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智慧课堂研究成果

智慧课堂研究成果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0 18:03: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智慧课堂研究成果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智慧课堂研究成果

篇1

曾担任过区教研室负责工作的江老师一直承担着教学、研究和管理多方面的重担,无论干什么工作,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投身其中;无论是对学生、家长、教师,还是朋友,他总是温文尔雅、真诚待人,无论是主持论坛,还是报告点评,他风趣幽默,专业睿智,让听者往往是轻松惬意又意味深长。正直豁达、博学多能是周围人对他的一致评价。

研究,他有一种执着的精神

朱老师做过十多年一线教师和班主任,担任过学校校长、区教研室副主任,不管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他都从没离开过数学教育和教学研究工作。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以研究的方式开展工作,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主持的省级课题《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第四届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围绕一个课题,带领一个团队,坚持研究十余年,终结硕果,其关键在于他有执着的追求、创新精神。

教书,他有一种智慧的风范

作为教师,他希望他的学生不仅拥有知识,而且拥有智慧;他期望他的数学教学成为师生智慧生成的旅程,他的数学课堂成为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场所;他渴望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带出一批批充满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他企望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以渊博的知识哺育着芬芳的桃李满天下,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于是,他在教学中研究学生,在探索中感悟课堂,在实践中反思问题。他的数学课堂,鲜活生动,自然生成,处处充满着创造与启迪,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生机。走进他的课堂,能让你时刻感受到其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技能和独特的教学智慧,以及高效的课堂增益。

育人,他有一种广博的胸怀

篇2

二、案例描述

我以《震惊世界的金字塔》一课为例说明。

课前,我利用慧云互动平台进行前测,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然后在平台上微课和任务,通过平台监控和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看了没有、看了几遍、哪些节点重复看等。看完微课后,再进行检测,得出数据,精准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哪道题做的还不行,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再练习。

以上只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在课上要交流和思考的那些问题呢?我利用了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在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微信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我进行统计、归纳、整理和分类,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最想了解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由分M研究问题。研究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困惑,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信息,向同学、家长求助,向各科老师求助,从而完成他们的个性化研究成果。

课上,我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汇报交流、评价讨论和提问质疑的时间,并增强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当每个小组在汇报研究成果时,我还利用平板电脑的摄像功能记录下各小组汇报时的影像。它不仅记录下学生的研究成果与表现,也记录下生生、师生之间的质疑、交流与生成。课后,我会将这些录像上传到平台中。一方面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因为他们非常愿意把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家长、同伴看;另一方面,对于课堂上没跟上、没听懂的地方,学生回家后还可以再看。此外,各班之间还能分享不同的研究成果与智慧。

此外,小组展示的方式还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正在学习的课程、手边的资源、独特创新的想法有关。如有的小组利用画画的爱好来展示、有的小组利用正在学习的选修课材料粘土展示,有的小组喜欢设计导游词、动手做试验的方式展示,还有的小组利用电子小报、Keynote、Ithoughts(思维导图)展示等……当他们有困难时,我引导他们求助于不同学科的教师。这样,就将多学科整合在一起,既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完后,我让学生在数字化平台上收获与感受,实现了100%的参与度,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你觉得打字慢的话,新工具还给我们提供了将语音转化成文字的功能,几乎是在说话的同时,屏幕上已经显示出文字了。

课后,我将各组汇报与表现的录像上传到平台中,并让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可以评自己、评同学、评老师。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知已知彼,更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总之,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微观行为,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感兴趣程度,进而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三、案例反思及效果分析

反思自己将iPad引入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行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翻转学习,线上线下。课前,线上完成:前测+微课+再测=掌握基础知识。课中,线下成为交流学习成果和释疑解惑的场所,是线上学习的扩充。这样,节省了课上学习基础知识的时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用数据了解和监控学生的掌握情况更有说服力。

篇3

新课程改革要在科学操作、整体推进、自觉反思、不断调整的基础上,新的学年。把握重点难点,把握推进节奏,力求课程改革改出实效、改出质量。

准确理解教学内容,1科学操作。深入研究新教材。把握教学要求,

重视研究教材体系,2整体推进。鼓励教和倡导教师尽可能在7-9年级实行循环。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3自觉反思。利用各种反思形式开展教研工作。①课标教材学习深度的反思;②反思新课堂教学的效度;③反思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程度。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反思我课堂等活动不断的调整我教学行为。4不断调整。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不断的调整。

二、聚焦课堂。

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

一要加强新课程实验研究,新的一年里。聚焦课堂教学,关注研究常态教学,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途径。积极组织开展以“读懂课标、读透教材”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和“人人上达标课”活动,以此为载体,组织教师研究课堂、评价课堂、改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盘活教育资源。

提高课堂效益。二要实施有效教学。

有效性课堂要实现“五个转变”

由单纯的为学生考试而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①目标上。

由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变到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上来;②内容上。

面向全体学生上来,③对象上由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转变到关注学困生。树立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思想;

由一刀切转变到发展学生个性上来;④要求上。

变学会为会学。⑤方法上由被动式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来。

三、强化管理。

把握基础知识,1加强集体备课。用集体智慧打造智慧的集体。

落实常规。2加强教学管理。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3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实现教师群体成长。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065-0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积极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针对北京市延庆县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滞后于课程改革进程的现实问题,重点围绕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 实施措施

第一,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转变干部教师的观念,提升素养。笔者所在总课题组组织干部参观学习、市县拉手、县域内拉手活动;邀请专家对干部教师就智慧课堂的评价标准、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如何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等专题进行培训。转变干部教师观念,提升干部教师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通过干部教师的组班培训,干部教师跟上改革步伐。借助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北京市“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开展组班集中培训,使干部教师在教育理念、管理方式、课堂指导、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紧紧跟上教育改革新步伐;使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能够及时跟上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通过集体备课有效引导教师在中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解决好办学规模小的学校教师集体备课、集体教研难以有效开展的问题,切实做好为基层教师成长的服务工作。

第四,通过协作区开展走进学校活动,加强沟通交流,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第五,以课标、教学指导意见和中高考考试说明为指导,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形成具有延庆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六,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对各学科课程内容的分析,形成针对不同课型、内容、学生的教与学方式,并使之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学课堂教学改革。

