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高效学习法

初中高效学习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8 09:56: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高效学习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高效学习法

篇1

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都源于客观现实世界,正确反映了客观世界在数与形方面的规律性。数学理论的建立在逻辑上具有严密性,数学结论具有清楚性、确定性,不容半点疏忽大意。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读概念时应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数学的每一个命题有其真假,当你要证明或求解某一个命题时,必须先分清命题中哪些是条件,哪些是所求(或所证),正确理解每个数学语言,逐字逐句翻译成数学式子方能把握题目的意图,如果能画出几何图形(模型)则有助于帮助理解题意,找到解题途径。对题中明显的已知和未知(需求条件)弄清楚后,还要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当你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找出后,一般从所求(证)结论开始分析需要什么条件进行逆向分析,寻找解题途径,还可采用回想、联想、猜想等办法将条件与结论联结起来,如果所给条件结论较繁则应进行等价化简后再分析,化归为学过的典型题的模式后就可按部就班进行解题了。

二、启迪思维,为顺利理解和掌握知识创造条件

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学习中之所以产生一些思维的困惑或理解的偏差,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还不能同化和顺应教学的内容,因而形成了思维障碍,造成了知识运用上的脱节现象,而这些又恰恰是课堂教学中应该解决的矛盾。所以就要善于寻找矛盾形成的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选取好有针对性的问题,为顺利地理解知识、消除困惑、掌握基本解题技能创造条件。因此,要用好“读、听、议、练、评”“五字”学习法,掌握学习主动权。读:读书预习;听:听课;议:讲议讨论;练:复读练习,形成技能;评:自我评价掌握学习内容的水平。这就需要掌握听课要诀: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听;手脑并用,勤于实践,勤于笔记,养成笔记的习惯;勇于发言、发问,暴露自己的疑点、弱点;把握重点和难点,对“重点”要“练而不厌”,对“难点”要锲而不舍;重视每节课的归纳小结,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就数学而言要学会归纳知识结构、题型、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重视知识、题型积累,更重视思维训练和能力发展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学习应是一个“学(习得)、做(练习)、想(策略、反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过程。对于数学学习,操作运算行为是数学认知的基础行为,但如果学生在对概念、法则等了解甚浅。甚致还处于模糊不清状态时就去解题,就去解有一定难度的题,在解题过程中又缺少对“双基”及解题过程的回顾与反思,而仅仅靠盲目的“熟”能生“巧”,可能只是一些解题“小巧门”而已,恐怕很难真正获得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观念。有不少题目还可通过间接办法进行思考求解,有时采用定义法、图解法、参数法、反证法、补集法可以独树一帜,迅速求解。答题时要严谨规范,步步有根据,讨论时要分类明确,不重复不遗漏。一题多解,胜练十题,特异思维的一次成功,就是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学会一题多解能深化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数学知识的应用,注意多题一解能把握数学知识的精髓,学会分类、归纳、演绎、推理,能将学数学变成为真正的训练人脑思维的体操。

篇2

一、当前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的问题

在实际的初中物理复习课中,好多教师对复习的方法指导不够重视,认为单纯地让学生做题就可以了。所以,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而影响了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另外,针对物理课程知识点相对分散的特点,虽然很多教师做了相对深入的研究。但在复习的方法上,依然采取统一化、标准化的策略。这样严重制约了复习课教学效率的提升,让学生陷入了尽管枯燥,只要做题,就可以提高成绩的误区。这与新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精神背道而驰。

二、复习课教学中常用的方式方法

1.巧填表格寻“乐趣”

既然是复习,肯定对知识点要有系统的总结,教师在执教中,要改变自己总结知识点,让学生反复记忆的方式。可以采用表格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分两个表格:第一个表格,教科书的知识点总结,分章节的知识点,先加以罗列。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进行。第二个表格,让学生针对各个章节的各个知识点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这样做的效果,学生通过自己填写表格的过程,对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相当于渔网的“纲”。进而对自己认为的知识点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找到自己在学习物理中的“病症”。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学生找到的薄弱环节,给出好的建议。这样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找到了自己的“症状”,然后结合教师给的建议,在复习的过程中,就会更有针对性。学生对自己发觉的事情,总是比教师灌输给他的事情,兴趣要高得多。做好总体的诊断后,下面的复习过程就是要针对不同章节的知识点统一进行分类。

