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财务分析的标准

财务分析的标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8 09:56: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分析的标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财务分析的标准

篇1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集团化现象越来越普遍,企业合并日渐增多。企业合并及合并报表问题成为当今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大难题,对合并报表的探讨不仅是我们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内容,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合并财务报表的比较

1.1关于定义

CAS33将合并财务报表规定为,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IAS27将合并财务报表定义为,指将企业集团视作单一企业编制的集团财务报表。可见,二者对合并报表的定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合并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是以母公司与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基础的。

1.2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呈报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呈报,我国会计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都要求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不过在具体的规定方面还存在差异。

CAS33不允许母公司免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1.3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CAS33对合并范围的确定与IAS27基本趋同,都规定母公司应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二者都指出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认。但CAS33中没有明确规定暂时性控制的子公司是否应该纳入合并范围,而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如果有证据表明企业对所取得的子公司的控制是暂时的,则不要求企业对该子公司进行合并”。

1.4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程序

关于合并程序方面,CAS33与IAS27的规定基本相同,但在具体内容上还存在一些差异。

(1)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期间

二者对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期间都规定以母公司报表的报告日为准,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使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保持一致。若会计期间不同时,二者都要求子公司为合并需要编制与企业集团报表日相同的财务报表。但有关一些细节方面的规定,二者还是有差别的。

(2)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在合并财务报表的具体编制方面,CAS33与IAS27的规定相差不大,只是在会计处理的一些细节上两者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如关于内部长期债券与应付债券抵销处理的不同。CAS33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的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相互抵销后,产生的差额应当计入投资收益项目。”国际会计准则也规定产生的差额应计入当期的损益,但规定应计入合并损益,并在以后各年度调整因债券利息产生的利润,即应在相关年度内分摊。

1.5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披露

在合并财务报表需要披露的内容方面,国际会计准则比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要多一些。IAS27除CAS33中要求披露的内容以外,还要求披露购买或外置附属公司,对报告日的财务状况、报告期经营成果以及对前期相关金额的影响。

2.合并财务报表差异的原因分析

合并财务报表产生差异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诸因素中对合并财务报表影响最直接、最主要的一种。一个国家的会计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一般是与该国的经济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2)法律因素。合并财务报表是以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编制的财务报表,它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主要来源于制定和颁布法规的部门。法律因素成为影响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因素。

(3)文化因素。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会计是一种社会与技术相互影响的行为,牵涉到人和物质技术两方面,不能摆脱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是影响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因素。

(4)政治因素。由于采用不同的会计准则编报合并财务报表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从而影响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会计准则不纯粹是一种技术手段,也是一个政治程序。

(5)会计职业因素。会计职业的发展,对各国会计理论和实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并财务报表的完善与会计职业的发达不无关系。我国现代会计职业还处于起始阶段,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合并财务报表的发展和完善。

3.我国相关政策与国际会计准则协同的对策

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下,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如果全盘接受国际准则,显然会忽视我国与发达国家会计环境的差别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但是如果完全拒绝国际会计准则,必然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吸收国际资本,更不利于到国外上市和发行债券,并且还要增加许多不必要的费用。

对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首先,必须对自己有全面的、系统的和清晰的认识。并不是先进的东西都适用于我国,在吸收借鉴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时,还必须有自己特色——中国特色。任何会计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土壤成长起来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生搬硬套解决不了问题。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很不相同。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穷落后之苦。国际会计准则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它获得外资的同时,也要以开放市场、损害一定的经济利益作为代价。在利益权衡下,必须作出趋利避害的抉择。在照顾国情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与全球化会计准则、国际惯例相协调。

篇2

财务报表质量分析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是研究分析表中数据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吻合程度,即报表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第二层次是分析报表所提供数据反映的企业经济状况的好坏。

一、 新准则对财务报表质量的影响 

1、 报表数据更加可靠,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吻合程度提高

新准则将公允价值作为可靠计量的基础,使报表所反映的资产负债状况更接近现实经济状况。新准则强调企业“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时采用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资产减值、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非共同控制下企业合并等方面均要求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使报表反映的经济数据更是市场所公允的,更符合现实经济数据,即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加可靠了。

2、报表数据的相关性更强,提高了报表数据的质量

新准则细化了相关内容。如利润表中合并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为营业外收支一个项目,并要求按大项列计提的资产减值预备、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等,更能够揭示营业外收支构成的具体内容。

新准则扩大了信息披露的范围。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增加了应单列的项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权益法核算的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生物资产等;负债类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等项目等,这些新增项目的列示,使信息使用者更易于理解和分析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了报表数据的质量。

二、新准则对财务报表质量分析的影响

财务报表质量分析的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之上,分析报表列示数据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质量状况的好坏。

1、 对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的影响

(1) 对资产层面质量分析影响。

新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对固定资产的计量标准、对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及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等的新规定使企业资产状况在经济状况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前提下,其报表数据反映的财务状况有明显改善,严重影响对财务报表质量分析的结果,就资产层面的分析来看,借款费用资本化导致流动资产增大,流动比率也增大,按报表数据计算的相关指标反映的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也有所提高。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以及所得税计量的变化,导致企业获利性较强的长期资产增加,长期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也增加。分析结果显示企业获利能力与发展能力均有所增强,尤其是研发支出较多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增加会使报表使用者对该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相当看好,但这些增长不一定是建立在公司实际的经济状况变化的基础之上,因此报表使用者在分析财务报表的质量时一定要谨慎,应区分数额的变化是否由于新准则的使用造成的,对今后期间的影响如何,在与企业以往各期的资产状况进行纵向比较时,应先剔除新准则的影响数据,在进行财务预测时也应注意报表数据的可比性。

