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09:56: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健康教育档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阶段既是人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也是个人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基础时期。在这一时期,小学生要学习和经历大量的东西,许多东西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和经历的,这让他们感觉目不睱接,难以适应。上学、考试、升学、交友、长大、长高等许多问题在成年人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事,但对于缺少相应知识、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的小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考验,他们就是在这种考验中渐渐长大的。然而,面对这种考验,他们不一定都能跨越过去,这时就需要父母、教师、社会的帮助和理解。由于家庭教育中不当的教育方式、学校中难以避免的一些弊端以及社会竞争压力、不良的风气等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对小学生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心理环境,这就会使小学生的心理适应出现一些偏差,当这种偏差达到一定的程度,超过小学生心理承受的最高限度时,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的发生。
当前,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与心理档案的建立,是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应用心理测量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与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科学的方法与手段,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将小学生中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筛查出来,并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以达到及时发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进行早期干预和有效控制的目的,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另一方面,也能够服务于全体学生,帮助小学生不断地提高自我认识,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这对于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测查与心理档案建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认为,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测查和建立心理档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小学生中筛选出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干预,而没有认识到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查和建立心理档案工作的目的是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是服务于全体小学生而不是少数小学生,是帮助小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开发潜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不仅仅是为了发现极少数心理障碍的学生,从而产生认识上的误区。
2.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建立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目前,有很多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档案人员都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大多数是由学校校医、班主任或德育教师担任,专业水平不高,因而不可能较好地完成心理健康测查、心理档案内容的选择与心理档案的统计、分析等工作任务。如,一些小学在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前不能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量工具;施测前没有正确指导语的指导,学生在不理解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回答,甚至有的学生还担心测查结果进入学籍档案,不敢真实的填写;施测后不能正确的解释测试分数的含义就随意下结论,反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3.重视测查而不重视跟踪记录。近年,许多小学也开始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测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但却忽视了测查后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没有根据心理测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一些小学虽然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但也只是对测查报告的简单描述分析,缺少对不同类别的小学生群体心理发展特点的具体分析,因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不能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一些学校在建立小学生心理档案的过程中为了省事,也只是一次建好以后就无任何跟踪记录了,档案也就成了上级检查工作的摆设。
三、改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测查与心理档案建立工作的对策
1.提高认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档案人员,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与建立心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体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不仅仅是在小学生中筛选出有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干预,让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咨询与治疗,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危机这一点,就不可能真正做到让正常的大多数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系到学校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这也不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也是全体教师的工作。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都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创造健康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这对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切实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和家长应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着眼于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要重点开展团体发展性教育和个别发展性教育,积极开展团体补救性教育和个别补救性教育,在分清主次的基础上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抵御不良心理的影响;使学生在补救性教育中放下包袱,早日走出心理误区,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小学阶段各科教学中,各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如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中去,这样就能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突出现实意义
任何一种教育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活动。因此,要开展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和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小学生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都有很大的变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但个体身心还很不稳定,容易表现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
“中学生处于情绪与情感的‘疾风怒涛’时期,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明显。”闭锁性与开放性是小学生的另一个特点,对儿童个体闭锁,对同伴开放,具有喜欢标新立异的感觉。小学生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和行为异常问题时期,这是小学生的基本心理特点,把握好这一特点对我们开展团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要客观、科学地判别学生的心理动态。在对小学生心理问题判别上,要坚持把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和客观、科学的心理异常判别手段结合起来的原则。在这一原则下,要正确掌握小学生的正常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正确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例如,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低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不能简单地视好动为问题,认为好动就是多动甚至多动症。并且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这是发现、判别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前提。还有,必须慎重区分和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切忌乱贴标签、乱发议论。有的教师轻率地指责学生是“弱智”、“变态”,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宜匆忙下结论,最好能请心理专家进行诊断。最后,还要防止在判别时出现以下几种偏差:把一般心理障碍视为严重心理障碍;把主要是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视为主要是或全部是生理因素引起的问题;把主要是教育不当造成的心理障碍,视为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或其他社会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把个性品质不良导致的心理障碍,视为智力因素导致的心理障碍;把心理障碍视为道德品质恶劣等。只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判别,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和主任为副组长,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及各班班主任为心理健康小组成员的组织机构,积极筹备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对心理健康咨询室进行了设施配置,制定了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岗位职责,确定了心理健康的辅导原则,制定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建立了心理危机机制,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围绕学生为中心工作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活动。