二 研究成效

1.研究成果

第一,初步形成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我们研究出的教学模式属于归纳范畴,是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如延庆体校总结归纳出“126”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1”即一个中心,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中心。活动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活动,不能仅仅为了追求热闹的形式而活动。教学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脱离目标去组织活动将是无根之木。“2”即两种操练方式:基础操练与拓展训练。基础操练是及时巩固基础知识不可或缺的方式,可以集中教授,让学生明晰本课的重难点。主要通过机械、半机械、自由操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明晰了本课的重难点后,进入学习时更容易在设定的情境中再次巩固重难点,为拓展训练做好知识储备。拓展训练是知识在运用中的一个总结巩固拓展过程,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6”即实施步骤共分六步:一是创设情景,唤醒智慧;二是呈现新知,启迪智慧;三是基础操练,分享智慧;四是课堂教学,领悟智慧;五是练习设计,内化智慧;六是拓展训练,深化智慧。

第二,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教师的智慧和能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多样,无拘风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自己的教学风格等,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如香营学校的英语老师吴××根据学生喜欢唱歌和爱好音乐这一特点,将英语知识编成歌曲,引导学生爱上英语,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教师通过英语歌曲法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学生爱上了英语课,学习积极性也高了。物理老师耿××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学生用圈点批注法解物理习题,学生能够抓住题干重点和运用知识,提高了做题速度,大大调动了学生做习题的积极性。再如延庆七中的老师采取研究性、探究性教学法,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培养了探究思维能力。

第三,多种学习方式,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兴趣、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原因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设计和选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八达岭中学、刘斌堡中学、第三中学、第一中学都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收效显著。八达岭中学、刘斌堡中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第一中学采取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各校有各校的办法和高招,如刘斌堡中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先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合作强调的是小组成员的整体协作,共同完成老师设置的教学任务;在小组合作之前,要让每个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鼓励每个学生在组内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2.研究效果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归纳总结意识逐渐增强,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

第一,教师成长。

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变化。通过文本分析、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了解到教师在备课、上课、课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1)备课组课前充分研究,体现了教学预设的智慧。各备课组都能把集体备课工作放在首位,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基于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深入分析,进而预设完成有效的教学设计。(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如延庆四中鲁××老师在其“化学让世界更美好”的县级研究课中,充分运用一瓶可乐创设了一系列化学问题,引发学生对化学研究内容的思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智慧。(3)及时捕捉信息,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学生的各种信息会不间断地并且不经意地传递给老师和同学,这些来自于学生的信息,有些是教师事先在备课中预设到的,但更多的是教师无法预设的,关键是教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些来自学生的信息,并且利用好这些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课堂中生成的有效资源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在逐渐推进过程中教师能善于捕捉发生在课堂情境中的每一次稍纵即逝的契机,加以引导、点拨,抓住问题的实质,采取适当的措施化解问题,体现了课堂生成中教师的教学智慧。(4)在课堂小结处再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一堂课的结束,并不代表问题的终结,而是用新知识再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开始,利用课尾总结,加以引导、点化,更能显示出小结在拓展延伸上的巨大功效。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的知识体现出学科的思想、学科的方法,初步形成认知结构。如延庆四中生物组在每节课小结时,教师都会引导学生概括本课内容、重点、关键,或利用提纲、图表、思维导图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5)在反思中积累智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每节课后教师首先要反思教学目标,其次要反思教学方法,再次要反思教学价值。如第四中学初三数学组每天做解题方法的积累,并由组内年轻教师王×负责组内课后反思记录。反思中不仅积累了很多解题技巧,而且记录了许多教学方法。组内每位教师都能受到启发,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是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够将学生放在首位,为学生的发展考虑,首先制订目标能够根据课标、教材、考纲、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可操作,改变了大而空的形式;其次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也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式或提问式向启发式、研究式转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是初中教师和实验教师基本功成绩突出。我县参加北京市第二届初中教师和实验教师基本功比赛,成绩突出。4人获得市级一等奖、20人获得二等奖、3人获得三等奖,实现了中考学科一等奖零的突破,成绩处于郊区县前列。

第二,学生的变化。

一是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变化。课堂上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多了,改变了以往课堂只是少数几个尖子生表现的局面。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思维方法得到丰富,思维水平得到提高。无论是2人一组还是4人一组,小组的凝聚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得到加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课堂上的自信、活跃、合作能力迁移到课外,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提高。在智慧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诊断自身的教学,立足于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上,教师采取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设计问题时紧密结合各知识点,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的热情。

参考文献

篇5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如果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俗话也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装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减少,就要通过大量阅读教育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魅力去激励学生。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理念,教师一旦停止学习,那就将停止了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这些都向教师传统的教书匠角色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终身学习者。因此,一个高素质的政治教师要多读书,认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本质,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掌握高超的教育艺术。

虽然教师通过大量阅读能够快速提升教育理念。但对政治教师来说,无论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要求抽出大量时间去广泛涉猎各种理论是不现实的,况且没有明确目的的阅读也难以形成个人的教育理念。因此政治教师的读书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我们以为围绕开展的政治课题研究进行阅读对提高政治教师理论素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一位专家说的:“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快车道’”。笔者对此深有感触,多年来,为了搞好一项课题研究,大量阅读了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理论知识,如《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教育的智慧》、《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细节决定成败》、《课程与教学论》、《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学习方式的变革》,不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

二、真做题,增强教研能力

所谓“真做题”即实实在在地开展课题研究,避免形式化、功利性、应付型课题研究。一句名言说得好“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因此,要让主体发展需要成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源动力,既要着眼于现实,更要放眼于未来,最终把树立正确的教育研究观作为自己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教育教研能力,不断使自己从合格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特长型、学者型教师。

