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09:56: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因素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项活动。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我们可以正确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全面反映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如何有效地保证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是每一个财务报告分析者都要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就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若干因素作一论述。
一、分析主体
要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分析主体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如果分析主体缺乏财务分析的理论知识或没有很好地掌握财务分析方法,或不具备从事财务活动应有的心理素质,就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因此,财务报表分析主体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较高的理论水平
分析主体应熟悉会计理论知识,不断学习企业会计准则,掌握财务分析理论与方法。只有这样,分析主体才能在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做出正确合理的专业判断,才能胜任财务报表分析这项高技术含量的工作。
2.较强的实践能力
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需要分析主体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适应错综复杂的财务环境的能力。这需要分析主体在大量的财务实践中逐步培养。
3.较强的职业判断力
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合理的判断能有效地解释问题的本质,得到有用的信息,有利于正确地做出决策。而错误的判断会导致信息失真,误导决策,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客观中立的立场
财务报表分析主体多种多样,大多是企业利益关系人。分析主体与企业之间具有形形的利益关系。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之前,他们往往已经对企业有了一定的评价。这种评价在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往往起着心理暗示的引导作用,这将使财务报表分析有失公正和客观,容易造成报表分析的片面性,最终导致错误的分析判断。因此,分析主体必须在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始终保持客观的态度和中立的立场。
5.分析主体的财务观念和风险意识
要对财务报表作出正确的分析,首先要正确地解读财务报表。这就需要分析主体的财务观念和风险意识与财务报告编制主体保持一致。另外,分析主体财务观念和风险意识的差异,也会造成对财务评价指标看法的差异,从而导致分析结论的不同。
6.分析主体的心理素质
财务报表是一项相当复杂而又繁重的脑力劳动,除了要求分析主体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判断力之外,还要求分析主体有较好的心理素质。由于财务分析涉及的财务指标体系庞大繁杂,分析主体在财务分析过程中要计算大量的财务指标并对这些财务指标作出分析。这就需要分析主体在整个过程中要严肃认真地阅读报表数据,小心谨慎地测算财务指标,深入细致地分析财务指标,全面地考察各种因素,最后才能给出结论。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和范围
财务报表分析主体很多,包括权益投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政府机构及其他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人,甚至还包括社会公众。分析主体的目的不同,需要的信息和分析的程序也就不同。因此,只有明确了分析目的,才能适当地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才能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相当丰富,财务分析的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分析主体应根据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按照成本效益原则,明确分析的范围,确定分析的重点,以较少的分析成本获得较大的分析效益。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信息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是相关的企业财务信息。要保证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和效果,必须有真实可靠、系统完整、准确及时的相关信息资料。
财务报表分析的信息主要有两大类:
1.财务系统信息
财务系统信息应包括企业所有的财务资料,可分为财务系统基本信息和财务系统附加信息。但是绝大多数分析主体能接触到的财务资料一般是会计报表信息。会计报表信息是企业外部分析主体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依据,具体包括“四表一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财务系统附加信息是在财务系统基本信息基础上产生的伴随信息,主要指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
2.财务环境信息
财务环境信息是指财务系统运行环境中与财务系统信息相关联的信息,可分为企业内部环境信息和外部环境信息。企业内部环境信息是指有关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信息,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信息、实物资产结构信息、有关销售、生产、管理、技术、职工等方面的信息等。企业外部环境信息,包括政治环境信息、法律环境信息、行业环境信息、市场环境信息、金融环境信息、经营环境信息等。
为了保证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分析主体要全面搜集财务信息,对获得的财务信息要慎重考察其真实性和可靠性,要系统整理,正确解读和利用财务信息。要结合分析的目的,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有效地选择财务信息。
四、评价标准
财务报表分析评价标准的确定是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对同样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评价标准的差异也往往会导致分析结论的差异。因此,财务报表分析评价标准的确定,对于保证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意义重大。通常,财务报表分析评价标准有经验参数、历史参数、行业参数和预算参数等。各种财务报表分析的评价标准都有其优点与不足。在财务报表分析中不应只用单一标准,而应综合运用多项标准,从不同侧面评价企业的状况,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五、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传统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除此以外,还有回归分析、模拟模型等技术方法。
分析主体应根据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对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作出适当选择,并灵活、准确地加以应用。
在对企业财务状况作全面评价时,应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比较分析与比率分析、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结构分析与趋势分析、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以充分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精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史继坤.财务报告的阅读与分析[M].北京: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
[3]王德发.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邹香,谢万健.财务报表分析[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5]戴欣苗.财务报表分析技巧策略(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史德刚,傅荣.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第二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7]Gibson,Charles H.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nalysis using financ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8th ed,South-Western,1998.
[8]钱春萍,郑见,张红宇.财务分析[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9]李敏.会计分析技术[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财务案件的诉讼会计支持存在着若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理论界近年来也开始进行探索和研究:Niamh Brennan,John Hennessy在其专著《法务会计》中也详细地分析了诉讼支持服务的领域并细化到每一章节,逐个章节对各个领域中诉讼支持业务进行了讨论;文山东(2004)就法务会计的现存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法务会计的社会地位问题、法务会计的法律体系问题、法务会计的理论研究问题和法务会计的人才供给问题;谭立(2005)和钱瑛深入研究了法务会计专家证人制度;黎仁华编写的《法务会计概论》是我国首本较为系统地介绍法务会计的专著,书中设有专门章节就法务会计的支持加以论述,并给予了制定法务会计诉讼支持规范的一些建议。前人的研究主要是初步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简单提出了影响会计支持的一些因素,并没有对这些影响会计诉讼支持的因素进行足够的质证和分析,没有针对是否就这些因素、这些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影响诉讼支持的效果程度进行量化分析。文章在这种前提下,针对上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提出的会计支持在财务案件诉讼中运用问题成因进行质评,探究影响财务案件诉讼会计支持的因素是否是问题成因中的因素,这些因素的重要性怎样,影响效果如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将这些因素的相关调查结果进行量化整理分析,希望通过得出的结论,对会计诉讼支持问题的改进有所帮助。
一、财务案件诉讼会计支持影响因素分类
根据对财务案件诉讼会计支持问题原因的分析,现将影响财务案件诉讼会计支持的因素归纳如表1所示。
二、调查样本选择
由于我国目前真正专职的法务会计人员几乎没有,大多是从业经验丰富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充当这一角色,而且也具有法务会计的一些实质特征,调查问卷主要发放对象是黑龙江省以及北京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上市公司财务工作的会计人员。问卷形式采取的是无记名形式,由纸质问卷及其网络传输两种方式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150份,对问卷进行筛选后随机选取100份进行研究。
三、问卷调查内容
问卷内容包括财务案件诉讼会计支持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调查和影响因素的影响效果调查两部分。
(一)财务案件诉讼会计支持影响因素重要性调查
