题的对策

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在顺应国际社会重视动物福利问题大趋势的前提下,减少和避免动物福利问题影响我国禽肉产品出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看,我国无论从国内外,还是从经济、社会角度都应积极应对国际社会呼声日强的动物福利问题。

首先,立法是和谐之根本。作为农业或者农民利益的维护在对外贸易中更需要立法保护。要加快和完善立法与执法工作,并通过立法改变国际社会对我国动物福利重视程度不真实和片面的认识,从而创造动物福利客观的和谐环境,有计划地使我国相关的动物产业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会对我国的农产品贸易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立法的方式来保护和提高动物福利,其核心与本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它体现着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状况和水平。

目前,即使像《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单行法也只是重在保护“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价值的野生动物”,受保护的动物要么是珍稀种类,要么对人有用,普通的野生动物并不在保护之列,其他更只是散见于《森林法》、《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若干零散条文中,并无一部专门的、完整的动物保护的总括性法律,动物保护的法律体系存在着明显缺陷[4]。立法是一方面,让法律真正发挥作用却更加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值得欣慰的是,动物福利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法律界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04年5月,我国对《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修订稿)进行了修改,新增了“福利”一章,明确规定了实验动物所应享有的福利。这是我国首次将动物福利列入法律条文中。另外,《野生动物保护法》也正在修改,部分条款将体现动物福利的理念。

第二,要加强我国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近年来,在我国出口的动物产品中遭国外退货或销毁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其中的原因之一就与我国在执行动物福利标准不足方面有关,如随便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饲养管理条件差,动物在饲养、运输、屠宰的过程中,不能按照动物福利的标准执行,导致动物产品质量下降,达不到出口标准。为了改变农产品生产中片面追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做法和执行动物福利标准不足,建立产品加工质量控制体系。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实施的“从农场到餐桌”战略――食品加工业在管理上实行“良好生产操作规程(GMP)”,在安全控制上普遍实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和ISO9000族标准体系[5]。

第三,要加大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的宣传力度,要从和谐发展观提高社会各阶层提高动物福利和动物保护的意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动物福利意识和动物福利工作比较落后,特别是食用畜禽动物主要饲养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动物福利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从动物福利角度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发展的意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这可以在农村从大力推广绿色畜产品生产技术,改革传统的宰杀方式入手,并建立农村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向他们传达最新农业政策和动态,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外对进口家禽和禽类产品的动物福利要求,逐步改变不符合动物福利要求的做法。要充分发挥我国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的共同作用,采取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直接交流、实证说明、现场考察等方式来改变企业的认识。

第四,要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动物福利研究。动物福利的改善是有条件的,不论是改善所需的投入,改善过程本身,还是改善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它都需要大量的研究成果作为先决条件。国外动物福利条款、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科学的实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的。在资金与设备允许的条件下,我国应当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动物福利方面的科学研究,形成我国自己的标准体系。一方面,作为具有国家顶尖科研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应当对动物福利这类新兴课题具有高度的敏感度,及早地加入到对该课题的研究中,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国家应当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鼓励,推动我国在动物福利问题上形成自主的科学认识。

第五,要积极同他国进行谈判,争取有利的贸易条款。由于历史、文化、经济上的原因,各国对动物是否存在权利以及享有什么样的权利仍存在争议。发达国家没有权利单方面将动物福利标准强加于他国。而我国短期之内也难以改变现有的生产模式与消费理念。对于不合理的道德壁垒我国有必要据理力争。为了给国内企业创造一定的适应期,也为了争取合理的利益,我国在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中应积极加强与他国的谈判,争取对我国有利的条款。

总之,动物福利是一个复杂、多方面的公共政策问题。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社会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动物福利法都有类似的主旨。当动物福利的贸易壁垒作用已见端倪,说明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为应对利用“动物福利”名义设置贸易壁垒,我国在很多方面做了努力,但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动物福利问题的提出、重视与解决,将十分有力地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从而推动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书华,张瑞东.动物福利壁垒,离我们还有多远[J].经济问题探索, 2005,(4):50-53.

[2] 李克杰.动物福利全球大会及应采取的对策[J].世界农业, 2005,(1):11-14.

[3] 王玉芬,刘碧云.动物福利――国际贸易壁垒新动向[J].对外经贸实务, 2004,(11):41-42.

[4] 仇永胜,叶利华.野生动物保护的制度思考[J].生态经济,2005,(2):36-42.

[5] 崔卫东,王忠贤.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体系的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5,(1):59-60.

Review on Animal Welfare and Trad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Harmonious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SUN Ding-dong

篇2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5-0135-02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几年来,国际贸易中的传统关税壁垒作用逐渐弱化,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产品检疫检验制度和措施、包装和标签要求、信息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社会条款等为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日益盛行,我国出口农产品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挑战。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我国农产品出口如何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农产品出口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本文从政府角度提出了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从宏观角度来看,政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及产后的管理服务为对象,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为使一定的农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从发达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来看,农业标准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保护水平。

从长远来看,构建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是减少农产品国际贸易摩擦、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根本途径和最佳方法。然而,国际上目前采用的标准、制度、要求等绝大多数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制度、要求等直接衍化而来的,代表了其自身的根本利益,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政府应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认真研究和积极推广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技术标准,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这不仅会使我们能够实时跟踪国际标准的变化动态,而且还能最终使国际标准反映我们自己的利益。这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是非常有利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农产品贸易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第二,健全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消费成为当今主导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潮流。面对严峻形势,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目前中国许多农产品的品种已经落后,我们应适应绿色消费的发展趋势,采取可行的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农业,及时调整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开发有益于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发展绿色产业、有机产业,并提升农业产业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三,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就我国出口产品目前遭遇技术壁垒的情况来看,基本停留在“埋单”阶段,之所以陷入这种被动的境地,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缺乏相应的预警机制。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单个企业难以全面掌握所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因此政府各部门应积极参与进来,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要求成员国公布其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解答利益当事国提出的问题,确保其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等的透明度,各国间应相互提供必需的咨询、资料乃至援助的原则,各成员方在WTO/TBT协议下提供有关技术标准、法规的国家级咨询点。我国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信息中心、数据库及咨询机构,为相关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并将信息及时反馈到农业政府部门、农产品生产加工部门、经营单位和出口企业等相关机构,使我国农产品适应和满足国际标准和进口国的技术性要求,避免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赢得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动权。