教师的行动在课堂,教师的成长在课堂,教师的需求也在课堂。教研能力培育的合力应集中于课堂这一研究载体。“课例研究”无疑是增强教师教研能力的一济良方。课例研究是围绕一节课展开,主要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重点解决上这一课中存在的某些教学问题,聚焦于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把研究融入说课、备课、上课、观课、议课全过程。例如2010―2012学年,我们高二政治备课组认真开展了《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开放性教学研究》的课例研究。基本流程:备课―开课―议课―改课―复课―反思;主要形式:同伴互助指导、指导教师、名师面对面指导。流程简单,突出教师自主备课,真实展示自己的教学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同伴互助指导、指导老师或同组名师面对面指导,共同修改,再在实践中比较,自我完善,自我反思,获得认知。通过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机制的构建,寓教育科研于课堂,寓教育研究于平常,营造适合教师成长的良好教研氛围,打破了原来教研活动中的沉闷气氛,点燃教师的教研热情,唤醒教师的成长需求,实现教研活动应有的教研价值。这种务实的教研态度和方法,有效增强了备课组教师的教研教学能力。

三、常反思,生成实践智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教师素质关注,政治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智慧以适应这种变化。我国教育学者朱永新认为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反思对政治教师生成实践智慧是极为有效的,因为它着眼于政治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拥有和改善。著名教育家叶澜老师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教研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我们认为,要成为一名“专家型”政治教师,必须先成为一名“反思型”政治教师,正因如此,我十分赞同《培养反思力》的作者的论断:“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也会成为高人一等的教师,他们可以指导成长。”可见,教学教研反思是生成政治教师实践智慧的一种有效途径。

那么,怎样才是有效的教学反思呢?笔者以为:首先要常思考,养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在教育反思过程中,政治教师应该逐步养成批判性的思维,以独特的视角、心灵的触动,深层次的分析、反思我们看似正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其次要多观察,发现需要反思的教学教育事件。在教学教研中必然会遇到大量的教学教研事件,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具有对这些事件进行反思的敏锐眼光、独特的思考角度。通过反思,不仅能够分析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教研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高教学教研效果,也能使政治教师在不断反思中生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实践智慧。例如针对当前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功利性、形式化等问题。例如我的《去功利,真做题》一文,在反思中生成了实践智慧,也对本组的课题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重推广,提高教学水平

篇6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0-0050-05

“构建小学情趣课堂的实践研究”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本课题立足我校“十五”期间的研究基础,并力图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在课改大潮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校本化探索,取得具有“轻负担高质量,重情趣高效率”的校本特色的研究成果。课题于2008年4月立项(课题批准号为B-b/2008/02/040),2011年6月完成结题论证。该课题于2011年11月被评选为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追本溯源:课堂教学期待情趣盎然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但综观当今教育,学习仍是一件既“刻苦”又“痛苦”的差事。该课题的提出正是基于以下因素:

1.新课程改革期待充满活力的课堂

进入21世纪,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强劲东风吹遍神州大地。新课程提出了“以人为本”、“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等教学理念,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显然,情感作为人生命中最为活跃、重要和复杂的因素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因而,新课程的实施和深化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学习内容中有哪些情趣性的学习资源?怎样的学习方式是学生感觉到趣味盎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进行评价?情趣课堂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凡此种种,只关注知识传递,不关注传递过程中的方式方法的生硬做法显然被大家所摒弃,乐见在教学中老师们更多地关注孩子学习的状态和用积极的状态去教,因为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

2.立足儿童发展期待充满情趣的课堂

(1)当前课堂重知轻情的失衡。

虽说素质教育倡导多年,课改进行得轰轰烈烈,但勿庸讳言,高考指挥棒照旧在挥舞,应试教育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综观很多地区、很多学校,考核仍以一张试卷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并以此来评价学生和教师的业绩,重知轻情的状况难以得到很好的改善。原本富有情趣的教学资源,可以上得情趣盎然的课,变得过于理性,课堂上充斥着知识的讲解,充斥着机械、枯燥的习题训练。如此种种,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搞坏了,造成思想僵化、情趣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上课都没有兴趣,怎么可能学得好?

(2)儿童发展以人为本的缺位。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指出:教育应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但是在教育现实中,儿童立场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作为成人的教师们以惯有的思维,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把自己的需求当作儿童的需求,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儿童的兴趣,最终以牺牲儿童为代价实现自己预定的教育意愿和目标。而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一切为了儿童”。我们不知道“儿童是谁”,不知道“儿童在哪里”。我们漠视儿童对玩的渴望,对情趣的需求,我们唾沫飞溅地讲解知识,毫不客气地让儿童苦战题海,我们眼里很少有儿童。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校也不例外,学生存在一定的“苦学”现象。

3.根植校本研究期待课堂教学变革

“十五”时期,我校在省立项重点课题“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中对数学教学如何联系生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同期,我校还研究了省教育学会课题“情趣作文的实践研究”,“情趣书法”也是我校的特色,所以我们对情趣课堂的研究已有了前奏性的跃动,并取得了相关成果。“十一五”来临之际,我校就在思考:如何在继承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来进一步改善课堂?我们提出了这样的理念:“注重快乐过程,追求完美结果”。继而我们又认真学习了青岛实验小学等地的实践经验,在具体的操作上有了参照样本。正是在这样的思考和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我们尝试通过优化教师教学行为,重视教师的情趣引导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积极性、主动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在一种主动和谐的氛围中自觉地学习,掌握知识,点化智慧,润泽生命。形成了以情趣课堂、情趣作业、情趣课外综合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情趣教学特色,使有效教学走向高效。

理清脉络:情趣课堂研究指向何方?

情趣课堂研究作为理想化的方向提出了,那么我们所预期的目标和追求的价值体系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些正是我们需要理清的概念脉络。

1.情趣课堂的概念内涵

(1)情趣课堂的核心概念:

