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0 18:03: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篇1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帮助中职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分析职业需求、培养自主规划与自我创业能力的教育,是指导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寻求最佳发展途径、制定发展措施、调整发展规划的课程与活动。帮助和指导中职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中职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合理定位,科学树立职业目标,正确选择职业,使他们从容走向社会。

中职生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是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汽修专业是指中等职业学校中的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是为了适应汽车消费而产生的专业化技能型专业。中职汽修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及较高操作技能的汽车维护、保养、修理、驾驶、营销和服务的专业人员。

一、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特点

1.学习动力不足

职业生涯规划是强化职教德育时代感,提高职教德育针对性和实效的有效载体。在有上千年积淀的“学而优则仕”的社会舆论下,不少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职业学校,感到前途无望,丧失了学习动力。

2.学习目标模糊

有些中职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积极,怕吃苦,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甚至无心学习,对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一知半解,或根本就没有学,到了该就业的时候,便不知所措,过分依赖社会和父母,自立能力差。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是朦胧的、浅显的,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缺乏了解,一旦到了真正选择职业的时候,就显得茫然无措。

3.缺乏正确的职业观

从以往中职生实习状况来看,大部分中职生进入生产实习期,干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人员流失现象。原因主要有:不能适应企业规章制度,怕吃苦,盲目择业,和企业领导、员工相处不融洽,缺乏沟通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等等。此外,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也是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中职一年级汽修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通过对1009汽修班36位同学(全部是男生)的中职第一学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发现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被动选择学习汽修专业,缺乏对专业的全面认知

65%的学生因听别人说汽修专业好而选择该专业,72%的学生不太满意自己所学的专业。他们对汽车维修有简单的认知和了解,看重市场对汽修的需要,以及未来的就业形势,但对汽车维修专业缺乏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2.学习、生活缺乏明确目标

82%的学生没有清晰的目标,有小部分没有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没有奋斗的方向,也没有计划,学习缺乏动力,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帮助他们树立理想、明确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3.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职业能力等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

调查结果说明:92%的学生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42%的学生不太清楚自己的优劣势,22%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优劣势。不清楚汽车维修职业发展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缺乏就业准备。

4.对未来就业缺乏信心

对于毕业前最担心的问题,83%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较大,担心找不到工作;61%的学生选择虽然找到的工作不一定很喜欢,但是就业应该没问题的。这反映出学生对自身的能力、专业技能缺乏自信。

5.职业价值观缺乏引导

47%的学生在选择就业时认为薪水是最重要的,11%的学生认为发展空间最重要,33%的学生认为工作的稳定性最重要,8%的学生认为兴趣爱好最重要。学校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6.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专业的指导

关于职业指导,67%的学生来自于父母的谈论,19%的学生来自报纸、杂志和书籍的阅读,缺少专业的职业指导。64%的学生不太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又期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能给他们将来就业带来帮助。

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学生全面客观剖析自己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帮助学生从发展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发现自我,产生期望。通过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发现自我、激励自我,分析自身条件,把握发展机遇,确保职业生涯规划符合实际,方向正确,目标具体实在。

2.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使学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找到个性与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素质的要求相符的部分之外,提高自信,同时找到自身素质与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要求的差距,明确努力的具体方向,培养兴趣,调适性格,提高能力,增强通过努力可以胜任将来从事的职业的信心,主动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

3.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通过了解职业、了解社会,让学生们看到即将从事的职业的美好未来,把握职业发展机遇,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专业技能,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真谛。努力去发现自己有哪些符合职业和社会要求的长处,利用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去适应职业,融入社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把握就业的主动权。

4.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表明了一个人通过工作所要追求的理想是什么,是为了财富还是为了地位或其他因素。价值观不同,对具体职业和岗位的选择也就不同。通过写下对某项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可以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也可通过职业价值观自测表大致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念倾向。学会准确定位,合理把握就业方向,从而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自身价值。

5.有利于学生确立更具体、更明确的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及所学专业的实际,确立稍加努力就能达到的更加具体、明确的短期目标,在实现目标的同时增强信心。将整个生涯发展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每个阶段又分解成具体的任务,这样既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又使学生确立的目标更科学,更容易实现。

6.有利于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目标

制定了目标还要将它转化为行动才能实现,没有行动,目标也只能是梦想。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必须是具体的、可操的,符合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才是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才能体现实现目标的效益和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的渠道,但是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不可能由一位德育教师或一门课程的教学来完成。需要班主任、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共同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形成职业生涯教育整体合力。

篇2

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2007年12月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教育部办公厅还引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开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管理与评估。

各本科院校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引导,纷纷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以下简称《课程》),对于该类课程的建设也在不断地摸索与完善中。但对于独立学院而言,《课程》的设立还基本处于初步阶段,在该课的发展、完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独立学院更应加强对该课程的重视,不断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起到积极作用。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随着近几年独立学院的迅速发展,在办学规模、师资队伍、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但大部分独立学院处于自力更生的状态,国家对于独立学院的支持远远低于对公办院校的支持力度,所以独立学院更应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体现办学质量的主要指标,也是吸引生源报考的重要因素。要让独立学院在高校竞争中发展起来,幸存下去就得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力。

