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乡村振兴具体措施

乡村振兴具体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8 09:56: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乡村振兴具体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乡村振兴具体措施

篇1

一、新时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农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还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满意感和获得感,使农村的环境和各方面建设都更好,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总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对促进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党的五中全会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今,我们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举全社会之力实现乡村振兴,要实现乡村振兴,核心就是产业兴旺,由此可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不充足

没有充足的资金,想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就是十分困难的。当缺乏资金时,便没有资本去研究改善农业产业升级发展的方法,也无法很好地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会大大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想要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又是十分困难的。首先,农村地区针对一些投资人来说,利润转化率极其低下,投资人更加关注利益,而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投资农村地区所获得的利润又不如投资企业或者城市建设高,因此农村地区想要发展农业经济,只能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而想要获得社会资金是十分困难的。由此可见,农村地区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资金支持不充足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二)农民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首先,农村居民缺少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其次,农村居民缺少对最新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解,这就导致了居民不能很好采用合理的方法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新时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健康有效发展

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中,往往是第一产业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往往得不到政府和农民的重视。因此,对于传统的农村经济而言,第一产业的经济支撑往往十分重要。在新时期,为了顺应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政府必须要寻求有效的方式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政府可以引导农村居民在维持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对于风景秀丽的农村来说,可以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政府可以投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多建设一些风景优美的设施,加大宣传力度,发展当地特色旅游业。由此可见,在新时期想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这样就可以实现农业经济高效发展[1]。

(二)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提起农村,在很多人的眼中,依旧是生活环境不佳、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印象。因此,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必须投入足够的资金,才能支持农村开展一系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概念,包括对农村厕所建设,还有对农村居民的生活设施的建设,例如可以投入资金建设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以供农村居民闲暇时进行消遣。在政府投入了足够的资金之后,就是真正的落实环节。在落实建设基础设施时,政府必须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施工方等,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考量,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在落实完施工建设之后,还要进行对基础设施的质量监控,要从各个方面对基础设施进行考察,发现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2]。通过前期的资金支持、完善的施工过程、最后的质量检测环节,就可以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采用各种措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

农村居民对国家政策以及对各种技术的理解程度,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想观念,都是其素质构成要素。想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政府必须运用各种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首先,相关部门可以免费开设一些农村小课堂,有需要的农户可以听课学习。这些农村小课堂应包括对新型技术的总体介绍已经熟练掌握新技术的方法,也可对新经济政策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的洞察力和整体素质。同时,在授课人员的选择上,必须符合专业要求,了解现在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自己独到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大学生知识技能水平高,整体综合素质也过硬,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3]。

(四)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在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惠农政策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惠农政策即要求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真正从农村居民的利益出发,为农村居民谋福利。因此,必须不断完善惠农政策,加强对农村发展的经济投入,采取多元化的发展策略,促进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特色发展。仅仅制定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制定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实际中,从小事出发,真正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政府必须研究如何才能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最高,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如此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付金兰.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20(25):13-14.

篇2

简述本辖区农村河湖水系基本情况,包括农村河流数量、河流长度、河网密度,湖泊数量、湖泊水面面积等。分析河湖水系特点及区域分布情况,提出流域面积3000km2以下河流、以及与其有水力联系的水面面积1km2以下湖泊清单。

(二)现状评估

现状情况。从河湖地貌形态、水文水资源、水环境质量、水生态系统、水文化保护、水利基础设施、河流管护水平等方面,分析评价农村水系现状情况。

取得成效。从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农村河塘清淤疏浚、清洁小流域、河湖水系连通等方面,简述近年来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存在问题。从河湖淤塞萎缩、河道防洪标准不足、水体污染、水生态退化、管理薄弱等方面,综合分析农村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三)面临形势

按照乡村振兴要求,从保障农村水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提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面临的形势。

二、编制依据

根据本县域实际情况,结合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规划、扶贫要求等,重点从本省、市、县相关政策文件、规划方案、规范标准等方面,分层次、提出与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有关的依据。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思路、目标、任务,提出本县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指导思想,重点体现尊重自然、问题导向、以水系为脉络、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二)基本原则

提出本县域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如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系统治理、强化管护等,指导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高效开展。

四、实施范围与治理目标

(一)实施范围

综合考虑整治需求、治理工作基础、地方财力、人口布局等因素,提出本县域2019-2022年需要开展治理的农村水系清单,并明确各个河流水系具体治理范围。

(二)治理目标

统筹考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农村河湖水系综合整治要求与投资可能,从恢复河湖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到2022年纳入实施范围的每个河流水系(项目)的治理目标,给出治理河长、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防洪排涝标准等方面的量化目标。

(三)治理标准

针对本县域纳入实施范围的各农村水系(项目)的治理目标,从功能、岸线、岸坡、河流、水体、文化、管护等方面,提出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治理标准。

五、治理布局与措施设计

(一)治理布局

针对实施范围,提出到2022年各水系综合整治的总体布局,明确其治理思路、分区重点和方向,合理安排主要措施和重点项目,在此基础上,绘制本县区总体布置图和分水系总体布置图,具备条件的,也可绘制分水系实施效果图。

