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8 09:56: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篇1

关键词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设计原则 评价体系结构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旨在能够预防财务风险,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只要是市场经济的参加主体都会遇到财务方面的问题,因此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就变得尤为重要。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还要严格遵循体系设计的原则,制定明确合理的设计目标。另外还要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一、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科学性、综合性和合理性。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监理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报表和数据化的资料,例如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企业债务报表等。针对这些报表要进行科学、综合的分析,以便发现企业发展潜在的财务风险,除此之外还要引进一些新的财务分析指标来完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准确的把握财务风险才能及时的应对企业发展的问题。严格把握这三个原则才能准确的分析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缘由

财务风险就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一些突发的难以预料的不定因素造成财务受损。针对企业财务来讲,财务风险就是企业负债的风险。它有可能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出现资金不足或滞后的影响,严重的还会使企业濒临破产的风险。了解了财务风险的含义后,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就显得更加必要。

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原因。第一,外部环境因素。此处的外部环境因素是指经济环境、市场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中的有关企业文化的环境。用哲学的观点看,这些因素都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外因。尽管它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不是直接性的,但是它却对企业内部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财务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财务风险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企业成本的控制,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支出和收入,外资的投入等。财务活动的复杂和多变的特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的问题增多,直接导致了风险的产生。第三,财务决策的盲目性。决策的失误是导致风险的最主要的原因。财政决策出现失误会直接影响财务风险。由此产生的决策失误会引起一系列问题,管理混乱、权责不明等。这样不仅会使财务的使用效率降低还会使企业发展缓慢。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

三、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提出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提出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的自我审视,还能帮助企业针对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财务危机发生的频率。同时还能增强企业自身抵制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目前针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单项评价、多项评价、复合评价。这里的单项、多项、复合是指针对的财务对象的个数。例如单项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单一的财务状况进行预防,这样可以缩小评价的范围,使财务风险的分析更加准确。简单易行,而且大大的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但是它的对象过于单一,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财务状况则不能分析,不能满足风险的预防的措施。多项评价则比单项评价更加具有综合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方式存在盲目性,不能充分考虑实际和现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务风险的分析。最后是复合评价,也叫做平衡评价,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它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财务风险评价。以便企业做出正确的抉择和预防风险的方案措施。

四、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缺陷及建立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我们要了解目前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对症下药。如今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指标不完善,指标的选择性较少,同时还缺乏目标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评价体系的设计太过单调,只专注某一个方面。例如企业只关注到运营的财务状况,忽视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现实问题,对运营能力没有正确的认识。企业的发展不止靠经营的好坏还要关注财务的风险问题,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了债务,不能如期偿还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前途,降低企业的盈利,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破产。所以在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时候要全面分析情况,准确把握企业发展的财务变化,面对不定因素要及时分析不能草草了事。在科技发达的如今,财务风险评价也要创新,不能忽视信息化的发展。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指标不只包括财务方面的,还包括非财务方面的指标。例如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人力资源等。这些因素也会影响财务风险的分析评价。所以不能忽视非财务的评价指标,促进评价指标的完善和完整全面。综上可诉,可以看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立的关键在于准确全面的把握财务风险的对象,同时还要兼顾一些非财务的评价指标。只有做好了这两方面,再加上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促进企业的有效快速发展。

总结: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作为关系到企业甚至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就要求市场主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的处理好财务和发展的关系,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可以避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还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小者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大者还能完善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另外财务安全还关系着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发展,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可以在保障企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确保广大债权人和员工的切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还严厉打击了违法造价活动,实现共赢的目标。

篇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一、引言

如今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会以及风险,衡量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不仅要从产品业务的市场份额入手,也可从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来考量。企业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时,需要对所处环境中的各类因素进行分析,形成全面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将有助于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并实现企业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设计缺乏科学性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还有欠缺不足的地方,比如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通常采用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但这两个指标的数据来自于企业的财务报表,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企业的账面流动资产或者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的清偿能力,但是毕竟难以完全代表企业的实际现金流状况。企业的偿债能力状况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还包括了应收账款回收状况和存货周转速度等,因此对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用简易的指标设计很难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准确的描述。除了衡量各类财务风险所需的具体的指标设计缺乏科学性,还存在不足的是指标体系的建设,即现有的财务风险评价方法中,对财务指标的归类不合理不全面,也很难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可能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出现。

(二)对现金流量的重视不足

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还存在的一个不足是,评价体系中主要包含了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指标,但这些数据主要来自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而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里面对现金流量数据的使用相对来说较少。而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数据,由于采用权责发生制并且在会计估计以及会计政策选择时可能有的调整,这些信息存在被粉饰的风险。而现金流量表由于反应企业的真实现金流状况,并采用收付实现制使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程度更高。所以由于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现金流量数据的应用较少,所以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状况、偿债能力并不一定能够真实的反应出来。

(三)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非财务指标的重视度不足

为了全面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对评价体系的指标构建就不仅仅会涉及到财务类指标,非财务类指标也需要纳入到该体系中,从多个角度入手对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据数据调查研究显示,企业的财务风险因其产生受到各类因素的广泛影响,所以只使用财务指标这样的风险评价体系是不健全的。但目前部分企业的风险评价体系中,对非财务类指标的重视和使用不足,不利于企业对自身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达不到良好的风险控制效果。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对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设计,使其能够科学全面的反应企业的各类财务风险

要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首先需从具体的指标设计入手,使之能够尽可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对于偿债能力指标的设计,除了使用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等反应来自静态报表的信息,也可更多的使用现金流量指标,毕竟用于偿还债务的还是企业的现金流而不是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对于营运能力指标上的改进,比如可在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时通过应收账款平均账龄进一步调整。对于盈利能力指标的改进,可考虑增加对现金流量指标的应用。其次,除了各类财务风险具体指标的设计以外,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还可从对财务指标的合理归类方面去改善,以避免出现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使得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

(二)提高对现金流量的重视

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将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数据密切结合使用,可使风险评价体系更真实全面的反应出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助于提高企业应对潜在财务风险的能力。现金流量表由于采用收付实现制,来反应企业的真实现金流状况,这使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程度更高,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财务信息被修改修饰的风险。因此在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可适当结合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自身现金流量的特点,相应的引入一些指标,如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该指标相较于一般的利息保障倍数,即考量息税前利润对企业所承担的利息覆盖能力,前者是从企业能够提供的现金流角度去衡量企业的支付利息能力,而后者是从企业的利润角度。多个角度的评价方式,更能够准确全面的反应出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

(三)加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非财务指标的使用

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其评价指标的构成应既包含财务类指标,也包含非财务类指标,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有助于从多个角度入手对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并全面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其影响因素分布广泛,因此企业加强对非财务指标的使用,来对风险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从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创新研发能力、行业市场竞争地位等非财务类因素加强分析,有利于企业对自身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从而达到良好的风险控制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完善其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设,需要完善对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设计,使其能够科学全面的反应企业的各类财务风险;需要提高对现金流量的重视,来反应企业的真实现金流状况,现金流量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程度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财务信息被修改修饰的风险;需要加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非财务指标的使用,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有助于从多个角度入手对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行控制,加强对非财务指标的使用,来对风险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分析。

篇3

我国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很多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由于经济环境变化非常大,这就导致近年来我国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非常多。每天都有企业倒闭,甚至很多大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财务风险。企业破产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资金周转受限,导致企业不能正常的经营。企业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他们抗风险的能力就会非常差,企业的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不能按照预期的财务收益情况经营,导致风险的产生。财务风险主要呈现在财务关系的管理中。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比较分散,另外财务风险的研究方面还不够系统,在风险的控制方法和制定上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不能站在整体的角度上去研究财务风险。现在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多,所以,企业要针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特征和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建立完善财务风险防御体系。

