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09:56: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堂教学反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教师分析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的过程。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使学习者的知识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本文对宜春市城区五所中小学的100名教师关于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
表1 教师课堂教学主要目的统计表
如表1,在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方面,46%的教师认为以传授知识为主,54%的教师认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无人选择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以传授知识为主,则只是教育学生学会某一个知识点,掌握某一种知识,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什么”,而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则是在教会学生知识点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各种需求,特别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学习的技能与方法,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在这一点上,教师的普遍意识还不够。
表2 教师课堂组织学生讨论情况统计表
如表2,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方面,16%的教师从不组织,72%的教师会组织,但认为效果不太好,只有12%的教师认为经常会组织且效果好。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因而在教学设计方面苦下功夫,在教学理论的指导思想下,越来越多的教师会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普遍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而在实践过程中,72%的教师会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但效果不太好,说明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于组织学生讨论方面教师把握得不够。
表3 教师讲授课程内容的选材情况统计表
如表3,在讲授课程内容方面,20%按教材合理安排,76%以教材为主,有时与实践结合,4%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安排教学内容,以实践为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
表4 教师最喜欢教学方式情况统计表
如表4,在选择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时,10%认为以老师的教授为主,学生认真听讲,54%认为师生互动,以老师的启发为主,36%的教师认为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
从理论层面上,90%的教师愿意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在新课改的过程中,都力图在学生主体发展方面下功夫,但在教学目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在教材的选择方面,教师的教育方式还是受到一定的束缚,也许是在当前应试教育禁锢下,学校升学率以及各种各样的知识竞赛都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衡量标准,教师不得不在实际教学中“越位”,因而无法保证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按教材要求循序渐进这种教会学生学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已不适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表5 教师课堂信息反馈方式情况统计表
如表5,在课堂信息反馈方式上,58%的教师无此概念,或认为没有什么反馈方式,12%的教师提出小组讨论方式,25%的教师提出做作业、提问、考试的反馈方式,还有5%的教师提出利用游戏、竞赛、交流等方式来得到反馈信息。而在课堂上采用了信息反馈方式的教师,用的最多的是做作业、提问、考试,然后是小组讨论。
该调查显示,尽管教师普遍都愿意采取“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但是对于如何实施还处于茫然阶段,不清楚如何将“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教为主导”,教学信息反馈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改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以及以评促改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将教学信息反馈落到实处,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用教学反馈信息来评价教学,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
运用现代教学设计思想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虽在思想上有所接受,但普遍无法放开,分析原因在于:一是“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教师对“以教为中心”与“以教为主导”的关系还不明了;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升学率,加上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顾虑,认为那样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教学时间,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三是缺乏切实可行用以指导主体性教学的规范,致使主体性教学的思想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从调查中发现,宜春市城区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能接受新的教育思想进行教学,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学生分析、教材分析,按照课时安排进度,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较多的是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上的教学工作以及课后的作业、考试等工作,调查中有58%的教师基本不会去关注教学评价,不会去关注教学信息反馈这方面的因素,只是把教学目的放在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方面。
二、学生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即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这之中,意义大致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事物间的联系等。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就被认为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在这里,意义建构是最终目的,协作会话是主要手段,而情境则是学习过程中异常重要的条件,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给予特别关注的地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连。它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理想的学习环境包含哪些因素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学习态度等。本文针对五所中小学不同年级的500名学生进行了学习状态调查:
表6 学生所喜欢的教学方式情况统计表
如表6,在选择喜欢老师采用哪种教学方式时,75%的学生选择合作交流与实践探索,18%的学生选择教师讲学生听,7%的学生选择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是非常强烈的,特别是在传统教育中,长期以教师认认真真的讲课,学生规规矩矩的听课来衡量课堂师生关系的好坏,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厌烦心理,合作交流与实践探索的学习方式则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而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最佳学习方式。
在调查是否愿意与同伴讨论课堂内容时,88%的学生选择愿意,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对“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合作学习与实践探索成为主流。82%的学生会对上课内容进行预习,因此对于课堂内容来讲,学生希望得到的是与教材相关的更多内容,枯燥、沉闷的教材讲授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很难成为学习的主人,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也不清楚如何做到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表7 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统计表
如表7,在课堂上只有32%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感到非常快乐,61%的学生不敢发言,怕出错,7%的学生对发表观点持无所谓态度。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或交流,只有极少部分能够很好的参与进来,而这种关注少部分学生的活跃性,往往让教师误认为这就是在进行素质教育,在与学生交流,这一点也应引起教师们的注意。
表8 学生解决自身学习问题情况统计表
如表8,在解决学习中的学习困难时,28%选择请教老师,71%选择请教同学或自己查阅资料,1%的学生选择放弃。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畏惧,另一方面,也是学生热衷于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结果。
从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在解决学习问题方面,都比较偏向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方面,不太希望得到教师过多的干预,希望教师留给自己更多的思考空间、讨论时间以及想像空间。在回答课堂提问方面,只有32%的学生能够积极发言,说明我们的教师如果仅仅以学生的课堂回答问题情况来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不够的。中小学校学生正值身心发育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学习竞争压力的增大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不可避免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各种问题,要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排除惰性心理,进行心理教育,排除逆反心理。
新课标改革后,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也能从交流、对话和提问中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文章首先概述了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的常用手段,随后分析了及时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化作用,最后提出了提升及时反馈教学促进作用的可行性方法。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的常用手段