(二)方案比选

针对农村水系治理布局,围绕河道清障、清淤疏浚、生态护岸(坡)、水系连通、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措施,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进行不同措施方案比选。

(三)治理措施

1、河道清障

明确存在“四乱”现象的敏感河段,说明拟采取的整治措施及工程量,建立“四乱”位置、整治措施、工程量清单。

2、清淤疏浚

明确需进行清淤疏浚的河段、确定清淤深度、计算清淤工程量,说明拟采取的清淤技术、施工设备以及污泥处置方式。

3、岸边整治

明确存在防洪不达标、滨岸带破坏严重、硬化比例较高等问题的河段位置、范围,初步选取岸坡断面形式、结构形式以及植物配置方式,计算主要材料用量。

4、水系连通

明确存在河湖水系割裂、水体流动性差等问题的河段,初步选定连通线路、从河道开挖、涵管沟通、小型引排水配套设施建设与改造等方面,说明拟采取的连通方式、具体措施设计以及相应工程量。

5、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

篇3

【正文】

自然资源局“六稳”“六保”工作总结

一、助力脱贫攻坚

(一)坚持脱贫工作重心下移

坚持工作重心前移,服务重心下移。局领导、帮扶责任人和有关股室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脱贫工作联系点,结合帮扶对象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和具体措施,驻村工作队员坚持在村同吃同住同劳动,摸清民意,写好脱贫工作日志,及时向局报告脱贫工作进度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二)建立督查机制

建立脱贫工作督查和定期总结制度,局办公室、人教股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帮扶联系村检查工作人员任务完成情况、驻村工作队员在岗情况、工作情况、局各项脱贫措施的落实和完成情况等,检查结果列入局相关股室和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作为评先树优的依据,进一步增强脱贫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形成“扑下身子、深入一线、真抓实干、克难攻坚”的良好风气,全面推进脱贫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积极争取项目扶持

在加大对脱贫联系村的脱贫项目建设的同时,利用部门优势,积极向上级或相关部门进行汇报衔接,为帮扶联系村争取土地整治和基本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项目建设,努力改善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对脱贫工作做实功、用实劲、求实效,抓紧研究和对接政策脱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发挥基层国土所和驻村干部作用带头作用,盯住目标、狠抓实干,确保我区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四)优化项目用地保障

坚持靠前谋划,精准服务,抓好脱贫项目用地选址和审批服务,为帮扶联系村基础设施和学校、医疗点、乡村舞台文化场所等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加快完成帮扶联系村农村土地及房屋的确权、登记、颁证,明晰农村土地权属,支持农户在不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支持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五)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

抓住关键时间节点,举办一些重点突出、影响力较 大的主题宣传活动。帮助贫困村做好“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为帮扶村送栽景观树苗,清理道路杂物,美化村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为户贫困户(监测户、边缘户、重点户)等进行户容户貌提升。推动扶贫办公场所、人员和经费有效落实。继续强化扶贫工作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扶贫工作干部队伍的政策水平与执行力。

(五)积极做好疫情防控

驻村工作队全力主动配合所驻村做好中央和省市区关于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到村到户、到家到人,不留死角。局班子成员深入到帮扶村,慰问疫情防控一线的值守人员,送去了方便面、火腿肠、牛奶等生活必需品。同时,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优先保障畜禽养殖等设施农用地需求,确保疫情期间市场供应。

2020年,我局扎实做好大东乡大东村委会以及金安镇光乐村委会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共有建档立卡户21户78人,已脱贫21户78人。

二、保障被征地合法权益

(一)征地拆迁开展情况

完成征收土地1086.72亩,一是完成金安加油站项目5.17亩、文化变电站项目61.63亩、文化工业园区4号路49.7亩、中节能文化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17.19亩、良华屠宰场86.85亩、文化金马建材搅拌站34.79亩、七河搅拌站项目115.13亩,漾弓江流域生态治理及城市防洪工程项目(护城河)116.26亩,新团片区600亩的征地工作。二是积极配合涉及征地拆迁的束河、金山、祥和、开南等街道开展了西山片区、尚义片区,八河片区、祥和片区,金山工业园区、新团片区、文化片区等地上附着物的赔偿工作。

(二)建设用地报批情况

根据区政府的安排和具体建设项目实施的需要,为进一步及时保障古城区重点项目用地,2020年以来己审批了两个批次共6.1507公顷,组织了上报三个批次用地件共计10.7916公顷(161.874亩),下一步根据项目需要还须及时组织相关用地报件,进一步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工作。

(三)土地供应情况

通过网上拍卖供应四宗11.5494公顷(173.241亩),成交总价26362.44万元。目前组织的两宗77.33亩土地的供地方案,经区政府同意方案已经上报市局进行审批。同时组织了网上公开拍卖出让四宗0.6737公顷(10.11亩)国有建设用地。

