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古典音乐钢琴教学

古典音乐钢琴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1 08:43: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古典音乐钢琴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古典音乐钢琴教学

篇1

采访前,郎朗在大厅里拍照,站在摄影布景前,他也习惯在手上做出动作,最常见的一个是:闭上眼睛,让手指在空中舞动。

作为当代备受瞩目的古典音乐家,郎朗对于拍照、采访和签名习以为常,他得到很多赞誉,也承受着不少争议。

郎朗不断“颠覆”着人们对于古典音乐家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印象:2016年3月,郎朗和韩国偶像团体BIGBANG在国内一场音乐盛典上合作;6月,他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幕典礼上演奏《冰雪奇缘》主题曲;他还做了好几次网络直播,网友点播什么他就笑着弹一曲。

如果这只被视为短暂而疯狂的“现象”,郎朗会略感失望,因为他想做的是“将现象变成一个长久性的东西”。“颠覆”就是郎朗的常规,他不断地撕掉标签,包括世人给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家和他自己的,而他的终极目标是,让更多人爱上古典音乐。

音乐不光是快

2016年3月,英国最具权威的电台Classic FM评选出历史上最伟大的25位钢琴家,郎朗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唯一的中国音乐家。

榜单评价郎朗“通过其无可比拟的华丽风格永远改变了古典音乐世界”。同时入选的还有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郎朗看到后第一反应是“笑了”,他感觉自己没有那么伟大。

郎朗的钢琴启蒙教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的朱雅芬对《t望东方周刊》回忆,她教的很多小孩在弹琴时都担心自己被批评,但郎朗每次练习都像是紧抓着表现的机会。

17岁时,郎朗在美国芝加哥的拉维尼亚世纪明星音乐会上顶替了发烧的安德烈・瓦兹,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由此在西方古典音乐界一举成名。

在此之前,郎朗虽然已经签约IMG经纪公司,但商业价值还远没有体现出来。他曾去墨西哥一个“荒凉到传言外星人去过的村子”演出,观众仅有当地村民200余人,令他沮丧。

成名之后,演出邀约不断。出众的身体力量和强大的技术让他能驾驭那些难度较高的大曲目。“大开大合”“激情”“兴奋”,使得郎朗在当时的古典音乐家中显得极富标识性。

但长期表演这种曲目对郎朗也是一种消耗,有一次,他演出后拿不起筷子了。更重要的是,这使得外界一度忽略了他的另一面――他也可以处理精巧、细腻的曲目。

郎朗的“人来疯”是帮助他最初树立个人品牌的基础,也是他想要自我突破的屏障。

在沈阳时,郎朗曾参加一次少年比赛,赛前他来到朱雅芬家弹奏参赛曲目时,兴奋使他越弹越快,“踏板踩得一塌糊涂”。朱雅芬说:“你这样弹拿不到名次。”郎朗啪嗒啪嗒掉眼泪,朱雅芬说了问题在哪里,他眼泪还没擦干就笑了。那场比赛他得了第一名。

但成名之后郎朗仍然容易被现场氛围调动情绪,朱雅芬不断提醒他:“千万不要被观众诱惑。你弹得越快,观众越给你鼓掌,可是音乐不光是快。”

乐迷会发现郎朗在有意识地改变,选择呈现那些更需要“用控制力和内心”演奏的曲目。

郎朗有一种紧迫感:“很多音乐家在进入30岁时就突然‘消失’了,喜欢你的人都不喜欢你了,这很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绝对得吸取教训。”

郎朗将这种“消失”的原因归结为“心态变了”和“不务正业”,最大的表现是不再练琴。

“一天不弹自己知道,两天不弹老师知道,三天不弹观众知道”,这是钢琴老师常用来敲打学生的一句话。郎朗如今仍保持每天练琴两个小时。

“钢琴不是死的”

虽然国际声誉很高,但对于郎朗的质疑也不少。

从“郎朗音乐世界”一位琴童家长的话里,能感受到一些原因:“郎朗太光彩照人了,曝光多得犹如流行天后,我甚至曾认为郎朗不是会弹到80岁的人。”

郎朗身上有人间烟火的气息。34岁生日那天,郎朗在上海迪士尼乐园的酒店直播弹钢琴,30分钟时间里吸引了53.6万人观看。

2016年夏天,郎朗作为那英的助阵导师在音乐选秀节目《中国新歌声》里亮相,他很少有和稀泥的时候,总是明确地表明自己喜欢哪位选手。

和流行偶像一样,他表演时总穿闪亮的西装,会和摄影师谈论哪个角度能拍出更完美的脸。他一年有百余场国外演出,穿梭在殿堂级的音乐厅和音乐家之中,但回到国内,说话时仍是一口可爱的沈阳口音。

文化部对外联络局局长董俊新对《t望东方周刊》说,郎朗“不端着”。正是这种性格让郎朗有了跨界的可能。

2016年9月,郎朗推出跨界专辑《纽约狂想曲》,涵盖了古典、流行和爵士曲目,这是他第一次以录音室专辑的形式演奏非古典音乐。

“我也被学院派压过,觉得演奏家就要燕尾服长头发,弹出变化来莫扎特会不高兴。”郎朗说,但自己必须打破这种固化的标签,“我眼里的钢琴不是死的。”

在沈阳时,郎朗住在隔音差的老房中,邻居能听到他弹什么曲子:“你别老弹贝什么的,我们听不懂。”于是他也弹一些流行音乐,比如《潇洒走一回》。邻居们说,“这个好听”。

到美国之后,普通高中的同学得知郎朗来美国是为了学古典音乐,第一句话便是:“那是给死人听的。”然后给郎朗推荐摇滚乐,说那才是酷的东西。这让郎朗感到自己必须把视野打开。

进入30岁后,郎朗的跨界动作越来越多。

2014年,郎朗与重金属乐队Metallica在格莱美舞台上合作前,一些人开始反对,因为“那太不古典了,气质太金属了”。

“钢琴不也是金属的东西吗?”郎朗开玩笑说,“时代变了,大家是欢迎创意的,前提是你必须弹好你的钢琴。”

80多岁的朱雅芬起初也是困惑的,她担忧那些跨界演出会消耗郎朗的精力。但她后来感到,这是在为古典音乐“拓宽路子”,她也向郎朗要了那张新专辑。

如今,很多古典音乐界的人开始给郎朗打电话:“该怎么跨?我也想跨。”

2005年至今,郎朗每年除了大量的演出,4张个人专辑、5张合辑唱片、两本自传也为他带来了相应的版税收入,同时他还代言了多个品牌。

但郎朗并不承认自己是商业运作下的“赚钱机器”,他会拒绝掉方便面的代言,因为“方便面和钢琴的融合不太可能”。

有媒体保守估计,郎朗年均收入超过了1亿元,当代也许还没有像他这样将古典音乐与商业运作结合得如此成功的音乐家。但郎朗目前给自己的标准仍是“做钢琴家”,他的底线就是“琴”。

“失控了就不行了。练琴必须疯狂,我对钱没疯狂。练琴疯狂是好事,赚钱疯狂很可怕。”他说。

建两座桥

郎朗的微博简介是:联合国和平大使,国际著名钢琴家。在郎朗的认知里,“大使”这个头衔下有传播的责任,他要搭建两座桥,第一座是古典与时尚之间的桥,第二座是中西世界之间的桥。

长期以来,国际音乐商业演出市场上,中国人的身影并不多。在担任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期间,董俊新和郎朗谈过如何将中国音乐传播出去,郎朗的想法是首先取得西方古典音乐界的认可,同时在演奏中加入一些中国的经典曲目,由此进入国际文化市场。

在德国古典广播电台中,董俊新曾听到郎朗弹奏的《浏阳河》。郎朗那时已在欧洲备受欢迎,每场演奏会提前半年票便会被一抢而空。受到欢迎的原因在于,欧洲人很难想象一位中国的年轻人能将西方的古典音乐“弹到那种程度”。

朱雅芬曾看过郎朗和爵士音乐大师汉考比的一场跨界合作演出,两架钢琴即兴对弹,有一首曲子有点中国味儿,后来她听出来,那是中国很有名的钢琴曲《春之舞》。

改变琴童的童年

34岁的郎朗正处于音乐家生涯的“过渡期”。除了“钢琴家”这个身份,郎朗还希望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改变一些事情”。

2016年8月,郎朗推出了音乐教材《郎朗钢琴启蒙教程》,这是2015年出版的《跟郎朗学钢琴》之后他的又一部新教材。

教材里有卡通形象,因为郎朗最初学琴的兴趣就是从《猫和老鼠》里汤姆猫弹琴而来的。他挑了一些电影音乐改编的曲目,把枯燥的基础练习在教材中变成一种“热身运动”,比如抻手、抻肩膀和跳远,配送自己弹奏的视频,并把教材内容和自媒体、手机应用联系起来。