1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1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设计不全面

其一,企业的财务活动受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较差,那么企业的生存能力就会非常差。其二,企业如果不能到期偿债,企业就会出现财务危机,甚至会产生破产。其三,如果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非常低下,那么企业的利润增长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企业不能长远的发展。上述三项指标都是针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提出的,在对企业财务状况反映的环节中都是静态的显示,不能对企业的经济情况进行动态的分析,也不能结合外界的经济环境分析。而且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可以造假,从而数据缺乏科学性。现金流量可以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而且这个指标一般不容易被粉饰。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非常的复杂,要想科学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应该完善财务风险指标。

1.2非财务风险指标选择不全面

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设计中应该遵循全面性的原则,但是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的环节中,相关的指标设计非常简单,特别是在设计非财务风险指标中。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因素、创新能力这些非财务指标可以影响对财务风险评价的效果,但是这些指标还是存在着片面性。

1.3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设计不科学

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设计的环节中,存在片面性。(1)偿债能力风险评价指标设计不科学。企业的偿债能力风险评价指标主要是指资产的流动和负债之间的关系,这个指标可以对企业短期的资产流动和负债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分析。但是,在实际的经营中,流动比率都是通过会计报表上的数据获得的,很多企业在数据表上不能充分的反映出短期债务的负担情况。(2)运营能力风险评价指标设计不科学。企业在分析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率的环节中,一般都是通过分析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率,但是这些指标缺乏动态化的评价。(3)盈利能力风险评价指标设计不科学。在对盈利能力风险评价指标分析的环节中,总资产报酬率可以对企业的负债情况和获利能力进行分析,但是这项指标在计算中常常不能考虑全面。(4)成长能力风险评价指标设计不科学。在分析企业的成本费用利率的环节中,要分析一定时期企业的利润总额和企业成本费用的总额,可以对企业的收益和支出情况进行对照,对企业的投入产出比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利润总额还包括了企业的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等,其不能明确的反映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议

2.1偿债能力风险评价指标的改进

2.1.1增加现金债务比率指标

在企业的负债表中,现金流量可以对企业的各个项目资金的支出进行分析,并且可以将现金流量分成经营、投资和融资三个方面。在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的环节中,可以对企业现金流入和支出的净流量进行分析,可以对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评价,企业可以对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从而可以分析企业现金净流量的影响因素。这个指标的分析可以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动态化的管理。企业在发展的环节中,也应该充分的考虑时间因素,在对企业经营价值进行评价的环节中,要充分分析企业获取现金流量的效率。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价值评价,也能为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企业经营中的现金流量主要是通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获取,也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现金到期债务比可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现金到期债务比指的是企业在经营环节中,净流量和到期债务之间的比值,这个数据可以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可以对本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的偿债能力进行评估。如果这个比例越大,那么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如果这个比例非常小,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不足,企业面临的风险非常大。企业可以对现金流动负债比进行评估,现金流动负债比指的是企业在经营的环节中,经营的现金流量净额和流动负债之间的比例。这项指标可以动态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这个比值越大,说明债权人的利益越不会受到任何损害,说明企业的偿债和负债能力就越强。企业还可以对债务总额比进行评估,现金债务总额比指的是企业在经营环节中现金流量净额和债务总额之间的比例,这项指标可以充分反映出企业长期的负债能力,可以对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进行分析。企业还可以分析现金利息倍数,现金利息倍数指的是企业在经营环节中,现金流量和利息之间的比率,这一指标可以对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进行分析,对企业现金获取能力进行评价,在企业经营中,该项指标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的举债能力,对企业长期的债务偿还能力进行分析。企业的债务比率可以借助收付实现制进行分析,可以更加动态地反映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这个比例并不是越高越好,现金债务的比例越大,说明企业中有很多资金不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获利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1.2弥补偿债能力风险评价指标的缺陷

在进行流动比率分析中,企业都是采用会计报表的形式,为了完善企业的变现能力,应该采用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进行评价,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指的是银行已经同意给企业的贷款的限额,可以使企业的支付能力得到提升。这一数据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不仅仅是对报表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在经营中,企业会将长期资产直接转化成现金,这时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会得到完善。但是,企业在进行长期资产出售的环节中,他们要认真思索,企业应该对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进行权衡。如果企业的偿债能力一直非常完善,他们就会获得良好的信誉,这时在短期偿债出现问题后,他们可以通过股票和发行债券的形式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使他们的偿债能力得到提升。企业可以增加短期债务因素,在这个环节中,可以通过或有负债的形式呈现,或有负债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进行产品出售环节中可能发生的事故赔偿和纠纷等。企业可以采用自己的资产为其他公司提供担保,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借助金融机构借款的方式进行担保,这个担保在一定程度下会提高企业的偿债负担。

2.2营运能力风险评价指标的改进

2.2.1完善应收账款周转率风险评价指标的缺陷

当一个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则说明应收账款的回收率越高。其对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偿债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企业的经营存在季节性特征,那么企业在结算中就会采用分期结算的方式,这时仅仅采用应收账款就不能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因此,在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率进行分析中,应该对平均账龄进行分析,从而完善应收账款的周转效率。

2.2.2改善存货周转率风险指标的缺陷

企业存货周转的速度越快,那么企业货物囤积的水平就越低,企业的应收账款效率就越高。所以,完善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善企业的变现能力。企业存货水平高不一定说明企业的资产使用不足,存货也是一种经营的手段,但是如果企业是在资金短缺的情况,就要采取谨慎的行为。

2.3盈利能力风险指标的改进

企业应该完善现金流量的指标,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中,企业应该分析现金流量,评估企业经营中的潜在风险。现金销售率的风险指标指的是企业经营中的现金净流量和销售收入之间的比值,可以对企业的收支能力进行科学评估。这个比例越高,说明企业的账款收回速度越快,企业产生坏账的几率越低。对企业的率风险进行评价,分析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下的现金净流量和平均资产之间的比值,这个比值越高,说明企业越处于正常的经营范围中。可以对企业每股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进行分析,这个指标可以评价企业的支付股利的能力,这个指标越大,说明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小。弥补盈利风险评价指标的缺陷,对企业净利润进行分析中,应该考虑到会计数据,也应该分析现金的回报情况。对净利润、利息支出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

2.4成长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

企业的成长能力可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合理评估,分析企业在扩大规模环节中要面临的风险。企业的成长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市场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规划。成本费用主要包含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这些不能实际反映企业的风险问题,应该结合企业的营业利润。

3结语

本文在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财务风险评价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完善了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体系,确保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得到充分的应用,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可以防止企业对资产负债表的粉饰,确保企业投资者的实际利益。在对企业财务风险指标进行评价的环节中,可以帮助企业更好进行财务管理,评价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企业在经营中可以及时调整政策,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提高我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禹晶.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商,2016(26).