1、在工作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了各种档案,档案包括:学生心理辅导、教职工咨询、心里危机机制、家长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总结等。是我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走上了正常轨道。
2、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各课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利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发展。
三、积极开展阳光心理健康咨询工作,鼓励教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使每一位教师尽快掌握一点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失误。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因此,本学期咨询室成立近2个月以来,共接待教师咨询5人次,学生2人次,家长1人次。对多名家长进行了多次指导。师生、家长咨询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心里烦躁郁闷、有工作压力、情绪低沉、亲子矛盾、子女择业前途、青春期烦恼、婚姻恋爱、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不良行为等等。指导学校、家长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多种途径,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通过本学期的努力工作,解决了多年来学校学生中难以解决的困难,有力的协助和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预防性的教育,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仅要重视培养少年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继续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二、工作计划安排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1)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通过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2、心理健康课程化
(1)将心理健康纳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教学。
(2)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3、继续做好学生日常的心理咨询与指导工作。
(1)在学年初,做好学生的心理档案建档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对表现出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档案保存在心理咨询室,注意档案的保密性。
(2)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2:00—12:40开放心理咨询室,做好学生的来访接待和咨询工作。对于问题较明显的学生,坚持个案的跟踪,及时与家庭联系。(咨询途径:学生自愿前往咨询,班主任老师推荐,辅导老师访谈。)
(3)认真做好心理咨询室来访者的记录工作。对咨询案例的情况做到保密,不随意传播,不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4)继续开设心理信箱,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需求,在双周小广播的“心灵驿站“栏目中给予回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86-001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1父母的溺爱。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有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
1.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
1.3家庭气氛不和谐。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心理创伤,难以愈合。父母离婚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妒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来自学校的因素
2.1学习负担过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
2.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
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1.1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为有心理问题需要矫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需要。
1.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1.2.1开展好团体和个别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气氛。
1.2.2建立科学的学生心理档案。学生心理档案有一个特点是系统性和连贯性。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时的需要,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我们实施连贯性的跟踪教育。
1.2.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该课程可分为心理卫生以健康科普和实际训练操作两部分。
2.家庭应采取的对策
2.1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2.2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由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指导思想有的偏激,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状态,小学生的父母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
2.3父母要慎重对待离婚。父母离婚,打破了原有的家庭宁静,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不少子女因此心理开始扭曲。
3.小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3.1小学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
3.2小学生要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3.2.1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节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等方法调节放松的。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利用好沙盘游戏,做好学生的个体和团体辅导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认真开展各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活动。
5.做好家长辅导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7.争取获得绵竹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三、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计划
(一)心理健康教育具体途径:
1、学生板块
(1)课程设置:班级心理健康活动课(每周一次),参考课题
一年级:1、我是小学生——学生角色意识培养
2、集体生活真快乐——学校环境、学校生活的适应
二年级: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立意识培养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年级:1、与好习惯交朋友——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2、定好学习时间表
四年级:1、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交往礼仪技巧
2、学会合作
3、学会感恩
4、让自己更快乐——情绪调节
五年级:1、我的注意我做主——注意力培养
2、我是最棒的——自信心培养
3、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4、亲吻考试焦虑——考试技巧培养
六年级:
1、我也曾失败过——应对挫折能力培养
2、什么是竞争
3、如何与他人沟通
4、爸爸妈妈和我
(2)心理讲座
a、打开心灵的快乐频道
b、对六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教师板块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座谈会
(2)对教师进行情绪与压力团体培训,遵循教师自愿报名参加原则,情绪团体培训每周一次,持续五周;压力团体培训每周一次,持续六周,在学校团体辅导室进行。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活动,教师互相观摩学习。
(3)咨询室面向教师开放,让每位教师在其中得到身心放松。
3、家长板块
通过家长学校和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亲子教育方法
(二)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
1、进一步将咨询室设计得更加科学合理,如室内布置,心理咨询室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等等。
2、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周一到周五中午12:30——1:20,下午16:30——17:30。心理咨询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三)建立并整理好学生心理档案,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制度
1、建立心理档案制度,拟订心理档案守则和借阅规定。配合心灵守望计划,做好学生的心理测试。。
一、健全工作机制,心育工作有位置
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生全面成才的必然要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放在突出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健全机构,制定计划,强化指导,抓好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教育局成立了由主管局长任组长、教研室、普教科等职能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依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局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搞好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教体局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指导中心,各中小学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教科室,建立健全了市―县―校三级工作网络。
(二)制定发展规划
围绕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工作方针,制定了《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关键,强化业务考核,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清、思路明、措施实。同时,指导各县(市、区)和中小学分别制定了各自发展规划,并将发展规划细化到学年、工作任务量化到学校、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有规划目标、有工作机构、有专项考核、有责任人。
(三)加强业务指导
