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村种植扶贫项目

农村种植扶贫项目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8 09:56: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村种植扶贫项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村种植扶贫项目

篇1

我市是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但是农业资源不是最贫乏的,德保、那坡、田林、隆林都有不错的资源,可以种植大面积的耐旱粮食、饲草和耐旱的中草药,既保护土地植被又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收入。现在一些被认为贫困的地区其实并不完全是资源贫困,而是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是生产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造成了这些地区的经济落后。所以产业扶贫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国家的扶贫投资主要通过国家各级政府的扶贫机构,把扶贫资金投入到到贫困地区的家庭或企业中。从我们目前的情况看,分散使用国家扶贫资金的结果是贫困地区依然贫困,经济落后地区依然落后。许多具有市场潜力、具有市场效益的农业项目,没有得到规模化发展、推动农民增收所需要的资本金,没有得到国家产业化扶贫投资的有力扶持。

农业产业化扶贫投资是脱贫的关键。农业产业化扶贫投资就是要解决贫困地区农业产业链中缺口所需要的资本金问题,对现行农业扶贫投资模式进行调整,可以改变当前只有单一部门投入的劣势,可以整合农业、畜牧等部门的资源优势,让扶贫资金可以发挥更大优势,符合市场竞争规律,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财政政策,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二、农业部门在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做了有益的尝试阿

1、以"农家课堂"为主的人力资源开发,扶优扶贫。"农家课堂"是开展农村主体的精英培训,通过"以一传

十、以十传百"的培训,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宣传、培训交流和效益吸引等手段,促进集群技术模式的普及和推广,发挥规模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通过各土专家演示与农艺师现场解说结合,并充分利用现场不同生长期作物资源及学员的现场培训操作,作为一个新型农民培训的亮点,体现在"多、快、好、省、土、灵、特"几个优势(一是"多",师资来源多样,有效解决定点"农家课堂"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面狭窄等问题;二是"快",巡回教学快速便捷高效,同样的授课内容相对以往形式可大量减少授课时间;三是"好",直接到农户家中、田间现场授课,减少环节,效果更好;四是"省",有效降低了农民学习成本;五是"土",授课老师主要是土专家、土洋结合教,授课语言主要是本地土话方言,群众感觉亲切易学,授课教材多是经过专家充实过的"土经验"、"土教材",更适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六是"灵",可以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时期和当地农民朋友的不同需求灵活安排授课,真正实现"地头有问题地头解决";七是"特",充分体现农业种植业培训在农村培训中的重要特殊地位,进一步转变农业干部作风,增强为"三农"服务责任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培养大批技术型农村人才,引导大批科技素质较高的人才到农村与农民群众相结合,实现传统农业基础与现代农业接轨,促进科技型、开发型高效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建基地、兴龙头、拓市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2、在推广实用农业技术中,强化科技扶贫。在当前形势下,以科技为动力、为切入点,是实现先进生产力作用、先进文化带动作用,落实广大人民利益的有效方式。通过科技发挥作用,使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渐转变,是农村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我农业部门综合"优粮优经""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等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配套试验示范,推广生态富民"百千万"工程、小蚕共育、应急粮食试验示范、烟稻轮作、油菜+中稻、猪+沼+果+灯+鱼,茶叶综合化工开发、特色立体农业种养、农作物"三避"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水稻、玉米、马铃薯免耕技术、中草药gap技术应用与推广、高山玉米高产示范栽培等农业实用综合技术,优先解决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延伸产业链等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实施"十个百万亩工程",并围绕关键技术进行配套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的标准化的成套实用技术,以优势区域为基地开展技术组装、示范和推广,推动科技资源向优势区域集中,为右江河谷和**山区农业产业调整及农民增产增收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农业产业化开发建设思路。从**年起,**将全力抓好"123456",即重点"构建一轴**特色农业产业带,研究好三条发展路子,优化四业并举,深入建设五个基地,提升六大龙头",不断强化农业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此工作思路不仅着眼于面上的产业化发展,还将继续紧跟产业扶贫的思路,捉紧壮大和发展,以面上的发展带动整村推进式扶贫的发展。

三、农业部门在扶贫工作中不可替代作用

1、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可能改变,拓展扶贫空间必须加强农业。

**农村人口众多,占总人口94%左右,农户收入仍然是"四为主"的格局,即农户收入仍然以家庭经营为主,占全年总收入的67%;家庭经营收入仍然以农业收入为主,占家庭经营收入的65%;农业收入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占农业收入的78%;种植业收入仍然以粮食为主,占种植业的70%。滞留在农村的农村人口仍以农业的主,因此,农业种植业的基础地位不可能改变,农村扶贫工作中,农业产业发展仍是基础。

从**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目前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型、科技型农业转化的阶段,处于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阶段。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现代型农业转变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中,最根本、最核心的解决办法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需要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把当前分散的扶贫项目、个别行为转化为依托农村科技大户和农村行业协会,通过农业部门的技术引导盘活现有农村资源,并兴办农村龙头基地、协会、企业等,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潜能,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2、种植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篇2

**是后发展地区,农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两翼山区,是扶贫的重点地区。近几年来扶贫工作在推动我市农业发展方面,影响极大,是促进我市农业产业调整不可低估的力量。借助这股强风,本人就农业产业扶贫方面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促进扶贫与农业的和谐共进,为解决**"三农"问题探索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途径。

一、农业产业化扶贫是贫困落后地区农民脱贫的关键

我市是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但是农业资源不是最贫乏的,德保、那坡、田林、隆林都有不错的资源,可以种植大面积的耐旱粮食、饲草和耐旱的中草药,既保护土地植被又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收入。现在一些被认为贫困的地区其实并不完全是资源贫困,而是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是生产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造成了这些地区的经济落后。所以产业扶贫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国家的扶贫投资主要通过国家各级政府的扶贫机构,把扶贫资金投入到到贫困地区的家庭或企业中。从我们目前的情况看,分散使用国家扶贫资金的结果是贫困地区依然贫困,经济落后地区依然落后。许多具有市场潜力、具有市场效益的农业项目,没有得到规模化发展、推动农民增收所需要的资本金,没有得到国家产业化扶贫投资的有力扶持。

