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09:24: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家庭护理常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结论:院外家庭护理是医院护理的延续。对于小儿肠炎,家庭护理是极为必要的,既可以消除患儿对医院的陌生感,使患儿早日康复。又能够丰富患者家属在育儿方面防治疾病、卫生保健的知识,对患儿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儿肠炎 家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61-02
小儿肠炎主要是由肠道内感染(如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他梅毒等)或肠道外感染(如肺炎、中耳炎、泌尿道感染等和喂养不当)所致。发病急骤,常在食后2~24h发病,临床常见大便次数增多,水样便、泥状便、或蛋花样便。可伴发热、脱水等症状。为小儿夏季和秋季最常见的胃肠疾病之一。我院2011年7月~2011年1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小儿肠炎77例,经治疗好转后,转院外家庭护理,均痊愈。现把我院小儿肠炎院外家庭护理指导措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7月~2011年1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小儿肠炎77例,其中男43例,女34例。≤1岁35例,1~2岁13例,3~5岁29例。以腹泻为主要症状,排蛋花汤样或黄绿色便,大便次数每天>10次的40例,每天
2 家庭护理措施
2.1 环境护理。患儿需卧床休息,室内环境安静、温度适中、衣被不可过厚。注意居室卫生以及通风、装纱窗、扑灭苍蝇、蟑螂等,保持环境清洁。定期对进行居室进行消毒。
2.2 防止交叉感染。避免带患儿到公共场所。家长在接触患儿前后或换尿布前后均应洗手消毒。对母亲的或奶瓶进行彻底消毒灭菌。
2.3 补液。小儿肠炎按脱水程度分轻、中、重三度。按脱水性质分高渗、等渗、低渗性脱水。对于轻度脱水患儿常采用口服补液,中度以上脱水给与静脉补液。
2.3.1 口服补液。遵医嘱在规定时间内给患儿服完所需液体。每10~15min喂入20~30ml。喂入累积的损失液量不少于4h,也不超过6h。时速过快可造成血钠升高,过慢则脱水不易纠正。对不能口服补液的患儿可采用鼻饲法或鼻饲点滴法,同时按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剂。口服补液后如呕吐严重要及时与医生联系,必要时改为静脉输液。
2.3.2 静脉补液。遵医嘱根据病情随时补充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10%葡萄糖酸钙,若患儿烦躁、哭闹不安,可按医嘱给适当镇静剂。静脉补液时,要注意滴速,按医嘱在规定时间内静脉滴注定量液体及药物。滴注过慢,脱水不易纠正,过快则易致肺水肿,增加心脏负担而引起心力衰竭。若补液后出现低钾血症,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考虑检查血钾和补钾。
2.4 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2.4.1 记录出水量。要详细记录患儿大小便次数、性质和量。记录呕吐次数、颜色、性质。对呕吐的患儿要把头偏向一侧,吐后用温开水清洁口腔。
2.4.2 记录入水量。详细记录每次补液的时间、量、液体、内容物、口服饮料等。每12h统计出入量1次,如果入量
2.5 饮食护理。给与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停喂不消化和含油脂多的食物。少食多餐,对腹泻轻的患儿减少饮食,母乳喂养者缩短喂奶时间,延长间隔时间。对腹泻严重或严重呕吐应禁食,一般禁食18~12h不等。加强口腔护理。
2.6 局部护理。
2.6.1 降温措施。当体温在38.5℃左右或以上时,物理降温比较安全有效。如患儿高热不退,应及时送检大便,避免菌痢的发生,同时送医院进行对症治疗。
2.6.2 臀部护理。每次便后需冲洗臀部并涂油。如有尿布疹需及时涂羊毛脂膏。
2.7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儿精神、面色、体温、呼吸节律、腹部及大便性状,及时发现低钾、低钙和高钠血症及脱水酸中毒,及时报送医院请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3 讨论
小儿肠炎是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主要是胃肠道混乱综合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儿食用不洁东西引起,故在家庭看护之中,要注意食物的清洁及保存以及用具的卫生。对于小儿肠炎,家庭护理是极为必要的,既可以消除患儿对医院的陌生感,使患儿早日康复。又能够丰富患者家属在育儿方面防治疾病、卫生保健的知识,对患儿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一般资料
50例长期卧床的病人全部经医疗机构确诊、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居家照看、护理,均需在外力协助下方能翻身或变换。其中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28例,占56%;截瘫11例,占22%;骨折6例,占12%;植物人状态2例,占4%;其他3例,占6%。体重60kg以下10例,占20%;60-75kg12例,占24%;75kg及以上18例,占36%。卧床时间最长5年,最短4个月。
2翻身方法
在病人准备出院前或出院回家后,教授病人家属学习并熟练掌握“一人分步翻身”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及步骤是:操作者站于病人右侧。第一步,翻上半身;将仰卧的病人双手放置腹部、去枕,用左手从病人右肩部伸入到左侧肩胛部,右手同时从病人左肩部伸入,双手向上托,用力将病人的上半身完全抬离床铺并移到靠操作者的床铺近侧。第二步,翻双下肢;操作者双手分别从病人右侧大腿下1/3和小腿上1/3处伸入,向上托起双膝移到靠近操作者的床边,并使双膝关节微弯曲;第三步,翻臀部;操作者先用左手协助右手伸入病人左侧臀部下,再把左手伸入右侧臀部下,双手尽可能相对,双臂同时用力上抬病人臀部,使之完全离开床铺并移动到靠近操作者的床缘;第四步,安放病人,操作者双手分别扶住病人的肩部和臀部,轻轻地将病人翻向对侧,使病人保持侧卧位,并在其背部、胸前和两膝关节间放置软枕。
3效果观察
50例病人的家属经1-3次的现场示范和指导,均熟练掌握了上述分步翻身的方法,且全部按时为病人进行翻身;最长随访时间3年6个月,最短为3个月。结合周到的生活照料和合理的治疗,50例病人无一例合并压疮等并发症。
4讨论
