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43: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学职业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永昌县职业中学从无到有、有小到大、从弱到强,至今已走过了风雨21年,期间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主,多门类开设专业,先后开设家电维修、服装裁剪、民用建筑、电子实用技术、电算化会计、文秘打字、英语培训、幼儿教育、财务会计、计算机等10个专业,进行了玉雕加工、电算化会计、工人岗前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操作学习四种培训,并相继建立了家电维修、服装裁剪、玉雕加工和食用菌培植四种产业,为永昌经济发展培养了3000多名技术人才,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大中专人才1000多名,部分优秀职高毕业生现在广州、深圳等沿海地区工作。其中幼儿教育专业两届毕业生全部被市、县、乡各学校幼儿园聘用,英语培训班为乡镇农村学校解决师资力量的燃眉之急,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交口称赞。电算化会计、计算机已成为稳定的,具有一定优势的拳手专业。成人教育电大工作站开设专业汉语言文学、会计学、水利水电工程、财务与计算机管理、小学教育管理、英语等大专、本科层次专业,6个专业12个教学班,在籍学生154人,学历教育共培养出500多人,在金昌市职业学校中,办学层次最全、规模最大、专业最齐。
目前学校办学模式
一是“1 1 1”东西联合办学模式,学校与天津北辰职专签订了双学籍办学协议,今年100名学生已被录取。另一种是“2 1”办学模式,即在本校上两年文化课,高三分流,基础好的上普通大学,差一些的职高分流,考学、就业两不误。三是“1 2”的大分流,即双学籍学生上一年文化课后进行文、理科职教分流。
在办学特色上
学校以就业为重点,以升学为导向,整合教育资源,为社会培养大批实用性人才。
职教发展规划方面
一、学校在今年已初步实现“订单式”招生,与天津市北辰职专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确定今秋由学校从初三毕业生中招收电子和机电两个专业各50名学生,采取“1 1 1”办学形式,(第一年在永昌县职业中学学习文化课和专业基础知识,第二年到天津市北辰职专学习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学生户籍随即转为天津市户籍,第三年在天津带薪实习,学生毕业后可选择对口专业继续深造,也可由天津市北辰职专推荐直接在天津、上海、杭州等地的大型企业就业)。同时,为了尽快打破职高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学校在今年职高毕业生中选拔40名学生,与天津市北辰职专签订职高毕业生短期培训协议,这40名学生在今年参加培训后可直接在天津等地的大型合资企业就业,目前这项工作已进入报名准备阶段。在“东西联办”的同时,永昌县职业中学还与江苏常州服装有限公司联合,实现了“校企结合”的现代办学模式。
二、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__]16号)中指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在发展职业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重点办好一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__]3 5号)中指出:“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继续实施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国家重点扶持建设l000个县级职教中心,使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各地区要安排资金改善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条件。”学校为建立永昌职教中心决定扩大办学规模,征用土地48亩,用于建设职教实训基地、学生公寓楼、餐厅等基础设施。本项目总投资预计500万元,学校拟通过自筹、省、市、县争取资金完成此项工程。
三、扩大办学规模,在3-5年内高中招生全部为职业班,增加专业设置,由现在的5个专业增加到8个专业,在校学生达到24个教学班1200人。
四、要在3-5年内彻底转变以升学为指导的办学观念,学校要走出去与深圳、广州、上海等发达地区多渠道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力争达到职高学生50的就业率。
2.校企合作促进学生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澳大利亚TAFE校企合作,TAFE学院在行业的引领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为达到双赢的目的而进行的合作,提高了职业教育的产出效率,达到校企的双赢效应,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实践能力。目前,澳洲共有62所TAFE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为导向,大力开展职业教育。TAFE学院的教育理想和终极目标是“毕业即就业”“,帮助每个学生尽快找到工作”。重型机械、纺织、造纸、电子等工业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墨尔本,就业率几乎为100%。北区TAFE学院有3.6万名学生、6个分校、3个农场、与75个企业联合9个国家合作办学,提高职教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对51所TAFE校企合作原因调查统计:88.2%认为校企合作能带来额外经济收入,82.3%认为能保持教师与行业的联系,为教师提供学生实践培养机会,67.1%认为因为教育与企业的竞争带来了合作,为了更好的为学生就业的占57.6%,其他原因的占32.9%。可见自发的层面较多,认为合作是为互利共赢。如悉尼TAFE学院动物养护与管理采用与悉尼塔隆加动物园校企合作方式,学院根据专业培训包开发具体课程内容,考核标准与教学材料,对于培训包要求有教师和动物园培训主管共同执行,学员自己记录、分析培训过程,动物园培训主管对学员进行考评,在具体工作地点考核,达到要求的发资格证书。
3.师生互助合作,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突显能力本位的职教体系。“能力”将经济、学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连接起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职教发展的核心目标。注重在能力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知识运用和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13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TAFE悉尼学院市场营销主管ThomasDunlop到国际交流处和动漫与艺术设计系考察学生作品设计情况,学生在教师对动漫与艺术设计作品的题材把握能力、设计制作水平、设计理念、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的指导下,进行软件开发,企业也会派出监督人员进行全程的监督和协作、资料的提供等,教师能够做到在“学中教”学生,能够实现在“做中学”,真正在实践中掌握住职业技能。
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与借鉴作用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国际接轨。学习澳洲先进的职业办学理念,解放思想,促进职业教学改革。以企业和行业标准语需求为基础,设置合理实用的教学课程设置方案,增强课程开设的有效性。学习澳大利亚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进行创新改革尝试,以学生兴趣为先导,把知识变为问题,还原到实践中,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仿真教学法学习技术知识。
2.提升职业教师队伍建设。要培养掌握高技能的职业学生,首先需要一支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因此,在我国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较强职业技能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只有具有较丰富的技术经验,掌握企业的一线新技术信息和专业的技能,才能在实训课程中真正在技能上给学生以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35-02
