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09:56: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血压预防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般所说的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简称,主要表现为动脉血压升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在未服用降压药的前提下测得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确诊本病。高血压在我国社区有着庞大的发患者群,作为一种高发病,并且是冠心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正在逐渐地侵害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加强社区防治,是控制高血压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的有效方法,现将我们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效果和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社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7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年龄48~79岁,平均(59.9±3.2)岁;病程1~14年,平均(6.7±0.4)年;男38例,女32例。患者均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中的方案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和常规药物等规范化治疗。
1.2护理方法
对本组社区高血压患者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1.2.1社区护理干预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具有长期、普遍性、全面性、连续性和特殊性等特点。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过程,其预防和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要创建患者健康档案,对高血压患者血压予以定期检测,对所用药物进行登记,调查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特点、性格特征,家庭状况等,定期上门提供护理服务,将宣传材料发送给高血压患者和家庭,鼓励其参加护理和医疗培训,培训由医务人员集中讲座,将高血压保健和疾病预防服务电话公开张贴,为患者解答疑难问题,及时纠正患者在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提倡社区内的居民定期参加户外运动,经常锻炼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减少胆固醇的产生,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和改善睡眠等。指导患者每天合理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还可以达到降压的目的,有助于患者的康复。1.2.2指导家庭护理高血压病程较长,家庭护理的重点主要是预防风险因素发生。在患病期间,家庭和社会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在家庭护理中,饮食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若患者体形肥胖,就需控制食物摄入总热量,控制体重,并戒烟和限制饮酒。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使用,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有助于减少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防止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帮助患者建立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使其在家中也能得到科学的照护。嘱咐患者按时服药,对药物剂量、临床不良反应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具体说明。1.2.3实施心理护理研究表明,高血压风险与50岁以上老年人的孤独感有着紧密联系,高血压患者往往有紧张,烦躁,情绪波动,这些因素会导致血压上升。在社区健康指导的实施中,应该注重改变他们的行为,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适应能力,以应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变化,缓解情绪紧张、焦虑,遇事冷静,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用来抵御压力。可采取几个简便易行的方式来调节心情,如采取深呼吸,将身体放松,呼吸节奏要流畅,重复几次使情绪稳定;另外可以采取冥想方式,选择一个安静场所,端坐放松,消除干扰,静静地听自己的呼吸,或听轻音乐放松,让心情平静,有利于血压保持稳定。1.2.4定期随访体检定期体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定期观察患者的血压,建立起患者的健康档案,可以全面掌握患者的健康信息。
1.3疗效评价
[2]显效: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患者舒张压降低≥10mmHg且达到正常值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mmHg;有效:舒张压降低小于10mmHg但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降低10~19mmHg,或收缩压降低大于30mmHg;无效:疗效未能达到上述标准。
2结果
本组患者高血压控制显效22例,有效4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9%。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调查结果显示:遵医嘱服药率95.7%(67/70),疾病知识知晓率82.8%(58/70);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12.8%(9/70);护理满意度88.5%(62/70)。
3讨论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高,且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高血压很容易带来心血管疾病,导致患者治疗的时间更长。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这种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目前,社区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时,往往缺乏护理的指导和监督,导致疾病治疗效果不佳。社区护理人员通过教育加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知识,使患者和家庭成员熟悉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的重点、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正逐渐推广,社区护理干预在我国社区高血压控制中取得了积极的和重要的贡献[3-4]。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有效的护理,定期随访,对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可使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使个人和家庭疾病预防意识加强,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总之,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帮助高血压患者理解关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知识,减轻高血压患者的不良情绪,让高血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社区居民增强疾病治疗和自我保健意识,积极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于控制社区高血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701-708.
[2]张连珍.浅谈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8):155-156.