篇4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产生背景及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资生活的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蓬勃的发展,高校大规模扩张。部分高校正朝着“大学城、巨无霸”的方向发展。由于政府对高校的投入资金有限,银行贷款便成为高校解决资金需求的主要来源。负责办学成为普遍现象,巨额的本息支付使得背上了巨大的债务负担。高校财务风险加剧,由此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进而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高校应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自身存在的风险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高校财务风险类型

1.筹资风险 高校的筹集渠道主要有: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科研收入、其他收入及银行贷款。财政拨款依据的是招生数量。招生的风险势必影响财政拨款的金额,同时学生人数及学费的收缴率对学费收入的稳定性有着重大影响。高校成功申报科研项目的数量及类型对科研收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筹资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其持续经营活动的资金来源即筹资风险较大。

2.投资风险 高校的投资风险主要有:基本建设投资风险及校办产业风险。⑴高校教学基础设施的建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些基础建设项目的投资收益主要依赖于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化带来的规模化效益。然而办学规模的扩大极大的依赖于招生状况,在招生市场受到适龄学生的人数变化趋势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益评价的重大不利影响下,高校基本建设投资效益存在重大风险。⑵在校办产业中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监督不力的普遍现象,从而造成效益低下的现状。

3.高校财务总体失衡风险 ⑴流动资金短缺风险 我国高校大多采用收付实现制,重视收支控制,忽视了现金流量的日常控制,容易造成现金短缺的状况。⑵净资产潜亏风险 高校净资产账面余额若小于应有余额,就会出现净资产潜亏,这是由于高校账面净资产余额与专项指标余额不对称造成的。

三、高校风险评价方法――综合评分法

1.综合评分法的基本思路:首先正确选择评价指标,运用德尔菲法等方法选择指标的权数,计算出指标实际评价值与标准评价的相对比率,再将该相对比率与各自的权数相乘,得出相应的评分值,这些评分值的合计数即为综合评分值,依据该值的大小即可对高校的财务状况做出评价。一般而言,按综合评分法,以评分合计数达到100作为有无财务风险的分界线。评分时,若定义指标值越大越好,则综合评分值月大于100,说明高校财务整体状况越好,相反若小于100,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大;反之,评分时若定义指标值越小越好,则综合评分值越小于100,学校的财务整体状况就越好,相反综合评分值越大于100,学校的财务风险越大。

2评价步骤:①将实际计算值转化为评价值。由于指标中有相对数、绝对数、争相指标和逆向指标,不能直接计算合成,需要进行指标转换。②确定标准比率,本文以案例高校所在地区高校的平均数为基础,并根据高校的评价需要,适当进行理论修正。③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权重总和为100。④确定最高比率和最低比率,为了避免个别指标异常对结果造成不合理影响,在给每个单项指标评分时,分别规定了上限和下限。上限按正常评分值的1.5倍计算,下限按正常评分值的0.5倍计算。⑤计算风险状况综合评分值,公式为:综合评分值=∑权数*(实际比率/标准比率)=∑权数*相对比率。⑥根据综合风险评分值对案例高校进行评价分析。

3.财务风险评价系统的构建:本文根据2007-2009年高校的资产负债表与收支总表的主要财务数据,计算财务风险指标的实际值,按评价值越大风险越小之规定将风险指标实际值转化为评价值。并据此来设定预警的警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四、结束语

高校需合理确定学校发展规模,密切关注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变化,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正确把握贷款额度,避免给高校发展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确保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表山.高校财务风险指标的建立与评估[J].商业会计,2009(10):39-40.

[2]兰天.中国贷款高校财务风险问题研究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09(25):90-91.

[3]王健,贾秀梅.探析高校贷款及其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06(6).

篇5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49-01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所谓财务风险就是指在各种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难以预见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造成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来讲,财务风险包括融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外汇风险等。

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大的大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逐年增多。随着企业经济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也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就有严重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来说,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来自筹资困难、管理水平低下、人才机制不灵活、设备科技含量低、决策盲目、风险经营等。

三、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

我国现有的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三方面。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负债经营率和利息赚取倍数;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目前,财务风险评价的方法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定性分析又包括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报表分析法、财务指标分析法以及专家意见法等,定量分析则包括单变量判别模型、多变量判别模型、概率模型、神经网络分析模型等。

四、对现有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

1 现金到期债务比率

现金到期债务比率,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到期债务之比,其中本年到期债务是指一年之内到期的长期债务和应付票据,这两种债务不能展期,除此之外的其他流动债务都可以还旧借新。因为经营现金净流量需保证偿还到期的债务,所以现金债务比率指标应大于现金到期债务比率指标通过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数据,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一定时期内经营现金流量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越高,则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那么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小。

2 负债现金流量比率

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的是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年末流动负债和年初流动负债两者差额的比值。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动负债则来源于资产负债表。考虑到即使有利润的年份也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便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这样能够充分地体现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其流动负债的偿还,更能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负债的实际能力。

另外,可动用的现金资源与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之比就是现金支付保障率,它能够从动态角度衡量偿债能力的变化,反映企业在特定期间内可动用的现金资源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当前现金支付的水平。现金支付保障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越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企业的支付能力正常、稳定,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比率低于1,显然会削弱企业的正常支付能力,就有可能引发财务危机,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3 周转率指标

一方面,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改为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标,即∑(某项应收账款账龄×该项应收账款金额)/∑各项应收账款金额;另一方面将存货周转率指标改为存货平均占用期指标,即∑(某项存货占用期×存货金额)/∑各种存货金额。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

1 现金债务总额比率

现金债务总额比率是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动态指标,也是一种保守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通常不要求以经营现金净流量偿还债务,所以,在全部债务均能展期的情况下,经营现金净流量应与利息相等。这种比率反映了企业最大的支付能力,从而决定了企业最大的借款能力。现金债务总额的比率越高,则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利息支付能力和借款能力越强,那么企业财务风险越小。

2 现金偿还比率

现金偿还比率反映了企业当前经营活动所具备提供现金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虽然企业可以用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但是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还应该是企业现金的主要来源,所以这一比率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

3 利息现金保障倍数

利息现金保障倍数反映的是企业以现金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比值一般应该大于1,并且该指标越高,就说明企业越拥有足够的现金能力用于偿付利息,则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

1 销售现金率

销售现金率表明实现一元销售所取得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一般而言,这一比率越高,说明企业销售款收回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管理越好,坏账损失风险越小,从而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越小。

2 资产现金率

资产现金率能够体现出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活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经营收现能力。一般来说,这一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现金经营能力越强。它被当做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3 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

篇6

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独立学院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指要求选取的指标能够全面反映独立学院的财务状况,涵盖教育事业、基本建设、产业后勤等各个方面。

2.预见性原则。指要求选取的指标能够提前反映独立学院的财务状况,先于实际财务活动做出变化。

3.可行性原则。指要求选取的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务资料和会计数据,增强实用性。[2]

4.可比性原则。指要求选取的指标在同一核算范围内,各指标之间可以相互比较,相互通用。[3]

(二)构建独立学院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内容

根据独立学院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并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本文从总体失衡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发展能力三个方面10个指标来反映独立学院的总体财务状况。

1.针对总体失衡财务风险构建的评价指标。总体失衡是指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收入主要来源于学生学费和住宿费,随着物价的上升,加上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成本不断攀升,独立院校出现了中长期的入不敷出的情况。针对总体失衡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总收支比率、银行存款保障率、货币资金支付率、事业基金可用率等。

第一,总收支比率=总收入/总支出。该指标是指某一年度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比值,它反映了独立学院的收入是否能满足日常开支。一般认为,当该比值大于1时,高校的收入能够满足日常运作的需要。当它小于1时,该年度高校将出现赤字,已动用历年财务结余或向银行贷款,面临着举债的风险。一般情况下,该比值越小,独立学院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3]

第二,银行存款保障率=负债/(银行存款余额+现金余额)。该指标是负债总额与货币资金余额的比值,是用来衡量独立学院财务部门工作绩效的指标,它反映了独立学院各项经费的协调能力,它与财务风险成正比,与调剂能力成反比。[4]该比值越大,表明银行贷款越多,负债远远大于货币资金,即经费的调剂能力越差,应该引起关注。

第三,货币资金支付率=货币资金/(总支出额/12)。该指标是年末银行存款与现金的总额与月均支出额的比值,[3]货币资金反映了独立学院的支付能力。一般认为,该比值越大,独立学院的支配能力越强,风险越小。反之,风险越大。