2.分组讨论齐进步

做好上述的学生填写表格工作后,针对知识点薄弱相通的学生进行分组。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需要教师课堂前做的工作很多,首先要研究学生自我分析的是否准确,根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了解给出中肯、合理的建议后,才可以进行分组。分组的时候要坚持基本功好的带动基本功差的原则,由课堂复习知识点基本功好的同学做组长,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可能作为组长,带着小组的其他同学复习。还要考虑到学生们的性格差异,以及初三学生的身体、心理差异。争取在分组后,让学生针对某个知识点都能自觉的讨论,根据自己的不足,通过其他学生的分享,得到弥补并巩固。教师要在课堂中及时的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讨论过程中,并及时地予以引导。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要根据各个小组的情况,布置适合本节知识点的习题,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本节知识点的运用,并加以巩固。

3.反思析因抓落实

学生解题错误的习惯不尽相同。但教师对学生的错题原因会有基本的了解。这就要求在分组复习课堂中,把错题纠错方法引入课堂中,让小组自行讨论上节课堂中题目做错的原因。然后教师根据具体的原因,给出合理的指导。经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形成规范结题的习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解题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用语和工整书写规范化。例如,做选择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选项都看全;做填空题的时候,文字要通顺;做计算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清单位,并要用物理规定的符号表示对应的物理量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后,让学生在把以前的试卷拿出来进行对比,往往同学们自己就会发现自己经常出错的原因。这样,经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自己的“发现”,也是让物理复习的效果提升有效的方法。

以上是本人在复习课堂上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它最大的好处是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让学生尽可能地把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发挥到最大值。教师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指导。教师只有不断地总结、研究、创新、实践,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断创新复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提高复习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3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88-01

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环,成功的复习课能起到画龙点晴之效。全面、系统的复习有利于学生更为全面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更好地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复习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对以前所教知识点的回顾,而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优化复习课的教学方法,对每一章节的各个知识点做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略谈浅见。

一、捕捉错误,让学生在复习中治标更治本

随着知识的扩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不过,学生的错误是引导他们改进自我、提升数学能力的宝贵资源。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深入剖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中克服思维上的干扰,在复习中治标更治本。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幂的运算法则》时,学生常常会因为相似或相近而产生混淆,为此,笔者在复习时有意搜集了容易出现的错误(如下所示)进行展示分析:

1.同底数幂相乘的错例:

(1)a2+a3=a5 (2)a2・a3=a6 (3)a3+4=a3+a4

2.幂的乘方中出现的错例:

(1)a3×4=a3×a4 (2)(a3)4=a3+4

3.积的乘方中出现的错例:

(1)(-a3)2=-a6 (2)(-a2)3=(-a)6

对于第一种底数幂相乘的错例中,通过错例分析,可引导学生重新思考什么是“同底数的幂相乘”,以避免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第二种错误是关于幂的乘方法则,在错例中帮助学生加深对指数反映的是底数的个数这一根本意义的认识。第三种错误是积的乘方,两题都是把积的乘方当成幂的乘方来做。通过列出三种常见的错误,从形成错误的源头刨根问底,帮助学生记住公式,加深对数学概念、法则的理解。

二、点面整理,让学生在复习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系统性强是数学科的一大特色。教材往往对各个数学知识点都是以模块形式呈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课上对各个知识模块进行点面整理,针对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对所学知识以“竖成线、横成片”的形式予以系统整理、分类、综合,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教学,教师可先复习如下教学重点:比0小的数(负数)、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蹼的距离)、相反数(相反数的和为0)、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有理数的乘方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在此基础上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帮助学生归纳与整理本章内容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网络,呈现如下:

三、知识拓展,让学生在复习中温故知新

常态下的复习课,必须上出新意,才能激发学生上复习课的积极性,在新的情境中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同时,教师还应注重知识的延伸,抓住复习的机会,在知识转化间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提炼出隐含其中的思想、方法和策略。

例如,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AE、BF交于点O,∠AOF=90°,如图1所示,求证:BE=CF.