高血压并发症;预防;治疗
作者单位:21000373852部队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居民健康的无形杀手,极大的影响了中老年的健康。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不仅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趋向年轻化。同时,除高血压疾病本身对人健康的危害之外,高血压并发症引起身体健康的损坏更是严重的,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并发症主要有冠心病、视网膜相关疾病、脑卒中和肾病等[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度某医院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取有高血压的128人进行研究。收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的人口学资料和高血压相关疾病。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依据是 2005年11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冠心病诊断依据是以往体检有过心肌梗死史,或有典型的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人员;脑卒中的诊断依据是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经 CT或 MRI证实;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依据是眼底改变Ⅲ期以上者;肾病诊断依据是血肌酐≥132 μmol/L,血尿素氮≥7.1 mmol/L,尿蛋白定量> 300 mg/24 h。
1.3 统计学方法
收集的资料建立数据库,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共调查128名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资料,得到有效资料122份,有效率为95.31%。调查人群中男50人,占40.92%,女72人,占59.02%。
2.2 高血压并发症的分布情况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率不同。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χ2=12.42,P0.05)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从发病情况分析,高血压并发症的前两位为冠心病和视网膜疾病,其次为脑卒中和肾病。
3 讨论
高血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基本的特征,而且持续的时间越久,可能受到影响的组织器官越多,因此要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加强预防和治疗,达到最终控制高血压带来的危害的目的。
3.1 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
推行三级预防的策略,加强护理工作。对存在高危险性的人群要加强干预,排除其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改变其可能存在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比如太极、散步、体操等;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使人的大脑皮层得到有效的休息;控制性格,不能过于急躁,否则会导致血压升高;戒烟限酒,控制饮食,减少过多的脂肪的摄入,保持合理的体质量[2,3]。只有在控制好高血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控制与其相关的并发症。针对其不同的并发症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的特点。 瞳孔的改变是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重要的神经系统特征,一般可以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形状看是否对称及光反应情况来判断病情,这对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术后24 h 内要密切观察病情。同时,坚持对血压的监测,避免血压降得过低,从而加重脑水肿而使颅内压更趋增高。
3.2 高血压并发症的治疗
从研究资料可以看出,高血压并发症主要有四大类,即有冠心病、视网膜相关疾病、脑卒中和肾病。针对不用的疾病需要采用不同治疗措施。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它的处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鉴别患者类型和症状,若为稳定性的冠心病需要及时给予门诊给氧、口服硝酸脂类药物来改变冠状动脉。为了更好的预防血栓的形成,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等。若为不稳定通过以上措施处理后不能缓解,按心梗处理后转送患者到医院和专科医院进一步处理[4]。
高血压合并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5],要加强血糖控制,同时进行止血剂、血管扩张剂的服用。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治疗是高血压并发症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可以用口服阿司匹林,防止脑卒中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为了防止脑血管疾病的再次发生,需要保存血压的稳定和平衡,防止过大的变化,可以口服阿司匹林或者丹参片等。
高血压合并肾病的患者治疗也是值得关注的,患者在早期可以用较大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晚期用袢利尿剂。也可用钙拮抗剂、α1阻滞剂、β阻滞剂不禁忌,避免保钾利尿剂和ACEI。如果在临床上,有些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后,达不到理想的降压效果,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加用其他降压药物。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
总之,要加强对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采取不同的措施降低其带来的危害,才能促进家庭的和谐,促进全民的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徐月丽.中青年和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36) :8859-8860.
[2] 周红梅.门诊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健康指导.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8(26) :6373.
[3] 邱丽芹.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5) :1214.
高血压病的发生率高,特别是中老年人,现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高血压及其伴发的并发症已经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性,更有甚者导致患者残废或死亡[1]。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常伴发心脑血管病及肾脏并发症,如脑出血、心梗、肾损伤等[2],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等。而对患者进行一些正确的有效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指导,是预防高血压并发症中很重要的一项临床工作。现将相应的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健康指导的具体措施总结并报道如下。
1高血压疾病的知识普及
高血压病在临床上很常见,是以体循环的动脉压持续升高导致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此病不仅发病率高,且还能引发严重的脑、心、肾等器官的并发症,导致患者致残或死亡,故需引起患者的注意,提高患者其严重性的认识。其中向患者普及其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以为患者提供其观察的指标,为:在不使用抗高血压的药物及安静状态下,其收缩压在140mmHg以上,或舒张压大于90mmHg。且长期不控制的高血压病可能会并发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脑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及高血压危象等。
2各并发症的健康指导
2.1冠心病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阻塞或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冠心病。故对这类患者需在注重控制高血压的同时也需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少吃或者不吃动物的脂肪和高胆同醇类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油炸的食品等[4]。因高脂饮食可出现肥胖,诱发动脉硬化,故高血压的患者应以多素食、清淡为主[3],适宜进食低脂及低胆同醇类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或选食用具有降脂作用的食物,比如海带、芹菜、海参等[5]。同时建议患者定期随访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了解有无该并发症发生。
2.2脑血管病包含脑溢血、脑血栓、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意外又称中风,其病势凶猛,且致死率极高,即使不致死,大多数也会致残。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也就越高。高血压患者的脑动脉如果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一时的激动或过度的兴奋,如愤怒、突然事故的发生、剧烈运动等,会使血压急骤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血管周围的脑组织。故对于此类高血压的患者,需进行心理指导。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生活和工作情况等,进行对应开展心理疏导治疗,鼓励患者常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并遇事需冷静,耐心,不急、不躁等,以避免其不良情绪的刺激,导致血压升高。同时建议患者若有头痛、呕吐或肢体活动障碍或感觉障碍时做脑CT检查,以及早发现脑血管病。