此外,由于WTO/TBT协议要求各缔约方应定期其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并且建立专门的咨询机构向各缔约方提供资料,接受不定期咨询,我国也应当将所制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及时地介绍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应当加强对进口产品的监控检验,当进口方贸然提出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时,应及时提出相应的反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第四,完善自身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我国政府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参照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等的基础上,适时构筑我国自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特别是要尽快将我们自己的技术优势嵌入标准体系之中,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自身利益。建立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体系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技术法规与认证体系,使保护体系有法可依。由此以来,一方面可以保护国内的贸易环境和生态环境,保证进口商品的质量并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进口国慑于被报复的可能,尽量减少歧视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只有这样,我国农产品出口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第五,参与双边或多边区域合作和协调机制。中国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在战略性领域和我国技术性贸易摩擦频繁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谈判,建立双边或多边的技术磋商与调解机制,强化同国外权威认证机构尤其是现有的国际互认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争取签署互认协议,建立产品认证、体系认证与实验室认可的相互认证机制,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跨越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第六,利用WTO绿箱补贴和黄箱补贴保护农业产业。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农产品给予各种补贴(也称为国内支持,Domestic Support),这也是造成农产品贸易扭曲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定(Agreement on Agriculture)原则上把补贴分为两大类:绿箱补贴和黄箱补贴。前者包括政府公共服务,诸如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控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投入、自然灾害救济补贴、农业结构调整投资补贴、农业环境保护补贴、粮食安全等12项等不刺激生产的对农民的直接支付内容。后者包括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面积补助、牲畜数量补贴、种子肥料、灌溉等投入补贴及农产品营销贷款贴息等内容。协定对绿箱补贴,并没有一概加以限制。

第七,研究利用WTO/TBT协议中的特殊条款。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WTO/TBT协议中的多边贸易体系谈判机制、争端解决机制、合理对抗机制、报复措施、贸易救济措施及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特殊和差别待遇,以维护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合法权益。

篇3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几年来,国际贸易中的传统关税壁垒作用逐渐弱化,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产品检疫检验制度和措施、包装和标签要求、信息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社会条款等为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日益盛行,我国出口农产品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挑战。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我国农产品出口如何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农产品出口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本文从政府角度提出了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从宏观角度来看,政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及产后的管理服务为对象,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为使一定的农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从发达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来看,农业标准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保护水平。

从长远来看,构建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是减少农产品国际贸易摩擦、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根本途径和最佳方法。然而,国际上目前采用的标准、制度、要求等绝大多数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制度、要求等直接衍化而来的,代表了其自身的根本利益,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政府应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认真研究和积极推广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技术标准,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这不仅会使我们能够实时跟踪国际标准的变化动态,而且还能最终使国际标准反映我们自己的利益。这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是非常有利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农产品贸易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第二,健全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消费成为当今主导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潮流。面对严峻形势,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目前中国许多农产品的品种已经落后,我们应适应绿色消费的发展趋势,采取可行的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农业,及时调整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开发有益于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发展绿色产业、有机产业,并提升农业产业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三,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就我国出口产品目前遭遇技术壁垒的情况来看,基本停留在“埋单”阶段,之所以陷入这种被动的境地,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缺乏相应的预警机制。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单个企业难以全面掌握所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因此政府各部门应积极参与进来,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要求成员国公布其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解答利益当事国提出的问题,确保其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等的透明度,各国间应相互提供必需的咨询、资料乃至援助的原则,各成员方在WTO/TBT协议下提供有关技术标准、法规的国家级咨询点。我国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信息中心、数据库及咨询机构,为相关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并将信息及时反馈到农业政府部门、农产品生产加工部门、经营单位和出口企业等相关机构,使我国农产品适应和满足国际标准和进口国的技术性要求,避免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赢得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动权。 转贴于

此外,由于WTO/TBT协议要求各缔约方应定期其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并且建立专门的咨询机构向各缔约方提供资料,接受不定期咨询,我国也应当将所制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及时地介绍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应当加强对进口产品的监控检验,当进口方贸然提出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时,应及时提出相应的反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第四,完善自身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我国政府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参照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等的基础上,适时构筑我国自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特别是要尽快将我们自己的技术优势嵌入标准体系之中,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自身利益。建立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体系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技术法规与认证体系,使保护体系有法可依。由此以来,一方面可以保护国内的贸易环境和生态环境,保证进口商品的质量并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进口国慑于被报复的可能,尽量减少歧视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只有这样,我国农产品出口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第五,参与双边或多边区域合作和协调机制。中国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在战略性领域和我国技术性贸易摩擦频繁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谈判,建立双边或多边的技术磋商与调解机制,强化同国外权威认证机构尤其是现有的国际互认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争取签署互认协议,建立产品认证、体系认证与实验室认可的相互认证机制,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跨越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第六,利用WTO绿箱补贴和黄箱补贴保护农业产业。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农产品给予各种补贴(也称为国内支持,Domestic Support),这也是造成农产品贸易扭曲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定(Agreement on Agriculture)原则上把补贴分为两大类:绿箱补贴和黄箱补贴。前者包括政府公共服务,诸如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控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投入、自然灾害救济补贴、农业结构调整投资补贴、农业环境保护补贴、粮食安全等12项等不刺激生产的对农民的直接支付内容。后者包括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面积补助、牲畜数量补贴、种子肥料、灌溉等投入补贴及农产品营销贷款贴息等内容。协定对绿箱补贴,并没有一概加以限制。