长期卧床病人的照料给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居家照料面临着生活照料和护理问题。为预防病人长期卧床而出现压疮等并发症,需要结合实际向家属传授和指导翻身的方法并要求按时为病人翻身。在教授和指导病人家属学习和实施为病人翻身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是对肥胖或体重较重的病人,机械地按照教科书上的“二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2]为病人翻身,病人家属在人力上不能保证每次翻身都有2人在场;而且安放病人的房间、床铺也不一定能同时站立2人。二是对体重较轻、适合“一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为病人翻身的,家属在不能熟练掌握翻身方法及其要点为病人实施翻身的情况下,既存在牵拉导管,引起导管脱落的问题;还存在不能掌握合适力度的问题,力度过小,不能使病人的身体完全离开床铺,从而拖拉病人易擦伤病人的皮肤;力度过大,暴力翻身,会造成病人不适,甚至形成一些不必要的身体或心理伤害。作者传授和指导的“一人分步翻身法”,在方法上是基于卧位时人体重量主要分布在肩背部、臀部和双大腿部,翻身时分步搬动病人身体能做到分散用力;在实际上是考虑到不论病人身体长短、体重高低,也不论病人家属的力气大小,均能随时实施,易懂好学,既适宜在病人准备出院前对家属进行培训,又能在社区卫生服务开设的家庭病房和社区护理服务工作中推广。
1 前 言
近年来,我国已经正式进入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加强社区保健护理工作是医院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发现,现如今我国社区的老年妇女存在很多的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问题。因此,探索和研究适合老年妇女保健护理的措施,是提高我国医院卫生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促进老年妇女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1]。因此,本文从开展社区老年妇女保健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重点分析了开展社区老年妇女保健护理工作的举措:宣传各种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常识,建立规范有效的健康档案,注重家庭病房的开展,积极主动的增强更年期妇女各种疾病的治疗工作,组织有理由老年妇女健康的社区活动。最后得出:只有不断的加强我国社区老年妇女健康护理工作,不断的提升健康护理的质量,才能让老年妇女感受到温暖,才能不断的提升她们的生活质量。
2 开展社区老年妇女保健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了增加社区老年妇女的寿命,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开展社区老年妇女保健护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生理特征和生理改变,解决老年妇女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了解心理和精神健康变化[2]。通过保健护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改善老年妇女朋友的这些生理问题以及妇科疾病。由此可见,保健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3 开展社区老年妇女保健护理工作的举措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开展社区老年妇女保健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社区保健护理工作,结合相关的资料,总结出如下开展社区老年妇女保健护理工作的举措:宣传各种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常识,建立规范有效的健康档案,注重家庭病房的开展,积极主动的增强更年期妇女各种疾病的治疗工作,组织有利于老年妇女健康的社区活动。
3.1 宣传各种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常识 在社区老年妇女中开展各种有利于他们健康的宣传工作,对于他们了解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社区保健护理相关人员要定期对社区的老年妇女朋友进行定期的讲解,讲解内容主要包括,当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是如何去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调整,以及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等等。另外,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张贴各种对老年朋友生活和健康有利的预防措施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条例也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
3.2 建立规范有效的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是社区健康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通过健康档案可以让社区健康护理工作者明确的了解每位老年妇女的身体状况,定期组织老年妇女进行体检,同时提供老年妇女所需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以及帮助她们加强与医院的协调联系[3]。健康档案让社区保健护理工作者能够通过档案了解每位社区老年妇女的身体状况,可以定期的进行相关的治疗和其他帮助。
3.3 注重家庭病房的开展 开展家庭病房可以有效的帮助老年妇女,让其感觉到对其的关心和帮助,另外在家庭病房开展的同时,还可以交给家属学习一些基本的护理,比如按摩,拔罐等等。这样通过家属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同时,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通过开展家庭病房,为病人提供了治疗机会,也为病人家庭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很受大家欢迎。
3.4 积极主动的增强更年期妇女各种疾病的治疗工作 社区老年妇女保健护理工作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更年期妇科疾病的治疗。为此,社区保健护理工作人员要做好疾病的筛查工作,做好预防,同时有病一定要尽早治疗。比如,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有上升趋势,亦必须注意防治。
3.5 组织有利于老年妇女健康的社区活动 老年人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必须进行必要的活动,社区工作人员要定期组织老年妇女们参加各种健身活动[4]。比如,各种老年操等等。同时,社区还要建立老年活动娱乐中心,让老人有交流和活动的场所,这样不但可以解决老年人的各种心理问题,还能增强他们的体魄,非常有利于其健康。
4 总 结
总之,只有不断的加强我国社区老年妇女健康护理工作,不断的提升健康护理的质量,才能让老年妇女感受到温暖,才能不断的提升她们的生活质量。才能让老年妇女朋友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 李纪红.社区老年人的康复护理[J].卫生职业教育,2008(23).