第四,事业基金可用率=(事业基金-借出款-对外投资)/事业基金。该指标是年末可用事业基金与事业基金总额的比值,是用来衡量独立学院事业基金的可用程度。一般情况下,该比值越大,事业基金可动用程度越大,弥补预算缺口的能力越强。[3]反之,弥补预算缺口的能力越弱。

2.针对举债风险构建的评价指标。对独立学院来说,是与社会或个人合作办学,资金来源单一,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不断扩大规模,加大对校园基础建设的投入,而基础建设的筹资经费一般是向银行贷款,从而产生了大量的负债,加大了财务风险。针对举债风险的评价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收入负债比等。

第一,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该指标是某一年度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的比率,反映独立学院的资产负债情况,是资产对负债偿债的保障。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合理水平应该在50%左右。但与企业不同,独立学院不以赢利为目的,不用考虑赢利的能力亦不具备举债经营的条件,因此资产负债率低,财务风险就小,学校的资产对负债的偿债就有保障。反之,资产负债率超过1,独立学院就资不抵债,影响独立学院的发展。

第二,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了独立学院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1比较合适,它表明独立学院每1元的流动负债有2元的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这样既可以满足日常教学科研所需,又能够偿还到期债务。如果这个比率过低,笔者认为学校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债务。反之,流动比率过高,说明独立学院的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使用效率较低,但可变现资金充足,偿债能力较强。[5]

第三,收入负债比=年收入总额/年负债总额。该指标表明1元的负债有多少收入与之相对应,该比值越大,独立学院的偿债能力既越强,它反映了学校收入承受举债风险的程度。收入负债比越小,举债风险越大,学费等收入用来偿债的部分越大,用于日常教学科研的比重越小,从而影响学校的发展。

3.针对成长发展能力构建的评价指标。成长发展能力是指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潜力,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可持续地扩大规模,壮大师资力量,增强教学科研实力。独立学院的资本实力是衡量和评价独立学院成长发展能力的实质内容,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现金资产比率、总资产增长率、招生计划现金比率等。

第一,现金资产比率=现金及等价物/流动负债。该指标是期末货币资金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反映独立学院的偿债能力。该比值高,表明学校的变现能力强,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强;该比值过低,说明独立学院现金不足,可能发生支付困难,独立学院的发展受到阻碍。

第二,总资产增长率=(期末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初总资产。该指标是评价独立学院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比例越高,表明成长发展的速度越快,面临的风险越小。反之,学校的发展速度就慢。

第四,招生计划现金比率=实际缴纳学费/应缴纳学费。该指标反映了学校的管理能力和成长发展能力。独立学院的收入主要来自学生学费,招生计划现金比率越接近于1,说明学费的收缴率越高,可用于?W校发展的资金就越多。反之,该比值越低,被学生拖欠的学费就越多,不利于独立学院的发展和建设。[6]

三、Y独立学院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应用分析

本文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结合构建的独立学院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Y独立学院进行了初步分析,Y独立学院2014年至2016年各财务指标实际数值显示其在总体失衡能力、偿债能力、成长发展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一)总体失衡能力分析

Y独立学院2014年至2016年总收支比率分别为0.93、0.92、0.92,三年中该指标都在1以下,说明Y学院的收入无法满足教学科研的日常开支,3年来都出现赤字,日常教学活动等不到合理安排。银行存款保障率2014年至2016年分别为0.35、0.53、1.00,三年来,银行存款保障率逐年增加,说明这三年向银行贷款的数额每年都在增加,各项经费的协调能力较差,该学院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应引起关注。2014年至2016年货币资金支付率分别为2.7、1.87、1.03,三年中,该指标逐年下降,说明Y独立学院的支付能力越来越弱,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支付能力不足就无法正常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事业基金可用率在2014年至2016年分别为0.29、0.24、0.68,2014年和2015年事业基金可用率较低,可动用的程度较小,很难弥补预算缺口。2016年有所好转,但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二)偿债能力分析

Y独立学院2014年至2016年三年期间资产负债率均比较低,说明对负债的偿还有一定的保障,面临的财务风险相对比较低。流动比率从2014年到2016年分别为1.29、3.63、1.06,2014年和2016年流动比率都低于2,表明Y学院每1元的流动负债只有不到2元的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短期偿债能力较弱。只有2015年该比率大于2,说明Y学校能够满足教学科研的日常开支,短期偿债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改善。2014年至2016年收入负债比分别为1.23、1.49、0.89,前两年收入负债比都大于1,说明Y学院举债风险较小。而2016年因基本建设投入较大,负债增加,1元负债只有8毛收入与之相对应,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大。

(三)成长发展能力

Y独立学院2014年至2016年现金资产比率分别为2.34、3.59、1.00,2014年和2016年现金资产比率大于1,说明Y学院有一定的变现能力,能应付流动负债。但2016年,由于加大对基建的投入,银行贷款攀升,导致现金比率降低,变现能力变弱,无法满足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对资金的需求。2014年至2016年总资产增长率分别为0.03、0.15、0.05,从整体来看,有一定的增加,说明Y独立学院有一定的发展能力。2014年至2016年招生计划现金比率分别为88.41、92.78、93.68,逐年在提高,说明学费的收缴率在增加,可用于学校发展的收入在增加,Y学院的发展和管理能力有所提高。

通过Y独立学院2014年至2016

年的财务风险指标数值的分析,从长远来看,有一定的发展能力,但现金资产比率、总收支比率、货币资金支付率等指标都过低,而银行存款保障率逐年增加,说明Y学院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负债增加资金短缺。

四、结语

篇7

1 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及风险分类

1.1意义

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为企业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利于企业全面、经济和有效防范风险,有利于稳定企业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

1.2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财务风险在不同的理财环境、理财阶段,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和理财项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险种类。下面将企业财务风险按三个标准进行分类:

1)按财务管理层次分为所有权级财务风险和经营权级财务风险。

2)按产生原因不同分为制度性财务风险、固有财务风险和操作性财务风险。

3)按资金运动的过程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2 预警指标体系

预警指标体系是对预警系统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它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其目的是为了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各财务指标如下:

2.1盈利能力的指标

(1)资产利润率,又称总资产收益率,该指标从整体上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可用来说明企业运用其全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

(2)净资产收益率,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所有者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2.2偿债能力的指标

(1)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是指能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2)资产负债率。该指标表示的是总资产中有多少是公司的债务。

2.3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

(1)总资产周转率。此项指标反映企业总资产的周转速度或企业的盈利能力。

(2)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未扣除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金额。此项指标反映了应收账款流动程度的大小及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的高低。

2.4现金流量指标

(1)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该指标表示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能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

(2)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该指标表明每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流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它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3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数

3.1确定指标权数的方法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基本思想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将这些组成要素按支配关系进行分组,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最后综合人的判断确定出各个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总的排列顺序。

(2)熵值法

就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而言,对于某项指标,不同企业的指标值差距越大,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作用越大;若某项指标在不同企业里的指标值全部相等,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不起作用。

3.2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1)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分别由A、B符号表示,如表1所示:

(2)由八位专家打分,每位专家赋予权重0.125,得出一个的判断矩阵:

根据判断矩阵得出一级指标的权重α:

α1=0.55;α2=0.26;α3=0.13; α4=0.06。

根据一致性的判断,计算出的,则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同上述算法,得出二级指标的权重β:

β11=0.58,β12=0.42;β21=0.80, β22=0.20;β31=0.73???,β32=0.27; β41=0.78,β42=0.22

最后,由得出最终具体指标的权重:γ11=0.319,γ12=0.231;γ21=0.208,γ22=0.052;γ31=0.095, γ32=0.035;γ41=0.047,γ42 =0.013

3.3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的案例分析

以某上市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数据为例说明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计算各指标在财务综合评价总目标中的层次总排序。其次,以各年的原始财务指标经标准化后得到的数据乘以权重,综合分值。通过计算可以看出,2010年此公司的发展较为健康平稳,虽然单独看其四个指标都不是三年中最好的,但是其发展均衡,在2009年这个成长的并不好的年头后以稳步的发展为2011年的飞跃发展打好了基础;2009年的主要问题存在于成长能力很低,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收益率都是三年中最低的。当然,对于具体的问题还应该联系企业自身的因素进行分析其指标变化的原因,剔除外部因素的影响,才能使得层次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更加完整。

4 结束语

财务风险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必须重视对财务风险的评价分析与防范,以增强企业的财务实力。目前,财务风险管理是我国上市公司管理中的一大缺口,也因此而导致了上市公司的破产率极高,所以,不仅要重视大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要充分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建立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机制,重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与事前、事中控制,期待我国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构建了一套评价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指标体系,以求为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一应俱全提供一个方法。由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有很多,如何选出合适而又适量的指标进行有效的评价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沈亭,王淑慧.层次分析法在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3):81-82.