对于《课程》的有效实施,是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目前独立学院《课程》开设还留于形式,未能因材施教,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有限。这主要还是在于独立学院对该课程的开设普遍还没特别重视,主要反映下以下四方面:第一,在课程性质上来看,主要是以选修课或者低学分的必修课的形式开课,课时量普遍偏少。在课程设置上缺乏对该课程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第二,在教学模式上来看,模式单一,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辅助案例、小组讨论等形式展开,但引用的案例普遍陈旧,没有针对独立学院其生源性质的特殊性进行设置,无法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热情不高,不积极等现象;第三,在教学内容上来看,该课程设计的内容范围广泛,包括大学生就业状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就业市场、大学生职业道德、大学生就业途径、大学生就业权益、大学生自主创业、毕业生职业适应与角色转换等方面,这又与课时数偏少形成矛盾;第四、在师资队伍上来看,任课教师基本由辅导员或行政人员担任,缺乏专任教师,虽辅导员在管理学生经验丰富,但对于课程的专业性上来讲还是有待提高。

以上存在的问题表明,独立学院开设的《课程》教学效果欠缺实效性,因而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二、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大招生,致使大学毕业生急剧增加,国内经济发展缓慢使得社会需求量相对不足。特别对于独立学院生源特性来看,独立学院夹在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公办本科院校之间生存,必须优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有机联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社会的发展,立足独立学院生源的现状,对《课程》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对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从社会层面上,我国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规划性。大学生以成绩论人才的概念与不再只追求成绩优秀而更注重综合素质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找出自身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而不断提高不足之处,从而提升整体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符合社会需求。

从学校层面看,就业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2007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教高厅【2007】7号文件,指出高校职业规划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是提高就业率的有效手段;有利于高校走进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合理设置教学培养方案,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从学生层面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特质以及潜在优势,树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为自己的理想职业做准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逐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为实现自我价值扬长避短,最终迈向成功[2]。

三、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探析

1、课程教学内容的改进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44-02

作者简介:赵德辉,男,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航空系旅游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就业创业教育。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意义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是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的一种主动行为,是个人结合组织和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对其各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道路进行的规划。包括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时间和方案。

2.职业生涯规划对应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关键技能分析。

(1)导游证。获得导游证IC卡之前必须考取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旅游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在校外实习就业,意味着学生需要利用在校的两年时间考取导游员资格证书,一般考取机会有2次。因此,旅游专业学生应该对考证进行时间规划,比如,按大一、大二阶段进行划分,结合学校的考证课,有计划有目标地对考证的口试、笔试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与分配。

(2)职业素养。旅游从业人员需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而高职学生还缺乏旅游行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心态,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在校期间需要将职业素养列入职业生涯规划中,认真努力培养旅游行业职业素养。

(3)职业技能。旅游企业所需人才标准中的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团带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恰恰是90后的高职生所缺乏的。所以,旅游专业学生需要有规划地培养与行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在有计划地考取导游证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社团、学生会、团体等活动,培养处理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到旅游企业的社会实践中,深入旅行社进行导游、计调、外联工作,深入旅游景区进行景点导游工作,丰富个人的行业经验,提升与旅游行业相关的各种能力。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五大模块内容研究

1.入学职业测评。根据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和“特质因素”,以及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提出的职业兴趣理论,在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支撑下,结合旅游专业岗位群所需求的导游、计调、外联、景点导游等具体岗位标准分析,以及高职学生本身特质分析,新生入学时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首先要进行入学职业测评,主要进行SDS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MBTI职业性格测试、职业价值观测评、气质类型测评等。

2.个人评估。个人价值观在入学职业测评中可以了解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结合健康、性别、年龄等自身条件分析自己是否适合旅游专业岗位群;通过橱窗分析法,借助直角坐标不同象限来表示不同部分,分析个人个性心理因素。并结合SWOT分析法来分析个人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以提升自我认知。同时,通过入学职业测评中气质类型测评,分析个人气质类型,并由此分析个人适合旅游专业岗位群的哪些岗位工作,以及个人需要在职业规划中如何提升相关能力的目标与措施。

3.职业评估。职业评估主要针对高职旅游专业岗位群评估,而非具体岗位评估,体现出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旅游行业发展、企业内部环境、职业要求、员工发展空间等多维度评估,从而设定个人职业目标。

一是要深入分析旅游行业发展,中国作为出境国、入境国的发展趋势;新《旅游法》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国内普通百姓旅游观念的转变,以及旅游意识的升温等。二是深入分析旅游企业内部环境,新《旅游法》对旅游市场的影响折射出的旅游企业的经营机制转变;旅游企业对旅游毕业生人才需求标准的提高;旅游企业国际化接轨中对旅游毕业生人才标准的要求;旅游企业竞争中对旅游毕业生人才标准的提高等。三是职业要求,即具体岗位群要求,导游、计调、外联、签证、景点导游、售票、检票等岗位群具体岗位职责要求;新《旅游法》对岗位群工作职责的要求;旅游毕业生常出现的工作问题等。四是设定个人职业目标,根据职业测评、个人评估,因地制宜地设定个人职业目标。

4.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步骤。在对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106名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书》的统计中,95%的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目标,而对于具体实施步骤,只有26%的学生能够规划每一年、每一阶段实现具体分目标。

5.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调整。高职旅游学生时间观念弱,任务刺激弱,需要老师、同学的激励与帮助,导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总目标与分目标,分时间、分任务地指导旅游学生的努力方向与理想追求,按模块进行分解与检验评估,指导学生朝着目标方向前行;同时,组织校友定期回学校与低年级同学分享行业、职业的发展状况、工作心得,让学生深入了解一线旅游企业最新情况,以及自己努力的目标方向还欠缺的知识与技能,激励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前进。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研究