郎朗的成名掀起了中国人学钢琴的热潮,这被西方媒体称作“郎朗效应”。由于“知道什么是难受的感觉,知道什么是被打压的感觉”,郎朗想扭转曾经闭塞的钢琴教学方式,减少“那些没有必要的伤害”。

郎朗最初在北京练琴时,和父亲挤在狭小的一居室里,没有电视机,但有一套音响和一台星海牌钢琴。少年期的郎朗每天平均要练琴八小时,那个一居室填满了一个琴童家庭所营造出的紧张和充实。

这种高频率的练习使郎朗21岁时积劳成疾。那年五月,他借到一台大师霍洛维茨用过的钢琴,由于琴键已被磨得很薄,他弹的时候很用力,右手小指突然剧痛,进而蔓延至整个右臂。医生告诫他休息一个月,否则右臂可能瘫痪。

少年郎朗也曾在国内参加过各类钢琴比赛以证明专业能力,但成年后的郎朗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郎朗对于竞赛的热衷是到美国后消退的,他在柯蒂斯音乐学院的恩师加里・格拉夫曼告诉他,“‘No.1’的意义和取得它的方法还有很多”,这使得郎朗在成年后思考钢琴教育时有了更开阔的思维。

2011年,郎朗在深圳创办音乐学校,名字定为“郎朗音乐世界”,那里的氛围和郎朗童年所经历的教育氛围全然不同。他希望改变中国琴童的童年只有“苦练”的局面――学钢琴首先要爱上钢琴;学钢琴不仅是学技术,也不是盲目参加比赛,更要注重综合素养。

一方面,琴童接受老师一对一授课,除了教琴艺,还有乐理课、音乐欣赏课;另一方面,郎朗利用自己的资源,给琴童们聆听各种大师课、讲座和参加音乐会的机会。

朗朗的钢琴启蒙老师朱雅芬是“郎朗音乐世界”的执行副主席,郎朗对这所学校的重视不言自明。

郎朗每三个月会到学校里亲自授课,他说:“我去的时候氛围会不太一样。”在他的童年时代,“大师课”也会令他兴奋,但大师们不可能降临到故乡沈阳,“大师课”只出现在高等音乐学府,而且次数少得可怜。

“音乐就像说话,要有强弱,要有呼吸……”领奏时,郎朗偶尔空出一只手随音乐挥舞,然后对琴童讲解:“如何将音乐弹出丰富的层次?音乐除了有色彩,也有方向,绝不是了无生息地趴在地上,而是那种停在空中的感觉。”

“他讲得很接地气。”朱雅芬说,这里的教学重在激发兴趣,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性”。

郎朗说:“你弹得呆板无比,或者你变成钢琴机器,你的灵性永远不能升起来。我看到太多的孩子在比赛时弹得一样。每个人都这样,就没有艺术家存在了,会全变成山寨匠。”

篇2

在介绍古典主义作曲家莫扎特时,我先请学生听香港动画片《麦兜故事》的插曲,当稚嫩的童声用粤语唱出《土耳其进行曲》旋律时,学生都非常吃惊,老师紧接着抛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旋律用了哪位作曲家的作品?也许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准确回答,但他们很好奇,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那么,下面的学习将是主动而有效的;我也曾用《小星星变奏曲》来引出对莫扎特的介绍,效果也非常好。

二、选择精美的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

虽然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久了听觉会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可以考虑选择合适的视频进行教学,如在介绍钢琴诗人肖邦时,我先播放了马克・西姆演奏的《c小调练习曲》视频,变幻的灯光、演奏家忧郁的眼神、帅气的表情顿时吸引了学生,当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完这首作品后,我及时地提出问题:请大家谈谈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学生的解释五花八门:有的说“像是在庆祝一场胜利”,有的说“曲子的情绪比较嗨”,还有的说“这是一首现代风格的作品,抒发的是年轻人苦闷复杂的心情”……我都一一给予分析、解释,学生非常好奇,急于想知道作品的相关信息,当他们“想要学”的时候,教学将进行得非常顺利。

三、利用明星效应引起学生的共鸣

现在的高中生都非常喜欢明星,只要是他们崇拜的明星的作品照单全收。在欣赏浪漫乐派作品时,我先播放周杰伦的MV《琴伤》,班上气氛顿时非常活跃。在这首歌里,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主题旋律成了主线,学生立刻被那一缕淡淡的安然与怅然纠合的味道所吸引,乐曲始终徜徉在似有也无的景象和情绪之中,而当间奏出现的时候全班哗然,因为间奏恰恰是前面课上介绍过的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旋律。接下来再让学生欣赏钢琴曲《六月―船歌》,这样,学生能够对浪漫派的音乐特点产生自发的兴趣。

四、借助影视情节可以引起更多关注

影视艺术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艺术形式,有些剧目中在古典音乐的引用方面与剧情、主人公的表演、画面的处理等也非常巧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利用这个特点,在进行古典音乐教学时,我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同一首作品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在介绍浪漫派作曲家――钢琴诗人肖邦时,我尝试了不同的导入方法:请同学们观看周杰伦导演并主演的影片《不能说的秘密》中“斗琴”片段,优美的旋律、娴熟的演奏技艺立刻引起了学生的轰动,“斗”字同时也解释了浪漫派的风格特点之一:炫技性;播放韩国影片《爱的阶梯》结尾男主角在海边弹奏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播放《一曲难忘》中肖邦刚到巴黎时演奏的《波兰舞曲》;同样是浪漫派作品的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则可以选择韩国电影《雏菊》中的片段,即杀手的角色配乐,《船歌》的旋律准确地刻画出杀手的性格和真实的内心世界:它放纵着听者的神思自由地游移于琴声勾勒的无限空间,唤起了他心底深藏已久的的莫名默契,触动了被岁月逐渐风蚀的那根心弦。此处也很好地解释了浪漫乐派的另一风格特点:强调个人主观情绪的表现;在学习古典乐派时,奠基人海顿的《小步舞曲》可以从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切入,这也是在我国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剧中有很多段落的配乐都来自海顿的《小步舞曲》和贝多芬的 《致爱丽丝》;学生很乐于接受这样的欣赏方式。另外,名人传记的电影也是课堂上经常涉及的内容,《钢琴家》《闪亮的风采》《她比烟花寂寞》《贝多芬住在楼上》等都大量地使用名曲,只要选择和运用恰当都将成为课堂的亮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选择不同的演奏形式增强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篇3

相比于文中提到的那些热衷于为乡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乐器演奏技巧的组织,我认为,为孩子们提供欣赏的机会才是第一步。不同于城市学生,乡村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并没有那么丰富。农忙季节,他们甚至需要为家庭分担压力。对于他们来说,学习乐器演奏无疑会加负担。此外,欣赏音乐是演奏音乐的前提。如果能够保障这些学校音乐教育的师资,那么至少这些学生能对古典音乐有基本的了解。

我曾于两年前在湖南一所乡村小学支教。这所小学距的家乡只有大约40分钟车程,当地经济条件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此校的校舍无法满足6个年级的需求:五、六年级一共两个班借用临镇初中的校舍――这还是在每个年级仅一个班、一个老师的情况下。我们支教团队的到来,暂时解决的师资短缺的问题。但这所小学,仍然面临诸如电灯、黑板等硬件短缺的困难。

很显然,一个老师教授语文、数学、英语、科学4门课已经是捉襟见肘。因而,诸如音乐、美术这类艺术教育基本无法展开。从与学生的对话中得知,哪怕上音乐课,也无非是老师教他们唱一些妇孺皆知的流行歌曲。

我有幸出生于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家庭,5岁的时候就开始半自愿的接受钢琴培训。因此,在支教期间能带着孩子们一起欣赏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等人的作品――尽管对于真正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这些作品仅是“入门级”。然而对于这群孩子们来说,很有可能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音乐。

