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建筑工程种类

建筑工程种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8 09:56: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建筑工程种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建筑工程种类

篇1

一、建筑防水工程常用材料的种类分析

(一)防水卷材

1、沥青防水卷材。沥青防水卷材又分为沥青纸胎油毡、沥青玻纤胎油毡和铝箔面油毡。而由于沥青防水卷材存在抗震强度低,抗拉性差以及温度适应能力差等缺点,所以在现代建筑防水工程中已逐渐被淘汰。2、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可以分为APP卷材和SBS卷材。APP卷材具有耐低温、耐热的特点,故适合在高温及高湿环境下使用;而SBS卷材的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好、弹性大,而且在极低温度下其防水功能仍存在,所以这种防水卷材在我国的高寒地区以及一些不稳定结构防水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的应用。3、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可以分为氯化聚乙烯卷材、三元乙丙卷材和橡塑共混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具有诸多的优点,如高抗撕裂强度、高拉伸强度、大断裂伸长率、耐高温、耐老化等。但是由于这种防水材料价格昂贵,且施工技术尚不成熟,所以其应用领域也受到了相应的限制。

(二)防水涂料

防水涂料是液体形状,在常温下无一定的形状。常见的防水涂料又分为沥青基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常见的沥青基防水涂料为乳化沥青,常见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有氯丁胶,常见的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有聚氨醋和丙烯酸醋两种。沥青基防水涂料能在潮湿的基面上施工,可以加快施工的进度。但是柔韧性和抗裂性低,不能适应高强度或高温、低温,因此用得比较少;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具有很强的耐高低温性能、使用寿命长,因此使用范围较广;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具有高弹性、防水性能好、耐久、耐高低温,所以目前在我国运用较为广泛。

(三)密封材料

密封材料分为不定型密封材料和定型密封材料。常见的不定型密封材料有PVC密封膏和CSPE密封膏,常见的定型密封材料有止水带和遇水膨胀橡胶。定型密封材料主要用来修补建筑物或地下构筑物的各种接缝。PVC密封膏粘结性能好、弹性和防水性能高、耐低温、耐腐蚀和老化,所以经常运用于灌缝密封。CSPE密封膏弹性高、粘结性高、内聚力高、耐老化,并且使用寿命长,所以常常适用于门窗四周和安装工程中的嵌缝修补。

(四)刚性防水材料

刚性防水材料较为常见的类型就是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主要是通过利用板、墙、梁等结构构件自身的密实性,以及设置坡度、止水环等构造来实现结构自身的防水效果,其主要是用于结构层及防水层的施工中。防水混凝土施工对混凝土的原材料,即水泥、砂子、石子、掺合料等具有一定的要求,具体体现为:第一,水泥应尽可能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矿渣硅酸盐水泥;第二,砂子要选择中砂,且含泥量

二、建筑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一)分格缝施工技术

分格缝可以在突出屋面与防水层交接位置、屋面转折位置、屋面板的支撑端等设置,同时对齐屋面板缝,确保防水层的裂缝能够在分格缝位置集中,防止出现板面开裂的情况。在设置分格缝时避免选择过大的间距,一旦大于6m,则将“V”形分格缝设置在中间位置,使防水层厚度能贯穿在分格缝深度内。若分格缝兼并排气道时,可以合理的加宽缝,并设置排气出气孔。若屋面的防水层采用油毡、沥青、石油等物质时,可以添加200mm~300mm的油毡放于分格缝位置,并将油膏填满在分格缝内部。

(二)屋面隔离层施工技术

在对屋面隔离层卷材防水层进行施工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将基层处理剂均匀地涂抹在基层位置,并进行刮平、刮薄,在基层处理剂干燥且不粘手时,铺贴卷材;第二,一般情况下,在铺贴卷材防水层时要由屋面最低标高位置向上平行屋脊进行施工,并根据流水的方向进行卷材搭接,如果屋面坡度大于10%,此时卷材的铺贴方向就要与屋脊相垂直;第三,在对卷材防水层进行铺贴的过程中,需要剥开卷材脊面的的隔离纸,并在基层表面进行卷材的粘贴工作,同时应注意卷材L边搭接与短边搭接的距离应保持在50mm、70mm。此外,为了防止出现过紧拉扯的情况,要始终维持卷材自然松弛的状态,卷材铺设妥帖后,需要利用平面振动器对其进行压实,并用橡胶榔头敲实,待卷材压实后,掀开搭接位置,并均匀涂刷搭接粘结剂,掀开卷材接头的粘结面,待干燥且不粘手时,便可继续进行粘合,然后再用橡胶榔头敲实;最后,防水层施工温度应控制在5℃以下。

(三)屋面找平层施工技术

屋面采用建筑找坡与结构找坡相结合的做法。先按3%的结构找坡后,再在结构层上用1:6水泥炉渣或水泥膨胀混凝土石找坡,再做25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建筑找坡时,一定要找准泛水坡度,流水方向,将最高点与泄水口之间用角线拉直、打点、泄水口处厚度不得低于30mm。

三、结语

总的来说,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人们的正常生活,对建筑防水工程中的材料种类及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2

近几年来,伴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高大建筑的兴建,雷电灾害发生的率也日益繁,给社会、企事业单位以及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对雷电灾害的研究从来没有间断过,而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工程中的防雷设计的要求也日益科学、规范、严谨。比如我国在1994年颁布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而在2000年和2010年,国家建设部、机械工业部等部门又对这一规范进行了修订。可见我国对雷电灾害的重视程度。雷电灾害包括了直击雷、侵入雷以及感应雷等种类,就不同雷电种类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防治。

一、雷电的基本知识与防雷方法简述

雷电流主要包括了以下四种方式,即:先导电流、回击电流、连续电流与后续电流,其中的回击电流的幅值最大,因而又被称为主放电。雷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雷云负荷中心的电场强度达到极限时,就会发生电击穿现象,从而使一些气体分子处于游离的状态,而这些游离的气体就成为导电的介质,当这段导电气体向下方延伸时,就形成了一个先导通道,这一通道向下与大地在一个特定的距离时,当大地感应到自己的与雷云的极性相反,这样大地上比较尖端,或者比较突出的地方就会对先导头部进行回击,进而在雷电通道中产生一股强烈的回击电流,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雷电。回击电流的峰值通常能够达到1×104到3×104A左右,这是一股非常强大的脉冲电流,所以才形成了很多雷电灾害。

要对建筑工程进行防雷设计,先要对雷电的种类与破坏方式进行研究。建筑工程中防雷设计主要是针对直击雷(包括侧击雷)与感应雷,而防止雷电波侵入则是在工程竣工之后,根据实际需求单独进行设计与安装的。

直击雷是指雷云电荷直接对建筑物、电气设施放电的现象。这种雷电拥有强大的电流,并且产生电效应、机械力以及热量对建筑物、电气设施进行破坏。

感应雷是指闪电放电时,能够在附近的导体上产生静电感应、电磁感应,也可能使电气设备的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进而对建筑物、电气设备构成威胁。

针对这两种雷电,我们的防雷原则就是“泄”与“抗”,一是采用接地避雷的方式,因势利导,将雷电引入大地之中,进而降低了它巨大的破坏力,以达到防雷的目的。接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将雷电引入大地;二是防止雷电击中人身。因此,建筑工程必须重视防雷接地的质量,切实抓好防雷设计工作,因为接地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提高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以达到抗击雷电破坏的目的。当然,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防雷方式,也可以将两者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防雷效果。现阶段,经常采用的防雷设施有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线以及保护间隙等等。

二、防雷设计的措施

1.直击雷的防范设计

建筑工程的防雷设计措施包括了设置接闪器、安装提前放电避雷针,也可以将两者结合。接闪器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了它高于周边区域的其它建筑物,当被雷电击中之后,能够将雷击放电导向自身,再通过引下线与接地装置,最终将雷电的强大电流引入大地之中,进而确保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提前放电避雷针是依靠自身的接地体良好的导电优势,能够在建筑物周围雷云电荷还没有达到放电的程度时,利用提前放电避雷针与雷云之间的放电效应,将电荷引入大地之中,从而避免了雷击的发生。