篇8

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未对风险形成科学的认识,其管理层往往只是重视企业产品的研发、市场的开拓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忽视了对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同时,企业未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制度,企I的相关部门和财务人员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多存在人为的主观性,缺乏对市场环境的全面考虑,未形成战略性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企业内部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完善性、科学性,例如,缺少监督制度和审计制度,监督和管理控制的不到位使得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人员配备不科学、管理松散,再加上企业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的科学性得不到有效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也就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企业资金在日常管理中多存在着管理不善、权责不明、使用效率较低等问题。

财务关系混乱,企业资金结构缺乏合理性。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各个部门之间财务管理换乱,其资金的管理、分配和使用都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不仅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得不到保证,流失情况严重,而且企业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再加上企业资金的结构缺乏合理性,企业负债率过高,财务负担较大,很容易使企业陷入资金困境。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系统所存在的问题

相关指标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我国企业目前所采用的财务评价方法往往在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其指标归类存在着不合理性,无法真正满足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需求。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例如,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不足,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不足等,这些都使得企业的实际情况无法通过指标来真实地反映出来。

与企业现有的经营状况不符合。我国企业多采用的是单变模型的财务风险评价系统,其所能够反映的企业信息量受到限制,再加上这一体系使用时间较短,缺少充足的理论基础,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缺乏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价系统。我国企业在选取财务评价系统时,多是直接进行搬用,未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行业的发展特点为前提,因此,企业现有的风险评价系统的科学性有待考证,系统的真正作用很难得到有效发挥,该体系的风险预测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系统的相关策略

对现有的分析指标进行改进。为了提高数据指标的准确性,企业可以从现金到期债务比率、周转率指标和负债现金流量等三个方面来对相关的分析指标进行调整。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的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加强企业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与现金到期债务比率指标的联系,以更立体、动态的方式来对企业债务偿还能力进行分析,例如,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现金到期债务比率也随着增加,而企业所面临的财物风险降低。第二,以存货平均占用期指标来代替原有的存货周转率指标,以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标来替代原有的应收周转率,从这两个方面来实现对周转率指标的调整。第三,在计算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时,应该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偿还能力,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等方法来保证现金净流入对流动负债能力的充分展现,从而保证企业的实际偿还能力可以通过负债现金流量这一指标准确真实地体现出来。

对盈利能力分析指标进行调整。就目前形势来说,企业想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分析指标系统,首先应该要对现有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进一步的调整,将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现金率、资产现金率和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保证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准确性。在具体操作时,第一,企业应该要保证销售现金率的真实性、准确性,尽可能地将企业在整个销售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以销售现金率体现出来,突出企业在经营项目时所收取现金的能力。就实际情况来说,企业自身对产品销售款收集的周期越短,就说明该企业应收账款能力越强,效率越高。同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降低,企业坏账情况减少。第二,企业还应该提高对资产现金率的重视,将企业资产的现状通过该指标体现出来。第三,企业应该要重视对企业真实收益的反映,加大对成本利润率指标的分析和重视,从而确保企业可以及时有效地反映其盈利现状。

篇9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涵义

财务风险通常有两种理解: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经济实体各类风险的货币化表现;狭义的财务风险特指经济实体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中因资金筹措、投资和日常运营所面临的风险。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从其性质看,更接近于狭义的财务风险概念,即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高校的财务风险与企业的财务风险有类似之处,因都是指经济实体在发展过程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因此在分析财务风险时都应基于各自资金流转环节进行考察。但因为高校与企业性质上的差异,所以与企业的财务风险比较而言,高校财务风险有自己独特的特征:第一,在筹资方面有较强的政策性;第二,在开支方面不具备补偿性;第三,在产品方面没有营利性;第四,在周转方面缺乏再生能力。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特征

1.高校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高等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高校不以盈利为目标,所以高校的偿债能力(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均不能用盈利能力评价,只能用支付能力评价,因此对于长期偿债能力只能进行近似评价。高校负债投资的初衷是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所贷资金一般都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资金数目巨大,投资回收期长。根据负债经营能够产生杠杆效应的基本原理,当负债投入项目的增量收益率高于负债资金利息率时,学校使用一部分负债资金可以因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学校办学的整体经济效益,加速学校发展,反之负债资金会降低其经济效益。由于贷款建设项目建设工期长,对未来的经济效益把握不准,还贷政策不健全,所贷资金超过实际偿还能力,影响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又因为高校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高校所形成的事实负债不能完全在总账中反映,这种没有进入账薄体系的隐性负债容易掩盖财务支付危机,使得高校的财务风险普遍具有一定的潜伏期。

2.高校财务风险的高破坏性

高校财务风险具有比企业财务风险更强的破坏性。贷款不仅要偿还本金,还要支付利息,必然加重财务负担。如果债务过重,不仅影响高校的正常财务支付,而且影响按时偿还贷款的本息,导致举债高校的财务风险。巨额贷款固然可以缓解高校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推进高校的跨越式发展,缩短高校的建设周期。但由于高校的学费标准由政府确定、招生计划由政府分配,高校很难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偿还巨额贷款的目的。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必须加大投入来改善办学条件塑造学校的全新形象,付出较高的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增大科研投入资金,努力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提高学校的品牌效应,提高管理成本确保教学质量。这些投入又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成本和加重了学校的财务负担,使举债高校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增大。

三、建立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是指指标的代表性及其体系的完整性,要求指标不重复、不遗漏,指标之间相互具有独立性,又互为补充,能基本检查和监测高校的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

2.总体性原则。高校应当将事业发展,基本建设,校办产业和后勤服务等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评价学校的财务风险状况。

3.整体优化原则。由于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变量输出的复杂系统,所以不能用局限性较大的单一指标进行评价,而要建立多个财务评价指标来反映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

4.可比性原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对高校财务风险状况进行评估,而这种评估只有通过校与校之间、指标与指标之间相互比较,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5.可行性原则。建立指标体系,既要从理论上注意它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又要注意到它在现实中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所以,在设立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保证指标体系所使用的区全部数据均能由现有的财务资料和会计核算数据提供,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数据,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可操作性。

6.动态完善原则。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不是一项临时的突击性任务,而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完善的动态任务。从时间上说,考核评价的时间越长,高校财务状况的趋势性事实也就越明显地反映出来。如果仅仅关注某一年份的评价结果,就可能由于某项工作的缘故而出现偶然性的跳跃。目前的评价还很难剔除这种偶然性,但坚持动态完善,不断加以修订,就可以根据教育管理的新要求和会计核算的变化,逐年修订指标,就能更准确地反映出各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

四、高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以及高校财务自身的特点,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从总体失衡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绩效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17个财务指标来反映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

1.总体失衡能力指标

(1)银行存款保障率(A1)

