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09:56: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音乐学科素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79-03
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全面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一直是课改以来音乐教师们研究的课题。但在高考制度尚没有根本改变的背景下,课程目标很难从传统的双重目标(升学和就业预备)转变为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新课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观就很难实施。因此,建立以学科素养为背景的音乐教学评价,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一、 确立学科素养内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1.构建学科素养的理论依据
研究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教育部倡导的深化课程改革的新举措:“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是国际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主要是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1]”。
面对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评价体系中的改革脉搏。笔者依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因地制宜地把音乐学科基本素养确定为:“热爱民族文化、促进个性发展、拓展文化视野、培养良好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持续潜能”。
2.构建音乐教学评价的目标与理念
①重视和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倡导的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②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打破考试或考察评价学生学业的单一方式,认真制定评价量规的指标、内容,把握好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使教学评价指标更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③加强日常教学评价的改革,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对课程和教学过程应有的检测、反馈、调节作用,推动音乐课程的实施与改革。
④完善学校音乐教学的评价体系,充分认识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保障音乐学科教学的规范实施,构建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为最终目标的评价体系。
二、完善音乐评价体系,发挥学科多维育人功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课程改革深化阶段要解答的问题。我校在2013年音乐鉴赏教学评价校本研究的基础上,延伸开展了基于音乐学科素养的教学评价构建研究,旨在以评促教,调节教学环节,纠正考什么教什么、单纯以考试分数评价教育质量,改变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教育现象,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
1.制定合理的评分规则,保证评价的信度
信度是衡量评价质量的指标之一,好的信度应该有对评价主体、评价维度以及评分规则的合理制定。多元的评价主体、多维的评价指标和具体的评判标准,以不同的权重对评价的各项指标、描述语、多主体等要素进行等级评估,可以有效保障评价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发挥学生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功用。
2.制定多维的评价指标,保证评价的效度
效度是另一个衡量评价质量的指标。评价内容多元化是当前评价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多一把尺子衡量,就多给学生一个机会。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加纳德把人的智能分为音乐、身体运动、数学逻辑、语言、空间、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七种[2]。因此,单一的评价方式,即从单一的评价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不能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也无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如何把握学生音乐素养的评价,发挥其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提高,我们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制定指标,以增加评价效度的平稳性和准确性。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态度及课上表现;②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或选修模块学习的表现;③参加校内外活动的实践情况;④期末或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此外,课程改革提倡的过程性评价要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便于教师的课堂监控和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采取小组学习的评价方式,每组指定一名具有一定素养、认真负责、爱好音乐的学生任组长,以评价量规为技术手段,对学生上课的表现(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2-3次课堂抽查)进行多维度的观察、评判,以保障评价的全面性和实效性;每次上完课后,组长要把本组的情况汇报给文娱委员,汇总后反馈给老师,以便反思课堂教学,及时对教学做出适当调整。
量规1:学生音乐素养评价量规
制定目标:对学生音乐学科素养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现高中音乐学科结业时的质量水平。
三、制定学校评价量规,保障音乐教学规范实施
1.制定学校评价量规,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P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各地和学校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开设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认识到教育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评价制度不配套、不完善的问题,仍然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实施课程改革以来,音乐教育的大环境有了很大改善,音乐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得到广泛认可和重视。但不可否认尚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制约或干扰着音乐教学的正常化。比如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某些学校还存在没有专职音乐教师,音乐课开设不足、不全,甚至被任意叫停等状况……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实施,减弱了音乐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功效。因此,建立学校音乐教学评价制度,是落实《意见》精神,加强和完善课程教学制度建设,推动课程深化改革的重要制度保障。
2.制定学校评价量规,是保障学校音乐教学的必要措施
学校是实施课程改革的载体,构建音乐学科素养离不开学校的大环境,良好、规范的音乐教学是构建学校音乐教学评价体系的前提,只有学校音乐教学正常化、规范化,才能够保障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实施教学评价探索,构建全面的学科素养评价体系,才能促进课程评价的改革与完善,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
量规2:学校音乐教学评价量规
制定目标:全面评估学校的音乐教育状况,保障音乐课的正常开设、教学质量及教学设施的配套完善,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规范发展与稳步提升。
改革完善评价机制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目标,虽然在学科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体现,但由于认识、理解的不到位或偏颇等原因,在教育实践中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2014年4月,教育部《意见》的颁布,预示我国的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提出加强五个统筹、聚焦课程整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制度建设等要求的同时,特别提出关注教学评价研究、探讨评价策略,形成多元的、可操作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提出了长期要求。
高中课程改革已过去了十年,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有哪些?如何培养,怎样体现、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尚在研究、探索阶段,它的应用和效果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验证。处在一线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深化课程改革贡献新的智慧。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种现象是教育内部和社会方方面面对高中开设音乐课均认识不足,认为高考不考,音乐课在高中就无存在必要;另一种现象是某些学校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变成音乐特长课、准专业音乐课,变成高考的预备班。教学内容被声乐、琴法、乐理、视唱练耳等音乐高考内容所取代。这种状况偏离了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音乐鉴赏教学研究工作薄弱,从事音乐鉴赏教学的工作者没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和落后。
2.利用学生都比较喜欢的流行歌曲,对学生进行感恩等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流行风》时,我积极查找资料,将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的流行歌手的优秀作品引进课堂。
如欣赏《懂你》时,一边欣赏视频中感人的亲情画面,一边让学生讲讲发生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感动的亲情故事。有的给大家讲了父母及家人为自己做的无私付出的事情,有的讲到母亲一次为了赶来为自己送饭,鞋子磨破了,光着脚走了几十里山路,等终于到达目的地时,脚上已血迹斑斑……这样感人的、实实在在的亲情故事,感动了班上许多学生。此时,优美的音乐声再次想起,很多学生流着眼泪,情不自禁地一起哼唱那首深情的《感恩的心》。