篇4

想必很多看过著名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观众,对1900显示出的无师自通的非凡爵士钢琴天赋记忆犹新。他在一生都在船上的乐队演奏爵士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爵士钢琴自十九世纪末出现以来,随着众多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们对它的不断培育和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音乐体系,时至今日,在爵士钢琴的演奏技法上除了传承古典钢琴的演奏风格技巧之外,还形成了很多自己特有的演奏方式和特点,并且还衍生出许多不同的流派,为爵士钢琴积累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同时,它亦为古典音乐乃至流行音乐的理解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爵士钢琴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文化,以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音乐风格并与各国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对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爵士钢琴在高师钢琴教学中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1)爵士钢琴作品特有的和声、节奏及音调能使音乐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在通过艺考进入师范院校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学习音乐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些所谓专业院校出身的学生其专业水平大多良莠不齐,有些人的水平甚至不如小学生。大多数人是因为真正喜欢音乐而去学习艺术,但也不排除那些仅仅为了考学或是为自己“谋出路”为目的学习音乐的人在。传统的钢琴教育,教材内容单一,几乎全国上的都是差不多的内容,上课形式枯燥无味,练习的时间漫长无趣,而且,许多学生虽然学的是音乐学,但是除了自己学习的乐器之外,对其他的乐器或者说是音乐形式知之甚少。如今,十个人里差不多就有六个人在学习钢琴,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学出来呢?又有多少个郎朗,李云迪呢?反观西方的音乐教育,技巧并不是最重要的,老师强调更多的是对作品和作曲家的理解,所以才会有人说国内培养的是钢琴家,而国外则培养的是音乐家。因此,爵士钢琴这种趣味性很强,特色突出的音乐形式,为这些不怎么喜欢钢琴的学生开辟了一个新的大门,学生们在满怀兴趣的学习和演奏它的同时,亦能够提高自己的乐感和技巧。

(2)通过对爵士钢琴即兴演奏的训练,能让长期看谱弹奏的学生掌握爵士钢琴即兴演奏观念,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创造性。爵士钢琴音乐的真正魅力在于即兴演奏,早起的爵士音乐家们早就脱离了看谱弹奏的模式,常常都是现场即兴,下一秒会出现什么音永远都是未知数,而现场即兴演奏不仅对于常年学习古典钢琴看谱弹奏的学生来说是难点,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来说也是巨大的冲击。现代古典钢琴奏法让学生们变成了只会看谱弹奏的机器,对乐谱重难点的反复训练,让他们的技艺日渐精湛,但是他们究竟弹了些什么,恐怕他们自己也是不得而知。对于乐曲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演奏出来的也只是音符而非音乐。所以高等师范学校钢琴课程的改革应立足于即兴演奏,在教学初期就应当将脱谱演奏,即兴这一概念潜移默化给学生,在爵士钢琴与古典钢琴的教学中寻找出存在的共性,才能提高高等师范学校的钢琴教育水平。

(3)将爵士钢琴应用到钢琴教学中,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国现有的音乐教育体制仍然是以“一元论”的文化发展观为主体的,导致学生偏科严重,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早在很久之前,就有研究者围绕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弊端以及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展开了讨论。许多师范院校一味追求传统的古典钢琴教育的高精尖人才,导致学生偏科现象尤为突出,而将爵士钢琴应用到钢琴教学中,正是钢琴教育体系多元化发展的一种体现,我们不能限制学生的视野,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能一提到钢琴就让学生的脑海里只有巴赫,肖邦,贝多芬之类的传统欧洲音乐,那样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都不利。学习爵士钢琴,它和古典钢琴之间的差异能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西方古典音乐的特征和演奏技法,改善学生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被限制的音乐创造力和狭窄的音乐接受体系,通过爵士钢琴即兴演奏的训练,还可以开放学生们的想象力以及他们对不同音乐的感悟能力。

(4)通过对爵士钢琴的学习,能让学生接触到不一样的音乐文化,对树立学生正确的音乐价值观,把握20世纪现代钢琴音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爵士乐是美国对全世界音乐文化的伟大贡献,现在已经成为了超越种族和国界的共同音乐语言,它不仅支配着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而且对严肃的古典音乐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20世纪的音乐史当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优秀的钢琴作曲大师在自己的作品中都有借鉴爵士乐的素材和手法,比如拉威尔创作的《左手钢琴协奏》,这首协奏曲的核心就使用了爵士乐那种典型的“布鲁斯音阶”,即降Ⅲ级、Ⅴ级、Ⅵ级、Ⅶ级。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爵士乐对于钢琴音乐的创作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得不说,爵士乐对西方音乐加入了新的活力,这是20世纪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无法比拟的。

目前,爵士钢琴在国内教学水平中相较以往已经得到了长足的提高,但由于爵士钢琴教学并没有像古典钢琴那样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可操作的有价值的教材,它的发展还仅仅是缓慢的程度。教材内容的单一是国内钢琴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爵士钢琴老师的话,必须要在上课之前收集不同版本的爵士钢琴曲谱,而且对它进行分析,总结和试奏,并根据不同的曲子将它经行归纳总结,不光是对材料的清理,对于学生而言也要看他们的学习情况和专业程度来决定教授什么内容,所以,这一系列繁琐的工作也是爵士钢琴教学所面临的比较严峻的问题。

因此,将爵士钢琴运用到我们现阶段的高等师范学院的钢琴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改变我们只学习古典钢琴造成的知识面狭窄,离开了乐谱就手足无措的弊端,这种崭新的,多样性的钢琴教学我相信能让学生甚至是老师都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它的学习和科研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钢琴教育的学术水平。

结语:虽然目前在国内爵士钢琴仍然只是小众文化,但我希望通过我的研究,能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爵士钢琴,喜欢爵士钢琴,认识到爵士钢琴带给我们价值其实并不比古典钢琴少。

参考文献:

[1] 周梦璐.论爵士钢琴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1(11).

[2] 徐宁.浅析西方爵士钢琴在中国的传播[J].大众文艺,2011(11).

篇5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产生主动了解和享受古典音乐的愿望。

2,能够用多种形式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了解古典乐曲的形式美,了解莫扎特。

3,听辩并记忆《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题及《G大调弦乐小夜曲》呈示部主、副部主题的四句旋律。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重点

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古典音乐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近并喜欢古典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拉近距离

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动一动、唱一唱吧!(播放S.H.E的《不想长大》,带领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歌唱)

教师:从你们的歌声中我听出来今天同学们很开心。你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不想长大》。

教师:对了,正是《不想长大》。看来同学们都喜欢听流行歌曲是吧?我也经常听,但平时我还听一些古典音乐,推荐一首给大家,听听看?

二、层层深入、触摸古典

(播放《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题片段)

教师:有什么发现?

学生:这首曲子和刚才那首歌曲差不多的。

教师:哦,大家听出这两段音乐里有着相同的旋律,耳朵蛮灵的。《不想长大》正是采用了刚才我们听的这首交响曲的一段主题旋律,那你们知道这首交响曲的作者是谁吗?

学生:莫扎特。

教师:对,就是莫扎特。知道这是他的哪部作品吗?

学生:……

教师:不知道?告诉大家,这就是他创作的《第四十交响曲》。昨天我已经请同学们去了解了莫扎特的相关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介绍,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学生: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古典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

教师:是的,他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

学生:莫扎特是一位音乐神童。

教师:不错,他三岁就显露音乐才华,四岁就公开演奏古钢琴,五岁就开始作曲。

学生:他的作品很多,作品形式多样。

教师:他的作品有歌剧、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舞曲、安魂曲、进行曲、室内乐等等,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音乐体裁。

教师:同学们准备真充分,在对莫扎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让我们来重温一下,听听如此经典的旋律主要是由哪些乐器来演奏的?

(再次播放《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片段)

学生:大提琴、小提琴、钢琴、风琴……

教师:有钢琴、风琴吗?

(第三次播放《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片段)

学生:没有。

教师:那主要是哪类乐器呢?

学生:弦乐器。

教师:真厉害!我明白你们听出来这是管弦乐队演奏的。那管弦乐队里还有哪些乐器呢?一起来看看。

(观看视频,第四次播放《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题片段)

教师:你们还注意到了哪些乐器?

学生:圆号、单簧管。

教师:观察得真仔细!好的音乐就像好的文章一样,结构非常清晰。我把这段音乐用符号记录下来了,请跟着我一起来看看。

(随着音乐板书图形谱)

教师:看清楚了吧!伸出你的手,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画一画吧!

(播放课件,学生边听音乐边画图形谱)

教师:非常棒,我看见有些同学特别投入。大家比较一下,刚才这段旋律在歌曲中的表现力和在管弦乐中的表现力哪个更丰富?

学生:管弦乐。

教师:既然管弦乐的表现力是如此丰富。接下来我将向大家隆重推荐莫扎特另一首同样经典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中的一部分。

三、玩味音乐、感受经典

(一)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呈示部

1,主部主题

教师:大家对这段音乐熟悉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学生:熟悉,第一句。

教师:这句旋律带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激昂、有力、震撼……

教师:我们一起用“bang”的发音把这段旋律的激昂唱出来。(跟音乐哼唱)

教师:再跟钢琴唱一唱!(教师用手势引导学生唱准四度大跳)

教师:你们的声音听起来好像不那么激昂?(学生再唱)

教师:声音不要太响,可以集中一点。(学生唱得好些了)

教师:精神饱满一点,能不能把力度表现得更强一些?(教师挥拳示范)

教师:看我,是不是更有力了?来,再试试。(学生模仿,边挥拳边唱)

教师:很棒,请同学们注意,接下来旋律要发生变化了,听!