银行存款保障率它是衡量学校财务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反映学校各项资金的调剂能力。这一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资金调剂能力越差,风险越大。

银行存款保障率=负债/(银行存款余额+现金余额)×100%

(2)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产比率(A2)

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金比率是指学校年末暂付款总额占年末全部流动资产(资产总额减去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比重。它反映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这一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的财务风险越大。

应收及暂付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年末数/年末流动资产总额×100%

(3)事业基金可用率(A3)

事业基金可用率它是指年末学校可动用的事业基金占事业基金总数的比例,用于衡量学校事业基金可动用程度。比值越低,说明学校调剂弥补预算缺口的能力越差。

事业基金可用率=(事业基金-借出款-对外投资)/事业基金×100%

2.偿债能力指标

(1)学校资产负债率(B1)

学校资产负债率是指学校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的比率,体现了学校的资产负债情况。与一般企业负债不同,高校不具备负债经营的条件,因此,该指标仅仅是高校进行财务分析时了解学校财务风险的一种工具。学校的资产负债率低,说明学校的净资产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财务风险程度。

学校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收入负债率(B2)

收入负债是由于高校借款的偿还必然依赖于未来的收入,考察负债总额占学校收入总额的比重,可以更好的预测学校的偿债能力,它反映学校年收入承受财务风险的程度,借债比率越高,风险越大,会对学校的发展形成威胁。

收入负债比率=负债总额/收入总额 ×100%

(3)年末借款总额占总收入的比率(B3)

年末借款总额占总收入的比率。它是指学校累计借款总额占当年学校总收入的比率,反映以学校年收入承受财务风险的程度。公式中分母选择的是当年总收入而不是总资产,原因是学校的资产属国有资产,不能用于还债。学校用于还本付息完全要靠学校的收入,靠流动资金而不是靠固定资产。借债比率越高,则风险越大,将对学校的发展形成威胁。

年末借款总额占总收入的比率=借入款累计数/总收入×100%

(4)借入款项占总支出的比率(B4)

借入款项占总支出的比率是指学校年末借入款项占当年学校总支出的比率。这一指标反映当年财务支出对当年举债的依赖程度。

借入款项占总支出的比例=学校借入款项 /总支出×100%

(5)借入款项占货币资金的比率(B5)

学校年末借入款项与年末学校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加债券投资的总额)对比,说明了学校的还款储备率。因学校借入款项分不同渠道与不同还款期限,无法准确测算其年度偿还额,只能以其总额与货币资金的比率来测算到期的还款压力。这一比例越高,说明学校财务风险越大,到期还款压力越大。

借入款项占货币资金的比率=借入款项/(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100%

3.运营绩效指标

(1)学校年度收入支出比(C1)

学校年度收入支出比=本年实际总支出/本年实际总收入×100%

(2)赤字与事业基金比(C2)

赤字与事业基金比=当年赤字总额/累计事业基金×100%

(3)事业基金现金储备率(C3)

事业基金现金储备率=(现金净额-未完项目现金结余)/(专用基金+事业基金)×100%

现金净额=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证券投资+其他货币资金-外债额

未完项目现金结余=未完项目收支差额-项目暂付款。

(4)经费自给率(C4)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

(5)预算收入完成率(C5)

预算收入完成率=实际收入总额/本年收入预算数×100%

(6)预算支出完成率(C6)

预算支出完成率=实际支出总额/本年支出预算数×100%

4.成长能力指标

(1)现金净额增长率(D1)

现金净额增长率=(年末现金净额-年初现金净额)÷年初现金净额×100%

(2)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D2)

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100%

(3)自有资金动用程度(D3)

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应收及暂付款中非正常周转垫款+年末对校办产业的投资+年末其对外投资+年末借出款)/(年末事业基金+年末专用基金)×100%

上述指标体系,只是从总体角度,粗线条概括地对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进行设计,尚不具体充分。在实际运用时,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运用,以达到完善高校财务风险量化管理之目的。

五、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原则

1.完善经济责任制

各级领导都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强化管理层任期内的经济责任意识,以防权责不清。应建立负债管理制度,高校负债管理制度是针对高校负债实行事前审定、事中监督反馈和事后跟踪偿债管理的一种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当地方高校决定负债上项目时,必须首先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实行负债论证制度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然后再报相关部门审批。当项目启动后,应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与检查,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校领导汇报,一直跟踪到项目完工。

2.强化预算管理

财务风险控制要在预算上加以实施,主要体现在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调整的科学规范上。首先,要改进预算编制办法,主要是细化高校预算项目、科学制定预算定额标准、严格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其次,公开预算标准和编制程序,公布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结果。再次,在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同时,在高校内实行集中采购制度,使市场竞争机制与财务支出管理有机结合,这既可以提高采购效率,又有利于强化财务支出管理与控制,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3.合理控制地方高校举债规模,优化筹资结构

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企业融资结构一方面是指企业的负债与总资产的比例,另一方面又指所有者权益以及各构成项目分别占企业总资本的比例。随着我国地方高校的快速发展,举债规模的确定应当与资本结构理论关于筹资方式和时间安排的观点相对应。不同的举债规模形成不同的筹资方式,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不同的筹资结构,不同的筹资结构形成不同的利益要求。这一系列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资本结构理论中有关控制权安排的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的产业化趋势,高校不再单纯是以前的“卖方市场”。高校作为独立自主的法人,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财务风险。因此,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构建一套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非常重要。通过这套指标体系,为正确评价学校财务状况,为主管部门提供宏观管理的工具,为学校自身加强财务管理提供依据,为关注高校的社会各界提供财务分析资料等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正体.高校财务风险探讨及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4,(85).

[2]胡信生,拓东玲,王希文.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其防范[J].高等农业教育,2005,(2).

[3]陶小平.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有待完善[J].经济论坛,2004,(11).

[4]王德春,张树庆.高校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J].山东农业学学报,2003,6.

[5]董乃斌,任元明.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控制[J].西南农业学学报,2004,1.

篇10

(二)指标体系评价法 一般包括:(1)单变量判定法。该方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较常被应用,一般是在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其财务占有率和正常运营企业财务占有率比较有差异性。但在企业经营不断复杂化发展,单变量判定法的片面性已经无法满足风险评价的需求,因此在实际评估中通常会结合其他评价法进行评价。(2)多元性评价法。该方法是在单变量判定法的基础上慢慢被应用起来的,其原则是变量遵循多元正态分布,通过多个变量来评价主体,更为全面,但过程中需要解决线性的有关问题,相对较为复杂。(3)综合评价法。该方法所选用原理是财务占有率的标准数值,一般是选择变量指标的最大数值或最小数值,在评价过程中可以按照标准值和变量的规律进行指标数据的评分,最终确定标准评分值和占有率。综合评价法的主观性较强,但长期使用该方法进行评价,其结果会越来越靠近真实数值。

(三)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具体包括:(1)实际性和整体性结合。实际性是指所选择的评价指标要符合客观事实,可以真正体现出公立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和现状;整体性则是指要将公立高校的财务风险综合分析,包括偿债风险、投资风险和总体失衡能力风险,都要将其看成是一个整体,然后更全面地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价。(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为了让评价结果更加精准,就要对公立高校的财务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量,而在这一过程中,很多评价者常常会不自觉加入个人的主观判断,部分结果是通过客观存在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缺乏准确率。因此在评价时,要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效地结合,尽可能地将公立高校的财务指标定量化,实现定量和定性的优势互补。(3)动态完善性。当前,我国公立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公立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前提下,财务风险也会越来越复杂。因此,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和完善,让评价的结果更加准确。

二、公立高校财务风险分类

高校财务风险通常指的是在院校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资金运作方面的风险,其原因是由于高校资金在运作时会因为主观意识上对结果预估不当或是由于自身无法承担经济开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另外也可能是因为经济运作中的突发事故而造成的损失。