流行歌手周杰伦的成功非常具有典型性:刻苦、用功、持之以恒……成名后也不骄不躁,还积极倡导处在叛逆期的青少年们要《听妈妈的话》。与此相反,很多“歌星、影星”功成名就后丧失自我,把握不住自己人生的航标,从而铸成大错。在教学此单元时,教师要适时告诫社会阅历尚浅、心智还不成熟的学生:“以后,不论身在何处,不论有什么样的成就,都要始终头脑清醒,不要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要做让父母亲伤心、让自己后悔终生的事情。”
3.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3.1导入过渡语
精心设计的导入语总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快速地引导学生积极投身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教师们可采用的不同导课方法,如开门见山式、设问激趣式、故事引入法、示范表演法、媒体播放法等,对语言的设计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2评价激励语
虽然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辨能力都较强,但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激励仍不可少。在聆听鉴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反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考核成绩等,可以激励学生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心态参与到音乐学习的其他教学环节中。例如贝多芬的《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是一首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作品,激烈的矛盾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等典型的贝多芬风格在此一览无余,充分表现出作曲家成熟时期的思想情感。通过聆听、分析,学生对音乐的基本情绪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为了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我引用列宁的话激励学生:“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听一听。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
4.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创设最佳情境。
教学中应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如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导入、问题设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在音乐教学中,一要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美术等方式再现形象,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音乐的兴趣。二要注意发挥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从满足学生的某些需要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充溢积极的情绪体验,满足对美的需要。
5.强调“听”的重要性,更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聆听氛围。
音乐鉴赏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其基本性质是感性的。在这项活动中,首要的目的是通过听获得体验而不是借助理性获取认识的。对于欣赏者来说,音乐首先提供的是一种感受,并且这种感受是在听觉的直观中获得的。因此,离开了听觉,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那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听觉体验,激发兴趣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著名教育家杜威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由此可见,不断地创设良好的情境对教学设计很重要。
通常我会在每次的音乐鉴赏课前,播放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歌曲、乐曲、音乐会或影视片段,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感受到浓浓的音乐气氛,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和欲望,从而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采用诸如音乐小点心、音乐家故事、趣闻逸事、音像材料等多种手段丰富教学,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注意力。在聆听过程中,不断地观察他们的反应,同时提醒自己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切忌语言描绘,夸夸其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各个相应的音乐情境,从聆听中体验、感受、想象和理解音乐。
引言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因此必须能够辨认出一支曲调,因为在音乐中取代情节地位的一般是旋律,旋律通常是聆听者的向导。
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器乐欣赏不同于声乐,它没有形象的歌词作为表达,不容易被人们,特别是孩子所理解与接受,而且器乐曲往往是篇幅较大的,时间较长,抽象并且难以理解,学生不感兴趣,欣赏难度大,成为了教学中的难点,但笔者认为只要抓住孩子的学习心理、学习规律以及音乐的灵魂,巧用方法,有重点地展开教学,帮助学生科学地鉴赏音乐、走进音乐,深入感受和体验音乐,就能解决这一难点,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可以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效地感受、参与、体验、记忆和辨别音乐主题呢?
一、哼唱辅助记忆音乐主题
音乐主题是一首乐曲最主要的乐思,即音乐的最核心部分。它是音乐思维的“种子”,多以歌唱性较强的旋律形式出现,有个性鲜明、表现力强的特点。所以,记忆音乐主题是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孩子们首先必须掌握的要领。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乐曲中多次出现的音乐主题旋律,并演唱其旋律,有些乐曲,我们甚至可以为它填上适合的歌词,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聆听兴趣,更可以加深对音乐主题的记忆,教师可以为一些具有歌唱性的音乐主题旋律填上歌词,变成一首简单易唱的歌曲让学生演唱。例如:在教学人音版第6册《匈牙利舞曲》的主题旋律时,为了表现这段轻松、活泼的旋律,我为旋律填上了歌词,还编了一段舞蹈动作,教师边唱边跳,通过视唱、配词演唱、舞蹈,引导学生记忆旋律,体会了匈牙利舞曲快、慢相结合的速度和时强时弱的力度特点。
二、手绘图型谱记忆主旋律
图形谱,它是融和了美术和音乐学科,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通过跨越识谱障碍,帮助学生科学地走进音乐,深入感受和体验音乐,图形谱可以以点代替音高,以线条提示旋律大体的走向,描绘音乐作品所要的表现内容,还可以加上恰当多彩的颜色或图画,体现音乐的内在情感和张力,直观易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图形谱是帮助师生化解音乐抽象性难题的好帮手。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第3册第5课《跳圆舞曲的小猫》一课中,借助生动形象的图形谱,栩栩如生的表达了一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的喵喵叫声,优雅的跳着圆舞曲。学生看着直观形象的图形谱,边听音乐边照着图形谱划着,既激发了聆听的兴趣,又轻松愉悦的掌握了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旋律,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与记忆。
三、表演情景动画感受旋律情绪
小学阶段的孩子生性好动好模仿,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深深的将他们吸引,可以启发孩子对有些乐曲进行编创情景表演,能更形象生动的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并记忆住音乐。如:《狮王进行曲》《龟兔赛跑》,随着音乐发挥联想、想象进行表演,只要学生在表演中有所体验、有所了解,便是最大的收获。
四、欣赏多媒体动画进一步感受音乐
小学生生理和心理上明显的特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容易被富有动感的画面吸引,容易对轻快、优美的旋律产生情感的共鸣。而我们恰好可以利用动画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音乐的艺术魅力结合起来,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优秀的动画片,吸引孩子的除了丰富多彩、动感十足的画面以外,还有与画面完美融合的背景音乐,其中就不乏一些世界名家名曲。例如:《小巫师》的音乐选自杜卡最著名的作品――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麦兜的故事》所选用的背景音乐有舒伯特的《音乐瞬间》和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在音乐教学中,我从动画片中选择出音乐欣赏教学中所需要的内容进行编辑,整理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利用信息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等优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的重点片断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动画的密切配合;聆听动画音乐,要求学生记住动画片中的音乐主题旋律并能听辨,由此切入教材。在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把童趣动画片引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使之成为学生认识音乐大师及欣赏其作品的有益桥梁,大大提高了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百年经典的音乐作品都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若能在小学阶段积累大量丰富的经典音乐,熟记或背唱所听过的音乐的主题旋律,不失为最好的提高音乐素养的途径。
学科综合化体现了现代课程的发展趋势,是学科间学习领域的扩展,是素质教育理念在实施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图通过课程与教学的变革来打破传统的课程缺乏内在联系、课程内容脱离实践、课程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符合少年儿童知识学习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音乐学科走向综合提供了指导方向与目标。
二、加强初中音乐学科综合化研究体现了音乐学科自身内在的规定性
音乐学科是在横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艺术学科。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基础音乐教育之所以倡导“综合”的理念,根本的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有益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学科走向综合既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音乐学科本身内在品性的体现。