篇4

按产品生命周期来划分,不同类型的产品有不同类型的环境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周围环境标准、废物污水排放标准和加工生产标准。因此,决定农副产品环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就是看农副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包括农副产品的产地环境、投入物、加工生产方法、最终产品本身、废物回收利用情况等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和规定,此外,还包括农副产品出口企业产品和体系认证情况、政府在农副产品生产制度、标准、检测、监督体系的建设和体制方面的协调情况等。从这些方面衡量,我国农副产品出口的环境竞争力亟待提高。

1.1农副产品产地环境状况需要改善 目前,国外对我国出口农副产品的检测已从产品的本身细化到派专人来监测产品的加工生产全过程,对原料的产地环境、农副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和加工生产环境进行评价。虽然我国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就整体而言,我国许多农副产品的产地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的污染密集度很高。工业“三废”污染、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乱排乱堆畜禽粪便、随意丢弃农用塑料薄膜等农业污染正对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这些污染中含有大量的对人体、牲畜及农作物有毒有害的物质,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副产品的品质得不到保障。

1.2农副产品标准、检测体系需要完善 在农副产品的生产、运输、储藏、加工过程中,由于设备、操作、管理不符合标准,极易带入病菌。加之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副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农副产品的标准、监测、监督体系也不健全。从农副产品标准制定和实施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的农业标准化水平不高,未能与国际标准接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推广还存在脱节等问题,很多农副产品还是无标生产、无标流通;从农副产品标准检测来看,我国农副产品的检验缺少统一标准,且农残、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能力也不高。从我国出口产品被检查出的问题所涉及的标准看,很多项目是我国标准中是没有规定的,或国内没有相应的检测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检测合格的产品到国外却常常不合格。一些具体承担检验检疫的单位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也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不少产品出口企业,因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农副产品的一些指标无法检测,只有等待采样送到其他城市检测,而等待检测结果消耗时间,耽误货期,失去国外客户的信任,造成一定的损失。此外,在农副产品的合格评定和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多头管理、重复检验、重复收费等问题;农产品检验检疫费用过高,周期长,也造成企业负担加重;检疫机构在其中应承担的责任也因为体制原因往往无法追究。

1.3农资生产资料管理需要加强 目前,我国在农、兽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上存在着较为混乱的状况。生产资料管理上的诸多漏洞使得农药、化肥使用基本由单个农户自己掌握,以致于这些农产品使用的农药、化肥含量根本无法掌握。农药无统一管理,上游污染的水浇灌下游的农田,有害残留污染不可避免。化肥、有害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部分农产品的农残、重金属、抗生素等指标明显超标。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加之监督执法的不力又助长了不法分子制售假冒伪劣农、兽药和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行为,加剧了农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篇5

90年代以来,越南全国人口的八成都是农村户口,从事农业的劳动者约占越南总人口的七成。2010年越南GDP总量达1980万亿越盾,按银行间美元兑越盾比价计算,折合1046亿美元,比2009年净增130亿美元。

一、越南农产品分析

(一)主要农产品分析

越南的农产品非常丰富,但其最主要的传统主食和主要作物仍然是水稻,越南全国种植面积的60-70%均是水稻。越南水稻在冬春季、夏秋季及10月前后三个季节都有产出,即会有三季水稻。但是,与其高产量的水稻相比,随着饮食多样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年人均大米消费量呈下降趋势。

此外,越南境内不生产小麦,但对小麦的需求量也不小,那么这就全部需要靠从境外进口。在越南,绝大多数小麦加工企业或面粉加工厂为国营或集体所有制,而较为活跃的民间资本或私人企业则比较少。鉴于此种情况,越南在招商引资活动中,尽力鼓励中国投资在进行投资时,尽量介入到面粉加工行业。

(二)农副产品贸易情况分析

近年来,越南本地的农副产品,如大米、咖啡等逐渐为国内外所熟知,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这些农副产品的出口增长也越来越快。据有关资料统计,在2000年的时候,越南国内的农副产品贸易出口额达到23亿美元,而到2005时,农副产品贸易出口额已经超过36亿美元,比2000年时增长了五成多。与农产品出口额相比较而言,越南的农产品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的比重则相对稳定,如再2000年时,越南农副产品出口额为5.6‰,到2002年和2003年时,越南农副产品出口额偏低,此数据为4.8‰,但是到2005年时,该项数据则提升到5.6‰。

二、越南农产品国际贸易对策

(一)政府应采取措施促进国际贸易

1、对特殊产品给予适当保护

所谓特殊产品是指越南加入WTO后,世贸组织内部的一些有政策保护的农产品。而越南制定的相关保护政策应该包括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两个领域。在既有的WTO规则下,农产品国际贸易要获得越南国内支持,则必须有较为具体的保护措施及对象。根据此项原则,越南在进行农产品出口贸易时,农产品出口者或者企业应该获得越来越多的政府支持,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延伸服务的培训项目,特别是那些关于安全、清洁及绿色农业生产的培训,显得至为关键。

2、政府应发挥应有的效用,为农产品出口贸易企业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针对越南而言,可以采用的具体措施包括:搭建类似行业协会的先关组织及农产品出口贸易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桥梁;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信息产生量比较大的市场建立贸易信息搜集网络;政府应加强对出口贸易的规律性研究;强化从中央到地方的出口贸易信息搜集体系;投入资源建立、维护和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企业的相关网站。

(二)提升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程度

提升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程度,不断推进产品品质规范化管理,不断调整农副产品品质,从多个方面综合提升越南农副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越南,诸如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生产机械化水平不太高,需要依靠大量的劳动力,而越南正好是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越南农副产品的国际贸易发展。同时,目前的这种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也限制了其向更大规模及更高方向发展。基于此点,越南应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骤,不断缩短越南与其他国家在农副产品生产、营销等方面的差距,以尽早实现越南农副产品生产有劳动密集型向机械化转变,从而进一步促进越南农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三)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