(一)偿债风险 高校制度改革后,公立高校不再单纯的由政府出资筹建和办学,高校筹资方式变得更为多样化,也具有更多的自,因为高校可以通过信贷、捐助、金融投资等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但部分高校在筹资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偿债的能力,最终导致高校设备和教育质量提升时,也出现了偿债风险。针对此现象,高校应从以下方面解决问题:(1)还债储备率。公立高校的还债储备一般是指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债券投资的总额。由于现金和银行存款是流动性最高的资产,可直接用来偿还债务,在资本市场中的流通性也比较灵活,因此还债储备率是直接体现公立高校偿债能力的主要因素。(2)偿债能力恶化危机。高校的资金分配最终大多用于物质消耗,比如用于校区的扩建、设备的添置等,但这部分开销最终还是要用资金来偿还,而资金的来源就是政府的拨款、学生缴交的学费和校办企业的投资等。但在资金收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不确定性因素,比如部分学生的学费无法按时缴交或校办企业撤资,这就会使得高校的偿债能力出现恶化的危机。(3)利率水平。在发生资金周转不灵或负债时,公立高校就必然要面临偿还本息的负担。因为受到宏观经济运行和国际汇率等方面的影响,利率的趋势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贷款的利息率减少,高校的偿债压力也就相对减少了,进而就能极大地减少集资的风险。相反的,如果利率提升,高校的集资成本也会提升,偿债压力也就提升。(4)流动资金不足。公立高校的财务管理,若是出现资产结构问题或是出现资金比率太低,则会造成流动资金的不足。如果资金的筹集和开支没有调协好,就有可能会出现流动资金的不足而造成风险,最终造成日常开销的困难,使得高校教育受到影响。

(二)投资风险 公立高校的投资风险的含义是指高校将资金用于校区兴建或高校教育中,因为投资的预期收益没有达到目标而导致高校遭受经济损失。公立高校的投资风险主要有:(1)校办企业连带责任风险。校办企业所指的是由各级学校开办的、有助于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实习就业的企业,与社会企业不同,校办企业不仅能够培养人才还能创造产品。因此可以说,校办企业和公立高校的正常运营有极大的连带关系,一旦校办企业出现问题,公立高校就会出现问题。(2)设备盲目购置风险。教学设施是保证高校教育质量的前提,也是必要的条件,因此在设备购置中,部分公立高校会因为竞争负担问题而出现盲目购置设备的现象。但设备盲目购置也必然就会导致资金的浪费,导致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进而造成财务管理出现风险。(3)学费收缴风险。学生拖欠续费或延缓缴费是当前公立高校面临资金流入的主要问题,学费收缴的完成度直接决定着高校的运营情况。如果能够收到全额的学费,必然就能够保证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正常运营。

(三)总体失衡能力风险 公立高校的财务总体失衡能力是指高校资金收支中长时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也就是指收入无法满足开支的情况,分析其原因,必然和高校财务管理不当有关。而分析其结果,会造成高校还债负担,严重的话还会使高校的信誉遭受损失,造成以后集资的困难,而一旦高校集资成问题,财务风险就会变得更加严重。针对此现象,高校应从以下方面解决问题:(1)处理好银行借款和高校运作过程中筹集到的所有资金的平衡。公立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银行借款和资金之间的关联类似企业财务管理中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之间的关联。企业若想控制好成本,保证有较好的资本运转,就一定要调整好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之间的关联,同样,公立高校若想稳定运转,也需要处理好银行借款和资金之间的关系。(2)要注意专项资金的合理利用。专项资金,具指专款专用的资金,但很多公立高校并没有严格做到这一点,而是将专项资金部分挪为他用,这就使得这部分经费一部分被占用,而造成专项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可能会造成挪用公款等不合法的行径,因此应该慎重对待。(3)衡量高流动资产对负债的承受能力。公立高校存在借入贷款的想象,也就导致了要承担按期返还本钱并付利息的压力。而偿还债款的资金一般采用流动性较强的资金,因此在使用这部分资金前就应该做好评估,充分掌握资金所能承受的负债能力,以避免出现超负荷的情况。(4)重视高校可支配的现金运作。现金支付率是衡量高校能否实现财务运作的主要标准,该标准计算公立高校开支过程中变现能力强的资金的占有率,标准比例越大,表明可以支配的现金越多,也就更能满足学费的开支需求。

三、公立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越差,则表明公立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越差,财务风险也就越高,因此构建合理的偿债能力指标对公立高校的偿债能力风险进行评价,对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具体包括:

(1)自有资金负债率。该指标可以评价高校负债资金和自有资金的比率。指标数值以0.8为准,证明高校的负债资金少,财务风险低;若小于0.8,则表明有闲置资金,利用率低;若大于0.8,则表明资金周转困难,财务风险大。计算公式:自有资金负债率=借入款/(现金+有价证券+银行储蓄)×100%

(2)已获利息倍数。这是评价公立高校财务风险的常用指标,能够表明高校获利能力和到期偿还债务的能力。指标的最大值为1,数值越大,表明公立高校偿还银行利息的能力较高,财务风险越小。计算公式: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100%

(3)年终借款总额占有率。是指公立高校每获得一块钱所需承担的银行借款。该指标的数值越小,表明公立高校年终可向银行借款的总额越多,财务风险就越小。计算公式:年终借款总额占有率=借入款总额/总收入×100%

(4)速动比率。该指标是评价高校的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值,可以体现公立高校偿还流动负债的水平。该指标的正常数值应为1,上线限范围为(1±0.5),若超出上下限范围则表示财务出现极大风险。计算公式: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

(二)运营绩效指标 公立高校中资产和资金的使用目的是为了保证学校教学和科研事业能够正常进行,若无法完成任务,则表明学校资产和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具体包括:

(1)收支比率。该指标能表明高校收支的平衡度,指标最大值为1,若小于1,则表明高校本年的收入比支出少,财务风险较大。计算公式:收支比率=实际收入/实际支出

(2)总资产收益率:该指标能体现公立高校总资产的综合使用情况。指标数值越高,表明资产利用越合理,学校运营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计算公式:总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均额×100%=(年终总收益-年初总收益)/[(年初资产+年终资产)/2]×100%

(3)资本增值率:表明公立高校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收益情况。指标数值越高,说明年度的财务管理能力越好。计算公式:资本增值率=(年终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

(4)招生计划现金比率:该指标反映出公立高校的运营能力和管理能力,指标最大值为1,即所有学费都已缴齐,若比值小于1,则表示有被欠费。计算公式:招生计划现金比率=实际收缴学费/应收缴学费

(三)总体失衡能力指标 公立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机构,因此其总体财务失衡情况和企业也略有差异,出现破产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流动资金不足则时常发生,进而导致开支资金不足和拖欠教师薪资等情况发生。具体包括:

(1)年终借贷经费比。公立高校年终借贷的总和占学校总资金的比率,它既体现了公立高校承受财务风险能力,也反映出了公立高校出现总体失衡能力风险的严重程度。计算公式:年终借贷经费=(年终银行借款+其他现金借款)/(政府投资+预算内经费+办学经费+学费收缴+社会捐助资金+其他经费)

(2)专用资金使用率。该指标是用来衡量公立高校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评估是否有被挪用到其他开销。该指标是变量指标的最小数值,专用资金使用率越低,财务风险就越小。计算公式:专用资金使用率=(借出+应收与垫支款+投资总额-20%收益-事业基金)/(总资产-事业资金-固定资金)×100%