0引言
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技术人才,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培养。实践教学具有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生动性、直观性、实践性,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应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认真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市场要求,确定技能培养内容、创造完备的技能培养条件、精心组织和管理实习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价考核。建立实训中心,走教、产、研结合的路子,具有提高教师和学生技能水平的双重作用。
1确定技能培养内容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从技能形成的规律入手,以课程内容的顺序为主线,根据实际生产、学生的特点及“有用、够用、实用”原则,把技能培养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模块,这些模块就是主模块,再在主模块内灵活安排子模块,使每个模块之间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相互联系,综贯一条主线,后面模块的训练既是前面模块训练的延伸发展,又是复习巩固与提高的过程。以食用菌栽培课为例来说明技能培养模块的设计,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技能培养的内容设计为五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又可划分为若干子模块,并确定技能培养的内容。这五个模块分别为:食用菌栽培基础知识、食用菌制种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食用菌储藏加工技术。以食用菌栽培基础知识这个模块为例,来说明模块的设计和技能培养内容的确定。
食用菌栽培基础知识这一模块又可分为形态结构、生活史和生活条件三个子模块。
形态结构这个子模块的认知部分的内容有:六大组织形态识别(疏丝组织、密丝组织、拟薄壁组织、菌索、子座、菌核),单核及双核菌丝的区分,索状联合现象的特征,伞菌五大结构的识别(菌盖、菌褶、菌柄、菌环、菌托),常见栽培品种的外部特征识别,共五部分内容。
形态结构小模块的动手操作部分内容有;显微镜的使用,切片的制作、观察及绘图,标本的采集、整理、制作(包括干制标本和浸泡标本)。
其他大模块和子模块的技能培养内容如上方法逐以进行确定,这里不再赘述。
2技能培养的条件
根据技能培养内容的要求,食用菌栽培课技能培养所需的条件包括建立标准的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建设规范的实习场地,制作种类齐全、系统的实验实习标本,绘制所需的图表,购置食用菌栽培技术碟片,利用电脑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标准的实验室和规范的实习场地是最根本的技能培养条件。
2.1 建立标准的实验室实验的方法是人们认识自然发展规律探寻科学的知识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映了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高职院校中实验教学尤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标准的实验室包括设备的补充更新和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实验室的设备既要满足实验实习及科研的需要,又要进行科研论证和可行性的研究,防止盲目的超前,导致设备闲置,增加额外开支。
2.2 购置技能培养所需的设备及必需的仪器和材料主要包括原料处理设备、装袋(瓶)设备、灭菌设备、接种设备,培养设备、菌种保藏设备等。
2.3 加强实验室管理在实验室管理方面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并切实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待遇。改变普遍存在的“重设备轻人才,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利用”的错误倾向。
2.4 建设规范的实习场地实习场地包括校内场地和校外场地,校内实习场地主要包括拌料场、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发菌培养室、出菇房、浸泡池等必须设施。校外场地指生产条件好、设施齐全而且距学院较近的食用菌生产企业或专业户作为校外常年实训基地。院外实习不但可以解决实习场地和设施不足或缺乏的问题,节约了有限的教学资金,还充实、完善了技能培养的手段,使学生具有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吸纳先进生产和管理经验、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诸多优势,必须加强对校外实习的领导、监督、指导,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院外实习规章制度。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院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完善这些条件,增加学生直观感觉,创造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条件,培养学生的技能。
3精心组织和管理实验实习
实习课环节多,程序复杂,不同于理论教学,在管理上要求更高,否责难以保证训练的质量。
3.1 实习前的准备实验实习指导书是指导学生实验实习的教学文件,根据技能培养内容要求编写的实验实习指导书,内容包括实验实习的目的、内容、原理、基本条件、操作步骤、考核标准、注意事项、结论及效果分析等。实验实习指导书必须针对性强,突出技术和专业技能训练。每一次的实验实习前,根据实习基本条件的要求,实习教师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场地、设备、仪器、工具和材料,实验实习条件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实习效率和效果。同时要让学生预习好实验实习指导书中的内容,明确本次实验实习的目的、要求、内容、注意事项、考核要求,使学生懂得做什么、为什么做、注意什么、达到什么目标。促使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来完成实验实习的任务。
3.2 加强实验实习过程的检查指导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就是学生技能水平的标准,也是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实验实习教师既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实验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做好三到“心到、眼到、手到”,心到是指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而又平和耐心的工作态度,细心观察和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以指出,耐心的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并给以适当的指导。眼到是指指导老师要不断的巡回视察,认真观察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手到就是指导教师要用精湛和娴熟的操作技艺来为学生演示,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也激励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实结每个模块的实习结束后都要对整个实习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和交流,对取得的成绩进行经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因果分析,以避免再犯类似错误,最后得出结论,并反映在实习报告中。指导教师还应将历年、历次实习的经验教训,及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引以为戒。通过总结,将取得成效的方法、措施定为制度或标准,以后继续贯彻执行,将问题的解决方法汇集整理,指导以后的实习。这样就能不断完善实习管理制度,提高实习质量。