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进班组、进家庭的“三进”,先后制定下发了《平顶山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关于开展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活动的通知》《关于做好平顶山市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活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二十多个,对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统筹指导。同时,实行基层教研员联系学校、定期听课指导制度,指导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定期深入基层联系学校,进行听评课活动,督促各学校明晰思路,提高认识,开展工作。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心育工作有作为
坚持以心育人、全员育人,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足开好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不断提高心育工作能力。
(一)好健康教育课
结合学校实际,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中小学课程计划,小学每年不少于12节,初中和高中每年不少于14节,督促学校按照要求配备教材,细化课时。为确保健康教育课时落实到位,市教育局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督促检查,利用开学、教育督导、综合检查等契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考核指导,查课时、查教材、查档案、查活动记录,确保全部开设、不留空白。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中和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督促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工作计划,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实行全员育人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倡导“每一个教师都是心育工作者”的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与校园文体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大力营造“人人都是心育责任人、处处都是心育责任点、时时都是心育全过程”的良好氛围。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通知》,督促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机制,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和宣传活动,每年一个主题,及时回应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需求,使其化解心结,健康成长。
(三)开展心育教研
发挥心理健康教学研究在提升心育能力中的引领作用,通过课题研究、优质课评选、学术交流等活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专业化、科学化。市教育局基础教研室,围绕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发放调查问卷3000多份,圆满完成“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中学生学业情绪常见表现及有效干预策略研究”等科研课题8项,分别获得省、市奖项。同时,加强校本研修,先后编印《小学生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小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案例》等心育书籍二十余册。新华区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通过国家级课题鉴定。近年来共评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五百多篇,心理漫画两百多个,教学设计三百多个。
三、加强教师配备,心育工作有队伍
二、关注学生心理,营造一个良好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大多数教师认为小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其实,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儿童”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满足学生合理需要,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念
合理满足学生正当需要,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小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在小学生满足需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基本能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进行判断、甄别。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新晨
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多层次、全方位追踪学生心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涉及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格、智力、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情况、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可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学生自己也可通过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扬长补短。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224-01
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趋向形式化
有相当多的学校错误地认为升学、应试才是根本目标,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仅是形式。学校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也象征性地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但由于忽视教育者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最终使学生“心育”流于形式。
(二)趋向医学化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消极暗示,一些学校将学生视为心理疾病患者,用诊断病人的量表测量学生,还通过医疗机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起部分学生的恐慌和压抑。
(三)德育化倾向
把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混为一谈,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学校德育的一部分,经常把心理疾病视为思想错误和品质恶劣。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不断完善其人格,原有的学校德育工作是不行的。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学校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把一些不相关或不称职的教师临时安排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们相关的专业知识缺乏。有些学校把心理咨询工作局限在只针对少数。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学习一般性的卫生知识。
(二)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不够理想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在发展教育和预防教育,课堂仍然是进行团体辅导和咨询的主要阵地。目前各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情况仍容乐观。有些学校教务部门认为课程太紧,部分学校没有总体目标要求,因此部分教师仅个人偏好的心理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三)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条件普遍较差
心理咨询的特殊性在于它对工作环境有着特定的要求,而目前各校心理咨询工作条件简陋。有一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很小,一些做法不符合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比如咨询室与其他办公室混在一起。
(四)在辅导上,往往偏重于学校,忽视家庭和社会的支配和配合
我国的学校教育存在着“闭门造车”的现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虽然某些地区已经在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大多数还局限在上几节课、搞几个比较花哨的所谓的心理健康活动,或者请一些较知名的专家教授来几次讲座,急功近利的想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只完成了形式上的目的。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对策
(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络
由于学生至少有二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度过,我们应该建立以学校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的进行教育引导,通过家长学校及家长会使他们能够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改变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家庭生活中能为孩子及家人创建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形成终身受益的健康的心理品质;学校、家庭、社会只有这三种教育形成合力,一定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定期检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情况等进行检测,根据其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把调查的数据进行分类收集,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有效地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及障碍的发生率;也可以更好地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在学生中产生影响。
(三)学校要全员、全方位和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一是把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要建立和办好。中小学校由于经济、地域、文化发展的不均衡,确实困难导致有些学校在人员、场所和资金方面,而这会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严重地影响。二是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四)拥有良好的班主任管理体系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做好个案辅导、登记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重视学生心理团体辅导工作。
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最少开设两节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三、内容要求:
1、学习心理与智能发展指导。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信心。
(2)引导学生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习策略的辅导,包括阅读、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自我监控等策略。
