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09:56: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生理学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英语(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ESP)是以课程专业具体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将单纯语言学习拓展到专门领域[1]。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以及大学新生英语水平迅速提高,有关ESP的教学和研究发展非常迅速[2]。如何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挑战,有效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学习能力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了解本校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获取学生专业英语学习需求。通过深入了解生理学专业英语学习需求,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品质。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昆明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93名为研究对象,共发放693份调查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571份,有效率为82.40%。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法研究,问卷为北京大学邹漫云等[3]设计的“医学专业英语学习需求分析调查问卷”,并根据教学现状稍作修改。于课程结束后发放问卷作答并当场收回。调查内容涉及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现状、动机、技能以及课程内容、实施等多方面需求,全部为封闭式问题形式。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有关数据统计及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专业英语学习现状
为了解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现状,设定相关调查项目,结果显示31.46%的学生表示从未学过专业英语;41.70%的学生有过零星接触专业英语;6.35%的学生学过一段时间专业英语;1.88%的学生较为系统学过专业英语;1.88%的学生作为专业学过专业英语。关于专业英语课程的收获,44.44%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专业英语可以掌握一定专业词汇;27.99%的学生选择丰富专业知识;54.11%的学生选择提高医学专业文章阅读能力;另外还有14.29%的学生认为在其他方面也有收获。当被问及目前是否有机会使用医学英语时,13.28%的学生表示有很多机会使用;37.66%的学生认为偶尔有机会使用;而28.57%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机会使用。
2.2专业英语学习动机和态度
参与此调查的571份有效问卷中,388名学生认为学习专业英语主要是为将来职业发展做准备,占67.95%;161名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是为了通过考试、取得学校规定学分,占28.20%;293名学生是为报考研究生做准备,占51.31%;另外还有17.60%的学生选择个人兴趣爱好;17.17%的学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关于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75.90%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学习对专业学习或工作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只有4.04%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学习不重要;另外还有2.16%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或工作没有关系。为了与专业英语学习动机进行对比,我们同时调查公共英语学习动机,结果显示52.09%的学生认为学习公共英语是为了提高语言交流技能;35.21%的学生选择学校要求的必修课程选项;另外31.02%的学生选择学习公共英语是为将来工作做准备;还有5.92%的学生选择其他。
2.3专业英语课程需求
2.3.1公共英语各项技能学习需求。为了与专业英语学习需求进行对比,我们同时调查公共英语学习需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对公共英语听、说、读、写、译水平自评不高。各项技能满分为5分,阅读能力自评分最高为3.22分;口语水平较差,自评分最低为2.98分。采用方差分析对各项技能评分进行比较,学生阅读能力(3.22±1.30)分自评分高于口语水平(2.98±2.01)分和写作水平(2.99±1.41)分自评分(F=3.27,P=0.01)。2.3.2需要提高的公共英语学习技能。在听、说、读、写、译5项技能中,需要迫切提高口语与听力技能。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这2项技能提高需求高于其他技能(F=5.97,P<0.001)。2.3.3专业英语各项技能重要性认识。对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听、说、读3项技能比较重要,评分均在4分以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专业英语阅读及听力重要性评分为(4.02±1.49)分和(4.02±1.35)分,高于写作、翻译技能(F=7.37,P<0.001)。2.3.4专业英语近期需求。在问及近期需求时,9.67%的学生选择总有机会使用专业英语;34.78%的学生选择偶尔有机会;14.29%的学生选择不清楚;26.41%的学生选择几乎没机会;2.74%的学生选择完全没机会。关于具体专业英语需求,126名学生表示需要阅读专业文献或其他资料;79名学生表示需要扩展医学英语词汇。2.3.5专业英语听力技能学习需求。关于听力技能需求,43.29%的学生选择听懂工作场合英语日常对话;58.87%的学生选择听懂涉及医学内容节目。2.3.6专业英语口语技能学习需求。调查发现34.78%的学生选择在工作场合与同事用英语进行交流;57.43%的学生选择与外籍患者或其他客户用英语进行交流;19.48%的学生选择口译。2.3.7专业英语阅读技能学习需求。在所列出不同阅读技能选项中,42.57%的学生选择阅读英文学术期刊;48.34%的学生选择阅读英文医学报告;39.39%的学生选择阅读医学原版教材;31.75%的学生选择阅读英文科普读物。2.3.8专业英语写作技能学习需求。至于写作技能,44.30%的学生选择英文医学报告写作;57.58%的学生选择英文医学论文写作;22.51%的学生选择英文信函写作。2.3.9专业英语翻译技能学习需求。本次问卷结果显示62.77%的学生选择医学文献翻译;46.06%的学生选择在学术会议上及专业相关其他场合进行口译。
2.4专业英语课程实施需求
2.4.1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方式。在本研究列出的7种课程形式中,48.05%的学生选择医学听说交流技巧;31.60%的学生选择医学实用写作;38.82%的学生选择医学文献阅读;24.39%的学生选择医学论文写作;23.09%的学生选择医学翻译;26.12%的学生选择医学影视欣赏;12.55%的学生选择医学与文学。2.4.2专业英语课程性质。83.19%的学生支持必修课形式;而16.81%的学生不赞同将该课程设为必修课。2.4.3专业英语授课教师。通过本次调查发现33.77%的学生希望有医学背景的英语教师授课;35.50%的学生选择英语能力较强的专业课教师授课;还有24.82%的学生选择由专业课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授课。2.4.4专业英语课堂授课语言。至于授课语言选项,27.42%的学生认为英语比例应该在40%以下;35.21%的学生认为英语比例达40%~60%;15.58%的学生认为英语比例60%~80%;另外3.31%的学生认为英语比例应该为80%以上。2.4.5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参与该研究的571名学生中,54.26%的学生选择以教师讲解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方式;8.23%的学生选择以教师讲解为主讲座式方式;24.24%的学生选择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2.4.6专业英语教材英语和汉语比例。当问及使用教材时,81.39%的学生选择中英文双语教材;18.61%的学生选择全英文教材。2.4.7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时间。对于课程开设时间问题,认为课程开设时间为二年级的学生占28.43%;14.14%的学生认为课程开设时间为三年级;另外40.12%的学生认为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开设并延续到临床实习阶段;还有10.24%的学生认为课程开设时间为四年级进入临床实习阶段。2.4.8专业英语授课班级规模。关于授课规模,17.46%的学生选择20人以下教学班级;38.38%的学生选择20~30人;还有11.54%的学生选择30人以上;另外32.63%的学生选择班级规模无所谓。2.4.9专业英语教材体裁。对教材体裁调查显示,34.05%的学生选择经典医学文献;28.28%的学生选择医学教科书选读;29.29%的学生选择医学优秀期刊论文;17.17%的学生选择医学英语的应用文体材料;31.45%的学生选择医学相关视听材料及配套文字资料。
3讨论
3.1专业英语学习现状
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对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很到位,但教学现状是学生接触和参与的专业英语课程很少。一方面可能与课程学习难度相关,提示笔者在今后教学中尽量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生理学学科特性促进学生专业英语学习。另外可能与此次问卷调查对象是二年级学生有关,目前低年级学生使用专业英语机会并不多,提示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接触专业英语。
3.2专业英语学习动机