4技能考核
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实习内容,由指导教师进行考核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个模块的实习,全部实习内容完成后,才有资格参加考试。通过考核,实习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劳动技能、技巧和熟练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不断帮助教师正确地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调整和改进实习工作。考核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努力学习,认真钻研技术、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诚实劳动的精神。因此,实习考核不仅是对实习质量的检查,也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完善考核方法有积极作用。
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命题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测出学生真实水平。还应包括平时抽查、实习纪律考核和实习报告。平时抽查在实习过程中进行,当场提问或让学生具体操作,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实习纪律考核是为了便于组织管理,使学生养成爱护公物、勤俭节约和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的良好习惯。实习报告是学生对整个实习中获得知识的总结,反映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能力。
5建立实训中心,走产、教、研结合的路子
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实习基本条件和科技力量的资源优势,建立产、教、研结合的实训中心,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实验实习的训练和提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使用,还可向社会开放,提供社会服务,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变实习纯消耗和资源浪费的现象。也可以通过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和科研开发能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不断扩大实训中心的规模,提高实训中心的实力,更好地为培养一流素质的实训教师和学生服务。
技能培养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关键,直接影响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声誉,是职业技术学院的立校之本和发展的动力支援,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不断完善技能培养的基本条件,不断加强和改进实验实习的管理工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是初中毕业生面临的两种选择。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初中学校对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意识的培养疏于关注,导致不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未经职业培训就直接就业,成为低素质的劳动者。初中教育出口与职业教育入口衔接不畅,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发展能力的缺失,也使大量生源和职业教育办学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初中学校要从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认识职业教育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性,建立为全体学生发展服务,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的意识,创新教育方法,积极引导不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
二、三步走培养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
不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不少对接受职业教育缺乏兴趣。就学生本身而言,在对就业需要掌握基本的技能的认识模糊,对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了解少,接受职业教育的心理准备不足等众多因素中,接受职业教育的心理准备不足是根本原因。我校抓住问题根本分“三步走”培养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
第一步,关注成材意识和操作技能兴趣的培养。第一步主要在七年级、八年级两年中实施。按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教师挖掘各科教材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渗透“要做有用人,人人能成材”的信念教育;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对技术性操作的兴趣。为把第一步落到实处,学校每学期组织观摩教学,评课过程中,领导们对渗透成材意识和操作技能兴趣培养的亮点总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大加褒扬。对学生的教育也在改变着教师,老师们看待学困生再不是一无是处,恨铁不成钢,在他们眼里学困生可能是明天应用技术领域中的能工巧匠或农村的致富能人。
第二步巩固提高,家长和社会力量介入,实施导向。第二步安排在九年级第一学期。在这一阶段中学校要整合年级组、班主任、科任老师的教育力量,统一步调,统一舆论导向。年级组要多路径做好普通高中升学无望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把“成才道路万千条,掌握技术亦成材”的意识播进他们心中。自2009年以来,我校在九年级第一学期用专题教育报告、学生才艺技能展示、班级主题班会、班主任个别谈话等系列活动,落实第二步骤。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受到激励,也使不可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群体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
2培养现状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数学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难得“人心”,很多的同学抱怨数学枯燥无味,难以掌握,数学成绩大多数不太理想。随着学校的扩招,在初中阶段只要学习稍稍好的同学都已经进入了各级的普通高中学习,进入职业学校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是成绩比较差的。但从目前的数学教育情况看,职业学习教育不管是学科的设置还是教师的教学,都还是那种传统的,守城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把重点放在数学的运算能力上,比如让学生记住很多很复杂的公式定理,用题海应对各类测试,造成老师应试教学,学生被动学习,两者甚至相互抵触,在调研的一所职业学校中,笔者发现有的老师只做了简单的教学,接着就得出一大段死记硬背的公式,公理,定理,最后加上一些习题的学习和计算,最后这样一节课就这样草草结束了,实事求是的说,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是常常采用的,但是在教学改革的今天,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需求,今天的老师如果仍然是不专心于教学的改革,那么造成的只能培养出现的学生死板,不能举一反三和触类旁动,这样的学生到社会上是不受欢迎的,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说白了就是数学思维模式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职业教育中,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3职业教育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策略
