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9 09:23: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地下工程施工特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

篇1

1、建筑工程地下大体积砼的浇筑特点

工程条件复杂,砼的需要量较大。目前地下大体积砼基本都在地下现浇,所以通常来说整个浇筑工程的条件相对复杂,这对于浇筑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由于地下大体积砼自身的体积要比一般砼要大,所以在浇筑的过程中就需要很多的原材料。所以,地下大体积砼在浇筑时的特点之一就是砼的需要量较大。

施工技术和养护工作要求较高。由于地下大体积砼的体积大,结构厚实,并且在浇筑时容易产生裂缝,所以在浇筑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其整体性,一般情况下要求砼进行连续浇筑,避免留下任何缝隙;后期的养护工作必须要做好,否则地下大体积砼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对于整个工程来说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施工难度较大,容易产生裂缝。由于地下大体积砼在实际浇筑中水泥的水化热量较大,再加上地下大体积砼自身的体积大,所以砼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发,而砼外部的热量散发快,这就形成了温差,而温差就会导致应力的产生,应力就会导致砼出现裂缝,裂缝对于地下大体积砼来说是严重的质量问题。

2、建筑工程地下大体积砼的施工技术

2.1 砼的质量要求

由于采用商品砼,施工前必须与砼供应商协调好,控制好砼的运输时间,保证砼的运输供应能满足现场的需求。砼的外加剂必须经过技术鉴定,并应具有质量说明书。其掺量及水泥的适应性应按《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119》的规定通过试验确定。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砂、石等材料符合材料要求。

2.2 砼的浇筑工作

2.2.1 确定地下大体积砼浇筑方案

一般来说,地下大体积砼都具有厚度较厚的特点,所以砼内部水化热的温度都会存在较高的现象,而内外的温差及降温速率的实际控制难度较大,所以目前都会选择斜面分层浇筑法。

2.2.2 地下大体积砼的浇筑

由于地下大体积砼经常会出现冷缝现象,所以要避免冷缝的出现就必须控制浇筑搭接时间,一般来说控制在5个小时内最佳。地下大体积砼浇筑之前就必须将所有的事项安排好,例如浇筑的顺序、流向、长度、厚度、宽度及搭接时间都要进行细致的计划。首先,做好基础设施的准备工作。砼输送泵、罐车等必须提前准备好,大体积砼的施工砼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其次,从北至南利用斜面分层浇筑法进行浇筑,砼浇筑时用草袋覆盖砼泵管,浇水降温,浇筑速度要保持均匀,达到一个坡度、薄层浇筑、一次到顶的效果。在实际的浇筑中应采用两台输送泵来布料,输送泵的控制范围应保持在6m的宽度,罐车应控制在18~20台,并备用5台。最后,底板从北至南按顺序进行浇捣,每台输送泵控制范围都应保持在6m的宽度,上层砼覆盖要在下层砼初凝之前进行,加强振捣,提高砼的强度。注意砼的振捣必须要及时均匀,坚决避免出现漏振的现象,也避免过振的现象,要防止离析问题的出现。

2..2.3 地下大体积砼的表面处理

由于地下大体积砼的表面水泥浆相对较厚,所以在砼浇筑之后的3~4个小时内应利用水平长刮尺进行刮平,并在水泥浆初凝前使用铁滚筒进行碾压,一般来说碾压两遍效果相对较好,之后在利用抹子进行压实。大体积砼初凝后即覆盖湿润麻包袋二层,保温保湿,终凝后亦可在其表面蓄存100mm水,以延缓砼内部水化热的降温速度,缩小砼中心和砼表面的温差值,从而可保证地下大体积砼的表面不产生裂缝。

2.3 设置施工缝

合理的设置施工缝,配合适当的养护措施,能有效的抑制大体积砼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为确保砼浇筑的质量与避免出现施工高峰,可采取后浇带、施工缝分段法对主体部分进行施工,有效地防止砼浇筑后产生干缩现象影响结构。采取后浇带、施工缝分段法浇筑,既可以避开大体积现浇砼的不利因素,又灵活地利用工作面、创造作业平台,缩短工期,也利于材料周转。施工缝的设置要综合考虑以下原则:施工缝应留在结构剪力较小的部位;施工缝一般应垂直于结构的纵轴线;施工缝应避开结构的薄弱环节;施工缝的设置应考虑施工简便易行。结合该工程结构特点,纵向施工段长度控制在13m左右,设两道1m宽的后浇带,竖向根据主体结构,分层施工。

2.4 砼的测温工作

首先,在浇筑基础底板砼时应安排专人在承台的范围内进行测温管的埋设,测温管的埋设必须依照布置图进行,埋设的过程中应保证测温管和钢筋之间绑扎牢固,防止出现损坏或者位移的现象。在测温线上做好标记,方便区分。用塑料带将测温线绑扎牢固,要防止测温端头损坏或者受潮。

其次,对现场的专职测温人员进行一定的相关培训,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测温人员必须保证头三天每间隔1小时进行一次温度测量,三天后每间隔4小时进行一次温度测量,认真记录每次测量的数据,不能出现遗漏或者做假的情况。根据温度的变化制定曲线图,图中要将不同测点的问题及中心测点和表面测点温度差表现出来。

最后,在实际的测温中应保证连续测温,只有经过技术部门的确定之后才可以停止测温。如果在测温的过程中出现温差大于25℃的情况,应及时通知相关技术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做好地下大体积砼的测温工作,才能有效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2.5 砼的养护工作

首先,根据现浇砼的配合比、施工现场的气候和气温以及针对砼后期养护方案等,利用3D-TFEP程序来针对地下大体积砼施工期间的温度场及具体温差进行模拟预测,预测出不同厚度砼的温度差及不同龄期砼变化的具体情况,最终制定或者选择最佳的养护保温措施。

其次,在浇捣4~5小时之内,应针对表面进行抹面,之后浇温水进行保养,保养之后在砼表面应铺上一层塑料薄膜,中间应覆盖2层麻袋,之后在上面再铺一层塑料薄膜由此来进行保温处理。在整个养护期间应及时针对砼表面的干湿情况以及温差进行检查,并及时给砼浇水来保证砼的湿润。如果温差超出了25℃,那么就应采用灯照或者搭设塑料保温棚等方式来将温差逐渐控制在25℃的范围之内。

3、建筑工程地下大体积砼的质量控制

大体积砼的施工加入缓凝减水剂以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同时加入粉煤灰掺和料,改善砼的可泵性,降低砼的水化热。为提高砼的抗拉强度,必须选择质量合格的原材料,采用级配良好的骨料,并限制砂、石中的含泥量,将石子的含泥量控制在1%内,砂的含泥量控制在2%内。原材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细致的检验,杜绝使用不合格的产品。此外应注意原材料的温度问题,选择适宜的温度浇筑大体积砼,尽量避开炎热天气,由此保证砼入模时的问题与理论相近。

在搅拌过程中外加剂的添加必须由专人负责,并且添加量必须要做到准确无误。用于砼浇筑的基槽要事先进行清理,将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浇筑时必须保证连续进行,其中的间歇时间不应超过5个小时;工地必须备有彩条布,下雨时覆盖砼;备有可使用的发电机组不少于两组,以备停电时使用;中午阳光猛烈时砼初凝时间相对缩短,应将流水段的宽度缩小为2-3m,避免出现冷缝;计划好砼用量,避免出现缺料。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地下工程的开发工作。地下工程施工需要面对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施工的条件恶劣,施工的难度要更大。一般来说,地下工程施工工期比较长,而且风险性高。我国在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能力不足等原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正确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我国地下工程施工能力的提升,并且保障地下工程施工的效果。

一、地下工程施工现状分析

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已经开展有一定的时间,这期间形成了我国地下工程施工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是对于施工安全的控制能力欠缺。可以说,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事故的发生是较为频繁的,死亡人数也居高不下,这个情况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总结起来,我国目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产生原因主要有:

(一)施工企业盲目缩短工期

缩短工期,虽然可以减少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但同时也给施工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盲目缩短工期会违背地下工程施工的客观规律,导致施工人员一味赶工期的同时忽视了安全防护措施,形成安全隐患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企业盲目缩短工期的行为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工期缩短的同时就意味着应当具有的施工工序被忽视和撤销,其中安全防护措施使最容易被撤销的,因为安全防护措施对于施工的进度提升没有帮助,仅仅是对安全起到防护作用。而且赶工期还会造成施工设计方案不够完善,施工方案完善与否也是施工安全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在施工方案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就进行施工,尤其是面对地下工程施工时的复杂条件,自然会大大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二)安全防护资金投入不足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安全防护工作必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追逐利益,盲目节省工程成本,减少安全防护的投入,导致安全设施不能满足防护需要,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安全防护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在我国城市地下工程的施工中较为普遍,这种现象虽然节省了建筑企业一时的资金开支,却很容易给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并且会降低施工的质量。当然,安全防护资金的不足还可能是由于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投入不足造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企业更不可盲目开工,应当等资金完全到位,可以确保安全防护资金足够时,再进行地下工程施工工作。在资金不足的条件下施工,必然使安全防护能力降低,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技能差、安全意识低

施工人员素质不足,是当前建筑施工领域普遍存在的情况,在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样存在人员素质问题。一些施工人员无证上岗、安全意识差、安全防护技能不足,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人员多为农村来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对于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更没有经过安全技能培训,导致施工过程中形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于施工人员导致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必须重视起来。国家已经通过《安全生产法》等对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技能进行了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执行,将会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四)施工单位安全防护能力不足

一些城市地下工程在招标过程中违反规定,走人情关系甚至收受贿赂,把工程包给不具备足够的地下工程施工能力的建筑企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对安全防护工作进行严格的把关,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施工单位能力不足的情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确实存在,针对这个问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通过合理的招标程序和严格的监管,保证具备足够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进入施工流程,提升施工的安全性。

二、针对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现状的提升对策

我国目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人的原因,而不是施工能力不足的原因。因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控制人的行为,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具体可以应用以下一些具有足够可行性的对策:

(一)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监管权交给第三方

监管应当具备足够的客观性才能发挥其实际效果,把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管工作交给和施工单位没有利益瓜葛的第三方,可以大大提升施工安全监管的客观性,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被发现,安全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大大提升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升。对于第三方的安全监管行为,应当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企业要及时上报,严肃处理,从而达到对所有施工企业的警示作用,形成安全性足够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氛围。

(二)应用现代化、高效化、信息化的安全监测手段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让各种信息化的安全监测技术应运而生,在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将这些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应用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达到提升监管效率和准确性的效果。应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进行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性的监管工作,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我国在这方面也应当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监管经验,把信息化、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应用到实处,帮助实现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性的实质性提升。

(三)提升对于施工企业的安全防护能力要求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条件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决定了对于施工企业的安全防护能力要求是较高的。对于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力,有必要在施工前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涵盖施工企业的施工经验、施工设备、施工人员、施工技术等。对于施工企业制定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方案,也应当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审核,保证其足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后,才能应用到施工中。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风险评估能力的提升,及时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制定合理的对策,从而实现施工过程安全性的提升。

三、总结

城市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设计复杂的安全影响因素,并且安全影响因素会随着施工的进行发生改变。面对地下工程施工的严苛条件,必须重视安全保护工作。我国目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安全防护能力不足、安全事故频发。相关部门必须根据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现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和提升措施,应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实现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升。在这其中,需要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国家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监管法律法规来对企业的安全防护行为进行约束,企业应当正确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人为本,重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科学的安全管理手段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梁波,洪开荣,梁庆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在我国的现状、分类和发展[J].现代隧道技术,2008,S1:20-26.

篇3

一、地下工程的理论概述

地下工程,是指地面以下土层或岩体中修建各种类型的地下建筑物或结构的工程。它包括:交通运输方面的地下铁道、隧道、停车场、通道等;军事方面和野战军事的地下指挥所、通讯枢纽、掩蔽所、军火库等;工业与民用方面的地下车间、电站、库房、商店、人防与市政地下工程;文化、体育、娱乐与生活等方面的联合建筑体。

自古以来,人类的地下工程活动就一直存在,古人类的墓葬群,钻井,干旱地区居民的地窖,都是那时候地下工程的一部分,随着城市的出现,人类的地下排污泄洪管道工程开始作为最普遍的地下工程发展了几千年。地下工程的大发展始于工业革命,18~19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交通的大发展使得人类探索地下世界的能力得到增强,而另一方面人口的急速增加及城市化的加速进行,土地成本上升,这使得城市建设者更多地将地下设施的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的范畴内。

城市地下综合体是指为建设沿三维空间发展的,地面地下连通的,结合交通、商业贮存、娱乐、市政等多用途的大型公共地下建筑。地下综合体特点是多重功能、空间重叠、设施综合。地下建筑物可以构筑成隧道形式,也可以和地面房屋相似,在平面布局上采用棋盘式和房间式的布置,并可建成多层多跨的框架结构。地下建筑物的横断面有各种不同形状。最常见的有圆形、矩形、拱顶直墙(包括厚拱薄墙)、拱顶曲墙、落地拱、穹顶直墙等。地下综合体的特点是第一可作为有效的防空、防炸设施,形成恒温恒湿防震防振的环境,并能节约地面建筑占地,但地质条件要求较高,施工困难、投资较高。第二是与岩(土)接触处必须有衬砌结构。衬砌结构的作用是承受岩(土)层和爆炸等静力和动力荷载,并防止地下水和潮气的侵入

二、地下工程的施工的特点

地下工程施工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管理,施工工艺、方案及方法,施工监测和环境保护,所以,依我而见,地下工程的施工特点也是多种多样的。

与其他工程相比较,地下建筑产品更具有体积巨大、情况复杂、不易分割、难以变更等特性,所以地下建筑工程施工除了一般工程的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生产具有流动性。一方面,施工单位的生产地点具有移动性;二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工人的设备因施工方位的不同会发生转移。

第二、产品形式多样性。因地下工程所处的自然环境和预期用途不同,整个工程的构造、外形和材料选择也会有不同,并且施工方式必将变化,很难实现按统一标准作业。

第三、采用技术难度大。地下工程经常需要依据建筑结构的特殊情况采取多种施工方式和施工材料,这种交叉施工对物资和设备的要求较大,因而在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方面必须具有高水平。

第四、机械化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地下建筑施工总体上机械化水平还很低,手工操作的情况普遍存在,

除以上情况以外,地下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施工还礼、施工方法等均有各自的特点:

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在于其能够保证重点,统筹安排,信守合同工期,并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经量多的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组织流水施工,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恰当地安排施工项目,增加有效的施工作业日数,以保证施工的连续和均衡、提高施工技术方案的工业化,机械化水平、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方法、减少施工临时设施的投入,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节约施工用地和费用。

三、地下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方法

如前所述,地下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施工风险、经济投入成本(包括环境生态因素等),还要注意工期、施工条件,成本控制等弹性因素,要因地制宜,合理度量各个因素的作用,所以一个合乎实际兼具经济环境效益的地下工程方案必须要经过一个严格的程序,而这个制定程序将是保证方案质量的最佳制定方法。

具体来说,这个程序要经过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勘探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评测。这个阶段必须将施工对象的地质条件摸清楚,对固岩的稳定性要测量准确,合理预测到各项风险因素,并对工程对周边环境的社会影响做评估。

第二、计算投入成本。根据勘探及评估结果制定经济投入计划(成本),计划的拟定既要全面充分考虑人员、机械、材料等固定成本和工期等弹性成本,对环境生态成本和风险成本有一个预期,也要本着可持续的精神,节约资源,合理预测。

