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应急管理综合监管

应急管理综合监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0 18:03: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应急管理综合监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应急管理综合监管

篇1

作者简介:蒋楠(1983-),女,上海人,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经济师。(北京 10008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61-02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要获得良好的管理效益,就需要采取高效的管理方法与手段。综合计划管理作为现阶段我国发电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通盘的统筹规划及安排。因此,综合计划在发电企业的管理中具有纲领性和指令性的意义。它是对发电企业各项计划的平衡管理,以保证各项计划的有效落实和执行,提高管理效益。可见,综合计划管理重在对发电企业全局性问题与各项计划的优化组合进行协调与控制。伴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发电企业也同样面临着市场竞争,因而如何运用综合计划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综合计划管理内涵的解读

1.何谓综合计划管理

计划本身就是决策,计划的意义在于预先考虑,要做什么,何时、何地去做,该怎么去做这一系列的问题。[1]尽管计划不能准确地预测将来的结果如何,但没有计划的工作,只会使工作放任自流。综合计划是在充分考虑了企业发展战略及规划的前提下,从企业发展中各种现实条件出发,来确定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安排。

发电企业作为电力生产经营性企业,其综合计划管理不是简单地将各项计划进行汇总和综合,而是从本公司的全局出发,对公司今后一年中各类计划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管理的一项工作,从而实现对各项任务指标的合理分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管理效益。

2.综合计划管理内涵

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来看,综合计划管理内涵至少涵盖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综合计划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计划管理是企业发展战略、资源配置、生产经营活动等结合的完整体系。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必然有相应的方案和措施来改进与提高绩效。综合计划管理不能等同于完成任务,而是应注重达成绩效目标的过程。其次,综合计划管理坚持科学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管理的最终目的来说,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就是要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并且这种发展最终依靠“人”(企业员工)的因素来得以实现。因此,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强调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体现对员工的尊重,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员工主动参与到计划工作中来,共同为企业发展目标而付诸行动。最后,综合计划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关于工作目标和标准的契约。综合计划所制定的绩效目标和要求,实质上是管理和员工之间形成的一种契约。计划阶段就是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对于达成的共识,员工需要在接下来的一年当中对自己的工作目标付出行动。因而综合计划管理目标的设置是通过层层分解到员工,使员工目标与公司目标保持一致,以力求产生最佳管理效益。

二、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实践分析

1.综合计划目标管理

综合计划是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对主要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协调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发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目标是促进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公司发展方式,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2.管理机构与职责划分

(1)管理机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高效的管理机制,并通过具体的管理机构和部门来实现各项工作开展和有序进行。因而发电企业应以企业负责人挂帅,由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成立综合计划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并对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做出相应的划分。

(2)职责。管理机构主要是从计划管理的全局性工作出发,来协调相应的工作。笔者认为,发电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归口管理部门、专业部门可以设立综合计划管理专职岗位,负责全局的综合计划日常管理工作。如何分工将直接影响到计划的执行力和管理效果。

3.综合计划的内容和指标体系构成

(1)主要内容。从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实践来看,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综合计划报告和综合计划附表。综合计划报告主要由上年度的执行情况和分析,本年度的市场预测、指导思想、编制原则、计划目标和相应措施等组成。在报告中涉及到投资及资金支出的基建项目、研究开发、股权投资等内容需要有专项计划书,对其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综合计划附表是综合计划目标的具体量化,包括本年度综合计划指标预计完成、下年度计划指标建议,是编制综合计划的依据,涵盖全部综合计划指标。

(2)指标体系构成。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的构成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企业发展指标:新增、减少和期末生产能力,核准开工和在建规模,固定资产投资;生产经营指标:产品产量、产品销售量、营业收入、原料价格、利润总额、期末职工总数、全员劳动生产率;资产质量指标:资产总额、流动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经济增加值(EVA);节约环保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综合厂用电率、供电标准煤耗率、水电厂发电耗水率、铝产品氧化铝单耗、铝产品综合交流电耗、二氧化硫减排、煤炭回采率、碳交易。

三、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实践中有待改进之处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积累,发电企业在开展综合计划管理工作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日趋成熟。但随着电力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现阶段在综合计划管理中应进一步提高预见性、准确性、调控力和执行力。这就对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中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范围和管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综合计划的广度问题。综合计划管理本质上要求对发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施全覆盖、全介入、全监控,但实践中往往广度不够。比如存在有些专项工作计划没有纳入综合计划统一管理的情况。二是综合计划的深度问题。综合计划管理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但当前发电企业在实践操作中,仍存在“分头编制、简单集成”、“重独立、轻协作”等现象。[2]在指标的制定上也往往不够细致,计划指标的预见性和准确性较差。三是综合计划的监控约束力不强,计划管理基础不到位、分析监控跟不上精准管理的需要。四是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实现常态化。综合计划管理在企业内部发展不平衡,和业绩考核、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衔接不够紧密。

四、深化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建议

1.加强专项计划与综合计划管理之间的协调与融合

发电企业作为电力生产经营性企业,其综合计划管理不是简单地将各项计划汇总和综合,而是对企业全局性问题与各项计划的优化组合进行协调与平衡。从实践经验来看,各专业计划对综合计划编制的合理性、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在组织编写各专业计划书时,计划管理部门应结合公司年度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将专项计划统筹于综合计划目标之中,细化专项计划编制,以实现专项服务于综合,优化配置各种要素的目的。从而使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2.建立起综合计划管理的监督管控机制

为了确保综合计划管理的有效实施,提高各专项计划的执行力,有必要建立企业综合计划内部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综合计划下达的预期指标。具体来说,这种监督管控的机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要对年度综合计划指标和目标任务进行测算,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专业部门,编制下达年度目标计划,重大项目、重要工作、重大工程建设要纳入发电企业重点工作计划中,明确完成目标和考核标识,并细化到月,按月进行月跟踪和评价,进行全面监督、评价和考核。第二,发电企业应落实各计划管理目标的考核工作,形成部门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通过对月度重点工作、综合计划管理的考核和管控,确保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的全面完成。[3]第三,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全面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项目费用使用管理工作,以综合计划管理来跟踪资金流向、资金运作和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