一要以人为本。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针对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研究还不够,其实就是要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说白了就是要以人为本。首当其冲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我们大多数学生,大多数正处于青春期,其实除了学习稍弱外,其他方面其实都是不差的,他们同样兴趣广泛、热爱求知,可塑性也都很强。所以我们数学老师再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基础知识的培养,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走出他们原有的思维定势,激发其主体求知欲望和意识,提升思维品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可以有效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就是要用以往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代替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二要设定科学教学目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主要场所,教师就是要用好课堂4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深入教学交流,在这一过程中设定老师的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得到自我提升,也可以让学生不断激励自己往更高层次探索学习,老师再教学之外,也可以教学一些启发学生思维的课题,让学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实现整个过程阶梯提升。三要创新教学培养模式。在教学改革的新情况下,创新已成为新常态,比如情境教学就是当下教学中采取比较普遍的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各种生动、丰富、直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思考和发挥的创造精神,通过合作的学习方式突破自己的认知障碍,从而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牢固掌握并能灵活应用。
职中的学生大都调皮,好动但又敏感,自尊心强同时又缺乏自信心,因此老师便要更多的关爱他们,不只班主任,任何一个职中老师都应如此。关爱不止在语言上,也在行动上;不止在课堂内,也在课堂外。课堂上,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欣赏的眼神,作业后留下的一句赞赏的批语,一段鼓励的文字;课下,师生之间一次友好的谈话,一次语重心长的教导,甚至师生之间一次愉快的游戏,无不处处体现着关爱。老师的爱,千万别吝啬,对于每一个学生,这都是弥足珍贵的,爱要表达,爱要说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存在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当学生体验到被爱的幸福时,他们还会和老师为难吗?还会和老师做对吗?那么老师的管理相应也就轻松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的区别在于学习任务较轻,难度较小,但即便如此,由于学习底子薄弱,基础差,如果一味枯燥学习,非常容易引起学生厌学情绪,招来的学生也因学习生活的乏味而退出校门,所以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是非常必要的。如诗歌朗诵比赛、体育竞赛、文艺演出,组建各种兴趣小组,争取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对职中学生有偏见的人认识到职中的学生并非弱智,低能儿,他们也有健全的体格,有灵活的头脑,也有他们自己的闪光点。这样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也重建了他们的自信,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爱校如家。喜欢学校,才会来上学,所以要招来的学生,还要留得住学生,让多彩多姿的校园生活充实他们干涸的心灵,这比让学生考出一个好成绩更重要。
三、加强联办力度,扩大招生规模及影响
1 前言
我在职业教育中从事一线教学与管理工作共有十五年了,一直关注学生学习动力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动力大不如以前了。通过对我所教过的几届毕业生调查、电话联系和网络聊天以及对现在所教的三个年级的学生的谈话了解到当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思想变化,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分析这些现象的内在原因。
2 扩招前职业教育学生的情况
2.1生源情况
那时高职院校很少,主要是中专,九十年代中期的中专学生生源质量很好,在初中学习成绩基本上是名列前茅,学生进入中专时都非常自信,有优越感。
2.2学习动力
有好的基础,进校后大家也延续了初中时的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时常看到学生向老师问问题的情景,另外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相对现在来说要小得多,所以学生主要的时间就用在学习中,学习动力比较强。
2.3就业
由于还延续了部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模式,学生基本上很少考虑就业的问题,学生到企业里工作也非常努力,企业反映也非常好。
3 现在职业院校学生的情况
3.1生源情况
很多中等职业院校在2000年前后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但进校学生的高考成绩一般,其高中时学习成绩在中等水平,其自信心和优越感较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差些。
2.2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动力
很多同行现在就感觉到现在的学生学习积极差,学习效果差,不努力。一般认为这些归咎于学生自身,有些以前被大家都认为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现在也有同感;即使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其效果也未见起色,从事了许多年职业教育的老师也很迷茫,大家试图探索出一条新思路。
随着近几年的示范高职的建设,其中就派出许多教师去德国、香港、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对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考察学习,笔者有幸参与了这个项目的学习,目的是把其成功经验与中国的职业教育相结合,创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解决其中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近几年的示范高职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实训设备,建立了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为代表的几种教学模式,通过应用到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我认为还应该就以下几个方面多加考虑。
第一要解决需求问题,学生到校读书的目的不能够仅仅是拿证书,而是要获得一门技能,起码能够使用这种技能能够解决生活问题。很多学生毕业时证书一大摞,用人单位问他你究竟会做什么?学生然茫然不知,所以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学生一门社会需求的一门技能,实用的技能,而不是发证!
