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43: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充满了挑战,因此,企业财务风险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财务成果在预算和实际的不一致,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蒙受损失,给企业带来重大影响,以致财务风险受到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重大关注,研究分析财务风险成因,并准确评估风险程度,确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以促进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与表现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其经营管理活动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蒙受资金损失的风险,同时也会造成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降,不利于企业的稳步发展。但是,由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普遍性和其特殊性,故也给企业降低风险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机会。
(二)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①企业获利能力较差,经济效益不太好。其具体表现为企业成本费用较高,资产效益水平低下,资产投资回报率较低,利润较低。②企业资金缺乏,偿债能力较弱。其具体表现为资金不足,企业负债较多,融资能力差,信用等级较低,社会认可度较低。③企业经营能力欠佳,不良资产比重较大。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较差,不仅影响到企业能否完成预期目标,而且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容易引起企业的财务危机。④企业的债务结构不合理。由于企业的流动资产主要用于短期债务资金,当企业的财务可变现能力较弱时,就会降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影响其偿债能力。
二、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一)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在产供销的各个环节中不确定因素所引起的企业资金的滞后和企业价值的变动。同时,企业的经营风险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
(二)集资风险
集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在集资时所引起的不确定性,其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再融资风险等等。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的波动引起的筹资成本的变动。
(三)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资金因市场需求变动引起的收益与预期相偏离的风险性,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违约风险等等。而企业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证券投资则分为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方式,股票投资是属于风险共同承担,利益共同分享的投资形式,而债券投资只是定期收取固定利息。
(四)存货管理风险
企业拥有一定的存货是维持企业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但确定最优库存量是企业的难题,存货较多则会导致货品积压,销售风险性较高;存货不足则又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可能引起企业的违约行为,给企业的信誉造成不良影响,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外部因素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所进行的,当复杂的外部因素发生对企业不利的变动时,如果企业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相应的防控措施时,那么将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带来不利影响。一是经济环境的变动,比如市场经济的不景气引起的企业生产变动;二是季节性变动引起企业做出生产调整和用工成本的变化。
(二)企业内部因素
(1)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欠缺:在传统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到位,并未意识到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这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财务人员在处理危机事件上缺乏控制性,企业对风险防控能力较差,使得企业往往蒙受一定的财产损失,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大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存在着主观性和盲目性,总是按照自身的经验主观决策,未经过科学合理的论证,以至于给企业带来投资损失,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3)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是为了督促财务资金的合理合法使用,以便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大多企业未能将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相结合起来,缺乏对财务资金的监管,很容易给企业带来财务资金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建立财务风险防控机制
企业应明确财务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和其特殊性,要注意加大对财务风险的防控,积极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动并做出合理分析论证,不断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和处理能力,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性。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制度,以便提高决策科学性,同时要准确定位各部门在财务管理活动的地位和作用,并须其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不断完善责任岗位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财务工作失误,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资金的管理
要有效防控财务风险,必须从企业思想意识上给予重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以及普通员工都应树立财务风险意识,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的损失。财务资金的管理水平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的因素,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活动可以提高企业财务资金的利用率,优化企业的资源分配,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也能扩大企业的资本积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防控集资风险
企业的资金筹集是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前提,如若缺乏资金,企业便不能正常运行,就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因此科学合理集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在集资过程中,也会产生相应的企业债务,如果企业生产经营不好,企业债务便会加剧企业财务风险。为此,企业在集资前应做出科学合理的推断与论证,减少对外借资金的需求,增强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四)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监督机制
建立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制度基础,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应建立奖励机制,使企业所有员工的目标与企业利益相符合。对于企业存在的问题,财务监管人员应在合理论证的基础上,同相关负责人协商规避财务风险的方法,并及时将财务风险报告报领导审核,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完善企业财务内部监管机制,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林小杰.企业财务资金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J].中国市场,2015(46).
一、保险公司进行财务风险防控的重大意义
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将直接影响着公司的整体运营和发展。而保险公司实行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其目的就是对公司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即将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从而确保保险公司的稳定发展。保险公司有效实施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不断提升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在保险公司内部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能够明确划分相关财务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不断规范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具体流程,在减轻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难度和强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工作的效率。所以,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财务部门的实际状况,在保证财务相关工作和财务风险防控工作高质量的前提条件下,不断提升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准,在确保保险公司稳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整体收益。