财务案件的诉讼会计支持其实是一个比较难于量化的概念,会计支持程度的大小,根据实际进行过法务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经验判断是比较主要的,由于主观判断难于量化的问题,本次研究为了具有直观的量化结果,将问卷的选项重要程度进行五个等级的划分: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并且将这五个等级进行分值上的量化,分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以此将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进行分值量化。
(二)财务案件诉讼会计支持影响因素影响效果调查
对于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效果,同样是比较难于量化的概念,因此采取与影响因素重要性程度调查相同的方式进行调查,将影响因素的影响效果进行五个等级划分:非常好、好、一般、不好和非常不好,并将这五个等级进行分值上的量化,分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以此将影响因素的影响效果进行分值量化。
四、调查结果
论文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描述性统计及其数学软件Matlab的层次分析法两种方式对回收的问卷数据重要性及其影响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一)调查结果描述性统计
先对财务案件诉讼会计支持影响因素重要性及其影响效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可以得到财务案件诉讼会计支持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及其影响效果具体得分,也可以得出其重要程度的排序。
从表2可以看出,财务案件诉讼会计支持的影响因素重要性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列分别是:准则规范实际操作基本程序和方法(4.1852)、标准撰写报告格式要求(4.0370)和准则规范法务会计诉讼支持能力(4.0370);法务会计理论体系(4.0300)、诉讼会计支持法律责任的明确(4.0000)、统一的法务会计机构(3.7037)、法务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机制(3.5926)。
财务案件诉讼会计支持影响因素的影响效果由大到小的排列分别是:准则规范实际操作基本程序和方法(4.1111)、法务会计理论体系(3.9259)、诉讼会计支持法律责任的明确(3.9250)、准则规范法务会计诉讼支持能力(3.9167);标准撰写报告格式要求(3.8148)、统一的法务会计机构(3.6667)、法务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机制(3.5185)。
(二)调查结果层次分析
对调查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通过对影响因素权重的计算,能够更清晰直观地看出每种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大小及其影响效果的好坏程度,了解其权重大小对于以后逐步有计划和重点地提升诉讼会计支持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体系相对完备,但在衡量财务状况时仍有一些不足,如指标多、体系复杂等。本文对21家房地产企业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影响财务状况的主要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期更直观的说明影响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
一、财务指标选取和样本来源
本文选取了房地产上市公司2011年9月30日的8个财务指标来组成本文的财务评价数据矩阵。分别是:X1:净资产收益率;X2:总资产报酬率;X3:总资产增长率;X4:固定资产周转率;X5:总资产周转率;X6:流动资产周转率;X7:应收账款周转率;X8:运营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其中X1、X2反应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X3反映资产的成长性,X4、X5、X6、X7反映资产的使用效率情况,X8反映资产的结构情况。
本文样本来源21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11年9月30日的相关财务数据。(见表1)
二、影响财务状况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一)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采集
笔者通过检查KMO及Bartlett球星检验值得出,应拒绝原假设,原数据的这些财务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显著性为0,表明相关矩阵不足一个单位矩阵,可以进行因素分析。而KMO=0628也大于06,同样说明了各指标之间信息的重叠程度较高,适用于降维处理。
基于对8个财务指标的分析本文确定了三个主因素,累计贡献率为7387%,这三个主因素可较好地评价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见表2)
将计算得出的前三个主成分以其对应得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评分并进行排名,其排名顺序为广宇发展、金科股份、保利地产、滨江集团、鲁商置业、阳光股份、万科A、天保基建、深物业A、中华企业、苏宁环球、冠城大通、首开股份、信达地产、中南建设、海宁皮城、亿城股份、华业地产、世联地产、金融街、福星股份。
三、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统计方法对21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及其财务状况进行了整体分析并得分评价。通过实证分析看出,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能够较全面评价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笔者建议债权人、投资者以及潜在投资者在进行是否继续去企业注入资金或追加投资时,应考虑好企业的资产质量情况,选择资产质量较好的企业进行投资。运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公司不失为一种优秀的方法,使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财务面貌。因为存在样本选择的数量和财务指标的选择范围等方面的影响,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中小型型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建议。(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
参考文献:
[1]焦晓松,杨茜,曹颖琦.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7,(2):46-47.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处处存在,时时存在的不可避免性,它不会因人的意志转移而转移,也无法消除,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使得风险影响降至最低。例如: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导致的汽油、利率的升高和降低都会导致企业受益的影响,它不属于人为控制的。
(二)全面性
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资金积累、股份分配和技术支持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的财务风险。
(三)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收益和损失共存,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风险越低收益也就越低。
二、财务风险因素及烟草企业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包括广义上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际间的汇率兑换等,也包括现实中企业能耗的升降、人员的流动、产品价格及运输费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企业存在必须依靠大量人员的辛勤劳动,出售产品的过程,但同时也需要购置原材料和设备等必需品,既属于供应方又属于采购方,在这种关系链中必然形成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必然会引起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连锁反应,分析其风险因素,合理提升财务管理机制意义重大。烟草企业风险影响因素表现在:
(一)原材料的价格及供应量风险
在烟草企业运营中,原材料采购占据生产成本的比例较大,企业生产必然需要原材料的采购,而烟草原材料的价格、市场需求量、市场供应力及供货渠道的改变,必然会影响烟草公司的经济成本与效益。
(二)烟草销售网点和重要客户依赖风险
烟草企业对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一定的销售渠道,包括主要客户,销售网点,经销商等,主要经销商的经营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计划的调整;其次销售网点管理、经营、信息反馈、货款回收,也会对公司的销售策略和生产计划造成影响,变相增加公司财务风险。
(三)烟草企业能耗风险
对于烟草企业生产中维修费用和设备折旧率等,财务人员都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但对于突发事件导致的设备更换和煤、电、气的消耗,也会增加财务运行成本的增加,造成能耗风险。
(四)政府政策及国家宏观调控风险
烟草企业的发展受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很大,这直接和政府规划和国家调控有很大的关系,例如烟草政策的变化,汇率的兑换,原油价格的浮动,铁路价格的提高等一系列问题的提高都会间接影响烟草企业成本,这些看似和烟草企业不沾边的因素,但却时刻制约着烟草价格的浮动。
三、概述烟草企业存在的风险特点及财务风险传导机理分析
据资料证实,我国自1982年开始实习烟草专卖制度,代表了烟草企业得到了正式批准,并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支柱产业。随着近几年来烟草原材料、相关企业内部发展及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烟草行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带动的相关企业经济的增长也较稳定。《中国烟草制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行业市场销售收入持续增加,由2005年的2858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5197.93亿元,同比增产率保持在10%--20%之间,烟草企业经济增长相对较为稳定。由此可以分析出:国家对烟草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整体消费平稳增长,为烟草行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行业关注市场、研究市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把握市场、控制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也有效推动了烟草企业销售稳升提高。
四、减少烟草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合理化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预警分析体系,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在烟草企业财务管理中,高瞻远瞩,建立健全财务预警分析体系,一方面要满足企业短时期内的正常支出,另一方面要对长期财务风险做到有意识、有准备的防范措施,用来有效的处理财务风险。对短期内的财务预警,合理规划现金流动预算,它并不能依靠烟草企业短期内的盈利与否,而取决于有足够的现金用于维持日常生产的支出。对于长期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则要建立在正确的政府规划大方向上,紧跟时展,密切观察市场动态,实时作出可行性调研报告,以指导我们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
(二)实事求是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避免烟草企业财务风险传导
