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八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上地理知识点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19 07:37: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八上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八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1

地理课不同于其他课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景观图片和地图特别多,大多数地理知识就蕴含在地图当中。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才能生动直观地将这些图展现给学生。虽然课本中也有相关图片,学校还配备相关的挂图,但这些图都是静态的,现在的学生接触电视、网络、声像制品等方面的东西很多,对这些静态的图片根本不感兴趣。教师展示将动画、声音等因素结合起来的多媒体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多媒体课件上课与普通课相比大大节约了板书的时间,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开展课堂活动,进行师生互动。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本中有很多枯燥难记,但又不得不记的重要知识,记忆这些地理知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初中的课程很多,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而且地理又被大多数学生视为副科不加重视,所以,学生根本不愿花大量时间去记这些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归纳,创造出各个知识点的高效记忆方法。地理记忆方法很多,有奇特联想法、谐音法、歌诀法等,现在初中课本中大多数枯燥难记的地理知识,我都能教学生用快速高效的记忆方法来记。这些快速记忆法记忆知识快,再加上谐音法、奇特联想法等这些记忆方法突破思维常规,构思奇特,对此学生有一种好奇感、新鲜感,可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去学习地理知识,自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尽量以学生周边的地理事物作为教学实例

学生对远离他们生活环境的知识感到陌生,但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和存在于他们身边的事物感到特别亲切,因此在上课时尽可能以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和学生周边的地理事物作为例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比如讲海陆变迁内容时,我没有举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这个例子,而是以离我们学校只有几公里远的八朗村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作为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原来我们当地曾经是大海,后来因为地壳上升,这里才变为平原。当讲到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个内容时,我让学生体会当地夏季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冬季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使学生更能深刻理解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身边的地理事物作为教学事例,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当堂所学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了地理能解答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地理之谜,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使学生更喜欢学地理。

四、教师要不断充电,提高知识储备

教师要通过读书看报、浏览互联网等方式,多关心时事,多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血液。现代的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喜欢学习新鲜的知识和探究未知的事物,对写在课本上的陈旧知识越来越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上课时,结合课本内容多举新鲜实例,广泛联系新闻时事。以前我的一个老师就非常喜欢看报纸,上课时他经常给我们讲那些新闻例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都喜欢上他的课。后来同事问他为什么那么喜欢看报纸时,他说,我看报就是在备课。

五、关心爱护学生

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就必须先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老师。作为教师,为人师表非常重要,教师必须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平时多关心学生,不歧视差生,多帮助困难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在学生面前,教师不能有私心,必须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只有地理教师对学生怀有诚挚的爱,才能得到学生“爱”的回报,学生也不会再把地理课作为副科来看待了。

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废除“一言堂”,精讲多练,避免学生的学习厌倦感

篇2

针对如此现状,我采取了如下几种方法和措施,效果不错:2011届毕业学生81人,及格78人,优生56人,满分1人;2012年春季期末考试八(1)班占全县56个班第二名,八(2)班占第五名。

现将我的基本做法列举如下,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编写意图、教学内容、重难点及教学建议、评价方式等。

二、吃透教材,精心备课,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如该带哪张挂图,该用哪些相关教具等等。(我的办公桌上时常备有1把教鞭、6块磁铁、3本地理知识集、各类地图册、缩放尺等等用来自制教具)。

三、课堂上可将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用草图或表格或“知识树”或形象的符号在黑板上给学生直观、抽象地展示出来,以便加深印象,帮助理解,建立图形观念、空间观念,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头脑中形成地理事物与地图的联系,及其在图中的方位、事物间的关系等等。做到图文并茂、事物结合、学用一致,并联系学生经历过的或身边的实际问题解析教材内容。这样就会让学生感觉到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不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了。

四、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勤动手,勤动脑,把学生认为知识点多、内容杂乱的内容,分门别类编成顺口溜或七言绝句或歌诀等形式,便于学生记忆。如对我国34个行政区的全称、简称记起来就比较困难,我采用了如下歌诀形式后,学生记得又对又快:

(一)、简称歌诀

1、沿海地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港澳台;(除北京外另14个省市区都分布在沿海地区)。(15个)

2、陆疆地区:吉黑内蒙新藏云;(6个)

3、黄河上中游地区:青甘宁,陕晋豫;(6个)

4、长江上中游地区:川渝贵鄂,湘赣皖。(7个,共34个)

(二)全称歌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蒙古海福吉安,重庆特别港澳台。

五、随时测验,及时逐一改卷,发现问题及时校正,同时引导学生多看图、多画图,互相提问,小组讨论,鼓励向老师提问等,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六、对于容易混淆的问题,教师要善于综合比较,比如:中国四大区域间的界线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间的界线与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我是这样让学生辨别的,如下图所示:

(一)我国地势三级阶梯间的分界线:(————)

1、第一、二级阶梯间的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2、第二、三级阶梯间的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我国四大区域间的界线:(.—.—.—)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北到大兴安岭,南到长城,西至祁连山脉;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间的界线与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一致。

(三)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间的界线:(————)