1.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教学及时反馈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形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也能根据问题的回答情况明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重点地进行知识讲解。以课堂提问形式来实现教学及时反馈,要求教师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备课,确保课堂中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关。问题内容应当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或难点有直接关系,进而通过问题引导,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其二是问题的难易程度要设置合理,既要避免难度过大,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要避免问题难度偏小,起不到教学利用价值。
2.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布置完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后,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按组别对数学探究任务进行充分讨论。教师则负责进行课堂纪律管理,并通过课堂巡视,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对于小组讨论主题偏离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及时加以制止;对于小组讨论进程受阻的,教师要及时点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还能清楚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结合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最终实现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
二、课堂教学及时反馈的优化原则
1.及时性原则
教学实验表明,对于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教师当堂捕捉反馈信息的教学效果要明显优于隔天效果。数学学科的知识具有紧密的逻辑性,如果学生某一个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彻,必然会影响下一步的学习质量。因此,对于学生课堂反馈的问题,教师应当加以重视并当堂给予解决。如果课堂教学任务较多,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教师还应当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单独辅导,尽快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2.针对性原则
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理解能力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吸收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反馈内容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例如,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在解决完基本的教学内容后,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探究性问题,以锻炼这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重复讲解,帮助这部分学生消化知识。
3.激励性原则
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没有勇气提问,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且教师很难从中得到教学信息反馈,也就很难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同时,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要给予鼓励,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适当的课堂激励措施,能够为教学及时反馈创造必要条件。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策略
1.注重课堂观察方法的整体应用
教师可以在上课时通过观察学生的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如果学生的状态较为亢奋,此时可通过做习题或是引入一道思考性问题让学生尽快静下心来开展课堂学习,如果学生的状态较为低迷,可通过分组讨论、竞赛或引入趣味性问题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通过与学生的眼神沟通来了解知识的整体接受情况,从而获取教学效果的反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惊奇、疑惑、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如教师讲授某个知识点时,要根学生的面部表情来判断知识的接收效果,最好是学生都呈现轻松自信的表情,若学生出现表情木讷、眉头紧皱等情况则说明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形式,消除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搜集课堂实时评价
课堂互动反馈技术可以为班级所有学生提供即时反馈信息,帮助他们改进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科问题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保证整个课堂教学中都有评价和反馈行为产生。评价和反馈的关系紧密,反馈信息从评价发出,教育评价是过滤反馈信息的手段,只有科学反馈才能有效控制教学。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时存在有效性差的问题,每次只能等到考试后或学生完成作业或练习时才能得到反馈信息,致使教师的补救措施不能及时发挥作用。互动反馈技术能够及时进行课堂调控,通过互动反馈系统进行小测验以快速诊断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还能及时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揭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下列算式中选出反比例函数:(1)y=3x;(2)y=3x-1;(3)y=■;(4)y=4x-1;(5)y=-■x;(6)xy=-12。
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让学生深化概念并纳入自己的知识网络。
3.通过及时反馈机制培养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兴趣
学生能不能学好一堂课的内容?老师能否进行启发引导与激发积极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如果只是让他们维持固定听讲的行为,即使老师的教学再精彩,他们照样会思想上开小差。教师通过及时反馈则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充分动脑、动口、动手,发挥主体作用,形成师生情感的高度和谐,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改进和总结即时反馈的方式与方法。同时,教师须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以及方法、能力等进行分类,建立在册档案,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认知和接受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激发。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及时反馈教学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疑问,从而避免学生“钻牛角尖”,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熟练掌握及时反馈教学的应用技巧,并主动转换教学观念,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实现整体教学成绩的提升。
根据教学要面向全体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则,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使收到的反馈信息准确、有效,能真实反映各层次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水平及表现出来的数学能力。否则,不真实、不具代表性的信息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干扰正常教学,使信息反馈失去意义。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十分宝贵,容不得半点迟疑。要使获得反馈信息能准确、迅速、具体地反映出各层次学生学习系统状态,同时也为了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在课前必须制订合理的收集反馈信息的计划。根据反馈信息,对于教学中学生可能产生什么困惑,会出现哪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由此要进行哪些提问,该提问哪一层次学生,要做哪些练习,该重点深入了解哪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哪些内容要板书,该请谁板书等,都要一一设计妥善,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迅速、真实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反馈信息,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比如,在教授学生在几何证明时,虽然学生有思路和方法,但往往不能合理规范地表达,逻辑推理欠严密的前馈信息,在几何证明教学中就要特别加以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板书过程,将严谨、富有逻辑性(或合情推理)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熏陶,从中把握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推理的严谨性、演算的准确性,要让教学达到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目的。同时每节课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两名中等生板书,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给全班学生作典型纠正,不断强化书写格式规范化意识,逐步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做效果良好。
2.获取数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途径
(1)通过课堂观察捕捉学生的反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课堂的整个教学气氛、教学情境;观察学生的表情、体态、动作的细节。特别要注意学生眼神的变化,要从学生眼神的变化中听到他们无声的语言,并通过它不断调节课堂教学。
(2)通过课堂提问捕捉学生的反馈
适当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听课的专注程度,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教师在提问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①点与面的关系。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关心学习困难学生,达到共同提高。②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难过深。③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知不知道”、“对不对”等,应当有明确的指向性。如某教师在课堂练习评讲后,问道:“全部做对的同学请举手。”在统计学生完成情况后,教师接着询问做错的同学:“你是怎么做的?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正?”