三、加强初中音乐学科综合化研究是音乐教学实践发展的必然诉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在实践中倡导音乐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其它艺术学科的综合以及音乐与其它非艺术学科的综合,以期实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教育目标。然而,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标准》的要求,如何实现学科的综合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国内目前区域之间初中音乐教材版本不一,又给初中音乐学科的综合化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个更大的挑战。加强综合化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音乐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音乐学科主要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功能。我们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音乐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形成一定的音乐技能,进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从心灵上获得美的感受,提升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工作对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育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此过程中,音乐学科的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然而,与其他的智育学科相比,音乐教学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往往更加突出和棘手,从而导致当前高中音乐教学普遍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由于音乐学科拖后腿,对于践行新课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也产生了很多的消极影响。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1.对音乐学科重视程度不足
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素质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思想依然还占据着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如今的评价机制依然以考试为主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从而使得应试教育的痕迹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音乐学科作为一门高考非考试科目,遭到了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冷遇。有很多学校,语数外等考试科目挤占音乐课时的现象十分普遍,从而使得音乐教学活动无法正常的开展。除此以外,由于音乐学科不受重视,使得很多的教育教学设备的更新无法满足音乐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很多学校连一间音乐教室都没有,更不用提各种音乐器材和设备了。这种音乐设备器材的不足对设备依赖性较强的音乐学科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2.教学模式单一
音乐学科本应该是一门学生较为喜爱的学科,然而现如今,高中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普遍不高,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高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很多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要么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的跟唱式教学,要么就是把音乐课完全当成了专业理论课,在课堂上进行专业的发声练习、范唱、识谱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连好好欣赏一段音乐的机会都没有。
3.用音乐欣赏来替代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课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音乐作品的赏析,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然而,过犹不及。很多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完全用音乐欣赏来替代音乐教学,教师一节课从头到尾会给学生演奏和播放大量的音乐作品,却不对作品进行解释,从而使得一节音乐课下来,学生除了听到了一堆的音乐,却没有足够的能力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内涵。
二、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加强教育宣传,肯定音乐学科的重要地位
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使得音乐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处处碰壁。因此,我们要想提高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充分挖掘音乐学科的价值功能,首先就要从思想上入手,要加强宣传,使得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的价值。同时,还要加强对音乐学科的资金投入,使得学校的音乐设备至少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这样,在硬件上的条件具备了,才能谈得上教学质量的提升。
2.改进教育理念,丰富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学科既是一门带有一定专业性的学科,又是一门具有强烈艺术性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既要把握住它的专业性,又要把握住它的艺术性。一方面,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对音乐乐理知识的讲授,使得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但同时,教师要注意一定的教授技巧,而不要一味地进行“灌输”,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诸如把乐理知识的讲授同游戏、音乐欣赏、表演等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化乐理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重视发挥音乐学科的艺术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以音乐作为教学手段,通过音乐欣赏、表演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3.开放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因此,我们的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只是把教学内容局限在音乐教材上,而是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音乐教学资料。例如,可以适当在音乐课堂上增加一些学生喜欢而又具有一定积极向上意义的流行音乐,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范围,开拓学生的眼界。
音乐学科作为一门美育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不仅如此,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面临高考压力的情况下,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不但不会拖高考的后腿,反而会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轻松的学习心态,健康的学习理念,从而为有效地进行高考冲刺提供动力。因此,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要努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努力通过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来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樊红星.对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1年08期
当今社会几乎每个领域都在进行一定的创新改革,从创新中不断发展。高中音乐课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推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发展。目前我国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高校应该做到立足根本,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指导作用,在艺术熏陶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现状
高中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最佳时期。但是目前我国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养普遍不够高,社会对于高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差强人意,大多数高中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发展对其产生的素质、技能方面的要求。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1]。
新课改的特点是“体现均衡性,重视艺术类”,因此,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在此次改革中备受关注。全面实施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是高校培养适应当下社会创新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一项必然选择,也是我国音乐教育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高中音乐课程改革面临的难题
(一)教学模式问题
音乐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对高校学生自身的健康和成长具有积极向上的影响。但是当下大多数高校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仍旧只是采用单一的“强制灌输式”教育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质量差,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自身的魅力和音乐学习中的乐趣。有的老师开始引进分组法、讨论法和项目学习法等实用型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但却造成了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优生更优,差生更差[2]。