根据烟草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实事求是确立财务分析指标,对烟草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获利情况和银行偿还能力有个正确认识和可行性评价,对相关企业间的风险传导做到深入调查,之后形成一系列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用于正确引导企业下一步生产计划的制定和企业费用的运转状况,对烟草企业发展潜力和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有一定合理判断和长期规划,避免因风险传导造成企业资金量的断裂。
(三)加强科学创新,健全烟草财务内部管理程序,降低负债的潜在风险
对于烟草企业财务人员,我们要时时树立风险意识,健全财务内部管理程序,做到每笔费用的支出有章可循,另外要注重科学创新和接收财务新技术新软件的应用。如订立担保合同要严格审查被担保企业的信誉问题、有效资金链状况等,并恰当运用反担保和保证责任的免责条款,进一步降低负债的潜在风险。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企业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 影响因素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几个影响因素
(一)完善的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指的是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针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而制定的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和标准,该标准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活动的标准。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企业具体完善的内控制度,该制度所覆盖的范围越广,其内控效果则越好;针对某项业务的制度规定越详细,其内控效果越好。而这里所说的内控效果,是应当包括制度效果和实际效果在内的整体的内控效果,制度效果是理论层面上的内控效果,一般由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决定,实际效果则是指根据内控制度,所得到的内部控制的实际收效,由制度效果和实际效果共同组成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影响着内控有效性的因素,一方面,就是企业内控制度是否健全。一个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内控的有效性,两者是呈正比的关系,内控制度越完善,对经营范围规范的越广,越详细,内控有效性就越高;而另一方面,就是企业的员工素质。
(二)员工素质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员工素质指的是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内的企业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对本职工作的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员工的价值取向,业务水平,以及工作态度等方面。员工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者和执行者,更是践行内控制度的监督者,因此,员工素质对于内部控制的影响,是最不稳定的一个影响因素,员工素质也是决定企业内控制度完善水平的关键因素。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关键点是人的控制,而实施控制的目的,也在于对人的控制,因此来说,员工素质的好坏,与企业内控有效性的关系也是成正比的增强趋势。由于企业中的人,是出于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自然人,必然会存在各种利益,物质等方面的欲望,这将会使企业内控失去其有效性;而如果企业的员工素质普遍较高,在业务知识和管理技能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对自身的要求较严格,则内部控制必然会充分发挥其有效性。
(三)对资产的保护
在企业中,如果不能对资产进行有效的保护,会导致资产的丢失,非法接触资产,是导致资产丢失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对空白单据的疏忽管理则是造成对资产非法接触的最大的可能。因此,限制以及加强对非法接触资产的控制,是保护企业资产最为有效的办法。一般可以财务资产的权利证明,或者进行设定密码等方法进行限制。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对空白票据的有效控制,则可能通过盗用空白支票而导致支票的非法签发,实现有些不法之徒,不用接触现金也可以将现金取走的目的。可见,最资产的非法接触很容易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也是直接破坏企业内控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资产的非法接触进行限制的方法很多,不仅仅需要对资产本身进行保护,还应当对资产的取得和运行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对票据做好连续编号,同时加强票据的管理工作。总的来说,保护资产最好的办法,就是限制对资产的接触。
(四)企业的治理结构
企业的治理结构,指的是在现代企业中的一种制度,其主要的目的在于解决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便各方面的利益利害关系人能够在责任和利益上相互制约,以实现企业在效益分配上的公平和统一。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应当是以董事会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和管理作为对象,所建立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这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尤为重要。企业如果具有健全的治理结构,其管理层必然有足够的动力去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来协调员工素质与内控制度的关系,以此来实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同时,健全的治理结构,也是使企业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关键,是实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保障。
二、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与现行法律法规的统一和协调
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在建立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企业经营的业务,人员组织等方面的工作,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将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协调,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因此,首先在外部环境建设中,应当加强财政部门,审计部门,银行,证监会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另外,在企业内部建设中,需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健全企业的管理体系,健全的管理体系是保证内控制度建立的基础。一方面,是对人力资源系统以及物力资源系统的建设,对管理人员的权限进行分散,以避免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使内部控制失去其公正性,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需要企业各种管理体制的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趋于完善。
(二)加强员工素质建设
员工素质首先体现在其职业道德上,因此,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道德教育,是加强员工素质的基础,只有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促进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企业的管理层首先就要重视起内部控制的建设,才能引导其他员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如果从理论上来讲,内部控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这也正是员工素质管理的关键所在,有些管理者无视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随意的,认为的控制,导致企业内控失去其应用的效力。因此,在进行员工素质建设时,应当首先加强领导对内控制度的自觉执行意识,我国很多企业往往由于领导者不能自觉执行内部控制,而导致内控的失效,导致内控形容虚设,毫无意义。
(三)加强对资产的保护
企业资产主要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而通常容易被非法接触的资产,则是流动资产,也就是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存款在内的货币资金的总称,而加强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提高货币资金利用率,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对货币资金的保护,第一,应当在企业的财务部门实行岗位分离制度。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由不同的人员负责,需要注意的是出纳人员不能见人稽核会计;第二,不定期对货币资金进行盘点和清查,这种突击式的检查,能够给财务人员带来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和公正的对待本职工作,实现内部控制的作用。
(四)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如今,企业的治理结构域企业的发展战略是相互适应的,是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个基础,越是实现企业经济目标的一个保障。通过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明确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管理的目标,并且为该目标的实现,选择最优的运营手段。如果没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就成了无源之水,通过完善的治理结构,保证企业财务控制工作的顺利运行,通过财务控制工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提供决策的依据,才能充分发挥出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企业的治理结构,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完善的治理结构下所进行的内部控制工作,必然能够结合企业的发展,只有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才能保证财务控制的顺利实施。
总而言之,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逐步确立,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建设,并且不断完善,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效益的一个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国庚.对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的探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7).
[2]刘杰,傅奇蕾.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财会通讯:综合(中).2010(06).
[3]林斌,李万福,王林坚,舒伟.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国外内部控制实证文献评述.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4]庄树贞.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基于多层次核算企业的分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4).
[5]刘新.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浅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0).