(教师变化节奏弹奏旋律,请学生比较)

教师:怎么样?还那么强有力吗?

学生:不那么有力了。

教师:什么原因呢?再对比一下。(教师再次弹奏)

教师:是旋律的高低变化了吗?

学生:不是。

教师:那是什么变化了?(教师用动作示范节奏)

学生:节奏变化了。

教师:对呀,节奏变了,音的长短也发生了变化。就这么一点小小的变化,感觉就完全两样了,可见音乐是多么的神奇啊!

教师:那大家觉得这句旋律是由男生演唱还是女生演唱更能表现出他的情绪和特点?

学生:男生。

教师:男生站起来试试,注意挥出你的拳头!

教师:不错,我们再来清唱一遍,请女同学也挥拳表现一下。(男生清唱,女生动作表现)

教师:如此雄壮、华丽的开场白之后,莫扎特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播放主部主题第二句旋律)

教师:怎么样了?

学生:柔美,悠扬……

教师:伸出你的手跟我一起把这段音乐的柔和表现一下。(师生随音乐做动作)

教师:不仅是手,还有整个身体都要参与进来。真棒!开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学生:很宽,很长,很舒展,很连贯。(教师带领学生用“啦”演唱)

教师:(用钢琴弹奏第二句旋律)中间变得怎么样了?仔细听。

学生:轻盈、活泼、跳跃……

教师:大家能从谱子上找一找是哪个小音符让旋律变得轻盈了吗?

(请一位同学上前用鼠标指出乐谱中的倚音)

教师:是这个音吗?真不错,这个小音符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

教师:不知道没关系,告诉大家这是前倚音,正是它让音乐变得轻盈了。我们来唱一唱。(学生跟钢琴唱)

教师:再轻盈一点。听,我又要变了。

教师:怎么样?我把这个短短的倚音变长了。一起来唱唱。(学生跟琴唱)

教师:一会儿你们将听到很多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的长倚音。

教师:同学们再来感受一下这句旋律的整体形象,请大家特别关注一下结尾部分,非常精致!(再次聆听第二句旋律)

教师:这句旋律比较长,我们来接龙吧!我先唱两头旋律,你们唱中间部分。(师生合作演唱)

教师:很好,我们交换一下吧!(师生互换演唱)

教师:配合很默契,女同学把这一句连起来试试吧。把声音唱到这儿来(教师手指眉心)。

(接下来教师继续带领学生进行演唱接龙,男生跟琴唱第一句,女生接唱第二句。)

教师:男生声音要集中,不要太响,女生声音位置再高一点,再唱一遍。

教师:唱得不错,增加一点难度噢,两个声部同时进来,试试看?(学生再唱)

教师:大家很投入,但如果唱的时候能听见对方的声音会更好,再试一次吧!

(男女生二部合唱)

2,副部主题

教师:你们的声音太美了,我们接着往下听?(听副部主题第一段,同时,教师用动作表现)

教师:18世纪的绅士和淑女风度是怎么样表现的?

学生:……

教师:再看一遍,风度是怎样的?(教师用动作表现)

教师:在座的各位绅士,请起立。非常典雅的拿下你的帽子,背挺直,下巴抬起来。(请学生用动作表现)

教师:这边的淑女们,拎好你们的裙子,大方点,应该是很高贵的样子。(请学生用动作表现)

教师:我们连起来试试。绅士们向左转,淑女们向右转。面对面,准备好,舞会马上就要开始啦!(请学生边听边用动作表现)

教师:从容一点,再来一次。(学生再次用动作表现音乐)

教师:大家想想,这么隆重的邀请之后,接下来绅士和淑女会沉浸在什么样的氛围当中呢?(播放第四句旋律)

教师:我看见很多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这句旋律中还时不时地有几个小小的跳动,你感觉到了吗?请你用拍手告诉大家。(学生听音乐,在颤音处轻轻跟着节奏拍手)

教师:轻轻地,把你的开心拍给大家。除拍手外,还可以拍哪里表现呢?

(学生拍脸、拍肩……)

教师:非常棒,刚才我们听的就是《G大调弦乐小夜曲》中最主要的四句旋律,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请同学们拿出手指来记一记。

(播放第一句,有节奏、情绪的示范,然后按顺序播放其他三句)

教师:记住了吗?那我要打乱顺序了,闭上眼睛,用手指告诉我。

(教师打乱顺序播放四句旋律,请学生听辨并用手指反馈)

教师:大家真棒!现在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请继续用手指告诉我你听到的是哪一句?如果这句重复了,就举起另外一只手告诉我;如果听到的不是这四句旋律,请握紧拳头。

(学生完整聆听,用手指反馈)

教师:你们真了不起!大家有没有发现,古典音乐的结构是比较严谨的,很多乐句都很对称。(哼唱举例)由此可见,古典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旋律上的美,还有形式上的美!

(板书:形式美)

(二)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展开部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听这首乐曲的另外一段,继续用手指来和我交流吧!

教师:我看到大部分同学的意见是一致的,你们听出来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对吧?那它们是一成不变的吗?

学生:变化的。

教师: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旋律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教师:对了,它们是在不同的调性上发展变化。也许很多同学不理解调性是什么。没关系,随着我们学习的慢慢深入,以后你们会渐渐明白的。

(三)完整欣赏

教师:大家刚才能把这些细微的变化听出来,我很感动。下面就让我们在音乐家们的精彩演绎中尽情地享受音乐之美吧!老师只有一个要求:听的时候一定要放松,投入。

(播放视频)

四、拓展总结、提升立意

教师:有人说,古典音乐是天才的音乐,莫扎特就是一位音乐史上的天才。200多年来,莫扎特和他的音乐一直都是乐坛的神话,他像一颗奇迹般稍纵即逝的流星划过天际。他用一个天才艰苦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留给我们无尽的音乐宝藏。他的音乐家喻户晓,深深拨动着亿万人的心弦。下面我们来浏览一下莫扎特其他的一些经典之作。

(播放莫扎特其他作品片段的视频)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莫扎特和他的音乐有了些什么认识,能谈谈吗?

学生:古典音乐很好听,莫扎特的音乐很典雅,莫扎特很伟大!

教师:大家觉得当代流行歌曲作品和古典音乐作品,哪个会流传得更久?

学生:古典音乐作品!

篇6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西洋古典音乐更是人类文明史中的瑰宝。作为音乐学的研究生,我们希望能够科学有效地利用它对河北省青少年进行音乐教育。

一、学习音乐的目的

目前,我省青少年音乐教育的目的存在着错误的理念:(1)在日益竞争的现代社会,多一门特长多一份竞争力;(2)中考、高考时享受加分的优势;(3)为未来准备一份体面而实惠的“饭碗”。音乐成了主宰未来生存竞争的拼搏手段,忽略了其内部所蕴含的巨大人文精神和力量。

问卷调查的一系列数据反映出,在学习音乐的目的上,孩子与父母有着截然不同想法:51%的孩子学习音乐是为了获得快乐,而考虑到孩子能在音乐中体会快乐感受的家长仅为14%50%的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参加考级是为了今后考学时能够“加分”,考虑到这个目的而学习音乐的孩子只有4%;我认为真正的音乐教育不在于使孩子成为音乐家,而是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健全人格;通过音乐的影响力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耐性,获得一颗美好的心灵;培养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和服务于社会的心态。

二、西洋古典音乐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注意到音乐不仅可以促使孩子感受力、记忆力、表现力、想象力的发展,而且对人的精神面貌、道德风尚和社会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之大也是无可比拟的。

(一)西洋古典音乐对人智商的提高

81.9%的家长认为西洋古典音乐的胎教对孩子是有积极意义;80.3%-的家长认为孩子在0~3岁期间多欣赏西洋古典音乐,对音乐感的培养是相当重要;78.6%的家长认为0~3岁时所欣赏的西洋古典音乐音乐对孩子以后的音乐学习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在161份琴童家长问卷中,人们对音乐开发孩子智商的作用是普遍持肯定态度的。问卷数据显示,家长们最为认可器乐练习对手脑配合灵活性的提高作用,比例高达91.8%;80.3%家长认为通过对乐谱中音高、节奏、力度等方面的记忆训练,孩子的记忆力提高了,反映速度也加快了;80%的家长表示孩子因为有了艺术特长而更受老师、长辈和同学的欢迎,进而自信心也有所增强;65%的家长表示学习音乐后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59%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在学习音乐后成绩确有提升。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我认为,音乐培训对儿童智力提高确有帮助t但不意味着像一些商家所宣称的那样儿童会因此成为天才。音乐教育加强了青少年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训练,使整个大脑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二)西洋古典音乐的美育功能