越南农副产品的出口量虽然在国际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与美国及欧盟诸国等先进国家相比较而言,非常缺乏国际营销经验。国际营销经验的缺乏,在于人才的缺乏,而越南人才的缺乏也就是造成其缺乏营销经验的重要原因。人才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但是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提升国际营销的效果。要提高这种营销的效果,越南政府可以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网络,以此网络为平台,定期或不定期的农副产品贸易的供求信息及市场行情信息等,通过这种信息的流通,以不断增加农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经验。

结束语

越南已经跻身于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行列,农副产品是越南主要的出口农产品。面对着泰国、印度和中国三个农产品出口大国的市场竞争压力,越南应该在政府方面积极鼓励相关的贸易业务,制定相关政策;在发展现代农业化方面,应积极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在商业信息及信息化方面,应积极搭建贸易平台;只有这样,越南才能在国际贸易中有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行.越南农业发展概况,粮食流通技术[J],2007年第5期

[2]凤凰网财经.finance.省略/roll/20101231/3141228.shtml

篇6

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放宽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专业户、承包经营户有了很大发展,因此,农副产品购销合同的主体,不仅有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法人组织,而且还包括个体工商户、专业户、承包经营户。

2.农副产品购销合同的履行,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目前,我国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农副产品的丰、歉收,在很大程度上受着自然条件的影响。如小麦、稻谷、瓜果、蔬菜等的播种和收获,都有很强的季节性,如果错过收获季节或遇到某种自然灾害,都要影响农副产品购销合同的履行。因此,在签订和履行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时,应该特别注意农副产品生产的季节性。

3.农副产品购销合同的主体资格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国营农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副产品收购单位、合同经济组织等法人和非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以及个休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专业户、实行生产责任制的农民个人。

农副产品购销合同

甲方(购方):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

邮码: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

乙方(销方):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

邮码: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

为了促进农副产品生产的发展,沟通城乡流通渠道,为城镇人民和对外贸易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以便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 交售日期、数量及价格

1.乙方必须在____年____月以前(或____月____旬内),向甲方交售____(农副产品)____斤(担)。

2.甲方应按照物价主管部门规定的价格(国家允许议价的,价格由甲、乙双方协商议定),向乙方计付货款。

3.甲、乙双方的任何一方如需提前或延期交货与提货,均应事先通知对方,达成协议后按协议执行。

第二条 品种、等级、质量及包装

1.____ (农副产品)的品种、等级和质量,按下列第( )项执行:

(1)按国家标准执行;

(2)按部颁标准执行;

(3)按地区标准执行;

(4)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最新农副产品购销合同范本最新农副产品购销合同范本。

2.____ (农副产品)的包装,按下列第( )项办理:

(1)按国家或部门规定的办法执行;

(2)由甲、乙双方协商包装办法。

包装物由乙(甲)方供应,包装物的回收办法另订附件。

第三条 交(提)货方式

1.交(提)货方式按下列第( )项办理:

(1)送货,乙方应按合同规定的时间送往____(接收地点),交货日期以发运时运输部门的戳记为准;

(2)提货,乙方应按合同规定的时间通知甲方提货,以发出通知之日作为通知提货时间;

(3)代运,乙方应按甲方的要求,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向运输部门提报运输计划,办理托运手续。交货日期以发运时运输部门的戳记为准。

第四条 农副产品的验收地点

实行乙方送货或乙方委托运输部门代运的,以接收地点为验收地点;实行甲方提货的,以提货地点为验收地点。

第五条 验收办法

(合同应明确规定:(1)验收期限;(2)验收手续;(3)验收标准;(4)由谁负责验收;(5)在验收中对产量质量发生争议,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交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裁决最新农副产品购销合同范本文章

第六条 货款结算办法

乙方交售的____(农副产品)经验收合格后,甲方应在____天之内,通过银行转帐(或按银行的规定以现金)向乙方支付货款。

第七条 乙方的违约责任

1.乙方交货数量少于合同的规定而甲方仍然需要的,以及供方逾期交货而甲方仍需要的,应照数补交,乙方并应比照人民银行有关延期付款的规定,按逾期交货部分货款总值计算,向甲方偿付逾期交货的违约金;乙方超过规定期限不能交货的,应偿付甲方不能交货部分货款总值____%(1%~20%)的违约金;因逾期交货,甲方不再需要的,由乙方自行处理,并向甲方偿付该部分货款总值____%(1%~20%)的违约金。

2.乙方如因违约自销或因套取超购加价款而不履行合同时,应向甲方偿付不履行合同部分货款总值____%(5%~25%的幅度)的违约金,并退回套取的加价款和奖售、换购的物资;乙方违约自销多得的收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上交国家财政。

3.乙方在交售____(农副产品)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甲方有权拒收,乙方同时应向甲方偿付该批货款总值____%(5%~25%)的违约金。乙方交售的鲜活产品如有污染或疾病的,甲方有权拒收,并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4.乙方的包装不符合规定,发货前需返修或重新包装的,应负责返修或重新包装,并承担因此而支付的费用。发货后因包装不善给甲方造成损失的,应赔偿其实际损失。乙方由于返修或重新包装而造成逾期交货的,按逾期交货处理。

5.甲方按乙方通知的时间、地点提货而未提到的,乙方应负逾期交货的违约责任,并承担甲方因此而支付的实际费用。

6.因数量、质量、包装或交货期限不符合合同规定而被拒收的产品,甲方应代供方保管最新农副产品购销合同范本合同范本

在代保管期间,乙方应负责支付实际开支的一切费用,并承担非因保管、保养不善所造成的损失。

篇7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B

邮政电子商务经营是以客户数据为基础、商品或服务信息交易为特征的虚拟市场。由于商品或服务以及虚拟市场的电子交易都是现实的,因而虚拟市场的商品或服务只有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才能产生经济效益。湖南邮政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分析农副产品、旅游等专业市场的商务需求,发现了商品服务市场的商机,创建了新的商务模式,通过新业务试点,为培育长效业务积累了经验。