第二要解决学生学习方向性的问题,学生进校就应该对其进行职业规划辅导,现在职业院校进行这项工作很少,他们在报考院校的专业时很多是茫然的,不知道这种职业培养的人将来会做什么,究竟适不合适合自己?可能有的学生干了一辈子都不喜欢的工作。
第三在上述两个问题解决后才能够谈到学习动力的问题,学习动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素。
大家知道:“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兴趣才有动力”,“有利益的驱使有动力”,“成就感也会有动力”。在职业教育中如何才能够使学生学习有动力是职业教育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有压力才有动力”是我们老师最擅长的法宝,考试不及格是压力,考试前的熬夜背书是动力,中学升学压力就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职业院校这一招效果就不好,学生60分与99分效果差别不大,这门课程结束后很难得“温故而知新”了,中学课程的承前启后非常重要,必须“温故而知新”,这种动力显然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的效果就不好,我们就必须考虑其他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有兴趣才有动力”是较好的方式,但学习的兴趣必须要持久才行,一旦兴趣失去学习动力就下降。我们如何让学生的兴趣持续下去是关键,学生进入学校之初兴趣较浓是因为大学的一切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学生起初的梦想和好奇使其开学初期学习兴趣较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压力较中学时大大减少,这种动力也就渐渐减弱。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模式,部分学生中学毕业后家长与专门的职业规划机构对该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到企业就业,企业然后就送学生到相应的职业院校进行职业培训。一段时间在职业院校进行培训一段时间在企业实践锻炼,交叉进行。这种职业教育模式确定了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又有针对性的培训专门的技能,在企业里学习技能的同时又知道哪方面理论的缺陷,到学校里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理论;在学校又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技术,然后应用到企业的工作中。在这种交叉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动力被源源不断的激发与补充,因为有新的知识和技能要被学习,有明确的工作任务要完成,这样学习理论知识不会盲目,工作技能又不断加强,学生毕业时自然成为企业中的有用员工。
这里我们要清楚的知道“知识”与“技能”各自独立性和相互补充的关系,我国职业教育很多侧重“知识”的传授,很多验证性的实验当成了“技能”的培训,学生毕业到企业时被认为什么也不会,学生也认为自己什么也没有学到,幸好这方面的缺陷正在逐步完善。
那么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就完全适应中国职业教育吗?我认为至少现阶段不能够照抄照搬,但其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的精髓是非常值得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必须是企业需要的,而不是学习企业认为过时的东西或者很久以后才能够应用的,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侧重在技能,因为我们是职业教育,所以必须是技能优先;知识方面的内容应为指导技能服务,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是有目标上的区别。
在教育方式上必须和企业紧密结合,在参与企业劳动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由于我国职业经济现状,不能够把学生全部送到企业去,解决这种难题的方法在高教司张司长的讲话中提到“校中厂,厂中校” [1]的办学模式已经解决,所以高职院校建立了许多实践性教学基地。学生在学习中完成许多和在企业完成一样的产品,目标明确,工艺水平提高,有成就感,理论知识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动力自然而然就有了,这些就是我们学习其成功职业教育的精髓。
在学生技能鉴定中,考试就是考核学生完成产品的能力,应用知识指导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变革技能鉴定就是发证的模式,企业人员参与考核,对优秀人才给予就业优先推荐,在找到较好工作的驱使下,学生学习动力也会大大得到激发。
通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性方面进行阐述,我们就会思考谁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力性的问题。困扰职业教育多年的问题就是师资水平,既然学生需要在学习中培养高技能,我们的老师是否胜任是关键,老师不行一切免谈!职业院校老师一部分是本科、硕士毕业另一部分是从企业里来的有经验师傅,前者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后者可能文化水平不够,两者共同缺陷是没有得到教师的专业培训,即使有知识有技能但不知道用何种方法传授给学生,所以职业院校的教师综合素质需要不断提高。
只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才能够胜任培养学生的技能和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动力性才能够源源不断的激发,学生有了学习动力性我们的职业教育才是成功的,才能够培养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4 结论
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应该是在校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培养其素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其学习效果才好;只有在完成具体的工作产品或任务时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把“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兴趣才有动力”,“有利益的驱使有动力”,“有成就感也会有动力”四句话贯彻到职业教育中;职业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够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150-0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已成为职业教育应重点关注的课题。但是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肩负专业技能与文化知识的双重培养任务,以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在语文学科教育过程中,强化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教学手段,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以专业特征为出发点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既要求学生具有专业技能水平,也要求学生掌握更多文化知识,满足素质教育发展需求。有关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注意,并引导学生意识到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强化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必然联系,实现二者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学习应用文写作“产品、服务广告”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广告的定义、特征等,并让学生留意街边、媒体中的广告,摘录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广告内容,在课堂开展广泛交流;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制图、计算机等技术综合运用,设计一条自己喜欢的广告。