3.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

鉴于当前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只对经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的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将综合计划管理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过程。因此,可以通过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以有效地实现项目计划与资金预算直接关联,确保计划安排、项目实施、资金账务和投资完成统计紧密衔接,避免实际施工计划及工作量严重脱节、变动过大等问题。具体在实践操作中,可以对资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进行预算,以实现成本费和资金入账之间的均衡与稳定,避免年底“冒大数”的现象发生。预算管理与综合计划相结合的模式,对加强资产经营、工程进度、费用控制和指标值的控制力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绩效,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数据信息的质量

在综合计划管理实施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提高管理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共享有利于提高数据质量,为管理工作中的决策提供及时、便捷的信息数据,从而不断提高综合计划管理决策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结语

管理实践证明,综合计划管理对促进发电企业发展,提高资产质量,提升经营业绩和服务水平方面均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随着当前时代的发展,对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在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方式、管控能力、自身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革新管理理念,提高工作效能,以更好地促进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韩俊雅.电网企业计划管理的现状分析研究[J].陕西电力,

篇2

由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其背后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美国各主要金融业的环节,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业、基金管理业、按揭担保业、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都是由不同的监管机构,在不同的标准下进行监管。

美国的商业银行为了回避较严格的监管,都会用不同的方法,参与其他高风险的金融业务,以获取更大的利润;更有甚者,美国高风险的投资银行业务,基本上没有受到政府有效的监管;对冲基金也是同样的状况。美国分业管理的金融制度,其严重不足之处,在今次金融海啸中已表露无遗。

事实上,美国在2008年初已发表了一份《blueprint of modernized financial rcgulatory structure》的报告,建议美国金融监管应落实以“目标为本”的体制,这与现时澳洲和荷兰所实施的“综合双峰体制”(integrated twin peaks system)大致相同。在这种制度下,一个机构是负责整体金融业的审慎监管,目标是维持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一个机构的目标则是集中监管金融机构不同环节的业务操守,并全面保障客户(存款者、投资者、投保者等)的利益。

在综合监管这个大方向下,英国在2000年通过了“金融服务及市场法案”,将多个不同范畴的金融监管机构整合为一个金融服务局,并清楚订明其责任和必须依循的原则。

加拿大和日本等国,亦采用了这种“单一监管”的制度,并设立了“金融申诉专员”,以保障客户的利益。设立这项制度是为了消除不同部门之间因监管范围出现的空隙和不协调,所导致的部分业务未能受到有效监管。

应该看到,不同金融业务间的风险转移,确实不容易察觉。

我国现在对金融业的监管,是分类管理,制度上跟美国大致相同:银监会是负责监管银行及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证监会是监管与证券业相关的业务;保监会是监管保险业务;工商局是监管担保公司业务;外汇监管局是管理一切金融与非金融机构的外汇业务。

由于国内的金融集团已迈向提供全面的金融业务;在WTO的架构下,各类金融业亦可能快速向外资开放;国家亦开始了开放人民币作为地区性贸易货币;以及在今次全球金融海啸下,全球的金融监管已迈向更严谨的综合监管方案;再加上上海未来将承担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因此,考虑设立某种形式的综合金融监管制度,已迫在眉睫。

现在国内的分业监管,虽然已设立高层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但从近年众多有关事件来看,成效仍极需致善。这包括香港在2007年的“资金自由行”事件、2009年中信泰富的“澳元外汇”事件、近年一些保险公司和社保基金资金被不法使用、多年前信托投资公司的不规范集资和经营活动、近年民间很多非法集资活动等。

篇3

开展企业绩效评价是国际上一些国家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普遍做法,只是方法不尽相同。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与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也逐渐得到了发展、完善,但在评价结果的应用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拓展绩效评价的应用、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值得探讨。

一、国资监管的历史沿革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次会议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决定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相应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开始出台。财政部于1995年制定了《财政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联合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经过三年多的评价试点和试行,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国家计委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进行了修订,并于2002年重新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国务院在“三定规定”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要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开展所出资企业综合评价工作。经过三年的实践,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但是对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经营行为的引导力度依然不够,一些企业只重视当期利润目标,忽视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培养,短期行为比较严重。为了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引导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健康发展,需要一套全面评判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运营质量,诊断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企业正确经营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制定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06年4月7日以国资委令第14号颁布,又一新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手段呈现在大家面前。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是根据出资人监管工作需要制定的,所规定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综合评判、分析诊断和行为引导三大功能,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综合性与客观公正性的特点:一是以投入产出分析为核心,分析出资人资本的回报水平和盈利质量,这是出资人资本属性的内在规定。二是多角度综合评价,其中:财务绩效的评价包括了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对管理绩效的评价包括了企业战略执行能力、经营决策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等八个方面,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三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体系将企业经营绩效分为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两个方面,分别设置定量财务指标和定性评议指标予以反映,以克服单纯定量评价的不足。四是运用行业标准进行评价,包括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这一方面可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企业开展对标活动,寻找自身差距,并向国内、国际先进标准看齐。

二、当前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应用情况

目前,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主要应用在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方面。过去的经济责任审计在评判企业经营者任期经营业绩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而将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可以为综合评判经营者的任期经营业绩提供基础,从而有利于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因此,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是企业负责人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财务监督工作中应用综合绩效评价手段,主要是根据企业经审计的财务决算报表实施年度绩效评价,以进一步检验企业的经营成果,诊断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揭示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三、财务监管手段与综合绩效评价的结合