(5)特殊时段的学习心理调适。如竞赛前夕、升学考试前夕。
2、情绪、情感、情操教育。
(1)认识情绪的丰富多样性与易变性。学会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
(2)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方式与合理途径。
(3)学会保持积极心境的方法。
3、坚强意志与承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4、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及性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
5、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
(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
(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心理课辅导。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班主任教师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开展心理活动课。
(2)心理咨询室。逐步开放“心灵家园”,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逐步做到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
(3)办好“心灵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和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沟通、预约咨询,一般的问题由心理老师转交班主任回复,特殊的由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个别咨询。
(4)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
“各班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是我校学生熟悉的宣传阵地,本学期将充分利用现有的阵地宣传心理知识,在红领巾广播站、多媒体教室进行讲座,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5)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6)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A、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
B、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这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本着“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视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五、每月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3月:
1、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工作思路。
2、开放心灵家园,心理老师开始正常值班。
3、开放“心灵信箱”。
3、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4月:
1、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打开心灵的快乐频道,对学生进行常规心理健康测查。
5月:
1、利用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6月:
2、心理健康教育学期工作总结。
3、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汇总整理。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如何去关爱学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尤其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三、实施步骤
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一、二年级),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帮助学生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级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在三至六年级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通过学校的各种途径(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悄悄话信箱、绿色热线),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事后建立好心理档案。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五、 对心理辅导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1、要有开朗、热情、善解人意富有爱心的健康人格。
2、要掌握辅导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如关注、倾听的沟通技术,同感、尊重、真诚等反应技术,情绪调节、行为矫正等。
3、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忌“老师说,学生听”的知识传授式的课堂模式,要与学生一同参与辅导活动,建立和谐的气氛,给予赞许、同感、亲切、鼓励的态度。让他们把真实的感受、想法表达出来。进而给予点拨、启发和引导。
4、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隐私,谨慎从事、量力而行。
组织领导:
组长:王xx
副组长:孙xx
组员: 张x
费x
王x
各学年组长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文件为指导,认真贯彻《z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z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与上岗资格认证方案》、《z市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求把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推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应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
(二)、探索多渠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团体辅导。
利用每班的健康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设立“心语信箱”。
开设心理咨询室,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根据心理咨询室建设要求,布置合理的环境,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考虑儿童的审美特点,让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
3、个案教育。
以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作为个案对象,以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两种方式研究。采用跟踪研究,合作的方式进行。
4、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5、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心理健康课实效,心理健康老师应重视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
(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总之,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小学生心理健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四)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做好班级保健的培训工作。
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重视心理辅导试点班的实践研究工作,以点带面开展研究活动。
6.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点班的课程活动。
7.做好家长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8.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最少开设四节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继续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二)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1.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咨询途径:
(1)学生自愿前往咨询
(2)班主任老师推荐
(3)辅导老师访谈
2.开通“心语热线”,进行电话咨询辅导。
3.在学校宣传窗设立“心灵广播”栏目。
4.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知识讲座。
5.在家教指导活动中,举行专题讲座,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6.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二会一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重视试点研究,增强科研意识
1.试点班老师要善学、勤学,阶段性地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并在班主任例会中进行交流,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认识、开拓思路、更新方法。
2.试点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展示。
3.试点班要重视调查分析、研究,并进行个案分析,不断地积累资料,逐步在校内进行推广。
四、具体工作
1.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
3.心理咨询室开始开放(每周三中午12:00-12:30)。
4.开通“心语热线”。
5.举办青春期心理卫生讲座(六年级学生)
6.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
7.开展心里健康辅导示范课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5-0017-03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8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指出:“已经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地方和学校,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目前还未开展教育的地方,要积极创造条件,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02年8月,教育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进一步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并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途径与方法、组织实施等方面科学、详尽地阐释了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与方向。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自编“重庆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含封闭式问题36道,其中填空题5道,单选题28道,多选题3道。为了弥补封闭式问题的不足,在问卷最末还设置了两道开放式问题,并进行了预测和问卷修改。问卷主要从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教师队伍建设三个维度开展调查研究。