“情趣”从词面看是指情感与兴趣的综合。《现代汉语词典》对“情趣”的释义是“性情志趣”或“情调趣味”。当情趣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词时,这里的“情趣”则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情感和趣味,包含学习的兴趣、理趣、志趣,以及与学习内容、过程相关的情感。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既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绪活动,又是个体认知活动的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内在动机。兴趣可以唤起人的注意,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启动器。而情趣比兴趣的内涵更为丰富,是兴趣的提升和发展。情趣不仅包含兴趣,还包含理趣、志趣。根据对小学生情趣形成和水平的研究,我们认为情趣一般有三个层次:“兴趣”属于情趣的初级水平。兴趣与人的内在的感觉情绪相关联。“理趣”属于情趣的中级水平。理趣与人的理性水平相关联,主要指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倾向,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方法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知性能带来无穷的趣味。“志趣”属于情趣的高级水平。志趣是由兴趣、理趣迁移为自己志向的结果,是更加稳定和持久的学习动力。志趣水平的高低不仅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就,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和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情趣课堂”是一种使学生感到趣味盎然的课堂,是生动活泼、智慧流淌、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里课堂不仅指课堂教学的过程,还应当包括课堂空间中物理与心理、社会与教育、个体与群体等等因素的有机综合。情趣课堂还应当是师生思维活动与情感体验活动的高水平体现。情趣课堂也应当是一个充满情趣和吸引力的社会心理场。它以积极的课堂气氛去浸润学生,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体验智力活动与审美情感的愉悦,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情趣和智慧同构共生,从而产生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情趣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脑科学研究成果越来越表明,情感在人类学习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情感与认识并不是对立的两个过程,而应当理解为两个并行的过程,它们以特殊的方式联系在一起,都是脑神经整体功能的体现。针对传统教学重知轻情的弊端,情趣课堂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内在潜能。

实践证明,“情感在一个人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司职情绪的大脑相关组织激素蛋白质的分泌,进而影响人的学习和生活。积极健康的情感能有效激发学习的热情,消极的情感便会阻碍学习的进行。”

苏霍姆林斯基早就把情感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提出来,指出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智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感……新课改也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情趣课堂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明确把“完善教学目标”放在优先位置,把形成学生乐学的心态作为课堂的追求目标。

情趣课堂决不是肤浅地追求课堂表面的嘻哈热闹,而要追求深层次的“理趣”,关注代表智慧的思维水平的发展,主要指向学生的思维品质,即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逐步引导学生从低层的兴趣发展到持久的志趣。

情趣课堂追求知情和谐发展。情趣课堂之所以突出“情”,只是对以往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的一种矫正,而不是忽视或否认教学中的认知因素。恰恰相反,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认知因素的重视,尤其要借鉴国内外心理学在认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以力求形成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互促并茂的教学格局。

(2)情趣课堂的主要特点:

学习环境的宽松性。美国著名学者吉诺特曾多次强调:“教师有一项功能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创造有情感的学习环境。这是任何精细的机器都永远无法代劳的。”情趣课堂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提供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心灵的交锋,真情的宣泄,这样才能真正使课堂生动活泼。

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小学各科的教材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形式,都蕴含着浓浓的情趣,然而它呈现的形态却是静态的语言文字或符号、图片,要使学生一下子感受到其中的丰富情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现版教科书已改变了原来“刻板”的面孔,编写得已生动许多,为此,我们要精心研读教科书,尽量挖掘出教科书中情趣性的学习内容。但仅此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来给学习内容添情加趣,如以现实为素材,可添生活之情;富人文气息,可添文化之情;编趣题讲故事,可添快乐之情。

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呆板、机械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昏昏欲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才能迎合儿童的心理,吸引他们的注意。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巧妙设疑、故作悬念、激发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如语文课上娓娓动听的背景介绍、声情并茂的范读表演、生动逼真的电视画面演示、优美抒情的音乐配音,都能让学生徜徉在如诗如画、有情有趣的学习中。

教学评价的人文性。情趣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评价方式上鼓励老师用富有爱心、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指出孩子行为的对错,成绩的好坏。让学生在会心一笑中明白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构建小学情趣课堂的实践研究”就是在小学课堂教学主阵地上研究如何使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富有情趣,探索实现情趣课堂的操作路径,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从而优化课堂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知情的和谐发展。

2.情趣课堂的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是:让情趣充盈课堂,让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让教师在富有情趣的工作中成功,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学习中成长,让学校在情趣特色的形成中成名。具体目标是:

(1)形成对情趣课堂较为清晰的校本化理解。通过研究的深入,我们要深刻理解情趣课堂的内涵与特征,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在自己的实践基础上赋于我校个性化的理解。

(2)构建情趣课堂的课堂实践模式,形成一些情趣课堂的操作样式。

(3)达成学生知情和谐的全面发展,课题研究最本质的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期待学生能乐学、会学,知情合一,谐调发展。

(4)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塑造科研型教师队伍。①转变教师观念,认识到情趣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②改变教学行为,使教育科研成为他们日常的工作方式。③善于反思总结,促使教师多出优秀的教学成果。④磨砺出更多的教学新秀、能手、学科带头人等教学骨干。

(5)丰富办学内涵,彰显学校特色。通过举办对外的汇报活动、展示活动、较高质量研究经验介绍等多种方式来打造学校品牌,形成学校特色,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办学美誉度。

跛行千里:情趣课堂实践初见成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辛苦的磨砺总是给付出者以真诚的回馈。三年来,我校的课题研究从蹒跚学步一路跛行千里,学校的课题研究从模糊走向逐步清晰,从“赶鸭子上架”走向教师的自觉追求,成效显现:

1.初步建构情趣课堂的理论框架

(1)形成了对情趣课堂校本化的理解。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不断加深对“情趣”的理解。课堂追求情趣,并不意味着去迎合情趣。打造情趣课堂是为了克服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状况所作的一种纠正,它不是忽视或否定学习内容中的认知因素。所谓情趣只是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给小学各科学习穿上一件比较生动有趣的外衣,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喜爱,从而让他们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最主要的,我们还是要脱掉这件外衣,把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点适时自然地转移到知识本身,而不是始终停留在漂亮的外衣上,知识本身所弥散的理性之美若能吸引学生,这才是长久的,力量巨大的。过于放大情趣,把情趣泛化,导致的结果是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得到的也是肤浅的情感体验,可谓是舍本求末。

情趣课堂是充满活力的学习场。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系统,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社会、心理因素。课堂中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不仅有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还包括课堂其它各种情境因素,如:课堂的物理环境、集体的人际关系、课堂事件、心理气氛等等。现代教学论的研究已经从单一研究教与学的过程,拓展到研究课堂的学习场问题。关于“场”,最早是物理学中的概念,如磁场等。后来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把这一概念运用到社会心理学中,成为分析社会心理情境的一个重要工具。他认为,人的行为是情境与个体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所谓“社会心理场”是指影响人们行为和心理的各种物质、心理因素的情境。当人们进入某种情境时,人就会自觉地采取某种行为。因此,我们认为,情趣课堂要把教与学的过程,以及教学过程中整个社会心理情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这一意义上讲,情趣课堂应当是一个充满情趣与生命活力的学习场。