我们在对接闪器、提前放电避雷针进行实际设置时,要考虑两者安装的高度、位置不要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外观,而且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外观形象,对接闪器、提前放电避雷针进行设计,使两者能够与建筑物成为统一的整体,比如充分利用金属屋面、金属栏杆以及埋设层面的避雷带等等。特别是对于那些对对外观有严格要求的建筑物上,必须考虑到两者安放的位置、高度、方式要与建筑的外观形象相统一。安装时,我们还要依据国家的相关规范对接闪器与提前放电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进行严谨、缜密的计算,以保证建筑物必须在两者保护的范围之内。

对于建筑物外观造型采用的是金属屋面的大型建筑物,更要充分考虑将外形与屋面防雷设计结合,将安全与使用维护结合。如果屋面金属板的厚度与连接方式都符合防雷要求的条件下,可以将金属屋面直接当作接闪器进行使用,同时不要忘记考虑建筑物周边的环境以及有无遭受雷击的历史记录,对雷击的次数、环境的温度、雨水的腐蚀性物质含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防雷设计进行改进。还要应考虑到当金属板被雷击中之后,可能引起的损坏与烧伤程度,虽然雷击的损害程度不能够对主体的质量安全构成威胁,但是如果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过于潮湿,或者雨水中含有腐蚀性物质,那么就可能对屋顶构成破坏,进而对屋面的防水层造成一定的破坏,这一情况需要我们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在内。

2.感应雷的防范

(1)进行等电位联结

等电位联结能够消除不同接地点存在的电位差,一旦发生了雷击现象,就可以避免由于电位差而引进的放电现象。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根据建筑内部机房、机器设备的实际布局设计的不同位置,分别设置由共用接地系统引来的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以及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并将其引入建筑物内部的金属保护导管、给排水管道以及金属构件等与等电位联结端子进行连接。设备在安装时,要把各个管理间、各个设备间的金融管道、构件以及电源PE线与各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进行连通,从而构成等电位联结系统。通常情况下,设置等电位联结端子的地方有:设备机房、发电机房、管道井、油箱间、强弱电竖井以及弱电系统机房等等。

(2)弱电系统的防雷措施

一是进行电源隔离与吸收。可以在电源系统之中安装SPD、隔离变压器以及浪涌电压吸收设备等等。二是屏蔽接地处理。为了阻止与消减雷击感应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弱电设备、电子元件、线路等造成的损害,我们可以对弱电系统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加以保护。主要包括:配线进行穿金属管理保护、采用屏蔽线缆进行保护,或者对机柜进行屏蔽接地设置。在对屏蔽线缆试工的过程中,必须对线缆屏蔽层的两端同时接地,穿金属管理的线缆金属管也必须要接地,对于非常重要的机房,要按照屏蔽机房的实际规格进行设计与施工,以增强防干扰的性能。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防雷设计也越来越重要。防雷设计是一项独特、连续的工程项目,其涉及到的环境因素很多,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因为一丝一毫的失误都可以导致事故的发生,需要我们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

[1]殷春生. 浅谈直击雷的防护[J]. 电气工程应用, 2009,(04) .

[2]杨彩芳. 浅谈一般建筑物的防雷设计[J]. 山西建筑, 2006,(15) .

篇3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新的建筑材料不断出现,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火电建筑工程中,逐渐引进了一种成熟、快捷、安全的钢筋连接方式——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在基梁、柱、剪力墙等构件中,较大直径钢筋的连接普遍采用了这种连接方法。它具有连接速度快、接头可提前预制、钢筋对中性能好、无明火作业、无污染环境、可全天侯施工、节材节能、不受钢筋成品及种类的限制、可全方位连接操作、方便快捷、施工速度快、工期短等优点,更能适应当前火电工程建设的节奏。

一般焊接接头是我们在工程中常采用的一种传统的施工方法,应用较为成熟且普遍,但焊接接头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施工工效低、焊接对焊点技术要求比较高,对于大直径钢筋来讲,合格焊工一天的焊接量约为25~30个接头左右,同时,也受外界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在焊接质量上也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此项技术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制开发的钢筋等强度直螺纹连接的一种新形式,是一种广为应用的新技术。它的结构原理是在施工现场用专用滚压套丝机将待连接钢筋端部的纵肋和横肋用切削的方法剥掉一部分,然后直接滚轧成普通直螺纹,用特制的直螺纹套筒连接起来形成钢筋的连接。这种连接无虚假螺纹,力学性能好,连接安全可靠,达到了与母材等强的效果。

现结合现场施工经验及其操作要求将其施工工艺介绍如下:

1)钢筋下料可用钢筋切断机或砂轮锯,要求其端面要垂直于钢筋轴线,端头不得挠曲或出现马蹄形,钢筋需有复检和出厂检验证明。

2)钢筋的连接套筒有规格标记,钢筋套丝可在施工现场或钢筋加工厂进行预制。

3)剥肋 滚轧直螺纹制作作为两个工序:a 钢筋切削剥肋;b 滚轧螺纹。两道工序在同一设备上一次完成。

切削肋工序是将机头前端的切削刀具和钢筋规格相对应的剥肋光圆尺寸调整到预定位置,且锁紧螺母固定,并在加工过程中经常用卡规检查剥肋光圆尺寸,发现超差应及时纠正。螺纹滚轧工序是将机头中换上与加工规格相应的机盒及滚轮,直径尺寸无须调整。

4)剥肋滚轧直螺纹现场质量控制的核心是丝头加工质量,因此加工丝头的检验至关重要,丝头检验有四个要素:a 剥肋光圆尺寸;b 螺纹中径尺寸;c 螺纹加工长度;d 螺纹牙型。

对剥肋光圆的检验方法是用卡规,卡规大径通过,卡规小径不得通过。

螺纹中径尺寸的检验方法是:用检验螺母和螺纹环规检验螺母应能拧入,螺纹环规拧入不得超过3扣。

螺纹加工长度的检验方法是:对于标准丝头,用检验螺母拧到丝头根部时,丝头端部应在螺母端部的公差标记范围内。

螺纹牙型的检验主要是经目测,观测螺纹齿底宽度,不完整齿(螺纹齿顶宽度0.6mm)的累计长度不得超过1.5扣。要求加工的钢筋螺纹丝头,必须逐个进行目测检查并没加工10个用检具检查一次,检验合格的钢筋丝头,立即将其一端套上相同规格的塑料保护帽,另一端套上相同规格的连接套筒,存放整齐备用。

5)钢筋链接之前先将钢筋丝头上的塑料保护帽及连接套筒上的塑料密封盖取下并回收,检查螺纹是否完好,若有杂物需用铁刷清理干净,然后进行钢筋连接。

6)把钢筋装好连接套筒的一端,拧到被连接钢筋上,然后用长度大于40cm的扭矩扳手将连接的两根钢筋拧紧,连接套筒两端的外露丝扣均不得超过1扣,钢筋连接完毕后立即用油漆点上标记。

7)在正式加工连接前要求按规定做拉伸受力的试验检测,即每种规格钢筋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不足5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进行随机截取一组3根做试件检测试验,拉伸试验合格后方可大量加工连接。

由于该连接属于场外加工制作、现场连接的施工方法,要求设备摆放相对固定,设备安装位置有防雨设施及380V电源,设备电容量为4KW/套。安装时滚丝机主轴中心线与放置在支架上的待加工钢筋中心线保持一致。在正常情况下每台班应配操作工人3-6人,其中,滚丝机操作1人,丝头质检,盖保护帽及钢筋搬运2-5人。