1.职业规划信息平台全程跟踪指导的建议。建议开发职业规划信息平台软件,将旅游专业学生入学职业测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职业规划实施步骤、职业规划管理与调整、职业规划评估等内容全部设定在职业规划信息平台中。一是学生可以在职业规划信息平台中,自我检查评估个人的职业总目标、分目标,以及个人任务完成与执行情况;二是导师可以通过职业规划信息平台对学生进行指引、评价;三是通过职业规划信息平台,了解旅游专业学生思想动态、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情况,更好地邀请校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享知识,发挥榜样的作用。

2.职业规划成长手册与导师制结合的建议。建议形成职业规划成长手册,由导师进行监管与指导,将旅游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职业学习期到职业探索与决定期,全部记录在职业规划成长手册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将规划后实现的目标与规划前进行对照,激励学生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篇4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能提升大学生拓展自身就业能力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从源头上解决就业难问题,实现大学生人才价值最大化;激发大学生的潜能,促进大学生确立积极的自我价值观。朋辈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我们将朋辈教育引入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并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已使其逐渐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载体之一。

一、朋辈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优势和意义

所谓朋辈教育,就是指教育者充分发挥大学生伙伴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相互传授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及时进行思想、心理的交流和沟通,引导伙伴尽自己所能给对方精神上的鼓励和学习上的帮助,让彼此充分体验身边伙伴的关爱,借以见贤思齐、激发上进,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教育方式。朋辈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有自身的优势和重要意义。

1.将朋辈教育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可以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华北煤炭医学院2007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当大学生有了思想问题时,首先选择的是向朋友倾诉(80.5%),其次是向母亲(45.6%)、同学(40.8%)、恋人(38.2%)、父亲(28.1%)、同龄亲属(18.9%)倾诉。由此可见,大学生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们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朋辈伙伴的意见和建议。当前,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关键在于如何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如何多途径多载体引导大学生对未来进行准确的定位。笔者在2010年就朋辈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问题对所在学院的48位大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结果显示,70%以上的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愿意参考来自同学或学长的建议。因此,我们认为将朋辈教育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有助于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2.将朋辈教育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可以缓解生涯辅导师资队伍紧张问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起步早,重视程度高,职业指导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从业者呈现专业化、职业化和高素质的特征。而目前我国高校专职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人员数量少,多数是一般党政干部或者辅导员,而且是兼职参与此项工作。他们平时工作繁忙,加上“半路出家”,很难给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辅导,由于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其成长环境、社会资源、价值观、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各异,他们迫切需要个性化的生涯辅导。将朋辈教育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可以缓解生涯辅导师资队伍紧张问题,例如,笔者所在学院实行的“导生”制度,从新生入校开始就给每个新生宿舍聘请了一名“朋辈辅导员”,这些“朋辈辅导员”由优秀的在校大学生和毕业校友担任。经过多年实践,此项制度的实施在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引导大学生初步做出合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3.将朋辈教育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可以促进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化

当前,随着高校对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以及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大学生都树立起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然而由于他们普遍缺乏对社会的了解,一部分大学生过高地估量自己,导致制定的职业生涯目标高于实际情况;另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自信,过低地估量自己,制定较低的职业目标,无法起到激励作用,不利于个人发展。因此,聘请部分优秀毕业校友担任朋辈生涯辅导员,由于他们对社会需要和企业对人才的标准有一定的了解,让他们参与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可以实现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化。

二、朋辈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探索与实践

1.实施全程、全员生涯辅导

在国外,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全过程,而在国内,中小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几乎处于空白,高校也一般注重于知识方面的传授。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要覆盖到全体学生。作为在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补充,朋辈生涯辅导也应发挥朋辈教育的优势,实现全程化和全员化。通过实践,在开展朋辈职业生涯辅导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要各有侧重:一年级,主要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侧重帮助学生制定四年学习计划,通过朋辈榜样示范引导学生初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二、三年级,主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侧重分享社会需求,分享培养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途径和心得;四年级,主要帮助学生求职面试,侧重分享求职面试过程的心得。

2.多途径组建朋辈职业生涯辅导员队伍

优秀朋辈职业生涯辅导员队伍关系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一支优秀的朋辈生涯职业辅导员队伍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引入朋辈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朋辈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开展朋辈教育必须依托和依赖于一定数量的优秀大学生和优秀校友。要注重选拔学习成绩较好、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具有较高政治敏锐性和是非鉴别力、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威信、乐于奉献的在校大学生和毕业校友组建朋辈职业生涯教育队伍,为朋辈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青年在不同时期的需求,分类组建朋辈职业生涯辅导员队伍,比如在学习方面、科技创新方面、创就业方面等。

3.多载体设计朋辈职业生涯教育模式

国内很多学者都建议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入高校教学计划,使其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运用科学方法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并结合学生需求进行全程指导,从学生进校开始到毕业求职期间分阶段进行不同内容的职业指导,即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做好生涯规划。而朋辈职业生涯教育是在第二课堂发挥作用,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在实施朋辈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应贴近青年需求,贴近学生实际,多途径设计教育载体和模式,如设立朋辈职业生涯辅导员库,当学生有需求时可以随时在人员库里分类别地找到相应的辅导员,进行辅导;设立生涯规划辅导咨询专题网站,朋辈职业生涯辅导员可以在线和学生交流;利用专题报告论坛分享朋辈辅导员们生涯历程;深入学生宿舍进行面对面指导;用视频和文字等形式纪录身边优秀朋辈职业生涯辅导员的生涯历程,供学生参考;在毕业校友类朋辈辅导员的帮助下进行创就业实践等。