(2)初步构建了几个校本化的操作样式。

情趣课堂的建构最终必须落实到每一门具体的学科教学之中,由于每一门学科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情趣因素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发挥学科教师的创造性去建构各种情趣课堂的样式。目前,我校初步形成了数学、作文、英语等学科的情趣课堂操作模式。

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建构模型——解决问题——用于生活

作文学习:怡情——沟通——松绑——实践——积累

英语课堂:以“乐”入境——表演性学习——趣味练习

2.形成一批情趣课堂的物化成果

(1)学生学习成果丰富。

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我们更追求完美的结果。正是因为解放了学生,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学生才能发挥出巨大的能动性,学习更热情、成绩更突出。在三年的各级各类比赛中,书画类竞赛有100多人次获奖,科技小制作有约20人次获奖,音乐“三独”(独唱、独舞、独奏)比赛中有200人次以上获奖,各种征文竞赛有约200人次获奖,省数学小论文竞赛有约35人次获奖……如今,两本学生情趣作文集《快乐星期八》和《会游泳的鸡蛋》已由珠海出版社正式出版。

(2)教师研究成果突出。

在研究过程中,老师们围绕课题的研究内容积极撰写论文和案例,至今已有近150篇论文在省市以上各级各类征文竞赛中获奖,有约16篇于各类省级以上报刊。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小学情趣课堂的理解,不断探索小学情趣课堂的操作模式,不断实践着情趣课堂。如今已把所思所做撰写成课题专著《情趣课堂——构建充满活力的学习场》,由现代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研究成果再次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3)学校办学内涵丰厚。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教学传统,自从开展了本课题研究后,我校更是注入了一潭活水,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

①科研浓氛围,学校显内涵。

老师们能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边研究边工作,教育科研成了老师们的工作方式。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平时利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时间及业务学习时间积极进行研讨,畅谈研究感悟。在研究中,老师们对情趣课堂产生了很多感悟:

我一直执教低年级语文,长期从事情趣书法研究。在教学中,我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基本笔画,以人、事物来活化字形,使书法教学有情有趣,让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笔笔传神地写字,赋予每个字生命的活力,把做人的道理蕴含其中,学生对写字从“兴趣”到“理趣”,再到“乐趣”,直至“志趣”,做到“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周丽君

我想:情趣课堂该是什么呢?它应该是三月的夜雨,六月的柔风,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学生幼嫩的心灵,同时也默默地改变着我的工作心境和工作方式。“用情感化,用趣牵引,用艺点化”,工作着,研究着,并快乐着,这就是情趣课堂研究中的我。——汪燕芬

情趣教学,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教师,一个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教师,他的生命动力来源于而且只能来源于教育科研! ——王羚

这些发自教师内心的话语,流露出的是他们对科研工作的热情,正是这股热情渲染出了我校浓郁的科研氛围,在办学理念“注重快乐过程,追求完美结果”的指引下,学校正努力走内涵发展之路。

②活动创佳绩,学校赢美誉。

2009年6月我校承办了江阴市名特优教师风采的展示活动,由校长带头展示了四堂课题研究课,活泼生动情趣盎然的课堂教学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每年学校面向全市的展示课活动,也都充分体现了情趣课堂的个性特色,我校的课堂活而不乱,趣而有味,课题研究让我们的课堂有了活力和深度。

从2008年课题实施至今,新增10人被评为无锡市(或江阴市)教学能手或学科带头人。两位老师执教的研究课分获省一、二等奖,有近10位老师获得无锡市一等奖。在近两年的江阴市教学大比武中,我校有十多位老师获得一等奖。

以上一系列活动,尤其是所取得的良好成绩,有效地为课题研究成果作了推广与宣传,也在无形之中形成了我校课堂教学的一道特色风景线,为学校赢得了美誉。

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153-02

目前,几乎所有的工程技术领域都会涉及到信号处理问题,而数字信号处理由于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强以及便于大规模集成等特点,已成为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1]。《数字信号处理》作为通信、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语音、图像、雷达、通信、控制、声纳、航空航天、故障检测、遥感遥测、生物医学、地质勘探、自动化仪表等领域[2]。但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仍侧重于理论讲授,不能充分体现工程应用性,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信号与系统》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作为《随机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3]。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涉及到的公式推导繁多,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有一定要求[4]。因此,应结合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和需求,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1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课堂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种满堂灌的教学过程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无法持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亦不能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从而导致教师无法掌握学生对授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

1.2 授课偏重理论,缺乏应用性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公式推导多,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信号与系统》课程基础。目前的教学体系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理论结果的物理意义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导致学生感到抽象和枯燥。部分同学由于前期基础课程学得不够好,缺乏自信心,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产生畏难情绪,从而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

1.3 目前的教学模式多为自底向上,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不足

当前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授课,即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分解细化,分块讲述各部分知识点,此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即只掌握单独的知识点,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核心思想。

1.4 授课方式单一,学生理解困难

目前的授课方式要不采用传统的黑板板书的形式,要不完全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板书授课方式容易使学生陷入仅重视理论推导而不重视应用的误区,完全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方式则忽略了重要结论的理论推导,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5]。

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数字信号处理智慧课堂建设

针对传统课堂师生间缺乏有效互动的问题,通过开发微信公众号,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微信用户可以利用微社区进行互动,并设定固定时间进行教师在线答疑。针对学生反馈的共性问题和重点难点知识点录制微课视频,并将录制好的微课视频上传至腾讯视频,在微信公众平台制作关键词回复,通过回复关键词就可以观看相应的微课视频,从而使学生随时随地打开微信公众号,即可实现在线答疑解惑。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掌握学生反馈的问题和学习情况,从而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实现智慧课堂平台建设。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理论性较强、不易理解的问题,通过开发MATLAB图形用户界面,将典型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和实际案例通过MATLAB图形用户界面演示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工程案例加深对数学概念和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将开发好的MATLAB图形用户界面加载到微信平台,使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验证和实际工程案例的应用中,从而将理论与工程应用联系起来,真正做到物理概念、数学概念和工程概念的有机统一。