总之,用这种工艺制作的钢筋接头能充分发挥钢筋母材强度,接头试件破坏发生在钢筋母材破坏上而不是接头部位,主要是通过滚轧来提高材料的强度,并强化连接螺纹,钢筋表面先行剥肋是为了消除不连续的横肋对滚轧工艺的不利影响,以及消除钢筋尺寸公差变化对加工螺纹尺寸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螺纹的精度和光洁度,同时对提高滚丝轮寿命有利。滚轧螺纹的过程是对钢筋端部进行冷作强化效果。剥肋后钢筋截面积虽有减小,但冷作强化后钢材强度的提高抵消了截面减小的影响,从而达到连接强度大于钢筋母材强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电力建设施工、验收及质量验评标准汇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2] 王苏岩.建筑结构现场检测方法评析与展望[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4

中图分类号:TU74

一、引言

在建筑物施工中为防止雷击事故发生,必须了解防雷接地装置可能出现的最大电位,我国的高层建筑(含钢结构)防雷接地引下线一般长约100m左右,在防雷接地装置中,接地电阻越小,瞬间冲击接地电压就越小建筑物受到雷击的几率就越小,在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中,利用建筑物基础底板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利用建筑物的柱或者承重墙、剪力墙内主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并保证每条引下线不少于2根主钢筋与自然接地体连接,随主体结构工程逐层焊接串联至屋顶与屋顶接闪器、避雷带连接,用以保证防雷引下线的使用功能,因此,建筑物必须有足够小的接地电阻值和安全可靠的接地装置,使电路运行稳定、质量可靠保证人和工作设备的安全,保护建筑物以及强弱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利用柱内钢筋作接地引下线的安装

1. 柱上设断接螺栓

在这种情况下要先确定断接螺栓的位置,断接螺栓一般在柱子上的位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安装在室内可以利用柱子靠内侧中间的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另一种是设置在室外,可以利用柱子靠外侧中间的两根主钢筋,这样均可以方便的从主筋上引出断接螺栓。

2. 柱上不设断接螺栓

这种情况下,主要考虑在屋顶引出部位与避雷网(针)接闪起连接方便即可,通常利用柱内靠内侧的或者左右两侧中间两根主筋。

三、断接螺栓的安装

1. 断接螺栓的安装高度

国标规范与安装图集中,安装高度被定为2米处,也有要求设置在1.5米至1.8米处,本人认为这都应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建筑主要功能而定。高层建筑中,利用柱内两根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室外柱子上设置断接螺栓如果安装高度在1.5米至1.8米处,首先影响建筑装饰效果不美观,而且由于高度与行人相当也容易发生碰撞,甚至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本人见解安装在距地0.3米至0.5米处,比较隐蔽既不影响美观也不会与行人发生碰撞或者绊脚,同时也利于测试接地电阻时接线。但如果是多层建筑架空进线的重复接地极的断接螺栓,应安装在1.5米至1.8米处比较合适。

四、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与接地极的连接

利用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作为接地极或引下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底板钢筋之间的连接

底板钢筋之间的连接不能用电焊将钢筋互相点焊在一起,而必须采用连接件将钢筋搭接焊在一起,搭接钢筋采用与内板钢筋同规格的钢筋为好,以免伤害板内钢筋,见图1。

2. 柱子内钢筋与圈梁内的主钢筋相连接

主筋的连接方式与上述连接方法一致,但连接件不一定使用同规格的钢筋,用扁钢也可以。

3. 柱内钢筋与避雷带的连接

柱内钢筋与避雷带的连接方式与上述2种做法基本一致,搭接长度相关规范已有规定,这里不再阐述,连接件采用扁铁与圆钢均可见图2

五、等电位联结

1.定义:

等电位又分为总等电位与局部等电位联结。总等电位联结是将来电气系统进线配电箱的PE排、公用设施的金属管道,如上下水、热力、燃气等管道、建筑物金属结构、人工接地体或其引线等通过等总等电位联结作用于全建筑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建筑物内间接接触电击的接触电压和不同金属物件间的电位差,并消除自建筑物外经过电气线路和各种金属管道等引入的危险故障电压的危害;局部等电位联结是指在一局部场所通过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将PE母线或PE干线、公用设施的金属管道、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各可导电部分连通。

2.等电位联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当前等电位联结设计基本依据图集(等电位联结安装―02D501-2),尽管该图集对各种类型的等电位联结安装均有相关做法、条文说明也比较详尽,但在实际工程中很多工程等电位部分做法不理想,许多都不满足规范要求。造成这样现象首先在设计方面,相关设计规范对等电位联结部分未做明确要求,图集包括的条文比较多,同时有些条文明确具了体采用哪种等电位做法、等电位连接材料、数量、线径等项目由工程设计决定,而且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等电位的条文也指出是否做等电位联结,哪些部位或设施需做等电位联结均由施工设计决定。

其次施工阶段,因为等电位联结的提出和实施在我国均比较晚,目前我国等电位联结用法人金具和端子板虽有定型产品供应,但产品少,有关单位对等电位需联结的设备和一些铸铁管的生产也未要求配置等电位联结用的接线端子,给施工安装造成了一些困难,也影响连接的美观,需要在现场设法克服。再就是施工单位在施工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对等电位做法不清楚,导致等电位施工在土建的施工中预留预埋不到、电气施工的中对需要做等电位的构件、设备未做铁构件的预留;再就是一些工程在竣工时候或者施工时在装修时业主只考虑建筑的美观实用建筑使用情况发生变化,使等电位联结失去作业条件或根本就没施工、无法施工。

3. 等电位施工时的做法与注意事项

总等电位联结需要做联接的部件:电气系统进线配电箱(柜)的PE排、接地体或其引线、建筑金属结构、公用设施的金属管道。

局部等电位联结部件:PE母线或PE干线、公用设施的金属管道、建筑物各可导电部分连通。

电气系统进线箱(柜)的PE排、接地体或其引线的连接一般很少出问题,按图集施工即可。需要做局部等电位的房间中如有PE线,则该PE线就应该做等电位联结,因为该处PE线可能因别处故障而带电位即引入别处的电位。

篇5

0.前言

由于设计质量管理规定:对于一般工程的电气设计允许可以不要计算书,因此许多设计人员对三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不再进行设计计算,仅凭经验而设计。对于防雷设施的是否设置及防雷设施的各种安全间距未进行计算、验算,因此造成大量的三级防雷的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存在较大的的盲目性,使有些工程提高了防雷级别,增加了工程造价,而有些工程却未按规范设计、施工,造成漏错,带来很大隐患和不应有的损失。

1.三种建筑物防雷规范的概述及比较

总所周知,建筑物防雷标准有1993年8月1日起实施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推荐性行业标准,1994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强制性国家标准。GB50057-94使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逐步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防雷标准接轨,设计施工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而GB50057-94将民用建筑分为两类,而JCJ/T16-92将民用建筑防雷设计分为三级,分得更加具体、细致、避免造成使某些民用建筑物失去应有的安全,而有些建筑物可能出现不必要的浪费。为更好的掌握IEC、GB50057-94、JCJ/T16-92三者的实质,特择其主要条款列于表1。且后面的分析、计算均引自JCJ/T16-92中的规定。

2.设置防雷设施

除少量的一、二级防雷建筑物外,数量众多的还是三级防雷及等级以外的建筑物防雷,而对此类建筑物大多设计人员不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N,使许多不需设计防雷的建筑物而设计了防雷措施,设计保守,浪费了人、材、物。有的建筑物在20m的高度,却不需设置防雷措施,而有的建筑物高度在7m,就必须设置三级防雷措施。关键因素在于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土质和雷电活动情况所决定。同时在峻工的工程中,我们也看到,有许多类似的工程不该设置防雷却按三级防雷设计施工了,施工后的防雷接地装置效果并不是设计的那么有成效,增加了工程造价。因此,设计人员对民用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必须对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具体条件,确定是否设置防雷设施。