1 虚拟市场是产、供、销的虚实结合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条件,是商品流通领域一切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随着生产方式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市场不一定是真实的场所和地点,交易也可通过信息网络完成,即虚拟市场中的电子交易,以此反映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只要电子交易环节能够体现商品或服务所有权转移的经济关系,这种商务活动就是电子商务。虚拟市场则是市场的特殊交易场所,电子商务是产、供、销的虚实结合。邮政电子商务运营商在虚拟市场中,既可作为邮政业务的生产商、经销商,也可作为非邮政商品或服务的商、分销商或零售商,通过邮政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电子交易,从而体现经营供销渠道的理念。

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都需要一定条件,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文化素质,地方政府对于市场的垄断与保护政策,市场商品供求,中小企业的发展等。由此可见,熟悉政府部门主导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市场,有利于分析市场商机,把握邮政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

2 农副产品市场的商机

2.1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服务“三农”的需要

分销农资产品是确保农业增产;收购并外销农副产品则是帮助农民增收。科技下乡使农民不再担心收成,市场经济使农民注重农副产品外销,现金收入显得更为迫切。为此,《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湖南省“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等文件提出“建设优势明显、增产增效的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明确了“重点抓好生猪、柑橘、草食动物、淡水产品等10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发展壮大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和烟草五大产业链”的发展目标。具体措施是“培育农产品加工大县和农产品加工园区,着力扶持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有竞争实力的100个过亿元的优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特别强调了“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购销大户,鼓励发展经纪人、农产品期货等新型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健全农业信息网络,继续实施和完善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2.2需求分析

通过解读文件可做如下分析:一是湖南特色的农副产品既是城镇的日常消费品,也是省外农副产品市场的差异性商品。在“绿色通道”上,如果把农资分销业务比喻成“物流下行”的商务模式,则可把农副产品外销或外运比喻成“物流上行”的商务模式。二是农产品加工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购销大户的出现,意味着农副产品经销商的货源供应充足,同时需要配套金融、物流、、流通等行业支撑。湖南邮政电子商务将农副产品经销商提供的农副产品信息作为应用接人,有利于业务创新。三是经纪人、农产品期货等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的出现,意味着农副产品供应链呈多样化,湖南邮政电子商务则在农副产品、分销、零售、配送等环节存在商机。四是“绿色通道”需要农业信息网络支撑,支撑的内容不外乎农业技术、农资采购、农副产品销售等,因此农民既是客户,也是商户。既然种大蒜、种土豆的农民可以利用互联网将自己种植的农产品销售出去,湖南邮政电子商务也有必要挖掘农副产品市场的商机。

由于农副产品存在季节性、气候条件、包装运输等特殊要求,因而可从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寻找突破口,农副产品的品牌选择、经销商的实力是处理应用接人的关键。

2.3案例

2.3.1邮政分销业务电子商务化

邮政分销业务流程框架是,将农资产品经销商的商品信息作为应用接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商品信息传递到农村的分销末端,农户在分销末端订购。电子商务平台生成业务订单后,组织货源配送。

该商务模式是“物流下行”模式,由于邮政分销业务本来就是商务活动,运用电子化手段支撑业务升级则是邮政分销业务电子商务化。

2.3.2农副产品分销业务

农副产品分销业务流程框架是,将农副产品经销商的商品信息作为应用接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商品信息传递到城镇或外省的分销末端,零售商、城镇散户在分销末端订购。电子商务平台生成业务订单后,组织货源配送。

该商务模式是“物流上行”模式,以邮政作为农副产品的商、分销商并提供配送服务,获取产品费及配送服务费收入。

2.3.3农副产品配送业务

农副产品配送业务流程框架是,将农副产品经销商的商品信息作为应用接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商品信息传递到城镇或外省的分销末端,批发商、零售商在分销末端办理发货申请。电子商务平台生成订单后提交经销商,经销商确认后,委托邮政配送。

该商务模式是“物流下行”模式之二,是在农副产品经销商、批发商或零售商之间原有贸易关系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承担农副产品经销商的业务受理、客服等服务,提供“一站式”配送服务,即以邮政电子商务平台为技术支撑,承揽农副产品经销商的配送服务外包,通过配送服务获取运输费收入。

3 旅游市场的商机

3.1休闲旅游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人文需求

按照经济发展规律,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开始迈入旅游休闲高峰期。2009年湖南旅游业接待国内游客1.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99.5亿元。在全国同行业中,湖南旅游业只处于中等水平,与湖南经济总量排名前10的地位不相称,因而2010年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力争到2015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100亿元的目标,可见湖南旅游业的增量空间较大。

一方面,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提高接待能力,扩大旅游消费品种;另一方面,大力开发省内客源,提高省内旅游市场的营销能力,而目前省内注册的旅行社只有600多家。为此,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扶持旅行社做大做强的若干意见》,强调“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团队素质强、管理服务和信誉度好的骨干旅行社。其中,营业收入超10亿元2家、5亿元5家、1亿元15家”。《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鼓励旅行社网络化发展。各地旅游部门要欢迎和支持省内外旅行社到本地设立分支机构,并为其开展旅游业务提供便利,享受当地有关旅游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旅行社形成批发一零售的网络体系”。