针对自底向上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课程整体把握不足的问题,在课堂上,结合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以具体工程实例导入,引出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理论知识。在课后,布置结合前沿科技的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最新研究成果,追踪学科前沿动态,并对整体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体把握。在制作配套教材的多媒体课件时,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思路,从实际应用问题出发梳理课程的整体构架和知识体系,将涉及到的知识点以“知识链”或“知识树”的形式进行层层分解演示,将知识点串接起来,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把握,并将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加载到微信公众平台,供学生参考学习,从而使学生对课程整体构架和知识体系有更好把握。

单一的授课方式要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要么缺乏对重要结论的理论推导,容易陷入极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有必要研究能提升教学效果的多元化授课方式。对于重要公式的推导,采用板书,板书能够帮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领悟具体的推导过程,从而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对于不易理解的内容和具体案例的讲解,采用多媒体,通过图像、动画的演示,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将MATLAB软件应用于教学,淡化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界限,通过编写程序可以简化繁琐的计算过程,并直观观察各种参数对结果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工程算法的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搭建微信公众平台,将在线辅导答疑、MATLAB图形用户界面演示、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整合起来,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移动智慧课堂的建设。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实时反馈,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修正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师生教与学的双赢。

3 结语

通过将现代教育资源整合到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智慧课堂建设,是“互联网+教育”的一个重要应用。该文的研究成果扩展性强,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添加教学资源,使传统的封闭课堂走向开放,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将该文的研究成果更便捷推广到其他专业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高西全,丁玉美.数字信号处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恩亮,张丽华.应用型高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12(12):98-99.

篇8

教学案例:《用字母表示数》(王文盛老师执教)

学生在创意栏里写出关于青蛙只数与腿数的关系之后,王老师选择了四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师生共同评价。

师:设计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创意。

生1:100只青蛙,400条腿。

师:你是怎么想的?你们有什么意见?

生:能看出腿的条数与青蛙只数的关系,但无法表示所有青蛙的只数与条数。

师:这种方案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生:这种方案只能表示出所有青蛙的只数和腿的条数,表示不出两者的关系。

师:感谢这位同学,因为他愿意把自己的创意分享给大家。

生2:x只青蛙,x条腿。

师:你是怎样想的,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吗?

生:因为青蛙的只数是无数的,写不完,所以我用字母x就代表了所有青蛙的只数,还有腿的条数。

师:同学们同意这种表述吗?

生:不同意。如果这里的x是1的话,就变成1只青蛙1条腿了。所以我不同意。

师:对了,同一个字母,在一个式子里只能表示同一个数。他这里用字母表示解决了第一位同学的问题,能表示出所有的可能性,但没有表示出正确的关系。能想到用字母表示数,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我们为他的创意鼓掌。

生3:x只青蛙,y条腿。

生:用2个不同的字母表示只数与条数,能表示出所有的可能性,但看不出正确的关系,例如x=2,y=3时,就不行,相对于前一种来说,又完善了一点,但还不够。

生4:x只青蛙,x×4条腿。

生:好,这种方式不但表示出了青蛙所有的只数,而且还能看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

师:大家都非常赞成这种方案,你为什么赞成它?看来这种方案符合我们的要求。把掌声送个这位善于动脑的同学。

王老师的评价,没有采用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针对实际情况,指出错在哪里,好在什么地方,在精心安排的汇报顺序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接近合理的表达方式,彰显了教师高超的评价艺术。

王老师的评价语言准确精练,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指出了创意的不足之处,通过引导学生辨析,圆满完成了新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评价材料的选择与呈现顺序也是匠心独具,显示出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

怎样才能具有良好的评价语言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开展课题研究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专题研究。

第一阶段,广泛阅读相关文章,查阅资料。重点学习诸如《名师精彩课堂实录》之类的书籍,收集好的教学案例,上网查阅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源,可以是教学设计,也可以是教学反思,还可以是教学点评。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第二阶段,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这个平台,分析执教教师的评价语言,相互探讨,共同打造,提高执教教师的语言评价能力和团队的研究能力,共同提高。

第三阶段,总结提炼,形成研究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运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2.记录课堂,走进课堂

把自己的随堂课录下来,反复观看,分析和思考,哪些地方可以不说,哪句话说得不好,哪些话可以可以换一种说法。走进别人的课堂,多听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吸取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是怎样组织语言的;还可以观看教学录像。

篇9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9-0091-04

学校在迈向集团办学过程中,由于时空差异和物理距离等因素,造成多校区管理费时耗力;各校区之间在管理水平、课堂执行力、师资水平和教研能力上存在差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不够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为此,从2012年开始,学校开始探索“鱼洞二小智慧校园”管理新模式,解决校区之间在管理、资源配置、教育教学质量、师生发展等方面的差距,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下面笔者就学校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分享。

智慧校园管理模式构建

目前我校共五个校区,对智慧校园的应用与探索重点聚焦于解决学校在多校区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主要操作流程为:①在核心校区(主校区)的资源统一配置、管理下,各校区相对独立、各有特色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②借助智慧校园云计算服务平台的管理功能,将环境、资源、信息及管理活动全部数字化,并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现对物理校园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对感知的信息进行智能处理与分析,实现校园内任何人、任何物、任何信息载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互通,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从而实现多校区的智能化管理,突破管理的时空局限,提高管理效率。

1.多校区常规管理模式

要实现多校区智慧管理,需要常规管理方式作为支撑。认真做好、研究好常规管理,搞好这个顶层设计,是实施智慧校园管理的必要条件。目前,我校多校区内部常规管理分为三大管理团队,从上至下,既垂直又交叉,既统一又分散,体现了统筹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多校区管理方式。但在常规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由于人力的分散,各个校区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变难;资源分配、优质资源共享等远不如单校区容易实施;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经常奔走于各个校区,浪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资源等。因此,要突破现有的管理瓶颈,我们可以借助多校区智慧校园管理的优势,来实现多校区的高效管理。