三、朋辈教育在工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思考

1.加强对朋辈职业生涯辅导员队伍的培训

将朋辈教育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对朋辈职业生涯辅导员的培训和教育,要注重提升朋辈职业生涯辅导员的理论修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让朋辈职业生涯辅导员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以及注重提升工作的方法和艺术,要制定相应的系统培训计划,让朋辈职业生涯辅导员全方位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步骤,开展朋辈职业生涯辅导的方式和途径,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侧重点等。同时,要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朋辈辅导员的原则,只有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在实践中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朋辈职业生涯辅导员队伍,让他们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

要提升朋辈职业生涯辅导的实效性,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让此项工作有章可循。制度建设应包括朋辈生涯辅导员的选拔制度,如选拔条件、生涯辅导员类别等;定期联系制度,让朋辈职业生涯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工作对象的情况和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并及时反馈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困惑,为第一课堂的教育提供良好支撑;经费制度,为开展活动奠定基础等。要完善相关激励和考核机制,给予优秀朋辈生涯辅导员进行奖励,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避免朋辈教育的负面作用

要注意维护朋辈辅导员的威信,规避朋辈榜样在学生中的负面影响。由于部分朋辈职业生涯辅导员仍然是学生,他们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尚在完善中,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稳定,有时甚至会受环境的影响,看问题还不全面。因此,在将朋辈教育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一方面要注意朋辈教育只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效补充;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在校朋辈职业生涯辅导员的教育,帮助他们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完善自我,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姚斌,刘茹.高校朋辈心理咨询实战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9).

[2] 李国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的构建[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3] 赵宇红.借鉴国外经验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4] 孙丽萍.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鸡西大学学报,2007,(12).

篇5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80-01

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经获得诸多高校的高度重视,但从整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有数年时间,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意义显著,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如何开展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是各高校仍然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意义

(一)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篇部分就是“自我认识”,帮助学生从性格、兴趣、价值观、技能等方面对自我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弄清楚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等问题。将自我认识与他人、社会的评价相结合,注意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随时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大学四年甚至更长远的个人目标,并将目标的实现过程进行分解,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二)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有独特的发展路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发现自身潜能,同时寻求老师、朋辈的指导,制定个性化的职业指导,从而使得学生的发展更为全面而且可持续。

(三)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学生进入大学,除学习外,对其他方面素质培养,对今后的工作世界一无所知,更别谈如何准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了解工作世界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了如何准备进入工作世界的指导。这都有利于学生从进入大学就开始为今后的职业选择作出规划,并结合工作世界的要求提升自己相应的能力。

二、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不够专业化

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中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老师多为辅导员,而辅导员绝大部分并非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专业出身,大部分是经历简单培训后上岗,有的甚至并无任何准备就上台授课。因为专业背景不同、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老师在上课时往往只能就理论谈理论,而至于理论的来龙去脉和对学生真正的指导意义却难以解释清楚。

(二)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因为观念上的原因,部分老师备课不认真、上课不积极,导致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热情,上课只是单纯的为了修完学分。课堂上,老师的理论讲解占去了绝大部分时间,而很少有机会组织与教学相关的活动,缺乏对学生课业的科学评价。同时,受扩招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多为“大课堂”教学,一个老师面对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的情况较为常见,导致老师缺乏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指导。此外,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安排在大一学年,这显然与学生进入大学后的“适应阶段”相冲突。

(三)课程的设置有些脱离实际

职业生涯规划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将大学的象牙塔与社会的大熔炉相连接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但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职业生涯规划课重理论讲解轻实践参与的例子比比皆是。课程结束后,学生仍然难以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社会进行灵活对接,致使理论无法指导实践,甚至脱离实践。

三、改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保障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顺利推进的关键。在目前的基础上,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增加经费投入,尤其注意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老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并推动认证体系的建立,逐渐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同时,还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聚集一批有志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老师。

(二)合理安排课时

可以考虑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分解,将“自我认知”等部分放在大一学年进行,而将与找工作直接相关的探索工作世界等部分放到大三学年进行,这样的课程安排显然比当前各高校的普遍安排要合理一些。之前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会学生们认识自我,之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学生们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工作世界的探索,为下一步的找工作做足准备。

(三)革新课程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课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除了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传授外,必须引入实践性的课程,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实习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们寓教于乐,在活动中体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魅力和对其未来的巨大积极意义。

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属于一门年轻的学科,处在不断地发展成熟之中,我们理应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客观看待课程建设所取得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创新课程内容等方法推动该课程早日实现“本土化”。

参考文献:

篇6

2农业高职院校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

2.1采取专业方向分流的课程设置,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报考农业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有明确学习目的、就业方向,但只能称之为职业愿望,不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科学险,需要指导其在专业方向分流的基础上确定职业方向,设定整体目标。高等学校的职业教育不可能完全达到个性化教育,但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适合个人需要和就业方向的课程条件。我们学院批准为独立设置的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后,设置课程时打破学环斗界限、重组课程,采取宽厚的基础知识技能教学和专业方向分流教学,即学生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基本技能学习阶段淡化专业界限,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将一个专业分为儿个专业方向。这样,宽厚的基础知识技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造了广阔的、扎实的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分流则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具体实施过程。毕业前一学期学生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明确就业方向、确立职业方向。适应个性化需要的、灵活的课程设置为高职大学生规划真正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创造了条件。