3.2需求分析

旅行社作为提供旅游产品的经销商,订制产品就是订制时间、出行线路、服务内容、客户批次和名额,客户产品面向客户营销;订制服务产品就是订制交通票、餐饮、住宿、门票、接送及办理出入境手续,服务产品是接单后的出行准备工作;订制售后产品就是订制导游、接待、接待机构及联络客户,售后产品是客户出行过程所提供的服务。旅行社也是旅游产品的销售者,需要发展客源才能生存。据《2008年湖南旅游市场评估分析》,全年省内居民游客2 400万人次,全国排名第14位;城镇居民出行1.63次/年,人均消费708元,农村居民出行0.54次/年,人均消费258元;前台销售顾问依据营业收入提成,月薪1200~6000元。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得出:一是城乡客源不平衡,客户消费水准低,市场潜力大;二是旅行社的主要营销方式集中在市区繁华地段的门面营业,网店模式难以覆盖广大城镇和农村,分销网络薄弱;三是旅游产品存在获利空间。由此推断:一是将众多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作为应用接人,可增加邮政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品种;二是将邮政电子商务平台作为旅行社的分销网络,可延伸旅行社的营销网络;三是通过邮政分销网络推介产品、发展客户是邮政的优势,旅游产品也不例外,而旅游的服务产品和售后产品是旅行社的优势。

要完成旅游产品的应用接入,需要和旅行社主要协商两个问题:一是从旅行社完成客户产品信息接入的条件;二是旅行社在订制服务产品过程中双方业务衔接的操作细节。

3.3案例

代办旅游申请业务的流程框架是,将旅行社的客户产品信息作为应用接入,通过邮政电子商务平台将产品信息传递到分销末端,客户到分销末端办理申请,邮政电子商务平台生成客户信息表后,提交旅行社。

该商务模式以推荐产品、发展客源为主,从旅行社的代收旅游营业款中分成或按客户数计量提成。由于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旅游服务产品、售后产品的配套工作由旅行社按旅游行规处理较为适宜,在这些方面邮政都处于劣势。

4 经验总结

4.1鼓励地市分局寻找商户和产品

以往的基本业务模式是省中心应用接人全省分销,如移动代收费业务;或是本地应用接人本地分销,如代收电费业务。但湖南特色的商品服务市场不全集中在长沙,特色商品更不会满足于本地自产自销,新的业务模式必然是地市应用接人全省或全国分销。因此,需要发动地市分局寻找商机。一是制订奖励政策,鼓励地市分局寻找商户和产品,并提交邮政电子商务平台上线运营;二是制订业务激励机制,一旦地市分局提交的商品信息在邮政电子商务平台上发生交易,提交商品信息的地市分局就可从交易额中分成。

日前,《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以及七大产业专项规划已出台,明确了湖南的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要在10年内取得全国领先优势的目标,这七大产业的发展都是湖南邮政电子商务理应把握的商机。

4.2提高判断商机的能力

篇8

中图分类号:S2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商品市场体系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

1.与市场体系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和市场体系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按WTO规则新设立的法律、法规,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构架。加入了WTO后,我国又出台了一批新的法律、法规,包括《反补贴法》、《反倾销法》《特殊保障条款》等。从1985年我国制定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到现在正在酝酿出台的《反垄断法》,表明我对市场体系建设管理走向成熟,与市场经济运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特别是围绕市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完善。

2.商品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或者说初具规模。商品市场体系既包括生产资料市场、生活资料市场,也包括各种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即包括现货市场,也包括期货市场以及期货与现货相结合的市场。这种新的市场格局就是有形商品无形商品共同存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共同促进,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互为补充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体系,而且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形成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设施。去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接近5万亿,同时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去年达到8512亿美元,整个商品市场形成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对接的新格局。

3.商品市场现代化步伐加快。不论是批发市场还是零售市场,信息化正在逐渐改变市场存在的形式。用信息化改早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流程,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速度直至服务质量。新的流通理念被更多的市场主体所接受,成为各类市场一种新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在生鲜农产品交易中引进很多的先进的交易方式,深圳布吉、山东寿光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二、农副产品市场建设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我们要加快农副产品零售市场建设。农副产品零售市场的建设主要是面对消费者,零售市场应该是引导农副产品发展的先导。美国80%的生鲜食品(农副产品)是通过超市销售出去的,我国目前这个比重还不到40%,农村的比重更低。连锁超市,食品便利超市,还有大型仓储式卖场等新型的流通业态,可以提高农副产品的安全性,提高物流配送的速度,降低生鲜食品的价格。农副产品零售市场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农副产品零售市场的建设,我觉得从新的业态应该抓起,如推广连锁超市这种形式,还有一部分是城市居民必不可少的菜市场。我国从去年开始在全国推行了食品放心工程,当前虽然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有了不少的改进,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对于居民购物比较集中的市场,应建立快速的食品检测体系,建立商品准入体系。其实市场商品质量的管理,秩序的管理要靠政府,政府不是只建市场,建立之后收取管理费,而不去实施管理。政府应当管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的快速检测体系,食品的预警体系,食品的监督、监管体系,这些都需要及时地建立起来。

2.注重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组织形式、交易方式的创新。从组织形式来看,应逐步摒弃当前的摊位制,面对面的低层次、比较原始的交易方式,逐步推行利用电子交易平台统一结算,尽快形成信息互换机制、竞价机制或价格形成机制,引进场外对手交易,现期互换等其他交易形成,形成更现代化的商业交易体系。批发市场是批发商品展示的平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可以在交易过程中分离,在一定的时点和地点交融,特别是要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理念改造传统的物流方式,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益。

3.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应加快向上下游领域的延伸。向上游的延伸是指向生产的延伸,建立生产基地或供应商基地,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行进场标准化生产流程,对农民进行培训,必须严格实行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重金属的含量控制,保证市场交易商品的质量,推进标准化提升交易水平。向下游的延伸是向零售领域、向最终消费者需求链的延伸,批发市场不仅交易,将来很大程度上要进行进入零售市场之前的加工,在初加工的基础上的细加工,专业加工和配送也应在批发市场实现。通过农副产品上下延伸,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对生产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4.加快对农副产品市场体制的改革步伐。改革、改造传统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两重任务,一个是在国有批发市场产权的改造上寻求一条路,另一个是改革传统的交易方式和组织形式。农副产品市场的改革已经开始,但是很多批发市炀有明显的国有化痕迹,产权多元化没有真正的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新的分配机制也未真正形成,对产权制度的改革是紧迫的任务。