3.工频接地电阻与冲击接地电阻的区别

接地电阻是指在工频或直流电流流过时的电阻,通常叫做工频(或直流)接地电阻;而对于防雷接地雷电冲击电流流过时的电阻叫做冲击接地电阻。

从物理过程来看,防雷接地与工频接地有两点区别,一是雷电流的幅值大,二是雷电流的等值频率高。 雷电流的幅值大,会使地中电流密度增大,因而提高地中电场强度,在接地体表面附近尤为显著。地电场强度超过土壤击穿场强时会发生局部火花放电,使土壤电导增大。试验表明,当土壤电阻率为500Ω・m,预放电时间为3―5μs时,土壤的击穿场强为6―12kV/cm。因此,同一接地装置在幅值很高的雷电冲击电流作用下,其接地电阻要小于工频电流下的数值。这一过程称为火花效应。

雷电流的等值频率很高,会使接地体本身呈现很明显的电感作用,阻碍电流向接地体的远端流通。对于长度较大的接地体这种影响更显著。结果使接地体得不到充分利用,接地电阻值大于工频接地电阻。这一现象称为电感影响。

由于上述原因,同一接地装置具有不同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和工频接地电阻值,两者之间的比称为冲击系数α;α=R~/Ri 其中R~为工频接地电阻;Ri为冲击接地电阻,是指接地体上的冲击电压幅值与冲击电流幅值之比,实际上应是接地阻抗,但习惯上仍称为冲击接地电阻。 冲击系数α与接地体的几何尺寸、雷电流的幅值和波形以及土壤电阻率等因素有关,多数靠实验确定。一般情况下由于火花效应大于电感影响,故α<1;但对于电感影响明显的情况,则可能α≥1,冲击接地电阻值一般要求小于10Ω。

4.引下线间距与防雷设施

关于引下线的间距问题,当避雷网敷设在建筑物上时,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入地。若引下线数量较多或者间距较小时,雷电流分布较为均匀,由于分流,引下线上的电压相对减小,避免了跳闪的危险。因此,引下线的最大距离是以限制引下线上的最大雷电流为依据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电力设计导则》中规定“引下线间距,一般以20-30m为标准”。我国过去对民用建筑物的引下线的间距,一般是按着上述规定设计的,运行多年情况良好,没有由于引下线的间距发生过问题。根据查阅的大量资料,发现国外的规定也是不一致的。例如:原东德规定为10m,原苏联规定为25m,日本则规定为50m。因为各国规定相差较大,所以,虽然我国已有几十年的运行实践经验,但为了可靠起见,我们在现实中必须按实验算。

综上所述,在实行一栋建筑一个总带电位联结、一个共用接地体的措施后,在楼顶部应将避雷带针与伸出屋面的金属管道金属物体连接起来,在每层内的建筑物内应实行辅助等电位联结,即引下线在经过各个楼层时,将它与该楼层内的钢筋、金属构架全部联结起来,于是不论引下线的电位升到多高,同楼层建筑物内的所有金属物包括地面内钢筋、金属管道、电气设备的安全接地都同时升到相同电位,方可消除雷电压反击。

5.跨步电压与接地装置埋地深度

跨步电压是指人的两脚接触地面间两点的电位差,一般取人的跨距0.8m内的电位差。跨步电压的大小与接地体埋地深度、土壤电阻率、雷电位幅值等诸多因素。

垂直埋设的接地体,宜采用圆钢、钢管、角钢等,水平埋设的接地体,宜采用扁钢、圆钢等。人工接地体的尺寸不应小于下列数值:圆钢直径为10mm;扁钢截面为100mm2;扁钢厚度为4mm;角钢厚度为4mm;钢管壁厚为3.5mm。为降低跨步电压,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装置距建筑物人口处及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1)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不应小于1m。(2)水平接地体局部包以绝缘物(例如50~80mm厚的沥青层)。(3)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超过接地装置2m。

若采用基础和圈梁内钢筋作为环形接地体,但由于三级防雷的建筑物大多为毛石基础,毛石基础上的圈梁埋地一般为0.3m左右,较浅根本达不到防止危险的跨步电压需将接地装置埋深1m的要求,因此不宜采用圈梁做为环形接地体指三级防雷建筑物。

6.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业速度加快,建筑物的高度也在不断增高,致使施工现场机械设备随之增高。为了确保建筑设施、施工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防雷保护工作是安全生产不可缺省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尹星,杨勇伟,季敏海.浅谈水泥厂防雷接地设计及施工[J].河南建材,2011(06).

篇6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97-1

目前,我国的防雷措施大致分为三级。从一级到三级防雷措施逐渐严格。就现在我国大多数的建筑物来说,一级防雷标准和二级防雷标准都基本上能够达到,唯独三级防雷标准达标率参差不一,这也直接导致了最终实际的防雷效果问题。这是由于我国现在建筑行业放雷措施系统不完善所造成的,我们广大建筑业工作者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必须对这一防雷问题引起注意。

1雷击灾害概述

从古到今,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不得不不停与各类自然灾害做斗争。洪涝、干旱、冰雹、雷击……每一个都曾在人类的历史上划下过记忆深刻的伤痕。而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的灾害之一――雷击,主要毁坏的对象就是人类的各种高层建筑物。因为现代建筑物越建越高,加上现在建筑物多用各种导电的金属制成,直接使得现代各类建筑物更易遭到雷击等自然灾害的伤害。为了制定出合理的现代建筑业的放雷措施,首先,我们必须要对雷电的产生过程有着大致的了解:雷电的产生是由于大气层中的云朵摩擦所产生的静电,各类电荷离子聚集在一起,一直超过一定限度值之后,造成直接由天空像地面出现放电等现象的过程。由于雷电产生的过程的特殊性,直接导致雷电的伤害极大,雷电所带的电荷数极高,甚至可以高达几百万伏和几千万伏,经常对高层建筑物造成不可想象的损伤。

2常见的雷击灾害

(1)直击雷

直击雷是最为常见的放电模式。直击雷的产生原理如下:由于大气层中的云朵不断摩擦,所产生的静电值也越来越大,直接导致云层中所累积的电荷数也越来越多,当遇到更高的、和云朵更为贴近的物体接近时,就会发生直接从大气层向地面各种物体例如建筑物等进行放电和雷击的现象,这就是直击雷的发生机制。直击雷中所含的电能极高,在放电的一瞬间传递给其他地面上物体的时候,容易从电能转变为热能,造成建筑物的爆炸等各种附加伤害,导致最终所受的损伤巨大。

(2)感应雷

感应雷,顾名思义,主要是由闪电发生后激发的金属的电磁感应所造成的雷电反应。此反应主要继发于闪电发生后的闪电发生地周围的各类金属制品,尤其是各类弱电金属物更易受感应雷的影响。感应雷对金属制品的影响极为巨大,一方面,感应雷可以对各类建筑物中已经存在的闭合电路造成影响,在闭合电路中形成电流额定值大、突然出现的强大电流,这样的电流不仅会烧毁原有路线,同时极有可能对现有电路已经存在的各类用电器直接通电,造成用电器的损耗甚至报废,尤其是各种精密珍贵的用电器,更容易受到这种感应雷的影响;另一方面,感应雷还可以对建筑物中的各种单纯金属物造成影响,虽然不能形成明确的闭合回路,但是会在这样具体的金属物中形成危害极大的感应电流,在瞬间感应电流会转变为极大的热能,最终烧毁这些金属物,甚至引发火灾等,造成进一步更大的损失。

3建筑物防雷设计和施工的具体措施

(1)防雷装置的组成。接闪器一般位于建筑物的最高处,视建筑物的具体高度设计接闪器的具体高度,确保能够保护到整个建筑物。接闪器通常在一定范围内越高越好,这样既能够接到建筑物接纳范围内的全部闪电,又不会接受过多的闪电超过其本身对于闪电的接受阈值,造成漏电的损伤。接闪器通常由一根镀锌合金金属圆柱长条线传导,然后一直接入建筑物的底部,接口处经常采用结构性焊接,确保焊接牢固可靠,不会出现漏电等现象,接闪器所导电线通常直接埋入建筑物的地步,需要额外注意的是应该埋在较为隐蔽的无人区,并且在埋入处要立好标记。