第三、权衡各个因素,决定取舍。有时难以兼顾工程的进程与成本投入等问题的冲突,和不同的方案的选择问题,这时必须明确本工程的价值目标,充分考量各个因素在工程中的作用,做出正确的判断。

依照原则制订地下工程施工方案,必须对施工部署和人员安排做出详细合理的安排,相信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制定出来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案会是一个合乎实际,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合理计划。

地下工程施工的前景十分广阔,而且由于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的压力,人们拓宽生存空间的思维逐渐从地上发展到地下,随着人类探索地下空间的实践不断深入,未来的建筑世界必定是一个“地下世界”,将来的地下工程施工也将会更加安全、经济和环保。

参考文献:

[1]徐明.城市地下空间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20-128

[2]常万春.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M].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2007.56-63

篇4

【基金项目】住建部教学研究项目:军队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军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三维一体”模式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29-01

近年来,我国地下工程蓬勃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应运而生。地下防护工程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一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系统掌握地下防护工程领域专门知识的人才。地下工程施工实习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地下防护工程方向)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地下防护工程方向的特点,促进学生将施工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施工组织协调能力,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要求,是该专业方向地下工程施工实习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地下工程施工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地下防护工程方向)的地下工程施工实习的目的,是通过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下防护工程施工的设备、工艺和方法,以及现场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方法。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该专业方向的地下工程施工实习中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实习对象简单采用民用地下工程代替地下防护工程

目前我国地下防护工程具有一定的保密要求,参观实习审批复杂。其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多,学生普遍缺乏工地经验,自身安全防护意识较差。施工单位担心学生实习影响施工进度,害怕出事故,通常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这导致一些学校在该专业方向的地下工程施工实习中,采用去普通民用地下工程的工地来开展实习。但是民用地下工程通常不包括地下防护工程的防护建筑和防护设备等重要内容,上述实习方法会导致该内容缺失,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学生实习时间较短,难以把握施工技术全貌

地下防护工程施工技术繁多,包括钻孔爆破法施工技术、全断面掘进机施工技术、锚喷支护技术等。每种施工技术中,又因采用工艺和设备的不同而各具特点。单个地下防护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学生实习时间较短,单个工地实习通常只能观察某一施工环节和技术,难以掌握地下防护工程施工技术的全貌。

(三)学生实习准备工作不足,难以掌握施工组织方法

一些学校的地下工程施工实习中,去工地实习之前通常向学生介绍工地的基本情况,但没有据此要求学生初步拟制施工组织计划。学生在工地上很难带着施工组织方面的问题去实习,导致主要增加了施工机具和施工技术方面的感性认识,缺乏对施工组织的深入思考,施工组织方面的收获小。

(四)学生实际动手少,缺乏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的锻炼

大部分学校的地下工程施工实习中,采用学生在施工现场听技术人员讲解、旁站参观的方式进行。学生缺乏自己动手操作施工机具的机会,更缺乏自主进行施工组织、施工管理的机会。学生动手能力差,施工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不足,不利于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要求。

二、地下工程施工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为了适应高素质新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地下防护工程方向)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在地下工程施工实习中从教学队伍、实践理念、实践模式、实践管理等方面开展系列改革,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主要措施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一)打造一支基础理论扎实、精于施工的教学团队

在上级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们选拔多名基础理论扎实、学术专精的年轻骨干充实教学团队。同时,通过支持教员到相关施工单位调研、参观城市地铁和过江隧道施工现场等方式,促进教学团队掌握地下防护工程、国内外民用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最新进展。

(二)践行施工技g和施工组织能力培育交叉渗透的实践教学理念

高素质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地下防护工程方向)人才,应既掌握较系统的地下防护工程施工技术的知识,又具备良好的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的能力。实践教学中,教学团队提出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能力培育交叉渗透的实践教学理念。在专业知识方面,培养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地下防护工程施工技术和方法;在施工组织和管理方面,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的能力。

(三)实行工地参观-基地实训相结合的实习模式

为了避免地下防护工程施工实习中实习对象民用化的倾向,我们将地下防护工程施工实习中所涉及内容分为防护特色型和通用型两类。对于防护特色型内容,积极联系人防工程进行参观实习,重点掌握防护建筑、防护结构、防护设备等的施工方法。对于通用型内容,联系民用地下工程参观实习,掌握地下工程通用施工方法。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地下防护工程有施工内容和方法,同时掌握较为宽广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

对于地下防护工程施工中常用的钻孔爆破掘进施工方法,进行基地实训实习。在实训阶段,学生自己制定施工方案,自己动手操作空压机、凿岩机、经纬仪、水准仪等施工机具进行施工作业,自己进行施工组织协调工作,完成一定的地下防护工程掘进施工任务。提高了学生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锻炼了学生操作施工装备和进行施工组织的能力。

(四)推行施工项目部的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学生施工组织管理能力

在基地实训阶段,按照施工项目部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编组。指导学生制定和严格落实施工项目部的一日生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安全交底制度,使学生掌握施工项目部的日常管理方法,提高学生开展施工项目部日常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结束语

地下工程施工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地下防护工程方向)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团队分析了目前该专业方向施工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队伍、实践理念、实践模式、实践管理等方面开展系列改革,实习质量显著提高,有力地促进了高素质新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下防护工程方向)人才的培养。毕业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施工技术知识扎实、施工组织和管理能力突出的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王作文, 孟小平.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教学改革和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3): 108~111.

[2]伍毅敏.土木工程生产实习的虚实结合模式及平台建设 ――以隧道工程生产实习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196~199.

篇5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建筑工程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可以说智能建筑的应用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也让人们感受到更为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是推动智能建筑高速发展的中心环节,要在低碳经济环境背景下不断提高电气工程的网络化与自动化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低碳城市环境下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的特点

低碳城市环境下的智能建筑是时代和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活动的领域逐渐扩大、生活和生产要求逐渐上升的结果。通常意义上说的智能建筑是指综合了很多高科技技术的建筑,这些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等,现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建筑物的设计更加合理化与科学化,尤其是使内部的建筑的电气系统、防火防盗功能实现自动化和综合管理的目的,特别是可以让建筑物具有远程监控的作用和功能,只有这样的建筑才可以称得上是智能化建筑。它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管理的自动化、信息的全面化、和办公的自动化。

现阶段提倡的低碳经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耗低、污染少,不仅有利于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还有利于为人们提供非常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从目前的发展状况上来看,智能建筑的主要优势包括使用效率高,节能特点突出,居住环境舒适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却是非常地快,近些年来国内的很多省份市区的建筑智能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都市,智能建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很多智能建筑也向着大型的公共建筑的方向迈进,例如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建筑设计的交流与学习活动越来越密切,再加上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智能建筑的支持,相信我国在智能建筑的研究方面还会取得新的突破。电气工程是智能建筑中的核心部分,在电气工程的设计上,要遵循低碳经济的发展原则,同时要利用高新技术,完善电气工程的网络化建设,这样才能使智能建筑得到长远的发展。

二、低碳城市环境下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前景

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主要是朝着网络融合与办公自动化方向发展,通过高科技信息技术方式的应用,可以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降低了智能建筑在日常生活中的电气成本的消耗。

首先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主要的使用功能包括为互联网络的接入提供端口、在使用过程中逐渐与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交互式结合、可以同时进行远程的多方电视会议、并可以实现远程的医疗与教学等。在智能建筑中,信息通信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将通信的终端直接连接到办公室和家庭中来的目的,并且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次电气工程中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水平对实际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智能建筑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对系统实行远程的监控和操作,还可以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适时监控,查看相关的访问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逐渐提高智能建筑中人们合理利用资源与能源的意识。互联网技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是开放式的网络传输协议,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控制系统的各项功能,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再次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要遵循低碳发展的原则,办公自动化的技术应用主要包括多媒体电子邮件、远程会议电视、无线遥控等,办公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为建筑的各项电气设备提供信息和网络化的服务,促使其可以保障整个建筑的高效快捷的商业活动,现阶段,通过E-mail智能传真等方式可以发送多种形式的信息,包括声音信息、图像信息、音视频信息、格式化文本等,实现远程控制,节约了很多管理方面的成本支出。