Effects of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amily Members' Mental Status of Depre ssion Patients. Zhang Ruifen, Shen Lizhen, Zhu Yiren. Wuxi Mental HealthCenter, Wuxi 214151,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family memb ers' mental status of depression patients and the methods of nursing interventio n.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after out of hospital were divided ran domly into two groups(n=40): the experiment group, control group. Choose one family member who was in timate with patients of two groups. 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 were all acceptedroutine therapy and nursing. The family members of experiment group were accept ed active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ch was one time in every week continui ng 8 weeks. The family members were examined by symptom check list (SCL-90), per son mental pressure designed by ourselves and the measuring scale of ability inresponse to abnormal behaviors of depression patients before involving in experi ment and after 8 weeks. Results The SCL-90 factor scores were l ower significant ly in the family members of depression patients in experiment group after familynursing intervention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on somatization, depression andanxiety (P<0.01). The SCL-90 factor scores of the family membersin experimentgroup elevated obviously on mental pressure and the ability to response. Conclusion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lieve somatization, depr ession and anxiety of family members of depression patients, thus it merits exte nsively use.
【Key words】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Deprssion; Patient's family;Mental status
WHO预测,2020年抑郁障碍将会成为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疾病负担[1]。该症具有病 程长,易复发,家庭和社会功能有明显缺陷,加上家属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以及随之而来的 长期照料 及监护责任,家属承受了较大的经济、心理和生活压力,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心理 健康。为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笔者对80例抑郁症患者家属 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对观察组家属采用家庭护理干预,受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1~12月在我院出院的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患者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CCMD-3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②住院时间2~3个月,以显著好转或 痊愈出院;③有一二级亲属为主要照料者;④无严重躯体并发症和酒精或者依赖史。患 者家属纳入标准:①为患者的一二级家属;②具有监护患者和照料患者的能力;③具有接受 教育的能力;④与患者共同生活。符合以上条件家属共80例,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组,各40例。两组患者家属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 ),见表1。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教材采用由我院心理卫生中心编写的宣传材料,经集体讨论并筛选,修 正后定稿。以讲座和集会等形式,从入组起分别对两组患者及观察组家属讲授有关知识。每 周1次,每组共8次讲座,另外,观察组患者家属有集会2次。内容:第1~2周:讲解有关抑 郁症的疾病常识;第3~4周:讲解抗抑郁药物的知识;第5~6周:讲解抑郁症的康复知识( 家属接受家属精神卫生知识)及预防疾病复发知识(家属接受家属监护知识);第7~8周: 组织观察组患者及家属集会讨论各一次。每次讲解时间1小时,由4名经过 统一培训的护师担 任教师和评定员,课后给予答疑并进行讨论,对缺课者进行个别辅导。另外,还采取发放宣 传小册子、黑板报。录像、电话咨询等辅助手段,对患者进行生活技能及心理社会功能的训 练。要求教育者必须和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
1.2.2 评定工具 包括:①精神卫生常识了解程度测定(自编):主要了解患者及其家属 干预前后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②个人心理压力和对患者病态行为的应对能力调查表(自 编):主要了解家庭护理干预对家属心理压力的影响及其应对能力的变化情况。家属心理压 力分级标准为:大(评分>12分),一般(评分4~12分),弱(评分<4分);家属对患者 病态行为的应对能力分级标准为:强(评分>16分),一般(评分5~16分),差(评分<5 分)。③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家属心理状况。以上各量表分别在两组家属入组 时及第8周末各评定1次,并在组间和组内分别作统计学分析。在进行本研究前先做了预试验,对20个小样本进行调查,并请3名护理专家和心理学专家进 行测定,证明量表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用Cronbach-a相关系数检测信度,精神卫生常识了解 程度测定表0.81,个人心理压力和对患者病态行为的应对能力调查表0.79,SCL-90评定量表 0.89,各量表的信度值均>0.7。
1.2.3 统计学方法 所得资料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 验。
2 结 果
2.1 家庭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家属心理压力及应对能力与入组时比较 见表2。
2.2 第8周末两组家属SCL-90评分比较 见表3。表2显示,经过8周的家庭护理干预,观察组在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 因子分方面较干预前有显著差异(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较,亦有 显著性差异(P<0.01)。