(2)建筑物防雷接地与地下引线。建筑物的接地系统也要特别引起注意,建筑物的接地系统一般分为三个部位,即接入分流器,地内分流器和钢筋咬合处。首先是接入分流器,接入分流器的主要作用是将从接闪器传下来的电流用多根导线进行支分电流,让的导线和大地接触面积尽可能的大一些,以便电流更为均匀的分散到接入处的各个部分,防止电荷数聚积在一处发生地入式电击的现象,造成二次伤害;然后是地内分流器,地内分流器是位于地底的另一个分流器,这个分流器的作用和上述的接入分流器的作用极为类似,但主要区别在于接入分流器主要位于接地处空气和地面的接壤处,而地内分流器主要位于大地内部,分散于大地内部的各个部位,在地内分流器的布置之前,应该对具体地内分流器的安放部位进行合理科学的计算,大致描绘出电荷的分布和分散方式,严禁乱摆乱放;最后是钢筋咬合处,这个部分主要是借助建筑物本来的内置钢筋的导电作用,可以达到迅速传递电流,分散雷击电流量的作用,除此之外,利用建筑物内部的钢筋传流作用还可以减少建筑成本,节省建筑材料。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三个装置在具体连接和安置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演算和推理,防止因为放置部位的问题而导致错误放电最后形成安全隐患,各个装置的衔接处必须用电焊器认真焊接。

篇7

一、微电子设备容易遭受雷电电磁脉冲的损坏

雷电磁脉冲具有感应范围大的特点,其对建筑物内的各种电子设备都有着一定的危害。

而微电子设备在抗干扰能力方面较低,比较容易遭受到各种来自雷电磁脉冲的侵害。

1.由于微电子设备越来越像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发展,其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抗击打能力也越来越有所下降,所以如果没有一套高于普通建筑的科学、配套、合理的防雷电电磁脉冲的保护措施,是极其危险和不可靠的。所以,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微电子设备的防雷电保护是必须而且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2.微电子设备受到破坏的很大原因是由于收到次脉冲的干扰。雷电电磁脉冲对微点设备的干扰形式主要有:避雷针在接闪时,瞬间雷电中带有的强大的磁场对建筑内的微电子设备进行干扰;空中的电磁辐射对微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由外部电缆传来的电磁波对微电子设备的干扰。

在许多建筑物种,仅仅采用避雷针或者避雷网就可以有效降低雷害的概率。雷电感应一般比较难以防范,其不但可以感应到几百米以外的落雷所产生的电磁脉冲,也可以感应避雷针等防雷措施中的电磁脉冲,但一般的电子设备对雷电脉冲的防护本身就很高,所以造成的伤害并不是很大。电子设备的耐压水平较低,许多雷电脉冲都可以对其产生伤害,而微电子很有可能被来自电源线、信号线等所带的雷电电磁脉冲所损坏,所以微电子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雷电磁脉冲的作用。

二、电子应用工程类建筑防雷设计考虑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建筑物的防雷装置的设置时,主要有内部装置设置和外部装置设置两种。外部防雷装置一般都是避雷针、避雷网等常规装置,而除了常规装置以外的如:屏蔽、等电位等所有防雷措施都属于内部防雷装置的范畴。这样划分既可以防止建筑遭受直雷击也可以减少电磁脉冲对微电子设备的损坏,从而达到保护微电子设备的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传统的防雷装置有着局限性,所以其已经不能够很好的保护电子应用工程类建筑物避免雷电的侵害,所以在点在应用工程类建筑中设计人员要在做好传统防雷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建筑物内部的防雷设计。

1.传统的外部防雷措施如:避雷针如要保护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免遭雷击伤害,其就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而高度和遭受雷击的概率是成正比,既避雷针的高度越高,遭受雷击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如果对电子应用工程类的建筑物只使用传统的避雷方法,不仅无法达到保护微电子设备的目的,甚至有可能给微电子设备带来更大的危害。基于以上原因,建议在电子应用工程类建筑物中尽量避免使用避雷针。如要使用,也必须做好必要的内部防雷措施,以此来降低和减少由避雷针带来的危害。比如在防雷设计中,在保证引下线之间距离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尽量多使用引下线,其不仅可以对雷电流起到很好的分流效果,还可以达到屏蔽的效果,从而达到更好保护微电子设备的目的。

2.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微电子损坏的主要原因就是电磁脉冲,而电磁脉冲来自外部,所以屏蔽是防止电磁脉冲干扰微电子设备的最好方法。屏蔽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建筑物内的钢筋结构,使其连接成一体,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电磁波的辐射,还可以达到对雷电的分流效果,从而达到对电磁脉冲屏蔽的目的。而防雷电干扰还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室内布线,其主要原理是:使微电子设备远离建筑中引下线,并将主干线与接地网进行连接。

而在防雷方面,良好的接地措施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其主要分为以从设备运行角度考虑、消除连续低频噪音为目的的独立接地和以过压保护为目的的联合接地体两种形式。而现在,在电子应用类工程建筑物种多使用联合接地体的方式以达到有效避雷的目的。这是因为联合接地体主要是将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和电子信号进行统一的连接,将其连接到建筑的基础接地装置上,从而使建筑物遭受雷击时,建筑物内

转贴于

的电压保持不变。正是由于联合接地体能够达到独立接地所不能达到的对电压保护的目的,其被越来越多的用在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中。由于在电子应用系统中,通常对在低频信号工作接地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通常不允许在低频工作接地系统中存在坏流,采用的是联合的接地体。所以,通常采用单点接地系统在低频信号工作接地中。任何一层的低频喜好工作接地都要直接接在本层的单点接地板上。整个建筑物形成一个树状结构的干式结线,不得有环路的存在,整个单点接地系统应该确保建筑物的基础底板和建筑物的中心系统具有良好的链接。并且直接把它和基础装置焊接起来。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防雷引下线引起的强磁场干扰。

三、对电子应用类工程建筑的防雷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1.为了确保雷雨天电子设备能够正常、有效、安全的工作,在整个建筑防雷系统中采用的装置应该是联合接地体装置,在正常工作时,低频信号的接地应采用单点接地模式,这样可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整个建筑物采用的树干式结线模式。整个接地系统的垂直引下线应该从整个建筑的中心部位到建筑底板都要链接。而且要把基础底板钢筋和主干钢筋焊接起来。

2.为了减少由于下泄流引起的在建筑内靠外墙处产生的较强磁场的影响。建筑内的精密设备用房应该和靠外墙处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确保通信主干线及电力主干线应该尽可能的靠近建筑物的中心处。

3.对于高压架空线和啊架空线的家住,还应该充分考虑雷电波的入侵,在进行设计和建筑时,为了防止雷电波的侵入,应该采取过电压保护以及加装避雷器等措施。对于像航空障碍灯以及天线等在进行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可能遭到的雷电波入侵,因此应该考虑添加额外的保护装置比如浪涌保护器等。在信息系统信息通道和电源线路通道上,应该添加分级设置的电涌保护器。

4.由于建筑物内可能产生各种反击电压,因此,从人身安全的角度考虑,为了确保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应该建立一个等位电压链接到建筑物内。

5.为了避免和减少来自建筑物外边的各种雷电波的各种电磁辐射,尽可能的削弱电子脉冲对微电子设备的影响,通常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方法是用屏蔽的方法,把建筑物防雷设计成为笼式避雷网。

6.当建筑物遭到雷击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引下线流经过强大的雷电流的作用而对建筑物内的各种微电子设备产生的影响,这里在设计时应考虑在满足基本要求和操作规范的前提下,额外的增加引下线流的数量,这样可以尽可能的为对每根引线下的电流密度产生分流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屏蔽的效果。