分析上述结果可知,就学习动机而言,大多数学生专业英语及公共英语学习动机明确,而且多数学生对于专业英语与学习或工作的重要性关系认识非常清楚。学生对此课程抱着积极学习态度,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开端。3.3专业英语各项技能需求从此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英语学习目标基本一致。在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迫切希望提高阅读及听力技能。这可能与将来工作中阅读技能应用机会更多有关。专业英语学习技能需求结果表明学生期待将专业英语知识运用到专业和工作中去,这鲜明体现了专业英语课程特点,也是与公共英语的显著区别[4]。提示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专业英语阅读和听力能力培养。
3.4专业英语课程实施需求
学生对于生理学专业英语课程形式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几乎涵盖所有选项。这对教师提出很高要求,提示通过多种形式、多条途径组织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活动。关于专业英语授课教师选项,更多学生选择由英语能力较强的专业课教师授课;课堂及教材中英语使用比例为中英文双语;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解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上述结果提示教师在组织生理学专业英语学习时应当采取逐渐过渡形式,给学生适当缓冲空间才可以保证教学效果,缓冲有利于学生协调两种语言,帮助他们同时提升两种语言专业能力[5]。另外教师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专业英语学习意愿。关于授课班级人数,更多学生倾向于20~30人小班授课,而且学生希望在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开设并延续到临床实习阶段。提示小规模教学更有利于增加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综上所述,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生理学专业英语学体呈现积极需求趋势。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更体现出开展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势在必行,因此,生理学教师需要从需求分析中获取有效数据,最终提高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李珂,郭书法.专门用途英语在制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0):123-125.
[2]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6.
[3]邹漫云,孙秋丹,郭莉萍,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5):718-721.
1 生理学实验教学的背景和现状探究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医学的高度重视,从教育到实际的医院工作,都对医学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近几年在课改的前提下,学校对医学的教学也不断改革,不断开辟新的路径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医学类学校不仅在招生的数量上剧增,而且学校所设立的科目也越来越多。虽然生源不断扩大,但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却没有随着学生的增多而改变。这就导致了实验的基础设施得不到更新,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由于生理学的发展速度过快,学校的教育模式相对落后,所以学校不仅要从学校的基础设施上改善教学的现状,还要在教学的方法上下功夫。只有老师从不同的地方获取到新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将老的教学模式翻新,打破传统性质的教学,博采众长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彻底地改善学生们动手能力差的特点,让学生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对生理学的了解。
2 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用性措施阐述
2.1 学校提高学生对生理实验课的认识 学校在对生理学宣传的时候应该突出生理学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们从进校门就认识到学习生理学实验课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生们学习生理学课程的时候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改变同学们的观念,使他们不断提升对生理学实验课程的兴趣,然后再从行动上加强对学生们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育,从而让他们注重生理学实验的实践。
2.2 老师应该加强实验课的组织和指导 老师在实验讲解和示范时间的控制上应该与学生操作的时间在分配比例上恰到好处。这些都需要老师在备课阶段精心设计,把重点、难点划分出来,根据当时不同的教学情况实施具体的教学方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在实验室巡回式地对学生们的操作过程检查,及时发现学生们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就能帮他们改正错误,让他们的记忆更加的深刻,同时还可以从中观察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遇事能否想办法自己解决的临场应变能力。教师在整个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就应提出质疑,把问题交给学生,启发学生去思考,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排除实验故障,找到答案或解决的办法,从而突出学生在实验课中的主体作用,而老师则是具有引导的作用。
2.3 倡导学生们积极总结实验结果 在上完实验课之后总结这次实验的结果,回去自己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加深对整个实验的理解,养成同学们做事之后总结和记录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提高今后实验的效果。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简单总结,要全面地指出学生实验中的优缺点,并分析原因。在完成实验之后,让学生分组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问题提出后,可以组织其他同学自由发言,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生理学实验教学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加强实验课组织指导,重视实验小结与总结。要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从实验思路、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不但动手,更要动脑,在实验过程中验证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动手参与,主动探究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水平与动手能力都能得到巩固与提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归纳和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教训,不断改革和创新,以此来提高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2.4 在教育改革环境下改革教育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教育手段也是逐步增多,曾经的传统教室教学模式可能会被打破,现在已经出现了虚拟的网络课堂、网络实验室。所以我们的教学的模式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通过新型的教学手段,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在虚拟的实验室反复地模拟实验,在这种模拟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反复地操作实验,对实际课堂的操作进行强化和记忆。我们可以用这种虚拟的实验室来辅助学生们的学习,甚至可以当现实实验室达不到要求的时候,运用这个虚拟的实验室来完完整整地模拟实验从而加深学生们对事物的理解。
3 结束语
在现在的实验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地去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当前的科技,为我们进行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服务,在整个的教学中要提升学生们对生理学实验的整体认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把生理学实验课做成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尝试运用新的科技技术或者是自己的亲自实践多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教育,在生理学的实验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培养学生们做实验时候的细心,操作比较复杂的实验的时候要具有耐心,遇到困难需要解决的时候要有信心,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们的务实严谨的思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则是指路人。
参考文献
[1] 马凤巧,丁玉琴,鲁宜夏.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初步探索[J].当代医学,2011,17(08):161-162.
[2] 莫伟彬,黄天昌.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02):82-84.
[3] 王仁俊,寇正,郝锡联,孟惠平,李华,赵永斌.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01):146-149.