农业产业化扶贫投资是脱贫的关键。农业产业化扶贫投资就是要解决贫困地区农业产业链中缺口所需要的资本金问题,对现行农业扶贫投资模式进行调整,可以改变当前只有单一部门投入的劣势,可以整合农业、畜牧等部门的资源优势,让扶贫资金可以发挥更大优势,符合市场竞争规律,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财政政策,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二、农业部门在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1、以"农家课堂"为主的人力资源开发,扶优扶贫。"农家课堂"是开展农村主体的精英培训,通过"以一传十、以十传百"的培训,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宣传、培训交流和效益吸引等手段,促进集群技术模式的普及和推广,发挥规模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通过各土专家演示与农艺师现场解说结合,并充分利用现场不同生长期作物资源及学员的现场培训操作,作为一个新型农民培训的亮点,体现在"多、快、好、省、土、灵、特"几个优势(一是"多",师资来源多样,有效解决定点"农家课堂"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面狭窄等问题;二是"快",巡回教学快速便捷高效,同样的授课内容相对以往形式可大量减少授课时间;三是"好",直接到农户家中、田间现场授课,减少环节,效果更好;四是"省",有效降低了农民学习成本;五是"土",授课老师主要是土专家、土洋结合教,授课语言主要是本地土话方言,群众感觉亲切易学,授课教材多是经过专家充实过的"土经验"、"土教材",更适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六是"灵",可以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时期和当地农民朋友的不同需求灵活安排授课,真正实现"地头有问题地头解决";七是"特",充分体现农业种植业培训在农村培训中的重要特殊地位,进一步转变农业干部作风,增强为"三农"服务责任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培养大批技术型农村人才,引导大批科技素质较高的人才到农村与农民群众相结合,实现传统农业基础与现代农业接轨,促进科技型、开发型高效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建基地、兴龙头、拓市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2、在推广实用农业技术中,强化科技扶贫。在当前形势下,以科技为动力、为切入点,是实现先进生产力作用、先进文化带动作用,落实广大人民利益的有效方式。通过科技发挥作用,使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渐转变,是农村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我农业部门综合"优粮优经""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等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配套试验示范,推广生态富民"百千万"工程、小蚕共育、应急粮食试验示范、烟稻轮作、油菜+中稻、猪+沼+果+灯+鱼,茶叶综合化工开发、特色立体农业种养、农作物"三避"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水稻、玉米、马铃薯免耕技术、中草药gap技术应用与推广、高山玉米高产示范栽培等农业实用综合技术,优先解决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延伸产业链等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实施"十个百万亩工程",并围绕关键技术进行配套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的标准化的成套实用技术,以优势区域为基地开展技术组装、示范和推广,推动科技资源向优势区域集中,为右江河谷和两翼山区农业产业调整及农民增产增收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农业产业化开发建设思路。从20xx年起,**将全力抓好"123456",即重点"构建一轴两翼特色农业产业带,研究好三条发展路子,优化四业并举,深入建设五个基地,提升六大龙头",不断强化农业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此工作思路不仅着眼于面上的 产业化发展,还将继续紧跟产业扶贫的思路,捉紧壮大和发展,以面上的发展带动整村推进式扶贫的发展。

三、农业部门在扶贫工作中不可替代作用

1、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可能改变,拓展扶贫空间必须加强农业。

**农村人口众多,占总人口94%左右,农户收入仍然是"四为主"的格局,即农户收入仍然以家庭经营为主,占全年总收入的67%;家庭经营收入仍然以农业收入为主,占家庭经营收入的65%;农业收入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占农业收入的78%;种植业收入仍然以粮食为主,占种植业的70%。滞留在农村的农村人口仍以农业的主,因此,农业种植业的基础地位不可能改变,农村扶贫工作中,农业产业发展仍是基础。

从**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目前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型、科技型农业转化的阶段,处于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阶段。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现代型农业转变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中,最根本、最核心的解决办法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需要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把当前分散的扶贫项目、个别行为转化为依托农村科技大户和农村行业协会,通过农业部门的技术引导盘活现有农村资源,并兴办农村龙头基地、协会、企业等,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潜能,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2、种植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通过深入实施"十个百万亩工程"推动全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全市20xx年将新增水果15万亩、甘蔗10万亩、茶叶2万亩、桑蚕5万亩、剑麻达到20万亩、木薯达到10万亩,优势产业调整优化面积35万亩,新增产值3.9亿元。另外,大力推广良种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节本增收0.42亿元。两项预计促农人均增收140元,超过20xx年预计农民人均增收的42%。而且,农业部门集中了大量的技术基础,一大批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农艺师是农村最信任的技术致富带头人,他们与农村群众关系密切,其中不少人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先头部队,是扶贫战线上的中坚力量。因此,农业种植业还将是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仍需要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篇3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12〕2号文件。《意见》指出,xx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贫困和落后是xx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xx的主要任务。xx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进一步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发挥xx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是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有力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了解国发2号文件对xx地区的影响和成果,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快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校经济学院特地来到xx省xx县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社会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地点及方式

我们这次选择的调查对象是目前居住在xx县的比较贫困的群体,主要是农业人口且收入较少的xx居民。我们调查的地点主要是在xx县城的城郊结合处。调查的方式是采取问卷的形式,由我们将问卷发放给我们的受访者,由他们仔细阅读后填上答案,然后我们将问卷回收,分析,总结。这次我一共向我的访问对象发放了x份问卷,实回收x份,其中有效问卷x份。