证明:∠AOF=∠ABE=90°

∠AEB+∠CBF=90°

∠AEB+∠BAE=90°

∠CBF=∠BAE

又∠ABE=∠BCF=90°,AB=BC

ABE≌BCF

BE=CF

篇4

一、课前准备的充分性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高效性,初中数学老师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首先要对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然后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通过老师的精心准备,不仅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教学活动有序、顺利的开展,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如在学习《平移与旋转》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其中就需要提前准备课件、相关的图片、导入的问题等等。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对于数学概念,老师应该反复的揣摩和推敲,然后将过程进行总结和叙述,而不是单纯的参考教材中的简单归纳,对学生照本宣科,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会使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性

第一,针对性。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既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还要与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的结合。此外,在提问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先对问题有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和把握,不管是提前预设的问题还是即兴提出的,老师都应该遵循针对性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第二,发散性。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不仅应该完成教学目标,还要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图形的初步认识》时,老师就可以从实际出发,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过的、使用过的和图形有关的事物,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的事物,画出它们的立体图形。这样既能帮助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还可以将课堂理论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而对于学生的解答,老师不要轻易的否定或忽略,而是要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恰当性。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想要利用提出的问题很好的完成教学内容以及实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把握问题提出的时机和方式。因为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的气氛和学生的参与度的影响,因此老师在提问时,一定要坚持时机的恰当性和方式的科学性。

三、课堂气氛的和谐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和谐的课堂氛围如老师的微笑、鼓励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等等,此外,还有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这就要求老师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的同时,努力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中,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老师也要经常性的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促使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发挥。

四、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发挥自身主动性,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探究思维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利用教学手段,在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还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概率实验,如投掷骰子、抽扑克、扔硬币等等,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验,在进一步学习和了解课堂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作业布置的分层性

课堂作业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和巩固课堂知识,然而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水平都不尽相同,因此,老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对于课堂作业的布置老师要用启发性、探究性的作业取代机械化的练习,用选择性的作业取代重复性的练习,用实践性的作业取代过于复杂的题目。老师需要注意的是布置的作业数量可以较少但是要保证高质量。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项艰巨且时间长的任务。因此,老师想要更好的实现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就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提高课堂问题的技巧性,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胡秀娟.探讨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J].祖国(教育建设),2013(05)

篇5

学生学习小组建设,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教师一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一个有效组织、有效管理的小团队里学习,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评价,学习才能真正高效。另外,日常行为规范也可以纳入小组量化考核,让班级在各个方面形成竞争的局面

一、小组建设机制

(一)小组建设的关键――小组长

小组长是老师的助手和代言人,是学习小组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一组之魂。

小组长的标准:态度积极、率先垂范;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乐于助人、负责任;组织、管理能力强;集体荣誉感强。

(二)小组的组建

(1)小组人员4―8人(小组成员要相对固定),考虑到我们教室的局限性,暂不采取全体相对而坐的形式。但为了便于开展讨论和方便管理,建议每组成员还是集中而坐,形成一个团队。班主任在每次排座位时,只需交换小组之间的位置,而小组成员的座位可采用小组内部协商、班主任协调的办法。(好班建议成绩相近的为一组)每组分上、中、下三层,科学划分,学习成绩均衡,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

(2)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和情趣特长、性别特点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

(3)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小组名称、小组活动口号、组徽、组牌、组旗。

(4)每个学习小组内应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角色,负起一定的责任。

(三)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每一个小组根据成员各自不同的特点分别起名为1-6号。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内的小组,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检查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整理记录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检查员检查每次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检查组内每人分工职责所履行的情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在小组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2)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3)在学生单独试验与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在准备课时,首先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三、小组的考核机制

强化小组团体激励,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教师须把握以下几点:(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逐步过渡,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另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

考核的主要内容有:

常规考核、课堂表现、考试、荣誉、生活德育课程修炼等主要内容。在考核时我们以量化的形式来考核。

四、小团队的奖惩

时间上分“四每”:每天、每周、每月、每期。

每天,由值周班委在晨训时小结,最差的一组小小惩罚,派出一名值日生,每天评出今日最优小组和仍需努力小组;

每周,把本周的全部加减分相加,评出每周最优小组和仍需努力小组,最差小组惩罚做一天清洁。

每月,评出月最优小组和仍需努力小组,用班费进行重奖。

篇6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笔者认为,除了适当的强化基础知识,保证学生们具有扎实的基础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了解学情。同时,要不断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要与学生做进一步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懂得学习科学的道理,端正学习态度,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与向心力,以此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一、提高德育渗透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机动地掌握。在教学中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思想教育。在具体作法上,既可以在进入新课前简单明了地点明题旨,进行扣人心弦的激发;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注入”情感,从而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如在听、说、读、写方面全方位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尝试和使用有效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积极启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热爱英语、崇尚英语、反对愚昧,就要不断地用英语知识武装头脑。培养学生热爱英语的良好习惯,用自己学习到的英语知识来武装自己、锻炼自己,服务他人,将来更好地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类服务。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热爱英语的教育,还可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我在课后询问一位成绩好的同学“学习英语课,会不会影响其它课程学习?”他说:“我喜欢上英语课,它不仅教育我怎样做人,而且还使我掌握了英语知识,能调节我的学习,使我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提高记忆效果。”

二、建立和谐可亲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保障

初中英语教学应把精力主要放在课堂上,向45分钟要效率。但大多数教师常常会谈起这样一个话题:有的学生与任课教师关系很和谐、融洽,这个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其教学质量也要比别的学科要好。由此可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初中学生对英语课堂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初中英语教师的课上得好自不必说,初中英语教师的人格修养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英语教师的人格修养既来自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才华和能力,以及亲和的性格,初中英语教师课外对学生的关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初中英语教师在生活中应多关心体贴学生,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处,成为他们信赖的良师益友,让初中学生喜欢你,崇拜你,愿意上你的课程,这对于帮助学生学好英语,提高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教学技巧高,热爱学生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而融洽、协调的师生关系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相反,如果学生不喜欢你,他们就不会爱戴你,接受你,同时他对你的学科就没有兴趣,甚至产生抵抗心里,不按时完成你交代的作业,甚至放弃学习你教的学科。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老师之间互相交流以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中,时常可以发现。所以,初中英语教师要关心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情绪变化,给予多方面的关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对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初中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英语课属于公共语言课程,根据英语课堂教学的知识性、教育性、实践性、交际性的原则,笔者认为,必须听、说、读、写并用,强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美国纽约儿童博物馆墙上就有一条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抓住一个“精”字,突出一个“动”字,由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变为趣味性教学手段。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角色,帮助初中学生认识并理解各个角色的活动和内容,然后提供key words,让同学们分角色进行演讲和口语交际。只有疑难度符合学生,不让他们觉得压力太大,学生们才有兴趣学习英语。另外,老师可以采取演讲比赛或小组之间运用英语交流的方法,安排每个成员组完成一个部分,最后再把各部分综合起来。这样,循序渐进,繁杂的英语教材被简单化,学生对英语教材的内容有了比较明了的印象,学起来也较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多,效果自然就好,这种做法能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又能锻炼学生们的实际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四、加强听说读写教学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关键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交际原则,要求初中英语教师把英语知识作为互相交流的工具来传授,同时也要求初中学生把英语作为以后的交流工具来认真学习,还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外都应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应用。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看,听、读是对于英语知识的输入,说、写是对英语知识的输出。这表明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都是互相交流的方式和有效手段。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既是行之有效的训练、学生互相交流的手段,也是交际应用的目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关键是如何理解初中英语教材中“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句话。初中英语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突出了“为以后交际努力”的思想,只有听说读写并用,学生们的英语学习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充满着求知欲和激情,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科学教学本身的魅力去折服学生,当然教师自身首先应被科学的魅力深深地打动,要做到“育人者先育于人”,笔者认为这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的动力与源泉。

参考文献:

[1]杨永昊.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S[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7).