(二)课程架构问题
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高中音乐教学的要求更加严格。高中音乐课程教育过程中,强调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层次化和多样化。不仅要从专业角度教育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理解音乐内涵,还要通过对学生在音乐上的教育,提高对学生自身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的培养。但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的音乐教师在日常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明确教学目标,音乐课程的框架结构制定不合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音乐思维的创新发展。
(三)教学设施问题
音乐是我国高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音乐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但目前大多数的高中学校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大部分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家长都单纯地只重视学生数理化、语文、英语等几大学科的成绩,忽略了音乐教育对于学生人生发展方面的积极导向作用。目前多数高校教育经费短缺,只具备基本的教学条件,不能及时对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和更新,导致高中学校音乐教学设施的严重不完善,降低了音乐课程的实际教学质量,严重影响了高中音乐课程教育的实施。
三、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措施对策
(一)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音乐课程教育实施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音乐内容,实现音乐教学平台的自由化,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形成的单调乏味的学习氛围。提高自身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思维。大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每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整合课程结构
在开展高中音乐教学之前,高校音乐教师应该首先根据音乐课程教学的教学大纲和主要内容对学生提出此次音乐学习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对音乐课程教学的框架结构进行整合,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音乐学习,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养成良好的音乐思维,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和音乐素养[3]。
(三)完善教学设施
做好音乐课程教学的基础准备工作,可以激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能够进一步实现新课改对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的改革目标。完善的教学设施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从而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根据音乐器材的不同特性,实地再现音乐曲调,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慢慢形成良好的乐感。同时,高校和学生家长也要重视学生的音乐教育,不断地完善高校音乐设施。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是我国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有利于提高高中音乐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促进学生全方面综合发展。但目前我国高中音乐教育改革还面临很多问题,因此需要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学生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对音乐课程改革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完善,提高高中音乐教育改革的影响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促进我国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为了紧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加大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整合的动力,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促进音乐教学细节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整合不应该是对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教学课程单一的整合,还应该有更多的对音乐学习的探索和思考。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音乐资源的特点,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音乐知识,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音乐信息提取和理解的能力。加强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手段的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音乐欣赏,延伸到音乐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可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1.2有利于营造轻松的音乐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大大改善高中音乐教学环境,在课堂上打破原有的沉闷气氛,给高中音乐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同时使用视听媒体可以实现各种音乐材料的生动再现,让影像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中形象化的音乐语言有利于营造出轻松的教学环境。
1.3促进高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可以为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注入新的血液,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营造出良好的高中音乐教学课堂氛围,对高中音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实现突破。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实现自主学习,进而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可以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结构,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推动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形成。
2高中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分析
2.1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信息传输方式的扩展,也促进了信息资源范畴的丰富,提高了处理信息的手段科学化水平,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整合给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音乐教学素材。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的整合可以提供更多的音乐教学理论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创造力,在这个意义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音乐教师的主要教学工具,同时也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当然教师必须考虑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合理安排教材内容以确保合适的材料内容。同时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整合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促使对学生音乐情感的激发更简单,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另外,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学中互动活动的开展。高中音乐学习活动不能从多方面地相互分离,必须确保音乐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知,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的音乐教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课堂互动更简单。
2.2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模式
2.2.1课堂教学整合模式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必须注重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音乐教学效果更为理想,实现音乐教学课堂气氛更轻松。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音乐情境,充分体验蕴涵在悦耳动听的音乐中的情感,有利于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培养。对于师生互动的学习型教学模式,需要探索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一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并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去发现、验证、模拟音乐知识,让学生总结其规律,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促使学生主体地位更加突出,鼓励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主性;这一模式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要把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讲解和探讨,包括作品的音乐理论和创作手法,对具体音乐作品的风格进行了解和总结。通过这样的模式有助于学生坚定音乐记忆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2.2.2课外教学整合模式