2.3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的心脏改变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扩大,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高血压导致心脏肥厚和扩大,称为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是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的一个必然趋势,最后或者可能会因心脏肥大、心率失常、心力衰竭而影响生命安全。对于此类的患者,需嘱其长期地坚持按时合理地服用降压药,以控制血压。对于长期服用利尿剂的患者,可导致患者体内电解质发生紊乱,故需定期复查其电解质,并注意补钾治疗。高血压的患者必须长期坚持地服药,不能因为一时的血压正常而自行停止服药。同时建议患者定期随访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了解有无该并发症发生。
2.4高血压脑病主要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中。由于过高的血压超过了脑血流的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因血流灌注过多而引起脑水肿。临床上以脑病的症状和体征为特点,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严重的甚至会昏迷和抽搐。对于此类患者,需密切监测其血压的变化,要定时间、定、定血压计及定测量的部位地对血压进行监测,一旦发生严重变化时,排除脑血管意外,应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并及早地预防血压的过高,防止发生高血压脑病。
2.5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其中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约占10%。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以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伤;另一方面,肾脏损伤会加重高血压病。一般到高血压的中、后期,肾小动脉发生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肾浓缩小便的能力降低,此时会出现多尿和夜尿增多现象。急骤发展的高血压可引起广泛的肾小动脉弥慢性病变,导致恶性肾小动脉硬化,从而迅速发展成为尿毒症。故对此类的病人除了要定期检测其血压及长期定时服用降压药之外,并要密切关注其肾功能的变化,以防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
2.6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会导致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导致血压急剧上升。高血压危象发生时,会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以及视力模糊等严重的症状。对于此类的患者,需嘱其在日常生活中,应合理安排好休息及活动时间,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以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及不能突然停服降压药,需要时应慢慢减药。当出现此危象时,首先需用解痉扩血管的药物以缓解其症状,再长时间坚持使用降压药以控制血压。
3出院指导及随访
告诉患者出院后应严格遵医嘱服药,每天测压,做好记录,并定期复查,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对出院病人由专人负责,通过家访、、电话随访等方法进行指导。每月随访一次,并采用自制的高血压健康教育的信息反馈调查表在出院后每个月对病人的治疗情况、遵医行为等内容进行调查。
综上所述,对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通过在饮食、活动、休息、用药等方面的正确指导,使患者的观念得到改变,能让患者更加正确地认知高血压及高血压并发症带来的严重危害性。从而从生活饮食上,均有个科学的指导,使得患者的血压得到了很好地控制,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陈小凤.高血压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调查分析与健康指导[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6,5(5):69.
[2]刘爱菊.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J].中国医药卫生,2005,6(12):74.
【Abstract】Hypertens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points two, secondary hypertension is secondary to other diseases or causes of hypertension, high blood pressure is only a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se diseases. Secondary hypertension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onsequences of concurrent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are similar. This article from the secondary hypertension cause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ts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hus enabling the patients to early identify the cause, through specific therapy, shorten the course of disease and even achieve radical goals.
【Keywords】Secondary; hypertension; etiology; prevention;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33-01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原因的高血压。血压升高仅是这些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其本质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10%。继发性高血压尽管所占比例并不高,但绝对人数仍相当多,而且不少继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分泌瘤等,可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或改善。
1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分析
1.1肾性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为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它是由于肾脏血管或肾脏实质的病变引起的高血压。负责供应肾脏血液的动脉——肾动脉狭窄时,会导致肾脏缺血,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高血压。引起高血的常见肾实质性病变包括肾炎、慢性肾孟肾炎、肾核、全身性疾病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脏损害等。有肾脏实质性病变的病人除了在临床上有高血压之外,常在检查尿液时,可发现有蛋白、白细胞或红细胞等异常。
1.2内分泌性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主要由肾上腺疾病引起,常见的有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病人常有向心性肥胖,四肢肌肉消瘦,面似满月,面红,腹部和出现紫纹,皮肤痤疮,体毛增多、增粗,女性月经失调和不同程度的男性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化验时会发现高血钠和低血钾,尿中钾含量增高,病人出现乏力、肌肉无力、间歇性麻痹和抽搐,夜尿多。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压为发作性或持续性增高,常见的三大主症为发作性的剧烈头痛、出汗、心悸,其他症状包括面色苍白、恶心、腹痛、呼吸困难等。
1.3妊娠性高血压。 妊娠时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可使孕妇血压增高。胎儿娩出或中止妊娠后,病情自行好转。一般常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早者可发生在妊娠20周时。主要表现有三大特征: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严重时发生抽搐或昏迷,危及母子生命。多发生于身体矮胖、贫血、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女性或气候骤然变冷时。
1.4血管性高血压。 血管性高血压是由引起血压增高的血管病变,常见有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主动脉缩窄病人的上肢血压明显升高,而下肢血压低,甚至无血压。大动脉炎多发于年轻女性,它常累及身体一侧的动脉,测血压时可发现两上肢血压明显不同,一侧异常升高,另一侧低甚至测不出。大动脉炎也可累及肾动脉,导致肾动脉狭窄。老年人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也可引起两上肢血压明显不同。
1.5药物性高血压。 有许多药物可引起血压升高,患者长期服用可以引起高血压,严重者可发生心、肾合并症,引起不良后果。有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强的松、丙酸素、苯丙酸诺龙等;避孕药;甘草类制剂;肾上腺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拟肾上腺素药(如盐酸麻黄素),以及苯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其他药物如消炎痛、利他林、甲状腺素制剂、碳酸氢钠等。