(四)认真开展好征地过程中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严格执行征地法定程序、征地补偿安置区和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等相关政策,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三、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20年3月,我局委托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结合汛前排查对我区范围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并于2020年4月、5月及时向各责任单位下发了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相关通知,协同古城区应急管理局编制了古城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急预案。通过汛前排查,我区确定在2019年的基础上核销8个隐患点,同时新增5个隐患点,故我区2020年隐患点有98个。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江一线,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在汛中,我局在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排查的基础上对一些重点监测的隐患点,重大建设项目,学校、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区域进行了专门排查,新增了1个隐患点。在排查明确了地质灾害防范的重点区域及隐患点、危险点后。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建立了区、乡、村、村小组四级监测网,积极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及监测信息网络,通过电话、短信、微信、传真等方式,确保每一位监测员能及时接收到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为保证对重点区域的监测,各个乡镇村都设有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员,古城区2020年设置监测人员102名。同时加强应急值守,保证24小时通讯、信息畅通,保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能及时发送给到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以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能提前做好应急准备。今年我区未发生大中地质灾害等严重事故。

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为加快推进生态修复工作,我局采取挂图督战、局领导亲自抓、亲自管的工作模式。按照目标上图、任务上图、进度上图、责任上图的督战方式,严格落实工作阶段任务,做到各项工作可量化、可考核、可督查。

一是加紧实施金沙江流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国家下发古城区符合条件纳入生态修复任务的是53个矿山97个图斑,治理总面积186.57公顷。范围为古城区文化街道、大东乡、金安镇、开南街道、七河镇。本次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从2019年底开始,至2020年9月底结束,分为摸底排查、综合治理和检查验收三个阶段。古城区生态修复工程分为六个施工标段,目前已全面进场施工,已完成28个矿山近120公顷的修复任务。

二是大力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正在实施的项目有:文化等两个社区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规模为170.8033公顷,新增耕地面积为4.6738公顷,项目预算总投资833.15万元,工期六个月,已如期完成全部施工建设,正进行设计变更。七河前山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254.0373公顷,新增耕地12.4178公顷,项目预算总投资869.48万元,工期六个月,已如期完成全部建设,现正进行设计变更。古城区开南街道办事处良美等2个社区国土综合整治(体质改造)项目,本项目建设规模为294.7260公顷,计划新增耕地1.0360公顷(全部为水田)该项目预算投资为3000.00万元,工期六个月,现已完成监理招投标及施工招标。

五、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发展

(一)百村行动计划

丽江市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乡村振兴“百村行动计划”第一批示范点名录中古城区有4个示范点,分别为大东乡建新村委会江边村民小组、金江乡金江村第三村民小组(邑马珍村)、金安镇增明村、七河镇金龙村。再增加综合条件较好的七河镇北排村打造为古城区乡村振兴的示范先行村。本批乡村振兴规划“百村行动计划”共5个村。我局全体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各职能股室的配合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提升服务,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切实履行规划管理职能,加强和推进乡村振兴规划工作。

(二)丽江市古城区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先行”机制,被认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亮点。中央也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抓紧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

(三)全面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用地保障

全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为2个,一是文化街道鲁准罗集中安置点,安置48户179人(其中15户47人为建档立卡户,33户132人为随迁安置户),安置点总面积为89.29亩,拆旧区面积为37.72亩。二是金江乡普勤北山集中安置点,安置29户104人(其中6户23人为建档立卡户,12户38人为随迁安置户,11户43人为插花安置户),安置点的总面积为43.85亩,拆旧区面积为17.12亩。为全力支持古城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用活城乡建设用地项目政策,我局前后组织编制并上报了两批增减挂钩实施方案及拆旧复垦方案,两批方案共涉及448.971亩的拆旧复垦工作,用于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新区用地133.14亩。目前,第一批增减挂钩项目已完成外业复垦及内业资料整理工作,并已通过区级自查自验及市局初验,正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整改。同时于2020年6月,实施了第二批增减挂钩项目的外业工作,现已完成70%,拟于年底申请市级验收。

(四)全面完成建档立卡分散安置户拆旧复垦复绿工作其余分散建档立卡安置户为32户,涉及大东乡、七河镇、金江乡、金安镇、文化街道,拆旧面积为9.3189亩,目前已完成复垦复绿工作,旧房拆除及复垦复绿率达到100%

六、深化“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

篇4

一、工作重点

1. 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供应链渠道的配套,打造扶贫产业链闭环,构建贫困群众脱贫长效机制。

2.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商(协)会和非公经济人士,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形式参与社会扶贫工作,把精准扶贫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为全市乡村振兴增添力量。

二、工作计划

1.鼓励扶贫农业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紧密合作关系,生产出了大量的绿色、生态、有特色的优特农产品。帮助贫困村搭建产销对接渠道,帮助解决贫困村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产销信息不畅、直采直销少、商品转化率低等问题。

篇5

农业种植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守护好我们“饭碗”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虽然近年来,国家相应政策的出台以及各地区对于农业种植业重视程度的日益提升,我国农业种植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伴随着我国农作物规模化、集约化栽培模式的日益形成,其农业种植业逐渐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当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现代化农业推广技术可以依据当地农作物栽培、管理的现状,针对农业种植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农作物的科学栽培与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农业种植业的现代化升级。