脑卒中后跌倒的危险因素在各个时期大致相同。住院期间跌倒最容易发生在翻身时,翻身能力为跌倒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日常生活能力,特别是平衡及步态异常则是脑卒中后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脑卒中后智能障碍、抑郁、感觉缺失、空间定位障碍也是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股四头肌力量减弱、痉挛、不能完成10m行走、偏侧忽略及不合作。与非跌倒脑卒中患者相比,年龄、性别、偏盲及脑卒中的类型及部位(双侧脑卒中及脑干除外)与跌倒的相关性差。
2脑卒中后跌倒的后果
脑卒中后跌倒可导致躯体及心理损伤。躯体损伤的发生率为8%~69%,轻者为软组织损伤,重者为骨折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1-3]。骨折发生率为0.6%~8.5%[2-3],由于脑卒中后麻痹侧骨密度降低,下肢活动减少,下肢瘫痪直接累及髋部,半数以上骨折发生于麻痹侧髋部。髋部骨折后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减弱,外科治疗骨折的病死率较正常骨折老年人高[5]。心理损伤主要指跌倒害怕再跌倒的恐惧心理,其程度与平衡及步态异常程度有关,害怕再跌倒可限制患者活动,心血管适应能力差,自信心以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6]。脑卒中后抑郁是跌倒的高危因素,害怕再跌倒可加重抑郁,研究表明脑卒中后跌倒2次以上的患者社交能力明显下降,跌倒者更害怕再跌倒而限制社交及身体活动,从而使跌倒风险增加,形成恶性循环[3]。
二、平衡及步态异常的病理生理学
维持正常的平衡需要良好的肌力、肌张力、视觉、躯体感觉(本体感觉、前庭功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功能,其生理基础是身体的翻正反射和平衡反应,静态姿势的维持主要依靠牵张反射,四肢伸肌作为抗重力肌起着主要作用。运动中枢保持身体平衡需要用快速的平衡反应来实现,此反应属于全身的自动性反射,机制是由于机体进行旋转或直线变速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刺激前庭器官的结果。维持正常的平衡能力分三级:一级平衡为静态平衡,即机体在无依靠下能坐稳或站稳,体质量平均分配;二级平衡为动态平衡,即机体能做各方向不同摆幅的摆动活动;三级平衡为他动动态平衡,即在他人一定的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平衡。维持步态包括下肢肌肉有节律运动产生足够的机械能量来推动躯体移动,足部有足够的判断能力来预测摇摆,下肢有足够的力量来稳定身体,机体能及时改变步态模式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1平衡的病理生理学
静态平衡。维持人体静态平衡需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任何一环节受损均可使静态平衡紊乱,故成为诱发跌倒的内在因素,通常表现为身体摇晃的幅度及频率改变以及下肢负重比例不均。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身体摇晃次数较同龄非脑卒中者多,幅度增大,重心偏向健侧下肢,在重心移动时健患侧下肢的动力学改变对维持静态平衡所起的作用不同,患侧只占30%,健侧则起到70%的作用[7]。健、患侧踝关节运动对维持静态平衡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患侧为11%~45%,提示患肢对维持平衡的作用较其负重的作用小[7]。脑卒中后继发视觉及智能障碍亦影响静态平衡。视觉障碍时,身体摇晃增多,负重的不对称性相对不受影响,本体感受反馈结构受损时,患者更多依赖视觉信息,使受损的感觉系统重新整合而维持姿势的稳定;继发性认知障碍患者在静态下可出现身体摇晃增多,健侧下肢负重比例增加[8]。脑卒中后静态平衡受损与跌倒相关,但相关系数小(r=0.27),提示静态平衡紊乱导致跌倒的可能性小。有研究表明,身体摇晃不是非脑卒中人群日常生活中跌倒的危险因素,但脑卒中后感觉信息减少及身体控制能力下降对静态平衡的影响大,是跌倒的危险因素[7]。
动态平衡。动态平衡的主要机制为正反馈,脑卒中后反馈中枢受损可致动态平衡受损,脑卒中患者身体移动速度减慢,将身体从健侧移动到患侧较其从患侧移动到健侧所需的时间长,目标准确率下降,站立时朝任意方向移动身体的能力均下降,其中健侧移动身体的能力优于患侧[9]。患侧上臂摇晃幅度及高度下降,上臂肌肉的潜伏期延长,正反馈控制的拮抗肌肉运动紊乱,平衡能力及执行挑战性动作的能力下降,提示脑卒中后动态平衡受损[10]。脑卒中后动态平衡受损可增加跌倒风险,脑卒中患者中跌倒者较非跌倒者运动执行能力差,完成规定动作的时间长,加上跌倒者患侧胫骨前肌收缩振幅低,表明正反馈机制受损可导致跌倒[10]。
他动动态平衡。他动动态平衡通常发生于支撑物移动或翻转,围绕腰部推动物体时,当外部力量作用于机体时,刺激包括体躯、视觉及本体感觉等感觉输入,通过反馈机制使身体保持平衡。脑卒中患者麻痹侧小腿肌肉对突然的支撑物体运动的反应性延迟,麻痹侧膝反射减弱,反射一致性差,致他动动态平衡受损,从而导致跌倒风险增加[11]。另外,跌倒者胫骨前肌、股二头肌及股四头肌反应性延迟,肌肉远近端活动间隙长度延长,亦使跌倒风险增加[12]。
2步态的病理生理学
平地行走。脑卒中患者平地行走的共性为:①行走速度变慢。脑卒中后患侧髋关节外展、膝反射、踝关节背屈、腓肠肌力量减弱,使得平地行走能力差,患者试图通过加强患侧髋关节外展以及健侧的推力来来代偿,由于髋部肌肉群力量差,代偿只能部分提高行走速度而达不到正常速度[13]。②脚部清晰度差。脑卒中后患肢无力,患侧胫骨前肌及腓肠肌活性下降,膝关节度小,膝下降使得脚部清晰度下降,易出现摇晃及跌倒,患者常通过下肢的环形运动,骨盆向患侧倾斜、躯干向健侧倾斜来避免[14]。③姿势稳定性差。摇晃后期,患侧踝关节背屈及膝关节外展受限,腓肠肌活性下降,负重后关节度变小,活动不灵活,使得患侧基础支持力量下降,躯干向额部过伸[15]。另外,单腿负重时重心到患脚之间的距离增大,重心投射在基础支持之外,患肢负体质量的比例减少,使得姿势稳定性降低。④步态参数。如速度、迈步时间及长度,双腿负重的时间受智能影响,行走时注意力分散,提示步态损害也包括自动调节受损[16]。脑卒中患者步态参数(步行速度除外)与跌倒的危险因素的关系尚未明确,跌倒者踝反射减弱、髋关节外展差,行走速度减慢,踝足底反射时间缩短,髋关节反射时间延长等步态异常,使行走时跌倒风险增加[15]。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校以培养有一技之长、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为主要目标,来提高本校学生的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增加实验课时数,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然而实验课时数增加,主要通过增加实验数目来完成,而增加的实验往往以操作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往往由老师配好试剂、学生按照实验报告机械性的按步骤操作,应付了事。这样的实验学生往往缺乏兴趣,对实验结果也仅限于试验数据,而缺少需要动脑思考,深入探讨分析的内容。因此,单纯通过增加试验数目,尚不能真正达到增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还需要结合生产实践,增加综合性、创新性、探究性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动员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各种知识及基本实验技能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学生才真正符合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2 整合相关课程,实施综合性实验
从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发现,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虽然时间短,但由于实验的信息量较少,因此相对于教学效果,存在试验动物和相关耗材的浪费,比如,对血液学指标的检测,常规实验往往设计诸如“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目的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等多个实验,这类实验所需要的试验材料都是相同的,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将相关实验进行整合,安排在一个实验中完成,但是可以在同一授课班级内进行分组,不同组采用不同的试验材料,比如分别采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等材料进行组间结果对比。
实施综合性实验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将相关学科的实验进行整合。因为在生产实践中对生理学指标的检测往往是当生活环境发生改变时,以生理指标的变化作为水生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情况。而水产养殖的关键在于水,水环境的变化与水生生物尤其是生理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在检测生理指标时,可以与养殖水环境化学等课程结合起来,在进行常见水质指标的检测时,比如养殖水体中常见含氮物质、累积的重金属物质、异常的pH、常见离子成份变化、不同增氧模式等发生改变时,伴随检测水环境的变化对水生生物的生理学影响,比如检测渗透压调节能力、代谢水平、血液学指标等的变化情况。这种综合性试验,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或科研实践,理论与实践才能更好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应用目的。