(2)对负债层面质量分析的影响。

新准则扩大应付职工薪酬的内涵引入并明确了辞退福利等新内容,使报表中预计负债项目数额增加。企业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新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这使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企业负债随着企业股份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从报表质量分析的第一个层面来讲,报表所反映的数据与企业实际的经济状况更加吻合了,但从报表质量分析的第二个层面来讲,报表数据的稳定性减弱在对分析企业经济状况的好坏带来很大的困难。

另外,由于对固定资产考虑弃置费用按现值计入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成本,同时计入一笔预计负债的规定使其报表显示资产数额增加的同时,负债数额也增加。

总之,新准则实施后,大多数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的数额为下降趋势,而前述资产总额增加,使得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下降,指标结果显示长期偿债能力有所增强,使财务报表的质量有所提高。

(3)对所有者权益层面质量分析的影响。

新准则对权益项目中的资本公积项目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新准则对留存收益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新准则要求对尚未摊销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全额进行冲销,调整留存收益;对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增加企业权益;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成本的增大,同时预计负债和预计净残值均强调现值,各会计期间计提折旧额增加,各期费用增加,企业当年未分配利润减少;无形资产开发费用资本化,增加企业当年未分配利润;另外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使企业当期损益变动弹性较大。

总之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数据与企业现实的经济状况更加吻合,企业的资产有所增加,负债趋向于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尤其是地产、商业、银行以及物流类企业的权益项目增加更显著。导致2007年中期1408家A股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净增加超过141亿元,报表使用者在分析企业资产负债的质量时应更加谨慎更加仔细,在进行趋势分析时应剔除上述政策原因带来的数据变化,从多方挖掘企业的真正价值。

2、对经营成果质量分析的影响

新准则对利润表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引入了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不仅合并了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而且将营业收入操作营业成本和各项费用后的余额,与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资产减值损失一并归入营业利润来列示,这一变化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竞争不断加巨,新业务不断拥现,要求企业经营业务多元化,无法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投资也成为各个企业的经常性业务,所以将属于利得的投资收益也归属到企业营业利润进行核算。

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使经营成果呈现有增有减的情况,如: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导致存货处于长时间生产周期中的企业利润表 中当期的财务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债务重组利得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而是计入当期损益,这将使企业利润增加。投资性房地产满足一定条件按公允价值计价时,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将使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再如:股份支付在授予后将其公允价值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使利润减少。母公司对具有控制权的投资改为成本法核算,减少母公司的利润总额,尤其是自身没有主营业务的母公司。

3、对现金流量状况质量分析的影响

新准则对现金流量表的规范变化较小,报表使用者可通过现金流量表更加清楚地分析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以及现金流入流出的详细状况,但由于其他相关准则的变化,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存在一些细节问题的争议,比如对投资性房地产、以及存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填列在实务操作中均有所争议。

综上所述,新准则对企业报表数据影响较大,一方面企业报表显示的数据更加接近企业目前的实际经济状况,其反映的会计信息更真实更可靠,另一方面报表数据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质量有所改善。在分析报表质量时除全面了解由于新准则带来的数据变化外,还应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甄别其中是否存在利润操纵行为,并且还应综合企业的基本概况、行业概况、发展前景等内容,采用更为科学和先进的方法,进行更广泛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篇3

一、对资产负债表影响的分析

(一)对资产影响的分析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的扩大,如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中,将增加资产。固定资产预计的处置费用的折现金额计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将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后续支出确认为固定资产,会使固定资产的计量结果增大,导致企业资产结构发生变化,使长期资产比重提高。开发阶段的研发费用可以资本化和允许对投资性土地使用权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使资产增加。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有很强的人为主观判断,其结果会影响企业的资产和资产结构。所得税中,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这使本期资产增加。同时,所得税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产生可抵减暂时性差异,这将使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

(二)对负债影响的分析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考虑,使计量结果增大,同时预计净残值强调现值,结果会使企业各期计提的折旧额增加,导致各期的费用增加,最终使企业的收益水平,同时增加负债。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授予日以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增加了负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将对金融负债产生影响。影响方向取决于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

(三)对所有者权益影响的分析

1、对当期损益影响分析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的扩大,增加资产的同时增加权益。固定资产计量结果增大,同时预计净残值强调现值,结果会使企业各期计提的折旧额增加,导致各期的费用增加,最终使企业的收益水平和所有者权益增加。企业就可以按照投资双方议定的价格作为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从而造成权益增加,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研究开发费用的费用化和资本化的修订,将极大的增加企业的损益,从而造成权益的增加,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资产减值准备一旦提取就不允许冲回,遏制了调整利润的行为,减少企业的损益,从而减少权益,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交易性金融资产、套期保值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对资本公积影响分析

债务重组利得不再计人资本公积,使得资本公积减少。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服务或其他方类似服务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授予日按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人相关成本或费用。增加了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其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二、对利润表影响的分析

(一)对利润影响的分析

1、增加企业利润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将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中,将导致仍使存货处于长时间生产周期中的企业损益表中当期的财务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债务重组利得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而是计入当期损益。这将使企业利润增加。同时,债务人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这使得利润增加。

投资性房地产满足一定条件按公允价值计价时,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将使费用减少,利润增加;此外,将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原账使本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人当期利润,在房地产升值的情况下,也将使利润增加所得税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利润增加。同时,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本期所得税费用减少,期利润增加。

2、减少企业利润

股份支付无论是以权益结算还是现金结算,在授予后将股份支付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的成本或费用,从而使利润减少。