篇7

一、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当一个人满怀兴趣地做一件事时,效率会很高,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好物理的最大动力就是兴趣的带动,教师如果不断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其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初中我们在刚开始学习压强与压力的概念的时候,就引入了一个小故事,即马德堡半球实验。讲的是一个德国热爱科学的叫格里克的人,让八匹马以拔河比赛的形式来拉两个合在一起的黄铜半球壳,这两个球壳是先被装满了水然后合住再抽空水,这样球内就形成了真空,外部的大气压就将两个半球严密地压在一起了。人们惊奇地发现,即使马被鞭打得出了汗,铜球也是纹丝未动。这样就证明了真空的存在,人们开始相信大气压的存在。以这样的一个故事作为开端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气压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物理时,他才会不断地尝试学以致用,将所学与所做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在生活与实验中激发兴趣

首先,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往往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讲授《光的折射》时可以提出以下一些问题:透过老花镜看紧靠镜子的物体,显得比原来怎么样?透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子会在分界处折弯,这又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课后是课堂的延伸,结合物理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小实验、小制作也是发展物理兴趣的好形式。教师可以创建物理学报,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实验心得以及在平时学习中总结出来的物理小知识及学习方法。还可以把学生触景生情得出的课外小制作、小发明在学报上登出来,让大家共同的观摩、研究、学习,这样就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从物理实验着手设置实验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类的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科学实验的实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教师可以随时的创造一些实验场景,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变阻器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幕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景,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完理论课后再让学生到实验室亲手做一下实验,验证一下所学的知识,不但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兴趣

篇8

关键词 : 初中体育 ; 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老师认为体育没有什么可学的。课堂教学缺少新鲜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导致学生感到体育枯燥无味,没有兴趣。“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转变思想观念

旧的体育教学观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会跟着教师后面进行模仿练习。整个课堂只有教师统一口令的“军事化”教学,学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机制,过多的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强度大,密度高的练习下,缺乏自主学习时空没有质疑和解决问题的余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教师首先应当转变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只有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到体育的技能技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育更是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目前的体育教学基本上是老师在向学生灌输知识、传授技巧,只注重了技术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感受,缺乏与学生的思想沟通。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教师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公平地对待学生,尊重其人格,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谐愉悦氛围中进行的教与学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融洽,学生就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其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良好的形象、得体的举止、较高的涵养,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文明庄重的举止、亲切热情幽默的话语,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不自觉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本学生。如果教师脸上表情相当严肃,那么学生会有一种畏惧心理;教师应该多一些微笑,上课时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其去除心理顾虑,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学生的胆量也会逐渐变大,对体育课越来越感兴趣。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优势、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以往的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乏味,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就截然不同,多媒体教学生动地展示了动作技法,画面的变换、声音的叠加、动画的处理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连续的动作以定格的形式或像放映机一样把动作放慢放映,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个技术环节的动作都看得清楚,学生不仅学得快,而且能准确的掌握动作要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 “寓教于乐”的目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较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优化了课堂的结构,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经历,个体差异是鲜而易见的,他们在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学习,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都不能搞一刀切,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科学构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程目标的统领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体育需求来组织教学。并对学生实施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多给学生表扬和鼓励,委婉的指出学生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对体育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按其特长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每次课后都觉得有所收获。对体育能力差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于经过努力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自豪感。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活动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对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采用多样化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应国良.电视媒体与现代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06).

篇9

关键词:试论 初中 数学 注重 学法 提高

学习方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的过程。实施学法指导有多种渠道,但是课堂教学是学法指导的主渠道。那么在具体实施中如何体现呢?