(二)提升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保险公司在实行财务风险防控的工作中,应充分结合公司的真实状况,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构建科学且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实现保险公司内部信息及相关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与此同时,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也能对公司的相关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形成完整的防控工作体系,加强财务风险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三)有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保险公司所制定的战略目标,就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并确保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准,充分体现出公司的发展前景和设想。保险公司所经营的业务往往涉及面是比较广的,不仅仅只是有关保险的承保和理赔等业务,还包含一些投资和融资方面的业务。通过对其经营的业务进行分析和探讨,能够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业务都会涉及一定的财务风险问题。在保险公司内部开展财务风险防控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从而确保公司的利润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促进保险公司的稳定发展与进步,有助于保险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表现及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风险意识不高当前,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高,没有足够重视保险理赔过程中的相关风险问题,也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公司的实际情况,在公司的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中执行全方位的工作体系,没有对事前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防范。由于保险公司没有提前制定出详细的事前预防风险计划,当财务风险一旦发生的时候,就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一些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保险公司在具体的理赔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财务风险意识,普遍存在一些不应该赔付资金的情况,严重影响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保险公司的战略目标不够清晰保险公司的战略目标就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如若保险公司对自身的发展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所制定的战略目标就可能和公司的发展轨迹不相符,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和进步。当前,我国的保险公司在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盲目跟随其他公司的战略目标。一些保险公司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盲目地扩大公司的发展规模,开展大规模的筹资工作,其结果就是公司的内部管理现状满足不了规模扩大后的需求,将公司的经营管理推入到极难的境地,大大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三)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目前,我国多数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如下,第一,保险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没有意识在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使得公司的部分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和监督。第二,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执行得不是特别的到位,内部控制制度往往只是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的作用。从当前多数保险公司的发展现状来分析,缺乏相应的问责制度,相关管理人员的分工不是特别的明确和合理,不能充分发挥不同岗位不同员工的强项,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相应的作用。
三、保险公司加强财务风险防控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184-02
风险是一种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风险无处不在,在经济社会中,经济风险也随时都可能成为现实。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是财务的良性发展,实际经营中,由于管理不善带来的财务风险,往往使企业遭受重创,甚至破产倒闭,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是保持企业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已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加以研究。
对财务风险的防控,应从其产生根源抓起,加强内部管理,并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进行风险综合防控。
一、准确预测经济,认真研究市场
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的防控措施第一步就是要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企业要时刻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的变化,还要关注市场格局、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的变化,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经济发展、市场变化进行预测。通常经济预测方法有定性预测法(包括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弹性分析预测法等)和定量预测方法(包括时间数列法、回归模型法、投入产出分析法、指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景气分析等)以及定性定量综合预测法。
市场预测常用的定性方法有:专家预测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群众意见法、购买意向调查预测法、主观概率加权预测法、类推预测法、先兆事件预测法、关联预测法和追踪预测法等;定量方法有:平均预测法、趋势外推法、季节指数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马尔科夫预测法等。
二、提高财务决策质量
为保证财务决策时采用科学决策方法,企业应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对管理者进行约束: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权加以限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各级财务人员的财务行为,保证各级财务决策的正确性;建立奖惩激励制度,提高决策者科学决策的积极性,从而确实提高财务决策质量。
三、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
如何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既能增加盈利,快速发展,又能保持适度可控的财务风险,达到收益与风险的结合与平衡,应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及自身情况进行确定。
1.当外部经济形势看好,国家宏观调控较松时,市场持续走强,则应保持较高的债务资本比例和长期性资产比例,以最大可能的增加企业盈利;反之,国家调控较紧时,则保持较高的权益资本比例和流动性资产比例,以减少财务风险。
2.企业自身盈利能力较强,资信度高时,可以保持较高的债务资本比例和长期性资产比例,以增加盈利;反之,若企业盈利能力弱,资信度低,则保持较高的权益资本比例和流动性资产比例,以减少财务风险。
3.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相互配合,达到互补的效果。由于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都是收益与风险的矛盾统一体,因此,在风险控制上可以采用“此高彼低”的办法,消减财务风险:若权益资本比例较高,则可保持适当较高的长期性资产比例,以增加盈利能力;若债务资本比例高,则应保持较高的流动性资产比例,以降低财务风险。
4.在债务资本中,还应保持合理的期限结构。长期负债成本高,风险大,短期负债成本相对较低,风险较小,应避免“长投短融”的高风险和长期借贷做流动资金使用的低效益。长短期借贷应相互配合相互补充,错落有致,债源分布平衡,保持还款数额与时间均匀,避免还债高峰的出项,做到有效规避风险。
四、实行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加强风险控制
全面预算通过合理分配企业的各种资源,控制费用支出,预测资金需求、利润和期末财务状况,揭示企业未来的预计财务情况,根据所反映出的预算结果,预测其中的风险点所在,并预先采取某些风险防控措施,从而达到规避和化解风险的目的。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目标的细化,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也为生产经营控制和业绩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尺度。完善的财务预算必须对各部门的预算责任有明确的划分,对企业各部门执行预算的权利和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
财务全面预算按其控制的范围分为财务流量预算和资金流量预算。财务流量预算是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财务收入、财务支出所作的预算,具体包括财务收入预算、财务支出预算;资金流量预算是对实现预期财务目标必需的资金营运、资金摆布所作的预算,具体包括资金营运预算、现金流量预算。财务预算确定后,必须严格执行,尤其是在资金的使用和调度上,应严格按照预算操作,减少预算外支出,同时,对应收的款项及时催收,以确保财务的稳健性。预算管理要想发挥较好作用,还必须坚持过程控制和结果考评相结合,通过建立全面的业绩评价体系来行使日常的监控和期末考评的严肃化、制度化,针对每一责任单位的特点建立日常监控制度,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不同方式的现场考评,将预算控制深人每一个具体环节。
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以财务会计信息资料为基础,以计算、统计、分析、监控等方法为手段,设置预警指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警示。财务风险预警的目的是及时发现财务风险隐患并发出警报;警示企业管理者,提醒其采取防范与调整措施,使企业转危为安。
通常,财务风险预警包括异常波动预警、经营状况预瞽、还债风险预警、破产风险预警等,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建立融资风险预警、投资风险预警、资金回收风险预警等,预报企业的各种财务风险,提醒防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首先就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评估方法是通过各种预警指标进行衡量。一般地,可以建立如下的预警指标体系:异常波动预警指标:收入(产品价格、产品销售量)、成本(原材料价格、合格率、主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应收款、存货、应付款、不良资产(其他应收、应付款等)、实现利润等;经营状况预警指标:现金和存货不断减少、应收账款不断增加、营业安全水平=(现有或预计销售额一保本销售额),现有(预计)销售额、资金安全水平=资产变现率一资产负债率等;还债风险预警指标:传统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沃尔比重评分法、现金流量分析法等;破产风险预警指标:Z-Score模型等;融资风险预警指标:利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化、宏观政策的变化、市场的变化等;投资风险预警指标: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净现值、内含报酬率或者获利指数等;资金回收风险预警指标:产品销售的变化、库存积压状况、客户资信等。
进行财务风险预警,要求财务部门充分利用财务信息,主动研究市场发展动态,全程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采集各项预警指标信息,进
行分析,判断风险程度、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戒信号。
财务风险预警,应定期进行,或在有突发风险因素时进行,及时对财务风险作出预报,以便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六、多种方法并用,提高风险预防和化解能力