月末结账具体都应做哪些工作以及需要哪些逻辑关系核对?本人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点分析和探讨,从实务的角度来了解月末结账的具体方法和程序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月末结账的具体方法和程序
(一)货币资金核对
1、现金。月末结账时,现金日记账余额与库存实有现金金额应相符,现金日记账余额与现金日报余额金额相同。账账、账实核对相符后则可以证明所有和现金有关的凭证现金分录正确;不符则需查现金日记账和现金相关凭证,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在实际工作中,是每做完一份现金凭证,就及时在计算机上调出现金日记账余额和现金日报进行核对,减少月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银行存款。需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果调节表调平就证明金额及分录方向无误;如不平,需查明原因进行业务处理。另外,总账会计还须再查看一下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看未达账项有无长期未达,如有就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3、银行承兑汇票。随着业务的增加,医院已增加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月末还需核对银行承兑汇票,看有无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及时进行业务处理。同时也是对医院现有货币资金的一个掌握。
(二)债权债务的核对
1、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月末需再次核对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用住院收费系统的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余额与财务上“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科目余额进行核对,如有不符查明原因进行业务处理。在实际操作中,因收费系统编程人员对收入的确认理解上有偏差,曾发生过收费系统应收在院病人余额与“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不符的情况。主要是收费系统进行退费时,将所退费用倒推至收费当天,而不是当日所退费用不管其记账日期在哪一天应直接冲销退费当日所收费用。
2、应收病人欠费。月末根据应收病人欠费明细账与各业务科室核对出院病人欠费情况,找出原因及时将款项理清。如果确是病人家庭经济困难,上报医院相应管理部门;如果是科室管理原因造成的欠费,各科室应吸取教训加强管理,减少病人欠费情况的发生。
3、应收医疗款。随着全民医保的普及,门诊、住院的医保病人量在不断增多,月末,将汇总的医保报表与财务上各医保明细账的发生额进行核对,如有不符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医院将各类医保进行了详细的分类,门诊、住院、生育保险分到明细,住院账户、统筹、公务员分到明细,保证了各明细账户的准确性和可核对性。医保部门返还以往月份医保金额时进行核对,如有不符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不符的一般情况是医保部门拒付某项或某人的一些费用,应与医保办公室进行沟通,属于应病人自费的,与病人联系说明政策,劝其交回尽量减少医院的损失;如是超范围的情况,应当由科室承担。
4、预收医疗款。医院不同于其他行业,住院病人住院时须先缴纳住院费然后进行治疗,月末就需核对住院病人的预交金。住院收费系统预收医疗款与财务“预收医疗款”科目期初余额、本月增加额、本月减少额进行核对,如有不符查明原因进行处理。正常情况下,住院收费系统和“预收医疗款”科目是相符的。许多医院门诊收费系统实行了“一卡通”,可以快速高效便于查询。同理,月末还需核对门诊预收款的余额。
5、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的核对。核对各账户有无串户情况。一般来说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明细账所有明细科目无贷方余额,如有应查明原因进行调整。同理,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进行核对,应无借方余额,如有应查明原因进行调整。有时医院出现的应付账款串户情况,原因是公司名称太过相似,仅有一字之差,录入凭证人员未发现差别,导致应付账款明细账串户。
(三)存货的核对
医院的存货主要包括药品和库存物资。
1、药品。药品的核对包括药库药品、药房药品的核对。药品会计在月末时,出一份药库药品明细表、药房药品明细表,总账会计不仅要核对各明细账期末余额,还要核对各明细账期初余额以防止药品会计无意中将数据录错的可能,同时核对各明细账当月发生额,保证账账相符。如有哪个金额不符,找出原因进行业务处理。
2、药品进销差价。药品进销差价作为药品的抵减科目,其金额的准确性也不容忽视。总账会计根据药品进销差价明细账与药品会计的药品进销差价明细表核对期初余额、本期发行额、期末余额,同时还需要核对进销差价率,看药品会计的差价率计算是否正确。
3、库存物资。包括药库、后勤库存物资。总账会计根据库存物资明细账与药库、后勤库存物资明细表进行核对,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发行额、期末余额的核对,如有不符及时查明原因进行业务处理。医院一般是经手人未及时将入库单送至财务部门,导致药库、后勤会计有入库记录,而录入记账凭证人员未见少入库没有进行记账凭证的处理。发现后及时催要各种单据进行入账。
(四)固定资产的核对
医院每月固定资产都有增加、减少,固定资产会计明细表与“固定资产”科目明细账相符,如有不符查明原因进行业务处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入库人员将入库单拿到科室签字,中间有一个时间差,有时会导致不符,应及时催要入账。
将以上工作完成后,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查看本期应摊销的费用是否进行了摊销,预提费用是否在本期进行了预提,水、电、气等费用是否已入账。我院为满足核算的要求还设有部门明细账,为防止工作中录入部门时录错,还需核对部门明细账,如有录错及时调整。然后根据自定义转账,提取科研基金,分摊管理费用,进行收支结转。
在实际工作中,年末还需计提坏账准备,我院将“其他应收款”、“应收在院病人费用”、“应收医疗款――病人欠费”科目余额之和乘以4%计提坏账准备。然后结余对冲,年末工作完成。以上工作结束后进行对账、结账功能,会有一个结账提示表,各收支账户为零,资产负债平衡。
二、提高结账业务水平因素分析
(一)全面提高财务及相关人员素质
结账中的对账工作涉及相关后勤部门、药品等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以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理念,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财务及相关人员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要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在具体工作中,就要明确财务各部门编制、职责,建立财务人员培养使用机制,全面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提高在结账业务及财务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财务人员也要必须充分认识和摆正自己的工作心态,要具有掌握崇高的职业责任感 ,工作认真负责,将财务工作真正做精做好。
(二)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厂商理论指出,企业存在就是利用投入资源的合理安排进行生产并实现利润最大化(Jehle和Reny,2001)。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限的,实物资源主要包括企业建立的基础――资本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资产。合理配置这两种资源是企业经营者达到预期经营目标的基础,是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财务结构不仅指企业资本来源的构成,还包括企业内部资产的组成,即财务结构包括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因此,本文对财务结构、资本结构与资产结构等概念及三者关系进行了梳理,如图1所示:
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关注始于Modigliani和Miller(1958),他们提出了“资本的不同来源不会影响企业价值”的观点。但是他们的论点是基于无摩擦市场理论,这一在现实情况中不存在的假设曾引起大量的争议。基于此,很多学着热衷于资本结构理论的探讨,结合各自的研究目的与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资本结构问题进行了诸多有见解的阐释。在放松MM基于无摩擦市场理论的假设后,对资本配置差异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展开:成本视角和信息不对称视角。