通过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实践的过程,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文化知识,也了解到语文知识运用于专业的必要性,以此激发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作为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既要了解语文教材的相关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有序性、合理性,也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满足职业教育的根本需求,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中,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将对他们的专业技术、职业水平以及未来就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考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尤其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职业教育需求相一致,发挥语文基础学科的重要作用。例如,通过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情境仿真法、角色模拟法等,可以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与领悟,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真正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每节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师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时刻保持学生的新鲜感,提高学习效率。
以语文学习中的演讲为例,演讲涉及到学生综合性语言能力,也是养成学生良好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安排演讲时间,既让学生感到压力,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加强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自己的演讲内容、锻炼口才。但是个别职业院校的学生性格较为内向,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如果采取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将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演讲草稿的拟定,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在合作过程中,每名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学习其他学生的长处,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实现共同成长目标。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若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必须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合理设置详略得当、难以搭配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在课堂适当引入提问方法,给学生思维带来启发性,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长江之歌”这一诗歌单元时,解析诗歌的内容结构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适时将“长江之歌”这一歌曲引入课堂,并为学生演唱其中一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当学生兴趣被激发后,就争先恐后地唱起这首歌,课堂氛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求知欲望随之增强,此时趁热打铁地分析诗歌内容、诗歌结构等,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便于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四、发挥阅读与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较为关注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满足职业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改变学生学习中的惰性。通过加强语文学科教育中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可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了解阅读的背景,不断丰富历史知识、社会知识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写作素材,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通过有益思考过程,提高阅读写作水平。通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丰富实践经验;另外,学生在进行写作过程中,应注意主动收集材料、积累丰富的感情,提高写作的目标性,强化能力水平。通过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拓宽知识面,通过有效的阅读和写作,不断完善自我。
五、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在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构建科学、完整、有效的课堂评价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推动学生不断发展、进步。通过教师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动力。因此,教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收集信息,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知自己,加强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更好地把握知识。另外,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综合评价,尤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水平等,提高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
总之,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职业生涯开端。因此,语文学科服务于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能力水平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更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步入社会,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月仙.以开放式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
[2]杨光.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谈语文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意义[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3).