(3)通过课堂练习捕捉学生的反馈
为了能及时全面地捕捉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代表中巡查解题情况,从而了解全班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样的道理,对学生板演也要控制这三者的比例。通过这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了解全班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方案。教师在获取课堂教学反馈时不能单一地从某一方面进行,而应当将几种反馈的方法综合运用,这样获得的反馈才是有效的。
3.收集课后信息反馈促进教和学中失误的转化
(1)作业里逐一分析
作业时教学反馈的主渠道,教师必须对不同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一般来说有四种类型:1.独立完成的;2.讨论后完成的;3.独立完成一部分,抄袭一部分;4.全是抄的。教师对抄袭来的整洁、正确的作业切不可感到满足,这种潜伏期一旦长了,“差生”就越来越多,差的程度就越来越严重。因此,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应逐一分析,做好作业档案记载,以便做到有效反馈。
(2)阅卷中仔细归类
每次单元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试卷中都会暴露出一些问题。问题越多,我们就越要注意归类,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整理归类得当就能为矫正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3)讲课后及时小节
讲课后小节并非被大多数教师所重视,其实讲课后立刻回顾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分析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并简明地记在本节课教案后面,这样既可作为下节课的矫正内容,又可作为下一次再教的重要参考资料。若能长期坚持,注意积累和整理,便是切合实际的难得的教学经验。
4.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能力
(1)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反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优秀的教师善于捕捉反馈信息,他们不仅能通过提问、板演、练习获取反馈信息,还能察言观色,即从表情、语言、活动等多方面,以敏锐的观察力洞悉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一些细微的外部表现准确推断他们的内心世界。
课堂教学的反馈具有及时、全面的特点,教师能迅速改进教学,进而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知道接受知识是否正确、解决问题是否准确,从而坚定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进行行间巡视,并对学生学习情况适时地点评,能及时收集教学的反馈信息。如在“认识三角形”一课中,让学生在“做”图形的活动中感受三角形的特性。学生可以用东西摆,可以在桌子上围,也可以在纸上画,还可以剪、可以折、可以拼……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智慧。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行间巡视的方法,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教师一方面可以在巡视时跟学生一起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观察学生活动的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评价,以便更有效地开展下一步教学环节。
二、用规定动作进行交流
斯宾塞・约翰逊认为:“人的首要动力就是对结果的反馈,反馈推动着我们前进。”学生要表达时,可以向教师进行示意及用手势表达。比如在进行判断练习时,教师出示某个题目,学生略作思考之后,教师发出指令,要求学生将刚刚判断出的结果用手势向老师反馈。教师站在前面,对全班学生判断的情况一目了然,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评价。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时,要求学生在板子上或其他学习用具上围出相应的平面图形。学生围好之后,可以要求他们拿起围好的板子或其他学习用具,举起来展示给老师看,效果非常好。做一些板演练习时,个别学生在小黑板上做,或者用实物投影展示。在教学中,我们也时常要求学生,在完成好老师布置的某个练习后,向老师举手示意,表示自己已经完成好。这样安排,教师可以对学生完成题目的速度以及总体情况有一个直观了解。而学生也由于被老师关注,变得积极、主动,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
我们都知道,中低年级学生完成任务举手时,常“顺带”用肘部撞击桌面,发出“嘭”的一声,“提示”老师和同学:他完成了。为了让他们的这种成就感和表现欲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可采用让最先做好的前十名同学站起来的方法。在他站起的同时,老师通报他完成时的名次,激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这一“站起”的行列。这样既提高了练习的速度,又让解题用时情况得到有效反馈。
三、练评结合,及时反馈信息
“练评结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所安排的一些练习特别是独立练习到了规定的时间后,就及时进行评讲。评讲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学生讲老师评,也可以老师讲学生评。有时教师将典型错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析,指出错误原因。讲评时,及时统计错误的人数。具体做法是:一人说出错误原因,要同样错误的学生举手,或由教师分析典型错误,再要同样错误的学生举手。教师通过举手了解错误的人数,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教师采取针对性措施。在教学中,要正确运用好教学中心环节的反馈、巩固练习的反馈、师生评讲的反馈、学生互动交流的反馈、课堂作业的反馈等,有效地达成系统反馈,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采用多种交流方式,增强反馈效果
一、课前制定合理的反馈计划
根据教学要面向全体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则,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使收到的反馈信息准确、有效,能真实反映各层次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水平及表现出来的数学能力。否则,不真实、不具代表性的信息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干扰正常教学,使信息反馈失去真正的意义。
比如,根据往届学生在几何证明时,往往书写格式不规范,逻辑推理欠严密的前馈信息,在平面几何入门教学中就要特别加以重视。每节课有意识地安排一两名中等生板书,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给全班学生作典型纠正,不断强化书写格式规范化意识,逐步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做效果良好。
二、获取数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途径
2.1口语反馈
这是师生双方通过口头语言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以及学生质疑等。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起思维的波澜.问题难度要适中,使大部分学生能作答,以保持信息畅通。课堂讨论应紧密围绕教学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要组织好不同想法的交流与争论。学生质疑就是对所学的某项内容提出疑问或不同见解,由同学或老师做出回答或解释.在以上过程中,教师可获得不少学生关于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实际掌握程度的信息。
2.2情态反馈