3、增加或减少企业利润

对于采用“后进先出”法结转成本的企业在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后,如果物价上涨,将使转出的成本减少,从而使利润增加;如果物价下降,将使转出的成本增加,从而使利润减少。因此,不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结转存货成本后,其对利润的影响,取决于物价的变动。将原采用的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后,如果子公司盈利,将使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利润减少;如果子公司亏损,将使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利润增加。其对利润的影响,取决于子公司的盈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当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将增加利润增加;当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将减少利润。其对利润的影响,取决于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大小。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交易性股票投资的股票价格不断上涨,确认为投资收益,将使利润增加;如果股票价格下降,确认为投资损失,将使利润减少。其对利润的影响,取决于股票价格的走向。套期工具为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其对利润的影响,取决于套期工具的期末价值变动。

4、对利润结构的影响

母公司对具有控制权的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将大大减少母公司尤其是自身没有主营业务的控股型母公司的利润总额,从而影响其财务报表中的利润结构,即持续经营利润中投资利润的未实现收益比重降低。债权人收到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抵债资产均以公允价值入账,同时将其与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之差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虽然总体上对会计年度的利润总额影响并不明显,但利润的构成却发生了变化,即非持续经营利润中内部实现的收益比重变化。

(二)对利润操纵空间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操纵可能成了一把“双刃剑”,即一方面遏制或降低了企业对利润操纵的空间范围,另一方面又可能为企业利润操纵开辟了新的空间。

1、遏制了利润操纵空间

新会计准则当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通过变更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来调节利润的空间,控制了人为对利润的操纵。新准则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变化将减少母公司通过对子公司绝对控股地位调节利润的可能性。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变革截断了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一大途径。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计价以账面价值为核算基础,规范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了利润的真实性,有效地抑制了企业对利润的操纵。合并报表范围的扩大。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阻断了一些企业利用分离若干子公司、将经营状况不好的业务从合并范围中剔除从而粉饰企业集团整体业绩惯用的伎俩,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减少了母公司通过与某些特殊子公司的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可能性。

2、扩大了利润操纵空间

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由专门借款扩大到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使得企业可能采用一定的手段使一些存货的借款利息支出,以及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符合计人资产的要求,扩大费用资本化的范围,相应的增加企业的资产价值,减少当期财务费用,达到提升企业利润的目的。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同时,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使得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使得企业的账面业绩出现很大变化,因而上市公司可能会通过关联方债务豁免等债务重组方式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仍然可能想方设法使关联方的非货币换具有商业实质,既而通过与上市公司之间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等形式的非货币易。来调整当期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净资产,以改变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企业可能通过主观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来决定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从而达到了操纵利润的目的。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其不应摊销,只计减值。则可能诱发企业通过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来调节利润。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教材评价;教材编写;文化意识

1.引言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对文化意识等方面提出了五级要求特别是加强了初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求学习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国家的文化意识,加强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教材的内容也深入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课程的编写来看,教材的篇章总的话题贴近日常生活,其实用性较强,在每单元的知识目标上,其知识点服务于话题与活动,二者产生一种相互影响的作用。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 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为例,旨在通过程晓堂老师的教材评价方法和教材的取舍或调整,并基于初中课程标准五级要求所提出的文化意识的培养,对教材进行分析,并提出笔者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为教材的完善和进一步改进提供例证。

2.英语课程分级标准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认识与热爱,培养初中学生的国际意识,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本单元的主题是介绍外语国家的待人礼仪和风俗习惯,所以笔者也会简要就五级文化意识标准对本单元进行分析。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它包括母语文化,英语文化,国际目标语文化。从文化意识五级标准来看,教师应注重在课堂上给学生输入英语国家文化概况。对于教材中的符合课程标准的部分教师应对学生讲解,对于不符合课程标准的部分,老师应适当调整、修改。

3.文化意识的渗透在教材中分析

3.1 整体分析

笔者选择的分析对象为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单元。本书供初三年级学生全年使用。本单元讨论的主要话题是英美文化知识,即不同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特色。教材设计让学生通过听、说、理解等交际活动不断沟通交流、进行互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教材也不是以往的单一教材,而是包括了练习册、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课件,组成了立体教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如何描述自己或他人在不同场合应该做什么;同他人讨论初次见面的礼仪、餐桌礼仪等;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并了解文章中涉及国家的风俗文化差异。涉及到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时间、拜访他人、做计划等的观点和态度。一方面,教材安排了听力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敢于开口说,克服了哑巴英语的现象,提高了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了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和生活习惯,替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交际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注意循序渐进,注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

3.2 具体分析

P94中1A对于1B的听力活动起到引起注意的效果,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五级语言技能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听1B的对话检查1A所填答案是否正确,培养学生能听懂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察的能力。并且在文化意识五级标准中,1B这个听力活动让学生在对话中了解英语国家的人际交往习俗。而1C结对练习活动形式设计得较为合理,这个活动是从输入转到输出的过程,要求学生既可以巩固1A和1B学到的文化知识,又可以拓展延伸,提高了学生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和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的能力。这一部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和方法的设计与安排是比较周密且合理的。

P96中3A旨在锻炼学生在阅读短文过程中理解段落中各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下面的表格进行填空,这样设计符合逻辑,表格的内容也是对文章知识的提取和梳理,达到了五级英语课程标准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的要求。从文化意识五级标准方面也体现了让学生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一点。3B这个角色扮演活动跟3A的活动有连贯性和逻辑性,亦是对填表练习的扩展,可是教材把它归类为角色扮演,笔者认为这个活动跟对话练习没有明显的区别,表格中的文字也体现此活动只是单纯的对话。如果此角色扮演活动要求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进行演绎,便更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P97 Section B中的2A和2B的听力练习使用了音频这样的立体教材来辅助教学,从《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可以了解到这种立体教材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和凭借不同媒体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形式和渠道,有利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教材的衔接也设计得较合理,2A的排序到2B的配对是由易到难得循序渐进的过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习惯和接受能力。