3 改革授课方式,实施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13-02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从功能和代谢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也是一门沟通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是研究疾病过程发展中的体内功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为诠释疾病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备受关注。本文就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学教并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教学科学性管理,展开研究型理论教学等谈几点看法,并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基础、临床教学经验,与国内病理生理学同行切磋交流,提高并促进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后备人才。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应该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病理生理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基础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总论及各种基本病理过程)、临床病理生理学(心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功能不全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时一般为48学时和56学时两种。如果学时数较少,应该将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内容提前安排在“生物化学”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延后安排在“内科学”中。这样有利于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功能、代谢变化的机制中,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不断改革教学方式
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领域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其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课程的学习。病理生理学教师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对基本概念、疾病的病因及机制要做到讲授清晰、简单易懂。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创新思维模式。例如,对于(5+3)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可采用“科研式教学法”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1];对于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2];对于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可采用“提问式教学法”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3]等。当然,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提倡将转化医学理念运用到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改革中,建立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的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定将进一步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1.引入生活实例,加强记忆,便于理解。病理生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其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多将一些理论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例如,氰化钾中毒、煤气中毒与缺氧;过夜菜或变质菜与肠源性紫绀;短跑运动与应激;高原反应与肺水肿等。引入大量生活中的实例于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必将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解。
2.将复杂深奥的理论简单化、形象化。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至今尚不明了,因此病理生理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将复杂深奥的理论内容简单化、形象化,例如以图、表形式展现其复杂的发生机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及记忆。比如,在解释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时,可以应用以下形象比喻:心脏――抽水机;动脉系统――农田;静脉系统――河流。当心力衰竭发生时,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动脉系统“干旱”(缺血),静脉系统“洪水泛滥”(淤血)。
3.提问式、启发式、归纳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组合应用。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方式应该从以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方向转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入多种教学方式,例如播放丰富生动的视频与图片、进行一系列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增加互动式讨论、将多种教学方式组合应用,必将活跃课程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4],大幅度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4.引入经典的科学故事。临床中,许多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发生机制均未完全明了,如肝性脑病(GABA学说)、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高代谢学说、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等。因此,在病理生理学的讲授过程中,对于这些重大科学理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经典科学理论发展历程,了解其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
三、引入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探究式教学方式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文献能力、研究与交流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5]。因此,教师可根据部分重要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研究专题,由学生根据研讨专题,检索资料,对病理生理学中的一些重大发现、前沿领域及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
四、及时引进新知识,与世界前沿同步
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和前沿,在临床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6]。病理生理学重点讲述的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患病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机制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强调发生机制,而许多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发生机制均未完全清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速度非常快速,需要教师根据新的知识及时、恰如其分地进行调整。
五、进一步加强本科科研训练体系的建设
高素质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7]。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必须具备宽广的理论知识及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必须经过系统的科研活动和创新活动的训练,才能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8]。在开展科研能力系统性培训的基础上,再进行科研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自信心提高,主动性增强,完成科研项目的成功率和质量提高,从而提高本科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据此,我们可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丰富的本科科研训练体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研究意识,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开阔科学理论的视野,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为了加强对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一直非常重视本科学生的科研工作,鼓励他们提早参加科研工作,把它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2010年开始,我们尝试给医学本科生开设“科研基础知识与方法的系统性学习”选修课程,然后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万铁,宋张娟,,等.“研究性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病生理教学中的建立及应用.中国校外教育,2010,(8):72-73.
[2]许益笑,宋张娟,王万铁,等.“案例式教学法”在病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29(10):1901.
[3],王万铁.“提问式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81-82.
[4]吴永革,于湘晖,马俊峰,等.重基础,视前沿,培养研究型高素质人才[J].生命的化学,2013,(33):112-114.