三,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

第一部分: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

在这次的调查中,受访者的性别结构接近1:1,其中有x个是汉族居民,x个是布依族居民,两个是苗族居民。在这x个访问对象中,只有两位是从外地刚刚迁到xx居住的,其余x位都是当地居民。这些受访者的年龄构成比例为:16岁一下有x位,占总人数的x%,16-44岁有x位,占总数的50%,45-60岁有x位,占总数的40%,60岁以上的有1位,占总数的5%。在这20位受访者中,有x位来自农村,占总数的x%,他们绝大多数家庭的收入靠外出务工和种植业获得,也有一部分人靠经商来获取收益。所占比例如下:种植业x%,外出务工x%,子女或亲戚援助占x%,经商20%,养殖业15%。而且根据调查结果,这些农村居民的收入都比较低,有x%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元以下,x%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x元,有10%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x元,有5%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x元,有x%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元以上。而导致这些家庭不富裕的主要原因就是除农业以外没有其他收入(有x%的家庭这样认为),居住的自然条件很差(x%的家庭这样认为)子女上学负担严重(有x%的家庭这样认为),也有一部分家庭感觉赡养家里的老人负担重(x%的家庭)和一部分人感觉家里缺乏劳动力(占5%)

对于2012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发2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x%的人都表示不知道这个文件,而剩下的x%的居民则表示他们只是听说过,但是不了解文件的具体类容。

第二部分:个人对扶贫政策的整体评价

根据此次的调查结果,xx县的居民有60%以上的居民都认为当地政府对农村扶贫很重视,但只要35%的人对目前的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感到满意。有一半的人从扶贫政策中享受到了实惠并对当地农民脱贫致富非常有信心。但是这些居民由于信息来源不广,对政府的信息动态不了解,只有25%的人参加过相关的扶贫项目,如退耕还林,公路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等。对于家中老人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居然所有的受访者都感到头疼,都抱怨金额太低,不能满足日常开销。令人欣慰的是,有90%的人表示,对于政府安排的各类扶贫活动,他们都会积极参加。

第三部分:个人对扶贫政策和相关服务的具体评价

国家现在x元的新扶贫标准线,本应该是一则重要的消息,但是在当地却只有x%的人知道。对于当地政府正在开展的扶贫项目,绝大多数的人也表示不清楚。在这些受访者中,他们的家庭所参加的社会保障项目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我们欣喜地发现,在xx地区,超过一半的居民都认为我国目前的一些扶贫政策如:家电下乡,教育扶贫,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粮种补贴政策和土地流转政策等,是有效的,这些政策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分析和总结

通过此次的社会调查,我发现,xx县近年来采取的有力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xx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x万元,实施扶贫项目x个,完成整村推进村x个;新建和改造村级公路x公里,村寨道路硬化x万平方米,修建小水池x口,水利沟渠x公里;推广杂交玉米种植x亩、脱毒马铃薯种植x亩;种植板栗、核桃等经果林x亩,饲养育肥猪x多头,肉兔x多只土杂鸡x万多羽,养殖大鲵x多尾。

通过小水池、沟渠修建等水利项目的实施,解决了x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和x万人饮水难问题。通过公路建设、村寨道路硬化等交通项目的实施,解决了x个村x万人口的行路难问题,x个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改善。茶叶、蔬菜、经果林和畜牧水产养殖等项目的实施,以贫困村为主的茶叶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和畜牧养殖基地逐步形成,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通过扶贫攻坚,xx县贫困人口数量从2006年的x万人下降到2010年的x万人,减少贫困人口x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由x%下降到x%,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x元增长到2010年的x元,增长x%。

但是,在取得重大绩效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xx农村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大多数农村居民收入太低,生活困难,大部分农村家庭的年均人收入都集中在1200元左右。

2,收入来源少,主要靠外出务工和种植业。

3,信息流通不畅,不了解政府信息,不了解相关国家政策,不知道政府的相关扶贫项目,使得国家扶贫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4,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农村扶贫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中,农村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资金和资源的流失和投资倾斜使贫困地区稀缺的资源大量向发达地区流动,贫困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5,农村脱贫人口的返贫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这主要是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的缺失,难以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出正确的决断你。

四,对于xx县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 一)要加快扶贫政策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开发方式和扶贫思路等方面的创新 。

1,在管理体制上,要强化扶贫工作责任,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专门的经费,有一套相应的法律制度来指导和约束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经费的使用,项目的运行要按期完工,发挥效益,项目资金的使用得到监督。此外,要调整扶贫工作重

心,适应新阶段贫困人口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由重点扶贫县转向重点扶镇、扶村、扶户。

2,在运行机制上,要完善扶贫开发模式,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开发扶贫、市场运作”的扶贫开发模式,着力增强扶贫能力,培育多元化的扶贫开发主体,实现各种扶贫资源优化组合,提高扶贫开发效益。与此同时,要完善扶贫资金投入和运营机制,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建立起以扶贫资金投入为导向,以农户自己投入为主体,以信贷、外资和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扶贫投入。

篇4

1.引言

贫困,是当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普遍而又十分紧迫的问题。就邯郸而言 ,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贫困人口在不断减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是,由于自然、历史、经济和社会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交织、相互制约,邯郸市国家级贫困县农民的贫困状况依然十分严峻。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邯郸市所属区域的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与反贫困问题尤为重要并且具有丰富的实践意义。

2.邯郸市国家级贫困县贫困成因分析

2.1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

(1)年老多病致贫。由于家庭成员年老体弱,或丧失劳动力,子女不能资助和赡养而导致贫穷,尤其目前国家逐步出现了老龄化,老年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这类贫困更加凸显

(2)教育支出超负致贫。这是一种新的致贫原因,也是现在农村致贫的一个影响因素。经调查发现,村民能够负担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因无学费、只需提供日常费用,但高等教育的费用相对较高,是致贫的主要原因。

二元经济结构的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是导致我国农村地区贫困的历史原因。

2.2村民自身素质限制、劳动力贫乏的制约

虽然现在农村很重视教育,也有许多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我们统计的子女上大学的比例只有24%,而且他们毕业后绝大多数不再回家乡,致使农村人才缺失。所以,整体表现为文化素质低下,致富本领不强;农村很多无知识和一技之长的青年人纷纷的进入大城市打工挣钱。当地缺乏青年劳力,只剩下了老人以及小孩。由此可见,在贫困村,低素质人口对流也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2.3 生产方式单一