P98中3A的电子邮件阅读练习是对学生能读懂相应水平读物的一种训练,不仅如此,这个练习还提升了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学生读完邮件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间逻辑关系才能解答下表中的问题。并且结合程晓堂的教材选择评价表,此邮件也符合教材的编写标准,有利于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发挥正常水平。一般来说,完全回答正确短文后面的练习阅读一次短文是不够的,如果老师在这个阅读活动中教授学生泛读和精读的策略,学生便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这种技巧性地阅读是学生未来学习生涯中的必备能力。

4.结束语

这篇论文旨在根据程晓堂教材的取舍或调整,还有英语课程五级标准中的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就人教版十二单元英语教材在内容、结构、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简要的分析评价。本单元不仅就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还多次对学生进行外国人际交往礼仪和文化传统的熏陶,提升了学生对跨国文化的了解和国际意识。

篇5

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作为金融市场创新产品,已经成为银行理财间接投资发展最快且最具活力的新选择。2013年银监会下发8号文,对非标准债权资产业务进行界定。

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在2010年以前主要指信贷资产和信托贷款;2010年至2011年期间包括信托资产收益权(投向债权)、票据资产;2012年后,包括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等市场交易的债权。在2013年8号文中,又将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定义进行外延,是指信托贷款、信贷资产、承兑汇票、应收账款、委托债权、各类收益权、信用证、股权融资(带回购条款)等未在银行市场、证券交易所等资本市场交易的债权资产。

二、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规范监管

2013年银监会下发8号文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提出“双红线”规模控制、“资金池”禁止操作、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规范监管。

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双红线”规模控制。第一,严格要求红线,即有效规避银行规定时点考核红线而进行时点调控,提出红线考核时点为任何时点;第二,从业务增量和业务占比进行双重总量管理控制,要求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余额低于银行上年度总资产4%,低于理财产品余额35%,且以较低者为红线标准。

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资金池”禁止操作。银监会8号文明确规定资产管理“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三单独原则,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和投资标的物要对应,强调的是标的物和理财产品之间关系的确定,而非一一对应。其中,单独管理是指独立对理财产品进行投资管理,要求银行在业务操作中保持理财产品的独立性,否定了资金池、资产池多对多业务操作的合法性;单独建账是指单独记录理财产品的投资明细账,逐项明确理财产品的投资资产。从财务角度独立操作产品,并确保财务信息清晰明确,否定资金池业务;单独核算是指单独对理财产品进行账务处理,为每个理财产品单独建账出具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是对单独建账原则的延续发展,利于有效实施监管政策。

强调临时信息和发行信息并重的披露原则。其中,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发行信息披露包括融资客户、到期收益分配、融资期限、项目名称、交易结构等基本信息,但是在银行理财产品信息中这部分信息披露经常被弱化;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临时信息是指理财产品在存续期内发生风险变更、风险状况发生实质性变化时,银行基于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重要性原则,应在5日内将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临时信息披露给投资人。

加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风险管理。第一,明确提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等同自营业务风险控制原则。银行应等同自营贷款的管理流程进行风险控制,加强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尽职调查,并加强对其投资风险审查,实行严格的投后风险管理。第二,严格合作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8号文规定合作机构进行名单制管理准入制,在开办业务10日前将名单上报监管部门。第三,加强代销业务权利审批,8号文规定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产品发行或投资均需银行总行审核批准才可代销。

三、银行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财务处理规范

初始确认:银行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理财业务处理属于表外业务,记账方式由于不同的业务各不相同,如单式记账、复式记账直接登记在表外,或总账核算后于期末进行轧差出表。

存续期核算:第一,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重估值,由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属于表外业务,因此不做重估值核算;第二,理财收益和支出。针对每个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设置“理财资金投资收益”科目进行核算,符合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单独核算原则;第三,利息计提和支出。银行按照非标准债权资产合同约定计提并支出利息,各银行之间的财务处理差异较小。

到期兑付:在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理财到期日,按照合同约定兑付投资本金和收益,财务处理如下:

借:理财资金

贷:银行存款

如果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发生损失,财务处理如下:

借:理财资金

贷:银行存款

篇6

1. 合并财务报表编报主体及合并报表范围的变化

1.1合并财务报表编报主体的变化

1.1.1 1992年11月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虽然有要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相关条款,但是从条款的具体内容看,很难说是为了确定合并会计报表的编报主体,而应该是如何确定合并范围。只有财会字[1995]11号文才明确提出了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主体:“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授权试点的企业集团、股票上市企业以及需要编报合并会计报表的外贸企业”;财会[2003]10号文中进一步指出:“在对外提供会计报表时,下列企业集团必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1)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企业;(2)股票上市的企业;(3)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外贸企业(4)需要对外提供合并会计报表的其他企业。除上述以外的企业集团是否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由企业管理当局自行确定,如果企业管理当局为管理目的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也可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由此可见,现行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编报主体主要界定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企业、股票上市的企业和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外贸企业,而对于其他符合《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母公司是否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则未做强制性要求。

1.1.2相对于现行准则而言,33号准则明确要求“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笔者认为,33号准则的规定首先是取消了财会[2003]10号文给予某些企业集团在是否编报合并财务报表上的自由裁量权,将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变成一种强制性规定;其次是明确了在多层次控股条件下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编报主体的原则:只要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子公司,母公司在能够对子公司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均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不考虑该母公司本身是否是其上一级母公司的子公司。