为了推动企业“规范、科学、稳健、高效”的发展,国资委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完善了出资人监管工作体系,有财务预算、财务快报、财务决算、财务审计、绩效评价、业绩考核等等。但在这个内在联系非常密切的过程中,却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去贯穿整个过程,使之无法相互衔接、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发挥更好的作用。如何完善事前引导、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财务预算、财务动态监测、财务决算)的财务管理体系,目前来看,凭借绩效评价所独有的特点,采用绩效评价无疑是最好的手段。

对财务预算进行绩效评价,可以从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客观、公正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反馈意见,以便企业进行调整和控制。同时,计算绩效改进度,若大于1说明企业财务预算基本合理;若小于1说明企业预算过于保守,从而进一步验证预算的科学性。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需要下定决心建立一套科学的预计标准值与之配套,从目前预测能力看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是解决观念的问题。

在财务动态监测中引入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季度报表进行评价,将得出的结果与财务预算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如果结果相近则说明企业运行较为正常;如果结果偏离较大则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一方面警示企业采取相应措施;另一方面可以作为预算调整的依据。

对财务决算进行绩效评价除前述的作用外,还可以综合评判企业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更为主要的是可为业绩考核提供有力的保障。业绩考核是出资人对经营者所下达的最低完成指标,但在过程中往往出现企业根据业绩考核目标倒挤财务预算的现象,使财务预算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业绩考核目标进行报表粉饰,使财务决算失真。利用绩效评价评判企业经营成果,有利于企业从主观上真实反映经营成果。

随着经济市场化、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日益重要。绩效评价工具凭借其特点,其应用范围将更为广阔,不仅在财务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结构调整、收入分配、发展规划、人事任免、投资评审等领域以及企业集团内部运用综合绩效评价手段实施子公司监管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逐步去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心内科2008年8月至2010年6月入院的患者。符合WHO诊断标准,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等辅助检查,确诊为ACS患者92例,其中非ST段抬高心梗10例,ST段抬高心梗38例,不稳定心绞痛44例。年龄43~86岁,男53例,女39例;住院时间 6~17 d;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中的年龄、性别、疾病分型、发病前有无便秘的例数分布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心内科ACS护理常规。

1.2.1 干预组方法 入院当天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干预的目的及做法。①入院当天评估患者院前排便情况,耐心询问患者院前最后一次排便时间,以判定有无院前便秘发生。②入院当天有便意者随时通知护士给予开塞露低压灌肠。③无便意者在入院第二日上午无论有无便意均给予开塞露低压灌肠。④入院前大便正常或当日排便者,入院第二日未排便给予腹部环形按摩,遵医嘱应用缓泻剂,第三天仍未排便者,直接给予开塞露低压灌肠。

1.2.2 对照组方法 入院2 d内无大便给予饮食指导、腹部环形按摩、遵医嘱予缓泻剂应用,3日内无大便给予开塞露60~90 ml纳肛。

1.3 观察指标 采用≥72 h才有1次大便为便秘判断标准[2]。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症诊断中心的“便秘疗效评定标准”[3]。同时达到以下3项为显效:① 72 h以内排便1次。②粪便性状基本正常。③排便时无不适感;达到①+②或①+③两项者为有效;症状无改善为无效。显效和有效视为顺利排便,阻止便秘形成;无效视为便秘形成。每日记录两组患者排便情况,包括排便次数、伴随症状,不良反应及有无心脏事件的发生。

1.4 临床安全性的判断 以患者在排便过程中是否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并发症为衡量标准,并发症出现少,即临床安全性高。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前便秘和住院7 d内便秘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前便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7 d内干预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P

2.3 两组患者操作方法临床安全性比较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观察组(P

3 讨论

3.1 便秘易致ACS严重并发症 便秘是ACS患者亟需避免和处理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老年人由于结肠、直肠肌肉萎缩,肌肉紧张力减低,加之ACS突然发病,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及疼痛等应激反应,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加上卧床休息、食欲下降、应用止痛剂均抑制或减弱胃肠蠕动,促使大便秘结,排便困难而形成便秘。便秘患者用力排便易致梗死范围扩大,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便秘患者病死率达21.4%,远远高于无便秘患者4.2%的病死率[4]。

3.2 预见性护理通过提早评估并提前干预,避免或减少患者形成便秘,从而预防因用力排便引起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①住院当日评估患者排便情况,通常要求每24 h在体温单底栏记录大便次数,在患者入院不足24 h均忽略不记录。本研究干预组院前便秘的发生率为22.9%,通过提前护理干预使住院7 d内便秘发生率为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2%。②视患者不同情况做处理:考虑入院当天患者多数病情不稳,尽量不增加患者任何负荷,对入院当天有便意者、入院第二天无便意及入院当日排便者,第三天未排便者均给予开塞露低压灌肠。改进做法后,提高了护士的重视程度,使患者从入院到整个住院期间排便情况全过程无缝隙地被关注,干预组心脏危险事件发生率6.2%显著低于对照组45.5%(P

3.3 开塞露低压灌肠的优点 便秘护理的干预方法较多,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排便训练、口服缓泻剂及灌肠。但由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器官功能减退、卧床、食欲下降及药物影响等,饮食指导、排便训练的方法实际应用困难[5]。发生严重便秘时,应尽量采用机械物理方法快速处理,不宜持续采用口服泻药的方式,以免拖延时间,加重患者生理、心理负担。采用开塞露低压灌肠既解决了便秘的问题,也解决了入院后发生便秘倾向的问题。由于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与普通肛管相比,它具有管径细、柔软、刺激性小等特点,插管7~15 cm后注入开塞露便于与粪便混合,可保留10~20 min的有效时间,患者乐于接受,护士便于操作观察[6]。本组资料显示干预组有效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P

综上所述,通过对48例ACS患者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具有操作方便、副作用小、排便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可作为ACS患者预见性护理程序,有效减少了心脏恶性事件的发生,确保重危患者护理内在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李林.预防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循证护理.护理学杂志,2007,22(3):25,27.