5.加快发展农村新的合作组织。使这种新的组织形式成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的一部分,要积极发展农民的中介组织和经纪人,为分散的农户服务。

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1.批发市场逐步向中心城市,大城市周围转移,面向消费群最大城市的批发市场成为市场规模大、占地最多的市场。

2.产地批发市场越来越多地建立与为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体系结合起来,与建立标准化的生产体系结合起来,产地批发市场如果没有与农民生产相结合,就没有发展潜力。

3.远程、远期交易及期货交易等逐渐成为交易的主体。批发市场交易过程完成后,农副产品不一定通过市场运往销售地点,通过合理的流程设计,也可能从农户生产地直接运往需求地。远程的交易、商流的扩大与现代物流相结合,加快批发市场的商流流转,批发市场信息流带动物流过程,成为交易的主要流程。

4.围绕批发专业市场可能会形成围绕专业化市场进行现代服务的经营组织,围绕市场进行的服务将更加细化、专业化,如物流服务,信息流服务,经纪人服务等派生出来分工的细化,专业化服务等。

5.随着竞价、拍卖、撮合等新的交易方式的引入,未来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会有相当数量的以拍卖、竞价为主的交易市场和交易体系。

6.随着对外开放的程度的加深,批发市场外向度越来越高,会出现一批为进出口服务的外向型专业批发市场。

参考文献:

[1]包先建.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形态的演变与基础条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篇9

二、实施农产品市场标准化改造。我市现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近40个,占地面积近1000亩,年交易额近50亿元。我市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达到一定的数量规模,但普遍存在“投资多元化,目标短视化,管理物业化,经营分散化,交易方式和经营设施老化”等问题,亟待规范和升级改造。近年来,我市稼仙米业、龙狮桥蔬菜批发市场、永强家禽批发市场、高河大王庙批发市场等,充分利用有关政策资金支持,改造升级已取得较好成效。批发市场要按照扩大经营主体,创新经营方式,把贸易、加工、服务等结合起来,做到品种多、效率高、成本低、服务好、效益优。逐步形成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检测、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极积发展鲜活农产品的冷藏、低温仓储、专业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系统。重视建设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专用仓储、码头和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信息与技术服务体系,形成区域辐射能力。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创新流通方式,推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标准化和经营规范化,支持批发市场培育农产品品牌。鼓励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产销联盟。实施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程,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大型连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等。

篇10

市场占地10万平方米,分别设有蔬菜、果品、副食品及瓷砖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并配有信息中心、动植物检验检疫中心(对俄出口)、农药残留检测中心、监控中心、电子结算中心。2007年市场商品交易量8.3亿公斤、交易额12.4亿元、出口俄罗斯比重为52%,实现出口创汇6,189万美元,占黑龙江省对俄果菜出口总量的70%以上,是蔬菜果品对俄出口贸易的重要集散地。

1999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鲜活农产品定点市场和信息采集点,被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标准化市场,并跻身全国农副产品批发行业的百强市场。2006年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双百市场”,同时被评为中国商品交易最具影响力市场。

齐齐哈尔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齐齐哈尔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建于1992年6月,系产地市场,总资产5472万元。主要以经营蔬菜、干调品为主,年交易量63万吨以上,交易额9亿元以上,参与市场经营的商户年均达70万多人(次)。

市场占地90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储存库、冷库、车库和经营用房齐全;有交易场地3万平方米;停车场0.3万平方米;货场0.7万平方米;上下水管线0.15万延长米,有0.3万立方米蓄水池一处;有百吨电子地衡一台,实行电子收费结算;建有农药残留检测中心,对进场经营的农副产品进行检测,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

市场连续十一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信息联网先进单位”、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全国菜篮子放心工程优秀企业”、被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授予“全国蔬菜批发行业五十强市场”、被中国市场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信息网授予“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系统先进单位”和“最佳诚信单位”。

哈尔滨哈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篇11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专项课题《新农村建设中商贸经营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8BJD001;主持人:彭建国)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

一、涉农商贸人才的特征

(一)涉农商贸人才的概念。涉农商贸人才是指在各类农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或各类农副产品流通中介组织从事农副产品的采购、储运、销售与销售、信息传递、服务等经营活动,以及独立从事农副产品经营或中介活动的个人。他们是农副产品流通的主要促进力量和承担者,是保证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高效运转的中坚力量。

(二)涉农商贸人才的主要特征

1、应用性。涉农商贸人才是工作于各类农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或各类农副产品流通中介组织管理和服务一线的、从事实践操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优秀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岗位对涉农商贸人员的最首要要求。因此,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也成为了涉农商贸人员的最主要特征。

2、人文性。商贸经营类专业从业人员提供的主要产品是服务而非实物。服务产品所具有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不可贮存性、质量测评的复杂性等特性,不仅使与消费者直接发生联系的从业人员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而且使商贸经营类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个人修养等因素对于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更具有决定性意义,也使商贸经营类专业工作岗位对其从业人员具有比其他工作岗位更强的人文性要求。

3、复合性。涉农商贸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从事农副产品的采购、储运、销售还是信息中介活动,都应该拥有足够的商务和农副产品两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复合型特征,绝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商务知识和农副产品商品知识的随意组合,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他们应当掌握现代商务知识与技能,并在深入了解农副产品商品知识和流通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商务组织、管理和业务方式,来对传统的农副产品商务运作体系进行改造,以提高农副产品流通服务体系的效率。

4、多元化。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所涉及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和农副产品流通中介组织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式多样。各类企业、组织都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随着类型、地域、规模等的不同,企业、组织对涉农商贸人才的层次、类型以及知识能力结构要求也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涉农商贸人才归为某一个类型或某一个层次;相反,必须充分认识到涉农商贸人才在类型和层次上的多元化特征。