从问题的角度来看,由于契约不完全性,企业内部存在几种问题。负债率的提高,增加了企业破产的可能性,经理人员可能会因企业破产造成利益的损失,诸如丧失控制权或者声誉的降低,因此他们会付出更多的努力,降低成本(Grossman和Halt,1982)。从债权人的角度来讲,由于他们只能获取部分利益,包括同收债务本金和约定利息,但是却承担着因企业经营失败造成的风险。债务的增加提高了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债权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会增加对管理层行为的监管力度,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因此,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负债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规范管理层行为及决策和保护企业价值。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造成各方利益相关者获取的企业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和税收视角下,企业的不同资金来源同样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作为企业的经营者,管理层掌握着最直接、最相关、最丰富的企业经营信息。股东、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掌握着有限的信息,由企业管理层编制并披露的财务报告成为股东和投资者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负债的增加向外部传达了管理层对公司前景乐观的态度(Flannery,1986),同时也降低了管理层被接管的可能性(stulz,1988;Novaes和Zingales,1995)。因此管理层乐于通过负债形式向股东、投资者传达积极的信息,从而对保护各方利益及企业价值产生正向的影响。
企业通过不同来源筹措的资本最终是以资产的形式进行生产经营(如图1)。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资产特性的差异,对资产进行有效划分和合理分配,形成基本的资产配置。显然,不同类别的资产由于其特性的差异,对企业具有不同的作用。不同资产在企业不同生产经营环节的分布、不同类别的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的比例关系在实质上构成了企业的资产结构。企业的经营,本质上是资产的配置和结构优化问题,只有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产结构,才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企业资产的整体质量,提升企业价值。由于存在行业特性,不同行业的经营活动往往差异甚大,对企业资产依赖的类型和程度也不同。例如房地产行业由于将购建的房地产作为存货,存货在总资产中占较大比例;同时该行业对资金的需求偏大,行业整体的资产流动性较大,资产结构应以流动资产配置为主。
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流入,实现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最大化。通过企业所处行业和自身特性,并结合不同类型资产的特性,对企业资产结构进行优化,是实现企业经济成果的重要方式。财务资源,包括资本和资产,作为生产经营、管理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正常有序发展,实现经营目标和经济利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的财务结构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
二、企业财务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财务结构产生的主要诱因。实现资本来源和企业内部资产最优化配置是企业生产经营获利的基础。寻找影响企业财务结构的主要因素,又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影响企业财务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融资偏好、资产流动性、行业特性和企业规模。
(1)融资偏好。现代公司理论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信息不对称地分布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交易成本的存在,企业对于资金的获取方式具有不同的偏好。Myers和Majlu“1984)指出,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方式融资时,释放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可能会传达了企业经营的负面消息,同时,股权融资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企业更偏好内部融资,通过留存收益获取的资金,不存在交易成本,也避免了所得税。负债融资是除内部融资方式外企业较为偏好的另一种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下,发行成本较低,同时负债具有税盾效应,因此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
融资偏好理论传达了企业获取资金的偏好方式,决定着企业资本的主要组成方式。优序融资理论从一般情况的角度阐述了企业的融资偏好,而由于制度背景、股权结构和企业特性的不同,不同企业的融资方式存在差异。陆正飞和辛宇(1998)、陈洁(2005)等指出在我国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更偏好于股权融资。在我国股权集中度较高,并且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有效机制缺失下,发行股票是控股股东较为偏好的融资方式,也是其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特性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企业具有不同的融资偏好,从而会影响企业的资本构成,对企业财务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
(2)资产流动性。作为生产经营的基础,企业资产具有不断增值的能力。资产增值的能力取决于不同资产的具体特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企业资产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最为普遍的划分是根据资产的变现能力将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不同的类别。作为反映资产变现能力的资产流动性,是这种分类标准下资产进行配置的不同依据。企业资产中,现金的变现能力最强,是企业切实可用的有效资源,但是现金过多容易导致企业资产的经营效率低下。固定资产作为流动性最差的企业资源,却是企业长期经营和获利的基础,但是固定资产比例过高,会造成企业资产整体流动性的减弱,使得企业整体变现能力降低,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类别的资产在企业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合理配置不同流动能力的资产结
构,实现企业资源最优化经营,实现资源配置收益的最大化。
(3)行业特性。由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差异、经营所处环境和采取的经营方式不同,对资源的需求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了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方式与数量,使得企业内部资本构成与资产的组成并无固定的最优比例。由于行业间的经济环境、经营方式、竞争格局、生命周期、风险水平等明显不同,行业状况对企业资源的需求及配置方式的影响更为显著。Remmers等(1974)早就指出行业间财务结构存在显著差异,Chaplinsky(1983)进一步得出了行业差异对财务结构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
现有研究发现,对财务结构产生影响的行业间差异主要包括市场地位差异、行业管制差异、资本密集度差异和市场环境差异。行业差异最直接体现在企业主营业务方面,由于不同的经营目标和主营业务,企业所依存的市场环境在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特点。这些见解与刘新国和李珂(2002)的观点一致,认为企业资产结构是由主营业务决定的,在零售业对流动资产的需求较大,而采掘业的煤炭公司,长期资产占据企业总资产较大比例。MacKay和PhiIlips(2002)从竞争地位的视角出发,发现行业生命周期和竞争格局的不同,不同行业资本结构、现金流风险的行业标准存在差异,是受企业所处市场竞争地位的影响。由此他们认为,行业差异和群体因素对财务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不同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对企业财务结构的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Bradley、Jarrell和Kim(1984)发现行业因素对财务结构的重要性,他们还发现,一旦将受管制行业排除在外,行业哑变量对财务结构差异的解释力仅增加10,1%,说明行业管制程度对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具有重要影响。