2.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高端形态,因此对数字校园的分析建构是实施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保障。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是由人、环境、机制三个基本元素组成。人、环境、机制三者是有机的统一体,它们相互影响:环境是基础,是先决条件;机制是管理应用的保障,是必要条件;人是应用者和实施者,是主体;三者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存在并有机协调,才能发挥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3.智慧校园管理模式构建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学校逐步形成了智慧校园管理模式,即借助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将学校常规管理方式与数字化、智能化结合,形成了鱼洞二小智慧校园七层管理结构模型(Seven Layer Management Model,简称SLMM),通过七层管理结构的实施,实现多校区的高效便捷管理。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

结构图共七层,自上而下,中间部分有交叉,形成管理逻辑结构图,简称七层管理模型图,每层的具体功能及应用阐述如下:

第一层:校长是首席执行官,具有最高管理权限,是管理体系的决策人。

第二层:信息部是管理CEO,直接为校长提供管理思路及策略,负责信息化管理的统筹规划,并分别与课程部、德育部、服务部、幼教部衔接与沟通,深入了解课程、德育、服务、幼教的应用需求,制定相应的应用及管理策略,是管理机制与保障机制的起草者。

第三层:在多校区常规管理模式中,管理团队是校长的智囊团,是学校课程、德育、服务的顶层设计者,在虚拟的数字化环境下,管理团队给信息部提供应用需求分析,为顶层设计提供建议和策略,同时为下层管理部门提供理论指导,督促与检查部门应用情况,实时回传并统计数据。

第四层:管理部门是具体应用执行机构,对下层的应用模块进行具体操作,总结好的应用措施提供给上层分析。管理部门与管理团队是管理的中间层,也是管理应用的核心层,两者既交叉又并列,可直接作用于应用模块和应用对象,对上提供应用思路及决策,对下进行应用检查、督促管理。

第五层:应用模块部分直接面向应用对象,是多校区智慧校园管理探索的重点,含办公、教学、教务、德育、学习、教研、科研、资源建设、评价、后勤等10个管理模块,涵盖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怎样把这10个管理模块用好,真正发挥它们的实效,才是实施智慧校园的关键。

第六层:应用对象是虚拟数字化管理终端应用的执行者与作用者,师生及家长会在这个虚拟的管理环境中受益,同时也会促进这个虚拟环境中各大管理平台的应用。

第七层:基础环境是智慧校园基本架构,是底层建筑,要实施多校区智慧校园管理,只有上层建筑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有基础设施支撑,即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平台的支撑。

在上述SLMM结构图中,第一、二、三、四、六层应用主体都是“人”,第五层是应用服务的管理平台,第七层是应用及实施的环境,每层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管理实施的内在关联是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

智慧校园环境支持

结构图中的第七层是基础环境,是实施多校区智慧校园管理的基本保障,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服务。

1.后台环境

后台环境包括云计算服务器、分布式文件服务器、非关系数据库服务器等;智慧校园云服务平台包括综合数字校园管理系统、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优课、易教)、智慧课堂备课系统、作业管理系统、网络辅导与自主学习系统、互动教学数据分析系统、电子书包等。

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搭建是智慧校园的重要支撑,是智慧校园“智慧”的体现。云计算平台是支撑智慧校园的高集成、高效率、高智能的网络数据平台。[1]环境支持结构由信息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基础服务层、数据层、基础设施五层组成(如下页图2),其中第五层基础设施是实施多校区智慧校园管理的基础保障。

2.硬件环境

硬件环境包括传输系统、感知系统、终端设备。物联网技术为智慧校园提供了一个开放、互动、协作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师生全面地感知教学资源,有效地采集信息,获得智慧化的学习、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物联网的感知系统,是利用传感器、采集器、RFID、二维码、高清视频监控等感知技术和设备,实现校园环境的数字化管理和全天候监控,使校园管理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和智慧化。[2]

智慧校园具体应用

1.智慧办公

通过智慧办公系统(hppt://),教师只要利用移动终端就可以在校园任何位置实现无线办公。智慧办公系统主要包括个人事务、工作流程、行政办公、人事资源等模块,模块可根据管理需要动态增减,其中个人事务包括邮件、手机短信、公告、通知、新闻、考勤、工作安排等项。智慧办公基本涵盖了常规办公管理,能实施真正意义的数字化办公。

2.可视化应用

借助五个校区的阶梯教室、会议室、礼堂的高清摄像头、无线话筒、音箱、投影机等多媒体设备,依托五校区的网络基础、感知系统、可视化会议管理系统及云计算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多校区的可视化会议和互动教学教研。视频会议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学校多个校区开会、培训、研究等难于集中进行的问题,提高了多校区管理的有效性、统一性。

3.智慧科研

全面实施科研管理数字化,主要应用为科研档案管理,校本教研、校级课题、区级课题、市级课题、国家级课题等全面数字化、系统化,并进行数字化归档等。数字化归档包括音频、视频、图片、文档类及Flas等,并实现分级、分层、分类或按关键词进行查询;同时包含在研课题研究,管理平台提供后台分权限实施动态管理。智慧科研管理,能使研究成果“活”起来,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我们的研究成果,而不是让研究成果“长眠”于档案室。

4.智慧服务

一是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共享教学、生活和服务信息,和接收任务。二是借助移动终端支付、远程无线抄表等方式,方便地完成校园各项费用的支付。三是利用移动终端的短信、彩信等功能享受校园和公众的各项服务。四是实验设备智能检修提醒、自习教室照明设施智能感应操控、门禁安全智能防范等。五是利用数字化的视频监控、无线定位、空气检测、红外感应等技术,实现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全天候监控检测,预防犯罪。

这种基于角色的智慧校园个性化服务,除以上应用外,目前学校还有智慧学习、智慧课堂、智慧德育、智慧评价、资源建设等模块正在建设及探索,这些也是智慧校园创新应用的重点,能为学校的多校区管理提供实时的智能化管理。

实践反思

对智慧校园创新应用的探索是针对我校逐年扩大办学规模,形成集团化办学后带来的管理瓶颈所提出的,目的是解决跨校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多校区协调发展,使我们的管理更有效、更高效、更便捷。目前智慧校园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1.标准规范问题