这是通过学生听课表情、坐姿和教师的教态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心理学告诉我们,青春初期的中学生,虽然不像小学生一样心理外露,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们的神情上观察到其思维过程中思维受阻与否的一些迹象。学生两眼有神、端坐聆听,表明所进行的内容对他们有吸引力,教师讲授得法;目光转移、坐姿不稳,表明所授的内容没有听进去,思想上开了小差;表情乐观、态度积极,表明对所学知识已经了解;表明冷淡、态度消极,表明对所学知识没有理解好。学生的这些表情与动作,就给了我们一种反馈,在教学中若能及时观察,捕捉它们,并进行调控,就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3文图反馈
这是通过文字、图象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如教师板书、提供书面答案,学生书面练习、检测、板演等都是.书面练习和检测题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由易到难,指名板演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应与题目的难易相适。
通过口语反馈与情态反馈,了解的多属信息的定性方面,量化程度较低;而文图反馈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稳定可靠,教师可大面积了解学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
三、数学课堂教学反馈信息的调控
反馈的目的是改进后继教学,实施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使某一确定目标向预先制定的方向发展。对反馈信息的处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3.1及时激励启迪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或有特色的优秀解答,对于深入理解概念、公式、定理等有一定的价值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全班给予推荐、肯定、鼓励,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探讨利用课堂检测及反馈优化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在以往一贯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重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认为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才能够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进而也就以为学生的学习有了效果。殊不知,教学的任务是要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应把时间留给学生,加大上课练习的力度,缩短教师的讲授活动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及时反馈,加深印象,查漏补缺。所以如何设计好课堂检测及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也是当务之急。
二、优化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检测设计不同层次练习
(一)三种层次的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种层次的练习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实现课程大纲教学目的的重要步骤,在英语课堂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教师应逐渐形成重视学生练习的意识,加大练习的力度,彻底改变过去重教轻学、重讲轻练的习惯。
(二)三种层次的练习特征
按照新课程大纲的要求,英语课堂练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机械性操练熟悉语言形式控制式跟读、回答、链式回答、替换、练习活动的形式既包含听说读写几方面的内容,也涉及到全班、分组、配对、个别等灵活多变的方式。能否设计有效和合理的练习,是衡量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1.控制式的机械性练习。所谓控制式,是指在活动方式上由教师牢牢掌握学生的回答,因为此种练习答案选择不多,学生无需过多思考便可回答,教师是可以预计到的。
第一层次的练习旨在帮助学生熟悉新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结合视觉、听觉和口头表达,使学生初步形成新的语言习惯。为此,安排的时间应紧凑、短促,一般以不超过8分钟为宜。另外,练习内容最好有1-2项,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如各种提示词、教具等。组织活动时,教师应示范准确、指令清楚。此外,应注意集体与个体的反应,适时检查全班或个别学生对新语言项目的熟悉情况,如拼写、句子结构和语音语调等。一旦发现学生的错误,应立即纠正。控制方面,难度要适中,节奏要快,密度宜大,频率宜高,使学生处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为下一层次的练习作好准备。
2.半控制式的意义性练习。所谓半控制式,是指教师在掌握学生的回答上给予较宽的选择余地,因为学生需要理解和思考才能作答。
第二层次的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语言的理解,巩固新语言习惯,为在实际中进一步自如运用作好准备。只有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有机地联系起来,练习才具有趣味性。为此,设计时应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仿照表达,时间可稍长些,约10分钟。练习项目最好有3~4项,以配对练习为主。组织时,教师应提供例句,使学生能很快地理解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练习时教师要巡视监听,练习结束后抽查几组以了解练习情况。一旦发现错误,不必马上纠正,而是提问其他学生,让学生相互更正,在此基础上给出正确答案。这一层次的练习节奏应放慢,频率也应放低,但密度广度应加大,使学生处在较为活跃和热烈的气氛中,为下一层次的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课堂教学,就必须要重视优化课堂教学的评估与反馈
课堂教学中的评估应根据教学目标,对语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度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时既要评估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情况,也要注重对教学方法、过程和效果的评估,评估时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估的指标要明确具体,语句表达力求精练、准确,既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又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总之,教学评估与反馈必须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反馈要及时
反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语言活动的内容而定。在进行英语技能训练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要在其训练完毕再提出要求。这样就消除了学生怕错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其能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课堂活动。具体做法是:当学生复述课文、造句或会话中偏离主题、忘记下文或难以继续完成时,要及时提醒或引导性地告诉他们,以免他们难堪,拖延课堂时间;当学生在朗读课文或对话练习中出现一些语音上的失误,在不妨碍意思、不影响整体时,教师要避免打断学生思路,可放在操练完毕后进行,以免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使其产生紧张畏难情绪,影响对课堂内容的学习。
(二)反馈要有激励性
教师在课堂中要通过表情、眼神、语言与学生产生共鸣,多一些热情的鼓励,少一些指责批评。对差生及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更应做到这一点。这样及时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继续参加后面的课堂活动。