(4)企业规模。除了行业差异对企业财务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外,企业规模对资源及其合理配置具有不同的需求。企业规模决定着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政治成本的大小,因此不同规模的企业的经营方式、资本来源等方面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小,相比于规模较大企业,其信用条件和市场认可度等往往大打折扣,因而小规模企业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可能更加偏好于内部融资方式,较少考虑以负债方式获取资本,或者小企业受其银行资信所限,也无法通过借贷融资满足其生产经营所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承受风险能力逐渐增强,债权人更乐于借款给大企业,使其资本构成中债权份额更大。由此可见,企业规模对企业财务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已有经验研究对此进行了验证,Scott(1976)和Mamh(1982)等指出,企业规模与资本结构存在正相关关系。从企业内部资产来看,规模较小的企业在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他们偏向于劳动密集型(Williams,1995),可能更倾向于回报较快、短期盈利能力较强的项目。因此在资产选择上,偏好于变现能力较强的流动资产;而规模较大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相对完善,战略制定较为长远,因此更倾向于长期来说盈利性较好的项目,因此在资产构成上大企业更倾向于长期资产投资,特别是购置或建造大量的固定资产。由此可见,企业规模会导致企业对资源需求的差异,从而使企业资本构成和资产结构相应受到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认为,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均是企业不可或缺、可供配置及运用的资源,两者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义相互牵制、相互约束;两者共同构成企业的财务结构。或者说,企业的财务结构是由代表资本来源的资本结构和代表资本运用状态的资产结构构成。基于资源配置观的视角,本文认为结合企业所处的宏观与微观环境,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构建企业财务结构,使企业资本与资产两种资源得到最优化运用,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
(1)企业应建立动态的财务结构评价体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固有僵化的财务结构已无法适应多变的企业发展环境。企业应结合自身资本和资产的不同特性,构建财务结构、资本结构与资产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模型,使其两种财务资源根据环境变化而达到优化配置。
(2)加速企业内部的资产流动性,提高企业资产利用效率。实现“资产在运动中增值”,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资产变现风险。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加速货款回收,降低成本费用。
关键词 :财务透明化 监督 制约因素
财务透明化的含义是:有关企业的财务信息和所有能够造成财务变动的所有信息,能够及时传达给投资者。同时这种传达并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而是能够让投资的决策者,通过企业财务的表面信息,触及企业财务的本质状况,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财务透明度是反应市场决策者获得企业财务信息程度的评判标准。市场上企业财务透明度高时,可以有效地帮助投资决策者作出最正确的决策[1]。
财务透明度的含义包含三个方面,就是指:财务信息被及时披露、财务工作本身的透明程度和财务信息实现透明化的过程。在满足决策的有用性前提下,财务信息还要有公平、完整、可比性,能够及时对财务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满足这些条件的财务报告,就能够实现很高的财务透明度。但是财务透明度的实现过程中,也有很多制约因素。
1、制约因素
1.1 岗位设置和指责的分工不细化
在进行财务透明化工作的过程中,财务部门的针对性岗位往往只有一个,因而流于表面难以起到实际作用,导致财务透明化的工作岗位很容易与其他岗位混淆,这种现状在目前的企业中很普遍。同时,对于每一个岗位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建立清晰具体的财务工作范围,很多岗位之间的分工充满重叠而不明确,甚至在权力上也有交叉的问题。又由于企业对财务透明化工作很不重视,从而极易导致信息的透明度出现较差现象,企业内部的资金使用情况也将变得十分混乱。另外,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分工也不明确,这也给财务信息实现透明化造成很大隐患。
1.2 执行刚性不足
很多企业在实施财务透明化工作管理的进程中,财务部门并没有按照确定的指标开展各类的工作,甚至随意性很高随意添加删除财务条款的现象也非常明显,这样就使的财务进行透明化管理的权威受到比较大的挑战。同时财务信息透明化的工作普遍缺少相应的管理条例,财务的管理随意性大,因此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透明化工作时,往往会减少企业自身的信息披露,甚至于大量企业的领导阶层对于透明化的重要性理解存在缺失,造成财务透明化工作没有严格的规定,进而导致财务透明化无法实现。
1.3 监督力度低
很多的企业的观念里,财务透明化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范畴,各个部门甚至审计部门对这项工作的参与度都比较低,即使是参与进去也是以被动参与为主。至于能否真正实现财务的透明化,大家的关注力度普遍比较低,没有建立针对财务透明化的审计部门,导致财务随意调整的现象没有预警,更没有控制,这就导致财务浪费的现象屡禁不止。此外部分企业虽然有针对财务透明化的审计部门,但却没有完善的审计制度,各个部门对财务工作的管理没有明确的方向,就算审计部门发现了财务透明化过程中的问题,也往往不会进行特殊的处理,自然很难建立完善的财务透明化管理体系。
1.4 透明化管理考核制度流于表面
财务透明化的考核机制可以衡量经费的使用效益,但企业通常情况下并不特别重视,而是对预算的收支情有独钟,从而导致财务透明化管理的完整考核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迟迟不能形成。甚至连明确可实施的赏罚机制都不能设立,投机取巧、破坏规定和工作效率低下的财务工作负责人缺乏绩效的问责机制,使得赏罚机制的指导作用无从发挥。本质上没有监督的财务透明化工作,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务透明化过程,因此企业资金的效益大大降低[1]。
2、财务透明度实现的总体目标
2.1 保护投资者
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低,容易引起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始终因信息不全处于投资的劣势。财务透明的重要目标就是尽可能消除投资者的信息劣势。企业的财务信息是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只有具备高透明度的财务信息,才能让投资者的决策正确有效。因此,企业进行财务工作透明化的进程,是为了提升投资者信心。透明度高的财务信息可以让市场的投资者更加平等的获得企业的财务信息,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2 提高市场效率
通常,市场效率对利益信息能够普遍接触的程度。具体来看,只有投资产品的价格能够根据每个投资者所获得到的信息进行及时反应,才能被称作是有效的。财务透明化对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有着非常基础性的保障,因此,提升财务的透明程度能够大幅提升资本市场的效率,而对市场效率的提高,对资本市场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也成为了财务工作的目标之一。财务透明度的提升也意味着信息获得的成本大幅降低,从而可以获得更多低成本的金融资源。这几年,很多学者开始对财务透明度为企业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很多学者越来越发现,低财务透明度很难吸引国际资本,因此提升财务透明度势在必行。
2.3 企业管理结构的完善
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完善,是财务透明化管理实现的重要保障。所以,从制度上规范企业的管理结构十分必要。企业每年要向投资者融资,却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极低。企业获得的利润成为企业规模扩张的资本,而无法做到市场独立。这就导致很多财务人员为股东所操控,不能提供准确信息。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就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股东进行违规操作的成本。这种方法已经在西方国际普遍采用并证明是可靠的[3]。
3、结束语
实施财务透明化管理对于我国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财务透明化工作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对各种制约因素进行客观分析,破除财务透明化的种种障碍,把财务透明化同企业的综合效益融合起来,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兵.浅谈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及其实现途径[J].财会通讯,2009,26:52.