[2] 吴在.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6,480.

[3] 沈莹,张学萍,马小艳,等.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便秘的影响.护理学报,2009,16(9B):36,37.

篇5

1.引言

伴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监狱领域的广泛应用[1],并与传统的管理手段相结合,必将形成强大的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的监狱综合管理系统[2][3],例如监狱机关数字化网络监控系统、用于监狱智能定位监控管理系统的RFID识读器研制[4],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监狱人员定位可视化管理系统[5],等等,但是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系统能实现监管人员对罪犯的全方位监控管理,所谓的全方位监控管理包括罪犯三大现场管理、重点要害部位的管理。本文所研究的系统运用无线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和定位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实时定位监控,自动识别和原识数据采集及处理功能,该系统的运用能在增强安全性的同时有效减轻民警负担,使狱政管理更趋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2.监控综合管理系统功能简介

本系统是以齐齐哈尔监狱的监控管理为例进行研发,具有完备的监狱物联网智能管理功能,整体综合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狱警可以实时了解狱中服刑人员具置,具体在做事项,是否有暴力冲突事件的发生,是否有服刑人员意欲逃离,是否有警员遭受服刑人员的劫持,当有访客到访时,是否有在密谋逃狱事件。并且实时弹现出预设的有效解决方案并且加以人员调配。对狱内民警进出权限以及本身的管理制度等实施监控管理,对越权的民警具有告警功能。

3.系统硬件组成

该综合管理系统主要有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构成。硬件核心:防拆卸腕带电子标签、远距离RFID读写器。

3.1 防拆卸腕带电子标签

RFID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由电子标签和阅读器组成[6]。该标签是RFID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款防拆卸腕带型高性能2.4G有源电子标签。该产品具有超低功耗、使用寿命长,平均成本低,免维护,使用安全,防拆卸报警等突出特点,并且对人体无电磁辐射污染。每一个罪犯设置相应的ID号,与电子标签相对应,在该电子标签内记录该罪犯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高及体貌特征,犯罪记录等。

3.2 远距离RFID读写器

远距离RFID读写器是基于工业级可靠平台开发的,能保证高速率、远距离传输下的极低误码率,可靠性高,稳定性好,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在规定技术条件下,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进行双向通信,与计算机之间通过标准接口进行通信,能够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独特的载波检测信号、地址匹配信号、数据就绪信号及其协同工作时序,避免了点对多点无线通信时各节点间的信息碰撞;可靠的CRC校验保证数据有效。工作过程中,阅读器可始终处于工作状态或触发工作。各种总线网络连接,小型化设计,能有效控制电子标签,并具备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

4.人员监控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人员监控定位系统主要由罪犯定位管理系统、生产车间定位管理系统、民警岗哨定位管理系统和外出押运在途管理系统等组成。

4.1 监区罪犯定位管理系统

罪犯24时带着腕带式电子标签卡进入监控区,该电子标签是会不停地向外发射ID号信息,当罪犯到达监控区域以后,装在监控区域的读写器就会读到ID号信息,读写器再通过以太网线以及相关集线器等中间设备把信号传到电脑上,通过对照ID号数据库就能看到罪犯的详细信息。

图2为RFID罪犯腕带定位系统简图。在监狱的所有场所中:房屋、道路、围墙等位置安放RFID读写器、摄像机、喇叭等监控设备。当出现信号消失、私自跨区域行为、拆卸或剪断腕式标签等行为时,与安防系统联动,启用红外摄像机立即捕捉并记录现场情况,中央控制室声光报警提示,民警根据现场情况使用对讲机,通过该区域的喇叭进行管理。

4.2 生产车间定位管理系统

根据车间大小环境布置若干个定位器,对车间进行全覆盖,如图3所示。当戴有有源标签的罪犯进入生产车间之后,不停地向外发射ID号信息,读写器接收到这些标签数据,通过网线传递给控制室的上位机,系统后台能够随时监控每一个人的行动轨迹;系统后台可预先设定车间应有人员,当车间非授权人员脱离车间,或非授权人员进入车间与设定不同时系统终端会发出警告,告诉值班民警有非授权人脱离或进入生产车间,民警可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判断和采取相应措施。

4.3 民警哨岗定位管理系统

区域内的每个民警都发放有源标签,标签上记录了人员的相关信息。在区域各个岗哨位置安放固定式读写器,当有值班警进入或离开岗位时,读写器自动识别到标签,将数据传输到中心控制室。

同样,当有非法授权人进入岗哨区域识别范围内,读写器识别到非法授权标签数据,也可以将此信息传输给上位机,上位机报警器报警,并联动视频监控锁定画面,民警和中心监控室民警可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判断以便更好的采取行动。

4.4 外出押运在途管理系统

对监狱在押人员外出就医、提审、法庭、转监等需要外出时除了对车辆进行GPS定位管理,还对车辆内部在押人员及押车民警进行全程监控,监控中心可随时了解在押运途中车辆及车内人员情况。

给在押罪犯和押车民警及车辆配置有源标签,当车辆驶出监狱时,监狱门口读写器读到车辆的相关信息,如:车牌号、司机姓名等。此时,门岗系统默认为监控状态,待车辆安全抵达后系统默认为空闲状态。车辆上配置有GPRS+GPS读写器,可实时监控车辆状态,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如果在行驶途中出现车辆脱离预定轨道,或者罪犯和民警离开车辆,读写器将此信息通过GPRS传输给监狱的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报警器报警,值班民警可在第一时间内获取人员及车辆信息,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4.5 智能RFID的延伸功能