邯郸市所属区域的国家级贫困县生产方式单一,收入来源单一,以农业为主虽然有个体经营、外出打工的人员,但这都是村里人数的少数,每个家庭基本都还是有耕地的。在种植的作物中,基本是小麦、玉米,有少部分种棉花。另外,农作物种植时,科技成分不高,没有进行先进化生产,农用机械利用率不够。

2.4 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既导致了贫困区内生能力不足,难以有效地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培育与积累人力资本以及改善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又使其对外部资源利用能力受限,难以集聚优势资源发展当地经济。

2.5 扶贫监管机制以及扶贫资金利用尚不健全

扶贫资金由于审批、拨付和使用流经环节多,易出现资金到位不及时和使用效率低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扶贫资金监管机制,另外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扶贫资金转移。由于贫困农户生产结构单一、贷款额度小,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因而一些地方官员更愿意把优惠贴息贷款发放给当地的企业和富裕户,最终导致扶贫资金转向和扶贫效益低。

3.邯郸市国家级贫困县反贫困路径选择

3.1 加大对贫困区的培训投入、吸引劳动力留在当地

贫困地区贫困的根源并不都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而是人力资本的匮乏,首先,邯郸市贫困县以农业为主,村领导以及政府要竭尽全力增强村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办业余培训班,让每一个村民掌握一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其次,请农业专家带着优质品种到贫困县来,引进新的种植品种,拓宽农民的经济作物品种;最后,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得其有一技之长。

留住劳动力,发展当地经济,我们可以:第一,招商引资,企业老板承包农民大面积的耕地,将小农式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为大规模生产,增加科技化生产含量,村民到生产基地工作;第二,针对女性生育劳动力转移情况,当地村政府可以开展手工加工的一些作坊式小企业,增加就业机会

3.2 进行多元化生产

首先,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需要增加。鉴于邯郸市贫困县的土壤环境,沙地不多,种植水果最为适宜。邯郸市魏县的水果种植是一个可以借鉴的亮点,梨乡是不错的选择;大名县可以学以致用的种植其他水果。二是适当发展乡村旅游业。根据本县的特点开发旅游线路,建立一个邯郸市内景点旅游路线,形成一个短途旅游的经典。旅游业的发展甚至可以带动当地农家乐的繁荣;

3.3 加快贫困区基础设施建设

邯郸市贫困县的基础设施薄弱环节不在电力、水力,而是在公路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应该重点放在公路建设上。完善公路后可以促进内外物质交流和思想沟通,增强贫困县自身的发展能力以及吸引力;其次是完善基础文化教育设施。邯郸贫困县的小学、中学逐渐减少甚至破落,关键原因在于教育质量差。我们可以聘请优秀的老师支教,提高教学质量。

3.4完善贫困区政府保障制度

当前邯郸市国家级贫困县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是很完善,虽然新型合作医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切实解决贫困农民的看病难的问题。所以,一是尽快建立贫困区医疗救助制度。二是加强新农合作用的政策讲解和宣传,使得村民了解新农合的重大作用,有了病及时就诊。三是,鼓励那些没有保险的人购买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规避家庭风险。

3.5 增强扶贫资金利用效率

扶贫资金的及时到位和高效使用直接影响着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成败。一是逐年增加财政扶贫力度,扩大以工代赈工程、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和就业扶贫技能培训工程等扶贫项目的规模,切实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二是建立扶贫资金监测体系。即可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邯郸市扶贫资金项目监测网络。同时,相关责任部门要加强对扶贫资金定期的严格审核,防止和杜绝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和贪污;三是努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通过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重点扶持与贫困农民直接关联的扶贫项目,让贫困农民从中受益。

4.结论

我们深入探索了邯郸市国家贫困县农村贫困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农民的生存现状、发现了一些贫困的原因,对邯郸市国家级贫困县农村扶贫开发的发展和思路作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形成了邯郸市国家级贫困县的对策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对邯郸使国家级贫困县的扶贫工作产生一定的作用。(作者单位:1.2.河北工程大学;3.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本课题是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项目,邯郸市国家级贫困县农民生活状况调查与反贫困对策研究(201301123)阶段性成果之一。

篇5

一是立足城郊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种植业。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以香岛、绿丰苑、绿丰达等企业为龙头,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农户各方资金,共投资3000多万元,在讨思浩、古路板、野马图等村新建温室大棚350栋,新增蔬菜保护地320亩,新增蔬菜产量3100吨。其中,香岛生态农庄投资1500万元,完善了基础设施;绿丰苑农业产业化示范园,100亩蔬菜基地和17个蔬菜品种通过了国家有机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全区蔬菜种植业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良好发展格局。

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经济林开发初见成效

三、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道路建设成效显著

00多万元,完成了哈拉更集中供水工程、奎素截伏流工程、面铺窑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三个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实施了庄子村、面铺窑村等一批人畜饮水改造工程;启动了投资700多万元的野马图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全区农田水利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的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基本解决,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旅游业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按照加快大青山“一带三线”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对全区旅游业发展规划进行了重新修订,编制了保合少旅游集镇和盘龙山旅游景区规划。加快了旅游项目建设进度,巨华葡萄酒庄园酒厂开工建设;奥淳原生态酒庄园酒厂峻工投产,并新建了酒道馆;投入200余万元,启动了面铺窑农家乐旅游项目,建成农家四合院6套;尚水居画院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蒙锡玏马术俱乐部完成了项目规划和征地工作。华盛休闲体检中心等旅游项目正在加紧办理相关手续。**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增加了配套设施。小井沟生态园、绿野山村被市旅游局评为“呼和浩特市农家乐旅游点”。成功举办首届**区冰雪旅游节暨冰雪趣味运动会。旅游业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对全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开始逐步显现。

五、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篇6

2008年全区农村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立足我区农村实际,以发展避灾、节水、高效、设施农业为主要方向,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