1.2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变化

现行准则规定的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合并财务状况变动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四个部分,而33号准则规定: 合并财务报表的种类不仅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而且还包括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附注三个部分,其中对合并现金流量表编制的规范及时有效地填补了现行实务当中的理论空白。

2. 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变化

2.1合并范围确定标准的变化

2.1.1 1992年11月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3条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或者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财会字[1995]11号文规定,企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该将符合如下条件的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1)母公司直接拥有、间接拥有、直接和间接拥有过半数以上的(不含半数)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2)母公司虽然不持有被投资企业过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但在母公司与被投资企业之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将该被投资企业作为母公司的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①通过与被投资企业的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持有该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表决权;②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③有权任免董事会等类似权利机构的多数成员;④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2000年12月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第158条也规定:“企业对其他单位投资如占该单位资本总额50%以上(不含50%),或虽然占该单位注册资本总额不足50%但具有实质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准则》、财会字[1995]11号文和《企业会计制度》在确定合并范围时采用的首要标准是以注册资本或权益性资本为基础的控制标准,在采用首要标准无法做出判断时才采用以表决权或投票权为基础的控制标准。

2.1.2 33号准则直接采用了唯一的以表决权为基础(含当期可执行的或可转换的认股权证、可转换公司债券等潜在表决权)的控制标准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笔者认为,采用以表决权为基础的控制标准确定合并范围比注册资本或权益性资本更具实用性,主要是因为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拥有的权益性资本或注册资本份额只能反映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设立时或增资时投入资本的大小,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投资企业所拥有的权益性资本是其在被投资企业享有权益的基础或承担责任的限额。尽管公司法规定了一股一权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目前公司实行的委托投票、累计投票、类别投票以及现实生活中某些特殊因素的影响,投资企业拥有的权益性资本并不必然与其所拥有的表决权完全一致。可以说,在确定控制权时,投资企业拥有的权益性资本是一个纯粹的法律概念,而拥有的表决权才是确定控制是否存在的关键。

相对于现行准则而言,33号准则所强调的是实际意义上的控制,而不是仅仅法律形式的控制。在某种情况下,虽然某一方具有形式上控股权,但是根据公司章程或其他协议合同规定,可能这一方并没有实际的控制权,这时就不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相反,虽然某一方没有控股权,但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对投资对象却具有实际的控制权且能取得相应的控制利益,这时也应编制合并报表。33号准则确立的控制标准对于实务中承包、委托及租赁经营企业的合并,提供了是否纳入合并范围的基本标准。

2.2合并范围确定的具体变化

33号准则与现行准则在以控制权标准确定合并范围时,均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区分为绝对控制(拥有半数以上的表决权)和相对控制(拥有不足半数的表决权但能够实质控制)两种情况,判断相对控制的具体标准也相同。但是,33号准则与现行准则在合并范围确定方面存在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2.2.1对于经营活动完全不同于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的子公司,按照现行准则的规定,母公司可以选择不合并的处理方式;但是,按照33号准则第十条的规定,“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由此可见,33号准则在处理从事特殊经营活动的子公司是否纳入合并范围的问题时,首先坚持了控制标准的一贯运用,不能因为经营活动的特殊性而可以背离控制标准;其次,强调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是否将从事特殊经营活动的子公司合并是实质问题,而合并后如何进行信息披露只是形式问题。

篇7

引言

水环境中的氨氮主要以游离氨(NH3)和铵根离子(NH4+)存在,其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分解的产物、某些工业废水及农田排水。此外,死亡的鱼虾以及残余饲料等在细菌的作用下也逐渐分解产生氨。氨氮含量较高时,会使水质富氧化,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氨氮比色计能够快速的测量水体中的氨氮含量,便于对水体污染源的监测和控制。

1. 测量原理

便携式的氨氮比色计一般采用水杨酸光度法。其原理是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存在下,氨与水杨酸盐和次氯酸离子产生蓝色化合物,在特定波长处遵循吸收定律,以实现对氨氮的定量测量。

2. 试剂和器具

试剂:氯化铵纯度标准物质比色配套试剂包 无氨水(由超纯水仪制成)

量具:分度吸管1ml、2ml、5ml、10ml;容量瓶 50ml、100ml、500ml 若干

3. 测量方法

用天平称取1.9095g在220℃下干燥2h并冷却后的氯化铵纯度标准物质,放入1000ml的容量瓶,加入无氨水,得到浓度为500mg/L的溶液。然后依次稀释至所测仪器量程的20%、50%、80%测量点,测量3次,求平均值。(一般便携式的仪器所测量程较低,本文以测量范围为(0~1.00)mg/L,分辨率为0.01 mg/L的仪器为例进行不确定度分析。)

4. 测量结果及不确定度分析

4.1 按上述方法,利用氯化铵配制的氨氮标准溶液校准上述仪器,测量结果为下表1。

4.2 不确定度分析

4.2.1 数学模型

; 式中:――示值误差, mg/L; ――3次测定值的平均值,mg/L; ――氨氮标准溶液的浓度值,mg/L。

4.2.2.方差与传播系数

=()2+()2;=1;=-1

4.2.3 影响因素

4.2.3.1 来源于被检仪器测量的不确定度分量

(1)来源于被检仪器的测量重复性的不确定度分量

因数据是三次的平均值,所以重复性的不确定度分量用极差法计算,如下:

=0.0%;

=1.3%;

=0.8%

(2) 来源于测量仪器读数分辨率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

量程为(0~1.00)mg/L,分辨率为0.01mg/L,半区间为0.005mg/L,假定它服从均匀分布,则:

=0.005/=0.003mg/L,

根据规定,重复性和分辨率取大者,则按各测量点的取值为表2所示。

4.2.3.2 来源于标准器测量的不确定度分量

(1)由标准物质不纯引起的标准溶液定值不确定度分量

根据标准物质证书,NH4Cl纯度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为0.08%(k=2),属B类不确定度,正态分布以计算得到

(2) 由称量标准物质过程中标准溶液定值不确定度分量u22

为配制500mg/L标准溶液1000mL,需称取在220℃下干燥2h并冷却后的氯化铵纯度标准物质的质量为1.9095g,当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称量时,其不确定度来自电子天平的检定精度,对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来说,其检定精度为1mg,由于秤量时采用减量法或加量法,所以涉及到两次秤量,假定此影响分量服从均匀分布,k=,两次秤量对A类仪器示值误差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贡献为:

(3) 秤量时空气浮力影响对标准溶液定值不确定度分量u23

校准天平的砝码的密度为7.9g/cm3, 氯化铵纯度标准物质的密度为1.527g/cm3,空气的密度为1.295×10-3g/cm3,所以浮力对秤样量的影响量为:

,所以浮力影响对A类仪器示值误差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贡献为:0.07%

(4) 由溶液逐级稀释过程引起的标准溶液定值不确定度分量u24

稀释过程使用1000mL容量瓶(允许误差),20mL单标线移液管(允许误差),稀释至10 mg/L的溶液然后分别用2ml(允许误差)、5ml(允许误差)、10ml(允许误差)的分度吸管稀释到100ml(允许误差)的容量瓶至所需浓度。容量瓶刻线读数不确定度可忽略,配制溶液温度影响也可忽略。按均匀分布以计算得到:

0.4%

0.3%

0.3%

由标准溶液定值引起的不确定度按下列计算得到

0.20mg/L时

0.50mg/L时

0.80mg/L时

由此可得

0.20mg/L时:=0.6%;0.50mg/L时:=1.4%;

0.80mg/L时:=0.9%

扩展不确定度为:

0.20mg/L:U=1.2%(k=2);0.50mg/L:U=2.8%(k=2);0.80mg/L:U=1.8%(k=2)

根据此仪器说明书,在(0~1.00)mg/L测量范围内,仪器误差为±0.05mg/L,故测量结果符合要求。

5.结论

我们可以用氯化铵纯度标准物质来对便携式氨氮比色计进行示值误差的测量,氯化铵纯度标准物质具有有效期长、易保存等有点,对校准此类仪器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篇8

一、新课标中实验部分的变化

1. “课程性质”中增加了“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内容,更加突出了化学的特点和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课程内容”部分在“科学探究”主题中增加了“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这一二级主题,不仅明确提出“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实际,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活动”,而且还明确规定应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8项实验。

2. “课程目标”部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将“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改成了“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课程内容”中“有关科学探究学习的实例”部分,删去了难度较大的活动探究案例。并删去了部分“活动与探究建议”的内容,降低一些实验的要求。

3. “课程内容”部分的“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增加了“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环境污染”,强化了“实验安全”和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意识。

4. “课程内容”部分的“科学探究”功能得以强化,内容和目标要求更为具体和明确。“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中,对5处内容在表述上进行了修订,删除了1处内容,使得科学探究要素的语言表述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新教材中发生的相应变化

1. 将八项学生基本实验编排到教材相应章节中,这是在教学实践层面上的最大变化。这样的编排方式将学生实验与教学内容更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经历、感受实验和探究过程,这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2. 部分知识或实验活动要求下降。如原教材上册第34页的活动与探究中,要求根据实验记录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而新教材中则在正文部分详细描述了几个实验的原理和现象,表2-1中要求填写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只是作为验证出现。

再如原教材44页对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只有一句简单的描述以及文字表达式,而新教材43页中则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提供了实验室制备、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更是在正文部分详细描述了实验现象、原理,提供了制备、检验的文字表达式;新教材中删去了第6章“活动与探究”栏目“水、蔗糖溶液、食盐水溶液的凝固点测定”实验。

3. 课本多处增加了有关实验安全和环保要求的文字。

三、关于实验教学的建议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变化中,有三方面与实验相关的内容最值得引起我们关注:一是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探究;二是降低了实验探究活动的难度,力求保证各类不同学校都有条件去开展并完成课本实验;三是对实验的描述和解释更为详细、真实并增加了人文关怀因素。

面对以上变化,如何在课堂上突出“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贴近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紧扣教学要求进行授课已经必然成为当下教学的重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1. 注重演示实验与强化学生实验并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校教学硬件设施与实验室条件的有效改善,使得学生分组实验成为可能,并且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这也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保证。

2. 充分释放实验的探究效应,力求科学探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以化学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就必须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恢复化学实验探究性的本来面貌。通过对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习,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探究要素和难度做适当的调整,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探究,让更多的学生获得真实的科学探究体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要不断研究开发适合于探究性学习的化学实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科联系与渗透,将其他学科的科学探究与化学科学探究融合起来,形成科学探究学习的合力。

3. 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教学更是如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些有趣味性的实验来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其是学生能亲自动手的学生实验的趣味性,使学生养成自由开放式的追问风气。

在校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例如在进行关于“燃烧条件”的学习时,从实验室酒精灯的熄灭、燃烧木柴要把木柴架空、液化气灶及煤炉都留有通风口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情景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另外,实验的生活化还体现在实验用品上,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在粉尘爆炸实验中利用金属易拉罐和小眼药瓶,测pH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等,这样的代用品实验虽然不多,但它能启发学生在生活中随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索。

篇9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一种手段,它以财务法规制度和财务信息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满足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一、现行财务分析的内容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与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三项。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和带息负债比率等五项。