财务风险预防是指在既定风险的条件下,通过各种措施,降低损失出现的概率,减少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财务风险的处理是指对已有风险可能出现的损失或已经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减轻损失对企业的冲击。对于财务风险的预防和化解方法,历来为财务管理理论界和实践者们所重视,研究成果很丰富,实践中的做法也各种各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回避风险;二是分散风险;三是转嫁风险四是风险自留,是指遭受损失的个体自我承担风险带来的财务损失。
上述各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和运用条件,相互之间可以结合运用,相互补充,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实施整体组合,多手段并用,达到提高财务风险预防和处理能力的目的。
七、财务风险防控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是保证信息沟通顺畅、快捷。企业应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保证业务信息正确、及时、顺畅的在企业内部传递。对于财务信息系统,应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沟通平台,使财务部门需要的信息及财务部门产生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到位,对各种变化做到及时反应。二是强化日常财务核算工作,确保会计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保证各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三是加强日常资金管理。可通过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和建立资金管理信息平台,对企业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并严格按照财务预算开支,确保资金的有效控制,保持现金流量平衡,并尽可能的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四是加强存货管理。存货对于生产经营是必须的,然而导致资金的挤压,还要支付管理费用,更存在跌价损失的风险。应通过生产和销售计划,应用经济批量订货模型,对存货进行管理,在保证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存货,并定期清理长期挤压库存。五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建立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加强货款的催收工作,促使货款及时回收。根据用户的资信状况分别制定不同的信用期限、信用标准,并及时跟踪调整。六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现代内部控制理论涵盖财务风险管理所有环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最佳方法。企业应建立职责分离的岗位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合同审查签证制度、重大项目审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内控制度,并充分利用企业监事会和审计部门,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并适时进行修订、完善,七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和激励制度,将薪酬与风险控制指标挂钩,确保各级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及工作积极性。
纵观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情况,主要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的景气度等影响密切相关,在行业发生动荡时势必将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等问题[1]。以往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预警机制主要是从内部采取防控措施,缺乏对外部环境的分析研究,最终导致风险防控效果较差,对此,本文基于风险定位理念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现将研究内容论述如下。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特点
房地产产业是带动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行业的财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总结其企业财务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筹集资金的困难性较大,筹资方式较为单一。②企业资金链存在一定的风险,负债率持续走高。据统计[2],目前我国的很多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高达70%。③对于债务而言,缺乏短期偿还能力。自2013年上半年开始,企业的速动比率持续下滑,说明了国内的房地产业的偿债能力较差。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1.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主要是指企业发展的内部管理出现问题或纰漏,多包含这几点原因:缺乏风险防控意识、投资决策失误、资金结构有误、资金链周转不灵或断裂以及缺乏内部风险管理和防控能力等。
2.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是指企业发展的大环境造成的风险,具体为宏观经济关节影响、行业周期波动不规律以及出台的政策与产业发展供需关系不协调等。
(三)风险定位
房地产的财务风险多表现为利率变动风险、企业资产负债率风险、投资回收风险等,若想进一步明确风险,仍需要剖析风险传导方式和传导流程,其中,传导方式与周期波动密切相关,表现为房地产财务状况周期性波动受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和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状况周期波动影响较深。而财务风险传导路径则是经风险因素导致的风险事件在风险载体的传播下以及风险流的扩散作用下形成实质性的风险损失。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措施
(一)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监测风险
首先,设计财务指标,包括经营风险指标、筹资风险指标、投资风险指标以及资金链风险四大指标。其次,设计非财务指标,主要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确定风险类别,设计其指标和代码。接下来,设计滞后指标、同步指标以及先导指标,采用时差相关分析的方式选取指标并进行相关计算。为了确保体系的正确性,对相关指标需要进行相关测度,具体的方法如下[3]:①测度非财务指数。对非财务指数设定标准,进行专家打分,汇总统计进行加权平均,得出风险测度值。②测度财务指数。主要包括界定财务指标标准和测度单相功效系数两方面。③编制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指数。依照相关流程进行指数编制,确定风险预警界限,获取财务景气状况的相关预警信号。
(二)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1.防控外部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
首先,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依照政策导向获取最佳的政策扶持帮助。例如,使用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等新型的融资渠道,降低银行业对房地产业贷款产生的问题几率。其次,正视行业的周期波动规律和特点,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采取相关的财务解决措施,例如,在行业繁荣时相对减少资金扩张,降低行业走势较差时带来的财务风险,而在行业萧条期时,准备扩张,确保在行业复苏时抢占先机。
2.防控内部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
该防控措施也要从四方面进行把握。①防控投资风险。首先,做好项目前期勘察工作,分析市场,进行成本评估和风险评估。其次,采取最优化的投资组合方式。有意识的组合不同的风险项目,提高风险规避能力。例如,设立物业管理子公司,以此分担房地产母公司的财务风险。②防控经营风险。首先调整经营理念,将房地产建设转向小城镇,整合土地资源,细分建设项目,扩充企业经营模式。可以适当与旅游行业等其他行业加强合作[4]。其次,加多方合作。走多区域联合发展、共赢道路,建立强强联合,提高行业竞争力。最后,完善营销手段,切勿盲目投资,确保企业资金回笼迅速,降低财务风险。必要时可以适当放弃一些高风险项目。③防控资金链风险。首先,合理控制成本。加强成本控制 在前期做好投资部署,确立收益预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控制成本,减少项目变更情况,在项目竣工时依据合同约定的条款进行核算。其次,建立企业资金控制系统,合理把握和管理企业资金,做好预算,明确资金使用情况。最后,管理好应收账款。建立科学化的客户资信等级,设立应收账款的比例和相关的回款的责任制。④防控筹资风险。主要措施包括构建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及增加产业投资信托能力。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实证探讨
(一)选取样本,获取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选取2009年3月份-2013年6月份的财务数据为样本数据,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二)筛选预警指标
1.分析其探索性
检验万科的原始财务数据是否异常,使用SPSS20.0的探索性分析,对样本季度数据M值进行统计,最终发现长期股权投资比率X10的数值为0,不具有显著性,所以可以剔除在外。此外,变量中的X7、X12、X17的奇异值较多,可以直接剔除。
2.分析其相关性
经相关性分析后,结果显示经营风险指标保留X1、X3、X5、X6;投资风险保留X9、X11、X13;资金链风险保留指标X21和X23;筹资风险指标保留X15、X16和X19。
(三)测度个体指数
1.测定财务个体指数
首先,确定财务指标中的临界值。明确其极小型变量、极大型变量、稳定型变量以及区间型变量[5]。然后计算指标单项功效系数。通过样本测算结果显示,不良资产比率X5、资本保值增长率X11、长期资产适合率X19的得分均符合指标要求,这表明万科的长期偿还能力和资本结构无风险。但是资金流动性较差,存在问题。
2.测定非财务个体指数
采取专家打分形式对万科的非财务指标进行评价,最终结果显示万科的风险管理水平较好,内部控制也较好。但是投资风险较高。
(四)编制综合指数
1.对指数进行分类
应用上述多种方法最终得出万科的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指标体系,依照时序相关法,最终计算出同步、先导、滞后的财务风险预警结果。
2.确定综合指数预警界限
经计算结果显示,万科的综合预警指数的序列平均值为125,将该值作为万科的财务风险预警警戒线。
(五)绘制预警信号图,做好分析
将之前求出的同步、先导和滞后指数以及综合合成指数制成指数走势图,将此作为万科的财务景气走势图。其中先导指数图显示了财务风险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同步指数图反映了万科财务风险与净资产收益率同期的财务状况和波动情况。滞后指数反映了万科财务风险与行业景气的关系。综合指数综合反映了上述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六)定位风险
制定风险雷达定位图,最终发现万科的外部环境较好,但是内部管理相对不佳,现金量较少,所以显示万科交易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
四、总结
目前,在现行的宏观政策调控下房地产企业仍然面临着多种财务风险,主要源于外部环境不稳定和内部管控措施较差,本文就此发展现状下分析了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特点,并设计了相关风险指标体系,提出了正确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方法,力求建立最佳的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和态势。
参考文献:
[1]战昱达.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基于房地产行业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3(17):117-118.