1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针对本地区农作物的栽培种类、种植面积,进行现代化技术与现代化设备在本地区合理推广与应用,为农作物的科学栽培与管理提供依据。农业技术推广包括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实验,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对农作物种植进行现场指导以及技术咨询等措施。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一项基本的技能,相关技术推广人员要将自己作为田间地头的“农博士”,在农作物的栽培、管理过程中,扑下身子,切实解决农民在种植农作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2.1完善农业种植业结构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农作物种植的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再加上我国的农业种植业主要以“家庭小规模”为主,农作物种植种类较多,各类农作物的产量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性有一定差异性,导致其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严重影响农作物经营者的收益,制约我国农业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合理推广与应用,可以通过进行市场调研后,针对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进行农产品栽培种类以及面积的合理规划,完善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供求关系,稳定农产品的物价。针对本地区盛产的农产品,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进行农业资源的合理规划,打造现代化农业种植业的服务链(囊括农产品的生产、再加工以及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从而塑造本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显著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

2.2加速农业种植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现阶段,部分地区的农业种植业仍以“传统方法”为主,虽然一些地区进行了农业种植技术的现代化升级,但是也往往只是部分技术的升级,而未形成基于“现代化技术与设备”为支撑的“农业现代化综合种植集成体系”。农业技术推广,是涉猎农作物的栽培环境(土壤土质以及气候条件)、水肥管理、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与销售等多个环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以依据农业种植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技术的精准化升级,从而建造完善的农业种植体系,加速我国农业种植业现代化的进程。

2.3提升农产品品质与产量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种植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农药、肥料超标使用,农作物种植连茬现象严重以及近年来自然灾害(旱灾、水灾、冰雹、霜冻灾害等)频发等问题,导致部分地区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通过在农作物栽培、管理中合理引入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促进农产品品质的升级与产量的提升。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措施:科学规划农作物的栽培时间,使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有效规避霜冻、洪涝等气象灾害;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合理引入生物天敌技术(比如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利用蚜茧蜂防治小麦蚜虫)、无人机喷施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技术对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合理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品质,而且可以有效缓解农药过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合理布局现代化灌溉设备(包括微喷、滴灌、水肥一体机),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组织部位进行精准施肥和科学灌溉,以满足农作物对营养和水分的需求。总而言之,农业技术的推广可通过对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所需要的设备进行合理的引进,从而有效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2.4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的农业种植业收入一直比较低。农业技术的合理推广与应用,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栽培、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以及打造高端农产品等措施,显著提升农民的收入,为加速农村现代化、打造美丽乡村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3完善农业推广技术的具体措施

3.1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的科学服务体系

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体系,是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各项措施得以被农民接受和落地实施的关键。因此,当地的相关部门应依据本地区农业种植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体系的完善。第一,建立现代化服务队伍。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种植业的应用技术已经涉猎农作物栽培与管理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现代化机械技术等多方面的学科。因此,相关部门应通过采取对农技推广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合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完善人才结构,以及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等措施,建立科学的、适宜本地农业种植业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团队,以保证农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加强农民培训。当前阶段,我国农业种植业的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受教育程度较低等问题,极其不利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因此,应在农闲时节加强农民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的培训,借助抖音、微信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农业技术应用“小妙招”的普及,全方位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3.2进行农作物的集约化种植,加速现代化进程

当地的相关部门应依据当地农作物种植现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村民进行农耕田承包,加速土地流转,促进粮食种植大户的形成,实现农作物的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提高无人机、大型拖拉机、病虫害智能监测设备等价格相对昂贵、普通农民无法接受的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普及率,加速农业种植业现代化的进程。

篇6

一、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确保完成9亿元收入任务

认真研究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加强预算执行分析、税源情况分析和重点税源监控,及时分解落实财政收入目标任务,研究完善财政收入目标考核措施,狠抓财政收入进度管理,努力将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到财政收入上来。依法强化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征管,完善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种的征管措施,严厉打击偷税、抗税、骗税行为,认真清理到期减免税优惠政策,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积极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管理,规范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完善罚没收入、政府捐赠收入、土地出让金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二、落实财政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认真落实东向发展战略,建立健全财政激励扶持机制,研究制定相关财税政策,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大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全县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整合各类专项资金,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发展,促进“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县信用担保公司作用,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全民创业行动”。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一些体制性的遗留问题,在财力分配上研究解决办法,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三、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化乡镇机构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乡镇为民服务全程办(代)理改革,扩大乡镇服务中心建设。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扩大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的范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村庄规划整治建设,推进中心镇建设,支持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加大改水改厕和农村沼气建设力度,积极支持乡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试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强合作医疗基金收支监管。积极支持农村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开展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试点,积极探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设新农村的经济。

五、实施县乡财政振兴工程,巩固财政体制改革成果

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改革及各项政策措施,健全财政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乡镇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县财政收入的比重。扩大对县级财政预算审查范围,强化县乡财政供养人员动态管理,加强对乡镇财政的指导、管理和监督。适应政府职能转变需要,逐步建立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县乡财政体制框架。进一步完善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新增财力适当向困难乡镇倾斜。抓紧落实县乡财政振兴工程的具体措施,对县经济开发区继续给予重点扶持,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认真总结近年来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县经验,积极研究化解旧债、控制新债的政策措施。