除上所述病因,其他尚可见于库兴综合症、先天性血管畸形、妊娠高血压、多囊肾、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等。对高血压病因的分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从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及血管病变三个大的方面考虑,再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尽快查明病因。这样既可在治疗中带来捷径,又可更好的给病人解除病痛。
2继发性高血压诊断
继发性高血压起病隐匿、血压波动大、不易控制,较原发性高血压对人体损伤更重。一些人误以为高血压只要长期服降压药就可,没注意弄清病因而耽误了治疗时机。
碰到血压升高时,不能把它当作原发性高血压进行降压治疗了事,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高血压患者更要注意排查。继发性高血压约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5%,及早明确诊断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阻止病情进展。
目前,相当部分高血压患者未到医院正规检查,造成部分继发性高血压漏诊误诊。如能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就可使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正确治疗。
3继发性高血压的预防
3.1忌烟酒、少摄入食盐是最起码的,高血压的发病率与食盐摄入量成正比关系。
3.2少吃肥肉及动物内脏,因肥肉和动物内脏多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多食会加重高血压。
3.3科学的生活规律:起居有常,有劳有逸,饮食有节,低盐少脂,戒烟限酒。
3.4保持良好心境: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自我心理平衡,自我创造良好心境。
3.5忌排大便用力,避开易使人大悲大喜的激动场面。
4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4.1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同,继发性高血压首先是治疗原发疾病,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升高,单用降压药治疗效果不佳。
4.1.1嗜铬细胞瘤: 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可作手术切除,效果好。约10%嗜铬细胞瘤为恶性,肿瘤切除后可有多处转移灶,用131I-MIBG可有一定疗效。
4.1.2肾脏病变: 肾动脉狭窄治疗包括手术、经皮肾动脉成形术(PTRA)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血流重建术、肾移植术、肾切除术。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手术简便、疗效好,为首选治疗。
不适宜上述治疗者只能用药物治疗以降低血压。ACE抑制剂对肾脏有保护作用,除降低血压外,还可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ACE抑制剂有降压效果,但可能使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降低,使肾功能恶化,尤其对双侧肾动脉狭窄不宜应用。
4.1.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对增生病例,可作肾上腺大部分切除术,但效果差,一般需用药物治疗。螺内酯是醛固酮节抗剂。
当前人们最为关注和害怕的疾病就是"三高"问题,即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现在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达到了接近10%。高血压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经调查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大约是非糖尿病产生高血压的1.5~2倍,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较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总体增加4倍[1]。因此,如何更好地控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血糖及血压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为了加强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及疾病预防,我们医院从2009年9月开始对入院的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强化干预性护理研究,截止2012年9月共有85例患者纳入干预研究组,75例患者纳入常规护理组,通过临床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患者160例均符合糖尿病(按1997年ADA标准)和高血压(1999年WHO-ISH第1、2级诊断标准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其中研究组85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0例,年龄平均年龄49.8岁,对照组75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1.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仅实施一般护理方式,包括:入院常规宣教、发放相关资料及常规护理病房巡视。
1.2.1研究组 根据文献资料制定相关干预及护理措施[2,3],包括①依从性监督: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同时监督患者生活方式调节,做好记录,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避免患者因擅自停药或者加大剂量,而产生不良反应。教会患者出现哪些症状时需减量、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反复告知患者在治疗中不宜随便停药,避免产生酮症酸中毒和抗药性。应用胍已啶和扩血管药物时,需注意产生性低血压,患者应在睡前服药;②非药物治疗干预及护理:包括教育患者正常处理应激反应及心理护理(临床的应激状态会引发血糖及血压的急剧波动,因此在平时宣教过程中通过语言、情感上多和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地进行疏导工作。尽量避免患者愤怒、恐惧、紧张等可能出现的应激性情绪波动,适当时候予以音乐放松及心理干预)、给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依据患者年龄、气候等因素逐渐提高每天的运动量,不一定必须参加剧烈运动,适当的中等运动已经足够。应以有氧运动为主,通常进行散步、慢跑,爬山、游泳或太极拳等方式,坚持20~30min/d。运动应安排餐后1h,不要在餐前进行运动,以防止运动过程中产生低血糖反应)、规范的饮食宣教(例如:改变生方式与纠正饮食习惯、平衡膳食;降低糖类的摄人,减少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来减轻胰岛细胞负担,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用低盐(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低于5g),清淡,易消化,低胆固醇与低动物脂肪食物为主、适当减肥、戒烟戒酒及其它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4 统计指标 对上述两组患者的知识接受情况、满意度调查、血糖及血压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比较,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研究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分别为(6.38±1.4)mmol/L、(7.83±2.3)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5±1.8)mmol/L、(10.23±2.1)mmol/L。对照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40/90mmHg)以下的人数为45例(占对照组60%),血压达标率显著低于研究组的84.7%。此外,研究组医嘱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2),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高血压和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吸烟等均是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糖尿病患者群中,高血压的存在加重了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被称为双重危险因素(doublerisks)。糖尿病高血压研究(HDS)发现,在45岁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40%伴有高血压,而在75岁左右的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更上升至60%,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38%合并高血压[4~6]。通过本研究再次证实,加大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性护理及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与讲解,可以让患者认识到病情的控制及合理饮食的重要性等,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及血压水平,并且可以降低其他并发症的产生。
在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教育与管理必须是终身的。总之,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到各方面,影响到各系统的疾病,我们护理工作者应当积极学习糖尿病、心血管、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相关知识,不断扩展知识空间,才能够适应患者的需求,并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荣健. 糖尿病高血压研究近况[J].中国疗养医学,2001, 10(3): 32-33.
[2]张启薪.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综述)[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3):59.