3 结 论抑郁症是一种具有反复复发倾向的疾病,疾病的出现与复发对家庭是一个强烈的精神创伤 [2],对家属的心身健康等方面产生了诸多影响,严重导致其家属生活质量的下降 [3]。患者缺 乏家庭和社会能力加之长期服药,加大经济开支和减少经济收入,可能导致患者家属的物质 生活水平下降,患者的负性情感体验必然影响家庭生活氛围,给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 精神压力。本研究入组前家属的SCL-90评分显示主要表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紧张、抑郁、 焦虑、恐怖等方面明显超于正常值,与有关报道相符[4]。我们通过对患者家属的家庭护理干预,旨在提高患者家属对该症的认识程度,增强家属积极 配合治疗的信心和决心,从而使家属能主动调整家庭结构,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也能使家属能一如既往地贯彻和执行对患者的康复计划,对那些个别家属调整不当或出现 危机的家庭要及时指导和干预,以缓解家庭环境的不和谐,避免给患者带来进一步的伤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为期8周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家属的SCL-90评分中躯体化、焦虑、抑郁 因子分较入组前有明显改善,且较对照组亦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家庭护理干预对抑郁症家 属的心理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观察组家属进行干预后,家属对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和 理解,学会了一些识别精神症状的本领,对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精神症状和复发的早期迹 象能够有所识别,从而提高了照料水平,能及时发现症状,及时与医生联系,及早给予处置 ,同时家属对患者的病态也有了正确的认识,不再像去那样过于责备或溺爱患者,而是给予 理解、体谅和健康指导,有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此点在另一项研究中已得到证实[5]。另 外护士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最频繁、最紧密,为患者提供服务中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对患者 及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干预,从住院、出院和家属的反馈信息中得知,对抑郁症患者及家属进 行护理干预,可缩短治疗过程,促进康复,降低复发率[6]。综上所述,在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期间,应该关心理解他们的家属,并对他们提供一定的护理 干预,可以提高抑郁症患者父母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患者的疾病 康复和社会功能的恢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4 参考文献
[1]朱紫青,季建林,肖世富.抑郁症诊疗关键.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2]谭利文,刘铁桥,李凌江.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配偶生活质量的对照研究.中国临 床心理学杂志,2001,9(2):97-99
[3]卢艳,姜轩.住院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调查.西南军医,2007,9(5):26 -27
[4]赵相英,王慧.首发抑郁症患者父母心理状况的调查.中国临床康复,2003,24(7) :3380
【关键词】糖尿病; 教育门诊 :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患者年龄42~71岁,平均(52.8±2.9)岁,病程1~12年,平均(6.1±2.6)年。
1.2 护理方法
1.2.1 糖尿病教育门诊护士服务的主要内容有: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健康评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诊断和管理服务;制订实验室检查计划,进行术前评估及准备;进行有关健康危险因素、疾病预防、健康维护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其自我护理技术;进行家庭或者电话随访,同时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必要时提供家庭护理服务;对确诊入院患者进行院内访问,并提供护理服务。
1.2.2 健康教育
以患者病情情况与病史、病程为依据,选择健康教育的内容。初次
发病且病程较短的患者与病情较轻且无并发症的患者,在糖尿病常识的教育基础上,教育内容多选择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与知识。病情较重、病程较长和已经存在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教育内容需要侧重于并发症影响因素、控制病情配合治疗的自我管理、缓解病情和痛苦、其他并发症预防的健康教育内容。同时要以患者发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为依据,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与方法。在发病初期,患者对糖尿病的常识了解较少,应当采用态度温和亲切的交谈沟通方式,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了解,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发病中期,患者已经了解到糖尿病的知识,容易存在悲观失望的心理,应当以谆谆善诱的方式耐心劝解患者,使其配合临床治疗;在治疗末期,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很深,健康教育的内容对患者没有吸引力,在健康教育中应当以提问鼓励的方式,加深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理解程度,促进护患关系。
1.2.3 心理护理:
①鼓励患者表达治疗过程中的自身感受;②让患者了解到治疗过程中正常的生理与心理感受;③帮助患者确定为了应对所发生的事情需要哪些帮助;④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目标,避免由于期望过高带来的挫败感与失望;⑤肯定患者在以往治疗过程中的良好表现,鼓励患者继续进步;⑥鼓励患者参与以前经常进行的安全和成功的活动;⑦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进一步与患者在心理上沟通,取得患者信任[1]。
1.3 评价方法
以问卷的方式对糖尿病教育门诊后的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以问卷调查治疗依从性。观察教育门诊3个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以P
2 结果
经糖尿病教育门诊后,患者与家属满意率为95%。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为75%,治疗依从性为82.50%,较糖尿病教育门诊前患者护理总满意率69.67%,治疗依从性54.33%,教育后患者总满意率和治疗依从性均显著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需要掌握许多医学常识,接受饮食、运动、日常自我护理等方面大量、细致的指导。对于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每天都有医生、护士指导并监督其服药、进餐等,使其在特定的环境中能有良好的遵医行为。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这一群体来说,院外患者占有更大的比例,他们的健康教育、护理等问题是提高社会健康和人类生活质量不容忽视的领域。目前我国社区服务尚不完善,家庭对糖尿病患者照护不足,在这种背景下,糖尿病护理门诊应运而生。如今,糖尿病护理已实现专科化,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角色相应建立,即临床护理者、教育者、咨询者、研究者、管理者、协调者、伦理决策者[2]。糖尿病教育门诊执业护士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专家指导能力、咨询能力、科研技巧能力、临床和职业领导能力、合作能力、伦理方面的决策能力[3] 。糖尿病护理门诊形式主要由糖尿病专科护士独立开设,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患者希望和营养师、医师、足病诊疗师保持联系,在患者就诊糖尿病护理门诊时,护士的职责之一就是将这些专家的建议以及糖尿病学科的新知识及时、正确地传达给患者,以消除不同观点给患者带来的困惑[4]。
4 小结
综上所述,糖尿病教育门诊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开展护理门诊,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金容,李华萍. 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的应用体会[J]. 中国卫生产业,2011,31(3):1197-1198.