一、坚持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引、启发下进行的,学生学习离不开教师这个最积极、最活跃、最能左右其他因素的因素。因此,教师必须是已知已能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更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本人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新学习方法,不断地提高。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在短暂的课堂学习中接受大容量的间接知识,学生的学习必须是积极主动的。要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控制、调节与强化。尤其是学习方法的传授与学习容易为教师和学生所忽视,更应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二、通过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行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属于教学论的范畴,它是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过程,是一种模拟好的学习方法。而这种模拟好的学习方法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

三、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学法指导

学生课业学习的内容,是由国家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各科知识的体系统一规定的。因此,教育者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融入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的指导,可根据例题给出的步骤进行模仿,经过反复的练习、理解,逐步领会、掌握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四、通过教材内容设置的顺序性进行学法指导

按教学大纲、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是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有,因此教材内容的设置也呈现一定顺序性、连贯性和系统性。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几何教材内容的大致顺序为:基本几何知识(点、线、角等)、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等,其中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是学习其它内容的基础。如在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互平分时,指导学生转化为三角形全等;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指导学生将其转化为三角形内角和,进行探索与猜想,并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进行证明;在学习圆幂定理时,先将等积线段转化为线段成比例,再转化为三角形相似;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如面积、周长),可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解。

五、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学法指导

进行科学正确的学法指导,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改变“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以后自学打好基础,因此,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实施学法指导,必须把自学引入课堂。

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应该是在教师组织、诱导、点拨下的学生独立思考、阅读教材、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尤其是通过自学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教育者切勿让学生自学时“海阔天空,任我遨游”,对自学的某个单元,首先给学生指明重点、难点,以及需要掌握的概念、公式等,并布置反映上述问题的思考题、练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

六、通过展示师生思维过程进行学法指导

1、教师在解题过程中,应充分展示自己“失败”的思维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课堂上听懂了,也知道某一类型的题型用某一方法解答,但在具体操作中却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失败的思维过程,对学生的启发更大,因为教师失败的思维过程也正是学生的障碍所在。如在教授分组分解因式时,通过向学生展示自己分组的失败过程,来说明采取分组法进行分解因式时,分组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尝试的过程,第一次不一定成功,往往要进行再次或多次分组,才能成功。

2、充分展示自己“成功”的思维过程。在解题中教师的思维方法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影响力,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数学观念。如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时,告诉学生通常证明线段相等主要看以这两条线段为边组成的三角形是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还是在同一三角形中:若在两个三角形中,一般证明这两条线段为边组成的三角形全等;若以这两条线段为边组成了同一三角形,则证明这两条线段所对的角相等;若以这两条线段为边没有组成三角形,则想办法通过添加辅助线组成三角形再按上述办法进行证明。这样做,使学生学到的不只是一道题的解答,也不只是简单的一招一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数学观念。

3、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一题多解,多种证明方法,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最佳时期。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和引导学生展现思维过程。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数学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以及大纲的要求进行科学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篇10

英语作为一门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已越来越多地渗入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而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英语使用的越广泛就越要求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减负方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学效率固然是高校英语教学的目标,而英语教学提倡高效减负则会让英语教学事半功倍。本文从笔者英语教学的经验出发,探究英语教学减负的重要性以及高效英语课堂教学的减负方法。

一、初中英语教学高效减负的必要性

一方面,初中英语高效减负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著名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有过这样经典的论述:“外语学习成功的标准不应该是学生能背多少教过的句子、词组和生词,而是他们能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多少。”无独有偶,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海姆斯曾经明确指出:“仅仅学习某种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怎样使用那种语言,即必须掌握使用那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减负教育理念的提出打破了传统初中英语教学的樊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初中英语高效减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英语学科的教学不能采取“硬碰硬”的教学态度,而应该采用“四两拨千斤”的科学方法,高效减负有助于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减轻初中生的心理负担,更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接受知识。初中英语学科的教学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而减负理念的提出使得原本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轻松的学习方式在帮助学生减压的同时也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

二、初中英语教学高效减负的方法

1.改变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

初中英语教学减负的方法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避免教学过程中“满堂灌”和“一言堂”现象的发生,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分析。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知识拓展,把UFO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学生,而不是生硬地翻译课文或是一味地分析句子。

2.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是初中英语教学高效减负的客观要求,也是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创新的具体体现