[5]吕静竹,陈昌杰,杨清玲,等.基于“卓越医生”培养要求的生物化学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412-1414,141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22
Combined Use of Clinical Cases in Physiology Teaching
MO Kaiyong, YANG Xiaojun
(Qiannan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Guizhou 558000)
Abstract Objective: Clinical Case in physiology teaching,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learn to think and solve problems. Methods: Teaching physiology and clinical cases close angle, combined with the course key, difficult, hot, in the form of case studies, carry out problem-based, interpretive, interactive teach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clinical thinking. Results: Through a series of interactive clinical case teaching to inspire students to "apply their knowledge" ability and level. Conclusion: Teaching physiology, clinical practice widespread cases, not only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physiology teaching and clinical research,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Key words physiology; teaching process; clinical cases; application research
1 找准生理教学与临床案例结合要点
(1)突出重点,明确目的。生理教学中引入临床案例,必须明确生理学习目的,从临床案例中许多发病机理、临床表征、治疗原则上去阐述生理学原理,并结合生理学概念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激发起学生们深入研究分析临床疾病的兴趣和能力。比如:消化生理学中胃液、胆汁、胰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疾病萎缩性胃炎、胆道梗阻、胰腺炎病例的临床表征,分析症状出现的生理原因,从而明确到疾病临床表现的发生生理机制,理解生理学原理要求。
(2)结合难点,理解过程。生理教学中引入临床案例,必须结合生理学习难点,用临床案例中表现性的临床表征、治疗方式上去阐述概念性的生理学原理,并结合生理学概念与临床疾病的关系,让学生们学会理解临床疾病发病治疗过程的方法。比如:在学习细胞膜神经递质传递原理时,可以引入一系列由于神经递质传递障碍导致的基本,有肉毒杆菌中毒造成的麻痹、重症肌无力患者出现的临床肌无力的反应。
(3)注重热点,把握方法。生理教学中有许多生理模型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必须将一些生理动态模型知识点,与临床变化结合起来分析。①比如呼吸系统肺换气模型中,肺泡的通透能力变化带来一些病理变化,就可以用来分析肺换气的模型,可以引入肺气肿、非典型肺炎等临床发病机制,从而帮助学生们理解影响肺通气换气的功能机理。
2 把握生理教学与临床案例结合特征
2.1 学习兴趣是关键
生理学教学中,保持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是关键。运用临床案例在生理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学习案例的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对于教学目标和要求产生了共鸣。比如,在视网膜的光感细胞教学内容中,可以联系到人体眼睛子暗适应的有关生理反应,也可以联系到一些夜盲症的病例。
2.2 临床实用是核心
临床医学是在生理学之类基础医学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上运用经验形成实用性很强的治疗疾病的医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结合临床实践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临床案例中情况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用临床案例征性表现来增强学生们对于理论的理解。比如:胆结石造成的胆汁流出受阻,造成了一系列胆汁缺失情况,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达到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的目的。
2.3 科研前瞻是发展
生理学作为基础医学的核心学科,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趋势下,有了许多方面的科学技术的迅猛。许多生理学内容都有了许多卓越的突破和发展,特别是人们对于人体生理整体、器官认识到细胞分子研究的视角,都有了许多新发展和进步。因此,在生理学教学中,就应当更多引入生物医学、生物技术方面最新技术,特别是细胞生物学生理学上一些进步及相应的医学应用展望,能够开拓视野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 把握生理教学与临床案例结合方法
3.1 问题式教学
生理教学课程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设计出一系列问题,结合教学中引用的临床案例,要求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结合查资料、课堂交流讨论,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出正确答案。②这种在问题解答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核心,以案例为关键,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生理传统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能力和方式,又能帮助学生们树立起生理学概念理论,培养了他们检索信息,分析总结的能力。
3.2 分析式教学
生理教学课程可以采用分析式教学方式,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准备好教学中需要应用的分析临床案例,通过分析临床病历中的发病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分析,运用生理学原理来引导学生分析临床,增强对于临床分析的感性认识。在实际教学中,生理教学分析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临床案例的演示,应用一系列临床病历图片、数据、表格、动画、影像资料,使病例演示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形象。
3.3 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结合根据临床案例内容,区分不同的生理学理论知识,从而举行不同形式的互动教学,突出生理学基础教学的专业特色,也真正让临床医学分析学以致用,有效指导学生们时间工作。比如生理教学中,结合临床工作实际需要,围绕临床案例点,开展了疼痛生理、睡眠生理的互动式教学,在师生互动中不仅介绍了疼痛、睡眠的生理学机制。通过互动式教学的方法,整体生理学习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互动感受到学以致用,可以帮助别人的特点,产生了学习成就感,激发其学习兴趣。
4 把握生理教学与临床案例结合步骤
4.1 准备教学目标
生理学教学任务重,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事先对教材进行提炼,提炼出重点、难点,将临床案例有机地穿插到生理教学中。比如“绪论”作为教学开篇,贯穿于整个生理学的学习过程,可以巧妙穿插各种临床病例,说明生理学的稳定机制。人体脱水时机体的稳态被打破,血管内液、组织液、细胞内就处于严重脱水中,必须给于临床治疗,让开通多条静脉通道输液,或者让病人多喝水,让脱水状况得到纠正,身体逐步恢复到稳态中。
4.2 改变教学方法
彻底改变原有生理学传统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中引用的临床案例,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用临床案例中表现性的临床表征、治疗方式上去阐述概念性的生理学原理,启发学生将生理学基础理论联系临床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并采用启发式、诱导式、讨论式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4.3 巧妙穿插病例
生理学涉及的概念比较多,针对这个学生们决定非常难以掌握的方面,在生理学教学中,结合临床实践与实际生活联系,把抽象、乏味的教学内容讲得生动、活泼。生理课程教学中,通过巧妙穿插病例,利用临床案例情况的分析、推理、判断,用临床案例征性表现来增强学生们对于生理学知识理论的理解,将生理学理论与临床案例合理地渗透和联接起来。
4.4 突出教学重点
生理学作为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结合是非常紧密的,许多生理活动反应就是临床表现的根源。教师必须筛选、整理大量的临床案例,围绕生理教学的重点找出临床案例,将生理学教学中抽象的概念与临床案例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
4.5 设置教学互动
对于初学者来说,生理学中许多概念难以理解,必须依靠教学互动,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筛选出一批选出符合教学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能够与学生共同分析研究的临床案例。③教师在课堂上所选临床案例,也可以选出一些反常案例,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教学效果。但是,所有课堂结合案例,必须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情况基础上,必须是学生可以接受的情况,经过学生们一番思索、讨论,可以得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在课堂上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拓展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4.6 安排适当作业
生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案例和学生讨论案例,得到了相应的临床解决方案。生理科学必须要掌握有关医学基础、临床知识,更要有总结分析、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学过程中,为案例教学讨论过程中,可以以引导、鼓励的方式给予支持,也可以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还必须在课后布置一系列作业,结合课堂上分析案例,来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的生理学知识。
4.7 妥善转变角色
生理学课堂案例教学是生理学理论与临床案例相结合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适当转变教学角色,转变教学态度,既通晓医学科学理论,又有宽广扎实临床实践经验。④教师在课堂中也要转变角色,增强师生互动对话,在案例分析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见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必须要更积极、更主动、更创新,更新学习观念,改变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 结论
本文通过结合课程中重点、难点、热点,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问题式、解释式、互动式教学。生理教学课堂中,学生只有开动脑筋,积极参与,才能够牢固掌握知识,熟练运用临床分析技巧。通过研究发现,在生理教学中贯彻临床案例,可以提升生理课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思维。通过一系列临床案例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水平。
注释
廖丹,方卓,赵铁建.临床实例在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的重要意义[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3):119-121.
① 张承彦.生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5):607-608.