[2]曹建梅.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预警研究[J].中国外资月刊,2014(2):58-58.
[3]杜俊娟.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J].会计之友,2013(10):
44-47.
所谓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因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等原因造成企业偿债能力降低、收益下降的风险。对企业来说,财务风险不能完全消除,只有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要想确保自身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首先,是市场环境和政策制度的不断变化。对企业来说,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等都能够对企业运营情况产生一定影响,这些环境共同构成了企业生存的大环境。一般来说,企业对于外部大环境难以进行控制或预测,一旦大环境发生改变,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较大冲击,导致企业面临巨大发展瓶颈。比如说国家政府政策的改变、利率的升降、市场变化形势以及通货膨胀等,均可能加重企业成本负担,给企业带来较大财务风险。
其次,是领导者因信息欠缺出现决策错误。部分企业领导者由于对市场形势及大环境把握不准确,没有及时获取全面信息资料,或对信息的分析欠缺全面性,或掌握的信息量不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市场宏观情况,以此造成企业领导者对整个市场形势的评估出现误差,甚至在竞争对手评估以及自身评估上都欠缺准确性,以至于在进行重大项目决策时出现错误,导致企业出现巨大财务风险,进而蒙受较大经济损失,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显著下降。
最后,是财务管理能力低且制度亟待健全。一些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较低,没有制定有完善、高效、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欠缺主要表现在成本控制能力低下、出现错误财务决策、财务相关活动记录缺失、财务风险分析能力较低、资产评估欠缺以及财务风险防控措施缺失等方面,而很多企业常常都是在发现财务问题后才意识到财务风险的存在。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预防财务风险出现的有效措施,当前许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动态性了解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及财务风险,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警示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问题及风险的扩大,促使企业能够逐渐迈上稳定、可持续发展道路。
1.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为了更好规范企业内部经济活动行为,企业可联系自身运营情况及企业管理特点来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全面落实到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制定资产与负债管理、制定岗位工作职责、收入与成本费用管理、报告与分析等各项内部控制制度,_保各个工作岗位配置科学、职责明确,财务工作者严格依照控制制度开展财务工作,切记不可在授权范围外进行财务业务活动。另外,在进行重大财务业务处理上,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员工或部门分别进行处理,以此起到互相约束和制衡的作用。同时,还应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加强制度落实的考察,确保制度落实程度及实施效果,防止出现制度流于表面的情况,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几率。除此之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应根据市场形势和大环境的变化进行不断修整和完善,保证制度的建立能够满足时展需求,起到较好财务风险防控作用。
2.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前提是要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借助现代信息对企业经营全程动态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识别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财务风险,预测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并给企业管理者发出预警,以便于领导者能够准确找出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在第一时间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基础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仅要将企业各个财务指标考虑其中,还要将一些重要的非财务指标纳入进来。一方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另一方面还要全面分析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创新发展性能、人力资源情况等,以便于能够准确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给企业创设安全的财务管理环境,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3.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财务人员是企业一起财务活动的执行者,同时也是企业财务风险的承受者,而要想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一是财务人员应树立创新意识,及时了解时展形势,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确保自身专业知识能够跟上时展脚步。二是财务人员应树立终身性、全面性学习观念,除了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之外,还应不断扩宽自身知识面,熟练掌握会计技能、审计技能及财务管理等知识,并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发展能力。三是财务人员应具备优秀职业道德,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工作中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财务业务活动,自觉抵制利益诱惑,同时不断提升自身风险识别及风险防范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必须要重视财务风险的防控,切记不可纸上谈兵,而应结合企业实境情况不断整改完善,并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责任制度,明确企业财务部门管理职责,尽可能提升财务人员风险防控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来确保企业运营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旅游企业经营领域涉及较为广泛,以游览、娱乐、住宿、购物、餐饮为经营主线,其财务管理特点基于旅游产品特点。就旅游企业来说,产品生产大多在服务上,其产品特性完全是服务性产品特点,如生产销售同时发生、不可储存性等,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激烈化,旅游企业面临的风险因子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企业处理好投资、融资、筹资及日常的财务工作,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保障内部组织的稳定运营,为企业竞争提供必要基础。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总的来说包括内部风险及外部风险两类,内部风险主要指内部管理失调引发的风险,包括投资、筹资、决策等方面。外部风险主要指经济、政策、文化环境的变动。这些风险因子都会对旅游企业的收益造成影响,对旅游业长期发展不利,因此,旅游企业必须熟练掌握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工具,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二、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分类
针对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两类。其中,不可控风险不受企业自主意志影响,被动性强,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风险,来自宏观条件,如国家产业政策、企业主营业务区域状况等。可控风险主要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笼及收益分配四方面,可通过自主决策避免或解决。
(一)不可控风险不可控风险主要是旅游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5.12地震为例,由于民众对地区灾害性时间的担忧,游客多数会选择其他地区旅行,直接减少了四川地区的旅游业务流量,若企业以此地区为主营,由于企业资金长期占用于收益小地区,这些地方的旅游企业经营风险就会极高。此外,国家政策上,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企业可能会被迫出现转产或经营调整,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会不同。
(二)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是企业内部经营风险。一般的,旅游企业可控风险主要表现为偿债能力不足、现金流量呈现负数、依赖短期借款引起的资金周转不灵等。这类风险的成因往往来自企业内部,如决策失误、资产负债评估能力不足、竞争过强、财务控制能力不足等。以财务控制为例,旅游企业财务控制难度远远高于工商业企业,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控制难度大,流动资产占用高,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存在虚增企业利润,企业难以把握自身实际财务状况,直接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风险意识不足、人力成本及宣传成本支出占比过大、资金管理效能不佳、投融资风险度量不足、内部控制不到位、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等。从普遍性入手,本文总结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如下:
(一)强化业务流程控制要实现高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旅游企业必须强化业务流程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刚性。首先,在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企业将所有业务纳入合同化管理中,避免由于客户要求、费用、行程上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第二,在提供旅游产品时,旅游企业要严格按照旅游合同办事,按照合同内容,依据景区计费标准行事,制定严密的计调单,若要开辟新路线,则需进行专项调查之后确定。第三,要按计调单编制及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合理划分行程中团队成员职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避免超预算、资金结算错误等风险。第四,旅游行程责任分配前置。要在出行前将计调单、安排、服务标准等要求事项部署下来,以便实现行程中费用控制。因此,计调单刚性必须足够,要严格按照计价单控制成本,严格审查,该报销尽快报销,不该报销坚决不报。