(三)反馈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个性作出反溃对差的学生要多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外语学习中有畏难心态的学生,哪怕其有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对好的学生我向他们提一些较难的问题,让他们积极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广度探索。对于中等学生,我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与满足。
(四)反馈要有启发性
当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遇到难题或尚不能对已学知识举一反三时,教师要作启发性的诱导。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巧妙点拨,使学生积极思维,逐步认识到,知识的掌握重在能力,进而思考更深刻,学习更钻研,从而对自己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课堂检测及教学反馈既是要考查教师教学的效果,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是促使师生共同进步的良方妙药。教育教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课堂教学反馈的信息可通过课堂教学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定获得。对课堂教学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评定,包括对教学过程几个重要环节的教学状况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对其中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部分,对妨碍学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因素及时加以修正和调节,总之,就是将学生的现实状况与理想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差距,从而获得反馈信息。课堂封学信息反馈的内容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信息两大类,智力因素信息指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智力水平的指导信息,非智力因素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定。
智力因素信息包括:
1、有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知识量,练习强度和密度,练习中出现的失误等
2、有关感知阶段的正确表象,
3、有关理解阶段知识系统化、概括化的能力的情况,
4、有关巩固阶段掌握知识完整、准确、牢固的情况,
5、应用阶段各种智力操作或技能操作情况,非智力因素信息主要包括:
1、有关学生学习的行为目的,
2、有关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习惯。
3、有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的变化。
智力因素信息与非智力因素信息密切联系而又相互独立,没有智力因素信息反馈,仅有非智力因素信息反馈,如“学得好’、“很努力,等,很快会失去正面教育引导的作用,反之,权有智力因素信息反馈也不能保证反馈信息发挥作用,甚至会引起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冲突。
二、课堂信息的来派及反该方式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取信息的途径
①课堂观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获取“双基”情况、心理状况等进行实地观察,及时获取学生的有关信息。
②检查:提问、板演、课堂练习及作业批改,教师通过这些渠道回顾教学情免、一获取学生的有关信息。
⑧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学习方法、习惯、学习的动机、兴趣等信息。
④组织形成性测验:以单元理想目标为依据、紧靠教材组织专门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状况。
2、反馈方式
反馈方式有止反馈和负反馈两种方式。
正反债是指教师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肯定后再回输给学生,以强化其正确的,负反馈指教师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否定后再回输给学生,以弱化其错误的。
两种反馈的目的都在于更加有效地对教学过程实施控制,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正反馈和负反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有时要交替使用。比如,在教学某一难点教材时,思路受且,学习情绪有所低落时,应采用正反馈,如“回答得很正确万、“说得很好”、“哪一个同学会讲得更好?”等鼓励信息,以(提高其兴奋性,当学生表露出漫不经心,认为都知道了而实际混淆不清时,应采用负反馈,如“不够准确、完整”、“拖泥带水不简洁”、“没有抓住重点”等消极信息),以促使学生认真、积极地学习,正、负反馈在同一通道中适时使用,恰到好处,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
三、教学信息反债的时机
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有个时机间题,只有反馈时机适当,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审视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一般有四个反馈时机。
1、基本训练阶段的反馈:着重围绕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了解学生由旧向新过渡存在哪些困难,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能力和心理上的准备。
2、学习新知识阶段的反馈:着重了解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所用的方法和思路。
3、应用知识阶段的反馈:着重了解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步骤和方法。
4、巩固阶段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的掌握、理解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的情况。就一节课来说,还有三个反馈时机:
l、随机信息反馈:
(1)课堂上对学生说、想、演、练、操作都应及时做出评价
(2)作业当堂布置,要求独立完成,当堂批改、当堂订正
2、快度信息反馈
(1)每节课应留有2分钟到3分钟当堂验收,以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牙效果和自己教学的差距,做到及时反馈,称之“节节清”。
(2)如个别学生没有当堂全部理解消化,教师就得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当天完成学习任务,称之“当天清”。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058-02
在社会化和终身化学习时代,英语成为沟通世界的重要工具。众多初中生都在努力学习英语,但很多人即使下了很大功夫,也收效甚微。因为英语学习易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学习动机和策略,所以搞清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因素非常有必要。本文就初中英语教师课堂反馈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进行了具体详实的分析。
一、教学反馈理论
1.教学反馈定义。反馈原理是指通过对系统行为和期望行为偏差的比较,消除偏差以实现预期系统性能。反馈概念可以使人们对一些复杂系统内部的动态变化理解的更加深刻。在语言教学中,反馈指为了改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发回的有关其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的信息。