(3)银行存款保障率。一般用公立高校一元货币资金所承担的负债表示,该指标能够体现公立高校资金调节的能力和承受还债的能力,是体现高校财务部门工作效率的主要参考依据。在特定的区间内,该指标的数值和高校的资金调节能力以及财务风险成正比,数值越大,则表明公立高校的资金调节能力越差,财务风险越大。计算公式:银行存款保障率=债款/(银行存款余款+现金余款)×100%

篇11

一、高校财务风险概述

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集中表现为资金短缺,难以按时偿还银行贷款,难以支付基建工程款等。高校财务风险存在于其资金运动的每一个阶段,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财务内部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高校教学、科研、生产和发展建设产生重大影响。高校作为非营利机构,它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高校存在总体失衡风险、贷款风险、资金运作风险、校办企业财务风险四个方面。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特征

高校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很强的破坏性的特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越来越多地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来提升自身实力,高校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目前高校举债的普遍做法是借新债还旧债,即利息按时计付,贷款展期,贷款规模不断增大。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必须加大投入来改善办学条件塑造学校的全新形象,付出较高的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增大科研投入资金,努力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提高学校的品牌效应,提高管理成本确保教学质量。这些投入都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成本,很多高校都通过银行贷款来弥补资金不足的问题。但由于高校还债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高校在负债办学过程中,存在着由于负债过度而无法按期还本付息、日常运营困难的风险。如果债务过重,不仅影响高校的正常财务支付,而且影响按时偿还贷款的本息,导致举债高校的财务风险。

三、建立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高校财务风险是由于借入资金而导致将来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财务危险发生,使高校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高校财务风险有其特点,如在筹资方面有较强的政策性,在开支方面不具备补偿性,在产品方面没有盈利性,在周转方面缺乏再生能力等。因此,高校并非在资金流转的每一环节都存在与企业等量级的风险,也就不能以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来套用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指标,而要选取能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特点的评价指标。主要表现在流动资金可能短缺,可能出现不能正常支付工资,缺少资金用于日常开支等现象;“债务过度”意味着管理不善,主要表现为举债的盲目性,银行贷款增加迅速,超过其最大经济承受能力。“不注重资金使用效益”意味着效益不佳,具体表现为投资盲目、不进行科学论证,支出控制不利等。衡量财务风险指标,理应从这些方面进行考察,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财务风险的实质。

四、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评价中最关键的是选择高敏感性的重点预警指标,以便预警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高等学校综合财务状况以及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由于高等院校存在众多的财务风险,如何有效地全面衡量高等学校在负债和风险方面承受的能力,选择科学合理的风险指标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高校财务风险的构成要素和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高校自身的特点。现从偿债能力、运营绩效能力、收益能力和发展潜力等四个方面的财务指标来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一)偿债能力指标

资产负债率,利用该指标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学校的资产负债率低,说明学校的净资产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财务风险程度。从高校的性质来看,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的比例上较为合适,高校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为40%-60%。当高校资产负债率大于60%,就应该发出预警信号。资产负债率大于1,说明高校财务状况已严重恶化。

收入负债率,收入负债是由于高校借款的偿还必然依赖于未来的收入,它反映学校年收入承受财务风险的程度,借债比率越高,风险越大,会对学校的发展形成威胁。

流动比率,反映高校用可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高校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流动比率高,不仅反映高校拥有的营运资金多,可用以抵偿债务,而且表明高校可以变现的资产数额大,债权人遭受损失的风险小。一般认为1-2的比例比较适宜,它表明高校财务状况稳定可靠,除了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需要外,还有足够的财力偿付到期短期债务。如果比例过低,则表明高校可能难以如期偿还债务。但是,流动比率也不能过高,过高则表明高校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高校的获利能力。

现实支付能力,现实支付能力指标是指高校年末货币资金结存数与月均支出额的比值,它用来预测高校近期正常的支付能力。现实支付能力指标反映高校货币资金可供正常运行周转所需的周转月份数。该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反之,高校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弱。

潜在支付能力,潜在支付能力A5=(年末银行存款+年末现金+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债券投资+年末借出款-年末借入款-年末应缴财政专户-年末应缴税金)/学校全年支出类月均支出额,该指标是用年末全部货币资金的结存额加上可变现的债券投资、应收票据、借出款,减去借入款、应缴财政专户和应交税金的值,与全年月均支出额相比,计算出年末速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资产可供正常支付的周转月数。表明学校年末存款能满足学校支出的月份。该指标值越大,表明潜在的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一般应满足3-4个月的支付能力。

(二)运营绩效能力指标

收入支出比率,该比率是指高校本年度经费总收入与经费总支出的比值。如果总收入小于总支出,该比值小于1,说明高校该年度出现负债和赤字,已动用历年财务结余;反之,若总收入大于总支出,该比值大于1,说明高校该年度财务运行正常,指标值不应过低。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反映高校合理安排资金的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用于发展投入的资金大。一般以0.5为宜。

经费自给率,经费自给率用来衡量收入满足经常性支出程度的指标,说明高校利用自身资源的能力大小。该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的管理绩效越好;反之,管理绩效越差。对于高校,该指标值正常值在50%左右为好。

净资产收入比率,资产收入比率反映高校每一元钱的净资产能创造多少收入。该比率与收入成正比,与净资产投入成反比。该比率值越大,表明用一定的净资产投入得到的收入越多或者得到一定的收入投入的净资产越少,也即其收益能力越强;反之,其收益能力越弱。指标值过低应引以关注。

投资收益率,其中,校办企业投资=(期初校办企业投资+期末校办企业投资)/2,投资收益率反映高校对校办产业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收益状况,是衡量高校经济管理工作中对校办产业投资和其他投资的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志,也体现了高校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将其科技成果转化为收益的能力。该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投资收益效果越好;反之,投资收益效果越差。该指标值过低应引以关注。

(三)收益能力指标

现金净资产增长率,它反映高校流动资金中现金的运作风险状况,更深刻地反映高校的成长能力。该比率越大,表明高校的发展潜力越大,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小;反之,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

自有资金动用程度,自有资金动用程度指标是指高校应由自有资金负担的年未应收及暂付款、对外投资、借出款占自有资金的比重。所谓自有资金,是指实际上高校可以支配的自有财力,包括事业基金以及专用基金中扣除留本基金的部分。该指标值越小,表示高校实际自有资金动用越少;反之,该指标值越大,则高校未来的发展越有可能受到制约。

其它资金动用程度,其他资金动用程度指标是指高校应由自有资金负担的年末应收及暂付款、对外投资、借出款占非自有资金的比重。所谓非自有资金,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所有权不属于学校的经费,比如各类负债和年末的未完项目收支差额等等。该指标值越小,表示高校其他资金动用程度越低,高校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该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其他资金占用程度越高,高校财务风险越大。

货币资金支出比率,该比率反映高校每份支出需要多少货币资金作为保障,即高校未来货币资金的刚性满足程度。该比率越高,表明高校未来的总支出中货币资金支出的保障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该指标值不应过低。

(四)发展潜力指标

发展潜力反映了高等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高等学校管理者不能只局限于当前的学校发展状况,还应面向未来,为长期的办学规模扩大和经济效益增长储蓄良好支撑条件。一个学校发展潜力不足,说明其未来财务风险将会加大。属于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主要有:资产权益比率、货币资金支出比率、事业基金可利用率,银行存款保障率等。

资产权益比率=净资产/总资产,资产权益比率反映高等学校总资产中净资产所占的比例,该比率越高,表明未来学校可动用的净资产越多,反之则越少。该指标警戒线,需要根据高等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指标值过低或过高均应引以关注。

事业基金可用率=(事业基金-借出款-对外投资)/事业基金,事业基金可用率是指年末学校可动用的事业基金占事业基金总数的比例。它用于衡量学校事业基金可动用程度,比值越高,反映学校调剂弥补预算缺口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低。该指标警戒线,需要根据高等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指标值过低应引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