(二)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 一般体现为企业利润总数的的大小。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分为与投资有关的盈利能力分析和与销售有关的能力分析。前者包括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后者包括包括销售收入利润率和成本利润率。

(三)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反映了企业对资产的利用和管理能力。营运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四)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发展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值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值率。

二、现行财务分析的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将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或不同企业之间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从而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存在的差异的分析方法。比较的形式有绝对数比较、绝对数增减变动比较和百分比增减变动比较。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将企业同一时期的财务表中的相关项目进行对比,得出一系列财务比率,以此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方法。财务比率主要包括构成比率、效率比率和相关比率三大类。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因素分析方法具体包括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

三、现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一)从财务分析的内容来分析现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1.现行财务分析的内容不够全面

现行的财务分析主要以财务报表为基础,从中选取所需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和预测。但财务报表不可能披露企业所有的信息,得到披露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都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实务中有很多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对决策很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因此,现行的财务分析内容缺乏非财务分析指标。

2.现行财务分析指标缺乏评价标准

财务分析指标包括正指标、负指标和非正非负的指标。对于正指标和负指标的评价比较容易。但对于非正非负的财务分析指标该如何评价呢?尽管许多权威教科书中给出了某些评价标准,如流动比率为2:1,速冻比率为1:1等。但为何要采用这一标准,各教科书均未给出合理的解释。因此,不同行业,不同资产规模的企业用同一固定标准来衡量各自的财务指标显然是不合理的。

3.现行财务分析指标设置不科学

现行的债务比率通常是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负债合计额和负债合计额进行计算的,对于某些企业的负债合计额通常包括一些未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债务,如递延所得税负债,将包括未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债务的负债合计数作为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时所用的数据显然扩大了负债的金额。对于应交税费等由于时间原因而产生的企业短期资金的占用,将包括这些金额的流动负债作为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所用的数据显然欠妥。

(二)从财务分析的方法来分析现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1.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较分析,必然要选择比较的基础,作为评价企业当期实际数据的参照标准。横向比较时使用同业标准,同比的平均数,只起一般性的指导作用,不一定是合理性的标志。纵向比较时比较基础为负值和比较基础为零或比较基础非常小时,采用相对数进行比较,都将会使比较分析法得出的结果缺乏合理性。

2.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率分析法是一种事后分析方法,首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其次,比率分析法受财务报表局限性影响。由于报表中的数据主要采用货币计量,而对一些报表外的信息没有在报表中反映,所以也无法通过比率分析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此外,比率分析法缺乏一定的相关性和预见性。

3.因素分析法的局限性

各因素之间必须具有关联性,否则就是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其次,因素的替代具有顺序性,替代因素时,必须按照各因素的依存关系,排列成一定的顺序依次替代,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最后,计算的结果是建立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此外,因素分析法对各因素共同影响的部分该如何分配并未作出明确的说明。

四、完善财务分析的几点建议

(一)对财务分析的内容加以完善

1.增加一些非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除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说明企业背景以及各种分析指标资料以外,还应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使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更趋完善。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增加一些非财务分析指标,如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率、新产品开发能力等。

2.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增加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指标,如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指标(经营活动流量结构、投资活动流量结构、筹资活动流量结构三方面以及各自占总现金流量的比例)、现金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现销收入负债率=现销收入/ 平均负债总额)和现金盈利能力分析指标(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平均资产总额)。

3.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

财务分析指标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标准,每个企业都应根据自身所处行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当的评价标准。

(二)对财务分析的方法加以完善

1.对比较分析法的完善

针对比较分析法中出现的负值,应先对其取绝对值,然后再进行比较。对于处于分母位置的过小的甚至为零的数值,不易采用相对比较分析法,应采用绝对比较分析法,从而减少分析结果的误差。

2.对因素分析法的完善

对因素分析法中各因素共同影响部分应分情况进行分配。(1)当本期数均大于基期数时,先计算各因素的变动率,然后用变动率小的因素先行替代,变动率大的因素后行替代;(2)当本期数均小于基期数时,计算各因素的变动率,然后变动率大的现行替代,变动率小的后行替代;在这两种情况下,共同影响部分由变动率大的因素分担。(3)当本期数有的大于基期数有的小于基期数时,先替代本期数小于基期数的因素,在替代本期数大于基期数的因素,此时,因素分析法可以得出合理的分析结果。

篇10

关键词:财务分析;问题导向;数据支持

一、财务分析的重要意义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分析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控制与监督的重要手段

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关键是要及时发现财务活动的开展情况与目标计划之间的偏差,并对产生这些偏差的因素进行评价与分析。财务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可以充分发现财务活动中的问题,更好的展开财务监督

2.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而财务分析则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财务分析将相关报表的数据内容整理和归纳,将可能影响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对企业现金流量、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客观科学评价,使企业管理层及时掌握各项经营指标和目标完成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改进管理模式,整合企业资源,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3.财务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财务分析可以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通过分析比较,将可能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各种因素和问题体现出来,并由此追溯原因,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了解经营情况、挖掘潜力,及时找出经营薄弱环节,改善其经营管理模式提供依据,促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

二、财务分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财务分析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随着管理趋于精细化,对财务分析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财务分析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财务分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配合完成,相关人员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熟悉企业财务状况和报表数据。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无法全面系统、有针对性地对经营情况剖析,而是按照统一模板填报数据,财务分析应用价值减弱。

2.财务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财务分析中通常会运用大量财务指标分析对比,并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目前多数企业所使用的财务指标衡量标准都是按行业类别设定的,没有考虑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很难统一指标体系系统对比。指标体系不完善,财务分析流于表象,无法满足精细化经营需求。