2.研究对象。随机抽取重庆市各区县中小学、职业学校和特殊学校261所(份),回收有效问卷23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1.6%。问卷构成情况如下:将问卷按学校性质分类,小学104份,初中58份,高中15份,完全中学51份,职业学校和特殊学校11份;将问卷按所属区域分类,城市学校98份,县镇学校86份,农村学校55份。
3.数据处理。问卷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1) 性别、学历、资格结构亟待改善
在本次抽样调查的239所中小学中,共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385名,其中,男性教师126名,女性教师259名,女性教师远远多于男性教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历、从业资格情况见表1。
注:教育学科指心理学和教育学,非师范学科指医学等专业。
从表1可以看出,兼职教师比例明显高于专职教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历主要以大专和本科为主,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微乎其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毕业专业主要是教育学科和师范文科,有一小部分教师是非师范专业出身的。
教育部的《若干意见》指出:“通过培训取得证书的教师,还要有从事专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资格认证”。具备专业资格证书是教师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本调查发现,在抽取的385名教师中,具备专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共有108名(含国家级和重庆市级),占28.0%,没有专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有277名,占72.0%。显然,绝大多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属于无证上岗。(2)专业培训及其实效亟待加强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掌握必备的知识与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见表2)。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教师(95.4%)认为有必要组织培训。46.4%的学校选择1学期组织1次专业培训,认为由教研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最有实效性的学校占61.9%。对“您喜欢以什么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不定项选择显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专家讲座”(75.7%)、“观摩课”(72.4%)、“团体辅导”(56.5%)。
2.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不足
注:《心理健康教育》,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编,地质出版社;《心理素质训练》,张大均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从表3可知:目前,有49.0%的学校一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有31.4%的学校偶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仍有19.7%的学校还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许多学校(46.4%)还没有固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间,上课对象也不统一;有51.5%的学校还没有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有24.7%的学校对目前使用的教材不满意。另外,对“您所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的不定项选择显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个别心理咨询(65.7%)、心理活动课(65.3%)、心理健康专题讲座(60.3%);对“您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来源途径”的不定项选择显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上级教育行政机构推荐(47.7%)、上级教研机构推荐(43.1%)、自编教材(33.5%)。
3.心理咨询室建设亟待加强
学校要开展心理咨询必须要有一个场所,也就是要有一个心理咨询室。对于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我们主要从领导成员、咨询活动、心理档案建设、心理测试等方面开展。在所抽取的239所学校中,只有123所学校建立有心理咨询室,占51.5%,仍有116所学校没有建立心理咨询室,占48.5%。在没有建立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中,12所学校打算在1学期内建立,8所学校打算在1年内建立,39所学校打算在1~2年建立,57所学校表示还没有考虑清楚;在建立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中,有固定的接待时间的学校有117所,占49.0%,还有121所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没有固定的接待时间,占51.0%(见表4)。
调查发现,只有96所(40.2%)学校有成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有111所(46.4%)学校还没有为学生建立过心理档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管理者中,校长(书记)和副校长(副书记)的比率共有49.4%,说明部分学校的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另外,我们还专门调查了学生心理测量工具的情况。仅有18所(7.5%)的学校有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有198所(82.8%)学校认为有必要购买心理测量工具。
四、建议
1.加强领导与督导,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把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具体任务,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订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并以此为目标,确立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和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评价。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不仅要从外在的形式和条件上判断其优劣,更要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特征。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评价,主要从其态度、工作量、教育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学生打分、同行打分、领导打分、教师自评的量化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该评价应作为教师“评优选优”的重要依据,与语数外等高考学科教师的教学绩效分数具有同等效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计划列入师资培养计划中,要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各项权利和福利条件,提供足额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编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待遇,鼓励高学历、男性教师扎根基层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二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认证制度,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必须持两证(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上岗,并建立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档案,督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工作;三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机构要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应注重实效性,同时在形式上应尽量丰富多彩,可以邀请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心理学、教育学专家作报告,也可以组织教师观摩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团体辅导培训等等;四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培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
3.完善并切实执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项规章制度
《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只有从制度上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细则,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首先,制订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细则,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其次,详尽、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可以指导、监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保障其正确的发展方向;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还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鉴提供重要的参考标准。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仅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情,各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中小学校都有责任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改与完善。
4.提高硬件水平,大力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
《若干意见》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学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心理咨询室要努力做到:有专人负责,有标准配置,有专门制度,有专项经费;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购买中小学生所需要的心理测验量表或者软件等等。要防止和避免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或者成为学校领导应付上级检查、装点门面的摆设。另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机构应该把各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各教研机构的心理研究室以及医院、民办心理咨询机构联合起来,构成一个全方位的心理辅导网络,集各家之所长,共同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辅导环境。
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较沿海省份起步晚,发展慢,受诸多因素制约,可谓困难重重,我们只有认真思考,努力探索,才能使之不断发展与完善,最终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9.
[3]姚本先.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展望.课程・教材・教法.2003,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