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更应该随着音乐教学课堂发展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音乐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同时,计算机教室可以安装相关的音乐软件方便学生合作研究学习型模式的开展。这类课外教学整合模式是基于课堂问题情境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运用图像、动画以及其他特殊语言等,实现音乐相关信息资源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功能,选择和确定音乐的学习任务,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实现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获取,并促进音乐知识在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的应用。在学习理解和研究教学经验的过程中,需要将认知结构和发展过程进行合理的整合,不断创新音乐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种整合方式是通过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创造性完成的,而不是在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中那样刻意背诵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奠定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对教学活动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笔者认为,现行高中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然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一早一夕、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融入音乐学习中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比如说,课前集体合唱或者播放一些活泼优美的乐曲,制造出良好和谐的音乐氛围;在课中,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可使用较为欢快的乐曲;对于课后,可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流行乐曲来进行学生作业任务的部署安排。
二、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现行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大部分老师过于看重教学手段、方法的创新变更,忽视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殊不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音乐学习有着很大的重要性,是学生进一步音乐学习的基础前提。没有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支撑,学生是不能获得音乐学习的长足发展和全面提高的。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普及,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要求学生更为细化地理解和把握。就拿听觉能力来说,听觉能力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技能,加强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需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而不是利用各种先行视听设备变着花样让学生去听。听觉能力的提高只有在歌唱、演奏和创作等实践教学活动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聆听,并开展大量的听觉训练体验。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加大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技能。
三、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实施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要教学手段,是计算机系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具体体现。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说教式、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音乐学习活动中来。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片、动画和文字于一体,能够多角度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因此,对于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如在“独特的民族风”的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彝族”等民族地区的风景、服饰、舞蹈等等图片,学生通过观赏这些图片,从视觉上获得民族风格的享受,有利于加深对民族风情的了解,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
引言:
在我国新课标准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我国高中音乐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同时我国高中音乐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取得较好的发展。但由于过去人们对高中音乐学科的误解及时代的不断进步,所以对当前我国高中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教学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当前为更好的适应时展的潮流,提高高中音乐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在音乐教学时不断地转变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采取相关的措施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从而促进我国高中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当前我国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当前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教学体制及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教学理念不仅对教学活动开展的全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高中音乐教学体制的制定也有着十分关键地作用。高中音乐教学理念时是对高中音乐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规律的观念和看法,正确的教学理念不仅要重视教学效益的提高还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要求老师讲究教学策略并有时间观念与效益理念,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中音乐教师教学理念仍未跟随社会的发展进行与时俱进。教师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时依旧采用这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有效地激起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此外,当前我国对高中音乐教学的改革力度也不充分。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以及欣赏音乐不仅是音乐教学主要环节,同时更是教师完成音乐教程所包含的内容。但是目前我国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只是简单的将音乐教学变为单一的音乐鉴赏,而未让学生进行创作和实践,未能有效地创新改革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教学方式,使得高中音乐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
1.2高中生面临着学业压力缺乏学习音乐的动力
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他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音乐学科的关注度较低。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社会、学校及家长等认为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属于副科,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上理想大学,所以没必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在这些课程上。所以,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时缺乏主管能动性,且存在应付音乐老师的现象,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缺乏学习音乐的动力。
1.3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养较低
虽然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我国的教育制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升学率只重视语文、数学等主要课程的教学,而始终未提高对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的关注。所以,高中学校在聘请音乐教师时未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明确的要求,从而导致我国高中音乐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1]。这不仅不利于我国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限制了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此外,由于音乐教师在专业素养较低所以他们在教学时经常随意的改变教学内容,从而使得高中音乐教学轨道大大偏离。
2.现阶段完善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对策
2.1不断地深化改革我国高中音乐的教学模式
在现阶段我国高中音乐教学中,不近要打好学生的音乐基础,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音乐的能力。为进一步顺应时展的潮流,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必须要不断地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断地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要从传授学生们音乐知识变变为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2]。所以,高中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要尽可能的采用情景教学法、专题讨论法等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同时也要注意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