[3]林芬.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0(1).
“学分银行”的有效实施能够对于传统教育模式改革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改进教育服务,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
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是学分制的一种实现形式,能够强化学生的“客户”身份,学校和教师的服务地位也更加明确,具有灵活、多样性的优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共享教学资源,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学分银行”的有效实施能够对于传统教育模式改革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改进教育服务,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一、“学分银行”制度的特色
(一)以人为本,客户至上
“学分银行”制度能够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强化了学生的“客户”身份,明确了学校和教师的服务地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及其他因素,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课方式、每学期学习的课程门数等。在这种机制下,学生有机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有利于他们追求个性目标,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选择先学什么、先考什么,学分进行累计、零存整取,让学生拥有了更多平等的教育机会,在学习进度上给学生更大的弹性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灵活弹性,提高效率
“学分银行”的推行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自由学习。“学分银行”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需要边实践边学习的特点,同时,“学分银行”为在职人员“间歇性”学习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学完一门功课,可将拿到的学分存入“银行”,工作几年回来后可以继续学习,学完一门算一门学分,已经修过的课程可以直接承认,不必重修,累积到规定学分总数后即可“支取”相应学历。
(三)整合资源,沟通衔接
“学分银行”的构建能实现各高等学校、不同层次的教育、各种教育形式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各级别“学分银行”之间学分的通兑,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沟通的平台,使各类教育沟通衔接。也可整合学校、人力资源开发机构、社区和企业的教育资源,逐步建立终身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二、“学分银行”制度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分析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高等学校以及职业学校探索实行学分制。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写入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条目,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在一些地方,“学分银行”制度已经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
(一)政府主导
部分省市通过建立相应的教育机构,整合各类教育与培训资源,建立终身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它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学习者可随时随地自主在网上选择课程学习,累计学分达标后便可申请单科结业证书或网络教育学历文凭。
(二)企业主导
“学分银行”制度在企业中主要面向职工的在岗培训及个人发展等继续学习要求,即以在岗职工为主要培养对象,以贴近企业需求、贴近岗位需求、贴近职工自身发展需求为宗旨开展灵活多样的在职培训与学习。
(三)社区主导
社区主导的“学分银行”制度则主要面向社区居民的个人继续学习要求。辖区居民可将在各类学习或比赛中挣到的学分累计存入该“银行”自己的个人账户上,并可根据学分情况领取各类奖品。社区“学分银行”课程设置主要以提升居民综合素质为主导方向。这种“学分银行”制度使居民不仅积累学习成绩,并有机会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四)学校主导
目前许多高校内部也已开始探索在各种人才培养方案中推行“学分银行”制度,鉴于一些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因而耽误了部分选修课的学习这一实际,试行把类似企业顶岗实习等非正式课程成绩计入学分,即通过运用“学分银行”制度,将诸如学生顶岗实习,在各种课程竞赛、技能竞赛中获奖或者考取各种技能证书等非正式专业学习成果,转换为相应的学分奖励。还有一种探索学校与其他教育机构之间建立学分转移的方式。多所院校之间能够进行学分互认也是一种全新的模式。
三、“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前景
(一)推进教育公平
职业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职业教育层次上的公平性已经引起各方的关注和重视。“学分银行”体系提供的无条件入学,无时间、空间限制等,不仅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而且将职业教育的公平性作为基本原则之一和运行的基础,真正将公平性落到了实处。
(二)改进教育服务
“学分银行”运行需要有效的服务,建立“学分银行”体系内教育机构学分互认、等值制度;建立开放性的学分积累、开放性的申请学历证书和学位制度;建立自由选择学历证书、学位证书颁发机构的开放制度。为每一个社会成员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提高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不断完善自身、提高素养创造机会。
(三)创建学习型社会