2.2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指导贯穿大学生活

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习公共基础课,就业指导部门对学彗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作用及目的教育;第二学期学习专业基础课、学且适应了大学生活,就业指导部门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沮靓划方案,并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近期目标;第三刹组开始接触一专业课的学习,又书隆会及本行业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据此适当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第四学期学生面临毕业,其认知能力、综合素质能力趋干成熟,在检验职业生涯规划近期目标的实施结果一就业情况后,继续努力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远期目标。

2.3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2.3.1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使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作用及目的。采取讲座、发放学习资料、制作并播放多媒体课件等详细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介绍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自我实现的欲望。

2.3.2指导和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对生涯机会的可行性分析时,充分考虑到内外齐种翔镜条件的变化,客观地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为此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和上网查阅资料、开讨论会、专业报告会等。自身条件分析是职业生涯的基础,客观、全面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找准差距、制定实施方案;及时与角色沟通,分析其建议和评价;参照心理测评和职业倾向测试修正目标、调整方案。在目前社会的心理测评条件下,应以角色建议和自身条件分析为主,心理测评和职业倾向测试为辅,并将测试结果交由学生本人处理,以免学生形成心理压力。在职业生涯的可行性分析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对社会习境的认识偏差,需蛋结旨导教师及时地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制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时,扫意目标的量化标准和时间的限定性,减少目标模糊、不明确和实现目标时间拖延的机会。成功标准是阶段性的、分解的目标,成功则总结经验,没达到则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修订实施方案。对于缩小自身条件、环境条件与实现目标的差距,着重分析产生差距的本质原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而不是归咎于环境条件,或期望环境条件的改善,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其实施方案则要适应环境条件。

3职业生涯规划在农业高职大学生中应用的效果

3.1教师的评价

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气氛浓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关注本行业的生产现状和季服成果,学生针对与自己职业目标相关的课程能够广泛、深入地学习,寻找机会参加专业的培训班、短训班锻炼实践技能。在考核职业资格证书时,选择的工种不再庞杂而有针又引隆,但进一步要求专业课程设置的个性化以适应社会需要,也要求专业教师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州正,对学生作出客观、全面的角色建议。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个性化就业管理的有效方法。

3.2学生素质

篇7

2011年,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通知中指出,预计“十二五”时期,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持续增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可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实现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方式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但与此同时,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逐年上升,这就给就业形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社会所关注的已不仅仅是就业率的高低,更多地开始关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教育,强调通过教育引导逐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就业优势,提高就业质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起了学校、家长及学生个人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

1.1 从学生层面,可以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准确定位自己,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有所区别。

1.2 从学校层面,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现有专业课程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强化学校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对学校而言,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是检验学生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综合实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国内外很多大学也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配备了专业的指导教师和先进职业测评工具等硬件设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积极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生涯。学校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步强化了学生的就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其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不断提升其专业实践技能,增加就业优势,提高就业质量。

1.3 从国家层面,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可以有效地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减轻国家和个人家庭负担,对于推动社会经济高效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发展,还与国家发展与社会稳定具有紧密联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国家可以通过积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的方式,促进大学生自主就业和创业。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只有在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因此,高校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以身作则,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引导其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高、荣誉感、使命感,使其科学定顺利就业。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还正处于起步阶段,完全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未形成,大多都是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相联系。很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关注,或将其视为一种形式,没有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在授课环节,很多学生的兴趣度和学习热情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质量。笔者在调查浙江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不完善,缺乏专业的相关服务机构

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发展完善中,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学生只停留在大学阶段,中小学阶段还是空白。大学生所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也十分有限,属于阶段性教育,缺乏连贯性。同时在教育中,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服务机构,造成职业生涯教育质量不高,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此外,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使学生很少能得到专业职业指导机构的服务。

2.2 高校职业指导师人员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已经取得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人才极少。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职业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不足百分之四,其中大部分是辅导员兼职从事职业指导师,而这些指导者都非专业出身,基本上缺乏相应的职业指导知识和相应的技能,致使不少大学生接受不到专业的职业咨询和指导,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规划自己的人生和尽早地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

2.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不够实际,流于形式

翻看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材时,会发现教材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都是从西方引入,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辅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再加上多数职业指导老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指导形式单一,流于说教,对个性化的就业心理咨询和辅导难以开展,导致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4 大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

尽管很多高校在大一学期就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是大学生自身没有足够重视,只把它当作一门拿学分的公共基础课。虽然有些学生制定了职业规划,但过于理想化,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一旦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变得茫然无措。据相关资料统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现象普遍,比例高达45.6%。

3 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3.1 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政策,健全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关政策,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引导,在进行高校质量评估中加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权重。此外,加大力度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系统,促使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走上规范化的道路,更好地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

3.2 加强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性较强,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指导师队伍。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大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①引进专业职业指导师,使之成为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骨干力量;②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老师,通过对辅导员的培训,使他们获得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达到相应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指导能力,可以直接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进行监督;③聘请企业人员担任学校的职业指导师,由于企业人员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提供就业创业咨询和辅导服务更接地气。

3.3 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进而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特点,形成一套包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体系。授课过程中应避免枯燥的理论灌输,可以结合案例,便于学生充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此外,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现场互动和参观采访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原本乏味的课程鲜活生动起来。建议大一的时候就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评,让他们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个初步的了解。

4 引导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灌输给学生。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驿站,职业生涯规划才是贯穿于一个人一生的。引导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树立并强化职业规划意识,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职业竞争力。

5 小结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携手合作,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接受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赵录贵,陈禄青.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困局及对策调整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4).