抑郁症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照料的能力,甚至危及生命[1]。我国成人流行率男性16.7%,女性19.5%,其中青少年25%~40%[2]。
传统的狭义康复治疗模式往往局限于临床治疗。一旦患者痊愈出院,治疗便告结束,有时患者带些口服药物维持治疗,也常常是见好就收,擅自停止用药,尤其在抗抑郁剂价格昂贵时,这种现象更为普遍,以致病情反复发作,迁延多年不愈。在潜意识里因逃避旧有环境的刺激而重新住院治疗,开始新一轮的临床治疗,这样循环往复,形成了极难治愈的瓶颈效应。要想打破传统的临床治疗方式,冲出局限的瓶颈效应,抑郁症患者出院后,在医院护师指导下的家庭护理及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护士要监督抑郁症患者出院后的继续治疗。要针对每个患者做出康复护理计划,包括督促患者定期复查、注意药量的增减、思维性质及严密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等。患者出院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性质及防治本病的知识,帮助患者分析发病诱因,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巩固疗效。耐心向病人家属讲解抑郁症的疾病性质和病态表现,用药常识及疾病处理方法等相关知识,讲解社会及家庭支持对抑郁症的重要作用,促进家属对干预措施的合作与主动参与。嘱咐他们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减少对病人的刺激,要督促病人坚持服药、来院复诊,预防复发。
护士要指导病人积极面对生活压力,树立生活信心。抑郁症患者回到原来的生活中,负面情感仍然存在刺激,加之出院后可能会受到社会的鄙视,应鼓励病人学会利用自身条件来处理生活压力,利用这些身边的资源来减少负性的行为,克服不良的情绪,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承受力。鼓励病人积极参加每天组织的社区文娱活动,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和孤独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与对待生活及疾病,注意自己性格上的弱点,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掌握自我调控技巧,鼓励其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护士要指导病人家属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抑郁症病人常表现为焦虑、紧张、不安、恐惧,认为自己是家人的负担,护士应向病人家属讲明缘由,指导病人家属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气氛,多尊重、关心体贴病人,并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使病人感到家庭的温暖,减少焦虑,树立生活的信心。鼓励病人家属主动与病人谈心,改变病人的精神状态。指导家属学习有关疾病知识及如何预防复发的常识,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人际互动关系。对病人的进步,及时给予正向的肯定和鼓励,从而减少病人的负性情绪,促进早日康复;还应适当为病人安排一些家庭或社会生活内容,并使之成功,通过成功的经验改善其症状。
护士要指导病人家属做好病人生活护理。抑郁症患者大多睡眠不好,家庭应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督促病人遵守作息时间,密切巡视,注意病人睡眠情况,切忌饮酒、喝茶。同时,抑郁症病人生活被动,丧失主动性,懒于梳洗,护士应指导病人家属帮助病人定时洗澡、更衣、理发及修剪指甲,保持病人衣着清洁及身体舒适,督促病人定时定量进食,鼓励病人参加体育活动,分散其对疾病的注意力,提高生活兴趣,有利于康复。
总之,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愈后病情复发率较高。医院治疗与家庭护理有效地结合起来,保持这些策略应用的连续性,以使患者能够坚持参与治疗,可以巩固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帮助病人回到旧环境中加强心理承受力,恢复正常生活,融入社区生活,可起到良好收效。
差错事故是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发生差错事故,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其中包括培养护士的良好的护理道德,加强工作责任心,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学临床所需、学临床所急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制定严格的查对制度,严格管理检查落实,防止松懈心理等等,这些措施的实施避免了许多差错事故的发生,在“安全、质控”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笔者以为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患者的医学常识教育,让患者对医学常识有所了解,有助于预防某些医疗差错和其他意外,它也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内容,那么为什么要加强患者医疗常识的教育。具体实施要点有哪些。对此,提出以下浅识,与护理同道商讨。
为什么要加强患者医疗常识的教育
现代护理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仅靠治疗技术促进人类健康是不够的,这一认识领域的飞跃使护理工作改变了以往单纯、局部的工作方法,将局部与整体,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进行医疗护理保健工作,因此,临床护理要点之一是在健康过程发生改变时给个人和家庭以指导,帮助他们增加医疗知识,并对以进行照顾和治疗。
患者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各种需要,从物质到精神,有低级到高级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威望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类重新调整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时,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再单纯满足于住院的护理技术服务,还很想了解与自己疾病有关情况,尤其是文化水平较高者,非常希望护士能为其传授与疾病有关医疗常识与进行预防教育,从而减少差错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
前师不忘后事之师的需要:由于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对医学观念的转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把对患者的卫生宣教工作视做软指标而被忽视,临床上由此引起的沉痛教训例数不少。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如果重视了患者的切身需要,做好了预防教育,形成“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患者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为疾病的早日康复,创造有利的条件。
具体实施要点
详细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患者病情、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在进行治疗或做基础护理过程中,对患者介绍有关医疗常识,进行健康教育。患者住院期间如果发现不宜使用某药物时,必须做好书面纪录,并告诉患者及家属。向患者强调说明目前用药情况,包括药名、剂量、服药时间(尤其是特殊药物如抗生素、激素、洋地黄类等),从而减少弄错药量或服错药的机会。
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与治疗。对改用药物应及时询问、了解改用新药的名称、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检查护士发给的所有药物,及时反映用药后自我感受、作用是否明显等等。患者的参与同时对护士工作也是一种促进,促使护士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心和核对制度,层层把关,减少差错发生。
二、培训对象
女性年龄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可参加家政服务员培训。
三、培训方式与时数
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自学时数比例。
备注:“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完成理论知识部分培训的任务;“专项技能培训”主要完成专项职业技术培训的任务。
四、考核要求
(一)考核标准
1.家政服务员培训合格考核标准
(1)基础理论考核标准(根据试卷的答题标准给予评分):
掌握家政服务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家政服务员的职业操守;了解家政服务相关法律常识;掌握相关安全和卫生常识。
(2)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会使用日常礼貌用语;
会制作两种以上主食、五种以上的家常菜;