六、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提升财政综合管理水平

按照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注重制度创新,逐步提高理财水平。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公开性和透明度。完善公用经费定额体系,提高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扩大项目支出绩效考评范围,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实行重大项目资金使用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做好县级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衔接工作。完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将所有补贴资金纳入统一管理和集中发放的渠道,规范和简化发放程序,方便农民群众,保障补贴对象利益。严格“人,车、会,话”等一般性支出管理,全面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铺张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进各项财政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七、加强依法理财行政,健全财政监督检查机制

篇7

认真研究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加强预算执行分析、税源情况分析和重点税源监控,及时分解落实财政收入目标任务,研究完善财政收入目标考核措施,狠抓财政收入进度管理,努力将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到财政收入上来。依法强化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征管,完善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种的征管措施,严厉打击偷税、抗税、骗税行为,认真清理到期减免税优惠政策,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积极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管理,规范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完善罚没收入、政府捐赠收入、土地出让金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二、落实财政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认真落实东向发展战略,建立健全财政激励扶持机制,研究制定相关财税政策,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大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全县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整合各类专项资金,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发展,促进“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县信用担保公司作用,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全民创业行动”。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一些体制性的遗留问题,在财力分配上研究解决办法,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三、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化乡镇机构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乡镇为民服务全程办(代)理改革,扩大乡镇服务中心建设。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扩大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的范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村庄规划整治建设,推进中心镇建设,支持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加大改水改厕和农村沼气建设力度,积极支持乡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试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强合作医疗基金收支监管。积极支持农村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开展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试点,积极探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设新农村的经济。

五、实施县乡财政振兴工程,巩固财政体制改革成果

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改革及各项政策措施,健全财政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乡镇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县财政收入的比重。扩大对县级财政预算审查范围,强化县乡财政供养人员动态管理,加强对乡镇财政的指导、管理和监督。适应政府职能转变需要,逐步建立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县乡财政体制框架。进一步完善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新增财力适当向困难乡镇倾斜。抓紧落实县乡财政振兴工程的具体措施,对县经济开发区继续给予重点扶持,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认真总结近年来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县经验,积极研究化解旧债、控制新债的政策措施。

六、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提升财政综合管理水平

按照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注重制度创新,逐步提高理财水平。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公开性和透明度。完善公用经费定额体系,提高基本支出版权所有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扩大项目支出绩效考评范围,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实行重大项目资金使用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做好县级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衔接工作。完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将所有补贴资金纳入统一管理和集中发放的渠道,规范和简化发放程序,方便农民群众,保障补贴对象利益。严格“人,车、会,话”等一般性支出管理,全面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铺张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进各项财政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七、加强依法理财行政,健全财政监督检查机制

篇8

1.2农机化是培育新农民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建设新农村,还是发展农机化,都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机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强化人本观念,在普及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中,着力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3农机化是建设新村镇的有效措施 通过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不仅解决了秸秆堆放甚至焚烧秸秆造成的空气污染,消除了施肥不当造成的水源污染,还改良了土壤,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1.4农机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方略。一方面,国家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既扶持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又有效拉动了农机市场需求,加快了农机工业振兴。另一方面,农机化的迅速发展,既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富裕了农民,又促进了我省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2.农业机械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2.1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机化发展的主体也是农民。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中,要给予农民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使农民既能从国家补贴政策中得实惠,又能从充分的市场竞争中添实惠,获得更低的机具价格,更好的售后服务。

2.2坚持走非均衡发展的路子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的方针,从不同乡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以及自然经济条件、产业特点、种植制度的实际出发,确定优先发展农机化的重点区域、重点村镇、优势产业和关键环节,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重点支持产业优势明显、群众积极性高的乡村,以及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发展农机化。

2.3坚持可持续发展 为适应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要求,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化肥深施、农机节能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2.4坚持典型引路 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农民的意见,充分尊重基层和农民的首创精神,发现典型,树立样板,充分发挥典型和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解放思想,善于创新,积极探索发展农机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

3.农业机械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3.1 要继续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 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契机,确保农机化在政策推动、效益驱动、需求拉动下,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引导农民自觉自愿购置农业机械。同时,要加大对农机化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利用各种可利用的农业装备项目和专项资金,引导农民及农村的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收获、植保、田间耕作、还田、青贮、粮食烘干、农副产品深加工、保护性耕作等机械技术;发展节水溉灌、设施农业等系列化机械作业,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全过程、全领域的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篇9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对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州委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省负总责、州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把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和收入等方面,跟踪变化情况、着力促增收、强兜底、救急难,做到及时发现、分类帮扶、动态清零,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提前发现并将符合条件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协同做好低保、特困供养等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监测,及时制定计划,采取有效帮扶,防止返贫致贫发生。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共同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有效形成防止返贫的合力。

坚持开发式帮扶和保障性措施相结合。因人因户,分类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采取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

坚持日常监测与定期动态调整相结合。日常开展动态监测预警,实时更新监测台账信息,做到发现及时、响应迅速,帮扶到位。定期组织监测对象动态调整和数据共享,提升监测准确性,确保有针对性的帮扶,实现“动态清零”。

三、监测方法

(一)监测对象和范围。一是建档立卡已脱贫户;二是已消除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三是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导致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户;四是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农村低收入人口;五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020年底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农户。由市扶贫办分析研判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存在风险的认定为监测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

(责任单位:各乡(镇)、近海街道、市扶贫办、民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落实)