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一线为界,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这样在同一幅中国轮廓图上进行分析比较,学生便区别开了。

以上几点做法也许不成熟,然而当我走进课堂时,教室里常响起一阵阵欢快的掌声,个个面带笑容。

当我上课时,课堂气氛常常特别好,一本本整齐、完美的笔记,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九年级两个班的学生,给他们上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篇3

【关键词】导学案;地理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长期以来,初中地理一直被称为“副科”或“杂科”,使它在绝大多数学生、家长,乃至部分老师眼中成了可有可无的课,占用、少安排、随意取消常有发生,再加上部分非地理专业教师上地理课仍是“念课文或划书”式教学,使许多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从而对学习地理根本毫无兴趣!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开学第一天发下的地理课本,第二天就可能撕了或丢了。那么如何改变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低迷这种状况呢?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从课堂上和教材上着手,想方设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新颖的教学手段,巧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艺术等,把一堂原本枯燥无味的地理课变成一堂融活动、游戏、竞赛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地理课。这样才能活跃学生思维,紧紧扣住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逐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在教师指导下,建立一种有目标的学习向往,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让我深深体会到真正能让一堂地理课上得轻松、愉快、活泼,学生为主体踊跃参与的课,莫过于导学案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所谓导学案是指教师为了便于在课堂上设计活动、游戏、竞赛等形式而精心设计的引导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导学案的运用。

1 在导学案之首设计“竞赛”试题――导入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其好胜心,将学案中的课前复习设计为小组竞赛形式。这一步骤的做法是:事先制定好竞赛规则和鼓励措施及班级分组。在每节课上课时发下竞赛试题(适量),约3-5分钟后就派几个小组代表上黑板前展示各组的答案,接着再派另外几个小组给予批改,然后,老师和全班同学共同批改并决定胜负,最后给予掌声、口号等赞赏性的语言鼓励(如向第几组学习、非常不错、也不错、还行等)。这样一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本无心学习的同学也自然而然地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了,以至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但这种竞赛题的设计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学案时要认真研究新、旧课之间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生活中地理知识,使竞赛成为联系新旧知识点的桥梁和纽带,起到上挂下联,温故知新,自然过渡的作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地理《海南省》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竞赛题的:

(1)我们家乡最丰富的资源是什么?

(2)我们家乡以发展什么工业为主?

(3)我们汉族人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

表扬结束后,话题一转:那么,海南省的情况如何呢?就很自然地转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做,既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又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既让学生兴趣昂然又让学生思路清晰,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把他们引入探索知识奥秘的境界,为后面各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起到了巩固旧知识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这种竞赛的方式有多种,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常用的方式有:选择、填空、判断、提问、抢答等。这一环节在整节课堂中既起着检查巩固,承上启下,又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

2 在导学案中设计自学提纲――导读

导读是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图表的过程,是导学案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紧扣课本结合提纲把主要知识点掌握住。但有的初中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对课本内容缺乏分析,综合,往往逻辑混乱,思路不清,记忆不牢。因此,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的阅读指导是教者课前务必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者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情精心设计自学提纲及活动程序,并指导学生学会围绕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找重点、做记号,让学生分段阅读、看图分析,理解不同层次的知识,理清结构,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对类似问题的比较,注意插图与课文内容的对照与转换等等;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活动。

例如:学习比例尺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①比较北京市图和中国地图哪幅图的比例尺大?

②哪幅图表示的范围大?

③哪幅图上北京市表示得更详细?

一边比较,一边让学生把三个问题的答案写到图幅的下面,然后将写在图下的结论写出来即是:“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较详细;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内容较简略”。接着进行指导实践活动比赛,要求各小组都拿出三张大小一样的纸张分别画出学校①栋楼、②栋楼和③栋楼的平面图,看哪个组画得快而又美观,及时给予中肯的表扬和鼓励。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有关比例尺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和动手能力;又有利于总结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略和范围大小的关系,同时,还可教会学生绘制地图时如何选用合适的比例尺,使知识步步加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果。

3 在导学案中设计思考活动题――导议

导议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启发式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学案中设计的思考活动题展开讨论。这是一节课的关键,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学案中设计的思考题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和发挥想象。这个时候正是最多学生想偷懒的时候,这时老师该怎么做呢?这就要发挥老师的机智了: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或学案中提出的思考题采取相应的新颖的手段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刺激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思索状态。

例如:我在讲授《海南省》一课时,先是根据课本中提供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海南省近年来旅游业下滑的原因,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一来,就有不少学生感到疲惫和困惑。这时我就给他们播放与活动材料相关的视频,让他们看到真实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再利用反问、对比和设问等各种形式结合视频所揭示的社会现象,设疑引导,将趣味性和现实性融于一体,启发学生思考,然后派出几个组的代表发表各自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及时给予中肯的表扬和鼓励。接着继续播放不同行业人士给西双版纳旅游局献策的视频,让学生借鉴,启迪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想象力,最后,要求学生以“假如我是海南省三亚市的市长”为题拟写一编经济建设的简略方案。这样的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既符合学生的思维活动顺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又可避免教师过多单调讲述,也能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