(二)强化财务控制首先,旅游企业应完善内部各项财务工作细则,按现有会计准则、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特点制定本企业财务会计明细操作规范,强化风险监控。第二,要注重会计工作的实际执行,强化经济活动的系统记录与分析,使企业内部资产及财务状况得以正确反映。第三,要强化资金和费用管理,提高预算科学性,要严格按照旅游主线及行程开展预算,避免预算超支及预算不足。
(三)强化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首先,风险评估指标设置应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基础,当资产负债介于40%~60%时,企业资金配置最为合理,低于40%资金充裕且可能发生限制,高于60%企业资金紧张,负债较高,应启用财务预警,控制负债增加及比例。此外,流动比率也应作为风险指标的组成,应将流动比率控制在1.5倍,避免企业资金链风险。其次,在风险防控设置上,旅游企业应当首先强化员工及部门财务风险意识,在规范财务基础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制度性建设,在大财务管理架构上,计调单、会计核算凭证等进行标准规范,对收支预算、资金回款等项设置专用管理办法。最后,旅游企业可引进外部监察机构,利用抽查、倒查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判,提高管理接入的及时性,避免事后控制。
(四)强化财务队伍建设团队凝聚力上,应当营造以人为本的团队氛围,为财务人员树立信心,提高凝聚力;在岗位设置上,应实行轮岗,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长期任职出现的岗位漏洞;培训机制上,可采取持续教育与专项教育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企业内宣传财务风险知识,联合专业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营造风险防控氛围,另一方面可开展主题明确、重点明晰的财务风险防控教育活动,如竞赛、案例交换等,提升财务队伍素质,避免因人员疏忽导致的财务风险。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旅游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主要包括信息咨询、电子政务、旅游电商三大系统。策略上,旅游企业应当从强化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三方面入手。实际操作上,一方面,政府应为企业构建信息技术宏观条件,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门户网站建设,如提高网站信息详尽程度、组建论坛、构建客户交流机制、同行联合网上宣传等;优化电商模式,如构建个性化网络平台、开展虚拟旅游经营等;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如交换友链、Email推广、自媒体推广、竞价排名推广等。第三,要强化多方合作,如旅游相关部门协作、银行网上协作、网络公司协作等。第四,可开展CRM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客户回流。第五,强化系列服务。第六,加大员工专业培训,如导游技能、财务技能等。
一、财务风险的识别与确认
财务风险识别是对其进行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由于风险常常隐藏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识别财务风险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风险识别主要包括收集信息资料、分析不确定性、确定风险事件、编制风险识别报告等内容。
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有风险分析问卷、核查表法、财务报表法、流程方法、现场视察、合约分析、损失记录分析、事故报告等方法。风险分析问卷和核查表法一般是通过进行文件整理、面谈和检验以获得财务风险性质和来源的资料。财务报表法是通过分析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逐项检查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财务预算以及企业资源的应用消耗等情况,以此来判断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及其程度。流程方法是通过研究企业的业务范围及操作流程,进而确定具体环节中是否承担着某些财务风险的方法。现场视察是风险管理人员必须进行的过程,通过现场视察,检查企业的设施、设备、生产经营进展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来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合约分析是通过分析企业与不同主体签订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合约,检查合约界定的双方权责范围,恰当的合约签订可以有效的保护企业财务利益和权益。损失记录分析法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可以从过去的损失记录中分析损失发生的原因、性质、程度和影响范围。事故报告法需要企业建立有效的机制,把日常的损失及伤亡事故详细记录下来,风险管理人员通过检查损失及伤亡事故记录来掌握整个事故的全面资料,确认财务风险损失的程度及影响范围。
二、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评价
当企业的财务风险确认后,需要对其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对于风险的规律性进行研究和量化分析。事实上,能够识别罗列出的企业每一个风险都有自身的规律、特点、影响范围以及影响后果,它们的影响后果以货币单位来度量,最终转化为企业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分析的内容包括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时间分析、风险的影响和损失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析、风险级别、风险的起因和可控性分析等内容。对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时间进行分析即分析风险可能在生产经营周期或施工项目的哪个阶段、哪个环节上发生。有许多风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建筑企业有的风险直接与具体的工程活动相联系,这个分析对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有很大的作用。
对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和损失进行分析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建筑企业面临各种风险,各种风险之间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有的风险影响面小,有的风险影响面很大,可能引起整个施工工程的中断或报废。有的风险之间常常是有关联的,例如,某个施工工程活动因为财务风险的存在,受到干扰而拖延,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其他活动。对建筑企业而言,经济形势的恶化容易引起物价上涨,一方面可能会导致业主支付能力的变化,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建筑工程材料物资的采购、员工薪酬及各种费用支出,最终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工程费用。财务风险的影响一般通过以下过程分析:首先,考虑正常状况下,假设没有该财务风险的情况,如建筑企业的工期、成本费用和收益情况;其次,考虑财务风险,看施工过程、施工消耗等各个方面有什么变化;最后,两者的差异确定为财务风险的影响。
由于财务风险因素很多,涉及很多方面,人们并不是对所有财务风险都予以十分重视,通常对财务风险进行评级,考虑财务风险的损失以及发生的概率,计算财务风险损失期望值,一般而言,发生的概率很大而且损失金额很高的风险,要重点防控,对于发生的可能性一般而且损失也一般的风险,企业要进行一般防控,对于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而且损失也很小的风险,企业可以不予考虑。
对于风险的起因和可控性进行分析,是风险预测、风险防控、风险责任分析等工作的前提。有的财务风险企业可以进行控制,减小其发生的可能性;有的财务风险企业对它的发生与否却无能为力。企业需要根据财务风险的可控与否选择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包括财务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杠杆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因果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变量分析法等方法,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可结合自身特点选择使用或组合使用。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增速,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并得到较好的发展,就需要承揽更多的施工业务,与此同时它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施工企业只有增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存在的经营环节,从根源上做好财务风险防控工作,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1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按照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划分,可将财务风险分为外部财务风险和内部财务风险。外部财务风险一般为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主要表现为宏观政策性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内部财务风险对企业来说一般为可控风险,按施工企业的经营过程划分主要有施工前的项目投标风险和合同风险;施工中的执行合同风险和资金运营风险和项目竣工后的工程决算风险。
1.1项目投标风险
公开投标是目前施工单位获取施工项目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施工企业获得营业收入的主要途径。施工单位在投标阶段,因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在不了解业主的资信状况和项目资金落实的情况下,盲目投标,甚至不惜低价中标,完全不顾自身单位承担项目的设备能力和技术管理水平,忽略投标成本与投标回报以及盈利空间的不确定性,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如收益实现风险、物资采购风险、存货变现风险等财务风险。
1.2执行合同风险