监测内容。持续跟踪收入支出情况,监测是否收入大幅缩减或刚性支出较大;“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是否存在隐患;因罹患重病、受自然灾害、出现意外事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等。

(责任单位:各乡(镇)、近海街道、市扶贫办、教育局、住建局、卫健局、医保局、水利局、民政局等)

(三)监测程序。通过农户申报、乡(镇)街道干部走访排查、相关行业部门筛查预警、数据比对等途径,由市扶贫办确定监测对象,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定期进行风险消除评估,实行动态管理。

1.农户申报。农户申报材料由村“两委”、驻村干部等核实,由乡(镇)街道确认后报市扶贫办核定,每半个月报送一次。

”、饮水安全存在隐患和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出现生活困难情况,定期开展回访核查,每半个月报送一次预警人员名单,由市扶贫办核定。

3.行业部门筛查预警。教育、住建、卫健、医保、水利、民政、农业农村、残联等部门组织系统工作人员,通过入户或其他手段进行筛查,及时报送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的预警信息,由市扶贫办确认汇总,定期开展数据共享和对接,行业部门每2个月至少与市扶贫办进行一次数据交换。

4.监测对象确定及管理。村“两委”、乡(镇)街道和行业部门上报的预警人员名单,经市扶贫办核实确认为监测对象后,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和乡村,并由乡(镇)街道、村两级按照名单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监测对象实行线下台账和信息系统同步管理。乡(镇)街道和行业部门分级建立监测台账,准确记录农户基础信息、筛查走访、风险种类和预警等级、采取的帮扶措施、风险消除情况等内容,所有台账都要实时动态更新。民政部门监测的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由民政部门专项管理,定期交换数据。市扶贫办每2个月组织开展一次风险消除评估和动态管理,及时将新纳入的监测对象信息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已消除风险的在系统中进行标记,实现“动态清零”。监测对象的家庭成员自然变更可即时动态调整。

(责任单位:各乡(镇)、近海街道、市扶贫办、教育局、卫健局、医保局、住建局、水利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残联、人社局等)

(四)分级预警。对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户根据风险种类、收入水平与结构、家庭成员劳动能力等因素,继续实行分级预警。监测对象预警级别按照从高到低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分别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标示。Ⅰ级红色预警,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因病因残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或家庭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濒临返贫致贫户。Ⅱ级黄色预警,即无劳动力、无创业能力、收入仅靠资金帮扶、产业分红等方式带动,出现返贫(致贫)风险因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极易返贫致贫户。Ⅲ级蓝色预警,即因病因残等部分丧失劳动力、收入水平不够稳定、自主发展动力不足,主要依靠产业项目和帮扶带动,出现返贫(致贫)风险因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容易返贫致贫户。

返贫(致贫)风险因素,主要有因大病、因学、因残、因灾、因突发事件、因产业失败、因就业不稳定等种类,监测对象确定预警等级后,分类实施帮扶,并根据风险变化情况实时调整预警级别。对评估已消除风险的,在保持监测的基础上,标记消除风险,取消预警级别。

(责任单位:各乡(镇)、近海街道、市扶贫办、民政局等)

四、帮扶措施

采取分层分类的方式组织实施帮扶。根据“省负总责、州市乡抓落实”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省级相关部门关于帮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要求,州级层面指导县市根据监测对象实际制定帮扶计划、督促落实帮扶措施。市级层面,制定针对性帮扶计划、落实具体措施;各乡(镇)街道按照计划实施帮扶,对各项帮扶措施成效进行密切跟踪。对纳入防止返贫监测的对象,采取下列措施分类施策。

(一)产业帮扶。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且有产业发展意愿的监测对象,加强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动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带动其发展生产。

(二)就业帮扶。对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根据培训意愿,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通过有组织劳务输出帮助实现异地就业;对难以外出务工的,动员当地用人单位优先吸纳,帮助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对就业困难的人员,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就业。鼓励监测对象参与农村项目建设,多渠道就业。

(三)综合保障。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低保、医疗、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对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等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农户及时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和受灾人员救助。

(四)扶志扶智。引导监测对象通过生产和就业增收致富,对自强不息、稳定脱贫致富的监测对象,探索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倡导赡养老人、扶养残疾人。

(五)社会帮扶。多渠道筹措社会帮扶资金,为监测对象购买保险,及时化解生活生产风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有效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社会众筹”等平台,积极争取公益团体、爱心人士、慈善基金等公益资源支持。

(责任单位:各乡(镇)、近海街道、市扶贫办、教育局、卫健局、医保局、住建局、水利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残联、人社局等)

五、实施步骤

开展防止返贫监测与帮扶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完成时限可根据省、州统一部署进行适当调整。

安排部署(3月30日前完成)。制定实施方案,并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

督促推进(5月30日前完成)。市扶贫办指导乡(镇)街道、村两级组织开展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对象认定、分类监测和精准施策等工作,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要求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调研指导,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阶段总结(6月21日前完成)。各乡(镇)、街道扶贫办对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并将相关情况报市扶贫办。

常态开展(长期坚持)。5年过渡期内,市扶贫办根据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化解返贫风险。