另外智能信息化技术是在半导体芯片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得到进一步拓展的,具体的表现包括智能卡的广泛应用以及家庭智能化技术的实现。这种半导体芯片的主要特点包括空间的占有量非常小,方便携带,具有非常大的内存空间,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同时还可以脱机使用,并具有一卡多用的性质,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用户。尤其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智能卡可以帮助人们节省很多时间,在保安门禁系统、停车场付费系统、商业收银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家庭智能化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一个家庭用的智能控制器将家庭中的各种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全部链接起来,可以在异地对家庭中的电气系统进行远程的监控,保障家庭设施的安全度与协调度。这种家庭处理的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和接受,不仅为家庭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还有效保障了人们的生活的安全性。家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禁止非法入户、家庭设备的安全使用预警功能,对家庭中的电器实施遥控,还可以使用智能微波炉、智能吸尘器、智能空调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空间。

最后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的使用给智能建筑的网络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并打破了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的布线限制,降低了工程的消耗程度。传统的网络使用需要在建筑中预留一定的线路,在布线的过程中还容易造成线路的损坏等,无形中增加了网络使用的成本。移动通信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不断发展,这给无线局域网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项技术的主要应用特点是将微波、激光、红外线作为网络传输的媒介,提高了线缆端接的可靠程度。一台计算机可以在特定的网络使用范围之内任意更换地理位置,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智能建筑中,很多领域都实现了无线局域网的连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号的传输、交互接入服务等功能,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提供便捷化和高效化的服务,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筑也需要将低碳理念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中来,智能建筑更不例外,应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的设计,不仅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电气技术发展的必然途径。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秉持一种科学的精神,将低碳技术落实到电气工程应用的各个环节,从整体上促进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关宇飞,沙婷婷.浅议低碳城市与智能建筑电气[J].科学与财富,2011(4)

[2]俞海江,陈文心.浅谈综合布线系统应用于智能建筑中的节能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3)

篇6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地下空间建设的发展,我国地下工程的项目也在逐渐增加,而且都是大的工程项目。例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及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其中,像隧道工程等在其中不计少数。我国西部属山区,所以建设中会出现冗长的隧道群。近年来,我国不但在地下隧道有研究,还对海底以及跨江通道等工程项目上也有很多的考察研究。不但如此,我国的空间开发网络体系大多建在地表以下30m的地方,可见,地下工程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将进入到蓬勃发展时期。

一、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顶管法施工技术

水下长距离顶管施工方法是在地下水位以下直接长距离顶进管道,该施工技术的优点包括:无需在水下开挖土方或挖槽、无需任何降低水位的辅助措施、造价低、施工速度快、降低特殊环境中的施工难度系数等。现阶段,水下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在国外多个国家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地下工程施工规模的扩大及施工要求的提高,我国钢质管道长距离顶进施工方法取得了新的突破,并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取得了成功。

2、沉井法施工技术

沉井法施工技术在我国地下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时间较长,但就现代地下工程建设中,沉井法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依然较广。沉井法施工技术的优点包括:技术简单、占地面积小、挖土量少、造价低等。此外,沉井结构可用作地下构筑物的围护结构,这样一来,沉井结构的内部空间亦可被利用。钻吸法沉井新工艺是传统沉井法施工技术的创新,其由上海隧道工程公司首创。中心岛式槽挖法也是基于传统沉井法发展而来,其亦是由上海隧道工程公司首创。实践证明,钻吸法沉井新工艺及中心岛式槽挖法在地下工程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3、明挖技术(基挖技术)

随着我国地下工程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深基工程,因而各种基坑维护及开挖技术也逐步被发展个完善起来。从支持技术方面来看,形成了重力式、土钉式、土锚式、支撑式等多种技术;从维护方法方面看形成了简易围护墙法、钢板桩法、木板桩法、钢管桩法、地下连续法、逆作法等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基坑工程的施工方法、设计方法、计算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近年来,基挖技术的发展呈现规模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增加的趋势,而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对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越来越高的要求,基挖技术的设计及施工水平也相应的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1]。

4、暗挖技术

4.1 盾构法

盾构法在我国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如今已经被多次成功地运用到地下工程的施工中,这些地下工程以水工隧道和车行隧道为主。从机械装备方面来看,盾构机械装备已经从最初的网格挤压式盾构、机械式盾构发展到今天的压平衡盾构以及泥水加压式平衡盾构法;从隧道衬的设计以及计算机设计的发展阶段来看,已经由最初的起步阶段,发展为今天的探索和发展阶段。

4.2 从矿山法到新奥法

在硬岩的开挖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山岭隧道,这说明我国在硬岩开发地下空间这一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从设计方法来看,我国的硬岩开发设计方法已经从最初的矿山法发展到今天的新奥法,控制重点也已经从岩体疏散压力的控制转移到岩体变形压力的控制上来,而随着计算机数值法的运用,我们对岩体的受力形变机理的分析也变得越来越准确;从施工工艺上来说,已经由最初的钻孔爆破法发展为今天的TMB机施工法,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新设备的开发,硬岩开挖的施工呈现出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

5、托换技术

在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我们难免遇到新旧设施冲突、空间交叉等问题,托换技术由此应运而生。托换技术的产生,不但有效解决了原有建筑设施与新施工的地下工程之间的矛盾,还实现了对原有建筑设施的地基或者其他需要处理的部分进行加固和修缮。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的已经形成了种类齐全的托换技术,其中包括:基础扩大托换、预式桩托换、坑式托换、压入桩托换、树根桩托换、打入桩或灌注桩托换、错杆静压桩托换、基础减压和加强刚度托换、地下铁道穿越托换、化学加固法托换等等。根据地下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和施工要求,选择或组合不同的托换施工技术,能够实现对原有建筑设施的保护和对新的地下工程的科学施工[2]。

二、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探究

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科技发展迅速的大国,城市地下工程技术是不会趋于落后趋势的。从我国现有实际情况出发,城市地下工程的主流趋势是:立足于城市的整体建设和需求,要加大TBM和盾构机的引进、应用和开发。并且站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上,开发的方向该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施工速度快,使用寿命长及没有污染等。除此之外,盾构技术还要在其它各个方面有所提高,像创新,如何省时省力,并且还要提高效率。还要对隧道掘进机和混合型盾构掘进机加大研制开发和利用。通过研发,发现新的功能,并把创新的功能很好地应用到地质条件差的地方去,还要使掘进机向着自动化,高科技的创新化和随着科技的进步对机器进行智能化的改造。异行断面盾构掘进机的开发研究,它是地下工程开挖的高科技设备,具有挖掘快、安全经济等特点,现今有一些双圆盾构、自由断面盾构、局部扩大盾构、MMSF盾构等施工技术。采用异形断面盾构技术能大大的减少开挖面积,减少切削土量等,从而提高了开挖效率和空间的利用率。不但如此,还要加大发展浅埋暗挖技术、沉管技术、沉井技术、非开挖技术,促进中小口径顶管掘进机的标准化、系列化和推广应用[3]。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施工技术的水平,对大量的施工信息进行采集分解和分类处理,通过信息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调整和优化。施工监测技术也对施工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像三“S”技术,对地下施工环境及地表和地下产生位移数据进行监测,然后开发自动监测分析系统;地下空间的仿真模拟实验,更好地诠释了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通过实验,积极探索施工时地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更好的为地下施工的安全提供依据。通过在这个过程中,对经验不断地积累和总结,及时作出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修订。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规章制度,不能胡乱的进行,所以要制定城市地下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技术和经济管理方面的规则,这样有一定的标准,就可以按照规则来进行;虽然我国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在国际上水平很高,仍然要虚心引进、吸收国外的先进管路技术和经验,对自身进行改造和自主创新。技术不能一蹴而就,要灵活运用,努力适应现在的城市地下工程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按照牢固树立和坚持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环境友好的理念和原则,开发新的、高效的技术,努力实现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新材料、新机械、新工艺)及规划勘察技术、设计计算技术、环境保护技术、安全防灾与管理技术等的配套化应用、系列化应用、规范化应用和国际化的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在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施工安全、经济应用合理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从而才能确保地下工程施工达到安全施工,有效利用地下空间逐渐体现出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大自然是人类共同家园,故在施工时要因地质的不同来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方法,达到不破坏环境的目的。并且,地下工程是一项重大工程,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人们要努力开发出新的技术来改变和美化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篇7