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都会与业主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合同规定了合同主体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当一方失信造成另一方损失时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例如,由于工程项目作业周期较长,占用资金多,且受自然环境影响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业主要求变更合同的状况。合同变更不仅会延误工程项目的工期,还会影响施工单位整个项目的计划与组织管理,造成不能及时竣工验收,收取工程款。在主材料市场价格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还会引发施工企业增加合同执行成本的种种事项,致使施工企业独立承担合同执行中潜在的财务风险。
1.3资金运营风险
资金运营风险是施工企业在资金的投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对资金的监控或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导致资金周转不灵或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受建筑市场“僧多粥少”供求失衡、我国法制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施工企业无法及时回收工程进度款和各类垫资款,质保金不能按时收回,致使该项目的施工进度和其他项目的推进受到影响,从而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在资金周转不灵和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双重影响下,施工企业只能采用进行银行借贷的方式来解决经营资金的不足,从而致使企业负债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1.4工程决算风险
施工项目竣工后,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已完工程项目得不到业主的认可,或者由于结算材料不完整与送审不及时,造成了项目不能办理验收手续,无法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并收回工程款给施工企业带来的风险。例如工程竣工后不断出现修补情况,有时还出现已超过了保修期还须提供免费保修的状况,这样增加了工程项目保修费用和工程项目成本,耗费额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财务风险随之而来。
2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2.1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绝大多数原因是由于相关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管理观念或者是由于财务管理的手段相对滞后。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风险管理意识,并把这种风险意识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构建财务风险有效防控体系。施工企业应设置专门风险管理机构负责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职责权限,形成有效的职责分工及制衡机制。在对业主单位资金来源与信用情况进行了解的基础上,预测项目的施工成本,评估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并对自己的履约能力提出评估意见,确定可以接受的最低报价水平,从而把项目投标与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2.2详细分析招标信息,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施工单位应在投标前做好调研准备工作,详细了解工程项目的技术与商务要求等信息,包括项目所在地人力与物资市场调查、业主方资信调查、施工场地实况调查以及可能的竞争对手调查等情况,并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对投标工程整体情况进行风险评审。对于项目资金不落实、技术条件苛刻的项目主动放弃;对于标价过低、风险过大的投标项目坚决放弃,以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2.3强化合同风险的管理
施工企业合同签订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合同签订前,详细研究合同条款内容,除了招标公告规定的格式条款外,对涉及计价及工程结算的条款应详细写明按何种标准执行,避免由于项目合同内容不清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例如营改增政策实行后,对于一般纳税人,订立合同必须明确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发票提供的时间、付款方式以及违约的责任。如提供违约的专用发票对纳税人造成不能抵扣,给企业造成损失应明确赔偿责任。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督促各方严格按合同条款执行。对于合同实施中的工程质量与工程成本等具体情况实时进行监控,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为顺利收回工程款降低财务风险创造良好条件。
2.4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减少项目运作风险
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应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部,由项目经理全程掌控施工过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制定现场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保证施工项目在预算成本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强化安全管理避免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加强施工材料物资的计划采购、验收保管、领用消耗等环节的管理工作。合理配置各种施工机械,充分做好机械设备租赁与购买方案的选优工作。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
2.5及时结算工程价款
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施工单位应指定财务专业人员负责资金结算的全部工作。在施工中按照合同条款的规定,每月及时与甲方办理工程进度款的收取,尽量做到资金流入和流出相匹配,避免入不敷出的财务风险;工程接近完工时,及早与建设方相关部门洽谈竣工结算事宜,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工程项目完工后应尽快督促业主办理结算手续,避免由于结算材料不及时造成项目工程款结算不及时。积极催收项目工程款,竭力追讨长期拖欠的款项,减少单位坏账损失,以确保工程项目资金及时得到回收。综上所述,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施工企业应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对客观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积极的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强化自己的抗风险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
参考文献:
县支行属于政策传导末端,政策敏感性不强,风险意识和制度观念相对淡薄;县支行人员少,财务组织机构简单,财务内控难以做到相互制约;县支行财会人员素质不高,老龄化严重,知识储备更新缓慢,跟不上现行财务工作的迅速发展,会计财务核算操作存在随意性可能。同时,因接受的外部监管相对较少,容易造成在制度执行上打折扣,为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因此给予在人民银行县支行中开展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工作。
二、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及评估方式
(一)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
基于县支行自身业务的特点和客观环境因素,其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后五类风险(不可量化风险),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如下:
人民银行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二)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的操作方式
1.自评估阶段。由辖内各县支行根据财务工作实际,对照环境控制、财务状况及风险管理三方面评估内容,每年在上半年定期开展本单位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各县支行完成自评报告后上报市中心支行,自评报告包含评估工作开展情况,风险识别、分析、处置等内容。
2.审核与评估阶段。市中心支行在各县支行上报的自评估报告的基础上,由会计财务部门、内审部门以及外聘专家(必要时)组成评审小组,结合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情况,对辖内县(市)支行财务风险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得分情况,确定风险评估等级。
三、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原因
(一)现行财务管理机制与当前严格的财经纪律存在差距,导致道德、操作风险潜在发生
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县支行财务管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风险防范意识相对淡薄。由于绝大多数县支行多年未发生案件,都不同程度存在对风险案件防范的重要性有所忽视,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二是人员数量和素质达不到内控制度要求。长期以来,因种种原因导致县支行会计财务部门的人员数量和素质得不到提高,呈现人员紧张、年龄老化、综合素质不高等现象。部分人员缺少主动掌握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积极性,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制度建设滞后和业务迅速发展不同步,导致操作风险潜在发生
目前,人民银行财务会计的主要法规是财政部2000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经过十五年的快速发展,人民银行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不论从范围、方式或深度等方面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经历了预算会计科目的的多次变化和预算体制的改革,制度中包括预算管理、预算科目的核算等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财务综合管理系统的需求和人民银行的业务实际,制度建设已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度的约束力在逐渐下降。现行集中采购的主要法规是人总行2007年制定的《中国人民集中采购操作规程》,随着2014年人总行集中采购管理系统的上线运行,相应的规章制度跟不上,缺乏《集中采购管理系统业务处理办法》或者类似的制度,缺少相应的约束力。
(三)“财权和事权”未分离的财务操作模式,导致监管风险潜在发生
当前大部分县支行,仍一直沿用县支行成立以来的财务操作模式,即费用支出的使用权和审批权均在办公室,这种模式未能做到“财权和事权”相分离,不利于财务风险控制,不适应当前形势要求。由于办公室一般不配备会计专业人员,没有很好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有关财经制度,费用凭证到了营业室会计人员记账时发现问题,木已成舟,无法改变。会计部门只是被动的记账,起不到事前监督的作用,给财务收支工作的合规性带来一定的风险。