96%的人认为西洋古典音乐最能陶冶人的美好情操。但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着专业化和功利化趋向,把音乐当成唱歌、跳舞和演奏的一门技术。而音乐教育绝不是实用的、功利的而是审美的,使青少年在接触、感受优美乐音时完成娱乐、益智、辅德等功能;使孩子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理解、尊重、合作的意识。

(三)音乐对青少年情绪、情感的积极作用

情绪对人的行为往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好的时候,主往会看到事物的积极方面;反之,会偏执于消极方面。音乐通过流动的定律塑造形象,引起人们轻松、欢快的情绪和情感反应。从而达到调节控制情绪情感的作用。

哪种类型的音乐更有利于情绪的健康呢?在家长问卷中,95%的人认为西洋古典音乐能缓解压力;67%的人会以欣赏西洋古典音乐形式放松疲考。古典音乐合理地安排了不同力度音和节奏的比重,对情绪具有最显著内调和、镇定作用。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具有明显的两极性,遇事好冲动。音乐教育有助于调节少年儿童大脑皮质细胞的机能和脑神经活动机能,增虽其对情感意志的自我控制,克服遇事容易盲目冲动的缺点;释放他们激烈的情绪、减缓压力、提高情商,增强自我表达能力和沟通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推广西洋古典音乐的有效途径

在问及“影响人们了解、学习西洋古典音乐的因素”时,位列榜首的是电视节目占64%,其次是西洋古典音乐广播占52%,再而依次是公众喜好西洋古典音乐的程度是47%、精神文明程度23%和公众文化生活取向7%。随着人们精神文明更高层次的需求,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推崇与重既。但西洋古典音乐教育的普及仍需要家庭、社会和政府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才能够顺利实现。

(一)家庭音乐教育的加强

“家庭音乐教育”是指父母(长辈)充当教育者在家庭中(生活区)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性活动的总称。儿童接触音乐的随意性、自觉性,使其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音乐就像做一件最自然的事。家长应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音乐。

我省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学音乐理所当然是在学校或青少年宫由音乐专职老师来承担。而儿童四岁开始就要进行音乐教育,家长要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承担听觉训练、欣赏等音乐教育职能。调查中,50%的青少年会因为家长对古典音乐的喜爱态度或亲戚朋友从事、学习西洋古典音乐而喜欢并选择学习古典音乐;35%的青少年表示,西洋古典音乐的书籍及音像资料会增进他们对西洋古典音乐的了解及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家庭中的音乐教育中,不一定要求父母要懂音乐,而需要父母有耐心、有兴趣地去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给青少年提供一个能接受艺术熏陶的环境,并在父母的引导下提高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能力。通过问卷数据的类比,我发现来自音乐世家和知识分子家庭的小部分孩子,在对古典音乐的了解、喜爱和掌握的程度上远远高于平均值。

(二)学校音乐教育的改进

青少年学习西洋古典音乐的途径:第一为家庭音乐教育58,8%;第二为专业音乐家教52.9%;第三为业余音乐学校47.1%;最后为学校音乐课仅41.2%。当问及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认识时:50%学生强烈要求多了解一些西洋古典音乐知识;53%学生认为业余音乐辅导学校比学校音乐课更能学习到西洋古典音乐知识;42%学生会因为业余音乐学校水平高低影响学习西洋古典音乐的兴趣。以上问卷数据说明,学校音乐教育在讲授西洋古典音乐知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学校音乐教育的不足

64%的学生很喜欢音乐课本歌曲;57%的学生喜欢古典音乐;71%的学生最喜欢流行音乐,但许多流行音乐的内容并不适合青少年接触。为什么喜欢西洋古典音乐的青少年是最少的呢?首要原因是47%学生认为古典音乐呆板、深奥而无法理解,但事实并非如此!使学生形成这种错误印象的原因是绝大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学忽视了音乐欣赏的作用。

50%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西洋古典音乐课;64%的学生希望把枯燥铃声改为西洋古典音乐;42.8%的学生会因为音乐教师素质高低影响音乐兴趣,并希望学校多播放一些西洋古典音乐乐曲;28%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文艺传统是影响他们对音乐活动兴趣的一个原因,如果学校能多组织文艺活动和比赛他们会更多的关注音乐;50%的学生表示如果学校组织了音乐活动他们会积极的参与。可见。青少年喜欢西洋古典音乐,欢迎各种音乐活动。但由于师资、器材不足,学校对音乐的重视不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西洋古典音乐的积极性。

2.音乐欣赏应选用的音乐类型

“标题音乐”最大限度地缩小了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使听众欣赏及理解音乐作品时,有了一定依据。所以,在音乐欣赏中应首选标题音乐。这组数据清楚地表现出青少年喜欢的西洋古典音乐类型:欢乐82%,抒情58%,悲伤5%;大型11%,小型70%;简单58%,复杂29%;熟悉64%,陌生17%。学生对熟悉的乐曲产生积极的反应,更易于感知理解相对句单的旋律性强的音乐。所以,音乐欣赏播放的曲子应是一些优美、高雅的经典性世界名曲,选择那些短小精悍,感情深厚,意境盎然,形象鲜明,易于记忆的音乐,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通过聆听古典音乐,使学生在感受西洋古典名曲音乐语言美的同时,从教师剖析中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题材、风格,从中感受音乐的哲理美。

(三)社会媒体的支持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总结了四种青少年了解西洋古典音乐的途径:第一网络64.7%,第二电视47%;第三课外音乐辅导41%;第四音乐课仅有23%。这说明大众传煤对人们的生活及思想观念的冲击是迅速且深远的。

我发现青少年熟悉的音乐家前三甲为:贝多芬、莫扎特和朗朗。朗朗作为中国近年来蜚声国际的青年钢琴演奏家。是中国大地“钢琴热。’浪潮中成长起来的琴童杰出代表。媒体对他的密切关注和大力宣传,是他能在短时间内击败众多知名音乐家成为最为中国孩子了解的演奏家的重要原因。并且随着朗朗、李云迪等一批青年钢琴家蜚声国际,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学习钢琴。

篇7

湘版教材中的标题很清晰地向学生阐述了西方古典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并引导性地将两个时代的不同音乐风格进行比较。如在学习巴洛克音乐与维也纳古典音乐时,让学生从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和海顿的《时钟交响曲》进行比较,平稳而庄重的宗教色彩和充满生活情趣的艺术格调反映出宗教与世俗的时代背景,细听复调织体与主调音乐的不同音效,不易吟唱与歌唱性的旋律区分,固定规整节拍与灵活变化的节奏律动,通过音乐要素的不同呈现方式,学生在比较中对时代风格有了更深刻地体验和理解。同样是《月光》,贝多芬持续的三连音,微弱的音响勾画出忧郁、哀愁的月夜,在德彪西笔下,明亮的音程散落地跳动,月光时而点滴坠落,时而缓缓流淌,时而流水倾泻,思绪随着音符走走停停,飘渺如梦。贝多芬内心的表达与德彪西月光印象的景致变幻正透过《月光》,向我们诠释着古典的传统和声与印象的朦胧意境。

对比除用在纵向的时代风格比较上,也可用于同一首作品的不同片段上,帮助学生对音色、节奏、和声有更灵敏的感知。如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弦乐重奏与人声合唱版的对比聆听,音色变更带来的不同感受,复调织体在人声的演唱中也更清晰。在《蓝色狂想曲》中主题音乐从乐首法国号与萨克斯稍显慵懒的奏出,到乐中庞大乐队以强有力地节奏雷鸣般奏响,再到乐尾钢琴以渐慢的速度陈述。截取这三个片段对比听赏,提高学生在变化中把握音乐原型的能力,音乐音色、速度、配器的转变带来三种风格各异的音乐形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古典音乐的神奇。对比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致爱丽丝》,气势磅礴的命运抗争与倾诉衷肠的爱意表达,学生便不难理解这位音乐家是连接古典与浪漫的音乐巨匠。

二、以熟知引入经典,由浅入深

总结学生熟悉的古典音乐如《哈利路亚》《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等,我们会发现学生所熟知的都是极强旋律性,乐句短小,易记忆,易哼唱的开头片段,由于音乐篇幅过长,即使后面也有动人的音符,也因听觉疲劳失去了兴趣和音乐的记忆而中途放弃。