0 引言

在地下工程勘察工作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现场地下工程施工勘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该环节所得的成果不仅可实现对既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围岩级别与工程地质特点的验证、修正与补充,而且还能为后续处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水文地质问题、划分围岩级别、支护设计以及修正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现场地下工程勘察中有关围岩分级的方法、确定围岩分级的因素以及现场施工勘察三个方面对地下工程施工勘察进行了介绍。

1 围岩分级方法

国内外现行相关规范标准中多采用定性、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划分岩体等级。实际工作中多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通常来讲,定性分级主观经验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不确定性相对较大;定量分级通过一系列的检测试验手段获取围岩特定参数值(如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点荷载强度指数以及岩体波速等),并利用获取的参数值计算出围岩基本质量指标,进而根据规范规定的标准确定围岩的等级,这种方法相对定性分级更加科学合理,但是该方法所取芯样数量是有限的、取样质量上也存在差异,有限数量的芯样无法全面地反映整个场地岩体的特征,此外,实践中大量的取芯试验不仅难以实现,而且试验时效性也无法满足;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围岩分级方法则实现了定性分级与定量分级方法的优势融合:一方面,借助于实践经验进行定性描述;另一方面,对岩体中典型的节理、断层以及岩脉开展适当的量测,同时结合岩体钻探相关参数等资料,综合确定围岩的等级,采用这种方法确定围岩等级更为准确可靠。

2 确定围岩分级的因素

2.1 岩石的坚硬程度

岩石的坚硬程度是岩石轴向承压能力大小的反映。由不同矿物组成、不同结构形式的岩石,其岩石抵抗轴压破坏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当前,国内以岩石室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依据将岩石坚硬程度划分为坚硬岩、较坚硬岩、较软岩、软岩与极软岩5个等级。

2.2 岩石风化程度

岩石风化程度被作为围岩分级中关注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岩石受风化破坏的严重程度,将会对岩体坚硬性与完整性产生直接影响。

2.3 岩体的完整性

岩体的完整性意义重大,其直接决定了围岩的稳定性,是岩体基本质量的重要控制因素。实践证明,岩体内断层发育状况、风化程度以及节理等均对该因素有着重要影响。

2.4 构造发育情况

岩体构造发育情况是控制岩体基本质量的另一大主因,其对前述三大因素均有最直接的影响。常见的岩体构造形式有断层及破碎带、节理与裂隙及岩脉。

2.5 地下水

一般情况下,岩体中破碎带、节理以及裂隙等处均会赋存有一定量的地表渗入水。当地下工程开挖洞室后,岩体中原有的破碎带、节理以及裂隙等与洞室连通,上述水体将会沿着通道流出,在岩体中形成大小不等的出水点。根据地下水出水实际状况,可将其状态分为:滴水、淋雨状出水、渗水、涌水和喷射状出水。

2.6 地应力

伴随着复杂的地质变化,地壳物质由于受到地质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其内部逐渐产生内应力效应,即为地应力。地应力是天然应力,它客观地存在于未受工程扰动影响的岩体内部,也被称为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在地下工程岩体开挖过程中,围岩由于岩体应力释放而出现岩爆、掉块以及剥落等现象。

3 现场施工勘察

在实施现场施工勘察工作时,勘察人员应同步绘制写实草图。现场勘察工作完成后,需在内业整理的基础上分别以边墙以及跨度、里程或坐标为纵横轴编制洞室展开图,逐段确定围岩级别,最后撰写文字报告。对于单洞室地下工程,可按照围岩级别、洞室几何边界条件等因素,采用图表形式作围岩稳定性评价,进而提出与洞室使用功能相一致的施工合理化建议。

3.1 必要性

在既有地质勘察报告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地下工程现场施工勘察意义很大。一方面,其实现了对前期原地质勘察报告的验证;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工程既有地质资料。

3.2 针对性

现场施工勘察的基本任务是对围岩分级,但是这并不是其唯一的任务。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勘察技术人员还应针对一些特殊地质区域提出合理化建议,例如,针对易塌方地段提出洞室布局调整方案、支护方案及相应参数;针对围岩中风化程度较高、断层节理发育明显的危险区域,提出施工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合理化应对措施等。

3.3 时效性

地下工程现场施工勘察在洞室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参建各方应当高度重视现场施工勘察人员给出的建议,保证工程经济性的同时,不降低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与科学合理性。

4 结语

实践证明,针对地下工程开展现场施工勘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其实现了对前期原地质勘察报告的验证,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工程既有地质资料;另一方面,其也是保证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做到科学合理、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承满.初探岩土工程勘察基础技术问题[J].岩土工程界,2008,11(10):28-29.

[2]马林.地下工程施工勘察分析[J].工程勘察,2010,(S1):57-58.

篇8

随着我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各种地下工程的施工也越来越频繁。由于地下工程施工,具有技术难度高、工期持续时间长、不可预见的因素多、位于繁华密集的市区等特点,在建设施工中很容易对周边环境(如地面房屋建筑物等)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近几年来,由此引发的事故和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所以,地下工程的施工,除了考虑工程本身的施工安全外,还应充分考虑到受地下工程施工影响的周边房屋的安全。因此,对地下工程施工区域周边所涉及的房屋安全状态进行跟踪监控、对受损房屋进行安全鉴定,是确保房屋安全使用的必要措施和有效手段。

1 既有房屋安全跟踪鉴定技术的主要内容

所谓既有房屋,是指已建成且已交付使用的房屋。所谓跟踪鉴定,属于房屋安全鉴定技术中的一种鉴定方法,特指在地下工程施工周期内,对施工区域周边受影响的房屋建筑进行连续性的安全监控并按照不同的施工阶段依据现行国家规范对受控房屋作出客观的评价和结论,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或部门,作为处理事件的技术依据。跟踪鉴定与一般的安全鉴定有所不同,它侧重于检查房屋结构的变形与开裂情况,因此,这种鉴定主要通过现场实地查勘检测和建筑变形观测获取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客观正确的鉴定结论。

1.1 现场实地查勘检测

根据工程进度情况,查勘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事前)、中期(事中)、最终(事后)。目的是为了随时了解建筑物的安全现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达到安全预控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今后处理事故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查勘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

(1)房屋基本情况

周边地下工程施工的相关情况、房屋平面外形尺寸、高度及层数、结构体系布置及形式、地基基础结构形式及埋深、结构节点连接构造及设防情况、房屋用途及使用情况、图纸资料情况等。

(2)房屋结构损坏情况

结构构件开裂变形情况、渗漏酥碱、脱落锈蚀、结构拆改、构件节点连接工作情况等等。

(3)开裂情况检查

重点检查裂缝的长度、宽度、位置、形态、走向、分布等,可采用读数放大镜、裂缝测宽仪或尺量检查,对于不稳定裂缝还可通过设置标志点(如打石膏锔子等)进行周期性观测,以确定跟踪期内结构构件开裂破损的具体变化情况;并查明开裂范围、区域、程度及损伤构件所处环境情况等。必要时,对构件材料性能尚应委托具备检测试验资质的单位进行试验性检测(如取样法)。以上查勘均应作好详细的调查记录,并留取相应的实物照片。