应用到课堂上,反馈就是师生之间互动并往返信息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评价(如展示、赞扬、批评)就是对其学习的反馈;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应(如微笑、回答、摇头)就是对其教学的反馈。所以,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应该利用教学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变更自身的行为,如此才能保证高质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反馈方法与途径。教学反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互动的机会,丰富课堂内容,增添生活乐趣,并且对师生间的关系也有改善作用。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运用的反馈方法主要有四种:
(1)观察反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听其言,观其行,察其神”,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对其进行知识点拨,唯有这样做才能判断学生对知识是否真正理解。比如,如果发现学生呈呆滞、迷茫的眼神,教师应该立即调整讲解的方法和深浅,细致剖析学生有疑惑的知识点,并以幽默的语言带动学生参与学习。
(2)问题反馈。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因而在课堂上常被用到。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既可以督促学生学习,又能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可能遗漏的环节。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多花费功夫,事先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学生参与学习互动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3)讨论反馈。这也是现在英语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在英语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图片讨论、编排对话之类的讨论活动,不仅能够暴露出学生课堂知识欠缺的地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针对学生在知识点上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应及时进行必要的完善、补充。
(4)检测反馈。作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障之一,检查反馈己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根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英语老师都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测试题,并在每节课结束前的5分钟左右进行检测,以便了解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掌握情况。
3.教学反馈作用。教学反馈对老师和学生双方都有作用,具体如下:
(1)帮助老师改正自己的不当行为。课堂反馈能够让教师发现自己在讲课过程中的不足,如面孔太过严肃会导致学生产生害怕情绪,提问次数太多会导致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等。通过学生对自己的反馈,能让教师更清晰的认识自己,并且重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自身行为。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与教师、其他学生以及学生自己的多方位反馈信息网络,加之教师对自我的不断调整,可以使学生在英语教学课堂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如此教学无疑是成功的。这也正是英语课堂教学反馈的目的所在以及使学生发展进步的迫切需要。
二、教学反馈应用
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的形成,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反馈方法可谓影响甚大。不同的反馈方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比如,一些英语教师只会单一的反馈方法,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学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在课堂上犯错,但教师没有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就会认为老师对其不够重视,从而产生了隔阂,对学习的积极性就不能高,对学习也难以产生认真的态度。这样,他们的学习动机根本无法从课堂教学中得到激发,也就违背了老师的预期期盼。反馈不到位就是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
所以说,学生在语言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进步与否和教师的反馈方法有直接关系。初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好教学反馈,对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梯度提问,给学生思考余地,提高反馈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最常用且最有效的反馈方法就是提问。但在课堂上,英语教师的提问也不可太随意,要做到提问清晰、难易适中且目的明确。还要做到结合表演开放性与识记性问题,且兼顾多数学生的回答,而不能以学习优秀群体的回答为目标。其次,教师的提问应该设置等待时间,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这样也可以增加提问的效果。另外,如果有需要进行多次问答的提问,一定要考虑提问的梯度和层次性。
2.降低学生焦虑情绪,给学生恰当评价反馈。调查发现,学生的英语成绩优秀与否和其学习时的焦虑情绪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在英语课堂上,很多学生有焦虑或者恐惧的情绪。他们担心被批评,被点名回答问题等等。英语教师要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焦虑情绪给予高度关注,并设法降低这种情绪,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言学习靠的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老师可以通过恰当评价给学生以积极反馈,降低其焦虑情绪,提高其学习效率与效果。例如,初一学生刚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需要更多鼓励和支持。这当中,老师能做的就是提供成功的机会以给与学生表扬鼓励。当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或表现出色时,可以给他们一个温暖的眼神,并竖起大拇指说一句“Very good”或者“Well done”。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足以让天真的孩子感受自己在进步。
3.运用面部表情和眼神进行反馈。调查和访谈发现,学生很注意教师的表情变化。很多学生喜欢有丰富表情的教师,他们能让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的英语。并且拥有丰富表情和阳光眼神的教师更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在学生仰头开小差的时候,如果老师瞪大眼睛、摊开两手,再说句“Why? Listen to me”,那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很多。
4.重视反馈和再反馈,形成师生教学默契。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形成默契需要经过长期的反馈与再反馈过程的磨合。如今英语教学方法在不断发展创新,要与学生形成默契,教师可经常变换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授课时能做到形象生动、言之有物,又能恰到好处的分配好45分钟内的语法、生词、课文和练习,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就能培养师生默契,并且让学生真正学到并掌握知识。