[3]张玉梅. 糖尿病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学,2011,(4):1544.
妊高征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了,但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妊高征发病可能与以下影响因素有关。
1.1 遗传因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较高的遗传倾向,有该病家族史的孕妇发病率几乎是普通孕妇发病率的3倍[2],故应对其有妊高征家族史的孕产妇进行重点监护。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遗传性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3],抑制患者体内的ACE活性为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提供了一种可能途径。
1.2 心理因素 妊娠孕妇情绪不稳定是诱导妊高征发生的重要因素,Berne认为孕期严重的焦虑会导致先兆子痫的发生[4]。国内学者也认为,妊高征患者存在的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心悸、生活空虚感等负性精神因素,致使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妊高征的发生[5]。
1.3 体质量因素 肥胖是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Vambergue等[6]的单变量分析中提示孕前BMI增加的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进一步的多变量分析均表明BMI>27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黄涛等[7]研究结果也显示,孕妇的体质量指数越大,患妊高征的可能性越高,孕期体质量的增加程度与妊高征的患病呈正相关,并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时均体质量进入回归方程。
1.4 年龄因素 妊高征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期,即
2 生化指标预测
血小板4项参数、血液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是实验室较常采用的预测方法。最近随着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研究和认识的深入,在生化预测方面有了更新的进展。
2.1 血钙 目前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钙代谢失常有关,其原理可能为血清钙水平降低,刺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减少钙离子丢失,但PTH能使钙离子跨膜内流,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兴奋性增强, 导致血压上升[10]。 吴曼祯等[11]研究结果表明, 妊娠中期妊高征患者血清钙含量低于正常妊娠者,且随着妊高征病情加重而更为显著,以妊娠16~20周血β-HCG≥50 632 IU/L,血钙≤2.18 mmol/L,血细胞比容≥35%,平均动脉压≥85 mm Hg为联合预测指标,对218例孕妇检测此4项指标预测妊高征的发生,其阳性预测值为81.82%,阴性预测值为97.30%,敏感度为84.38%,特异度为96.77%,而且血钙的异常往往早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率。
2.2 血尿酸 妊高征时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壁渗透性增强,血液浓缩,肾血流量及肾小球的滤过量下降,导致血尿酸含量升高;另外全身血管痉挛累及子宫胎盘血管,使子宫胎盘缺血、缺氧,糖酵解增强,血中乳酸增多,抑制近端肾小管中尿酸的排泄,使血尿酸含量增高;妊高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核酸分解代谢增强;妊娠期胎儿产生的尿酸需要经过母体排出体外,因此血清尿酸升高[12]。郭丽、刘玲等研究认为随着妊娠的进展,血清尿酸含量呈直线升高,妊高征组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
2.3 尿微量白蛋白 蛋白尿的发生与肾小球解剖结构的变化、肾小球滤膜静电屏障的丢失、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障碍以及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均有密切关系[15]。郑剑兰报告妊娠32~34周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尿蛋白阴性的患者44例中,尿微量白蛋白的值为(38.43±30.60)mg/L,其中20例超过参考值上限,阳性率44.45%,随后妊娠出现蛋白尿者8例,出现子痫前期的3例,其余24例,随后妊娠无一例出现蛋白尿;而正常妊娠32~34周孕妇64例,尿蛋白阴性,尿微量白蛋白的值为(21.55±17.64)mg/L,其中8例超过参考值上限,阳性率12.5%。提示尿微量白蛋白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预后有关,可作为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期检测指标。
2.4 β-HCG β-HCG是绒毛膜合体滋养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PIH患者由于胎盘血管受累,胎盘绒毛血供减少,绒毛变性、坏死,促使新的滋养细胞不断形成,血β-HCG水平升高。研究资料显示,血β-HCG≥2.0、≥2.5、≥3.0倍时,预测重度妊高征的敏感性均为50.00%,特异性分别为88.70%、93.00%、97.00%。认为妊娠中期血β-HCG水平可作为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指标之一。
2.5 胱抑素C(CysC) CysC是近年出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新指标,属机体基本微量蛋白,肾脏是清除循环中CysC的唯一器官,CysC经肾小球滤过后,即不再进入血循环,血清CysC个体间变异仅25%,故在反映肾小球对滤过功能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研究资料显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CysC值较轻、中度子痫前期及正常晚孕者明显增高(P0.05),血清CysC浓度与病情程度是正相关(r=0.49)。
2.6 血浆胎盘异铁蛋白(PIF) 王泽华发现妊高征组血浆PIF水平(285.31±53.73)mg/L与正常组(699.05±203.03)mg/L比较,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生物物理预测方法
3.1 传统的预测方法 主要有平均动脉压的测定(MAP)、翻身试验、等量握拳运动试验和M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监测仪的应用。但DTranquilli等认为妊娠中期的24 h动态血压检测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更有价值。张广兰应用动态血压仪监测6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24 h的血压变化,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血压变化呈日节律性,中午和夜间血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6:00~20:00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上升,重度子痫前期组尤为明显,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彩色多普勒超声的预测价值 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胎儿、孕妇血流相关指标,可直接、客观和定量地反映血流阻力,给预测或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方面提供了更敏感、更先进的无创检测方法。
3.2.1 胎儿血流动力的超声检测 在诸多血流动力学参数中,脐动脉S/D比值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指标,反映胎盘末梢循环阻力及胎盘血流灌注情况,反映胎儿宫内安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均以S/D≥3.0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警戒值。黄玉明对6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观察,发现不同程度的妊高征患者胎儿脐血流S/D、RI随着妊高征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相反VS、PI则随着妊高征程度的加重而明显下降,认为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不同类型妊高征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是预测胎盘贮备功能的一项较为敏感、有效的指标。此外胎儿大脑中动脉、肾动脉、及腹主动脉血流阻力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联合监测在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方面有一定价值,但大样本的阳性预测数据有待进一步研究积累。