四、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县支行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要把财务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常听取财务形势分析并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注重会计财务人员配备,支持会计财务部门大胆管理,对违反管理规定的严格追究责任。此外还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真正落实财务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新业务、新制度、新办法、新程序执行和推广应用前的培训工作,使财务人员真正做到持证上岗,规范操作,进一步提高业务操作水平,把操作风险降到最低。
(二)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
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健全操作规程和部门规章制度,加强资金核算、资产管理、岗位设置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建设、提高制度的刚性和系统性,建议人总行及时修订《人民银行财务制度》、《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操作规程》等制度办法,特别是对于一些制度未规定或未明确规定其列支渠道的费用,需尽快界定,使之更严密、更完善。
(三)改变财务操作模式,建立财务风险防控机制
按照财权、事权分离的原则,改变县支行现行的财务操作模式,将县支行出纳岗位从办公室调整到会计部门,直接由会计部门管理,实现财务报销事前监督,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切实防范财务风险。2015年温州市中支辖内永嘉支行已对旧财务操作模式进行改革试点,撰写《基层央行财权、事权分离的改革实践探索》文章,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上级行的认可。
五、成效
(一)提高思想认识,有效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我市中心支行通过对县(市)支行财务风险评估活动,使各县支行领导提高对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财务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支持会计财务人员配备,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总体把关。通过财务风险评估活动,提高财务人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人人自觉遵章守制的良好氛围,强化了财务内控制约机制。
(二)识别风险内容,有针对性消除财务风险隐患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内周期性结构的调整使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空前复杂的经济形势,防范、化解好处置企业财务风险,保证资金链安全好现金流畅通,已是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而企业集团因成员单位多、产业跨度大、产业链长、管理层级多,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控财务风险。
根据企业集团的特点,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为重点,着手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一、提高控制财务风险的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经营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多变,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认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促进企业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好制约机制,提高风险敏感度,做到及时分析,准确评价和有效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促进企业树立现金至上意识,正确分析,科学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优化资本结构,保持资本的流动性。通过财务风险控制,促进企业增加收入,节支降耗,压缩应收财款与存货资金占用,及其他非生产性支出,以保障现金循环顺畅,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及时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避免和挽回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二、加强对控制财务风险的组织领导
企业应成立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工作。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由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牵头,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参加。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应按以下四项原则开展工作: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团型企业母公司应全面负责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各所属公司分级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
(二)及早预警,及时处置。对财务风险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化解,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
(三)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筹划落实各项防范、化解和处置财务风险的措施,相互协调,共同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
(四)防化结合,重在防范。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督促企业各级财务风险责任部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监控要做到及时有效,以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控制财务风险日常管理
(一)强化现金管理
规范资金预算网络化申报及审批流程,加强付款审批和资金集中管理,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并实现良性运转。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坚持一切经营活动受控于预算管理,扩大预算控制范围,健全预算预警机制,规范预算调整行为,完善预算管理手段,强化预算过程控制,凡预算外资金一律不准支出。
(三)强化两金占用管理
除正常长期战略用户滚动结算外,其他用户一律不得赊销。严禁为确保开工组织生产,为确保销售进行赊销,对客户信用品质进行评价并建立信用档案,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在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下,与司法机关配合开展法律清欠工作,主动采取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工作。做好存货管理工作,分析存货结构,分清正常储备及非正常储备。实行市场决定生产原则,以销定产,避免产品积压;严格追究产品残次责任人责任。
(四)严格成本费用控制
全面实施成本费用定额管理,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成本费用监控,以单耗管理为总抓手,做好主要产品成本控制工作。
四、做好控制财务风险的预警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决定着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企业应对所属公司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通过分析财务风险形成过程,采用定性预警分析和定量预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切实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启动、早处理。
(一)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
根据盈亏和现金流情况,集团型企业可将所属公司分为一般风险单位、较大风险单位、重大风险单位、特大风险单位四类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对较大、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进行重点监控。对于较大风险单位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月度报告制度,对于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的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每周报告制度。
(二)预警信息收集和传递
企业应以信息化系统为信息收集和传递的平台,及时掌握财务风险预警所需的各类资料,资料的来源应是开放式的。预警信息系统不仅包括预警资料的收集,还要包括对收集资料的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和防范、处置措施等信息诊断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危机的专家咨询系统。对收集、加工、分析和整理后的资料和措施建议等信息,要及时逐级汇总和上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对需企业批准的事项应逐级进行上报和批复。
(三)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预警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采用定性指标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财务状况恶化和部分定量预警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监控。定量预警主要指标包括:限定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等。各单位可结合单位实际,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定量预警指标,提高预警质量。
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对上述指标进行细分和量化,以满足财务风险预警的质量要求,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人员首先通过预警分析快速排除影响小的财务风险,将分析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财务风险上。有重点地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根据财务风险成因,针对性的制订处置财务风险的应当措施。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出现重大异常之一的,企业应立即进行财务风险应急处理。