教育的终身性必定成为“学分银行”体系运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并贯穿于“学分银行”运行的全过程之中。“学分银行”制度提供终身学习的开放环境,满足社会每一个成员多样化的、永无止境的学习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四)推动职业教育学业管理制度改革
在基于全社会的“学分银行”体系中,职业教育既不可置身其外,更不可居高临下,既要放下身段,又要担当责任。首先,职业教育要运用好以“学分银行”制度为主要特征的学业管理制度优势,推进自身改革,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提高教育质量;其次,要与其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效互动,积极开放,盘活资源,服务社会,着力满足大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同时,作为在教育系统中占有资源多,拥有竞争优势的一员,充分发挥道德的力量,运用管理的优势,贡献服务的样板。
关键能力是与具体职业和专业课程无关,而对现代生产和社会的顺利运行起关键作用的能力的总称。加强关键能力培养是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培养关键能力已成为当代国际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就目前情况看,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关键能力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训体系
在我国现有职业教育关键能力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该体系,可按如下思路进行:首先,满足全社会对提高关键能力的需要,为设立专门的关键能力培训机构提供支持和服务;其次,满足在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关键能力培训的模块及教学方法;最后,满足各类在职人员终身教育的需要,为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提高关键能力提供自学的内容和方法。
独立开发的关键能力考核体系要与现有的考核体系相配套。推行专门的关键能力考核和认证体系,不能游离于现有体系之外;相反,关键能力考核体系应对现有资格考核体系的深化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认证的需要,为建立专门的核心技能考核认证机构提供支持和服务;其次,要适应各种职业特定技能的考核向其他技能层次发展的需要,为之提供配套的核心技能模块及相应的考核方式;最后,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关键能力水平的提高提供自我考核的方式和渠道。
二、完善职业教育关键能力标准体系
关键能力开发的成败决定于关键能力标准。我国的关键能力标准体系极不完善,在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及测评依据等方面的规定都较粗糙,有待细化。对此,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思考。
标准关注技能还是技术人的技能主要是运用方法和技术的能力,在制定标准时,经常采用“能够使用某种技术进行某种活动”的描述。但是,标准制定的逻辑出发点到底是技能还是技术,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往往把标准理解为掌握各种技术的要求,而不是对掌握这种技术去完成某种活动的要求。由于这个原因,在一些技能标准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纯粹的技术和方法,是一个技法的武器库,而没有看到人的主体性和工作活动的目的性。因而,这种标准必然会误导培训和考核只注意对技术本身的掌握,而忽视对运用技术的人本身及其客观外部条件的关注。因此,在制定标准时应体现这样一个理念:技术只是工具,关键是人具备运用工具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等级的设置和划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根据什么来划分关键能力的等级是个技术难题。经验证明,通过对其因素的难易程度或复杂程度的分析,可比较明显地区分出能力要素的等级。为此,需要将分析重点从能力要素本身转向能力活动的对象、范围、工作条件和可利用的资源等方面。因此,为了更明确地区分标准等级,一方面要对关键能力标准结构中的“能力要求”部分,通过对工作活动范围等因素的限定来说明差别,另一方面要在“相关知识”、“工作活动”和“考核指导”等部分尽可能地体现标准等级的差距,以提高关键能力标准的可操作性。
考评证据的确定考分决定考生的一切,这是传统考试体制的弊端。而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应采用所有可证明考生能力的证据,包括考分。但在实际工作中,哪些证据可以采用,如何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在技术上和操作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参照英国的成功做法,可把考评员的观察作为考核依据的第一选择,同时也建议采用其他证据,如第三方的证明,以及考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所做出的成果和表现等。实施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相应的工作现场考评和督考制度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三、重视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从我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在这方面还非常薄弱,如在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培养策略、课程建设和培养效果评价等方面都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2]张黎宁.职业教育要教给学生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9-10-23(04).
[3]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51-60.
[4]戴裕崴,章建新.项目导向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0-31.
[5]李贤政.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基础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25):21-25.
[6]刘洪一,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