一是立足城郊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种植业。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以香岛、绿丰苑、绿丰达等企业为龙头,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农户各方资金,共投资3000多万元,在讨思浩、古路板、野马图等村新建温室大棚350栋,新增蔬菜保护地320亩,新增蔬菜产量3100吨。其中,香岛生态农庄投资1500万元,完善了基础设施;绿丰苑农业产业化示范园,100亩蔬菜基地和17个蔬菜品种通过了国家有机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全区蔬菜种植业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良好发展格局。

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经济林开发初见成效

次),有效地制止了林区内散牧行为。全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nextpage]三、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道路建设成效显著

四、旅游业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按照加快大青山“一带三线”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对全区旅游业发展规划进行了重新修订,编制了保合少旅游集镇和盘龙山旅游景区规划。加快了旅游项目建设进度,巨华葡萄酒庄园酒厂开工建设;奥淳原生态酒庄园酒厂峻工投产,并新建了酒道馆;投入200余万元,启动了面铺窑农家乐旅游项目,建成农家四合院6套;尚水居画院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蒙锡玏马术俱乐部完成了项目规划和征地工作。华盛休闲体检中心等旅游项目正在加紧办理相关手续。**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增加了配套设施。小井沟生态园、绿野山村被市旅游局评为“**市农家乐旅游点”。成功举办首届**区冰雪旅游节暨冰雪趣味运动会。旅游业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对全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开始逐步显现。

五、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篇7

(一)抓好我县3500个贫困人口减贫工作的落实

贫困人口减贫工作是今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号工程,也是省考核我县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2014年省下达给我县减少贫困人口指标任务是3500人。接到这项任务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列入县政府2014年为民办实事的首要任务,及时召开全县扶贫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安排,为了尽快完成减少贫困人口工作任务,县扶贫办紧紧依靠我县各乡镇和有关单位的支持,将减贫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并重点锁定出3808个减贫人口,实地摸底他们的生产增收项目以及各项收入来源,采取得力措施进行帮扶,努力使锁定的贫困人口实实在在的脱贫。

省扶贫办督查组2014年9月11日对3个乡镇、3个村锁定的贫困人口进行抽查,据抽查结果,目前这些被锁定的3808个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已高于贫困线2650元,年底脱贫没有问题。我县完成年度减贫指标任务的108.8%,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工作任务。

(二)落实2014年中央财政扶贫发展资金项目

今年省下达我县2014年中央财政扶贫发展资金(第一批)为1510万元,计划实施扶贫项目30个,其中,用于建设贫困村修路建桥项目9个;贫困村饮水工程6宗;扶持贫困村生产发展项目12个;扶贫贷款贴息资金项目1个;实施“雨露计划”培训2项。

1、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情况

省下达我县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共598万元,其中,投入资金429万元,建设贫困村修路建桥9条,硬化村道路长6.427公里,建设漫水桥2座,涵洞38个;投入资金169万元,建设贫困村饮水工程6宗,建拦河坝6座,过滤池6座,拉水管长19.2公里;截止今年11月底,所有基础设施项目已全部竣工完成;但部分项目尚未进行验收。基础设施项目已拨付资金490.5万元,资金拨付率82.02%。

2、生产发展项目建设情况

省下达我县生产发展项目资金702万元,实施种养项目12个,其中,扶持贫困村种植橡胶4500亩、槟榔2000亩、山茶树4200亩;扶持贫困村养山鸡2000只、养鸭34000只、养鹅35000只、养后备母猪275头、养肉猪1000头、养蜂1250箱;发放石斛、橡胶、槟榔肥料帮助农民管理石斛48亩、橡胶5000亩、槟榔5000亩。除养蜂项目第二批蜂种在12月份完成发放外,其他项目已于9月中旬全面实施完成。各类种苗和管理肥料都发放到农民手中,但还没及时报账。生产发展项目已拨付资金492.15万元,资金拨付率70.1%。

3、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资金

省下达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资金60万元,其中,已投入资金48万元,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36期,共培训农民4982人次。其中,橡胶割胶技术培训班13期,培训1600人次,橡胶管理技术培训班13期,培训1600人次,槟榔种植技术及管理培训班5期900人次,禽兽养殖培训班5期882人次。投入资金12万元,贫困村干部培训班1期36人。培训类项目已拨付资金60万元,资金拨付率100%。

(三)抓好铁皮石斛特色产业项目发展

为了响应县委、县政府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的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4年)》文件精神,我办积极扶持贫困村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铁皮石斛特色产业。截至今年11月底,全县已种植铁皮石斛180亩,预计今年能收获铁皮石斛40亩,但由于今年30号台风“海燕”11月10日侵袭我县,造成17亩铁皮石斛受灾。其中:铁皮石斛种植大棚及种苗完全被毁的9亩,铁皮石斛大棚被掀顶及部分种苗被毁的8亩,直接经济损失129.65万元(其中:大棚损失37.25万元,种苗损失92.4万元)。目前预计只能收获23亩,按每亩收益16.67万元计算,可以增加农民收入383.41万元,比去年的4.5万元高出378.91万元。效益比去年同期增长84.2倍。

(四)抓好农村小额贷款扶贫贴息工作

今年以来,我县农村扶贫小额贷款贴息工作稳妥推进,有效解决了当前农村发展经济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止今年10月底,我县扶贫小额贷款共贷出4418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已贷出1650万元,农业银行已贷出1463万元,邮储银行已贷出1305万元,共扶持4366户农户发展生产。其中,养殖户1486户贷款1520万元;种植户2802户贷款1952万元;其他贫困户贷款946万元。

今年我县财政已拨到相关银行的小额贷款扶贫贴息资金共计220.9万元,其中,信用社82.5万元、农业银行73.15万元、邮储银行65.25万元;目前,已对农户贴息116.19万元,占已拨贴息资金的52.6%。其中,信用社62.53万元,占53.81%;农业银行8.6万元,占7.4%;邮储银行45.06万元,占38.78%。历年剩余贴息资金320.58万元(含2014年15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为确保农民增收工作稳步推进,我办成立以主任为组长,办公室成员为组员的促进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员通力合作的工作局面。