[2]车明华.以辅导员为指导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2).

[3]王雅倩.专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2(4).

篇8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企业 现状分析 对策建议

一、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现状

1.对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针对国内2100多家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企业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和员工都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以致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多数仍为空白或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员工的个人成长和企业人才素质队伍的构建。

2.现有的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不够专业

部分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科学、合理、有效开展规划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虽然部分企业具备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意愿,但却往往因为缺乏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技巧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这些企业现行的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不够专业,无法真正发挥员工企业职业规划管理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3.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不够理想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落实情况不够理想的问题,也是目前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常见状况之一。某些企业即使构建了一系列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相关的制度,制定了与此相对应的一系列的措施,但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却很难落到实处,虽然这些制度和措施是科学的、有效的,但是却往往缺乏必要的后续跟踪和反馈完善,而难以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不但浪费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还影响了企业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二、做好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员工职业发展理念

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员工职业发展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企业领导的重视。企业领导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视,关系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人员的配备、资金的投入等诸多关键性的问题,因此,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首先就必须要得到企业领导层来倡导和支持;其次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会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领域,只有提高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重视程度,才能在工作具体开展落实的过程中得到其积极的配合帮助,才能够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成效;最后是企业员工的重视。员工是企业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只有让员工切实了解和明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够让员工积极、主动、能动的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中去,因此,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员工职业发展理念,获得企业员工的重视和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点。

2.注意遵循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切实提高职业规划工作专业性

要切实提高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开展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遵循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概括说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如下几个:

首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原则。长期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开展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根据企业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将规划管理工作融入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之中。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切实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长效性。其中,横向主要指的是企业的各级组织、管理层、决策层以及普通员工均要积极的参与进来,而纵向则主要指的是,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应贯穿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的整个过程。

其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动态性原则。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动态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制定和实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具体措施时,不应一成不变,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与员工职业生源相关的因素的变化和发展,并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和发展,对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

最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差异性原则。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差异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应根据企业的不同、环境的不同而相应的有所不同;二是,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应充分尊重员工的个体差异性,针对员工个人情况的不同,而要相应的有所不同。

3.构建长效的职业发展机制,确保规划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

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只有构建一个长效的职业发展机制,才能够确保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而要构建长效的职业发展发展机制,不但要切实执行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措施,注意及时发现并纠正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错误,还要注意通过监督机制、反馈机制以及评估机制,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的工作,让企业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更贴合企业的实际,以进一步促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在企业的顺利高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詹重舫,张玉华.与时俱进:快速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力.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3(04).

篇9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订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包括自我剖析、目标设定、目标实现策略、反馈与修正。[1]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调查发现仅有9%的学生有认真完备的职业规划。不少在校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认为职业规划是毕业之后的事情,对未来只有模糊的打算,忽视职业生涯规划,有的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还有不少学生认为,工作机会很多,高职高专学生无需职业规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漠,造成学习没有目标,求职就业没有长远的打算,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规划。以后在就业中出现职业目标摇摆、定位不准、不能坚持职业理想等问题。

(二)就业观的短视。

有的学生在当前情势下为了早日就业,不顾所学专业,只要是能就业的岗位,就都投以橄榄枝,盲目找工作,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没有用心去思考,认为只要找到工作就行,不管将来如何,走一步看一步。有的院校非常重视就业率,忽视学生的就业质量,导致就业指导部门和学生本人求职就业急功近利。这种考核机制使许多院校只关注就业率,忽视了求职就业中的深层次问题。

(三)学生自我定位不理性,不切合实际。

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客观工作的评价基础之上的,要有合理的定位。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步骤。客观的自我评价基于对自身的全面了解,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性格和爱好,能确定自己的职业倾向。目前,有很多高职学生在职业规划时没有从实际出发,片面追求“二大”(大企业、大城市、)、“三高”(高福利、高收入、高地位),不顾自身客观条件和社会实际需求,盲目追求导致空中楼阁现象的发生。许多学生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好高骛远、脱离实际,与个人的性格、情感、成长背景及专业知识的积累联系不够。正是因为缺乏对自己、专业、行业等的客观认识,体验不到真实的职业环境,致使职业规划停留在理想层面,缺乏可操作性。

(四)职业价值观过于务实。

高职学生的职业目标过于功利,比较看中经济利益的获得。一些学生注重职业的经济收入,而忽视了职业的理想价值,把对前途和成才转为对收入、地位、发展机会等具体条件的要求,这样在求职时,就不免存在着追求功利化的倾向。

(五)职业生涯规划落实不到位。

“有规划,无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是有些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常见的现象。职业生涯规划指引学生职业前进的方向,落实到位可以培养将来的职业素养,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有的学生开始制定了很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中途或者最后都没有坚持按规划来行动,规划成为空话,没有实际意义,因而不能促进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二、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位。