5、通识性。工科、农科等专业人员强调通过个人专业技术和技能直接生产有形产品,工作内容相对固定,主要强调的是知识和能力的专业化水平;而商贸经营类专业人员是通过专业服务,与各种类型的消费者直接打交道,工作内容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除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技能以外,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承受挫折和应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等更是其取得良好工作成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所以,这些能力和素质已成为各类型、各层次涉农商贸经营人才的通识要求。

6、热爱农村。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就行业景气度、个人收入与社会地位而言,与“农”有关的行业、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一个不热爱农村的人,是很难以服务农副产品流通为己任,花大力气了解农副产品流通市场、掌握农副产品流通知识与技能的,也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涉农商贸经营从业人员。

二、涉农商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经纪与专业为例

(一)农产品经纪与专业的培养目标。农产品经纪与专业旨在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领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农产品经营及销售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创业能力,能在各类农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事农产品收购、储运、销售以及销售、信息传递、服务等工作,适应现代农产品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农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事农产品市场调研、市场开发、信息传递、收购、储运、销售及等工作。其主要业务工作范围是:从事农产品市场调研、信息传递等市场咨询工作;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市场开发、管理、维护等营销管理工作;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储存、运输管理工作;从事农产品收购工作;从事农产品销售工作。

(二)企业对农产品供销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调查主要以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设计参阅了杨群祥(2004)对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项目。被调查企业共涉及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和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45家,回收有效问卷218份。问卷设计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设计,从“很不重要”到“很重要”分别给予1~5分。(表1)从表1可知,企业最为看重的知识(平均分超过4分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推销与谈判、现代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商品知识(农产品鉴别与等级评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法律法规与物流管理等四个方面。

有关职业能力要求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表2)从表2可知,企业最为看重的职业技能(平均分超过4分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营销能力(商务谈判、拟定合同、信息收集、营销策划)、商品质量鉴别与管理能力(农产品鉴别与等级评定、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产品分析检验)、沟通协作能力(口头表达与文字写作、沟通与协作)、储运操作能力(农产品储存运输)与网络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等五个方面。

有关素质要求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表3)从表3可知,企业最为看重的素质(平均分超过4分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职业道德(服从管理,忠诚于公司;吃苦耐劳的精神;诚实守信)、道德素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文化素质(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等三个方面。

(三)农产品经纪与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根据调研结果并结合各方面的要求,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农产品经纪与专业形成了以公共基础知识为前提,以专业知识为重心,以专业扩展知识为辅翼的应用性知识结构。其中,公共基础知识是高职涉农商贸类专业人才必备的基本知识,分为思想政治、人文素质与科技基础三个方面。主要包括“思政”概论、“思政”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大学体育、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课程。

专业知识是从事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分为商品知识、经营法规、市场营销、期货交易、物流管理与交易核算等六个方面。主要包括农业概论、经济地理、农产品商品学、农产品市场准入与安全标准、经纪法律法规、农产品信息采集与分析、农产品推销与谈判、农产品经纪理论与实务、农产品品牌策划、农产品物流管理实务、期货交易实务与会计基础知识等课程。

专业扩展知识是高职涉农商贸类专业人才提高其后续发展能力所必须具备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分为经营与管理两个方面。主要包括公共关系、会展策划、农产品国际贸易实务、农村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课程。

2、能力结构。根据调研结果,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经纪与专业构建了以沟通协作能力与网络应用能力为基础、以营销能力和商品质量鉴别与管理能力为核心、以储运操作能力与企业管理能力为补充的专业能力结构体系。其中,沟通协作能力是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从事任何岗位工作均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分为口头表达与文字写作、沟通与协作等两个方面,其培养主要通过大学语文、个人团队管理、演讲与口才、农产品推销与谈判、农产品推销与谈判实训等课程实现。

网络应用能力是现代商贸类专业人才从事信息收集与分析、信息、网上贸易等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其培养主要通过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实训、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实训、农产品信息采集与分析实训、期货交易实务等课程实现。

营销能力是高职农产品经纪与专业毕业生从事未来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分为市场信息采集与分析、商务谈判、产品销售、合作拟定、交易核算、期货交易、会展与品牌策划等七个方面。其营销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农产品信息采集与分析、农产品信息采集与分析实训、农产品推销与谈判、农产品推销与谈判实训、农产品经纪理论与实务、期货交易实务、农产品品牌策划、品牌策划实训、会展策划、会计基础知识、农产品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实现。

商品质量鉴别与管理能力是高职农产品经纪与专业毕业生从事未来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又一核心专业能力,分为质量鉴定与等级评定、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其培养主要通过农产品商品学、农产品商品学实训、茶叶商品学、棉花商品学、食用菌商品学、湘莲商品学、经纪法律法规、经济地理、农产品经纪理论与实务等课程实现。

储运操作能力的掌握有助于农产品经纪与人员降低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供货的及时性,从而极大地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和竞争能力。其培养主要通过农产品物流管理实务、ERP综合实训等课程实现。

企业管理能力的具备不仅能使农产品经纪与专业毕业生更好地理解其本职工作岗位与企业其他部门、工作岗位的关系,使毕业生具备全局观念,也能为将来参与企业的管理做储备。其培养主要通过企业管理、公共关系、沙盘实训等课程实现。

3、素质结构。根据调研结果,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经纪与专业构建了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为两翼的素质培养体系。其中,职业素质的培养旨在使毕业生具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精神,自觉遵守企业行为规范,善于处理职守与变通、竞争与协作的关系。主要通过就业指导、心理素质教育、毕业教育、毕业实习等课程实现。

道德素质的培养旨在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熟悉并自觉维护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通过思政概论、思政基础、“两课”假期社会实践、时势政治、经纪法律法规、入学教育与军训、农产品经纪理论与实务等课程来实现。

文化素质的培养旨在使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具有行业眼光、知觉能力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具备钻研新领域知识的智力和打破思维定势发明革新的创造能力,具备较强的再学习能力。主要通过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大学体育、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农村经济管理、供销合作经济等课程来实现。

(作者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