(二)抓好2014年度扶贫资金项目的实施工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发展项目等实行分管领导亲自抓制度,确保2014年度扶贫资金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投入扶贫项目资金共计1510万元,扶持4个乡镇4个行政村覆盖17个村民小组568户2953人发展经济。

(三)抓好贫困村庄贫困农民培训工作,针对我县农民生产发展需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贫困村干部培训等各类培训,提高农民实用技能,促进农民增收。

(四)抓好整村推进工作,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为对象,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为目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投入、规范运作、分批实施、逐村验收。

篇8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110-02

引言:科技扶贫政策的提出,它是应对贫困农村地区技术生产落后和技术人才极度缺乏的这一经济现状的,近些年来,科技扶贫为实现我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在我国,科技扶贫政策的提出较晚,地区之间发展的还很不均衡,还没有形成一致认识的扶贫模式的具体界定。因此,研究科技扶贫发展的具体操作模式,探索形成比较规范和科学先进的科技扶贫模式理论,对完善和发展科技扶贫理论和进一步推进科技扶贫实践都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在这种背景下,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模式就应运而生,它是在实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将集体林地承包到了农户手中,广大林农为充分的利用林地空间,深挖林业生产力,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绿色循环经济,而在农业生产领域涌现出的新生事物。近年来,我国把把林下经济作物种植产业作为促进生态保护、农民增收、社会发展的重要农业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经济作物种植,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科技扶贫的意义及其特征

1.科技扶贫的意义

科技扶贫政策的实施与应用,促进了贫困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尽快的实现了脱贫致富。高素质的科技扶贫人才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民群众进行科技扶贫政策与技术的普及教育,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了贫困地区农民自我发展和积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了贫困地区劳动生产率水平,以得到最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科技扶贫的特征

2.1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科技扶贫中始终扮演着第一位的角色,起到的作用永远是最重要的也是决定性的。由于贫困地区自然、经济、社会和人文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科技扶贫开发中,需要大力发展本土科技以及引入必要的先进技术,同时由于农林牧渔等行业技术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适应性,在贫困地区引入技术时,必须要求技术本身是先进的、成熟的,并结合当地实际综合体现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2.2加大力度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科学文化素质。科技扶贫不仅要求有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同时要求科技实施人员素质较高,因此提高个体素质是贫困地区脱贫的必备条件。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群众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不仅要引入科技和管理人才,组织实施各类型的扶贫项目和扶贫讲座等类型的活动,集中解决贫困问题以及增大群众的认知面,而且要在扶贫项目和扶贫讲座等类型的活动的带动下,大力开展科技扶贫政策与技术的培训与教育,以达到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目的,这样就从根本上转变了农民思想观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个体素质,造就了当代的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农民。

二、应用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模式的开展方法

笔者生活在平原地区,随着退耕还林工程以及防护林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农民栽树的积极性高涨,林地面积在近几年迅速增加,改变了林木稀少的的状况,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1.近几年来,养殖业收益较好,林农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林地资源,实现养殖以及林业的双重发展。在林地里散养家常鸡、鸭,鹅等,在各地都有非常成功的例子,在果园散养鸡鸭鹅等家禽,能够明显的减少害虫的虫口密度,而且不用给果园单独除草,省工省力。在合适的林地规划一片空地圈养生猪和羊,有的还在林地建立托牛所,利用林地的坑塘养鱼,收益相当高。而家禽家畜的粪便又是林木生长良好的肥料,二者相得益彰,极大地提高了林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林木的生长。

2.林下种植已经非常普遍,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林下套种喜阴的园艺用卉苗木前景广阔,喜阴的有苔类。在林木种植的初期,可以采取林木与矮杆作物间作,例如大豆、花生、辣椒、等。耐阴的药材品种非常多,而且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药材的需求量非常大。可栽植人参、西洋参、等很多品种。林地栽植食用菌历史悠久,可以种植蘑菇等菌类植物。

3.充分发挥林木丰茂、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产业,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建立“林家乐”,突出个性特色,以采摘、垂钓等休闲模式吸引各方游客来享受林地的中的农家乐趣。

三、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林木的生产周期是比较漫长的,这严重制约着林改后农民的发家致富。而发展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增加了林业附加值,开辟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2.因地制宜成本低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模式利用森林系统良好的生态条件,在林下种植南药、棕榈藤和切叶花卉等适宜的经济作物(植物),这种种植模式是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药用经济作物和资源,投入少、效益高,也可有效地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从而实现“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3.保护环境效果好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模式,可构建不同类型森林复合经营系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结语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作为一条农村科技扶贫新途径,具有农民可操作性强、投入少、见效快、种植面积广、大大增加农民收益、保护生态环境等优势,在农民林业生产实践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能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由于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又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产品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这样,林下经济作物种植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必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也成为了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褚琳,劲草.科技扶贫是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J].科学经济社会,1999

[2]毕文博.深化科技扶贫,做好科技共建工作[J].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2003

篇9

二、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为贯彻《关于印发〈全省脱贫攻坚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扶贫组发〔2016〕3号)文件精神,扎实落实《山东省信息化建设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区xx局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区信息化建设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研究、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工作,局信息办具体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为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根据《山东省信息化建设扶贫专项实施方案》、《信息化建设扶贫实施方案》,明确了2016-2018扶贫责任目标、主要措施和组织保障,联合科技局、农业局、教育局等有关部门,以及基础电信运营商、广电网络、铁塔公司等相关企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由召集人或召集人委托的同志主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阶段性工作要求,协同推进我区扶贫工作重点村的信息化建设。

xx店和xx店两个信息化扶贫示范乡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所、经管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资金管理、项目实施和资产监管等方面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