1.2 建筑变形观测

按照工程的施工进度情况,进行周期性的跟踪监测。可分为建筑沉降观测和主体倾斜观测。测量仪器可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全站仪、铟钢尺等精密测量仪器。监测周期、精度均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闭合法进行观测,并按照国家现行规范的要求布点施测,其观测成果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即: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0.5;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差±0.3;环线闭合差≤±0.3 。观测报警值可根据规范要求或设计要求制定,当观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或建筑物已出现安全问题时,应加密观测次数,以及时了解建筑物现状,一旦出现险情,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结构加固、人员疏散撤离等)进行处理。当工程完工后,建筑物在一段时期内(或百日内)所观测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时,可认为建筑物已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再进行观测。

1.3 鉴定结论

依据上述查勘、变形观测整理分析后的数据成果、《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及其它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并结合建筑物现状,给出客观的评定结论,并提出方向性的处理建议。

2 既有房屋安全跟踪鉴定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因某地下工程项目深基坑施工,造成周边部分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需对其进行跟踪安全鉴定,跟踪监控的周期约为1年,建筑类别主要为商场、住宅等民用建筑,现将其主要鉴定情况简介如下:

2.1 鉴定项目基本情况调查

受理委托后,即开始对该工程项目施工情况和受影响的房屋进行基本情况调查,以为下一步鉴定工作打好基础,调查项目主要有:基坑基本情况调查、受影响的房屋建筑基本情况调查、图纸资料情况等几方面内容。

2.2 现场实地查勘情况

(1)从房屋结构类型的受损程度上来看,砖混结构受损较重,框架结构较轻;从开裂部位的整体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建筑的顶层或首层的端单元,且临近施工区域的一侧较重,其他部位相对较轻。

(2)从房屋损坏的部位来看,可分为结构构件的开裂损坏(如承重墙体)、非结构构件的损坏(如阳台栏板)、装饰装修面层的损坏(如瓷砖、抹灰面层等)。其具体表现为:门窗洞口周围墙体45°斜裂缝和水平裂缝;承重墙体中部竖直裂缝;圈梁与墙体及预制板交接处构造开裂;预制板间构造裂缝;填充墙与承重构件间的构造开裂;阳台栏板间的构造开裂;装饰装修面层的空鼓开裂破损、顶棚渗漏、门窗变形开启不灵活、室外散水台阶开裂等。

(3)从裂缝的宽度来看,大部分裂缝均为小于0.5mm的微细裂缝,并不影响结构安全使用;从初始查勘到最终查勘,整个跟踪期内(约1年),随着沉降的趋于稳定,裂缝并无显著扩展趋势。

2.3 建筑物变形观测情况

通过对监测数据成果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从初始观测至最终观测,整个观测周期内(约1年),建筑物的最大沉降速率均已降至极低(小于0.01mm/d)或零,而建筑物的整体倾斜量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受影响的建筑物目前均已趋于稳定或已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

2.4 鉴定结论及建议

根据上述现场查勘情况、变形观测数据及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及相关规范进行综合分析后的评定结果,该建筑可继续安全使用。对破损部位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封护、补强、修复处理。

3 地下工程施工导致周边房屋损坏主要原因鉴定分析

3.1 基坑的开挖及降水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根据相关规范规定,开挖深度超过5米基坑工程,均属于深基坑施工。基坑开挖前后,对基坑内外进行降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含水率降低,在土自重及上部荷载综合作用下,土层受到压缩,使土体内的有效应力增加,产生固结沉降现象;同时,在降水过程中,由于地下水的渗流作用,易发生管涌及流沙现象,引起周围地面及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再有,在基坑开挖时的卸荷、基坑周边的堆载、周边建筑物的荷重、土体自重及周边动荷载等综合因素作用下,(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02页)易使基坑产生水平位移变形,也会造成地面及建筑物的沉降。上述鉴定实例中的部分房屋位于基坑旁,而且距离基坑边缘较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2 建筑物受损内在原因

地基基础。建筑地基基础的形式对于抵抗周边地下工程施工的影响至关重要。上述鉴定实例中的部分房屋基础属于建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由于地基持力层受力性能相对较弱,基础刚度较小,抵抗周边地下工程施工扰动的能力较差,因此容易引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等不良影响。

主体结构。从建筑主体结构的形式上可以反映出结构性能的优劣。上述鉴定实例中的部分房屋为砖混结构房屋。砖混结构房屋相对于框架结构而言,其延性和抗剪性能较差,因此,在周边地下工程施工扰动作用下,容易造成开裂现象。

通过以上鉴定分析可以看出房屋受损原因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总之,地下工程施工是造成房屋受损的外因,房屋自身存在的问题是房屋受损的内因。从技术角度而言,地基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变形滑移则是造成房屋受损的主因之一,也最具危险性,是监控的重点。对一般建筑而言,只要保证沉降变形缓慢且均匀,大多建筑均可承受较大的沉降变形而不致发生破坏。因此,地下工程施工,应尽可能避免由于施工原因引起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导致房屋受损,同时,应加强对周边既有房屋的监控和保护。

4 结束语

既有房屋的安全使用,关系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对地下工程施工及其周边既有房屋的安全监控、实施跟踪安全鉴定,以避免对房屋造成安全隐患,为相关各部门分析处理事件、保障房屋安全使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参考文献】

[1]GB50292-19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S].

[2]GB50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S].

[3]JGJ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S].

篇9

Abstract::Rock burst is accumulated elastic deformation energy in rock mass in the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excavation suddenly released, the hard rock burst and eject or flaking off. The occurrence of rock burst is mainly composed of two factors determine geostress and lithology and rock lithology requirement with good storage performance of brittle rock mass, initial stress conditions of tunnel requirements to high stress levels, and the excavation of the underground space profile shapes, construction blasting method. Analyzed under tranship hub hydropower diversion hol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burst phenomenon, the conditions,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burst,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measures of rock burst prevention and governance, make rock burst hazard is reduced to a minimum.

Key words: rock burst; Safety; Characteristic; Treat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概 况

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新疆塔里木河源流叶尔羌河主要支流之一的塔什库尔干河中下游。枢纽工程地处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班迪尔乡境内,距乌鲁木齐市1815km,距喀什市315km,距塔什库尔干县45km。

引水发电洞进水口为2级建筑物,引水隧洞为3级建筑物。引水发电洞全长4637m,由进水口、引水洞、调压室、三部分。0+000--1+400断面为圆形,洞径5.2m;洞室围岩属Ⅲ类岩体,采用全断面钢筋砼衬砌,衬砌厚度0.8m。1+400—4+637为马蹄形,边墙采用喷护C20砼衬砌,厚度如下:Ⅱ、Ⅲ类围岩段0.5m;断层破碎带为Ⅴ类围岩,衬砌厚度1.2m。引水发电洞设计最大流量89.69m3/s。

引水发电洞工程地质条件

洞身穿越角闪黑云二长片麻岩及华力西期片麻状黑云斜长花岗岩。花岗岩与片麻岩接合带接触紧密,蚀变不明显,局部有10~20cm的黑色蚀变物质,片麻岩进口段产状220°∠68°,拐点前后走向分别为310°及330°。洞室围岩以Ⅱ(占68.3%)、Ⅲ(占30.5%)类为主,断层及断层影响带为Ⅴ类(占1.2%)。从整个洞线的岩体来看,洞线方向与岩层走向及主要结构面的夹角为84°(前段)及60°(后段),对洞室稳定较有利,无大的不稳定岩体存在。受断层影响,部分断层及断层影响带属极不稳定的Ⅴ类岩体,在施工中应加强支护措施。洞室围岩最大厚度1400m,属深埋隧洞。