懂得家庭居室清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步骤,能使居室整齐清洁、厨房卫生间整洁无异味;
会鉴别服装面料,并科学合理地予以分类洗涤(按照衣物特性用洗衣机或手工洗涤)、晾晒、收藏。
会使用一般的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电饭锅、吸尘器、电热水器)及燃气具(燃气热水器、煤气灶);
懂得常见花卉养护、一般家庭宠物的饲养;
掌握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常识(如灭蟑螂、苍蝇、老鼠);
掌握基本的护理产妇、新生儿的技能;
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能安全看护婴幼儿;
能对老年人进行饮食起居护理。
能对病人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
五、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family-centered pediatric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l. Methods A total of 120 childre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pediatric nursing model,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family-centered pediatric nursing model. Comparisons were made on nursing error rate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lower nursing error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lower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family-centered pediatric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nursing error rate and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ication degree in pediatric nursing.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Family-centered; Pediatric nursing;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Application effect
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儿科护理模式和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对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9月本院收治的儿科患儿12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2个月~8岁, 平均年龄(1.5±3.1) 岁;病程1~4周, 平均病程(1.3±2.3) 周。观察组中男21例, 女39例;年龄1个月~10岁, 平均年龄(2.2±2.1) 岁;病程3 d~4周, 平均病程(1.1±1.8) 周。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科护理模式, 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 具体包括:①入院评估:在患儿入院时, 护理人员应按照护理要求, 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如生命体征、皮肤、过敏史、既往史、患儿大小便等情况。全面了解患儿的护理问题, 并对存在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儿家庭单元中的每一名成员进行宣教, 让其充分了解护理问题, 配合护理人员对患儿的护理, 及时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要, 这是成功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的第一步[1]。②健康宣教:儿科患儿人群比较特殊, 每例患儿的治疗途径各不相同。因此, 护理人员要根据每例患儿的情况, 定位好护理人群, 通过各级护士的配合, 深入每个家庭单元以家庭为中心实施护理, 其中包括健康教育、护理计划、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评价, 通过这些护理步骤为患儿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途径。家庭健康教育可以在患儿入院前和入院2~3 d后进行较为合理有效, 给患儿家庭单元发放宣传手册, 根据患儿病情定期宣教。还可以通过科室健康宣教专栏、疾病护理小常识、家庭疾病护理等进行宣教, 建议患儿家属在家庭单元中组成家庭急救包, 便于对患儿紧急情况进行处理。③护理措施:针对每例患儿存在的护理问题和提出的护理诊断, 为患儿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 注意实行人性化护理, 尽量满足患儿及家属的要求, 安抚患儿的情绪。进行侵入性操作时, 要做到动作敏捷、准确, 减少失误率, 以免引起患儿的疼痛。同时多与患儿及家属沟通, 拉近护患关系, 使护理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④护理效果评价:实行护理措施后, 护理人员要及时根据患儿家属反映的情况, 持续改进护理措施, 多观察、思考, 直到患儿痊愈出院。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加强与患儿沟通, 加强健康教育, 不断地丰富患儿家属的护理常识, 能够掌握简单的护理措施, 满足家庭护理的需要, 使护理工作更好的深入家庭单元, 服务每个家庭[2]。 1. 3 评价指标 患儿入院期间, 准确记录患儿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差错率通过患儿住院期间的跌倒或坠床、用药错误的例数反映。患者调查满意度以评分方式评价:7~10分为满意, 4~6分为一般, ≤3分为不满意, 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护理差错率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使患儿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护理人员从传统的以患者为中心, 转变为将整个患者家庭单元视为护理对象, 使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变得更容易。患者更加信任护理人员, 减少了护理差错, 有效地预防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护患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3]。儿科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护理人员不仅要拥有比成人科室更精湛的技能, 还要提升自身素质, 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符合这一要求。通过实施这一措施, 护理人员更有信心为患儿精心护理,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本研究中, 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为3.33%, 对照组为26.67%;观察组的患儿满意度为98.33%, 对照组为88.33%。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后, 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护患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同时提高了患儿对护理工作及护理服务的认可度。
综上所述, 在儿科实行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 在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传统的常规护理相比, 为儿科患儿带来了更好的护理服务, 营造了良好的医疗氛围, 促进了患儿早日康复,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130-02
产科患者多,陪护人员多,病床周转快,是医疗纠纷,特别是护患纠纷发生的高风险科室。据统计,产科发生的护患纠纷占普通综合医院所有医疗纠纷的1/4[1]。因此,如何减少产科病房护患纠纷,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产科护理管理中的重要问题。笔者分析了本院产科近3年来发生的所有护理纠纷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改进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产科所有住院患者和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3年间本科共收治产科患者5 414例,其中各种围生期疾病住院者1 022例,顺产2 069例,剖宫产1 323例。患者年龄17~45岁,平均(30.4±12.7)岁。