3.2.2 孕妇血流动力的超声检测 刘伟于孕24~25周时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孕妇左右两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D)和血流频谱中的舒张早期切迹等4项指标,并据此建立子宫动脉阻力评分法(UARS),结果PI、RI和S/D的预测界值分别为1.458、0.728和3.550,舒张早期切迹的预测界值是单侧或双侧出现舒张早期切迹,分别根据PI值、RI值、S/D值和舒张早期切迹的4项单项指标预测妊高征方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在不同的妊娠时期,会出现不同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其中究竟哪些可作为可靠的预测指标,仍众说纷纭。因此,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因和特异性预测指标的研究仍是妇产科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参考文献
1 Lain KY,Roberts JM.Contemporary concepts of the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pre-eclampsia.JAMA,2002,287(24):3183-3186.
2 Duckitt K,Harrington D.Risk factors for preeelampsia at antenatal booking:systematic review of controlled studies.BMJ,2004,330(7491):549-550.
3 王海燕,李才明,王筑,等.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和N5、N102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关系.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6):369-372.
4 Berne FK.Anxiety as possible etiology to pretelampsia.Clin Exer Hyper,1989,138(1):115.
5 赵伟,王建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筛检及相关危险因索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0):845-847.
6 Vambergue A,Nuttens MC.Goeusse P.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in women with gestational carbohydrate intolerance :the diagest study.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2,102(1):31-35.
7 黄涛,温永顺,张名福,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349.
8 张志诚.临床产科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60-264.
9 丁新,黄醒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营养的关系.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6 (1):51-53.
10 周卫卫,沈雁萍,孙敏.妊高征早期防治成功病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志,2004,17(3):256.
11 吴曼祯,陈文,陈秀华,等.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钙、血细胞比容、平均动脉压在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价值.中国全科医学,2006,9(4):295-296.
12 刘超,马晓艳,王虹,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尿酸测定及临床意义.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3159-316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33-01
妊娠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病变时会累及机体的多个系统,严重时会导致孕产妇脑出血、颅内静脉栓塞以及肾功能障碍等多个脏器功能的改变,是目前造成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孕产妇的发病率约为9.4%,因对其发病因素尚不明确,使得防治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笔者通过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所在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临床资料,对影响妊娠高血压的发病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接收住院分娩产妇1024例,年龄为18-41岁,平均年龄为27.6岁,初产妇为782例,经产妇为242例,其中,诊断为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为62例,占周期分娩总数的6.05%,轻度妊娠高血压患者为34例,中度患者为18例,重度患者为10例。
1.2 方法。对62例妊娠高血压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其年龄、文化程度、产次、孕周、家族史等因素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3.0 进行统计分析,参数用(X±S)表示,采用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以P
2 结果
2.1 按
2.2 按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等4个阶段统计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人数及发病率。各阶段的分娩产妇分别为264、343、231和186人,发病人数分别是19、23、12和8人,各阶段的发病率为7.2%、6.7%、5.2%和4.3%。可知,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逐渐下降,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其发病率具有明显差异(P
2.3 62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初产妇49例,发病率6.3%,经产妇13例,发病率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 在62例患者中,孕周为20-27周的患者有21人,占总人数的33.9%;孕周为28-37周的有32人,占总人数的51.6%;而≥37周的患者为9人,所占比例为14.5%。可知,孕周≤37周的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妊娠孕妇(P
2.5 62例患者中,其母亲有高血压者的为38例,母亲无高血压者19例,其余5例不明确。
3 讨论
3.1 本次研究显示,年龄
3.2 文化程度较低的孕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文化程度较高者,主要与孕产妇文化程度低,自我保健能力弱,产前保健意识差,对孕育知识缺乏了解,而文化程度较高的孕妇能够主动通过书籍、电视以及网络等信息渠道掌握更多的孕期保健知识,自我保健能力强;此外,文化程度较低的孕产妇一般多为农村居民,经济落后,医疗水平低,而文化程度较高的孕妇一般多为城镇居民,经济和医疗水平均要高于农村,对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条件更有利,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才能更好的预防农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3.3 初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高于经产妇,目前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初产妇对妊娠知识缺乏了解,容易精神紧张有关,同时,初产妇腹壁肌纤维富有弹性,子宫增大容易压迫腹主动脉,从而诱发妊娠期高血压;此外,据相关研究,经产妇对丈夫同种抗原识别能力和反应减弱,引发免疫耐受也是不容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孕妇心理变化,应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保持身心放松状态,此外,指导孕妇睡眠左侧卧位,避免子宫压迫下腔静脉,维持下肢大静脉血管正常回流,预防水肿,从而降低妊高征发生。
3.4 由于孕周≤37周的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妊娠孕妇,因此,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尤其是针对高危人群更应该注意,尽量做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3.5 本次研究62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其母亲有高血压者约占61.3%,母亲无高血压者仅占30.6%左右,因此,高血压家族史可作为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的一项重要因素;肥胖孕妇由于血脂、胆固醇常较高,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妊高征,因此,针对有高血压家族史和肥胖患者,除加强围生期监测外,还应指导患者控制钠盐和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并进行适当运动。