就业率是高职院校工作最重要的指标。有的高职院校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的仅仅是在快毕业的时候由就业指导部门给毕业生简单地讲一讲,不系统、不完整。在学生就业过程中,追求就业率,轻视学生的职业发展,甚至教育学生“先就业,再择业”,以提高就业率。没有从根本上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问题,因而出现了高职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二)职业规划指导教师匮乏。

近几年,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很多院校不够重视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有些院校开设相关教育课程,教学不系统、知识零散、教育效果不佳。同时,部分院校现有从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指导教师不具备相关理论学习背景,也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存在着指导过于粗略,形式呆板,以及缺乏对学生的个体指导等问题。不能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认知偏差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三)学校教育与职业定向脱节,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仅局限于毕业生群体,而对非毕业生、对就业之外的环节缺乏指导与帮助,导致大多数学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而走入职业规划的歧途。许多高职院校由于认识不准,又缺少专门的机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陈旧,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的培养、职业世界的认知等教育方面比较薄弱。

三、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思考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一)学校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学校要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就业教育的重点,而不是仅仅以就业率为目的。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全程职业生涯指导体系”。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活动,将这种教育指导贯穿大学的全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指出:学习和职业的方向指导,应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每一个人在教育上和职业上作出正确的选择。可以通过组织各类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加深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性认识。

学校方面可从以下几条途径着手。

1.重视新生入学教育。通过入学教育,促进学生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本专业的职业要求等的初步认识。大学一年级为探索期,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尽快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注意提高职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能力,掌握未来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为将来毕业求职、增强竞争力奠定基础。在教育活动中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工作,并提供相关的顶岗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场景中增强职业认同感。

2.建立专业机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由于个人的局限,学生往往会走很多弯路。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这个专门的职业咨询服务机构,可以挂靠在就业部门,也可以作为选修课实施机构归口到教学部门。应配备一批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师。从现实出发,对学生开展职业咨询、择业指导等教育培训活动,引导学生把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建立专业咨询机构、职业规划课程老师为主体的全程职业生涯指导机构,建立大学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

3.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资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水平。学校可以从社会上聘任专业人士加入指导教师队伍中,切实提高职业指导教师整体的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更好地服务学生。

(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高职院校学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了解自己。每个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前,都应当认真客观地进行自我分析。通过剖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挑战,拟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时代提高综合能力,为毕业后成功步入社会打好坚实基础。

2.理性分析职业环境。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只有准确掌握当前面临的职业环境,才能确立适当的就业期望目标,调整并使之更切合实际。环境分析的核心是职业分析,是对目标行业进行了解,明确该职业的发展前景、职业性质、职业素质与能力、任职资格等具体信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明确在校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为确立今后人生目标,合理的职业定位做好铺垫。

3.转变就业观念。当前的就业环境,如果仍抱着传统的就业观念,就会错失很多机会。在各种工作机会面前,学生需要有理性的头脑,不能盲目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缺乏理性的、没有职业规划的盲目行为,耽误了职业发展的良机。要转变就业观念,结合自身综合能力,理性地进行职业定位,正确认知职业岗位的要求,为自己确立合理的职业目标。

4.设定职业生涯阶段目标。职业生涯目标的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条件为依据的。不顾自身的优势设定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在了解自我、分析外部环境后,学生可根据客观准确的定位进行个人职业目标设定,对学生阶段的职业目标进行分解,制定阶段目标,时间可以是一年、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周。学生在阶段职业目标的引导下,根据个人条件,有计划地完成一个又一个阶段目标,进而为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最终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能使看似难以企及的个人职业目标分解为若干难度适中、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短期目标。促进学生发掘自身潜能,提高能力,最终顺利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5.职业生涯规划调整。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变化中的,由于自身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及时修正与调整。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最初确定的职业生涯目标可能是比较模糊或抽象的,有事甚至是错误的。经过一段时间,评估前期的生涯规划执行效果,调整阶段目标中出现的偏差,修正职业生涯目标,适时作出调整是必要的。大学阶段早期制定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可能由于学生对自我及外部环境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确立的职业目标可能不合适自身的实际情况。随着个人知识与经验的不断累积,再加上自己完成职业生涯阶段目标的情况,学生必须重新进行自我评估,及时发现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个人的阶段规划,在每个规划阶段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和有效的反馈。若执行效果好,则应当坚持下去;若未能如期执行,则要考虑是自身的原因,还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本身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进行重建,以保证其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再生.职业生涯规划[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陈红.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教育探索,2012(3).

[3]杨东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4).

篇10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缺乏长远视角

调查中,我们发现受社会消极因素和教育方法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具体的长远规划。如,在问到“目前有无对自己未来的进行过规划”时,17.7%的学生有非常清晰的远、中、短期规划,45.9%的学生只有近期而没有远期规划,32%的学生没有仔细考虑过,4.4%的学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问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是否明确”时,仅17.2%的学生选择了明确目标;在笔者对学生的访谈中也发现,有不少学生认为职业规划是以后的事情,规划意识淡薄。同时当前,大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职业环境了解较少,职业价值观尚未定型,目标模糊不明确,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定位仍存在投机心理。在面临进入方向的选择时,没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而是浮躁的一味追求高收入,社会地位优越等。