1.2研究方法
统计发生患者或家属投诉护士、护士与患者(家属)发生争吵、患者或家属单方面到护士站吵闹的事件次数;总结发生这些纠纷的原因,比较以下因素:年龄(26岁以下,26~33岁,33岁以上)、学历(初中或以下,高中、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以上)、经济状况(按本地人均收入水平划分,良好、中等、差)、住院时间(4 d以内,4~7 d,8~14 d, 14 d以上)、住院费用(平均日费用250~399元,400~600元,600元以上)、生活环境(城镇,农村)、陪护人数(1人,2~3人,3人以上)不同组别之间的纠纷发生率的差异。
1.3统计学处理
率之间的比较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共发生各类护患纠纷233例,占所有就诊住院患者的4.3%。其中投诉107例(45.9%),相互争吵47例(20.2%),患者或家属单方面吵闹79例(33.9%)。
2.1发生纠纷的原因分析
2.1.1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①服务意识差;②责任心不强;③护理人员紧张;④护理技术欠熟练;⑤纠纷和危机处理能力差;⑥相关法律意识淡薄。
2.1.2患者及家属方面的原因①缺乏医学常识,自以为是;②对正常医疗行为中发生的意外情况难以接受或理解;③对医疗护理程序或收费情况不了解;④受社会舆论导向影响,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抱有不良成见;⑤个别患者或家属个人素质差,提出无理要求。
2.2 影响纠纷发生率的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社会环境因素对医疗纠纷的影响分析见表1。
其中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平均日住院费用与纠纷事件发生率有关,高龄产妇、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状况差、平均日住院花费多的容易发生护患纠纷。而患者住院时间、居住地和陪护人数与是否发生护患纠纷无明显相关性。
3讨论
护理纠纷是在护理活动中患者或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不满意产生的纠纷。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及患者、家属维权意识的提高,护患纠纷发生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如何预防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是产科护理需要重视的问题。为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方法,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笔者对本院3年内发生的产科护理纠纷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研究发现,发生产科护患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3-5]。在护理方面,客观存在的原因包括人员紧张,工作量大,导致护理人员容易疲乏忘事、没有足够时间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宣教或沟通,不能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导致一些误解;一些年轻护士缺乏工作经验,技术欠熟练,护理操作时紧张,导致静脉穿刺或其他操作不能一次成功,家属对此不能理解或接受。主观上的原因包括少数护理人员态度生硬,责任心不强,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缺乏与患者家属沟通的技巧与能力或愿望;护理过程中需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或某些潜在的法律问题缺乏预见性或警惕性,护士法律意识淡薄,在遇到潜在纠纷可能缺乏危机处理意识和相应的知识、技巧。对此,笔者认为需采取如下措施以改善护理质量:①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护士长根据各个护士工作能力和知识特长,各个护理环节或场所的人员需求,统筹安排护士的岗位和工作时间,并建立责任护士组制度,形成多个护士工作小组,组内人员搭配合理,技术、特长互补,人员之间为同一组患者或同一项护理措施相互协助,共同完成。科室对护士工作的评价则以小组为单位,促进护理小组内的相互帮助和协调,强化护士内部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工作效率。②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定期组织考核,针对护士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个体化培训,实施岗位淘汰制。同时,将奖励和荣誉与护士个人技能考核和患者、患者满意度挂钩,激发护士学习、提高业务能力的积极性。③严格规章制度。强化各种操作流程的执行力,强调护理操作的规范化、程序化与个体化相结合。④强调医疗安全意识。护理工作已保证患者、产妇和婴儿的安全为第一要务,一切以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为中心,同时注意自我保护,避免和家属发生纠纷,并在有纠纷潜在可能时预防自身受到人身伤害,及时由其他护士替代相关工作,以化解危机。⑤改变传统的护理服务理念。强调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满意为宗旨,不断优化产科护理理念。护理工作中,要求护士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主动关心患者的疾苦,热心解决患者的护理需求。做到尽量多给患者一个微笑、一份温暖,从小事做起,注重护理中的细节。⑥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请相关专家定期举办学习班,优秀护士言传身教。结合纠纷,针对设计的相关问题深入剖析,及时总结提高。
患者及家属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某些患者或家属缺乏基本医疗常识又自以为是,或对一些医疗行为通过网络资讯获得一知半解,对护士缺乏信任,不愿听责任护士耐心宣教;某些接受媒体、网络不实宣传报道的误导,先入为主地以为医院一定乱收费、乱用药,乱作检查,常常为一些原本合理的收费纠缠不清;一些家属对医疗行为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缺乏了解,认为患者进了医院就等于进了健康安全保险箱,不会出现一点差错,也不能出现一点意外。一旦出现病情变化,心理上难以接受,甚至不重事实,不请教专业人士询问相关情况,就把责任全部推到护理人员身上。个别家属提出不合理要求,甚至无端挑衅。针对这些情况,提出如下应对策略:①在患者入院之初即加强相关疾病的宣教工作。制定常见疾病的诊治流程、注意事项、相关疾病的医学常识。每个责任护士均应对刚入院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并在宣教手册上护士、患者共同签字确认。②每个患者做好医疗费用一日清单的结算工作,及时向患者通报各项费用的明细并做好说明,患者确认后签字。③举办患者、家属学校。由专家针对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针对常见的护患纠纷进行分析;组织护士、患者针对常见护理问题进行专题讨论。④定期向患者、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或护理建议问卷调查表,及时反馈信息,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改进措施。⑤针对个别无理取闹的患者家属,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及时通知保卫科、甚至“110”,对其采取严正措施,绝不姑息。
影响纠纷发生率的社会环境因素中,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平均日住院费用与纠纷事件发生率有关,高龄产妇、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状况差、平均日住院花费多的容易发生护患纠纷。分析原因在于:高龄产妇本身危险性高,风险大,并发症多,家属普遍对患者的病情紧张;文化程度者对医疗常识的获取途径少,理解力相对差一些,缺乏与医生、护士的沟通能力,对护士的宣教接受力也相对差一些;家庭经济状况差,住院费用高的患者,对一日清单的查对相对苛刻,由于受到目前媒体不实报道的影响,对医院收费抱有不信任的潜在心理,这些都是发生护患纠纷的高危因素。而患者住院时间、居住地和陪护人数与是否发生护患纠纷无明显相关性。针对患者社会环境因素对医疗纠纷的影响,笔者提出护理措施个体化原则。在患者入院时即发放个人信息调查表,针对患者文化素质、经济状况、医学常识的了解程度、患者及家属的个人修养、居住环境或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住院护理的期望值等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患者个体化的护理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纠纷防范策略。
总之,通过调查分析找出产科常见护患纠纷的原因,深入探讨化解策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更利于患者的健康,利于护士的医疗护理工作,更符合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吕敏.产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8):118.