1.病理生理学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基础医学的理论学科之一,它同时还是一条从基础医学通往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认识疾病和防治疾病的理论基础。病理生理学以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病理学、免疫学、病原学等一系列学科作为基础,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乃至整个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机能与代谢的动态变化与发生机理,最终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从而为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课程内容理论性强、繁杂且信息量大,因此成为历届学生公认的难学难懂的课程之一。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不仅要有基础医学教学的特点,又必须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多媒体技术在传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已成为评价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够在有限的课时里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内容,又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虽然多媒体形式在目前教学中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所有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手段,但其教学模式是以教科书、教案和板书幻灯为主,简言之就是将昨天的黑板变成今天的电子屏幕。这种静态或平面的教学方法时间长了难免会带来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大都是涉及疾病发生机制的理论知识,难免比较单调枯燥,另一方面又由于授课学时有限,涉及的概念较多,学生很难掌握。例如在讲授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学生一是因为以前就没听说过此概念,二是在基础课程的学习里未接触过临床,故很难理解DIC的患者临床表现是什么,DIC的危害有多大,DIC的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为什么会出血,等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概念抽象,最终只能通过死记硬背DIC的临床表现和导致出血的机制。这样,即使学生当时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显然这不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积极自主的学习者,让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能更好地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培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方面收效甚微。
2.病案讨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开展
病理生理学课程结束的时候,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也基本结束。因此在即将步入临床学习之际,病理生理学课程里还会额外增加类似临床病例的“病案讨论”的教学课程,一方面可以对以前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复习,另一方面可以开始学习如何做一名医生。通过病案讨论的学习,学生掌握病例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能全面复习病理生理学所学知识,将其融会贯通地应用于病例分析讨论中。可以说,上好病案讨论是做好一个医生的开始。
我校病案讨论的课程一般安排如下:学生按照实验课安排分为6人/组,并推选组长进行后续工作的详细分工。提前一周在课堂上讲授某种疾病的相关背景知识,然后将这类疾病的病案和相关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能够利用教材、网络或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参考书目或文献,做好讨论准备。在课堂上以类似答辩的方式讨论该临床病例。首先每组由组长选出发言代表主讲病例,并根据病例中给出的问题提出本组的观点看法。每组发言完毕后,各组相互对其他组的观点和判断依据提出不同意见,予以反驳或补充,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最后由任课教师总结。课后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归纳比较分析自己的不足。
3.PBL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传统的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有不少弊端: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不强;教学后的自主学习方法欠缺;综合课程较少,课程体系缺乏横向及纵向整合;考核方法单一,对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差;早期接触临床受限、批判性思维不足;人文素养、沟通技能、群体健康意识等有待提高,等等。大学教育的本质不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能不断改变实践方法以跟得上不断变化的信息、疾病和医疗实践的发展速度。因此,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授教之”相比,“使学之”才显得尤为重要。“授教之”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即被动地接受知识,着眼点往往只是获得现成的知识;而“使学之”的最终目的是“会学”,即要求学生主动猎取知识,瞄准的是未知的知识,锻炼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具体来说就是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之中,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它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如今已经成为国际上较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在例如美国哈佛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上一流大学里广泛运用。在PBL模式里,始终贯彻“怎样学”的理念。
病理生理学中的PBL教学是这样开展的:首先要挑选有代表性的病案,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做适当的修改,从而保障了病案的质量和真实性及教学实践的需要。接着提前一到两周将病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能够利用教材、网络或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参考书目或文献。最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整个病案的分析。乍一看PBL教学与病案讨论十分相似,均是以病案为基础,均是以学生主动分析讨论。二者在很多时候都被混为一谈。如果能够认清PBL教学的本质——教师的地位,便能很好地将二者区分开来。
在病案讨论的教学中,虽然学生也能主动思考分析病例,但还是以教师总结归纳为主。学生不管分析如何,最终还是由教师主讲来完成。在PBL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发生明显的转换。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才是教学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推动者或辅导者。病案讨论的教学模式是依附于学科的课程之内的,以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增强思辨能力为目标;而PBL教学模式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设置,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建立为目标。如果说病案讨论的教师的角色类似主持人或顾问的话,PBL的教师则更像是一位旁听者或教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被减弱,而是教师的职能发生了变化。教师从主讲变成了主导,从台前隐向了台后。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很多:教师不仅对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要有足够的认知与学习,而且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师对PBL教学的效果仍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和病案讨论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如果在各章节中采用PBL教学提高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同时通过临床病案讨论的分析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就能更全面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为接下来的临床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26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EG characteristic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pre-eclampsia.Methods:Randomly selected from April 2011 to October 2011 obstetric clinic pre-eclampsia and healthy pregnant women,pregnant women of 30 routine EEG testing.Results:In the control group of 30 normal pregnant women the EEG results were normal.Among the Study groups of 30 examples of 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18 cases is mild,the else is severe,15 cases showed EEG abnormalities,including 13 cases of epileptic discharge,3 patients with fast-wave activity-based,1 case of slow-wave based activities.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EEG changes in pregnant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epileptic discharges based;compared with normal pregnancy,preeclampsia EEG changes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Preeclampsia;Pregnant woman;EEG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我国发病率为9.4%[1]。全身小动脉痉挛是子痫前期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就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组与正常孕妇对照研究,行EEG检查,分析子痫前期患者EEG的特征,以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11年4~11月收治子痫前期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孕周28~33周,既往无癫痫等精神病史3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4~28岁。同期来院产前查体的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孕周28~33周,年龄23~29岁。两组孕妇既往均无癫痫等精神病史,年龄、孕周、肝肾功能、血液电解质及心电图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检测方法:采用Neurofax EEG-9200 16导脑电图仪,对子痫前期孕妇及正常孕妇门诊行EEG检查。采用柱状电极,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电极,双耳电极为参考电极,时间常数0.3秒,滤波30Hz。EEG常规单极导联描记,并行过度通气及闪光刺激等诱发试验,每次记录时间20分钟。EEG检查结果按刘晓燕标准[2]:①正常范围EEG;②界限性EEG;③异常EEG。其中正常范围EEG 为正常EEG,余归为异常EEG。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X2检验比较两组及研究组EEG改变,P<0.05提示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30例正常孕妇均为正常范围EEG,其基本背景活动9~10Hz α节律,波幅波动10~60μV。两侧半球基本对称,视反应明显或较明显,清醒和睡眠期无特异波形出现,过度通气时背景活动无明显变化,闪光刺激时背景活动无明显变化或有光同化现象。
30例子痫前期孕妇EEG检查,其基本背景活动均9~10Hz α节律,波幅50~87μV 26例,波幅10~40μV 4例,快波增多2例,慢波活动增多1例。在过度换气诱发实验中异常波形出现4例,慢波建立1例,闪光刺激时有异常波形出现5例。13例患者清醒期见双侧或单侧棘波和(或)尖波单个出现。2例患者在睡眠期偶见棘波、尖波单个出现。30例中,正常EEG 15例(轻度子痫前期8例,重度子痫前期7例;异常EEG 15例(界限性EEG 7例,异常EEG 8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10例,重度子痫前期5例。
两组脑电图结果的统计学描述及分析,见表1。
经Fisher确切检验,P=0.000,提示与正常孕产妇相比,子痫前期患者的EEG改变差异有显著性。子痫前期重度患者与轻度患者的脑电图比较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710提示子痫前期轻、重度患者的脑电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
讨 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疾病,严重者导致抽搐、脑出血及昏迷等,严重影响母婴健康。而以子痫前期在临床上最为常见,根据美国妇产科医生协会2002年公告和2004年得妇产科学指南又进一步分为轻、重度子痫前期。国内李雪梅研究发现,HDP孕妇(1例子痫患者)EEG异常的发生率59.4%[3],以癫痫样放电为主。本研究中发现正常妊娠妇女的EEG均正常,研究组中50%(15例)子痫前期孕妇EEG 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EEG改变可能为子痫前期临床特征之一。异常EEG中86.7%(13/15)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半球棘波、尖波发放,提示子痫前期EEG以癫痫样放电为主,此与子痫以及原发性高血压明显不同。
参考文献
各人都认学盘算机功效在几十年的时间内生长到现在这样庞大和壮大简直了不起!