(二)在理念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普及不够

当下,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但真正的普及面还不够广。根据调查,当被问到在问到“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指导来源何处”时,有49.9%的学生选择从学校获得,22.7%的学生选择来自报纸、杂志和书籍的阅读,24.6%的学生选择父母平时经常与自己谈论以后的工作问题,5.8%的学生选择没有来源。而问到一些关于使用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认知的题目时,还有很多同学是迷惑的,比如问到“你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特长都了解吗?”,只有30%的学生是非常了解。其余均是一知半解,在被调研的这些学生中,全部都上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也恰恰说明了在理念普及上,我们做得还不够到位。另外,在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满意度的问题上,有8.8%的学生选择非常满意,23.8%的学生选择满意,57%的学生选择一般,7.2%的学生选择不满意,3.3%的学生选择很不满意。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在学生心中还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学校对学生的就业辅导还没有普及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存在不足

现在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但很多情况下都是依靠学校的就业部门几个老师,加上一些辅导员老师,进行几堂课或者几场类似教育或者讲座,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机构。例如,我校职业规划课的师资配备存在失调情况,老师少,学生多。全校1万多名在校生,职业规划课专职老师仅4人,工作量十分巨大,且影响了授课效果。另外从事高校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和少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内容更多地指向了就业形势,求职技巧和方法上,缺乏个性化指导,忽略了学生的自我需求,这一点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在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需求很是很迫切的。如,问到“在你心中,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需求程度有多大时,有将近30%的学生选择非常需要,40%的学生选择需要,需要的人数比例占到了七成以上。当问到“你愿意参加有关职业咨询或相关活动吗?”时,有55.2%的学生表示愿意,41.4%的学生表示可以考虑。比例高达9成以上。

(四)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

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历史来看,其还处在一个拿来主义阶段,本土化研究仍在进行中,而未能形成较成熟,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缺乏创新和改进,导致实践工作无法提高效率和水平。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而也就不懂得怎样进行规划。如,问卷中问及“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时,有82.3%的学生选择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一知半解,仅有17.7%的学生选择了解。

二、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独立的生涯规划教育中心,培养一支专家化、职业化、专门化的辅导人员。可以采取专业导师+辅导员有机结合的方式,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使这些人员能够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育中心还应加强职业测评体系的建立,建立专家型的测评队伍,给测评对象以公正、科学的测评指导,并给予正确的解读,真正发挥出职业测评对职业规划的服务作用,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平。中心还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本土化研究力度,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不断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职能作用。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于整个阶段,高校应根据不同阶段开设相关的课程,侧重不同的教学内容。尤其是现在国家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一系列政策,应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来。努力完善课程体系的建立,开放性的与其他课程紧密连接,相辅相成的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等。

篇11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各高校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中医学专业大学生为例。分析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全面认识自身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及行动措施以期实现良好的人职匹配,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由自我审定、环境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及评估反馈几个环节组成。

二、中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中医药大学从事思想政治辅导员六年来已经培养近六百名毕业生。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结合多年工作,总结出中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几点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职业生涯教育刚刚起步的时候,没有正规课程,只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加人生涯规划的元素,生涯规划教育不够系统。效果不够理想;现在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已经正式走进课堂,但是收到的效果也不容乐观。因为课堂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不合适,学生很容易把这门课当做纯粹的理论对待。觉得只要上课听讲就可以了。

(二)自我认知不足,不能准确审视自己

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准确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自我是使本人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需求、学识、技能、智商、情商、行动、经历、社会关系等个人的基本素质、智能和资源特点,有一个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是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

(三)大学生对职业缺乏感性认识

目前大学生了解职业信息主要还是通过间接渠道,如互联网、媒体、就业指导课程以及相关讲座等,不能切身体验职场的真实状态。现在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学生对所学的学科专业了解很多。但是对于这个学科专业所对应的职业了解甚少。例如,中医学专业学生了解很多骨伤科专业的相关知识,考骨伤科的研究生也没问题,但是却不了解骨伤科医生具体做什么、怎么做。

(四)学生做生涯决策时思路狭窄

令人尴尬的是。一方面学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广泛联系用人单位。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生涯决策时却思路狭窄。在很多中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里,将来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当医生。要么做药品、器械销售。以至于毕业参加招聘会时眼睛只盯着医院和药厂,其他行业干脆不考虑。事实证明,以往中医学专业毕业后从事医疗、药品销售以外的工作并取得成功的同学大有人在,涉及的职业达四十余种。

(五)学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缺乏热情

临近毕业,一部分学生对待找工作就像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样,当做任务去完成,甚至认为找到工作是为了完成爸妈的心愿。学生对待工作,体现不出丝毫的热情。他们懒散地一步步走向自己并不了解、并不热爱的工作岗位,对于学生本身来讲,这样的职业生涯是危险的,尤其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尤其危险。缺乏热情地工作,就是害人害己。

(六)辅导员分身乏术

我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较薄弱,需要辅导员承担一部分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教学工作,以及大量的个体咨询。而作为辅导员,平时事务性工作很多,很多时候无暇顾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环节,力不从心。

三、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式方法

应该把学生从理论教学中解放出来,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产生兴趣。对于医学生而言职业道德观的教育尤为重要,老师让学生学习很多医疗行业道德标准,可是学生们把它当做“知识”来背记。背下来之后就会提高认识、就能引起学生共鸣?笔者主持过一次活动,组织中医学专业学生在一起聊“我见过的最让人讨厌的医生”。同学们踊跃发言。最后我们把“让人讨厌的医生”归类,分析是哪个环节让患者如此恼火。分享的环节做得十分轻松。大家主动发言,谈了很多感受。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认识问题,学生接受的才是一个立体的事物,才能印象深刻。

(二)善用各种资源,推进生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