2 洞室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区地下水主要靠季节性融雪补给,地下水以浅循环为主, 0+000~1+240m段,地下水位低于开挖高程,仅局部沿断层带,在洞顶部有少量裂隙渗水,渗水量q=0.1~0.5L/min,开挖初期渗水量较大,后期逐渐减少。1+240~2+585m段,地下水位高于洞顶,沿部分断层带及裂隙有渗、滴或流水现象,流量不一,相差较大。反映出基岩裂隙水受上部地表水源补给较近,水量较充分。2+585~4+550m段中的部分洞段地下水位高于开挖高程,沿断层带及裂隙渗水明显,在洞顶部有少量渗水,渗水量q=0.1~2L/min,渗水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小。

3 引水发电洞岩爆发生条件

岩爆的发生主要由地应力和岩性两个因素决定,岩性条件要求岩石具有良好储能性能的弹脆性岩体,隧洞初始应力条件要求达到高应力水平。下坂地引水发电洞主要发生岩性为角闪黑云二长片麻岩,岩层走向330°,倾向SW,倾角60°,洞线与岩层夹角60°,对洞室稳定有利,该段岩体坚硬完整,呈微风化,洞顶围岩厚度100~1380m,属深埋隧洞的混合片麻岩段,混合片麻岩属极硬岩,其弹性能量指数(Wet)和脆性指数(Kr)都高。围岩埋深大,岩体完整性好,受构造影响轻微,围岩的初始地应力及隧道开挖后形成的最大切向应力都较高,最大主应力大于30Mpa,属于高地应力水平,满足发生岩爆的条件。根据下坂地引水发电洞施工实际调查和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得出下坂地引水发电洞岩爆发生的临界条件为:

Rc≥16Rt ⑴

Wet≥2.3 ⑵

σθ≥0.28 Rc ⑶

Kv≥0.56⑷

其中:Rc—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在实验室实测。

Rt—岩石的单轴抗拉强度,在实验室实测。

σθ—隧道洞壁最大切向应力,σθ=(3σ1-σ3)。

Kv—岩体的完整性系数,由岩体和岩块的纵波速计算得到。

4下坂地引水发电洞岩爆的表现特征

根据现场地质编录,按岩爆的强烈程度可以把岩爆分为轻微、中等和强烈三级,轻微岩爆7段长(总长320为m)多呈零星分布,以破裂剥落为主,中等岩爆4段(总长为230m)呈较大规模连续分布,为弹射型和强烈剥落型,强烈岩爆2段(总长为53m)呈连续分布型,为强烈弹射型,并造成大面积开裂失稳坍塌。

从发生岩爆的岩性来看,14段岩爆中有4段,发生在黑云斜长花岗岩中,其余发生在角闪黑云二长片麻岩中,片麻岩片麻理构造发育。节理不发育至较发育,岩体多成巨块状整体结构或大块状结构,几乎所有岩爆段的岩体都呈干燥无水状态。

从岩爆的垂直埋深来看最大埋深大于1050m,最小埋深300m,在洞室开挖到桩号1+513.8~1+534段,洞顶埋深约300m,发生岩爆。岩爆发生于洞室右壁中下部,为片麻理成薄片状鼓起破裂后掉落,掉块厚度0.2~0.5m,掉落后壁面岩体完整性较好,对洞室稳定影响小。在洞室开挖到桩号K+513.8~2+585段埋深大于1050m,初期塌方发生于左侧壁及左拱脚,起因于岩爆,发生于开挖后,大塌方前,岩爆声音沉闷,似闷雷发于岩体深部,间断有声响发出,于开挖后约1天,发生第一次塌方,后在处理过程中塌方不断加大,高度增加,最高处近11m,处理时间长达两月之久,塌方与岩爆有关。在洞室开挖到桩号K4+090~4+170埋深600m~650m,岩体完整,岩爆沿一组与洞线夹角小的裂隙(产状185°∠87°)形成塌落,主要发生在右侧拱脚以上至洞顶轴线,部分以轴线处为主,一般宽度2~2.5m,深0.5~1.5m,形成人字形长凹槽。2段强烈岩爆发生在1000m,轻微和中等岩爆可发生在300-900m左右埋深。

强烈岩爆多发生在掌子面后方1—2倍洞径范围内。此范围正是开挖后地应力场调整最强烈、地应力高度集中的区域。强烈岩爆发生时间一般在响炮后20分钟—3小时左右出现,24小时后烈度及频率开始不同程度降低。其特点是爆落的岩块多,岩爆坑深、规模大,持续的时间长。因此,这种类型的岩爆在隧道的正常掘进、底部清渣、围岩支护及出渣等作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5工程防治处理措施

针对隧洞的岩性,埋深,有无地下水等特征、在施工中可能出现岩爆的地段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和强有力的施工支护,确保岩爆地段的施工安全,将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岩爆的危害降到最低,使工程顺利进展。

5.1 调整施工方法

在洞身开挖爆破时,中等岩爆、强烈岩爆地段采取短进尺(2m/循环)、多循环、弱爆破措施采,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保证开挖洞室轮廓圆顺,避免造成局部应力集中而加剧岩爆针对岩爆类型及大小,提前打应力释放孔或超前摩擦锚杆支护。超前摩擦锚杆采用Φ40钢管,长度3 m,用三臂液压台车施工,安设的位置主要在拱顶及左右边墙的上部,间距1—1.5 m。在岩爆地段的洞壁上打应力释放孔,孔径5cm,孔深2—3m,间距1—1.5m ,以达到减弱岩爆的强度。从而使动壁和掌子面应力降低,使高应力转移至围岩深部,既可以起到超前钻探地质的作用,又可以起到释放掌子面应力的作用。

5.2 改善围岩性质

在施工过程中,可采取对工作面附近隧洞岩壁喷水或水钻来促进围岩软化,从而消除或减缓岩爆程度。

5.3 对围岩进行加强支护

桩号2+550~2+568m段由于岩爆引起的塌方最大高度在11m;对大塌方的处理方式先采用洞段封堵后用水泥砂浆充填塌方空间,然后重新进行洞室开挖。为保证安全,开挖后及时采用钢拱架支护,拱架间距视实际情况采用0.3~1.0m不等。对洞室两拱脚各布设了4排φ25系统锚杆,长3米,间距1.5米;拱架两侧各布4排φ25锁脚锚杆,长3.5米,间距0.5米。在桩号2+568m以后至桩号2+585m段施工中采用短进尺2m/循环,预留2m厚的岩爆处理层,岩爆过后再进行二次扩挖爆破、支护,较好地通过强烈了岩爆段。由于支护得力,开挖方案较得当,岩爆破坏势头基本得到控制。安全的通过了岩爆段。

5.4安全措施

篇10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the city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safety hazards disease cause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roblems of the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analysis are summariz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ndex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The disease causes for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from monitoring,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of the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afety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Key words: the city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the reasons of these diseases, and security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进程,随着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和急剧膨胀的人口数量,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拥挤以及建设用地紧张等情况,均不同程度地在全国各大城市出现。作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除了上世纪5、60年代建设的人防工程外,城市建设不断地增加地下工程项目。