六、工作要求

(一)落实落细责任。市扶贫办要落实主体责任,做好监测对象认定、组织实施分类帮扶、风险评估、动态管理等工作,教育、民政、农业农村、住建、水利、人社、卫健、医保、残联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及时通报出现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隐患、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家庭的预警信息、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乡(镇)街道、村做好日常监测预警、定期开展走访摸排,按时上报预警人员名单,实施具体帮扶。

篇10

XX月XX日,全市又召开改作风提效率动员部署会,明确指出了改作风提效率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以及具体措施,充分体现了市委抓这项工作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可以说,改作风提效率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振兴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全县干部作风明显好转,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够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扎实做好本职工作,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不断优化和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作风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服务发展上,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不愿担当、不敢担当。就拿“六大攻坚战”这项重点工作来说,有些部门在项目的谋划和提报上不科学,不符合于都发展的实际。在重点项目的推进上,有些单位和部门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执行力不强。比如:县乡公路的升级改造普遍超工期,我们有资金,却不能如期办好事。有些干部没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只想当“太平宫”,不敢得罪人,怕惹是非,缺乏克难攻坚、勇于担当的精神。在项目落实上,责任压实不够,压励传导不够,经常出现“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时间一拖再拖,尽管县里再三调度,工作却没有实质性地推进和落实。

第二,在服务企业上,政策兑现和落实不到位,说的多、做的少。在企业的引进上,“走出去”招商引资“声大、雨点小”,大项目引进少。企业引进以后,有些干部把企业当成“唐僧肉”,推诿扯皮、故意刁难、阻工闹工、吃拿卡要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部门“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相互“踢皮球”,导致政策落实不及时,承诺兑现不到位。有些“窗口”部门依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这方面,不管是本土企业,还是外来企业都有较深的感受,不少企业反映:“于都水太深!”当前,从中央到省市,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于都的一些职能部门依然我行我素,不懂收敛,导致企业办事难、办事慢。

第三,在服务群众上,深入基层和线少,吃不得苦、受不得累。有些干部思想固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隐性“”问题没有彻底根除,作风漂浮。前段时间,我们在迎接省第三方考核评估时,有些乡村干部思想麻木,缺乏政治敏感性,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不会抽查到。有些乡镇、单位和部门的副职领导履职尽责不够,深入贫困户少,电话遥控指挥多,不善于在感情上与群众拉近距离,在行动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谋,对群众疾苦充耳不闻,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目前,我县“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排在倒数的位置。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干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导致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不认可、不满意。

第四,在服务改革上,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不够,思想僵化、效率低下。近年来,我们在深化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有些改革破了题,但工作还是没有做到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必然会涉及到利益的冲突和调整,因此受到了各种阻力。比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我们作为试点县,“看病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医疗设备、医药品仍然还有吃回扣的现象。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全县上下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拿出坚决的态度,强化过硬的措施,大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切实以好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以高效率推动振兴发展。

一、改作风提效率要与“六大攻坚战”结合起来。

打好“六大攻坚战”,是市委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我县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六大攻坚战”,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从多次督查调度的情况来看,项目建设普遍存在进度偏慢的问题,还有部分项目引进来了,却迟迟没有落地,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还很大。可是,尽管压力再大,任务再重,我们都必须向市委“交账”,向百万于都人民“交账”。尤其是,全市“六大攻坚战”流动现场会马上就召开了,这是对各县(市、区)一年来的项目建设成果的集中检验,也是和兄弟县市的直接竞赛,这既是发展成果的比拼,更是作风效率的比拼。全县上下一定要利用好有限的时间,认真组织、精心筹备,全面展示我县振兴发展取得的新成效、新亮点,切实以崭新风貌、优秀业绩接受市委的“检阅”。同时,要充分利用流动现场会这个有利契机,迅速掀起改作风提效率工作热潮,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韧劲,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强化督查调度,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全力以赴解决各种矛盾与问题,全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切实以好作风打好攻坚战、高效率赢得快发展。

二、改作风提效率要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

X月份,围绕精准扶贫工作,省委第六巡视组在我县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巡视,明确指出了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存在政策措施落实不够、脱贫任务进展不够、主体责任履行不够等突出问题,甚至还发现部分贫困村村干部有违纪违法现象。同时,我们先后接受了省第三方机构的评估和全省的绩效考评,全县有8个贫困村和X万多群众要脱贫,算收入都能算得到,但是大部分的收入都是来自于低保、社保、务工收入,真正的产业收入比较少,这种脱贫是低水平的脱贫,是很难持续的甚至是极易返贫的。脱贫攻坚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责任,乡村两级负主体责任,单位负连带责任,干部负帮扶责任。这里,我明确一点:村“两委”马上也要换届了,脱贫攻坚的作风不实、成效不显,没有完成脱贫任务的,不得提名,问题突出的,必须要约谈。前段时间,文明市长来我县明察暗访,指出了我们存在的问题,其中讲的最多的就是作风问题。他也明确,于都的脱贫攻坚完成了,全市的也就不成问题,所以他亲自挂点于都。脱贫攻坚就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展现作风的最大舞台。全县上下务必要坚决压实责任、夯实举措,扎实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会保障水平,为脱贫摘帽奠定扎实基础。同时,要结合中办回访和省委巡视组反馈的问题,认真反思、全面整改、举一反三,强化督查、严肃问责,不断浓厚工作氛围,形成攻坚合力,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三、改作风提效率要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