2.2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由于高中音乐学科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艺术性及专业性,所以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要有效地结合多种教学资源来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完美的音乐学习环境。所以,这就要求高中音乐教师要为学生们创造出一个相对有效地音乐实践路径,在提高他们心理素质的同时激发他们的音乐创造灵感,从而更有效地激发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3]。此外,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帮助学生们树立起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趣,在提高学生们分析辨别音乐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2.3有效地提高高中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
要想切实有效地促进我国高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必须要有效地提高高中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所以这就要求高中学校要加大对音乐学科师资力量的投资,高中音乐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此外,高中音乐教师也应该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保证高中音乐教学队伍的教学水平有效地提高[4]。
结束语:总而言之,现阶段在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对音乐艺术的需求和要求也随之增多。在我国的素质教育领域中高中音乐教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高中生紧张的学习压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素质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所以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不断探索自身教学的方式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及社会阅历的同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激发高中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同时提高自身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地推进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蕾. 新课程改革中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课程(下),2014,06:54.
作者简介:黄美琴,任教于山西省阳泉市交通职业学校。
器乐演奏是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模块教学内容之一,此模块的开设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与教学中,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何使器乐演奏教学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如何把音乐课程标准进行“活化”,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特别是在演奏模块中对其进一步深化,真正使学生能在演奏实践中获得美的享受,提高演奏技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本文试图对高中演奏模块做一些粗浅的分析,谈一些个人的体会与思考。
一、演奏模块的内涵与特征
(一)演奏模块的内涵
模块是指学科内部按照一定的逻辑线索分成的若干教学单元。模块并不是对学科内容的机械切割,也不是把教学内容简单地化整为零。各个模块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能反映学科内部的逻辑联系。因此,演奏模块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与其他几个模块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例如,演奏模块中的鉴赏,目的在于感受器乐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激发学生对演奏的兴趣与内在的激情。
(二)演奏模块的特征
1.实践性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更多来自于自己的艺术实践活动。演奏模块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与自我展示的机会,通过掌握乐器演奏的一些基本技能,熟练读谱能力,流畅地演奏一些符合自己程度的乐曲,并能参与一些合奏的曲目,使学生能在实际的演奏中体会音乐的情绪与情感表达,得到美的享受,积极提升自我价值与重塑自身形象,可以说实践性在这一模块当中有最直接的表现。
2.灵活性
模块教学的相对独立性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需要选择相应的乐器进行学习与演奏,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给予不同的要求。对于学生演奏技能的学习渠道也是多方面的,既可以在演奏课中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器乐小组的活动中学习,还可以在校外通过社会音乐学校学习。另外,对于演奏课中的学生乐队编制也要灵活掌握,因为各地、各校情况不同,发达城市与中小型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只有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保证演奏模块的顺利实施与教学。
3.整体性
高中音乐课程六个模块的设置从表面上看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但从本质上看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各模块间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充分体现了学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六个模块分别是同类学科内容的不同侧面,合起来即成为一个学科的整体,共同发挥着音乐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为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服务。因此演奏模块在高中音乐课程中与其它几个模块互为依托,从对学生演奏能力的培养出发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极大拓宽了高中生音乐学习的视野,使他们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更提高了整体性的认识,为未来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开设演奏模块的价值与意义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孩子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
开设演奏模块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可以使学生亲自参与演奏,直接体验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听赏音乐只是耳朵去听,耳朵听赏虽然也可以和作品去交融,但是不如自己去演奏,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交融方式。比如,选修本模块的学生当中,有吹黑管的、吹号的、吹长笛的,学生只有参与进去,才能直接地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进而从丰富的器乐作品中感受到音乐的美。
第二,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鼓励学生亲自去创造音乐的美。演奏一首曲子,有没有过程的创造?回答是肯定的!学生演奏音乐作品的过程,本身就是再度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奏,既直接体现了音乐的美,又参与了创造音乐的美。这非常符合音乐课的性质,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课的价值。
第三,可以使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得提高。如果是集体演奏一个作品,需不需要具备集体参与的合作能力?回答同样是肯定的!在一个乐队里,非常需要我和你的合作,我和更多朋友的合作。在这样的团队里,学生的群体意识得到了增强、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如此一来,就为学生发展特长提供了选择性。
归纳言之,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音乐演奏活动,直接体验音乐的美;在演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协调能力,就是演奏模块的价值所在。
三、对高中音乐演奏模块教学的几点思考
1.“活化”音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是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指导性纲要,它从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几方面对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与学习进行了阐述,是每个音乐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很多教师对《标准》中的阐述都能熟记于心,有的甚至倒背如流,但当落实到真正的教学中时又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运用。笔者认为,这也是当前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对《课标》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而应该通过认真研读将其内涵吃透,对《课标》中诸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也不能盲目模仿照搬,人云亦云,而应该在对《课标》内容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将其“活化”,在实际教学中注入教师自己的智慧与思考,以演奏模块为例, 虽然教材给出了一定的练习曲目与技术指导,但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从曲目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运用、难易程度的调整等方面,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使演奏模块的教学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2.积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养概括起来应具备艺术素养、音乐技能、音乐教育能力三方面。随着模块教学的不断深入,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一线教师都感到了压力和危机。 就演奏模块而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各种乐器演奏的学生,但教师又不可能对每一种乐器都熟练进行演奏,有时甚至可能出现被学生质疑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勇敢面对学生,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勇于向学生请教,共同研习,努力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其次,把功夫用在课外。花一定的时间去学习一些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比如吉他较容易掌握,又是教材中所要求的乐器,教师应该在课下进行必要的练习,以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第三,教师应该掌握乐队训练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在演奏模块中对学生合奏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重点,不管是小型乐队还是大型乐队,民族乐队还是管弦乐队,还有各种混合乐队,要想在乐队当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音乐更深层次的体验,教师的引领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学生的组织和管理上要讲究方法,教师自己要熟悉各种乐队的编制情况,还要熟悉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以便在教学和训练中能更有针对性。