盘算机简直生长很快。然而盘算机的生长已险些到了止境!在大脑头脑的秘密揭开之前,它已不行能再取得多大突破性生长!速率快、容量大已不是恒量盘算机性能的尺度。盘算机生长的下一个目的是使盘算机具有人那样的智能。人的大脑的庞大水温和功效要远远高于盘算机。
在盘算机的生长历史上,均匀每七年就会有新一代的盘算机出现。然而到了八十年月各人开始研究第五代盘算机----人工智能盘算机时,却遇到了不行克服的困难。无数人淹灭巨大的精神和时间,效果全都碰了钉子!二十年已往了,人工智能盘算机还不见踪影!
盘算性能不能取得突破性生长,要害在于生理学、大脑头脑能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绩。
许多从事盘算机学科的对生理学很感兴趣,其缘故原由即是他们想从生理学上找出研制人工智能盘算机的灵丹仙丹。另这些人扫兴的是,他们不光没有找到灵丹仙丹,反而被生理学的杂乱场所局面搞得晕头转向。这些人盼望议决模仿大脑头脑而研制出人工智能盘算机,然而也们很伤心地发明他们无法使盘算机模仿现在的生理学理论所形貌的大脑头脑历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50-02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形态学与技能学的转折点,也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1]。生理学是每一位医学生必修的重要医学基础课,是学习病理学、药理学及临床各科学的基础[2,3]。学好生理学无论对于后续的理论学习,还是将来的临床实践,都至关重要。然而,生理学理论性强、知识深奥而抽象,加之知识点多、难记忆,使很多学生学而不深、记而不牢[3-6]。由此可见,正确的学习记忆方法对学好生理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学习生理学的体会,谈几种记忆方法,为生理学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借鉴。
一、学习生理学的记忆方法
1.理解记忆法:实践表明,理解与记忆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解越深、记忆越牢。如胸内负压在呼吸过程中变化的生理过程及机制复杂,相关的知识点多,不易理解和掌握,如能从胸内负压形成的原理去思考和理解,就可以从中悟出胸内负压在吸气末变大而呼气末变小的道理,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所以,在学习时要注意从根本上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和原理,弄清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在深层次上加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并轻松地将知识记忆。
2.推理记忆法:生理学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一环扣一环地进行分析、推理,不仅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也是记忆知识的巧妙方法。如: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的β1受体和血管的α1受体心输出量增多、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通过这样的分析、推理和判断,使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犹如一颗参天大树,这颗大树越是枝繁叶茂,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就越是丰富、牢固。
3.图形记忆法:生理学的理论和机制比较抽象,给学习和记忆带来困难,若能挖掘其中的直观因素,把抽象、复杂的理论利用图形直观地表示出来,则可达到化难为易、转抽象为具体的功效。例如:细胞生物电的离子机制,不仅内容抽象,还易混淆,如果利用图形表示,问题可迎刃而解。以窦房结P细胞、心室肌细胞、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为例,首先画出它们的动作电位波形,并在相应的动作电位波段旁写上流动的离子和流动的方向。这样直观地比较它们之间的波形和离子机制异同点,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记忆。如图1所示。
4.表格记忆法:生理学中存在着相同的、相似的、或完全相反的知识,它们之间并非具有严格的逻辑关系,也不便直观图示,但它们却具有鲜明的对比关系,若将它们的异同点,通过表格的形式,加以对照类比,则对这些似是而非或完全相反的知识,便很容易鉴别,并记忆深刻。如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等知识,将它们的比较内容通过列表表达,由于表格使用的文字少,表现力强,很容易理清和分辨容易混乱的内容,记忆起来简单明了,并能提高记忆的准确性。
5.实践记忆法:生理学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而知识的学习贵在与实践相结合,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从实践中学习和加深理解知识,记忆就会比较深刻和牢固。如血液凝固、收缩压、舒张压、水利尿等概念及内容,可通过课外应用的实践操作,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转化为具体、实用的实际技能。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动手能力,还能体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原动力。
6.串联记忆法:在生理学中存在着一些相同词语,若把需要记住的相同词语的各种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相互联系的“记忆网络”,只要能想起“记忆网络”中的某个知识点,就可以通过相同词语想起其他的知识点。如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等等。通过知识点表面存在的相同词语,有助于将知识串联起来,将分散变为集中,枯燥变为有趣,达到一箭双雕之功效,同时也增强了知识的凝聚力和记忆力。
7.连锁记忆法:把生理学中相互关联的知识理成一条“记忆链”,使之贯连。如生理性止血的概念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液凝固的概念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等等。只要顺着这条“记忆链”,就能顺藤摸瓜,将“记忆链”中的知识逐一记忆起来。这样的连锁记忆法,将所要记忆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扩大了记忆的范围,加强知识间纵横联系,达到以一贯十的效果。
8.编码记忆法:对于生理学中的一些复杂过程或重要关系,死记硬背不能长久,如果能抓住其中所蕴含的关系,编码加以表示,既简单又深刻,记忆效果极佳。如与Na+泵相关的3种物质(ATP、K+、Na+)数目的记忆较易混乱,采用编码记忆法来解决这个难题,效果显著。将这3种物质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按26个英文字母顺序列出,并按顺序在字母前加上1、2、3,就编成“1A、2K、3N”,其意思是:Na+泵作用的过程是每消耗1个分子的ATP、泵入2个K+、泵出3个Na+,并将这个编码过程表述为:“Na+泵123”。这样的编码记忆法,在调动和发挥想象能力的同时,减轻了学习负担,使记忆更快速、更持久。
9.手势记忆法:某些生理知识不仅能用语言描述,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如视野的概念“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看到的空间范围。”在用自然语言描述的同时辅以肢体语言:首先用一只手罩着自己的一只眼睛,另一只手的食指指向前方的某一固定点的同时另一只眼睛顺着该食指所指的那一定点紧盯不动,再将食指顺该眼余光空间画一个圈即为视野。这样形象、生动而有趣地比画,加深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记忆准确而牢固,同时增加了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了学习效率。
10.比喻记忆法:生理学许多现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才觉得抽象、枯燥、复杂。尽管这样,在学习中利用一些客观现实的事物与记忆的知识内容连结起来;如细胞膜对物质跨膜转运,将细胞膜比喻为河、通道比喻为桥、载体比喻为船,物质要运输到河对岸,通过桥的运输量比船多,所以通道比载体的运输量大。这样有机地把知识与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认识和理解其特征、功能,不仅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复杂的关系简单化,还能强化记忆效果、丰富学习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二、结束语
生理学具有广泛、深奥、难学的特点,给学习和记忆增加了难度,而机械记忆学习方法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效率低、效果差。如果能够改善记忆方法,做到对不同学习内容采用不同记忆方法,不仅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习负担,还能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学习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上述的记忆方法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个人习惯和知识特点,灵活运用上述的记忆方法,相信能更好地学好生理学,并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记忆轻松而牢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卡吾赛·阿曼.浅谈《生理学》教学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0,(20):159.