参考文献
[1] 畅英.妊娠高血压疾病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2010,14(11):967-968
[2]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3
1 研究对象
本院近7年收治的80例1~2级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0~65岁,其中男51例,女29例;配合治疗的63例,不配合治疗的17例(指不改变生活方式,不按时服药,不按时测血压、体质量)。
2 结果
配合治疗的63例中,有3例出现并发症,发病率为4.76%;不配合治疗的17例中,有7人出现并发症,发病率为41.2%。
2.1 分析及体会
2.1.1 提高认识 在10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对高血压认识不足的就有5例控制血压单靠药物的治疗,对该病的认识未能提高到一定的程度。近代身心医学的研究已证明了心理因素在多种疾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疗中的作用,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现代的生物心理模式,社会向他们进行宣传教育,推广有关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但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该病认识的程度不同, 接受能力存在差别,有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患该病多年,平时不注意观察血压亦无任何自觉症状,只是在劳累、心情紧张时偶感头晕不适,休息时好转,因此未引起他们的注意,即使已确诊为高血压病,平时也不服药控制,以至引起靶器官的损害。还有的患者尤其是较年轻者,他们的血压已达诊断标准,但平时不注意观察,也不进行体检,对血压的高低也不在意,有时即使出现了明显的自觉症状亦不在意,仍自我感觉良好,以至于出现了其他器官的损害才引起重视,耽误了治疗时机。因此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加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心身相关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病情变化,疾病转归有一定影响[1]。由于无法一次性治愈,必须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以达到有效控制血压,因此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医生的定期随访对病情的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原发性高血压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也是乡镇卫生院服务内容之一。通过对我院辖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管理的干预,随访前后效果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辖区管理的60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211例,女性390例;老年人高血压345例,原发性高血压伴Ⅱ型糖尿病143例;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入选患者神志清楚,并排除脑、肝、肾、神经、精神及内分泌等方面的疾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其中Ⅰ级高血压50例,Ⅱ级高血压426例,Ⅲ级高血压125例。
1.2 随访方法与内容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将患者分类为低中高三组人群,并针对不用人群进行不同方式随访管理。对低危组每2个月随访一次,中危组每1个月随访一次,高危组每2周随访一次。通过门诊首诊测血压,新农合体检,健康档案体检等途径,筛查登记建立专档。采取非药物手段积极干预,定期测血压。个别通过非药物手段难以控制者,采取药物手段干预。以期达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终身治疗,定期随访,心理平衡,预防为主。随访时与患者(家属)沟通,适时调整治疗方案。询问是否执行治疗方案,有无不良习惯(吸烟、酗酒、高盐高脂肪食物摄入、有无适量运动等)定期为患者进行体检,并记录个人信息(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对管理前后数据利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前后两组数据用t检验以P
2 结 果
经过前后3年随访管理干预治疗后,患者在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达标率、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上有明显的改善,前后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 论
高血压引起心脏、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病程长,预后差,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从而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临床上很多研究认为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同源性疾病,高血压住院患者半数以上并发糖代谢异常[2]。高血压与糖尿病都为慢性疾病,只能进行治疗控制。研究表明,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开展高血压随访管理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3]。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会加重并发症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长期以来,原发性高血压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疾病总人数都呈现快速增长,目前的高血压治疗强调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的基础上,坚持长期规律的药物治疗,把血压降低到合理的范围之内,并尽量减少血压的波动。进行随访管理干预治疗,与患者保持联系,使医患间的增加信任度,使医生进行不良习惯劝解时达到更好效果;随访管理干预治疗使患者对各种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充分认识和心理准备,同时长期的随访和健康教育也能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医生对高血压患者的定期随访可以使乡镇卫生院医生能够很好的掌握所管理的高血压患者的动态变化,根据病情的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患者在病情变化时可以在乡镇卫生院责任医生处获得及时和必要的支持,在遇到并发症时及早发现和转诊,增加战胜高血压的信心。目前随着居民档案的建立,慢性病患者都建立专档管理,定期随访管理是乡镇卫生院的一项长期服务内容。
参考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逐渐上升的趋势,并成为了我国老年人的首要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约有35%左右的65岁以上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症状,进而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本次临床研究对老年人高血压病的保健与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就诊的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3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范围在60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10.5)岁。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扩张药、神经系统抑制剂、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并接受联合药物治疗,其主要原因在于联合用药能够产生协同作用,进而避免血压急剧降低,为血压控制提供缓冲,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副作用发生率更低,且药物用量更低。同时,在降压治疗时要避免阻碍患者的肾、脑、心供血能力,通常以150/100mmHg为标准。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除了常规的快速降压和休息治疗外,还应使用脱水剂进行高血压脑病预防治疗,缓解患者的脑水肿症状。
1.3 护理措施