三、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宽带网络覆盖情况

我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覆盖面较广,在联通、移动、电信公司支持下,已经实现包括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在内的村村光纤宽带入户,宽带接入速率20兆比特每秒,且资费不变。3G/4G无线网络已经在交通干道、公共区域、各生产重点部位等有效覆盖,实现移动宽带网络人口全覆盖。所有扶贫村固定电话、有线宽带和无线电话接入能力全部达到100%,学校有线宽带基本实现全接入。

四、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信息员配备情况

在村两委人员的推荐下,深入各村挖掘具有致富头脑和为民服务意识的中青年作为各村信息员,现村级信息员队伍10名,扩充至16名,信息员配备率达到100%;两个镇村两委成员培训率达到60%,居民家庭成员参加过信息技能培训率达到20%。信息员多为村两委干部、致富能手、文化程度较高且乐于向村民义务宣教信息知识的村民。同时,对信息化扶贫示范镇的信息员进行了建档,从而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信息员队伍。

五、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农民信息技能培训情况

2017年11月28日-30日,市经信委组织开展了扶贫工作重点村信息员培训和信息技术下乡活动,我区共培训信息员237名,扶贫工作重点村信息员培训率达到100%。

除参加全市统一组织全员培训完,各镇对农民的信息培训分别开展。利用乡镇和村委会会议室,围绕涉及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手机和电脑选购、种养殖知识查询、农资和农产品购销、设施农业网络构建、网络安全防范以及“美丽乡村”等APP的信息采集、、查询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集中培训、远程教育、进村入户等方式进行了分批次培训,累计培训村两委干部300余人次,培训农村居民1万余人。扶贫工作重点村“两委”成员培训率100%,且培训次数均达到3次以上。农村居民培训率达到30%以上。通过培训,使他们全面学习利用电脑和手机上网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信息查询、采集和能力。

六、“互联网+”示范建设推广情况

xx店镇建成镇级“互联网+农业”服务中心一处,村级“互联网+农业”服务中心四处,购买了测土配方检测仪、测土配方查询机、三台二维码打印机;在王楼村建设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可辐射1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在刘桥村建设了“互联网+医疗”应用示范项示范项目,可辐射省扶贫工作重点村10个。通过“互联网+”项目的实施,既带动了贫困户就近就业,又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xx镇“互联网+农业”示范项目在周海、牛楼成立了信息化服务站,购置了触摸屏查询机,可实现方便快捷的测土数据查询和配方查询指导群众进行农业种植,为润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犇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恒信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配置了二维码打印机并安装了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对农作物种植区域环境信息、种植过程信息、采收包装信息、质量及安全检测信息等进行采集汇总,方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溯源查询。“互联网+医疗”示范项目建在镇卫生院,购置了智能云健康体检仪,为村民提供健康知识、健康查询等服务,该项目辐射省扶贫工作重点村16个。

七、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情况

获批进行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创建的乡镇充分发挥省财政奖补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蔬菜大棚、土壤改良、健康医疗、旅游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黄店镇通过组织实施“互联网+农业”,进行玫瑰旅游园区建设,引进玫瑰茶、玫瑰糕点等加工企业,着力打造地方旅游和农产品品牌。

八、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平台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信息化应用的好处,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鼓励引导各镇街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升信息员和广大群众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

篇10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布局,全乡产业结构调整逐步优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为农牧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478.89万元,同比增长18.4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9145元,同比增长13.96%。

(一)粮食生产稳步增长。按照“调结构、促增长”的原则,实现优质马铃薯种植面积534亩,小麦种植面积208亩,玉米种植面积885亩,实现粮食总产量达566吨。

(二)基地建设继续巩固。2015年,全乡干果和小水果基地建设达3100余亩。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打通200亩甜樱桃销售渠道;投入资金50万元巩固提升600亩脆红李基地;继续巩固核桃基地核桃基地1350亩;巩固蔬菜基地363亩。

(三)林下种植不断推进。白纳溪村黄土岗社群众罗晓东积极带头大胆探索,试种林下中药材重楼和白芨;在独足沟村以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为契机,加大中药材种植力度,并积极引进象雄丰盛合作社,采取租赁林地的方式,在独足沟村实施300亩林下种植重楼等中药材。

(四)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嫂子生猪养殖场、年出栏300头以上的文明生猪养殖场、独足沟村利全生猪养殖场规模不断壮大;八角塘村建成年出栏100头以上养牛场1个,白纳溪村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巩固提升项目,投资30万元购肉牛67头牛,养牛业逐步完善管理机制并初见成效;落实资金5万元养殖中蜂90桶。2015年,全乡牲畜出栏达10761只,其中生猪出栏3215头,养出栏342只,生猪改良达525头,山羊改良525只,牛改良100头,肉产量达214.1吨,奶产量达110吨,全面完成县上下达目标任务。

(五)乡村旅游势头强劲。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兴旅、富民”旅游发展思路和打造“大东女国阳光旅游度假区”的战略部署,我乡全力以赴推动旅游快速健康发展。投入资金400余万元的幸福农庄全面投入接待运营,投资200万元的嘎达山景区龙龟瀑布观景台建设项目已进行二次设计规划。积极鼓励当地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现已申报星级评定农家乐4家。我乡中国碉王已纳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乡境内旅游、文化资源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不断攀升,旅游收入逐年增长。

二、统筹规划抓项目,农业设施发生新变化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提升基础设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县各项政策的照耀下,我乡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基础设施迈上了新台阶。

(一)交通建设突飞猛进。今年完成华西坝4.75公里6.5米宽道路硬化;落实资金30万元完成3公里通组路建设;统筹资金完成白纳溪村5.5公里通组路入户路建设;落实资金40万元完成八角塘村英雄榜河堤、先不冷沟下游泥石流排导槽建设;争取资金138万元完成白纳溪村3.3公里通村道路硬化。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通村通组入户路硬化覆盖率达98%以上。

(二)水利建设长足进步。近年来是我乡水利设施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三个村都实施了人畜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基本解决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2015年,完成八角塘村127.73万元小农水、独足沟村267.13万元小农水和18.89万元的人蓄饮水安全提升工程,以及白纳溪村19.11万元人蓄饮水安全提升工程。