用熟知的片段作为导入引发学生的共鸣,再延伸至同类题材作品,同一作品的整曲欣赏或不同乐章。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将新作品较清晰易哼唱的旋律主题提取出来,片段性地让学生品味,可用钢琴或小提琴等器乐范奏及范唱方式,加入互动讨论、节奏律动等活动让每一次聆听有不一样的体验,在反复中加强音乐的记忆和感受,融入音乐的深层次赏析如动机展开、变化再现等手法,将这些有趣的音乐片段设计成听辨游戏和情境想象。当新作品多个主题旋律已熟悉后,让学生在整曲欣赏中找出新鲜出炉的音乐记忆和感受,学生便不会因陌生、听不懂而无法进行下去。选择多片段聆听,片段与整曲相结合的欣赏方式,将欣赏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巧用流行乐和影视片段激发兴趣

充满时代气息、情感直白的流行乐一直是学生们的钟爱。选择运用古典音乐元素创编的歌曲如《不想长大》与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remember》与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五月天的《快乐很伟大》与贝多芬的《欢乐颂》,不同配器处理,加入歌词,增强节奏感和律动感的流行表达方式给古典音乐带来全新的听觉感受。这些曲目通过音乐方式的演变,让学生探求其中不同韵味,究其根源。在流行与古典的对话中,激发学生探求古典音乐的兴趣。

很多古典音乐也被运用到影视作品中,如《不能说的秘密里》,肖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这些影视片段都能勾起学生对原作的好奇与欲望。同时,纪传影片如《一曲难忘――肖邦传》《贝多芬传》《莫扎特传》,在反映作曲家性格、情感、人生经历的影像中学生走进了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就不难体会肖邦赤忱的爱国之心,贝多芬不屈的抗争,莫扎特超脱困境的乐观和激情。此外,为古典音乐创编的动画片也能帮助学生听赏篇幅较长的音乐,如《猫和老鼠》中的《匈牙利狂想曲》,动画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等。

篇8

古典音乐并没有明确的概念,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历史悠久、价值持久的音乐称为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具有深厚意蕴和宏大架构。古典音乐在传承过程中历经时代变迁,能够传承下来,说明其中必定有显著的优势和巨大的价值。与古典音乐相对的则是现代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有比较明确的概念,在现代音乐书籍中,通常情况下,人们把通俗易懂、流传范围广泛的大众音乐定义为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比较起来,流行音乐更加强调情感描述的现实性、简单性和质朴性,具有短小精悍、音域不宽、容易传唱等特点。虽然古典与流行二者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差异性,但从本质上来说,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在基本构成、情感表达方面具有一致性,因而二者之间有着较强的联系。从当前的音乐创作来看,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明显的融合趋势,一方面,部分古典音乐家不断创新古典音乐的创作方式、音乐形式及表达技巧等,把一些流行音乐的元素融入其中,因而使得一些古典音乐显示出融会流行音乐元素的全新面貌。另一方面,一些流行音乐创作者在创作流行音乐时更是融入了很多古典音乐的元素。以周杰伦的音乐为例,他的一些音乐在歌词、旋律中都有古典音乐的影子。这种把古典音乐现代化的新式流行音乐创作,不仅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且有利于古典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价值

当前,大学音乐教学内容都涉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但二者是分离的,还未实现有机结合,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明显提高,因而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把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首先,有利于帮助学生完善音乐知识结构。把两种音乐结合起来教学,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音乐知识,而且可以明确了解两种音乐之间的联系,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以及学生的音乐创作水平。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把两种音乐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为学生组织一些教学活动,学生就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但学习到不同类型的音乐,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方面的传统文化,而且可以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最后,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学生参与度。当前,部分学生对古典音乐有一定的“偏见”,他们认为古典音乐太过高雅、严肃,因而不愿意积极参与到古典音乐教学中。而如果教师能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就会使音乐教学内容更加活泼,就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使其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欣赏能力,而且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大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的策略

大学生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追求时尚、彰显个性,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但对古典音乐却提不起兴趣。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缺乏系统的音乐知识,音乐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不高,对古典音乐没有足够的认识;二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两种音乐的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因而无法学习到系统的音乐知识,音乐知识面和欣赏面较为狭窄。对此,大学音乐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把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及综合素质。

1.优化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单一地给学生讲解相关音乐教材上的音乐知识,忽视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导致学生无法获得丰富的音乐知识。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设置,除了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之外,还要为学生挖掘更多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教学的魅力,从而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了解深层次的音乐知识。此外,在当前的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更偏重于流行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古典音乐,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古典音乐。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应该把古典音乐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搜索并播放一些耳熟能详的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肖邦的《夜曲》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古典音乐的熏陶,提高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水平。但教师要注意,在这个强调古典音乐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流行音乐,也要给学生播放一些流行音乐,最好是播放一些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相结合的歌曲或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的魅力。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中,让学生内心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演奏者的意图和情感。例如,在学生的演唱中,教师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控演唱的技巧,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投入自己的情感,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投入自己真情实感的演唱才能使演唱具有灵魂,才会引发观众共鸣,从而使学生不断自觉督促自己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篇9

音乐是人们在观看电影时最早听闻的声音形式,今天的影视艺术,音乐仍然是影视作品中广泛运用的声音类型。一般说来音乐在影视中有两种配乐类型:一是专门为该片作曲;二是选择现有的音乐,将音乐应用于各个场景上。前者称为创作的配乐,后者称为挪用的配乐。《交响情人梦》是一出反映大学生生活的音乐剧,除运用创作的原声作为配乐,剧中更为挪用了大量的古典音乐进行配乐。本文关注于后者。

《交响情人梦》由日本富士电视台于2006年10月首播,片长11集,根据同名漫画改编。该剧的热播在本土引发古典音乐潮,其后同名TV动画,电子游戏也相继问世。该剧围绕一位出生于音乐世家的公子千秋真一和一位音乐天才兼生活野田惠(常被叫做野田妹)的爱情故事,用幽默的笔触描绘了一群音大大学生的生活。笔者选取部分古典音乐配乐片段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以示读者。

一、无源音乐之叙事

无源音乐即指影视作品中不能提供声源依据的音乐,属于画外音乐。如今的电影电视剧中的音乐绝大多数为无源音乐,因为无源音乐更能表现创作者的主观色彩。《交响情人梦》中除用专门创作的音乐作为动机和渲染情绪外,在画外音上还做了比较大胆的举动,即挪用古典音乐配乐。一般认为,影视作品中挪用古典音乐是应该谨慎的。自有声电影问世,传统的观点是电影音乐(无源音乐)是附属于形象的,好的电影音乐是不为人所注意的,是“听不见的旋律”。音乐太好或太差,都有可能搅乱和引开观众对情节的关注。有研究表明“是挪用的音乐而不是创作的音乐更多令人注意到音乐的存在。因为观众常常认出它是挪用的并将其置于一定的文化空间,同时也由于隐含的制片者精挑细选的缘故,这种音乐比起其他音乐来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早期许多以古典音乐为电影配乐的作品被视为粗制滥用,正如一位电影工作者表白:“我们谋杀了莫扎特、格里格、巴赫、维瓦尔第、比才、柴可夫斯基与瓦格纳――所有未有受版权保护的音乐都被我们偷窃了。”当然,古典音乐作为配乐也有佳作问世。如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舍弃创作的音乐而采用古典音乐配乐为电影史上震撼之举。

电视相比电影而言,其问世之时已包含着声音要素,两者遵循着许多共同的艺术法则。但是,通常认为电视剧不具有电影故事片的高度艺术性。受众层面也有差异,因而电视剧更强调通俗性。一般认为,交响性、哲理性的古典音乐在电视中难以施展。然而。“艺术创作却是诞生于这些法则全部曲折断裂之际”,《交响情人梦》因为挪用大量的古典音乐反成其特色,也因此吸引众多音乐爱好者,并使辨识古典音乐如游戏一般有趣。我们从中可以欣赏到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捷克组曲》(勃拉姆斯),又可以聆听到抒情的钢琴练习曲《离别曲》(肖邦),而这一切又是多么的与剧中所要表达的意义协调。剧中有许多片断引人注意,其中有场戏一直难以释怀,将之变成如下文字。

莫扎特那简单而优美的旋律,犹如天籁,配合着傍晚时分暖色调画面,在这音画结合的瞬间。呈现出一种具有永恒的艺术境界。恰如“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画面与声音的交织一如宗白华之“静照”,又如本雅明之“灵光”。宗先生云:“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的‘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里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本雅明言:“静歇在夏日午后,沿着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或顺着投影在观者身上的一截树枝――这就是在呼吸那远山、那树枝的灵光。”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拾这一片断,体会由之带来的心灵悸动。

(室内)千秋和野田妹的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88合奏成功。

谷冈老师(鼓掌):太棒了,太棒了,总算越过障碍了(之前老师以指导学妹为理由要求他们练习这首双钢琴奏鸣曲)。

千秋:咦?