中图分类号:F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157-02
1 企业财务政策概念及内涵
财务政策一般指财务主体利用一定的办法有意识地改变财务对象,以达到企业理财目标的指针。
就国家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国家以财务规则、制度等形式对企业财务方面所作的规范,它是一种强制执行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配合,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限制。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资本金的来源形式和管理的规定、现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规定、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规定、利润及其分配政策的规定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是《企业财务规则》和各行业的财务制度。
就企业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企业在国家财务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现实要求所制定或选择的一套自主的理财行动指南,它是一种自主选择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配合企业经营政策,调整企业财务活动和协调企业财务关系,力求提高企业财务效率。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风险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融资管理政策、营支资金管理政策、投资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它是一套自主的、灵活的内部财务制度。
2 财务政策选择的外部影响因素
(1)经济周期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市场经济主题的公司被推向市场,不仅要自主经营,同时要承担盈亏责任。市场经济不同于以往计划经济,她有着一定的周期性,即必然要经历复苏、繁荣、衰退、萧条这四个阶段的循环。与此相对应,上市公司在不同阶段所选择的财务政策也不同。一般来说,在繁荣期,市场需求旺盛,市场供给也成上升趋势,投资政策选择上应增加投资以扩大生产,同时要在短期内筹集资金来满足投资需要;在萧条期,由于整个宏观环境不景气,市场需求减少,可能给上市公司造成大量产品库存,企业现金流不畅,并且难以找到新的可行性投资项目,促使企业采取紧缩的财务政策。
(2)产业政策因素的影响。
产业政策是国家制定的关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方针和策略。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上市公司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这就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有一些受政府保护的传统产业受到冲击,而依靠新技术优势发展起来的高新企业日益壮大,这种产业结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资源的转移,毫无疑问,不同的上市公司面对这些政策性导向,会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财务政策。一般来说,对于受政府保护的传统行业,它们积聚了大量国有资本,在政府逐步放开管制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融资、投资、资金营运都应采取较为谨慎的财务政策,以便成功适应转轨时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减少经营风险;而对于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企业,应顺应国际形势,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寻找最佳突破点,合理选择各项财务政策。
(3)金融环境因素的影响。
随着政府行为的减少,外资金融机构准入限制的逐步开放,上市公司融资渠道、方式呈现多样化,金融市场,金融货币政策、金融体制等金融环境的变化,制约着企业投融资政策的选择。如作为企业投融资场所的金融市场,其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逐步完善,为企业投融资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组合方式,上市公司不仅可以在国内市场上融资,也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融资,融资工具的日益丰富,既可以单独选择股权融资或负债融资,也可两种融资方式并用。相应的,这就加大了金融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对不同的融资方式所产生的资金成本进行比较,选择资金成本较低的渠道来融资。当然。除了资金成本外,还应考虑融资渠道的资金潜力、约束条件、风险率的大小以及公司本身的资金结构、投资方向,不要从事高风险的投融资事宜,以免公司资不低债,甚至破产。
(4)财税政策的影响。
财税政策作为收入分配政策,对上市公司资金供应和税收负担以及生产经营和财务效益有着重要影响,若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税赋增加,其利润必然减少,因此财务政策的选择离不开财税政策的影响。一般来说,当国家紧张时,有可能会增加税收,公司就应当采取适当的投资方式和规模,由于无论投资什么形式的公司或是何种项目及业务,都不可避免的要面临不同的税收政策,这时上市公司可以选择投资国债,因为购买国债的利息可以免税,在融资政策上,可以采取负债融资,因为负债融资的利息费用可以税前扣除,在股利分配政策上,应处理好积累和分配的关系,既要满足再生产的需要,又能保障股东的基本利益;而当国家财政宽松时,税收的减少使公司财务政策选择更为灵活。此外,应根据国家财税作好纳税筹划,这有利于选择出最佳的融资方案、投资方案、资金营运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5)法律环境因素的影响。
法律环境主要是指影响企业理财的各种法律因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依法治国的思想逐步形成,国家对企业的干预由原来的行政手段转变为经济、法律手段,特别是法律手段正不断增强。如今,我国已制定了很多经济法规,从各个方面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了规范,同时也为企业正常的理财活动提供保证。因此,在这样一个法制环境中生存的上市公司,其财务政策的选择必然受到影响。一般来说,只有充分认识法律环境,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从事理财活动,避免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才能使上市公司持续发展。比如税法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公司地处不同的地区,经营不同的产品,属于不同行业,其承担税赋各不相同,如何通过各项融资、投资、利润分配组合以达到企业税赋最轻,是进行财务政策选择时需要研究的。此外,还应不断增强财务政策选择过程中法律、法规意识,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其利益。
(6)外部利益相关者因素的影响。
组建企业集团的目的之一是取得财务协同效应,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提高集团市场竞争力。因此,如何选择财务管理模式,首先要保证集团整体优势的发挥,其次还要考虑企业集团的内外在环境,以及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特点、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企业财务的财务控制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集团是由各个独立的法人企业组成,各成员企业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财务目标,具有自身价值最大化的要求。同时,企业集团又是依靠产权关系建立起来的利益共同体,具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共同的财务目标。这就要求企业集团在选择财务管理模式的时候,既要本着企业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的要求,又要兼顾各成员企业的财务目标。因此,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事实上是如何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比较
企业集团控制体系的核心是建立在产权关系基础上的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反映到财务上,即企业集团对成员企业融资决策权和投决策权的限制和控制。
(一)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所谓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就是由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统一行使集团所有企业的财务决策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所有重大财务事项,如重大融资和重大投资,拥有直接决策权。为了保证母公司财务决策权的行使,母公司还拥有对子公司财务机构的设置权,以及财务经理任免权,通常要向子公司直接委派财务经理。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母公司发挥财务调控功能,实现集团统一的财务目标;充分展示集团内部一体化的管理优势,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统一调剂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采取避税措施及防范财务风险等。但是,在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下,可能会存在信息获取不充分,而导致母公司决策低效甚至失误,同时也抑制了成员企业财务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集权型财务控制模式下,集团决策层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财务素质和能力,并且要有及时和充分地获取子公司财务信息的条件和手段。
(二)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与集权型财务模式对应的,是基于分权思想产生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子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经营和财务活动,而且子公对重大的财务事项拥有充分的决策权。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决策快捷,易于捕捉商业机会,增加创利;可以避免母公司直接干预的负面效应。
但是,分权财务管理模式存在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企业财务目标不协调的致命缺陷,成员单位为了追求各自的财务目标从而偏离集团整体财务目标。而且由于各成员单位有较大的财务决策权,不利于母公司对集团资源的统一调配,无法取得集团财务协同效应。资源分散,资金成本高,而且难于及时发现和控制子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因此,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只适合于在企业集团某一发展阶段采用。
三、制约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选择的因素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企业集团究竟应采用哪种财务控制模式, 主要取决于企业集团所处的发展阶段、集团的财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等内部环境,同时还受企业集团所在国的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制约。
(一)企业集团外部约束因素
1.政治和法制因素
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首先受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法律环境的制约。例如,《公司法》和税法强调企业的边界要清晰,前者强调法人法人财产权,后者强调法人所得税;我国金融法规也强调企业之间的边界要清晰,企业与企业之间不能开展融资活动。但是,证券监管法规强调企业集团成员企业财务的一体化,要求集团财务报表进行合并;政府主张企业通过并购,节约交易成本,发挥财务协同效应。
2.文化因素
一国的文化环境也会对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受本国文化特征与价值观的影响,不同地域的集团公司往往采取不同的财务控制模式。西方国家个人意识强烈,其集团公司常常采取分权型模式。从我国企业集团所处的文化环境看,比较适合于采用相对集权的财务控制模式。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企业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个人利益的实现是建立在集体利益基础上的。表现在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上,就是成员企业的利益必须服从集团整体利益,反映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上,则是集中决策。因此,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企业集团采用集权型财务管理具有更为浓深厚的文化基础,更具有文化上的优势。