地下工程的相关安全性问题

在新建的地下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开挖大量土方和在地层中施工是必须进行的重要环节,而由此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地下工程病害问题,如:大幅度降低地下水位、地层变形过量或失稳等等,对周围和地面的建筑物以及煤气管线、供电供水、通讯和交通在内的各种城市生命线安全造成危害,其严重后果难以估计。只有以评估地下工程安全性为基础,使防止病害的措施落到实处,才能顺利实施地下空间的开发项目。随着地下工程项目的不断开发和上马,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人员意识到,较大的风险性是地下工程的特点之一,地下工程作为系统工程,其结构和实施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施工技术、原位测试、基础工程、结构力学以及岩土力学等诸多学科。地下工程建设作为利用开发地下空间的主要依托,其内在有着不确定性的项目特点,因为施工过程中不完善的安全管理以及缺乏足够重视各种安全风险,导致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固有的一些问题:如支护局部遭破坏、搅拌桩墙体倒塌造成桩顶支撑断裂等,直接影响了整体工程施工质量,致使工程遭受经济损失。在现阶段,盲目性和随意性依然是地下工程施工的痼疾,往往使财产和经济因安全失效而出现巨大损失。通过对城市地下工程相关安全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上海、广州等一些一线城市进行地下工程施工的实例,对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其中,广州荔湾区的一处深基坑工程,地面因施工而出现裂缝,致使附近一栋四层楼房发生严重倾斜,遭到严重破坏,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因地层中所含的粗砂层裂隙发育而大幅下降造成,导致了30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另外,广州中山八路的富力计量商品房在基坑工程开挖过程中,地下水载荷因下雨而增加,导致抗倾覆能力较差的支护桩发生倾覆、断裂,严重破坏了基坑,损坏了地下电缆,由此造成工期被延误,并大量撤离邻近住户,经济损失较为巨大;此外,上海浦东张杨路商业购物服务中心的深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因邻近基坑施工干扰、速度过快的预制桩施工,大大降低了地层强度,致使破坏了局部支护,坑顶开裂、沉陷现象严重,坑底严重隆土,整个施工不得不进行停工抢险,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从监测、施工和设计三方面进行总结研究。设计方面,对场地地质情况的掌握不够全面,未能深入了解地质问题,如洞穴、松软夹层、易产生流砂地层和承压水等,导致错误取值地层参数,出现不合理的设计方案,不正确的设计计算,尤其是计算土压力等;施工方面,主要是未能符合要求的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地层强度因施工速度过快——尤其是过快的开挖速度——的扰动而被大大降低,常见的超挖情况,未能及时或适当处理渗水、流砂等事故等;监测方面,未能合理布置监测线(点)错误取值的报警标准或错误设置的监测参数,不准确的监测数据以及未能及时报警灯。只有从监测、施工、设计三方面同时入手,才能从整体上对地下工程的病害进行防治。

地下工程结构耐久性问题

地下工程结构的耐久性,直接关系到地下工程的施工质量、使用寿命和安全系数,是地下工程在施工阶段进行之前、进行过程中以及完工之后需要全程考虑的重点问题。由于地下工程多为民防设施、基础设施和交通工程,因此实质上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与地下工程结构耐久性密切相关。结构耐久性严重不足是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被忽略、忽视的一个突出问题。地下工程结构耐久性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我国,一些地下混凝土工程由于处在地下潮湿环境,其工程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愈发突出严重。比如:天津市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在半年时间内,就发现起皮开裂现象在地下混凝土排水管道表面已然普遍存在;仅1994年,我国在加固铁路隧道的耐久问题上就投入人民币超过4亿元;在2003年春对铁路进行突查时发现,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的隧道高达68.6%,其中有3345孔混凝土梁体发生开裂顺筋,约有3300孔出现大面积锈蚀,有1763座隧道出现严重漏水,1948座隧道的锈蚀情况非常严重。这对当年及之后的铁路运行安全产生了非常大的隐患。由此可见,如果在地下工程施工阶段没有对结构耐久性方面的专项技术研究和支持,漠视工程结构耐久的问题和现状,将对工程的投资和使用寿命等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地下工程病害防治办法

由于地下工程较为复杂的施工过程和工程设计,尤其是尚未成熟的包括土压力理论在内的设计计算理论,致使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如影随形。为了使病害不再发生,使工程的可靠性得到提高,从监测、施工和设计三方面入手采取对病害的防治措施。

3.1 建立可靠的安全监测系统

为了避免事故发生,建立一套安全的监测系统以及时进行正确指导是必要措施。为了节约费用而对安全检测系统的建立敷衍了事甚至是干脆完全忽视,结果造成出现重大事故导致巨大经济损失,是一种因小失大,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错误行为。可靠有效的安全监测系统不仅是有用的,更是必须的。在设置安全监测系统的安全报警标准和监测参数时,一般支护结构的位移,如建筑物沉降和倾斜、各种管线位移、水平位移等,均直接影响到安全控制,因此应设为重要监测参数。

3.2 信息化规范化施工

由于施工过程中多发生安全性问题,因此应提高施工过程的信息化、规范化程度。首先进行规范化施工,对质量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其次是提高施工技术的信息化程度,以安全监测反馈信息为依据,对施工过程及时进行优化和调整,包括对施工参数进行优化和对施工顺序进行调整,使施工效率得以提高,同时也保证了施工安全。最后是防患未然,做好应对事故的措施。

3.3 紧密贴合工程实际

作为一项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场地地质资料是地下工程设计最重要的依据,每个场地地质情况的特殊性比较明显,因此要求紧密结合工程实际与工程设计。首先需要掌握完整的地质资料,包括各种设施、地下管线、周围建筑物和场地地质等;其次是充分考虑土层参数、当地经验和施工因素;最后是对施工参数进行及时、不断地调整,以及时对工程施工进行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结束语

通过分析地下工程的施工实例,对城市地下工程安全性的病害原因进行总结,提出安全性评价指标及相应的评估系统,从监测、施工、设计方面提出防治病害的方法和措施,从而提高地下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城市发展建设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率。防治病害的具体方法和安全评估系统,对于地下工程的施工和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实用价值。

篇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工程研究所成立于2009年,近10年来,研究所结合我国基础建设的需要,针对隧道、地下工程等与岩土介质力学特性和理论相关的难题进行基础性研究工作,并注重解决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研究所在宋战平的带领下,研究方法与模式推陈出新.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的奇迹。“我们要不断提高工程应用技术的研发效率和理论研究深度,以求达到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宋战平说道。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结构复杂多样,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关键技术及地下工程环境保障技术就成了解决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的重中之重。团队针对山区城镇工程建设中爆破施工扰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岩质地层悬臂掘进机施工技术”,从而有效拓宽了“铣挖法”施工领域,改变了我国岩质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的固有模式。针对复杂环境和复杂断面条件下的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快速支护施工的关键问题,研发并实施的“单层衬砌结构设计方法及施工技术”,成功应用于亚洲第一长大公路通风斜井,解决了长陡坡斜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困难,风险高、质量难以控制的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要致富,先修路”,我国西部地区一直是经济“重灾区”,道路就是其中的软肋。结合我国西部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宋战平首次提出了“西部隧道地貌控水成灾”的指导思想;结合工程实践,提出并实施的“以地质地貌分析为基础,随施工进度分阶段进行地质雷达配合红外探水及掌子面素描分析为手段的多阶段、多层次、多方法的综合立体式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降低了复杂富水地质条件下长大隧道施工的风险,实现了西部环境敏感区隧道地下水“零排放”的目标。针对西部地质复杂条件下的大断面隧道软岩的大变形问题等.提出并实施的“大断面隧道扩挖让压释放变形,其后注浆补强提高刚度增强抗力;变形平稳施作外圈加强支护形成封闭,其后进行二次衬砌确保安全”的大变形整体整治原则和技术,直接指导了兰渝铁路天池坪隧道、化马隧道等工程的设计修正与施工,并广泛应用在我国西北乃至全国同类隧道建设中。

针对我国西部新疆及中亚地区地质复杂、环境脆弱的特点,宋战平及其带领的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研究所研发的“大断面隧道旋喷加固全断面施工技术”,成功推广应用于我国“丝路”沿线的将军沟隧道、新玉希莫勒盖隧道等10余座隧道以及中亚的塔吉克斯坦乔尔马扎克、吉尔吉斯斯塔的南北第二通道隧道等工程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塔吉克斯坦乔尔马扎克隧道建设中,塔吉克斯坦总统和总理先后多次视察隧道工程现场,塔吉克斯坦国家电视台、电台、报纸多次对隧道的安全、快速施工进行报道。

复杂环境条件下地下工程施工领域的开拓队

近年来,宋战平带领下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研究所先后参与了北京地铁,天津地铁、武汉地铁,哈尔滨地铁、西安地铁等十余座城市地铁的建设咨询工作,科研成果丰硕。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其背后不仅仅是辛劳和汗水,更多的是一份对工作的责任心在支撑着他们;成绩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是责任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