(三)通信电力稳步推进。全乡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家家户户都看上了电视,用上了手机。独足沟村电网改造已申报成功,将在2016年实施。

三、发展成果抓共享,农村事业实现新突破

在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将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作为改善民生、执政为民的主抓手,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奋力开拓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

(一)惠民工程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切实关注农村低保、建档立卡、五保供养、优扶对象等弱势群体,认真搞好困难群众和农村低保困难补助的发放等惠民工作。上半年,审核调整了低保对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2户,人数161人。今年全乡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26人。同时,规范开展“村财民理乡监管”工作,落实党委书记亲自抓、乡长亲自管、分管副乡长负有责任的机制,对2008年以来的各项涉农资金进行了全面清理。

篇11

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一盏盏明亮的路灯,照亮了夜幕中和龙市南坪镇龙渊村村民们回家的路,也照亮了村民的新生活。

“生活改变太多了!自从政府征用了2公顷地,大部分的征地补贴给了我们。然后村里用剩余的补贴进行信用放贷,每年给我们分红、交医保等,现在的日子过得舒坦。”提到脱贫致富,敦化市江南镇下石村村民杨臣满脸幸福。

龙井市扶贫办选定龙井海兰江牧业有限公司作为入股企业,购置优质延边黄牛630头,分配给农户贫困户,贫困农户以黄牛为资本入股企业,并由企业统一饲养,每年为项目涉及贫困农户发放效益分红。

……

这样一桩桩新鲜事,最近五年在延边大地精彩上演,从未间断过。

这样一幅幅幸福画卷背后,是延边州各级党委政府用扶贫画笔书写出的满意答卷。

强化组织协调积极开展定点扶贫

“十二五”以来,延边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将其作为全州重点民生实事,出台了《延边州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方案》,先后编制了《延边高寒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延边州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规划》,建立了全州以工代赈和扶贫产业项目库,确保全州扶贫开发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以两办文件印发了《2012-2015年延边州定点扶贫工作方案》,提出了帮扶目标,明确了帮扶任务,定点扶贫工作覆盖了列入“十二五”整村推进计划的所有贫困村。

全州有4个中直单位、88个省直单位、124个州直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各县(市)也制定了本级定点扶贫方案。2014年,又组织71个州直单位开展“联县帮乡驻村”主题实践活动,开展驻村帮扶,县(市)直单位也组织了驻村帮扶,全州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据统计,五年间,中、省、州直属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1亿多元,捐助物资折合人民币3000多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汪清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2016年黑木耳产量5.5亿袋、2.75万吨,从业户数11261户,实现产值16.5亿元,菌农收益逐步提高。

延边州将扶贫开发与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特色,提高品质,创建品牌,增加效益。在全州实施了具有延边特色的10亿袋木耳、10万亩中药材、万吨烟叶、50万头黄牛、20万亩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工程,取得可喜成果。据统计,目前,全州地栽木耳达到12亿袋,带动种植户2.5万户;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561公顷,带动种植户2.2万户;黄牛达到56.7万头,规模以上养殖户8113户;种植烟草5068公顷,带动种植户1.5万户。

延边州在4个重点县的扶贫产业发展上各有侧重。汪清县除实施木耳大县(5.5亿袋),还实施了10万头黄牛建设工程;安图县实施了建设药材大县工程;和龙、龙井实施了建设10万亩绿色有机水稻工程。通过这些产业工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深化改革创新实现三方多赢局面

延边地区贫困人口中老龄人口和病残人口所占比重比较高,达到65%以上,这部分人大多丧失了劳动能力。同时,一些扶贫产业项目也不适合单人单户分散经营。针对这一情况,延边州尝试了委托经营、合作经营、股份制经营等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吉林省雪山N貂养殖有限公司与和龙市福洞镇合作,与福洞镇475户贫困户、1055人签订了300万元的扶贫委托经营资金,新成立种貂养殖示范基地,无偿提供种貂1000只和饲料供应,并派专业人员进行防疫等。采用“公司+协会+合作社”的产业模式,着重帮助镇内贫困户脱贫,逐步推广以貂厂为主,各类合作社养殖厂为辅,辐射广大农户的产业模式,无偿提供优良种貂、饲料、技术服务,实行保值收购,自担市场风险,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公司每年拿出30万元作为分红金,每户年可增收630元。

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扶贫产业经营模式和资金使用方式,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经营实体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并扩展了业务,并促进了全州农村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呈现出贫困户、经营实体和产业建设多赢的局面。

以工代赈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乡间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路旁的鲜花争奇斗艳,村中的农舍排列整齐,太阳能路灯亭亭玉立,健身广场器材闪亮。图们市月晴镇水口村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从前,图们市月晴镇水口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很差,2010年,在有关部门协助及村主任带领下,筹措640万元资金在村内实施了小河流域整治、饮水管网改造、排水渠修缮、村内道路硬化、住房改造等工程;现在村内道路硬化率和住房砖瓦化率达到100%;新建230平方米村部暨党群活动室、农家书屋,架设太阳能路灯41盏、修建艺术栅栏、朝鲜族风格观光凉亭等。同时加大村容整治建设,新建垃圾堆放点8处,购置了垃圾清运车2台,种植云杉、花卉等植物1.2万株。此举措因地制宜为水口村设计了一个起点高效果好的村庄建设规划。水口村成功申报全国美丽乡村试点,获得了“全国美丽乡村”称誉。

“十二五”以来,延边州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加强了村屯绿化、亮化和环境提升工作。自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以来,全州农村特别是重点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有了巨大改观,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

延边州还实施以工代赈项目469个,落实以工代赈资金38629万元。修建河堤73380米,拦河坝13座,灌溉渠道51285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4.5平方公里;修建乡村道路588.8公里、桥梁57座;修建围栏5450米;打井引泉101处,解决了45762人和20246头大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泥草房和危旧房改造59886户,占农业总户数的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