3.如何面对零起点的学生
《课标》当中一再强调,高中音乐选修模块要面向全体学生,之所以设置六个模块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音乐不同的兴趣与爱好,以及他们不同的个人需求,只要学生愿意学习,学校也开设了相应的模块,就应该让学生自由选报,不存在那个门槛,绝对不能设门槛。
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说,既然选修了演奏模块,一定是内心渴望自己能演奏好某一样乐器,带着满腔热情而来的。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学习愿望给予充分肯定,对他们的学习热情给予及时地保护,千万不能一盆凉水泼回去,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有些教师在演奏模块开设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很多乐器学生根本不认识。针对学生不熟悉乐器的情况,有些老师把乐器带到教学现场,老师现场进行演奏,并对每一种乐器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认识了乐器,也了解了一些乐器的特性,为零起点的学生选择乐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面对零起点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鼓励为主,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与疑问,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看到学生的进步,使他们在自我参与的演奏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美的熏陶。
4.真正体现演奏模块对学生成长的价值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高中生内心世界不断丰富,情感需求也日益强烈,通过演奏模块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在与他人的共同演奏中找到合作的乐趣,学会认真倾听并感悟音乐,并尽可能地去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随着高中生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可以通过简单的创编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教材中《雪绒花》一课,除了可以按原谱进行合奏外,还可让学生自己创编不同的声部进行演奏,充分体验自我创作的成就感与价值感。
四、结语
高中演奏模块教学是高中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每一个高中音乐教师,都应该勇于面对新的挑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不断创新的教育思想,“活化”音乐课程标准,不断深化高中模块教学。
参考文献:
[1]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调研内容与领域主要有:1.课程方案执行情况,包括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和相关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2.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与理解、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教学效果;3.教学管理情况,包括模块学分的认定、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工作量计算;4.校本教研情况,包括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情况,组内集体备课、研讨活动的开展情况;5.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情况,包括教材、教参、教辅使用情况及网络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使用情况。
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地市作为样本地市,每个地市选择三所全日制高中作为样本校,一所省级示范高中、一所城镇普通高中和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在调研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现场听课、交流访谈、听取汇报等形式。调研的基本程序是:第一步,调研小组与当地教育局领导、校长代表、地市教研员进行座谈,听取课改情况汇报;第二步,深入到样本校现场听课,组织问卷调查,并与教师、学生随机访谈,实地考查课改实施情况;第三步,分学科召开座谈会,与各样本校的教师座谈,了解课改信息。
二、音乐课改概况
(一)音乐课程开设
音乐学科应修满3学分,其中“音乐鉴赏”作为必修模块一般是在高一年级全年开设,每周一节,学时为36课时,修满可获得2学分;选修模块包括“演奏”、“歌唱”、“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可选择其中任一模块学习18课时,可获得1学分。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0%的学校能按要求开足音乐课,这20%的学校集中在省级示范高中这一层。开课的基本方式如上所述,个别学校高二下学期继续开设选修模块课程。另有20%的学校只在高一年级开设音乐课,每周一节,共36课时。开课的方式有:高一年级两学期都开设“音乐鉴赏”模块;高一年级上学期开设“音乐鉴赏”模块,下学期开设选修模块。再有半数学校是高一年级同时开没“音乐鉴赏”和“美术鉴赏”,音乐和美术分单双周轮换上课,高一学年共开设音乐课18课时。还有极个别学校只在音乐高考班开设音乐专业课程,如视唱、练耳、乐理等,在普通班级根本就不开设音乐课,或以“上大课”(几个班集中上课)方式开课。
另据“音乐学科模块开设情况”调查显示,仅有3%的学校开设了三个以上模块,36%的学校开设了两个模块,46%的学校只开设了一个模块,还有13%的学校没有按模块开设。需要说明的是,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两个模块,选用了一本必修模块教材和一本选修模块教材,但是由于多数学校只在高一开课,于是占有2学分需要36学时予以保证的“音乐鉴赏”只安排了一半的课时量,另18学时上选修模块。
总的看来,能够基本上按课标要求开足开齐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只有少数省级示范高中。一般高中普遍没有按要求开设音乐课程,尤其是选修模块往往被束之高阁。
(二)音乐教材选用
调查发现,各校在音乐教材的选用上呈现出以下共同特点:其一,不管学校是否开设了选修模块的课程,学生一般都有两本音乐教材,即一本《音乐鉴赏》教材和一本选修模块教材。选修模块教材的选择少有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甚至个别学校为每个学生订有三本或更多的音乐教材。其二,学校在没有征求音乐教师意见、不了解学生选课情况、不考虑学校教学条件,甚至不明了音乐学分结构的情况下,笼统地选订音乐教材。其三,按照常理,学校一般按开课的顺序逐步订购和发放教材。然而实际上,很多学校的音乐教材(包括必修和选修模块)都是在高一上学期一次性到位,由于暂时不开课或保管不善等诸多原因,多数学生的教材还没到开课时就弄丢了。
教材的选订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忽略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专业特长,而是由学校相关负责人做主选订,最终结果只能是学校订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表现为学校课程管理的独断与随意。
(三)音乐教学实施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本省高中音乐教学的实施有如下几方面值得肯定:其一,教学中能凸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聆听,观照音乐教学的文化性,在学生感受与体验音乐美的同时积累相关文化,提高音乐审美水平。其二,教学中体现出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主体性,力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与民主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唱、一起奏、一起演,进行互动交流与探讨,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式、朋友式的关系。其三,教学中注重音乐实践,或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赏析音乐;或设计参与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其四,加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大多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师们的音乐教学中也表现出一些共性问题:一是多数音乐教师不能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不能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思维的特点,组织适合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没有很好地把握高中音乐教学的特点,流露出效仿小学和初中音乐教学方式的痕迹。二是不能很好地运用音乐教材施教。调查问卷显示,只有20%的教师能基本按教材内容实施教学,80%的教师只选用了教材中部分内容,其他内容为教师自组,反映出教学的随意性很大。特别是在一些非省级示范高中,教学基本不按教材实施,而以教师自组内容为主:或根据学生兴趣组织专题欣赏,或欣赏流行音乐,或选择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电影进行赏析,或偶尔学习演唱一些流行歌曲。三是选修模块的开课仍然以原有班级为组织形式,并只能选取教材中部分欣赏内容或自组内容实施教学,难以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由选择权。如有的学校虽订了《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材,但基本是在普通的教室里上成舞蹈欣赏课和戏剧欣赏课。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如何从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做得很不够。