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既要有宏观的建设标准规范,也要有细节的标准规范。[3]一是国家在推进智慧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务必重视相关保障机制,如资金、队伍、制度、组织机构等的建立与有效运行。[4]二是地方教育机构在进行智慧教育规划设计时,务必重视相关标准,如环境、资源、管理、服务、评价等方面标准的制定。只有这样,智慧校园才有实施的肥沃土壤。

2.安全性、可靠性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涉及基础设施、系统运行及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尤其是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问题。[5]如将资源存储在云端,这些资源就涉及第三方,且对第三方是完全透明的。同时,在智慧校园中全面感知数据的处理过程有很多环节,服务系统的成熟度以及对无线通信的广泛使用,都增大了信息泄露的可能。

3.系统整合问题

智慧校园是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要考虑与原有基础设施的兼容问题,避免对数字资源的重复开发和浪费。

4.经费保障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每年用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的费用相当可观,加之信息化技术发展和变化日新月异,设施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需要大量资金,所以智慧校园建设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

5.教师应用问题

“建”是基础,“用”是关键,一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意识相差很大,学校需要加大师生对智慧校园的应用力度。

总之,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既对传统教育模式、管理体制及业务流程有巨大的冲击,又面临着来自管理机制、成本控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与挑战[6],学校领导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推动学校改革的根本趋势,对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不盲目跟风,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校的最佳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许晓冯.浅谈云计算及其应用[J].信息化研究,2010(11):5.

[2]冀翠萍.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2(1).

[3]曹春梅.云计算、物联网及其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2).

篇10

全书共分五章,作者从形而上的视角分别探讨了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历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

第一章围绕教学主体,作者充分肯定了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的合理性,同时作者也指出,对于合格的主体身份教师和学生有着不同的角色期待:对于教师,侧重于知识分子身份、教师的智慧生活两个方面;对于学生,在梳理了其主体命运后,“强调不应该把学生仅仅当成是受教育者,其领受教育者、获取教育者两个身份也应该得到认同”。

第二章围绕教学内容,作者对当下流行的几个关键词进行了思考。认为教学离不开知识,但不仅仅包括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实现学生由知识到智慧的转化,这是教学价值的最终追求”。“教学具有文化的使命,其目的是通过教学把学生塑造成为‘文化人’而不只是知识的拥有者”。“文化人”目标的提出是对教育更为高远志向的一种确立,有了它,对教育的任何强调都不过分。“回归生活世界”也是教学的旨归,但作者更指出我们对生活世界不要做出过于狭隘的理解,他说的“回归生活世界”不仅仅指“回归现实生活世界”,更强调的是“回归精神层面的生活世界”,回归“动态更新的生活世界”,回归“未来的生活世界”,回归“学生心目中的生活世界”。

第三章围绕教学历程中的教学过程,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过程的“普遍化”、“个人化”、“现实化”三阶段划分的理论。通过该理论,我们可以较好地解决新旧教学方式的激烈冲突而实现取长补短,“教学方式本身不存在好与坏的区别,任何教学方式只要符合教学需要就是适宜的和必要的。在教学过程的普遍化阶段,普遍化的授受是适宜和有效的,而在个人化和现实化阶段,上述新的教学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的时间与机会有所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第四章围绕教学方法,作者主要思考了反思、建构、对话三种方法。对于每一种方法,都力图侧重在对其深层次的理解方面进行探讨。教学反思以哲学反思为基本思维方式,其目的在于超越现实教学水平。自主建构是学生主动地获取客观知识并使之与自身实际经验相联系,对知识进行自我加工,进而形成具有独特意义的个人体系的过程。对话教学表征的是“我与你”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生活样式,是文化对话过程、理解过程与自主意识的成长过程。

最后一章关于教学研究思辨。教学研究问题是作者思考最多的问题,主要关注了研究起点、研究范式、研究取向等方面的问题。他以人的存在方式为研究起点,反对执着于教学本质与规律的决定论式的研究起点。主张融通教学论的形而上学、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结构主义四种研究范式,处理好研究问题与研究主义的关系。

篇11

张梅玲教授从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出发,强调使儿童更聪明的关键所在是使儿童的认知结构的长时记忆结构化,从而有利于对知识、技能、经验的提取;由此出发,进一步提出要从教材、教法上进行改革,以优化知识结构,建构儿童最佳认知结构。她还强调以萌发儿童辩证思维作为最佳认知结构的核心,通过孩子们可以接受和感到兴趣的方式,使孩子们的思维更清晰、更巩固、更可利用,更加富有条理性、互补性和可逆性。她还指出萌发儿童辩证思维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儿童意志力、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教育,好的思维还要有好的人格,两个翅膀健全才可以起飞。她强调培养好的个性品质不是空洞训教,良好习惯养成是人格塑造的切入点,累积而成的好习惯带来的是好人生,要以注重整体素质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

我十分赞赏张梅玲教授的研究成果,在现实中也感受到校长、教师、家长有这样的实际需要。要使心理学与教育学更加紧密结合,需要广大心理学家与教育工作者更加密切合作。读后我不禁反思起平时自己的教育教学:我怎么就没想到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会与学习连在一起呢?张教授的心理学讲座使我顿开茅塞,豁然开朗。我们应用心去感悟孩子们的每一丝变化,用情去激励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有利于成长的支持性学习环境。当孩子们的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伸出热情的手,帮助他们扫清障碍;当孩子们内心充满孤独和惆怅时,我要走进他们分担忧愁,成为可以倾吐肺腑之言的知心朋友;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的时候,我要满怀真诚地去欣赏和赞美他们,和他们共同体验成功的快慰。我希望在学生眼中,我不是一个只管传道、授业、解惑的“平面教师”,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情和爱,能给予他们智慧和力量的“立体教师”。教学中,应转变观念,从过分强调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向关注学生人格发展的健全性、全面性思考;从过分强调严格划一的统一要求,开始注重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发展;从偏重知识传授、智力开发,开始向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情感体验等非智力因素的思考;从偏重课堂教学具体环节程序的设计,开始向注重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努力。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认知、体验、实践”这三个层面互相渗透,整合成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生机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验着课堂生活的愉悦,孩子们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总之,张梅玲教授以她儿童心理学专家特有的视角和智慧的点评给了我深刻的启迪,让我们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升华,我也希望能在实际教学中,用上张教授的方法,使我的教学艺术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