(室外,傍晚时分)

千秋独白:原来不是指导学妹而是为了我所上的课啊。

(音乐渐起)老师画外音:天才钢琴莫扎特在他的一生之中只做了这首两台钢琴合奏的乐曲。

(镜头转到室内)老师:虽说是为了有才能的弟子而做的,其实是因为面对她的缘故莫扎特本身想单纯地享受音乐吧。

(镜头回室外)千秋独白:那个狡猾的老师。

野田妹:我的心蹦蹦跳好想扑到学长的怀里。这样是……坠入情网了?

千秋(夸张动作):不是,不是这样

野田妹:但是我心头一阵绞痛。

千秋:听好,今天只是恰好顺利而已。那样的演奏是不会被认同的,不照谱面而弹是会被排除在比赛之外的。

野田妹(笑):我去参加比赛?

千秋:咦?你在说什么?

野田妹:我才不会参加比赛。

千秋:那为什么要进入音大,每天练习呢?

野田妹:我想要当幼稚园的老师

千秋:这是你的梦想吗?

野田妹:是的。

千秋特写(不可思议又几分敬佩表情)。(音乐渐止)

伴随上述对话的背景音乐是莫扎特谱写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著名的《你们这些知道爱情为何物的女人们》咏叹调。在整部电视剧中,无源音乐上采用有人声的音乐惟有这首,在此处配上它,体现了导演的特别用意。从声音技术层面来说,次女高音和简单的和声,没有妨碍处于中低声部的人声对话的清晰呈现,同时女声、弦乐和对话使得声音在垂直维度上形成有着间歇丰满的声音“织体”。从水平维度看,在这场戏之前。两人合奏的正是莫扎特的乐曲,合奏结束后随着老师介绍有关这首乐曲的画外音。渐渐地出现了这首由莫扎特谱写的咏叹调。如果导演的意图仅在此,从形式而言。就声音符号的能指而言,已然是一段不错的配乐。

这里,本文尝试进一步分析。想象一下。为什么选择这首咏叹调?优美的女次高音唱道:你懂得何为爱情?亲爱的女士们/我的心充满爱情/女士们,你们可知我的心充满爱情/我的感受让我告诉你/这是全所未有的悸动/连我都难以理解/我感到一股充满欲望的情绪/同时带给我欢欣和痛苦我很冷/但心里却燃烧爱情/一会儿后/我又再度冷淡/我在找寻身外的另一半幸福/却不知向谁寻觅/亦不知此为何物/我唉声叹气/毫无办法/我摇晃颤抖/不知所以/整天心神不宁/却又欢喜承受这股爱的磨折/你懂得何为爱情?亲爱的女士们……从内容上来看,女声的唱词恰恰呼应着野田妹的表白,并且,莫扎特谱写的这首咏叹调从声音的旋律、和声、节奏、力度等表现形式上 无不契合演唱者角色所要表白的意义,由此可以得出该段音乐从内容上即符号的所指上来说与这场戏所要表达的意义和谐统一。

更深层意义上来说。该剧选用莫扎特的乐曲还暗合了一种境界:单纯。天才莫扎特的音乐远淡古朴,清幽典雅,至洁至简,用来表现单纯的无世俗欲望的音乐天才野田妹恰如其分。正是这种音画结合的单纯境界,带来了空灵,在瞬间闪现出了机械复制时代逐渐消逝的灵光。

二、有源音乐之叙事

如果说剧中的无源音乐用于加强叙事功能,如营造氛围、突出人物心理状态、带来剪辑连续感、强化戏剧效果等,那么剧中的有源音乐则直接参与叙事了。有源音乐,其声源一般呈现在画面之内,但也可能呈现在画面之外,总之能使人感知声源的存在。有声影片问世初期,声音的出现都是有源的,如人物对话声、歌唱声。当时的人们对唱词和歌手嘴唇动作的完全一致,感到十分惊奇。时光流逝,如今有源音乐在配乐上的处理已臻于娴熟。

《交响情人梦》因为情节需要,在剧中穿插了众多的演奏场面,如练习和演出场景,表现了为数不少的经典音乐片断。我们从中可以欣赏到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舒伯特、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史特拉汶斯基、萨拉沙泰以及格什温等音乐家的经典作品片断。这里选取阿峰小提琴补考片断与读者共赏。

阿峰补考贝多芬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春》(第一乐章)之际,担任钢琴伴奏的野田妹突然生病,千秋决定作为阿峰的钢琴伴奏。

配合着两人的演奏。音乐《春》(第一乐章)同步起,优美的又显阿峰特质的小提琴声和柔和的钢琴伴音传出。

(室外)野田妹(躺着喃喃自语):灿烂青春的喜悦和闪电。

(室内)观众席上的老师:虽然是春,却……

千秋(独白):真是的,叫他随性地拉就照做,真是坦率的家伙,还是一样乱来。不过。我要配合你让你看看。

(室外,因遭受了打击,搬着行李准备回老家的真澄听见音乐声,停步)

阿峰(独白):哇,真厉害。他会在我想要他弹的时候弹。让千秋来指挥,真会令人安心,真是舒服的旋律。

(主观画面:阿峰在花田中演奏)

(镜头回室内补考现场)千秋(独白):啊,他也是野田妹的类型啊。

千秋(独白):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第五号,《春》。贝多芬虽然为耳疾所苦,却绝对不会放弃音乐,反而创作了明快幸福的音乐。忍受了痛苦寒冷的冬季之后。终于迎来了温暖的春天。我的春天,也会来吧。

(室外)野田妹:盛开鲜花的花田……

真澄(来到考场外):果然,音乐真是美妙啊。

野田妹:你要去哪里?(真澄紧张发怒表情)我们的胜负还没分出来。

真澄(放松表情笑):野田妹!

这时,作为画外音的音乐《春》停止。

伴随野田妹的微笑特写,音乐又渐起,不过这次的音乐是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蓝色幻想曲》(经过改编的《蓝色幻想曲》从中间乐段响起)。

画面转到室内,两人演奏的慢动作。与音乐《蓝色幻想曲》其中舒缓的节奏统一。

(随着音乐的旋律,镜头转向室外,阿峰补考通过……)

在这个片断中,有值得回味之处。首先,从声音的形式和功能上看,有源音乐《春》在剧中以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交错进行,配合画面,进行空间变换,分别起着直接叙事和加强叙事的作用。使得情节展开流畅生动。其次,声画结合上,因为表现逼真的演奏行为,采用用“米老鼠式”配乐,音乐与演奏动作节奏同步,以营造现场感气氛。这仅为声画的表层同步方面在深层同步上,贝多芬的《春》象征了“痛苦寒冷的冬季之后,终于迎来了温暖的春天”,预示着阿峰补考成功,将重新面对古典音乐,更预示着千秋经过一系列的挫折之后,他的希望即将来临。另外,在该片断的尾声,配上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镜头画面的慢放与乐曲的速度节奏吻合,初看表面层次上似乎达到声画同步,但我们由上述剧情得知。并从画内声源上听出该段音乐与画面传出的交响乐不符。为什么配上《蓝色狂想曲》?该曲是该剧的片尾曲,与片头曲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同为主题曲。它是格什温将爵士音乐注入交响音乐的杰作,在剧中是对喜欢将古典音乐自由演绎的野田妹和阿峰们之类的隐喻。在此处的声画结合上,貌似表层意义上的同步,却是表层意义的非同步(非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然则深层意义上的同步,形成一种新颖的意味,正恰似创新的《蓝色狂想曲》赋予人的新奇感受。至此,有源音乐转化为无源音乐……

作为叙事的艺术,时间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补考片断中,屏幕上进行的时间长度约3分40秒,这个长度包含了有源音乐《春》和无源音乐《蓝色幻想曲》的进行时间,音乐《春》只进行了不足3分钟的时间(约2分52秒)。实际上,贝多芬《春》第一乐章的长度约7分37秒。用少量叙事时间长度来表现音乐作品的演奏,惟有剪辑。“组合、剪接,干扰了时间的流程。打断了它,而同时却用赋予它一些新的东西,时间的扭曲可以成为赋予影片节奏表现的手段。”补考片段只取音乐开头乐段。而在该剧最后一集里的萨拉沙泰《卡门幻想曲》小提琴协奏曲的表演中。其声音各选取乐曲的开头和结尾乐段共2分07秒长度。中间用上人声过渡、画面切换等方法自然流畅组接来表现长达12分44秒之久的事件时间。