[2]朱永香,肖赞英,王倩,等.病例分析在生理教学中的运用[J].医学信息,2010,23(4):851-852.
[3]陈琳,许敬.浅谈生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2):1256-1257.
[4]闫宏丽.浅谈如何提高生理学的教学质量[J].时代教育,2008,7:25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05-02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护理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发展家庭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因此,护理学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也应与之相适应,为专业服务。在生理学教学中从教学思维、教学内容和学习实践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专业性质,改变教学思维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的服务功能从医疗护理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康复转变;服务对象从为患者服务向为群体(家庭、社区)服务转变;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会医学、心理医学、行为医学等边缘性新兴学科转变;工作方式从院内护理向援外、社区、家庭服务转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不少国家中社区护理已有专门的机构,对于社区护士教育也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2011年2月护理学专业也从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以上因素决定了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要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过去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沿袭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与临床疾病联系较多,而且在学习思维上定位在临床病人的护理,而忽略了预防水平的健康教育。基础医学课程在护理专业教学中,也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思维,做到“基础为专业服务,专业为行业服务”,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树立为护理行业服务的理念。
二、从护理行业实际应用出发,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国际护理事业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工作的专业范围已拓展到预防疾病、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等方面,国际护理教育的理念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均发生了很多变化。在我们生理学教学中,主要定位在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2个层次。并主要结合新的健康的四个层次,即生理健康层次、心理健康层次、道德健康层次和社会适应健康层次组织教学内容。
1.根据健康层次,组织教学内容。护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生理学课程内容围绕其实用性进行优化重组。在我们以往梳理理论课程的知识点,科学处理了《生理学》与《护理学基础》内容重复问题,在内容重复、衔接等问题上,以突出实用价值为主[1]。在整体以基本的生理功能、生理机制及生理调节为基本理论,要求学习掌握基本知识。以生理健康为核心,从心理层次、道德层次和社会层次围绕机体功能调节组织教学内容。如:人体功能调节存在闭合性回路和开放性回路,干扰开放性回路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举例应激性溃疡、压力性高血压、精神性不孕等。在讲血量时,提倡义务献血,鼓励学生有承担社会责任和尽社会义务的信念,培养学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品德。
2.密切联系健康服务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在健康服务实际中,护理专业除临床的病人护理外,还要针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为了使学生获得健康服务的知识,在理论教学中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展开各知识点的讲解。如,在讲红细胞生成时,联系营养性贫血,增加相关的合理膳食对健康影响的内容,使学生懂得吃什么和怎样吃才能吃出健康。在讲能量代谢时联系肥胖的引起和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并提出减肥策略。在讲血红蛋白运氧效益时,增加了有氧运动提高心肺耐受力的内容。在讲授泌尿系统功能时,结合尿生成调节和排泄的生理意义,增加了饮水保健的内容。在讲觉醒与睡眠时,增加了睡眠功能障碍和嗜睡的内容,并针对睡眠异常制定睡眠保健措施。除此之外,还组织学生从自身生命活动中找出一些现象进行解释,让学生通过生理学教学充分认识到人体的生理功能是以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为基础,通过协调一致的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生命活动。面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相对复杂性,通过学习生理学基本知识,认识生命基本规律,并尝试更多地了解自己,更多地发现表象中潜藏的本质,让学生带着对自身生理现象的问题学习知识,又在学习知识中学会了解决更多的生命问题,既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能力。
三、以健康服务为主题,构建自主学习与实践体系
护理专业是技能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也应体现其应用性,将生理学理论和实验中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到社区服务中,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在应用中得到启发,找到差距,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
1.开展“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主题活动。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中,为了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早期接触专业实践,在生理学学习结束后,和其它课程结合,开展了“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的准备主要体现在:(1)授课过程中,针对健康的几个层次进行教学内容讲授;(2)在课外作业中就与健康相关的一些问题查阅资料,撰写科普科教文章,如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减轻了人类的体力活动,运动减少、紧张、拥挤、环境污染、人口老化、人际关系复杂、竞争等引起普遍的情绪紧张、焦虑、易激怒和慢性疲劳;饮食中的烟、酒、进食不规律引发的“三高”;楼房建筑中的隔离引起老人和伤残者常感到抑郁和孤独;酗酒、吸烟、吸毒和自杀和大量慢性疾病、精神障碍等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写出宣传材料,为走进社区做了知识上的准备。(3)确定主题活动的宗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照顾,并将预防、医疗、康复与健康促进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社区)保健融为一体。通过健康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随时随地存在,如,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等,宣传文明病、富裕病、社会病对人类健康威胁。有主题有准备,组织部分学生走进我校社区实践活动基地,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在社区服务中体现自我价值,在服务中了解专业性质,在服务中找到学习的差距,产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
2.构建自主学习体系。针对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活动中以课堂讲授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教师教学活动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在社会健康服务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答案。如:测量的血压数值125/95mmHg,150/80mmHg如何给服务对象解释,是否属于正常血压,应注意什么等。带着问题再回到理论基础知识,从影响血压的几个因素分析血压情况。如此“循环往返”,形成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的自主学习体系。通过自主学习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自学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综上,在生理学教学中,针对护理学专业性质和专业特点,进行了教学思维转变,以应用为出发点进行了教学内容的调整与设计,并将知识应用到社区服务中。不仅使学生专业素质提高,而且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为将来更好的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