3.从财务分析中得到决策数据存在局限性。

财务分析主要依据是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并不是第一手原始数据,而是对相关数据的搜集整合。由于不同时期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变化,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也会变化,可能造成报表前后口径不一致,使得从财务报表中取得的数据可比性降低,影响财务分析数据对比。

4.财务分析中缺乏问题追溯和剖析。

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参考和决策依据,但是财务分析往往侧重于数据呈现,却常常没有系统地对差异原因具体分析。受财务分析工作人员专业性等因素影响,如果没有其他部门的配合,对产生该差异的问题根源,更难以提出解决办法,使得财务分析产生局限性,没有体现最大价值。

三、如何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财务分析

高质量财务分析能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给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有力数据支持。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模式体系,发掘管理职能,找准问题根源,更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

1.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加强会计基础建设,确保基础资料的真实完整,是财务分析的基本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全面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流程,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一致性,保证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口径一致,使得数据的对比分析具备较高的参考价值。

2.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指标体系。

针对财务指标存在的不足,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财务指标体系,不但要有财务指标,还要有非财务指标。据不同行业建立起不同的指标体系,结合行业与企业特点制定适用标准体系,并用于财务分析之中,横向与指标标准对比,纵向与本企业同期对比,分析标准差异原因和问题根源,才能将财务分析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

3.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财务分析的全面全员运作。

财务分析的综合性意味着它不仅仅是对于财务数据、指标的表面分析,而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深入剖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可以使财务分析的主线更清晰,达到分析的目的。

首先,财务分析需要企业相关部门配合来完成,一套完整的财务分析,必须融合财务数据如资产负债情况、资金流情况、收入利润情况、成本费用情况等的对比分析、指标对比分析、计划与完成对比分析、经营情况影响分析,还要涉及企业资产管理、人工管理等诸多方面,需要各个部门群力群策、共同完成。

其次,财务分析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建立起预警机制。财务分析不仅仅是对数据的陈述,而是对每一个数据的构成予以思考,对数据背后问题的剖析,在对数据对比分析中找到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的问题所在,提出预警,才能真正达到分析的目的。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企业财务管理也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多重考验,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和问题,改善管理、提升效益,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篇11

企业财务分析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导致财务分析的效用大打折扣,并进而减弱了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认识。这种状况所形成的恶性循环,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此,认真审视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以强化财务分析效用,在当前形势下十分必要。

一、当前企业财务分析存在四个普遍问题

(一)时滞性过强,无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企业开展财务分析的时间往往在财务报告出具之后,而出具财务报告的时间相对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已经存在一定的时滞性。特别是大部分企业仅对半年或年度数据进行分析,其时滞性更强。此外,多数企业尚未形成定期开展财务分析的制度规范,开展财务分析与否完全决定于领导的主观认识,这必然影响到财务分析的时效性。

(二)缺乏科学的分析评价体系,无法有效反映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分析评价体系,开展财务分析时往往受制于经验(凭经验判断)、时间(时间充裕与否)和资料(真实性、获取的难易程度)等主客观因素,容易导致财务分析出现偏差(判断偏差、措施偏差)或缺失(分析不完整、主要问题被忽略等)。

(三)仅有现状分析,无预见性判断或缺少改进措施。分析人员在分析方法上仅局限于对过去发生的经济活动结果的分析,而对目前或者未来企业将面对的各种变化因素不作深入研究,分析完全停留于“过去”与“现在”,缺乏对“未来”的指导与建议。导致这一局限的主要原因是,客观上分析人员受其职责权限限制,其所能获取的资料、接收的信息过于狭窄;主观上分析人员的能力及水平不够高,对财务分析的认识不全面等。

(四)停留于纸面,未能充分运用于企业管理。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而很多财务分析往往被束之高阁,不能发挥出应有的功效。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财务分析过于理论化,分析本身就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性、应用性;二是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重视不够;三是财务分析运用于实践的途径不畅通,没有明确的、规范有序的财务分析办法。

二、强化财务分析效用的五个重点环节

(一)建立两个体系,推进财务分析工作制度化、系统化。一要建立起财务分析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由企业负责人牵头、财务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财务主管级别以上的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财务分析组织体系,制定具体的分析工作规程,对分析工作的时间与质量保证、财务分析的运用、相关资料的收集与保管等做出规范。二要建立财务分析评价体系。结合企业历史数据、行业特征及现实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确定适合企业的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的选取。至少应当包括以下指标:(1)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总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等);(2)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自有资本比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等);(3)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销售增长率、净利增长率、人均净利增长率等)。二是确定可用于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衡量评判的标准,即“值区间”,以确定各指标值对应的评价。比如在对总资产利润率确定评价标准时,可采用本企业历史水平数据及行业数据为标准值,并参考国外数据,给予一定的权重及评分,从而形成对总体情况的判断。为便利工作,应将评价体系纳入电算化内容,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取数、自动生成评价初步结果。

(二)遵循三个标准,收集所需资料。资料收集是财务分析的基础性环节,应当遵循三个基本标准,即真实、可比、全面。“真实”即资料的真实性,虚假的资料只能导致错误的判断或误导,此为资料收集的最根本标准。“可比”即所收集的资料应当具备可比性,要确保相关资料的统计范围、内容及内涵具备相同口径,对于不可比的资料,应当进行修正。“全面”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收集的资料应当覆盖本企业的每一个子系统(如部门、子公司、分公司),对于难以实现总体覆盖的资料获取,应当在选取样本子系统时考虑其代表性。二是在需收集资料的设计方面,应当围绕“汇集所有与本企业相关的信息”的目标展开,确保“应到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