(四)音乐学分认定
高中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实行学分制,《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实验)》也对高中音乐学科实施与评价做出了明确规定。本
次调研活动所抽样的学校,基本没有严格按照学分认定要求实施。个别实施情况稍好的学校,必修模块将卷面测试、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考勤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分;选修模块的学分认定,主要依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学生修满18课时,就能获得1学分。部分学校因选修模块的教学没有按课标要求实施,学分认定主要依据参加学校活动的情况,如参加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校内艺术团体或参加校园歌手赛表演活动等,只要学生参与了上述活动就获得1学分。教师调查问卷显示,有40%的学校音乐学科的学业成绩没有实施学分认定,教师普遍反映:“学校没有制定学分认定相关细则”、“对各模块学分认定模糊不清”等。
音乐学科学生学业成绩的学分认定很不规范,多数音乐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没有采用学分制,即使实行了学分认定也流于形式。学校对课程实施及评价疏于管理,尤其对音乐学科各模块学分认定缺乏必要的监控。
(五)音乐学科师资
调查表明,高中学校拥有一支数量足够、专业良好且相对稳定的专职音乐教师队伍。师资队伍方面的薄弱环节表现为教师的专业结构单一,课堂教学艺术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师资配备。本次调研所到学校大多配有三至五名专职音乐教师,少的也有两名。从专职音乐教师的数量上来说,完全能够满足音乐教学的需求,不少学校还存在专职音乐教师富余的现象。按一般标准,高中音乐教师正常周课时量在14节左右。据调查显示,80%的高中音乐教师周课时量在10节以下,周课时在6节左右的现象还很普遍,只有15%的音乐教师能达到满工作量。
2.专业素养。参与本次调研的专职音乐教师中,90%以上毕业于正规音乐院校,80%92上达到本科学历,甚至绝大多数称得上是“科班出身”。音乐教师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声乐、器乐和舞蹈三个领域,而专门修习过“戏剧表演”和“理论作曲”的基本没有,可谓专业高度的趋同。面对课改后高中音乐课程的六大模块,这样的专业知识结构必然导致“不缺教师缺专业”的问题。 3.师资培训。调查显示,实施新课程以来,所有的高中音乐教师都参加了至少一次以上的学科教学培训,其中16%的教师参加过两次,20%的教师参加三次以上。但是,由于每次培训时间较短,且内容主要集中在课改理念认识和音乐教材介绍等方面,接受课堂教学的具体指导相对较少。大多数教师认为师资培训力度还要加大,且应多倾向课堂教学研讨方面,多给教师们提供一些示范课例的观摩,在交流与探讨中提高对课改理念的认识。可喜的是,各校的校本教研开展得比较好,近90%的学校成立了音乐教研组或艺术教研组,50%的学校做到1至2周开展一次常规教研活动。
(六)音乐教学设施
音乐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学硬件的支持,音乐教学要有基本的教学设施,如钢琴、音响设备以及丰富的音像资料等。此次问卷调查的反馈情况是,95%的学校设有一间音乐教室,多数有两间专业音乐教室,部分省级示范学校有四间专业音乐教室。
各学校的音乐教室主要是适于“音乐鉴赏”模块教学,如要开设选修模块课程,则还需舞蹈排练室、器乐排练室和合唱教室。据调查,除个别省级示范高中建有艺术大楼,设有以上专业教学场地外,绝大部分学校暂时缺乏。在本次调研活动中所听的三节选修模块的音乐课――“音乐与舞蹈”、“演奏”和“歌唱”,都是在音乐教室或本班教室完成的。一般高别是农村高中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音乐教学设施相当缺乏,根本不能满足音乐课程教学需要,亟待改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省高中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各地市教育局基教(普教)科、教科院(所)的领导和专家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教学条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各地的经济和教育基础的不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认识存有差异,各地各校在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水平上表现出不均衡,多数学校离我省高中课程实验的预期还存在很大差距。音乐学科与其他高考学科相比较,仍然是弱势学科,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呈现出诸多不足。
(一)学校没有按标准开足开齐音乐课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实施高中课程改革,音乐学科的课时量比课改前增加了三分之一,由原来的36课时增加到最低开课标准为54课时,音乐课程的内容也由原来的一个模块增加到必修和选修的六个模块。而调查了解到的情形却是,大部分学校的音乐课时量反而减少了,可以说音乐学科在课改后成了“重灾区”,连原有的基本课时都被挤掉了。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考文化课程内容增加,而课时没有相应地增加,学校为了追求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的成绩,则优先保证高考科目的课时量,压缩音乐、美术、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等非高考科目的课时。另外,有些学校为了通过艺术特长生(或专业生)考试提升学校的高考升学率,音乐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音乐特长生培训,尽量压缩普通班音乐课时,甚至不在普通班开设音乐课程。
(二)教师不能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施教
在高中音乐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不依据课标教材内容教学的情况,特别是非省、市示范高中,音乐教学基本由教师根据学情自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主要原因有三:其一,现行的课标音乐教材内容过于深奥和专业,且音乐教材内容较多,涉及知识面较广,而学生音乐基础相对薄弱,如严格按教材内容实施教学,有时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达成课标要求。于是许多音乐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舍弃课标教材的内容,仅根据学生们的喜好组织内容实施教学,或听唱通俗歌曲,或观看音乐电影等。其二,选修模块基本上是以班级形式开设,受到教学场地、学生人数、学生学习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以完全按课标要求实施教材内容,只能选取教材中部分适合大班额集体上课的欣赏内容实施教学。其三,由于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音响资料)不能及时到位,致使不能正常施教教材内容,音乐教师只能根据自己拥有的音像资料进行教学。
(三)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流于形式
造成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流于形式的原因:一是不重视,学校对于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不重视,没有明确的要求;音乐教师为了省时省力,不愿按要求实施学分认定。二是不适合,大部分学校没有按课程标准开设音乐课程,即使开设了也没有完全按课标教材内容施教,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操作办法,不好实施学分认定。三是不相关,音乐学科为非高考学科,学生音乐学科的学业成绩与其升学没有直接关系,加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各校非高考科目的
学分认定缺少必要的监督,学分认定便不能有效实施。四是不得法,由于教育主管和业务指导部门对音乐学科等非高考学科的学分认定缺乏有效的指导,音乐教师根本不清楚如何按要求认定学分。
(四)音乐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示范学校和一般学校在办学条件上存在巨大差别,在音乐教学设施方面尤为突出,多数学校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音乐教学的基本需求,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除了教育经费的紧缺之外,重视不够、认识不深也是重要的原因。如有的学校每间普通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且与互联网相连,唯独音乐教室没有配备多媒体和音响设备;有的学校在征订学生教材方面舍得花钱,音乐选修模块的学生用书人手一套,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以及配套的音像资料却相对滞后或不征订。
四、推进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教育行政领导
艺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省、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须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领导,确立艺术课程的应有地位,通过教育行政的手段保证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课率。就高中音乐学科而言,必须对开课时数、教材选定作出明确要求,并加强督察与监管。将开齐开足音乐(艺术类)课程纳入示范性高中、合格高中评估验收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凡不按照省颁教学计划开设课程或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
(二)建立评价监督机制
目前,我省高中阶段要求开设的课程共有15个学科,其中,音乐、美术等六个学科(实际11个科目)作为考查科目,考查方式根据学科特点确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考查科目指导纲要。这虽然充分考虑了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但是也为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迫使考查科目给考试科目让路提供了便利。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评价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考查科目水平测试的监管,否则,考查科目的开设和评价都必然会流于形式。
(三)开展研究培训活动
研究培训活动应该从三个层面得到加强:一是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要形成制度,要求人人参与,并将其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评的范畴。二是要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要以示范性高中为龙头,带动本地域高中课改教研,要把在课改领域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纳入示范高中评估范畴。三是要加强省、市级教育科研院所的业务指导职能,充分发挥教研机构和学科专家的资源优势,提升研究培训活动的水平和层次。
(四)改善音乐教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