三、结语
与其他科目相比,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学生学习英语对情感因素的依赖性很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的反馈信息能够使学习者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语言水平,并纠正错误,调整策略,从而更高质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所以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好反馈方法极为重要,因为它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最近几年,我们也向不少地区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经验、成熟的教学模式。早期的“洋思经验”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模式,从中,我们获益匪浅。精讲精练,留给学生充裕的练习时间,课堂的效率很高,新教师学习起来很容易上手。“杜郎口模式”更是将这种教学方式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的这种教学方式就像写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优秀的经验是适用的,但适用的并不都是优秀的经验。从大的角度来说,一种教学模式可能仅适用于某个地区;从小方面而言,一种经验可能只适用于某节课。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套用一个固定模式,那教学何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因此,对不同的课如何实施课堂反馈要区分对待。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课堂反馈。说简单些,反馈就是对学生学习完成某一学习目标后的检验过程,它有助于教师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有助学生检查、巩固自己的知识及能力,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层次,引导学生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堂之中每时每刻都可以进行反馈,课堂练习是一种很好的课堂的反馈形式,但课堂反馈不应仅局限于所谓练习。所以,认为课堂反馈就是做练习是片面的。不少公开课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在课堂上留下相当长的时间给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当然,这肯定比一味地“满堂灌”、“填鸭”要好得多,但如果不区分实际情况,只是照搬模式,就不免矫枉过正了。习题的当堂训练要注重课时的特点,合理选题,重点突出,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示范性,这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这种训练,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这种训练是对所学知识点最好的反馈。这种训练一般适用于知识点抽象,公式应用或习题有明显代表性的课时。这时,这种习题的反馈形式不仅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进行典型例题的示范,能很好地起到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作用。比如《密度》,《欧姆定律》等。
其次,课堂反馈的设计要具有渐进性、典型性及艺术性,不拘泥于形式。
反馈是教师传出教学信息后,从学生那里取得对有关信息反应的行为方式。其基本类型有:课堂观察、课堂提问、课堂考查和实践操作。
1.课堂观察法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眼睛统观整个课堂,从学生的动作、神态、表情等情绪反应中来获得反馈信息的行为方式。
观察的方法有以下三种:①环视法——面向全体。教师有节奏、周期性地把视线从教室的左方扫到右方,再从右方到左方;从教室的前边扫到后边,再从后边回到前边。环视观察是为了了解所有学生的动态反应,如学生是认真思考、积极活动,还是走神、开小差等,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中获得有关课堂整体的信息。音乐课堂上的环视法经常用在协调全体参与合唱、合奏的练习中。②点视法——聚焦个体。当发现某个地方或某个人出现异常反应时,把目光集中投在那一点上仔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发现有人打瞌睡,就要进一步观察是多数人还是个别人,分析是由于学生疲劳、天气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还是教师讲解平淡无味等主观原因造成的。对观察到的问题经快速分析后做出决断,立即采取处理措施。③虚视法——随机应变。就是说好像你的眼睛在看什么,但实际上你什么也没看。这是无经验教师为防止精神紧张而采用的一种方法。虽然是虚视,目光也要自然,不要让学生从你的目光中看出你的紧张神情。
2.课堂提问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获得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情感体验深度形式。在运用提问反馈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慎重选择提问对象。如果提问是为了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应提问中等程度的学生,他们能代表一般同学掌握的水平;如果是为了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则可提问程度较高的学生,有利于其他同学对当堂知识形成正确的理解;如果是为了检查教学效果,要多提问程度较差的学生,因为只要他们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其他同学往往就不成问题了。在选择提问对象时,应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为了得到完满的回答,过多地提问程度较高的学生,使学习程度较差的得不到检查;另一种认为教学是以一般学生的水平为出发点,则过多地提问具有一般水平的学生,使程度高的不能起表率作用,程度低的得不到激发。这两种偏向都难以使教师全面地了解情况。所以提问面要宽,不集中在少数人身上,也不要让一个学生连续回答多个问题,应该是好、中、差的学生都能照顾到,从而获得较为全面的反馈信息。
其次,对学生的反应要给予反馈。提问不但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有关学习程度信息的一种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检查学习、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促进他们的学习,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为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给学生反馈信息。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认真听取。对回答中正确的部分,有独到见解的观点,要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对于回答中的错误,要及时给以纠正。否则,正确的得不到肯定,错误的得不到纠正,学生得不到正确反馈,就可能把错误的当成正确的记忆下来。一个学生回答不完善,其他学生补充后,教师必须小结。这不仅是使答案臻于正确和完善,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完整而系统的知识,获得对自己发展有益的信息。3.课堂考查法
进行课堂考查不仅能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能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课堂考查要预先向学生提出要求,告知考查内容,使学生集中精力,达到当堂消化的目的。通过考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的疑难点、模糊点能及时加以解释、强调、纠正或补充;也可以使教师清晰地看到自己教学的不足,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考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听写、默写、板演、提问、小测验和写学习小结等。每次考查的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