基于完善的RFID系统,不仅可实现罪犯定位管理系统,而且可以与视频监控、安防系统进行信息互动,远远提升监狱管理的智能化水平。RFID监狱管理系统,能实现对预定义的区域进行智能感应,如未授权人员进入敏感区域,则系统自动进行视频录制和声音告警,并读取该人员的信息资料。从而使传统监控系统中的摄像机不但成为人的眼睛,更是管理人员的好助手、好帮手,实现监狱视频监控的智能化管理。

5.系统后台软件

监狱管理系统后台软件实际功能可根据对方需求进行定制,下面以常用的功能作为示例。

5.1 罪犯监控定位

包括在押人员管理和预警考勤管理两大功能。其中在押人员管理包括出入监控管理、全天行程监控、区域人员监控、行动区域监控、行动时间监控、重点防区监控、定时清点人数等。

5.2 地图与基站管理

包括地图管理和基站管理两大功能。其中地图管理包括出入监控管理、全体行程管理、区域人员监控、行动区域监控、行动时间监控、重点防区监控、定时清点人数;基站管理包括基站编号、基站类别、基站范围设置、基站位置设置。

5.3 管理功能

包括在押人员基本信息、罪犯类型、入狱登记、档案管理、腕带管理、告警规划管理、警戒线管理、人员出入授权、历史信息查询,如图4所示。

6.结论

本研究采用了先进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对服刑人员进行定位跟踪功能;不仅能够满足监狱内使用环境,也能够拓展到野外劳动时,对服刑人员进行定位跟踪功能;能够完成与其他系统接口。通过在齐齐哈尔监狱的试运行,在监管方面启动了良好的效果。该系统的推出将给监狱行业带来全新的、能够真正实现所有监狱安防业务全面整合的整体解决方案,为各业务子系统提供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的平台,并可通过视频监控与其他各类安防业务的联动与集成,提升管理和防范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参考文献

[1]屠家稯.监狱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研究与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07.

[2]刘善坤.监狱机关数字化网络监控系统的规划与实现[D].山东大学,2007.

[3]黄鑫,黄振坤.谈监狱的智能化监控与信息化建设[J].硅谷,2009,13:56-57.

[4]刘川杰.用于监狱智能定位识别监控管理系统的RFID识读器研制[D].贵州大学,2010.

篇6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1.206

集中消毒供应室是进行医院各个科室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器具的清洗和消毒的科室, 其目的在于为院方各个科室提供无菌物品, 因此, 集中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对预防出现医院感染事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以本院集中消毒供应室实施综合管理前后的2个阶段进行对比, 探析综合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6月本院集中消毒供应室应用常规管理阶段作为对照组, 随机抽取12名集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和其他临床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以2015年7~12月应用综合管理阶段为观察组, 随机抽取12名集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和其他临床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1. 2 方法 2013年度本院集中消毒供应室应用常规管理。2014年度应用综合管理:①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明确小组成员的任务, 对集中消毒供应室的改革工作环节进行全方位监察, 采用全程监控的方式以便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并且对新入职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制度、服务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岗前培训;②环境管理, 针对集中消毒供应室的不同区域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案, 合理防治科室内的各类型设施、用物,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合作, 确保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质量;③物品管理, 遵循分类回收原则, 根据物品的性能等采取合理的清洗方式, 并做好记录工作。

1. 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科室满意度;②集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防范意识, 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其中科室满意度以科室人员对集中消毒供应室的服务质量、护理质量、收回供给及时度方面的评分进行评定, 临床科室满意度和集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防范意识指标均采用0~100分的计分制。

1. 4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科室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服务质量评分为(94.5±17.8)分、护理质量(91.5±15.8)分、收回供给及时度(96.5±16.7)分, 对照组的服务质量评分为(77.5±5.8)分、护理质量(74.3±6.1)分、收回供给及时度(80.2±6.7)分,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421、7.181、6.405, P

2. 2 两组服务意识、安全意识、防范意识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服务意识评分为(96.5±18.8)分、安全意识(93.5±15.6)分、防范意识(97.5±16.8)分, 对照组的服务意识评分为(67.5±4.6)分、安全意识(68.3±4.8)分、防范意识(67.2±4.3)分,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95、10.917、12.355, P

3 讨论

集中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医疗器械消毒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工作任务是确保医院的医疗器械卫生和安全, 由于医院的诊疗器械和相关物品需要重复使用, 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携带一些病菌, 集中消毒供应室需要对上述器具进行严格消毒, 为了避免出现院内感染, 在管理方面, 需要严格做好质量监控工作[1]。

常规的管理模式未重视就科室内不同的功能区进行相应的管理, 对科室的各个工作环节

监管工作力度不够, 也未充足的重视和采购科等相关科室之间的协调合作, 造成医护用品质量难以确保, 临床科室的满意度较低等现象, 本次研究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是从工作人员入岗位之初, 就对其进行专业的工作制度、服务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岗前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为其优质工作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并且通过成立管理小组, 切实的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并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处理问题, 针对集中消毒供应室的各个功能区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针对物品管理, 依据其性能做好消毒清洗, 从而达到为各个临床科室提供无菌的诊疗器械和相关物品的目的[2, 3]。

根据研究结果, 实施综合管理后, 观察组的临床科室满意度(包括科室人员对集中消毒供应室的服务质量、护理质量、收回供给及时度方面的评分)、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防范意识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综合管理, 能够有效的提高科室医务人员认可度, 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 防范意识, 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金凤, 冯章伶, 洪锦兰, 等. 循证在消毒供应室集中式管理模式转变中的应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22): 5093-5095.