对于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而言,改革之路势在必行。初中英语教学要实现减负的目标就必须进行教学创新。进行教学创新一是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二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法。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第一册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把本单元所要教授的单词contestant, competitor, player 运动员、amateur 业余运动员,爱好者、enthusiast, fan 迷,爱好者、favourite 可望取胜者(美作:favorite)、outsider 无取胜希望者、championship 冠军赛,锦标赛、champion 冠军、record 纪录等窜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条件进行创新,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在教学理念上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鼓励他们运用新方法学习英语,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全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倡导教学减负的同时还要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注重新颖。

3.要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减负目标就要求教师要坚持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觉学习为主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减负并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或是放纵学生,而应该是积极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如:在进行语法课程教学时,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教学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必须把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几大时态,如: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将来时和进行时等教授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让学生灵活地掌握时态的用法,使学生全面掌握动词在时态中的变化以及几大时态的标志等。

综上所述,英语是初中教学的主要科目,初中英语学科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基础,对于初中生而言,英语学科的学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初中生的课业负担相对较重,这就决定了英语减负教学的必要性。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减负并非是减少教学的内容或是排挤相关的知识点,而是要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还要求其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课堂活动,教师应该全面掌握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任意而为。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26-01

20 世纪上半叶提出了"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这一概念,这在当时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理念。其核心理就思想是如何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这一理念已被世界各地的教育专家认可。在我国,许多教师也在课堂中通过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笔者发现,要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实质性地提高,正确衡量和优化"教师、学生、书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之重要的。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正是教育专家友西所认为的"使之构成协调、高效的课堂生态系统,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引下,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发挥教科书的凭借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笔者认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是历史学科教师应该关注和关心的。本文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指出历史课堂有效性低的原因,并提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低下原因

1.1 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历史一直被认为是"复课",与数理化英等科目相比,一直不被学生重视。他们一直存有"临阵抱佛脚"的意识,认为只要在历史上不落分就可,不必追求高分。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他们在历史课上或者不注意听讲,或者做英语等"主课"试题,更有甚者选择逃课。学生的这种表现致使历史教师不能够在课堂上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亦无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1.2 教师教学方式的公式化。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教师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历史老师往往照搬就有的教学模式,语言枯燥乏味,毫无新颖之处,致使学生感到历史课仅仅用来讲单纯讲历史事件、历史意义的,而无其他用处。除此之外,教师的知识程度同样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限。如果一个历史老师能够在精通本专业的同时还能在哲学、美学上有所涉猎,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水平,还能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

2.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发现问题是前提的话,那解决问题就是过程了。对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总结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解决方案。

2.1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升学考试将初中历史纳入到开卷考试范围内,开卷考试的试题更加灵活多变,呈现出综合性、开放性和主观性的趋势。这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对客观的历史事件有所掌握,而且要从这些历史事件中理解其表现出的现实意义。教师要努力转变学生面对考试就"临时抱佛脚",认为到时只要翻书找答案的就能解决问题的态度,使学生能在一开始学习历史的时候就能够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不仅可以了

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历史人物在当时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和世界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还能在历史是在曲折中前进和发展的,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往往对新事物感到好奇,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历史教师可以在讲课时通过文字、图画、声音、动画等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这与照本宣科、写板书、总结意义相比就更生动、灵活了。这是通过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一个好的老师还能通过个人魅力来达到此目的。

2.2 教师知识水平的提升和扩展。优秀的教师永远以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将提高自身修养和能力为追求的目标。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对本专业的知识做到精通,还要扩大学习的知识面,涉猎文学、社会学、哲学等文史方面的知识,甚至也要对其他文科外的知识有一定的斩获。这种博览群书的做法,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还能使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获得提高。教师的知识面扩展了,便能够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获得学生的尊重。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3 以启发教学为主。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启发教学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引导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引导学生要做到在引导、讨论中把握方向,在不超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范围内展开。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范围内讨论时,可能会偏离教学所制定的讨论主题,甚至会讨论课程之外的内容,这时候就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使讨论的内容回到应有的主题上。

2.4 合理整合资源。历史教师可以选择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授课,同传统课堂相交而言,这种授课方式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对媒体来展示有关的历史画面,学生能够借其来深切感受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西方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水生火热的生活现状。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将重点、难点做到有序化解和突破,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向东 .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分析 [J]. 中学教学参考 [J],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