1.3.1 饮食护理 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与患者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存在直接的联系,摄入食盐量过大会导致患者的血压升高,甜食与饱餐会造成患者体重的上升,而肥胖症状也会提高患者的血压。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饮食护理过程中,要保证锌、铁、钙、脂肪和热量的供给,但要避免过量摄入,加强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包括鸡、鱼类、猪的瘦肉、羊肉、牛肉、蛋清、豆制产品等,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嘱患者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以保证蛋白质和纤维素的供给。
1.3.2 戒烟戒酒 医学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血压水平和饮酒量存在直接联系,每天饮酒量为30ml时,高血压病发生率为50%,舒张压升高2mmHg,收缩压升高4mmHg;每天饮酒量为60ml时,高血压发生率为100%,舒张压升高2至4mmHg,收缩压升高6mmHg。根据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对老年患者的饮酒量进行控制,每天饮酒量控制在50g以内。
1.3.3 户外运动 适量合理的户外运动有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神经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控制患者的体重增长,加速新陈代谢过程,改善其心脑血管功能,控制血压水平,有助于血管舒张。同时,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户外运动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控制好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避免剧烈运动[1]。
1.3.4 血压控制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血压波动,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对于血压的敏感成都有所降低,患者的血压日差和日间变化会受到其体力、情绪、气候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会在饭后30min至90min之间出现低血压症状,随着血液逐渐流向腹腔脏器分布,患者会逐渐发生颤抖不稳感和眩晕等临床症状。对于患有并发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还要避免血压晨间急剧上升诊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因为站立或卧床时发生头晕症状而易发生晕厥或摔倒问题,此现象应得到护理人员的关注。对于血压变化率较大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坚持每天测量血压,以掌握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尤其要关注患者血压的夜间变化,避免发生夜间低血压症状[2]。
1.3.5 心理护理 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生会给患者的心理和情绪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且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与环境和外界刺激存在直接的联系,患者的负面心理问题主要体现为易激动、抑郁、焦躁等,此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结石高血压的有关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使其深化对于疾病的认识,从而缓解负面情绪的影响,树立积极的战胜疾病的信心[3]。
2 结 果
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所有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均得到了有效控制,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临床并发症,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3 讨 论
综上所述,高血压数以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老年高血压病的保健和护理是一种系统的、长期的工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自身要具备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做好患者的教育者的角色,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巩固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261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社区护理的主要对象[1]。社区是居民特别是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和活动场所,是居民健康和疾病的重要背景。
资料与方法
对城区各个医院确诊有高血压病的病人发放“俱乐部会员证”,告知俱乐部开展的各项活动,欢迎高血压高危人群、病人家属及社区居民参加。
方法:①组建高血压病友俱乐部: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血压监测的指导、用药的指导、饮食的指导、运动的指导、心理护理等;②活动形式:讲座、录像、宣传栏、图书资料、宣传手册、个别咨询指导;③健康教育内容的实施:血压监测的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服药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容易走进的误区(血压上升则服药,血压正常就随心所欲地停药或擅自加减药物剂量,更改药物等)。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药物类型和剂型选择合理的服药时间。如短效降压药每日3次,第1次服药时间[1]应在清晨醒后即服,不等到早餐后或更晚,最后一次应在下午6:00之前,也就是在血压高峰出现前30~60分钟给药效果最好。不要在睡前或更晚时服用降压药。长效控、缓释制剂每日只服用1次,应清晨醒后即服用。这种服用方法对防止上午血压升高有重要意义,既能使白昼的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又不使夜间的血压过度下降,起到稳定24小时血压的目的。
讨 论
通过组建社区高血压病友俱乐部,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高血压病人的从医行为。从医行为是指病人就医后其行为与医嘱的符合程度,为遵从医嘱的行为活动[2]。高血压病人对医嘱依从性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目前疾病的治疗和转归。通过一系列的健康教育使高血压病人做到定期复查、按时服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情绪稳定、监测血压和脉搏、如有不适及时就医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使血压维持在稳定状态,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心、脑、肾、眼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通过建立社区高血压病友俱乐部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高血压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由于高血压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有的病人害怕药物的不良反应,就自行减量或停药,造成血压反跳,病情反复,甚至引起心脑血管的严重并发症[3]。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知识宣教,提高病人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并发症、预后和规则药物治疗的重要意义等相关知识的认识,帮助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促进高血压的有效控制。
通过组建高血压病友俱乐部实施健康教育改变了病人和社区居民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高血压病除与年龄、遗传等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有关。针对高血压病,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但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进行预防,即使发病也可以使血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通过讲座、录像、宣传栏、资料手册、咨询等方式,让病人、高危人群、社区居民明确引起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从而针对肥胖、摄盐过多、缺乏体力劳动、吸烟饮酒、心理压力过大等危险因素,进行减重、运动、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等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有效维持血压稳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