3.信用因素
一个国家的社会信用水平也会约束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由于诚信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因此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在一个缺乏诚信的经济环境下,为了防范道德风险,集团公司会倾向于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反之,则会倾向于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4. 市场因素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集团的形成经过了五次大的并购浪潮,前后花费了100多年的时间,是市场经济自然发育的结果。而我国企业集团的产生借助的是行政手段,是在行政干预下形成的。由于缺少了市场磨合和利益驱动,这样的企业集团必然难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为此,企业集团对各个成员企业采取集权的财务管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我国的公司并购,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并购只是近年来才有的事情,从1993年深宝安收购延中实业算起,也不过十多年的历史。因此,我国企业集团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集团规模还是财务管理能力,与国外大型企业集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集团公司制定的集团发展战略尚未得到集团成员企业的普遍认同,各成员企业在资源配置和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尚未形成合力,有必要采用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依靠强制性手段,快速实现企业集团财务整合。
(二)企业集团内部约束因素
1.产权因素
集团公司按照母公司持股比例可以划分为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子公司三大类型,与此对应,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可以被划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三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成员企业,母公司所实施的财务控制方法是不同的。母公司处于企业集团的核心,是集团财务管理的中枢,是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者财务管理的决策者。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处于企业集团的紧密层,母公司可以利用产权关系对这些核心层企业实施全面的财务控制,包括委派财务经理,直接参与财务决策等。参股子公司处于企业集团的松散层,母公司无法对其实施直接的财务控制,只能采取间接的方式,影响其财务决策,包括委派股权代表进入成员企业董事会或者监事会。
2.组织架构因素
目前,用事业部或职能管理单元替代子公司的企业集团越来越多,由于事业部或职能管理单元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只是企业集团内部的一个利润中心,即具有生产、经营决策权,但没有融资和投资决策权。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集团的组织架构特点比较适合于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3.信息化因素
目前,随着管理型财务软件开发技术的日趋成熟,绝大多数企业集团已经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财务管理,不少企业集团开通了局域网,开展了网上财务,实现了财务信息的适时传输。信息化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无疑加快了企业集团成员企业间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度;借助于互联网,集团公司的集权控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母公司可以快速、便捷并且低成本地收集子公司财务信息,及时与子公司进行沟通,有效地解决了集权型财务管理信息收集成本、信息迟滞等问题,提高了母公司财务决策的效率和准确度。可见,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集团公司统一的核算制度、统一的报告制度和统一的管理制度提供了保证,为企业集团进行财务集中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结束语
不管是集权财务管理模式,还是分权财务管理模式,都有利也有弊,究竟选择哪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取决于企业企业集团的产权特征和组织架构、信息化水平等内部因素。同时还要考虑企业集团所在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信用水平和文化特征等外在因素。从总体上看,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企业集团进行财务集中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所以说,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代表了未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
一、企业财务管理精益化的成因
“精益”生产思想发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丰田汽车公司,后来由美国学者将其提炼成理论并被广泛应用,精益化财务管理更成为一个崭新而且十分引人注目的领域。
精益管理思想是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思想相结合,而设计的一套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具体地说,精益化理念的精髓在于“精”——少投入,少消耗资源,少花时间,尤其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和耗费。“益”——多生产出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升级的目标,更加精益求精。简而言之,精益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以最小的资金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企业财务管理精益化的表现方面
1、成本管理的“精益化”
精益化成本管理由成本规划、成本控制和成本改善三大支柱。精益化成本管理的理念是利润来源于降低成本的不断追求之中,这样就把企业为保证利润需要提高售价与保证客户价值这对外在矛盾转变成降低企业成本的内部矛盾,实现从成本决定售价到售价决定成本的转变。
精益化成本管理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务技术,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精益化成本管理。
2、财务预算的“精益化”
“精益化”的财务预算要求预算管理工作做细,要求把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考虑齐全,从而能够在洞悉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同时,客观评价对企业的影响,为企业经营者做出经营决策,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实现既定目标提供财务专业支持和服务。
3、信息管理“精益化”
如今,信息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企业信息化管理也推上了章程,全新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可以逐步实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字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和精益化。
4、财务流程“精益化”
财务流程设计关系到企业整个财务系统运行的效率和顺畅,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精益化”原则的指导下,对其自身的财务流程进行变革和重新设计。
三、实现财务管理精益化的具体措施
1、实现成本管理的“精益化”的具体措施
(1)完善成本控制机制
管理层通过在日常成本管理对费用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审核,要适度增加合理有效的费用开支,减少无效支出,这样才能使得各项成本费用支出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加强成本抑减
成本抑减的内容包括检查成本花费的目的,以及通过各种方法消除或减少花费的需求。它是企业运用计划或算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从消除浪费、挖掘潜力、增加生产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考察和评价,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3)成本改善
成本改善是在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的降低成本的活动,是通过彻底排除生产制造过程的各级浪费达到降低成本的活动。
精益生产成本的改善有下列几种方法:一是改善制造技术降低成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造技术是求得利益最大化的先决条件;二是开展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考虑,在确保必要功能的前提下,求得最低成本;三是依赖精益生产,消除一切浪费,实现精益生产成本管理。
2、实现财务预算的“精益化”的具体措施
(1)建章立制,落实权责
通过建立完善的章程,落实权责,保证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同时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从组织上保证预算体系正常运行,各级预算责任单位严格承担起本单位的预算管理责任,规范预算编制方法和流程,使企业整个预算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理顺各部门的相互关系,保证全责一致,加强预算执行的跟踪评价与奖惩约束,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2)加强预算执行跟踪分析
公司的预算跟踪分析工作应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通过预算分析,一方面对差异进行分解和细化;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的经营分析,从经营角度寻找差异的根源。通过对差异的分析和对未来经济环境的判断,形成较为详细的预算完成情况分析报告。报告可以作为经营管理者顺利完成年度经营计划,适度调整经营策略,把握重点收入,成为成本项目动态的重要参考文件加以利用。
3、信息管理“精益化”的具体措施
(1)构建财务信息系统
利用网络构建财务信息系统,既可实现远程联网处理,也可采用在线管理与集中管理模式,消除物理距离与时间差概念,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高效快速地收集业务数据,为整合财务资源,有效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
(2)协调企业的信息
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因网络的构建从静态走向了动态,大大丰富了会计信息内容,提高了会计信息容量及价值。快速及时的信息,让企业及时作出反应,并部署经营活动和作出安排,使财务数据更有决策意义,从而提高了财务管理的精益化水平。
4、财务流程“精益化”的具体措施
(1)原则“精益化”
财务流程再造原则:一是战略的原则,要从战略的高度理解和实施财务流程再造。二是顾客价值原则,明确精益化财务流程再造的核心是“顾客价值”。三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潜力和积极性,强调合作精神使流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2)目标“精益化”
财务流程再造的目标:一是建立健全以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适应国际、国内多变的市场环境。二是通过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激励和保护,形成专业的管理团队,严格贯彻执行财务流程再造。
总而言之,精益化财务管理的推行,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要内容,通过优化财务管理手段、深化财务管理内容、拓展财务管理领域,将财务管理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刘作庆,吴益兵,吴一平.公司精益财务系统的构建[J].财务与会计,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