篇7

【关键词】肌电图检测;腕管综合征诊断;应用

腕管综合征(CT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嵌压性周围神经疾病,临床表现为手桡侧三个半手指的胀、麻、痛感等[1]。该疾病的病因主要是腕管内压力升高,迫使正中神经受压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并且产生相应的感觉。该疾病在早期进行及时治疗的话,可以有效改善神经症状,无需进行手术操作[2]。笔者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17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对患者进行同心圆针极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17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患者男女比例为10:8,年龄为29-58岁,平均年龄为38.2±1.5岁,病程为半个月-1.5年,单侧病变25例,双侧病变12例,临床表现为手桡侧三个半手指的胀、麻、痛感等。患者职业有木工、钳工、会计、司机、家庭主妇、厨师、键盘手等,均为长期用手和手腕的人员。患者发病早期体现为手指麻木、疼痛、酸胀等,并且多为夜间发作,部分患者出现拇指外展肌力衰退,大鱼际肌萎缩等情况。所有患者Tinel征和Phalen试验都为阳性。

1.2 方法

采用美国Viking Quest五道肌诱发电图电位仪对患者进行肌肉拇对掌肌、第一骨间肌、指总伸肌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检测时,室内温度需保持在26摄氏度,患者检测表皮温度需保持在35摄氏度左右。每位患者在进行检测前,优先进行检测患者尺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观察患者正中神经腕管传导、远端潜伏期的时间有无延长;随后检测患者中指、小指、双侧拇指等至腕部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观察是否出现异常,最后检查常规肌肉电图检测(EMG),即检测患者肌肉拇对掌肌、第一骨间肌、指总伸肌等部位肌肉在放松时有无自发电位,轻缩和重缩时的波形。在进行Viking Quest五道肌诱发电图电位仪检测时,采用藤原哲司提出的检查方法,共检测206条运动神经、313条感觉神经以及289快肌肉。

1.3 评价标准

根据美国电生理协会腕管综合征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判断,潜伏期、传导速度小于或者大于正常均值2.0s为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

上述患者数据采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p

2.结果

178例患者中94例患者未检测出现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动作电位,64例患者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降低,异常率为88.7%;102例患者出现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或者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延长情况,45例未出现引出动作电位,异常率为82.6%,详见表1:

3.讨论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手外科疾病,现代解剖学分析,该疾病主要多发于手腕应用较多的人群,并且患者一般为双侧先后发病,一般多动受力的右侧更为严重。腕管综合征作为一种嵌压性周围神经疾病,通常是腕管内压力升高,迫使正中神经受压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局部创伤、赘生物、炎症水肿等都会压迫正中神经而形成该疾病[3]。腕管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桡侧3个半手指的麻木、疼痛、肿胀,患者在早期往往出现手部功能障碍,严重时会出现拇指外展肌力衰退,大鱼际肌萎缩等情况。

目前临床诊断检测方法有CT、X线和肌电图检测等,但是由于CT、X线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无法区分腕管综合征和末梢神经炎等疾病[4],是以临床检测多以肌电图检测为主。腕管综合征临床分析显示,患者正中神经指到腕部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是主要的临床确诊标志。一般而言如患者出现某一指或多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就可以判断患者为亚健康状态[5]。在检测时患者腕上、下传导时间和正中神经末端潜伏期时间是较为准确的指标,不会产生漏诊情况,如只出现正中神经返支卡压时,三指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不会出现异常,只会在腕上、下传导时间和正中神经末端潜伏期时间上存在一定卡压情况[6]。可以发现,肌电图检测具有极高的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

本次研究中178例患者中94例患者未检测出现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动作电位,64例患者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降低,异常率为88.7%;102例患者出现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或者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延长情况,45例未出现引出动作电位,异常率为82.6%。可以发现,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满,王琦,连永丽.30例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与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20):12-13.

[2] 田江华,张登峰,梁炳生.30例腕管综合征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9(06)?:25-26.

[3] 安梅.神经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意义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01)?:45-46.

篇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97-02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病情的发展与患者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对慢性病管理力度的不断增大,探索对糖尿病的有效管理模式,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越来越成为社区卫生服的工作重点[1-2],为了探讨社区综合管理及家庭保健员参与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笔者回顾性总结9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现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对象来自2012年1月以来招募的9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包括男性40例,女性50例,年龄范围42岁-65岁,平均年龄为(53.1±10.4)岁,统计资料排除标准:排除没有医院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排除不愿意接受随访调查或者中途可能因其他原因退出者,排除同时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组方法: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社区综合管理及家庭保健员参与管理的45例为观察组,常规社区卫生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的45例为对照组,两组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不同的社区管理方法后的统计指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社区卫生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社区综合管理及家庭保健员参与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社区服务人员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出“健康管理团队”的组成人员:包括中级职称以上的全科医生,具有较高资质的社区护士和预防保健师等。由健康教育专家进行相关培训,规范社区服务的方法和质量。相关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糖尿病管理规范》的中的要求[3]进行规范化管理,“健康管理团队”中相关人员定期门诊,同时认真填写门诊记录并归档,组织“糖尿病患者俱乐部”并参加该团体的健康促进活动。另外,服务人员还应通过电话跟踪等方式,督促糖尿病患者俱乐部人员每月进行门诊随诊和参加健康干预活动。

1.2.2 家庭保健员 对家里有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健康培训,宣讲糖尿病发病原理和治疗原理,解释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注意事项以及适量体育锻炼的作用,嘱咐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方面和生活方面给予糖尿病患者关怀,并监督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其他方面的康复训练。

1.3 数据收集 在干预后半年时间时通过实验室检查(主要收集数据包括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值等)和问卷调查(主要收集数据包括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患者生活能力的自我评价情况等)等方式收集两组糖尿病患者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方法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方法为卡方检验。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平均值(6.51±0.8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值(7.82±0.41)mmol/L,三酰甘油平均值为(1.49±0.11)mmol/L,数据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 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患者一般具有较高的生活能力,该类患者的用药和血糖检测一般在医院外进行[4],因此,加强对该类患者的自我监测和用药工作是社区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保健员的作用对于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通过进行社区综合管理及家庭保健员参与管理,提高了居民对慢性病的防治意识和防治能力,对促进社区所有居民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资料显示:通过为期六个月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专家组成的“健康管理团队”的干预,再加上家庭保健员的监督,使糖尿病患者的知行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锻炼和户外活动,有规律的吃高纤维食物和减轻体重,开始戒烟戒酒并参加“健康管理团队”组织的相关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总之,对于社区糖尿病患者来说,加强社区的综合管理能够使患者具备不断改变自我行为的能力,而家庭保健员的参与,又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更加有效的解决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燕,杨俊杰,王菊兰,等.“团队-契约-医患合作”的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5):2861-2864.