篇11

XX月XX日,全市又召开改作风提效率动员部署会,明确指出了改作风提效率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以及具体措施,充分体现了市委抓这项工作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可以说,改作风提效率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振兴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全县干部作风明显好转,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够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扎实做好本职工作,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不断优化和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作风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服务发展上,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不愿担当、不敢担当。就拿“六大攻坚战”这项重点工作来说,有些部门在项目的谋划和提报上不科学,不符合于都发展的实际。在重点项目的推进上,有些单位和部门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执行力不强。比如:县乡公路的升级改造普遍超工期,我们有资金,却不能如期办好事。有些干部没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只想当“太平宫”,不敢得罪人,怕惹是非,缺乏克难攻坚、勇于担当的精神。在项目落实上,责任压实不够,压励传导不够,经常出现“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时间一拖再拖,尽管县里再三调度,工作却没有实质性地推进和落实。

第二,在服务企业上,政策兑现和落实不到位,说的多、做的少。在企业的引进上,“走出去”招商引资“声大、雨点小”,大项目引进少。企业引进以后,有些干部把企业当成“唐僧肉”,推诿扯皮、故意刁难、阻工闹工、吃拿卡要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部门“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相互“踢皮球”,导致政策落实不及时,承诺兑现不到位。有些“窗口”部门依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这方面,不管是本土企业,还是外来企业都有较深的感受,不少企业反映:“于都水太深!”当前,从中央到省市,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于都的一些职能部门依然我行我素,不懂收敛,导致企业办事难、办事慢。

第三,在服务群众上,深入基层和线少,吃不得苦、受不得累。有些干部思想固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隐性“”问题没有彻底根除,作风漂浮。前段时间,我们在迎接省第三方考核评估时,有些乡村干部思想麻木,缺乏政治敏感性,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不会抽查到。有些乡镇、单位和部门的副职领导履职尽责不够,深入贫困户少,电话遥控指挥多,不善于在感情上与群众拉近距离,在行动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谋,对群众疾苦充耳不闻,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目前,我县“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排在倒数的位置。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干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导致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不认可、不满意。

第四,在服务改革上,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不够,思想僵化、效率低下。近年来,我们在深化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有些改革破了题,但工作还是没有做到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必然会涉及到利益的冲突和调整,因此受到了各种阻力。比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我们作为试点县,“看病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医疗设备、医药品仍然还有吃回扣的现象。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全县上下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拿出坚决的态度,强化过硬的措施,大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切实以好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以高效率推动振兴发展。

一、改作风提效率要与“六大攻坚战”结合起来。

打好“六大攻坚战”,是市委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我县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六大攻坚战”,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从多次督查调度的情况来看,项目建设普遍存在进度偏慢的问题,还有部分项目引进来了,却迟迟没有落地,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还很大。可是,尽管压力再大,任务再重,我们都必须向市委“交账”,向百万于都人民“交账”。尤其是,全市“六大攻坚战”流动现场会马上就召开了,这是对各县(市、区)一年来的项目建设成果的集中检验,也是和兄弟县市的直接竞赛,这既是发展成果的比拼,更是作风效率的比拼。全县上下一定要利用好有限的时间,认真组织、精心筹备,全面展示我县振兴发展取得的新成效、新亮点,切实以崭新风貌、优秀业绩接受市委的“检阅”。同时,要充分利用流动现场会这个有利契机,迅速掀起改作风提效率工作热潮,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韧劲,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强化督查调度,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全力以赴解决各种矛盾与问题,全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切实以好作风打好攻坚战、高效率赢得快发展。

二、改作风提效率要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

X0月份,围绕精准扶贫工作,省委第六巡视组在我县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巡视,明确指出了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存在政策措施落实不够、脱贫任务进展不够、主体责任履行不够等突出问题,甚至还发现部分贫困村村干部有违纪违法现象。同时,我们先后接受了省第三方机构的评估和全省的绩效考评,全县有8个贫困村和X万多群众要脱贫,算收入都能算得到,但是大部分的收入都是来自于低保、社保、务工收入,真正的产业收入比较少,这种脱贫是低水平的脱贫,是很难持续的甚至是极易返贫的。脱贫攻坚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责任,乡村两级负主体责任,单位负连带责任,干部负帮扶责任。这里,我明确一点:村“两委”马上也要换届了,脱贫攻坚的作风不实、成效不显,没有完成脱贫任务的,不得提名,问题突出的,必须要约谈。前段时间,文明市长来我县明察暗访,指出了我们存在的问题,其中讲的最多的就是作风问题。他也明确,于都的脱贫攻坚完成了,全市的也就不成问题,所以他亲自挂点于都。脱贫攻坚就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展现作风的最大舞台。全县上下务必要坚决压实责任、夯实举措,扎实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会保障水平,为脱贫摘帽奠定扎实基础。同时,要结合中办回访和省委巡视组反馈的问题,认真反思、全面整改、举一反三,强化督查、严肃问责,不断浓厚工作氛围,形成攻坚合力,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三、改作风提效率要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