[2]严俊. 产科护理纠纷隐患的探讨及防范措施[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6(20):84-85.
[3]白晓芳. 规范护理行为防范产科护理纠纷[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8):148-149.
1 社区护理的定义
社区护理即是面对社区内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等[1]。它的服务不限于一个特别的年龄群或诊断,而是提供连续性、非片断性的服务,应用整体的方法促进健康、维护健康、卫生教育和管理、合作及提供连续性护理来管理社区中个体、家庭和团体的健康。综合美国护士会和加拿大公共卫生协会对社区护理的定义,可见社区护理是有组织的社会力量,提供个人、家庭、社区的一种服务, 社区护士以同情、和蔼、亲切的态度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应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矫正每一个人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预防疾病的发生,以保持健康,必要时并从事健康人和居家病人的访视与护理。
2 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快速进入老龄化,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老年人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发病较多的人群,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有较多的需求,同时由于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长,人们花在看病就医上的费用也越来越多,与人们收入的增加不成比例,只能通过社区护理来降低医疗费用。同时,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子女较少,为了工作,子女照顾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但中华民族传统的观念又促使他们不得不照顾老人,有时子女只好放弃上班时间陪老人就医,渴望社区护理人员能帮助他们照看老人,以解除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从这种实际情况看,应该大力发展社区服务,解决人们的实际困难,满足每个人的健康需求,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社区护理的真正意义[2]。
现阶段我国的社区护理发展状况尚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不少医院虽然已经开展了某些形式的社区护理,如开设了家庭病床、护理专家门诊或护理专家咨询热线,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的设立等,其重点仍是病人,未对人群进行健康评价,分出真正健康的给予健康的促进、有疾病倾向的给予疾病的预防和病人进行护理。一些基层卫生单位展开了部分社区护理工作,但其系统性和规范性还处于摸索阶段。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可以说还是刚刚起步,至今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尽管对中高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作了调整,增设了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人文科学和预防保健的内容,但只占其课程的5%左右。基于这种教育很难满足社区护理对从业人员的知识面以及知识结构的特殊要求,为了适应人们对健康需求的逐步提高,填补我国社区护理的空白,应培养一批既具有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社区护理工作能力的护理人员,担当社区护理工作的主力军[3]。
3 发展社区护理的策略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争取当地政府及卫生、宣传、社会福利部门的支持 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对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转变卫生工作领导者的观念,例如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制订社区护理收费标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等。在澳大利亚,联邦和州政府除了为老年人发放基本养老金外,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也多由政府提供。社区对民众是一个新概念,应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了解社区护理的目的、工作范围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了解社区护士的工作方法,纠正人们对护理工作的偏见,使社区服务深入人心,保证社区服务顺利进行[4,5]。
3.2 加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 护理人员应更新观念,从思想上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做到四个转变:服务功能从医疗护理服务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康复转变;服务对象从为患者服务向为群体(家庭、社区)服务转变;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会医学、心理医学、行为医学等边缘性新兴学科转变;工作方式从院内护理向院外、社区、家庭服务转变[6]。在高等院校护理教育和大中专继续教育中增设社区护理课程,重点培养人员的专业技能、临床护理技能、老年人护理技能、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应急能力。除此,应在医院选派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对其进行社区护理的专职培训,组织社区护理见习活动、安排临床护理实践等,培养一批有经验的护理人才,让她们作为学科带头人,从教学、科研全面推动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7~9]。
3.3 在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 社区内人们的健康观念、经济状况、文化素质不能适应社区护理的发展。大多数人收入水平较低,不能负担较多的医疗费用,没有平时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缺乏常见病、慢性病常识,尚有许多人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大量抽烟、饮酒、熬夜等,这样会造成疾病的恶化,加之不愿给子女增加负担,有病不医等等诸多原因影响社区护理的发展。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如授课、咨询、设立宣传栏等讲解健康的概念、保健的意义、疾病的常识和护理对疾病的作用等,让人们了解社区护理的目的、工作范围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使社区服务深入人心,保证社区服务顺利进行[10]。
参考文献
1 胡敏予,肖水源,周昌菊,等.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的设想. 山西护理杂志,1997,11(2):57-58.
2 李伟.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医学教育,2001,10(5):11-13.
3 胡敏予,肖水源.社区护理的现状与进展. 山西护理杂志,1998,12(2):59-60.
4 方玉桂,杨玩华.我国内地社区护理的困扰与对策. 中华护理杂志,1998,34(8):503-504.
5 方琴.浅谈社区护理. 福建医药杂志,1999,21(6):103.
6 庄华.关于社区护理的探讨. 实用护理杂志,2000,16(2):31.
7 蔡秀珍.浅析社区护理.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5):56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