篇8

近年来,随着城市用地的减少与建筑科技的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建筑的结构形式也日趋复杂,加上大型钢结构、金属屋面以及大量微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建筑工程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大,雷击造成的损失也会更为严重。因此,构建稳定可靠的防雷系统是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的重要问题。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的具体措施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中的防雷主要是指防直击雷(含侧击雷)和感应雷,防雷电波侵入措施一般是在建筑土建工程完工后再根据实

际需求另行设计和安装。

建筑工程防雷设计实际上是针对雷击危害方式将雷击产生的高电压和大电流感应产生的浪涌过电压、过电流以及产生的空间电磁干扰等,通过引入接地体或通过接地屏蔽等方式以消除雷电危害。

1、直击雷的防雷设计措施主要包括设置接闪器或提前放电避雷针,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接闪器的功能是利用其高于周围区域其它物体的有利地位,承受雷击后将雷击放电引向自身并通过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导向大地,从而起到保护周围建筑物的作用。提前放电避雷针则充分利用良好接地体的导电作用,在建筑物周围雷云的电荷集聚到一定程度时,通过雷云与提前放电避雷针之间的放电,将集聚的电荷导入大地,可避免雷击产生。

2、侧击雷的防雷设计措施主要是在建筑物中设置均压环,并且与引下线可靠连通,以保证其遭受侧击雷时的安全。从施工的实际工作量、保护范围、雷击概率与经济性等等方面考虑!实际防侧击雷设计一般在建筑物超过30m以上每隔3层设置均压环与引下线可靠连通。

3、雷电感应的几个防雷措施。(1)通过设置等电位联接可有效消除不同接地点可能存在的电位差,发生雷击时可有效避免因感应产生的不同接地点电压不同而导致的放电现象。(2)电源系统浪涌过电压保护。为防止电源线路因雷电感应产生的浪涌多电压对电源系统造成损坏,建筑物电源系统一般按照防雷区域的划分实行多级保护。(3)弱电系统的防雷电感应措施:a电源隔离与吸收:除电源系统加装SPD防护外,系统电源通常还加装隔离变压器#浪涌电压吸收装置等,以进一步消除沿电源系统可能存在的浪涌过电压残压,保护系统电源的安全.c等电位连接:设备机房内部为减小设备之间以及与建筑物金属构件之间因雷电感应产生的电位差,应特别注意等电位接地。c屏蔽接地:为了阻挡、衰减雷击感应产生的电磁辐射干扰对弱电设备、元器件及线路造成的信号偏移、误动作、采样错误、设备损坏等影响,对弱电设备和线路必须采取屏蔽措施进行保护。

二、防雷接地的重要性

通常来说,防雷的基本方法可简单地用两个字来概括――“泄”和“抗”。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因势利导,使用接地的避雷设施,把雷电引向自身泄掉以削弱其威力;另一方面要求各种电气设备具有一定的绝缘水平或采取其它补救措施(如等电位联结)以提高抵抗雷电破

坏的能力。两者如能恰当地结合并根据保护物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取措施就可以防止或减少雷害,达到保证安全的目的。目前建筑工程常用的防雷设施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带)、避雷器和保护间隙等。

设置接地的目的有二,一方面为了将雷击引入大地,保护设备安全;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人身受雷击伤害。所以说防雷接地质量的优劣,事关安全的大事。

在建筑工程中,我们把接地导线与接地体合在一起叫接地装置;把电气设备与土壤间作良好的连接叫接地;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体叫接地体或接地极;把接地体与电气设备连接起来的金属线叫接地导线。

有桩基的建筑工程(一般是指高层建筑),是以桩基做为接地体,以基础钢筋做为接地网,以主体柱筋作为引下线与桩基连接而构成自然接地装置。建筑工程设计中规定自然接地电阻值小于1Ω;当大于1Ω时,还需在建筑物设置人工接地装置做为辅助接地。无桩基的建筑工程,以地基基础地梁钢筋(圈梁内两根主筋沿建筑物外侧墙周边焊接)为接地体的建筑工程,接地电阻值小于1Ω,达不到要求时在外墙埋设人工接地体与其连接构成接地系统。

三、防雷接地的预控工作与防雷接地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1、做好防雷接地的预控工作。

跟踪日常监测工作的首项基础工作就是防雷接地施工的预控。想要做好预控,跟踪检测人员必须熟悉设计图纸及电气设计说明中有关供电方式和防雷接地所涉及的问题。要重点掌握以好下几点:

(1)务必仔细地审查设计图纸。通常基础接地点、预留接地等等都在基础接地平面图中加以注明或说明,由基础到顶层有关防雷接地施工图都要层层认真校对。要特别注意设有设备间、变配电室、消控中心机房、电梯机房、玻璃幕墙、给水设施和入户管道以及屋面上的冷却塔风机等的接地规定和预留,一旦漏埋,待设备安装时再进行处理,必然会出现反复剔凿,甚至会出现损坏土建结构的现象。

(2)对部分较特殊的建筑工程项目系统,跟踪检测要注意设计中的说明,并做好记录。对这些系统的接地要求要与建设方或设计予以确认,并得到具体而明确的答复,做好记录,还要对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比较和审核以保证在施工中得以落实。

(3)要注意楼内部设备的接地对照强制性标准、施工验收规范查看施工图有无不符合规范要求之处,一定要请设计人员明确方案,以便在预埋中加以考虑,尤其是住宅工程中卫生间颇多,一旦漏埋竣工验收时再处理就会增加不必要的投入。

(4)对于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更要注意其本身特定的要求,跟踪检测人员在审图时,一方面要熟悉电气图,还要对建筑设计中的结构、设备布置进行认真分析,要充分领会设计中有关说明。隐蔽部位一旦漏焊会给安装阶段带来不必要的工作量,甚至很难达到标准要求。

(5)在混凝土没有掩盖以前,必须要严谨查验它与引下线的连接,用材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屋面有金属构件的位置是否进行了连接件的预留,以备后继土建施工。

(6)避雷针和明装避雷带(网)是避雷系统中唯一暴露在建筑屋面上的装置,它们的施工质量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电气施工的水平,而且也直接影响防雷接地的可靠性,因此更要增加我们的监督力度,要注意其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安装要牢固可靠;屋顶上装设的避雷带和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及金属物体应焊接成一个整体;引下线必须是焊接在避雷带上,不得焊在支持卡上;所有焊接部位都必须进行防锈处理。

2、防雷接地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1)对于钢筋焊接的控制。防雷接地焊接伴随着施工的全过程,焊接质量决定着工程质量,所以跟踪检测人员应从以下几点进行严格控制:a施焊操作人员必须要有操作上岗证方能进行作业。b施工单位使用的焊条三证及牌号,应符合钢筋电弧焊焊条规定。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向施焊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分别介绍钢筋类别、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形式、焊接位置等要求。b接地焊接一般采用帮条焊接,宜双面焊,确因地势影响不能进行双面焊时,也可采用单面焊。当采用搭接施焊时,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2)关于接地电阻值的测试。不管是自然接地体、人工接地体或者玻璃幕墙、避雷网格、避雷针等在施工完后都要及时进行接地电阻值的测试。尤其是接地体或接地网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认定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设计规定值或规范要求。因为以桩基、基础为接地体的接地系统,当接地电阻值达到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增加人工接地体的施工;另外也可避免在土建完工后再进行补救,而且会与其它工程发生冲突,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重复浪费。

篇9

    1 水闸的作用

    控制水位、调节流量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是农田水利中龙头工程,常与堤坝、船闸、鱼道、水站、抽水站等建筑物组成水利枢纽,以满足防洪、排洪、航运、灌溉以及发电水利工程的需要。