在音画结合上,除精确细微地运用声画同步形式,剧中亦采用电影大师们青睐的声画对位形式,如一个小小的细节:在第二轮预赛中。当野田妹的师兄演奏结束,一位评委对正在打瞌睡的奥克莱尔教授说:“多有热情呀!”如果不了解演奏者表演的钢琴曲,观众可能不能理解导演的用意,因为那位仁兄演奏的正是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通过有源音乐,去引导观众对古典音乐的理解,如剧中展现新乐团演奏莫扎特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K314的戏。通过情节的发展。我们看到一个由“银色”的莫扎特(新乐团初次练习合奏,千秋佩服成员们的技术高超,但察觉出声音缺乏点什么)转变成融入了情感的“粉红色”的莫扎特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剧中的有源音乐除担任叙事的角色外,还赋予了一定的教学启蒙功能。

篇10

音乐是听觉艺术,有声而无形;舞蹈是视觉艺术,有形而无声。舞蹈课堂是一名专业舞者最初把音乐与舞蹈融合的殿堂,舞蹈课堂音乐对培养舞者的音乐感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钢琴伴奏教师应把大量优美、风格各异的音乐经过改编与创编带入课堂,丰富课堂音乐。

一、芭蕾舞蹈课堂音乐的现状

目前,舞蹈课堂音乐的选择与使用是一个比较自由的领域,主要是钢琴伴奏教师根据舞蹈教师的要求选择曲目,由舞蹈教师评判钢琴伴奏选择的曲目是否合适。如果是一位有舞蹈教学经验而且对音乐理解比较深刻、乐感较强的教师,那么,他对舞蹈课堂音乐的要求也会相对较高,也能够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相反,如果舞蹈教师本身对音乐理解就差,对课堂音乐要求又不高,那么他就不会对课堂音乐提出要求,更谈不上对学生的音乐要求。

在教材的使用与选择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本芭蕾舞课堂音乐教材可以使用和选择,如北京舞蹈学院魏东明编著的《芭蕾舞课堂音乐》、孙希康编著的《芭蕾舞基本训练钢琴曲选》、杨洪涛编著的《芭蕾舞基本训练钢琴伴奏曲选》等,能借鉴的教材特别少,如果教师都采用同样的音乐,又会让课堂音乐陈旧没有新意。所以,钢琴伴奏教师适当地改编和创编一些舞蹈课堂所需的音乐,对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改编和创编芭蕾舞蹈课堂音乐的基本要求

1.合理节选、改编音乐作品

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是唯一通行于整个欧洲的古典舞剧形式,被人称为“古典舞蹈”。因此,芭蕾舞课堂音乐就要多选择国外的古典音乐。改编音乐要多选择一些世界名曲或是一些著名作曲家所作的乐曲,这样有利于音乐与舞蹈动作的结合。

在改编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节选音乐,不能为了符合舞蹈动作的需要而对音乐作品断章取义。如果所选音乐非常符合动作要求,只是在音乐的长短上有一些差异,钢琴伴奏教师可以和舞蹈教师在尊重原作品的基础上对舞蹈动作编排做出合理调整。

2.改编、创编音乐的调式选择

在芭蕾舞蹈基训课堂音乐的使用中,由于每堂所需的曲目比较多,因此,钢琴伴奏教师在音乐的调式调性上有所变化才会丰富课堂音乐。改编的音乐一定要尊重原来的音乐作品,保持原有的调式调性,创编的音乐在调式调性的选择上就比较宽松了。在芭蕾舞课堂音乐的创编中多采用西洋调式体系中的自然大调、和声大调、旋律大调、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

3.改编、创编音乐的节拍选择

舞蹈课堂中所说的节奏其实就是节拍,它是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运动。强弱交替的不同构成了最常见的几种节拍,包括2/4、3/4、4/4、3/8和6/8拍。

在改编、创编乐曲中要根据舞蹈动作的要求合理地选择节拍。如果动作比较激烈,速度较快,力度较强,气息较短,一般采用2/4拍或是快4/4拍;如果动作优美抒情,一般就要选择4/4或6/8拍;活动、一位擦地、腰、控制等动作,以平稳流畅、连绵不断为动作特点,因此要多选用4/4拍、6/8拍;划圈、单腿蹲等动作多选用3/4拍、4/4拍;大踢腿、小踢腿、打击、小跳等动作多选用2/4拍,中跳多选用3/4拍、3/8拍、6/8拍。

4.改编、创编音乐的伴奏层次运用

改编、创编的音乐旋律确定以后,就要进行伴奏部分的创作了。在舞蹈的伴奏中多采用单层次有旋律的伴奏方法和双层次有旋律的伴奏方法。

单层次有旋律伴奏法,是指用一只手弹奏旋律,另一只手弹奏音型的方法。

和弦式伴奏音型:

分解式伴奏音型:

半分解式伴奏音型:

双层次有旋律伴奏法,是指在弹奏旋律的同时,还要弹奏两个层次的伴奏音型。

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

半分解式伴奏音型

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5.改编、创编音乐的风格多样化

在舞蹈课堂音乐的改编、创编中,要注意音乐的风格多样化。传统的芭蕾舞课堂音乐多为古典音乐或是曲风相似的音乐,但随着芭蕾舞本身的不断发展,对音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爵士芭蕾的出现,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启迪,课堂音乐的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爵士、流行、布鲁斯等风格的音乐都可以合理地出现在音乐课堂。因此,钢琴伴奏教师在改编、创编音乐的时候应该注意音乐风格的多样化。

舞蹈课堂音乐的改编、创编对钢琴伴奏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钢琴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钢琴基本功,而且要熟悉舞蹈动作,具备音乐理论素养,更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因此,钢琴教师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努力与积累创新,才能使舞蹈与音乐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鞠玉鹏,谢惠珍.芭蕾教学法[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篇11

爵士钢琴乐是由非洲特有的“散拍乐”发展演变而来,并且风格独特,变化极为丰富,在世界各国的钢琴演奏家中传播广泛,得到了很多音乐爱好者的认可。从一方面来看,爵士钢琴乐是钢琴演奏的爵士乐转变而来的,属于一种衍生的特殊音乐形式;其次,是为了专业型的乐手演奏时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形式。在这一音乐形式的演奏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演奏时对风格的控制以及即兴技巧的掌握。因此,这也就要求了爵士钢琴演奏者需要拥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自身演奏的理论知识前提。

二、爵士钢琴乐在中国的发展

(一)业余式发展

我国的业余爵士钢琴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的音乐影响下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并且也多以巴赫等知名音乐家的作品为联系曲目。随着近几年来的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我国也在实际需要的情况下引进了篇幅较小但整体音乐节奏性较强的非著名音乐家的爵士钢琴作品。但在我国的音乐环境中因我国的传统音乐形式的限制使得爵士钢琴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某些发展限制,也导致了这一爵士音乐形态在发展上存在一定的滞留问题。所以在业余发展上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其普及力度。但业余发展中爵士钢琴乐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以及自身对于爵士钢琴乐的兴趣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仍需加强,使其能够更好的在业余音乐圈发展完善。

(二)爵士钢琴乐的专业型发展

与传统的古典音乐形式不同,爵士乐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并且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目前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中,仅有极少部分的高校将爵士钢琴乐划入到教学体系中,并且在音乐考核上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综合高校教育的各方面情况来看,爵士钢琴乐的地位相对与其他形式的音乐地位仍然较低,在很多的高校音乐教育中似乎可有可无。相关的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爵士钢琴乐教学的重视,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到全面的爵士钢琴乐的知识管事,使其能对这一艺术形式进行系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音乐水平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保证学生的实际音乐形式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三、爵士钢琴乐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我国的爵士钢琴乐教学的师资力量的建设

在我国的爵士钢琴乐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对于爵士钢琴乐的教学质量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我国音乐环境的限制,爵士乐发展较为缓慢的原因,因此在爵士钢琴乐的师资力量上我国急需加强。目前我国的教育机构以及高效的爵士钢琴专业还极其缺少质量过硬的师资力量,因此也使得我国的爵士钢琴乐的教学水平普遍较低。基于这样的情况影响,我国应当广泛北洋相应的爵士乐人才,并且尽可能的多引进外来的专业型人才,使我国在爵士乐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我国的相关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加强与外国先进爵士音乐人才的学术交流,并且组织我国的音乐专业学者学生定期进行爵士乐深造,汲取外国优秀的爵士乐经验,填充自身的爵士钢琴乐知识面,并使演奏技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设置相应的爵士钢琴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