4.实践操作法
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和动手操作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技巧掌握的程度。音乐是讲究技艺的,音乐的学习离不开实践,也离不开一定的技术训练。如学唱歌曲,在教唱数遍后,教师通常都要请一位同学当众表演一下。
二、反馈的要求③
1.及时。不能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就无法对系统的运动状态进行准确的调整,不能及时得到反馈,所获得的信息量再大、再准确都是没有意义的。
2.准确。错误的情报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判断错误就不能对被控系统进行正确的调整,就会使控制失效。假性反馈的信息再及时、信息量再大,也会使系统的运动远离预定的目标。
3.观察。控制者能够观察到对象的运动状态,并能与理想状态进行比较,能够从差异中观察到问题。对于差异量变化的大小,简单系统可以凭直觉测量,复杂系统则要凭借一定的科学手段。
4.可控。要求控制变量必须是可操作的。当控制者获得反馈信息,发现问题需要进行调节时,能够找到问题的原因,对控制变量能够及时进行调节和改变。
5.抗扰。即反馈系统要运行可靠,使控制者能识别反馈信息的真实性现象,能了解受控对象的真实情况,可以对干扰进行及时的排除。
以上所谈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考虑的,即教的反馈。实际上,学生也要根据获得的反馈与评价,改进自己的学法,这是学的反馈。毫无疑问反馈是教学中最灵动、最富创造活力的部分。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反馈原理,调控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反馈是教师传出教学信息后,从学生那里取得对有关信息反应的行为方式。其基本类型有:课堂观察、课堂提问、课堂考查和实践操作。
1.课堂观察法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眼睛统观整个课堂,从学生的动作、神态、表情等情绪反应中来获得反馈信息的行为方式。
观察的方法有以下三种:①环视法——面向全体。教师有节奏、周期性地把视线从教室的左方扫到右方,再从右方到左方;从教室的前边扫到后边,再从后边回到前边。环视观察是为了了解所有学生的动态反应,如学生是认真思考、积极活动,还是走神、开小差等,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中获得有关课堂整体的信息。音乐课堂上的环视法经常用在协调全体参与合唱、合奏的练习中。②点视法——聚焦个体。当发现某个地方或某个人出现异常反应时,把目光集中投在那一点上仔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发现有人打瞌睡,就要进一步观察是多数人还是个别人,分析是由于学生疲劳、天气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还是教师讲解平淡无味等主观原因造成的。对观察到的问题经快速分析后做出决断,立即采取处理措施。③虚视法——随机应变。就是说好像你的眼睛在看什么,但实际上你什么也没看。这是无经验教师为防止精神紧张而采用的一种方法。虽然是虚视,目光也要自然,不要让学生从你的目光中看出你的紧张神情。
2.课堂提问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获得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情感体验深度形式。在运用提问反馈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慎重选择提问对象。如果提问是为了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应提问中等程度的学生,他们能代表一般同学掌握的水平;如果是为了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则可提问程度较高的学生,有利于其他同学对当堂知识形成正确的理解;如果是为了检查教学效果,要多提问程度较差的学生,因为只要他们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其他同学往往就不成问题了。在选择提问对象时,应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为了得到完满的回答,过多地提问程度较高的学生,使学习程度较差的得不到检查;另一种认为教学是以一般学生的水平为出发点,则过多地提问具有一般水平的学生,使程度高的不能起表率作用,程度低的得不到激发。这两种偏向都难以使教师全面地了解情况。所以提问面要宽,不集中在少数人身上,也不要让一个学生连续回答多个问题,应该是好、中、差的学生都能照顾到,从而获得较为全面的反馈信息。
其次,对学生的反应要给予反馈。提问不但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有关学习程度信息的一种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检查学习、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促进他们的学习,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为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给学生反馈信息。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认真听取。对回答中正确的部分,有独到见解的观点,要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对于回答中的错误,要及时给以纠正。否则,正确的得不到肯定,错误的得不到纠正,学生得不到正确反馈,就可能把错误的当成正确的记忆下来。 一个学生回答不完善,其他学生补充后,教师必须小结。这不仅是使答案臻于正确和完善,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完整而系统的知识,获得对自己发展有益的信息。
3.课堂考查法
进行课堂考查不仅能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能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课堂考查要预先向学生提出要求,告知考查内容,使学生集中精力,达到当堂消化的目的。通过考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的疑难点、模糊点能及时加以解释、强调、纠正或补充;也可以使教师清晰地看到自己教学的不足,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考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听写、默写、板演、提问、小测验和写学习小结等。每次考查的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
4.实践操作法
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和动手操作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技巧掌握的程度。音乐是讲究技艺的,音乐的学习离不开实践,也离不开一定的技术训练。如学唱歌曲,在教唱数遍后,教师通常都要请一位同学当众表演一下。
二、反馈的要求③
1.及时。不能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就无法对系统的运动状态进行准确的调整,不能及时得到反馈,所获得的信息量再大、再准确都是没有意义的。
2.准确。错误的情报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判断错误就不能对被控系统进行正确的调整,就会使控制失效。假性反馈的信息再及时、信息量再大,也会使系统的运动远离预定的目标。
3.观察。控制者能够观察到对象的运动状态,并能与理想状态进行比较,能够从差异中观察到问题。对于差异量变化的大小,简单系统可以凭直觉测量,复杂系统则要凭借一定的科学手段。
4.可控。要求控制变量必须是可操作的。当控制者获得反馈信息,发现问题需要进行调节时,能够找到问题的原因,对控制变量能够及时进行调节和改变。
5.抗扰。即反馈系统要运行可靠,使控制者能识别反馈信息的真实性现象,能了解受控对象的真实情况,可以对干扰进行及时的排除。
以上所谈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考虑的,即教的反馈。实际上,学生也要根据获得的反馈与评价,改进自己的学法,这是学的反馈。毫无疑问反馈是教学中最灵动、最富创造活力的部分。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反馈原理,调控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