    2 水闸的分类

    2.1 按水闸所承担任务分 节制闸。调节水位,控制流量。枯水期借以抬高水位,以利取水和上游航运,洪水期用以控制流量。渠系建筑物中节制闸一般建于支渠分水口的下游,用以抬高水位,满足支渠引水需要。

    进水闸:建在河道、湖泊的岸边或渠道,用来引水灌溉、发电或其他用水需要。灌溉渠系中建于干渠以下渠道首的进水闸,作用上把上一级渠道的水分下一级渠道,分水闸、斗门、农门排水闸建在江河沿岸排水渠出口处,外河上涨时,关闸门防水洪水倒灌,避免洪灾。当外河水位退落时,开闸排水防止涝灾。具有双面挡水的作用。挡潮闸建在河流入流的河口地段,以防止海水倒灌。抬高内河水位,满足蓄淡灌溉。退潮排涝。有通航孔,还可平潮时通潮。具有双向挡水作用——挡潮闸、排水闸分洪闸:常建于河道的一侧,用来将超过下游河道安全洪量的洪水泄入预定的湖泊、洼地,即使消减洪峰,保证下游河道安全。

    2.2 按闸室结构型式分

    开敞式水闸和涵洞式水闸。

    3 水闸的组成:上游连接段、闸室段、下游连接段

    3.1 上游连接段作用 将上游来水平顺地引进闸室,同时起防冲、防渗、挡土等作用。

    3.2 上游连接段组成 上游翼墙:引导水流平顺进闸。

    铺盖:起防渗作用,并要起防冲作用。

    护坡、护底:保护河岸和河床不受冲刷。

    上游防冲槽:保护护岸头部,防止河床冲刷而护底方向发展。

    3.3 下游连接段 包括消力池、海漫、下游防冲槽、下游翼墙及护坡等(使水流经有效消能后平顺流出闸室,与下游河床段连接)。

    消力池:紧接闸室布置,具有形成水跃和保护水跃范围内河床允许受冲刷作用,是消能的主要措施。

    海漫:布置在消力池后面,继续消除余能,调整流速分布,用块石砌成。

    防冲槽:海漫的末端防冲措施,防止海漫后河床冲刷向上游发展。

    下游翼墙:水流均匀扩散,并保护两岸免受冲刷。

    护坡:布海漫和防冲槽范围内,一般用块石。

    3.4 闸室段 是水闸主体,包括底板、闸墩、闸门、胸墙、岸墙、工作桥和交通桥。

    底板:闸室基础,承受闸室全部荷载,较均匀地将荷载传给地基并利用底板与地基图摩擦来维持闸室稳定,还有防冲、防渗作用。

    闸墩:分割闸孔、支撑闸门和桥梁。

    工作桥:供安装启闭机和工作人员操作机器之用。

    岸墙:闸室与河岸的连接结构,主要以挡土,并且有侧向防渗作用。

    4 水闸选择的要求

    节制闸或泄洪闸闸址宜选择在河道顺直、河势相对稳定的河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可以选择在弯曲河段裁弯取直的新开河道上。进水闸、分水闸或分洪闸闸址宜选择在河岸基本稳定的顺直河段或弯道凹岸顶点稍偏下游处,但分洪闸闸址不宜选择在险工堤段和被保护的重要城镇下游堤段。排水闸或泄洪闸闸址宜选择在地势低洼、出水畅通处,排水闸闸址宜选择在靠近重要涝区和容泄区的老堤堤线上。挡潮闸闸址宜选择在岸线和岸坡稳定的潮汐河口附近,且闸址泓滩中淤变化较小、上游河道有足够的蓄水容积地点。

    5 水闸消能防冲过闸水流特点

    出闸流速较大,紊动强烈。上游水位差较小。岀流形式随闸门开启程序变化。

    6 水闸的冲刷

    波状水跃的产生:淹没水跃没有发生或水跃淹没过大。岀流扩散下均匀,产生折冲水流。上下游水位差较小,形成波状水跃,消能效率低。

    基本消能方式:底流消能为主,有消力池,海漫,防冲槽等部分组成。其形式可根据水流情况,地形条件,施工能力消能效果等选用。

    波状水跃的防止措施:总体布置时,尽量使用上游渠道有一段较的顺直段,确保来水顺均匀;控制下游翼墙的扩散角,扩散角宜7~12,使水流均匀扩散;制定合理的闸的开启程序,注意均匀起步,间隙对称开启原则,力避开启,关闭时大起大落和多孔闸部分闸孔泄流的运用方式。

    7 常用防渗及排水设施

    水平防渗设备:齿墙,板墙和防渗墙等排水体与反滤层,主要目的是为改善排水为了继续降压,并将渗流安全的导向下游。

    板桩的作用:铺盖前端或室底板上游端时,降低压力,设在闸室底板下游侧的矩板主要为减小出口处的渗压力。

    闸室结构布置:包括底板,闸墩,胸墙,闸门,工作桥和交通桥等部分

    闸墩作用:分隔闸孔,支承闸及上部结构胸墙作用,减少闸的高度,减轻立门重和降低对启闭机重量的要求工作桥的作用:设置启闭机和管理人员操作启闭之用

    水闸和河岸或堤,坝等连接时,必须设置连接建筑,包括:上,下游翼墙和便墩,有时还有防渗刺墙,其作用:

    (1)挡住两侧填土,维持土坝及两岸的稳定。

    (2)当水闸泄水或引水时,上游冀墙用于引导水流平顺进闸,下游冀墙使出闸水流均匀扩散,减少冲刷。

篇10

建筑是关于建造的艺术。现代建筑的创作离不开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的紧密合作。当建筑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很难将技术和艺术剥离开。一方面,建筑艺术语言要符合建造技术的规律,建筑艺术的实现以技术为依托;另一方面,现代观念认为技术的极致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的关系以及两者的合作方式有时候很难简单界定。对这两者关系的回顾与研究有助于双方增加了解,摆正各自在设计合作中的位置,更好的创作建筑。本人多年从事建筑工程的设计和建造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感到建筑专业与结构专业之间的合作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设计成果的优劣。要想改善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的关系以及两者的合作方式,应该深入到学院教育的体系之中,从观念到专业知识体系,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逐一调整,力争优化本科教学。

一、现状分析及问题的提出

目前,大连海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建筑学类课程有《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美术基础》《建筑装饰与装修》《建筑阴影透视》《计算机CAD技术》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在课程开设的时间段,在彼此的支撑关系上都缺少关联性,使得各自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缺少相互渗透。考察其他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得知,这些课程的关系是由《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来统筹和协调。学生建筑设计的能力方能反应出他们对其他建筑类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而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没有开设诸如《建筑设计基础》这样的龙头课程,因此各门课程的内容就显得很松散。另一方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涉及建筑设计,它决定学生整个毕业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是我们没有相关的课程,缺少“建筑设计基础”的铺垫,却需要“建筑设计”的成果,很多学生无所适从。再者,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周期是15周。其中,建筑设计环节为4~5周,而我校学生对于建筑设计知识的严重缺乏,结果耗费很长时间设计的方案仍然不可行。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环节上的失误和遗憾。而至于在设计中让学生将技术和艺术巧妙的融为一体,将建筑和结构合而为一时表现出完美品质就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们应该迅速行动起来,改革教学体系和内容。

二、改革措施

1.建立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知识模块

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建筑工地,整理目前实际建筑设计及施工领域中,结构专业在建筑学专业领域中所暴露的理论知识的薄弱环节。分析这些内容和数据,筛选出应该在学院教学环节中可以和应该解决的模块,通过论证,纳入到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调整的范畴,从而打造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这样会从整体上支撑土木专业知识体系的建构,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利于拓宽和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论素养。

2.完善土木工程专业中建筑学知识的内容体系

首先,走入社会,分析教材。梳理各门课程是否存在内容交叉、内容重复、知识点遗漏等问题,通过整合和改革优化教学资源。其次,研究同一课程群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构建相互支撑关系,加深和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再次,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规范考核内容。在具体课程设置上可以考虑:

(1)增加课时数:如《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内容上,大纲的要求建筑平、立、剖面的设计只有四课时的内容,而毕业设计环节需要学生设计一个诸如中小学校的项目,显然四课时不足。

(2)调整教学内容:如《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建筑制图,而结构制图的内容属于真空地带,所以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结构图的表达错误和漏洞很多,故内容有待调整。

(3)增加实践环节:如《建筑美术基础》课程没有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全凭理论式教学。因此学生所有的毕业设计中建筑立面的设计和平面设计都失去了对应的构造关系,更无从谈起建筑美学的考量。这些充分暴露了教学环节的不足和缺失。

3.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及业务水平

信息和知识是当前的时代主题,以往教师自己在家“啃书本”的备课模式被网络时代所抛弃。信息化时代,一个人身单力薄,很难完成复杂的工作。通过交流知识、交流研究方法和途径、交流研究的成果,教师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完善和与时俱进,学生对于建筑知识的掌握才会更加系统和全面。从而在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环节中,建筑设计的综合表达能力才能有所加强,为以后在专业领域和跨专业领域的合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永灿,吴发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建筑,2008,34(3):214-215.

篇11

1、建筑电气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技术

1.1柱内主筋引出点安装技术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施工时,在对柱内主筋引出点进行施工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避免对主筋的损害,在柱内主筋引出点安装的过程中要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如果是在屋顶进行柱内主筋引出点施工时,要尽可能的保持避雷网和柱内主筋引出标高的高度相一致,但是如果安装过程中遇到了突况,也可以在柱内主筋引出的位置上进行钢板的预埋,之后在进行避雷网的连接,这样就可以凸显出美观又便捷的安装效果。此外,在进行连接避雷器、柱内主筋和断接螺旋的过程中,无论引出的过程选择的是扁钢还是圆钢,都应该将其完成90度直角以后在进行焊接,严禁焊接成T字形。

1.2接地极、钢筋连接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选择将钢筋作为引下线、建筑电气选择接地极的时候,要科学的应用钢筋连接技术和接地极技术。首先,在对圈梁内的主筋和柱内主筋进行连接的时候,要选择连接件搭焊钢筋的形式对柱内主筋进行连接,但是对连接件钢筋规格缺没有硬性的规定,可以选择钢筋和扁钢作为连接件。另外,在连接底板钢筋的过程中,不能直接使用电焊点进行地板间钢筋的连接,要利用连接件进行钢筋的搭焊,同时对连接件钢筋进行选择的时候还要尽可能选择与板内钢筋规格相同的钢筋作为连接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在焊接的过程中损伤板内钢筋。

1.3断接螺旋安装技术

断接螺旋安装技术是建筑物防雷地接施工中一项重要的安装技术,其也会对建筑物的外观产生一些影响。但是在及时的安装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缺乏对断接螺旋安装技术的重视度,所以说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首先,对断接螺旋的安装位置的选择和设置要以安全、美观、方便使用的原则作为指导,从安全原则出发,要在隐蔽、方便的地方进行断接螺旋的设置,避免其能轻易的被触碰到,例如可以设置在地下室或者建筑物的背面等位置;从美观的原则来看,在断接螺旋安装完成后,要不影响整个建筑物的整体美观程度,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从方便使用的原则卡,断接螺旋能够为测量接地电阻的接线提供便利。

另外,在对断接螺旋的高度进行确定的过程中,要以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之前在对断接螺旋高度设置距地面1.5米到2米之间的高度不等。在高层建筑中,如果引下线选择的是柱内主筋,为了避免行人和断接螺旋之间出现触碰的安全事故,对断接螺旋的安装就不能选择激励地面1.5米到1.8米的位置。因此应该选择在0.5米的高度位置进行断接螺旋地暗设,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给电阻接线测量制造便利,同时也不会破坏建筑物整体的美观性。因此可以总结出,断接螺旋的室内设置最佳位置是距离地面0.5米的位置。

1.4接地引下线技术

在现在的建筑中,大多数的防雷接地引下线都选用柱内主筋,在进行柱内主筋的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柱子上设置、没有设置断接螺旋这两种情况。如果在柱子上设置了断接螺旋,那么只要确定好是在室内还是室外进行进行断接螺旋位置的设置就好,如果将断接螺旋的位置设置在了室内,防雷地接引下线的位置就应该是靠珠柱子内侧中间位置的两根主筋,如果选择了室外,防雷地基的位置就应该选择外侧中间的两根主筋,这样的设置方法有利于方便嘟勇菪的安装引出。如果柱子上没有设置断接螺旋的主筋,就要充分考虑连接避雷网的接闪器和屋顶的引出部位,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把柱内左侧中间的两根主筋和柱内靠内测的两根主筋作为接地引下线位置的选择。

2、防雷及接地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2.1防雷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1要保证不锈钢管作为避雷带接受雷电流的能力

避雷带是指沿着建筑物容易遭受雷电袭击的突出部位,如女儿墙、屋檐等处设置的带形导电体,目的是为了接受雷电流,在设计的过程中通常选用镀锌圆钢。但是有的工程为了美观,常用不锈钢管替代镀锌圆钢作为避雷带,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保证不锈钢的管壁厚度大于或等于2.5mm,并且跨接处理不锈钢管的对接部位,保证不锈钢管作为避雷带接受雷电流的能力。

2.1.2确保高层建筑的铝合金幕墙与避雷网做好连接

通常情况下,为了较好地实现屏蔽和均压的防雷效果,建筑物的屋面避雷带(网)、引下线以及接地装置,这三部分共同联结成一个笼形的避雷网。但高层建筑的外墙多采用铝合金幕墙装饰,如果不将这些铝合金幕墙与避雷网连接,就很容易遭受雷电袭击,因此非常有必要将铝合金幕墙与建筑物主体结构的防雷装置连接,形成一个防雷整体,以免幕墙和建筑物遭受雷电的侵袭,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施工过程中,电气和幕墙的专业施工队伍应做好连接点处的工序交接,测试并记录好连接点处接地的电阻。

2.1.3要选择采用具有防雷、防腐效果的接地体材料

普通的钢材尽管导电性能高,但埋在土壤中容易氧化腐蚀,减少使用年限,因此要注意选择那些经过热镀锌等防腐蚀处理的钢材,铝、铜、石墨及其他导电性能稳定的非金属材料也可以取代钢材。这里值得提出的是,石墨作为接地体,具有高导电、导热性、很强的耐高温性以及稳定的化学性质,降阻效果与相同尺寸的钢材接地体一样,可以完全取代钢材作为接地体,从而大量节约有色金属或钢材。

2.2接地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2.1做好PE干线的等电位联结,杜绝PE线与N线的混接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每层强电竖井内的PE干线与竖井内的预埋接地钢板、柱内或剪力墙内作为引下线的两根主筋做电气连通,做好等电位联结。除此之外还要杜绝出现PE线和N线的混接,以免引起整个建筑物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因带上危险电压而导致的严重事故。为了更加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还必须将PE线与接地极进行可靠的连接。

2.2.2加强各专业系统的协调配合,做好施工工序交接

现代高层建筑结构复杂、专业门类齐全,包括综合布线、电梯、电气、消防报警等系统,这些系统在做接地处理的时候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这些系统被分包给不同的专业团队,容易造成各专业系统在接地施工过程中出现脱节和遗漏,给建筑物留下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加强各专业系统在接地施工中的协调和配合,做好工序的交接,如加强各系统接地电阻的测试记录以及接地系统的验收工作,确保实现全面和可靠的接地。

3、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强化电气施工建设更加是建筑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建筑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相关人员要积极探索电气施工中防雷及接地技术的提升措施,做好高层建筑电气施工中防雷及接地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减少建筑触电事故的发生,让其带给人们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让我国的建筑事业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