五、控制财务风险的应急处理
在财务风险应急处理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出防止财务风险扩大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推迟或减少付款、加速货款回收、扩大关联贸易、实施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寻求获得新的投资、售后回租资产、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测情况,企业应对部分特大风险单位施行关、停、并、转。不能关停的按最经济产能安排生产和其他有利于增加现金流入和减少现金流出的措施。
六、财务风险应急处理的自我完善
对财务风险应急处理要建立自我完善功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造成后果、处理经过、化解和处置风险措施,以及处理反馈与改进建议,对应急处理进行修改完善,以备处理类似重大财务风险事项参考。
在危机面前,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任务,既艰巨又严峻。通过对财务风险的百效控制,及时预警找规律,精心预案谋对策,把风险变成机会,挑战变成机遇,确保企业顺利渡过危机,实现企业安全、健康、和谐、有序、快速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内周期性结构的调整使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空前复杂的经济形势,防范、化解好处置企业财务风险,保证资金链安全好现金流畅通,已是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而企业集团因成员单位多、产业跨度大、产业链长、管理层级多,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控财务风险。
根据企业集团的特点,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为重点,着手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一、提高控制财务风险的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经营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多变,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认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促进企业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好制约机制,提高风险敏感度,做到及时分析,准确评价和有效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促进企业树立现金至上意识,正确分析,科学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优化资本结构,保持资本的流动性。通过财务风险控制,促进企业增加收入,节支降耗,压缩应收财款与存货资金占用,及其他非生产性支出,以保障现金循环顺畅,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及时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避免和挽回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二、加强对控制财务风险的组织领导
企业应成立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工作。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由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牵头,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参加。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应按以下四项原则开展工作: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团型企业母公司应全面负责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各所属公司分级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
(二)及早预警,及时处置。对财务风险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化解,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
(三)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筹划落实各项防范、化解和处置财务风险的措施,相互协调,共同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
(四)防化结合,重在防范。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督促企业各级财务风险责任部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监控要做到及时有效,以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控制财务风险日常管理
(一)强化现金管理
规范资金预算网络化申报及审批流程,加强付款审批和资金集中管理,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并实现良性运转。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坚持一切经营活动受控于预算管理,扩大预算控制范围,健全预算预警机制,规范预算调整行为,完善预算管理手段,强化预算过程控制,凡预算外资金一律不准支出。
(三)强化两金占用管理
除正常长期战略用户滚动结算外,其他用户一律不得赊销。严禁为确保开工组织生产,为确保销售进行赊销,对客户信用品质进行评价并建立信用档案,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在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下,与司法机关配合开展法律清欠工作,主动采取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工作。做好存货管理工作,分析存货结构,分清正常储备及非正常储备。实行市场决定生产原则,以销定产,避免产品积压;严格追究产品残次责任人责任。
(四)严格成本费用控制
全面实施成本费用定额管理,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成本费用监控,以单耗管理为总抓手,做好主要产品成本控制工作。
四、做好控制财务风险的预警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决定着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企业应对所属公司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通过分析财务风险形成过程,采用定性预警分析和定量预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切实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启动、早处理。
(一)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
根据盈亏和现金流情况,集团型企业可将所属公司分为一般风险单位、较大风险单位、重大风险单位、特大风险单位四类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对较大、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进行重点监控。对于较大风险单位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月度报告制度,对于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的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每周报告制度。
(二)预警信息收集和传递
企业应以信息化系统为信息收集和传递的平台,及时掌握财务风险预警所需的各类资料,资料的来源应是开放式的。预警信息系统不仅包括预警资料的收集,还要包括对收集资料的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和防范、处置措施等信息诊断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危机的专家咨询系统。对收集、加工、分析和整理后的资料和措施建议等信息,要及时逐级汇总和上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对需企业批准的事项应逐级进行上报和批复。
(三)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预警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采用定性指标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财务状况恶化和部分定量预警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监控。定量预警主要指标包括:限定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等。各单位可结合单位实际,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定量预警指标,提高预警质量。
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对上述指标进行细分和量化,以满足财务风险预警的质量要求,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人员首先通过预警分析快速排除影响小的财务风险,将分析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财务风险上。有重点地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根据财务风险成因,针对性的制订处置财务风险的应当措施。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出现重大异常之一的,企业应立即进行财务风险应急处理。
五、控制财务风险的应急处理
在财务风险应急处理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出防止财务风险扩大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推迟或减少付款、加速货款回收、扩大关联贸易、实施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寻求获得新的投资、售后回租资产、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测情况,企业应对部分特大风险单位施行关、停、并、转。不能关停的按最经济产能安排生产和其他有利于增加现金流入和减少现金流出的措施。
六、财务风险应急处理的自我完善
对财务风险应急处理要建立自我完善功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造成后果、处理经过、化解和处置风险措施,以及处理反馈与改进建议,对应急处理进行修改完善,以备处理类似重大财务风险事项参考。
在危机面前,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任务,既艰巨又严峻。通过对财务风险的百效控制,及时预警找规律,精心预案谋对策,把风险变成机会,挑战变成机遇,确保企业顺利渡过危机,实现企业安全、健康、和谐、有序、快速发展。