篇9

1.1一般资料 科室现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8人,护师4人,护士4人,工人2人,物业工作人员6人。年龄20-50岁,平均32.5 7.4岁,工作时间2-28年,平均8.5 2.9年。主要承担医院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发放和复用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储存与发放等工作。

1.2方法

(1)随机抽取循证管理前的180包消毒器械为对照组,循证管理后的180包消毒器械为研究组,将2组消毒器械进行调查,在研究中针对这些消毒器械进行清洗质量、灭菌质量以及器械的包装质量方面的合格率进行对比与分析。

(2)对18名护理人员应用循证理论管理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总合格率进行评估。

1.3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医疗器械处理的合格率。抽样调查发现,经过循证护理后研究组的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灭菌质量以及器械的包装质量的合格率都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工作质量。循证理论管理实施后护理工作质量比实施前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10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是以当今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多项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建筑(建筑群)经营管理模式为手段,以实现安全、稳定、高效和集约式管理为目的的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其特点是使整个建筑的管理和监控系统集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从层次上看,上述三者紧密相连、互相依托、互相支持。

1 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结合的应用需求分析

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结合的意义在于迎合时代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从而通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按智能建筑设计规范,不同的建筑类型需要配备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略有不同,其中涉及一些建筑的特殊用途。在此,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的结合需要针对普遍意义上的智能建筑。一个典型的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是以综合布线为基础,将建筑物内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停车场控制等系统集成为一个中央信息系统。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对楼宇内部的全体对象 (如设备、人们的活动、若干重要场所) 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以提高整个建筑物的管理水平。在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结合是大势所趋,迎合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未来智能建筑的发展将融入到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城市之中。

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

2.1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

在建筑中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将底层的“物”直接接入系统,而且将智能建筑子系统接入系统,搭建数字化管理门户,实时监测各类建筑设备的运行状态,提供物联网系统集成服务,最终实现子系统信息融合,便于管理。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 (IBMS) 的系统集成与它的实现功能要求有关,IBMS 集成系统主要包括面向设备的综合管理和面向用户的综合管理等两方面内容。

2.1.1 面向设备的综合管理系统

面向设备的综合管理系统主要有三个子系统需要综合管理,它们分别为 B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SAS(安全防范系统)和FAS(消防报警系统)。其中,B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包括对给排水设备的监控、暖通空调设备的监控、供配电系统的监控、智能照明系统的监控、电梯和自动扶梯的运行状态的监控等 ;SAS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入侵报警集成系统、闭路电视监控集成系统、出入口控制 (门禁) 系统和巡更系统等;FAS 包括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该系统本身除了具备国家规定的联动功能以外,还要能够实现与其他智能化系统的全面联动,特别是与 IBMS 集成系统要能直接联网通信。

2.1.2 面向用户的综合管理系统

面向用户的综合管理系统主要是物业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的综合管理。其中,一卡通系统有门禁系统和停车场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是 IBMS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业管理系统可实现设备的台账管理、检修管理、楼宇内平面空间管理、租赁管理、停车场管理、消防管理、三表抄送和投诉管理等。

2.2 能耗监测与能源管理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能耗监测系统对能耗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采集,可以实现对电能的最优配置与利用,保证电力监测管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人们现代化的节能低碳环保生活将是一种质的改善。同时,基于物联网的能耗监管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再生能源以及减少能源消耗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推动力。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施对建筑供热(水)、供暖、水、电、气等用量的分类、分项计量,为建筑物业主提供能耗数据;进一步,通过对建筑中的各类能耗监测、累计、分析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园区管理方或城市管理方提供对能耗的监测和管理。智能楼宇能耗监测管理系统是一套通过物联网将设备与设备、人与人、人与设备之间进行联通和资源共享的平台,系统通过终端节点的信息采集向上给用户提供设备信息、环境信息和节点信息,又通过分析和收集用户的需求和指令向下连接并控制各个传感器节点的动作单元来操纵设备。整个系统旨在通过信息的充分共享以追求现代楼宇能耗设备的自适应和智能化。

2.3 设备和安全管理

建筑中机电设备种类繁多,比如供配电设备、暖通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电梯、停车场设备、智能化系统设备等,设备采买时均签有售后服务,但设备故障不能及时反映至设备厂商,有些厂商本可远程解决的问题但因现场状况不明,还要维修人员往返,耗费人力财力,耽误时间,影响设备使用,给用户造成不便。而建筑设备监控或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设备运行状态监视、自动检测、显示各种设备的运行参数及变化趋势或数据,累计运行时间,提示并记录保养次数和时间等。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建筑设备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可以为建筑物业主和设备供应商上传设备运行状态、运行记录等设备资料,或通过监视设备现场的摄像机上传现场视频信号,为建筑物业主和设备厂商提供设备运行状况监视和查询。

2.4智能建筑公共安全系统是社会综合安全防控技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得到社会公共安全信息资源的有力支持。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使建筑物公共安全报警信息(报警地点、报警类型、现场音视频信号、监听监视信息)及时上传至城市公共安全部门,根据警情启动社会公共安全保障的各种预案,为建筑内各种警情的控制与处理提供支持。

2. 5 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主要监测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以确定环境质量状况,定点、定时的环境质量监测历史数据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也可为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环境质量监测主要包括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的质量监测,而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不仅有对水、气、声环境的监测,还有对热湿环境、光环境的监测,不仅可监测室内也可监测室外,故而可提供环境质量监测所需的各类数据,为改善环境提供支持。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物内外或建筑园区环境质量监测(包括水环境、声环境、气环境等),为建筑物业主上传环境监测数据,并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监视、查询环境监测信息。

2. 6 智能化系统管理与维护

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管理的目的是为保证智能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智能化系统只有在正常运行中才能发挥其功能效果,实现智能化的真正内涵。目前智能化系统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建筑智能化系统承建方(智能化系统集成公司)对建筑智能化系统使用方(建设单位)进行培训,由使用方自己管理,这种方式要求使用方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技术水平;二是由承建方代管的管理方式,因为是专业的智能化公司管理,技术上没有问题,但因目前服务尚未专业化,在时间和服务上没有保障,因而实施很难有保障。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建筑智能化子系统或集成系统运行状态的远程监视和故障诊断,为建筑使用者或拥有者上传智能化系统运行状态、运行记录、系统监控界面,为智能化系统建设方提供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的监视、查询、维护和管理。

3. 结束语

研究表明,智能建筑的集成化和智能化水平影响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目前,智能建筑均有做出不同程度的系统集成,集成系统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智能化系统的优劣。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系统已经是准物联网形态或已是物联网形态,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为物联网提供了数据来源,而物联网在纵向上提高智能建筑的集成化,实现一个个智能建筑真正的互联,最终形成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篇11

1.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分析

施工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掌握控制。主要有如下特征:一是施工项目管理者是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全权负责;二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具有时间控制性,也就是施工项目的运作周期;三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在一个长时间进行的有序过程中,根据阶段及要求的变化,管理内容也发生变化;四是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作。

1.1 市政建设质量管理的共性问题

市政工程有其独有的特点:一是市政工程是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其产品为公众使用;二是市政工程的投资效益不是项目本身发挥,也不是短期内能产生效益。长期以来,市政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管理不规范,法规滞后和执法不严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的管理和素质与城市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不尽人意。

①市政工程多为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多来源于政府的财税收入,资金不落实就仓促上马,而且有时是先开工后立项,一旦资金出现缺口工程就没有保障,必然会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市政工程的工期一般不会太长,属于“短、平、快”的建设性质,市政工程还要承受献礼、形象、政绩的考验。工程实施后,重政治轻技术、重工期轻质量的现象应运而生。

②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政府行为,项目的投资者是政府,由于投资体制、部门利益、监督机制等的影响,代表政府作为开发商的部门和个人,其利益与整个政府的利益可能不一致,有时指手划脚的太多,能够真正负责的太少,常出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不合理的政府工程管理模式。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相互推委,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③当前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普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注重房屋建筑质量的监管,忽视市政工程质量的监管,市政工程建设无论从工程建设质量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还是工程实体质量都远远落后于房屋建筑工程。正是这样的忽视,给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质量埋下了一定的质量隐患。

④在历年来市政工程质量检查中,经常查出例如:法定建设程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未办理建设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未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的,未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等。

1.2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要点

1.2.1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

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是由各参建单位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作保证的,而人是质保体系最基本的要素,是形成工程最终产品的直接因果。市政工程各参建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质保体系,培养一批业务素质高、操作能力强的从业人员,同时做到自控落实、监管到位,使工程质量和安全得到保证。加强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保证政府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市政工程涉及的范围广,施工干扰大,影响因素多,专业技术性强,技术要求高,质监站应尽快设立专门的市政工程监督科室,配备能够满足开展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技术人员。从事市政工程的质量监督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体现技术权威性,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从政治的高度,树立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要提高监督执法能力,质监人员要学懂法、守法,严格按程序执法,体现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科学、公正、权威”。

1.2.2加强市政附属工程精细化施工

附属工程是主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市政精品工程,就要着重于精细化施工。针对质量和安全通病和容易忽视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技术处理措施,提高附属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以达到市政工程整体性、协调性和实用性之目标。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施工中不遗琐碎,不留后患。

1.2.3强化市政工程检测手段

市政工程的原材料抽检、半成品检测及技术制定是实施市政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市政工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检测,不仅要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项目的数量和批次进行自检,而且监理单位要严格要求进行见证取样,确保市政工程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和市政工程的使用安全。实施建设监理的关键就是要落实旁站监理。在施工企业自控的基础上,现场监理机构除了按监理规划和有关法规要求进行巡视和平行检验外,要切实做到跟踪旁站监督,对关键工序、重要部位进行严格的工序验收,确保市政工程工序质量。

1.2.4建立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市政道路管理体制

高效的市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体现责权利相统一、建管相分离、统筹协调与分级负责相衔接、综合管理、专业管理相补充的原则。特别是要请政府牵头,深入调查研究,理顺各管理部门的职责,明确各部门与市政建设部门的职责和关系,以建立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市政管理体制。

2.市政工程中的安全控制研究

市政工程安全管理是市政行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对市政工程建设、市政设施中的安全生产及施工进行监督和管理。管理内容包括事故的统计报告及处理分析、安全生产隐患监督、安全生产的预防预测工作,以及安全管理法规、标准、制度的制订和信息服务工作。

2. 1市政建设中的安全隐患

机械伤害:

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企业施上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械伤害事故率也不断增加,在众多的安全事故中,机械伤害排在首位。机械伤害主要是指交通运输类、起重吊装类、挖掘类、搅拌摊铺类、木工加工类等机械对附近的居民、行人及现场施上、操作人员造成的打击、挤压、切割等伤害。

用电伤害:

市政工程用电设备较多,加之线长面广,电线架设较繁杂,施工中常因设备故障、线路接头、外包皮老化及保护装置失灵等原因造成漏电,致使人员触电造成伤害。电伤害事故发生率仅次于机械伤害。

爆破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